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助理營業員到台灣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 外資金童柯之琛 靠實力締造職場傳奇

2012-03-19  TWM



如果說,「林書豪傳奇」告訴世人,只要認真打拚,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現在台北外資圈,也有一位「林書豪」,他只有國內私立專科學校畢業的學歷,如今卻是 前三大外資交易室主管,他是台灣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柯之琛。

撰文‧許瀞文

哈佛小子林書豪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奇蹟,讓失落的人看到希望,哈佛畢業的他勇敢跨出自己的世界,成了NBA的明星球員;而在一般人眼中要有正統財務背景才能 進入的外資圈,也有人如林書豪般,踏出他自己的舒適圈,力爭上游締造了傳奇。

他不像一些外資圈的明星,有漂亮學歷的光環加持,他連普通大學學歷都沒有,只是國內私立專科畢業,念的還是觀光,和金融財務沾不上一點邊,在外資圈最需要 的專業知識及英語能力上,更是一片空白,而他現在已經是台灣前三大外資券商交易室負責人,他是台灣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柯之琛。

一九八六年,柯之琛從學校畢業,他的學校是「淡水工商觀光科」,也就是真理大學的前身,學校畢業後先到一家德商啤酒廠工作,這也是他人生中最貼近自己本行 的日子。

扎實蹲馬步 不認輸努力學兩年後政府開放券商設立,內外資券商大力招募人才,他看好未來證券市場的發展,便主動到怡富證券(現為摩根大通證券)應徵,從最基層的助理營 業員做起,是怡富證券的開國元老。在怡富證券做了十一年後,才在二○○○年時跳槽到摩根士丹利,至今他在外資圈資歷已經超過二十年。

在盛行「兩年一小跳,五年一大跳」異動頻繁的外資圈,二十年來只換過一次工作的柯之琛,顯得相當異類,這或許也和他知道自己起步比人家不足,因此馬步蹲得 特別深厚有關。

交易室的工作專門和外資法人客戶打交道,一九九一年台灣開放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他是怡富證券最早接外資單的營業員,也曾經被外資圈中具影響 力的亞洲貨幣雜誌︽Asiamoney︾評選為最佳股票銷售員第三名。近六年大摩在他的帶領下,台灣市占率穩坐外資券商中前三大(僅有○八年掉到第四 名),且去年市占率增加近三成,是外資券商中成長最多的。

外表英俊挺拔,留著小平頭,笑聲爽朗的柯之琛,在外資圈中人緣極佳,大家談起對他的印象,幾乎一致地說:「他很用功。」柯之琛也曾私下對朋友說過,剛進這 圈子根本什麼都不懂,不僅英文不夠溜,有時同事間談的基本財經專業,他都聽不懂。壓力大到外界難以想像,他不想被淘汰只能更認真學。

靠著一股不認輸的精神,沒受過財務訓練的他,比其他同事更用心在工作上。一位曾和柯之琛共事的前怡富同事就表示:「在做營業員教育訓練時,很無聊,大家都 在神遊,只有他最認真抄筆記,抄了好幾本,還能對講師提出疑問。」下苦功練功 靠實力拚成績當營業員要賺錢必須靠接大單,在那個證券市場剛起步的年代,幾乎所有本土券商營業員都選擇和丙種金主(和融資操作道理相同,只是槓桿操作更 大,可能到四至五倍)配合,因為這樣,向金主借款的人就會下單給固定的營業員,配合的營業員自然生意興隆。這種情形即使在外資券商也偶有耳聞,但柯之琛選 擇一條困難、但走得長遠的路,他下定決心把英語練好才能接得到外資單。

那時坊間的英語課大多著重進出口貿易英語,很少人教專業金融英語,「為學好英語,柯之琛和幾位同事,包含現在摩根大通證券董事長林照寰、匯豐中華投信投資 管理部交易組副總黎建倫等,找了一個教金融商品交易專用英語的老外來教他們。」一位在外資券商有十年以上資歷的業界人士表示,或許看到市場存在的需求,這 老外後來還自己開了補習班,教一些在金融圈工作的上班族。

事實也證明,當時接金主單的營業員到最後都慢慢消失在市場上,只有這些下苦功、從ABC開始學起的外資營業員,現在全成了外資券商中的佼佼者。

接外資單的營業員要面對的客戶是外國法人、基金經理人等,要如何讓這些客戶下單到你手上,是外資營業員最大的挑戰,「一定要很會跟外資『說故事』才有機 會。」一位前怡富證券研究員說,而所謂的說故事,就是弄懂每家公司的基本面及目前市場總體經濟狀況,建立自己的專業知識,再去向下單的外資解說。

為培養市場敏感度,更了解總經趨勢,柯之琛都會詳讀研究員做的報告,「他幾乎是逐字逐句認真看,三不五時會拿著報告再和研究員討論,甚至會問一些更專業、 其他營業員根本不會問的問題。」一位前怡富的研究員提出他的觀察。

也因為旗下有幾位像柯之琛這樣的強棒營業員,當年的怡富在台灣證券市場打下後人幾乎難以超越的好成績,外資法人下單量超過一半,而柯之琛就是怡富證券底下 數一數二的超業。也因為他表現良好,還被外派到香港的怡富證券當營業員,專門接台灣客戶的交易單,英語能力自然日漸扎實。

靠著自己戮力打拚,成績自是耀眼,因此他在二○○○年被摩根士丹利重金挖角,跳槽到大摩成了交易室的主管,繼續帶領大摩的經紀業務往前衝。

「柯之琛代表的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奇蹟,現在只有專科畢業,很難踏入外資圈,至少要先拿到CFA(特許金融分析師)的執照。」一位從外資圈退休、現為專業投 資人說。柯之琛的成功經驗或許難以複製,但他就像林書豪一樣,告訴所有的人:只要憑藉著一點一滴的努力,天底下沒有不可能的事。

柯之琛

現職:台灣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

經歷:怡富證券營業員

學歷: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

(現為真理大學)觀光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77

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加入Twitter IPO承銷銀團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114

WSJ的消息人士稱,Twitter已經邀請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加入其IPO承銷銀團,這兩家銀行將與高盛一起完成這項任務,但後者仍然擔任主承銷商

9月12日,Twitter 以官方發Tweet形式公佈,已以保密形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計劃IPO的S-1文件,但沒有透露何時上市及其他細節。紐交所和納斯達克都希望Twitter在他們這裡上市。

該消息人士稱,高盛現在一直在準備Twitter的IPO文件,並將繼續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擔任主承銷商

他稱,Twitter可能在11月份完成上市。在官方公佈消息之前,Twitter就已經在準備IPO文件,監管機構的批准程序也正在進行中。

通常而言,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批准上市申請至少需要兩個半月的時間。消息人士稱,Twitter 最終上市的時間取決於監管機構的審核的進度和市場條件

如果Twitter計劃11月底完成上市,那麼該公司需在當月初公佈IPO文件。根據美國《創業企業扶助法》(JOBS),申請上市的企業至少需要在「路演」前21天公佈招股說明書。

Twitter的承銷銀團陣容與Facebook在2012年5月份IPO相同,但是後者的主承銷商是摩根士丹利。Facebook上市曾讓投資者瘋狂,但在今年夏季以前,Facebook的股票表現乏善可陳。消息人士稱,Twitter希望自己不走Facebook老路。

消息人士稱,隨著Twitter與其它銀行在貸款方面的談判完成,更多的銀行將加入其IPO承銷銀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03

美聯儲將擴大審查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型銀行現貨商品業務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689

彭博消息人士稱,美聯儲將擴大對大型銀行銀行現貨商品業務的審查,這些銀行將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等。

該消息人士稱,美聯儲正在審查所有使銀行參與商品市場的法律和監管條款。為了降低金融系統內的潛在風險,美聯儲7月份後對美國大型銀行商品業務的審查開始擴大。美聯儲7月份表示,它將重新考慮2003年批准花旗、摩根大通等美國大型銀行將業務擴展至原材料市場的決議。

美國法律禁止銀行從事非金融業務,除非它們得到了特殊豁免權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2008年轉變為銀行之前一直是美國兩家最大的證券公司。

1999年的一項法律也豁免了它們1997年9月30日之前存在的任何商品業務。

美聯儲可能會在解釋「豁免權」的時候縮小範圍,這可能限制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恰巧在1997年增加的商品業務

美國大型銀行的一些商品業務活動可能被歸為單獨的「商業銀行」投資豁免權,但這些豁免權的期限僅為10年。Federal Financial Analytics的執行合夥人Karen Shaw Petrou稱,

美聯儲「正努力整頓豁免權,使之與商業銀行業務相符,並擴大它的適用範圍。」

在美聯儲審查美國大型銀行商品業務之際,美國的立法者和監管者也擔憂這些大銀行參與商品市場的擔憂。美國民主黨參議員Carl Levin稱:

「銀行參與商品市場和建立商品頭寸將引發許多問題。」

但是,美國的大型銀行也表達了反對。高盛CEO Lloyd C. Blankfein表示,現貨商品部門是其為客戶提供關鍵服務的「核心」。他稱:

「我們的現貨商品業務在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我們擁有好的信譽,是受監管的公司。如果我們退出現貨商品業務,這將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另外,美國其它組織也表達了對銀行退出現貨商品業務的擔憂。美國商會(Chamber of Commerce)和波音公司在給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信件中稱,如果美國大型銀行被迫退出商品業務,它們將面臨風險對沖方面的困難。美國商會稱,

如果大型銀行失去現貨商品交易對手的身份,那麼「我們管理風險的能力將嚴重受到影響」

「我們很可能被迫用自己的資本來管理這些現貨商品庫存,我們對衝風險的選擇將會減少,成本也更加昂貴,並且風險對沖的效果也會降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56

摩根士丹利:全球經濟發展趨勢和主要風險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282

在最近的「宏觀經濟觀點和思考」論壇中,摩根士丹利發表了它們對全球形勢的看法。坦白來講,摩根士丹利的觀點現在也代表了許多華爾街人士的看法。

摩根士丹利對全球形勢的預測和擔憂如下:

關鍵預測

2014-2015年的全球經濟增速將超過2012-2013年:經濟週期的後半階段已經開始。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由新興市場國家轉移至發達國家。

全球新一輪貨幣寬鬆政策已經開始:耶倫領導的美聯儲態度更加溫和,這將迫使其它央行進一步放寬政策。全球流動性擴張永無止境。

主要擔憂

新興市場最糟糕的情況尚未結束: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型遭到破壞。中國2014年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脆弱五幣」(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印尼盾、南非蘭特和土耳其里拉)仍然脆弱。

歐元區經濟「日本化」仍然是該地區的主要風險:歐洲央行對通縮威脅的反應遲緩;銀行業聯盟建立的步伐緩慢;財政政策過於緊縮。

放鬆貨幣能夠導致通脹或通縮:尾部風險已導致通縮或(和)通脹上升。寬鬆政策正在吹漲資產泡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13

華爾街「死多頭」:摩根士丹利Adam Parker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308

從最「熊」到最「牛」,摩根士丹利的Adam Parker正式完成他在美股的變臉。2011年他曾是華爾街最悲觀分析師,成功預測了標普500零增長。但如今,他卻是華爾街唯一認為明年標普500能上2000點的人。

作為摩根士丹利首屈一指的股票分析師,Parker預測2014年標普500指數將漲至2014點,還會從現有水平上漲11.5%。這一預測使他成為華爾街最「牛」分析師。

據wsj,他在週一的2014年展望中寫道:「人們唯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沒有人擔心任何事。這算不上真正的擔心。」

一方面是Parker的樂觀預測,另一方面華爾街其他的多頭代表普遍開始對2014年前景採取審慎態度。

今年,標普指數已經上漲了26%,頻頻突破歷史新高。但與此同時,公司的盈利增長卻停滯不前,市場對美聯儲可能撤回QE的擔憂也日益加重。

股票分析師們普遍期待這種上漲將會顯著降溫,大家對明年標普指數的增長預期均在5%至10%之間。

Birinyi協會追蹤的10名分析師的平均預測為增長5.3%。而相比之下,去年底對今年的預測為10%。

Parker對明年標普500指數上漲的預期為華爾街最高。他也是唯一一個預測值超過2000點的人。但即便是他的預測也表明,漲勢正在減緩。自金融危機以來,股市的年度平均漲幅為15%。

Adam Parker

Parker如今的預測與他之前的看法截然相反。2011年時,Parker是華爾街最悲觀,也是最準確的分析師。他曾成功預測2011年度標普500指數將保持零增長。

但2012年他的預測很糟糕。他預測2012年標普500將下跌8%,但實際上卻漲了13%。

他從今年3月份開始改口,開始看多股市。上個月,他甚至將股市與Bob Marley的歌詞聯繫起來,他告訴投資者只要聽從雷鬼樂歌手那句最著名的歌詞就行了:「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如今,Parker對美聯儲的預期持有相反看法。

他說:「回撤(QE)是件好事。我們知道,大家的共識是回撤和加息都對股市有負面影響。但我們並不確定這次也會如此。」

「市場可能在短期內有一波『巴普洛夫反應』式的拋售,但如果看遠一點,回撤有什麼理由讓人們擔憂公司的盈利呢?我們建議,如果明年春天回撤開始的話,在市場走到錐底的時候買入。當然,如果我們對公司盈利的預期嚴重惡化的話,就另當別論。」

他和其他分析師一樣,期待明年盈利溫和增長。但不同的是,他呼籲投資者為此投入更多錢。他在報告中寫道:

「我們相信,美聯儲能夠很好地把握回撤(削減債券購買)和收緊信貸(加息)的尺度。再加上公司盈利不會急劇惡化,明年的股市將進一步增長。」

Parker還預期全球經濟增長也將有助於提振股市:

「中國和日本經濟的走強也會有幫助。事實上,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們可以預期2014年全球經濟會同步擴張。回撤與否並不是全部影響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13

條條大路通羅馬,摩根士丹利申請在印度開展自營交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039

一些機構在試圖尋找沃克爾規則的漏洞,比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決定另辟新路。據印度媒體Economics Times報道,摩根士丹利在印度的經紀部門向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申請開展自營交易,印度央行對此尚未批準。外國直接投資FDI是否可以在印度境內開展自營交易,目前還不夠明確。印度央行曾就此向印度財政部征求意見。 2007年,印度外國投資促進委員會(FIPB )批準摩根士丹利從事如下業務:證券交易,經紀人,商人銀行,企業咨詢服務,一級經銷商,承銷,固定收益銷售,投資組合管理。然而,FIPB並未明確授予大摩自營交易業務資格,FIPB只授予了大摩經紀業務資格,允許它代表客戶交易。 當前,印度監管機構不清楚是否應該盡快批準大摩自營交易申請,因為美國方面可能對此表示不滿。由於FIPB沒有給出明確指示,摩根士丹利專門向印度央行申請自營交易,印度央行則讓大摩向印度財政部征求意見。然而,印度財政部讓大摩同印度央行再度討論這一問題。 當前,在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註冊的證券經紀商,都可以在印度從事自營交易,不論其母公司在印度境內還是海外。顯然,摩根士丹利希望盡快在印度開展自營交易。 Zerohedge認為,大摩是否可以在印度開展自營交易將很快有結果。大摩一旦開頭,其它美國的銀行都會被允許在印度開展自營交易,這一趨勢甚至將由印度波及到其它地方。最終問題就是,大摩將如何在美國境外進行美股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06

轉載: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研究管理部繆東航的文章 醫藥商業

http://xueqiu.com/2164748441/30174829
推薦關心醫藥股投資的朋友看看繆東航先生後面的文章。

非常贊同繆東航先生後面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把他文章中把我特別喜歡的文字加黑體和下劃線了。最近幾年我在投國內市場的醫藥股時也一直強調:投資強大的銷售能力比投資強大的研發能力風險更小,也更容易控制。這一點,如果考慮到中國藥企的研發能力五十步笑百步的現狀,可能更值得投資人關注

對繆東航先生的文章我有兩點補充:
1)目前國內排名靠前的藥企,其實也可以從銷售能力強這個角度來觀察和印證。
2)在目前中國不規範的醫藥環境下,「不規範」銷售能力強的企業,不一定就是在規範的環境下銷售能力強的藥企,而後者可能才是未來的真正強者[大笑]

當然繆東航先生後面的表述更清醒完整,更值得學習[很赞]


摩根士丹利:尋找長牛的醫藥股(專欄作者: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研究管理部 繆東航)

   專欄:尋找長牛的醫藥股談到醫藥行業的選股,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是藥企的研發能力,在售品種的好壞決定了藥企目前的經營狀況,而儲備了多少優質的在研品種決定了藥企的長期成長潛力。近期我研究了國際醫藥巨頭輝瑞的成長歷程,發現對於藥企而言,銷售能力的重要性或許高於研發能力。

  以輝瑞最為成功的超級重磅藥——立普妥為例,立普妥自1997年獲美國FDA批准上市以來,累計銷售額超過1000億美元,在巔峰時期立普妥的年度銷售額超過130億美元。立普妥長期佔據全球醫藥銷售榜的冠軍,是輝瑞當之無愧的印鈔機。然而立普妥並不是由輝瑞自主研發的,而是輝瑞買來的。立普妥的原研廠家是華納-蘭伯特,輝瑞在1996年與華納-蘭伯特簽訂了合作開發協議,而立普妥的上市時間是1997年,輝瑞在立普妥上市前夕簽訂合作開發協議,應該沒給立普妥提供任何研發上的支持。

  華納-蘭伯特為什麼願意將立普妥賣給輝瑞?華納-蘭伯特看重的是輝瑞在全球強大的銷售網絡,輝瑞借助其銷售網絡把立普妥做大,然後支付給華納-蘭伯特一筆很高的專利轉讓費,這樣雙方都能獲益。如果這個邏輯成立,那麼營銷能力最強的藥企就是立普妥專利權最有競爭力的購買者。其實不只是立普妥,輝瑞的另外一個重磅藥——塞來昔布也是通過外購專利獲得。

  輝瑞的銷售能力為什麼會強於研發能力?事實上,研發隊伍的管理難度遠遠高於銷售隊伍,研發隊伍越龐大,其管理難度將呈現幾何級數增長。這就像對於基金公司而言,研究員的管理難度必然高於銷售人員,很難有定量化的指標可以精確考核研究員的工作質量,但對於銷售人員,只要約定了合適的銷售提成,就能實現很好的激勵。輝瑞的研發隊伍很龐大,但研發效率並不高,1997年到2011年輝瑞在研發上共投入了1082億美元,但獲批的新藥只有14個,粗略計算平均每個新藥的研發費用高達77億美元,遠遠高於醫藥行業公認的平均每個新藥1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不僅輝瑞如此,賽諾菲和羅氏等其他國際醫藥巨頭的研發效率同樣不高。因此,大藥企可以控制一支強大的銷售隊伍,卻難以有效管理龐大的研發隊伍。
  此外,還有一個數據也充分說明了銷售對於藥企的重要性,2000-2011年全球累積銷售額最大的化學藥分別是立普妥、波利維、舒利迭、再普樂和伊那西普等,這些藥分別屬於輝瑞、賽諾菲、葛蘭素史克、禮來和輝瑞等公司,超級重磅藥的廠家都是國際著名的醫藥巨頭,而這些醫藥巨頭無一例外都有一支強大的全球銷售隊伍。

  值得注意的是,創新藥的銷售模式一般是直銷,我認為主要是由於創新藥是一種全新的藥品,而醫生出於安全考慮,一般採取保守的治療策略,更傾向於使用相對成熟的藥品而不是創新藥,這就需要藥企僱傭一隻專業的直銷隊伍做學術推廣,在醫院不斷說服醫生處方新藥,並且,新藥的學術推廣類似於經濟學中的公共產品,代理商沒動力做學術推廣,這項服務只能由藥企提供。

  綜上,我認為對於一個大型的醫藥企業而言,研發可以平庸,但銷售卻不可不強。此外,我覺得醫藥股的投資還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首先,我認為醫藥股的投資最重要的是耐心,新藥的研發週期長達10多年,而且耗資巨大,因此,一個具備長期成長潛力的醫藥企業,必然是在不斷燒錢,而且短期還看不到回報;其次,新藥的研發週期長,也導致了醫藥企業的基本面變化很慢,因此投資醫藥股時,關注估值的波動可能收益更高;最後,我覺得不用過分關注藥企的產能,那是投資化工股的思路,時刻銘記醫藥股是消費股,消費股最重要的永遠是產品和營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160

摩根士丹利:滬港通將抹平兩地股票差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108

摩根士丹利稱,同一支股票在香港和上海兩個價格的時代即將成為歷史。(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摩根士丹利亞洲和新興市場策略主管Jonathan Garner表示,滬港通的推出將抹平兩地股票的差價,創造“一個中國”的股票市場。

在內地以人民幣計價的A股相比於在香港上市同一企業的H股,估值平均低7%。

Garner說,

A股和H股的價差將收窄。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地價差最終將收窄至零。

上證綜指自3月中旬以來已反彈11%,投資者猜測政府刺激措施將推升中國經濟增長。上證綜指的增幅低於恒生中國企業指數20%的漲幅。計劃在10月展開的滬港通,將給外國投資者前所未有的機會進入大陸市場,並同時給予中國富人購買香港股票的機會。

7月23日,A股與H股之間的價差達到了自2006年以來最大。當時,內地投資者退出股市,而國際基金經理則等待滬港通的細節。

里昂證券亞太區市場調查顯示,在401名內地投資者中,77%的人對滬港通不感興趣。對普通投資者來說,50萬元的最低賬戶要求是其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的最大障礙。

里昂證券分析師表示,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門檻太高。如果沒有資金門檻,潛在投資者的人數可能會擴大至90%以上。

港交所主席李小加稱,

盡管滬港通並不完美,但其有助於打開中國市場,提高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里昂證券和摩根士丹利表示,匯豐控股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是兩家最吸引內地投資者的公司。長江實業、匯豐銀行以及友邦保險(,亞洲第二大保險公司)提供了非常有趣的地理風險敞口,而這些是在大陸股市中所得不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91

美國司法部的下一個目標:天價罰單瞄準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288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正與美國司法部就誤導客戶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進行初步討論。近期,因涉嫌違規銷售抵押貸款擔保證券(MBS)而遭遇司法部調查甚至指控的陰雲在華爾街上空密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見聞網站本周提及,美國銀行支付166.5億美元與美國司法部相同問題達成和解,罰單金額創華爾街歷史之最。美國銀行是美國第二大銀行。

周五(8月22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高盛同意以12億美元的代價就上述違規行為與美國住房金融局達成和解。

高盛不是唯一一家在近期被住房金融局指控的華爾街投行。另一家老牌銀行摩根士丹利早在高盛之前就已付出了90億美元,花旗也支付了70億美元罰金。不過,懲罰最重的還是美國銀行。

知情人表示,監管機構仍就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銷售不良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搜集相關證據。因此,關於此事的協商和潛在的罰金尚未有最終定論。

金融危機以後,美國監管機構的監管標準愈加嚴苛,針對華爾街銀行違規銷售證券行為的調查也越來越多。僅在2011年,聯邦住房金融局就起訴了11家公司。包括本周的高盛和解協議在內,僅2011年的類似訴訟案件就涉及罰金或和解金超過170億美元。

據《華爾街日報》,高盛同意以31.5億美元買回其向房利美和房地美銷售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而房利美和房地美受住房金融局監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94

摩根士丹利:標普500指數能漲到3000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12

標普500指數自2009年3月的低點已經上漲了200%。目前,標普站在2003點,這已經超過了許多分析師的預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Parker和經濟學家Ellen Zentner相信,目前條件適宜,牛市將持續多年。

如果美國經濟繼續增長5年以上,基於每年6%的利潤增長以及17倍的市盈率,我們預計,標普500指數漲到3000點附近是有可能的。

和許多華爾街專家一樣,Parker提醒到,我們最近經歷的複蘇並不是歷史中盛衰周期。他還提醒我們,牛市和經濟複蘇並不會僅僅因為他們持續了很久就結束。

我們相信,美國長時間的去杠桿化再加上一個不平衡的全球複蘇(新興市場領跑,歐元區落後)將帶來史上最長的經濟擴張。

在一份長達27頁名為“2020願景:擴張萬歲”的報告中,Parker和Zentner認為,美國經濟實際上處在增長的前期。美國的處境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它受益於較低的波動性、更健康的資產負債表以及企業尚未開始的繁榮。

資本支出歸來

資本支出是複蘇中最終關註的部分。最近的數據顯示,資本支出正在加大。不過,Parker指出,目前的資本支出水平尚較為合理,對Parker而言,企業資本支出還沒有井噴。

screen shot 2014-09-02 at 5.51.38 am

債務緩沖

對金融危機,大家還記憶猶新。當時,信貸緊縮使得一些財務狀況非常健康的公司都難以滿足他們的金融義務。

screen shot 2014-09-02 at 6.00.07 am

這慘痛的記憶讓有些企業將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武裝成城堡。許多公司積極地進行再融資,將債務期限往後推了很多年。從現金流量表的角度來說,非常高的利息保障比率(interest coverage ratio )表明公司有充足的營業利潤來滿足他們當前的債務。

screen shot 2014-09-02 at 6.05.28 am

風險

顯然,沒有人能保證股市在將來五年的一帆風順。Parker表示,

有多種事件可以導致目前的擴張偏離軌道。歐洲和中國增長已經放緩。日本則高度依賴於政策的成功。美國在預算、稅收、福利和移民政策等關鍵問題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導致市場焦慮。而在多年史無前例的寬松貨幣政策後,我們開始退出刺激政策,而退出的規模也史無前例。

但是,股市的基準情況仍然很樂觀。

隨著長期擴張變得更加明顯,我們預計美國股市將大幅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