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地下钱庄三大资金窟窿引发中盛10亿元大案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718/0350233341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5

茂业系举牌引发三大富豪资本较量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111/0145548987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5

短評三大中資愛股 東尼


2008-02-21  NextMagazine


在我眼中,上海是全球最炙手可熱的城市。

上海冬天氣候寒冷,但增長潛力傲視同儕。與之競爭的杜拜,雖然有巨額收入,惟發展空間太窄。里約熱內盧的潛力或許不俗,但和雅加達一樣,他們的潛力屬於未來式,而非現在式。

我一九三六年初到上海,那時候,作為中途站的香港,同樣叫我眼前一亮。我在上海居住的時間很短,皆因日軍來襲,家母、姐姐和我一同返回仍有不少親戚居住的香港。後來家父跟我們會合,再舉家返回英國。

因此亞洲,特別是東亞,令我非常嚮往。當我成為註冊會計師後,我一直在報紙求職版找尋合適工作,一心要回到亞洲。時為一九五五年,我相信當中國開放對外貿易後,肯定會出現令人驚嘆的商機。中資股超值

我這個觀點至今仍然不變,事實上,中國今天已經是全球經濟巨人,機遇處處。這些機遇並未因為金融海嘯而減少,如果你之前錯過了,現在正是趕搭順風車的絕佳時機。

我認為如今應押重注於中資股,原因是估值便宜。但在公司名字掛上中國兩個字,不一定是致富的通行證;某些中資股只想欺騙客人,部分國企亦管理不善,或政治風險極高。

這正可解釋,為何我們組合盡是中資的龍頭股,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電訊商中移動、中石油這石油巨企,以及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股工行。我認為它們的現價皆屬吸引,這些巨企將於未來數週公布去年業績。

中 移動現價七十五元,市值一萬五千億元,去年盈利估計有一千二百億港元,市盈率為十二倍半,以中資大藍籌來說,這是非常吸引的價錢。早前中國政府向中移動批 出3G營運牌照,雖然得到較冷門的TD-SCDMA制式,但中移動坐擁大量現金,又得政府的祝福,相信可以勝過其他競爭對手。

小心中移動短線波動

惟中移動的股價甚為波動,○七年曾升至一百五十元,最近卻一度低見五十元。投資者應有心理準備,短線股價可能疲弱,惟長線仍屬便宜。

中石油現價六元三角,市值一萬一千五百億元。去年首三季已公布賺九百三十五億元人民幣,全年盈利大概有一千二百億元人民幣,市盈率僅八倍半,不用我多講了吧!

工行現價三元六角,市值一萬二千億元。截至去年九月,首三季盈利為九百三十億元人民幣,我估計其全年盈利約一千二百億元人民幣,與中石油的盈利差不多,即一千三百五十億港元,市盈率九倍,我認為「妙極」。

若我對這三家中國巨企的看法接近正確,便可解釋為何這次股市下挫,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入市良機,投資者應該好好把握。我不能保證股價不會再次下跌,但這不應是拒絕溝貨的理由。

雖然我不知道環球經濟跌勢何時了,但相對於已經衰落的歐美經濟板塊,我對中國,以至中國市場的信念,毫不減退。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三十五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88

吉利集团将引进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人才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08/110115055.html


吉利副总裁王自亮称,目前已与部分人士达成意向,并将以多种方式继续引进人才

  【《财经网》专稿/记者 梁冬梅】金融危机之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面临困境。中国民营汽车厂商吉利集团打算引进一批来自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人才,并已与部分人士达成意向。
吉利集团副总裁王自亮是在3月6日下午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他没有透露具体的人数。
王自亮称,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汽车产业人才流动更加频繁,这对吉利集团引进海外人才提供了好的机会。他同时表示,吉利集团的人才引进“不是盲目的”,将重点引进技术、质量和研发人才。
他表示,吉利集团引进海外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有海外人才主动上门的,也有通过其他方式引进的。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和浙江省政府也组织了代表团,去美国考察以寻求人才,吉利集团已经委托他们为自己提供合适的信息。
王自亮称,吉利集团一直对海外人才“敞开大门”,并在几年前开始尝试引进,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案例。
他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引进的人才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要经历可能长达两三年的思维磨合期。但是,吉利集团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总体来说是好的。
“民营企业决策过程非常快,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王自亮表示,2006年11月,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工作多年的赵福全,加盟吉利集团,担任负责研发的副 总裁。此后,吉利集团实行通过技术改进提升服务和品牌的全面战略转型。“赵福全就是(引进海外人才)一个成功的案例。”王自亮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60

三大報表分析的目的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637


快速分析報表是為了得到下面的大前提:

分辨公司是"好"是"壞"

冇明顯缺點的是好公司,否則是壞公司

之後最優先的問題就是否值的花時間深入分析

在這是"好"大前提下,進行統合分析,是為了下面三個目的:

1.報表是否可信

2..公司現況

3.值多少錢

在"報表是否可信"一項,要分析以下幾樣:

1.盈利是否真實

2.有否用了財技

3.管理層是否充滿了集資的動機

在"公司現況"一項,要分析以下幾樣:

1.正確的盈利數字

2.真實的盈利數字

3.安全性

4.資產數量

5.資產質量

6.營運效率

7.投資效率

8.盈利能力

9.成長性

在"值多少錢"一項,要分析以下幾樣:

1.資產值多少錢

2.盈利能力值多少錢

3.安全邊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69

三大報表的統合分析-1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638


說是教人分析,但味皇也不過是半桶水的新手,不可能精確分析,連正確都可能說不上,大家研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報表是否可信:

首先要完全否定4大之外的會計師行,4大之中的德勤經手的亦要多加兩錢肉緊

其次是避開所有在百慕大註冊的公司,這兩點是為閤下安全著想

分析目標如下:

1.盈利是否真實

2.有否用了財技

3.管理層是否充滿了集資的動機

請看下面的表

這是一隻自稱林業股的物體





疑點一,唔交稅

疑點二,已繳稅項同稅項不一致,盈利同現金流不一致

免稅的盈利很難稱為盈利,因此盈利是假的,而且利用虛假的盈利數字集資

 

這是一隻叫滿天星的造紙公司





可以發現其存貨一直無上升,疑點在於營業額同盈利都上升的情況下,存貨一直不變是非常識的,這種情況我們俗稱"騙局"

由於公司打算上市,創造盈利非常有必要

 

這是一隻叫方向電機的公司





問題在於存貨不成比例的上升,公司的固定資產增加3倍,存貨增加7倍,同期的現金流是負數,代表公司的收入全數買入存貨,或者說累積起來的存貨當成 收入,如此比例的存貨上升是不尋常的,如果最終存貨可以在n年後順利脫手,盈利也只會在n年後到手,現在確認的盈利就是不切實際,如果最終存貨賣唔出,現 在確認的盈利最終會成為空氣,到時仲要撥備,由於現金流差,有集資的動機

所以無論方向電機交出怎樣的盈利數字都很難解釋,根據其已繳稅項,為4億及5500萬兩個毫無關聯的數字,以稅率15-25%計,稅基分別為16-27億及2.2-3.7億,由於用20億固定資產賺20億相當高難度,因此取平均數9-15億以下會比較合理

 

這是蔡東豪的公司





疑點在於其已繳稅項一直在同一水平,代表稅基沒有上升,亦無下降,因此盈利數字是假的

出現如此盈利變化並非亳無道理,因為投資增加同投資減少很多,盈利變化原於炒作的賬面值,因此最低潮時頗有投機價值,但最高潮時充滿配股的動機

 

這是一間已爆煲的水產公司,徹頭徹尾的假數公司,今次僅作教學用途





07年盈利數字同06年相當,但已繳稅項顯示,稅基增長了56%,因此真正盈利應按類似比例上升,在稅率可以明確表明問題,中國的稅率不會超過33%

 

總括而言,盈利數字虛報非常普遍,正常來說,公司不可能年年盈利都上升,仲要按一定成長率上升,真正的情況是好景時特別好有時特別壞,如果公司有集資的動機,它很可能將特別好的一年的數字壓低以提高特別壞時的數字,或令好景時雙倍的好,不景時雙倍的壞

以下一個積極的例子,祖國蠕動





已繳稅項上升31%,13%,而現金流上升15%,13%,毛利上升16%,34%,雖然比例不是太一致,起碼方向相同

同時,已繳稅項/現金流比率為17%,18%,14%的穩定的數字,這才像樣

而已繳稅項同稅項的差異可以接受(按比例,07年的盈利略為偏高,08年又偏低)

現金流-折舊的數字為1630億,1370億,840億,同毛利的差異不多

 

盈利(大致)可信的公司應該有一些特點:

1.已繳稅項同稅項相若

2.已繳稅項/現金流,比率合乎常理

3.毛利同現金流相若(現金流有時需要調整)

4.存貨變化不會太離譜

5.不會隨意濫發新股

6.派息比較穩定

7.小道消息較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91

三大報表的統合分析-2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678


關於"公司現況",分析目標如下:

1.正確的盈利數字

2.真實的盈利數字

3.安全性

4.資產數量

5.資產質量

6.營運效率

7.投資效率

8.盈利能力

9.成長性

在市場的眼中,只有8,9受到重視,如果我們要得到不同於市場的結果,就要多著重頭7樣

 

1.正確的盈利數字:

由於損益表的盈利數字普遍是假的,我們有必要修正這個數字

有一點很矛盾的是,我們個個都不肯相信花旗銀行的盈利數字,為什麼我們又無條件地相信自己持股的盈利數字呢?

正確的盈利數字只要排除特殊項目的影響即可,不是很難

很多蕉皮股會在盈利上加入大量特殊項目,在以市盈率計價的市場上好易比佢跣親,大行在推銷時並不會同你分特殊不特殊

確定"正確的盈利"目的主要是在於判斷市價是否超高或超高,如果包含了特殊盈利的公司20倍市盈率定2倍市盈率都可能超貴,相反包含了特殊虧損的公司2000倍市盈率定0.2倍市盈率都可能超平

下面舉個例子



這公司的盈利是多少呢?特殊項目不會重復出現,同公司的正常營運無關,因此正確的盈利會比現有數字更多,1.25億加上7.43億再扣除合理的稅款,正確的盈利數字應為8億上下,但這並不是"真實"的數目

 

2.真實的盈利數字



現在再加上現金流表,這10億的現金流對應9億的毛利並不合理,因為折舊龐大,不是現金流過少,就是毛利滲水,或者兩者都有,假定現金流數字正常的 情況下,10億現金流減5億利息支出後,再減折舊就蝕錢了,但公司有交稅,即稅基高於現金流,7700萬稅代表多少盈利呢?首先現金流表比損益表的數字多 一倍,盈利因此要多一倍,如果合理稅率在20-35%之間,7700萬對應3.9-2.2億稅基,求其採用損益表的稅率23.05%,對應3.3億稅基, 因此修正後的稅後盈利起碼有兩三億,這已經大致可視為真實的盈利了,要求更高的人可以將一部分折舊加回去或再減出黎,以本例子來說,正在重組的公司設備要 更新或丟棄的機會很大,因此折舊是真確的支出,如果是媽媽奶一類設備萬年不維修的公司,你大可將一半的折舊都當成盈利加回去,如此一來真實的盈利會比想像 中更高

真實的盈利數字首先要排除特殊項目的影響,之後減去利息支出,再按現金流,已繳稅項的比例,有時加上存貨比例,進行修改,修改過程很可能出錯,盡力而為就是,通常令人感到很難處理的報表,都會有問題,並不代表自己無能,放棄無問題

一般來說,毛利不會超過正常水平的現金流,現金流-利息-折舊=稅基,要交稅的收入先叫"真實",管理層喜歡欺騙投資者,但不敢欺騙稅局,柿總是要找軟的掐

如果有來自子公司的股息收入,可以忽略不計,因為來自子公司的股息收入受操縱,除非你知道子公司的情況

 

3.安全性

這一項很容易看,前文已有提及,不再贅述

 

4.資產數量

資產僅在好公司存在,壞公司連現金都可以假,不要浪費時間在壞公司上





這公司收市價2.9,市值15.54億,比例是29/1554

公司固定資產6.7億, 29/1554=每股固定資產/67   每股固定資產1.25

現金-1.5億

存貨4.9億

合計10.1億, 29/1554=每股資產/101   每股資產1.88

如果覺得公司是好公司,有錢賺,那淨帳款肯定不是0,起碼有好幾億,我們以此為安全邊際應該足夠有凸

又或者

公司固定資產6.7億

淨流動資產9億

合計15.7億 29/1554=每股資產/157   每股資產2.93

如果你覺得有部分存貨會滯銷,部分固定資產閒置等,你大可以打7-8折比佢,7折的話為2.05

不就是資產淨值打折嗎?

以上的應該同清算價值比較接近

 

5.資產質量





現金流約7000一年,固定資產一直上升,在04年,178414的固定資產對比69548的現金流,效率是38%,後來越來越小08年只有10%,上市前的數字真實與否先不說,效率有38%的資產肯定是優質資產,而效率10%的資產則必然是劣質資產,估價時嚴重打折

固定資產以外的東西,現金可以1比1的當成資產,係優質資產,而存貨按性質而不同,例如衣物是劣質資產,而布料又比成衣優質等,按緊急脫手的價值同容易程度而不同,劣質資產如汽車,電器等用半價脫手己很不錯,優質資產例如燃料,金屬等都可以賣返7-8成

如果公司正常營運,淨流動資產大致可以全數收回成為盈利

 

6.營運效率& 7.投資效率





又是上面的例子,固定資產的效率說了,之後是投資的效率

04年至08年固定資產增加2.9倍,而現金流沒有增加,效率為負,而且折舊都仲未同佢計

股東權益增加617,包括上市資金及保留盈利,期內又增加固定資產,又增加投資,而現金流沒有增加,效率為負

全部都是白投資,証明管理層是廢物





另一公司的數字,固定資產下降,現金流上升,效率上升?只是由於折舊關係,固定資產實際並沒有消失,效率可以計算出來,最低一年都在31.6%以上,最高的一年50.6%,証明這生意很高附加值

由04年起計,05年增加固定資產4800萬,現金流增加3900萬,即新增投資效率為81.3%,06年為-21%,07年35%,08年71%,5年合計,投入資金3.35億,增加了1.24億現金流,效率為37.2%



派息超過盈利,公司沒有保留任何盈餘,用於新增投資的資金,全來自"保留折舊"

因此此公司的營業效率奇高,而投資效率亦很高,不過沒有超越舊有投資的效率

不能因為效率高就認為管理層聰明睿智,但比起例子1,堅持經營低效生意的確不是智者所為,因此例子2能5年間都獲得高效,管理層值得加分

 

8.盈利能力

例子1



在這例子中,年現金流在3.9-2.7億之間,平均3.2億,我們可以隨便的認為,此公司現金流的製造能力,起碼多過1蚊先,3億也是很保守的估計,而充足的已繳稅項可以支持這一說法

由於公司一路有增加固定資產,很難認為現金流會無故倒退,故此派息能力很有保證,甚至可視之為債券

 

例子2



在這例子中,現金流變化很大,說明這生意本質上不太穩定,損益表上如果顯示穩定成長的獲利,多少都有點欺騙成分

上圖中,已繳稅項07年同05年都不少,微薄的現金流明顯被人為轉至其他年份了,如果稅率不變我們按已繳稅項的比例重新安排其現金流(我不得不事先 聲明其可靠性有限),03年現金流為13億,04年34.5億,05年29.4億,06年54億,07年62億,顯然有異於報表所示

好似04年咁,一次投入近百億增加固定資產,如果之後的現金流仲少過之前不是很搞笑嗎?

我不能明確判定其現金流的製造能力,但06-07年出現明顯的投資減少,投資活動之現金流量因此相對較少,因此來年的現金流不會大增甚至可能減少,即使如此,固定資產在定量的情況下現金流也不會變得太離譜,所以50億以上的現金流製造能力是比較公道的

(下續)



(上續)

此公司的盈利能力很難評估,按修正後的現金流同當年的稅後盈利對比,03年13億現金流對應12.5億稅後盈利,其中6.9億歸少數股東,5.6億 歸投資者,比率為96%-53%-43%,04年56%-24%-32%,05年84%-27%-57%,06年54%-16%-38%,07年 69%-24%-45%,看得出03年同05年的操縱比較嚴重,大致來說,所得現金流中25%歸少數股東,40%歸投資者,如果現金流製造能力在50億以 上,投資者起碼可以分到20億,同06年持平

 

例子3



在這例子中,06年前後的現金流處於兩個完全不同的水平,理由是04-05年的巨額投資,因此06年前後代表的是兩間沒有可比性的公司,舊公司現金流製造能力2億,新公司超過5億

但是已繳稅項不支持這一說法,例如05年8900萬稅為歷年最高,而07年的現金流在05年的2倍的情況下已繳稅項甚至低於05年,因此其盈利及現金流等數字應受強力質疑,08年現金流創新高,但已繳稅項為負,代表實際上公司出現虧損,核數師應該要拉去打耙

在此情況下判斷盈利能力沒有意義,亦不可靠

 

在這裡盈利能力泛指主業的現金流製造能力,利息收入不屬於血汗錢

總括而言,盈利能力應該同固定資產成比例,固定資產不減少的話,盈利能力應該不會縮水,5年間公司可能會增加投資,令盈利上升,如是者,盈利能力會超過5年的平均數,當然盈利能力必須相應的已繳稅項支持

 

9.成長性

例子1



例如這公司一直穩定成長,速度不快但算不上龜速,雖然投機者會唔夠喉

增加固定資產似乎不會大增,因此不會有驚喜

已付利息似乎不會大增,因此不會有驚嚇

因此公司應該會持續穩定成長,而且是長治久安的類型

 

例子2



例如這公司似乎在跳探戈,獲利不算太穩定,很難說成長性

增加投資同時減少投資,公司很可能存在投資業務,如果某段時間盈利出現急升,也只是鏡花水月

財務非常保守,沒有幾多負債,派息不錯,但保留盈利沒有特別用途

因此公司應該會持續安穩生存,但不會點樣成長

 

例子3



例如這公司在06年前是成長股,06年後是垃圾股,其實它是周期股,景氣時小投資收效大,不景時大投資無收益

如果周期股連續兩年成長(實際上是恢復),就會被大肆宣傳為成長股,其中一些原因是大戶每次周期都有大量舊貨要處理

由於衰退期間已作了大量投資,在恢復時會反彈得更快,而且會升好幾年,但當成成長股買的話好易中蕉

 

例子4



例如這公司的現金流成長很快,已繳稅項升更得不成比例

求其一年的增添固定資產都多過n年盈利,類似向陌生人借1000萬投資咁,公司處於爆珠狀態

已付利息亦水脹船高,由04年占現金流5%變成08年占1/4以上,公司處於捨身狀態,銀行則處於捨命狀態

股本融資每年幾十億,投資者處於激動狀態,投資銀行處於忙碌狀態

因此公司應該會一直急速成長,同時股價猛升至飛出太陽系,直至某日油盡燈枯

 

例子5



同例子4類似,但不同點在於已繳稅項比例較正常以及財務比較健康

增添固定資產數量不少,但來源多數來自保留盈利,而且效率很不錯

沒有理由懷疑公司近期的成長性,起碼08年的投資非常充分

這樣的公司似乎非常完美,但相應的股價肯定不低,我很懷疑07年接受新股的投資者可以有多大獲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6

三大報表的統合分析-3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745


最後,在"值多少錢"一項,要分析以下幾樣:

1.資產值多少錢

2.盈利能力值多少錢

3.安全邊際

依我觀察,買股票有兩個模式:

A.低於某價錢買,高於某價錢賣

B.升之前買,跌之前賣

前者關鍵在於"價錢",後者在於"時機",後者比較流行的原因在於"價錢"只得一個,要交易必須滿足差價的條件,而且僅能進行一次交易,再者交易時間可以是無限期的,而"時機"任何時候都有,而且即時見效,交易可以很頻繁,無論是抽佣的人還是被抽佣的人都喜歡後者

時機的課題不在本次討論之列,現在討論的是"某價錢"的確定上,即是估價

估價說是科學倒不如說它是一門藝術,阿豬阿狗都可以做藝術家,問題是藝術家的認同感完全受名氣影響,非常明顯地,畢加索同曾灶財做一樣的事,會受到 相反的待遇,畢加索在牆上捽一個狗屎腳印,自然會有人跳出黎解釋腳印的含義兼出錢裱起佢,而曾灶財在牆上捽狗屎的話一定比人罰錢,因此藝術的價格同其質量 無關

說回估價上,專家同普通人一樣,都估唔準,因此普通人一樣可以做得到,不用妄自菲薄,分別只是差異大少,既然都唔準,大家就不用追求精確了

 

1.資產值多少錢(PB)

一間公司如果真係打開門口做生意,起碼都有d資產,例如設備,存款,人手,客戶的電話號碼等,按組成比例不同,資產的估值會不同

例如一間僅有10000蚊存款的公司,那公司的價值至少有10000蚊,但是存款是定期存款的話,市場的估值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是1年的2厘定期 存款,公司的估值約10000-10200蚊,但如果是100年的2厘定期存款,如果市場利率為4厘,公司的估值僅是5000多d,而市場利率為1厘的 話,公司的估值卻會變成20000左右,那些奇怪的估值加上甚麼理由都好,定期存款的本金都是10000蚊不變,未到期都可以抵押返10000出黎,公司 的價值就是10000蚊

或許有人會持不同意見,反正藝術就是互相獨立的,我愛點做都唔輪到你理,我也不會過問別人

上面這個例子只是說明資產估值同市場估值會有明顯不同,我們隨時可以做一個比較"合理"的估值,但市場一樣可以特立獨行

味皇認為市場上有兩種公司:現金公司,設備公司

現金公司泛指大半由錢,証券,地皮等組成的一類公司,例如翔龍基金,地產股等,公司不會自行製造現金,所謂的利潤都是由本金"榨汁"榨出黎,本金或者可以升值,但要實現利潤則必須放棄同數量的資產,因此總利潤是不可能多過總資產的,公司的估值應該要同資產值相近

設備公司泛指大半由生財工具組成的公司,實業股都是這類,這類公司有一個"生財系統",放著等時間過就有錢收,實現利潤需要的是時間,如果用資產估 值,就要看"生財系統"的工作效率,如果效率高可以出高於本金的高價買,出高價的原因在於投入本金量只能買到新系統,但買不到調整系統的時間同工夫,效率 低就當廢鐵賣

大多都公司都同時有現金資產同設備資產,因此估值應介於兩者之間,一般來說,現金只要不是過多,那現金都是"生財系統"的一部分,只要將淨值乘一個合適的倍數就可以,現金過多的話可以分開計或採用較低的倍數

雖然淨值好多時有水份,乘淨值只是偷懶的做法,但認真做事的老闆通常是不搞咁多小動作的,選到一隻冇乜缺點的好股就可以簡而為之

高價的標準隨自己鍾意,比如我個人就比較鍾意採用以下數字:

實業/收租股10%毛利率以下=淨值 x 1.1倍

實業/收租股10-20%毛利率以下=淨值 x 1.2倍

實業/收租股20-30%毛利率=淨值 x 1.4或1.5倍

實業/收租股30-40%毛利率=淨值 x 1.7倍

實業/收租股50%毛利率以上=淨值 x 2倍或以上

中資金融股=淨值 x 2倍

世界級金融股=淨值 x 1.7倍

本地金融股=淨值 x 1.4倍

現金公司=淨值 x 1.1倍

垃圾股=不開價

高毛利率的公司,可能代表在競爭力上有優勢,又或者代表產品暴利,又或者代表員工努力等,總之高效的系統自然有更高的毛利率,自然值更高的價錢

例子:

新華文軒    資產淨值3.674 x 1.5=5.51

 


中海集運    資產淨值3.084 x 1.2=3.7


 


中國銀行    資產淨值1.769 x 2=3.54


 


德昌電機    資產淨值2.342 x 1.5=3.51


 

 


2.盈利能力值多少錢(PE)


 


同樣是對"生財系統"的估值,不過不是對系統本身,而是對產量估值,但不同於系統本身相對的固定,產量卻時時不同,因此產量估值非常不準,正確來說,是經常採用了不正常的產量數字


 


再用存款公司的例子,公司的5年收益如下: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3年        第3年


收益      200            306            105            212            541

市值     2000         5202             525          2544         14392

市盈率    10             17                 5              12              28

收益一直上升,市場給予不同的市盈率,但我忘了同你說,這公司只是做10000蚊定期,只是利率分別為2厘,3厘,1厘,2厘,5厘而已,對10000蚊定期存款開價525或14392是不是不切實際呢?市場先生間中都會發d咁嘅瘟

古時有"英雄莫問出處"的傳統,今日亦有"盈利莫問出處"的美德

在估值前首先要確定"盈利能力",方法前文己有所述(要特別注意"盈利"的定義),之後用盈利能力乘一個合適的倍數,這樣說比較抽象,於是我建議下面的標準:

盈利能力有保証&缺乏成長(10%-)              盈利能力 x 10倍  

 


盈利能力有保証&平穩成長(10%+)             盈利能力 x 12倍


 


盈利能力有保証&快速成長(15%+)              盈利能力 x 15倍


 


盈利能力有保証&神速成長(35%+)              盈利能力 x 18倍


 


盈利能力大起伏&處於景氣低潮                  盈利能力 x 10倍


 


盈利能力大起伏&處於景氣高潮                  盈利能力 x 10倍


 


垃圾股                                                               不開價  


 


具有龍頭地位的公司+2倍           


 


比如維他奶最近的盈利雖然只有2 億,但實際其盈利能力有3億,德昌最近雖然賺唔到幾多,但實際其盈利能力起碼12億,玖紙上兩年的盈利都有20億,但令人懷疑其盈利能力有冇10億,北泰 雖然之前話賺5億,但卻暗中蝕錢爆煲等,不過好股的盈利或現金流數字一般都可以直接使用的


 


例子:


新華文軒     盈利能力3.5億 x 14=49億(總市值)=4.26

 

中海集運     盈利能力30億 x 12=360億=3.08

 

中國銀行     盈利能力700億 x 15=10500億=4.14

 

德昌電機     盈利能力12億 x 12=144億=3.9

 

這是計給自己睇的估價,市場根本不會理會,要果要計一個市場可以反映的估價,就要用最近的每股盈利,如果最近的每股盈利高於正常的盈利能力就直接使用每股盈利,最近的每股盈利低於正常的盈利能力就用盈利能力計算

 

例子:

新華文軒     盈利3.8億>盈利能力3.5億

                      每股盈利0.338 x 14=4.73

 

中海集運     盈利0.5億<盈利能力30億

 

                      盈利能力30億 x 12=360億=3.08

 

中國銀行     盈利730億>盈利能力700億

 

                      每股盈利0.288 x 15=4.32

德昌電機     盈利10億<盈利能力12億
 

                      盈利能力12億 x 12=144億=3.9

 

 

資產同盈利兩個估價那個更合理呢?

 

                      PB         PE

 

新華文軒    5.51       4.73

 

中海集運    3.7         3.08

 

中國銀行    3.54       4.32

 

德昌電機    3.51       3.9

 

我們或者可以咁樣解釋,"新華文軒資產比盈利更值錢,原因在於它未能完全有效使用資產生財,將5.51換成14倍市盈率,即每股盈利要0.39,新華文軒努力提高效率就可以達到","中國銀行盈利比資產更值錢,原因在於它超有效率運用其資產或高槓桿,中國銀行用的是槓桿,3.54換成15倍市盈率是0.236,那它額外的盈利應是用別人錢賺的"

 

在用那一個數字上,我個人會咁-資產比盈利高的計資產,資產比盈利低的計兩者的平均值,理由是資產可靠,而借錢賺錢不可靠

 

當然也有些個別例子,例如翔龍基金僅計資產,而惠理基金僅計盈利

 

 

3.安全邊際

 

在這裡我們會發現,對同一隻股票會有好幾個估價,資產估值,盈利能力估值,每股盈利估值,市值,資產淨值,清算價值

 

用返上面4隻說明,將所有價錢由大到小順序列出:

 

                    Lv1    Lv2    Lv3    Lv4    Lv5  葛拉罕  鄧普頓

 

新華文軒   5.51   4.73   4.26   3.67   2.83    2.57       1.10

 

中海集運   3.70   3.08   3.08   3.08   2.16    2.10       0.92

 

中國銀行   4.32   4.14   3.54   2.95   2.08    1.67       0.62    

 

德昌電機   3.90   3.90   3.51   2.34   1.94    1.64       0.70   

 

如 此一來,投資者面對7個價錢,按個人需要選擇那一級的安全邊際,最低的安全邊際的話,可供選擇的機會會大增,而用最高的安全邊際的話,隨時乜都買唔到(海 嘯價是特別例子,雖然08年多數公司都遠低於清算價值,但顯然並不正常),比如說,用葛拉罕級的安全邊際(清算價),4隻股有3隻成交,而用鄧普頓級(淨 值3折以下),非常幸運的,居然有1隻成交

 

採用最高的安全邊際,會面對流失所有機會的風險,但一旦出現,因為選擇很少,所以資金幾乎會全部集中上去,而得到神奇的結果,看起來好似是集中投資

 

而一般的安全邊際,由於不缺機會選擇多,所以會心大心細每樣買d,得到的結果很不錯,而看起來好似是分散投資

 

以 今次金融海嘯來說,採用低級的安全邊際都受重創,他們之前是否太在意"充足的機會"呢(尤其是牛市時)?如果採用高級的安全邊際,他們在牛市時會完全排除 在市場之外,但熊市時他們卻不缺選擇,而海嘯來到都死留全屍,兩位大師採用的安全邊際,葛拉罕的每次熊市都可遇到,而鄧普頓的未免太不現實

 

假設有7個人依不同價錢買入8000蚊,目的都是賺1倍:

 

         新華文軒         中海集運         中國銀行         德昌電機

 

A          2000(11.02)    2000(7.4)         2000(8.64)      2000(7.8)

 

B          2000(9.46)      2000(6.16)       2000(8.28)      2000(7.8)

 

C          2000(8.52)      2000(6.16)       2000(7.08)      2000(7.02)

 

D          2000(7.34)      2000(4.32)       2000(5.9)        2000(4.68)

 

E           2000(5.66)      2000(4.32)       2000(4.16)      2000(3.88)

 

F           2666(5.14)      2666(4.2)               0                  2666(3.28)

 

G                 0                 8000(1.84)            0                       0

 

括號入面的是賺1倍的目標價,採用低級的安全邊際要賺1倍的升幅似乎不切實際,而高級的安全邊際賺1倍就易得多,F君應該不能忍受持股價格升得太高,可能在1.5倍左右的安全價位就出清持股,G君若以F君的水平出貨,賺的卻是3倍4倍,比如說中海集運在7蚊背後還有足夠的資產支持的話,要ABC君若要更上一層樓就必須持股至15蚊,似乎相當不智,而EFG君就可以在安心的價位獲取厚利

當然數字背後隱藏了一些或然率,如果不是金融海嘯的話,G君會乜都買唔到,如果股市升到42000點的話,只有ABC君自可以賺到26000點以上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66

三大報表的統合分析-3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745


最後,在"值多少錢"一項,要分析以下幾樣:

1.資產值多少錢

2.盈利能力值多少錢

3.安全邊際

依我觀察,買股票有兩個模式:

A.低於某價錢買,高於某價錢賣

B.升之前買,跌之前賣

前者關鍵在於"價錢",後者在於"時機",後者比較流行的原因在於"價錢"只得一個,要交易必須滿足差價的條件,而且僅能進行一次交易,再者交易時間可以是無限期的,而"時機"任何時候都有,而且即時見效,交易可以很頻繁,無論是抽佣的人還是被抽佣的人都喜歡後者

時機的課題不在本次討論之列,現在討論的是"某價錢"的確定上,即是估價

估價說是科學倒不如說它是一門藝術,阿豬阿狗都可以做藝術家,問題是藝術家的認同感完全受名氣影響,非常明顯地,畢加索同曾灶財做一樣的事,會受到 相反的待遇,畢加索在牆上捽一個狗屎腳印,自然會有人跳出黎解釋腳印的含義兼出錢裱起佢,而曾灶財在牆上捽狗屎的話一定比人罰錢,因此藝術的價格同其質量 無關

說回估價上,專家同普通人一樣,都估唔準,因此普通人一樣可以做得到,不用妄自菲薄,分別只是差異大少,既然都唔準,大家就不用追求精確了

 

1.資產值多少錢(PB)

一間公司如果真係打開門口做生意,起碼都有d資產,例如設備,存款,人手,客戶的電話號碼等,按組成比例不同,資產的估值會不同

例如一間僅有10000蚊存款的公司,那公司的價值至少有10000蚊,但是存款是定期存款的話,市場的估值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是1年的2厘定期 存款,公司的估值約10000-10200蚊,但如果是100年的2厘定期存款,如果市場利率為4厘,公司的估值僅是5000多d,而市場利率為1厘的 話,公司的估值卻會變成20000左右,那些奇怪的估值加上甚麼理由都好,定期存款的本金都是10000蚊不變,未到期都可以抵押返10000出黎,公司 的價值就是10000蚊

或許有人會持不同意見,反正藝術就是互相獨立的,我愛點做都唔輪到你理,我也不會過問別人

上面這個例子只是說明資產估值同市場估值會有明顯不同,我們隨時可以做一個比較"合理"的估值,但市場一樣可以特立獨行

味皇認為市場上有兩種公司:現金公司,設備公司

現金公司泛指大半由錢,証券,地皮等組成的一類公司,例如翔龍基金,地產股等,公司不會自行製造現金,所謂的利潤都是由本金"榨汁"榨出黎,本金或者可以升值,但要實現利潤則必須放棄同數量的資產,因此總利潤是不可能多過總資產的,公司的估值應該要同資產值相近

設備公司泛指大半由生財工具組成的公司,實業股都是這類,這類公司有一個"生財系統",放著等時間過就有錢收,實現利潤需要的是時間,如果用資產估 值,就要看"生財系統"的工作效率,如果效率高可以出高於本金的高價買,出高價的原因在於投入本金量只能買到新系統,但買不到調整系統的時間同工夫,效率 低就當廢鐵賣

大多都公司都同時有現金資產同設備資產,因此估值應介於兩者之間,一般來說,現金只要不是過多,那現金都是"生財系統"的一部分,只要將淨值乘一個合適的倍數就可以,現金過多的話可以分開計或採用較低的倍數

雖然淨值好多時有水份,乘淨值只是偷懶的做法,但認真做事的老闆通常是不搞咁多小動作的,選到一隻冇乜缺點的好股就可以簡而為之

高價的標準隨自己鍾意,比如我個人就比較鍾意採用以下數字:

實業/收租股10%毛利率以下=淨值 x 1.1倍

實業/收租股10-20%毛利率以下=淨值 x 1.2倍

實業/收租股20-30%毛利率=淨值 x 1.4或1.5倍

實業/收租股30-40%毛利率=淨值 x 1.7倍

實業/收租股50%毛利率以上=淨值 x 2倍或以上

中資金融股=淨值 x 2倍

世界級金融股=淨值 x 1.7倍

本地金融股=淨值 x 1.4倍

現金公司=淨值 x 1.1倍

垃圾股=不開價

高毛利率的公司,可能代表在競爭力上有優勢,又或者代表產品暴利,又或者代表員工努力等,總之高效的系統自然有更高的毛利率,自然值更高的價錢

例子:

新華文軒    資產淨值3.674 x 1.5=5.51

 


中海集運    資產淨值3.084 x 1.2=3.7


 


中國銀行    資產淨值1.769 x 2=3.54


 


德昌電機    資產淨值2.342 x 1.5=3.51


 

 


2.盈利能力值多少錢(PE)


 


同樣是對"生財系統"的估值,不過不是對系統本身,而是對產量估值,但不同於系統本身相對的固定,產量卻時時不同,因此產量估值非常不準,正確來說,是經常採用了不正常的產量數字


 


再用存款公司的例子,公司的5年收益如下: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3年        第3年


收益      200            306            105            212            541

市值     2000         5202             525          2544         14392

市盈率    10             17                 5              12              28

收益一直上升,市場給予不同的市盈率,但我忘了同你說,這公司只是做10000蚊定期,只是利率分別為2厘,3厘,1厘,2厘,5厘而已,對10000蚊定期存款開價525或14392是不是不切實際呢?市場先生間中都會發d咁嘅瘟

古時有"英雄莫問出處"的傳統,今日亦有"盈利莫問出處"的美德

在估值前首先要確定"盈利能力",方法前文己有所述(要特別注意"盈利"的定義),之後用盈利能力乘一個合適的倍數,這樣說比較抽象,於是我建議下面的標準:

盈利能力有保証&缺乏成長(10%-)              盈利能力 x 10倍  

 


盈利能力有保証&平穩成長(10%+)             盈利能力 x 12倍


 


盈利能力有保証&快速成長(15%+)              盈利能力 x 15倍


 


盈利能力有保証&神速成長(35%+)              盈利能力 x 18倍


 


盈利能力大起伏&處於景氣低潮                  盈利能力 x 10倍


 


盈利能力大起伏&處於景氣高潮                  盈利能力 x 10倍


 


垃圾股                                                               不開價  


 


具有龍頭地位的公司+2倍           


 


比如維他奶最近的盈利雖然只有2 億,但實際其盈利能力有3億,德昌最近雖然賺唔到幾多,但實際其盈利能力起碼12億,玖紙上兩年的盈利都有20億,但令人懷疑其盈利能力有冇10億,北泰 雖然之前話賺5億,但卻暗中蝕錢爆煲等,不過好股的盈利或現金流數字一般都可以直接使用的


 


例子:


新華文軒     盈利能力3.5億 x 14=49億(總市值)=4.26

 

中海集運     盈利能力30億 x 12=360億=3.08

 

中國銀行     盈利能力700億 x 15=10500億=4.14

 

德昌電機     盈利能力12億 x 12=144億=3.9

 

這是計給自己睇的估價,市場根本不會理會,要果要計一個市場可以反映的估價,就要用最近的每股盈利,如果最近的每股盈利高於正常的盈利能力就直接使用每股盈利,最近的每股盈利低於正常的盈利能力就用盈利能力計算

 

例子:

新華文軒     盈利3.8億>盈利能力3.5億

                      每股盈利0.338 x 14=4.73

 

中海集運     盈利0.5億<盈利能力30億

 

                      盈利能力30億 x 12=360億=3.08

 

中國銀行     盈利730億>盈利能力700億

 

                      每股盈利0.288 x 15=4.32

德昌電機     盈利10億<盈利能力12億
 

                      盈利能力12億 x 12=144億=3.9

 

 

資產同盈利兩個估價那個更合理呢?

 

                      PB         PE

 

新華文軒    5.51       4.73

 

中海集運    3.7         3.08

 

中國銀行    3.54       4.32

 

德昌電機    3.51       3.9

 

我們或者可以咁樣解釋,"新華文軒資產比盈利更值錢,原因在於它未能完全有效使用資產生財,將5.51換成14倍市盈率,即每股盈利要0.39,新華文軒努力提高效率就可以達到","中國銀行盈利比資產更值錢,原因在於它超有效率運用其資產或高槓桿,中國銀行用的是槓桿,3.54換成15倍市盈率是0.236,那它額外的盈利應是用別人錢賺的"

 

在用那一個數字上,我個人會咁-資產比盈利高的計資產,資產比盈利低的計兩者的平均值,理由是資產可靠,而借錢賺錢不可靠

 

當然也有些個別例子,例如翔龍基金僅計資產,而惠理基金僅計盈利

 

 

3.安全邊際

 

在這裡我們會發現,對同一隻股票會有好幾個估價,資產估值,盈利能力估值,每股盈利估值,市值,資產淨值,清算價值

 

用返上面4隻說明,將所有價錢由大到小順序列出:

 

                    Lv1    Lv2    Lv3    Lv4    Lv5  葛拉罕  鄧普頓

 

新華文軒   5.51   4.73   4.26   3.67   2.83    2.57       1.10

 

中海集運   3.70   3.08   3.08   3.08   2.16    2.10       0.92

 

中國銀行   4.32   4.14   3.54   2.95   2.08    1.67       0.62    

 

德昌電機   3.90   3.90   3.51   2.34   1.94    1.64       0.70   

 

如 此一來,投資者面對7個價錢,按個人需要選擇那一級的安全邊際,最低的安全邊際的話,可供選擇的機會會大增,而用最高的安全邊際的話,隨時乜都買唔到(海 嘯價是特別例子,雖然08年多數公司都遠低於清算價值,但顯然並不正常),比如說,用葛拉罕級的安全邊際(清算價),4隻股有3隻成交,而用鄧普頓級(淨 值3折以下),非常幸運的,居然有1隻成交

 

採用最高的安全邊際,會面對流失所有機會的風險,但一旦出現,因為選擇很少,所以資金幾乎會全部集中上去,而得到神奇的結果,看起來好似是集中投資

 

而一般的安全邊際,由於不缺機會選擇多,所以會心大心細每樣買d,得到的結果很不錯,而看起來好似是分散投資

 

以 今次金融海嘯來說,採用低級的安全邊際都受重創,他們之前是否太在意"充足的機會"呢(尤其是牛市時)?如果採用高級的安全邊際,他們在牛市時會完全排除 在市場之外,但熊市時他們卻不缺選擇,而海嘯來到都死留全屍,兩位大師採用的安全邊際,葛拉罕的每次熊市都可遇到,而鄧普頓的未免太不現實

 

假設有7個人依不同價錢買入8000蚊,目的都是賺1倍:

 

         新華文軒         中海集運         中國銀行         德昌電機

 

A          2000(11.02)    2000(7.4)         2000(8.64)      2000(7.8)

 

B          2000(9.46)      2000(6.16)       2000(8.28)      2000(7.8)

 

C          2000(8.52)      2000(6.16)       2000(7.08)      2000(7.02)

 

D          2000(7.34)      2000(4.32)       2000(5.9)        2000(4.68)

 

E           2000(5.66)      2000(4.32)       2000(4.16)      2000(3.88)

 

F           2666(5.14)      2666(4.2)               0                  2666(3.28)

 

G                 0                 8000(1.84)            0                       0

 

括號入面的是賺1倍的目標價,採用低級的安全邊際要賺1倍的升幅似乎不切實際,而高級的安全邊際賺1倍就易得多,F君應該不能忍受持股價格升得太高,可能在1.5倍左右的安全價位就出清持股,G君若以F君的水平出貨,賺的卻是3倍4倍,比如說中海集運在7蚊背後還有足夠的資產支持的話,要ABC君若要更上一層樓就必須持股至15蚊,似乎相當不智,而EFG君就可以在安心的價位獲取厚利

當然數字背後隱藏了一些或然率,如果不是金融海嘯的話,G君會乜都買唔到,如果股市升到42000點的話,只有ABC君自可以賺到26000點以上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03

中環在線:盧永仁對I.T三大貢獻 李華華

2009-05-29  AppleDaily





 

日 前I.T(999)公佈執行董事、副主席、董事總經理兼首席財務官盧永仁(圖),決定辭晒所有職務後,華華感到幾愕然,因為佢上任後雖然業績同股價表現唔 係咁好,但外面風大雨大,做得好好哋點解唔續約呢?Dr.盧冇講去邊,只係話大家遲啲再見,鬼咁神秘。


華華聽講,盧永仁喺前日嘅投資者會議上,粗略咁講咗 任內三大偉績,分別係向旭日企業(393)買番中國合營公司餘下權益、提高咗I.T嘅公司管治水平,同埋請咗佢o依家個副手咁囉。佢仲點名多謝大行分析員 嘅支持。聽講話,在場嘅投資者仲報以熱烈嘅掌聲。


說來奇怪,I.T上市以來每次都有搞業績記者會,同傳媒關係甚佳嘅盧永仁,亦好鍾意同傳媒講嘢,但係今次 辭職咁大件事居然唔見記者,唔通係接受唔到分離嘅傷痛?抑或有難言之隱?佢又會唔會返當年率先跳船嘅香港資源(2882,前稱海域化工)幫手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