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集卡危機四伏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63803&time=2011-05-29&cl=115&page=all
油價上漲引發的高營運成本及名目繁多的行業潛規則,令很多集裝箱道路運輸企業在激烈競爭下生存艱難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謝海濤
從事了30年集裝箱道路運輸的李勇,早就下定決心不干這行了。去年,他創辦的這家物流公司有35輛沃爾沃集裝箱卡車(下稱集卡)已到報廢年限,李勇堅決不再買車。「買了也是虧,市場太亂了。」他說。
 |
表面上恢復了平靜,但集卡運輸業的深層矛盾並未得到實質性解決。東方IC |
令李勇卻步的集卡運輸市場,終於到了一個轉折點。
4月,正值集裝箱運輸的旺季,在全球第一集裝箱大港的上海,幾千名集裝箱卡車司機集體要求取消行業內長期存在的各種不合理收費。至4月23日,上海市出台政策,對有關收費行為作出規範。
平靜只是表面上恢復了,集卡運輸業的深層矛盾尚未得到實質性解決。
在集裝箱行業的產業鏈條上,碼頭、船公司強勢依舊,同處產業鏈下游的堆場,在此次利益調整中被推向了生存困境。
司機的抗爭
狹窄的上海寶山區湄星路上,塵土飛揚。從蕰川路向西,一直到星星村,在數公里長的街面上,佈滿了與集裝箱產業相關的大小建築。
堆砌了五六層集裝箱的堆場,襯托得路邊的小店更顯低矮,那些都是為集卡司機服務的雜貨店、小吃店、汽配店、輪胎店、廢品廠。小店的後面是沒掛牌子的停車場,每個停車場都停著數以百計的集卡。
據上海市交通運輸行業協會國際集裝箱運輸專業委員會介紹,上海擁有集卡近3萬輛。
由於外來車輛很少主動備案,一說上海實有集卡四五萬輛,分屬幾千家公司。
相關公司中,貨代、運輸、堆場一條龍服務的規模企業,居較高層次,其下是從幾輛車到幾十輛車的小公司,佔市場份額六成以上;再下是數萬名個體司機,以河南最多,山東次之,江蘇、安徽又次之。
個體分為有車掛靠的司機和無車的駕駛員,前者或者把車包給公司,每月出車,一次性領取報酬,或按每次出車算錢,一箱賺200元左右。駕駛員每月領取4000元工資。
在浦西,集卡司機大量集中在楊行鎮、顧村鎮一帶。在浦東,司機們則主要集中在高橋鎮凌橋、高東鎮。僅凌橋一帶,就聚集著四五千輛集卡。
「車子沒法開了。從上海跑一趟無錫,運價800元,光油錢就700多元,提箱費100多元,跑一趟還得賠飯錢。」住在水產路附近的河南司機老馬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
老馬2003年來上海開集卡。他說,2004年,從上海跑江蘇江陰,油價3元/升,運價1100多元;現在油價7.67元/升,運價1200元。前兩年,老馬為公司開車,工資4000元,外快還能賺2000多元,現在要保住4000元收入都難。
同樣感到做不下去的,還有中小規模的公司。
2010年10月,上海一些中小型集卡老闆醞釀成立自己的協會。他們在一份倡議書中稱:「我們是物流這個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最弱勢的群體……我們應該團結起來。」
倡議提出,要改善生存環境,先要和不合理收費展開協商和鬥爭,再要成立運輸協會,統一基本運費標準。協會壯大時,通過合理合法的手段調整運價,最後,聯合城市交通管理局、陸管處(指上海市陸上運輸管理處)等,跟船公司、碼頭、堆場等談判。
今年早些時候,上海集卡司機中人數最多的河南周口司機,已對當地車輛年檢捆綁營業稅的做法提出了異議。
據瞭解,周口市的車輛營業稅按年徵收,貨車每噸每月65元,如果不足額交納,車管所就不辦理車輛年審手續。周口事件導致大量貨車停運,事後周口取消了該做法。
4月下旬,集卡司機再次提出申訴。此前半個月,在相關物流信息網「一拼通」上,司機們已發出信號。
司機們的主要訴求,集中於油價上漲、運費太低,要求取消或降低調箱門費、打單費、燃油附加費等。
運價15年不漲反跌
提出申訴的參與者,多為外地中小公司的老闆和個體司機。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集卡運輸業逐步國退民進,現在基本上是私企的天下。
李勇回憶說,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集卡運輸的黃金年代。那時,要想進入市場,必須有上海市陸管處發放的集裝箱道路運輸許可證,條件之一是擁有15輛集卡,獲准進入市場的多為大型國企。
由於車少貨多,司機們地位很高。德威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惠群說:「那時集卡司機很牛,送貨到門點,接貨方都要請吃飯,不吃飯就不開車。」
從1990年末至2003年,集裝箱運輸市場逐步向民營資本開放。上海先後新建了寶山、羅涇、外高橋等新港區,還宣佈要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河南周口沈丘人謝文珍在1993年來到了上海,他創辦的企業成為最早一批取得合法營運資格的外省市運輸企業,多年後在上海貨運界創出了「阿鬍子」的品牌。
「1996年時車隊和堆場都比較少,供不應求,柴油0.87元/升,人工工資只有幾百元。上海有很多暴發戶都拚命想投資這個行業。」吳惠群說。
黃金時代在2003年結束了。隨著許可證制度放開,准入門檻大大降低。小公司和掛靠性質的運輸經營者大批湧現,迅速顛覆了原有市場生態。
從2003年到2007年,上海從事集裝箱道路運輸的企業及車輛,迅猛增長了約1倍。大量外地集卡湧入,緩解了上海口岸集裝箱運力不足的矛盾,也帶來一系列問題。運價在競爭中越來越低,市場上出現「一口價」,即把本該由貨主或船公司承擔的費用也全部打包進運費。
吳惠群回憶稱,2001年,從上海運箱子到蕭山,運價是3400元;到了十年後的2011年,運價反而降到了2000元,有的公司甚至報出1900元的價格。
2000年加盟德威公司時,吳惠群一度靠加強駕駛員管理,提高服務質量贏得市場;2003年以後,他發現這種方式行不通了,對駕駛員管得嚴了,他就跑。
現在,德威公司的100輛車中,有20輛車因招不到駕駛員而空置。
一些曾如日中天的國企和合資企業,如陸海英之傑、華安、國集等,陸續退出集裝箱道路運輸市場。
一位國企負責人抱怨說:「他們(指外來個體司機)養路費不交,保險不買,甚至出現套牌車,很多司機既是經營者,又是駕駛者,從成本上拚命壓低,國企車隊無法與之競爭。」李勇管理的35台集卡車隊,最多時一年虧損了300萬元。
上海市交通運輸行業協會國際集裝箱運輸專業委員會一工作人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稱:「國企越來越少,已買的車就像股票一樣套住了,只能扛下 去。有的國企能活到現在,是依靠長期穩定的客戶源,以及門檻較高的危險品、化學品運輸等業務。有的國企只能依靠向外來車輛收取掛靠費來維持。」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國際貿易量大幅下滑,國際海運業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部分國際海運企業為攬取貨源,惡性殺價,有些航線甚至出現了「零運價」和「負運價」。
在產業鏈下游的集卡運輸業,競爭形勢愈演愈烈。
2010年5月,全國集裝箱道路運輸行業協會聯繫會議第五次會議稱,現行配套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以及缺乏科學完善的行業規範和行業標準,導致目前道路集裝箱行業發展相對滯後,進而制約整個物流產業鏈的發展。
一個沒有議價權的行業
一邊是競爭導致的運價15年來不漲反跌,一邊是油價、押金以及名目繁多的雜費構成的高營運成本,兩相夾擊,令集卡企業生存艱難。
2011年4月6日,國家發改委宣佈,汽柴油價格每噸提高500元和400元——這已是2002年以來成品油價格的第25次調整。不斷攀高的油價,考驗著中國經濟的承受能力,交通運輸業等基礎性行業首當其衝。
對於集裝箱運輸業,無論國企、私企,均無補貼。持續上升的油價讓上海多家物流公司的負責人連稱「受不了」。
上海一家頗具規模的私營物流公司負責人稱,目前油費在公司總體成本中已佔50%以上,而按單車來算,要佔運價的55%-60%。
另一家國有集裝箱運輸企業的高管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他所在的公司擁有102輛集卡,前三個月油費已達608萬元,相當於2003年全年的油費。去年該公司營業收入8230萬元,利潤只有3萬元。
面對因壟斷而強勢的港口碼頭和船公司,集卡公司與司機毫無議價能力。2008年,上海、深圳等全國12家運輸協會一度醞釀,試行集裝箱運輸運價與油品價格聯動機制,實際根本執行不了。
前述集裝箱運輸專業委員會工作人員稱:「原來的價格都做不到,你漲價,還不是自己找死? 」
在油價與競爭之外,集卡運輸業面臨諸多行業潛規則,進口押箱即屬其一。
在海運物流的各個環節,集卡運輸與堆場、碼頭、船公司、貨主、報關公司相互銜接,處於產業鏈下游。在中國,要想從事集卡運輸,須向船公司繳納抵押支票,因為集裝箱箱體成本較高,若在運輸過程中污損,船公司可用押箱支票直接劃走費用。
此外,船公司還要求集卡公司簽署放箱協議時,繳納5萬至10萬元的集裝箱使用押金。
如此,陸上運輸承運人每承運一隻進口集裝箱,實際要繳納兩次押金,所支付的押金往往超出集裝箱本身的價值。上海交運系統一位資深人士認為,這是船公司壟斷經營下的「霸王條款」。
曾有業內人士統計過,整個上海運輸企業,有數以億計的資金沉澱在押金上。
「我們公司在十多家船公司,押金達200多萬元,你只能接受。」一位私營企業的總經理這樣說。
此外,集卡在整個運輸環節還面臨各種或明或暗的雜費。在集裝箱出口運輸中,運輸公司需從船代公司拿到設備交接單,才能提取空箱,這要繳納打單費,或稱設備管理費。該費用在境外並不收取。
2000年後,部分船公司每一批次箱子收取10元-50元打單費。2010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2905萬標準箱,船公司的打單費高達數億元。
運輸車隊拿到交接單同時,也拿到船公司提供的鉛封,同樣要交封條費(又稱封子費、鉛封費),成本一兩元,卻要收10元-50元。
集卡到堆場提箱,要繳納提箱費。1996年交通部規定,20英呎小箱費用為49.50元,40英呎大箱為74.30元。現在該項費用已漲至小箱61元,大箱89元。堆場實收可達70元、95元。若晚上提箱,還要收夜間操作費:小箱5元-10元,大箱10元-20元。
集卡進港,若運載兩個小箱,就涉及調箱門費,這被司機稱為「霸王收費」。
集卡在裝貨時,一般兩箱的車門一朝車頭,一朝車尾,兩箱都能裝貨。而按港區規定,出口箱進場箱門一律朝後,這就要求開門朝向車頭的箱子調過來,港區要收取50元。
集卡到指定堆場還箱,若有污損,要收壞污箱費。有企業反映,該費用收費隨意,從幾千元到上萬元,運輸企業壓力很大。
此外,集卡還面臨著港區疏港費及船公司集裝箱超期使用費的壓力。上述費用本應由貨主支付,但有時也轉移到集卡身上。
上海市交通運輸行業協會國際集裝箱運輸專業委員會張國榮認為,在整個物流環節中,港口和船公司處於壟斷地位,上述或明或暗的費用,把行業成本抬上去。以前,這些費用含在運費裡,現在都是另外收取,轉移到車隊身上。
一傢俬營物流公司負責人將集卡運輸業比做「後娘養的孩子」,經常成為嚴格執法的對象。
以超重為例,交警罰款200元-500元;被運管抓住,第一次罰2000元,第二次罰5000元-1萬元;被路政抓住則要罰5000元-3萬元。在高速公路上拋錨,拖車費是1000元,通往洋山港的東海大橋上3000元。
對集卡的審車,交警每年年檢一次,300多元;運管部門年檢兩次,1000多元;上海海關年檢一次,280元。若到松江、閔行海關拉貨,也要分別年檢。
下一張「多米諾骨牌」
4月23日,上海建交委、發改委、物價局、交通局,聯合下發了《關於規範本市集裝箱運輸服務有關收費行為的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內容包括:取消堆場自設的燃油附加費、夜間操作費;港區調箱門費由50元/箱次降低為20元/箱次;汽車裝卸搬移費和施封費,應由相關收費標準嚴格執行;船公司的打單費,推薦暫按10元/單執行;不得將打單費、施封費等向集裝箱道路運輸企業轉移等。
上海政府的上述意見出台之後,4月27日,財新《新世紀》記者在一家運輸車隊看到,上海航華國際船務代理有限公司4月26日開出的打單費仍為 25元,封條費25元;上海聯東地中海國際船舶代理有限公司27日的設備管理費為40元。這種做法讓一些物流企業不滿:「政府應該對打單費進行成本調查, 船公司應受約束。」
《意見》也動了堆場的「奶酪」,引起堆場的不滿。
「這種處理結果是治標不治本,應該統籌考慮整個物流行業的情況。事情表面恢復了平靜,但車隊並沒有得到太多實惠,堆場的利益卻被犧牲了。」一位堆場公司負責人稱。
在物流產業鏈條中,堆場與集卡一樣處於產業鏈條的下端。2004年以來,堆場也取消了許可證准入,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堆存費一再下降。
到2008年金融危機時,上海國際港務集團開始對大型客戶提供堆放空箱優惠,導致上海其他各大堆場的堆存費也跟著降價。2009年下半年市場逐步復甦後,價格也未能回升。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小箱的堆存費是1美元/天,現在是0.30元人民幣/天;而堆存成本是3元人民幣/天,發改委規定的堆存費是4元人民幣/天。外高橋一帶的堆場,成了全世界集裝箱的免費大餐。」一位國企堆場負責人說。
《意見》取消了燃油附加費和夜間操作費,讓不少堆場壓力備增。李勇稱:「我的四個堆場佔地400多畝,一年的利潤900萬元。這兩項費用取消 後,一年要少收入1200萬元,馬上就要虧損了。」一些堆場企業提出,要麼取消夜間作業,要麼裁員50%。目前上海堆場行業從業人員有五六千人。
《意見》中提到,汽車裝卸搬移費和施封費應按相關收費標準嚴格執行。關於裝卸搬移費,1996年交通部規定,小箱為49.50元,大箱為74.30元。2004年上海重申了這一標準。
上海市交通運輸行業協會國際集裝箱倉儲專業委員會部分會員對此稱,「1996年外高橋港區附近的土地還沒大量開發,2000年毛地地價為每畝 10萬元-15萬元,現在是120萬元;1996年的人力成本為每月500元,現在是7000元;1996年,油價是0.70元,現在是7.67元,你讓 我們執行15年前的價格,我們怎樣做?」
4月25日,集裝箱倉儲專業委員會召開了全體會議,會議認為,取消上述費用可能導致堆場無法生存,造成新的社會問題;建議近期政府對夜間作業費全額補貼,對燃油漲價部分補貼,免徵實施補助期內的營業稅。
一位堆場負責人稱,政府出台規範收費問題的文件之後,還沒有解決行業根本性問題。建議政府制定集卡運價、上下車費、堆存費等最低保護價,同時禁 止船公司代收上下車費等各種費用;在集裝箱運輸,港區、船公司、貨代、運輸、堆場五大環節中,惟獨港區和堆場執行的是政府指導價,上下游企業均執行市場 價,對堆場不公平,建議讓堆場價格市場化;船公司必須承擔集裝箱堆存費用,必須取消打單費、封子費,對集卡運輸企業的押金等。
此外,會議認為,政府應該設立嚴格的集卡、堆場經營資質審查機制,淘汰一些不具備經營資質,扶持正規合法經營的企業。
「如果沒有切實的措施,集卡的今天,也許就是堆場的明天。」上述堆場負責人如是說。
電商泡沫敲響警鐘:裁員+關閉團購危機四伏
http://news.imeigu.com/a/1315355167139.html
裁員+關閉團購危機四伏
紅火了將近兩年時間的團購網站,最近一段時間卻危機四伏。日前,國內團購高朋裁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此前,開心團購、拉手網、窩窩團等都相繼傳出“瘦身”動作。業內人士認為,這都是此前盲目擴張後開始擠壓泡沫,而行業整合也宣告揭開序幕。而在大洋彼岸,團購行業也是一片愁雲慘霧。有外媒報導稱,正在準備IPO的Groupon,在8月中在美國市場監測到流量比峰值時下降了近50%。同時,Facebook宣布將在數週內關閉團購業務Daily Deals。
不僅是團購網站,當前裁員風波更是波及B2C網站,凡客誠品近日也做出裁員5%的決定。而且,在剛過去的8月中旬,深圳華強北一家以手機為主業的中型電子商務網站悄悄關閉。此前蓬勃發展的國內電子商務,泡沫警鐘已敲響。
記者文靜
Facebook關閉團購業務
根據外媒報導,Facebook宣布將在數週內關閉團購業務Daily Deals。對於團購業務的關閉,Facebook的解釋是,“在將用戶引向本地業務上,社交方式大有可為”,例如,通過在線廣告、報紙等媒體,提供贊助與簽到優惠服務,幫助本地化業務與用戶聯繫起來。市場分析人士則認為,措施有些過於武斷和“暴力”,扼殺了Groupon未來潛在的殺手。
其實,正在準備公開募股(IPO)併計劃融資7.5億美元的團購網站鼻祖Groupon日子也過得併不舒坦。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團購網站Groupon在8月中期當週的美國流量比峰值時下降了近50%。儘管這一數據只統計了網絡流量,而不包括來自移動電話或應用程序的流量,但對於即將上市的Groupon來說不是什麼好消息。
與此同時,美國團購網站和團購聚合網站的流量整體下降了25%。不過,Groupon的主要競爭對手LivingSocial在同一周流量上升了27%。
國內團購忙“瘦身”
就在差不多同一時間,國內團購網站也忙著“瘦身”。日前,Groupon在華投資的團購網站高朋捲入了裁員風波當中,8月21日,部分被裁員工的代理律師趙占領在微博中透露,“目前被裁人數已經突破400人。”對此,高朋未做出相關回應。
其實,不單止高朋,此前有報導稱,開心團購、拉手網、窩窩團等都有相應的“瘦身”動作。有業內人士認為,團購網站不斷爆出裁員的消息,是團購行業經歷盲目擴張後開始擠壓泡沫。未來一段時間,或將進入裁員高峰期,幅度有可能達到10%~50%,有的甚至會超過這一比例。
根據艾瑞諮詢近日一份調查數據顯示,現在排名前十的團購網站大約覆蓋60%的團購用戶。分析師預測,在今年底,全國團購網站數量會維持在3~5家,大部分中小型團購網站在過冬期都會被洗掉。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曾表示,規模化經營或成為國內團購網站的真正出路,他認為國內的5000多家團購網站未來可能99%會死掉,僅四五家已達到經營規模的團購網站最終將成市場主宰。
電商泡沫將破?
事實上,遭遇問題的不僅是團購網站,就連此前蓬勃發展的B2C電商網站也面臨著大規模裁員危機。日前,有報導稱,凡客誠品日前也做出裁員5%的決定,儘管對於此次裁員,凡客並未作出任何解釋。據了解,目前中國主要電子商務都難以實現盈利。京東商城最早實現盈利也需要等到2012年。已經上市的噹噹網,今年第二季度淨虧損440萬美元,同比增加60%。
從目前來看,國內大部分大中型B2C電子商務網站仍有“燒錢”的資本,不過,也有電商網站因資金流斷裂而被迫關閉。上月中旬,深圳華強北一家以手機為主業的中型電子商務網站悄悄關門。根據深圳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數據顯示,註冊運營的3700家電子商務公司,去年倒閉的近500家,佔註冊的13.5%。
有業內人士則指出,從去年開始,電子商務就已成為整個投資熱點中的熱點,當中不免會出現泡沫。然而,泡沫儘早破滅,將使得一批潛在競爭者儘早被市場淘汰。對於有實力的電商網站,以及整個市場來說是利好。
黑心醬油後續追蹤》三大漏洞 凸顯台灣食品危機四伏 政府的態度 比毒醬油流竄更令人心驚
|
|
《今周刊》於五月十五日獨家揭露了毒醬油事件,引起關注,連日來案情越演越烈,除了問題醬油越查越多外,政府的處理態度也在民間出現批評聲浪,到底我們的食品安全出現了哪些漏洞? 撰文‧李建興、許瓊文 自從《今周刊》於五月十五日針對八五六期封面故事「要命的恐怖食材」,獨家揭發的「黑心醬油」事件,並召開記者會後,不但許多外食族人人自危,就連相關業者包括醬油製造商、通路、經銷商,甚至餐廳和攤販都紛紛出面自清,深怕自己被這整起猶如「塑化劑」翻版的案件給波及。 政府衛生相關單位在記者會後,第一時間就責成新北市衛生局到《今周刊》揭露的「雙鶴」醬油製造商一江食品,封存包括醬油、醬油膏、蠔油、白醬油及辣醬等十二種品項,共二八九六桶、一萬四四八○公升的產品,並採樣檢驗。另外,進廠採樣當時,也發現一江廠房內有天花板漏水、地面積水、蜘蛛網、成品直接放在地板上等環境髒亂情形,相關單位限業者在一周內完成改善,否則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開罰六萬至六百萬元。 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更迅速地在十七日檢驗出包括雙鶴小辣醬、尚鶴醬油膏、福味香醬油、雙鶴醬油、勝發油膏、雙鶴醬油膏、一江油膏、巧香醬油特製魚露、郁芳醬油膏等九項產品超過「3–單氯丙二醇」衛生標準○.四ppm的規定,不合格率居然高達七成五,甚至超量最高的「巧香醬油特製魚露」,含量更高達○.九五ppm,足足超標二倍多,因此除了依法要求一江將不合格產品下架回收外,也要求限期改善,且依法處以三萬元至十五萬元的罰鍰。 漏洞一: 衛生單位輕描淡寫違規事項這次衛生相關單位高效率的查案作風的確頗令民眾激賞,只不過事發至今,以至於調查過程當中,也出現幾個相當關鍵的漏洞,凸顯了台灣食品安全上的危機,讓民眾十分擔心。 首先,食品藥物管理局在抽驗結果尚未出爐之際,卻先發出聲明表示,《今周刊》發現毒醬油內的兩項致癌物﹁3–單氯丙二醇﹂和﹁4–甲基咪唑﹂,皆為醬油加工過程自然產生的衍生物,「非人為刻意添加」。甚至指稱,醬油製程中,受溫度控管影響自然產生單氯丙二醇是「無可避免」的。至於甲基咪唑雖然可能引起實驗大鼠癌症,但致癌的劑量需要極高,沒有證據顯示會造成人體癌症,消費者無須過度擔心。 漏洞二: 食品安全法規落後於國際 雖說政府或許是為了「安定民心,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而出此言,但連日來相關單位「非刻意添加」、「無可避免」、「無證據顯示會致癌」等說辭,難免給人「避重就輕」的觀感。名廚阿基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稱,「早在十幾年前,台灣的醬油就曾被外國驗出同樣問題,政府不該只是用攝取量低,不至於傷身來試圖安撫民眾,把關要再更嚴格。」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更重批:「我們的衛生單位訂的法規就是太寬鬆、太輕忽這些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傷害了!」就拿單氯丙二醇來說,吳家誠就堅稱其為致癌物,甚至會對男性生殖能力產生影響,雖然這只是製程中產生的化合物,但之所以會衍生,也是因為業者用非天然釀造的化學方法製造醬油,用鹽酸水解才產生的。 從本刊這次的調查過程中,也可以證明這些化合物並沒有想像中的「單純」!事實上,本刊原僅想針對夜市美食和攤販、餐廳常用的廉價醬料進行抽驗,對於該驗什麼化學添加物並未預設立場。因此在抽樣後,經檢驗單位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建議,由SGS內部專家從多年的專業和檢查經驗值,針對各送驗食品列出可能危害健康的化合物而進一步檢驗。換句話說,不管雙鶴醬油有沒有問題,「單氯丙二醇」和「甲基咪唑」在專家的眼中,早已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物質」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衛生單位對單氯丙二醇輕描淡寫,認為無傷大雅,又何須訂定標準?「這豈非自相矛盾?」除了政府對食品上的有害物質認定不夠嚴謹外,我國落後的食品安全法規也令人心驚膽戰。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就指出,很多「合法使用」或「未被禁用」的化學添加物,不是沒毒,只是暫時還未被醫界證實有害健康。 舉例而言,曾是衛生署公告准許使用的麵粉改良劑「溴酸鉀」,在日本早被禁用,因後來被證實有致癌風險,台灣才在一九九四年禁用。而這次未被列為「違禁品」的甲基咪唑,歐美也都訂定標準予以管理,衛生署也正研擬其規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本刊送驗的食品中,其實在夜市採買的醃製芭樂亦檢驗出有甜精的成分,但由於SGS表示,台灣法令僅禁止「現切」水果不得使用,因此未認定「醃製」芭樂上的甜精違法,於是本刊也未對外公布。但吳家誠則認為,甜精在先進國家已全面禁用,因此就算是醃製的,法令上也不該縱容。 漏洞三: 業者「非刻意」誤傷事件頻傳不過,最令人擔心的則是原料製造商、通路和餐飲業者的專業知識和良心了。以這次問題醬油的製造商一江食品,其實該公司從案發至今,可說是坦然接受檢驗,負責人李權峰在本刊和衛生單位相繼驗出毒醬油後更表示:「可能我們操控上失誤,就產生一些超量的部分,現在已經全面下架回收。」製造商的這番說辭,許多人姑且願意相信其為「無心之過」,不過這也凸顯台灣許多食品製造商的專業和把關功夫應進一步強化,否則「誤傷」事件將繼續存在。 而業者的心態亦值得政府輔導。以此次被本刊調查小組發現的通路商台農醬園來說,由於其產品是委託一江食品代工,才捲入其中。照理說,台農原本應僅為事件中的配角,甚至是受害者,但總公司人員卻在事發後被媒體詢問時輕率地表示:「上游廠商已取得最新檢驗證明書,︽今周刊︾是烏龍報導!」然而,衛生署最新的檢驗結果,證明本刊非但沒有「擺烏龍」,甚至問題比想像中的還嚴重,可見台農醬園在委外代工時,並未嚴格把關。 無論雙鶴毒醬油事件是「非刻意」抑或「無可避免」,整起事件都說明了台灣人距離「吃得安心」還有一段長路要走,從政府的法令、相關單位的認定標準,以至於業者的態度,恐怕要更嚴謹才行。 22件夜市食品及原料中,2件檢出違規,其他暫無疑慮《今周刊》於4/29、4/30兩天,分別於台北市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高雄瑞豐夜市等三大指標夜市,隨機抽樣22件夜市食品,包含一桶夜市使用醬油、安粉,送交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檢驗結果如下:產品名稱 檢驗項目 檢驗結果法規標準青蛙下蛋 防腐劑 己二烯酸0.16g/kg 1.0g/kg以下蝦仁煎 硼酸及其鹽類 未檢出 不得檢出現切蓮霧 甘精 未檢出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不得使用 糖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香腸亞硝酸鹽(以NO2計) 未檢出 0.07g/kg以下雞排(皮)*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雞排(肉)*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醬油4-甲基咪唑 1.2ppm (mg/kg) 無法規標準不得使用3-單氯丙二醇 0.868ppm (mg/kg)0.4ppm(mg/kg)以下安粉 三聚氰胺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鋁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醃黃蘿蔔 食用色素檢出食用黃色四號 可使用蝦棒 硼酸及其鹽類 未檢出 不得檢出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雞排**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烏賊燒 丙烯醯胺未檢出 不得檢出麵包 防腐劑 未檢出 2.5g/kg以下涼圓 順丁烯二酸 379ppm (mg/kg) 無法規標準不得使用海干貝 甘精 未檢出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不得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產品名稱 檢驗項目檢驗結果 法規標準大腸包小腸 亞硝酸鹽(以NO2計) 0.010g/kg 0.07g/kg以下防腐劑 未檢出 2.0g/kg以下醃漬芭樂 防腐劑未檢出 2.0g/kg以下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0.16g/kg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0.53g/kg 1.0g/kg以下糖葫蘆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月亮蝦餅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辣炒年糕(醬汁) 食用色素 未檢出 可使用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豬血糕 食用色素 未檢出可使用鹽酥雞(貢丸、魚丸、熱狗、豆乾) 丙烯醯胺 未檢出不得檢出註:未檢出意指低於檢出限量之測定值;*來自士林夜市,**來自瑞豐夜市資料來源:SGS台灣檢驗科技 |
|
南方周末:恒大逃離 三四線城市危機四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925
本文轉載自南方周末:
恒大地產在2013年大規模從三四線樓市撤離,轉戰一線城市。現在,更多的地產商也急於從總量龐大、銷售艱難的三四線樓市陷阱中拔出腳來。
2014年1月7日,恒大地產公布了2013年銷售數據,它在這一年首次擠入了千億俱樂部——全年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1003.97億元。有風向標意味的是,恒大稱,共投入約200億元在京滬廣一線城市拍地。
恒大內部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稱,這是董事局制定的“112戰略”。這一戰略包括“一個優化、一個降低、兩個提高”,其中“一個優化”指的是,曾經以三四線城市為核心的恒大未來要向一二線城市傾斜。
55歲的恒大地產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稱得上是中國地產界最高調的企業家,一直以來的目標就是與中國地產老大萬科一爭高下,其籌碼是擁有位於中國三四線城市史無前例規模的土地儲備:1.45億平方米,全部建造起來能夠供相當於香港人口的住戶居住。
而三四線城市是北京決策層一直倡導的新型城鎮化的主戰場。國家發改委算過一筆賬,新一輪城鎮化將拉動40萬億投資,涉及二十多個城市群,一百八十多個地級市,一萬多個城鎮,以及4億新增城鎮人口。
看上去,這些寄托了中國政府振興經濟希望的城市,將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註射一針強心劑,如恒大一般聚焦三四線城市的房企似乎將迎來最後一輪饕餮盛宴。“這是重啟房地產主導產業的地位。”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在最近一次會議上說,房企們應研究如何將地產與城鎮化產業相結合,在這一輪城鎮化過程中尋機擴張。
但現實是,不少發展商已經置身於新一輪城鎮化的陷阱中。在銀川、營口、貴陽等三四線城市,新盤不斷入市,供給嚴重過剩。但只要還有人肯出資,地方政府決不會吝嗇再度賣地。
即使如恒大一樣從三四線崛起的地產商,都開始有選擇地逃離了。
銀川劫
幾十座巨型塔吊矗立在塞上湖城,一座寂靜的歐式城邦正在漸漸崛起。這里是寧夏銀川恒大名都的施工現場。如同恒大在全國的樓盤一樣,這是一個數千人聚集的大型生態社區。
將觸角深入到大西北的恒大,兩年前,選擇了銀川作為進軍西北的第一站,他們一口氣拿下三塊地,試圖複制他們在沈陽、合肥等其他省會城市的營銷神話:開盤必特價,特價必搶光。
兩年來,銀川恒大名都也一直保持著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即使波及全國的房地產調控來襲亦未有一絲停歇的跡象。
不過與項目現場火熱的建設情景相異,銷售現場門庭冷落。一位前銀川恒大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作為恒大西北第一站,銀川三個項目總共加起來才賣了4億,去化率才兩三成,隨著銀川最近一年供應量的增大,恒大的銷售壓力將越來越大。
像銀川一樣,每一個躍躍欲試的三四級城市都有巨量的土地供應,地方政府基礎設施建設讓財政支出年年增長,逼得他們每年向國土部要更多的賣地指標,他們與那些被擠出一線城市的開發商一拍即合。銀川當地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銀川市前11個月的商品房銷售面積約為500萬平方米,而全年供應的城市建設土地計劃達到9150畝。
“一個100萬人口的城市,過去一年湧出了36個綜合體。政府每天都在賣地,項目存量達到了2700萬平方米,即使沒有新增項目,存量消化至少需要五六年。”銀川新華聯總監王懷慶稱,現在銀川每年仍新增至少800萬平方米的供應量。
如果房地產形勢一片大好,大多數開發商都不會空手而歸。然而,這是2013年,兩極分化的中國樓市。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松稱過去一年中國城市房價的級差在迅速地拉開,分化的根源在於人口流動、收入分化、產業聚集和服務水準,中國城市因而開始向兩極發展。
“當你落入一些沒有發展潛力的城市陷阱時,你唯一的辦法是迅速逃跑,沒有別的辦法。如果你還在這些城市里面說我的產品好,我的成本低,事實上明年可能你就跑不出來。不是因為你的水平低,實在是因為這些城市它沒有市場。”陳勁松這樣稱。
恒大地產顯然沒能從銀川的泥沼中跑出來,同樣沒能跑出來的是萬達集團。在2010年第一個萬達廣場熱銷後,王健林決定在銀川做第二個萬達廣場。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王健林稱:“銀川才70萬人,我想有必要開兩個萬達廣場嗎?但是寧夏的領導就在我們總部連待兩天,我一看這不答應不行,就去做了第二個萬達廣場。”
王健林賣了一個人情給寧夏政府領導,然而第二個銀川萬達廣場讓他如鯁在喉——自從2012年6月奠基以來,銷售異乎尋常地艱難。萬達的內部人士稱,王健林在2013年給銀川萬達公司定了8個億的銷售目標,但最終銷售額離這目標差了一大截,銀川萬達的銷售員因此流動性極大,“過去買了萬達商鋪的客戶現在也後悔不已”。
向上走
相同的情景,過去一年在營口、貴陽和南通等城市相繼發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關註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供給過量問題。盤古智庫城鎮化首席研究員易鵬稱,中國城鎮化的規律體現在人口更多向城市群聚集,而非城市群的三四線城市將極不樂觀。
在營口,高空置率與銷售放緩正在席卷營口新城區。營口市區不到70萬的常住人口,面對的卻是9000萬平方米的住宅用地,營口商品房年均成交量為500萬平方米,以此計算,這座城市住宅消化要近20年。
據《投資者報》報道,恒大在營口亦遭遇了滑鐵盧,很長一段時間銷售套數只是“個位數”,還不如現場售樓員的數量多。另一位央企房地產高管則稱,恒大還在營口退了兩塊土地。
恒大地產在2013年雖然剛剛擠入千億俱樂部,但較2012年僅僅增長約8.8%,不僅與萬科1709億及綠地的1625億的年銷售額相差甚遠,其增長幅度也遠遜於同列千億俱樂部的保利地產、中海地產的20%增幅,碧桂園甚至猛增150%以上,側重三四線城市的恒大卻跑輸了大盤——2013年上半年,恒大約62%的項目位於三四線城市。
落後於他人並不是許家印的性格。上市之前,許家印一度在鋼鐵行業盤桓,地產業務也局限在廣東。當他放棄鋼鐵業務,中國行業洗牌已接近完成,一線城市的發展空間已經越來越窄,他不得不將目光放在中國廣袤的三線城市——幾乎是一片還沒有大地產商介入的真空區域。
完成驚險的IPO飛躍後,許家印開始往中國的內陸城市發展,從烏魯木齊到海南,從營口到貴州,他圈下了超過1.45億平方米的土地。以三四線城市為主戰場的恒大在2010年、2011年輕松甩掉諸多大鱷,坐上了行業銷售面積第一的交椅。
但三四線城市的需求不足很快蔓延,很多“鬼城”開始出現。在新型城鎮化大趨勢的背景下,從地級市到省會城市,一些新區、城市副中心規劃大批量出臺。上一輪土地過剩的後遺癥尚未解決,新一輪城鎮化的陷阱已經席卷而至。
在貴陽,僅建築面積超千萬的超級大盤就有5個:花果園城市綜合體、中天假日方舟、中鐵生態城、大川白金城和西南商貿城,五個項目加起來建築面積就高達7420萬平方米,足夠200萬人居住——而貴陽是一個常住人口僅為400萬的山城。
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稱,三四線城市過去因為過度開發而土地供應過量,現有的存量可能將面臨5至10年的消化期。
保利地產一位管理層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不少三四線城市的需求在過去兩年已經透支了,很多開發商為此折戟沈沙,“像恒大去的很多城市,一期能賣得很好,二期三期就難以為繼了,很多城市沒有這麽大需求”。
越來越多的土地陷阱,讓中國開發商面臨著如恒大一樣的十字路口:向上走,進軍一線城市,還是繼續下沈,坐穩三四線王者寶座?許家印的回應是,斥巨資在一線城市購入多幅土地。2011年,恒大新增土地儲備有61%在三四線城市,但2012年該公司71%的新增土地儲備位於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只有28%。
2013年年末,恒大在北上廣接連搶地,12月5日在長三角以近百億元連摘6地的前一周,恒大在北京以51.35億元加配建11.2萬平方米自住型商品房和1.69萬平方米限價房的代價競得朝陽區東壩南區地塊,刷新了2013年總價地王紀錄——在北京土地市場,恒大購地總額已達到127億元。盡管如此,恒大總裁夏海鈞還是稱,“恒大不會徹底退出三線城市”。
世聯董事長陳勁松認為,中國房地產成交面積已經接近頂點了。一線城市地價太貴,而二三四線城市總量大,潛力巨大,分化也嚴重,未來全國661個城市中,中產階級天堂能夠劃出大概50個左右,這50個二線城市才是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主戰場。
“更有甚者,有一些地方政府有城鎮化率的考核指標,和開發商打著城鎮化的名義,一個村一個村地扒樓。”河北卓達集團董事長楊卓舒對南方周末記者感嘆,新型城鎮化講了一年,很多人如今依舊是把城鎮化當成發跡的機會,並沒有想著讓農民脫離土地的同時,完成城鎮工作和身份的轉變。
人和商業危機四伏:巨虧17億 老闆太奢侈丈夫提離婚
http://house.jrj.com.cn/2014/05/04074217145553.shtml人和商業女老闆戴秀麗與丈夫離婚。
曾以「防空洞」模式成名的人和商業目前正危機四伏。
在剛剛發佈2013年度財報中,人和商業虧損高達人民幣17億元,與此同時,其開發的成都、大慶等地的商業項目由於經營權轉讓而導致糾紛不斷。
由於現金流承壓,穆迪和標準普爾已經多次降低其信用評級。
巨虧17億
人和商業的高增長神話在今年戛然而止。
4月29日,人和商業發佈2013年度財報,報告期內其實現營業收入5.47億元,比去年下降20.4%,其中經營租賃收入4.55億元,轉讓經營權收入9271.8萬元;但虧損卻高達人民幣17億元,去年同期人和商業則盈利8.95億元。
「人和商業的虧損並不意外。」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對21世紀網表示,「他的模式並不具有持續性,商業地產最重要的是後期的管理,人和是把商舖都賣給了散戶,一賣賣那麼多年,並不參與管理。」
21世紀網發現,導致人和商業巨額虧損的因素主要有三,第一投資性物業減值8.32億元,2013年,人和商業將其在東莞的一個3.8萬平方米的商場改為了停車場;第二,應收賬款減值5.40億元;第三,融資費用高達4.77億元。
根據人和商業公告,這5.40億元的應收賬款減值來自於成都和鞍山兩個項目。
在2010年年報中,人和商業曾表示,「透過出售五間全資擁有的英屬維爾京群島附屬公司的全部股本間接轉讓5個項目的經營權,這5個項目分別為成都、濰坊、大連、大慶、鞍山一期項目。」
其中成都項目協議價格23.72億港元,鞍山一期項目13.05億港元。
但近4年時間,這兩個項目的買家分別仍有6.38億港元和3.45億港元欠款未付,人和商業決定對這些債務進行打折處理。
2014年3月6日,人和商業發佈公告稱,集團與買方簽訂成都契據、鞍山契據,買方已同意向集團支付1.90億港元和1.27億港元以結清成都和鞍山項目付款,該付款全部結清後,買方對購買成都項目一事應不再有任何未付或未解除的債項和義務,而成都和鞍山個人擔保也會被解除。
對於這種處理方式,人和商業表示,有關成都項目和鞍山項目的未付款已拖欠了一段時間,考慮到採取法律行動可能既昂貴而又費時,簽訂成都契據及鞍山契據將有助取回未付款,並讓集團維持與成都項目和鞍山項目買方各別的持續業務關係及有助改善集團的現金流狀況。
但事實上,人和商業此番「斬倉」似乎另有含義。
出售項目糾紛不斷
2014年初,人和商業轉讓經營權之後的成都、鞍山、大慶等地的「地一大道」項目都由於經營權轉讓而導致糾紛不斷。
4月16日,在成都市人民東路38號地一大道辦公室外,幾十名地一大道商戶靜坐討要說法。
據悉,這些商戶於2011年用9-10萬元/平米不等的價格購買位於成都市地一大道的商舖經營權。
多位成都地一大道業主對21世紀網稱,在銷售時,開發運營商承諾地一大道將「無縫連接鹽市口、騾馬市、春熙路及天府廣場的17家大型商場,連通地鐵,地一大道將被打造為成都市一流的商業中心。」但3年時間過去了,這些承諾都成了泡影。
「十七家商場沒有一家連通不說,任何商業廣告宣傳投入也沒有。」
讓這些商戶更加無法接受的是,商場運營方不僅沒有想辦法解決經營管理中的問題,而是將重點放在尾款的追繳上。
一位王姓商戶告訴21世紀網,合同中地一大道與商戶明確約定經營期限共計40年,分成兩個階段,每階段20年。人和商業承諾商戶只要支付一半房款(即前20年租金),另一半(後20年租金)由地一大道負責找銀行,授信貸款給商戶。
但實際上,這些由人防工程改造而來的商舖根本沒有產權,人和商業最後便要求商戶們拿出自己的住宅房產做抵押,但很多商戶仍因資金不足或其他問題拿不出後20年的租金,矛盾更加激化。
「我們的訴求就是退鋪。」據悉,此次要求退款的商戶共256家,涉及鋪面450多個,商舖面積約7500平米,涉及金額或達7億元。
但在這些業主看來,人和商業與成都地一大道仍有關聯,在之前的協調中,地一大道總部的一位副總專門來成都聽取商戶們的意見。
在鞍山,當地的地一大道項目從2010年招商到2013年底開業,歷時3年多,由於施工塌方、甲方違約等原因,很多業主紛紛要求退鋪。
在大慶,由於與運營方大慶頤高投資公司產生糾紛,地一大道近200名業主多次組織維權要求退鋪。
大慶地一大道商戶代表表示,當時大慶頤高投資公司稱他們是人和商業的子公司。
根據工商資料顯示,大慶頤高投資公司現已更名為大慶頤高商貿有限公司,控股股東為恆盈投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黃皓。

大慶頤高商貿有限公司 資料圖來源:工商局
巧合的是,大連地一大道運營公司大連新天地人和公共設施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也為黃皓。
根據工商資料顯示,大連新天地的股東為香港隆益有限公司,而根據此前的媒體報導香港隆益的法定代表人則為人和商業的董事局主席戴永革。不僅是這些已經出讓經營權的項目,2012年,人和商業正在運營的武漢、邯鄲、莆田、贛州、無錫等多個項目,都曾相繼爆發經營不善與承租商戶發生衝突的問題。
「2年前,我曾去過武漢那個項目,很多店舖都是關門的,那麼好的位置,做成這樣真是不應該。」王永平表示。
「人和的管理層很多都是從政府出來的,所以地下的拿地很方便,只不過是銷售後的管理很可能出問題。」 商業地產人士魏子棣對21世紀網表示。
對於以上這些問題,21世紀網聯繫到人和商業哈爾濱總部,但對方表示,「我們不接受採訪,領導也都不在,都在全國各地走。」

大連新天地工商 資料來源:工商局
「防空洞」模式走下神壇
人和商業曾經引以為豪的商業模式正在成為其最大的負擔。
20世紀90年代,哈爾濱商人戴秀麗和戴永革在國內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他們在各地修建人民防空工程,並在和平時期將其用作商業開發,通過出租商舖和轉讓商舖經營權的方式,以獲取回報,業內稱之為「防空洞」模式。
這種以「地一大道」命名的地下商場在國內各地不斷被覆制。
人和商業的一位高管曾向媒體表示,由於地下人防工程的開發屬於公益工程,無需支付土地出讓金及土地增值稅,大大降低了開發成本,再加上地下商業的運營成本相對比較低,因此利潤非常可觀。
據21世紀網統計,人和商業的毛利率長期保持在70%以上。
2008年,人和商業在香港上市融資30億港元,在資本助力下,人和商業在國內不斷「攻城略地」,包括武漢、成都、大連、虎門、贛州等十餘個城市均出現「地一大道」身影。
2010年,人和商業運營面積為73.2萬平方米,同比增幅超100%;2011年,這一數字躍升到了139萬平方米,同比增幅90%,在建和儲備建築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
但如今,人和商業正在為他的激進擴張付出代價。
由於沒有土地產權,人和商業就無法通過抵押土地獲得貸款,除了經營收入,人和商業的融資的主要途徑就只剩下抵押股權貸款以及發債。
人和商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有兩部分:一是租金收入,另一是經營權轉讓的收入。所謂的經營權轉讓,其實就是商戶一次性付清若干年的租金。
「由於人和商業開發的地下空間並沒有土地使用權,因此商舖無法實現產權意義上的轉讓,只能轉讓商舖的經營權。」一位地產分析人士表示,「但經營權轉讓也存在弊端,人和必須不斷開發新項目,以保證持續有商舖經營權可供轉讓。」
這就形成了一個死結,一方面為保證現金流人和必須不斷的開發新項目;另一方面,由於融資上的弊端,人和商業的資金實力並不足以支撐其如此大規模的擴張。
「地下商業實際上走的是政策擦邊球,一定規模之後還是有限制,不像萬達之類的可以快速複製。」魏子棣表示。
王永平認為,人和實際上還是模式出了問題,「如果外界看好它的模式,那麼融資就不是問題,可以通過增資擴股,可以引入投資者。」
從2012年開始,人和商業多個項目停滯並大幅延期。
21世紀網對比該公司2011年年報與2013年年報的項目儲備情況發現,重慶巴南項目一期、重慶大渡口項目一期、遼寧錦州項目一期的預計完工時間已由原計劃的2012年延遲至2014年,廣東東莞虎門項目一期已由2012年調整為至2014年,廣東東莞虎門項目二期則更改為2014~2015年。
根據其最新年報,截至2013年末,人和商業的運營面積為126萬平方米,儲備建築面積為481萬平方米,這一數字甚至低於兩年前。
基於人和商業現金流承壓,受應收賬款較多等影響,穆迪和標準普爾已多次降低其信用評級。
據悉,過去三年,人和商業通過高息票據募集了近9億美元資金。
2010年5月18日,人和商業發行了3億美元、2015年到期的優先票據,年利率為11.75%,2011年9月10日和11月15日,人和商業又一共發行了6億美元、2016年到期的優先票據,年利率13%。
如今這些票據每年產生的高額利息正演變為沉重的財務負擔,2012年、2013年,人和商業的附息借款利息分別為8.85和8.80億元。
4月22日,穆迪再次下調了人和商業的債務評級,由Caa1下調至Caa3。
穆迪稱,人和商業有一筆3億美元的美元債券將於2015年5月到期,而截至2013年12月底,該公司持有現金人民幣12.8億元,外加未來12個月內租金收入帶來的運營現金流,仍不足以償付該筆債券。
奢侈的老闆
業績巨虧、現金告急,但人和商業在其他方面則出手闊綽。
據悉,人和商業用上市公司的錢,至少為管理層先後購買過兩架商務飛機。
其中一架在2011年6月以2400萬美元賣出,另一架則是在同年,通過收購一家擁有飛機的境外公司的方式獲得。
根據2011年年報,人和商業為購買這一架飛機付出的代價是人民幣3.48億元,這還不包括使用飛機所產生的費用,在購買飛機之後兩年,人和商業的營業收入則大幅下滑,2012年銳減7成至6.88億元,2013年則繼續下滑2成僅為5.47億元,並出現了17億元的巨額虧損。
與此同時,人和商業則成為戴秀麗的「提款機器」。
在人和商業上市前融資籌的35.8億元資金,人和商業的實際控制人戴秀麗只將其中14.3億元用於了上市公司,其餘則全部為個人套現,共計21.5億元。
2008年人和商業上市之後,戴秀麗的套現腳步並沒有就此停下。
2009年7月,戴秀麗以1.86港元減持10億股,套現18.6億港元,截至目前,戴秀麗持有人和商業的權益已由上市之初的68.96%的權益下降至48.8%。
而戴秀麗的胞弟戴永革則在上市公司享受著高額年薪,2010~2013年,戴永革從上市公司領取的酬金分別為6754萬元、4069萬元、4017萬元、3190萬元,這一數字大大超過了國內上市公司的高管。
據悉,2013年,國內地產公司中,年薪最高的是萬科王石的1590萬元,而A股上市公司高管的最高年薪則為方大特鋼(行情,問診)董事長的1974萬元。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戴秀麗57歲的丈夫托尼 霍肯(TonyHawken)日前接受英國《泰晤士報》訪問時稱,自己已向戴秀麗提出離婚,想要結束兩人21年的婚姻,原因是自己厭倦了太富裕的生活,自己的生活因為妻子的財富收到影響。
國銀對中國曝險激增 地雷四伏 陸企重挫台資銀行 還有未爆彈?
|
|
中國知名民營企業「華通系」傳出財務危機,多家台資銀行借貸給集團旗下企業旭光高新,曝險金額達新台幣二十六億元,但事實上,台資銀行搶做中國生意、輕忽風險的問題,始終存在。 撰文‧張舒婷 今年五月,是兩岸銀行界同時提心弔膽、草木皆兵的時刻。因為知名中國民營企業「華通系」(騰中重工、旭光高新、華通投資、華拓實業)傳出財務危機,身價曾達三十五億人民幣的「華通系」負責人李炎疑似捲款潛逃,至今音訊全無,不但讓十多家中資銀行遭到波及,八家台資銀行也同樣焦頭爛額。 去年四月,七家台資銀行共同承辦華通系在港掛牌的旭光高新一年期無擔保品聯貸案,金額共達八千五百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二十六億元),主辦銀行兆豐銀的貸款部位約一千五百萬美元,其他參貸銀行(台新銀、大眾銀、國泰世華、北富銀、開發工銀、台企銀)各借出一千萬美元;這樁聯貸案,已在今年五月二日到期。 借貸銀行高層一度﹁掛保證﹂未參加聯貸的遠東銀行,則在去年四月自行以無擔保品的方式貸放兩千萬美元,目前已撥款四四○多萬美元。 事實上,在今年三月二十五日,旭光高新遭到美國放空機構格勞克斯(Glaucus)突襲、停牌交易後,借貸銀行的高層們仍異口同聲「掛保證」,強調這是一家優質的香港上市企業,財報漂亮、營運穩健、繳息正常,放空報告出爐的當天,某家聯貸銀行的主管甚至說:「這件聯貸案是兆豐銀行牽頭的,我就不信格勞克斯會比嚴謹的老大哥(兆豐銀)高明?」直到三月二十八日,整起事件急轉直下,在旭光高新公告,會計師需要更多時間審計集團年度帳目,不能如期發佈業績後,部分台資銀行開始察覺苗頭不對,主動﹁提醒﹂旭光高新必須在五月二日如期償還本金。 債務到期後,旭光高新遲遲無還款動作,五月七日,兆豐銀行透過電話,緊急向旭光高新追討債務,對方要求還款期限再延長一年至明年五月,期間將分期償還。 對於這項要求,問了一輪參貸銀行主管,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情況還不明朗,很多問題都無法回答」,只能以主辦行的意見為主;遠東銀行副總周添財也說,雖未參與聯貸,但基本上會比照兆豐銀行的方式,追討貸款。 恰好在此事爆發不久前,金管會公佈最新統計,今年第一季國銀對中國曝險部位接近一.五九兆元,佔國銀整體淨值的○.六五倍,較去年第四季的○.五八倍明顯增加;曝險部位佔淨值七成以上、接近「不得超過淨值一倍」上限規定的銀行,也從去年底的十一家增加至十四家。 無庸置疑地,台資銀行與陸企生意往來日益緊密,但是在旭光高新的地雷引爆之後,至今無人能確定,兩岸之間還有多少顆「未爆彈」,本土銀行業者人人自危,內部掀起檢討聲浪。 某位公股行庫主管分析,台資銀行飽嘗長期殺價競爭的苦果,國內各項業務的利差,皆已殺到低檔,幾近無利可圖。至於中國,影子銀行、地方債務飆升、信用違約風險激增等問題接踵而至,資金漸趨緊縮,企業借貸不易,一遇到滿手爛頭寸的台資銀行,雙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才演變成至今局面。 金管會銀行局官員透露,去年出手管制業者惡性殺價搶聯貸案業務後,目前國內聯貸案的利率已回穩,但基本上也就是一.六%到一.七%,扣掉成本後,利差極可能不到一%,依舊微乎其微。 反觀陸企聯貸案,目前台資銀行的承作行情,平均利差都在三%以上,以旭光高新聯貸案來說,利率為較倫敦銀行間拆放款率(LIBOR)加碼約四九五個基點,利差空間約四%左右,是台灣的好幾倍,難怪台資業者情願「觸雷」,也要搶食陸企聯貸商機。 不要求擔保品 風險相對高此外,看準陸企聯貸好賺,各業者在金管會堅持不放寬「對陸企放款不得超過淨值一倍」的規定下,也想方設法提高淨值。 去年才剛辦完一百五十億元增資的兆豐銀行,今年二月又確定發行一二○億元次順位債(可充當銀行第二類資本),擴充可新增的曝險部位;曝險額度達到淨值七九%的大眾銀行發言人張寒青則說,為了保持淨值水位,公司政策是發放股票股利為主,不發放現金股利。 相較於對陸企放貸的高昂興致,台資銀行對陸企的風險評估,卻讓不少業內人士捏把冷汗。 某位在中國金融圈待超過五年的外商銀行法金部主管,對此就相當感嘆:「台資銀行進去中國市場後,就被視為行情破壞者,不只在利率方面亂殺價競爭,外商銀行借款給陸企,十之八九都有擔保品,但很多台資銀行為了搶生意,不會要求(擔保品)。」另外,即使台資銀行取得擔保品,多數也沒有鑑價能力,又普遍不願意支付高額費用,請有口碑的估價公司協助,自然而然必須承擔較高風險。 經過幾次來自陸企的教訓後,雖然國內銀行圈開始出現痛定思痛的聲音,日後選擇合作對象應會更加謹慎,但隨著對大陸曝險部位的警報響起,銀行圈是否還要再付上幾筆學費才能「止血」,需要更多時間來驗證。 今年對中國曝險佔淨值比重前十大銀行銀行 曝險額度佔淨值比重(%)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96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92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 89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87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86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 84 永豐商業銀行 84 澳盛(台灣)商業銀行 83 大眾商業銀行 79 玉山商業銀行 77 附註:統計至2014年3月底 資料來源:金管會 |
iPad危機四伏,自我救贖能否讓老天爺變臉?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3/151945.shtml

蘋果iPad立足不穩了
自從進入到今年以來,蘋果iPad就步入了下降通道:先是第一季度,蘋果iPad出貨量下降到了1260萬部,較去年同期的1640萬部下降22.9%;緊接著第二季度,蘋果iPad出貨量更是降到了1090萬部,較去年同期的1330萬部下降17.9%。如此巨大的跌幅,著實讓外界為蘋果iPad深感擔憂。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iPad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1、蘋果的創新能力在不斷喪失。其實不管是iPhone手機還是iPad,都只是在延續過去的風格,換句話說就是庫克只是一直在吃喬布斯留下的老本,可是再多的老本又夠庫克吃幾年的?
2、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為了從三星手中搶回市場份額,蘋果不得不模仿三星推出大屏智能手機,但是庫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家的iPhone6以及Plus竟然成為了iPad的殺手之一。過去很多用戶在蘋果iPad能夠實現的玩遊戲、看視頻,如今到了iPhone6及Plus手機上照樣能夠實現不錯的效果。與此同時,能夠實現辦公功能並且同時能夠實現iPad遊戲效果的全新MacBook又給iPad補了一刀。
3、外敵的入侵。真正讓蘋果平板銷量下降的直接原因還是來自於三星、微軟、華為、聯想等外敵的入侵,尤其是三星,其平板銷量已經接近了蘋果,近日上市的三星Galaxy Tab S2對iPad的沖擊力更大。iPad如果再不努力,恐怕遲早要被安卓平板圍剿。
4、此外,iPad價格相對android平板價格偏貴,這個也是很多平板消費者所考慮的重要問題,一些對價格比較敏感的用戶自然不會選擇購買iPad。
三星平板從以下三個方面對iPad構成了威脅
從產品的創新上來看,依據IFI Claims Patents Services在2015年公布的2014 年度專利排名前50名榜單,可以看到三星以4952 項專利位列第二,而位居11位的蘋果專利數量為2003 項,三星超過蘋果一倍還多。
從產品品質上來對比,三星最新推出的Galaxy tab S2平板電腦創造了5.6mm的輕薄記錄,比蘋果9月10日才推出的iPad mini4還要薄0.5mm,極致的超薄平板能夠讓消費者擁有更好的手持握感,攜帶也更方便。同時,三星所采用的Super AMOLED炫麗屏擁有非常廣的色域以及相當於一般平板電腦屏幕100倍的對比度,能夠顯示更多顏色,色彩表現更豐富和銳利,還針對看電影、看圖片以及閱讀等應用場景提供了更合適的顯示模式,品質上已經對iPad構成嚴重威脅。
最後從品牌上來看,在今年8月中國平板電腦的品牌關註榜上,蘋果與三星兩家遙遙領先,三星平板的品牌關註度正在逼近iPad,這對於蘋果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品牌優勢恐怕是目前iPad僅存的那麽一點尊嚴,如果連這個也被三星攻破的話,那麽iPad將十分危險。
盯上企業市場,蘋果能否實現自我救贖?
為了彌補iPad的頹勢,蘋果之前就和IBM、思科等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通過企業軟件開發等合作,欲推進平板在內的蘋果產品在企業市場的推廣。從目前的平板市場來看,娛樂平板電腦已經開始出現了疲軟,但是更細分的商務平板、教育類平板卻出現了逆勢增長,這對於iPad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機會。那麽,iPad進軍企業市場能否挽救當前的頹勢呢?
第一,蘋果要推商用辦公平板電腦,在企業市場第一個所面對的對手就是自家的同門兄弟——MAC筆記本。在企業辦公設備市場,蘋果推出的12.9英寸平板“iPad Pro”,將會形成和自家筆記本電腦左右互搏、自相殘殺的局面。到頭來只是增加了平板銷量,削弱了MAC筆記本銷量。
第二,蘋果在企業技術市場並不具備領先的優勢,IOS系統本來就是針對娛樂設備開發,其天生的基因決定了改變的艱難,如何適應企業級應用是個難題。而包括微軟、谷歌、三星在內的競爭對手也都在開發企業友好的功能技術,且在積極追逐應用開發商。技術對於iPad進軍企業級市場至關重要,缺乏這個關鍵要素的企業級蘋果平板恐難以獲得核心競爭力。
第三,蘋果在企業用戶上並沒有任何積累,也沒有廣泛的銷售網絡和渠道,而蘋果選擇與IBM合作進軍企業市場,也受到了來自微軟Surface的阻止,iPad進軍企業級市場在前期要想輕松打開局面並沒有那麽容易。
總體看來,iPad正在遭遇史上最嚴重的危機,正在遭受三星平板尤其是Galaxy tab S2的沖擊,且大有被三星反超的趨勢;想要進軍企業市場實現自我救贖,這條路也並非那麽一帆風順,真心替iPad捏一把汗!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曠,微信公號:liukuang110。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315之外,這個世界同樣危機四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0/154784.shtml
導讀 : 恐懼有一種違背常理但又有趣的黏合力,通過塑造一個共同的敵人(比如AI),恐懼把人們聚在一起。

總有那麽幾天,這個世界讓你感到危機四伏,譬如315,這幾天,你總會在把玩手機時心懷戒備。盡管你我今天身處的世界總要比昨天美好一些,但必須承認,技術為人類帶去的麻煩幾乎與福音一樣多,倘若加之故意釋放的惡意,技術演進的複雜化傾向無疑會讓人猝不及防。
不過我今天想談的並非暴露於陽光之下的惡意,而是更大尺度上那些隱性的風險。航空界有個著名的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它告訴我們,在某些時間節點,人類自身的素質與責任心(何況在中國)已開始趕不上技術的演進速度,在一部分人眼中,盡管技術與商業的力量為每個個體帶來巨大福祉,但整個人類正處於更為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
風險社會
嗯,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將這種不確定性詮釋為“風險社會”。很好理解,作為整體,人類已基本告別貧瘠,而隨著活動頻率和範圍的增大,整個世界的風險結構正從自然主導更多演變為人為主導(譬如經濟危機,人工智能),在協作體系日趨複雜的社會,新的需求將導致新的問題,新的問題將導致更多新的問題。
當然,這種車輪般的周而複始也有樂觀的一面,凱文·凱利就將其視為進步的表征——所謂“進托邦”(protobia),在他看來,“我們的歸宿會是‘進托邦’。更準確地說。我們已經到達了進托邦。在進托邦模式里,事物今天比昨天更好,雖然變好的程度可能只是那麽一點點。它是一種漸進式的改進,也是一種溫柔的進步。這種微小的進步既不引人矚目,也不鼓舞人心,極易被忽略,因為進托邦在產生新利益的同時,也在制造幾乎同樣多的新麻煩。今天的問題來自昨天的成功。而對今天問題的技術解決方案,又會給明天埋下隱患。隨著時間流逝,真正的利益便在這種問題與解決方案同時進行的循環擴張背後逐漸積累起來。”
但必須承認,當世界連作一團,人類亟待解決的問題正變得日趨艱難。就像KK所言:“我們可以創造的最複雜事物沒有上限,我們將在多個方向上創造新的複雜事物,其複雜程度甚至會令我們自己也驚嘆不已。”而你知道,一架消失的飛機,人類居然找了兩年(剛看新聞說,法屬留尼汪島發現的殘骸可能並不屬於MH370班機)……這不禁讓人起疑,當更為複雜的系統性問題降臨,我們究竟能拿出怎樣的應對方案。
人類是怎樣陷入一種所謂“組織化不負責任”的風險之中的?一個合理解釋是,分工越來越細。經濟日趨繁榮和人類不斷推動分工細化直接相關,古時360行如今已是成千上萬,照此趨勢,未來分工只會日趨細化,並更多以原子化的個體方式存在——換句話說,只要分工趨勢不變,任何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將以其他人的工作(和生活)為依存條件,每個人的每項活動都將變成一種合作,這也許將讓整個系統趨向脆弱。
可以稍開腦洞,這也是為什麽許多科幻作品喜歡以某種類似“真社會性”(螞蟻,蜜蜂)的社會結構描述高等生物,那是終極意義上的分工協作,它們並非如《1984》那般以喪失自由的罪惡為代價,而更多偏向群體意識的融為一體(比如三體人沒有隱私),這也是為什麽不少未來學者都幻想人類大腦將借助機器互相連接,湧現出新的群體智慧——即便現在,將一群人放在一起得到的智慧也並非每個個體的簡單加和。
事實上,“風險社會”或許並非泛指人類——人類社會的不確定性只是更為宏大維度不確定性的一個環節。拿最近火熱的AI來說,誰都知道我們正以造物主的姿態餵養它,但當它長大成“人”,也並不意味著安全無憂,機器智慧勢必以“統一意識”的方式湧現,所以不少人預測,也許一個卑微的病毒即可讓它迅速滅絕……
怎麽辦
好吧,將視角拉回現實,面對“群體性危機”,人類該如何防範?
悲觀地說,沒有任何萬能解。但至少可以肯定,就像貝克所言,在風險社會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自解決問題,完全基於本國利益做出的選擇往往以失敗告終。事實上,順應天性的國家至上和“小國寡民”觀念正成為阻礙人類發展的枷鎖(基於情緒的民族主義更是不值一提),誰都知道,無論流行病還是恐怖組織,它們都不太在意國境線。《數字化生存》作者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也曾表示:數字化技術不僅讓普通人可以享受到更多信息和服務,也為恐怖分子和極端主義提供了便利,當數字化發展到如此複雜的程度,已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社會文化問題——國家主義是一種疾病,當它和宗教,經濟,貿易等相結合時候變得更糟。
某種意義上,“國家”概念基於虛構。人類進化以來,但凡超過150人(鄧巴數)的社交壁壘,若還想要擁有群體概念,都必須構建所謂的“想象的共同體”,重新定義一個關於“我們”的新的故事,按照《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所言:“人類一直生活在雙重現實之中,一方面,我們有河流,樹木和獅子這種的確存在的客觀現實,另一方面,我們也有像是神,國家和企業這種想象中的現實,隨著時間流逝,想象現實越發強大。”
嗯,也許是時候適當抑制這種“想象”了——或者可以嘗試想象一個更大的共同體,譬如“地球村”,這並非一個新鮮概念,卻愈加成為對抗不確定性的利器。而且你真不覺得麽,這個世界多小啊,坐飛機繞一圈也就一兩天,未來將變得更快。
從這個角度,對於風險的恐懼也沒什麽不好,就像某位學者所言:恐懼有一種違背常理但又有趣的黏合力,通過塑造一個共同的敵人(比如AI),恐懼把人們聚在一起。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體,致力於為您提供文字優雅的原創科技文章;微信公號:李北辰)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李北辰,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創新收緊、高管離職 谷歌的蕭墻之內危機四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31/159518.shtml
創新收緊、高管離職 谷歌的蕭墻之內危機四伏
這種財務和創新失衡,創新讓步於財務,才是Alphabet重組的本質,但那已經不是曾經的谷歌了。
本文系Alter(ID:spnews)給i黑馬的投稿。
谷歌今日淩晨發布財報,雖然數據靚麗,但當日股價仍然大跌,華爾街當然看得到谷歌的危機。
在數據上看起來全球最大的科技巨頭的確形勢大好:Alphabet第三季度總營收為224.5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6.75億美元增長20%;凈利潤為50.6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9.79億美元增長27%。
華爾街對大多數公司財報發布前都會有較為精準的把握,但在這種強勁財報發布之前一周,谷歌股價持續下跌——從23號最高點時的814美元到今年最低點收盤時的790美元。而在美國當日財報發布之後,股價也是一路呈現跌勢。
財報數字中危機四伏
總體數據強勁仍然掩蓋不住一些危機,會影響長遠的發展。
首先是谷歌業務過於依賴主網站。在上個財季,人們已經註意到了這一情況——谷歌廣告業務的收入中來自其自家網站的份額在 2016 年第 2 季度首次達到了巔峰的 80%,而在 2011 年時這個比例是 70%。而到了這一季度,這一情況持續惡化,谷歌主網站的廣告收入占據總體收入的81.17%。
這意味著谷歌廣告增長將前所未有地更加依賴於谷歌向其自己網站(例如搜索結果和谷歌新聞等等)的流量引導,而不是向網絡成員的網站。
而更讓華爾街看空的是谷歌的每次點擊的收入(CPC,當消費者點擊廣告商的廣告時,廣告商向谷歌的平均付費)一直在下降。如果單純從追求利潤的角度,網頁廣告是更為重要的,因為網頁廣告的利潤率通常高於移動廣告,但谷歌的CPC卻在逐年下降,從財報來看今年CPC相比上個季度下降了6%,而比去年同期則下降了11%。實際上這種下降的趨勢一直在持續,華爾街也一直在容忍這種情況,但不知道能夠容忍到什麽時候。
在過去若幹年里,谷歌的廣告一直在全球占據霸主地位,但一個重要的事實是,應用程序的激增,給以搜索框為核心業務的谷歌帶來了挑戰——在Facebook 和微信等應用程序占用大量用戶在線時間,以及新一代設備(如智能家居中心)導流搜索流量成為潛在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你很難說谷歌的搜索引擎是否會繼續占領主導地位。
盡管這家公司去年重組,建立母公司Alphabet,業務數量龐大,但從財報來看,廣告收入占Alphabet公司整體收入的89%,而谷歌公司業務基本也是母公司所有利潤的來源。
業務單一的危險並不必多言,而這家公司在過去若幹年里也沒有發展出能夠帶來增長空間的新業務。“Alphabet一統江湖的時代已經進入倒計時,”獨立技術分析師洛布·恩德勒(Rob Enderle)說。谷歌需要另一個熱門產品——最好是來自於非廣告業務。
與此同時,它在中國的競爭對手百度等公司早已從搜索框發展出旁枝業務,比如O2O。百度的O2O業務基於“將人與信息、人與服務連接起來”的邏輯發展出來,讓人們從搜索應用里進行搜索開始,以完成交易作為結束。從同一時間百度發的財報來看,百度這一業務雖然暫時還未開始盈利,但虧損已經在收窄。
實際上谷歌最近也在做O2O業務的嘗試,比如旅遊和機票,但實際上在美國本地從事這樣搜索業務的公司已經數量眾多,不得不說谷歌這個時候動手有些晚了。
谷歌在那些創新項目也暫時沒有看到商業化的可能性,比如在投入時間和金額都巨大的無人車項目——谷歌如果想把整套無人駕駛車技術提供給大的汽車廠商會比較困難,因為大牌的傳統汽車廠商並不放心將核心的技術依附於 Google,也不希望把關乎核心用戶體驗部分交給 Google 來掌管。
為了財報 創新環境在變差
但實際上谷歌內部創新環境正在變化,2015年5月,原華爾街鐵娘子——摩根士丹利CFO露絲·波拉特(Ruth Porat)擔任谷歌CFO,谷歌的重組就由她大力推進。
在鐵娘子的治理下,谷歌財報總體上數據越來越強勁,但另一方面一些負責探索性項目的部門在保持收支平衡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雖然谷歌高管說這樣的規範化可以幫助谷歌更有效地發現潛力項目,但公司的一些“創新人士”則擔心,Alphabet這種財政緊縮的做法,可能會在無意中扼殺了下一個偉大的創新。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波士頓機器人的例子:波士頓機器人的目標是研發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人,就如在那些廣泛傳播視頻中大家所見,這家公司研發的機器人在行走性能,敏捷性,靈活性和速度方面都非常領先。
2015年,谷歌管理層希望他們能夠研發一些能夠在短期內上市的消費型機器人,但波士頓動力的團隊並不想這麽做,甚至拒絕與管理層溝通,谷歌給這一部門設立了產品商業化的時間表,成為了雙方關系走入僵局的導火線。在今年3月份,谷歌表示欲出售旗下機器人公司Boston Dynamics公司。
為了交出亮麗的財報,波拉特大肆削減成本,定期與其他業務部門開會,審查它們的收入和支出,並敦促他們做出權衡取舍。這代表著谷歌的創新空間正在收緊,同時也讓很多項目經理感到不舒服。
谷歌員工表示,谷歌創辦幾十年來一直都沒有進行過這樣的成本削減。有些削減措施比較小,比如鼓勵員工使用視頻開會,而不是出差開會。但其他一些做法具有更深遠的戰略意義。一名消息人士說,現在“其他業務”要招聘新人很難獲得批準。
財務上的收緊導致了一些管理者離開公司。
Nest的創始人托尼·法德爾 (Tony Fadell)於今年6月離職,在那之前不久,他曾告訴科技網站說,“財政規範現在已經籠罩了一切。”
就在在8月6日,谷歌無人駕駛車項目的CTO Chris Umson和其他兩位高管離開了谷歌。而之前Uber 以 6.8 億美元收購的無人駕駛卡車初創公司Otto的聯合創始人安東尼·萊萬多斯基也是Google 無人車項目的負責人。而收購成功後,安東尼·萊萬多斯將成為 Uber 無人駕駛業務的負責人——不難看出,谷歌在這個領域商業化以及人員架構上出現了較大的困境。
比爾·馬里斯(Bill Maris)是Alphabet旗下風投公司GV的負責人。比爾·馬里斯在2009年創立了GV。在團隊中的其他一些成員離開GV後,比爾·馬里斯自己也在今年8月離開。
戴夫·沃斯(Dave Vos)是谷歌神秘部門X部門的Project Wing項目的負責人。X是Alphabet的“月球探測器(moonshot)”實驗室,其研發項目都是一些瘋狂的、未來派的項目。Project Wing團隊進行了一些無人機實驗,甚至開展了一個用無人機向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學生快遞墨西哥卷餅的項目。
管理者離職直接導致的是項目的夭折,讓這些創新項目失去管理者保護,直接面臨母公司管理層的施壓——谷歌在收購7家機器人公司後,並整合為機器人部門Replicant,由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主管,但在去年安迪·魯賓也離開了,Replicant管理陷入混亂,於是谷歌管理層向一些間斷團隊施壓,波士頓機器人項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夭折。
從目前來看,這種情況還會持續——這種財務和創新失衡,創新讓步於財務,才是Alphabet重組的本質,但那已經不是曾經的谷歌了。
[本文系Alter (ID:spnews)給i黑馬的投稿。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谷歌
贊(...)
分享到:
全球頭條丨特朗普無奈撤回醫改法案表決 歐盟六十大壽危機四伏
——CNBC——

【歐盟60周年生日 未來前路漫漫】周六歐盟成員國領導們將齊聚羅馬慶祝歐盟成立60周年。不過一個成員國將不會出席這場盛會,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將不會前往意大利,其余27國首腦則要討論未來歐盟將如何前進。歐盟除了要應對英國脫歐談判外,移民危機,民粹主義及反歐情緒也是值得註意的“不良苗頭”。歐盟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周四表示,歐盟需要采取措施防止人們轉投民族主義政黨懷抱。瑞銀經濟學家Reinhard Cluse認為,歐盟正在考慮允許各國以不同經濟增速獨立發展(“雙速歐洲”),而不是相互牽制,但部分國家擔心這將使他們邊緣化並造成新的分裂。
——金融時報——

【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見勒龐】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五在克里姆林宮與法國總統候選人,極右翼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舉行會面。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我們不會嘗試介入他國大選,但俄羅斯保留與所有政治派別代表溝通的權利,比如美國和歐洲。勒龐表示,俄法兩國應致力於反全球化及對抗伊斯蘭極端主義。考慮到此前表態支持結束對俄制裁及承認俄對克里米亞的主權,她希望獲得俄羅斯的支持。與普京私交甚好的菲永曾獲得俄羅斯的力挺,不過醜聞讓其面臨首輪出局的危險,而另一位大熱門馬克龍則在二月攻擊俄羅斯利用黑客及假新聞幹擾法國大選。
【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獲釋】埃及前總統胡斯尼·穆巴拉克周五離開馬阿迪軍事醫院,正式刑滿釋放。2011年1月,埃及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穆巴拉克被迫下臺。4月穆巴拉克被控涉嫌謀殺示威者、貪腐、以低價向以色列出口天然氣牟利及挪用公款等罪名,一度面臨終身監禁的處罰,隨後穆巴拉克上訴成功,2015年法院以挪用公款判處其三年監禁。本月2日,埃及最高上訴法院對前總統穆巴拉克涉嫌謀殺示威者一案進行終審,宣布穆巴拉克無罪。本月13日。埃及總檢察長下令釋放前總統穆巴拉克。
——BBC——

【特朗普撤回醫改法案表決】因無法獲得國會內共和黨人足夠支持,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五被迫撤回新版醫改法案的投票表決程序,這也是執政以來特朗普遭遇的最大打擊。目前美國國會眾議院擁有430席議員席位,民主黨籍議員此前已明確表態將全體投反對票,法案通過需要簡單多數,共和黨內部反對票不能超過22張,現實情況是特朗普與共和黨內高層與保守派多次談判後,黨內“倒戈”的人數一直在30人左右。撤銷並取代奧巴馬醫改一直是特朗普競選活動中的最重要部分。周四晚間特朗普向共和黨人發出最後通牒,要麽投票支持新醫改方案,要麽維持現狀推行奧巴馬醫改。特朗普表示自己已經竭盡所能推動新醫改方案,非常、非常接近批準醫改法案,僅缺少10-15票的支持。這不是瑞恩的責任。接下來的任務是稅改方案(減稅計劃)。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隨後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這是令人失望的一天,從反對黨到執政黨總會經歷成長的煩惱,相較於繼續投票表決,撤回法案是明智選擇。
——華爾街日報——

【檔案:俄羅斯幹擾東歐地區政局】數名保加利亞官員透露,根據保加利亞情報部門截獲的情報,去年大選期間,保加利亞反對黨——親俄派社會黨獲得了與俄羅斯有關智庫的戰略錦囊,在這三十頁報告中就包括了以下建議:散播假新聞,誇大民調數據等。最終社會黨取得了大選勝利,如今正積極要求歐盟撤銷對俄羅斯的制裁,並呼籲限制北約在黑海的軍事存在。由於俄羅斯與東歐地區的經濟往來密切,其勢力也不斷向該地區滲透,本月初來自於波蘭、格魯吉亞、烏克蘭等國的代表來到美國參議院,請求美國幫助限制俄羅斯勢力幹擾國內政局,愛沙尼亞大使表示俄羅斯正刻意在歐盟內部造成緊張局勢。
——Reuters——

【PPG總裁欲會見阿克蘇諾貝爾高管卻吃閉門羹】周五美國塗料巨頭PPG高管離開荷蘭啟程回國,他們兩天的行程並沒有獲得與阿克蘇諾貝爾高層會面的機會。此前阿克蘇諾貝爾已經兩次拒絕了PPG的收購報價,PPG總裁麥克加里表示,會談向阿克蘇諾貝爾敞開,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以。阿克蘇諾貝爾發言人則“老調重彈”,沒有會談計劃,收購報價不足以體現誠意。PPG高管在這兩天內分別與當地媒體、荷蘭經濟事務部官員及阿克蘇諾貝爾股東進行會面,但未能與阿克蘇諾貝爾高層及工會組織進行交流。一工會組織代表表示,我們不想和美國人做生意,擔心會出現裁員。
【中弘卓業4.3億美元收購黑石手中海洋世界股份】海洋世界娛樂公司(SeaWorld Entertainment Inc)周五宣布,中國中弘卓業集團將從黑石集團手中收購其所有海洋世界股份。據悉中弘卓業將以每股23美元的價格收購海洋世界21%的股權,價值約4.29億美元,溢價約33%。2017年二季度交易完成後,黑石集團將完全退出海洋世界董事會。目前海洋世界在聖叠戈、奧蘭多和聖安東尼奧運營著12家主題公園,黑石2009年以23億美元入股海洋世界,2013年股份流通後逐步出售手中股份。
——Bloomberg——

【容克:英國脫歐必須支付500億英鎊“分手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周五表示,英國必須為離開歐盟支付約500億英鎊(620億美元)的費用。容克在接受采訪時強調,這筆錢不是為了處罰英國脫歐,歐盟必須防止其他國家仿效,特蕾莎梅知道英國政府應該為此付出什麽代價。按計劃英國將在3月29日正式啟動里斯本條約50條,這筆脫歐賬單無疑將會是談判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此前歐盟脫歐談判代表巴爾尼爾(Michel Barnier)曾明確表示,在歐盟與英國就新貿易關系展開談判前,脫歐賬單的金額必須先確定下來。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