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在朝鮮創業失敗的哥們的創業反思,新創業者必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590.html
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有關創業的「夢」,然而現實面前,並非人人平等。
首先,創業需要基礎,積蓄、經驗、人脈等,樣樣都是必要非充分條件。以積蓄為例,創業前期投入不說,未來1年的生活費也要有著落,總不能再向父母張口。除此之外,並非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魄力第一個邁出這一步。去看看車庫咖啡的小黑板,或者水木創業版吧,那裡除了有創業團隊在招募外,也有很多「准」創業者,他們毛遂自薦,希望擇良木而棲。這讓我想起了兩年前的我。
彼時我正在一家全球知名的外資審計、諮詢公司工作,待過兩個部門,每年內部的round table評選都是同level第一、二名,跟每一位領導的關係都很好,並獲得了部門leader兩年升三級的promise。但我還是決定離開,因為我想創業。我曾想去新疆開一個面向驢友的驛站,但資金不夠,父母也不支持。後來開始在水木等論壇上尋找團隊加入,我在水木上發了一個帖子,介紹我自己。後來陸續收到一些團隊的邀請,我做了初步的篩選後,就一家家去拜訪。我當時給自己的定位是做戰略規劃、渠道建設等。團隊一個個看過去,我用內心的標準做進一步的篩選,具體如下:
  • 團隊價值觀要一致,聊得來;
  • 有股權/期權分享;
  • 行業發展前景好,有做大的可能;
  • 公司有現金流,沒盈利模式的不考慮;
  • 事情本身要有創新,我有興趣做;
多數團隊都很難滿足上面的所有條件,直到一個團隊的出現。那時我已有些懷疑自己的標準是否有些太理想化。我去北京北五環以外的回龍觀市場見團隊,我到現在都清晰記得當時的場景。在市場的最北側,一個五六十平米的庫房,冷庫的馬達聲,一股海水的味道撲鼻而來。幾個年輕人穿著統一的藍色T恤衫忙碌著。自我介紹後,跟一位團隊的成員聊了起來,因為是校友,又多了一份親切。這個團隊由三位我的校友組成,他們是多年的朋友。公司主要做朝鮮天然食材的進口貿易,因為其中一人家在中朝邊境,對商機非常清楚,且具有一定人脈,前期主要以日本海的鮮活水產為主。這次的見面感覺很好,後續又跟團隊的其他人見面進行了交流,並最終決定加入。回顧上面的標準,我認為這次的選擇是正確的,具體如下:
  • 團隊價值觀要一致,聊得來——因為是校友,所以價值觀沒有問題,也有很多共同語言;
  • 有股權/期權分享——口頭承諾25%(因為沒有要求對方寫下來,也為後來的矛盾埋下了伏筆);
  • 行業發展前景好,有做大的可能——朝鮮開放程度低,自然資源豐富,我認為有機會;
  • 公司有現金流,沒盈利模式的不考慮——簡單的進口貿易模式,賺錢不難;
  • 事情本身要有創新,我有興趣做——與朝鮮進行貿易,這個神秘的國度對我的吸引力大過事情本身;
有時,好的開始並不意味著成功了一半。自我加入團隊後,問題就沒有斷過。
我加入的當月,公司招來的銷售(公司只有一個銷售)就帶著我們所有的大客戶跑了,因為他發現生意的利潤空間很大,且上游渠道也並非只有我們一家,同時我的合夥人之前似乎跟他因獎金等事情發生過矛盾。由於之前的客戶都是他一個人去搞定的,我的合夥人很少跟客戶直接接觸,即使送禮也是讓銷售去送。所以,等這件事發生後,想再去把客戶爭取回來幾乎沒有可能;
然後,我們放在酒店客戶裡的設備要不回來,客戶說我的合夥人當初承諾過設備歸他們,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是由於沒有字據,且設備安在酒店裡,我們也沒有辦法,只能妥協了事;
後來,團隊成員因為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方式和發展方向發生分歧。我們四個核心成員中,有兩個全職、兩個兼職。我們兩個全職的對情況會更瞭解一些,有時因為時間原因,很難與兼職的合夥人溝通充分就必須決策,這導致其中一位兼職股東與另一位全職股東衝突不斷,後來我也不幸成為衝突的參與方。更不幸的是,因為他們是多年的朋友,爭吵過後容易恢復,但對我就沒有這樣的豁免了。究其原因,也不能完全怪兼職的股東,我的另外一位全職合夥人之前創過業,養成一些不好的毛病,比較隨性,賬弄得比較亂。而我之前諮詢做多了,很多經營方面的決策看上去很好,但很難落地;
之後是去朝鮮,也許是之前預想的太美好,但實際情況遠非我們想像的那麼順利。到了琿春之後,因為朝方問題遲遲無法動身。去採購俄羅斯的水產,但交易單位與我們的資金量不匹配。琿春的暫養池因為水泥標號、瓷磚問題漏水,始終無法投入使用,導致之前計劃擱置……我清楚記得一個雪天的晚上,我一個人走在琿春安靜的街頭,心中也像這大街一樣一片白茫茫、空蕩蕩,根本不知道明天自己會怎樣;
最嚴重的問題,發生在臨近過年時。因為公司前期主要做朝鮮的鮮活水產,利潤空間非常不錯,但我們始終無法控制空運過程中的搬運方式,一旦首都機場的吞吐量大時,搬運工人就會摔包,這會導致死亡率的大幅提升。那天我們從琿春發來的貨死亡率達到了50%,還是那位兼職股東的脾氣爆發了,對我們兩個全職股東表達了強烈不滿,我進行了反擊,並導致了事態的升級,最後大家不歡而散;
最後,在公司是否接受戰略投資上的意見分歧,讓我最終決定放棄。當時,我負責公司的市場、銷售工作,跟幾家大的合作夥伴談判後,有兩家大公司希望對我們進行戰略投資,佔股50%。這可以很好地解決公司的銷售渠道和現金流問題,但對方投資的前提一是我來主導項目,二是暫時放棄現在的朝鮮進口貿易。因為這件事涉及到我,所以在我不表態的情況下,這兩個投資意向被全票否決。我理解他們的想法,但也感受到了這件事之後關係的微妙變化;
之後,我選擇離開。就這樣,我的第一次創業在半年後宣告結束。我和我的合夥人中的兩位至今還是很好的朋友,公司也還在,只不過北京的業務已經關了。他們目前在朝鮮開了一家泡沫板廠,銷路據說不錯。
 在後來的投資及融資諮詢工作當中,我經常會看到貌合神離的團隊,一看就是像簡易房一樣臨時搭建起來的。這也讓我養成了一種習慣,即每次去車庫以及之前的必幫咖啡時,都會看看有哪些團隊在招什麼樣的人,這裡面多半是技術人員。以我這幾年粗淺的經驗來判斷,我不太看好一個人以合夥人的身份嫁接在另外一個團隊上,除非是以專才的身份加入。所以,當你決定加入一個已經存在的團隊,或者與幾個剛認識不久的同學、朋友一起創業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以下是基於我個人經驗給出的幾條建議:
  • 加入團隊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價值。一般來說,專業人士、掌握關鍵資源的人更容易融入團隊,因為他們分工明確,價值也更容易體現。例如,財務總監、銷售總監、CTO等;
  • 要對團隊成員做充分瞭解,不光要瞭解對方生活中的狀態,也要瞭解對方工作中的狀態。理想的團體要有共同的價值觀,同時執行力要高,能夠主動承擔責任,經得起批評;
  • 要充分瞭解項目的前景以及團隊的競爭優勢,兼聽則明,除了團隊以外,還應該多聽聽圈內朋友、投資人的建議,會有更清醒的認識;
  • 要有股份或期權,但不要苛求與其它合夥人平等,畢竟大家的能力及所承擔的風險不同;
  • 前期要充分溝通,並用協議明確承諾及兌現條件,不要覺得是朋友不好意思,或相信朋友的口頭承諾;
  • 心態要好,一個團隊只能有一個leader,所以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支持者,並在團隊內保持相對低調的行事作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60

秒殺蓋茨和巴老,這哥們財富增長了14658%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616.html

秒殺蓋茨和巴老,這哥們財富增長了14658%

DT財經 2015-08-28 10:23:00

此人在去過27年中,財富增長速度達到14658%!你沒看錯,DT君也沒有漏掉小數點。這哥們的財富真的增長了一百四十多倍,甩開蓋茨和巴菲特好幾條街。

你肯定知道,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比爾·蓋茨;但你未必知道,世界上財富增長速度最快的人是誰。

此人在去過27年中,財富增長速度達到14658%!你沒看錯,DT君也沒有漏掉小數點。這哥們的財富真的增長了一百四十多倍,甩開蓋茨和巴菲特好幾條街。

此人在32歲以前還一事無成,讀了三個大學,沒獲得一個學位文憑,換了十幾家公司,最後把老婆也氣跑了。

後來,他憑借1200美元創業基金,帶領公司連續12年實現銷售額每年翻一番,最終成為世界上僅次於微軟的第二大軟件公司。

而時至今日,我們每次在刷卡、預訂機票或者開處方藥時,幾乎都會同他的某一款數據庫軟件打交道。

他就是甲骨文Oracle的創始人、執行董事長、前CEO,今天我們就來重新認識一下這個最被低估的怪才富豪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

最被低估的富豪

最近,Business Insider統計了福布斯富豪榜過去27年來的榜單,針對1988~2014年間始終穩居財富400人行列的人,計算了一下他們經歷時間洗漱後的凈資產情況。於是潮水過後,底褲立現:

全世界的富翁中,只有56位凈資產沒有縮水,其中大部分增長不超過20倍,只有大約10個人超過了20倍。

而梟雄索羅斯的財富增長了8245%,比爾·蓋茨增長了7027%,股神巴菲特只有2868%,埃里森則達到了14658%,傲視群雄。

看到鋼鐵大亨希爾曼的財富是0增長,DT君頓時覺得,可以充滿正能量地看待沒加薪這件事了。。。

作為世界上最大數據庫軟件公司甲骨文(Oracle) 的老板,埃里森在《福布斯》雜誌2014年發布的美國富豪400強榜單上,以500億美元身價排名第三,僅次於蓋茨和巴菲特。而在剛剛公布的胡潤2015世界首富榜上,他也位列第五。

盡管他是富豪榜上的常客,卻常常被國人忽略。

我們就挑選比爾蓋茨、巴菲特、索羅斯、埃里森四人為例,下面是他們四人在百度搜索中的搜索結果。

下面是四個人近一個月的搜索熱度對比

最下面那條靜靜躺著的紅線,就是可憐的埃里森同學。

窮講究

命運對埃里森也沒有那麽公平,他9個月的時候就被19歲的未婚媽媽拋棄了,直到48歲才再一次見到了母親。因此學生時代的埃里森性格非常膽小孤僻,獨來獨往。

不過,這個“矽谷浪蕩子”卻早早地顯露出了土豪風範。在別的孩子還是由父母來理發時,他卻請專業理發師打理頭發。嘖嘖,難怪現在只穿一萬美元以上的高級西裝呢。

和蓋茨、喬布斯等天才一樣,埃里森也是一個退學黨。他念過三所大學,卻沒有獲得一個學位文憑。

1966年輟學後,埃里森來到了加州打工,並自學編程,不停地更換工作,掙錢也不多,花錢卻十分大方。

雖然和妻子月收入合計才1600美元,他居然借了3000美元購買了一條34英尺(不到1米,mini型)的帆船,同時還分期付款購買了另一條小帆船。如此大手大腳的消費,讓他的妻子Quinn最終忍無可忍,在1974年和他拜拜了。

埃里森對於帆船的熱愛近乎瘋狂,美洲杯帆船賽因為過於奢華,幾乎成為埃里森的獨角戲,冠軍啥的都不是事兒。一艘美洲杯帆船賽船價值800萬美元之巨,全球只有四支船隊玩得起美洲杯帆船賽,而甲骨文就是其中之一。

忽悠帝

就他這樣一個32歲還一事無成的家夥,DT君實在想不出來什麽人會願意與他合作建一個軟件公司。但他真的拉到兩個合夥人,一共出資2000美元成立了甲骨文,埃里森擁有60%的股份。

軟件領域門檻很高,都是大牛。當時,開源數據庫軟件公司(Ingres)的新技術分布式查詢和IBM新發布的關系數據庫不兼容。

看到這個問題,埃里森馬上刊登廣告,宣稱將推出和IBM兼容的分布式查詢數據庫SQL之星。這哥們能說這話膽兒真大。因為事實上,埃里森自己研發的系統和IBM也不兼容,他口中這個數據庫只存在於埃里森的想象里。

先預言再來研發”,這個套路幫助甲骨文公司從1985年到1990年保持了每年超過100%的增長速度。

早期的甲骨文軟件程序錯誤多,埃里森就發表演講,說現在的關系數據庫技術有這樣那樣的缺陷,然後緊跟著就介紹甲骨文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靠著這些方法,這個技術水平一般的公司,還竟然就打敗了擁有一流技術的公司。

憑借一流的忽悠能力,附加一點執行力,埃里森領導的甲骨文迅速成長。它先打敗了所有的數據庫公司,然後通過購並又打敗了全球第一的管理軟件公司SAP,接著又瞄上了IBM。

埃里森面試惠普前CEO馬克·赫德時提的問題之一就是:你如何讓我們公司成為IBM的眼中釘?

2013年,甲骨文正式超越IBM成為第二大軟件公司。於是,微軟成了埃里森的眼中釘。

狼外婆

成功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所有人都失敗了。”這是埃里森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無所不用其極。

1986年甲骨文股票上市,給埃里森帶來了9300萬美元的身家。第二天,微軟也上市,比爾·蓋茨擁有的股票價值超過了3億美元。埃里森當即決定將其視作對手。

此後將近15年,微軟和甲骨文開始了長時間的死磕。在計算機領域,甲骨文和微軟原本“井水不犯河水”。

微軟側重於個人電腦軟件的開發;甲骨文則把重點放在數據庫和網絡應用軟件上。但埃里森看不慣微軟在個人電腦上的壟斷,揚言“代表全人類向蓋茨開戰”。他說:“我和蓋茨之間的戰爭不是個人的事,是全世界的事。”

1998 年,美國司法部對微軟的反壟斷案正式立案。埃里森馬上落井下石,雇傭了調查機構,挖掘對其競爭對手不利的證據。公司最出名的舉動是:付給清潔工錢,讓他們翻微軟盟友拋棄的垃圾。結果,這些人還真的找到了對蓋茨和微軟不利的證據。

DT君翻了很久也沒找到兩人的合影,看來比爾蓋茨也是受夠這鳥人了。

SAP公司曾是甲骨文的合作夥伴,抱團打天下。但當埃里森發覺自己有能力侵蝕夥伴的市場時,就毫不猶豫地開發自己的ERP、CRM應用軟件,把合作夥伴變成了主要對手。

埃里森重要的功績其實是幫助業內重塑雲計算的概念,並為諸如Salesforce.com和雲計算商務管理軟件套件開發商提供了種子資金。但是這里面也埋藏了一個狼外婆的故事。

Salesforce.com的創始人是Marc Benioff,埃里森的舊部下和好基友。他在甲骨文13年,和埃里森如影相隨,曾經乘埃里森的快艇去地中海,一起去日本看櫻花,一起過感恩節,甚至一起約會!

後來Benioff離開甲骨文創辦自己的公司Salesforce,埃里森投了200萬美金,甚至還允許Benioff帶走一兩個甲骨文的人。

埃里森(右)和Marc Benioff(左)有長達30年的愛恨情仇

就是這麽基情滿滿的時候,Benioff發現,埃里森明里支持Benioff的新公司,背地里卻成立了自己的CRM服務公司,利用他在Salesforce獲得的經驗和資訊,和Salesforce直接競爭。於是昔日情人也變成了撕逼對手。

更出格的事情還有。2003年的時候,埃里森想要惡意收購競爭對手仁科(PeopleSoft)。仁科CEO表示,甲骨文收購仁科但又拋棄它的產品,就像有人先要買你的狗,然後再將其拖出去射殺一樣。

對此,埃里森不屑地一笑:“我愛動物,如果他和狗並排站在一起,相信我——當我只有一顆子彈——我不會射擊那條狗。”

可見,埃里森的毒舌屬性那是完全不輸金星老師。

事兒爹

在商場上勇猛彪悍的埃里森,在自己的公司里卻被叫做“事兒爹”,因為獅子座的他非常愛操心,對公司里所有的大小事務都要插上一腳。

2012年,埃里森已經68歲高齡,但是在舊金山舉行的“Oracle Open World”(甲骨文全球大會)上,他堅持親自做PPT,因為他認為唯有自己做的PPT,才能清楚地描繪甲骨文的未來。

在2014年,70歲的他已經成為了矽谷歷史上任期最長的CEO。一般科技公司都會要求自己的CEO在60歲的時候主動退休(IBM就是如此),埃里森已經“超齡”工作10年了。

去年9月,埃里森終於願意辭去CEO的職位了。但要是你以為他從此隱退,那就圖樣圖森破了。他選定兩位多年的得力副手作為聯席CEO,自己擔任“太上皇”,公司里的大小事務仍要向他報告。實在太愛操心了,根本閑不下來。

為了盡可能地延長自己的工作時間,埃里森還成立了Ellison醫學基金會,一個致力於延長壽命的生物醫學研究機構。為了研究“不老藥”,埃里森已經投進去了超過10個億美金。

是的,他想要長生不老,永遠帶領甲骨文公司跟對手們撕逼,同時,繼續自戀。。。

 

(資料來源:BusinessInsider百度百科 網易科技 愛範兒 商業科技等)

文/陳琪 圖/唐也欽

編輯:張瑜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41

耀萊的“王牌”:簽約成龍 是“鐵哥們”也是“商業夥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24/1055792.html

《我不是潘金蓮》票房能到8億嗎?耀萊勝算幾何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戲外戲”的精彩程度不輸電影本身。上映首日,該片導演馮小剛就在其微博喊話“炮轟”萬達因與華誼兄弟之間的企業恩怨,而擠壓《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隨著王思聰、王中磊的回應,這次儼然發酵為娛樂“頭條”。

而近兩天,全國各地深夜同一時間段突現滿場現象,再次把該片推上風口浪尖。《我不是潘金蓮》成為熱點,已是不爭的事實。

事實上,該片早在去年年底開機之際,就已被文投控股(600715.SH)拿下了保底票房5 億元的獨家發行權,並成為該片主控方。

據耀萊影視已與華誼兄弟、北京摩天輪文化簽下的保底發行權協議來看,若《我不是潘金蓮》票房收入總額低於5 億元,耀萊影視按該影片票房收入總額5億元支付電影投資方2億元票房凈收益,相當於投資方已賺了一倍。票房5 億元至8 億元部分,票房凈收益由發行方耀萊影視獨享;票房超出8億元部分,發行方耀萊影視獲得票房凈收益的50%。

面對馮小剛“炮轟”萬達後引發的爭議,11 月18 日,耀萊影視回應:“排片問題相信市場自有公論,好片壞片觀眾說了算。而關於媒體問耀萊是否擔心保底票房成績,我們可以堅定的回答:信心十足!”

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從文投控股方面了解到,《我不是潘金蓮》是耀萊影視介入電影發行業務的“首秀”。

該片票房對耀萊影視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且耀萊影視的母公司耀萊影城在被文投控股收購的時候,也做出了業績承諾。背負著2016年沖業績的壓力。

雖然萬達院線對該片在上映首日只給出了約10%的排片,但這部電影在上映的首個周末依然在全國有超過35%的排片,形成壓倒性優勢。

耀萊影城更是力挺該片。在耀萊五棵松店,該片上映頭三日,給到了80.7%、90.7%和98.7%的排片占比(據貓眼專業版數據),且價格優惠。

從該片票房走勢來看,上映的首個周末(11 月18 日~11 月20 日)《我不是潘金蓮》票房過兩億元,首映首周(11 月18 日~11 月24 日)票房達到2.74 億元(截至11 月24 日13 時),照此票房走勢和豆瓣評分6.9 的口碑,該片票房達到5億元是有可能的,但是要達到8億元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這對耀萊是個考驗。

耀萊的“王牌”:簽約成龍

是“鐵哥們”也是“商業夥伴”

“耀萊成龍影城是大哥的電影院嗎?”這已經是影迷們討論了很多年的話題。這家全國連鎖影城有著鮮明的成龍符號——繁體的“龍”與成龍的英文名“JACKIE”組合在一起形成Logo,成龍電影片中的道具、海報墻在影城內隨處可見。

“成龍先生是耀萊的長期簽約藝人,耀萊為其做商業安排。成龍先生是一名非常敬業的藝人,把90%的精力都放在電影上。公司與成龍先生的商業關系很清晰。”文投控股(600715.SH)高管對每經影視記者(微信ID:meijingyingshi)回應道。

據成龍自傳中透露,早在1997 年前他就與綦建虹有交往,成龍說那時候綦建虹還是個“黃毛小子”。如今綦建虹已經擁有龐大的耀萊產業版圖,同時其旗下的企業也成為文投控股第二大股東。

從耀萊影城里顯而易見的成龍因素,到《我不是潘金蓮》里帶著“龍”字的耀萊影視標誌,再到成龍與耀萊系動輒數千萬元的代言,以及成龍與綦建虹之間親密和頻繁的互相“站臺”,可見綦建虹與成龍之間的關系不僅是“鐵哥們”也是“商業夥伴”,比起普通簽約藝人與影視公司高管之間的關系,兩人顯然更加親厚。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嶽琦

“綦建虹與成龍大哥什麽關系?求解。”有影迷困惑道。

無論是港股的耀萊集團還是A 股的文投控股,綦建虹作為兩家上市公司的主要投資人,都鮮少出現在媒體面前,保持著一貫的低調。而業內關於綦建虹與成龍的關系之“鐵”,早已不是秘密。“耀萊進入影視圈就是因為成龍大哥。綦建虹和成龍是鐵哥們、好朋友,一拍即合。”資深電影人高軍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高軍看來,2010 年左右進入電影圈的耀萊,雖進入的時間比較晚,但起點很高,“套路不同”。“有成龍的金字招牌,不可能不做內容,所以一塊精力放在制片上。同時也有院線業務。內容和渠道兼做,很快就崛起了,成為電影圈里的大平臺。”

“耀萊系”對影視的早期探索中也不乏成龍身影。在2011年成龍主演的電影《辛亥革命》中,“北京耀萊國際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出現在該片海外發行的名單上。2014年8月,隸屬於北京市國資委的文投集團發起認購*ST松遼股權,並收購耀萊影城100%股權。耀萊影城也因此登上資本市場的舞臺。在今年*ST松遼更名“文投控股”的重組更名儀式上,成龍出現在現場為文投控股鳴鑼開市。

文投控股曾在公告中提到,耀萊影視將利用公司文化娛樂經紀業務的核心優勢,並結合與成龍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不斷投資拍攝由其擔當主演的影片,並依托其在海外市場的聲譽及渠道資源,在電影投資業務國際拓展方面贏得先機。

根據文投控股的規劃,耀萊影城將在未來幾年內新建95 家影城。而耀萊影城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獨家擁有成龍品牌”。另據文投控股的公告,耀萊影城有權在各“耀萊成龍國際影城”“耀萊國際影城”等影城運營項目中獨家使用成龍品牌,且是無償使用。

在影視內容的投資制作板塊,耀萊影視也與成龍深度合作。在註入上市公司前,耀萊系就主投了多部成龍主演的影片。而在文投控股未來投資的8 部電影中有三部是成龍主演的。曾一度創國產片投資紀錄的成龍電影《天將雄師》就是由耀萊影視主投。在去年賀歲檔的激烈拼殺中,耀萊影城對該片的排片支持不遺余力。

“耀萊影城給了《天將雄師》遠超其他影城的排片量。”一位電影業內人士表示。在2014 年的收購預案中,文投控股曾表示,成龍在娛樂界積累了廣泛的人脈,具有強大的號召力,使得耀萊影城在舉辦各類活動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成龍署名第二作者的個人傳記——於2015 年出版的《成龍:還未長大就老了》一書中,成龍直言對綦建虹的高度認可。成龍稱綦建虹腦筋很快,關於影視的門道一學就會。而且說到做到,又不愛出風頭。

“我們倆的合作模式是,我去外面拿生意回來,他負責運營。”成龍在書中表示,“其實很久以前我就總結過一點,如果要跟人在生意上合作,那我要跟比我有錢的人合作,跟比我聰明的人合作。他(綦建虹)就是這樣的人。”

成龍拿回來的生意很難為外界所知,不過在耀萊系多年的各類生意上,成龍給予極大的支持。

包括已經是上市公司旗下的耀萊影城,成龍對綦建虹的各業務板塊支持頗多。每經影視記者在獲取的一份耀萊尊榮會會刊中發現,厚厚的一本彩頁雜誌里,多有出現成龍站臺的身影。今年4月,勞斯萊斯高管造訪他們在中國的代理商耀萊集團。“成龍大哥在緊張的工作間隙專程趕來,令賓主們格外驚喜。”

成龍為綦建虹旗下耀萊航空、耀萊金榜酒業提供形象代言服務。文投控股披露的關聯交易信息顯示,耀萊影視與耀萊航空、耀萊金榜酒業分別簽訂代言合同和演藝經紀合約,分別通過耀萊影視聘請成龍擔任其形象代言人、利用成龍相關宣傳材料對外宣傳白酒,代言期限自2016 年1 月1 日起至2017 年12 月31 日止,前者代言費總計5000 萬元,後者按照年度2000 萬元向耀萊影視支付。

成龍為太平洋人壽保險做廣告,參與《我看你有戲》綜藝節目,耀萊影視也收取“經紀服務費”。

每經影視記者梳理財報發現,以上代言收入和經紀服務費,耀萊影城都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上直接計入該公司當期收入。而按照藝人經紀的商業邏輯,藝人與經紀公司對於商業代言等收益方面應該有一定的分成模式。從文投控股公告信息來看,耀萊影城與成龍之間代言費如何分成,經紀合約情況等未詳細披露。

不過,藝人與經紀公司的分成比例,在業內屬於商業機密。文投控股高管向每經影視記者解釋了成龍與耀萊影城的關系:“成龍先生是耀萊的長期簽約藝人,耀萊為其做商業安排。成龍先生是一名非常敬業的藝人,把90%的精力都放在電影上。公司與成龍先生的商業關系很清晰。”

《成龍:還沒長大就老了》一書中也講到了他與綦建虹的淵源。“ 我認識他的時候,他(綦建虹)還是黃毛小子,那時候香港還沒回歸,每次我來內地都是他招待我,他去香港的話就是我招呼他,到現在認識也十幾年了。當時他對我來講算是酒肉朋友,也沒有生意上的來往。”

1997 年香港回歸後,成龍來內地的次數越來越多。“2008年奧運會,為了能隨時隨地聽候召喚,我推掉了一部戲、兩個廣告,長住在北京。”成龍在書中寫到,“那時候他(綦建虹)每天都陪我一起,在聊天中就成立了我們的公司,又一起合作開了耀萊成龍影城。”

成龍口中的“我們的公司”是哪一家公司?其與綦建虹或耀萊系是否有股權合作?對此,文投控股高管表示,成龍與文投控股旗下企業沒有任何股權合作。

另外,每經影視記者註意到,從公開的企業註冊信息來看,在中國內地,記者並未發現成龍與綦建虹目前有直接的股權合作。但此前他們曾發生過一些聯系。

工商系統資料顯示,成立於2007 年的臺港澳自然人獨資公司“藝房紫(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林鳳嬌(成龍妻子),執行董事為林鳳嬌、監事為陳港生(成龍本名陳港生)。林鳳嬌也是這家公司的單一股東。

2008 年,一家名為“上海藝房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藝房紫”)的公司成立,原股東為“伍剛、北京耀萊國際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劉江”,原法人代表是綦建虹。成龍的“成家班”武術導演中,也有一位伍剛。

2014 年經過股權變更,北京耀萊國際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退出,上海藝房紫法人代表變為陳祖明(房祖名原名陳祖明)。2015 年,法人代表變更成李誌明。目前,上海藝房紫的股東是伍剛、劉江。

耀萊五棵松店開業時,成龍在微博上表示,“JCcafeFamily 在五棵松卓展耀萊影城正式開業了”,“電影和咖啡,對我來說必不可少。考慮了很久現在才行動,開一家影院里的咖啡館JCcafeFamily。”

記者獲悉,“成龍咖啡”還將在全國的耀萊成龍影城鋪開。而JCcafeFamily 微信公號賬號主體由“美龍茶飲有限責任公司”認證。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的股東是四個自然人:何鈞、姜宏宇、姜濱、曾春。成龍自傳中提到,有一位重要的成家班成員也名為“何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