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牧草争夺:奶业混战另一面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21/3OMDAwMDE4Mjc3OQ.html


从事投资的张先生最近把目光放在了一株绿色的小草——苜蓿上。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 在张先生看来,使用苜蓿等优质饲草为奶牛提供廉价优质粗蛋白来源将越来越成为国内奶业的一种趋势。因此,投资苜蓿种植应该大有前景。

不过考 察一圈下来,他有些气馁:“现在瞄准这块的人和企业太多,苜蓿价格已经水涨船高了。”

“其实,现在不光是苜蓿,还有羊草等牧草饲料,价格都 在拼命往上涨。不光价格高,而且量少。”上海锦晟奶牛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惠明也告诉记者。究其原因,他答道:“牛多起来了呗!”

被发 现的苜蓿

内蒙古黄羊洼草业有限公司正是苜蓿升值的获益者。

在这家企业担任市场部经理的暴向东告诉记 者,公司是内蒙古最大的苜蓿草生产企业。目前,公司一半的苜蓿草来自自己种植,一半则自农户手中收购。

在过去几年中,苜蓿一吨的价格仅为 1000元左右,然而到了2009年,这个价格均势被打破。“从2009年开始,苜蓿价格就蹿上去了,一吨涨了400-500元,有的一吨能卖到2000 元左右!”

与此同时,苜蓿的销量也节节上升。黄羊洼草业仅去年一年,销售了7000多吨的苜蓿,同比增加了50%。主要销给种植户以及伊 利、蒙牛等企业。

对于苜蓿为何受宠的原因,暴向东认为有两点。“首先,2008年三鹿事件之后,乳品企业都开始自建牧场,对牧草的需求增 加;其次,苜蓿很特别,能够提高蛋白质等指标,还能提高产奶量。”

这样的说法得到奶牛饲养者陈惠明的认可。他告诉记者,此前一些地区,特别 是散户,都习惯用玉米秸秆喂牛,价格便宜,但是对牛奶品质并无提升。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下,为了达到乳企一些高蛋白的要求,才出现了添加三聚氰胺等恶性事 件。

而三聚氰胺事件后,由于国家针对食品安全一系列措施的出台,运用优质牧草提高牛奶质量已经成为共识。“食用苜蓿草,奶牛的蛋白含量平均 能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而且,苜蓿能将奶牛产奶高峰期延长一些。”

事实上,2008年后,包括蒙牛、伊利等全国各大乳企,都喊出了优质 牧草的口号。据蒙牛宣称,在蒙牛的生态草原牧场,就种植着从世界各国引进的优质牧草,包括被誉为“牧草之王”的加拿大紫花苜蓿、新西兰的菊苣草、以色列黑 麦草等12国优质牧草,确保奶牛有最全面的营养摄入。

一家大型乳企的内部人士也表示,由于目前苜蓿是奶牛饲养必须有的,“所以我们选择美国 的优质苜蓿来进口”。

苜蓿争夺战

进口苜蓿正是目前国内苜蓿需求企业的主要来源。

陈 惠明的牧场也是一直使用进口苜蓿。在他看来,进口苜蓿不容易发霉,易于储藏,而且蛋白质含量高。

而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进口苜蓿受欢迎的另 一个原因是,国产苜蓿种植面积的大幅减少。此前,国内本有多家大型牧草企业,但是由于当时市场对这块并不重视,需求缺乏,导致这些企业因为亏损而陆续倒 闭。

“以前有的公司一种就是十几万亩,现在几万亩都不多了。”有统计数据称,从国内看,为全国奶牛养殖提供苜蓿商品草的主要省份是甘肃、宁 夏、河北和内蒙古,总供应量不足10万吨。而目前,仅全国较大规模奶牛场所需要的苜蓿商品草就在50万吨以上。

因此,相比进口苜蓿草每吨 2000多元的价格,尽管国产苜蓿价格仍相对便宜,但“有价无市,根本没有什么货源,包括蒙牛等企业都在进口苜蓿草”。

近年来,中国从美国 进口苜蓿产品的区域在扩大,省份在增加,进口的数量在增长,价格也一路飙升。数据显示,2007~2008年度,广东、上海、天津、河北等地进口美国苜蓿 近1万吨,到牛场价格每吨2200元;2009年,除上述省份外,江苏、福建和重庆三省市也首次加入到进口美国苜蓿的行列中来,重庆从美国进口苜蓿草 826.26吨,福建100.633吨,江苏250吨,进口价格每吨已达到2400~2600元,高的达到2800元,这一价格远远高于从美国进口玉米的 价格。

这也正是张先生看到的投资机会。但他表示,已经有很多企业或者个人涉足这一领域。比如北京三元下属的三元种业,几年前已经开始了苜蓿 草的种植。

“目前国内市场上确实呈现苜蓿涨价的情况,也有很多投资者在关注这个产业。”上述乳企的人士也透露,尽管企业目前没有涉足苜蓿的 种植,但是如果未来的趋势是进口价格越来越高,企业经营压力太大的时候,“我们也会考虑在国内想办法”。

但他同时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苜蓿草的一个难题是土地。“养牛用地,种草也用地,现在地价很高,因此 种植也并不是易事。”

供不应求的牧草们

不仅仅是苜蓿。供不应求的还有羊草等传统牧草。

“现 在羊草的价格和以前不好比,以前一吨才800元,现在翻了一倍,一般都要1500元以上。”陈惠明说。

家在吉林松原的沈亚丽是为陈惠明提供 羊草的经销商。今年也是她遇到的最好的年份:“严重供不应求!”她告诉记者,一个原因在于去年的干旱使得羊草产量减少,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养牛的 比以前多了很多”。

沈亚丽最重要的客户就是位于沈阳的辉山乳业。据她介绍,原本辉山乳业有40多家奶牛场,但三鹿事件后,企业开始发力牧场 建设。到今年为止,辉山乳业的奶牛场已经达到70多家,“今年还在增加中”。“现在很多地方都没有货。”她说。

事实上,企业不断开建的牧 场,正是包括苜蓿、羊草等供不应求最重要的原因。

以蒙牛为例。三聚氰胺事件后,打造超大型牧场成为蒙牛乳业的工作重心。蒙牛副总裁、新闻发 言人姚海涛曾对记者介绍,超大型牧场指的是上万头规模的牧场。到去年年底,蒙牛联手现代牧业等已经在全国拥有了11个超大型牧场。一年之前,这个数字还仅 为5-6家,同比翻了一番。

“大牧场”的思路在转板纽交所的飞鹤乳业身上也得到响应。其董事长冷友斌宣称,飞鹤欲在5年内投资40亿元建设 10个万头国际标准化示范牧场。

但另一方面,国内牧草的建设却远远跟不上需求的提高。王丁棉表示,除了前述的苜蓿草种植面积大量减少外,其 他草种的种植也相比以前减少,“专门做牧草的公司也不多了”。

“根本原因,还是以前政府对这块并不重视,补贴不明显。此前一些牧草企业的垮 掉,就是被银行贷款压死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45

不降價!統一星巴克撐過平價混戰

2010-12-13  TCW




不過三年前,統一星巴克還處在自民國八十七年進入台灣市場以來,最大的衰退;今年,它已將創下在台灣最好的成績。

今年以來,統一星巴克新增十家門市,突破去年幾乎沒有動靜的淨增店數,截至第三季,整體來客數比起去年同期成長兩成、平均客單價也有提高;此外,光前三季稅後淨利二億五千萬元,就比三年前全年成長逾四倍。

然而,這三年間,統一星巴克並沒有大規模的「換腦、變身」,它所做的,只是一次「漂亮的轉身」,將同樣體態,用不同角度亮相,就重新攫獲市場目光。

資優生突然不及格 稅後淨利兩年大減六七%

這場「寧靜革命」始於民國九十六年。當時,因前一年爆發卡債危機、消費緊縮,加上便利商店、平價咖啡開始大舉搶市、原物料上漲,星巴克雖因有展店而增加營 業額,但稅後淨利卻大幅下滑,從九十四年的一億四千四百萬元掉到九十六年的四千八百萬元,減少六七%。「之前星巴克業績一直都很好,很成功,突然遇到衰 退,我們根本反應不過來,」統一星巴克總經理徐光宇憶起那段一時不知如何應付的日子,猶有餘悸。

他展開危機動員,在九十六年上半年進行一次大規模市場調查。結果顯示,經濟不景氣,加上平價現煮咖啡店大量出現,消費者把便宜、方便、簡單的咖啡當作首選,這與價格偏高、講氛圍重情境、客製化的星巴克,正好背道而馳。

「調查結果看來很有道理,照理講,我照著去改革就好了,降低價格、開很多店、做簡單咖啡,但事實上我們根本不可能這麼做。」徐光宇分析,降價不但與星巴克「精品咖啡」形象不符,一旦降價,也很難再回頭。而如果取消客製化,都賣一樣的標準咖啡,「那就不叫星巴克了。」

透過一再的自我檢視,徐光宇這才明白,平價咖啡搶了市場是事實,「但星巴克賣的本來就不只是咖啡而已,還有品牌、空間等其他價值。」問題出在,星巴克面對挑戰,自己嚇到了,把原來對的事看成不對,因而自我懷疑,「那時我們的夥伴都笑不出來。」

品牌軍堅持不降價 改用買一送一增加來客數

確認了星巴克的核心價值,徐光宇也定下方向,統一星巴克要做的,不是大規模整型,而是微調面對市場的姿態,同時強化品牌精神。

第一步,讓星巴克的身段更親切些。堅持不降價的星巴克,換個方式推出「買一送一」,表面上是打五折促銷,但看得更深一些,「這是一種集客活動。」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秘書長洪雅齡說,應該把送掉的那一杯當作是行銷成本,「他們是在釣魚,而不是把魚網弄破。」

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也認為,星巴克的促銷是在特殊環境下所必須做的權衡,「這個時候,萬一別的品牌起來,取代它的地位,要再追回來不容易,」她分析,買一送一不但增加來客數,也提高品牌的可接近性。

然而,這當中,星巴克經歷了矛盾緊張。反對意見認為,「星巴克怎麼可以向市場低頭。」不只內部,現場也出現抱怨,「有時忽然就變得很忙,忙不過來還會被顧 客罵。」連美國總部一開始也不同意。「這是生存保衛戰,我要生存,我們要先有命。」徐光宇因此努力說服總部、安撫同仁,「如果公司收掉,你再去強調客製化 也沒有用。」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第二年業績終於好轉,營收成長超過一成,「有了成績,我就壯膽了。」徐光宇知道,撐過存亡關頭只是第一步,要在經濟不景氣、同業競爭、成本高漲等外在壓力下,讓星巴克氣夠長,只有不斷展現它最無可取代的品牌價值。

連鎖店升級特色店 目的在累積無形品牌價值

「一直以來,星巴克強調自己是家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間,都講十年了,我覺得應該要upgrade(升級)。」徐光宇把星巴克從「每樣東西,連位置擺哪都規定好」的連鎖店轉移為個性化的獨立咖啡館。

他一面跟美國總部提案溝通,一面成立小組,默默進行實驗。去年成立於高雄美術館特區的明倫店,是第一家特色門市,籌備半年以上,是一般店的兩倍時間。這家門市,從外觀到內部空間設計,都突破了星巴克標準店模式,有壁畫、斜坡式走道、中庭花園與頂級音樂體驗區。

受到好評後,美國總部更授權,徐光宇也加速改變腳步,如今「重度改造」的特色門市已超過十家。徐光宇說,特色門市的重點不在業績,而是累積無形的品牌資 產。洪雅齡說,雖然品牌連鎖店強調一致性,但因為星巴克已有扎實的品牌實力,只要基礎的精神不變,在此之上去做些微的改變和創新,並不會傷害品牌。

除了特色門市以外,台灣星巴克去年也開始賣茶,雖然目前業績並不突出,但徐光宇說,反正咖啡賺錢,要把茶當成慢慢培養的秘密武器,希望可成為第二個成長動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51

外资杀入,家电连锁二次混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30/yNMDAwMDIxMzYyNg.html

外资零售商布局中国市场,正带来国内家电业二次混战。

12月10日,全球第二大家电连锁零售商、日本山田电机首家中国专 营店在沈阳落户。此前的11月17号,全球第三大批发零售企业麦德龙与富士康合资的家电连锁品牌“万得城电器”第一家中国门店在上海开业。加上此前全球最 大家电零售商百思买等外资家电连锁巨头参与,国内家电连锁业步入内外资争夺时代。

国内家电业一直是“美苏”割据的局面。2009年家用电器行业累计产值为7433亿元。其中,在家电流通领域,国美和苏宁共占据约20%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该份额高达50%左右。

随着外资巨头涌入,中国家电连锁正面临新一轮的混战。

国内家电混战

家电连锁业经历了国美、苏宁、永乐、大中混战之后,最终确定了目前“美苏”争霸局面。

截至2010年6月底,国美集团的门店总数为1165家,苏宁拥有门店数为1075家,销售数据上,国美集团的销售数据为374亿元,竞争对手为360亿元。

过去数月,国美电器由于控制权之争,正使得国内家电格局发生微妙的变化。领跑国内家电业的国美扩张速度放缓,苏宁和国美之间差距不断缩小。

截至今年9月,苏宁已在大陆地区223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连锁店1206家,连锁店面积达到474.38万平方米。在香港地区拥有连锁店22家,加上日本市场,苏宁共拥有连锁店1235家。

今 年11月份,苏宁董事会审议通过了《201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向248名激励对象授予8469万份股票期权。近日,苏宁电器又高调宣布,近期将集中 开出150家新店,扩改店面180家。根据公司规划,到2015年苏宁将拥有2000家门店以及覆盖全国的50-60个物流基地。

而国美在此前公布的五年计划中表示,要在未来五年新开700家门店,在2014年底实现门店总数1400家,物流中心11个。目前国美电器集团在全国近300个大中型城市拥有直营门店1300多家。

国美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虹表示,未来国美将做成消费者综合购物的品牌,未来谈起国美,消费者想到的将是包括家电、3C、体育用品、网购等,涉及方方面面产品消费和购物方式。

外资大举杀入

外资最大家电零售商百思买于4年前就在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但是,众多外资家电零售商还是姗姗来迟。

12月10日,日本山田电机首家中国专营店在沈阳落户,拉开了日本家电零售企业进军中国序幕。山田电机社长一宫忠男透露,明年6月山田电机将在中国天津开第二家专营店,未来3年在华门店数量将达到5家。

山田电机是日本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也是世界第二大电器销售连锁店,目前在日本拥有1200家店面,饱和的国内市场迫使其寻求海外扩张,中国成为首选。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此次山田电机来华开店,除了看重中国市场外,将实现其当地采购、当地销售的目的,可以大大节省成本,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市场上最先进的电子产品都可以在中国找到代工。

11 月17日,麦德龙与富士康合资的家电连锁品牌“万得城电器”第一家中国门店在上海开业。麦德龙集团是全球第三大批发零售企业,德国最大的零售批发超市集 团。遍布24个国家,拥有437家商场。今年5月20号,麦德龙集团首席执行官艾克哈德·柯德斯在上海宣布:计划于今年10月份在上海开出首家门 店,2012年在上海的门店数达到10家,力争在2015年在全国开辟100家万得城连锁店。

同时,富士康此次在与麦德龙联手开店的同时,也在不断鼓励其员工开设小型家电超市,其目标主要面向广大的农村市场,向农村寻求利润增长点。

割据之势

百思买、麦德龙等国外连锁巨头,在中国市场经营效果并不理想。以百思买为例,除了在2009年初,完成对国内排名第3的家电连锁企业五星电器独资,成为国内最大外商独资企业外,其自身发展异常缓慢。

对于国内市场格局,山田电机社长一宫忠男表示:“我们会依靠种类、服务等对消费者更有价值的差异化来克服这些问题。”事实上,山田电机选择竞争并不激烈的国内二线市场,目的就是为了曲线了解中国市场。

外资连锁在中国,不能复制其原有销售模式,更复制不了国美苏宁模式,只能探索第三条道路。

在 全球电器零售市场上,存在两种商业模式:一种以国美苏宁为代表,实质是商业地产,零售商将商业物业分割转租给不同的家电制造商,制造商派驻促销员在卖场进 行销售,卖场收取租金,并从制造商的销售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利润;另一种则是百思买模式,零售商拥有强大的销售规模,通过规模采购低价买入制造商产 品,然后在卖场内用自有员工加价销售,零售商赚取买卖差价,实质是经销商。

不过,进入中国的四年里,百思买中国只开出了7家自有门店,重金收购的五星电器也只开出了30多家新店,并仍局限在收购前该公司进入的7个省份;而同期,本土竞争对手国美电器新开门店近400家,苏宁电器门店增加约500家,并且形成了全国性的零售网络。

与 国内现有连锁管理模式不同的是,万得城在中国的每一家门店都将获得自主经营权,甚至在销售价格和供应商选择都有很大自主权利。万得城方面表示,每一家万得 城电器门店都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其店长最多可以拥有10%的股份,以保证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的一致,最大限度调动门店负责人的经营积极性。

此外,针对山田电机将依托日本先进高端的电子产品生产优势,会对国内连锁造成冲击这一说法,有家电业内分析师认为,先进的电子产品在中国都可以找到,既然能在国美苏宁买到,为何还要到山田电机专营店去买?之前百思买依托美国同样是电子产品前沿市场,但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

虽然外资连锁杀入目前来看冲击有限,但也给国内家电连锁扩张模式敲响了警钟,之前单纯跑马圈地并不能给家电连锁业带来长足发展,必须加强门店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

国美电器副总裁、新闻发言人何阳青之前曾表示,2010年,国美电器要将以开店为主的增长模式向提升单店经营质量的增长模式转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2

搶人、搶錢、搶企業 搶五十億大餅 人力銀行大打行銷混戰

2011-4-4  TWM




景氣復甦,農曆年後突然湧現大量職缺,人力市場劇烈變化,市場供需非常熱絡,自然引起人力銀行業者搶進。「人力銀行的生死戰就在第一季,這一仗打輸了,後面就不用玩了。」

撰文‧林孟儀

最 近電視上強打的一則高調且極具針對性的挑釁式廣告,「104會員,履歷免重寫,快又方便!」引爆人力銀行業者的戰火!這則yes123人力銀行的廣告,號 召求職者直接複製104人力銀行上的履歷過來,更強調「在yes123求才的企業中,有八○%不在104找人,有八八%不在1111找人。」

低價搶食中小企業大餅

鎖 定人力銀行龍頭104單挑的電視廣告拚命播送,被業界認為是「離職主管展開對前東家的報復」;被影射的yes123副總邱文仁苦笑喊冤說:「這就是商戰 啊!跟女性的復仇有什麼關係?」另一家1111人力銀行與新竄起的518人力銀行,也趁勢砸下重金,增強電視廣告的曝光火力;尤其518,母公司為經營租 屋網與網路遊戲寶物交換網站起家的數字科技公司,一出場便狂下宣傳猛藥,找來知名律師謝震武拍攝代言廣告,祭出「填履歷送現金」、「免費幫你找人才」等招 數搶市。

104的廣告也不落人後,只是沒有反擊式的動作,而是持續播送平實、溫暖風格的形象廣告,強調「你未必出類拔萃,卻肯定與眾不同」,試圖傳遞平凡如你我,也能在工作中自我實現、看見自己價值的訊息。

一 位企業人資主管不禁搖頭大嘆:「今年的人力銀行市場,真的殺到見血了!」每年第一季原本就是人力銀行業者的旺季,但是今年掀起人力銀行大混戰,讓市場煙硝 味十足的,則是景氣復甦所產生的龐大缺工潮!104估計,農曆年後突然湧現四十六萬個職缺,求職人數有二十五萬人,市場供需非常熱絡,自然引起業者搶進。

「人力銀行的生死戰就在第一季,這一仗打輸了,後面就不用玩了!」yes123副總邱文仁指出,農曆年後一直是最多企業釋出最多工作機會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企業進單,往往整年的預算就下了。

台灣人力銀行市場這塊肉,已經肥到快滴出油來了嗎?

若以104已有二十萬家企業使用、十五億元年營業額計算,全台灣總共有一百三十萬家企業,人力銀行市場規模約四、五十億元,的確頗為可觀,難怪競逐者眾多。

問題是,市場最肥的一塊已被104所掌握,高達三萬元的徵才訊息的收費,對大企業來說根本是九牛一毛,但是新進的競爭者則只能將刊登費用下殺到幾千元,鎖定高占台灣九成的中小企業。

比技術比服務也要比宣傳

新加入戰局,連同業都倍覺神祕的518,更宣稱免費。「我不覺得它在做人力銀行,我還沒看懂它,很納悶,與我對人力銀行的認知,差距甚遠!」邱文仁表示。

奇特的是,在518網頁最下方還有一個免責聲明,強調網站僅提供會員求職、求才等資訊參考平台,並不涉入其中任何諮詢、交易;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都是內容提供者的責任。前職場達人吳睿穎在部落格上為文,好奇業者莫非是把自己當成網路布告欄而已?

不 過,這場戰爭恐怕已非低價就能勝出。104公關經理方光瑋點出,企業付費刊登職缺,都有效期,強調企業免費刊登的同業、職缺沒有效期也未更新,當然不斷累 積「無效」的職缺!「如果媒合無效,哪怕只收五百元,企業都嫌貴!」104行銷協理陳力孑補充表示。不過,同業祭出價格戰,倒也刺激104注意到中小企業 這塊對價格敏感度較高的客層。

不過,除了傳統的媒合業務外,︽Career職場情報誌︾總編輯臧聲遠指出,台灣各家人力銀行網站流量都是名列前茅,履歷資料也非常珍貴;以日本人力銀行的多樣發展為鑑,台灣業者還可以從中開發許多衍生性的生涯輔導、測驗評量、生活情報誌等商機。

早年人力銀行比的是網路技術與服務內容,如今進入第二階段,宣傳行銷戰,臧聲遠認為,接下來或許可能出現整併風潮。人力銀行這場仗,看來今年還有得打!

104點燃新戰火

楊 基寬:今年6月推出第二代平台  1996年時,我成立104的初衷,是希望導引年輕人的方向,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因此創業時,我們喊出一句口號:「不 只找工作,而是為你找方向」。如今104也只做到了前半句,後半句如何幫求職者找方向,也幫企業找到有方向的人才,尚待努力。

  從使用者 的角度來看,目前確實還沒有一家人力銀行,能真正提供求職者一輩子完整的生涯照顧。這很困難,但是就像美國甘迺迪前總統對民眾宣布太空探險計畫時所說的: 「因為困難,才值得做。」  現在大家只知道自己找不到工作,卻不知道為什麼沒錄取;因此,在我們的服務上還有很多進步空間,所以,今年6月,104計畫 推出第二代人力銀行平台。

  我認為,同業把人力銀行市場看得太容易了,將企業招募這麼嚴肅的事,以抽獎、送贈品來換取求職者的資料;而那些會為了抽獎而刊登履歷的求職者,應該也不是企業想要找的人才吧。

人 力銀行搶占市場各顯神通104人力銀行 1111人力銀行 yes123求職網 518人力銀行母公司 一零四資訊科技 全球華人 一二三生活科技 數字科技成立時間 1996年 1999年 2007年 2009年負責人 楊基寬 林文雄 李文明 廖世芳實收資本額 3.39億元 6千萬元 3千萬元 1.48億元累計履歷總數 500多萬筆 500多萬筆 100多萬筆 81.4萬筆累計徵才廠商 19萬家 19萬家 7萬家 7萬家工作機會 39萬筆 27.1萬筆 26萬筆 32.5萬筆資料來源:各家人力銀行業者 整理:林讓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0

B2C諸神混戰:拿什麼穿越火線?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5/xMMDAwMDIzMjcxMg.html

資本演的戲,看花了所有的眼睛。殊不知,演戲容易、賺錢很難。

4月12日,諮詢機構艾瑞發佈2010年B2C在線零售商30強排名。淘寶商城以年交易300億元名列第一位。除淘寶商城外,進入30強的其餘29家B2C網站交易額總和為268.3億元,略低於淘寶網。

「流 量+平台」模式,讓淘寶在電子商務上依然領跑。艾瑞分析師蘇會燕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用「一超多強」來形容B2C市場格局。2010年,投資者強勢助推,創 業者蜂湧加入,B2C市場一片繁榮。中國C2C老大淘寶網一夜之間多出了許多敵人。為此,淘寶於去年11月11日,推出獨立域名的B2C商城 tmall.com。而在此前夕,百度前COO葉朋加盟淘寶,任副總裁,主管淘寶商城。

艾瑞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B2C交易規模達630.0億元,佔中國整體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的比重為12.7%,較2009年增長三個百分點。其中,以淘寶商城為代表的平台式B2C交易規模等於自主銷售式B2C交易規模總和。

除了交易額領先之外,流量監測機構 Alexa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淘寶商城獨立域名tmall.com的流量在全球網站排名上升至157位,在中國的流量排名為21,位居中國B2C網站之首。

2004年淘寶網成立以後,國內網購市場連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淘寶在其中的市場份額超過80%。淘寶培養了一大批熟練的消費者,這些消費者現在不斷向淘寶商城轉移。

但沒有流量的企業,要買流量。B2C公司抬高了市價,流量很貴。除了流量外,還有物流,這是更大的支出。C2C節省了流量成本,平台模式避免了物流成本。蘇會燕認為,淘寶商城制勝,「流量+平台」是基礎。

但以京東為代表的垂直B2C正在崛起。艾瑞報告顯示,京東2010年交易額達102億元。緊隨其後的分別是卓越亞馬遜、噹噹、凡客,交易額分別約30億元、22億元、18億元。

京東商城創始人、CEO劉強東不久前在微博上透露,京東已經成功進行新一輪融資,融資額超過15億美元,到賬10億美元,其餘5億美元將隨後到賬。

B2C行業正在進入一輪混戰,混戰雙方為垂直自營與平台化運營。在中國互聯網行業,以噹噹、卓越為代表的垂直B2C,被稱為「搬箱子」的「網絡民工」,利潤率極低。蘇會燕認為,隨著交易規模的擴大,B2C對管理、運營、產業鏈整合的要求將更高,否則難以實現贏利。

「格 局變化」的時間遠未到來,接下來的幾年,絕大部分B2C企業要在殘酷的「火線穿超」中煎熬。成功穿越,需要佈局各種資原,包括網絡IT平台的打造,物流配 送體系的搭建,用戶習慣培養,商業環境(信用環境)的改善。光有錢不行,還得堅持挺著,別趴下。劉強東說自己融了15億美元,錢多,不見得夠燒。

電子商務大勢所趨,明天一定很好。只是天亮以前,大多數人都死掉了。即使有些公司成功上市,有些公司融資,都可能無法避免倒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8

物流混戰電子商務:狹路相逢誰能勝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6/1NMDAwMDIzNjg1Nw.html

在淘寶和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企業把觸角向下延伸至物流快遞板塊之後,民營快遞則準備調頭向上走,籌建屬於自己的網上商城。

現在,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這對相依共存的夥伴與對手,正在上演一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滲透大戲。

近日,國內「三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韻達),以及順豐快遞等多家民營快遞都透露了涉足電子商務的籌謀,開始部署自建電子商城。

其中,圓通「全聯網」最快將於9月上線,申通電子商城最快在10月登台。從專業分工到互相融合,電子商務和快遞行業變局在即。

在這之前,淘寶最先開始斥資大搞物流倉儲配送,京東商城則是融資15億美元準備砸進物流產業。

當「淘寶們」擁有了自己的物流基地,當「圓通們」擁有了自己的網上商城,是分割混戰的開始,還是行業大同的啟幕?

目 前,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是物流快遞的5-6倍(電子商務每年增長速度在300%左右,快遞為40%-50%),當前民營快遞巨頭主要都是依靠電商企業發展 起來的,對於快遞企業來說,想往上走是情理之中,與此同時,物流快遞如今反過來成了電子商務的「短板」,淘寶和京東要往下走,自然而然。

兩個行業的融合是趨勢,不過從現階段看來,快遞企業的難度要更大一點。

從快遞到電子商務

快遞行業拿出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招式——自建電子商城

在淘寶、京東、凡客等電商企業宣佈要自建物流之後,快遞行業拿出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招式——自建電子商城。這個謀略,正在悄悄地被圓通、申通、中通、韻達、順豐等民營快遞企業從藍圖變為現實。

當前,圓通的網上商城「全聯網」的籌建工作已經完成大半,最快將在9月上線。這個電子商務平台由圓通與全國工商聯、出版社合作,搭建的是一個B2P2C的平台。上線後,商城和快遞可以實現無縫對接。圓通方面表示,現階段能夠透露的細節不多。

同 樣在保密籌備電子商城的還有申通,其電子商務平台正在杭州組建。知情人士表示,申通此次乃大手筆投資,投資金額按「億」來算,平台最快可於10月上線,目 標鎖定B2C。「國內幾家大的快遞企業都進來了,快遞做電商是什麼樣,等到上線就一目瞭然了,」礙於商業機密,該人士無法進一步詳述。

他口中的幾大快遞企業,除了圓通與申通,還有韻達。韻達不僅在搭建電子商務平台,而準備開發類似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合作方可能是郵政儲蓄銀行。

另外,中通、順豐快遞也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的構想。

不過,在圓通們熱火朝天自建電子商城之際,電子商務行業卻冷眼相看。國內某電子商務平台市場部人士表示,電子商務不是有了下游的物流快遞網絡就可以上馬的,要玩轉B2C,快遞企業從產品、營銷到後台技術,每個環節都需要下功夫,不是搭起個網站就可以唱這台戲的。

如 此斷言或許主觀,但卻有一個事實依據。實際上,當前的一輪自建電子商務熱潮並不是快遞行業的第一次試水。在2010年,中國郵政曾與TOM集團合作「郵樂 網」,B2C業務便在其中。然而,上線之後,成績並不理想。儘管依靠著覆蓋了中國每個角落的郵政網絡,但在眾多的B2C網站裡,郵樂網在行業裡幾乎連個 「水泡」都沒冒出來。

網絡龐大如中國郵政搞B2C都這麼艱難,上述從事電子商務人士表示,民營快遞要來分電商企業的蛋糕面臨的困難會更大,當前的一輪自建熱,未必會對電子商務行業有實質撼動。

近年利潤的逐年低下是促使快遞公司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的重要因素,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這樣解讀民營快遞的「情結」。但這種延伸只能作為階段性的嘗試和補充,對快遞、電商各自市場而言,未來「專業化」才是雙方的必經之路與取勝之道。

今年快遞行業虧損問題突出,多數快遞公司的利潤將降到5%以下。

從淘寶到大物流

快遞企業也不看好淘寶們的上游穿越之行

一邊是電商企業對民營快遞的跨界冷眼旁觀,另一邊電商企業卻也在執行著跨界行動,大舉邁進物流快遞的板塊。同樣地,快遞企業也不看好淘寶們的上游穿越之行。

4月26日,阿里巴巴與浙江省郵政物流速遞有限公司簽署協議,雙方將在物流、倉儲和配送領域展開合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com)的客戶提供國際快遞物流服務。

這是阿里巴巴在物流領域的一系列動作之一。此前,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已開始了「大物流計劃」,包括了淘寶物流寶平台、物流合作夥伴體系以及物流服務標準體系等三大領域。

一時之間,快遞企業人人自危。不過,淘寶表示,現階段還不會涉及到後端與客戶接觸的快遞服務。由淘寶自行提供的物流寶服務主要涉及到的是物流前端環節,為商家解決的是倉儲和發貨的問題。

目前淘寶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四個城市設立了四大配送中心,同時,淘寶還將與第三方物流合作,在全國20多個省市建多個大小配送中心。

淘寶大物流計劃從試運行開始,日處理量已從幾十件開始激增到2000件左右。如果進展順利,大物流計劃還將啟動代收貨款服務,從物流信息流整合邁向資金流的全面整合。

與淘寶一樣把觸角延伸至物流快遞行業的是京東商城。今年,京東商城將繼續加大物流投資,同時開工建設7個一級物流中心和25個二級物流中心。

根據京東商城的規劃,其近期獲得的15億美元融資,將幾乎全部被投入到物流和技術研發的建設項目中,未來3年內,還將投資50億元~60億元進行物流建設。現在,京東商城已經分別有物流項目落戶北京、上海、成都和武漢。

目前,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是物流和快遞行業的5-6倍,線下的倉儲配送已經成為其擴張短板,自建物流為大勢所趨。

有從事電子商務人士稱,由於國內快遞行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電子商務市場,電商企業往下走的困難要遠遠小於快遞企業往上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4

團購業搶錢 演出三大荒謬混戰

2011-7-25  TCW




搶到五折團購券,先別高興太早。價格打折,你買到的商品與服務,可能也打折!

小小的台灣,在擠進三十家團購業者後,業界盛傳臉書(Facebook)暑假將加入戰局,美國即將首次公開上市(IPO)的第二大團購網Living Social,也傳出將收購本土業者以進軍台灣市場。競爭越加激烈,可能讓團購熱再創高峰,但也可能因業者惡性競爭,犧牲消費者權益。

先看戰況。「(相較其他國家)台灣三十歲以下的很多都住家裡,可運用收入很高!」跨國團購網站集購城大中華區執行長鄭喬予解釋,加上台灣網路密度高、電子商務市場和團購風氣都相對成熟,人工成本又低,對於需要大量業務人員的業者來說,台灣相當具有吸引力。

團購戰況,可以從兩個場景來看:

場景一:即使入口網站收費條件嚴苛,團購業者仍趨之若鶩。

雅虎奇摩的「大團購」平台上提供六個名額,供團購網站刊登訊息,據本土業者透露,雅虎奇摩除了對六家業者收取廣告費,當月消費額如果超過七百五十萬元,雅 虎奇摩可再抽一○%;若六個業者之一達不到最低消費額,則必須讓出位置,其他在「排隊」的團購業者,隨時準備補上。

場景二:明星商店老闆,團體面試各家業務。

這類場景經常出現。餐廳中,大圓桌邊坐著餐廳老闆和多家團購網站業務,桌上放著文宣、雜誌、行銷方案、電腦簡報,業務輪番上陣,爭取店家合作。

為了爭取明星商品參加團購,業者甚至自掏腰包,支付與原價的差額。

團購業者無所不用其極,主因來自現金流壓力。要擴大市占,就必須培養龐大業務系統開發商家,衝高交易量,而為吸引店家、消費者,團購網站更砸下大量廣告預算,以爭取曝光。

如此循環,現金流的穩定,成為團購網站的生存關鍵,有沒有東西賣?能否賣得多?成為業者的唯一考量。至於消費者權益、店家營運,已非考量範圍,團購市場的謬象,就此而生:

謬象一:菜色消失快標榜物超所值,只是騙局

「餐券」是台灣團購市場最大宗,大多以五折價格兌換指定套餐,但一半的價格可能也只買到了一半的品質。

「他們其實是全新設計一個餐,又抬高價,那(打折後)其實根本只是市價。」至今已與五家團購網站合作促銷的餐廳BCDOG店長Victor說,曾有團購業者直接要求他,為了活動開發新菜色,「價格還由他們來定!」所謂物超所值,只是一場騙局。

Victor指出,為了避免上當,消費者可事先了解店家菜單,「哪些菜色,活動之後就都不見了?」而對商家而言,面額券是更好的促銷手法,鄭喬予回憶,合 作的火鍋業者推出半價買一千抵用券的活動,消費者到店後都點了二千八百元的相撲火鍋,「它做了三檔,只有這檔賺到錢。」

謬象二:超賣優惠券店家接不了,反而吃不到

大型團購網站業務為達業績,加上抽佣金考量,常仗著網站人氣,要求店家提供大量折扣名額,或在店家不知情的情況下,超量販賣優惠券。

台大厚讚牛排是最慘烈例子之一。「我們已虧了二十幾萬元了。」台大厚讚牛排一位員工透露,團購業者不願限制名額,在老闆不知情下,竟超賣一萬份,老闆趕緊喊卡,「他們(團購業者)平常都超賣,因(消費者)不一定會轉帳啊!」團購業者於是將風險轉嫁至店家。

為了求快、衝量,團購業者甚至在未查證情況下,自行將產品內容上線,「我們店本來就沒有沙拉,他還寫供應沙拉!」該員工激動的說,由於活動引來太多爭議, 台大厚讚牛排已開始鼓勵不滿的消費者退費,「我們還拿營業紀錄給消保會看,我們不是不接(指接受客人來店消費),而是真的接不下了。」

謬象三:客服開倒車業務內容,竟一問三不知

團購業者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客服部門,但低落的服務品質,不只對消費者,店家也有相同感受。

「有的檔期都還沒有結束,團購網站業務就換人了。」Victor嘆道,新來業務不了解之前談的合作內容,就連客服部門也一問三不知,一旦網站資訊有錯,最後還是店家得自行面對消費者的電話攻勢,「跟以前完全不同。」

隨著競爭白熱化,大型團購業者的服務品質卻開倒車。

當大型業者引起爭議時,小型業者的新模式此時引起了注意,「台南食我愛購購」專注於台南店家,「我們不打業務戰、不抽成、免預付,只收定型化的行銷服務費。」台南食我愛購購共同創辦人吳崟睿說。

台南食我愛購購是不到二十個人的團隊,在沒有強烈的現金流壓力之下,讓店家自行決定優惠內容,並發行「食我卡」,持卡就能在台南四百多個店家得到優惠,目前發卡數已經破萬。

台灣的團購大戰預計在未來臉書進入後,戰況更加慘烈,但業者除了該注意市場占比、營收規模之外,如果不能及時改善服務品質,一旦店家和消費者對團購的信心崩潰,最後只能全盤皆輸了。

【延伸閱讀】團購前,先問業者5大問題!

1.購買券類是否載明定期化契約保證?有的話,代表有提供合法退費管道及消費條件

2.退費機制是退現金或儲值金?如採儲值金方式,消費者形同變相強迫消費

3.服務型商品是否有使用限制?每日限額、使用時段、基本消費等都應留意

4.「原價」是否合乎市場價格?以防成為「團購特製高價餐點」受害者

5.團購業者是否有銀行信託憑證?有的話,可避免團購業者在消費者兌券前捲款而逃

資料來源:各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4

F團CEO林寧:團購「混戰」時代將結束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4/wONDE5XzM5MzMwOQ.html

數字商業時代:最近,團購網站裁員的動作越來越大,F團有裁員嗎?對此,你有什麼建議?

林寧:F團不但沒有裁員,反而在招聘更多人加入。我認為建立團購網建立一個培訓體系很重要,這個培訓體系不僅僅是為了留住人,更重要的是為自己的團購建立一個標準體系。

F團成立了一個研究院,專門是做培訓的。除了員工的培訓外,還要給商家做培訓,培訓他們的服務,甚至幫助他們做一些策劃。比如,該如何做好團購前的準備,如何規劃對團購用戶的服務。

還 有一點也值得分享,團購網應該借助更多的平台發展,比如SNS,還有微博。今天我們看到開心網的後退和微博的崛起,也讓我們做團購的有所反思。現在是一個 開放平台的時代,團購就是要網聚一切可以網聚的力量。我們馬上也會和微博一起搞一些互動的活動,創建一個多方共贏的平台。

數字商業時代:你怎麼看團購企業這種實力的比拚,F團會和他們一樣嗎?

林寧:團購行業的營銷戰役的確打得比較凶,其實我們也一直在找自己合適的推廣方式。但是,我要強調的是一個品牌不是幾天就能建立的,團購的發展不過是這一兩年,它還很年輕。所以,大多數團購企業還處在摸索階段,甚至有些團購還沒有完全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生意。

數字商業時代:那麼,在這樣一個近乎「混亂」的千團大戰中,F團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林寧:當然,通過一年多的發展我們逐漸清晰了自己的定位,我們的口號是「團團有品質」。首先澄清一下品質的概念並不是說價格很貴,因為團購天生就是一個給大家優惠折扣,超低價格的。我說的品質是它一定是真的,一定是高質量的。

雖然對於生活服務業來說,我們很難確定服務的標準化。比如說姚記的炒肝很便宜,有的人就好這一口,但是從口味上你不能強求所有人都說好。但是從服務上來說,我們重視的是品質,就是我們選擇的這個商家起碼要跟我們品質的理念是一樣的,我們的服務流程是相對標準化的。

數字商業時代:團購的確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但是否會充斥商家的利益。你認為團購在整個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林 寧:團購這種方式給用戶帶來很大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能夠在短短一年多時間把這個產業做到四五十億的規模是有原因的,因為用戶感覺到了這是都市白領的一種 特別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他也給商家帶來了客源。要知道開一家店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最大的壓力就是成本。團購很好地幫助他們解決了客源和現金流的問 題。它和商家一線上、一線下做了最默契的配合。

從另一種經濟學的角度看,你會發現每個人生活質量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帶動的是整個經濟的發展。比如看電影,如果價格太高了就會讓很多人沒有了看電影的興趣。但是如果價格很低,能夠帶動很多人來看的話,電影院的受益會是持續的,因為大家已經養成了看電影的習慣。

草根代言

團購的創意新主張

數字商業時代:用明星代言似乎是團購一個流行的傳播方式,所以很多團購網站把錢都砸在明星代言上。對此,你怎麼看?

林寧:明星代言是一種最省力的辦法,我們也曾考慮過明星代言,但是後來還是決定放棄了。因為我們和其他團購企業一樣都處在創業階段,並不是一個明星級的概念,所以,我認為我們還是要弄清我們要什麼,我們能給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什麼?而不是盲目地用明星代言打品牌。

數字商業時代:那麼,你認為團購網在品牌推廣上有哪些方式和捷徑?

林 寧:我認為團購拼的應該是創意。我們用草根演員拍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廣告,裡邊的演員都是生活中的普通老百姓。如果看過我們這個廣告你會發現其實很有寓意, 一個市井的老頭想看一場便宜的電影,於是對著大大的燈箱發功,試圖把燈箱上的價格變低。而這個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他們團結起來一起發功,結果把一張 價值88元的電影票,硬是變成了20元。

草根的演員能夠引起消費者共鳴,因為大家都有一樣的需求。我們想說這就是團購的力量,我非常喜歡這個創意。團購企業可以試圖通過一些創意和創新,不一定盲從於走明星代言的路徑。

數字商業時代:這個短片很有創意,除了在品牌推廣的創意外,在產品上是否有創新的空間呢?

林寧:當然,創新就要從頭到腳。如果熟悉F團的,會發現我們有很多特色的團購,比如飛機駕駛,用幾千元的價格就能過一把開飛機的癮。很多人是把追求新鮮、刺激作為生活目標的,所以,團購可以有一些特色的東西迎合他們的需求。

我們還團飛機駕照,儘管一個駕照20萬,但它是有需求的。

定位品質也不易

團團有本難念的經

數字商業時代:現在一些團購都在試圖找準自己的定位,就像你剛才說的F團做的是「團團有品質」。其實品質的概念還是很寬泛,尤其是對餐飲行業,你的品質是怎麼界定的呢?

林寧:其實,F團希望做出一個行業標準,以此界定品質。實際上,這個推進是有難度的。正如你說的餐廳的例子,它分為中餐、西餐、日式餐等等,服務不一樣,流程不一樣,是很難為他們統一標準的,更不要劃清品質的界限。

所以我覺得團購不需要做太多的差異化,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可做的東西太多了,所以在找準定位後,會有選擇地做一些事情。

數字商業時代:目前團購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林 寧:挑戰太多了,很多團購網站認為自己做的規模越大越好,我反而認為是把某個領域做深了就好。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對自己很多東西還不滿意,比如產品做得還有 點糙,網站也還要加大力度改進,還有服務品質和商家管理都有漏洞。而這些不止存在於F團,每個團購網站多少都會有疏漏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62

脫離「一美元池塘」混戰 拚出年營收十億元人民幣佳績

2012-5-7  TWM




奧飛動漫玩具工廠變身中國動漫霸 主從生產玩具起家的奧飛動漫,汲取引進日本動畫、成功帶動銷售的經驗,在企業成長陷入停滯期及時布局轉型。花了八年時間,成為具備媒體通路、自製動畫和開 發衍生產品三種能力的文化創意大廠。

撰文‧周岐原

當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疾呼:「中國產業一定要加快轉型步伐!」二千四百公里外的廣東省,就有一家企業掌握中國經濟轉型的巨大變化,早在八年前 就悄悄變身,積極轉戰文化創意產業,近兩年開始品嘗轉型的果實。它經營的卡通頻道,每五位中國人就有一位是他的忠實觀眾,這家從製造玩具到創造夢想的公司 是何方神聖?為何能夠再創高峰?

虛實並進 成功創造需求變身業界龍頭這家轉型成功典範就是奧飛動漫,它已成為中國最具成長潛力的業界龍頭。今年一月底,《富比世》雜誌公布「中國最具潛力一百家上市 公司」榜單,奧飛動漫名列第八十二,是唯一入榜的動漫企業。在本次一千大企業調查中,奧飛更由九七四名躍升至六九二名,市值增加至四一六億元新台幣。

在中國,低門檻的廉價玩具製造工廠至少有數萬家,是競爭極為激烈的流血殺戮戰場。知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曾描述:中國工廠每生產一個芭比娃娃的價格是一美元, 但到了美國沃爾瑪(Wal-Mart)賣場,售價立刻跳升至九.九九美元。這差距意味著,大量缺乏附加價值的工廠,都在「一美元池塘」裡混戰!

身在全中國玩具廠密度最高的汕頭,奧飛憑什麼脫穎而出,成為吸引千萬中國孩童目光的動漫霸主?

答案是:虛實並進,主動創造有利條件。透過動畫塑造消費者喜好與市場話題,同時以衍生產品搶市的策略,讓奧飛牢牢掌握核心族群的荷包。這種「既生產產品, 又創造文化」的成功經驗,和打造《變形金剛》、《超級戰艦》等知名動畫的全球第二大玩具業者孩之寶(Hasbro)頗為神似。

創立於一九二三年的孩之寶,最初只是一家販賣紡織品邊角料的小公司,透過不斷購併,孩之寶將主力從文具轉向玩具。八○年代中期,在付費播放十六集《變形金 剛》宣傳片後,這款玩具一夜成名,受歡迎程度之高,甚至令孩之寶反過來向電視台收取授權費,從此奠定發展重心,也帶動孩之寶逐漸壯大,成為市值達一三○○ 億元新台幣的標普五百指數成分股。

失敗再起 靠製造大型喇叭累積第一桶金率領奧飛轉型的舵手,就是董事長蔡東青。出身清寒農家的蔡東青,經常需要帶領兩位弟弟下田耕作,因為家境困難,國中畢業無力升 學。蔡東青過慣了靠勞力討生活的日子,甚至連因盲腸炎陷入昏迷送醫,醒來後第一個念頭,也是繼續做家庭手工賺錢。這種「無論如何都要改善家計」的信念,成 為蔡東青賺錢的最大動力。

一九八六年,四處打工的蔡東青終於踏出創業第一步,他將母親借來的八百元人民幣買了一台壓鑄機,生產小型塑膠音箱。蔡東青知道,若要在標準化產品競爭,只 能在價格上較量,因此當其他工廠以兩千個為一箱出貨,他就加倍供貨,以四千個音箱為一箱出貨。

這種殺價模式本有機會勝出,但因與合夥親戚經營理念不一,最後以失敗告終,蔡東青甚至還陷入負債中。此時,他只能重回塑膠廠上班,同時兼差當清潔工,靠兩 份收入來還債。

儘管扛著負債,蔡東青仍經常留意身邊的創業機會,他決心要抓住另一次創業時機。有一天,當工廠老闆拿著一支大型喇叭詢問蔡東青:「這東西你做不做得出 來?」他立刻意識到,自己再起的時刻又來了!僅憑著過去加工小音箱的經驗,蔡東青當場答應老闆,一定能自行生產。

經過不斷嘗試,蔡東青總算仿製出第一支大型喇叭,進入量產之後,接踵而來的訂單讓蔡東青決定加碼出擊,他再向親友募資二度創業。此時,蔡東青一口氣訂購五 台壓鑄機,又找人開了五副全新模具,大張旗鼓的態勢,讓當時所有人都替蔡東青擔心,認為競爭者太多,前景難料。唯有他自己信心滿滿。

事後證明,蔡東青的決定是正確的,大型喇叭上市銷售奇佳,為蔡東青累積了第一桶金。

「企業想成功,創業者必須敢做短期看來很難,但長期影響很大的事。」靠著大型喇叭成功翻身的他,回想起堅持創業的經過,忍不住感嘆地說。

一九九二年,蔡東青有一次在香港旅行時,偶然發現路邊銷售的日本製四驅車玩具,樣式十分精美。有豐富製造業經驗的他立刻聯想到:「這如果在中國生產,成本 不僅更低,而且一定有市場!」他一回到家門,立刻委託深圳廠商研發較精密的馬達齒輪,其他零件留在勞工成本低廉的家鄉生產。不久,奧飛動漫的前身︱︱ 奧迪玩具廠正式開業,九四年,奧迪牌玩具四驅車進入市場,立即引發轟動,年營收達一億元人民幣,為蔡東青的新事業奠定重要基礎。

自製動畫 集文化、玩具、卡通於一身初試啼聲就取得漂亮戰果,原因在於蔡東青不只是賣玩具,還加上運動行銷為單調的四驅車加值。他首開先例舉行公開競賽,一開始,蔡 東青在廣州舉辦玩具四驅車大賽,後來更與中國體育總局連手,將比賽擴大為全國性賽事,一連舉辦十多屆「奧迪杯」競賽,為產品創造許多潛在顧客。

此外,蔡東青不惜重金,引進《四驅小子》、《暴走兄弟》等以四驅車為主題的日本動畫,這些動畫播出之後,也提振不少市場買氣。

為了要將市場做大,剛拿到一副順手牌的蔡東青砸錢絲毫不手軟,三十歲不到的他,此時已展現十足霸氣。以爭取《四驅小子》為例,一九九六年,蔡東青付給日本 的授權金就達到一一○萬美元,一家廣東小玩具廠敢提出如此高價爭取授權,讓業界都感到驚奇。

動畫搭配產品行銷模式奏效,讓蔡東青在淪為流血競爭的玩具製造業中,找到一條轉型蹊徑。

○四年,蔡東青驚覺因為沒有持續創新的自有產品,公司銷售力越來越弱,成長已經陷入瓶頸。蔡東青反覆自問:「迪士尼、孩之寶、日本的萬代(BANDAI) 為什麼都如此成功?」想起過去引進國外動畫的經驗,蔡東青了解:「唯有結合文化與玩具業,打造卡通形象,並且推廣下游產品,玩具企業才有活路!」決定下一 步的蔡東青,很快地設立奧飛動漫,以本土製作的流行動畫搶攻市場。○六年,奧飛動漫推出第一部自製作品《火力少年王》,這部以溜溜球競賽為主題的影集大受 歡迎,讓奧飛接連推出了三集,隨後再收購覆蓋收視戶達二.八億的嘉佳卡通頻道,為自製產品打開一扇大門。

現在的奧飛動漫,已經是一家年產六千分鐘自製影片的大型企業。如果將中國兒童消費市場當成一條大魚,那麼兼具自製動畫、開發衍生產品及穩定播放內容這三種 能力的奧飛,就是唯一能從魚頭通吃到魚尾的公司!

從八百元人民幣創業,蔡東青如今已是身價四十五億元人民幣的大富豪,當中國東南沿海數千家製造廉價玩具的工廠近幾年紛紛倒閉時,蔡東青不但存活下來,並更 上層樓。展望未來,蔡東青發出豪語,誓言讓奧飛動漫在明年成為中國玩具第一;並以動漫創作為核心,成為中國附加價值最高的文化品牌。

奧飛動漫

創立:1993年

董事長:蔡東青

主要業務:玩具製造銷售、動畫製作授權、嬰童用品銷售、卡通頻道營運

營收年成長率:

17.02%

稅後純益年成長率:

0.95%

股東權益報酬率:

9.37%

1000大企業市值排名:

692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18

壹傳媒交易混戰 蔡明忠變箭靶

2012-11-26  TCW
 
 

 

全台灣最八卦的壹傳媒集團,恐怕也寫不出壹傳媒交易案,如此真實的八卦與曲折的劇情。

一個月前,一手賣掉自己創立的台灣壹傳媒事業,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原本還是員工眼中爭相索取簽名照的英雄。但是,現在他卻成為員工眼中的騙子。當《蘋果日報》工會不斷要求黎智英出面說明,但他仍選擇神隱,已對外說明即使他早已知道有旺旺中時集團總裁蔡衍明資金,仍堅持要將台灣壹傳媒賣給他的最大對手蔡衍明的決定。

十一月十七日,原訂壹傳媒集團與台灣壹傳媒事業體買方正式簽訂買賣合約的日子,但雙方並沒有正式簽約。

金管會,終於出手:》逼辜仲諒找第四方投資人

這天下午二時多,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和蔡衍明三大巨頭組成的團隊,出現在台北市忠孝東路上的神旺飯店,開會商討壹傳媒交易案細節。

原本,辜仲諒、王文淵、蔡衍明三人的持股比率,是三四%、三四%、三二%,但金管會突然祭出「產金分離」政策,跳出來阻擋辜仲諒經營媒體一事,打亂了整個壹傳媒的交易計畫,這也成了這場會議上的重點話題。

為了符合金管會要求,在這個會議上,辜仲諒率先表態,「我負責的股份部分我會完成,但為了金管會要求只能持有二○%的股份,其他一四%的股份,我會再另找投資人。」從這句話顯示,王、蔡兩人,再增加持股比率的機率不高,第四方投資人出現的機會大增。

整場會議裡,王文淵關心的重點,則是在此次台灣壹傳媒交易方式的安全與產權的確保。據了解,壹傳媒簽約時間延後,是交易雙方的共識,問題,則是出在黎智英要求簽訂買賣合約時,要先拿五成現金,如果黎智英馬上拿走近八十億元現金,台灣壹傳媒無法同一時間過戶,讓王文淵擔心付出現金後會沒有保障。

因此,王文淵在會議中,特別要求律師團隊確保交易方式合乎台灣商場實務。蔡衍明則顯得老神在在的說,「黎智英是個生意人,他應該會懂得這個問題。」對於整起交易案進度雖延後,但仍顯得信心滿滿。

當天,代表賣方黎智英談判的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與買方的團隊成員,雙方就針對付出八十億元現金的擔保品,主要是壹傳媒位於內湖的大樓價值,進行磋商、談判。

這一場秘密會議,也透露出辜、王、蔡結合的各自算盤。原本位居主導角色的辜仲諒,因為紅火案的背信罪嫌無法回到金融界,而尋求媒體業復出商場舞台,但卻被金管會擋駕,他的三四%股權,被迫讓出一四%,但能夠認購的王文淵卻不願意再多認。

被視為最不可能投資壹傳媒的台塑王家,在這場壹傳媒大戲裡,居中牽線的王瑞瑜與出面主談的王文淵,雙方共識是將投資壹傳媒視為一種「戰略性投資」,為的是防禦擁有台灣蕃薯台的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因此,對純投資自居的台塑王家來說,財務架構,是越安全越好。

另一大股東蔡衍明投資壹傳媒,等於打倒敵人黎智英,他即使有意、也有能力增資,但礙於公平會的審核門檻與規定,擁有《中國時報》、《工商時報》與《旺報》的旺中集團,但在律師團的建議下,他持有《蘋果日報》、《壹週刊》相關股權門檻不得超過三三%,才能符合公平會的相關法令。

同時,在律師團精密研究過公平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相關法令後,會議中確定,蔡衍明不碰壹電視,只參股平面媒體事業,而壹電視以王文淵家族個人名義投資等架構,讓可能成為政府單位否決壹傳媒交易案的一切變數,降到最低。辜仲諒能找誰吃下他的一四%股權?金融圈點名國泰金控前副董事長蔡鎮宇,將成為第四方出資人。雖然他曾對外否認,但蔡鎮宇參與壹傳媒交易的可能性極高。因為壹傳媒交易案,已經演變成一場國內媒體、財團的大混戰。

蔡明忠,變共同敵人:》和辜、蔡競爭金融與媒體

整起混戰的焦點,正是近來神隱、低調的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

蔡明忠是檯面上與辜仲諒爭奪壹傳媒的對手,蔡明忠掌管的富邦金更是辜家本業中信金的最大競爭者。同時,他也是蔡衍明與蔡鎮宇在中嘉案上的敵人,這三層關係,讓辜仲諒、蔡衍明與蔡鎮宇三方之間有著相互合作的吸引力,以共同對抗蔡明忠。

早在辜仲諒於十一月十二日面對金管會約談之前,聯合報系就對金管會的「產金分離」政策大加報導,反對辜仲諒入主壹傳媒。十三日,當蔡衍明正式現身表明自己是第三方金主時,聯合報系批判火力更猛。

隨後,旺旺中時報系在十一月十六、十七日,連兩天大幅報導聯合報系旗下的《聯合晚報》將結束營業等新聞,「市場上傳聞富邦與聯合報系打算合作,聯手搶下壹傳媒。」一位知情人士指出,富邦的角色又出現,才會讓旺中集團大動肝火,不惜向聯合報系開火。

過去,一向是媒體寵兒、經常出席公開場合的蔡明忠,自從壹傳媒交易案後就消失在媒體前。一位蔡明忠友人透露,「蔡明忠已經不止一次向身邊朋友透露:『我被旺旺集團列為頭號敵人。』」這使得蔡明忠選擇低調、神隱,以避免成為壹傳媒交易案的意外箭靶。

然而,金管會為了阻止辜仲諒所祭出的「產金分離」政策,雖然使得整個壹傳媒交易案受阻,但國內「產金分離」的最大目標,就是同時橫跨金融、電信、媒體系統台三大產業的富邦集團。

一位金融界人士分析,如果辜仲諒最後購買壹傳媒持股份比率,如同金管會要求的二○%,等於為金管會的「產金分離」條例立下判例,而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在立委要求下已宣示,全面清查金融業的產金分離問題,限期半年內提出解決方案。「不管最後壹傳媒交易案成不成,你現在就可以想見,未來旺中媒體集團將會是監督金管會落實『產金分離』政策、如何處理富邦金的產金分離問題,最有力的媒體。」這位金融界人士指出。

外傳一旦壹傳媒交易案若破局,黎智英將沒收買方辜仲諒團隊的十七億五千萬元訂金。

一位參與談判的人士透露,「目前雙方的協商進度預計簽約日暫訂為十一月二十七日,再視後續狀況調整。買賣雙方有共識此案難度高,須各自盡最大努力解決各自的問題,因此,不會有沒收訂金的問題。」

黎智英,進退維谷:》苦破局難賣,也已失人心

黎智英願意讓步訂金問題,因為情勢的演變至今,最怕壹傳媒交易案破局的人,已不是辜仲諒、王文淵或蔡衍明,而是想拿錢走人的黎智英。一位曾與壹傳媒談判過的人士分析,「黎智英知道,一旦此次壹傳媒賣不成,下一個買家面對的壓力同樣大,而且價格一定會更差。」

對於辜、王、蔡三人來說,一旦壹傳媒交易案破局,三人等於回到原來的狀況,更省下一百七十五億元資金。如果找不到新買家,仍然無法解決壹電視的上架問題,壹電視裁員壓力將更大;但對賺錢的台灣《蘋果日報》、《壹週刊》員工來說,黎智英已經失去誠信,雙方的信任度,已經回不到過去,對黎智英來說,更是無在台灣繼續發展的理由。

黎智英恐怕從未想到,現在讓他想走,卻走不了的,竟然是他一手在台掀起的媒體反壟斷議題。

過去,他為了壹電視上架問題而槓上旺中集團,他傾全力所推動的反旺中、反媒體壟斷議題,串聯起學界、政界的力量,成功的打了一場蘋果擊敗米果的大勝仗。現在這股力量,卻也成了反對壹傳媒買賣、反對黎智英的最大力量。而且,此股力量比當初反旺中更大,甚至連政府單位的金管會、公平會都加碼表態干預。

壹傳媒交易案簽約至今滿一個月,若最後以破局收場,黎智英的壹傳媒在台灣媒體界呼風喚雨十一年,絕沒想過到了最後,卻是敗給了他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