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技掩壞帳-德發集團(92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80715436_C.pdf

從事泳衣製造和零售的德發集圖,無端端去買柬國一森林40%權益,價值三億大元,以公司三億的應收帳作為代價,若應收帳收回的資金少於三億元,公司會補回差價。

公司無林業經驗,且林業公司呈現虧損,未有盈利,那為何要收購之?另外,對方竟接受向他們未打過交道的人收回貨款,他們傻了嗎?

他們絕不是白痴,這是絕對的好橋。

我懷疑這家公司財務吃緊,可能假帳情況出現,這次收購好像大衛先生所稱聯洲之前谷大財政收入,但導致應收帳有問題,所以以收購掩飾假帳的行為,另外收購可以令公司股價有炒上誘因,便於配股,以集資解決財困。

在出售40%林業的那一方,那個樹林可能不值七億五千萬(三億買40%),可能用幾百萬買個樹林,用間熟悉的估價公司,估到幾億,賣出40%,拿到三億應收帳,雖然大部分可能是假,但是可能有些是真的,或是以關連人士的應付帳,到10%已經回本,所以當然接受收購啦。

由於這家公司曾被七叔推介,一定要blacklist,今次只是加強blacklist的論據,更顯示公司財政已到非玩財技不可的危險情況,大家要慎防公司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6

女生投資周記:信用卡壞帳率未飆升 王雅媛

2009-05-18  OrientalDaily





特 區政府剛公布了香港○九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為負增長7.8%,比預期差很多,是自九八年第三季飽受亞洲金融危機嚴重打擊以來最大的跌幅。經濟下滑、失業 率上升,自然讓人聯想到很多人還不起錢,信貸財務公司壞帳上升。而之前公布業績的AEON信貸財務(00900)又並非大家所想的邏輯。

AEON未受經濟拖累

AEON 的業績期比較特別,○八年的下半年業績是從八月中計起,到○九年二月中截止。這個特別的業績期正好反映了,暫時來看,香港經濟最差的一段時間。令人意外的 是,這段時間裏面,AEON的業績完全沒有惡化的迹象。從年報上看,○九年信用卡及分期貸款的減值準備,跟○八年比,沒有明顯的增加。

但問 題是在金融海嘯下,「信用卡」、「分期貸款」這些詞彙都特別令人害怕。加上這隻股票的成交量又細,它的股價就很輕易跌到了早前的3元。但其實仔細看這家公 司,它是由日本人管理的,風險管理做得相當不錯。另外,分期貸款跟供樓其實不同。分期貸款供的是類似電視機之類的商品。Victoria聽說過有人會供不 起樓,但很少聽說斷供一部電視機的。

客戶碌卡多日常消費

信用卡方面,我認為很多擁有AEON信用卡的人,都是經常光顧香港吉 之島的顧客。既然是超市,那他們購買的物品,多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現時的經濟雖然是不景氣,但是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是不會受多大影響的。由此看 來,AEON的信用卡業務,也不會像大家想像得那麼差。因此,公司一公布如此業績後,消除了市場之前的憂慮,股價於短時間內,上升了近50%之多。

(筆者並沒持有以上股票)

王雅媛(Victoria)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曾勝出大學模擬投資比賽冠軍,現任職證券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8

銀行面對壞帳的承受能力—周玉龍 世路勞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1m6h3.html
銀行股低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們擔心信貸資產的安全,換一句話說就是預期銀行的不良貸款未來將大幅產生,銀行虧損或者說淨資產損失。所以,銀行股哪怕是以淨資產為交易價格也覺得並不便宜。

  擔心銀行壞帳風險,導致銀行股特別低估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由於美國金融風暴太殘酷,造成預期太悲觀。二是很多人不知道美國金融風暴產生的基礎是由銀行的衍生品交易導致,而我國的銀行以傳統業務為主,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業務概念。三是大多數人並不瞭解不良貸款的發生與壞帳撥備之間的關係,認為只要出現不良貸款銀行就會虧損。導致出現了很多似是而非看空的理由,致使認為銀行股在淨資產附近交易還覺得不便宜。

  今天,作為投資銀行股已有8年之久,與銀行打了30年交道的老股民和大家說說銀行的不良貸款即壞帳風險問題。我們先瞭解一下什麼是銀行的不良貸款吧:199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參照國際慣例,結合中國國情,制定了《貸款分類指導原則》,要求商業銀行依據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進行貸款質量的五級分類,即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後三種即為不良貸款或者說將產生壞帳風險的貸款。(具體分類指標見附件)

  一般來說,按實踐看,考慮到抵押物的客觀存在,銀行的不良貸款回收率在30%-40%左右,拖延時間越長回收越困難。所以,按國際慣例,在準確分類的情況下,銀行對於不良貸款的撥備覆蓋率達到75%就可以算足額撥備,就可以覆蓋不良貸款的或有損失。

  壞帳撥備計提或者說資產減值損失,就是銀行為了應對貸款未來或有損失而每年從營業收入中計提的壞帳撥備,屬於營業支出。理論上說,撥備覆蓋率75%以上的部分,屬於銀行的隱蔽資產。撥備覆蓋率是指撥備計提餘額相對於不良貸款餘額的一個指標,撥備覆蓋率計算公式=撥備計提餘額/不良貸款餘額*100%,目前的股份制銀行基本上在300%以上。

  說起銀行的不良貸款,就必須看未來不良貸款的趨勢變化,不良貸款的趨勢變化,取決於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所以說,銀行的不良貸款趨勢與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有著高度相關性。比如說明年及未來的經濟繼續低迷,GDP增長持續下降,那麼銀行的不良貸款將持續提高。所以,與其說投資於銀行股,還不如說是投資於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否則,銀行股不值得投資。

  目前來看,按四季度的情況看,多個指標顯示出實體經濟的經營逐漸企穩好轉,企業去庫存逐漸完成,經濟增速下行的趨勢有逆轉跡象。我個人判斷,假如不出意外,明年一季度就可形成向上趨勢,進入健康發展軌道。

  一般情況下,銀行不良貸款的生成有著滯後於實體經濟的特性,同時,各銀行也受到信貸期限結構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股份制銀行的信貸期限比較短,不良貸款的產生也比較快。國有銀行的信貸期限比較長,不良貸款的生成也慢一點。

  同樣的道理,按我個人判斷,股份制銀行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不良貸款、不良率將繼續雙升,明年年中將形成不良率趨勢停止雙升的拐點,在不考慮核銷的情況下,不良貸款絕對值將繼續小幅增加。國有銀行不良率趨勢將有可能在明年三季度出現拐點。但是,在這裡有必要說一下的是,目前我國銀行的不良率太低,這不符常態,難以持續,未來的不良貸款有繼續增加的可能性。

  按我手頭的統計資料,按發達國家的銀行歷史來看,在正常情況下,銀行的不良貸款年生成率大概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之間(民生銀行(7.30,-0.13,-1.75%)近十年的不良貸款生成率為千分之二),累積的不良貸款大概在1%-2%之間。在金融危機或者說經濟危機的環境下,銀行的不良貸款會快速增加,甚至一夜之間達到5%左右,快速到頂。所以說,我國的不良貸款生成屬於偏低。當然,這也與近十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吻合。

  為了從某種角度來說的以正視聽,我在這裡模擬兩種情景,第一種情景,未來我國經濟繼續低迷,連續三年增速下降一個百分點,DGP增長從今年的8%,至2015年的GDP增長為5%。銀行的不良貸款每年生成一個百分點,連續三年。第二種情景,我國在明年發生經濟危機,經濟增長停滯或負增長,銀行的不良貸款快速提高至5%。看看我們的銀行是否可以承受?

  我們就以民生銀行為例計算一下這兩種情景下的結果。在第一種情景下,假設民生的信貸規模年增長15%,其他條件不變,撥備前利潤同步增長15%,考慮到不良貸款的或有損失在65%左右,模擬信用成本即撥備計提為貸款餘額的0.75%,以覆蓋不良貸款的或有損失。通過建立計算模型顯示:

  信貸資產從2012年的14000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21300億元,年均增長15%。

  不良貸款從2012年的110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669億元,平均每年增加不良貸款186億元,年均增長83%。夠恐怖了吧?

  不良貸款率2012年的0.79%,提高至2015年的3.14%,提高2.35個百分點。

  每年撥備計提從2012年的85億元,提高至2015年的160億元,年均增長23%。

  壞帳撥備餘額從2012年的340億元,提高至2015年的759億元,年均增長31%。

  撥備覆蓋率從2012年的309%,下降至2015年的113%,撥備覆蓋率依然超過100%,保持全覆蓋狀態。

  撥備前利潤從2012年的600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913億元,年均增長15%。

  淨利潤從2012年的385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565億元,年均增長14%。

  如此,我們可以看見,就算是未來三年的GDP增速持續下降,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但民生銀行的實現淨利潤依然可以年均增長14%,2015年每股淨利潤依然可以達到2元左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來自於目前民生超高的信用成本。

  在最為悲觀的第二種情景下,我國在明年發生經濟危機,經濟增長停滯或大幅負增長,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快速提高至5%或以上。計算結果如下:

  A,明年不良貸款5%,達到805億元,為了達到75%的撥備覆蓋率,需要壞帳撥備餘額604個億,今年壞帳撥備餘額為340億元,意味著明年的撥備計提需要264億元,考慮到明年的撥備前利潤將達到690億元,意味著仍然還有稅前利潤426億元,淨利潤320億元,每股淨利潤1.12元左右。

  B,就算是保持100%的撥備覆蓋率,考慮到340億元的壞帳撥備餘額,考慮到690億元的撥備前利潤,在滿足不虧損的情況下,可以滿足1030億元的不良貸款,即可以全面覆蓋6.40%的不良貸款率。

  C,假如按75%的撥備覆蓋率計算,在保證不虧損的前提下,可以滿足1370億元的不良貸款或8.50%的不良貸款率。如此,大家可以想一想,夠了沒?

  其實,假如真的出現此類情況,那麼我國經濟將一地雞毛,生靈塗炭,任何行業不能倖免,你手中的人民幣也將面臨大幅貶值,而不僅僅是銀行業。

  何況,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在一年以後的民生,依然可以實現1.50元以上的每股淨利潤。這就是銀行的特徵,在經濟危機打擊下不良貸款影響的經營業績往往是一次性的,只要不倒閉,只要不虧損導致資本金不足,未來依然可以正常賺錢。這就是銀行。

  好了,不多說了。總而言之,面對著未來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20%,在淨資產附近交易的銀行股,是市場種種最壞最悲觀預期的結果,更多的是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而這最壞預期已經維持整整四年,至今仍沒出現預期或有可能兌現的跡象,反而是銀行利潤依然穩步增長。

  潛在的銀行股多頭們,現在你們需要考慮的是:這些悲觀預期真的會出現嗎?我國的銀行真的會崩潰嗎?先知先覺的人們已經用自己的人民幣做出回答:不!

  附件:現行貸款五級分類

  199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參照國際慣例,結合中國國情,制定了《貸款分類指導原則》,要求商業銀行依據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進行貸款質量的五級分類,即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後三種為不良貸款。

  現行貸款五級分類

  正常類貸款,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還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響貸款本息及時全額償還的消極因素,銀行對借款人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貸款損失的概率為0。

  關注類貸款,儘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如這些因素繼續下去,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受到影響,貸款損失的概率不會超過5%。

  次級類貸款,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需要通過處分資產或對外融資乃至執行抵押擔保來還款付息。貸款損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類貸款,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抵押或擔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損失,只是因為存在借款人重組、兼併、合併、抵押物處理和未決訴訟等待定因素,損失金額的多少還不能確定,貸款損失的概率在50%-75%之間。

  損失類貸款,指借款人已無償還本息的可能,無論採取什麼措施和履行什麼程序,貸款都注定要損失了,或者雖然能收回極少部分,但其價值也是微乎其微,從銀行的角度看,也沒有意義和必要再將其作為銀行資產在賬目上保留下來,對於這類貸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應立即予以註銷,其貸款損失的概率在75%-1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81

中國壞帳被低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47

u=3179068705,35085152&fm=21&gp=0

美國資管和投顧公司DAC Management稱,由於政府持續支持陷入困境的公司並為投資者兜底,中國壞賬被顯著低估。

DAC表示,中國壞賬高峰還未來臨,屆時將為世界上的壞債投資者帶來諸多機會。DAC註冊於芝加哥,專註於收購中國的不良資產和壞賬,在中國管理著近4億美元的資產。

銀監會15日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7669億,較上季末增加725億,增加速度創2005年以來新高。這也是不良貸款連續第十二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為1.16%,較上季末上升0.09個百分點,創近四年新高。為了支撐經濟增長,中國人民銀行在過去的兩個月中,為銀行系統註入了7695億。

DAC聯合創始人Philip Groves周二在香港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

中國政府連續多年報告如此低的壞賬,只有在一種情況下中國壞賬才會上去。我們仍然有待這種情況出現,因為看看違約的企業就知道了,政府一直在出手相救。(但是)到了某一刻,他們總不可能挽救每一家企業。

中國於1999年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專門接手並處置銀行的不良資產。

Groves表示,盡管1.16%的壞賬率低於亞洲的大部分國家,例如越南為3.88%,但是壞賬的總量仍然高於壞賬投資者所募集的資金。市場一直沒有足夠的資本去消化壞賬,許多壞賬最終還是被政府重新吸收了。這也是為什麽過去十年中,中國總是時不時地出現壞賬問題的原因。

不過,他認為,如果中國形成真正的壞賬市場,那麽隨著“壞賬潮來臨,(壞賬)市場上有東西可買,資金會介入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53

銀行壞帳占GDP1/4,骨牌效應指向脫歐? 歐元區下個未爆彈:義大利

2016-07-18  TCW

英國脫歐震撼持續,義大利十二兆銀行壞帳也暗藏危機,一旦人民被銀行倒債,千萬張義國選票恐再次煽起脫歐野火。

全球最老的銀行,將成為全球最新的麻煩,這是義大利銀行西雅那(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這家已有近五百五十年歷史的銀行,近來壞帳攀高、股價暴跌,不僅反映義大利銀行業的危機,也是歐盟與全球市場下個未爆彈。

義大利銀行壞帳占該國GDP四分之一,其放款有一七%是壞帳,美國銀行業在金融危機高峰時也不過五%,該問題成為近來市場最擔憂的危機。除第三大銀行西雅那外,義大利資產最大的銀行聯合信貸(UniCredit)等大型銀行今年以來股價持續探底,義大利證券監管機構Consob已禁止做空西雅那銀行股票三個月。「若不如此,該銀行股價恐要跌破○.一歐元(目前約○.三歐元)。」一家歐洲對沖基金經理如是說。

保護政策,種下135%負債率義大利銀行業的危機,源自政府保護與管制。政策保護下,義大利銀行一直免於外國競爭、購併或裁員,其放款標準寬鬆。金融海嘯後,義大利銀行累積大量無法回收的貸款,它們寬延償還期限,期望日後經濟復甦與拍賣抵押品來暫度難關。

然而義大利經濟始終未見起色,去年該國GDP和十年前相比幾乎零成長,此外企業破產須走的法庭程序長達八年——歐盟平均為三年,義大利銀行因此很難把手上抵押品賣到好價錢以彌補壞帳。

為拯救銀行業,義大利當

局成立一個名為「亞特蘭

提」 (Atlantc)的基金,買下銀行不良貸款。不過該基金規模只有四十億至六十億歐元,和義大利整體銀行業三千六百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十二兆八千七百億元)壞帳相比,是杯水車薪。如今義大利政府債務達GDP一三五%,已無餘力舉債擴大投入。

義大利總理倫齊(Matteo Renzi) 因此向歐盟求援

四百億歐元(約合新台幣

一兆四千三百億元)注資,但道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反對。梅克爾堅持義大利銀行須遵守歐盟新規定:銀行出現危機,須先由債權人承擔損失,才能獲政府紆困。

梅克爾稱:「我們(對這些規定)付出過大量心血,不能每兩年就全部砍掉重來。」若義大利遵守歐盟規定,一般民眾將遭衝擊。別國銀行債券多由法人機構持有,但在義大利獨特稅制下,散戶持有該國銀行債券比率高達四五%。

按歐盟「債主先認賠,政府後金援」新規定,義大利銀行的債權人須先承擔損失,這意味著散戶手上債券將淪為廢紙。

去年義大利有四家小型銀

行,超過十萬名投資者的投資泡湯,不少人畢生積蓄一夕蒸發。去年十二月義大利一名退休人士投資此類銀行,虧損十一萬歐元後自殺,引起軒然大波。

憲法公投,恐成脫歐引信據聯合信貸研究(Unicredit Research)經濟學家尼爾森(Erik Nielsen)數據,過去五年義大利銀行股東權益報酬率每年平均不到二%,「既不足以打銷壞帳,亦無法吸引新資本。」英國脫歐後,歐洲央行維持低利率,義大利銀行獲利難有起色,壞帳危機更難化解。

更大隱憂在於,此問題可能演變為歐元區危機。義大利總理倫齊將在十月推動憲法公投,主要針對他的政治改革:上議院議員由三百一十五名減為一百名、限制上議院解散政府的權力。倫齊稱若公投未過,他將辭去總理。

歐洲媒體研究(Euromedia Research)七月初對一千名義大利民眾調查,三四%民眾反對倫齊的公投提案:支持者不到三成(二八.九%),另有近兩成未表態。若壞帳損及一股民眾,其不滿

情緒將反映在

這次公投,倫

齊總理之位難

保,當前聲勢

極盛、主張推

動義大利版

脫歐公投的

「五星運動

黨」(Five Star Movement)有可能躍上政壇。日前該黨候選人當選羅馬首位女市長,被視為民眾對倫齊投下不信任票。花旗首席全球政治分析師傅德漢(Tina Fordham)稱,義大利憲法公投是「英國脫歐以外最大風險」。

義大利銀行壞帳成市場最新隱憂,大量游資因此湧向日圓、債券及黃金避險。財經頻道CNB引述瑞士亞洲資本(Swiss Asia Capital)首席投資長凱納(Juerg Kiener)稱,在全球公債殖利率低至負數的背景下,未來十八個月金價可能會觸及歷史新高。未來市場疑慮一日未解,這類避險資產將是投資人持續追逐的標的。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82

壞帳或升 金管局籲港銀小心 零售銀行不良貸款率0.48%

1 : GS(14)@2014-04-16 12:41:4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416/news/ec_eck1.htm


【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提醒」香港須注意對內地貸款風險,昨日金管局馬上「解畫」,副總裁阮國恒稱內地相關貸款風險仍可控,銀行風險管理亦到位,零售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現為0.48%,處於低水平。不過他同時提醒,將來美國若退市或加息,不良貸款率掉頭上升的機會大於下跌機會。


金管局數據顯示,香港零售銀行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為0.48%,處於低水平。但阮國恒表示,將來美國退市或加息,流動性將收緊,認為不良貸款率「掉頭上升的機會大過再跌機會,要居安思危」,建議銀行要保守。

富邦﹕行業資產質素無大問題

富邦銀行高級副總裁兼消費金融部主管谷祖明表示,該行首季零售貸款資產質素維持良好,加上金管局過去一年對銀行的資本要求大為收緊,相信行業的資產質素不會出現大問題。星展香港大型香港及中資企業主管鄭思禎表示,未見大型及中小企信貸質素出現重大變化,對此並不擔憂,相信監管當局是出於保守審慎原則。

為應對美國退市引致的流動性風險,金管局去年10月推出穩定資金要求,銀行年率化信貸增速若超過20%,多出部分須由年期較長的穩定資金支持。阮國恒昨再透露,需要增資的銀行要同時符合兩條件,即上述的貸款增速規定,以及貸存比率超過70%。不過他強調沒有信貸額安排,亦不設貸存比率的硬性上限指標。

以行業平均計算,2月底港元貸存比率為84.3%,1、2月經年率化的貸款增幅達41.9%,兩項數據均「超標」。

2月底港元貸存比率「超標」

為應對金管局的資本要求,銀行各師各法(見表),早前大新銀行(2356)與母企大新金融(0440)已宣布供股集資,合共向市場「抽水」21億元,有指大新系供股,是因為金管局「鼓勵」其「參考」市場水平調整。

昨日阮國恒多番強調,沒有差異化處理,所有銀行會受劃一標準監管。不過銀行與SFR(穩定資金比率)要求基準相差愈遠,穩定資金要求則愈嚴格。

另外,中銀香港(2388)早前表示,香港的監管可能較《巴三》資本要求更嚴格,為保留更多資金,已將派息比率目標降低;而匯控(0005)為應對歐盟的監管要求,正準備尋求股東授權發行「或有可換股債券」,在發生觸發事件時,有助增加普通股量,確保核心資本比率達標。

明報記者 陳悅、葉浩霖
2 : GS(14)@2014-04-16 12:42: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416/news/ec_eck2.htm


【明報專訊】早前IMF報告關注香港銀行對中國貸款增長加快,金管局昨日突然召開記者會,公布有關中國貸款數字的細節。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稱目前對內地貸款實際應為2.276萬億元,其不良貸款率僅0.29%,遠較香港零售銀行整體0.48%為低。他又指過去4年都有現場審核內地貸款,認為銀行風險管理有效,目前相關風險仍受控。


金管局《貨幣與金融穩定情》半年報早前曾披露,截至去年底,港銀對內地企業(非銀行類)貸款共計3.6020萬億元,佔總資產19.7%。不過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昨日稱,倘撇除貿易融資、債券投資以及表外資產後,實際借予中國客戶的貸款總量實為2.276萬億元。

他續指當中約38%實際是在內地以外地區使用,約60%有抵押或擔保等風險緩解措施。他續指出,內地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僅為0.29%,遠低於整體零售銀行0.48%比率。

計及貿易融資,內地客戶貸款為2.589萬億元。按借款人背景分類,內地客戶貸款中一半是借予大型國企,19%借予內地民企,其餘31%為非內地企業。阮國恒稱,頭十大客戶佔總貸款少於10%,反映風險集中度低,金管局亦有對銀行進行壓力測試,「即使好極端情,看不到要監管關注,相關風險仍可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87

安永:內銀壞帳問題升溫

1 : GS(14)@2014-05-09 18:37:5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09/news/ec_ech2.htm

【明報專訊】內地經濟放緩,信用違約個案頻生,銀行壞帳問題亦不斷升溫,會計師事務所安永昨天表示,內地所有上市銀行的平均壞帳率已從2012年的0.92%,上升至去年的0.97%,而為提升資產質素,多數銀行加大了壞帳的核銷和清收力度,目前壞帳多出現在長三角、珠三角的製造、批發和零售行業。


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銀行及資本市場主管合伙人梁成傑表示,經濟下行風險、區域性風險和行業性風險是導致銀行壞帳上升的主要因素,今年首季,在兩地上市的合共19家上市銀行的壞帳總額已達300億元(人民幣,下同),壞帳集中在產能過剩行業。2013年,19家上市銀行核銷壞帳的總量已達835億元,按年大漲145%。


此外,重慶銀行(1963)董事長甘為民昨天在當地接見港媒訪問團時表示,在經濟下行之下,信用違約情況可能會增加,已留意當前發生的違約個案,他稱,目前全國信貸產品總規模超過10億元,近三年是信託到期的高峰,本月更是最高峰。

不過,信託和銀行貸款一樣,有風險屬正常,如果銀行的貸前工作充分,貸後管理到位,則可降低風險損失,該行未來會加強內部管控。
2 : Louis(1212)@2014-05-09 22:28:15

今天股東週年大會,1098的董事表示內地房地產市場沒有泡沫, 真的身體力行: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 ... =MAIN&lang=ZH&tk=ds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 ... =MAIN&lang=ZH&tk=ds

我想跟著他做,但受到公共媒體恐嚇。smiley

有本事就拋售內銀, 推低它們的價格超過50%, 給我們機會買多一些沖淡。
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27

內銀首季壞帳5年新高

1 : GS(14)@2014-05-16 11:10:5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16/news/eb_ebf1.htm

【明報專訊】中銀監會公布一季度統計數據,內地商業銀行的壞帳總額共計6461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年初增加541億元,增幅高近一成,不良貸款率亦上升至1.04%,增幅為0.04個百分點,內銀壞帳水平已達過去5年來新高。


根據中銀監報告,截至3月底,內銀壞帳已連續第10個季度上漲,6461億元是2008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按照監管規定,內銀貸款風險級別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5類,後3類合稱為不良貸款。中銀監今年首次披露,內銀首季的正常類貸款總額為60萬億,佔比96.46%,關注類貸款為1.56萬億,佔比2.5%。





中銀監認為,雖然內銀壞帳上升,但壞帳率仍屬於較低水平,且抗風險能力仍強,整體運行仍平穩。

國務院昨天發布了修支持國外貿穩定的若干意見,包括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價,增加匯率浮動性,保持匯率在均衡水平等。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昨天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升13個基點(100基點等於1厘)至6.164,人民幣即期匯率基本平穩。

人行昨進行870億元的正回購操作,本周內在公開市場淨投放資金440億元。內地流動性充沛,銀行間隔夜拆息僅2.35厘,再跌1.66個基點,其他1個月以內拆息也都在3厘以上的偏低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57

港商壞帳四成來自內地

1 : GS(14)@2014-08-25 10:14:2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825/news/ec_ecd1.htm\r\n\r\n【明報專訊】香港貴為國際商貿城市,自然與不同地區或國家的企業進行生意往來,不過專責應收融資服務及國際商帳追收服務的EOS香港董事總經理曾智仁指出,在芸芸眾多國家中,中國為產生壞帳的高風險國家,來自日本的壞帳基數雖小,但是相比一年前大幅倍增。他指出,港商宜多做信用調查工作,且在出現壞帳時及早處理,增大回收率。\r\n\r\n港商宜多做信用調查\r\n\r\n曾智仁引述港大近日進行的「香港出口商對逾期還款問題及信貸風險管理意見調查」報告指出,港商來自內地的壞帳在過去四年高踞榜首,佔比例高達42%,但是相比2011年的46%稍降。大家原本以為最守信諾的日本市場,所佔基數仍低,但是比2013年倍增,達到4%。過半被訪者在合約訂明賒帳寬限期後未找數者,則由13年的50天,拉長至69天。他相信,日本的電子行業競爭力較前減弱,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影響經濟,致壞帳惡化。\r\n\r\n電子成衣塑膠最多壞帳行業\r\n\r\n一旦壞帳出現,曾智仁稱,企業宜盡早採取行動追收,並且要訂立內部指引,隨著拖數時間越長,宜將追討渠道及層級提高,加強追討壓力,甚至到最後聘請國際級收帳公司追帳。若交易對手還款情出現不尋常的改變、愈拖愈長時,企業要提高警覺。同時亦宜留意個別國家最長的追討法定時間及追帳慣例。面對內地市場的風險,他提議企業家需要多些留意銀行貸款融資取向,如發現對某一行業貸款收縮,交易對手便有機會尋求不到融資而影響對港商或外商還款。當中內地房地產出現「爆煲」,更影響到與港商交易的內地廠家財政實力。\r\n\r\n在眾多內地省份中,曾智仁稱,以廣東省出現的壞帳情較高,在眾行業中,電子行業出現壞帳的情最普遍,其次為面對激烈競爭的成衣及塑膠行業。他相信,這與電子產品生命周期較短,銷售一旦不理想,便影響周轉。若企業要處理應收帳款,亦可以採用應收帳融資公司的保理(factoring)服務,先行取回貨款。一般而言,應收帳融資公司會視乎買家實力及生意額,按發票徵收0.8至1%費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175

安永:內銀壞帳未見底

1 : GS(14)@2015-05-13 12:27:2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13/news/ec_ecb1.htm
【明報專訊】安永金融服務合伙人梁成杰昨日在記者會指出,內銀首季盈利錄得低單位數字增長,不排除全年盈利將錄得零增長。他認為,壞帳是拖累內銀盈利的主要因素,皆因撥備前,內銀盈利增速與去年基本持平,部分銀行更見增速加快。金融服務首席合伙人陳凱則指出,內銀壞帳並未見底,相信未來會持續增加。

  逾期與關注類貸款,也將持續轉為不良貸款。儘管2013年關注類貸款按年回落4.5%,去年卻報復反彈,按年增長42.8%。不良貸款增長則會較關注類貸款增長滯後數月。陳凱認為,未來幾年銀行之間較量的是資產質素。「不論增長得多快,一擔壞帳便可能抵消了所有增幅。」

恐拖累盈利零增長

上周末央行下調存款息率0.25厘,並將存款利率上限由上浮三成增至上浮五成,陳凱表示,各行可以通過上浮利率來紓緩壓力,因而對於淨息差影響不大,坦言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梁成杰則認為,調整上浮存款利率上限至五成是逐步推進利率完全市場化的步驟。雖然小型銀行上浮較多,但在貸款方面也會獲得資金補充,因而目前看不到小型銀行的壓力。

料製造零售業 將為壞帳主要來源

陳凱又表示,據研究所得,地方債壞帳的嚴峻程度並不如市場預期,房地產板塊銀行已經有節奏地回復放出貸款,預料今後壞帳的主要來源將是製造業和零售業。

另外,瑞信昨日發表報告指出,按市帳率以及股本回報率計算,現時亞洲估值較低的20隻股票中,12隻均為港股。其中獲得瑞信跑贏大市評級的有農行(1288)、建行(0939)、工行(1398),以及民行(1988)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2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