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劄記150612莫臥兒(二) 大帝勳名多美頌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6/12/%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50612%e8%8e%ab%e8%87%a5%e5%85%92%e4%ba%8c-%e5%a4%a7%e5%b8%9d%e5%8b%b3%e5%90%8d%e5%a4%9a%e7%be%8e%e9%a0%8c/
讀書劄記150612
莫臥兒帝國(二) 大帝勳名多美頌
掌門執筆
話說苦命天子 胡馬雍流亡國外十五年, 1556年剛回京復國,便意外失足跌死在圖書館樓梯之上, 年甫十二歲的幼子即位,是為莫臥兒英名最卓著的 阿克巴Akbar大帝(1556-1605年在位).
〈大帝勳名多美頌〉
(4) 1556年阿克巴髫齡登基, 由首席權貴 巴伊拉姆汗Bairam Khan攝政.***
其時大局未穩,不數月即有強大印度教 蘇爾國, 從恆河河谷(今孟加拉)方向進犯 德里. 攝政汗召集一支兵員遠遜的軍隊倉卒迎戰, 眼看敗陣,敵帥為流矢所傷就擒,莫臥兒人僥倖反敗為勝. 攝政汗乘勢東征,1557年滅蘇爾國; 1558年回師西向,蕩平阿富汗方面的割據勢力,於是北印抵定.
攝政汗功高震主,權傾朝野,躊躇滿誌. 1560年決意南伐,統一全印,此為孔雀以來未曾再竟之大業. 不料人在征途,京師方面十七歲的少主阿克巴勾結正統遜尼派大貴族 阿達姆汗Adham Khan突然發難, 宣佈罷免屬什葉派的巴汗攝政宰相之職位.
巴汗屈服,交出權力,選擇前往麥加朝聖, 登船之際,為阿富汗仇家所遣刺客殺害.
(5) 阿克巴親政,惟大權再次旁落宰相阿達姆汗一系人馬手上.***
阿汗重新率師征伐南方大國 馬爾瓦,破其都城. 汗為人貪墨殘暴,既獨吞戰利品,復大肆屠殺降卒, 又在城中濫殺無辜,及於聖裔(ie先知後人). 阿克巴聞訊大怒,親身騎馬趕赴前綫, 面斥巴汗,軍前易帥. 此舉盡顯英氣,人皆懾伏.
1561年皇帝與宰相再起齟齬,另立一人為相. 膽大狂妄的阿汗自恃勢眾, 竟在廟堂之上手刃新相, 尋且持刀進宮,脅逼少主. 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發生,盛怒的少年皇帝空手入白刃,把沙場宿將摔出露臺,重傷倒地. 一不做二不休,他衝出庭院, 在眾目睽睽下把沙汗舉起,摔死於地上!這等膽氣身手,漂亮,無話可說….. 此等事跡編入「阿克巴傳奇」而流傳後世.
皇帝乘機整頓朝政, 效法明太祖,廢去宰相職銜, 把相權一分為四,分掌財政、軍事、宗室和宗教事務. 於是皇帝乾綱獨斷,真正君臨天下.***
安頓內部之後,皇帝再次遣將南伐,平定中部山區 岡德瓦納國.
〈烏玆別克族大叛亂〉
話說莫臥兒人起於中亞, 王統源出突厥,乃帖木兒後裔; 而上層貴族多為烏玆別克人. 入主印度之後,軍隊中地位較高的烏玆別克貴族慣於中亞比較平等的政治傳統, 對阿克巴皇權獨大的印度方式作法心懷不滿. 另外,烏族人篤信遜尼派, 也與軍中什葉派波斯貴族積不相容, 於是變生肘腋.
(6)1564年 馬爾瓦總督叛亂,皇帝親自領軍成功鎮壓.
1565年皇帝試圖罷免軍隊中與叛亂有關的烏玆別克裔高級軍官, 結果激起了一場烏裔軍人聯合叛亂. 皇帝和戰兩難,退回都城 阿格拉, 東北各省紛紛割據自立.***
烏裔聯盟進一步挑戰朝廷, 1566年皇帝同父異母兄弟 喀布爾(ie阿富汗)藩王 穆罕默德. 哈希姆Muhammad Hakim為中亞勢力所逼, 退向印度河 旁遮普邦駐紮. 烏裔聯盟乘機抵隙,邀請哈希姆入主中原,取阿克巴而代之, 更在 江布爾大清真寺的周五祈禱會上誦讀他的名字. (註:這是伊斯蘭世界的共通傳統, 每個國家的清真寺必須在祈禱會上誦讀國主的名字.) 哈希姆受此鼓舞,率軍穿越旁遮普,進圍西都 拉合爾. 東北諸鎮立即起兵響應,一時間風雲四起, 釀成阿克巴一生中最大的危機.***
大帝當機立斷,率師直前迎戰哈希姆,以解拉合爾之圍. 哈希姆膽怯,退回喀布爾, 帝並不西向追趕,而是掉轉馬頭,兼程東進. 東北方面,效忠朝廷的軍隊勉力防守, 以待帝師. 六月雨季,大帝兵行神速,抵達恒河西岸的 馬尼格布爾Manikpur. 時烏裔聯盟大軍駐在河東, 沒料到大帝來得那麼快,鬥誌鬆懈,陣營散亂. 大帝出人意表地夜半冒險渡河,拂曉突襲,大獲全勝. 此役帝師在陣中盡情斬殺背叛的烏裔貴族,被俘者亦一律處決, 手段非常狠毒. 從龍建國的昔年盟友一朝誅鋤殆盡, 帝國歷史之無情的確令人寒心.
三年戎馬倥傯, 大帝威震天下,既靠臨敵用武,也靠外交談判. 無論如何,憂患鍛鍊已將少年阿克巴打造成一代英雄之主.
〈一代新人換舊人〉
(7) 莫臥兒帝國行的是封建主義, 地方領主稱為 「埃米爾amirs」, 即率領著親屬、扈從和奴隸戰鬥團隊的軍事貴族.*** 皇帝的軍隊由埃米爾團夥所組成, 來源於世襲或招募.
1555年胡馬雍回印復國時共有埃米爾51人,幾乎全都是出生於國外的穆斯林, 其中27人是中亞察合臺突厥或烏茲別克貴族, 16人為波斯什葉派貴族.*** 烏族慣於草原式平等政治; 而波斯族則慣於接受專制皇權. 對朝廷來說, 欲求集權,自然是揚波而抑烏, 是故叛亂非為無因.
為了滿足開疆闢土的需要,阿克巴全力招募新貴族. 到了1580年共有埃米爾222人, 其中波斯裔47人, 中亞裔48人, 而印度裔穆斯林則有44人.
更重要的是阿克巴招募了43名信奉印度教的 拉傑普特貴族為埃米爾, 此舉破天荒,當然風險極高, 正如 皇太極之建立 “漢軍八旗”. 此舉也反映出阿克巴的泱泱大度, 用意在於把莫臥兒帝國從外來征服者轉換成為本土化國家.****
莫臥兒帝國之所以能超脫 德里蘇丹國,原因正在於此. 這好比皇太極易國號為 “清”, 以求超脫 “(後)金”, 原因亦在於此.
《莫臥兒帝國The Mughal Empire》(1993) John Richards
這麽多美歐資本都沒問題,為何德國人只針對中資
11月2日,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在《法蘭克福匯報》發表的署名文章《支持貿易自由化,反對保護主義》中指出:“相較於美國及歐洲在德投資並購,中國無論從數量,還是金額上並不突出。讓我們困惑的是,德國國內為何對美歐對德投資並購不持任何質疑或憂慮,對中企卻要強化審查,並試圖從歐盟層面加以限制。”
在上周,德國經濟部在一周內叫停兩起中資並購,不僅中企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愛思強(Aixtron)案遭遇審查危機,另外一家中企中國三安光電對德國照明巨頭歐司朗子公司朗德萬斯(Ledvance)的收購也被叫停,德方並趁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本周訪華之際,希望向中方表達市場對等開放的要求。

德企愛思強
但實際上,中方指出,中資企業在德國出現並購狂潮、增速快的主要原因是基數太小:目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約1.1萬億美元,對德投資存量不足80億美元,僅占0.7%,還有很大上升空間。與之相比,目前德企在華共8000余家,累計投資超過600億歐元。
特別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在加布里爾等人指出德國企業在中國並沒有得到平等市場準入待遇之時,根據有關數據顯示,今年頭9個月德在華投資增長120%。
11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亦指出,據了解,近年歐洲對華投資額持續攀升,當前歐洲在華投資存量遠大於中國對歐投資規模。德國在華企業多達8000余家,中國在德企業不到2000家,而中國人口是德國人口的16倍。
為何就針對中資?
中資進入德國乃至歐洲的歷史較短,與發達國家相比,從數量或資金總量上都無法相提並論,這令人對德國此次針對中資的一系列行為感到困惑。
史明德指出,他作為中國駐德國大使,“對德國國內日益明顯上升的保護主義傾向深表憂慮”。
他並援引數據指出了目前中德在互相投資中的實際情況。
“目前德企在華共8000余家,累計投資超過600億歐元。今年頭9個月德在華投資增長120%。”史明德指出,目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約1.1萬億美元,對德投資存量不足80億美元,僅占0.7%,還有很大上升空間。
同時,中國對德投資存量占德吸引外資總量的極小部分,僅為0.3%,僅相當於德國對華投資的十分之一,雙方建立雙向均衡的投資關系,符合雙方利益。史明德表示:“令人不解的是,中國對德投資剛處於起步階段就遭遇限制,這顯然不利於兩國經貿和投資合作的健康發展。”
10月31日,中國外長王毅在北京同法國外長艾羅共見記者時,應詢就近期外界對中國投資環境和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出現的一些不實議論作出回應時亦表示,中方一貫歡迎外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這是中方的既定政策,也符合經濟全球化潮流。
王毅指出,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簡單地以高度發達國家的標準來判斷和衡量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環境,缺乏科學性和可比性。而如果在發展中國家之間進行橫向比較,中國市場開放的速度、幅度顯然都名列前茅,已是最開放的發展中經濟體之一。
德國貿易保護主義擡頭?
史明德指出,中國政府開放之大門只會越來越寬。但另一方面,從近期德方出臺的措施看,德國一方面要求別國開放市場,自己卻在關閉市場。德國正在向中國和外界發出錯誤的信號。外界猜測貿易保護主義在德國是否正在擡頭。
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在11月2日的發布會上也表示,註意到了德國政府日前關於撤銷中國企業並購德國愛思強案的決定。
“近年來,中國對德投資合作發展迅速。中資企業投資為當地創造了上萬個就業崗位和大量的稅收,也為德國企業拓展海外業務帶來了資金和市場渠道。中國對德投資雖增長較快,但總量依然不大,德國一些政府官員和民眾擔憂中國企業赴德投資並購會把德國的技術和工作崗位轉移走是不必要的。”沈丹陽指出,很多中國企業在德成功並購案例均證明了這一點。

他還表示,我們希望,德方重啟對該並購案的安全審查僅為個例,不代表德改變其經濟政策。因為這一舉措將不利於中德雙向投資的健康發展和經貿合作大局。
“我們尊重各國在其法律框架下開展安審,同時也希望在安審中提高透明度,明確判斷標準,給予各方投資者平等待遇。”沈丹陽表示,希望德有關方面能理性思維,客觀對待企業的商業行為,本著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原則,為中國企業在當地開展投資活動創造良好的氛圍,促進中德雙邊經貿合作健康發展。
需要提到的是,盡管此次德國政治界對於限制中資收購顯得過於“主動”,且由加布里爾主導的德國經濟部正在努力推動歐盟層面修改法律,強化對外商投資審查,以便成員國政府在特定情況下有權阻止非歐盟資本收購本國企業,但這一行為並未受到德國企業界的歡迎。
繼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林哈德(Hubert Lienhard)等人警告政府不要提高針對中企對德企收購的門檻,並強調中國發展對於德國而言“是機遇不是威脅”之後,德國戴姆勒公司總裁蔡澈在接受德國《商報》專訪時亦指出,誰來決定不受歡迎投資者的評判標準呢?德國經濟的強大就在於經濟和國家在很大程度上彼此分隔,要保持這種分隔,而調控式的幹預不會帶來成功。
蔡澈稱,戴姆勒公司在中國迄今沒有受到歧視,也沒有感到供應商被中國企業收購後有何不利影響。他並指出面對中國需要耐心等待。不久前人們還在談論中國進行剽竊和抄襲,這是胡扯:中國現在培養的工程師比德國還多,加強專利保護已是出於自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