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绝对回报对“全天候”投资的回归


http://www.p5w.net/newfortune/texie/201003/t2870526.htm


  由于缺乏做空、杠杆、金融衍生品等资产管理手段,中国基金业沿用了欧美的相对 回报投资模式。然而,欧美金融市场在衍生工具、做空机制、杠杆运 用、低成本交易等方面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绝对回报投资模式的复兴和对冲基金的崛起。专注于“跑赢大市”的相对回报投资,在大市深度下调时,远远无法帮助客 户保本,在大市长期疲弱时也表现惨淡。与此不同,绝对回报投资模式追求的是,无论大市涨落,都为投资者创造可观的盈利。这种“全天候”投资模式正得到更多 的重视。监管当局正在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完善制度设计,厘清绝对回报和相对回报的演变和此消彼长具有现实意义。

  相对回报还是绝对回报
  中国机 构投资市场产生伊始即引入了西方基金业的相对回报投资模式和投资业 绩评估模式。目前,基于对各种指数标杆的相对回报已成为评估基金经理绩效的主流方法,机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地引入Fama分解和Brinson分解等量化 的绩效评估体系。另外,中国当前缺乏做空、杠杆、金融衍生品等资产管理手段,所以西方日益壮大的绝对回报投资模式尚无法在中国实施。这样,机构投资者的投 资回报,就紧密地依赖大市。
在欧美市场,相对回报投资有着深刻背景,也面临严重挑战。本次金融危机导致股市深度调整,强烈震撼了相对回报投 资,也严峻考验了绝对回报投资。中国正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为绝对回报投资模式的实施创造了空间。同时,私募基金业也在摸索中成长。此时对绝对回报和 相对回报的反思具有积极意义。

  指数标杆之困
   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全 球资产大幅缩水。美国标普500指数从2007年10月的峰值1565点跌至2009年3月的谷底677点,跌幅达57%(此后有所回升)(图1)。在股 市调整中,投资者最关心的是资本的保本,而不再是收益。传统的相对回报投资模式专注于跑赢大市,而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略微跑赢大市远远无法帮助投资 者达到保本的目的。



另外,标普500指数在 2000年3月达到峰值1527点,其后随着网络泡沫破灭,一路跌 至2002年10月的777点,这一调整经过长达5年的时间才得以恢复(图1)。不过好景不长,这一成绩迅即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前功尽弃。从2000年初 到现在的整整10年里,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了30%。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认为,充分分散个体风险可以优化风险回报。标普500指数被公认为 最权威的美国股市指标,已相当充分地分散了个体风险。这个例子说明,以指数为标杆的投资模式,即使已充分分散了个体风险,也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即使在 10年这样一个不短的投资期,回报仍有可能令人失望。

  对相对回报的反 思
  实际上,西方早期投资者关注的是 绝对回报。当时,资产配置和基金管理的分工尚未形成,对风险的量化方法也尚未确立。我们可以将这一早期阶段称为资产管理的农业化时代。
马科维 茨(Harry Markowitz)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现代投资管理奠定了框架。随后,现代投资理论不断创新,并在投资界确立了主流地位。机 构投资者的投资管理流程也逐渐细化,资产配置与基金管理形成明确分工。我们可将这第二阶段称为资产管理的工业化时代。
在这一阶段的投资管理框 架中,投资者决定资产配置,亦即决定投资的资产种类以及各资产种类所占比重。随后,将各单一资产种类分派给专业的基金经理。譬如,投资者将资产配置到大盘 股和小盘股两类资产,那么掌管大盘股的基金经理只需管好对大盘股的投资,争取跑赢大盘股的标杆,小盘股基金经理也同样如此。
与这一投资管理框 架相联系的,是现代投资理论中的一些主流理念和实证结果的延伸:市场的有效性—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基金经理跑赢静态资产组合的概率微小,有分析优势的基 金经理应专注于特定行业,以期其分析略微超前于市场,在相应的标杆基础上增加回报。资产配置的主导性—投资综合回报中,85-95%归因于长期资产配置框 架。长期回报率的稳定性—对应于30年投资期限的投资回报率非常稳定,通胀调整后,美国股市长期回报率平均为7%。
共同基金的投资目标和绩效 考量,越来越多地基于相对回报。它们投资于股票、债券等证券,争取跑赢相应资产类的回报标杆,包括标普500指数、巴克莱资本美国综合债券指数等。在考量 绩效时,基金经理所管理的资产组合的回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标杆的回报(市场回报),也称为被动回报或贝塔回报;第二部分是超额回报,亦即总回报与 市场回报之差,也称为主动回报或阿尔法回报。相对回报投资管理风险的目标是控制偏离标杆的程度,相应的风险称为跟踪风险。
养老基金、保险公 司、捐赠基金等握有重金的机构投资者,是基金管理机构(尤其是共同基金)的主要客户。它们依赖投资的增值支撑当期和未来多年的支出,在相当长的期限里统筹 考虑资产配置和资产负债的匹配。基于长期回报率稳定性的假设,这些长期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低估了短期乃至中长期的投资波动和亏损,因为他们坚信,资本市 场会长期向好。
然而,美国股市在十年的时间里下跌了30%。这一现实撼动了上述基本假设。
这些机构虽然并非短期投资者,但从资产 负债管理和现金流管理方面,仍难以承受长达十几年的低回报甚至亏损。同时,大市暴跌造成的资产大幅缩水,会使这些机构面临窘境。比如,确定回报制 (Defined Benefit,简称DB)的养老基金可能面临资金不足而影响到其发起机构,保险公司可能面临资本金不足和信用评级下调等。
显然,与这些机构投资者的负债特征更为匹配的,是资产的绝对回报,而不是相对回报。其实,这也是所有投资者最根本的利益诉求。事实上,这些机构投资者在 网络泡沫破碎后,已逐渐增加了绝对回报策略在其资产配置中的比重。对冲基金是绝对回报投资模式的主要代表,而其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也代表了绝对回报模式 的复兴(图2)。


  绝 对回报下的投资模式和投资策略
   欧美金融市场在衍生工具、做空机制、杠杆运用、低成本交易等方面的迅猛发展,为风险收益的灵活拆分、转让和放大带来了很大方便,在资产组合层面,使被动 成分(贝塔)和主动成分(阿尔法)的隔离得以实现。这些创新带来了资产管理的第三阶段,我们可称之为个性化时代。这一时代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绝对回报投资模 式和对冲基金业的茁壮成长。这也体现了资产管理在隔离被动成分和主动成分方面的演化进程(图3)。



  “全天候”投资
  对冲基金的投 资策略和绩效评估,大都依据绝对回报。在此策略下,管理风险的角度 是防范亏损,相应的风险称为总体风险。由于可以灵活运用做多做空机制、杠杆和衍生品等工具,无论大市涨落,对冲基金都有可能创造可观的盈利,因而被誉为 “全天候”投资模式。
近年来,一些共同基金公司也开始推出绝对回报基金,灵活运用与对冲基金类似的金融工具。理论上,绝对回报投资的灵活性可 以提高投资者的回报率,或者说优化风险收益匹配。同时,许多绝对回报投资策略与大市关联度小,在资产配置中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机构投资者日益看重这些优 势。

  绝对回报投资策 略
  欧美市场中金融产品丰富,对冲基 金的投资策略也多样化。由于投资策略不断演化且有重合性,对于策略的划分就有一定的任意性。分析欧美对冲基金采用的主要投资策略,可以发现,从系统性风险 敞口上看,这些策略主要可分为机动型策略和非方向型策略两大类(图4)。机动型策略可以战术性地做多或做空一些系统性因子,利用大市的趋势,而非方向型策 略严格控制系统性风险敞口。从投资机会上看,这些策略中,全球宏观策略和管理期货策略主要利用宏观机会,其他策略主要利用相对价值机会。相对价值投资利用 密切相关的投资工具之间的定价差异,亦即“相对价值”,同时进行多空操作而获利。



我们用两个简单的例子来 说明在熊市中,相对价值投资如何创造盈利。
一是采用宏 观机动型投资方式,在熊市中做空大市。比如,2008年下半年股市大跌,则从2008年7月1日至年底,做空标普500指数可获得32.1%的盈利。
二是采用市场中性的相对价值投资方式。股市中有一种常用的策略称为配对交易,其思路是在两只相关性高的股票或指数间建立相反仓位,做多相对看好的一只, 做空相对看淡的一只,然后从收益率的差异中获利。高相关性可以保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过滤掉系统性风险。两只配对的股票,通常选择同行业且市值规模相当的公 司,譬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摩根大通与花旗银行等。类似地,也可以用两只跟踪指数做配对交易,如标普500指数与纳斯达克100指数。
在金 融危机中股市整体深度下调,但不同行业下调程度不同,同行业不同公司所受影响不同,所以相对价值投资仍能获利。比如,2008年下半年股市普遍大跌,但纳 斯达克100指数比标普500指数跌幅更大。如果实现做多标普500指数的同时做空纳斯达克100指数,则从2008年7月1日至年底共可获得初始仓位 5.5%的投资盈利。


  绝对回报投资的失效
  多数绝对 回报投资策略,尤其是相对价值投资策略,需要以杠杆撬动更多资金, 才能创造可观的收益率。杠杆在放大收益率的同时,也增加风险。当市场恶化时,杠杆放大亏损,会增加迫售压力,而迫售又会加剧市场恶化,因而可能形成恶性循 环,使投资策略迅速瓦解。尤其是当市场上同行基金持有相似度很高的资产组合时,任何一家基金的迫售会恶化所有同行基金面临的市场,进而造成群体性的恶性循 环。金融危机期间,定量对冲基金(2007年7、8月间)及可转债套利基金(2008年)面临的迫售窘境等案例生动诠释了这一事实。


  反思与借鉴
  从分工细化和管理手段等角度看,西方投资管理发展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 段,即农业化时代,风险的定量方法还未确立,阿尔法与贝塔的隔离在管理环节和资产组合层面都未实现。这一阶段中的主流模式是未分工的一体化投资,追求绝对 回报。在第二阶段,即工业化时代,投资理论及风险定量已成体系,机构的规模化投资管理已形成分工细化,阿尔法与贝塔的隔离在管理环节已实现,在资产组合层 面尚未实现。这一阶段的主流模式是相对回报投资。在第三阶段,即个性化时代,做空、杠杆、金融衍生品的广泛运用,给投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阿尔 法与贝塔的隔离不仅在管理环节实现,在资产组合层面也有充足手段实现。这一阶段迎来了绝对回报投资的复兴,而新一代的绝对回报投资,或者可以机动调整系统 化风险的多空,或者保持市场中性,其先进程度是早期的一体化投资望尘莫及的。
市场缺乏做空机制时,投资回报与大市有高度的正相关性,无法通过 对冲确保绝对回报,因而以市场指数为标杆的相对回报投资是更自然的选择。做空、杠杆、金融衍生品等资产管理手段,为实施绝对回报投资创造了条件。无论大市 涨落,绝对回报投资都有可能创造可观的盈利,因而更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绝对回报和相对回报的问题,是监管当局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中国正在积极推出的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为权益类绝对回报投资的实施创造了空间。随着中国市场中金融工具的日渐丰富,欧美市场中的其他绝对回报投资策略也 会给投资机构提供更多的借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6

富力地产去年净利下降7% 负债率高回归A股路阻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25/170177.html


21世纪网讯 富力地产昨日公布2009年度年报显示:集团纯利为29.21亿元,同比下降7%。集团主席李思廉坦承资产负债率偏高,并未如预期大幅下降。李思廉还称, 申请发行A股进程较想像中困难。因此,有分析师表示,在今年内地融资趋紧的大环境下,富力回归A股可能难以成行,或不得不走借壳之路。

年报 显示:集团的总营业额上升18%至182亿元,纯利达29.21亿元,同比下降7%;净负债与权益比率下降至98%,每股盈利为0.8998元。董事会建 议派发截至2009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36元。

不过,富力董事会主席李思廉对今年的业绩仍然充满信心。在昨日召 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表示,受毛利率提高影响,该公司2010年净利润可能增长20%。

李思廉还表示,尽管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存 有不明朗因素,富力地产仍取得不俗的成绩。集团创纪录的销售,带来强劲的现金回笼,加上已发行的55亿元公司债,有助集团进一步扩大资本基础。此外,集团 按时交付所有计划于年内落成的项目,并且购入七幅优质土地。按综合实力计,集团连续五年在中国所有房地产发展商中位列第一。

收益的强劲增长 主要来自于在11个城市中的38个优质项目,其中住宅物业占协议销售总额的83%,其余17%则来自商业物业销售。如今投资物业组合正在优化,包括集团旗 下营运中的酒店以及广州富力中心、北京富力中心及富力广场等多业态物业发展。

2010年,富力地产销售目标为300亿元,计划在12个城市 推售超过40个项目,交付可售面积合计约达250万㎡。

富力对增加土地储备一直采取审慎策略,截至2009年底,集团土地储备总量为 2200万㎡,足以支持集团未来三至四年的发展需要。但土地储备仍将会是集团2010年的重点。李思廉还透露,富力在提高内部资金充裕性标准的同时,亦更 积极地寻求与其他开发商成立合资企业,从而分摊风险并共享资源。

李思廉说,内地调控之下,预计房价并不会崩溃性下跌,但随着调控措施相继出 台,预期地价将会回落,土地储备将会是集团来年的重点,第三季或会是买地的最佳时间。该公司买地将以北京、天津、广州及海南为重点。

李思廉 还称,富力现在并没有集资压力,同时申请发行A股进程较想像中困难,但公司仍会继续研究。

富力地产昨日逆市下跌0.5%,收报12.22港 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9

美兰机场回归A股 海航机场管理资产整合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8/5NMDAwMDE3MTg5Ng.html


“在哥本哈根机场仍作为我们的股东时,我们就已经和他们谈判(回归A股事宜)了,但外方股东从其利益出发,并不支持这一设想,导致多次谈判均无结 果,现在关于回顾A股和收购海航机场集团控股(下称“海航机场”)的意向落实,其实是我们终于朝公司的长久目标走出一步而已。”4月7日,美兰机场 (357.HK)董秘室国际事务秘书武强对本报记者如是评价美兰机场决定收购三亚凤凰机场以及回顾A股一事。

根据武强的解释,公司将分两步 走完成股权收购和回归A股,首先是收购启和投资所拥有的全部24.5%海航机场股权,然后通过增发最多两亿股A股筹资,收购海航集团持有的30%海航机场 股权。

由此,海航机场旗下的8家机场,将整合在美兰机场的H股与A股公司中。武强表示,目前尚不便代表在机场收购上沉寂经时的海航机场表明 态度,是否将在回归A股后重新寻求在国内进行机场业投资的新机会,但“上市公司层面会从股东利益出发,多作尝试”。

美银-美林预计,美兰机 场将在今年底前回归A股。

股权整合

在资本市场看来,美兰机场的资产整合已姗姗来迟——2007 年时,包括花旗在内的券商已经猜测美兰机场将在当年底回归A股。

武强承认,回归A股和整合三亚凤凰机场已经酝酿多年。在2007年6月当时 美兰机场的战略投资者哥本哈根机场,将其持有的20%公司股权悉数转让香港知名的中资背景金融机构东英金融后,东英向美兰机场派驻了一位香港人和一位内地 人担任董事,“他们比外方股东对中国市场的环境更了解,也更支持公司的战略构想。”武强说。

他表示,在经过多年准备后,预计海南国际旅游岛 获批将令海南的机场业大为获益,因此选择此时回归顺理成章。事实上,美兰机场在2009年11月20日便公告称,正授权管理层商谈关于海航机场控股的股权 收购方案,同时公司将寻求A股上市以筹资所需资金。"国内的监管层一直鼓励在香港上市的中资公司回归A股,所以并无政策层面的问题。"武强对回归A股花费 三年时间准备的问题,如是澄清。

根据6日公布的收购路线图,美兰机场将先后两次分别斥资7250万美元自启和投资收购后者拥有的海航机场全 部股权。在香港注册的启和投资,根据武强的说法,是当初海航机场引入香港太平洋基金和亚洲开发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的产物之一。在2008年,上述两家投资 机构合共出资两亿美元,收购了海航机场49%的股份,对海航机场出资6亿人民币的海航集团则保留51%的控股权。

在接盘启和投资后,美兰机 场将首先启动A股增发融资,然后自海航集团收购其持有的30%股权,由此,海航集团与美兰机场对海航机场的持股变更为21%与54.5%。至于太平洋基金 和亚洲开发银行当初入股的另一家项目公司Worldwide Uited Limited则保留在海航机场的24.5%股权。

武强称,不了解为何海航机场的两家战略投资者对其股权作如是安排。本报记者自香港公司注册处查询的收费资料显示,成立于2007年8月22日的 WORLDWIDE UNITED LIMITED之法定股本为1万港元,由持有香港身份证的JON ROBERT LEWIS担任董事。

消 除同业竞争

在完成上述整合后,美兰机场将获得海航机场旗下8家机场的控股权,包括三亚凤凰机场(海航机场持股 67%)、东营永安机场(海航机场持股90%)、满洲里西郊机场(海航机场持股67%)、宜昌三峡机场(海航机场持股90%)、敦煌莫高机场以及庆阳西峰 机场、兰州中川机场、嘉峪关机场(海航机场在这四家机场均100%控股)。

除兰州中川机场在2009年录得286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同期 其余海南以外的机场处理的旅客吞吐量仅介乎2.06万人次-65.75万人次。武强认为,这次收购最重要的收获将是获得年吞吐旅客量达794万人次的三亚 凤凰机场。

“首先,在业务上将因此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能够在三亚机场的繁忙时段,将部分航班临时调配到海口机场起降,实现业务互补;其 次,由于三亚机场时刻资源较紧张,估计下一步会探讨扩建。”然而他亦表示,由于海南省政府没有对博鳌机场的运营方进行批复指示,因此尚无法判断能否获得对 该机场的控制权。

美银-美林分析师侯莹莹对此指出,美兰机场自2005年进行客运楼扩建后就一直在积聚现金,其2007年的高派息率是由于 在2006年没有任何派息,而2008年的派息率亦不过34%,而且2009年更没有进行任何中期派息,她认为在美兰机场本身无负债压力的情况下,表明其 早已为收购事宜做准备。

武强对此表示,收购将令美兰机场的负债率有所提升,但内部的测算显示是可接受的程度——根据美兰机场2009年报, 其资产负债率仅为6.16%,同比下降0.56%;但6日的公告披露,海航机场的资产负债率高达44.9%。

尽管如此,侯莹莹认为对三亚凤 凰机场的收购将从整体上改善美兰机场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因为三亚凤凰机场有更高的游客流量敞口和更高的成长性,并缓解投资者一直以来对于美兰机场流失客源 至三亚机场的担心。

在7日美兰机场复牌后,其股价飙升10%至10.8港元。

收购概念?

但对于美兰机场不排除 进一步寻求在国内机场业投资机会一事,一位曾为某大型外资机场集团寻找中国投资机会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称,的确国内还有大量的二三线机场具备投资价 值,但海航机场过往的操作方式也令部分地方性机场存在异议,因此海航机场或美兰机场寻找新投资目标的难度不小。

该人士称,在与被海航机场收 编的地方机场的负责人沟通过,了解到后者对海航机场存有保留意见。该人士解释称,海航机场向相关机场的地方政府都有许诺,但从东营机场的情况看,有关的许 诺并没有实现。

东营民用航空管理站站长宋清华在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海航曾承诺到2004年底,开辟东营至北京、上海航 线,每天一班;开辟东营至广州航线,每周三班;从2005年开始,每年增加一到两条航线。

但现实是,东营机场只有3条航线,通达北京、上 海、重庆、大连4个城市,而且在停掉东营-上海航线后,海航如今执飞的只有一条航线,并以“政府包机”形式开设。东营机场更透露,其价值1.95亿的机场 资产在2004年乃无偿划归海航机场。

然而数据显示,除庆阳西峰机场在2009年录得同比旅客吞吐量倒退5%,海航机场的旗下机场均录得了 双位数字的旅客吞吐量增长,包括东营永安机场(增长33%);整体而言,海航机场旗下的8大机场在2009年录得31%的旅客吞吐量和21%的货运量升 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62

回歸 Investment Blog


http://stock2share.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html


過去年多, 工作繁忙的同時亦厭倦了跟別人談論投資, 還是喜歡如當初一様, 自己做自己的研究...

我 一向並不熱衷政治, 在上週的投票, 我產生了一種新的体會及認知, 香港人.....唉!

林行止在週一的信報寫得好..."香港人對五 區補選意義的認知能力薄弱,對公民責任缺乏深思,以致在「眾說紛紜」間無所適從輕易放棄了以選票表達政治取態的權利!..."

說回投資, 以前的選股, 我會著重投資回報, 但.....世界已出現太多不明朗的變素, 未來選股會著重於公司的質素及基本分析, 經過重新的過濾, 目前有兩大類別:

核 心長線好股:
中國動向 (3818) - 營利能力強, 資產負債表強, 現金流強, 品牌行銷策略出色
招金礦業 (1818) - 貨幣不斷貶值, 看好誠實貨幣-黃金
ASM太平洋 (522) - 令人敬佩的公司, 資產負債表強, 現金流強, 會十分受惠LED的投資期及半導體晶片的廣泛應用
招商銀行 (3968) - 套用陸東的講法, 中國的恆生

觀察名單:
山 東威高 (8199) - 醫療消耗品! 但目前估值太高...
中 國生物制藥 (1177) - 同様是營利能力強, 資產負債表強, 現金流強, 亦強於收購
維達 (3331) - 品牌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考驗成本控制能力
恆安 (1044) - 紀錄良好, 管理出色
中興 (763) - 進入五年的收成期
東方電汽 (1072) - 核電進入收成期
IT (999) - 自創潮流品牌的能力出色, 長期觀察, 等侍突破點出現
安利芳 (1388) - 如果唔係管理層太過保守, 應該會更為出色, 長期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5

又延一年比亚迪回归A股再受挫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15/1116585.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比亚迪(01211,HK)这匹H股市场的黑马,今年在资本市场似乎不那么得意。先是遭富达基金减持,昨日(7 月14日)又发公告称,将发行A股的计划延长一年时间,至2011年9月7日前有效。这已是比亚迪自2008年提出回归A股计划来第二次延迟。
比亚迪于港交所公告称,董事会希望能够申请12个月的延展期限用于更好地准备上市事宜。按照计划,比亚迪股东将会在8月30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对这一协 议进行投票表决。
实际上,不久前,瑞银亚洲区投资银行业务主席蔡洪平离任时,外界就开始猜测比亚迪回归A股事宜是否会受阻。当年比亚迪在H股 上市,就是由蔡洪平操刀。
比亚迪回归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在当年提出A股上市计划后,最终因为2008年A股表现不佳而推迟。2009年7月, 比亚迪再提A股回归计划。据2009年9月8日通过的决议,比亚迪拟在A股募资28.5亿元,将投资于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深圳汽车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比 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扩大品种及汽车零部件项目和1GW/年太阳能电池二期300MW/年项目。一年后,昨日集团再发公告称计划向后推延。
比亚迪 发言人保罗·林表示,当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全球股市的表现都不是特别好,因此应该用足够时间去选择最佳上市时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48

新总裁空降碧桂园 回归“盖房子”本身?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9/wNMDAwMDE4OTMwNw.html


7月22日,碧桂园宣布,原中建五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莫斌空降接任总裁,原总裁崔健波卸任,保留执行董事身份。

莫斌的到来,或许意味着近两年面临发展困惑的碧桂园,想回归“盖房子”本身。

上市后的不适

零地价拿地风波、收购TVB、原始股东减持、对赌协议导致浮亏、长沙质量门……自2007年赴港上市后的两年多,广东民营地产公司碧桂园似乎表现得有些无所适从。

碧桂园向很多领域伸出触角,展示了其投机者的一面。2008年3月,杨氏家族进军煤电产业;2008年5月,多家境外媒体报道,杨国强将筹集百亿元以上的资金,收购邵氏公司控股的TVB,向电视娱乐业进军。

2008年房地产市场遭遇调控,碧桂园股价大幅下挫,比起14.18港元的最高点,2008-2009年碧桂园股价最多跌去80%。“2009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榜单”中,碧桂园也由此前第七位跌出了前十。

在此期间,碧桂园原始股东、跟随杨国强多年的兄弟杨贰珠等人,也大笔抛售了所持股票。而碧桂园对此没有任何解释。

直至2009年下半年,随着市场回暖,碧桂园销售大幅增长,股价随之缓慢上扬。“以前是家族公司,很多东西都可以暗箱操作,但作为上市公司不行,一切都是要曝光的。”广州寒桐咨询顾问公司总经理韩世同认为,碧桂园要克服“上市不适症”。

遭遇“质量门”

2009年年末,碧桂园深陷长沙项目“质量门”风波。有业主投诉其所买的碧桂园长沙威尼斯城物业出现漏水、墙壁开裂等问题。

该事件披露后,碧桂园方面表示,长沙碧桂园的质量问题,并不是碧桂园的嫡系建筑“部队”所为,而是建筑外包之后的“雇佣军”造成。

长沙项目是碧桂园首个建筑外包的试点项目。1992年,碧桂园的老板杨国强就是从包工头起家。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碧桂园一直坚持从项目设计、建筑、装修、销售直到物业管理都自行承担,几乎包揽了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因此,碧桂园一直被称为是“反外包”的典型。

韩世同认为,碧桂园规模扩张太快,在人、财、物各个环节,可能都会遇到因为过度扩张所带来的瓶颈。碧桂园管理自己团队的经验非常丰富,把工程交给别人还不太适应,监管上出现了问题。

保利地产副总余英曾表示,目前大型房企的项目施工基本是采取外包方式,这也是房地产业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低成本模式的考验

碧桂园投资者关系部主管刘嘉毅表示,聘任莫斌为公司总裁,主要是因为他在建筑方面非常有建树,具备管理经验,同时又了解广东市场。

碧桂园模式的核心,是超低价格获取土地,在市场上升期,可以坐等地价自然升值以及房产销售带来的双重利润。

但是,过于追求速度带来重资产问题,碧桂园把过多的资金投入土地资产。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张朝峰分析,碧桂园一直都是在远郊拿地,虽然土地的单价比较低,但由于拿地的规模大,总价也较高。拿地的资金在其整体资金里面所占比重非常大。一旦市场不好的时候,资产要降价,资金就会出现问题。

张朝峰说,现在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以前去二三线拿地因为别人都不重视,价格便宜,但这种情况以后不容易出现了。碧桂园赖以为生的“超低地价”优势,也不大了。

“碧桂园应该加强内功,适应上市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理念,操作模式也要转变。”韩世同认为,碧桂园优势仍存,比如说规模效应,以及成本控制能力。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快速的开发能力,最快的一个楼盘拿地后两三个月就可以销售。

来自中建五局的莫斌,在建筑工程和质量管控、成本控制上表现出色。中建五局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旗下企业,在建筑行业口碑甚佳。

“碧桂园选择莫斌出任总裁,看中的正是其在建筑工程方面的管理能力和经验。”业内人士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39

清库存亏3.34亿港元 赵忠尧回归TCL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98811.html

今年可能是TCL集团(000100.SZ)各业务板块领军人物变动最频繁的一年。

在 TCL多媒体(01070.HK)中国业务中心总经理韩青离职3个月后,TCL多媒体CEO于广辉昨日也因业绩原因自愿辞去CEO一职,而接任这一职位的 是老将赵忠尧。在此之前,身为TCL集团控股子公司惠州泰科立公司董事长、CEO的赵忠尧在4月底还曾接任TCL家电产业集团CEO,当时家电产业集团原 CEO王康平也是因业绩下台。

不过,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动还不止这些。昨日,TCL多媒体公告称,史万文已提出辞任公司执行董事一职,薄连明也不再出任公司董事会副董事长一职,赵忠尧将于9月10日正式接任TCL多媒体执行董事、CEO的职位。

“虽然是受命于公司危难之时,但赵忠尧接手TCL多媒体还是一件好事。”国内一家彩电厂家高层指出,早在2004年前,赵忠尧就主管TCL多媒体业务,非常熟悉电视产品的运作,后来是因为TCL收购汤姆逊亏损,而被TCL集团派往美国学习。

巧合的是,这次也是因为亏损,让赵忠尧再次回归TCL多媒体。

昨日,TCL集团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TCL集团收入231.66亿元,同比增长32.18%,实现净利润1.58亿 元,同比增长59.35%。但TCL集团旗下TCL多媒体的上半年财报却显示,上半年TCL多媒体收入122.41亿港元,同比增长7.5%,净利润亏损 3.34亿港元。

好在TCL通讯(02618.HK)交出了一份历史最好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才让TCL集团弥补了这一亏空。今年上半年 TCL通讯收入34.52亿港元,同比增长160%,实现净利润2.5亿港元,同比增长181%。

TCL多媒体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的产品销售结构明显有缺陷,LED电视新品上市太迟,且缺乏竞争力,导致今年上半年LED电视的销售比重仅占 LCD电视的1.5%,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 6.8%。因此,公司国内市场上半年的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4.6%下降至16.2%,光经营亏损就有1.82亿港元。

TCL集团表示,TCL多媒体业务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第二季度集中对旧款型LCD电视进行存货清理。不过,清理库存调整了电视业务的产品结构, 也加速了LED电视的销量增长。TCL多媒体则表示,虽然公司上半年业绩低于市场预期,但清理库存的效果在下半年将逐步显现。因为,TCL的LED背光源 部件在8月份已进入量产,预计LED电视机渗透率全年将达到总销量的15%。

TCL集团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TCL集团在7月份共销售了42.93万台平板电视,其中LED电视销量上升至4.18万台,占平板电视总销量比例达9.7%。

尽管如此,新上任的赵忠尧所面对电视市场竞争格局也并不乐观。因为,包括三星、索尼在内的洋品牌已经大幅拉低LCD电视售价,包括国内外电视品牌都准备在LED电视上发力。比如,创维数码(00751.HK)LED电视的销售比重在6月和7月已经达到24%和16.8%。

对此,TCL多媒体有关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成功完成配售和认购股份计划,募集了5.23亿港元的资金,加强了公司财务状况,进而推动中国市场LED电视的业务发展。财报显示,截至6月30 日,TCL多媒体的现金及银行结存金额达20.69亿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5

中航信酝酿回归A股 如何逃离被重组命运?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5/4NMDAwMDE5NzU4NQ.html

中航信,一直在试图改变其在国资委中尴尬的地位。

9月9日,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HK00696)在北京顺义的高科技产业园正式动工建设,预计2013年一期建成。

这幅地块今年年初被中航信以19.1亿元购得,此前一度被认为可能用于房产开发,中航信副总经理荣刚介绍:“未来公司的所有信息业务都要搬过来,仅基建和附属设施就将投入近50亿元。”

中航信是国资委旗下唯一从事IT服务的中央企业,是国内唯一的全球分销服务(GDS)提供商,控制全国民航分销系统。然而在国资整合的大背景下,中航信的地位变得越来越微妙。

国资委曾确定2010年之内将央企调整至100家。现存的123家央企中共有6家航空类企业,除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外,中航材即将并入国航的母公司中航集团。而经营规模偏弱的中航信或难逃“被重组”命运。

此次动工的顺义产业园对中航信来说可能是个机会。目前产业园的所有投入都依赖中航信自有资金。荣刚表示中航信账面资金足够支持,并透露:“不排除今后在H股市场增发或者回归A股。目前我们已在开始筹划回归事宜,和券商接触半年了。”

除了既有业务之外,中航信还在努力开拓别的领域。此前有言论称中航信或将火车票订票业务,中航信党委书记崔志雄表示:“不仅铁路,在公路运输、水运、酒店信息等领域,中航信都有计划。”

不 过铁道部也正在自行开发火车票网络订票系统。一旦涉及跨部委的产业介入,中航信想啃的必然是个硬骨头。今年6月11日,中航信已经与全球客房数最多的洲际 酒店集团签订了中国市场GDS分销战略合作协议,以扩大公司在酒店分销业务上的份额。崔志雄表示,中航信主要还是开展B2B业务。此外,中航信还将利用其 IT资源,尝试介入央企的一般信息服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92

棉花现货溢价 棉价何时理性回归?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0711.html

近期,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期货合约出现了近期合约对远期合约升水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现货溢价,美国期棉市场也同样如此。

巴克莱资本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从2006年开始,美国棉花期货的前月合约对下月合约的平均贴水率是1.7%,但最近却是近期对远期升水,这种现货溢价的情况在棉花期货中是极不寻常的。

“往年棉花期货的确极少有现货溢价的情况,这说明棉花目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市场宁愿出高价获得现货。”上海某期货分析人士这样对记者表示。

“不抢就没办法开工”

“今年长江、黄河流域恶劣的天气条件造成内地棉花不仅产量少而且质量差,新棉上市也整整推迟了20天左右。”银河期货分析师张海源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表示。

面对这一情况,河南省某棉花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因为内地棉花质量差,我们就只好用新疆的高级棉,但新疆棉也减产了。工厂等着棉花开工,所以只好去抢购,但抢到的量仍只是去年收到的一半。”

一方面是现货的奇缺,另一方面却是纺织企业需求的迅速增加。加上通货膨胀下的游资炒作,9月份以来,棉花价格涨势怎一个“惊”字了得,即使当前新棉陆续上市也未能打压棉花价格,反而频频刷新历史纪录。

“棉花现在已经涨得不像样子了。我入行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疯涨。”上述棉花收购商这样形容棉价上涨,“棉花现在是一天一个价,简直就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

中国棉花协会网站监测数据显示,9月1日时,中国棉花价格328指数(标准棉花)仅为18002元/吨,而到11月3日该指数直线飙升至27701 元/吨,上涨幅度已经高达53.88%。与此同时,郑州期棉从9月初17895元/吨附近一路上涨,至11月3日,主力合约CF1105再次创出新高达 29980元/吨。

国内棉价高企,国储一抛再抛,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很多工厂只能用进口棉花和棉纱来填补这部分缺口。上海棉花进口公司普瑞玛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金融危机之后,纺织企业效益好。即使今年外国的供应商挑剔客户,而且货也比较少,但我们今年的进口量还是比去年多了很多。”

巨大的棉花消耗量同时导致库存下降。美国农业部(USDA)10月份供需数据显示,2010/2011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缺口89万吨,本年度库存消 费比将下降至37%。国际棉价与库存消费比联动明显。在库存消费比已经降至1993/1994年度以来最低点的情况下,伦敦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 12月合约本周二已刷新140年新高。

棉花重新定价

在气候环境恶劣、美元贬值等突发因素的刺激下,棉花价格的上涨的确存在一定的“非理性”因素,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棉花正在经历一个合理的价值重估过程。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毛树春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全球农业结构20~30年是一个周期。一个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在一个周期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毛树春告诉记者,新世纪的前10年,全球的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总产增多也创历史新高,比上一个10年增加了几百万吨,同时棉价在这10年里比上个世纪90年代下降了30%,90年代比80年代又下降了30%。

由于棉花的单位收益率下降,棉花生产出现了危机。

“此前棉花价格实在是太低了。尤其是在金融危机那一年农民的损失太大了,损失足足有431亿元。收益率下降,生产的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却在上涨。 另外,棉花种植的管理耗工耗时,农村现在的劳动力不断地向城市输出,许多农户不得不放弃种植棉花。”毛树春同时指出,“其实中国棉花种植的单产水平高于世 界平均水平,而且中国在技术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今年的棉价高开高走也许会刺激明年种植面积的扩大,但无论怎么样,前几年的低价格是不会回来了。”

棉价何时理性回归

回顾历史,美棉突破80~90美分/磅区域后,价格倒V形反转,急剧下跌的情况是屡次发生,而目前140美分/磅的高价已是危如累卵。

暴涨后,纺织企业采购谨慎,棉价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变得狭小,而且紧随其后的很有可能是暴跌。

上海一家棉花进出口中间商的负责人赵先生对记者表示:“虽然现在这个高价已经被很多商家接受了,但最担心的就是价格下降的风险。”

许多棉纺企业对2003年新疆棉花价格暴涨到19500元/吨后,一下子又急剧跌至14500元/吨的行情仍然记忆犹新,而现在新疆市场一级棉花也已经出现3万元/吨的价格,比2003年还要猛得多,一旦暴涨暴跌再次重演,许多棉企将面临严重亏损。

但分析人士却认为,今年出现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张海源指出:“新疆棉现在正在往内地运输,大量上市还需要半个月到1个月的时间,那时棉花价格可能会出现一个小波动,但是现在上涨的趋势却还没有改变。由于今年上游棉花涨价,而纱线的价格涨得更多,中游纺纱厂的利润比往年还高,为棉价维持在高位造就了一定的条件。”

“高价位至少要延续到明年6月份以后,主要是等棉花高价刺激明年全球棉花生产的恢复情况。如果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价格最终难免回调。但如果没有 大的资源量,价格还会继续高企。此外还要看南半球的生产情况。”毛树春认为,“目前看来,明年6月份以后棉价可能会稳定,或者下滑至合理的价位。按照农民 生产成本来计算,农民棉花的合理价位应该在15000元/吨左右,籽棉应该在7.6元/斤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96

杜双华回归:山钢暂停重组日钢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9/0NMDAwMDIwNTE0Nw.html

山东钢铁集团(下称山钢)重组民营钢企日照钢铁集团(下称日钢),已不能用“一波三折”来形容。因为,日钢的实际控制人杜双华又回来了。

11月8日,日钢一位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山钢已决定暂停重组日钢。

“山钢对于评估结果不满意,延长了过渡期,将重组计划推延到‘十二五’期间。”上述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还告诉记者,日钢目前已将工作重点由资产评估转移到制订五年发展规划,“杜总不会退出了,要退出的话,就不会做这个五年规划”。

本报记者还从接近山钢集团的业内人士获悉,山钢对于此前签订的“过渡期经营协议”不满意,试图改为按净资产一次性收购日钢资产,但最终评估结果超出了山钢的支付能力。

山钢暂停重组日钢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山东省规划已久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也将被迫推迟。

重组暂停

本报记者从山钢集团获悉,目前,山钢重组日钢的对外口径已改为“集团将在‘十二五’期间加速重组日照钢铁”。

这意味着,山钢在今年完成日钢重组的计划将无法成行。

这已不是山钢第一次延迟重组计划,去年年底,山钢宣布以现金出资方式获得日钢67%的股权,日钢以其经过评估的净资产占新公司33%股份,重组将在今年4月6日完成;不久前,重组期限又推迟到今年11月30日,收购方式改为山钢“一次性买断”日钢净资产。

日钢也正悄然转变行动。

10月30日,日钢召开2011年生产经营动员大会,日钢董事长杜双华表示,之所以召开大规模会议,是要求工作重点由重组评估转向生产经营。

“自2008年5月7日至今的两年时间内,公司重点主抓重组评估工作,尤其是在最近的两个月内,公司全力进行评估工作。目前,评估工作基本结束,抽调的人员要重新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本次生产经营动员会的召开,就是要求从今天开始,工作重点要转向生产经营工作”。

日钢集团党委书记廖海亭也以“三个转变”暗示了日钢暂时摆脱了“被重组”的命运——把思想从以重组为中心转到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把千方百计地多评估、多卖钱,转到千方百计地搞经营、搞管理、多赚钱、提高效益上来;把全部精力从考虑以重组为重点,转向狠抓企业发展为中心。

本报记者从日钢内部获悉,目前,日钢各部门正在研究制定2011年生产经营计划及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

“我们内部都明确说了,今年过年后要大干一场。”一位日钢中层表示。

山钢缺钱

为何山钢更改方案后又再度放弃新方案?

表面上,日钢是这次重组的弱势方。实际上,以山钢目前的实力和处境,山钢并没有太多选择余地,甚至到了寸步难行的境地。

按照山东省钢铁产业发展规划,收购日钢是建立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必要步骤,并且从理论上来说,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将帮助山东省实现钢铁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但在国家严控产能、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迟迟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

另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目前,全国钢铁企业均承受高成本压力,山钢的铁矿石进口依赖度在80%以上,高成本的紧箍咒以及低迷的钢材市场,不容山钢有充足的现金一次性买断日钢。

济南钢铁(600022.SH)和莱钢股份(600102.SH)是山钢集团旗下的主要资产。根据济南钢铁和莱钢股份公布的三季报,截至今年三季度,两家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分别为76.33%、65.20%,仅短期负债就达400亿元,资金链十分紧张。

按照最新评估结果,山钢要一次性买断日钢净资产,必须支付约80亿元至100亿元现金。而截至三季度,济南钢铁和莱钢股份货币资金总和仅为14亿元。

尽管融资将为山钢解决一部分燃眉之急,但依然无法凑齐一次性买断日钢所需的资金。10月中旬,山钢与东方汇理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及中国农业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组成的银团在济南签订3.05亿美元贷款协议。

除了收购日钢所需资金,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收编青岛钢铁、济南钢铁吸收合并莱钢股份实现整体上市,也需要大量资金。而整体上市所需资金似乎更加紧迫——目前,济南钢铁和莱钢股份已停牌。

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短期内很难获得国家批准、山钢又缺乏收购实力的情况下,山钢不得不暂停收购日钢。

然而,与一次性买断日钢净资产相比,山钢以现金出资方式获得日钢67%的股权这一重组方案所需的资金相对较少。但山钢为何选大头?

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山钢对日钢租赁经营的现状不满意。“租赁经营期间,日钢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再这样下去,山钢担心日钢被掏空,而让日钢继续独立发展,可以保证日钢的盈利能力”。

日照精品基地遇阻

山钢暂停收购日钢,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建设遇阻。

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表示,山钢暂停收购日钢,将阻碍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按期完成。

据本报记者了解,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山东省钢铁业“调结构”的最主要项目,也是山钢收购日钢的理由和目的。

但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山东省之所以放手日钢,并不等于彻底放弃收购日钢,只是在现有条件下的权宜之策。

“日照钢铁目前继续独立发展,山钢再择机重组。”该人士表示。

本 报记者从山东省国资委了解,山东省曾提出到2011年,组建6家年营业收入过1000亿元的企业,但到目前为止,只有海尔一家成功“晋级”。山钢继续被寄 予“山东省‘十二五期间’培育出5家千亿级企业”的厚望。而并购重组仍是山东省未来5年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的重要形式。

日钢内部管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日钢各环节的人力、物资、资金已各就各位,但在“十二五”期间,日钢依然要向山钢缴纳一定的租赁费,等于将原有过渡期延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