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疫情加囤積 價格易漲難跌?急著增加供給 小心端午豬價失控

2014-03-24  TCW
 
 

 

小豬下痢疫情肆虐,國內豬隻在端午節前就面臨供應不足,預期心理導致豬價大漲。專家認為,平抑豬價措施應留待端午節再出手,避免屆時豬價失控。

撰文‧周岐原

今年前兩月,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年增率只有○.三九%,但是三月上旬,豬價一口氣大漲一○%,連帶使物價蠢蠢欲動。豬價何時降溫,成為全民關注的民生議題。儘管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宣稱,要在兩週內讓豬價合理化,降至每公斤七十至七十五元,但由於豬隻飼養週期較長,至中秋節前,民眾可能都要忍受高於以往的豬肉價格。

當各地傳出豬肉偷竊案,《今週刊》比對歷年資料發現,今年豬價走勢確實令人吃不消。往年,豬價以春節、端午、中秋三節為價格高峰,春節過後,豬價便緩緩下跌。然而今年豬價持續上漲,成為二○○八年以來最高的一年,更在三月四日創下每公斤八十三.一七元歷史新高。

疫情肆虐 六月起供應不足回顧○六年,中國曾因為藍耳病疫情,加上玉米等飼料價格上漲,導致小豬長大的數量嚴重不足,讓豬價狂飆、拉高通貨膨脹,被戲稱為「豬通膨」。如今,台灣豬價何以爆出驚人漲幅?原因也是來自一種疾病:豬下痢(PED)。

去年五月,首先在美國愛荷華州發現的豬下痢,現已蔓延全美二十七州,到了去年底,連台灣也被波及。

台糖畜殖部發言人李宗勳指出,往年國內也曾出現類似疫情,但這次流行的是新病毒株,台糖旗下十九座養豬場,就有十四座出現疫情。屏科大獸醫學院院長鍾文彬指出,此次小豬染病死亡率相當高,「日齡七天以內小豬,死亡率幾乎百分之百。」豬隻從出生到上市銷售,大約需要七個月飼養,以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間,全台共有數萬頭小豬感染下痢死亡估算,養豬協會理事長楊冠章分析:「端午節前後,小豬不足對價格的影響,就會浮上枱面,六、七、八月的豬肉供應,可能比較困難,到九月以後才會正常。」楊冠章進一步指出:「兩個禮拜以內的小豬都死光光。我們從未遇過這個狀況,現在的處理方式也是史無前例,大家都在摸索。」因此對陳保基的指令,他語帶保留:「主委的意思是兩個禮拜以內(達成降價),就努力看看吧!」預期漲價 下游已開始囤積值得注意的是,豬肉供應缺口尚未正式出現,為何漲勢提前在年初就出現?消基會祕書長雷立芬直指:「有商人在囤積(豬肉)。」雷立芬解釋,和往年相比,市場每頭豬重量略增,供給量未銳減,顯示是下游廠商預期漲價、提前買肉,帶動價格上揚。她坦言:「現在(豬價)還不到反映下痢疫情的時候,不論由台糖增加供給,或是進口豬肉,還是會被下游囤積起來,並沒有真的調節到市場,應該把囤積的人先找出來。」由清明節到端午節,祭祀、包肉粽等需求即將湧現,雷立芬認為,台糖增加供給或進口豬肉等措施,應該延後,才能有效抑制漲勢,避免豬價在端午節進一步失控。

數字會說話,觀察自○八年以來,每年元旦至三月十五日間的豬隻交易平均數,今年的二.四九萬頭,並不是最低數字,今年的數量,甚至比一二年、○八年同期還要多。

既然供給暫無短缺,是不是在需求端有業者囤積豬肉?另一業者低調回應:「預期後面會缺豬,到時候,一定是以溫體豬肉優先(供應消費者),冷凍廠商預先準備,也是無可厚非啦。」說明漲價來自下游囤積的傳言,似乎不是空穴來風。

目前台灣進口的豬肉來自美國、加拿大、丹麥、荷蘭,佔消費量約八%。增加進口能否緩解國內豬價?答案是未必。因為在美國,小豬下痢疫情肆虐,同樣刺激豬價大漲。

以四月將到期的芝加哥瘦肉豬期貨為例,價格已漲到每磅一一九美分(相當於每公斤新台幣七十八.六元),如果加計海運來台的運費,此時進口美國豬肉,成本並不比國內豬肉來得低廉;還有瘦肉精檢疫等敏感的政治問題待解,恐引爆更大爭議,因此增加進口,實在稱不上理想的替代方案。

從去年十一月,豬隻下痢疫情爆發以來,豬價幾乎一路上漲,直到最近打破歷史紀錄;政府當局既未提早因應,現在又倉促擬以增加供應的作法應對,更有可能資源錯置,把未來需求高峰期可用來壓抑豬價的供應量,提早投入下游囤積商人的冷凍櫃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57

跨界邏輯下,我們如何玩好「失控」?

http://www.iheima.com/thread-43608-1-1.html
作為一個做了十幾年諮詢的從業者,在過去一年我非常崩潰。這種崩潰來自於:商學院體系當中產生的經典管理學的管理辦法,對今天的中國公司來說,至少有80%是不適用的。

過去,我們做決策的關鍵是要對環境有所理解。而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一個企業是否能可以做成一個完全基於互聯網的管理組織的核心就變成了:我們是否理解了這些正在發生變化的要素。

總結下來,我們正在變化的環境要素中,最核心的有三組:跨越和跨界的變化,去中心化和脫媒,品牌從神格化走向人格化。

對三流人才進行一流管理

跨越簡單理解下來就是在今天基於互聯網的環境中,整個商業的邏輯不是線性邏輯,是非線性邏輯,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在互聯網的遊戲規則裡面,企業是可以實現跨越式的發展的。這就意味著,在這個環境中不一定要循序漸進才能獲得成功,它有可能是跳躍的玩法。進一步來說,基於互聯網,一個大型企業同樣可能面臨一個沒有積累的企業的挑戰,這就是跨越邏輯。

跨界的邏輯是指基於行業交匯領域產生創新的機會。以前我們的企業創新往往是進行了一項新創新之後,再慢慢放大,形成新領域。如果另外一個領域裡也有人進行了創新,那麼誰是最先的人誰就是制定規則的。就是說隊伍裡最後的人沒有機會,你只能跟著隊伍走。但是現在有一個新機會,你可能是在兩個規則的交匯處產生新的領域進行的創業,這個領域同樣能夠產生最大的價值。

跨界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甚至會產生對行業的顛覆。比如說羅輯思維的普通會員是一個女孩子,她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資深記者,她有一個特長就是會做飯,特別擅長烹飪。有一天她就發起小活動,就是眾籌「家庭飯店」。500塊錢一個人,集齊八個人就開店。結果這個活動引發了非常大的反響,她現在已經變成了圈子裡的社交名媛。通過這個平台來獲得收入,她的規模、管理方式肯定沒有辦法與海底撈比,但是他的感情方式肯定超過海底撈。

所以當這種機會越來越多的時候,跨界的遊戲規則產生的跨界的改善,就是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一流的人才一定不會待在你的公司裡,如果他非常聰明,他一定很容易找到一個跨界的點跑過去。所以今天你必須適應怎麼用一堆三流的人才完成一個一流的管理,這可能是挑戰。

別了,粉絲經濟

第二組變量就是去中心化和脫媒,不要粉絲經濟。

粉絲經濟的實質所有人是圍繞著偶像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商業邏輯,初一看很好看。但是這個模式有很大的風險,就是一旦偶像倒下就會存在著巨大的風險,而且粉絲經濟沒有辦法延展那麼大。

去中心化,我給大家舉個例子。6月1號羅振宇發神經,5月17號他給發了一個語音,說六一節馬上到了,我們能不能玩一個兒童節?
這個語音出來以後團隊所有的成員都瘋了,因為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個事。我告訴大家結果,我們的能力只能列一個表單,如果要做兒童節的活動需要場地、志願者、需要有人讚助等等,然後所有人如果你願意參與你就去報名,我們就來跟你聯繫,一起把這個兒童節做出來。

這個表單發出來以後,第一天就三百個人回覆,有人出錢有人出力。有一個大讚助商,第一個提出當天要出30萬。然後發了一個志願者的徵集,第一個冒出來的是那個余英,她說我可以帶一個醫療組。整個這個過程,我們的邏輯思維和面向小朋友講故事的這三個團隊,所有的其他的統籌、安保、醫療服務、小朋友的陪伴、引導、票務……

6月1號下午一共來了180個家庭,小朋友們玩的很開心,我後來算了一下,每個小朋友們拿走的禮物大概平均價值,不算抽獎獲得的大禮包,每個人平均的禮包大概在2600元左右,全是籌來的。而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是一個90後的姑娘做的,她所有的東西都是通過微信和QQ完成的,我們後來定義為失控的兒童節。

這次活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以前我所有的經歷都來自於嚴密的組織、長期的磨合,認為這樣才可能做硬的任務,但是事實上我們發現在這個時代用失控的模型,可以完成過去我們認為非常硬的任務。

那麼說完去中心化之後,我們再說說脫媒。這其實是說當信息對稱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容易的時候,那麼中介的價值出現降低。傳統銀行做的大量業務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稱,但是現在互聯網金融把這些拿掉了,所以他們只能回頭幹這個最傳統的業務。

塑造品牌:從神格化走向人格化

第三組變量中,第一個就是去媚的問題。過去我們塑造品牌,特別想塑造成神,是一個沒有缺點的完美的遙遠的形象,但現在則需要改變。

之前馮侖的女兒在我這實習,1991年的孩子。後來我讓她找一幫小夥伴假裝去買東西,去做一個評測報告。後來,他們給的評測報告讓我傻眼了。 我給她的名單全都是已經做得很好的網站,但這些電商沒有一個入了90後的法眼。比如一個花店的品牌是主張有愛,他們的評測就一句話,他們是在賣愛,而不是有愛。

後來,我說:你們給我看個單子,哪些比較好?他們就給我們開了單子,有英國的有美國的。這些網站中,沒有一家能讓我在上面待超過一分鐘。接著我發現:對60後來說,我們對於品牌是有審美的需求的,要保持距離感,距離感是形成審美和崇尚的必要條件。但是對於90後來說,他們完全不要距離感。

要從神格走到人格化,第二就是客戶到用戶。什麼是客戶?什麼是用戶?二者的差異只不過在從客戶到用戶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一個粉絲經濟。粉絲應該是虛幻的妄想,粉絲之所以信任你,是因為你不把他當經濟要素看,一旦你把他當經濟要素看,粉絲對偶像的折舊就非常明顯。

拋棄專家,嘗試失控與群體智慧

今天,我們現在面臨著全世界最複雜的問題,但是我們使用的管理理念全部來自於19世紀,管理理念全部來自於20世紀。傳統管理學所形成的專家體系想要解釋現在的問題,還遠遠不夠。

過去我們走是過度信賴專家,現在我們轉變到群體智慧了。這在行為學上已經證明了,如果每個人去預測一個結果,正確率是60到40的話,那麼當人數達到70人的時候多數人正確的可能性就會達到98%。這就是群體智慧和民主價值。

在商業領域,以前你所有的經驗都是為瞭解決確定性的問題。而今天面對互聯網的影響,面對所有的影響,沒有人的經驗能夠保證確定性,但我們能夠看到的至少有兩個可以嘗試的方案:失控和群體智慧。

來源:B座12樓 作者:李天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83

郭廣昌:千億複星投資帝國如何建立?多元化、積累、失控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5/144938.html

i黑馬:郭廣昌擁有的複星是資產突破千億的投資公司,如今已經創建22年。與馬化騰,馬雲的爆炸式增長不同,郭廣昌尋找到了另一條偉大之路——多元化,積累,失控。
\郭廣昌認為馬化騰最了不起的,是作為一個IT男,他允許內部某種沖突的存在。微信不是他的主流做出來的,是他的非主流,一些小孩做出來的。如果沒有微信,那真的很危險,最後有了微信,讓別人很危險。

郭廣昌:

做企業這麽多年來,最重要的是聽別人怎麽說,尤其是在跟別人討論的過程中學到東西。最近我在回想,這20多年,跟中國企業界的交流中,學到了許多東西,其中印象比較深的有三次。

郭廣昌VS王石:多元化與專業化

第一次大的討論,是跟王石的專業化和多元化之爭。當然這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包括萬科也在投資銀行。

我認為多產業運營,不見得一定不專業。當時還擠兌了一下王石,說我到時候就去請一個小王石,來打理我的地產。

當時還有一種說法是同心多元化,只有把現在這一行做到特別優秀後,再去做別的,才有可能做好。我覺得也不對,你真正把一個行業做的很強後,帶有的固有的觀念,恰恰會阻礙你在別的行業投資。

當然,這樣的討論對我來說很重要。複星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意識到,一個企業作多個產業的運營,其實你已經是在做投資,已經成為一個投資集團。

複星應該去學習,怎麽樣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集團。什麽是最重要的。一個是資金來源是不是夠便宜,人才的來源,對項目的敏感性。針對這些的精力分配也非常重要。如果你的核心團隊整天還陷在某一個行業的運營中,容易忘記最重要的工作。

所以我說複星未來就非常明確,是做一個金融為核心的投資集團,一個輪子是基礎是保險為核心的金融集團,另一個輪子是具有深厚產業基礎的,植根於中國的全球投資集團。

點評

專業還是多元,幾乎是商業世界里一個永恒的話題。郭廣昌的這段梳理,有一個很好玩的背景。前幾天的一個金融主題活動,他與王石同憶往昔。老王說,現在看來,企業布局最終是一個金融問題,廣昌果然是學哲學的,棋高一著。

胡葆森也曾經對這段爭論有個中庸的評價:專業化在全球分工背景下是主流。你別看廣昌搞多元,但是他的專業能力就是投資。

以王石這些年來的江湖地位,這段對郭的恭維,自然會讓後者有點如飲甘飴。王石的戰略眼光一直為人所稱道,他的住宅產業化思路領先業內十年。在這條路線上,王十分執著,甚至說過,“萬科哪天不走住宅專業化道路了,我從棺材里也要舉手反對。”直至最近,萬科才向中國商業界的中樞——金融領域作出沖擊。

事實上複星的金融布局,到近兩年才粗具崢嶸。阿里系的互聯網金融亦如此。說到底,大家都是被逼出來的,錢貴,碰上多好的項目也只能吃剩下的。投資流派和實業流派,由此殊途同歸。

複星過去是個典型的PE公司,在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憑借極其敏銳的嗅覺,尋找成長性最好的產業,領域多且雜。比如從90年代的醫藥,到世紀之交的鋼鐵、房地產、礦產,再到後來的豫園商城等等。投資端機會把握得不錯,可畢竟行業跨度太大,核心層的管理界面過多、又不足以都達到各個行業頂級的專業力。更重要的是,複星在融資端並未形成絕對的把控。在一段時間里,複星陷入了增勢的相對放緩。

作為這個投資王國的首腦,郭的哲學思辨能力和學習力,無疑在這個過程中,幫助複星找到了一條全新的道路。他下面的話會具體闡釋這一點,當然,它也不再關乎多元還是專業了。

郭廣昌VS馬雲:頓悟與漸悟

第二個看上去跟企業管理毫無管理的爭論,是跟馬雲練太極拳。

我的太極老師是馬雲介紹給我的。他後來說,你練這麽認真,可你那老師不怎麽樣。我這個人比較專註,認真學了,又看他學的。我就跟他爭論,說他不怎麽樣,其實兩種練氣方式,客觀地講各有道理。我練的叫易太極,講究準確性,每個動作到位,就像寫毛筆字一樣,從一撇一捺開始學,要把經絡打開,氣血暢通,練出真氣。

馬雲的師傅,是正宗的門派傳人,再加上馬雲天性聰明,直接就從高處著手,一開始就講究神息相通,反正太極拳最好的詞,全都用上去了。我說他往往不是用身體在練,是用思想在練。

爭論讓我想到了佛教里面很有名的兩個詞,一個叫頓悟,一個叫漸悟。有種人也許上輩子做了很多修行的,很有慧根,哪怕沒有讀書,也可以走頓悟的道路,一下子就成了佛。還有種人,上輩子沒怎麽修行,天性愚鈍。像這種人目標怎麽設定呢,每天去進步一點點,不斷去修行,這輩子成不了佛,可能下輩子有戲。

他沒有誰對誰錯,還是說你自己的天性和稟賦怎麽樣。做企業也是一樣,有的人可以頓悟,比如馬雲和馬化騰,找到一個商業模式,十年就可以做到1000多億的市值。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喬布斯,可以成為比爾蓋茨麽,我看不見得。像他們,不是所有人可以學的。但是另外一個人你們可以學,我,你們可以學。

複星起步就是一個三無企業,沒資金、技術和人才。但是畢竟,我可以一步步去做。作為一個投資企業,我註意到巴菲特,他是可以學習的。他說的那些話,做的那些事,都沒那麽深奧,關鍵看你能不能堅持。

所以複星一直是個漸悟者,碰到瓶頸,不斷去突破,一步步走出來。以前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

我們說作為一個投資集團,很重要的一塊就在於你的資金來源。1998年我們第一個企業上市之後(複星醫藥),我以為資金問題解決了,的確在2004年以前做的也很好,但是實際上碰到有兩個問題。

第一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是不完善的,融資一次和上市一次的成本幾乎是一樣的。第二,中國銀行體系對投資型企業不支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銀行業不支持並購。

2004年以後,我們痛定思痛,一定要打開資金渠道。3年後,複星國際2007年在香港上市,具有搭建了一個全球化的融資平臺。

複星上市後我們就思考,到底後面要走什麽路線。最後,我們就確定了兩個。

一個在投資能力方面,我們明確了全球化的方向,所以面臨的投資競爭,不僅僅是來自中國的企業,有的項目要跟凱雷、跟黑石競爭,他們具有全球整合資源的能力,而複星沒有,所以複星就提出了一個戰略,叫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我們的競爭優勢是懂得中國,能夠幫助全球化投資企業在中國發展。我們的劣勢,是全球能力、全球眼光、全球整合資源能力。

我們就開始以複星優勢為核心,去反向整合全球資源。比如說我們投資了FolliFollie,投資了地中海俱樂部,幫他們在中國的增長,當這種增長真正實現的時候,他們就變成我們最好的廣告。現在當一個全球投資企業,需要中國投資者的時候,來找我們的就特別多,很多項目我們就可以優中選優。

第二個,我們作為投資集團有一定知名度了,就面臨兩種選擇。一個是用自有資金,繼續發展。另外一種是利用第三方的資金。因為我們既然選擇全球化,需要更多戰略夥伴,所以選擇既管自己的錢,也管理第三方資金。

這時候,第一個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出現了,美國保德信。他給了我們5億美金,我們自己出了1億美金,成立了複星保德信基金,GP100%是複星來管。很不容易,這是他的單筆對外托管最大的基金。

但是我覺得基金這種模式,是跟複星的投資戰略、投資風格並不匹配。第一為什麽我們喜歡用保德信的錢,因為他是10+2,夠長,可以匹配我的投資戰略。但是後面要更大的發展第三方資產,基金一般是5~7年,顯然不可持續。另外,就我的性格,管別人錢和管自己的錢,都是用同樣精力。但是管別人的錢,管得好,基本上要分給別人,管不好,別人就不要你管了。而且是規定範圍規定時間做規定動作,蠻難的。

所以最好的模式是管自己的錢。但是又不夠。怎麽辦,學習巴菲特模式,打造自己的第二個輪子,就是以保險為核心的綜合金融集團。

大家去看,所有投資型公司里,作為一個實體的財富積累的速度和規模是最快的,一定是巴菲特模式。原因很簡單。第一他的資金成本是負利率,第二他的投資是長期的,然後他個人從事投資時間長。

所以複星下定決心,一定要打造自己的保險池子。後來在香港成立了鼎睿再保,永安財險,成立了複星保德信壽險。更重要是,完成了對葡萄牙最大保險公司的收購。複星現在3000億左右的資產上,有30%~40%的資產來自於保險。

為什麽要收購這個保險公司呢。大致的一個構架,我們用10億歐元,占他80%的股份。他的凈資產大概是12.5億歐元,現在利潤比較正常1.2億歐元。但是他130億歐元的資產,投資基本上都在現金和國債上,在房地產、股票和戰略投資比例非常低。如果我們能夠對他的資產,進行一部分提升的話,我的回報率就很大了。這比我去玩第三方資產更有利。這就是一個有效的資源嫁接,完全符合複星的整體戰略。

說回來,企業不管是用頓悟還是漸悟的方式,只要你不斷地去改善和改進,這是非常重要的。

點評

作為浙江商幫的領袖,郭馬二人近年來交從甚密。盡管兩人都是結果導向型、極其精明的生意人。但要說馬雲比郭廣昌會忽悠,應該不會有太大爭議。當然馬大帥可能會對郭說,誰說我不勤奮,你當年在上海灘叱咤風雲時,我去搜狐面個試還被古永鏘給刷下來了(日前,阿里系收購了優酷土豆18.5%的股權)。

所謂的頓悟和漸悟,可能解釋了實業投資家和網絡新貴的兩種成功,在時空上的某種差異。不過更值得關註的是,郭廣昌如何調整複星的自我定位、不斷糾偏的過程。

郭的這一段獨白,將其為複星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商業模式之前,所經歷的種種困惑、糾結和苦惱,在留白間顯露無疑。畢竟,從一個非金融背景,到形成一個構架逐漸清晰、模式逐漸穩定的投資集團,以至於郭本人由此被冠以“中國巴菲特”的美譽。類似路徑,在中國無可借鑒。

在金融布局上,如果說,阿里余額寶借助第三方理財工具相對高收益,通過提高負債端成本實現與銀行競爭。複星則是通過提升自身投資端能力,輔以穩定低成本資金池,來增大投融資之間的溢利。兩人的差異在於,馬雲以平臺資源整合為核,郭以投資能力漸進。

在很多商界大佬的評價中,郭廣昌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在此前他與經濟觀察報的一段對話中,他說到GE、李嘉誠也都曾是複星的對標企業。他還專門去拜訪李嘉誠,向後者探討多產業運營的經驗。他希望複星有更多像他一樣有企業家激情的成員,並告訴同事做好再創業的準備。

中國這個龐大的成長型經濟體,湧現出無數機會,誘惑和催生了一大批充滿野心和活力的企業,和有著年輕心態的企業家。他們擁有開放的心態、熱情擁抱創新。這個時代,令他們可以輸掉很多次戰役,但仍然有機會贏得戰爭。

郭廣昌VS李彥宏:人與機器

最近發生的一次爭論,應該說是討論了,已經跟我的專業相近了,比較靠近哲學。上個月我們華夏同學會,晚上吃飯的時候,李彥宏和我聊起一個嚴肅的話題。

他跟我說,隨著網絡發展、計算機發展、生物醫藥發展,未來機器一定比人聰明。我說機器老早就比人聰明了,取決於你怎麽看。你如果做計算,機器一定比人聰明。但是機器永遠不可能代替人,因為人是有自有意誌的,他的選擇永遠是具有不確定性。

這個跟企業的管理有什麽關系呢。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我建議大家要看,馬化騰寫的。他討論到底怎麽樣的一個企業組織是好的,是應該像計算機一樣準確,沒有混亂?還是說,更像一個生物體,可能里面是有灰度的,是混亂的。

有人跟我說,我們要確定一套東西,管100年。怎麽可能呢?我更傾向於企業要有活力,哪怕有一定混亂。最可怕的,恰恰是看上去很完美,其實已經完了。多少企業都死在最完美的時候。

我覺得馬化騰最了不起的,是作為一個IT男,他擁有這種思維,如果沒有,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微信,因為他允許內部某種沖突的存在。微信不是他的主流做出來的,是他的非主流,一些小孩做出來的。如果沒有微信,那真的很危險,最後有了微信,讓別人很危險。

每個到複星來的人,都會說一句話,怎麽這麽亂啊?可能過了一個月,你還不知道應該向誰匯報。我現在大概1/3時間花在招人上,面試最後我會說,你有什麽問題要問我的?有人會問,郭總,這塊業務你覺得KPI應該怎麽定,指標是多少?一般我會跟他說,我可以告訴你,我能提供什麽,比如資金,比如平臺,比如我們擁有的資源,你都可以用。但是能做多少,得你來告訴我,如果你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那就別做了。

還有很多人會說,郭總我們去談了個項目,可複星另外一個團隊也去談了。我說,不是很好麽,你們可以比較一下。當然這是講笑話,事實也沒有那麽亂。總體來說,就是我傾向於多一些灰度和競爭,會讓組織更有活力。

點評

正如當下一本暢銷書《失控》中寫的那樣:由於我們自己創造的這個世界變得過於複雜,我們不得不求助於自然世界以了解管理他的方法。從某種程度上,是現有技術的局限性,迫使生命與機械聯姻,為人們提供有益的幫助。

李彥宏掌管的百度,能與阿里、騰訊兩家三分天下,正是基於其瞄準實現機械性與生物性的無縫對接這一大目標,緊緊圍繞底層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不斷地實現創新。

互聯網的沖擊,很大程度改變工業時代以來形成的人類理念和生活態度,進而對企業的商業模式提出挑戰。BAT為首的互聯網企業的迅速崛起和對傳統商業秩序的重構,令傳統企業家非常震動。“如果不保持敏感心態,你甚至不會知道你的競爭對手會是誰。”郭說。

與巴菲特不同在於,複星近幾年展現出了對互聯網的極大興趣,不僅郭本人的言論多以其為主題,企業實際運作也先後投資了如分眾傳媒、菜鳥網絡等新興企業,還成立了一只專門的移動互聯網VC團隊。郭廣昌過去顯然不是一個沈迷於產品主義、用戶主義的人。今天的這種轉變,顯然是為了更適應迅速回歸的商業本質。

在重塑企業架構上,郭也在汲取新貴們的經驗。過去複星在不同的產業平臺上獨立開展各自業務,核心管理層各管一攤。後來調整為以大地產、大健康、大文旅等大平臺為樞紐,多團隊運作的模式。以地產為例,曾經的地產旗艦複地複地退市後,成立了星浩、BFC、星豫、星泓、星頤、星景、星堡、策源、浙商建業等多個地產實體。不同團隊之間,在新成立的複星地產控股(大地產平臺)的組織協調下,既有分工,又有一定的競爭地帶,既給核心管理層的決策提供更多的自下而上的選項,也令管理者有更多空間關註一線產品和客戶感受。

很難講這種互聯網化的扁平構架和管理思想,最後能否在複星獲得成功。但不可否認,變化將帶來更多活力。
 

來源:公眾微信號 財佬


美聯儲鷹派Fisher:太晚加息會讓通脹失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84

20140929feds-fisher-wants-october-end-to-qe3-sees-no-2014-rate-hike

達拉斯聯儲主席Richard Fisher周日表示,他擔心美聯儲升息太晚,可能會讓通脹失控。

據《華爾街日報》,Fisher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采訪時稱,美國經濟增長“毫無疑問領先於全球其他地區,我擔心美聯儲加息的步伐趕不上通脹。”

在提到工資上漲引發的通脹回升時,Fisher表示“我目前還不是很擔心,但我在達拉斯已經看到了這一現象,如果美聯儲不及時行動,那麽可能會蔓延到全國。”

鷹派官員Fisher一直是美聯儲超級寬松貨幣政策的堅定反對者,他擔心美聯儲向金融系統註入的流動新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引發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在本月初的FOMC投票中,他和Plosser共同反對“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零利率的決議。

Fisher指出,在達拉斯地區的調查中,“我們看到了工資導致的通脹上漲壓力創下危機以來新高。”

他警告投資者為加息做好準備:“我們一直在助推市場,但在某個時刻,大樹們可能停止生長。”


新冷戰逼近:北歐與波羅的海諸國做最壞準備 美駐烏大使稱“烏局勢存失控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99

iEFlCEA74Ku4

(挪威國防部長)

面對俄羅斯的侵犯威脅,北歐和波羅的海諸國正在做最壞的準備,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稱“烏局勢存失控風險”。

挪威國防部長Ine Eriksen Soereide周四在奧斯陸的一個會議上發表講話稱:

我們正在做的正是一個軍事和政治聯盟所希望我們做的:我們正在準備應對我們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我們正在準備應對最壞的情況。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阻止某些事情發生的重要一步。

會上,包括英國國防部長Michael Fallon在內的部長們都贊同,作為區域性聯盟共同抵禦外來入侵的一部分,應該進行跨進軍事演練來防範任何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在Fallon看來,俄羅斯總統普京反複嘲弄國際領空規則,是帶有“挑釁性”的行為。

美國駐烏克蘭大使Samantha Power周四也表示,因歐盟領導人就是否進一步制裁俄羅斯上產生分歧,烏克蘭危機正面臨著失控的風險。

據彭博社,Power昨日告訴眾記者,俄羅斯必須停止破壞烏克蘭與反對派9月5日在明斯克簽署的停火協議。Power稱,俄羅斯不斷向烏克蘭東部的反對派輸送軍事裝備,而頓涅茨克的機場卻在戰火中日益傾頹。

在北約警告俄羅斯在向反對派輸送武器之後,烏外長稱烏克蘭已準備好保衛自己的國家。不過,俄羅斯總統普京否認俄羅斯有參與。

Power還說,“烏克蘭的局勢有失控的風險麽?是的,存在這樣的風險”,這是“一個季度令人擔憂的時期”。

英國智庫“歐洲領導力網絡”(European Leadership Network)在11月10日的報告中指出, 俄羅斯正在向北約和北歐國家推行“危險的邊緣政策”,自今年3月以來,俄羅斯對該地區的侵犯事件和“親密接觸”多達近40次。

普京十五年來最狠的講話

不過,普京稱美國才是這一切背後的推手。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月末介紹過,普京發表了在英國《金融時報》看來是俄羅斯十五年來對美最強硬的表態。

普京譴責美國破壞冷戰以來的世界秩序,警告稱如果不努力建設一個新的世界治理體系,那麽全球將陷入混亂和無政府狀態。

他還表示,制裁破壞了世界貿易規則和全球化。不過他又稱,俄羅斯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可以抵禦這些(制裁措施),不會“乞求”取消制裁。

普京堅稱,(美國指責)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表明俄羅斯在試圖重建蘇聯帝國是“毫無根據的”。俄羅斯無意侵犯鄰國主權。

非但如此,普京還譴責美國,稱正是由於對方在今年2月支持對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的武裝政變,才致使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出來,並導致數千人喪生。他稱:

我們沒有挑起這一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經濟衰退、通脹失控、貨幣貶值 普京無奈選擇反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11

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在10月的經濟會議上,俄羅斯經濟部長Alexei Ulyukayev告訴普京,俄羅斯經濟即將陷入衰退,通脹已經失控,而盧布和原油都在直線下跌。Ulyukayev表示,制裁必須被取消。

對此,普京反問到,“Alexei Ulyukayev,你知道怎麽樣才能讓歐美取消制裁嗎?”

Ulyukayev表示,“我不知道。我們希望你找到了方法。”

普京表示,他也沒有辦法。他要求他們找到俄羅斯在未來10年的生存之道,即使制裁力度進一步加大。

幾天後,經濟部的官員給了普京兩個選項。令他們感到驚訝的是,普京選擇了“自由化經濟”這一方案。該方案旨在減緩腐敗對公司增加的財務負擔。

普京計劃在下月的講話中呼籲,打擊以“檢查”為名的官僚主義欺淩。賄賂和回扣每年給俄羅斯企業增加數百億美元的成本。要終結這樣的行為,普京必須下令,並表示違反規定將遭到起訴。

普京在本周的會議上表示,

浪費、管理國家基金不利、甚至是直接賄賂、挪用公款等行為都不會被姑息。

普京表示,除了受到歐美制裁以及盧布下跌影響,俄羅斯經濟還正面臨油價暴跌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不過,他表示,俄羅斯高達4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意味著俄羅斯可以經受考驗。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國,所以,普京對俄羅斯能承受油價波動的承諾令人懷疑。俄羅斯非黃金儲備已經在10月降至3830億美元,年初俄羅斯非黃金外匯儲備為4570億美元。盧布較年初已經下降30%。

screen shot 2014-11-18 at 8.34.45 am

screen shot 2014-11-18 at 8.34.52 am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洲通脹失控 央行下一步直升機撒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66

goldcore_bloomberg_chart1_18-11-14

12月,歐元區通脹率為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連續第22個月通脹率低於央行2%目標水平。人們擔心,用盡傳統貨幣政策的歐洲央行已經無法戰勝通縮。一些經濟學家指出,歐洲央行應該將錢直接送到歐元區公民的手中。拿到意外之財的人們將會前往商店購物,需求的增加意味著公司將加大產出,增加雇員,這將幫助經濟增長,並有助於提升物價。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瘋狂:一天早晨,每個歐元區的居民都發現自己的信箱里有一張500-3000歐元的支票。這份禮物將來自位於法蘭克福的歐洲央行。

然而,這有些荒誕的假設事實上並沒有那麽不靠譜。事實上,許多嚴肅的學者和金融專家都呼籲歐洲央行這麽做。他們希望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印鈔,並將錢直接交給人民。

這背後的邏輯是,拿到意外之財的人們將會前往商店購物,需求的增加意味著公司將加大產出,增加雇員,這將幫助經濟增長,並有助於提升物價。

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歐元區通脹率為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CPI低於零使得歐元區陷入了技術性通縮的境地,這很有可能讓歐洲央行QE的步伐加快。12月同時也是歐元區連續第22個月通脹率低於央行2%目標水平。德國明鏡在線報道,人們擔心,歐元區會陷入美國大蕭條時期的通縮漩渦,而歐洲央行已經失控。

在這緊急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和金融專家呼籲“用直升機撒錢”這一做法。這個主意甚至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Milton Friedman都一度認為十分具有吸引力。支持者認為,刺激的工具多種多樣,沒有必要局限於貨幣政策的教條。

有一件事已經明確,德拉吉及其歐洲央行的同事們已經用盡了傳統打擊通縮的貨幣政策。

這些努力的失敗不難解釋。目前為止,歐洲央行主要將資金提供給金融機構。歐洲央行以低廉的利率向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或者從金融機構購買風險證券,希望以此刺激銀行業向公司和個人提供貸款。而問題是,許多家庭和公司已經債務高企,他們竭力避免新的債務。這意味著歐洲央行的計劃無法對實體經濟產生預想的效果。

對於這一情況,法國投資銀行Natixis首席歐洲經濟學家Sylvain Broyer表示,

歐洲央行將打擊通縮的資金直接派發給人們會更有道理。

德拉吉1萬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將意味著歐元區每個公民將獲得3000歐左右的支票。

柏林智庫Beyond創始人Daniel Stelter甚至呼籲給每個公民發放5000-10000歐元的支票。他表示要產生效果,發放的金額必須要高。

許多學者將他們的預計基於美國。美國政府曾經提供以退稅的形式給納稅人提供現金禮物,以支撐經濟。

牛津大學的經濟學家John Muellbauer指出,在2001年網絡股崩盤後,美國給了所有納稅人300美元的回扣。以此為基礎,Muellbauer估計,每人500歐元的支票足以刺激歐元區。這(直升機撒錢)甚至會比當前的刺激計劃更便宜。

然而歐洲中央銀行和保守的經濟學家仍然對此表示反感。德國商業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Jorg Kramer警告稱:

這將是終極的罪。如果央行送錢過一次,就一定有第二次,送錢沒有可能成為一個孤立的案例。政客們在下次將會要求更多。

德意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Thomas Mayer表示,

人們的消費未必會帶來公司產能的增加。很可能人們只是為同樣的供應展開競爭,物價將會在短期內上漲,而這對經濟並沒有長久的刺激效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變種保險失控 食人唔��骨

2015-02-12  NM
 
 

 

相信每一個香港人,過去都一定買過一份有投資成分的人壽保險(簡稱「投連險」),可說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不過,是痛苦嗰隻。長供,大嚿錢被責死多年;斷供,蝕到渣都無。近日,前理工大學副教授林本利,開記招炮轟此類保險誤導買家,其後不少苦主紛紛走出來,控訴如何被害至雞毛鴨血。本刊找來多位苦主現身說法,大爆投連險如何「笑騎騎,放毒蛇」,在不動聲色下斬人一頸血;又揭開經紀蠱惑吸客賤招、及保險公司培訓員工冧客招數。而這款「變種保險」,原來已由傳統壽險蔓延至危疾保甚至火險,普羅市民切記提防。苦主一愈踩愈深蝕足一百萬

任職會計師的曾太,理論上是精明的專業人士;她一一年賣樓套現加上積蓄共一百五十萬元,打算換番間大屋。經朋友介紹下,認識一名保險中介人,對方知她有錢,力銷一份年供五十萬元的投連險,「佢話有保險成分,供嘅錢用來投資,又可增值。咁樣每年供五十萬,供三年,第四年可以拎番一百二十萬出來做首期,剩番三十萬繼續喺度滾存。」曾太心諗朋友介紹無呃人,不虞有詐簽約,豈料供款一年後細看內容,竟發現保單年期是三十年,而非三年,「即係以後三十年,每年都要供五十萬!我哋邊有咁多錢?」然而曾太當時仍未肯止蝕,「佢話第二年再唔供,就會連第一年嗰五十萬都無埋。又話嗰年咁啱股市差,先會無錢賺。」中介人繼續游說曾太,稱會度身訂造一個投資組合,更保證一定賺:「將第一年嗰啲供款都賺番來!」結果,當然是她第二年的投資回報如石沉大海。今次曾太決心斬纜,卻發現斷供竟要付近一百萬元的「棄權費」!「原來就算斷供,之後三十年嘅行政費都要補足,扣扣埋埋,無晒!」曾太向保監處投訴,但保監處表示中介人的專業操守,並不屬保監處管理範圍,要求當事人向香港保險顧問聯會投訴。而保聯會卻表示,自己是義務團體,沒有法律權力。

苦主二每次轉會收三萬

廖小姐於○七年,買下一份月供一萬六千元、供三年的投連險,其間有感投資回報不理想,要求轉倉換基金,但原來「轉會費」高得嚇人!「每次轉基金,保險公司都收取三萬元的轉倉費。」廖小姐轉了三次基金,共繳交九萬元。三年後,廖小姐見已供完希望贖回。但這次,她如上述曾太一樣,發現保單原來又是三十年。保險公司指,其戶口在金融海嘯下蝕錢,要再供款。廖小姐拒絕,保險公司即變臉,要求繳交提早完約的行政費。行政費一樣以整份保單年期計算,以廖小姐每月行政費二千三百元計,三十年行政費近八十三萬元。但廖小姐過去多年總供款只有五十三萬元,即蝕本金之餘,還要倒貼三十萬元!廖小姐感覺自己猶如不斷被搾乾。

證監不管保監不管

由於買保險通常是熟人介紹,通常不虞有詐。例如苦主羅先生,便因經紀sell溫情,指:「我真係好關心你!」結果買了份三十年期的投連險。最慘是苦主往往投訴無門,主要原因是投連險完全是一隻兩不像怪物。雖然它有投資及保險成分,但因不是純正投資產品,證監會將之視為保險產品,以「產品有保險成分」、「保險中介人及經紀不屬證監管轄範圍」為由不予受理。多數投訴都會轉介至保監處,但保監處也只是一隻無牙老虎,沒有法律權力,即使經紀行為不當,或產品的條款及結構有問題,保監處亦只有權向保險公司提出「建議」,取消有關的保單。由於苦主買保險時都沒有電話錄音,證據不足,難以斷定。至於另一些如香港保險業聯會、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香港保險顧問聯會等,更只是業界「自律機構」,而自律機構負責發牌及監管保險從業員,即係「自己人管自己人」。保監處亦無權干預業界組織嘅決定。例如任職核數師的苦主葉先生,一三年有意投資,遂找舊同事兼理財經紀,對方游說他買一份月供一萬二千元「基金」。對方不斷力銷「基金」一定賺、「幾日就可賺番一年行政費」。直至一年後,在工作上接觸投連險,葉先生才驚覺自己「中招」,並要供足廿五年。正當他想向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投訴,卻發現該協會高層與理財公司的管理層是同一人,對方更向葉先生明言:「我哋無條例需要遵守。」有關注事件的單仲楷議員指,會提出成立保監局,加強監管。

產品價值兩不像

事實上,投連險的產品價值也一樣兩不像!雖說有投資成分,但投資回報不高,業內資深人士黎仁昌表示,這類投連險當中大部分基金都會跑輸大市,事關無專人幫客戶貼身跟進,「大部分人都會因此提早cut單,基本上中介人及經紀都預你cut單,志在食你行政費。」至於保險成分,很多投連險的保險成分,佔整份保單不足百分之一。其實買一隻純人壽保險更划算。投連險往往以低門檻作招徠,但其實供款年期長、收費多。以AIA的投連險與純人壽保單作比較,保額同樣是一百萬港元,雖然投連險月供僅三百六十元,比純人壽的近八百元,足足便宜了一半,但純人壽只需供款二十五年,相反投連險要供到一百歲,名副其實「供到死」,再加上每月行政費、保險費、戶口價值費等等。二十五年後,純人壽保險以二十三萬多元供完,同時間投連險供款及雜費已達二十四萬元,但仍要繼續供,計落根本無着數。

佣金制出問題

保險公司銷售的結構性問題,恒而有之,熟悉行內的吳澤偉指,保險的佣金制度種落不少問題。一般經紀成功賣出一份保單,第一年的佣金可超過百分之一百,即客戶供款一萬元,經紀可收超過一萬元佣金。但由第二年開始,經紀佣金即暴跌至只得一成,第三年起更只得百分之三左右,變相令經紀在賣出保單後,寧願再找新客,也不願花時間管理舊客戶口,或提出任何投資建議。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仍然沿用層壓式銷售制度,一個銷售部門通常都有四、五層架構,最誇張可以有九層,前線賣出產品後層層抽佣。不過,保險公司與經紀沒有僱傭關係,雙方以拆賬形式對分收入,但部分新入行經紀要保證每月跑到近萬元保單,否則要賠三個月糧給公司,迫使經紀要瘋狂跑數才能保障收入。另一方面市民分不清「保險中介人」同「保險經紀」係兩回事,當苦主經中介人買入保單發覺有問題向保險公司投訴時,保險公司亦可以「非本公司員工」、「不受本公司管轄」為由拒絕受理。好多保險中介人公司還會寫定講稿培訓經紀,又教經紀出陰招,例如在街上簽文件,令苦主無時間細閱等。而最新投連險玩法,亦由傳統針對人壽保險,開始變種至危疾保險,甚至火險;有業內人士指,這類保險蔓延迅速,已成為過百億規模的大茶飯!

搵客人有稿照背

本刊獲得一家業務包括保險的公司文件,發現員工有「內部指引」,要sell保險、基金,都有公司提供的稿件可「照稿讀」。客人答「唔需要」或是「唔使」,都提供不同的機械式應對方法,務求令客人回心轉意,員工順利sell到產品。

氹買保險四部曲

1.經紀為氹人落疊,不斷強調「一定賺!」,強調回報至少一成,令苦主充滿「希望」,但其實大部分回報只是「假設」。

2.經紀進而與苦主扮老友,噓寒問暖,大獻殷勤,令苦主降低戒心,漸漸心軟。

3.經紀相約苦主在餐廳會面,待至餐廳打烊一刻才拿出文件,製造時間壓迫感,迫使苦主盡快簽名。

4.經紀又故意在街上要受害人簽署一些「補充文件」,令苦主沒有時間細讀文件,便匆匆簽下重要條款。


走下神壇吧,失控的凱文•凱利和失控的《失控》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23/149216.html

凱文·凱利(KK),《連線》雜誌創始主編,《失控》一書的作者。在中國,他受到許多大佬追捧,被稱作“矽谷神人”和“科技預言學家”。但真實的凱文·凱利到底是什麽樣的?走下神壇,本文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凱文·凱利,不神話,也不貶損。

 
要更具體點,就隨便擺一下譜吧。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諾頓·洛倫茨提出混沌理論(Chaos),非線性系統具有的多樣性和多尺度性。混沌理論解釋了決定系統可能產生隨機結果。理論的最大的貢獻是用簡單的模型獲得明確的非周期結果。在氣象、航空及航天等領域的研究里有重大的作用。“蝴蝶效應”就是洛倫茨最老百姓的比喻,在形象、生動和詩意方面,不知道比“失控”強多少倍。60年代,美國數學家StephenSmale發現某些物體的行徑經過某種規則性變化之後,隨後的發展並無一定的軌跡可循,呈現失序的混沌狀態,就是KK所謂的失控。而非線性、不確定性、自組織性、湧現性等那都是複雜性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特性而已。單說自組織理論,這個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建立並發展起來的系統理論的一種。它的研究對象主要是複雜自組織系統(生命系統、社會系統)的形成和發展機制問題,即在一定條件下,系統是如何自發地由無序走向有序、由低級有序走向高級有序的。混沌理論的大家之一、20世紀60和70年代創立耗散結構理論的普利高津(Pregogine)曾說:“我堅信,我們正處在科學史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上。我們走到了伽利略和牛頓所開辟的道路的盡頭,他們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時間可逆的確定性宇宙的圖景。我們卻看到了確定性的腐朽和物理學定義新表述的誕生。”
 
事實上,許多學科領域關於“不確定性”的研究成果已經揭示了微觀和宏觀世界中不確定性的必然存在。如量子力學中的海森堡測不準原則、數理邏輯中的哥德爾定理、社會選擇理論中的阿羅不可能定理以及模糊邏輯等方法的提出,都從不同的學科角度,為“不確定性”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提供了準備條件。複雜性科學是指以複雜性系統為研究對象,以超越還原論為方法論特征,以揭示和解釋複雜系統運行規律為主要任務,以提高人們認識世界、探究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為主要目的的一種“學科互涉”(inter—disciplinary)的新興科學研究形態。埃德加·莫蘭莫蘭正式提出“複雜性方法”是在他1973年發表的《迷失的範式:人性研究》一書中。莫蘭複雜性思想的核心是他所說的“來自噪聲的有序”的原則,這條原理打破了有關有序性和無序性相互對立和排斥的傳統觀念,指出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為用,共同促進系統的組織複雜性的增長口。這正是莫蘭在其書中闡發的複雜性方法的一條基本原則,它揭示了動態有序的現象的本質。
 
更早還可以追溯到發端於20世紀20年代的系統科學。廣義的系統科學包括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耗散結構論、協同學、突變論、運籌學、模糊數學、物元分析、泛系方法論、系統動力學、灰色系統論、系統工程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學、知識工程學、傳播學等一大批學科在內,隨便拿一門課都可以砸死人不償命。系統科學是20世紀中葉以來發展最快的一大門綜合性科學。20世紀後期興起的相似論、現代概率論、超熵論、奇異吸引學及混沌理論、紊亂學、模糊邏輯學等,也將進入廣義系統科學並成為其重要內容。
 
如果還想更學究和更八股一點,還可以穿梭到古人堆里去扒拉扒拉。從科學哲學的角度上說,四大古文明中均有系統論的將現象看做系統加以考察的思想。而在古希伯來的宗教神學、老子的自然人學、古希臘自然哲學三大古文化中,更有充分體現。系統一詞,即來源於古希臘語,是由部分級成整體的意思。常用為亞里斯多德所言“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來體現此思想在人類思維中的源遠流長。周易和中醫有著最豐富和完整和最悠久的系統思維模式,歐洲最早完整提出系統方法的是熟悉中國哲學的萊不尼茲和康德。算了,還是少驚動這些古人吧。何況面對這把年紀的KK,尊老愛幼還是要有的。
 
KK的另一個身份是《連線》雜誌的創始主編。《連線》雜誌的確是網絡新文化的重要陣地和一座豐碑,堪稱“技術領域的滾石雜誌”。《連線》雜誌真正的創始人是Louis Rossetto和Jane Metcalfe。《連線》雜誌的定位與風格是《全球概覽》的主編斯圖爾特·布蘭德(Stewart Brand)確立的,凱文·凱利是布蘭德的長期助手,協助布蘭德出版著名的《全球概覽》,協助創辦著名的社區WELL。《連線》雜誌的樣刊完成於1991年,此後開始了艱難的融資籌款過程。與任何一個高科技領域的創業者一樣,經歷了無數的艱難痛苦,幾度難產。1992年,LouisRossetto聘用了凱文·凱利,擔任《連線》雜誌的執行主編。查查百度百科就知道,“執行主編履行主編的職能,但不一定具備主編職稱,由單位聘任即可。一般情況下,相對於副主編,執行主編是指特定的人而從事某項工作。副主編是在任職務,而執行主編是臨時指定的”。這段文字雖然比較本土化,但是也說明了執行主編肯定不是雜誌的決定性靈魂人物。無論從哪個角度,《連線》雜誌的主要貢獻者排序,KK都不是真正領軍的人物。在早期《連線》雜誌撰稿的一大批大拿中,KK的思想與文章更是沒有突出的影響。與後來接任的安德森相比,更是相去甚遠。早期創始成員全部離去,安德森的幾組主筆文章都產生轟動效應,雜誌也開創了“安德森時代”。在過去半個世紀中,影響互聯網業界與美國社會的思想家層面,KK從來就不是第一梯隊的成員。KK在美國的半個世紀中享受的熱度還不到今天他在中國這兩年的一個零頭吧。這肯定是天大的一個誤會!
 
走下神壇,還原一個真實的凱文·凱利,不神話,也不貶損。作為當年網絡文化第一旗手的助理,作為《全球概覽》、WELL社區和《連線》雜誌的重要參與者,我們應該尊重他。但是,真的不能再繼續神化下去,誤導無數後來者拜錯了山神。

PM2.5超標 「致癌髒空氣比食安更可怕」 台灣空汙也失控 雲嘉、離島拉警報


2015-03-16  TWM  
 

 

中國主持人柴靜自費拍攝紀錄片,喚醒民眾關注空汙問題。事實上,台灣的PM2.5問題同樣嚴重,民眾卻普遍缺乏警覺,除了大都會台北、高雄,觀光景點嘉義、金門與高雄美濃也在壞空氣排行榜上有名,值得正視。

撰文‧何欣潔

中國名主持人柴靜自費製作紀錄片《穹頂之下》,揭露中國空氣汙染問題,成為中國兩會前夕的熱門議題。不過,許多人恐怕還不知道,片中柴靜背著二十四小時監測儀器、努力試圖記錄的「PM2.5」細懸浮微粒(直徑小於或等於二.五微米的懸浮微粒),台灣幾乎全島都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可能是導致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病例日益增加的元凶。

「骯髒的空氣,比食安更可怕。」嘉義市空汙防制委員、醫師余尚儒憂心地說,PM2.5成分複雜,包括汽機車、工廠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當中更可能含有戴奧辛、重金屬成分,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質,「黑心油你可以選擇不吃,但你無法選擇不呼吸。」

隱憂!全台空汙破表

恐致癌、引發心血管疾病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也表示,PM2.5比髮絲更細,小到足以穿透人體呼吸系統,帶著重金屬等汙染物,不僅對氣喘或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有危害,還可能沉積在肺泡裡,「長久下來,恐怕有可能導致肺癌,而且它停留在肺泡,可能進入血液,也容易引發心血管方面疾病。」在過往,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多半難以證明直接因果關係,專家多以「可能提高致病率、死亡率」來警告高風險地區的民眾;製造空氣汙染的大廠,如雲林六輕,多半也否認周邊地區民眾罹癌風險與工廠排放氣體的關聯性。但今年三月五日,國際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布最新研究,明確指出空氣品質與兒童肺部發展確實有高度關聯性。

台灣的PM2.5問題究竟有多嚴重?按照WHO管制標準,全年平均應在十微克╱立方公尺(單位下同)以下,但根據環保署一四年發布的空氣品質監測報告,全台灣一三年平均值為二十四,遠遠超標。

各縣市中,雲林縣PM2.5年均值高達三十四居冠,嘉義、屏東、高雄甚至離島金門也統統超過WHO標準。在醫師眼中,已經是對所有年齡層的民眾都會產生健康危害的等級。

即使是汙染程度最低的花蓮,年均值十三也超標,沒有辦法「及格」,民眾以為平日在都會地區上班,假日到南部或離島散心,就可以「大口呼吸新鮮空氣」,事實上只是自我安慰,「你吸進去的PM2.5,搞不好比平常在台北、高雄上班時吸得更多。」余尚儒說。

他舉例,一四年二月二十二日,導演魏德聖帶著國片《KANO》團隊來到嘉義,進行萬人遊行造勢, 當日PM2.5數值便高達七十,「隊伍中的影迷,沒有人察覺這樣的健康風險!」在街上搖旗的影迷中,許多仍是小學學童,更有高齡超過九十的老嘉農球員,所有的人都在不知情且未佩戴口罩的狀況下歡呼,呼吸與心血管系統可能早已受到傷害。

低估!中南部監測站過高

道路揚塵、車輛廢氣難測

在柴靜揭露中國空氣汙染問題之後,台灣民眾難免認為,這些骯髒的空氣全數是來自中國的境外移入,事實卻不然,因為雲嘉南地區鄰近沿海工業區,污染更重。

根據環保署在一四年發布的調查,台灣PM2.5之來源,除北部的基隆受到東北季風影響,高達六成的空氣汙染來自境外輸入,其餘空汙嚴重的地區,多半來自本土的道路揚塵、工業與車輛行駛,「而且,這些來自街頭的空氣汙染源,在現行的監測方式下,很可能會被嚴重低估。」余尚儒分析,台灣的空氣品質監測站通常設在高樓,以一三年全國PM2.5問題最嚴重的數個監測站為例,斗六測站位於斗六高中樓頂,距離主要道路有一○五公尺之遙;嘉義測站則位於嘉義大學頂樓,與主要道路同樣有三十公尺距離;單日PM2.5數值時常破百的南投埔里測站,同樣在埔里國中樓頂,離主要道路二十五公尺。

而國內目前只有台北市、新北市和高雄市設有路邊的交通空氣品質監測站,對於每天行走或騎乘機車的多數民眾而言,路邊監測數據反而「更有感」,「起碼在汙染狀況改善之前,能夠讓老人、孩子避免在空氣過於骯髒的情況下出門,或配戴口罩,減少患病的風險。」專家呼籲。台灣民眾、政府都對PM2.5問題過度缺乏警覺心,對國民健康絕對是一大隱憂,值得正視。

髒空氣排行榜,中南部最嚴重—— 台灣2013年前10大的PM2.5濃度測站美國、日本管制標準:15 WHO管制標準:10 1.雲林縣 斗六 34.0 2.屏東縣 屏東 33.6 3.嘉義市 嘉義 33.5 4.高雄市 前金 33.2 5.金門縣 金門 33.1 6.台南市 新營 31.5 7.台南市 台南 30.8 8.南投縣 南投 30.2 9.嘉義縣 朴子 29.4 10.高雄市 美濃 28.2 濃度單位:微克/立方公尺 資料來源:環保署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