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麼大部分投資者都是輸家? 價值at風險

http://xueqiu.com/9769652619/26072998
資本市場的參與者基本上是7虧2平1贏的組合,但為什麼大部分投資者都是loser,少數才是贏家?我大致給失敗者分成4類:1.純粹的投機(賭博)或趨勢投機(技術分析);2.投機、投資都不懂的可憐蛋;3.追逐熱點,對基本面一知半解的偽價值投資者;4.勤奮努力,熟知基本面,自詡為價值投資但依然失敗的投資者。前三者不必多說,最後會失敗很好理解,但很多人想不通的是為什麼自己足夠聰明、足夠勤奮,不斷的學習吸收大師們的投資方法、跑遍公司調研、擁有足夠的投資經驗,最後還是失敗?或許在中國,你可以歸罪於資本市場成立的時間太短,制度不合理、市場參與者不專業不理性都是理由,但在以專業投資者為主、制度合理的成熟資本市場,依然滿足這樣的定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看看什麼是成功的投資者。不論是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還是費雪的成長股投資理念,還是彼得林奇的隱形冠軍拐點投資,最終能夠成功都含有共同的特性:對大勢(宏觀、行業)的把握,對公司的分析,對人性的判斷(即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表現出來就是能長期跑贏市場取得超額收益(20-25%)。所以,上面4類大部分人失敗的原因就是不滿足這兩個必要的條件,特別是,第4類失敗者,他們並不是不瞭解基本面,甚至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擁有高學歷高智商不斷學習投資理念的人,但他們忘記了2件重要的事:

  1.投資是一門藝,而絕非嚴謹的科學,彼得林奇曾經說過,一個鍾情於計算,沉迷於資產負債表而不能自拔的投資者,多半不能成功。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雪球曾討論過數字和模擬誰更重要的話題,事實上世界上所有一切是否真正有價值都取決於不能量化的「模擬」,這一點毋庸置疑;

  2.對自我的控制和市場人性的判斷。馬克·塞勒爾曾在哈佛的演講中說到為什麼我們不能成為下一個巴菲特(詳見http://xueqiu.com/6847723845/22692661),他認為一個成功投資者的決定因素並不是智商有多高、擁有或者在今後的職業中擁有多少經驗。知識是可以學習的,但人性是無法複製的,巴菲特就只有一個,他的性格誰也無法複製,所以幾乎沒有人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達到20%-25%的復合收益率。很多時候公司的基本面是沒有變化的,變化的只是市場的情緒,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你就會被影響。貪婪恐懼是我們失敗的主要原因,總想著買要更便宜一些,賣要更貴一些,心態的失衡才是很多基本面高手炒股失敗最大原因,殺死你的是心魔。投資最難的地方並不是瞭解公司的基本面,而是瞭解市場人性並戰勝自己。

  所以綜上兩點,你如果無法對市場做出判斷,無法對自我進行控制,無法理解人性的變化,無法以「藝術」的眼光去投資,那麼即使你再聰明再努力都是徒勞的,最終的失敗已經注定了。

  說了那麼多理念,來說說自己真實的體會吧。最近也有很多在博客或QQ裡私下問我,大致的意思就是,他們一直在看我寫的博文,然後買了我寫過的股票,但不巧的是買了就一直跌,甚至有的套了20%,問我怎麼辦要不要割肉,言語間還有責備的意思。我很明白這些股票大部分都是在底部的位置就開始關注了,所以我很不理解為什麼都會買在高位,於是我問他為什麼最早在底部開始關注的時候不買入呢,他說那時候他有其他股票套著,不捨得割,但是自己的股票一直跌,而看好的標的一直漲,終於上兩週忍不住割掉舊的追高新的了。對於這樣心態的朋友,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了,對此我的建議是:珍愛生命,遠離股市(之前我說了石油石化系的股票要跑贏大部分個股和指數,很多人不信,甚至還說就算跑贏也不會買這樣的言論,我可以大膽預測一下,只要中石化繼續漲,最後接盤追高的,必定是這幫人)。所以我說技術分析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對市場、對人性的判斷(詳見前文:http://xueqiu.com/9769652619/25831545),雖然好的標的你買在高位就很被動,心態也會備受煎熬,但退一步說,如果對一個十倍股真的很有信心,很瞭解,那麼下跌20%又有什麼關係呢?要知道有時候就算是以很便宜的區間買入,市場先生也可能套你20%,絕對的低點買點和高點賣點是非常難把握的,關鍵在於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人性的缺陷以及判斷市場的趨勢。只要你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股價上漲下跌20%對十倍股的未來影響甚微。

  人性這玩意,千百年從未改變,未來也不會改變,除非我們都成了機器人,不然時刻都有效的市場永遠不會存在。投資者一定要擁有宏觀的大局觀,同時認清自我,控制貪婪和恐懼,認清市場。要明白很多時候在牛市裡,自己就是池塘裡的鴨子,只要是呆在水裡都會上浮,千萬別自認為自己上浮是因為能力超群(甚至也有人會毫不懷疑的認為鴨子本來就會自己上浮)。我們要時刻鞭笞自己,成功可能只是大勢的向好,只是碰巧的運氣,爭取做一隻沿著池塘慢慢向上爬的蝸牛,而不是鴨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52

德銀宣佈退出大部分大宗商品業務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684

週四,德意志銀行宣佈,不斷加強的監管壓力對其大宗商品業務的利潤形成衝擊,將關閉全球大部分大宗商品業務。

德意志銀行是大宗商品業務的五大金融機構之一,是大宗商品業務的重要參與者。它是迄今以來撤離大宗商品業務的最大市場參與者。此次德意志銀行撤出大部分大宗商品業務,突顯了銀行在原材料市場的衰退地位,以及新監管要求給銀行業帶來的挑戰。此前,瑞銀也退出了大宗商品業務,但其市場份額不大。

關閉大宗商品業務最主要的原因是沃克爾規則。美國四大監管機構將於12月10日對此進行表決,嚴格限制銀行對沖。此外,大宗商品業務對銀行資本佔用高,整個商品板塊價格下挫,導致收益下滑,也是德意志銀行撤出的原因。

德意志銀行稱將退出能源、農業、工業金屬和紡織品交易業務,保留貴金屬交易和大宗商品指數團隊。

大宗商品 黄金 贵金属 沃克尔 德意志银行 德银

據知情人士透露,預計該決定將影響到紐約、倫敦、休斯敦和香港共200名僱員的工作,部分員工會被分配到德意志銀行其它業務組,部分員工會被辭退。

此前,其它大型銀行如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均考慮出售現貨市場的大宗商品業務,包括現貨市場的交易、運輸和儲存。德意志銀行不是現貨市場的市場參與者。

德意志銀行稱,關閉大宗商品業務不會實質性影響到銀行的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22

價值投資並不適合大部分沒有財務自由的人

來源: http://xueqiu.com/9564664610/26946753

新年來臨,雪球流行總結和曬單。2013年我乏善可陳,收益率只有區區15.47%,而且去年初註冊雪球以來,發帖跟帖數平均下來居然差不多每日2貼,說得實在已經夠多。然而,最近朋友的一個故事,我還是希望能夠與大家分享。我在雪球最初的ID是“低風險投資”,那個時候我正好做過一段時間杠桿基金的A類,但進入2013年,我覺得A類基金(雙禧A、銀華金利、銀華穩進等等)已經炒高了,不再滿足我對收益率的要求,所以又回到股票投資上來,ID改成“慢慢買資產”,後來有些朋友也喜歡類似的ID,出於便於識別的ID本質要求,改成了現在用的“追尋高ROE林地”,但含義都是差不多的。換句話說,我算是一個典型的價值投資者。我知道,雪球上支持我這種買資產觀點的人還是不少,因為業績不給力,聲音比一年前小了很多。其實在我看來,不同的交易策略服務於不同的投資目的,只要能夠達到自己的收益率要求,也就沒什麽可以臉紅的。但是任何一種交易策略,都有自己的前提條件。由於基本上每個初入股市的人都是從趨勢投資開始,輸贏的不穩定性讓很多人覺得價值投資(尋找被錯殺的股票)才是終南捷徑。但價值投資其實要求很高,並不適合大多數沒有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價值投資首先是要找到低估的股票。感謝這些年的藍籌熊市,找到這些股票的難度降低了。至少對於我來說是這樣,我也在雪球寫過一些相關的文字:《投資的邏輯可以很簡單》、《銀行的估值邏輯也可以很簡單》等今天我要說的是價值投資的另一個更要命的前提條件:你必須使用閑錢,幾年不用往外取,因為你不知道價值回歸什麽時候才會到來。去年一個好朋友說有一筆五年也不會動的閑錢,讓我幫忙做股票,我當然是拒絕。如果你不想失去朋友,那就千萬不要幫朋友理財。但我還是給了他一些建議,分析了幾個標的,也就是大秦鐵路之類的。但最近他突然告訴我,他一周內要動用這筆錢,問我手里的股票是馬上賣出還是等幾天。我的朋友應該算是現金流良好、基本財務自由的人,這件事讓我警醒,價值投資比看起來要難得多,不僅要找到好的標的,而且要沒有緊急的開銷需求。但計劃趕不上變化,緊急的開銷總是不期而至。我一直認為我投資股市也是用的閑錢,但仔細回顧自己的主要賬戶還是嚇了一跳,它是2006年初設立的,擁有完整的交易記錄,而且因為剛好趕上牛市,8年的年化收益率也很漂亮,49.62%,幾乎達到了50%,讓我很虛榮,但是數了數8年來資金進出的筆數,居然一共34筆,老天爺!我朋友的例子,我自己的例子,也許已經說明了我們大部分人的閑錢其實並不是真的很“閑”,很多人價值投資失敗,也許並不是輸在價值沒有回歸,而是輸在漫長的等待回歸的過程中,急需用錢割肉,造成了永久的難以彌補的實際虧損。價值投資真的不容易,您還想使用這個策略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397

馬雲的健康產業布局:30年後讓大部分藥廠消失!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4/147912.html

i黑馬:在馬雲對阿里巴巴未來的布局中,他提出了一個關於生物醫療方向上的觀點,他認為,中國10年以後最大的麻煩是健康問題和快樂問題,“今天的水、空氣、食品安全,一定會導致10年以後我們很多家庭出現很多問題,所以我投資電影、體育、醫療。”
 
\“今後阿里想幹的就是健康、快樂兩個產業,如何讓人更加健康,如何讓人更加快樂?不是建更多的醫院找更多的醫生,更不是建更多的藥廠,而是我們(投資)做對的話,30年以後應該是醫生找不到工作了,醫院越來越少了,藥廠少了很多,這說明我們做對了。”馬雲說。
 
實際上,近年馬雲帶領阿里“沖鋒”健康產業動作頻頻,小編整理了一些阿里布局醫療健康產業的大動作,從中一窺馬雲的健康產業布局。
 
推出“未來醫院”計劃  
 
2014年5月,支付寶正式對外公布了 “未來醫院”的計劃。未來支付寶將對醫療機構開放其平臺能力,包括賬戶體系、移動平臺、支付及金融解決方案、雲計算能力、大數據平臺等,以幫助醫院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變得更加高效。
 
支付寶還會在醫院內提供免費Wi-Fi服務與室內導航等技術支持,引導用戶到就診、檢查、繳費、取藥等地點。據悉,這將是一項5-10年的長期規劃。
 
據悉,目前阿里已和全國主要城市的近50家三甲醫院達成合作意向,如果進展順利,年內將會有約50家“未來醫院”正式服務各地患者。這50家“未來醫院”將率先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昆明、重慶、鄭州、溫州、佛山、沈陽10個國內核心城市。
 
中信21世紀更名阿里健康  
 
2014年1月,阿里巴巴聯手雲鋒基金,對中信21世紀進行總額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37億人民幣)的戰略投資,收購後者54.3%的股份。而今年10月21號,在香港上市的中信21世紀發布公告稱,正式改名為“阿里健康”,並更改股票簡稱及公司網址。
 
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凸顯了阿里進軍健康產業的決心。業內人士還表示,此舉凸顯了阿里進軍健康產業的決心,不排除未來阿里基於該平臺進行相關醫藥資產整合的可能,比如目前正在推進的“未來醫院”計劃。
 
在醫藥行業拓展移動支付  
 
2014年6月25日,支付寶宣布與中[page]軟國際達成合作,雙方將在醫藥行業一起拓展移動支付業務。通過合作,支付寶錢包未來在全國將接入數十萬家藥房,為用戶購藥提供移動支付服務。
 
支付寶方面透露,以後還會將藥房的服務納入整個“未來醫院”計劃之中,根據醫藥分離、電子處方等醫改政策的推進,推出醫藥就近配送、慢性病定期送藥等服務。此外,線下藥房與天貓醫藥館未來也會互相打通,用戶在線上下單後,線下藥房可就近配送。所有醫藥零售企業均可加入支付寶的“未來醫院”計劃。
 
啟動“藥品安全計劃”  
 
2014年7月,基於中信21CN數據,阿里啟動“藥品安全計劃”,使用手機淘寶、支付寶錢包客戶端掃描全國市面上任意1盒藥品包裝上的條形碼、藥品監管碼,就能獲得該藥品的真偽提示、用法、禁忌、生產批次、流通過程等信息。
 
推出藥品掃碼服務的目的之一,顯然是為醫藥電商化鋪路。但阿里的醫療“野心”不限於此。按規劃,阿里將形成綜合的醫藥數據服務平臺,藥品流通、功能、消費者購買、用藥行為等數據將被整合,最終構建健康數據庫,“醫藥企業可根據消費者購買情況生產、儲備藥品;病人可向廠商定制藥品;監管方可實現每瓶藥的追蹤驗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494

大部分O2O都違反了互聯網經濟特性?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440

大部分O2O都違反了互聯網經濟特性?

作者:黃紹麟

中國的O2O 行業發展獨步全球


中國的O2O 行業發展已然獨步全球,除了數量龐大的智能手機用戶群 體外,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廣大的國土使得出門辦事不那麽便利 ,加上資本密集投入催熟行業,即使身為互聯網鼻祖的歐美也相形 見絀。毫不誇張地說,要看O2O 的最新發展,看中國比看美國還有用。


身為資深宅男的筆者在上海生活,現在每天用 APP叫外賣,用 APP叫 車。除此之外,用APP 選擇打掃阿姨上門清潔,約人上門洗車,約人 上門作美甲,約人上門教鋼琴。。。相信約人上門剪頭發的O2O 也快 出現了。總之,食衣住行育樂你能想到的領域,都有人進入了。


O2O 模式的一大特色,是消滅原有行業里的中間者,此即常談到的「 去中心化」。例如,如果消費者可以用手機直接挑選房產經紀人,那 麽房產中介公司以門店為主的經營模式可能就會被消滅。這就是為何 當O2O 進入每個垂直領域時,原有的行業老大各個膽戰心驚的原因。


然而,不是每個行業都適合以O2O 模式經營。O2O 在中國發展了三四 年,不斷看到有外賣O2O ,打車O2O 等初創企業拿到幾個億美金的投 資,而資金被大量的用於各種訂單的補貼中以便贏過競爭者。消費者 開心了,坐出租車便宜了,訂盒飯便宜了。但是,資金燒完後呢?


筆者看到的O2O 行業發展至少有幾大問題:


◎問題一:O2O 模式不符合互聯網經濟特性


這是最大也最根本的問題。筆者曾經問送外賣上門的送貨員,你送一 份餐可以賺多少錢?回答說一單可以賺 5元人民幣。這個送貨員的費 用無論如何省不掉,也就是說,當這個外賣O2O 公司一天送百萬個便 當的時候,物流成本就是 500萬,那如果一天送千萬個盒飯。。。


什麽叫做符合互聯網特性的商業模式?筆者使用下面的圖形來做說 明。當用戶規模擴大時,單位經營成本隨著用戶增加而呈現指數型下 降,而且其下降程度遠比傳統行業來得明顯,這就是互聯網經濟最 根本的特性,這是十多年來虛擬經濟存在與爆炸增長的核心。



從圖上可看出,收入隨著用戶數的擴大而呈現線性增長(可能也有指 數級增長的例子,但應該比較難),收入與成本的線條相交之後,網 際網絡企業即邁入營利。們所熟知的門戶網站,社交網絡,搜索引擎 等互聯網應用莫不如此。


與此特性相距最遠的是電子商務,特別是自建倉庫直營買賣的 B2C電 商。與實體的接觸面積越大,越難以從互聯網規模經濟中獲得好處 。亞馬遜的凈利潤率數字與其他類型的網絡公司相比是非常難看的。 至於Ebay淘寶等平臺模式,因不涉及倉儲物流等實體商務則無此問題。


當我們在看O2O 的商業機會時,需要謹慎的參考上圖來思考。


◎問題二:O2O 模式下新的中間人容易被跳過


筆者曾經接觸過一個婚慶 O2O公司,這公司主要服務想結婚的人,在 上面找婚紗攝影,租場地,預定禮車,找新娘秘書等。上面有無數商 家,下單後商家會聯系消費者,然後這間O2O 公司拿交易提成。這個 沒有物流不需送貨員的O2O 模式看起來美妙級了。


然而,創始人告訴筆者,依他推斷,大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訂單被商 家「跳單」了(實際數字不能統計,只能憑感覺)。消費者網上下單 後,商家得到消費者聯絡方式並且在電話中暗示消費者把剛才在網上 下的訂單退掉,以便得到這個生意卻不用付給這個O2O 公司提成。


這公司後來弄了一套電話錄音系統監聽商家與消費者間的通話,抽樣 檢查屬實的話,會對商家提出警告。然而,監聽只能抽樣,不是解決 問題的根本辦法。問題的根本因在於O2O 企業無法向消費者收費,而 向商家收費在利益上與商家是對立的,又無法監控整個交易環節。


此外,還有一種更尷尬的O2O 身為中間人卻被跳過的情況。例如,透 過某個家政APP 筆者找來幫忙家里打掃的阿姨,發現她很認真負責, 於是筆者直接跟她要了手機號,下次直接打電話約時間。。。原來那 個APP 就再也不用了。於是,這個 O2O服務就只能做我一次生意。


◎問題三:低頻率的O2O 應用規模做不大


什麽O2O 服務可以避免熟人效應?恐怕只有「服務質量無太大差異」 的O2O 服務,或使用頻次不高的O2O 服務了。例如打車APP ,消費者 需求是隨機的,大部分是非定點服務,誰來載我差異性不會很大因此 沒必要跟服務者混熟等。至於低頻次,則衍生另一個問題。


叫外賣,一星期總有個幾次;叫打掃阿姨,一個月幾次;出國旅遊, 幾年一次;結婚,一輩子最好就一次。。。這樣的頻率註定了有很多 O2O 服務在推廣APP 安裝的錢最後都打了水瓢。用戶僅在有需求的時 候安裝,用過之後不是移除就是再沒打開過,因此裝機量大不起來。


並不是低頻率的 O2O應用不能做,而是高頻應用和低頻應用的商業模 式不會相同。高頻的應用做規模,薄利多銷甚至全免費靠增值服務收 錢;低頻的應用做收入,客人上門非得榨出錢來才行,以便平攤APP 推廣成本。


O2O 是互聯網全面進入實體生活的重要步驟,伴隨著智能手機普 及讓互聯網的服務可以隨身。然而,商業模式的設計至關重要,因 為與實體接觸的部分越多,越無法享受互聯網帶來的規模經濟特性 ,而跳單與頻次問題更考驗著這個新的中間人究竟是否能創造價值。來自 艾瑞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69

奧巴馬力推食品安全“大部制”先管雞還是先管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522

食品安全問題也讓美國人感到頭疼,當地時間2013年9月26日,食品安全活動家攜帶著超過50萬人的請願書,聚集在白宮外,反對美國農業部新頒布的監管規定。 (CFP/圖)

◉專題按

2013年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有內外兩個樣板:美國FDA和陜西渭南。現在兩個樣板都開始翻燒餅。

美國的食品監管體制100年沒動搖,但弊端已顯;渭南改革5年間四次大調整,卻塵埃未定。

治大國如翻燒餅。不翻不行,翻得太勤也不行。

中國在學美國“事後監管”,美國想學中國“統一監管”。渭南學深圳搞“市場監管”、深圳學渭南搞“食藥合一”。

這說明食品安全沒有最好的監管體制,只有在某時某地最適合自己的模式。

奧巴馬誓言組建一個獨立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這個議會提案已經持續16年。美國業內人士擔心,只有危機能驅動改革。

在美國,必勝客餐廳中的每一份比薩都可能是在不同的標準和監管模式之下制造出來的。比如意大利香腸比薩,如果香腸含量超過3%的,由美國農業部(以下稱USDA)下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以下稱FSIS)負責,而低於3%的那些比薩,則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稱FDA)管理。

面臨多頭管理的還有雞和雞蛋。美國所有的雞都歸FSIS管轄,但雞所下的蛋,歸FDA管,只有當這些蛋的殼被剝掉,雞的監管部門FSIS才有權過問。

多頭管理的食品監管體系,已讓美國人無法忍受:僅在聯邦級別,美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就涉及15個部門:FDA、FISIS、美國疾控中心甚至是環保部。

混亂的管理,帶來的是嚴重後果。早在2007年起,美國政府問責署(GAO)就已將食品安全管理列為國家危機之一。GAO統計,平均每年約8700萬美國人患上食源性疾病,5700人因此而死亡。

現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打算結束混亂的食品安全監管。2015年伊始,奧巴馬宣布,將從2016財年的990億美元的預算中,拿出16億,組建一個獨立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

這也讓奧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年度預算中提出食品安全改革的總統。

FDA和USDA均拒絕對南方周末記者闡述自己的立場。

美國“食品運動”領袖、被譽為米歇爾·奧巴馬之外“最有權勢美食家”的紐約大學食品安全系教授馬里恩·內瑟爾(Marion Nestle)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不知道為什麽總統會做這樣的預算。我很驚訝,但我知道FDA更加驚訝。”

從政治上看,現在的確不是奧巴馬提出食品安全改革的最好時機:共和黨正控制議會,這位民主黨總統的權限被擠壓到最低點,而他的任期只剩下不到兩年。盡管提升美國的食品安全管理質量,是奧巴馬在競選時期就做出的承諾。

“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喬治亞大學食品安全中心主任麥克·多伊爾(Mike Doyle)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如果食品安全機構改革要發生,那麽今年或許是個機會。”

這對現有美國食品安全管理體制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改變”。

“食品版”國土安全部?

奧巴馬2016年度預算中“建立獨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的內容,大多來自於參議員迪克·德賓(Dick Durbin)和眾議員羅莎·德勞拉(Rosa DeLaura)提出的“2015食品安全法案”。

在法案前加上“2015”這個時間點是為了做區分。1999年起,德賓和德勞拉就已經開始向議會提出關於獨立食品安全機構的提案,至今已16年。

“奧巴馬總統在談論到國家的時候,總是提到美國面臨的各種國家安全威脅,但有一件對每個美國人都很重要的事情常常被忽略,那就是食品安全。”德賓在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回複中說。

在內瑟爾看來,德賓和德勞拉值得敬佩。“這些議員不斷嘗試,因為他們知道,政治風向的轉變隨時發生,並且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改變這個法案的命運。”

食品安全一直是總統競選時期的“寵兒”。畢竟,沒有人會反對更加健康的食物。不過,一旦當選總統,關鍵問題就變成:選擇在什麽時候、以什麽樣的方式改革。

奧巴馬選擇在距離自己任期結束兩年之際,在年度預算案中提出這個議題。

總統的年度預算,歷來是國會制定年度撥款預算的風向標。美國凱赫律師事務所上海代表處科學顧問馮文熙承認,選擇在預算中提出食品安全機構改革,奧巴馬是“做了一點手腳的”:“耽誤總統預算案通過是一件大事,而國會一旦批準總統預算案,就等於批準獨立的食品安全機構改革。”

但在實際操作層面,困難將遠比想象中多。

預算案里,奧巴馬建議將美國衛生部(HHS)下的FDA和農業部(USDA)下的FSIS合並,歸到HHS下管轄,並把現有15個單位中涉及食品安全的一起合並。

FSIS的監管對象,是全美所有的肉類和家禽,而FDA的管轄範圍,是外國進口或者跨州流通的蔬菜、水果等其他所有種類,各州“自產自銷”的食物,則由州政府相關部門參考FDA標準監管。

隨著食品跨州貿易成為常態,在管轄範圍上,全美80%食品的監管權屬於FDA。

不過,FSIS的管轄強度遠大於FDA,二者的組織架構也大不相同:FSIS的檢查員,必須以聯邦機構雇員的身份,深入全美所有肉類屠宰場和二次加工廠實時監管,而FDA一度采取“事後監管”機制,檢查員也只通過與各州的健康管理部門密切合作來完成監管。

將這兩個上級部門、監管對象、管理方式都完全不同的部門合並到一起,困難可想而知。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食品法律與政策中心執行主席邁克爾·羅伯茨(Michael Roberts)不認為現在的政府能做好這個改革。“食品安全的一點小問題,就可能帶來大麻煩。合並政府機構要有一個非常完備的計劃,考慮非常多的問題。”他說。

更重要的是,幾個部門合為一個,看上去是在省錢,但建立一個新的部門,會花掉比想象中更多的錢。

多伊爾甚至認為,國會“並不一定願意做這樣的投資”。因為國會不認為美國食品安全是一個問題,他們覺得美國仍然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系統,美國仍然是其他國家膜拜的對象。

還有人擔心,奧巴馬用近乎“耍賴”的手段讓議會同意設立獨立食品安全機構,會讓其成為食品領域的“國土安全部”。後者因為議會遲遲不肯下撥經費,至今仍然沒有獨立的辦公樓。

美國食品管理體系打算如何“變身”? (李伯根/圖)

失衡的監管體系

多伊爾曾在FDA的科學委員會工作,這是FDA內部的專業質詢機構。他說,大約30年前,就已存在改革的呼聲。

“FDA和FSIS都清楚,自己的管理方式已經過時了。”塔夫茲大學食品政策和市場學教授威廉·馬斯特斯(William Masters)說。

與100年前相比,人們的飲食和消費習慣早已發生變化:二次包裝的食品,成為市場的主流,美國花在自己食物上的錢,少於全部收入的10%,每天他們花在準備食品上的時間,包括清洗碗筷在內,只有31分鐘。

而與之相應,FDA和FSIS的職能,在100年間卻沒有太大的改變。

奧巴馬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調整FDA和FSIS在食品安全監管上的失衡。這種失衡,體現在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賣比薩餅的廚師,如果將意大利臘腸多切了幾塊攤在面皮上,都可能將這張比薩的監管部門由FDA轉換到了FSIS——1938年的食品、藥品與化妝品草案設立FDA以來,FDA與FSIS的管轄劃分是:含肉量達到3%以上的食物,由FSIS監管。

界定3%是個複雜的問題:香腸本身應該是肉制品,但如果香腸中加了蛋白粉,應該如何計算肉類含量?若將這種加了蛋白粉的香腸,再放到比薩餅或者三明治中,又將怎麽計算?

3%的臨界點,並不是法律,它只是操作上兩個部門之間的“分權”方法——一種不那麽合理、亟須改進的“君子協定”。

但對企業來說,由誰監管區別巨大:FDA和FSIS的監管方法完全不同,FDA可能十年都不會檢查一次餐廳,但FSIS要求,企業在屠宰、生產所監管食品時,必須有檢查員在場。

“這種監管方式的差異,本身就很可笑。”羅伯茨出生在一個小農場,畢業後又曾經在大型食品公司供職,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他身邊上演:來自FSIS的聯邦政府官員,每天都窩在小鎮農場里的屠宰間檢查;而那些大型跨國的食品企業中,可能每五年才會有一個FDA官員過問。

“如果改革成功,至少肉類企業會非常開心,因為他們不用給FSIS官員安排辦公室了。”羅伯茨笑說。

和肉類一樣命運多舛的還有雞蛋。1970年,國會通過了蛋制品監管法令,將二次制作雞蛋制品的管轄權放到了USDA農業市場部家禽中心,後又在1995年轉移到了FSIS。與此同時,帶殼雞蛋的管轄權留在了FDA。

這樣吊詭的邏輯,在FDA和FSIS隨處可見。最典型的,還有對鯰魚的監管:2008年的農業法案規定,所有的魚類都歸FDA管轄——除了鯰魚。

“這完全是政治因素造成的。”多伊爾解釋說,美國90%以上的魚類都是進口,而鯰魚是唯一能夠由美國本土生產並且滿足市場需求的魚類。美國商人們發現,許多出口國都喜歡在鯰魚的箱子上貼上其他魚的名字,喬裝打扮進入美國市場:“代表鯰魚工業的議員就對國會說,應該將主管部門放到USDA去,避免傷害行業利益的事情發生。”

這個要求本身很合理:FDA“很少檢查”進口食品——它所檢查的進口食品只占所有的2%,FSIS則要求向美國進口肉類國家的監管體系等同或高於USDA標準——像中國一樣,他們需要有類似“檢驗檢疫證明”的相關證件。USDA的設立目的就是發展農業,與FDA相比,FSIS的確更能代表產業界利益。

不過,直到現在,鯰魚仍然處在沒人監管的窘境:面對忽然丟過來的燙手山芋,FSIS一沒錢、二沒經驗、三沒技術,根本搞不定。

“只給一個法令,沒錢沒人,事情怎麽會做好呢?”多伊爾問。

危機驅動改革

“至少,我們得指望政府,讓孩子們吃到安全的花生醬。每周三天,花生醬都是莎莎在學校的午餐之一,我不想擔心她會不會因為吃午餐而生病。”

這是奧巴馬在2009年的一次演講,那一年,9個孩子因為吃了含有沙門氏菌的花生醬死亡,700人受到感染。事件導致4000個產品被召回,為美國社會帶來超過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也是那次事件,讓民主黨和共和黨在食品安全上取得暫時的一致。2009年夏天,眾議院通過了食品安全現代化草案,2010年聖誕節前夕,參議院也通過了他們的草案。

2011年,奧巴馬簽署了草案,使之成為法律——這部名為“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的法律,強化了FDA的監管、預防職能,被認為是美國政治歷史上最全面、最複雜的食品安全改革。

“政府和公眾都對食品安全好奇,但沒有臨近的危險,他們就不會明白為什麽得在這個事情上面花錢。”農業和食品法執業律師貝倫·林內肯(Baylen Linnekin)說。

食源性疾病,是現代美國食品安全主要危機。由食源性災難推動改革和立法的例子還有很多。1993年,美國速食店Jack in the Box售賣的漢堡導致上百人感染大腸桿菌,其中四個孩子死亡。

多伊爾當時就在FDA任職,他記得,時任總統克林頓曾大怒下令FDA專家們“立即解決這個問題”。迫於壓力,FDA在短時間內就改變了肉制品烹飪、檢查的諸多標準。

不過,任何傷痛都會平息,在食品安全法案簽署後五年里,FDA在有限的資金下,努力實施法案要求——但它再沒有得到白宮和議會的支持:FDA對於國內和進口食品的監管沒有進展,大規模食源性事件在美國人的生活中仍然存在。

食品安全作家比爾·馬勒(Bill Marler)做了一個比喻:一個不能就桌面的布置達成一致的總統和議會,怎麽有能力讓他們的孩子和家人吃的健康?

現在,議會通過奧巴馬2016年的預算草案,是建立一個獨立食品安全機構的前提。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刁大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總統預算只是議會年度預算的“參考”。

不過,共和黨所掌握的議會,很可能會給奧巴馬的預算案“找麻煩”。在國家安全等宏大話題下,食品安全越發顯得渺小。

“所有人都知道,食品安全體系急需改革,是政治讓這一切變得不可能。”紐約大學教授內瑟爾說,“其實,只要有一個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政府就會願意花錢。9·11之後,不是有了國土安全部嗎?”

令人意外的是,“一次食源性疾病爆發,才能推動政策進步”是大部分業內人士的共識。“我們有很多食源性危機,但並不足夠。”多伊爾說,“一個讓很多人死亡的食源性疾病大爆發,會引起華盛頓註意,使政治家會承受壓力,從而改變政策。”

與FDA首任局長韋利時代和里根執政時期,輿論排斥食品監管的風潮相比,至少,現在人們都覺得應該在食品安全領域,放把尺子。

“我們曾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馬斯特斯說,“現在,我們知道不能將球隊放在球場卻不安排裁判。為了讓球隊比賽得更好,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只有這樣,球賽才不會結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12

海爾收購GE家電已完成大部分資產交割 最終支付55.8億美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756.html

青島海爾(600690.SH)6月7日公告透露,海爾收購GE(通用電氣)家電業務已進行資產交割,交割日為6月6日,海爾最終的支付價格為55.8億美元。

第一財經記者從青島海爾董秘室相關人士處獲悉,海爾收購GE家電業務已完成大部分資產的交割,余下在沙特、印度等地的一些資產還在走交割的相關程序。

這起中國家電業至今為止最大一筆海外並購,將有力提升海爾在全球的競爭力,預計從今年下半年起將對青島海爾的業績帶來正面影響。

今年1月,海爾簽約收購GE家電業務。6月6日(美國東部時間),交易相關各方完成簽署《商標許可協議》、《知識產權交叉許可協議》、《過渡服務協議》、《全球員工服務協議》、《所有權證明》、《出售契約、轉讓和繼承協議》、《保理應收款買賣契約》等與《股權和資產購買協議》相關的補充協議。

根據海爾與GE於今年5月25日簽署的補充協議,鑒於無錫小天鵝已行使優先購買權,海爾於交割日不購買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持有的無錫小天鵝通用電器有限公司30%的股權,與這些股權對應的價款1000萬美元從交易對價中相應扣除。

截至6月7日,本次收購的資產交割進展情況如下:美國和波多黎各兩個地區的人員轉移已完成;除美國和波多黎各員工以外,其他所有本次交易涉及的員工,已完成業務層面的轉移,所有員工自交割日起將為海爾的業務服務。

國家開發銀行已在6月3日將本次交易價款中通過並購貸款獲取的33億美元資金匯入海爾美國公司的指定銀行托管賬戶。截至6月6日(美國東部時間),本次交易的全部價款已由海爾向GE及相關主體支付完畢,總額約為55.8億美元。這是在基礎交易對價54億美元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後的金額,主要調整事項包括營運資本調整、小天鵝股權調整、交易稅費等相關事項。

下一步,海爾及GE相關各方在交易交割階段,還需轉讓部分標的涉及的股權轉讓、資產交割及權屬;除美國及波多黎各之外的其他地區的人員轉移。

6月6日的交割,標誌著GE家電正式成為青島海爾的一員。

今後,GE家電總部仍將保留在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並將在現有高級管理團隊的引領下,開展日常工作,獨立運營。由通用電氣家電和海爾的高管團隊及兩位獨立董事組成的公司董事會,將會指導公司的戰略方向和業務運營。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表示:“海爾和通用電氣家電的企業文化中都具備與時俱進的基因,相信雙方的強強聯合定能取得1加1大於2的成果。當前的海爾,正致力於轉型成為真正的互聯網企業,依托互聯網,驅動企業從以自我為中心轉型為與用戶融合共創的平臺。通用電氣家電擁有優秀的員工和龐大的用戶資源,相信能與海爾攜手,順應潮流,實現從傳統的家電領先品牌到網器社群平臺的轉型,成為網絡平臺的引領者,為用戶提供最佳體驗。”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海山表示:“今天公布的消息對於員工、用戶、業務夥伴以及廣大股東而言,具有積極意義。投資並壯大美國業務是海爾策略的核心組成部分,此次收購將助力我們加速實現拓張目標。海爾尊重信任通用電氣家電富有才幹的管理團隊,並期待與他們攜手工作,共同締造一個在設計生產創新的、高品質的家電產品方面名副其實的全球領導者。”

通用電氣家電首席執行官Chip Blankenship表示:“能夠成為全球家電企業海爾的重要一員,我們倍感振奮。海爾對家電事業的熱愛與我們如出一轍,也認同我們的長遠目標,希冀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與創新性、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我們將攜手找到更好的新方式,幫助客戶改善居家生活質量。”

此前,海爾集團和通用電氣共同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承諾將在全球範圍內合作,共同在智能制造、醫療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提升雙方企業的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04

專家點評》十大部會過去一年改進觀察 KPI這樣訂 人民怎麼會有感?

2016-05-30  TCW

十大部會今年要花的錢,占中央政府總預算約八成。它們的KPI,值得納稅人付出這麼多辛苦錢嗎?《商業周刊》針對今年度十大部會共二百七十五項KPI逐項檢視,並從其是否符合K(關鍵)、P(績效)、I(指標)進行分類。其中,「不K」指不關鍵,不必提高到部會層級的小事;「不P」是指標設計無法反映實效或邏輯不通;「不I」是目標數值投機取巧或太低。

內政部跟上時代吧,詐騙、吸毒也該列管

內政部今年KPI項目較去年減半,基層人員透露,這是因為去年本刊調查報導後,內政部趕緊將原已定案的今年度KPI拿回來重新檢討,刪除多個例行瑣事,試圖更能呈現施政重點。

情況真的有些改善。例如,空中救援工作去年的KPI設計為「人民獲救後的滿意度」,但被救了一命還會不滿意嗎?今年,內政部改為空中救援「接受任務後,起飛時間較規定縮短二分鐘」達成率,確實較能檢驗救援時效有無提升。

不過,一般人需要空中救難的機會並不多,以新加坡內政部KPI為例,他們設定的是警方接獲緊急事件報案後,能在十五分鐘內回應的比率,以及報案電話能在十秒鐘內接通的比率。像這種政府服務效率指標,會讓人民更有感受。

而且除了一般性的刑案破獲率是指標外,近年情況嚴重的青少年吸毒、電話詐騙盛行等治安項目,都不在內政部的KPI裡,沒有回應當前的社會問題。

都市計畫專家楊重信另指出,像今年內政部「提供社會住宅七千五百戶」的KPI目標太低,「一年才增加那些,笑死人了,」他認為更清楚的指標應該是社會住宅存量比,像歐盟國家平均存量一四%、日本也有六%,台灣現況僅有?.?八%,一年內至少應提高到二%。王於提高方法,在空屋率高達一九%情況下,政府也非只有花錢蓋社會住宅一途,還有其他政策手段可用。

再者,去年通過的《國土計晝法》須訂定二十項子法,以便通盤調整,但內政部今年的KPI卻只要「完成五項子法草案」。楊重信指出,這是因為政府已沒有制定法案的能力,子法案分別零星發包給學者研究,沒有事前整套規畫,一年又只發包五項,拖延新國土規畫的實施。

「這個就是我的工作了,」剛上任的內政部長葉俊榮回應,他會重新檢視現行的KPI,「我要一個一個把它弄出來,而且我不是想到什麼就丟給他們(部屬),而是要在他們的面前,讓他們知道我要怎麼調。」葉俊榮說,他無法立即提出清楚藍圖,但他從內政部龐雜業務中歸納出三大領域:人身安全、土地永續、人民參政權利,將以此架構展開內部溝通。

前幾任內政部長,例如李鴻源是在卸任後接受我們採訪時,才首次逐項翻看內政部KPI,其他部長也多交給次長或處長去管。首長不重視,正是導致施政方向不清、部屬無所適從、人民無感的關鍵原因。我們樂見新首長親自投入,也會持續發揮媒體監督功能。

教育部 國中會考、國際競爭力,一字不提

「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以自發、互動、共好為理念……。」這是教育部長潘文忠上任第一天就宣布延後十二年國教課綱的基本精神。但攤開教育部的關鍵績效指標,完全無從展現以上精神,只淪各個司、處監控業務的「工作進度報告」。

更難理解的是,去年二?一四年度就已經提出四十三項KPI,今年度竟暴增到五十項,瑣碎程度奪下十大部會之首,領到退步獎可說實至名歸。

「既然是Key(關鍵),為什麼那麼多?」台師大教育學院院長許添明說,教育部的指標早已喪失KPI的精神。譬如,提高聘用輔導人員、青年志工人次、提高境外學生人數等,這些年度例行事務為何會是教育部的「關鍵」業務?

不只是業務一點都不關鍵,就連業務目標值也訂在觸手可及的「低標」範圍。譬如,「社教機構入館人次」為什麼會是關鍵任務?單車人口早已超越兩百萬人,教育部也要插手再添一萬人?

「對於台灣教育應該展現的成效品質,教育部要先訂出重要的教育指標。一方面了解自己的表現如何,一方面才能在實務上做改進,」淡江大學學習與教學中心執行長潘慧玲認為。

例如,台灣學生的國際競爭力,這才是最關鍵的教育議題,但卻未列入教育部任何的KPI中。

再以國際PISA評量結果看,台灣學生的表現雖名列前茅,但令人憂心的是,前後段學生的差距也是世界第一,學生的自信度不足,這些為什麼都不在教育部的關鍵目標裡?

再看國內教育品質,理論上,國中教育會考的通過率應是一個評判教育品質的指標,但目前的不通過率高達四五%,這背後的問題遠比青年志工人數、社教館的入館人數重要,但也未進入教育部的關鍵工作。

教育,是百年樹人之國之大計,但現在的KPI既看不出來教育大方向,更在雞毛小事上打轉,如何為國家打造棟樑之才,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呢?

勞動部 這是真的,調薪不如就業櫃台滿意度

「勞動部的問題就是,最大施政的方向不清楚,」檢視整體指標下來,政大勞工所所長張其恆說,只看到work hard(埋頭苦幹),不見work smart(高效能工作),無法呼應勞動部的基本目標——維繫勞動市場的公平與效率。

例如要保障勞方權益,卻只停留在成立工會五十家、促成十五件勞資仲裁這樣的表面功夫,看不到每年爭取調薪百分比、減少多少工時等具體目標。例如談工作與生活平衡,不能只是講講成立福委會辦理托嬰服務,而是要提出實際做法,又怎麼達到?

年輕人最關心的青年低薪問題,在KPI中也不見蹤影。政府不是靠補助施捨來施政,如何建立一個公平的勞動環境,讓勞工獲得合理報酬,才是勞動部最應視為關鍵的施政目標。

農委會 漂亮的外銷增額,撿現成寫的

去年便與《商業周刊》一起檢視農委會KPI的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在今年調查期間,正巧被發布為新任農委會副主委。面對農委會現行KPI進步不顯著,他說,KPI實在不應該從「做得到的」去思考。

例如,今年農委會新增的一項KPI是「外銷中國大陸生鮮水果出口年增值一千萬美元」,為何罕見的以特定出口對象為指標?陳吉仲拿出手邊正好在指導學生研究的資料,顯示自去年起,台灣到中國的鳳梨出口量突然跳升近兩倍、芒果也跳升一倍,農委會只是「撿現成」搭上這股漲勢,拿來當今年KPI。

五年前回台南關廟家鄉種鳳梨,被網友封為「鳳梨王子」的年輕農夫楊宇帆解釋,原本中國都是向菲律賓採購鳳梨等水果,但兩國前年爆發嚴重的南海衝突,才轉向台灣採購。他認為這種「政治轉單效應」不可靠,反而應謹慎,小心重演虱目魚銷陸大起大落的慘劇。

楊宇帆說,從農至今最大的困難是人力不足,「像採收工一天工資一千五到一千八,不是請不起,而是請不到,只好自己拚老命做,但我會怕,做得好也不敢擴大面積。」他希望政府能協助整合小農戶,朝機械化運作,才是長久之道,但農委會的KPI,沒有一項回應他這個需求。剛上任的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應《商業周刊》要求提出他自己未來一年最重要的三個KPI。第一是提高台灣豬的競爭力,因為將來可能不只美國豬,還有馬來西亞豬要來台。具體目標包括推動分齡飼養、統進統出的企業化養豬模武,及一年內口蹄疫苗施打率一??%,以便及早脫離口蹄疫區,讓台灣豬能出口。

第二個KPI,是改變保價收購的公糧政策,因其導致稻米生產過剩、稻農種劣質米賣給政府。具體方法如參考國外,把預算重新分配來補貼友善土地的農民,以導向品質好的農作。

第三,是成立中央級的農產運銷公司,以避免地方農產口叩出口各自為政,變成自己人在國外殺價競爭。

陳吉仲提出的KPI,更具企圖心,他希望四年內讓農民收入增加二?%,並以日本農業規模是台灣三倍,每年抽驗農產品二十七萬件為標準,要將目前台灣農產品每年僅抽驗一萬件,一年內提高到九萬件,以遏阻農藥濫用。

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農民、消費者對這些KPI,是否「有感」,未來一年就會見真章。

退輔會軍人40歲就退伍,別再只想老兵

「老兵已經慢慢凋零,但退輔會的施政仍傳統,」政大勞工所所長張其恆看著與去年大同小異的KPI,施政目標還是維持在老兵退伍後的就養、就醫,看不到轉型的整體方向。

最後一批參加過八二三炮戰的老兵理應都超過八十歲,之後苦心培訓出來的軍人,卻四、五十歲就早早退休,接下來不是養老,而是面臨二次就業。

退輔會旗下的特許事業,是否能安排基層人員回流就業?榮民醫院多出來的病床要轉型老人院,能不能安排退伍軍人也加入長照服務?這才是活化手上資源時,真正應該思考的方向。

國防部

複製貼上,年度K P工就完工了?

接連兩位軍官在部隊自殺後,五月中旬國防部公布驚人數據,過去五年來因病退役的軍官,有八成(六百六十一人)的退役原因是心理疾病:合計全體因病退役官兵,更有四八%(五千六百多人)是出自心理疾病。

國防部今年度KPI如何因應這個長期來的嚴重問題?答案是「官兵對心理健康宣導活動滿意度九三%」、「對l985申訴專線滿意度九?%」。研究軍事議題的北醫大通識中心副教授張國城說,軍隊強調服從性,不適合用滿意度當指標。

去年《商業周刊》指出國防部的「精神戰力成效」,竟是以莒光日到課率一??%當KPI,既不重要,也不是有效的指標。今年,國防部改用莒光日上課「滿意度九?%」,我們肯定其試圖改善的用心,但這項指標依然不OK。

更奇特的是,今年國防部十七項KPI中,有十五項與去年相同,僅小幅調整目標數值,其中許多項目在去年已被本刊與專家團隊評為「不關鍵」,卻照舊「剪貼」下來。

一位國防部承辦人員回應,國防事務機密性高,KPI內涵若訂得太明確,例如若要訂出國際軍事交流的具體成果指標,可能涉密,因此才用二父流幾次」當KPI,語氣頗多無奈。

然而,部分業務的機密性並不代表國防事務無法具體化、供大眾監督。張國城舉例,像軍事訓練的成效,有實彈射擊率等明確目標可努力提升;志願役軍官不適應軍旅,與重考試不重資歷的制度有關,也就是通過軍官考試的菜鳥,一從軍就要領導軍隊,難保不會壓力過大。這些,都比要求軍人填問卷、計算滿意度的形武化KPI,更有說服力。

經濟部

重量不重質,每年砸錢養出「慣老闆」

經濟部長李世光在五二?就職當天,趕赴國宴的車上接起電話,對於請他為自己設定未來一年最重要的三個KPI,他想了幾秒立刻說出答案。

第一,他要讓經濟部所屬財團法人(如工研院、資策會)轉型,更清楚的回應產業需求,王於具體衡量成效的方武,他說「我會去討論有沒有比較好的KPI訂法」。第二,他要在推動綠能產業時,能做到不斷電,並納入環保考慮。第三,總統下令給他,要在明年三月前提出公司法的新修正案,目標是改善投資環境、鼓勵新創事業。

這三件事,與經濟部現行的KPI,思考模武大不同。其實十大部會過去每年KPI,大同小異,看不出是否回應當前的挑戰,或有什麼年度特定任務。「堆例行性的事,目標都設定得太籠統,」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批評。

例如,在「提升服務效能」的目標下,經濟部今年為此設定的KPI是「市場查核商品五萬件」,去年、前年則是四萬六干件。不用「合格率」,而是抽查件數的日常工作交差,不能算「效能」。

邱俊榮自去年與《商業周刊》合作調查時,就提出經濟部應以「附加價值率」或人均產值,取代目前大部分都以總量、總產值為指標的做法,因為只要量、不要質的目標,可能導致政府花錢補貼高耗能、壓低員工薪資、無法轉型升級的「慣老闆」們。但今年經濟部的KPI,還是維持老樣子。

「經濟部每年都花太多錢在輔導廠商轉型升級,但做法總是「挑廠商」、算數量,沒有與附加價值結合的指標,無助於整個國家的創新,」他說。

對照新加坡貿易工業部今年的KPI,有五項是以附加價值率為指標,例如每小時工作時間的附加價值成長率,追求的不高工時,而是更有生產力的工作方式。其他指標如人均GDP、研發支出占GDP比重等,著眼於提升「價值」。這些都不在我們經濟部的KPI裡。

彰化織襪廠小老闆「黑狗兄」李東林,近年從代工努力轉型自創品牌,但他現在最擔心「走不出去」,因為同品質的襪子,他無法像外國同業享有關稅優惠,雖然政府協助他與海外買主媒合,但關稅成本卻讓他難以降價打開市場。

「TPP現在因為美豬的問題引起反彈,但我很著急,萬一美國不跟我們談……就算開始談也要三年以上,但現在做襪子的每年都有人退出,」黑狗兄說。

經濟部的經貿協議相關KPI,是只要「談判議題盤點及法規落差檢視數目」有三個就好。雖然台灣達成經貿談判的難度,超過經濟部所掌控,但這般看不出重點和努力的KPI,未免太消極。

交通部

連假國道塞爆,何不訂「時速」有感指標?

「行政目標方向還不錯,但缺乏持續性的建設目標,」是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系副教授黃國平,連續兩年檢視交通部KPI後的第一印象。

將桃園機場服務品質,以國際評比排名做為指標,是採納了本刊去年建議後加新增的唯二兄點。而其餘指標與去年比較,除了大同小異外,仍擺脫不了「重量不重質」的一貫思維,依舊在客運、觀光人數上「拚人次」,也沒有跟過去數值比較,看不出訂立個別指標的意義,有慼度自然低落。

交通部不能只局限眼前的服務績效,必須更進一步去思考,如何跨部門,甚王跨民間,一起打破隔閡,訂出持續性的建設目標。例如與內政部攜手加速六都鐵路立體化,讓都市土地更有效利用。另外,結合產業力量加強港口建設,活化港口功能,自然就能增加就業。

與其每年更新客運搭乘人次,不如直接提出;同速公路假日期間時速不低於三十公里」等有感指標,下一步才會去思考如何達標。

衛福部

台灣食安氣炸人,抽驗標準竟下修

五一二護師節當天,白衣天使們到衛福部前,抗議超時工作、人力不足。她們要求落實勞動檢查、降低護病比(一位護理師服務病人數的比例,台灣現況約一比十三,日本為一比七),以改善血汗情形。但這兩件事,都不在衛福部的KPI裡。

去年,衛福部總共列了六十一項KPI,項數是行政院各部會之冠,但列得越多,越看不到重點。今年衛福部讓出KPI多如牛毛的寶座給教育部,卻仍多達四十六項,我們請前衛生署副署長、台大醫師李龍騰,以及食安專家、立委吳焜裕逐項檢視,結果其中近八成只能算是例行瑣事,追求「雞毛蒜皮」績效的情況比去年還惡化。

「先從民眾最想要的去做,才是KPI,」李龍騰說,衛福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改善醫療品質和食安,但現行KPI卻未能有效反映這兩大目標,許多不是太瑣碎,就是難衡量實際效果。

例如,除了護理師不足,內、外、婦、兒、急診等科別醫師人力「五大皆空」也很嚴重,這都會影響民眾就醫權益,但衛福部並未把處理外科醫師等供需失衡問題當作年度要務,有的只是「新進牙醫師接受特殊需求牙科醫療訓練人數達三?%」這種例行性、避重就輕的KPI。

吳焜裕則質疑食口叩安全的KPI標準太低,例如食品抽驗的合格率目標僅八五%,但過去幾年的實際合格比率已高達九成,仍難以讓民眾享有食安,衛福部竟然還自己把目標往下修正?

財政部

寫寫報告交差,KPI竟然就達標

這些根本不必列KPI嘛!」曾任財政部次長、金管會主委的立委曾銘宗,指著財政部施政計畫中,「統一發票電子化占比五八.七五%」、「無紙化通關三萬三千份」等多項,忍不住抱怨。他說這些已推動的資訊化措施,每年數字都會自然成長,怎可當KPI?

今年度財政部列了二十項KPI,也就是最重要的二十件事。經曾銘宗與《商業周刊》調查團隊共同檢視,其中「不K」(不關鍵)的項目竟然高達十二項:「這些都是事務面的瑣事,沒有政策面的目標,」他說。

更誇張的是,像「撥用公用土地七千筆」、「積極處理被占用國有地四萬一千八百二十三筆」,KPI目標數值競跟去年一模一樣;而同樣例行性的工作,像是「修改賦稅法規」,目標值訂為完成兩個草案這種不應以次數衡量,卻為量化而量化,抓不到重點的「關鍵績效」,令人傻眼。

何謂不K、不P、不I?

不K(Key)

不是關鍵,瑣碎、不需要列為「部」級的小事或例行事務

不P(Performance)

不是績效,目標與指標邏輯不通,或者純花錢,不該算績效

不I(Indicator)

非指標,設計的指標公式有問題,投機取巧或目標值太低

撰文者田習如、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68

最新調查》87%指標不及格、十大部會6成在放牛班 政府KPI大體檢

2016-05-30  TCW

改變,必須發生。一年前,《商業周刊》進行台灣民間首度「政府KPI大調查」,各界回響不斷,並奪得「卓越新聞獎」、「現代財經新聞獎」,人們說:「你們應該每年追蹤、監督,政府有改善的也要寫出來。」第二年的報告出爐,多數部會仍被評為「放牛班」,但我們發現,公務體系乾硬的土壤有鬆動跡象,新部長一上任已開始關注此事,改變的種子,萌芽中。

「有啊!有啊!不K、不P、不I……。」當我們向政府的企畫管考部門詢問,去年《商業周刊》公布「政府KPI大調查」後,是否在內部帶來改善,內政部、衛福部、國發會等承辦人員和基層官員不約而同用這句話開頭。

KPI(關鍵績效指標),是企業管理工具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縮寫,拆開來就是K(關鍵)、P(績效)、I(指標)。用一句話來形容它的作用,就像是飛機駕駛座前的儀表板。二○○九年,行政院將它引進內閣部會,做為政府績效管理的方法。

簡言之,每年政府上網公布的KPI,就是各部會告訴人民,他們這一年最關鍵的任務是什麼,以及他們將如何檢驗自己有沒有達成這些任務。它必須顯示政府這架大飛機,要載著我們開到哪裡、用什麼方法和資源開過去。

今年《商業周刊》再度與十二位專家,花了兩個多月時間,共同檢視掌握一兆六千億元、預算規模前十大部會的KPI,他們的績效指標設計是否改進?

答案是:八七%的KPI項目訂得「不K、不P也不I」:換句話說,他們做的「既不是最關鍵的事」,指標也「難以檢驗績效」。

雖然總指標項目已減少一四%,剩下二百七十五項,理論上,項目越少,就越能篩選出真正的關鍵,但我們發現仍有一半的項目「不K」 (不關鍵),只有一三%的指標過關(見八十五頁圖)。

十大部會中,仍有高達六個部會是「放牛班」 (見八十二、八十三頁表),只有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退輔會進入「日通班」,沒有一個部會能夠進入「前段班」。其中,內政部因瑣事指標比去年減半,得到「進步獎」;教育部則因瑣事指標暴增,奪下「退步獎」。

為什麼過去一年來,各部會已經知道KPI這儀表板設計得一團糟,「不K、不P、不I」、施政讓人民無感,卻仍讓自己蒙著眼睛開飛機?而今年已飛了快半途才接手駕駛的內閣新首長們,又會如何調整方向?

我們為此展開探索,發現病灶來自公務體系裡一個深植的壞基因。新總統蔡英文、新閣揆林全需要進行一場「放牛班基因大改造」工程。以下先借用蔡英文的三個自我期許,來拆解政府KPI所反映的三大毛病。

衛福部》金針績列重點,部門回應:「去年被批評時已來不及改」

一、解決問題政府VS.挑簡單做的政府。

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一開頭就說,人民選擇新政府,期待的就是四個字:解決問題。

政府的KPI必須要能幫人民解決問題,它應該與我們每天看到的新聞有關,偏偏政府卻讓它無關。例如,五月中旬的重大民生新聞,是過期海鮮流入五星飯店,以及過期炸雞粉流入鹽酥雞攤。

政府能夠在事前防範嗎?衛福部關於食品安全的KPI,今年重點放在金針、醬菜。去年,我們的調查報導已經指出,金針、菜脯的食安管理相對容易,不必再列為重要項目,但今年衛福部還是「挑簡單的做」。

「海產、肉類這些每天吃的才重要,應該針對這些設定KPI,包括降低動物用藥殘留等,」為了標榜重視食安,而被民進黨列為不分區立委第一名的台大公衛教授吳焜裕,四月底與我們一同檢視衛福部KPI時說。想不到五月中就爆發了業者販賣過期海鮮的大弊案。

我們詢問衛福部綜合規畫司的承辦專員,為何今年還把金針當作重點?電話那頭客氣的解釋:「你們去年批評的時候,今年的KPI已經(訂好)送出去了,來不及改……。」

十大部會KPI,竟有一半以上在交代柴米油鹽例行公事,教育部沒有十二年國教的KPI,內政部沒有防制詐騙的KPI,國防部沒有提升軍中人權的KPI,看來,蔡總統不只要讓政府能解決問題,還得先讓它能「面對問題」。

內政部》總統幕僚看完20頁施政重點:「好像故意讓人看不懂」

二、最會溝通政府VS.有字天書政府。

選前蔡英文宣示,要組成一個最會溝通的政府。希望她看到政府KPI的文字溝通力,不會氣得擺出她罵人時的招牌動作——用食指和中指敲桌子。

例如,針對改善投資環境目標,今年經濟部提出要「篩選國內外關鍵技術擁有者,發掘具投資潛力的案源數五十件」。這到底是指誰要投資誰?找外國企業來台投資?還是要國內資金對外投資?

我們請經濟部解釋,兩天後收到四百多字的書面回覆,原來,這是要對外招商,尋找有利於台灣產業升級的僑外商來台投資。為何要寫得那麼迂迴難懂?負責聯繫的經濟部人員停頓了一下,輕聲解釋「因為要比較謹慎」。

類似的「有字天書」在十大部會KPI檔案中,隨處可見。資深都市計畫學者楊重信,是蔡英文智庫國土規畫小組的召集人,已連續兩年與我們一同檢視內政部的KPI。他看完今年二十頁的「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後,關上筆電嘆道:「好像故意要寫得讓人看不懂、無法監督。」

政府被歸類為最大的服務業,但與新加坡政府相比,星國KPI設計多為「使用者導向」,台灣卻是「公務員導向」。例如,同樣要追求便民,新加坡內政部KPI訂的是「八五%申請案件能在六十天內跑完流程」,我們的內政部是「推動免附戶籍謄本,謄本節省件數比上年度成長六%」,如果看不懂,還有另一項,「透過本部電子輓額平台致贈一萬件電子輓額」。

換句話說,我們的政府在訂定KPI時,並沒有要與人民溝通的誠意,許多項目,是公務員自己在跟自己說,「我要做這些事」,卻不去思考「人民需要我做哪些事」。

統籌部會》官員老實說:「制度不鼓勵承擔,大家只有保護自己」

三、誠實面對的政府VS.自訂衰退目標的政府。

蔡總統在就職演說裡,召喚大家「誠實面對」眼前的種種難關,但她可能得交代行政院長林全和各部會首長,先檢查政府的「不誠實」KPI。

例如,財政部今年給自己訂了「國有土地租金收入二十五億元」的KPI,但去年這項租金收入,就已經達二十七億元了。在企業界,主管訂定「衰退預算」,無異就是兩手一攤向老闆宣告,「你可以炒我魷魚、砍我薪水」了,但政府單位竟然可以堂而皇之的訂定衰退目標?

甚者,日前爆發公立收容所運送七十一隻貓狗,交給民間收容所領養,悶死了四十七隻的事件,這讓外界驚覺,原來農委會年初大力宣揚,去年流浪動物領養率達七成的好成績,竟是把整車動物交給私立收容所領養也算在內,這有操弄數字之嫌。

而今年農委會的KPI,竟還大剌剌列著「全國公立動物收容所領養率七?%」這個去年就已超越的目標。這種自訂「衰退目標」的例子,在公務部門比例之高,令人不解。

「公務員一定都弄自己做得到的KPI,」我想起去年採訪前交通部長葉匡時,這位在七年前引進KPI制度到政府的人,他當時坦率的話。「因為文宮系統沒有強烈誘因,這也是為何大家對小政府越來越偏好(編按:小政府觀點主張政府定沒有效率的組織,規模越小越好),」他補充。

但《商業周刊》去年的調查報導不是已經引起政府的重視了嗎?「毛院長(時任閣揆毛治國)有看到,還交代我們要注意,要做好目標管理,」統籌行政院各部會管考的國發會管考處長何全德說。他還表示,「你們的報導很好用,我開會都拿去講,」讓他推動改革變得比較容易,包括要從「全生命週期」來規畫整套KPI、加強與社會溝通、公共建設要做營運評估……。我打斷他興高采烈的一串話,問:那為何今年的許多KPI,還是「不K、不P、不I」?

「如果制度不能鼓勵熱情的公務員去承擔,那到最後,大家就只有保護自己,」他含蓄解釋。

各部會》每個接觸的公務員都客氣又無奈:「你們找的專家看的不一樣」

我們打電話到各部會,想要找出該部會一位統籌、了解每項KPI、能夠為各單位篩檢KPI訂得好不好的人。結果發現,彙整各單位KPI的企畫部門雖然接受最多訓練、最能掌握KPI設計原則,卻常常僅止於彙整,看到不對勁的指標,多半不會積極溝通改善,以免越級惹事。

至於高層首長,多只交代下屬單位各自擬定KPI,而未真正領導部屬一同思考KPI應如何反映部會施政的重點。因為,在《商業周刊》報導之前,這不是媒體關注、民間團體或立法委員監督的蕉點。

我們為這次調查所接觸的每一位公務員和官員都客客氣氣,解釋著他們的無奈,「政府的目標多元化,你們找的專家可能看的面向不一樣,我們是針對本身著力較深的部分去做……。」翻譯成白話,還是葉匡時那句「一定都弄自己做得到的KPI」。

三年前,商周專訪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他為了向政府爭取開放網路第三方支付,已努力折衝多年,當時他向我們說出最深刻感想:「我面對的公務員,是一群有禮貌的失敗主義者。」這個「失敗主義者」的基因圖譜,白紙黑字的呈現在每年各部會上網公布的KPI裡。

值得期待的是,新政府上任,我們請新部長們提出他們對KPI的初步構想(詳見九十頁十大部會篇),唯有他們的重視,方能帶動國家機器的改革。

第一時間,內政部長葉俊榮、經濟部長李世光、農委會主委曹啟鴻等,都做了具體回應。

我們相信,改變的種子正在萌芽。但願明年的「政府KPI大調查」,我們可以看到真正來自「Keep People In Mind」的KPI思考,回應人民真正的期待。

林全也應該有KPI

行政部會KPI無法讓人民埋單的癥結,在於它理應是部長的KPI,卻弄得像是部會裡三、四級單位的KPI而流於瑣碎。再往上推衍,行政院命令所屬三十六個單位實施KPI制度,院長自己卻沒有KPI。

反觀新加坡總理,給自己訂了國際透明組織清廉印象指數、家戶平均債務占收入比、研發人才供應量,以及生育率等十一項。

行政院長林全曾在三月間與我們閒聊,談及最重要的KPI,林全認為是就業,以及企業扣除經理階層外的員工平均薪資。因為員工薪資高,代表企業創新、附加價值高。

一場小型聚會中,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對閣揆的KPI提出看法:分別代表成長與分配的經濟成長率、貧富差距,兩個指標都要高於台灣之外的亞洲三小龍平均值。

經濟學者邱俊榮則認為,閣揆在經濟面應有四個KPI,一是人均國民所得(NI),這指標漸成國際趨勢,比國內生產毛額(GDP)更能反映國民的經濟福祉;二是實質薪資成長率,應在兩年內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平,之後應與GDP成長率同步增加;三是反映貧富差距的大島指數或吉尼係數;四是降低青年失業率和長期失業率。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則在成長、薪資指標之外,強調新閣揆也應該設計能夠反映兩岸關係穩定與否的量表。這將是最具台灣特色的政府KPI。 (文 田習如)

Key

關鍵:最重要的項目,求精不求多。例如上層機關不應拿下屬的例行瑣事來當關鍵大事。

Performance

績效:達成目標的方法必須有效、與K有密切關聯,最忌牛頭不對馬嘴、邏輯不通。

Indicator

指標:必須能夠具體衡量、有時限,預期的數值也要具備挑戰性或成長性,而非輕易達成。

什麼是KPI?

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用以衡量一個組織的工作成效。它採目標管理,由組織使命、願景、關鍵績效目標,一層層推演,設定具體可行的量化指標,讓各層級成員有所依循,並做為年度考核賞罰的參考標準,是企業界常用的管理工具。

經濟部長李世光,談我的任務:當前經濟部最重要的任務是產業轉型,並兼顧能源與環保。

內政部長葉俊榮,談我的任務:內政部最重要的是人親、土親,KPI要能回應讓人民安心、讓國土永績利用兩大目標。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談我的任務:農委會要能滿足生產和消費兩端的需求,也就是農民收益增加、消費者農產安全。

撰文者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72

追上大部隊 吉林經濟增速重回全國平均水平

在時隔兩年之後,吉林省經濟增速首次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

根據吉林省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初步核算,吉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5604.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增速持平。吉林省增速居全國第24位,比一季度前進4位。

吉林省政府常務會議認為,“上半年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積極變化。”

2003年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實施以來,吉林經歷了發展最快的10年,但之後連續兩年增速均為6.5%,落入全國後四行列。

統計信息表明,今年上半年,從產業上看,吉林省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97.69億元,同比增長4.0%,高於全國平均增速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111.00億元,同比增長6.0%,低於全國平均增速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196.16億元,同比增長8.3%,高於全國平均增速0.8個百分點。

吉林省去產能取得突破,上半年原煤、鋼材分別下降42%和20%,工業企業虧損戶數和虧損額也大幅下降。

另據新華社的報道,吉林實施支柱產業振興、優勢產業發展等4大工程,補齊產業結構偏重化工型、資源型和傳統型的短板。全力支持一汽做優做強,一汽上半年產值增長7.2%,創近3年最好成績。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圍繞主業改革創新,今年第一季度結束了連續5年的虧損局面,上半年實現利潤12億元。與此同時,先進裝備制造業、醫藥健康產業產值增長均在10%以上,旅遊總收入增長24.6%。

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提升,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137.47億元,同比增長10.3%,比當期全國平均增速高1.3個百分點。

上半年,吉林省億元以上在建項目1472個,較去年同期增加69個,完成投資1550.91億元,同比增長10.4%,較去年同期提高15.1個百分點;10億元以上在建項目192個,比去年同期增加90個,完成投資526.38億元,同比增長65.0%,較去年同期提高80.0個百分點。

在居民收入方面,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247元,同比增長6.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013元,增長5.3%。吉林省強調,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事關共享發展理念的落實,事關民生保障和改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7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