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單調枯燥的恆生指數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16.html
這數天和數名朋友行山,言談中不知甚的扯到股票上,其中一個談論的焦點是為什麼近年中港股市自2007年次按風暴以來還是擺脫不了牛皮上落的局面。

2014年1月15日DJIA大升108.08點,收16,481.94點,一年回報25.00%,市盈率15.89倍。2014年1月16日恆生指數僅升84.41點,收22,986.41點,一年回報僅1.95%,市盈率10.43倍。純粹以市盈率計,DJIA至少比恆生指數貴52.35%!那麼似乎已經超買的美股能否再創新高呢?香港股市何時才能追落後行運食尾糊呢?當中的原因和變數還是很多,但其中一個答案也許是兩地股市還有沒有值得投資者追捧的故事矣。
其實在美國上市的股票不管質量俱比香港股市好,其一是美國股市擁有大量具國際品牌價值的公司,此外不少工業和科技股皆擁有尖端的知識產權和技術,加上不斷湧現的新興科技公司作為其指數成份股的後備梯隊,令重要指數如DJIA可以定期替換新血讓不同領䄂股在不同時代接力把指數推上去。相反金融地產各佔恆生指數半壁江山,近十多年來恆生指數不還是傳統四大家或中港兩地的老牌金融機構。在政府打撃樓市而四大缺乏土地儲備上,試問可還有大漲空間?!至於恆生指數內的金融機構,要不尚未恢復金融危機前的元氣,要不如四大國企銀行在疑似國內金融泡沫即將爆破的陰霾下欲升乏力。
根據2013年11月最新的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數據收報101.28,剛好升穿上一個於2007年12月100.82的高位。擁有工業生產能力節節上升的椿腳,自然能夠進一步托起美國經濟體之上的金融、地產和消費領域。加上受惠於新科技浪潮如Web 2.0的推動,配合美國樓市和就業逐步回升至次按風暴前的水平的因素下,美股也許還是愈貴愈有人追捧。相反香港股市猶如心態上抱殘月缺不思進取的意識形態下,牛皮上落可能會是未來長期的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78

明年富士康將以日產千台的速度製造30萬台機器人,用於單調、危險性強的工作。

1 : GS(14)@2011-11-22 22:40:56

http://www.etnet.com.hk/www/tc/n ... ETN211121531&page=8

咁咪成年先取代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665

【說書人】單調的機場書店

1 : GS(14)@2017-09-17 17:29:53

【文化籽:說書人】若你經過香港國際機場禁區外的華文書店,會被整枱閃亮的書封設計吸引過去,那是本地熱門得很的旅遊指南,還佔據店內一大片非常顯眼的位置。這真是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我問同行友人:「為甚麼都來機場了,還得看旅遊書?」朋友簡潔乾脆地以三個英文字答覆:「Grab& Go!」旅行中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隨手拿起便走,沒想到連閱讀習慣也是如此即興。


機場書店可反映一個城市的閱讀風景。

我一直以來的想法是,旅途中看書,大概是為了消遣打發時間,或者從繁瑣生活裏抽空沉澱思緒。若果還得抓緊時間「做功課」,預備行程,那豈不是比平日上班更累嗎?我無法確定一趟飛機行程裏,看旅遊書的人的心態是甚麼,只好大膽揣測,是不是日常工作都忙得沒時間計劃行程的大概,對將要出發去的城市也毫無印象,不了解當地有哪些好吃、好看,甚至天氣、生活水平與商品價位。所以旅遊指南並不是尋常閱讀的本意,盡量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最周全的準備,是看書的目的。不過旅行就是為了遇見與平常不一樣的人和事,是否準備充足只視乎各人需要。讓我費神思考的是,書店扮演的角色是甚麼?若說書店是城市的靈魂,那麼機場內的書店便是旅人了解城市文化的第一道窗口。初次到埗,即使語言不通,光看書籍封面與圖像設計,也能端詳出那個地方的文化底蘊與生活風格。我記得在東京無論是機場或JR鐵路站內的書店,袋裝小說仍然很多,放眼看去也比較少奇形怪狀的封面設計。書店像是城市的把關人(Gatekeeper),你把甚麼書拿出來賣,等如餵養大眾何種文化養份。讀者是需要培養出來的,閱讀風景也並非一朝一夕能建立的。這也是為甚麼書店作為生意這麼難做,因為它同時是項文化事業,因着所售商品的特質,無可避免肩負傳播知識的使命。作家鍾芳玲小姐曾撰寫文章談機場書店,她說:「世上大概沒有人真的會專程到機場去買書,人們對機場書店不會心存過多的期盼與幻想,能從其中隨手帶幾本書刊而達到消遣的目的,就是旅人對它們最基本的要求。」不過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機場書店的體驗,卻讓原本不悅滯留,轉化成一次美麗的邂逅。作為機場禁區外唯一專注賣書的店家,也打正旗號推廣文化,五家店面也挪出很大幅空間來放外地旅遊指南,我連半本香港歷史、地景介紹、社會研究的書都看不到,莫說本地文學。話題太嚴肅?那放一兩本在地畫家、作者出版的繪本、漫畫總可以了吧。將書封面向讀者,期待讓更多人看到本地出版的美好,這是對經營成本一竅不通卻非常愛書的我一點寄願。


撰文:周家盈註冊教師及自由作者,也是說書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士,英文應用語言學碩士,副修法語,曾就讀於巴黎第一大學。2013年創辦名為《Slowdown Town》的雜誌,提倡放慢生活節奏,並堅持只出版印刷品。著有《書店日常:香港獨立書店在地行旅》。facebook:slowdownzine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13/201506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