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抱持「不能輸」的決心 用4個步驟拯救企業 富士會長古森重隆 用勇氣改革成功的經營者

2015-01-12  TWM
 

撰文‧孫蓉萍

富士軟片是一個八十年的品牌,本業的產品幾乎已經消失,公司卻能維持不墜,最重要的功臣就是富士軟片控股公司會長兼執行長古森重隆。二○一四年十一月底《今周刊》特地飛往日本,採訪這位魄力十足的會長。

今年七十六歲的古森,看起來神采奕奕,一點都不像他這個年紀的老人一般暮氣沉沉,而是說話鏗鏘有力,親切中帶著威嚴。在他的會客室牆上,掛著毛筆書寫的「勇氣」二字,正是他一生的堅持。這一路走來,沒有「勇氣」,的確很難辦到。他說,希望大家記得「我是鼓起勇氣改革成功的經營者。」他的工作哲學: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聽對方講十分鐘的話,你也要講十分鐘」了解古森幼年的時空背景,就會知道他為什麼如此努力求勝。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時他才六歲,看到當時日本的狼狽模樣,非常清楚輸家的悲慘和悔恨,之後「不能輸」的想法就成為他的生存之道。

高中時期,他為了考上東京大學,每天只睡四小時,最後順利考進東京大學經濟系。但他很清楚,不是進了名校就會一輩子當贏家,重要是培養「基礎能力」,也就是有好的頭腦、堅忍的心和強健的身體,沒這些基礎,即使有知識和技術,就不算真正強大。

古森從高中時期就看很多書,幾乎讀完世界文學全集。在運動方面,游泳、田徑、棒球、網球、柔道等都難不倒他,大學時期打橄欖球,他認為「打橄欖球至少需要五個要素:鬥志、力量、速度、策略和團隊合作」,這些能力成為他日後經營事業重要資產。

剛進富士軟片時,古森被分派到經營企畫部,工作內容是根據市場調查統計結果,預測軟片的營業額和成長率。比起每天敲計算機,他更想直接面對客戶。於是他向上司要求調到業務部,一年後順利轉到產業材料部的業務部門。

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一直是古森的工作哲學。一九六五年偏光板保護膜「FUJITAC」營業額銳減,公司考慮裁撤這個部門時,古森大膽向上司建言,希望留下這項事業,努力拚業績並尋找解決方案。

九六年、五十七歲時,他被派到歐洲當社長,面對外國客戶,他也一樣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當時富士軟片已進軍歐洲約三十年,市占率二五%,不及第一名柯達的四○%。於是他重新調整品牌和價格策略,更重要的是當起超級營業員走訪各地,親自溝通。他要求員工「聽對方講十分鐘的話,你也要講十分鐘」,不是要強辯,而是該說的就要說。

二○○○年在軟片需求達到最高點時,古森被召回日本,等待他的卻是軟片需求日漸衰退。他如何能成功帶領公司度過難關?關於箇中祕訣,他歸納出四個步驟。

步驟1:判讀情勢

從報章雜誌、部門資料,掌握公司處境首先是判讀情勢,了解公司本身和外部的處境。他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情報網,外部資訊是透過報章雜誌和書籍取得,公司內部資訊則從各部門的報告去掌握。例如各部門的月報中,一定內含我們的問題、競爭對手的資訊、這個月的表現等。「雖然資料數量龐大,但看多了就能很快抓到重點,甚至看得出來這個提出報告的人可能想隱藏的訊息。如果我有疑問,就會直接打電話問報告製作者。」至於外部情勢,他會觀察世界會不會發生戰爭?中國發生了什麼事?台灣人在想什麼?報章雜誌不乏評論家的文章,但是自己一定要有推敲的能力。

步驟2:思考

把報上的企業案例,當作決策練習第二步就是要思考,最好的訓練法就是「自問自答」。「我在看報紙的時候,例如看到一家公司做了某件事,就會思考:它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現在做?影響是什麼?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之後再印證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要做出判斷很難。「身為富士軟片的經營者,我希望我做的一百個決策都萬無一失。無論何時何地我都在想公司的事,但決定不了的事依舊堆積如山,有時期限到了還做不出結論。如果還有時間,我會先等一下,讓潛意識解決問題;如果沒時間,就表示選哪邊可能都差不多。」有時候睡一覺起來,會突然想通了之前百思不解的問題;或在想A問題的時候,會突然懂了B問題。他認為,最糟的就是不做決定,他也強調,最重要的是,做了決定就要努力執行到底,讓自己成功。

步驟3:溝通

透過與員工的充分溝通,凝聚向心力經營者像是舵手,尤其在改革時,舵手的方向決定成敗,但是員工就像是船上的夥伴,大家如果不跟著行動,船一樣無法向前航行。因此古森非常重視對員工的傳達,他的傳達方式包括透過公司內部刊物、在各事業單位舉行年度方針說明會等。一位四十多歲的員工就表示:「這位經營者經常發出強而有力的訊息,給我們勇氣。」例如○八年金融海嘯後,富士軟片進行第二次組織改造,為此,公司內部舉行一次又一次的小型會議,每次會議約十到十二人,會中除了向每一位員工說明公司未來的方針,同時也跟大家分析全球經濟情勢、預測未來以及公司將如何因應。透過充分溝通,凝聚員工的向心力,讓富士軟片能夠順利改革。

步驟4:執行

發號施令後,要求部屬全力達成目標最後則是執行力!「經營者一定要有該做的事就一定要做的強烈決心。」他認為「平時經營者可以聽內部意見,但是在非常時期,決策者發號施令,部屬就應該全力達成目標。戰場上不適用民主主義,將軍不可能因為士兵反對,就改變作戰計畫。」古森認為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競爭:和對手或敵人之戰、和時代趨勢之戰、和命運之戰、和困難之戰、和阻礙或陋習之戰、和自己的弱點之戰。

當然,也就會出現贏或輸這兩種結果。沒有人想輸,所以要鍛鍊身體、增長智慧、燃起鬥志。結果會出現榮枯興衰,會有進步或退步。這就是現實,而我們要面對現實。

經營者拿出勇氣努力思考,決定方針,這些都是受到責任感和使命感驅使。「我不是當了社長以後才這麼做,而是我永遠要求自己真心誠意地把事情做到最好。」本著這個初衷,面對軟片本業消失的挫折,他一肩扛起讓富士軟片起死回生的重責大任,如今他終於做到了。

古森重隆

出生:1939年

現職:富士軟片控股公司會長兼執行長經歷:富士軟片控股公司社長、富士軟片歐洲社長等

學歷:東京大學經濟系

善用現有技術,就是輸贏分歧點!

回頭看當年兩強之爭,古森重隆認為輸贏的分歧點在哪裡?對未來公司和人才有什麼看法?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認為柯達為何沒能順利轉型成功?

古森重隆答(以下簡稱答):1980年左右,我們就預測到數位時代即將來臨,決定自行開發數位技術。在軟片需求迅速下降期間,因為富士軟片開發的數位相機擁有一定的市占率,所以能撐住業績。

相形之下,柯達沒有足夠的覺悟。2000年前底片的需求持續增加,數位化技術進展又有限,柯達樂觀認為軟片還有市場,只是找人代工生產或購併小廠來推出數位相機,競爭力受限。

另一個關鍵是方向不同。柯達想成為一家影像的數位公司;我們認為,光靠數位相關事業的營業額最多只有幾千億日圓,如果目標是二兆日圓營收的企業規模,一定要多角化。而製造業者要進軍新領域時,最好能善用現有的技術。

問:考慮過交棒嗎?

答:考慮過,如果出現我不在也沒關係的狀態,我就會退休,不過現在不是處在這樣的狀態。雖然我已經改革了企業,也有化妝品等新事業,不過競爭力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希望這家公司能更上一層樓。

問:對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答:我覺得日本年輕人的鬥志太薄弱,不夠有企圖心,意願低落,精神能量不足。要年輕人去打仗,他們會沒有反應,但如果要年輕人去創新,他們就樂意接受。因此善用年輕人喜好創新的特點,或許就能讓他們燃起鬥志,有前進的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29

軌道 | 古森重隆在2001:最高處是最險時

起家於影像事業的富士膠片最近推出了中幅相機產品。在整體市場消退的環境中,該公司願望是取得數碼相機領域更大的市場份額。富士膠片的影像文化延續了八十余年,但今天支撐公司的經濟支柱早已並非只此一項。

這家成立於1934年的公司設立的初衷是通過發展自有技術,生產拍照所用的黑白膠片。最多的時候,全球有三四十家同業競爭者,走在富士膠片前面的包括了杜邦、3M這樣的工業巨頭,當然還有它久負盛名的對手柯達。

富士膠片現任CEO古森重隆在1963年加入公司之際,日本經濟已經開始騰飛,與其他日本知名公司一樣,富士膠片以一個追趕者的形象出現。直觀的數字能說明富士膠片所處的位置:即便成立三十年後,富士膠片的銷售額也不到300億日元,而同期柯達的銷售規模則近4000億日元。

制造膠片需要大量使用銀和明膠,當古森重隆從同事口中得知柯達公司甚至有自己的銀礦、為了確保明膠供應而維系龐大的牛場時“差點驚掉下巴”。在《創新走出危機》(Innovating Out of Crisis)這本回憶錄里,古森重隆形容富士膠片當時的競爭態勢為“手持短刀沖入了一場槍戰”。

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發展是一個奇跡,那麽上一個全球矚目的經濟奇跡則是日本。戰後一大批日本企業追上了國際競爭者,並在技術上實現超越。以索尼為例,這家公司在1968年發布了搭載“Trinitron”獨自彩色映射管技術的電視,領時代之先,後於1979年推出了Walkman隨身聽。而豐田汽車在60年代初的年產量僅為20萬輛,十年後已經達到年產200萬輛。

富士膠片是在1976年實現技術上超越柯達的。當年,富士膠片開發出了高感度彩色膠卷FII-400,被認為是公司劃時代的產品。此後富士膠片發起了一系列沖擊,以搶奪市場份額,這包括了贊助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1988年在美國建廠,在柯達的後花園紮下根。

柯達與富士膠片的纏鬥,在2001年出現根本性轉折。這一年,富士膠片首次實現銷售規模領先。古森重隆在公司內部屢次擢升,並於2000年成為富士膠片全球總裁,三年後成為公司CEO。

富士膠片和它的新領導者古森重隆,在新千年的開端站在了群山的巔峰。在最高處,也是最險時。

全球的攝影膠片產業在2000年觸到了歷史高點,此後的一兩年緩慢收縮,並曾有一次小小的需求反彈。新數碼技術加速普及,掃蕩了舊產業。膠片行業此後掉頭向下,以每年20%左右的比例收縮,十年內全球需求萎縮超過了九成。

柯達沒能適應顛覆性的技術變革,今天已泯然眾人矣。而富士膠片2015財年銷售收入卻達到207億美元。兩者被當作轉型成功與失敗的案例載入商業史。

富士膠片做對了什麽?

古森重隆做了一件非同尋常的事情:裁員。對於習慣終身雇傭制的日本企業——古森重隆自東京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富士膠片工作,中國區總裁太田雅弘自慶應大學畢業後進入富士膠片後也沒有換過公司——這是一項不同尋常的決策。在2006年的時候古森重隆決定裁掉膠片產業內員工5000名,相當於公司在膠片領域所有員工的三分之一。這使得公司能夠節省大量開支,並得以實行大規模的架構調整。

太田雅弘向我強調,“多元化”是公司成功轉型的關鍵。這種多元化,不是簡單地開啟完全不相關的新業務。富士膠片確立新的業務重心前,拋卻了自身是一家“膠片”生產企業的刻板觀念,重新審視公司發展過程中的技術積累。

化妝品領域,最能說明富士膠片對已有技術的創新性使用。制造膠片的主要原材料明膠,提取自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則是人類皮膚的主要構成,給皮膚帶來光澤和彈性。在膠原蛋白領域,富士膠片已經累積了八十年的研究經驗,這些經驗可以用於化妝品的研發;防止照片褪色的抗氧化技術,同樣可以用於減緩皮膚衰老。

今天,化妝品已經是富士膠片重要的產品線。富士膠片找到了原有“技術池”的新用武之地,古森重隆由此確定了公司轉型需要聚焦的六大商業領域:數字影像、光學設備、高性能材料、印刷系統、文件系統與醫療領域。

時間證明了,富士膠片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這種涉及存亡的轉型,離不開強有力、能夠做出艱難決定的領袖。古森重隆相信變革的力量就在公司內部,他對依靠咨詢機構做重大決策的做法嗤之以鼻。讓陌生人幫高層做決定,尤其是賭上未來的決定,在他看來是不明智的。任何仰賴外部建議才能做出最終決策的高層領導者都應該立即辭職,他在書中告誡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