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機方相原:VR遊戲面臨的六座大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9/154461.shtml
導讀 : 本文整理自時光機聯合創始人方相原以《VR遊戲仍面臨的挑戰》為主題發表的主題演講。
i黑馬訊 2月29日消息 近日,由i黑馬主辦的2016年VR開年沙龍——VR機遇、困境及商業化之道召開,會上時光機聯合創始人方相原以《VR遊戲仍面臨的挑戰》為主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他認為VR遊戲目前很火熱,但是真正想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需要考慮六大問題。1、VR內容如何解決眩暈感的問題;2、目前遊戲時長方面只能達到20分鐘;3、早期的商業化如何做;4、什麽樣的遊戲類型將在VR遊戲里崛起;5、真正的VR用戶需要什麽;6、硬件平臺的標準不統一,輸入方式未定。以下為演講全文。
以下為時光機聯合創始人方相原演講實錄:
VR這個行業現在在二級市場有非常大的觸動,一級市場也有很多人進來,這是好事。
這個行業現在在初創期,有很多問題,就連我們自己做這個行業的人,都有沒有看清楚的地方。也跟大家講一下,如果你們真的從事VR遊戲開發的話,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時光機虛擬現實我們是2014年就已經在做了,2015年初正式成立,創始團隊基本上來自北京大學,我們當時在數字娛樂實驗室出來,一直做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研究,我們特別喜歡用虛擬現實這種媒體呈現內容。然後,做了虛擬現實遊戲,當時在早期商業化和盈利能力是比較強的,所以資金容易找一些。但VR其它方面,創業也是很有機會的。
2016年初,我們獲得了A輪融資。我們的老東家是IDG,先進來的一家是奧飛動漫,另外是經緯中國。我們看中奧飛,因為他是動漫的集團,想打造迪斯尼一樣的巨頭,對我們非常有幫助。經緯中國是一家非常出名的VC,他在公司的管理上有太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所以我們選擇了他們。
下面是我們的一些合作夥伴,三大平臺我們都在合作,我們也希望我們自己制作的國產VR遊戲,能夠通過這三個平臺走向全世界。
VR遊戲的六大難點
其實我今天真的是給大家降溫的,因為這里面有很多問題我們自己都沒想清楚。
1、如何解決眩暈感
首先是眩暈感,這從三維遊戲誕生以來一直有,包括很多人都是邊吐邊玩,視覺完全沈浸里,怎麽回避它?會有人很嚴重的出現這樣的問題。
所以,做遊戲的時候盡量不要做主動視角的旋轉,但依舊有很多人在眩暈方面會非常的敏感,因為它其實是個生理問題,尤其是當虛擬的角色移動起來的時候,你的身體完全沒有動,腦部就會產生矛盾,因為你看到的畫面是動的,但你身體又沒有動,就會產生一種惡心感。
有一款3D遊戲,從95年到現在20年的時候,很多人在3D眩暈方面已經好很多了,已經適應下來了,VR可能也需要一段時間,除了硬件參數,渲染的效率越來越高,延遲越來越低,遊戲的制作類型也越來越能夠讓這樣的形式去出彩的情況下,一段時間之後,眩暈感才會慢慢解決。只要做VR內容,都會遇到眩暈感這樣的問題。
2、遊戲時長只到20分鐘
第二個問題,遊戲時長只到20分鐘。因為,它是個頭戴式顯示設備,很多玩家在進行激烈的運動,包括里面的對抗的時候,你會非常熱,容易流汗,一流汗你會發現整個鏡片都會起電,而沈浸感特別強的遊戲會讓你非常專註這件事情上。我之前玩兒的遊戲是赤色要塞2,眩暈感控制做的很好,但當我摘下來頭盔的時候,我感覺好累。
所以,目前對人體很合適的時間是20分鐘。但這也有一個反向的好處,每天出20分鐘讓他可玩的東西,所以反過來看它也是個好的事情。當你從商業上講,玩家在里面停留的時間越長,付費意願才會越強。
這20分鐘,可能會因為硬件設備的舒適度越來越高,軟件的抗眩暈能力或者輸出度越來越高,然後讓這個時間更長,或者人們適應這種新的娛樂方式的時候,我覺得會變長的,但也是需要時間的。
3、VR遊戲如何商業化?
第三個問題是遊戲商業化,這也是平常投資人一直問的“你們怎麽賺錢?”VR遊戲,無非是賣拷貝的方式,還有遊戲付費。
但目前我們看到國內比較流行的,像之前很火的手遊,更多的還是中國人開創了一些新的模式,比如數字上的挖坑啊,基本上是研究人一些比較不好的虛榮心,從這方面讓它去商業化的,而且這方面中國人做的特別好。
而在VR目前的這種情況下,我們也看到它目前只有20分鐘時間,而且更多的商業模式是付費模式,所以之前做遊戲的很多經驗,在這塊是沒有用的。所以,VR我們更多認為,它的商業化需要早期我們先把這個媒體用好,我們考慮的是怎麽把這個產品做到讓別人覺得驚艷,覺得這種新的媒體足夠WOW的感覺,商業化是未來的事情,這條路會很長,里面的內容需要足夠吸引到你,才會帶來長期的用戶,然後再想商業化會比較適合。
所以,早期商業化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4、找到適合VR的遊戲類型
VR遊戲會不會誕生新的遊戲類型?有什麽遊戲類型會再次崛起?因為,VR是最終媒體的概念。那麽,什麽樣的遊戲模式是適合的?什麽樣的遊戲模式,曾經屏幕的效果不夠好,通過VR會更好?現在已經有些類型已經嶄露頭角了,比如賽車類的,太空模擬類的,原本很多人玩兒飛行遊戲的時候,巴不得放一排顯示器圍著自己腦袋,現在有了VR之後就不用那麽複雜。
所以,VR遊戲比較好的遊戲都是模擬類的遊戲,因為它正好通過VR這個沈浸感,能夠增強他的遊戲體驗,而且遊戲做VR化的時候成本也會比較小,所以這類遊戲會崛起起來。
曾經我們看到移動端的憤怒小鳥和水果忍者的時候,我們也沒有想到這樣的輕松休閑遊戲會讓手機遊戲起來。反觀,VR遊戲會不會有些新的遊戲類型起來,這也是我們嘗試思考的地方。
5、真正的VR用戶需要什麽?
VR用戶需要什麽,就我們目前看到的問題,也是開發者大量提到的問題。因為設備還沒有出來,或者還沒有開始正式賣的時候,什麽樣的玩家是你真正要針對的人群。從創業者角度來講,我們目前去分析這件事的時候,因為沒有太多經驗,所以這個事情交給了平臺。比如,我們如果去選擇PS VR的主機平臺,其實它背後對應的是以往比較好的主機遊戲,如果我們去考慮HTCWEB這樣的平臺,你可能會考慮線下的一些場所里面遊戲的方式,這些人群會比較喜歡。
所以,真正的VR用戶需要什麽?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6、硬件平臺標準不統一
第六點,也是比較頭疼的,就是硬件平臺的標準不統一,輸入方式沒有定。
大家都知道,憤怒的小鳥,或者之前成功的遊戲,和它的人機交互方式有很大關系。這次VR遊戲,在視覺方面和輸出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變化,所以沒有定下來的交互方式,對遊戲設計者來說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但是,有一些廠商是怎麽解決這個問題的呢?我目前唯一得知的是,只要做VR的都有個頭部的顯示器,去追蹤你頭部的位置,這就可以做到一些很好的遊戲,只要通過頭的交互就可以完成,基本上所有的平臺都能解決。
但是,目前我們所看到的一些大量的遊戲廠商,比如說CV1現在搭載的是手柄,後面又出了Oculus TOUCH,這種遊戲基本上確定你只能選擇PC平臺了,移動端就要稍微晚一點。
在這種情況下,在設計遊戲方面,就要對應交互設備所對應的人群,而且是平臺所決定的。所以,有創業者要做VR遊戲的時候,我覺得第一點要考慮的是平臺,然後對應的交互方式。
根據其它行業的經驗,這樣的行業標準,會由行業的領先者,得到了市場的反饋,慢慢的叠代,最後會定下來一些確定的東西,到那個時候,我覺得遊戲廠商才不用考慮硬件方面的區別,更多考慮的是硬件平臺上面用戶的區別。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王亞奇,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在一起•中國留守兒童報告】貴州:大山里的圖書館 “我想到的辦法,就是多讀書”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091

山西省呂梁嵐縣王獅鄉敦厚中心小學一年級正在上課的李霞和陳紅同學,8歲,李霞是單親家庭,陳紅的父親外出打工。孩子們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健全的管教體系,這是不少地方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現狀。(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一本書,哪怕是一本舊書,可以點亮一個孩子一生的希望。
這是一間不足50平方米的圖書館。嚴格意義上說,更像一間擺滿圖書但座位不過20個的教室。每天,這里只開放一個小時,即中午13點到14點,也正是這個60分鐘,成為了大山里的孩子們一天最期待的時光。
每天午飯後,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平浪鎮中心完全小學(以下稱“平浪完小”)的學生都會到這里繼續汲取書中的營養。平浪鎮距離都勻市31公里,距離貴陽市121公里,在都勻的南部大山深處。
2016年3月3日,輪到六年級學生陳振鑫值日。中午,她去辦公室找老師取圖書館的鑰匙。按照值日安排,她要負責圖書借閱登記工作,但今天她想早點開門,趁同學們還沒來自己可以先看一會兒書。
13時整,圖書館開門了,陳振鑫第一時間走進去,迅速拿起一本作文集,坐在圖書館的沙發邊靜靜地讀起來。
十分鐘後,圖書館已經來了34名同學。
《魔法公主》《小屁孩探險記》等圖書是一、二年級學生的最愛。三、四年級學生喜歡看《腦筋急轉彎》和《十萬個為什麽》。《宇宙的奧秘》《地球的起源》被五、六年級男同學爭相搶閱。更大一點的幾個六年級男同學圍坐一起,對《人體的奧秘》特別好奇。
還沒有看幾頁書,陳振鑫眼前借書的同學已排成了長隊,她只好放下書,開始了登記圖書借閱情況。在一旁用手機“偷拍”的校長羅定國,打算將孩子們讀書拍成照片或小視頻發到網上,好讓捐書的熱心人士及時了解孩子們的近況。
14時整,上課鈴響起,學生魚貫而出,很快,圖書館又恢複了平靜。
沒有夢想
3月1日,平浪完小正在舉行開學典禮。孩子們坐在操場上,陽光正好打在他們臉上。
“我們是農村的孩子,我們要認真讀書,更要自強不息。”說這句話時,校長羅定國一臉嚴肅,“你們不能沈迷手機遊戲,要多看書,好好學習。”發言剛完,高年級的學生迫不及待地鼓掌。
平浪完小全校一至六年級八個班,有330名學生。2015年記錄在冊的留守兒童是109人,占全校學生的三分之一。一見到南方周末記者,羅定國略帶無奈地說:“農村教育工作不好做啊!”
開學那幾天,他忙於處理留守兒童轉學、輟學、檔案事務以及關註學生品行問題。
六年級學生莫宗偉與別的學生嬉戲時爆出了一句“極其難聽”的粗口。羅定國很驚訝,怕他再這樣下去帶壞同學,尤其是他身邊的幾個留守兒童。羅定國決定課間操的時候找他談話。
羅定國與莫宗偉的談話還沒結束,另一件棘手的事情發生了。
一位70歲的老奶奶跑到學校,希望讓原本不在這個片區的孫子陳文江到這里來讀書。
陳文江今年10歲,母親於2014年因膽囊癌去世,父親陳國兵和繼母羅太梅為了生計,長期在合肥做建築工。
為了不耽誤讀書,2015年第一學期,父母把陳文江送到都勻市留守兒童寄宿學校——第十三小學。但每周末共計60元往返接送路費,讓奶奶承受不起,她說她“不管了”。
繼母羅太梅也很無奈。他們去年雖然一整年在外打工但沒有賺到錢,過年回家又遇到母親去世、親戚結婚,花銷不少,臨走時給了奶奶1000元生活費,兩人只剩路費回合肥了。此外,陳國兵還要供陳文江姐姐讀職校,償還前妻治病欠下的3萬元。
奶奶的家離平浪完小有13公里,羅定國和班主任劉瓊溝通後,決定接收陳文江入讀,並與陳文江奶奶、外婆約定:周一到周五住在學校1公里外的外婆家,周末去奶奶家。
陳文江外婆年紀比奶奶更大一些,兩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分開照顧一個小孩。“晚上沒人監管,學習更沒人引導,學校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留意他。”劉瓊憂心忡忡。
3月3日早上,羅定國在校門口見到了第一天來上學的陳文江,囑咐他一定要好好學習。陳文江睜大眼睛,懵懂地點了點頭。他身上一件黃色的大衣袖口破了個洞,滿身汙漬看上去似乎很久沒洗了。
陳文江的眼神比起同齡人更木訥些,他不知道什麽叫做未來,更不在乎學習。他說他不知道每天應該做什麽,但心底只有一個心願:“爸爸媽媽快點回來。”
“這就是我們的教學現狀,農村的孩子們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健全的管教體系,普遍沒有夢想。”羅定國一臉惆悵。
自2014年到平浪完小擔任校長,羅定國一直在思考:“農村小孩的教育怎麽辦?”他覺得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變得真正強大,懂得做人的道理。
“我想到的辦法就是多讀書。”
點亮希望
戴著厚厚眼鏡的羅定國,雖然只四十出頭,卻當了二十余年的鄉村教師。在農村長大的他,成為一名鄉村老師的原因也很樸實:當年“老師總比在農田幹活的強”。
羅定國從小就喜歡看書,喜歡書法,崇尚儒家思想。他希望孩子們跟他一樣,能在知識的海洋里找到力量。
2016年兩會期間,農村兒童閱讀量低引發討論。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說,農村兒童閱讀量僅為城市兒童的七分之一,30%的城市孩子擁有88%的兒童圖書。對此,沒有誰比羅定國更有發言權。
2010年,羅定國在平浪鎮一所村小做教導主任。發現學生們實在“無書可讀”,他說服校長,花費600元買了一百多斤舊書。舊書挑到學校的那一天,孩子們都高興壞了。
“天還沒亮,我就去了舊書市場……”羅定國把當時的經歷寫成了博客,沒想到一位河南的博友給羅定國捐了1000元,讓他繼續給孩子們買書。
這次經歷給羅定國啟發。初到平浪完小,發現學校課外書籍匱乏,他在心里暗自計劃要寫篇博文呼籲社會給孩子們捐書。
“一本書,哪怕是一本舊書,可以點亮一個孩子一生的希望。我是貴州山區的一名小學校長,新學期開始了,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卻缺乏課外讀物,我們渴望有愛心使者捐贈書籍,包括舊書。您今天少吃一袋零食,少吸一包煙,或許可以成就一名山區孩子的未來。”
2014年3月16日,短短幾行字附上孩子們純樸笑容的圖片,這篇起名《點亮孩子的希望》的博文在網絡上引起轟動。
發布當天,羅定國的電話成了捐贈熱線。不到一周的時間,書籍從全國各地送來。“幾乎每個省份都有人捐書。還有臺灣、香港的作家,美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的留學生。”
這一年,平浪完小獲得了社會捐贈書籍近3萬冊,平均每位學生能擁有課外書100本。
成都理工大學劉艷華老師動員13級機械工程系的同學集體為山區的孩子捐書。有錢的同學捐錢,派代表去書店購買,而沒有錢的同學,暑假回家將自己以前看過的課外書捐贈出來。2014年10月,劉艷華他們總共給平浪完小寄去兩千余冊圖書。
“這些書很好哦!”“這些書內容很豐富!”當六年級班主任楊繼敏和其他老師將社會捐贈的書拆封歸類時,等在一旁的學生們顯得有些迫不及待了,時不時拿起一本書翻了起來。
不過,源源不斷的圖書給平浪完小整理帶來了麻煩。圖書越多,整理歸類越需要時間。見學生們等著心急,羅定國決定讓每個班派學生先拿幾本到教室分給同學們去看。
“我們都不是專業的,又要上課,一直到‘陽光團隊’來了,圖書館才有點樣子。”楊繼敏所說的“陽光團隊”是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的一支大學生支教團隊。

能在學校食堂吃飽飯,也是開心的事。(張濤/圖)
校長的“喜”與“憂”
2014年6月,華南農業大學“陽光團隊”帶隊老師林媛與14名大學生來到平浪完小,這給正為整理圖書而焦頭爛額的老師們帶來了曙光。
學土木工程的張震坤和學社會工作專業的羅應楠回想起當時整理圖書的時光,整理了才發現打理圖書館是門大學問。
首先,他們需要給圖書館放置書架。彼時,美國耶魯大學的留學生聯系上羅定國要求捐書,羅幹脆就請他們捐書架。大學生們在淘寶上選中了書架,費用由耶魯大學留學生出。
整理3萬冊圖書,需要篩選、歸類、存檔、設計上架,沒有專業知識會走彎路。一開始,張震坤他們想當然地把同學們感興趣的書放上去,發現書架一下放滿了,不對勁又撤下來,重新上架。
“十四天的熬夜奮戰後,為了有始有終地把圖書館工作完成,我們選擇晚走一周,為了愛看書的孩子們,一切都值得。”張震坤將自己的心情記錄在博客里。
“圖書館裝滿了希望的火苗,它就在那里,給孩子們無限的可能。”對於大家的勞動成果,林媛很自豪,她相信一定能影響喜歡閱讀的孩子。
2015年6月,“陽光團隊”再次來到學校,不僅繼續整理新捐贈的圖書,還給孩子們開設閱讀課程,包括集體讀書,分享心得。“孩子們的表演欲是你想象不到的。”羅應楠喜歡孩子們被閱讀激發出來的童真,他們的笑聲跟城市的孩子沒有區別。
但大學生們的每一次離開,讓羅定國感覺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
他找不到平日管理圖書館的人。全校共24位老師,教學任務繁重,分身乏術。這些老師主要教語文數學,全校只有一位體育老師、一位音樂老師和一位科學老師。
主教三年級的語文和全校書法的羅定國試探著問上學期新分來的大學生老師羅秀清。
不僅教數學、英語,羅秀清上個學期還兼管理科學室,無暇顧及圖書館。到了這個學期,羅秀清略感輕松,但看管圖書館的任務就落在她頭上了。
羅定國也找不到誌同道合的團隊,一起指引孩子們閱讀。他努力過,多次在各種會議上強調老師指引閱讀的重要性,鄉村老師要多學習多充電。“可是每次說下面都沒反應,我有些想放棄了。”更不會有老師能向他提出一套讓孩子多讀書的計劃。
平浪完小這兩年加入了羅秀清、林霞、索良露、李廷美、李恒等五個年輕大學生特崗教師,帶來了新活力。但他們在平浪生活條件艱苦,四個女生合租一套房子,水壓太低,洗澡很麻煩。而男生李恒則一直住在教室。
教案考核是教育局對鄉村老師的重要指標之一,忙完白天教學工作,他們還要備課到深夜。而周末,他們要回到自己城里的家。
為孩子們打造的讀書行動在兩年的探索中,變成每天象征性地開放一小時。
“現在的效果遠遠沒有達到我想要的,跟我當初設想的不一樣。”羅定國希望有更多的誌願者來幫他,從軟件和硬件上把圖書館建起來。
潤物細無聲
如果說“內心變得強大”是羅定國呼籲學生讀書的心願,圖書館的“常客”陳振鑫應該沒有辜負她的期望。
陳振鑫今年12歲,父親常年在浙江打工,家里還因修房子欠了9萬元的外債。2013年母親懷上妹妹後,放棄在外做沐足按摩的工作,回家照顧兩個孩子。2014年在家務農時,母親的左手食指和中指的部分指頭不小心都被打谷機碾碎。
陳振鑫很心疼媽媽,她在日記里寫道:“很想快點長大,不讓爸媽這麽辛苦。”
放學一回家,陳振鑫先把家里打掃幹凈,她瘦小的身軀幹起家務活來很利索,掃地,清洗碗筷。在等媽媽務農回家之前,她已開始自己洗菜,煮飯。
豆腐是留給媽媽和妹妹吃的,她給自己做了兩道菜,一道是酸辣椒炒芥菜,一道是酸湯煮菜心。放豬油的時候,她自豪地說,那是她和媽媽一起熬制的。
陳振鑫很愛笑,雖然生活很苦,但是有媽媽妹妹在身邊很開心。她說“要堅強、要懂事”是艱難的生活和圖書館里的書本告訴她的,而讀書讓她感覺不到寂寞。
吃完晚飯,陳振鑫迅速做完作業。如果還有時間,她會去學校,希望能進入圖書館讀一會書,“什麽都要學一點,以後才好找工作嘛”。
從六年級留守兒童羅緒、楊一丹、賈明婭、毛貞帥四個人身上,感受到的則是讀書給人帶來的無窮樂趣。
四個人學習成績不錯,他們的父母一方或雙方常年在外打工,他們最喜歡的就是一起去圖書館看書,討論讀書心得。
從名著《泰戈爾詩集》《紅樓夢》《西遊記》到兒童文學作品《窗邊的小豆豆》《小王子》,這些是他們最愛看的書。
“我不喜歡玫瑰,太嬌氣,我喜歡野草。”看完兩遍《小王子》,楊一舟對里面的人物有自己的理解。
他們總是忍不住討論讀書進度,還“暗自較勁”。當賈明婭說她最近喜歡看《笑貓日記》時,羅緒迫不及待地說:“我一整套已經看完了。”
自從學校有圖書館後,他們基本上每天都手捧一本書,“所以不會去記讀了多少本書,有興趣的就讀。”毛貞帥是四人中讀書成績最好的,是其中唯一的男孩子,他喜歡讀書的原因是:“讀書能給我帶來驚喜。”
羅定國沒有強制要求老師開設閱讀課,也沒有要求學生每周定期寫讀書筆記。他更希望閱讀來自孩子們的主動。“閱讀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
對於這四個孩子,羅定國覺得很驕傲,但他認為還不夠,這還只是個案。
有時候,變化發生了,或許平浪小學的家長們和老師都還來不及發現。
在一張一張心願紙上,寫著“想環遊世界”“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到北京看升國旗”“想成為一名好老師”“想考上哈佛大學”“當一名服裝設計師”,也有懂事的願望,“長大後好好報答父母”“快點賺錢”“學習成績進步”。
對於孩子們童言無忌的夢想,羅定國笑言有時也要潑潑冷水,希望他們更腳踏實地。
梧桐樹資本合夥人:不要和BAT“三座大山”競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20/155316.shtml
導讀 : 不要和BAT“三座大山”競爭,找到他們的非主營業務的方向,迅速切入。
演講者:童瑋亮
(以下內容由潘詩彤整理自 黑馬晚八點 雙周四的投資在線講座)
Part 1 互聯網進化論,我們在哪個時代?
0.0 互聯網前時代(2000以前): “老大哥”模式
相比較互聯網前傳的工業化時代——如同《1984》中描寫的老大哥模式:產品通過大規模生產、銷售、傳播(某種意義上說,央視新聞聯播的黃金標段即是一個最好案例),而如今的互聯網搖變成一個平等有愛的時代。
1.0 互聯網1.0時代(2000~2010): “價值傳遞”時代
第一個十年以線上為主的價值傳遞,傳遞信息流,物流,關系流。它從信息單向到雙向推動。比如,過去的門戶網站產生內容,我們作為普通的用戶單向地查看。
到了搜索的時代,美國是谷歌,中國是百度,當小小的方框輸入搜索的東西,推薦給你完成的信息篩選。
接下來是中國的QQ、微信,我們在此產生無數的內容,每個人都是互聯網上創造內容、消費內容,互聯網從精英化到PC到移動互聯網進發的過程。
2.0 互聯網前時代(2011~2020):“價值創造”時代
從2011年到2020年左右,互聯網進入了價值創造的階段,比如說研發有眾包,營銷傳播有自媒體的方式,消費有O2O。互聯網“認識”你,知道你的性格,了解你的用戶行為,包括用PC電腦瀏覽時,你在關註什麽、停留時間,這些都被記錄下來,並且通過用戶數據推薦給你“可能”也喜歡的東西,比如說今日頭條,甚至他不光認識你,還知道很多其他用戶的行為和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比如路況的收集,它會分析,推薦你的路程,最近路線或者最快路線。
3.0 互聯網3.0時代(2021~):“移動物聯網”時代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重構了線上和線下的關系,為我們新的生活方式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性,它完成了信息價值到生活價值的過渡,它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到物聯網時代,硬件軟件結合的時代。
Part 2 天使投資天地人合一的來臨
1.0 至少100億 、完美的切點 、 遠離BAT
至少100億:
創業選擇規模巨大的市場,可見的至少100億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當然所謂千億、萬億的市場規模更加好,在目前這個階段里有巨大市場空間的創業機會,現在其實投的很多跟互聯網相關,至少100億指的是行業市場規模來自於對行業熱點的把控。
比如,面對需求的市場,找大眾需求點、通過UGC(用戶產生內容)形式設計產品,因為有信息流的社區中,用戶產生內容,直接產生關系,而商業化可以通過大客戶的廣告,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用戶,比如說電商、遊戲;在資本的市場中,萬物互聯,包括大數據,雲計算,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也同為市場熱點。
完美的切點:
推薦投資人夥伴一個叫“新興技術炒作周期”的表,這個表每年都會發布,表達著當一個技術的萌芽期、期望膨脹期、泡沫谷底期、穩定爬升期、生產高峰期的全過程。這個表格實時地表現著每一個細分行業的切入機會與階段。

(Gartner每年會推出新興技術炒作周期表)
遠離BAT:
不要和BAT“三座大山”競爭,找到他們的非主營業務的方向,迅速切入。
2.0 依托歷史經驗形成的核心競爭力
一定要依托自己過去經驗形成的核心競爭力,比如,Camera360在做這個產品之前,他們有圖像處理的經驗和國家專利 ,其處理照片的速度比別人快,效率比別人高,所以迅速獲取大量的用戶。另一個項目,比如“大姨嗎”團隊有若幹年的醫療行業。
3.0 創業像婚姻一樣,信仰合一
投資看的最多的人和,創業像婚姻一樣,團隊有一個統一的信仰,並且創業者對自己的事情足夠熱情,再加上團隊誌同道合,適當的磨合就是創業成功的一半。
我個人偏愛的是黃金搭檔組合:CEO是產品經理。比如,遊戲公司的CEO是制作人總策劃,創意產業的公司的CEO是導演,這樣CEO非常理解需求,同時需要非常強的CTO是技術,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後端的技術,他的處理經驗,另外最好有一個CMO的營銷非常強,低成本整合資源。
Part 3 創業的關鍵點
1.0 創業初期,70%的精力在找人
投資三段是人、事、錢,或者,用柳傳誌的說是”搭班子、定戰略、帶團隊“。團隊其實非常重要,用雷軍的話說是“定目標、找人、找錢”,他一開始創業的時候70%經歷在找人,分解到具體的階段執行,達成階段目標是需要戰略和戰術,具體成哲學問題即是“我是誰?我從哪來?到哪去?”從事情的角度,即我們的目標用戶群體是誰?從哪里獲取?他們有什麽痛點?怎麽解決這個並且盈利?成為什麽樣的公司?
2.0 不同階段的創業關鍵點
企業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關鍵點:
1.種子天使的關鍵點是產品,方法是單點突破。
2.成長期的關鍵點在於運營,提升效率。堅定自己快速執行,最好是把你的競爭對手拉到你擅長的,不要被他拉到他擅長的,此時找到模式,拉開競爭,通過規章制度進行層級劃分。
3.擴張期的關鍵點在於管理,很多早期創業者技術產品出身,方法是建立機制,補足自己的最短板,複制模式,迅速擴張。
4.成熟期,某種意義上我現在基金投的是擴張期和成熟期,關鍵的是資本,一個企業的追求最終是創新性的壟斷,當你企業做到一定規模,要借助資本的力量去投資並購,整合產業鏈,也許是把你產業鏈上下遊的,也許把你競爭對手收購了,此時找到整個產業鏈的共贏點,難點是胸懷。目標是打通產業鏈,形成壟斷。
3.0 跟隨你內心的沖動
請跟隨你內心的沖動。
兩個案例,第一個,紮克伯格創業一開始是做頁面,左邊一個女孩子,右邊一個女孩子的照片,點選誰更漂亮,慢慢演變成Facebook這個大的平臺,這就是大學生的沖動,是做了他自己喜歡做的事。
另外一個案例。Facebook的投資人CEO——馬克平卡斯,他是Zynga的創始人,也是全球社交遊戲的鼻祖,他剛開始做遊戲公司時並不成功,但他過去是一個成功創業者,把公司賣了,投了Facebook,做了連續成功的創業者,並且成功在美國上市。但是社交遊戲這件事情泡沫經歷高峰以後變得低落,他跟Facebook的關系也變得低調。不過他現在做的公司是數據驅動,只關註數據,對創意要求沒那麽高,市值也沒那麽高,跟Facebook比差距很大。
創始人馬克平卡斯自己不喜歡遊戲,只是覺得機會來了,最後還是會掉下來。所以跟隨你的心,Follow Your Heart。比如,去投一個30歲以內年輕創業者,他是發現機會本身並不喜歡,要謹慎。但如果他還有熱情,你只要給他一些錢,甚至他不用你的錢也要堅持做這件事,這種人要關註。
“善良比聰明更難,我們在商業社會每個人都是聰明的,若能保持善良,我相信你能做到真正偉大的公司。”
——亞馬遜的CEO貝索斯
[ 嘉賓介紹 ]
童瑋亮,梧桐樹資本合夥人
中國TMT商會常務理事
黑馬投資學院天使營導師
童先生擁有20年的TMT行業經驗,擅長於戰略規劃、業務拓展、整合營銷及資本運作;
曾獲得了《創業邦》雜誌評選的2012年40歲以下明星投資人,《創業家》雜誌評選的2012年十大天使投資人等榮譽,前戈壁資本合夥人。
童先生擔任過網際快車FlashGet.com的合夥人,負責公司市場、銷售、人力和行政部門;曾經是中國最大的電子雜誌平臺Zcom.com的市場和業務拓展副總裁。
[ 往期投資項目 ]
Camera360、大姨嗎、可滋泉、粉粉日記、張小盒等項目。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黑馬投資學院,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題圖來自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