📖 ZKIZ Archives


液態奶進口同比減少:國產奶從品質到口碑還需多久?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06/1135896.html

__.thumb_head

做著“美甲”,時刻享受著“噴淋”,計步器隨時監測運動量,還聽著《三生三世》,這是記者在上海光明乳業荷斯坦金山牧場看到的景象。像這樣的奶牛科學養殖,已成為中國不少大型乳企的“標配”。

一面是最新數據顯示,液態奶進口數量同比回落,一面是國產乳業不斷提升管理水平,記者近日走訪牧場、協會等發現,從安全到品質,再到“口碑”,國產奶已進入“三步走”中關鍵的一步。

“好奶來自家門口。如果我們去看全球奶業進出口的版圖就會發現,絕大多數國家除了會進口奶酪等幹制品外,鮮奶消費的奶源,大部分是由自己國內提供的。”該牧場場長金丹傑告訴記者。

在牧場記者也看到,精細化、標準化的牧場管理正在發揮效用。定時擠奶、隨時噴淋,降低奶牛患病的幾率;畜糞處理幹濕分離,幹的部分制成有機肥還田或出售,汙水進入處理流程,最終並入市政管網。雖然氣溫高達35攝氏度以上,但牧場整體的氣味並不刺鼻。

日常的管理離不開大數據等高科技的運用。小牛一出生,就會擁有“戶口”檔案,記錄奶牛的生日、體重、花紋等信息;每一頭牛的蹄子上都綁著一個計步器,以便工作人員通過計步器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控,提前預防奶牛發病;每一頭奶牛的產奶量、奶電導率等曲線變化都會實時傳輸到監控室的數據庫里,工作人員能夠實時監測奶牛和奶質的情況。

金丹傑說,過去,牧場的奶牛年單產奶只有六七噸,現在已經將近11噸,已達到發達國家同業的較高水平。上市牛奶的體細胞也控制在20萬/ml的水平,遠遠嚴格於歐盟對牛奶的強制標準,乳蛋白常年維持在3.2克左右。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乳制品行業質量安全,相關監管政策也日益嚴苛。國內乳企發展邁上快車道,奶牛養殖漸成規模,經營管理也更重視安全,而進口乳制品卻問題頻現,不少消費者購買國產品牌的傾向性增強。

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去年1-11月份,全國液態奶累計進口量達60萬噸,同比大增48%。而到了今年,這股“熱情”明顯下降:液態奶進口23萬噸,同比減14%。

事實上,進口並不直接等同於優質,相反,由於長途運輸導致保質期無法太短的原因,進口液態奶大部分采用高溫滅菌。

農業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王加啟介紹,質檢中心連續多年對國產和進口奶產品開展科學系統的比較評估。與國產奶產品相比,進口奶產品的熱敏感指標糠氨酸含量明顯偏高,β-乳球蛋白等活性蛋白含量顯著低於國產奶產品,這說明經過高溫處理的進口液態奶活性受到了熱傷害。

數據顯示,僅2016年,就有來自19個國家10類154批次進口奶產品不符合我國現行國家標準,被退貨或銷毀。不合格的原因包括黴菌超標、大腸桿菌群超標、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超過保質期、包裝不合格等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

上海市奶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認為,過長的保質期可補償海外運輸、海關檢驗到國內經銷花去的時間,但這對消費者並無好處,是時候重新理性審視咱們自己的國產乳業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