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长久被转手 鲁冠球农业“梦碎”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14/20090814025749652.html


每经记者  黄清燕  发自上海

        日前,杭州市临安人长久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长久)在浙江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挂牌价为1636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人长久公司注册资本1700万元,公司经营山核桃系列产品,土特产的加工、销售和山核桃林地种植开发。

        对于转让原因,人长久方面解释为“由于相关特殊原因,公司出现了经营资金链断裂的严重困难。为此,公司股东会于2009年1月16日作出:解散、清算本公司的决议。”

        据知情人士透露,万向集团在人长久上的投入将近两千万。根据拍卖公告,人长久的固定资产起拍价为208万元,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起拍价为149万元,而商标的起拍价则为19.7万元,生物性资产的起拍价为218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隶属于万向集团的人长久是万向集团掌门鲁冠球“农业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鲁冠球为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而创办人长久,经过几年的发展,人长久在行业内处于龙头地位,曾被列为浙江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

        “这几年,经营山核桃已经不赚钱了。”据了解该行业的人士介绍,近几年,在美国山核桃的冲击下,国产山核桃的价格一路走低。“人长久在前几年市场份额还可以,这几年渐渐落后。”

        鲁 冠球一直对农业情有独钟,但却屡屡受挫:上世纪70年代,当万向还只是一个经营农具加工的小企业的时候,鲁冠球便开始帮周边每一个村办一个企业,结果难有 盈利;80年代,万向办起了“农业车间”,后因竞争不过个体养猪专业户而宣告失败;90年代,万向搞起了“创汇农业”,养鳗鱼并深加工出口,最终以巨亏近 2亿元收场。

        此后,鲁冠球依然坚持发展农业,组建了万向三农集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2

再次“赌”输 李途纯重掌太子奶梦碎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10/20091010014233930.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株洲

        即使是创始人李途纯,如今似乎也看不清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太子奶)的命运了。荷兰银行索债1.5亿元的诉讼之下,太子奶全资控制的成都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太子奶)首先走出了破产清算的无奈一步。

        资金链断裂风波之后,株洲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科奶业)托管负责太子奶生产经营,李途纯则在太子奶会议上指出,2009年1~9月5亿元的销售情况“太差”,“9日要谈重回接管”。

        这在太子奶实际掌门人、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看来并不可能,近日,他在株洲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太子奶的李途纯时代已经过去,不会迎来文迪波时代,但必将步入后李途纯时代。”

        权威消息人士称,接下来,太子奶的命运将主要由高科奶业与英联等3家投行、荷兰银行等债权人以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战略投资者之间衔接决定。

        文迪波详细解释了将太子奶“20亿元以上资产规模”重整缩至“8亿元上下理想规模”的构想,但“太子奶到底是自然重组还是破产重组的问题,尚无定论。”他强调,引资将与资产债务重整一起进行,最早在10月底有实质进展。

李途纯再提执掌太子奶

        9月25日,荷兰银行诉太子奶1.5亿元贷款逾期未还案,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除开成都太子奶2008年10月与荷兰银行签订的机器设备抵押担保和李途纯的个人信誉担保外,“太子奶”品牌也被用作质押担保,这使得太子奶的自救不得不加速。

        “老李(指李途纯)自己在会上说他要接管,原因就是高科奶业销售太差。”参与该次会议的李途纯身边人士日前透露,并表示李途纯将在国庆后与株洲方面就此进行沟通。

        2008年11月21日,李途纯曾迫于对赌协议、资金困局与英联、摩根、高盛3大投行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有意将太子奶61.6%股权转让给3大投行,而英联等则需向太子奶注资3000万美元。

        但太子奶形势的混乱让英联等3大投行背后的“下家”放弃了接盘,最终,株洲高科集团和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分别出资700万元、500万元共同组建了高科奶业,太子奶的核心资产交由高科奶业经营,李途纯则仍控股61.6%。

        文迪波表示,根据已签署的协议,李途纯拥有股权,但已没有权限,“李途纯主要工作是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

        对于李途纯所谈及的重掌太子奶经营大权的问题,文迪波表示已知道李途纯向株洲政府的提议,但他认为李途纯回来的可能并不大。

        李途纯与高科奶业在太子奶经营上的分歧集中在两方面:首先是销售模式上的取舍,李途纯在太子奶的上述会议上指出,高科奶业并没有贯彻沿用 其一手搭建起的经销商网络,导致销售出现下滑;但文迪波指出,之前太子奶一直靠着奇高的“返利”与催促“打款”吸引和掌控经营商,致使太子奶的销售利润在 企业、经销商和终端店之间的分配呈现“畸形”,更严重的问题是,太子奶因此并不实际掌控销售。

        “高科奶业要做的就是重整太子奶的销售体系,即使有阵痛,但显然不能再让李途纯回来搞以前的那一套。”文表示。

        李途纯要回来的第2个原因是高科奶业的销售收入大为下降。

        太子奶销售收入曾于2007年达到最高值14亿元/年,多数年份约为12亿~13亿元。根据高科奶业最新经营统计,2009年1~9月的销售收入约为5亿元,而按照计划,全年的销售收入约7.5亿元。

        “受太子奶资金风波影响,2009年春节旺季出现断货,加上经销商的波动,1~9月5亿元销售收入实际上已是比较积极的业绩,同时还要考虑高科奶业在其间不断调整销售网络的短暂影响。”文认为。

        据悉,高科奶业将2010、2011年的销售目标分别定为10亿元、15亿元,“李途纯之前那套办法可以帮助太子奶打江山,但这一模式不再符合太子奶现今的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3年进行调整。”

两次“兵败”赌局

        2007年李途纯签署引资协议时,签了一份风险巨大的对赌协议。正是这份对赌协议,太子奶2008年资金危局之际,让李途纯在与英联等3家投行谈判中面对极大不利,甚至一度被“净身清退”出一手创立的太子奶。

        今年6月~9月初,李途纯再次经历对其命运极其重要的一次赌局,这次他又输掉了。

        权威消息称,李途纯与高科奶业、英联等3投行签署协议:约定6月至9月初,李途纯负责引入战略资金3亿元,一旦引资成功,高科奶业将结束对太子奶的独家托管,李途纯全面回归,而英联等3家投行也将在太子奶的重组中有步骤地撤离。

        文迪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高科奶业托管太子奶经历1~6月的恢复生产期后,李途纯看到情况逐步好转,也有意重新接手,多次向株洲方面提议回来执掌经营,“这时,株洲方面也考虑再给李途纯一次回归的机会。”

        文迪波证实了上述赌局,“3亿元中将有1.62亿元用于归还株洲、黄冈和密云3地政府和国资公司,其中,株洲政府4500万元、密云政府1000万元、黄冈政府1500万元、高科奶业投入的流动资金3200万元、国资为其借款的6000万元。”

        “高科奶业当时正是着眼于太子奶的稳定才进入托管,只要李途纯能引资成功并保证国资不流失,李途纯完全可以再回太子奶。”文迪波指出。

        但李途纯在最后期限前没有弄来3亿元。接近李途纯的人士透露,上述“赌局”除了再次证明李途纯及太子奶在引入资金方面陷入  “山穷水尽”之外,“更重要的是,太子奶今后的走势可能将完全远离李途纯的掌控范围。”

自然重整还是破产重整?

        重整是太子奶必然出路,不确定的只是具体的方式。李途纯曾指出,他寄希望于“自然重整”,而株洲方面则在考虑“破产重整”。

        据知情人士透露,荷兰银行起诉索债1.5亿元是太子奶曾考虑“破产重整”的直接刺激因素。此外,太子奶过于庞大的资产负债规模以及与快消 领域极其不合的  “80%为固定资产、20%为流动资产”的资产结构是这一构想的深层原因。根据法律规定,申请破产保护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暂停债权追 索,“最短也有6个月,这将给太子奶赢得十分宝贵的加快处置、缩减债权债务的时间。”

        太子奶庞大的资产负债规模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高科奶业难以承担太子奶的“还债重任”。

        此前德勤会计事务所的财务报告说,太子奶的资产是25亿元,总负债26亿元。文迪波在10月初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6月后最新的财务报告,太子奶已经“资不抵债”。

        据悉,高科奶业托管将近1年的时间里为太子奶还债约1.6亿元。但知情人士透露,“这1.6亿元仅部分来源于经营利润,26亿元的总债务让高科奶业感到绝望,用现有的方式还债至少要10年以上才能清偿。”

        文迪波谈到“自然重整”与“破产重整”的选择时态度谨慎,“最终是选择自然重整还是破产重整,我们现在也并不清楚。”

        此前本报记者曾获悉高科奶业有接手太子奶的意图,托管协议中亦有约定,“如果重组成功,高科奶业和太子奶归并,太子奶成为国有控股公司,也就是说太子奶被救活的话,株洲政府将持有太子奶44.41%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在数月观望之后,株洲方面越来越偏向于引入战略投资者。在问到国资控股太子奶的可能时,文迪波只做了一个“钱”的手势,“缺钱。”

        对于太子奶今后的命运,文表示目前能确定的仅是重整,“战略投资者已经呼之欲出,10月末将有消息,到时资产重整也将一并启动。”

        “要么是国际大企业接盘,要么是株洲当地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集团联合接盘。但可以确定的是,李途纯的股权份额肯定会很小很小。”文迪波告诉记者。

今后或采用轻资产模式

        成都太子奶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已于10月24日延期至了11月20日,但破产清算的思路已经明确。这将是太子奶自救的一步棋。

        据接近李途纯的人士透露,李途纯一直仍想把成都太子奶生产线启动,“但株洲方面显然更理智,在李途纯引资3亿元失败后,成都太子奶的破产清算也无法避免。”

        据高科奶业初步统计,太子奶固定资产中土地共有2278亩、建筑物面积52万平方米、生产线将近60条,能创造产能25亿~30亿元。

        高科奶业测算后认为,要保持这一生产规模,实际只需土地500亩、建筑物面积25万平方米,“相较现有的20亿元以上资产规模,目标是缩至8亿元左右,走轻资产的道路。”

        “我曾多次跟老李  (指李途纯)说,你又不是房地产老板,何必大肆买地造房,还修那么豪华。”文迪波认为太子奶的问题不仅在于资金链的 问题,“2007年前后短短两三年筹集了十多亿元资金,可到2008年就玩完了。除了内部漏一点、贪污一点、浪费一点的原因外,与李途纯的经营思路也有很 大的关系,老李是有钱买地、没钱建房;有钱建房、没钱买设备;有钱买设备、没钱启动;这路一定不能再走。”

太子奶大事记:

◆1996年3月,株洲太子牛奶厂成立,李途纯是发起人和第一任厂长;◆2006年11月,与摩根、英联、高盛签署对赌协议,募集资金准备海外上 市;◆2007年,太子奶年销售额达14亿元,在全国建有5个生产基地;◆2008年8月,被曝资金链断裂;◆2008年11月,因没有达到对赌增长率, 宣布履行对赌协议,交出控股权;◆2009年1月,株洲国资背景的高科奶业接手托管太子奶生产经营;◆2009年6月,雀巢曾欲收购太子奶集团51%的股 份,后被李途纯拒绝;◆2009年9月,荷兰银行诉太子奶1.5亿元贷款逾期未还案在上海开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26

中国买家梦碎Prada:13%股权“罗生门”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4/2MMDAwMDE4NjY2MA.html


“收购谈判正式破裂了,我们已经开始在抛售手上的Prada股权了。”13日,富客斯控股集团CEO陆强称,由于无法接受对方公司提价行为,这桩持 续近2年的收购谈判正式终止。

他进而强调,收购主体是其自己和一家意大利投资基金,无关富客斯公司本身,收购资金也不来源于富客斯公司,此 事不会对富客斯公司经营产生影响。

不控股就退出

谈判近2年,距离入主国际一线品牌Prada只 有一步之遥,陆强却不得不止步于此。电话那头他的语气有些沮丧。

“我现在不想谈论这件事情了。”陆强说,目前已经确定不再收购Prada 了。无法拿到控股权的话,就无法参与企业的实际经营,这部分股权就变成纯粹的投资了,意义不大。

2009年夏天, Prada深陷债务泥潭,部分家族持有者将股份抵押给银行。6月份,意大利媒体报道称,Prada考虑对外出售至少40%的股份,以偿还巨额债务。

陆 强称,其出资2000万欧元收购了意大利的一家商业咨询公司。这家公司被收购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Prada的贷款银行洽谈购买Prada的股权,这部 分股份大约占Prada总股本的30%左右。此外,富客斯集团还通过所收购咨询公司的人脉,“和Prada的自然人股东和债权人谈判,希望也能收购他们手 中的股权,这部分股权在10%左右,加上从银行收购的股权,中国买家有望对Prada进行控股。这家意大利公司已经陆续购买了Prada约13%的股权, 只需再增持约20%股权,就可实现控股。但Prada就在此时‘变脸’,抬高了收购价格。”

Prada另寻他路?

Prada 公司12日以电子邮件发布公告称,公司重申其94.9%的股权由普拉达家族和Patrizio Bertelli控制,而其余5.11%股权由意大利银行Intesa Sanpaolo SpA (ISP.MI)控制。否认陆强持有其13%股权。

对 此,陆强回应说,自己的确和一家意大利公司共同持有Prada的部分股权,但不能透露具体份额。由于继续收购无望,已经开始抛售这部分股权。

据 海外媒体报道,在Prada公司知道收购的“幕后老板”是中国人后迅速变脸,原本剩下1亿欧元的股份,瞬间报价升至2.5亿欧元,谈判立即陷入僵局。而 Prada方面给出的理由是:“交给中国人,会把质量、格调都搞差。”

陆强显然并不认同这种说法:“现在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档次并不低。而 且我们如果拿到经营权,也会好好经营,不可能把设计和生产马上都搬到中国来。”

在他此前的构想中,Prada现有的一切保持不变,但是,会 专门为中国市场建立一个副牌,采用产业链整合模式来运作,设计、生产、渠道联动。

在陆强看来,Prada拒绝这桩生意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营和 资金面的好转。金融风暴过去后,Prada的经营改善,出售的动力不足,才是公司反悔的重要原因。“据我所知,现在有一家香港投行有意投资他们,重启上市 之路。”

2008年金融危机前,Prada就有上市计划,多家银行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危机爆发后,Prada无法偿还欠5家意大利银行 的至少6亿欧元债务,将股份抵押给银行,银行遂决定打包出售,全球遍寻买家。陆强就是在这个时候决定收购Prada。

按照最初设想,陆强收 购团队原本计划出资4.5亿欧元收购银行所持有Prada股份,而照Prada变脸后的情形,目前可能六七亿欧元都谈不下来。

陆强确认,不 会考虑提价收购,已经放弃谈判。

奢侈品“中国潮”

不论Prada是否会变成一家中国股东持有的公司,中国市场对于包括其在内 的奢侈品牌都意义重大,欧美市场销量受损的国际奢侈品牌商们正在把中国市场当作“救命稻草”。

5月,Prada陆续在上海半岛酒店和上海国 际金融中心开幕了两家大型Prada专卖店,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商城开幕了两家旗下品牌Miu Miu专卖店。下半年还将在成都开幕一家新的Prada专卖店,在杭州开幕一家新的Miu Miu专卖店。

而在今年以前,进入中国市场这么 多年的Prada在内地总共只有12家专卖店。这只是Prada集团未来几年在中国进一步扩大投资的开始。

2009年底贝恩公司公布的《全 球奢侈品市场报告》说,2009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超过96亿美元,增长了12%。另外,中国内地消费者还在境外购买了大约116亿美元的奢侈品。中 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奢侈品消费大国。至2009年12月,中国奢侈品消费全球占有率达27.5%。而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则在2009年分 别下滑了16%、10%和8%。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后地盘争夺战时代的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中,5到7年后,中国就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 市场,到2015年奢侈品市场总值达248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29%。

陆强掌控的富客斯集团是最早一批奢侈品商,于7年前开出了上海第一家“奥特莱斯”(工厂直销折扣店),目前在全国拥有4家outlet和5个奢侈品 品牌的代理权。陆强对中国未来奢侈品市场的潜力也十分看好,这正是其出手收购Prada的重要原因。

陆强没有透露其用于收购的资金来源。

2008 年初,富客斯宣布获得软银赛富约4000万美金投资,2010年3月第二轮8000万美元融资已经启动,该公司筹划明年赴香港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6

Vista夢碎 散戶開始多殺多 投顧老師棄守 佳必琪股價大修正

2010-11-08 TWM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能創造出一五○倍的本益比,卻又在十個交易日內,股價暴跌五成?答案是一個投顧老師四年力挺,與一支神奇遙控器的美夢,讓佳必琪再度寫下台股市場貪婪的一頁傳奇。

撰文‧賴筱凡

「我 該怎麼辦,我的佳必琪?」這是最近出現在網路上,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的文章。求助的人,是佳必琪的小股東,是一位用一一三元買進佳必琪,卻天天看著它跌停的 散戶投資人。但他不是唯一一位有這種心情的人,因為最近十個交易日以來,佳必琪股價從一四○元宛如自由落體般,跌到僅剩七十四元,幅度高達五成,小散戶天 天打電話到佳必琪「關心」,幾乎癱瘓整個總管理處的營運。

這檔繼唐鋒、盈正之後,台股市場的新一代飆漲傳奇佳必琪,從去年九月自四十七元起漲以來,股價幾度強勢飆漲,最高曾達一七五元價位,甚至一度被貼上「本益比一百倍的標籤」,不少投資人都曾公開地在網路上談論,近一年來靠著佳必琪賺了不少錢。

連公司派都無奈

﹁老師﹂喊出一五○倍本益比就連佳必琪高階主管也因此獲利落袋,董事長張舒眉今年前九月透過集中市場減持的股票就多達一七九○張,若保守以一○○元來試算,價值就達一.七億元以上,更遑論其間價格一度衝上一七五元,而佳必琪的諸多主管也多有跟著順勢減持股票的動作。

然而,看似讓人人都賺錢的佳必琪,最近卻讓大家都笑不出來了,原因居然是出在一位電視台的投顧老師身上。

他正是投顧老師界有名、市場傳言四年來只喊佳必琪一檔股票的投顧老師——啟發投顧分析師鄭光育。

鄭 光育對佳必琪可說是「情有獨鍾」,不僅屢屢在電視上公開喊出「小琪、小琪,我愛你」的口號,更曾有媒體引述他說,「買下佳必琪,就是買下比爾蓋茲(微軟創 辦人)身邊的座位。」鄭光育用力吹捧佳必琪,連公司派都拿他莫可奈何,「我們三年前就去函給證期局,希望他們管一管這些投顧老師。」佳必琪發言人李婷瑜不 諱言,去函證期局的文件上,就直接指名道姓點出鄭光育的名字。

不過,這並未成功達到嚇阻效用,「他下面有太多散戶跟著他,有些還是主力大戶。」業內人士透露,鄭光育在投顧老師界以喊佳必琪出了名,許多散戶投資人更是死忠地追隨,像是去年鄭光育遭到證期局停牌處置後,隨即推出另一名分析師方翔立接棒,承襲鄭光育風格,一路猛推佳必琪。

「連 我們都很驚訝,一個投顧老師的力量居然這麼大。」李婷瑜說,對於鄭光育及旗下分析師力推佳必琪,公司內部一直知曉此事,但始終不明白為何鄭光育的影響力這 麼大,居然能讓這家去年每股稅後盈餘(EPS)一.一二元的公司,股價漲到一七五元,本益比高達一五六倍,同期間其他連接器廠如正崴、嘉澤,本益比居然僅 二十四.五倍與二十二.七九倍,明顯看出佳必琪股價不合理的暴衝。

然而,空口喊股是不可能說服投資人掏錢買股的,重點在於投顧老師替散戶們編織出怎麼樣的夢,而鄭光育與方翔立口中的夢很簡單,居然只是一支Vista系統周邊的遙控器。

遙控器神話

創造百億市值泡沫終破滅

三 年前,微軟的Vista作業系統曾經替電腦產業編織出一場美夢,一場上億台NB換機的好夢,而佳必琪也是這場美夢的參賽者,為了搶搭Vista潮流,佳必 琪砸下大量資源,就為在這美夢中卡位,他們所研發的祕密武器,正是配合Vista推出的周邊產品,MCE(Media Center Edition,媒體中心)遙控器。

在這樣美夢鋪陳下,獲得微軟認證的佳必琪,成為Vista的純正概念股,甚至是打造數位家庭的急先鋒。 只是,夢終究不切實際,夢得再美也總會有夢醒的一天。因為Vista換機潮結果並不如預期,推出三年多,全球市占率僅一七%,更別說是Window 7推出後,Vista強調的控制器介面完全被觸控給取代,鄭光育口中神奇遙控器所炒出的百億元市值,當然隨之泡沫化。

今年六月佳必琪股東會,不甘心的小股東追問張舒眉,到底Vista遙控器的業績成果如何?讓張舒眉不得不對股東坦承,Vista遙控器的銷售情況確實不如預期,且整個佳必琪上半年EPS僅交出○.三五元,業績表現低於投資人預期。

但 業績不好並非新的消息,力挺佳必琪四年的鄭光育卻在十月才態度一八○度大反轉,熟知內情的人透露,「事發於一紙金管會的裁罰函,要求鄭光育不得再炒作股 價。」加上佳必琪業績委靡,利多美夢泡沫化,致使鄭光育決定順勢棄守佳必琪,更讓旗下分析師直接在電視上呼籲會員,將手中佳必琪持股拋出,成為壓倒駱駝的 最後一根稻草,全面引爆佳必琪股價大修正。

對於股本僅十六.二二億元的佳必琪來說,董監持股不到三成,就連投信法人持股都不到二%,近七成 股權掌握在散戶手中,使得佳必琪成為投機客炒作的天堂,十月中旬以後,融券放空的張數明顯大量增加,宣告佳必琪天堂路走盡,「散戶開始多殺多,成為踩倒佳 必琪的關鍵。」業內人士說。

針對近期佳必琪股價波動異常,李婷瑜深感無奈,覺得主管機關證期局應該更「有效」管理投顧分析師。然而,金管會 證期局卻不這麼認為,「公司若覺得投顧分析師言論不實,就應該要積極主動在重大訊息說明,這樣投資人也不會隨之起舞。」至於在投顧老師的管理上,儘管證期 局已透過各種管道監控,並要求投顧老師自律,但只要投顧老師的言論「有所本」,拿得出依據,自然也就不算違規。

這樣看來,在公司派、主管機關都未能有積極作為前,炒作人士獲利滿盈,受傷的最終還是那些在股價高點仍聽信「老師」的散戶投資人。

順勢減持?

——佳必琪今年以來內部人自集中市場減少持股情形

職稱╱姓名 減少張數

董事長張舒眉 1790

副董江欽池 1430

副總李瑞麟 590

協理陳名偉 60

監察人黃存直 44

監察人蔣勳 36

註:時間截至今年9月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88

闊太夢碎傳明憲哭訴:「我老公唔見咗!」


2006-7-27  NM




由傅明憲夫婿葉劍波創立,在內地經營鋁材業務的海域集團,週一(廿四日)獲法院頒令該公司自行委任臨時清盤人,海域集團(1220)及海域化工(2882)董事會懷疑有人挪用涉及超過八億的巨額款項而報警。

其實,早在上週中爆出葉劍波旗下大陸公司「海域佛山」出現賬目問題,被公安查封時,傅明憲已曾向友人哭訴老公失蹤:「我搵唔到佢呀!我老公唔見咗!」

成屋名牌衫名牌袋,為儲Hello Kitty,不惜花十二萬投絕版后冠,養狗養到去外國醫病,甚至為亡犬做法事,傅明憲多年來奢華的闊太生活,隨着葉劍波上市王國爆破頓成泡影。涉八億公款

月中,傅明憲夫婿葉劍波創立的海域集團在大陸的分公司「海域佛山」,涉及六百萬的賬目問題被公安查封,香港上市的海域集團(1220)及海域化工(2882)即時停牌,海域佛山財務總監失蹤。公司爛數愈查愈多,週一(廿四日)獲法院頒令該公司自行委任臨時清盤人,兩公司的董事會懷疑有人挪用巨額公款而報警,款項高達八億多。

不過,「香港海域」內部其實早已發出通告,指公司大股東兼主席葉劍波正在休假,似早有準備 。

老公突然失蹤

自上星期爆出海域出事,身為太太的傅明憲出席公開活動時,雖然避提老公,但據知在上週四(二十日)她與友人通電話時,提及老公葉劍波情況,悽然淚下,向友人哭訴:「我搵唔到佢呀!我老公唔見咗!」

九九年息影豪嫁,做了多年闊太,老公突然失蹤,傅明憲感到極之無助與徬徨。一直過着富貴少奶奶生活的她心情忐忑,同日下午,因而遲到出席好友何婉盈《真情狗話》新書簽名會,無晒心機的她,強裝心情輕鬆。

有備而來

記者連日來在金鐘海富中心的「海域」總部守候,平時日日準時返工收工的葉劍波,果然沒有上班。老公玩「失蹤」,身為東華總理的傅明憲,週日出席陳寶珠與鄭少秋合演的舞台劇《天之驕子》為東華籌款的義演;身穿全黑Prada露罅晚裝,手挽

LV限量版手袋,多次被問到老公財政問題,就如背台詞般重複又重複,答同一個答案。

「財經上嘅嘢我唔清楚,我專注慈善嘅工作,幫動物籌款係我終身職責……」問到老公為何不陪她出席活動?她笑笑口說:「先生唔喺香港!」

早走缺席慶功

其後她表示會睇完整晚演出才離開,但中途卻鬼祟離場,缺席當晚在鴻星酒家舉行的慶功宴。事隔三日,更爆出老公涉挪用巨額公款。

證券界人士稱,近數星期已聯絡不上葉劍波。有傳媒週一晚聯絡上他,葉劍波表示整件事要到適當時候才能對外交代。「而家由律師跟進緊。(調查賬目工作完成未?)仍未做完,跟進緊。」週二晚,商台時事節目《左右大局》中,主持李慧玲則表示與葉劍波取得聯絡,他人在廣州。

其實自去年傳出老公公司財 政出現問題後,自稱每月花三十萬買新衫,以免撞衫,穿Christian Dior古董裙、挽LV Vanity鱷魚皮限量手袋、戴粉紅宇宙寶Hello Kitty后冠等出席各fashion show的傅明憲風光不再。社交界盛傳她近期經常向各大名店如Chloe及Harvey Nichols等,借衫借珠寶出席公開活動,充撐場面。

帶狗紐約醫病

除了周身名牌,儲Hello Kitty物品成狂,養了多隻名種犬的她是狗痴一名。去年其十四歲雙目失明的北京狗「綠茶」患上末期皮膚癌,她花數十萬帶「綠茶」到紐約治病,進行七次手術。

去年七月「綠茶」去世時,她再花十多萬為愛犬舉行法事,親自戴孝唸經,又痴又奢華。

老友收口

傅明憲的好友何婉盈對於老友出事,三緘其口:「呢個時候,人哋啲嘢,人哋唔提,我唔會講㗎!」

而另一狗痴蘭子即劃清界線,說跟傅明憲話題限於「講狗」。「我唔知呢件事!前幾日我生日,佢仲打電話俾我講生日快樂。其實我哋一行埋就講狗,好少講其他嘢!」

說到好友大使,蘭子妙語連珠:「我都係睇報紙見佢行頭愈來愈勁。我都有使錢喺狗度,睇你點睇啫。我同工人講,做佢隻狗好過做人!」

闊太路

自小已愛發明星夢,十三歲讀女拔萃時投考電影《開心鬼放暑假》招募演員被取錄。九四年,由父親搭路,經邵逸夫安排入無綫。拍過重頭劇《神鵰俠侶》、《花木蘭》,《醉打金枝》等,其間曾與梁榮忠拍拖。

九八年,在友人介紹下認識葉劍波,二人於九九年在美國洛杉磯註冊結婚。七年闊太生活,傅明憲與老公共同擁有三層市值合共五千多萬住宅。

左派家族

傅明憲父親傅奇(名原傅國梁)和母親石慧(原名孫慧麗),是六十年代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著名演員,夫婦倆曾因參加反英抗暴被囚禁在摩星嶺集中營八個月。文革後,二人到內地開免稅店,八八年退休移民加拿大。

石慧曾擔任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傅奇則和前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等政要很老友,是超級親中人士。

至於夫婿葉劍波東莞出生,原名葉建波。現年47歲,比傅明憲大十一年。他出身貧困,少年輟學,在內地當燒煤工人。八十年代,他獲委派來港成立專做中國貿易的「僑立實業」,賺第一桶金。

九一年葉劍波與父親葉立志創立海域集團,業務包括金融、能源、建材和酒店等,九七年正式把海域上市,成為上市公司主席。○四年全球首富蓋茨入股海域化工。葉劍波是廣東政協委員。

愈變愈怪

有對大眼睛的傅明憲,少女時期雙眼皮並不明顯,到加入娛樂圈後,雙眼皮愈來愈明顯,連眼袋都大埋。

嫁人做闊太後,有說她去年中趁帶「綠茶」去美國醫病之便,順帶做削面和抽眼袋手術,兩個月後回港,面形明顯尖咗,眼袋消失,但她否認整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2

外部增資大門關閉 國泰金蔡宏圖夢碎 寶成蔡其瑞保住華一銀行經營權!

2011-8-8  TWM




峰迴路轉之後,寶成集團總裁蔡其瑞終於確定保住這張千金難買的台資銀行執照,同時握有台灣南山人壽兩成股權與華一銀經營權,在兩岸的金融實力令人難以輕忽。

撰文‧劉俞青

從七月上旬至今,上海唯一的台資銀行||華一銀行,就彌漫一股緊張氣氛。因為此時北京銀監會一行七、八位官員,正在華一銀行裡,進行近幾年來唯一一次最大規模的金融檢查,這一次的金檢,預計將維持近一個月。

根據行內主管透露,過去華一銀行的例行金檢,都是由上海銀監局執行,從未驚動過北京銀監會,但這次為了配合北京的金檢,行內甚至下令所有主管停止休假,高階主管更是必須在上海待命,以隨時配合所有的需求。

並不是華一銀行經營面出了什麼狀況,而是只待這次重要的金檢一結束,寶成集團總裁蔡其瑞就可以放下心中一塊大石,確定保住華一銀這個「寶貝」,但這個結果,恐怕要讓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大大地失望了!

會牽動兩位大老闆之間如此劇烈的心情轉折,主要還是因為華一銀的經營權經過一番峰迴路轉的角力拔河之後,終於確定重新回到蔡其瑞的手上,而一直以來用力甚深,希望有機會買下華一銀行的蔡宏圖自然要失望了。

不具銀行家身分 險被迫割愛華一銀行至今仍是在中國唯一一家台資擁有實質主導權的銀行,這張珍貴無比的銀行執照,據說是當時中國感念寶成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極少數沒有撤 資的企業,終於在一九九七年一月,批下了這張至今獨一無二的銀行執照。也因此,對蔡其瑞而言,這張有如拿性命風險去拚來的執照,何其珍貴。

但受限台灣法令,即使兩岸金融逐漸開放如今日,但華一銀的股東名單上還是看不到蔡其瑞的直接持股,只有轉了好多層管道之後,才看到以寶成集團旗下裕元工業 輾轉投資的「蓮花國際」持股。而蔡其瑞在任何場合的公開發言,也從未鬆口承認過他與華一銀之間的關係,但據他身邊人士透露,「總裁一直非常關心銀行的營運 狀況。」然而,這個蔡其瑞始終揣在懷裡的寶貝,從前年起,就開始出現可能經營權不保的危機,讓蔡其瑞寢食難安。

危機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根據中國銀監會規定,華一銀既然被認定為「台資銀行」,就應該由「具備台灣銀行業經營身分」的股東持有,偏偏,蔡其瑞雖然貴為「全 球鞋王」,寶成集團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鞋業代工廠,但並不具備這個「台灣銀行家」的身分,因此,原本預定今年底華一銀行的增資案,就被迫要引進其他具有台灣 銀行業經營者的大股東入主,換言之,蔡其瑞的寶貝很可能要易主了。

然而,這個蔡其瑞可能面臨的災難,看在台灣金融業老闆的眼裡,卻是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因此引發台灣金融業老闆的一陣廝殺,據了解,過去二年多來,幾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台灣金融業者,都透過各種直接、間接管道,登門造訪過蔡其瑞。

被點名過的老闆包括永豐金何壽川、新光金吳東進,甚至連已經擁有廈門商銀的富邦金都榜上有名,而其中,最接近成交邊緣,差一點點就幾乎要拍板成為這次增資對象的,就屬國泰金蔡宏圖,當時甚至已經喊出可能以淨值三倍、每股台幣二百多元的天價入主。

蔡宏圖的算盤,當然是希望能夠藉由買下華一銀行,就等於打通進軍中國銀行業之路,如果配合旗下登陸多時的國泰人壽,等於銀行、保險雙引擎齊發,國泰金西進布局雛形已現。

唯一台資主導 華一銀績效佳但如今蔡宏圖的美夢確定破碎。因為根據最新消息,只要現在華一銀行行內正在進行的金檢順利通過,北京銀監會就會拍板,讓年底華一銀行的增資 案,採行「按原股東比率增資」的方式進行增資,換句話說,將由目前華一銀行的大股東,包括以蓮花國際為名的蔡其瑞、上海浦發銀行、永亨銀行等共同增資,而 原本要引進新的大股東計畫,確定不會執行。

這個命令等於直接對外宣告:蔡其瑞將繼續擁有華一銀行的經營權,而原本國內所有覬覦的金融業者,都確定出局。

這個急轉直下的發展,原因眾說紛紜。有消息指出,日前台灣南山人壽標售案,寶成集團與潤泰集團尹衍樑連手,以二比八的出資比,拿下南山人壽,其中出資二成 的蔡其瑞,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取得南山人壽,等於拿下「台灣金融業者」的身分,也就符合了北京銀監會對銀行增資對象的要求;但也有一說,是靠寶成長期戮 力投資中國而來。

但無論理由為何,對蔡其瑞而言,終歸一句話,就是保住了華一銀行的主導權,確定這個千金難買的執照,不會落入他人之手。

事實上,會讓蔡其瑞用盡方法也要留住的華一銀行,除了難以取代的獨特性之外,華一銀行這幾年的經營績效令人讚賞,當然也是蔡其瑞難以割捨的原因之一。

如果算進日前才開幕的蘇州分行在內,華一銀行已經有上海八家支行、深圳、天津與蘇州共三家分行,去年每股稅後純益二.八元,ROE一二%甚至居所有外資銀行之冠,眼看營運績效正要起飛,也難怪蔡其瑞說什麼都要保住華一。

未來,寶成在中國的投資肯定不會少,而蔡其瑞同時擁有台灣南山人壽兩成股權,與上海華一銀行的經營權,兩岸金融的實力,令所有台灣的金融業者都不敢小覷。

華一銀行

成立:1997年7月

資本額:人民幣11億元

股東結構:蓮花國際(66.11%)、上海浦發銀(30%)、永亨銀行(3.89%)資產總額:人民幣 287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51

陳天橋夢碎互聯網 私有化盛大

http://news.imeigu.com/a/1326283993092.html

盛大網站上公開的集團定位為「互動娛樂媒體企業集團」、願景是做一家「世界領先的數字出版商」。但目前盛大的利潤率逐季度降低,盛大遊戲的各項數據 也開始下滑,陳天橋本身又不肯放棄網絡迪士尼的野望,仍然不停的投入,因此明年盛大出現虧損已經是可以預計的了,陳天橋這個時候宣佈退市的目的不言而喻。

今後的盛大可能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娛樂集團、優秀的影視公司,但盛大不可能在互聯網「盛大」起來。

陳天橋希望將盛大塑造成「網絡迪士尼」,但現在看來,盛大不只離「網絡迪士尼」越來越遠,就連陳天橋本人也離互聯網越來越遠了。

陳天橋遠離互聯網

看看盛大最近幾年的舉動,不得不承認,陳天橋的盛大確實在向著迪士尼的目標邁進著,但卻不是陳天橋所期望的「網絡迪士尼」。

陳天橋的網路迪士尼計劃是希望打通整個產業鏈,這從目前盛大的業務構成就可見一斑,目前的盛大王國橫跨了文學、音樂、遊戲、旅遊與影視幾大領域,但遺憾的是,這些業務與迪士尼有關,卻與互聯網「無緣」。

盛大文學在網絡文學界混的風生水起,但其主要收入卻不是用戶付費閱讀,更多的起到影視劇劇本輸出的作用。

華影盛視最大的作用仍是為盛大輸入優秀的影視劇劇本及影視劇專業製作人員。

酷6網倒是純正的互聯網視頻網站,但先不提去年酷6裁員的風波讓盛大尷尬不已,截止到記者發稿日起,借殼上市的酷6股價更是依靠回購自身股票,才將股價勉強提到1美元以上,酷6的巨額虧損早已成為了壓在陳天橋肩膀上的大山。

即使是盛大最為擅長的網絡遊戲領域,情況也不容樂觀。

不復昔日的盛大遊戲

陳天橋在1999年以50萬元啟動資金和20名員工為基礎,創立了盛大網絡有限責任公司,2001年,陳天橋以驚人的魄力將手中僅剩的30萬美元押 注在那款名為《傳奇》的網絡遊戲上,從韓國Actoz公司那裡獲得了《傳奇》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權。也憑著這款幾乎不被所有人看好的《傳奇》,陳天橋建立了 自己的傳奇,盛大在中國的網絡遊戲業傲視凌云,並於三年後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陳天橋躋身中國首富行列,正式加冕盛大王國國王的王冠。

陳天橋成為了無數年輕人的偶像,但盛極而衰的道理亙古存在,輝煌背後的盛大總會有陰影。

2009年,盛大觸及了自己股價的最高點62美元,也是在那一年,憑藉即時通訊軟件的社交性以及本身門戶網站的媒體屬性騰訊擁有了比盛大更多的粘性用戶以及推廣渠道,其網絡遊戲收入超過盛大成為國內第一。

盛大網站上公開的集團定位為「互動娛樂媒體企業集團」、願景是做一家「世界領先的數字出版商」。但目前盛大的利潤率逐季度降低,盛大遊戲的各項數據 也開始下滑,陳天橋本身又不肯放棄網絡迪士尼的野望,仍然不停的投入,因此明年盛大出現虧損已經是可以預計的了,陳天橋這個時候宣佈退市的目的不言而喻。

同時,因為網絡遊戲這塊「大蛋糕」的誘惑,想分蛋糕的人也越來越多,網易、搜狐以及巨人網絡的實力早已與盛大不相上下,而最主要的是,陳天橋不甘心 盛大「只是一家網遊公司」,網絡迪士尼的野望讓陳天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其他業務,因此,盛大遊戲的數據出現下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盛大遊戲201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中國地區遊戲MAU(平均月度活躍用戶)出現了下降,由二季度的2,400萬下降為為2,100萬。同時,盛 大遊戲第三季度的所有遊戲月度ARPU(每個付費用戶平均每月貢獻收入)也從上季度的94.6元人民幣下降為91.9元人民幣。

盛大遊戲是整個「盛大王國」的稅收重鎮,陳天橋的「網絡迪士尼」夢想仍然需要盛大遊戲這個「錢袋子」裡的鈔票來支持。而盛大遊戲的數據下滑,對於陳天橋、對於整個盛大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盛大早已不復剛上市時「一擲千金」瘋狂收購的資本。但陳天橋的網絡迪士尼又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在盛大遊戲的數據下滑的同時,一旦陳天橋對網絡迪士尼相關新業務加大投資,盛大王國很快將入不敷出。

私有化的盛大

2011年10月17日,陳天橋提交了一份初步的、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建議函,提出以每個美國存托憑證41.35美元或每股普通股20.675美元的 現金價格收購盛大已發行的股票中非陳氏家族持有的所有股份,該收購價格比2011年10月14日納斯達克報價的公司30個交易日量加權平均價的26.6% 溢價,交易估價全面稀釋基礎上的盛大股權約為23億美元。

陳天橋私有化盛大之心路人皆知。

陳天橋顯然崇拜「家天下」的概念,私有化之後,盛大還能否保持陳天橋創業時的進取心與創新型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盛大私有化既能讓盛大的盈利狀況不被外人所知,又能保證陳氏家族對於盛大的絕對掌控。

一個月後,盛大網絡與其母公司Premium Lead Company Limited以及合併子公司New Era Investment Holding Ltd.達成了合併協議和計劃。

從此以後,盛大正式姓「陳」了。

盛大網站上公開的集團定位為「互動娛樂媒體企業集團」、願景是做一家「世界領先的數字出版商」。但目前盛大的利潤率逐季度降低,盛大遊戲的各項數據 也開始下滑,陳天橋本身又不肯放棄網絡迪士尼的野望,仍然不停的投入,因此明年盛大出現虧損已經是可以預計的了,陳天橋這個時候宣佈退市的目的不言而喻。

對於陳天橋私有化盛大的原因,外界眾說紛紜,但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私有化以後盛大的財報將不必公開,有助於隱藏盛大有可能在2012年出現的虧損。

盛大自2009年以後運營利潤逐季度下降,近一年來其股價累計跌幅更超過16%,盛大網絡的201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到9月30日第三季 度,盛大網絡淨營收達人民幣17.731億元,同比增長28.0%;但淨利潤卻僅為7490萬元,比去年同期的1.33億元下滑43.7%,而這種數據如 果持續下去對於一家上市公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盛大網站上公開的集團定位為「互動娛樂媒體企業集團」、願景是做一家「世界領先的數字出版商」。但目前盛大的利潤率逐季度降低,盛大遊戲的各項數據 也開始下滑,陳天橋本身又不肯放棄網絡迪士尼的野望,仍然不停的投入,因此明年盛大出現虧損已經是可以預計的了,陳天橋這個時候宣佈退市的目的不言而喻。

盛大的業績早已快逼近虧損的邊緣。陳天橋此次的退市舉動與其說是「符合市場化理性」,到不如說是陳天橋預見到了盛大即將面臨的虧損,通過退市的舉動,拉起自己的遮羞布。

另一方面,盛大在做的事情是打通產業鏈,而盛大私有化也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產業鏈的私有化、或者說平台的私有化,這是喬布斯也不曾或者不能做的事 情。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是很難獨立吞下一整個蛋糕的,太過於貪心有時容易被撐死。「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理念萬萬要不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 強調平台的重要性,這也是互聯網行業與其他傳統行業的不同,對於傳統行業來說,壟斷整個產業鏈是賺錢的方式,但在互聯網上,想要哪都摻上一腳最後的結果卻 未必很好。

實際上,陳天橋是一個優秀的戰略家而非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家,無論是當年強勢購買新浪二級市場的股票最後捲走億美元的收益,還是「盒子計劃」因涉及廣電和電信部門而夭折,陳天橋的戰略眼光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卻缺少互聯網的基因。

陳天橋缺少對互聯網技術或用戶體驗的獨特理解,他和互聯網企業家在思維方式上有巨大差距,陳天橋更願意從產業鏈、商業機會上考慮問題,而真正的互聯網企業家的成功都是從自身出發,想的問題是「做一個什麼產品滿足用戶的某種基本需求」。

因此,今後的盛大可能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娛樂集團、優秀的影視公司,但可以預見的是,盛大不太可能在互聯網「盛大」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8

盛大迪斯尼夢碎:視頻滑落遊戲放緩 創新項目多夭折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07/230798.html

7月底的上海儘管炎熱,依然阻止不住玩家對Chinajoy展會的熱情,Chinajoy展會上人頭攢動,各大網遊廠商在各自展區使出渾身解數推出各種節目與玩家互動,展台Showgirl擺出可愛姿態吸引宅男駐足,喧囂的背後,卻有一家老牌網遊廠商顯得落寞。

與去年相比,盛大遊戲今年展台不僅沒有了巴西女郎的性感熱舞,還少了很多Showgirl,而且不再與巨人、網易等廠商同一展區直接PK,反而是落到二號展台,其風頭甚至被VeryCD創始人黃一孟的《神仙道》展台蓋過。這也與其在網遊行業的地位嚴重不相稱。

盛大遊戲是因集團私有化沒錢了嗎?還是其他原因?這略顯衰敗的現象也折射出盛大尷尬縮影。恍如幾年前,盛大將華友納入旗下、併購酷6、進軍影視製作與發行,氣勢如虹,如今盛大在遊戲方面躊躇不前、視頻領域折戟沉沙、新業務受挫、移動互聯網發展被批無章法。

盛大到底怎麼了,這些年為何離互聯網主流越來越遠,被喻為戰略家的陳天橋這些年提出一系列概念,網絡遊戲概念上市、迪斯尼帝國與盒子、免費遊戲、現在的三縱三橫戰略,為何沒有取得大的成功,反而頻頻失策,反而大量職業經理人離去?

難道大量職業經理人離職,陳天橋沒有感觸?難道盛大只是一個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玩家,只能通過出售邊鋒、浩方等資產獲得大筆收益。

破碎的網絡迪斯尼夢想

多年來,盛大一直希望通過整合遊戲、音樂、視頻、文學和電影等多個業務,從而打造網絡迪士尼的宏偉夢想,不過,去年開始,盛大離這個夢想越來越遠。酷6暴力裁員事件不僅讓盛大嚴重損失美譽度,也給盛大的衰落打下深深烙印。

財報顯示,酷6營收僅及優酷同期11%,土豆同期21%。資本市場酷6股價一路下滑,最低時跌破1美元,截止8月3日,酷6股價為1.15美元,同 期優酷股價15.71 美元,土豆為24.50美元。如今酷6市值僅為0.58億美元,優酷市值17.90億美元,土豆為6.95億美元。

陳天橋說,酷6肯定會成中國最早盈利的視頻公司。不過,視頻行業並不認可。一位分析人士就指出,酷6早已從第一陣營滑落,喪失行業話語權。即便獲得盈利,也只是不入流的小公司。

作為核心業務,盛大遊戲過去一年多也一直處於調整中。一位盛大前高管透露,盛大核心利潤來源仍是老牌的《傳奇》系列遊戲,在開源節流原則下,不少項目均被砍掉。業界盛傳甚至盛大遊戲引以為豪的《龍之谷》團隊規模也大幅縮減,「原來用的是整層樓,現在沒有幾個人。」

去年負責《星辰變》項目的總裁凌海也被集團調回負責投資,並轉到盛大資本,最終凌海選擇創業。上述高管表示,「凌海是替罪羊。」不過,凌海在騰訊科技連線中表示自己已離開很長一段時間,不方便就此事表態。

實際上,盛大遊戲旗下18基金也已基本停止投資。18基金負責人左玉龍也早已掛職而去。金酷CEO葛斌斌透露,18基金最主要的投資項目就是金酷遊 戲,金酷遊戲最高峰時期有700人,納入盛大遊戲後,經過這一年多調整,只剩下100多人。「盛大裁員非一次性裁員,而是一個月一個月裁員。」

產品創新方面,盛大也是屢屢失敗,甚至成為失敗的代名詞,砍掉的項目不計其數。一位創造者表示:「盛大做什麼不可怕,有幾個項目能成?我們最怕的是百度、騰訊涉足。」

是否還曾記得那個切客網,切客網CEO宋錚曾公開表示,盛大一直在尋找新應用。從商業價值判斷的角度來講,陳天橋是非常看好電子商務,尤其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電子商務。「陳天橋覺得是未來是一個藍海,他是把這個希望寄託在切客身上了,也非常支持切客。」

這一在盛大內部可與盛大遊戲、盛大文學並列,並單獨成立子公司的項目最終因沒有抓到合適方向,被打入冷宮,消失了差不多一年。宋錚最後一系列公開亮相,甚至有點像落單大雁的陣陣哀鳴,他曾欲引入外部投資挽救切客網的命運,不過,最終功敗垂成。

略顯諷刺的是,宋錚在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還曾表示,盛大對切客網的投入一直非常順利,並未受利潤下降的影響。實際上,據騰訊科技瞭解,這一年多切客網進行了非常大的調整,獲得的資源大幅減少,陳天橋無疑狠狠打了宋錚「一嘴巴」。

創新失敗是因為缺少核心平台?

這兩年盛大在大規模砍掉不賺錢項目的同時,行業聲音越來微弱,與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的距離越拉越大,勢頭也被小米、360、新浪追上。互聯網分析人士謝文認為,盛大脫離互聯網主流已久,其創新失敗一方面缺少基因,另一方面缺乏核心平台。

談及如今盛大的命運,陳天橋也感嘆說,「我們很幸運但其實也很不幸,儘管我們獲利最早、獲利最豐厚,但遊戲產品從一開始不是一個平台型的產品,我們沒有辦法成長為像百度、騰訊那樣,以一個平台型產品作為基礎迅速發展的企業」。

不過,這也是個悖論。互聯網分析人士程苓峰認為,盛大創新失敗主因並不是因為缺少平台,也有很多公司如搜狗,最初並沒有很多大的平台,但也發展起來。

以被微信和米聊打死的Talkbox為例,盛大本有機會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領先者,不過,盛大卻坐失良機。當初Talkbox選擇了盛大作為投資方,理由很簡單,創始人郭秉鑫不想賣掉Talkbox,盛大第一家找上門,並且態度很好。但這一決定如今已讓其後悔不已。

按照當時盛大與郭秉鑫達成的協議,Talkbox產品團隊只有從之前公司中剝離出來,投資才可以到賬,就是在辦理手續的過程中,他們錯失了搶奪市場的先機,等到資金到位,米聊、微信已經前後推出了語音功能,並開始了用戶的爭奪戰。

事到如今,Talkbox逐漸淪為看客,用戶量已降到百萬級別。後發而至的微信已經成為騰訊移動互聯網戰略佈局的核心。或許當初盛大像騰訊這樣投入,Talkbox命運可能會發生改變。

Talkbox不過是盛大投資150多個項目中的一個例子。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盛大對新項目的忍耐時間是半年,如果半年不見成績,這一項目多半會被打入冷宮。「半年,陳天橋往往只給人半年的試錯時間,時間太短以至於不可能有一個團隊能夠將項目做好。」

實際上,盛大不僅減少了向新項目輸血,還通過變賣邊鋒、浩方這些項目籌錢,甚至盛大遊戲、盛大文學等成熟項目有限的資金也不斷向集團輸送,造成自身業務發展受限,這或許是今年Chinajoy展會大家感受到盛大遊戲場面「掉了檔次」的重要原因。

此外,陳天橋一直說很重視人才。「到硅谷來,哪怕我再不願意飛都不能夠迴避,因為這是所有做IT人都必須要來的聖地」,陳天橋說盛大遊戲上市後主要工作就是尋找人才。過去幾年中盛大有成績、也有經驗教訓,「最後我發現,所有的競爭其實都是人才的競爭」。

讓陳天橋引以為豪的是,盛大創新院的規模已經超過400人,設立了幾十個項目,覆蓋近40個專業領域,主要專注於云計算、無線互聯網、物聯網、虛擬現實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研發。

不過,在過去一年多時間,盛大恰恰是高管離職最多的互聯網公司。那些明星創業者及經理人都曾齊聚在陳天橋麾下,包括酷6創始人李善友、點點網創始人 許朝軍、盛大遊戲總裁凌海、盛大在線副總裁邊江、金酷CEO葛斌斌,這些人都曾經在盛大奮鬥,又都離開。很多人很多創業後不僅不選擇陳天橋的投資,甚至還 與陳天橋對薄公堂。

其中,電子書錦書項目發展也並不如人意。一位盛大員工抱怨說,「橋哥喜歡找聰明人來帶項目,但信任度又往往不夠,不僅自己事無鉅細都聽匯報,錦書項 目從亞馬遜挖來高管何剛,但還派來盛大在線的首席安全官季昕華來一起管,不任命誰是一把手。現在何總、季總都離開了。預算也大砍,攤子鋪大了,就只能拖 著。"

盛大內部流傳的說法是,人員走馬燈似的變化,唯一沒有變化的是對陳天橋思路的絕對服從。一位盛大員工向騰訊科技表示,有那個「皇上」在那裡,高管獲得的授權很少,施展不開。也有盛大員工口頭禪是:「也許我不懂業務,但我最懂橋哥。」

一名熟悉陳天橋的人士透露,盛大是陳天橋一個人的盛大。所有在盛大的職業經理人都必須在這個框裡面,帶著鐐銬跳舞。在陳天橋眼裡,模式最重要。只有 懂得意圖的「明白人」才能獲得提升。比如現任酷6網CEO施喻、邊鋒總裁諸葛輝,很難說對現業務精通,但因為是圈內人獲得陳天橋重用。

但陳天橋並不認可這樣的說法。他曾說,最近有很多競爭對手寫的文章,動輒就說從某某離職員工的嘴裡知道盛大某某不好的事情,在他們的眼睛裡面似乎認 為,只要這個人離開盛大他就是恨盛大,恨陳天橋,「但是我相信只要在盛大一天,盛大人心裡面裝的對公司和事業的感情,對同事之間的愛,對我們未來這個夢想 的執著就沒有一天改變。」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當外界這麼多輿論矛盾都指向陳天橋時,陳天橋是否需要反思,在制定策略和實際執行之間,是否應該給高管更多自由空間?這麼多人離職、盛大這麼多項目不被看好背後,是不是公司管理真出了問題?難道只有創新院裡面的才是人才?

不再空想的盛大 陳天橋腳踏實地?

如今的盛大,陳天橋提出「三橫三縱」策略。盛大要將文學打造成繼遊戲後的另一支柱型產業,預計今年收入將超10億元,利潤1億元;酷6有扭虧可能; 盛大遊戲收入有望打破十億大關;盛大在線被也分拆為盛付通、盛大云和廣告公司。盛大發展顯得更思路明朗。儘管並非盛大的巔峰時代,但陳天橋認為「開始有點 點跟想像的盛大比較接近了。」

與外界質疑聲一片不一致的是,依然有部分盛大員工對公司表示看好。一位盛大中層對騰訊科技表示,盛大其實根本不是外界想像的那樣糟糕,運轉非常正 常,員工也充滿幹勁,可能少數員工因為KPI等原因離開,但總體來說,運營非常健康,「比如盛大遊戲做了很多公益的事情,文學維護版權,這些都是很有益 處。」

另一位盛大員工表示,除看到施喻出任酷6網CEO、諸葛輝出任邊鋒總裁和諸多高管離職外,也應該看到還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加盟。比如盛大在線聯席CEO和盛大美國創新院院長Tuoc Luong,再比如來自谷歌)的劉文博今年5月初出任盛大云CEO。

前盛大在線副總裁邊江認為,現在是盛大最好的狀態,旗下遊戲收入相對穩定、文學有起色、酷6走向正軌,邊鋒、浩方等資產賣出不錯價格。此外,盛大對業務進行重新梳理規劃,很多新業務如做手機不管做得好不好,都是在原來做電子書基礎上延伸。

「我和盛大的人有過接觸,他們現在的精神狀態也都不錯。」邊江認為,陳天橋更腳踏實地,此前每次想法很大,但是不是進入了死胡同,具體怎樣執行下去都值得懷疑。

資深媒體人程苓峰指出,陳天橋是聰明人,盛大離職了這麼多中高層員工,陳天橋一定會反思,並對症下藥。相信未來3年盛大會比現在更好,因為盛大依然有資金、有時間。程苓峰說,大家以前都質疑張朝陽,如今暢遊上市,搜狗、搜狐視頻快速發展,誰還質疑他。互聯網只要抓住一次機會就足夠。「陳天橋心態太高,只要放低心態,再做一番成就不難。"

資深經理人王冠雄認為,陳天橋是中國互聯網罕見的戰略家,在網遊時代甚至曾獨立做出一條產業鏈。但業界也公認,盛大相對缺乏優秀的產品基因。 自<<傳奇>>之後,從原創網遊到盒子、錦書,盛大很少拿出過受市場歡迎的一流產品。而歸根結底產品是互聯網公司的驅動力。

有理論指出,「所謂戰略,就是你能夠看到敵人看不到的地方。所謂戰術,就是你與敵人都能夠看見的地方。」以往盛大足以憑戰略優勢「以時間換空間」,但在快時代的今天,先發優勢已被大大縮短,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出色的戰術執行力和團隊。

王冠雄指出,盛大的過去是遊戲,盛大的現在是文學,盛大的未來可能是盛大廣告(包括直銷平台在內的精準展示廣告平台,該平台基於點擊效果付費)。王冠雄對盛大的未來自己依然謹慎看好,稱因為陳天橋最近露面中氣色不錯,創始人的心,永遠是企業最重要的因素。

謝文則給盛大潑了點冷水。他指出不管是當初的網絡遊戲概念上市、迪斯尼帝國與盒子、免費遊戲、還是三縱三橫戰略都是扯淡。盛大私有化後其高科技企業形象和家族式作坊模式完全背離,如果不遵守現代規則,不創新不緊跟互聯網潮流,盛大會很快滑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02

A123台裔創業家蔣業明的新能源夢碎 美國電池明星企業隕落 千億市值蒸發

2012-10-29  TWM
 
 

 

一家由麻省理工學院台裔教授蔣業明創辦的電動車電池公司,被視為美國新能源科技的明日之星,不但獲得歐巴馬的支持,美國科技巨人也爭相成為它的股東;為何三年後它會走上破產的不歸路,這家創新公司犯了什麼錯誤?

撰文‧乾隆來

美國最先進的電池製造商 A123(A123 Systems)在十月十六日宣布破產。這家由台裔、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蔣業明創辦的電動車電池公司,原本有可能將汽車業帶入全電池動能的新世紀;卻在搭載A123電池的超級跑車Fisker Karma 火燒車事件後,燒掉了一切未來!

由蔣業明教授與投資家在二○○一年創設的A123系統公司,一開始就以徹底改變汽車動能為目標;初始除了蔣業明突破性的電池技術之外,只有美國官方十萬美元的補助金、五名員工,以及從麻省理工學院拿出來的○.五公克材料。

新電池技術 各方吹捧

蔣業明原本是奈米科技與先進陶瓷材料的專家,他將奈米的技術用在磷酸鋰鐵材料,大幅提升了鋰電池的放電速率,將原本使用在筆記型電腦的鋰電池,升級成為汽車、機車搭載的動能心臟,一時之間成為各界吹捧的明日之星。

A123公司爆發性的噴出,可以從○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加州Pomona賽車場的一場飆速表演說起。當時,電動超級機車「殺人魔」(Killacycle)創下了驚人的世界紀錄,殺人魔的輪胎在高速摩擦後散出濃濃的白煙,車手將油門催到極致,這輛摩托車創下在不到一秒之內,加速到一百公里,然後在七.八二秒,達到時速一六八.四二英里(約時速二七○公里)的驚人紀錄。

更令人詫異的是,這輛全世界跑得最快的「殺人魔」機車,是一輛電動摩托車!負責組裝的首席工程師、也是老闆Bill Dube告訴在場的記者,創下世界最快紀錄的祕密,就在採用A123電池公司的動力設計。Dube說,「蔣業明教授發明的電池技術,將會成為電動車的主流,徹底改變車輛產業的未來!」蔣業明的新技術,是因為他發現在鋰電池的原料中,當鋰鐵磷酸鹽的顆粒「奈米化」後,加入微量的金屬,會使得原子在放電或充電時重新排列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種高性能的材料,比普通的鋰電池速度更快,壽命更長,電池的性能可以達到傳統鋰電池的十倍。

美國能源部長亦曾親自加持殺人魔機車展現驚人性能,使A123的電池技術迅速獲得全世界的關注,歐巴馬政府將A123視為美國最值得扶持的新能源公司,大手筆撥出二.五億美元,超過八十億新台幣的巨額補助;密西根州政府為了爭取A123未來留在底特律地區,也提供了約四十二億新台幣的補助;還有為數龐大的建廠、勞工補貼,都大方送給了蔣業明,密西根州長還曾經期許,A123將以新的電池技術,在密西根創造五千個以上的就業機會!

當然,美國汽車的龍頭公司也紛紛出資買單,通用汽車宣稱,將會把A123的電池設計到新的油電混合車VUE裡;同時,設計中下一代全電動雪弗蘭Volt新車,也將獨家採用A123的電池解決方案。

○九年是A123的大爆發年,當年九月二十四日,A123公司在那斯達克股票上市,代碼 AONE,上市之前已經獲得世界級績優公司的加持。董事會成員包括奇異、摩托羅拉、高通、寶鹼,還有來自矽谷的思科、谷歌所屬的紅杉創投等龍頭。

A123公司的股票上市儀式冠蓋雲集,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親自到場祝賀,說明A123是受到歐巴馬政府高度期待的旗艦明星企業,上市當天股票大漲五○%,總市值高達二十一億美元,以當時的匯率換算,將近七百億新台幣。上市之後不到半年,股價更超越一股二十七美元,是IPO(首次公開發行)價格的三倍,成為當年最熱門的黑馬股。此時,A123仍然是一家沒有什麼營收、持續虧損、仰賴新資金挹注的公司,但是公司總市值卻已達到一四○○億新台幣。

今年五十四歲的蔣業明,出生在台灣,年幼時就隨父母移民美國,去年湯森路透集團(Thomson Reuters)發布「全球頂尖一百材料學家名人堂」榜單,他排名全球第六十六名,更是華人在材料科學界的翹楚。

可惜, A123的好日子就此結束。股票上市之後,公司在全世界參與了多項電動汽車的合作案,包括在日本做電動計程車,將福特卡車改裝為電動巴士、與賓士麥拉倫車隊發展F1跑車,與上海汽車合資發展 Roewe 750油電混合車,當然還有殺人魔機車的不斷升級方案;拿了美國政府巨額補助,A123在中國常州、韓國、密西根州設立電池製造廠,也在企業總部麻塞諸塞州維持總部與研發中心等三個據點,規模不斷擴張,但是獲利能力卻一直無法突破。

被視為公司最後的救星,是超級跑車Fisker Karma的量產計畫。Henrik Fisker是著名超級跑車BMW Z8、與奧斯頓馬汀 DB9的設計師,他創業成立以自己的名字為公司名稱的Fisker超跑公司,發願要做出最先進、最高科技的環保超級跑車,使用的就是A123提供的電池動力組。

Fisker Karma在A123上市的○九年底特律車展上首次露面,就立刻轟動汽車界,一○年在巴黎車展上則宣布量產計畫。今年,美國︽AutoMobile︾雜誌更發給「年度最佳設計獎」。好萊塢的名人如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在十八歲生日獲贈一輛Karma做生日禮物,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等明星,也都是Fisker Karma的車主。

但是,Fisker Karma的量產時程卻不斷延遲,雖然沒有說明原因,卻與生產流程不順有必然關聯。去年Fisker公司只賣出不到五百輛,今年宣稱要全面量產,卻也只交了二四○○輛,而且一半都還在經銷商手中。

火燒車事件 光環瞬間成灰更糟的是,車子才剛上市,就發生火燒車事件。先是去年十一月,剛剛生產的第一批二三九輛Fisker Karma就被召回,原因是A123電池系統發生冷媒外洩問題;今年五月,德州一棟豪宅失火,Karma與車庫裡的另外兩輛汽車都被燒毀,消防鑑定官判定Karma就是火災的起火點;致命的火燒車事件則發生在八月,一輛在停車場的Karma突然自燃焚毀,隨後鑑定是電池組的低溫冷卻風扇起火燃燒。

火燒車燒掉了A123的未來,原本公司已經持續虧損多年,前年營業額九七○○萬美元,虧損一.五億美元;去年營收一.六億美元,虧損二.五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虧損已經超過兩億美元。為了去年第一批Karma召回,公司已經花了五千多萬美元,今年再度發生兩次火燒車,而且責任都在A123出貨的電池動力組,終於將這家美國最先進的電池創新公司,推下了破產的懸崖。

當年風光上市,總市值一度高達一四○○億新台幣的A123,在十月十六日宣布進入破產程序前,股價剩下一股○.○五美元,總市值七百萬美元。公司在申請破產同時,也宣布與另一家美國電池大廠強生控制(Johnson Controls),簽署總額一.二五億美元的資產出售合約,將汽車電池事業,包括技術、生產與客戶全賣給強生。

但早在八月火燒車事件之後,中國的汽車零組件大廠萬向集團就表達有意接手A123,公司宣布破產後,萬向集團立刻向破產法院表達將參與資產競標。早已跌得一文不值的A123股價突然回光返照,敏感的美國媒體立刻將這個問題政治化,討論在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前夕,一家獲得政府巨額補助的美國尖端科技公司,到底會不會落入中國人的手中?而羅姆尼則火力全開,攻擊歐巴馬政府胡亂花錢在A123以及多家太陽能公司上,將納稅人數十億美元的血汗錢,燒在注定要失敗的公司身上。

A123的崛起與隕落,再次證明了尖端的科技與商業量產之間,存在難以想像的鴻溝。即使殺人魔機車轟隆轟隆的飆出零到一百公里加速不到一秒鐘的世界紀錄,即使政府、大企業、科技專家、華爾街都點頭認證,尖端科技還是有可能只是一場華麗的泡沫,說破就破。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A123系統公司

成立時間:2001年

創辦人:蔣業明等三人

負責人:David Vieau 目前市值:0.32億美元主要業務:製造汽車專用磷酸鋰鐵電池,及其他電網系統與商用電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95

兩部委發緊急通知再表態 小產權房轉正夢碎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205

在三中全會《決定》播發後,小產權房或可轉正的風聲再起。對此,11月22日,國土資源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堅決遏制最近一些地方出現的違法建設、違法銷售「小產權房」問題。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所謂的同等入市、同地、同價,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並不意味著小產權房能夠轉正。」國土部相關負責人對該報記者表示。

轉正美夢破碎 「堅決拆除一批」

所謂「小產權房」,是指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其產權證不是由國家房管部門頒發,而是由鄉政府或村政府頒發,所以叫做「鄉產權房」,又叫「小產權房」。

從法律意義上說,小產權房的「業主」實際並沒有國家認可的房產所有權。但是,在過去十年步步走高的房價下,小產權房早已遍地開花。

中央層面對於小產權房問題從未鬆口。國土資源部曾多次強調,「小產權房」實質是違法建築。國土部每季度的掛牌督辦土地違法案件中,基本上都有對「小產權房」的查處。而北京也在2007年就完成了對通州張家灣鎮和房山琉璃河鎮非法佔地建設「小產權房」的處理。

不過,近期隨著「383」方案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公佈,相關政策內容引來猜測:小產權房或許可以轉正?

10月26日,媒體報導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公開的「383」改革方案中,與小產權房轉正有關的表述是:「在規劃和用途管制下,允許農村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平等進入非農用地市場……在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交易的架構下,對已經形成的"小產權房",按照不同情況補繳一定數量的土地出讓收入,妥善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此後,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小產權房』轉正」的風聲隨之再起。例如,據《華夏時報》11月23日報導,微博名為「深圳小產權房大全」的代理機構人員小王透露,最近半個月內深圳小產權房每平方米提價一兩百元十分常見,最高的已經漲價500元/平方米。

而此次兩部委的緊急通知再次擊碎了小產權房投資者的幻想。

通知強調,建設、銷售「小產權房」,嚴重違反土地和城鄉建設管理法律法規,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不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衝擊了耕地保護紅線,擾亂了土地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秩序。建設、銷售和購買「小產權房」不受法律保護,要堅決遏制在建、在售「小產權房」行為。

通知說,近年來,國務院有關部門多次重申農村集體土地不得用於經營性房地產開發,城鎮居民不得到農村購買宅基地、農民住房和「小產權房」。各級國土資源和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按照通知要求,對在建、在售的「小產權房」堅決叫停,嚴肅查處,對頂風違法建設、銷售,造成惡劣影響的「小產權房」案件,要公開曝光,掛牌督辦,嚴肅查處,堅決拆除一批,教育一片,發揮警示和震懾作用。

據《京華時報》報導,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楊遴傑表示,此次通知和此前有關部門發佈的有關小產權房的政策基本要求是一樣的,但當前小產權房再度升溫,此時再次發文是為了表明當前態度。

前述《21世紀經濟報導》稱,「最近看到了市場上有些誤讀,所謂的同等入市、同地、同價,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並不意味著小產權房能夠轉正,」國土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上述人士進一步介紹,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前提是對用途管制和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規劃,也就是說,「小產權房(的合規性)和是否是集體土地性質,並不直接相關。」

轉正之爭

對小產權房的「轉正」,多方有不同的觀點。

據《新京報》報導,在北京市房協秘書長陳志看來,「小產權房」的轉正還面臨著諸多難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法律上的障礙,《憲法》中規定的土地所有形式只有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而且按照現行的《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村民只能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不能出租、買賣或變相買賣。

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昌平認為,在沒有修改法律的情況下,就應該嚴格執行法律,該查處就查處,該處罰得處罰。如果現在不處理「小產權房」,而是一下子全部「轉正」,這就意味著違反現有法律,把一切違法合法化,「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前述《華夏時報》報導,「千萬別買,讓小產權房轉正,想都別想,三中全會也沒說小產權房可以入市。」華遠董事長任志強近日怒斥小產權房的違法性,認為允許其入市就跟讓其他違法犯罪合法化一樣。

而以研究市場為主的多個專家觀點趨於一致,認為對於小產權房已經形成的既定事實,必須分批次解決,通過補交地價,讓其入市。

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馬光遠認為,小產權房對穩定中國房地產市場、增加供應、解決居民住房問題功不可沒,小產權房轉正是必然的趨勢。

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認為,從中央提出建設統一的城鄉建設用地來看,小產權房變大產權是必然趨勢,但處置起來問題複雜,因此已經拖了十來年,中央政府一直未鬆口。

已售小產權房怎麼處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兩部委針對小產權房下發的通知中,針對已售已建小產權房的處理,緊急《通知》並未明示。《通知》要求,各地開展一次集中排查摸底,結合實際研究提出分類處理的意見,並將結果報兩部門。

前述《21世紀經濟報導》稱,北京市國土局副局長李軍透露,去年開始,北京開展的清理小產權房的工作,基本原則就是要杜絕新生,逐步地處理遺留問題。

針對已建已售的「小產權房」,李軍表示,這一遺留問題目前也正在進行處理。李軍透露,將選擇個別區域進行試點,目前試點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但北京從未考慮讓小產權房轉正。

而據前述《京華時報》報導,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楊遴傑表示,理論上看,對已出售項目的解決方案,無非三種可能。一是全部認定非法,全面拆除。這樣做社會風險太大。二是存量全部合法轉正,嚴控新增產生。這無疑會鼓勵更猛的建設熱潮。三是對存量採取一定原則區別對待,部分轉正,部分拆除。關鍵是如何確定這個原則,處理不好,前兩個方案的負面效果會集中在這個方案中體現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