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叩頭吧 蔡東豪Tony Tsoi

2014-01-09  NM  
 

 

在外資企業總部的會議室,經常討論一個陌生概念,是「中國不同論」,有些事情在中國發生,就是跟世界版本不同。近期中國政府向外資開刀,由官方媒體領軍,大力抨擊外資在中國的營商手法,範圍包括貪污、品質欠佳、操控價格等。外資管理層聽後一定又憤怒又疑惑,中國企業營商手法卑劣,臭名遠播,政府大賊不捉,反而打壓相對上守法的外資,道理說不過去。負責中國業務的外資高層,出力勸告,重申中國就是不同。

中國政府打壓外資,不似是個別事件:肯德基捲入食品安全問題、蘋果售後服務被傳媒嚴厲批評、星巴克咖啡被指定價過高等,一單接一單,攻勢組織有序。外資看後不寒而慄,沒有人敢幸災樂禍,因為打壓外資行動似是剛開始,下一個目標隨時是自己。事到如今,已經不是討論打壓是否公平的時候,事實在眼前,中國政府是有計劃行動,外資須重新部署中國策略。有些外資考慮後,暫避風頭,避開這場深奧的競賽,例如日本明治乳業宣布退出中國奶粉市場,官方解釋是,在中國沒有競爭優勢。這解釋可圈可點,外資在中國市場究竟有什麼優勢?首先,外資能夠進入中國市場,這個機會本質是一個「恩賜」。中國很多行業嚴格上不准外資參與,一是政府特准,一是隻眼開隻眼閉,外資在中國的生與死,很多時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上。因此,外資在中國務必如履薄冰,這態度是應分的,因為這個在中國搵錢的權利,政府可隨時收回。政府准許外資在中國經營,其實從開始便附帶條件,所謂公平競爭,只是外資一廂情願的想法。中國政府引入外資,是看中外資擁有的一些東西,包括技術和品牌,以及一樣很多人可能忽視的無形資產:符合國際標準的營商手法。本地企業貪腐成風,為利潤可毒害兒童,政府看後同樣心痛,但面對由國企和地方政府組成的強大利益集團,束手無策。引入外資,一個主要目的是,希望中國老百姓可親身體驗到,原來有另一個選擇。政府不是不想打貪打假,但強敵當前,有心無力,引入外資是曲線打貪打假的策略。或者,本地企業參考過外資的經營手法,會改過自新;又或者,中國老百姓嘗試過外資的產品和服務,以行動向不良本地企業說不,迫使本地企業走向正規。因此,假如外資參與貪腐和其他不正當行為,中國政府當然不手軟。道理是,中國人已無奈接受腐敗的本地企業,當作是命運安排,但中國人沒必要接受腐敗的外資。

這所謂道理牽涉大細超問題,打壓外資是公然一國兩制,對待本地企業和外資,採用兩套不同尺度。對中國而言,打壓外資不是問題,因為中國市場大,前景光明,外資爭住進來,公平與否,從不在外資決策之內。再者,外資一盤散沙,腰骨不夠硬,目睹其他外資遭打壓,通通不出聲,政府更加愈壓愈勇。經營環境其實異常危險,外資仍「入鄉隨俗」,以中國手法在中國營運,中招後懵然不知。我預計習近平政府將來打壓外資,只會愈來愈大力,有兩個原因:第一、從規範營商手法角度看,打壓外資是經典「殺雞儆猴」手段。既然政府不夠力直接打擊腐敗的本地企業,轉而大力打外資,希望在行業之內製造些少阻嚇作用。大部分外資會吞下這啖氣,唯有把業務做得更規範,迎合政府的要求,包括降價和提高品質標準。外資不停變陣,把本身做得不錯的水平做得更好,直接提升行業競爭水平,迫使本地企業也須求變。第二、打壓外資符合習近平政府的民族主義路線。揭露外資在中國的不良營商手法,證明貪腐和造假不是中國人特質,外國人也可以很壞。打貪和打假是老百姓的訴求,打國企和地方企業,政府暫時無力,但打外資決不手軟,起碼證明政府努力處理民眾的不滿。假如仍有外資不明白為何中國政府雙重標準處事,我可斷定這些外資在中國業務的前途似「咁」。唔好喊,不如早點退出。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848

勢力家族老人洗胃死 醫護叩頭痛哭謝罪

1 : GS(14)@2012-05-03 23:42:1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303071
在靈堂前,一名披麻戴孝的中年男子痛哭流涕念着悼詞、兩旁戴着白花的年輕男女一同下跪叩頭,這些都不是死者的家屬,而是陝西省愉林市一間醫院的醫護人員。一個在當地有勢力的家族食物中毒,在醫院洗胃時,其中一名七旬老人胃穿孔死亡,家屬不但要醫護人員到靈堂謝罪,更要醫院停業整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11

民主黨為選票內訌改革派轟保守派「為錢叩頭」

1 : GS(14)@2016-05-08 14:44:40

三藩市五名民主黨成員呼籲華裔選民投票給以他們為代表的改革派,又抨擊屬於保守派、中央委員會主席蔣美琴(Mary Jung)「為錢叩頭」,更批評「現在三藩市民主黨腐敗,被錢蒙蔽。」駐三藩市記者:王欣儀三藩市傳統上民主黨票倉,多數選民為民主黨黨員,惟近年民主黨內的「保守」和「改革」兩大派系競爭越趨明顯。五位代表改革派的華裔候選人將參與6月的中央委員選舉,周五除為自己拉票,也呼籲華裔社群踴躍投票,以增加黨內的華裔代表。他們認為,當選後「可望以改革的勢力為草根、弱勢族群發聲」。五名候選人分別為第一區市議員馬兆光(Eric Mar)、第七區市議員余鼎昂(Norman Yee)、教育委員李麗嫦(Sandra Lee Fewer)、都市規劃委員吳心維(Cindy Wu)和市議員阿瓦洛斯(John Avalos)辦公室的謝令宜(Frances Hsieh)。他們炮轟華裔的中央委員會主席蔣美琴,任職於房地產協會,長期被對手批評「向錢看」,連帶批評她派系中的華裔候選人「不為華人着想」。三藩市民主黨的中央委員會有24席,在市區東西部各選出14和10名代表。黨中央委員責任廣泛,除招募新黨員,也負責地方政策、提名等。換言之,在三藩市獨大的民主黨,其中央委員會是推動地方政策的第一站,進而影響加州政策。余鼎昂以行人安全為例,「我們唐人街雖然在行人安全上有一些改善,可是有些事情,是我們在地方政府層面無法改變的。如果在州的層面上有更多的聲音,我們可以做到的事情會更多」。馬兆光則強調,「現在三藩市民主黨腐敗,被錢蒙蔽」。他舉例指,市議員坎波斯(David Campos)和佩斯金(Aaron Peskin)上月提案要求嚴加管制短期租屋問題,Airbnb隨即拿出約24萬美元(約187.2萬港元),贊助數名支持房地產開發的市議員和民主黨中委。馬兆光呼籲華裔選民選前要仔細評估,「不要被大財團發出的廣告欺騙。有些宣傳看起來是為了華裔社群,但事實卻不是如此。市民要注意發起人是否真正為社區、選民服務的組織」。謝令宜和吳心維則認為,華裔社群的投票率需要提升,「(華裔民主黨員佔三藩市民主黨員)16%,確實有改變的力量」。她們認為,五人皆從華裔、亞裔市民較多的第1、第7、第11區出身,較能代表華裔族群。她們批評民主黨無心拉攏華人票源,除了語言不親近外,也都「只將人力花在市中心」。64歲華裔的李先生是登記選民,非常踴躍參與政治,他同意華裔代表不夠:「最大原因還是語言的隔閡和政治系統的差別。」另一位50多歲的陳先生雖然在舊金山住了16年,卻從不想登記成為選民,「那些人都是政客,說的和做的都不一樣,投票只是浪費時間。」而即使有更多華裔候選人,他認為對華裔幫助也不大,「他們始終是政客,都是為自己的政治前途着想,不是為普羅大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08/196031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062

質疑向華叩頭 棄守《聯合聲明》彭定康斥英見利忘義 辜負兩代港人

1 : GS(14)@2017-01-27 07:37:09

【本報訊】兩個月前訪港的前港督彭定康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訪問,再為香港發聲。他強烈批評英國政府為了對華貿易利益而放棄國家尊嚴,不敢履行《中英聯合聲明》責任為香港出頭,又慨嘆英國已辜負了上一代港人,若再辜負新一代港人將是一個悲劇。記者:麥志榮今年為香港回歸20周年,彭定康在BBC節目《Newsnight》(新聞之夜)訪問中,批評英國政府未有積極維護香港,《中英聯合聲明》已在聯合國備案,英國在《聯合聲明》中承諾守護香港權益至2047年,若令人覺得無恪守承諾與責任是非常可惜,又質疑英國是否已經喪失了應有的尊嚴及責任感。彭定康認為,英國為了滑稽的原因背棄香港,有人以為要和中國做生意須在政治問題上向中國叩頭,彭定康斥此想法無稽、全屬廢話。彭定康擔心,有人準備出賣尊嚴換取根本從未實現的貿易協議,這將會是災難,質疑英國有何顏面面對世界。



■習近平前年訪英會晤時任首相卡梅倫,兩國簽訂巨額合作協議。

陳太:遺憾各國視若無睹

曾指香港民主發展太慢的彭定康稱,「香港新一代民主運動領袖會如何看待英國,我深深感到我們已辜負了新一代民主運動參與者的父母一輩,如果我們再辜負這些孩子,將會是一個悲劇」。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接受BBC訪問時亦認為,英國首要及最大利益是與中國做生意,為此不計較條件;遺憾世界各國尤其是英國,都假裝看不見香港的情況,指若國際社會繼續忽視一國兩制被侵蝕,待一國兩制名存實亡時才醒覺便太遲。她指銅鑼灣書店股東被擄返內地屬跨境執法,令港人擔心「午夜敲門」,即使身在香港、沒有觸犯任何香港法例都可能突然「被失蹤」。
BBC引述英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英國政府認真對待《中英聯合聲明》的長期承諾,相信一國兩制繼續是維持香港長遠穩定及繁榮的最好安排,正如過去20年,英國期望一國兩制在將來會獲得尊重及成功。英國定期與中國政府商討一國兩制及香港高度自治的重要性,外相約翰遜去年12月與中方官員會面時,亦已表達關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7/199104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355

料北京要求交出所有權力 談判陷膠着陳日君:不應為中梵建交叩頭

1 : GS(14)@2017-05-21 00:55:44

【本報訊】中梵談判過去一年進行得如火如荼,惟至今未曾公開任何內容。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相信,雙方協議的部份內容已草擬好,只是仍未簽訂,相信主因是北京除了主教任命權外,進一步要求教廷交出其他權力,梵方未有答允,以致簽字一事膠着。他批評教廷中人為與中國建交「不惜付出任何代價」,認為教會不應向任何政府叩頭。記者:張嘉雯



■教宗方濟各被指上任後未聽取中國小組意見;圖為他去年在梵蒂岡接見中國信眾。

中梵簽訂建交前期協議的消息今年初甚囂塵上,陳日君在最新一期刊出的英國天主教雜誌《Catholic Herald》專訪中表示,估計中梵雙方的協議已準備就緒,但至今仍未簽訂,相信是中國政府要求教廷交出所有權力,包括主教任命權及其他控制教會的權力,陳指教會不可能接受,所以北京至今拒絕簽署,他認為目前的情況對他而言是好事。陳日君批評教宗的顧問為與中國建交,「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他認為教會不應向任何地上的政府叩頭,只有教會能夠堅持立場,勿輕言讓步,才能達至成果,「為甚麼他們不明白,如果你堅持你的立場,你才可以做到一些事,實現一些目的?」


轟有人阻教宗聽意見


陳日君表示,基於良知,必須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教會接受這樣錯誤的協議,將會是災難。中國天主教徒的生活不會有改善,而且顯然是倒退,我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他最不滿教廷把中國的神職人員排除在討論之外,不再聆聽他們的意見,「中國樞機不是很多,只有兩個──但我甚麼也不知道!」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07年成立中國小組,組織中港澳各地神職人員和研究員,就中梵關係向教廷提供意見,但陳日君指,自教宗方濟各2013年上任以來,委員會在沒有任何正式通知下突然消失,認為羅馬在此事上絕對無禮,批評教宗身邊的人阻止方濟各聆聽前線的意見。《Catholic Herald》的報道指,陳受訪期間一度把拳頭捶在桌上,「為甚麼他們相信自己會比我更了解情況?比總主教韓大輝更了解?他可是萬民福音部的第二把交椅!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在中國多年,在神學院教學,每年花6個月時間,親眼目睹事件發生。他們(教廷)不相信我們,他們不聆聽我們,太可怕了」。他明言不反中梵對話,「我從來不反對對話,因為你必須透過談話才能達成協議,但是我所說的是:要小心,你們想要的是怎樣的協議?」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0/20027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7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