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葛蘭素史克案再發酵:兩家外資藥企在華機構被調查

http://www.infzm.com/content/92666

繼葛蘭素史克高管涉嫌行賄受調查後,據路透社7月22日下午報導,英國製藥公司阿斯利康也被捲入到此次調查中。該公司發言人稱,中國警方上週五(7月19日)訪問了該公司位於上海的辦事處,並從公司帶走了一名職員進行問話。

路透社7月18日報導,比利時製藥商優時比(UCB)在華機構也接受了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官員的調查。對於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此次突然造訪,媒體普遍猜測是此前葛蘭素史克案的進一步發酵。

該報導稱,UCB發言人7月18日稱,中國官員還在調查其他幾家製藥商,但沒有提及企業名稱。「他們對幾家製藥商進行了調查,包括中國和外國企業,作為調查的一部分,中國官員在過去48小時裡調查了我們在上海的辦公室。」該發言人表示。

相關資料

UCB官方網站信息顯示,優時比公司專注於開發治療免疫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重症疾病的藥物和療法,2012年銷售收入達34億歐元(約合274億元人民幣)。UCB在華機構包括優時比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和珠海許瓦茲製藥有限公司,業務遍及全國。

另據《南華早報》7月20日報導,有消息人士透露,輝瑞製藥和羅氏製藥公司武漢辦事處也受到調查。

對此,輝瑞製藥武漢辦事處相關負責人7月22日上午對南方週末網記者表示,政府部門並未造訪該辦事處,「這條消息是謠傳」。而羅氏製藥武漢辦事處則表示「不清楚」。

前述《南華早報》的報導還稱,消息人士透露,美國默沙東公司、百特國際、日本安斯泰來製藥公司均在中國官方調查範圍內,然而,上述三家製藥公司對此都矢口否認。

葛蘭素史克案引發行業動盪

南方週末網報導,國家公安部7月11日發佈消息,稱大型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近年來在華經營期間,為達到打開藥品銷售渠道、提高藥品售價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採取直接行賄或贊助項目等形式,向個別政府部門官員、少數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

消息一出,引起社會普遍關注。據南方週末網7月15日的報導,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醫藥行業,打通醫院相關科室和有處方權的醫生,把自己的藥推向大醫院,是銷售潛規則,幾乎各家製藥公司都會去做,無論外資還是國內藥企。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消息人士透露,賄賂幾乎是製藥行業人所共知的秘密,只不過跨國公司在保證財務上「合規」上面想盡了辦法,各地開會、培訓、講課費等都成了賄賂的方式,誰是「下一個」都不意外。

業內人士稱,實際上,目前整個醫藥行業都比較緊張,不僅僅是製藥企業,包括醫院、基金會等都比較緊張,不少企業已經通知暫停邀請醫生參加的學術活動,而有醫院對於醫生的對外活動已經要求嚴格備案,「據我所知不少單位都專門開會處理這個事情」。

一位總部在上海的跨國藥企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經歷這件事情後,行業內很多公司都會進一步加強對日常經營活動的合規管理和監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06

巴菲特買入高盛增持GE 拋售Dish Network和葛蘭素史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626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本周五對外發布的一份最新13F文件資料顯示,巴菲特已購進部分公司股票,包括高盛、GE和格雷厄姆控股集團,但拋售了衛星電視運營商Dish Network公司股票,還出售了制藥業巨擘葛蘭素史克股票。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開資料顯示,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拋售了超過50萬美元的衛星電視運營商Dish Network公司股票,出售制藥業巨擘葛蘭素史克股票。 此外,巴菲特購買了國際廣播及有線電視提供商Liberty Global PLC 股票,增倉GE公司股票至超過1000萬美元,增加建築材料商USG集團股票至3480萬美元, 增倉華盛頓郵報的母公司格雷厄姆控股至105萬9684股。 2月13日,據FT報道,巴菲特有意以價值11億美元的格雷厄姆控股公司股票為代價,換回後者所持有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份以及一家公司的控制權,若交易無法達成,則考慮增持格雷厄姆控股股份。 根據伯克希爾哈撒韋周三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13D/A文檔,雙方正在就此事進行磋商,如果置換協議討論無果,伯克希爾哈撒韋將考慮增持格雷厄姆控股股份。格雷厄姆控股隨後發表聲明證實此事,並強調還未有協議產生。 據路透報道,伯克希爾·哈撒韋去年四季度選擇購進高盛股票1263.1531股。巴菲特在金融危機期間通過購買優先股為高盛註資50億美元,外加部分期權。上一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通過行使該部分期權正式持倉高盛股票。 巴菲特投資高盛回報豐厚。根據當年的協議,除期權之外,高盛必須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優先股每年支付高達5億美元的股息紅利,換句話說,高盛每秒鐘都要為巴菲特支付15美元。2011年3月,高盛回購了這些優先股。華爾街見聞當時介紹,巴菲特用這些優先股一共賺取約12.7億美元。再加上24.3億美元的期權收入和5億美元的提前贖回等費用,巴菲特最初的50億美元已接近翻倍。 目前,高盛總市值為742億美元,股價為163.72美元,市盈率為9.8,市銷率為2.4,股息收益率為1.30%。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當年的協議,巴菲特本次購買高盛的行使股價為每股115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46

葛蘭素史克中國被罰30億元 系中國史上最大罰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41

據新華社,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今天依法對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GSKCI)和馬克銳等人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進行不公開開庭審理,當日宣判。GSKCI被判罰金人民幣30億元,這是迄今為止中國開出最大罰單,馬克銳等被告被判有期徒刑二到四年。

對此,葛蘭素史克在其官網上發布道歉聲明,稱總公司完全認同中國司法機關依法認定的事實和證據,服從中國司法機關的依法判決,並向中國患者、醫生、醫院和中國政府、全體中國人民深刻道歉,對於由此造成的損害,葛蘭素史克總公司深感痛心和愧疚。對由於受到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非法調查而受到傷害的有關人員,葛蘭素史克總公司也深表歉意。

gsk

葛蘭素史克在藥品進口前通過轉移定價,增高藥品報關價格,在中國以高於國外幾倍的價格銷售,獲取巨額利潤,支撐賄賂資金,然後以賄賂開道,提高藥品銷量。同時,采取賄賂拉攏工商人員的方式,逃避處罰或減輕處罰。

GSKCI旗下的“明星”藥品包括新康泰克、芬必得、賀普丁等。而它們在中國的定價遠高於其他國家的售價。

以賀普丁為例,在中國的出廠價是142元人民幣,而在韓國只有18元,在加拿大不到26元,在英國不到30元,在德國、日本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其出廠價也遠遠低於中國內地。這並非個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36

還原葛蘭素史克行賄案查處經過:常規審計中發現線索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3/929666.html

從葛氏公司“賄賂門”的曝光,人們終於看清了中國醫療行業滋生行業腐敗的土壤以及醫、藥行業之間的潛規則:虛高的藥價中包含了諸多的行賄成本。

葛蘭素史克行賄大案怎樣水落石出

藥品價格問題是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但讓不少中國老百姓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麽中國的藥價會那麽高,知名藥企的某種藥品價格為什麽在中國會高出其他國家多倍。在一次稅收征管審計中,審計人員以專業視角抓住關鍵點,並以一查到底的精神,抽絲剝繭,重拳出擊,才得以揭開這一鮮為外界所知的醫藥行業秘密。

2013年7月,公安部首次向社會公開了英國著名制藥公司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葛氏公司”)的部分高管涉嫌嚴重經濟犯罪,被湖南長沙、上海和河南鄭州等地公安機關依法立案偵查的消息,引起社會輿論巨大反響。這一案件被公安部列為2013年十大經濟犯罪案件之首。當然,此案所涉及的遠不只一家藥企,還有相關醫療單位,甚至包括政府官員。而葛氏公司因行賄被判罰金30億元,被媒體稱為“中國史上最大罰單”。

從葛氏公司“賄賂門”的曝光,人們終於看清了中國醫療行業滋生行業腐敗的土壤以及醫、藥行業之間的潛規則:虛高的藥價中包含了諸多的行賄成本。

這一轟動全球的行業行賄違法違規問題的線索,是審計署駐上海特派辦在2011年的一次常規審計中發現和查實的,並依法移送公安部門進一步查處。

名不見經傳的“臨江國旅”

2011年年初,審計署駐上海特派辦處長王海(微博)(化名)帶隊對某市國稅局開展審計。審計過程中,王海和審計人員小肖、小陸等仔細分析了企業的年度報稅資料,將營業費用居高的如藥品、化妝品等行業作為此次審計關註的重點,發現一家外資藥企兩年營業費用約6億元,達主營業務收入的30%。

“以審計職業的敏感,這麽高的營業費用,背後很可能隱藏著‘秘密’。是虛列費用偷稅,還是多列支出套取資金?必須看一看。”他們通過稅務部門協調,對多家藥企實地查訪,並要求這些企業提供2009年和2010年兩年營業費用的明細。

對藥企財務資料的分析發現,藥企的營銷費很大一部分付給了旅行社。這些旅行社中,有國有的也有民營的。一家名叫“臨江國際旅行社”(以下簡稱臨江國旅)的民營公司作為供應商在藥企中相當活躍,與許多藥企都有業務往來。調查發現,有些藥企第一年和某家國有企業合作,第二年就轉到了臨江國旅。這再一次引起了審計人員的關註。

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就在於,不能放過哪怕是一個極小的疑問,因為有些不起眼的問題背後也許就藏著一個巨大無比的“黑洞”。強烈的責任感驅使著審計人員將藥企的“生態環境”作為下一步的研究對象,而這家名不見經傳的“臨江國旅”是非延伸調查不可的。

當時收集到的資料顯示,臨江國旅為非本地註冊企業,是註冊地旅遊局十大旅行社之一,日常主要業務是組織在滬外企高端商務人員在中國境內及世界各地開展會議、會務、會展和培訓工作。

在稅務專管員的陪同下,審計人員到了臨江國旅。這是一家規模不大的民營企業,公司員工20多人。但是,在臨江國旅的財務賬上卻發現,其年收入1.5億元,業務量相當驚人,的確可以稱得上當地十大旅行社之一。令人費解的是,這些收入基本上來自各制藥企業,沒有散客旅遊收入。

審計人員通過對臨江國旅賬目的分析掌握了該旅行社的成本核算方式,從中找到了與其訂單成本不符的幾單業務,其中計入成本的幾次50萬元支出進入了審計人員的視野。經查,有200多萬元最終付給了天津的一家房地產公司。而這家房地產公司與臨江國旅並非有直接的業務往來。詢問財務人員關於這筆資金的問題,財務人員閃爍其詞。

臨江國旅暴露出的種種疑點,使審計人員迅速作出一個決定:去天津延伸調查事實。

  • 中國青年報
  • 劉小英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90

谷歌、葛蘭素史克將成立合資公司 研發生物電子藥品

據路透社報道,葛蘭素史克(Glaxo Smith Kline)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生命科學部門Verily Life Sciences成立合資公司。新公司Galvani Bioelectronics將主要研發生物電子藥品。

兩家公司計劃在未來7年中投入5.4億英鎊(約合7.15億美元),葛蘭素史克持有55%股權,Verily持有45%股權。

Galvani Bioelectronics將開發用以幹預電子神經信號的微型可植入設備,用以調節許多疾病導致的不規律或被改變的脈沖。

葛蘭素史克認為,這些微型設備是有環繞神經的電子圈組成,可用於治療糖尿病、關節炎和哮喘等慢性疾病。

葛蘭素史克生物電子學研究主管Kris Famm表示, 該設備將於2023年左右提交監管部門批準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