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正常合理的指數平均市盈率--919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vxy3.html

道瓊斯工業的平均市盈率
 
   發達國家成熟股票市場的總體市盈率通常在15倍左右,在1872年到2000年128年,美國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正好是14.5倍。15倍左右的市盈率在成熟股票市場上被看作是正常的,如果市盈率遠遠超過了15倍,則被認為是偏高的或不正常的。
 
   美國股市是一個典型的盈利推動型的股市。以道瓊斯工業指數為例,在1900年-2000年的100年間,平均市盈率最低的為1921年的4.6倍,正是這 個4.6倍市盈率帶動了股票市場的連續漲升,1929年達到了32.6倍市盈率。1991年的平均市盈率25.8倍。在這100年中,股票價格指數增長了 1516倍,年均增長率為7.6%,平均市盈率從1900年的18.3倍到2000年的35倍,今天的市盈率是12.55倍,股價指數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公 司盈利的不斷增長。100年間平均市盈率在20倍以上的僅有10年,只佔10%,而平均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時間則多達90年,比重高達90%。1994 年初,當道瓊斯工業指數的市盈率達到20倍時,經濟界人士便認為出現了面臨金融危險的信號,聯邦儲備委員會也及時地作出了反應,在12個月中連續7次調高 利率,實現了經濟「軟著陸」。1995年紐約道瓊斯股價指數開始啟動並強勁上漲,上升至5117.12點,市盈率達到35.30倍,1999年道瓊斯股價 指數攀升至11497.12點,並且已連續兩年站穩在10000點以上,市盈率一度達到44.2倍。

日經225指數的平均市盈率

   80年代中後期日經225指數暴漲,從1986年的13000點到1989年12月29日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38957點的最高峰,最高的一天市盈率曾高 達92.28倍。80年代後期東京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為40倍-50倍,進入90年代以後,由於日本經濟出現下滑,股價指數開始回落,並進入了艱難的調整階 段,今天還有14.72倍市盈率,略低於深成指數(17.14倍市盈率),高於上證指數(12.97倍市盈率),遠高於深圳成份B指(7.2倍市盈率), 也高於道瓊斯工業指數(12.55倍市盈率)。
 
   在1993年-1998年的六年間,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平均市盈率遠遠地超過了其它證券交易所。這期間,東京證交所的平均市盈率為75.15倍,而同期紐約 證交所的平均市盈率為29.72倍,倫敦證交所的平均市盈率為19.37倍,滬市為31.20倍,深市為28.57倍。可見,日本股市的市盈率水平在全球 名列前茅。在日本股市中,由於大多數上市公司不存在「不分配」或「不轉增」的現象,所以長期居高不下的市盈率水平表明了日本股市的投機色彩較濃,泡沫成份 較大,被人們看作是泡沫經濟的典型代表。日本股市的總體市盈率水平高企,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日本的上市公司為了防止被收購兼併,實行交叉持股,人為抬高 股價,造成市盈率上升;二是日本國內的市場利率水平長期偏低,使得股市的市盈率一直居高不下。

今天的中國大陸股票市場平均市盈率:
上證指數12.97倍
滬深300指數11.56倍
深成指數17.14倍
上證B指10.27倍
深成B指7.2倍
中小板39.28倍(動態市盈率)
創業板44.98倍(動態市盈率)

從中可見創業板、中小板市盈率還是偏高,對投資者絕對不利;
深成指數市盈率處於合理區間,上證指數、滬深300市盈率明顯低估,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
深成B指、上證B指市盈率處於全世界最低層,對投資者非常有利;

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股價指數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盈利的不斷增長,10倍的市盈率意味著股價是盈餘的10倍,等於投資者為公司1元的盈利支付10元,每年獲得投資額十分之一的報酬率。 44.98 倍市盈率股價是盈餘的44.98倍,每年獲得投資額2.22%的報酬率;7.2倍市盈率股價是盈餘的7.2倍,每年獲得投資額13.89%的報酬 率;44.98倍市盈率與7.2倍市盈率相當於6.24:1,一個正常合理的分散長期投資組合,6.24元的錢產生的收益率必定好於1元錢產生的收益率, 同時,作為收益的再投入也處於絕對有利的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05

鮮奶漲價咖啡跟漲合理嗎?

2011-10-24  TCW




Q:咖啡業者以近來鮮乳價格上 揚,調高含乳咖啡售價,我們可以接受原物料上漲而使得物價連帶調漲,但原物料下跌時,卻未見物價調降,這個時候需要政府介入嗎?

A:原物料價格上漲使產品價格上漲,就是「成本決定價格」,也就是生產成本上漲,廠商就會調高產品售價,但這種思維卻是錯誤的。

一般人觀念是「產品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潤,等於產品價格」,這就是所謂「成本定價」,但如果這種模式是對的,那世界上根本不會有廠商虧損這種事。每家廠商只 要按其生產成本加上一個金額,就定出了產品價格,生產成本越高則售價也越高,這樣廠商怎麼可能虧損呢?還會有廠商做「降低成本」這種事嗎?

真相是人們付錢買一個產品,不會去考慮這個產品生產成本高低,而是主觀上他們認定這個產品帶來的用途,對他們是否有價值。

假如一杯咖啡對消費者來說就只有一百元的價值,也就是說,消費者最多只願意出一百元買一杯咖啡,那麼今天我突發奇想,花數千萬打造了一台純黃金的咖啡研磨 機,用此研磨機磨出來的咖啡和一般的咖啡並沒有差別,我可否說:因為我生產成本提高了,所以我咖啡一杯不該只賣一百元,而該賣一萬元呢?

因為咖啡對消費者就是只有一百元的價值,因此即使個別廠商生產咖啡的成本增加,但這個產品在消費者心中並未變得更有價值,他們為何要出更多錢買咖啡?

「成本定價」的錯誤,在於沒有考慮消費者的反應,消費者可不是乖乖牌,如果廠商漲價,他們就會減少購買。世上絕沒有廠商愛定什麼價格,消費者不管如何都會 照買這種事。因此,即使原物料上漲,還是有些食品業者不敢漲價,也就是他們自行「吸收成本」,這正是因為這些廠商清楚知道,只要漲價就會失去消費者。

那麼,咖啡和原物料漲價又是怎麼回事?答案是這個因果關係和人們想的完全相反:因為咖啡這個「產品」漲價,才導致做咖啡的「原料」漲價。也就是說,是「價 格決定成本」,不是「成本決定價格」。

如果沒有天災導致咖啡或相關原物料減產,則咖啡漲價,就是來自咖啡需求的增加,咖啡價格因此提高,這讓咖啡廠商賺到利潤,舊廠商會增產,新廠商會加入,他 們都會競逐用來生產咖啡的一切相關原物料,這些原物料的價格也被推高了,生產成本也就提高了,這就是「價格決定成本」。

因此,真相是咖啡漲價來自消費者需求增加,相關原物料價格也才跟著漲。不過,現實裡沒有任何廠商會把產品漲價歸咎於消費者,這可不是經商之道,因此這些廠 商只能說「生產成本上揚」。然而只要弄清「價格決定成本」,就不會被這些說辭誤導了。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4

「合理」的價格與「驚訝」的價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69cd2b0100x620.html

「合理」的價格與「驚訝」的價格

作者:王海平

「出價」這個問題對投資者來說是個很頭痛的問題。因為它關乎到:1、未來的收益率——能否達到預期收益率?2、深幅回撤後的心態——會不會陷入加倉與不加 倉的糾結之中?為了避免上述惡果的產生,並且把「快樂投資」這一理念落地成為現實,我把價格進行解構,劃分為「合理」的價格與「驚訝」的價格。

那麼,什麼是合理的價格?什麼是驚訝的價格?又如何應用?

合理的價格

合理的價格,即略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也就是說,有「一般」的安全邊際便可,無需苛求「極大」的安全邊際。進一步問,什麼樣的股權有如此的魅力以至於令保守的投資人願意支付「合理」的價格?可以用一個極其重要的標準來衡量,那就是「買入之後,渴望它繼續下跌,並且願意持續加倉直至超配的股權」。

於是,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什麼樣的股權讓我們渴望被「套」?

我認為,必須要滿足以下幾點:

1、剔除增發、配股等因素影響外,ROE持續五年大於15%以上,當然,某一年的非經常性損失導致ROE略低於15%是可以接受的;

2、中等偏低的盈餘再投資率(80%以下),要想實現利潤的增長,適度的資本支出是很有必要的;過高的資本支出必須與極高的成長性相匹配。

3、較好的成長空間。注意:找到公司實現營業額及利潤增長的可行性措施。(見前文:利潤增長之源)

4、「產品或服務」經久不衰,10年前和10年後,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5、非價格管制型壟斷或寡頭,細分市場龍頭,市場佔有率相對較高;

6、核心產品或核心技術具有同心多元化或相關多元化的能力,即具有現實的或者潛在的成長能力;

7、上市必須滿三年以上。

只有滿足以上7個條件,我們可以以合理的價格出手(最多進行標配,絕不能超配),並且在股價上漲的時候輕鬆的實現盈利,而在股價下跌後快樂的補倉直至超配。

驚訝的價格

除了同時符合上面7條要求的股權之外,絕對沒有理由為某家企業的股權支付合理的價格,成功的資本家沒有不是保守的。只有出現「驚訝」的價格才有必要進行標配或低配。所謂「驚訝」的價格,即對股權進行估值後,發現價格極具安全邊際並且滿足以下條件中的一條或幾條:

1、管理層持續購買或增持企業的股權並且被套牢;

2、價格跌破了企業回購的成本價;

3、增發或配股的股東被套牢;

4、著名的價值投資人或奉行價值投資的機構被套牢,並且信心滿滿。

市場上偶爾會出現以「驚訝」的價格出售的企業,並且這些企業往往出現在「人人棄之如弊履」或者「無人問津」的行業或板塊。所以以「驚訝」的價格出手的投資者基本有點「逆向投資」的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配:佔總倉位的20%-30%

標配:佔總倉位的10%-20%

低配:佔總倉位的0%-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75

徐小平:規避創始人獨佔股份 團隊分配須合理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8132/

【中國企業家網】(編者按)他是新東方留學、簽證與出國諮詢事業的創始人,和王強、俞敏洪並稱為支撐新東方發展的「三駕馬車」。如今,轉身為一名天使投資人,不再談出國、簽證、職業規劃,而更多的談創業與投資。

在他看來,投資以來失敗公司的失敗原因,其中一條是:Good dream, bad bed.即「夢雖好,床不同」——創業者在一起創業,都是為了賺錢,如果創始人獨佔股份,人家憑什麼為你賣命、跟你追夢?一般都做不成功。所以,創業團隊股份分配必須平衡合理。

以下為徐小平的經典語錄部分整理:

1、張麗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長得漂亮,畢業後來京,在一家禮儀公司主持那種商業儀式什麼的。兩年下來自己對自己很不滿意。這份工作,她只用到了自 己的漂亮,而沒有用到自己其他特長。所以無法得到滿足感。滿足感來自哪裡?來自於核心競爭力(特長)與綜合素質得到應用,融入職場需求,穩步追求職業目 標。

她大學畢業時,曾經在五百強外企幹過。但不甘心於白領生活,想做名利場工作。我雖然理解,但僅靠臉蛋做主持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其實,她英文流利、又這麼漂亮,只要和同事一樣踏實工作,就會脫穎而出。我對她的建議,還是回歸職場,找份創業公司工作,跟著創業者們一起追夢,愛情也會同時而來。

2、朋友孩子在康奈爾大學讀酒店管理學院,在五星酒店實習。我說:除了酒店之外,你應該考慮互聯網中那些迅速崛起的跟travel相關的機會。攜 程、藝龍不用說,去哪兒、愛日租、航班管家以及與互聯網相關服務業都行。去傳統五星酒店固然好,但已經有點奧特曼。最酷的是投入這些新興產業去追求職業的 成功。

3、昨天跟一位對未來迷茫的大三實習男聊天。我說:大學生活是一個過程——是探索與發現自己能力與理想、以及基於這兩者之上職業目標的過程。一個人 如果發現了自己的能力、理想以及職業目標,這個人可以說就找到了自我,某種意義上,也就是找到了自己的Destiny,人生意義。

4、中國的道路上,酒後駕車問題曾經是世界最嚴重的,但中國現在出台了世界最嚴厲的酒後駕車法律,酒後駕車有害(因為要入刑),我想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司機們的共識。所以,我對中國禁煙的未來也有信心。

5、有人問我:英國大學教育和國內大學教育區別是什麼?我想起中央聖馬丁學院學生時裝秀,說:「自由」。教育給人自由——擇業自由、生活自由、精神 生活的自由與心靈靈魂的自由。如果教育本身不自由,被各種條條框框綁死,這種教育下的學生,既難設計出世界級的時裝、物品,也難貢獻世界級思想、文化。

6、在倫敦,強烈感受國際教育的意義:倫敦市長國際事務助理馮蘭女士,就是中國高中後來英國讀的本科,講一口漂亮的英語,成為市長不僅是中國而且是 國際關係事務助理。她對中英關係和倫敦市政治理的理解非常細緻入微。無論馮蘭繼續在英國、抑或回國,她的學識與經驗,對未來中國都有重要價值。

7、大學期間,對我影響巨大的另三本書:1,李澤厚的《美的歷程》,我記得這是當時北大中文系女生、我的老鄉美女作家黃蓓佳竭力向我推薦的,此書極 大影響了我的思維和行文風格;2,阿城:《棋王》等,白描手法寫出命運史詩;3,汪曾祺小說集《受戒》、《大淖紀事》等,優美文字寫出故鄉小人物人性的 美。

大學期間對我影響很大的另外三本書: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艾薩克辛格的短片小說集(市場街的斯賓諾莎等……),泰戈爾的吉檀迦利以及其他詩集,最後, 更加徹底改變了我人生觀的是:佛洛依德的《夢的解析》。我是從音樂學院圖書館藏書架上偷來的(當時不外借),我記得是萬有文庫一種,好像是五本。

8、我投資以來失敗公司的失敗原因,其中一條是:Good dream, bad bed.夢雖好,床不同——創業者在一起創業,都是為了賺錢,如果創始人獨佔股份,人家憑什麼為你賣命、跟你追夢?一般都做不成功。同夢必須共床,共苦必 須同甘。創業團隊,股份分配必須平衡合理。

9、我覺得如果這真是張鐵生,真的很了不起,值得向他慶賀。什麼時代出什麼英雄。他當年交白卷是個」投機英雄「;後來被政治利用成了」反潮流英雄 「;再後來被判刑成為」背時英雄「。現在通過個人奮鬥成為」財富英雄「。從1972年交白捲到2012年持證劵,張鐵生四十年人生路,是中國青年奮鬥出頭 的微縮景觀。

10、改善和解決這個現實問題(人才流失):(1)下更大力度吸引海外人才回歸;(2)學習印度、韓國、越南等國,對海外人才實行更加靈活的簽證、 居留、綠卡、國籍等政策;(3),避免饒益現象,即回來的人被院士評選程序以及相關的官僚體制傷透了心;(4),加快落實中央提出的教育國際化,只爭朝夕 優化國內教育、讓民眾滿意。

11、三個美國名校的畢業生,想辦一家針對特定市場的公司,但三人之中沒有一人是懂這個特定市場的。我告訴他們: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 海歸不知市場深,為創大業硬上弓。創業最重要的前提是你在這個創業領域裡特定的技術和經驗。我建議他們:找一個資深該行業人士,給他核心創始團隊的待遇。

12、一家創業公司緊缺人才,創始人拖了好久找不到。我說:人才就是公司,招人如救火。他說:很難找到適合我們的……,半年過去了,這家公司接近垮台。創始人可能是對的:一家很難找到合適人才的公司,當然很難辦成功。創業最重要的是人才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68

【問對職場】企業如何合理設計薪酬體制,有效降低離職率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241

問對網用戶王婉提出其公司老員工埋怨新員工的起薪比已經為公司奉獻了兩年的他們還要高,老員工們覺得不公平。這樣的案例相信不是個別,而產生這種問題的基本原因是薪酬體制的設置。問對網顧問施先生就其擔任人力資源總監多年的經驗,跟我們分享公司薪酬體制該怎麼設計。

(問對網/圖)

從理論上說,薪酬體制的設計要科學地考慮幾方面:

1、薪酬結構要合理

薪資體系的構成一般由基本薪、職位薪、績效薪、年資、加班工資、獎金等組成。則根據不同職位的工作分析,來分析崗位的價值,做出科學準確的崗位評 估,來體現職位薪水的高低,滿足員工內部薪資平衡心理,績效薪是根據績效結果的達成,來確定績效工資多少,企業內不同層次的員工,績效薪佔整個薪資總額比 例不一樣。高層一般佔40-50%,中層20-30%,基層10-20%。

2、薪酬水準具競爭力

薪酬水準影響到企業吸引人才的能力和在行業的競爭力。

3、同工同酬保持公正

如果一個企業的薪酬不能做到同工同酬,員工就會認為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因此,員工在工作中就會產生消極怠工,降低努力程度,在極端情況下將有可能造成辭職。就是你案例裡說的那種情況。

4、薪資水平差異不能太大

中高層管理或技術人員確是屬於企業核心人才,所產生的價值確實不一樣,工資水準也不一樣。但如果出現企業中高層崗位的薪水與基層員工的差異達到 8-10倍以上,則基層員工與管理層的關係疏遠甚至僵化,基層員工情緒低落,士氣下降,整個公司將出現死氣沉沉的局面,而中高層的工作也難以開展。

5、績效考評公平公正

企業內崗位的調薪,做好了能激勵員工的士氣,做不好會動搖部分員工的信心。尤其是毫無根據地隨意調薪,或績效評估不公正,都會導致員工對企業的薪酬系統產生懷疑,甚至不滿,調薪必須有依據,講原則,重激勵。

6、薪資計算準確並發放及時

企業不能夠做到準時發放薪資,薪資計算經常出現錯誤,都會導致員工對公司的信用產生疑問,拖欠員工薪水也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得不償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11

高管套現也合理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14

 比亞迪在過去一段時間歷經艱辛:裁員減薪,電動車被撞起火,電池被傳遭戴姆勒棄用,股票傳遭巴菲特減持,這些壞消息讓比亞迪的股價一路走低,今年以來其H股價格下跌超過兩成,A股價格下挫了將近四成。


  這一連串的壞消息往往會讓投資者們成為驚弓之鳥。


  7月28日,比亞迪高管大量減持套現又引起了市場對比亞迪前景的擔憂。從7月2日比亞迪4.77億股限售股解禁開始,一直到7月27日,包括比亞迪高管在內的股東們通過大宗交易平台減持股票,在26天內共套現7.5億多元。


  人們擔心的點在於:在比亞迪高管們大量減持的同時,比亞迪的股價一路下跌。


  7月2日,比亞迪的大宗交易價格為17.87元,截至8月1日其大宗交易價格已跌至12.78元。在二級市場,比亞迪的股價也不斷下滑,其7月2日的收盤價為20.27元,7月31日的收盤價為14.2元,股價下跌了約30%。


  比亞迪高管們的收益並未受到下跌的影響。他們拋售的價格在12.78元至18.30元之間,相對於持股成本是大賺特賺。以比亞迪副總裁楊龍忠為例,其 共持有7872萬股,2002年持股成本為531萬元,在不考慮現金分紅的情況下,每股成本僅0.067元。7月27日,楊龍忠以14.16元售出了 843萬股,套現1.19億元。


  儘管有媒體在報導中用「暴風驟雨般」、「瘋狂」等字眼來形容比亞迪高管們的套現行為,但他們並未逾規。根據中國證監會規定,在中報、年報披露前30日內,上市公司的高管不得買賣本公司股票,而比亞迪2012年中報披露時間是8月28日。


  但他們引發了市場上「高管對比亞迪發展沒信心」的議論。對此,比亞迪回應稱,「部分高管出售股票的原因主要是個人財務安排及家庭生活安排,並非不看好公司的發展」。


  這個回應是合理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財務和生活得到改善。而且,相對於他們的成本,現在比亞迪的股價適合出售—這也是所有股票交易者的心態。在 2009年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後,其港股價格大漲,吉利高管也曾連續減持了股票。僅2012年上半年,A股共有422家公司被大股東及高管減持了1921 次,套現356.67億元。


  對於比亞迪的前景,整個市場包括這家公司的公告都預期暗淡—並不僅僅是這群突然「發財」的高管們。


  比亞迪的股價存在被市場高估的風險。去年6月30日比亞迪18元/股,對應市盈率為20.47倍。而銷量、營收和利潤都強於比亞迪的上汽集團 (600104)當時的市盈率僅為10.13倍。市盈率是股價和每股收益的比值,市盈率低的股票相對價值較高。根據其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比亞迪市盈率曾 為57.75倍。由於大環境變化及市場競爭的加劇,比亞迪的汽車、電池、太陽能產業都遇到困難,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將同比下降75%至95%。


  因此,比亞迪的高管們可能真的對公司沒太大信心—畢竟他們直接掌握公司的經營。但如果以楊龍忠為例,他其實只出售10%多點。所以,市場也沒必要過度緊張。


最近5年那些受關注的公司高管拋售


  大族激光(002008.SZ) 2010年,大族激光11個高管減持,其中僅大族激光總經理高云峰就套現3.32億元人民幣。


  漢王科技(002362) 2011年,漢王科技包括副總經理張立清、董事兼副總經理劉晶平在內的公司9名高管合計套現逾8710萬元人民幣。這一次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稽查總隊立案稽查。


  歌爾聲學(002241) 2012年,歌爾聲學被10位高管輪番減持52次,其中副董事長姜龍一天就套現9603萬元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42

市盈率的合理選取 價值人生

http://www.ltkdj.com/news/gzyl/2012/927/12927231833BI463IJ7K5HH71J88IEF.html
  博主評:低估值/高ROE/高分紅/低增長,上市公司中的可口可樂,帝亞吉歐等等皆符合以上的模式。這就是高ROE公司的魅力所在,低增長還能創造超額回報。

    巴菲特在2007年致股東的信中講過的great企業,其在1972年稅前利潤是500萬,到2007年是8200萬,共35年時間,年複合增長率是8%。典型的低增長企業,如果是上市公司,大家對這類企業還是不太看重的。但是其有很高的內在價值,和其高ROE、高分紅有關。

    而且投資低增長公司還有一個好處,市場給予這類公司的預期不高,給的估值也不高,你可以進行紅利再投資,最後復合的結果可能更好,而投資高增長公司則不然。市場預期高,估值高,一旦業績不如市場預期,則會遭遇戴維斯雙殺,所以認為取得高回報必須投資高成長股其實是一個投資誤區!

市盈率的合理選取

 
    做生意我們都有一個合理預期,那就是要儘可能快的收回成本,並利用剩下的時間,通過利潤和分紅獲得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投資的底線,在穩定的大環境下,簡單地講,就是爭取5-10年左右收回成本。如果一筆投資,十年都收不回成本,請問這筆投資的真正價值在哪?如果你要買下一個店面,賣家告訴你,十年後才可能收回成本,你買不?你肯定不會買。如果你的朋友開了家公司,需要籌錢發展,請你入股,可你一算,投入的錢十年還收不回,你會投嗎?不會的,你會婉言謝絕。

   如果說,五年回本過於苛刻,十年又太長,而七年恰好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年限。

   公式:七年利潤總和=現在的利潤*PE=>PE=七年利潤總和/現在的利潤

   含義:用七年的時間為限,以相應的增速,現在出多少的價錢比較合理?比如說,如果今年的利潤是1塊錢,我想七年收回成本的話,如果淨利潤增速為10%,現在用10.43元買入比較合理。那麼反過來算,10.43就是它的PE,

   所以七年利潤總和就是允許買入的最大PE。

    具體取值如下列表:

 

增長率 今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七年累計   PE    PEG

-10%   1.00  0.90   0.81   0.73   0.66   0.59   0.53   0.48   4.70     4倍   ---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7.00     7倍   ---

 10%   1.00  1.10   1.21   1.33   1.46   1.61   1.77   1.95   10.43    10倍   1.0

 15%   1.00  1.15   1.32   1.52   1.75   2.01   2.31   2.66   12.72    12倍   0.8

 20%   1.00  1.20   1.44   1.73   2.07   2.49   2.98   3.58   15.49    15倍   0.75

 25%   1.00  1.25   1.56   1.95   2.44   3.05   3.81   4.77   18.83    18倍   0.72

 30%   1.00  1.30   1.69   2.20   2.86   3.71   4.83   6.27   22.86    23倍   0.76

 50%   1.00  1.50   2.25   3.38   5.06   7.59  11.39  17.08   48.25    48倍   0.96

100%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254.00   254倍  2.54

 

    一般地說,上市公司能多年保持30%的淨利潤增長實屬不易,大多數情況下最多能維持25%左右增長,那麼市盈率最高只能給18倍市盈率左右,20倍是極限。

   由上可見,PEG<=1.0比較合理。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我們是否可以考慮投資低市盈率、低增長同時又是高ROE、高分紅的公司呢?

   可能有人要說,投資低增長的公司其投資回報一定不如高增長的公司,或者說投資者想取得超越市場的回報是否必須投資高成長股?其實不然,投資低增長的公司也能取得超額回報。

   下面借用修遠求索老師的文章來分析:

    兩家公司:

1、一個25%ROE:70%分紅,增長率7.5%,增長10年,10年後零增長,其後給10倍市盈率

2、一個15%ROE  完全保留盈餘,增長率15%,增長10年,10年後零增長,其後給10倍市盈率

   取10%折現率。

   哪個的內在價值更高?一般人憑直覺會選擇公司2。我們做一個簡單推導,看結果如何?

[转载]低增长公司的投资价值

    注①:527.68=52.77*10倍市盈率,用10%折現率折現為527.68/2.594=203.42.最後內在價值是203.42元。

    結果是:公司1的內在價值328.54元.大於公司2的203.42元。

    ②:如果公司2,10年後零增長,其後給15倍市盈率,又會怎麼樣呢?52.77*15倍市盈率=791.55,用10%折現率折現為791.55/2.594=305.15,最後內在價值是305.15元。

    結果仍然是:公司1的內在價值328.54元.大於公司2的305.15元.

    以上證明:公司1的內在價值大於公司2的內在價值,所以不要以為想取得高回報便需投資成長股。

    大家可能都發現了,以上公司1的ROE比較高。所以以上舉例是一個高ROE、高分紅、低增長的案例,象上市公司中可口可樂、帝亞吉歐等等皆符合以上模式。這是高ROE公司的魅力所在,低增長期還能創造超額回報。其實巴菲特對這個情況早有論述,很典型的案例便是喜詩糖果。巴菲特在2007年致股東信中講過的great企業。其1972年稅前利潤是500萬,到2007年是8200萬,共35年時間,年複合增長率是8%。典型的低增長企業,如果是上市公司,大家對這類企業還是不太看重的。但是其有很高的內在價值,和其高ROE、高分紅有關。

     想不到吧,而且投資低增長公司還有一個好處,市場給這類公司的預期不高,給的估值也不高,你可以進行紅利再投資。(或者為取得10%的投資回報率,將紅利只投資指數),最後復合的結果可能更好,而投資高增長公司則不然。市場預期高,估值高,一旦業績不如市場預期,則會遭遇戴維斯雙殺,所以認為取得高回報必須投資高成長股其實是一個投資誤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70

如何計算港鐵合理票價?(2012/10/4) 林本利

2012-10-04 NM




政府正就港鐵的票價調整機制進行檢討,並邀請公眾提出意見,預期2013年初完成有關檢討。

97回歸前,本地樓市持續暢旺,樓價大幅上升,當時的地鐵公司倚靠物業發展利潤,補貼客運業務,成功拓展本地的鐵路網絡。97回歸後,地產市道連續多年低迷;政府為了救市,一度叫停地鐵住宅項目招標,影響公司的物業發展利潤。之後,政府透過免收股息、直接注資,並且讓地鐵以超筍價吞併九鐵,才可以維持港鐵的利潤。

兩鐵未合併前,地鐵美其名擁有票價自主權,可按照商業原則和市場競爭情況釐定票價,但實際上不時受到特首和議員的干預,無法按計劃調整票價。2007年12月兩鐵合併後,港鐵佔公共交通市場的份額上升至四成多,政府希望透過票價調整機制,去約束港鐵的票價,避免公司濫用市場權勢大幅加價,損害乘客的利益。

政府向港鐵實施的票價調整機制,類似其他國家(例如英國和澳洲)早已採用的價格上限管制(price-cap regulation),公司每年的票價調整幅度,要按照既定方程式進行。現時港鐵的票價調整機制,包括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和運輸業工資指數變動,各佔50%,之後要扣減生產力因素。2013年前生產力因素設定為0%,之後則設定為0.1%。

價格上限管制較傳統的利潤管制優勝,管制模式具高透明度、較為客觀、容易量度,以及避免人為干預公司的運作。票價調整方程式一經訂定後,將會維持一段時間(例如五年);其間受管制的公司若能夠有效減省成本,生產力提升幅度勝過程式內的生產力因素,便能夠多賺利潤。此外,若程式內的生產力因素大於0%,消費者面對的價格加幅便會低於通脹率及其他生產成本的升幅。因此,以票價調整機制約束港鐵的票價增幅,可以平衡公司股東和乘客的利益。可是現行港鐵的票價調整機制,消費物價及工資指數變幅並未真正反映港鐵成本變動,而生產力因素竟然是0%,2013年之後亦不過是0.1%,亦未能真正做到讓乘客分享公司效率提升的好處。港鐵指出兩鐵合併時,已即時把合併初期的生產得益以減價方式回饋乘客。日後因為要作出巨額投資擴展網絡,故此生產力增幅極之有限。

問題是由1998年至2007年這十年間,香港經歷過多年通縮,物價指數下跌了7%,港鐵卻沒有因此而調低票價,減輕乘客負擔。2007年底的減價純屬反映合併的協同效應,並沒有把之前的通縮因素,以及之後的效率提升與乘客分享。另外,在價格上限管制下,公司為了多賺利潤而節省成本,倘若導致服務質素下降,便會受到懲罰。但現時港鐵的票價調整機制,卻沒有相關懲處機制。最大的問題是港鐵的客運業務根本不賺錢,要靠政府仍全資擁有的九鐵公司, 以低價出租資產,才勉強錄得盈利。去年港鐵在香港所賺的180億元利潤(未扣利息及稅項),當中有51億元來自投資物業重估,49億元來自物業發展,53 億元來自車站商場和物業租賃及管理業務,只得27億元來自客運業務,資產回報率不足3%。因此,政府要檢討港鐵的票價調整機制,首先要釐定清楚如何計算港 鐵客運業務的合理回報,以及如何處理公司其他業務賺得的龐大利潤。不然,港鐵一面賺大錢,一面要加價,只會惹來各方面的指摘。

林本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38

東隧合理回報 非一成不變 林本利

2013-01-17  NM
 
 

 

東隧於2010年8月向政府申請大幅加價四成,私家車收費由每程25元增加至35元。2011年6月行政會議否決東隧加價,公司於是申請仲裁,結果敗訴。最近政府公開仲裁庭的裁決理由,這對關心公用事業收費和回報的市民來說,是富有教育意義的。

今次已是東隧第三次申請仲裁。政府是在1986年批出30年專營權給東隧,以「建造——營運——移交」(BOT)模式興建和營運東隧,直至2016年將隧道移交政府。1997年首次仲裁,仲裁庭裁定東隧30年專營權內,股本內部回報率的「合理但非過多」的水平應為每年15%至17%。根據仲裁結果,東隧隨即在1998年調高收費,私家車收費每程由10元增加至15元。到2002年,東隧以回報率未達15%為由,再次申請加價。申請被拒後,東隧提出第二次仲裁。2005年仲裁結果維持1997年的裁決,認為「合理但非過多」的股本內部回報率是15%至17%。仲裁庭指東隧若不加價,便無法在30年專營期內取得15%的回報率,故此批准東隧再次加價,私家車收費由每程15元增加至25元,增幅為67%!今次第三次仲裁,筆者擔任政府一方經濟專家證人。仲裁員審視過東隧和政府兩方面提交的資料和專家報告,以及傳召雙方的專家證人在聆訊中作證,最後作出否決加價的裁決,並提供裁決理由。東隧要求加價的理據,主要是防止利潤跌至低於被視為合理的內部回報率幅度的下限,即15%。東隧指若在專營權餘下的幾年有效期內不加價,股本內部回報率將為14.33%,並不合理。

政府一方認為對上兩次的裁決理由,對今次的仲裁並無約束力。政府理據的「重點」,就是當釐定專營期內的合理但非過多的回報時,應考慮實質(real)而非名義(nominal)內部回報率,特別是有關投資項目開展以來香港經濟出現的重要轉變。簡單來說,實質回報率是名義回報率減通脹率。上世紀七十及八十年代,香港通脹高企,1982至1985年的平均通脹率是每年8.3%,1976至1985年的平均通脹率更高達8.9%。倘若1986年投資興建東隧時,股東預期的合理名義回報率是15%,而預期通脹率是8%,那麼當時預期的合理實質回報率大約是7%。香港在97回歸後經濟下滑,1998至2004年出現六年通縮。由1986年推算至2016年,平均通脹率不到4%,遠低於1986年之前的平均水平。由於實際通脹率低於預期,東隧的實質回報率超過9%,已達到合理實質回報率。因此,若以實質回報率計算,東隧賺到的回報率早已超越合理水平。正如仲裁庭所述,沒有理由不考慮實質回報率而只考慮名義回報率;而名義回報率亦非一成不變,會隨着時間過去和經濟環境轉變而作出調整。筆者以為今次仲裁庭的裁決,符合經濟學和財務理論,亦應作為日後釐定合理回報的重要參考。香港司法獨立和法治精神是成為國際仲裁中心的重要元素,投資者可以透過仲裁去解決商業糾紛,港人實應好好珍惜。(按:本文資料來自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公開文件,不涉及在仲裁中取得的機密資料,亦與政府無關。)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865

如何搭建一個合理的創業團隊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2/2483157.html
部分早期投資人都會說自己的投資最看重的是團隊。由此也可見團隊的重要性。那麼如何搭建一個合理的創業團隊呢?硅谷著名投資人 Mark Suster 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1,不要有太多聯合創始人。要注意不要給出太多的控制權,無論是給太多聯合創始人或者投資者。

2,我認為投資人對聯合創始和經濟情況的在意程度被人們所高估了。他們在意的只是創業團隊是不是有才華。

3,我理想中的創業團隊要有技術牛人,同時也要有優秀的產品經理。

4,在公司處於早期的時候不應該外包核心產品研發,不應該有諮詢公司來幫助加快產品市場化。

5,不要僱傭一幫具有相同特質的人。你需要一個多元化的團隊來確保成功。

6,不要聽從投資人的建議在過早的時候引入職業經理人。

7,你的第一個銷售人員應該是能為客戶著想的銷售,而不是靠關係來做銷售的人。

8,管理技巧主要就是三種:管理人、控制程序和管理技術。你需要明白其中的不同,很少有人樣樣精通,因此你需要不同方面的人才。

9,不要太早有過多的CXO,對早期公司來說,這些高管頭銜完全沒有必要。應該讓每個人一個更實際的角色。

10,當你獲得一定融資之後,成立一個行政部,這能幫助CEO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從而更關注業務。

11,一個財務方面的副總裁也能幫助公司處理很多財務、法務、人事上的問題,這也很重要。

12,要非常注意董事會的建設,限制投資人在董事會裡的數量。你可以隨時讓其他創業公司的CEO來擔任董事會成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