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預告漲價 六星集業績不減反增六成

2013-05-27  TWM  
 

 

五月上旬,國內按摩業龍頭「六星集」連鎖按摩店傳出漲價風聲,引發科技公司集資百萬元搶購預售券,當時六星集強調「漲價尚未定案」;兩周之後,公司確定將在六月一日起漲價;在「逢漲必反」的台灣消費市場,也算一項奇蹟。

六星集目前擁有六家分店,去年營收高達四.四億元,穩坐國內按摩業龍頭寶座。

六星集總經理江慶鐘表示,從六月一日起調漲腳底按摩、身體推拿兩項服務,拜最近調漲風聲傳言之賜,已經引起一波科技公司員工集資搶購按摩券的熱潮,這兩周的營業額比平日多了六○%,成為少數喊漲、業績仍成長的公司。

六星集的幕後老闆是成立休閒小站、QK咖啡、HOT到家披薩等品牌的傅信欽,他找了連鎖店經驗豐富的江慶鐘合作按摩事業。兩個完全不懂按摩的男人,二○○五年大膽跨入按摩業,打造明亮現代化的按摩空間,很快獲得上班族歡心後,陸續展店,並在新竹竹北開了一家Villa SPA鄉村會館。

六星集在企業圈闖出名號,不少企業老闆都是它的常客,包括金仁寶集團總裁許勝雄、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等,甚至花旗銀行、美國運通和惠普科技也買按摩券犒賞員工;難怪六星集漲價未嚇跑客人,反而帶動業績成長。

(林麗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58

日本政府加稅弄巧成拙 巨債恐不減反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55

日本,安倍晉三,日本國債,GDP,安倍經濟學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政府本是為了削減債務而啟動增稅計劃。這項計劃如今受挫,不但明年的增稅行動被迫推遲了18個月,還可能迫使安倍政府再度為了刺激經濟增加發債。日本財政的困境未能緩和,政府違約的風險不減反增。

日本政府債務目前約為1000萬億日元(約合8.5萬億美元),彭博統計,日本的公債與GDP之比已高達226%,穩居世界第一。按原計劃,今年4月上調銷售稅後,日本的政府稅收將會增加。日本投資機構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 Co.和美國經濟研究咨詢機構High Frequency Economics等機構均預計,增稅導致日本消費大跌,經濟陷入衰退,日本政府將不得不為了提振經濟增加發債。

日本,安倍晉三,日本國債,GDP,安倍經濟學

本月公布數據顯示,日本三季度GDP環比年化增長率下滑1.6%,遠不及市場預期的增長2.1%。在二季度大幅下滑7.1%後,日本GDP增長再次減速,四年來第三次陷入經濟衰退。

 
日本,GDP,安倍經濟學,安倍晉三

 

日本共同社評論稱,三季度GDP印證了4月消費稅上調後經濟低迷,安倍政府曾樂觀預計,今年夏季前後經濟將重返增長軌道,這一結果表明“安倍經濟學”已窮途末路。

日本財務省網站公布,在始於今年4月1日的2014財年,安倍政府計劃以發售證券融資181.5萬億美元。這一創紀錄的計劃融資額幾乎等於澳大利亞一年的GDP。

迫於國內經濟下滑、尚未擺脫通縮威脅的壓力,安倍上周二宣布,原定明年上調消費稅的日程推遲18個月,並於上周五解散眾議院,提前舉行議會選舉。

在安倍宣布推遲增稅後,日元匯率創七年新低。同時,保護日本債券違約的日本國債CDS價格連續八日上漲,體現出市場預計未來日本政府違約風險增加。

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上周表示,在增稅推遲18個月後,政府更難以達到2020年實現財政盈余的目標。此前他曾說過,達到這一財政目標“非常困難”。

據彭博報道,管理620億美元資產的Mirae Asset旗下基金經理Will Tseng透露,他會遠離日本債券。Tseng在郵件中寫道:

“(日本)政府的政策已經失敗。為了幫助經濟,他們還會發行更多的債券,增加印鈔。他們陷入了真正的惡性循環。”

High Frequency Economics的首席經濟學家Carl Weinberg預計,日本會回到為刺激經濟增長而增加發債的老路。現在日本要做的是允許移民,避免國內人口不斷減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17

陸客減少衝擊大?沒人告訴你的是…… 觀光業應變 五月來台旅客不減反增

2016-07-04  TWM

陸客來台縮減影響兩岸航班!」、「陸客急凍!」自從總統大選後,主要媒體就不斷出現類似的斗大標題,直到五月觀光數字公布,「陸客減少超過一成」更被放大傳播,觀光業果真進入寒冬了?

陸客減少是事實,根據交通部觀光局五月分的統計,陸客減少了一二%,但同一時間,媒體沒有上標、沒有一併說清楚的是,來台觀光的第二大國家——日本成長了一六%、港澳小增○.四四%,韓國也成長一七%,印尼甚至有二四%的成長,而且,五月分整體觀光客來台還比去年同期小幅成長一.八七%,絲毫不受陸客來台大減的影響。

「不要小看台灣觀光產業的應變能力。」中華民國旅行公會全聯會祕書長朱祺雨表示,這就像製造業被抽單一樣,產能空出來,業者就會拚命找新單填回去,其中或許會有業者因此受害,但商業競爭靠的本來就是各自的競爭力。

整體而言,陸客止步的持續效應還有待觀察,但其實許多優質業者早就針對中國觀光客這種「靠政策吃飯」的業務量,做好因應準備。

例如,已經三年不接中國觀光團的國內旅行社龍頭——雄獅旅遊,目前以國人出國旅遊業務為主,今年前五月營收還小幅成長一.七五%。

產業政策好 不怕旅客不來「政府整體的觀光產業政策才最重要。」國內觀光產業龍頭——晶華酒店副總經理張筠直言,晶華接得到其他東北亞、東南亞觀光客的住房訂單,「但如果沒有飛機飛,或機場根本沒有空間停機,觀光客進得來嗎?」張筠說觀光產業不能光靠業者自己拚,一條龍的產業政策要及時跟得上,台灣業者就可以不用擔心任何單一地區臨時縮減業績。

晶華酒店目前陸客住房約占營收八%,日本客約四成,今年年初日本航線與訂票出了一些問題,讓晶華二、三月業績受到些微影響,「這才是業者害怕的。」張筠說。至於陸客大減的五月,晶華業績還成長五.三一%,不受影響。

日前已經傳出,六月、七月陸客還可能持續減少,對台灣觀光業的考驗還在,政府觀光政策如何即時因應,或許比業者競爭力還更需要加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92

湖北GDP增8.2% 樓市火爆帶動粗鋼產量不降反增

湖北省經濟半年報19日出爐,房地產業本身呈現高增長,同時帶動湖北粗鋼、水泥產量不降反增,分別增長3.1%和4.3%。

19日上午,湖北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湖北調查總隊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湖北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吳中誌對外通報了上半年湖北經濟運行情況。

上半年湖北省生產總值(GDP)14114.7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60.29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6538.41億元,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6516.06億元,增長9.5%。

固投增速為13年最低

上半年,該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35.42億元,增長13.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3年來最低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09.89億元,增長35.1%;第二產業完成投資6012.04億元,增長14.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7713.50億元,增長11.6%。其中,基礎設施投資累計完成3984.51億元,增長28.5%。高技術產業投資累計完成536.53億元,增長16.4%。民間投資累計完成8899.42億元,增長1.4%。

上半年,全省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54.98億元,增長11.4%。限額以上企業網上商品零售額203.29億元,增長56.2%。

外貿進出口繼續保持中部首位。1~6月,湖北省外貿進出口總值1190.9億元,增長6.1%。其中,出口785.8億元,增長8.5%;進口405.1億元,增長1.7%。湖北省是上半年全國進出口保持正增長的10個省份之一,進出口增速均位列全國第4位,居中部地區首位。上半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53.23億美元,增長17.4%。

上半年,湖北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2715億元,增長12.1%。其中稅收收入1200億元,增長12.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13億元,增長24.1%。

截止6月末,全省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46728.17億元,增長14.3%,比年初增加5382.29億元。各項貸款余額為33453.91億元,增長21.8%,比年初增加3939.35億元。

粗鋼水泥產量不降反增

房地產行業庫存消化進程加速。上半年,湖北省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021.21萬平方米,增長28.5%,高出上年同期22.2個百分點。全省商品房銷售額為2013.49億元,增長47.2%,高出上年同期37.0個百分點。

截至6月底,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積為2470.58萬平方米,下降15.8%,環比下降3.4個百分點,低於比上年同期增幅35.8個百分點,其中:住宅待售面積為1631.59萬平方米,下降22.2%,低於比上年同期增幅44.3個百分點(上年同期為增長22.1%)。

同時,按照湖北省政府《省人民政府關於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實施意見》,全省過剩產能主要集中於鋼鐵、水泥和平板玻璃等行業。上半年,湖北省高能耗、高庫存產品增速放緩。平板玻璃、中空玻璃、天然花崗石板材6月均為負增長,增速分別為-6.5%、-38.6%和-8.3%,六大高耗能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為27.1%,比1~5月下降0.3個百分點。

但應引起關註的是,由於受到下遊房地產行業回暖影響,湖北的粗鋼、水泥產量不降反增,分別增長3.1%和4.3%,產能化解壓力較大。

武漢增速低位運行引憂

上半年,武漢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3%,低於全省規上工業增速3.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4%,低於全省投資增速9.9個百分點,投資總量占全省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1.8個百分點。

全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行業統計中,武漢市批發業銷售額下降6.7%,對全省批發業銷售額造成了較大的下行影響。

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超過35%的武漢市經濟發展持續低位運行會對全省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全省民間投資則持續乏力。上半年,湖北省完成民間投資8899.42億元,增長1.4%,占全省投資比重為63%,同比下降7.4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的主體是工業和房地產業。上半年,全省工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4%,增速低於全部工業投資4.1個百分點,房地產民間投資同比下降1.7%。

究其原因,一是在“去產能、去庫存”的政策背景下,一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民間投資下降明顯。二是信貸資源匹配失調、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險評估愈加偏緊,中小企業拿到貸款的綜合利率在15%左右。三是在人民幣貶值預期影響下,民營企業加大海外投資力度,出現“內冷外熱”現象。四是投資風險大、盈利空間小及改革不到位等嚴重阻礙了民間投資熱情。

新增長引擎成長快速

當前雖然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牢固,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湖北的新經濟成長勢頭正在加快,經濟增長新動能正在形成。

裝備制造業增速回升。上半年,該省通用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3%,快於規上工業增速2.3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2%,較上年同期加快5.8個百分點。

高技術產業較快增長。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5%,高出全部規上工業增速3.5個百分點,占比達到8.2%。高技術產品產量實現較快增長。上半年,全省光纜產量增長30.9%,鋰離子電池產量增長16.4%,手機產量增長38.6%,汽車儀器儀表產量增長29.6%,光學儀器產量增長34.4%,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31.9%,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產量增長82.2%,信息化學品產量增長90.3%。

重點服務業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79億元,增長141.4%;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7.9%;研究和試驗發展、專業技術服務業、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共實現營業收入229.80億元,增長12.8%,比上年同期加快10.5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逐步向新經濟轉變。上半年,湖北第三產業完成投資7713.50億元,增長11.6%,第三產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為54.6%。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累計完成536.53億元,增長16.4%,高於全省投資平均增速3.1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完成投資241.95億元,增長25.6%,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完成投資25.04億元,增長4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90

商事制度改革顯紅利 經濟下行壓力大但就業不降反增

新設企業26.9萬戶,平均每個工作日日新登記1067戶,累計為企業減免原辦證費用2420.7萬元(按新設企業每戶90元計),平均每家企業節省辦證時間約20個工作日。這是浙江在實施“五證合一”登記改革以來顯現的紅利。

2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劉玉亭稱,去年年底,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如期完成,今年在“三證合一”的基礎上把社會保險登記證、統計登記證也整合進來,實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

這是降低企業創業制度成本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今年10月1日起, “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順利實施,截至10月20日,全國共核發“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76.81萬張。

劉玉亭認為,“五證合一”改革,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企業創立的制度性成本,提高了開辦企業便利度,另一方面更提升了行政效率,擴大了數據共享範圍,推進了部門之間業務協同,也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積累了經驗。“過去企業需要跑5、6個部門、提交幾十份材料、等待好幾個月時間,現在只需要在一個窗口提交一份材料,2到3個工作日就可以辦結。”

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達8371.6萬戶,其中實有企業總量達2463.32萬戶,同比增長18.5%;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1211.9萬戶,同比增長13.7%,平均每天新登記超過4萬戶;今年前三季度新登記企業401萬戶,同比增長27%,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46萬戶,這個數字是改革前每天新登記企業的2.12倍。

劉玉亭說,根據新設小微企業重點活躍度調查,三季度新設小微企業活躍度為69.6%,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就業不降反增,這表明商事制度改革的紅利不斷顯現,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三證合一、一照一碼”,“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都涉及企業證照,在推進“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中,他說,目前整合的這幾個證照是進入市場的所有企業都必須辦理的證照,不涉及企業經營的行政許可。從地方試點情況來看,“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整合起來的也多為涉及企業開業普遍需要辦理的證照,以及部分從事特定行業經營需要辦理的備案或登記,而不是特定行業的經營許可。

從試點地區探索的情況來看,目前已經有省份在“五證合一”基礎上把刻章許可登記證、印章許可整合到“五證合一”上,也有的把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企業的備案登記證、海關報關登記證和對外貿易經營備案的登記表,與“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整合到一起。還有部分地區正在嘗試將一些經營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納入到整合的範圍,少數地方正在試點。這些試點為下一步“多證合一”提供了改革思路。

日前國務院召開常委會議,部署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更大降低創業創新制度性成本。劉玉亭提到,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要求,工商總局對推進“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的工作思路大致分三個方面,凡是涉及企業的證、許可、備案的,先要看看依據是什麽,是不是有依據。第二,根據“簡政放權、深化改革、放管結合”原則,能不能取消這些許可證。第三,能不能通過證照整合、信息共享實現這些證照以前的功能。

劉玉亭說,涉及企業證照的部門要形成共識,就是把方便盡可能多的留給企業,讓信息、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路。“多證合一、一照一碼”中的“多”代表的具體數目並不重要,很有可能也不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所以“證照合一”整合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政府部門間信息的共享和業務的協同,企業不再需要辦理多個證照,不再讓企業反複多頭提供信息,最終實現一張營業執照記錄商事主體經營資格、資質類行政審批、登記備案證明或證明文件等各種信息,真正實現“一照走天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44

新三板企業IPO遭遇“新煩惱” 時間成本或不減反增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27/1151019.html

今年以來,新三板企業熱衷通過IPO路徑尋求資本市場升級之路,但當前有IPO計劃的新三板企業遇到了“新煩惱”。

《證券日報》記者采訪調查發現,不少新三板企業進入IPO輔導期或加入IPO排隊,而新增申報IPO企業數量和速度正在超越當前審核速度,此前因IPO加快的時間成本優勢正在消退,同時IPO輔導和排隊期間,業績下滑的可能性也正在成為企業IPO的“攔路虎”。

據廣證恒生新三板研究團隊統計,截至9月22日,新三板處於IPO申報狀態的掛牌企業共有140家,其中80家已收到證監會反饋,53家已受理,4家通過審核,3家預先披露更新。年內已有15家新三板企業通過審核,平均排隊時間為1.19年。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新增IPO申報企業接近300家。廣證恒生新三板研究團隊分析認為,在IPO審核提速的同時,企業對IPO時間成本的預期也發生變化,企業認為IPO審核會在將來繼續維持較快速度,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上市時間成本減少,更多企業選擇上市,使得企業申報IPO速度超過證監會IPO提速後的審核速度,抵消了之前由於IPO提速降低的時間成本。

“隨著證監會發審會審核提速,排隊企業逐漸消化,企業上市時間成本隨之降低。而隨著IPO排隊時間成本的降低,大量企業調整上市策略,陸續申報IPO材料,IPO的審核與申請出現供求雙方速度在互相影響調整,逐漸趨向均衡。”廣證恒生新三板研究團隊預計,“未來短期內若證監會IPO速度維持不變或繼續下降,則由於企業預期的變化帶來的IPO時間成本有可能不減反增。”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三板企業IPO整體需要保持平穩節奏,市場要警惕業績下滑、上市輔導期過長或頻繁更換保薦機構的上市輔導公司。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2家新三板企業(包括中關村時代)完成IPO,其中16家在創業板上市,4家在主板上市,2家在中小板上市。

目前,新三板達到IPO標準的企業數量已經達到一定規模,截至8月下旬,新三板11000多家掛牌企業中,達到法定基礎上市條件的占55%。全國股轉系統公司董事長謝庚表示,這就是說,已有相當數量的公司與市場建立時的主體預設不一致,市場需求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需要加快完善市場功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48

IS地盤縮小影響力反增

1 : GS(14)@2016-07-06 08:11:19

短短一個伊斯蘭齋戒月,世界各地先後發生逾十宗疑受「伊斯蘭國」(IS)煽動的恐襲,可見即使該組織在伊拉克和敍利亞的地盤縮小,其影響力仍有增無減。




滲透法菲多國

在聯軍空襲及武裝組織的地面部隊夾擊下,IS在伊、敍兩地「哈里發國」範圍縮小,但同時其成員卻開始在中東甚至其他地區滲透。IS上周慶祝「建國」兩周年製作了一個圖表,展示其影響力範圍東至菲律賓一直向西延至法國,中間有15個國家。而未有上榜的國家如印度,當地政府指正監視數十名疑接受過IS訓練的印度裔穆斯林。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分析員里德爾說:「最令我震驚的是,伊斯坦堡(圖)和達卡的襲擊,都不是孤狼所為,而是由一班經過仔細計劃的恐怖分子所做。我稱他們為『狼群』攻擊,很快會成為IS的標誌性襲擊模式。」美國情報人員承認,在伊、敍戰場上的失利,似乎迫使IS領導決定加快在其他國家的襲擊,正如中情局局長布倫南上月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說:「IS相信會加強環球恐襲計劃,以保持在全球恐怖主義活動中的主導地位。」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06/196830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87

歷次去產能 最後不減反增

1 : GS(14)@2016-09-07 08:08:02

【本報訊】產能過剩,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企業亦齊齊輸錢,但內地經濟由國企主導,用的是銀行貸款,地方政府可因加大投資帶來就業和GDP增長的「政績」,均對產能過剩的後果視為不見。以鋼鐵業為例,過往中央曾多次要求去產能,但最後產能不減反增,正是內地特有體制所造成的怪像。中央最早在2003年已提出要鋼鐵去產能,當年全國鋼鐵產能達2.5億噸,超出當時消費水平,國務院發出《關於制止鋼鐵、電解鋁、水泥行業盲目投資若干意見的通知》,提高相關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並要求嚴格控制,但實際毫無成效。2008年為應付金融海嘯,中央推出「四萬億投資」,重點扶持鋼鐵、汽車等行業,鋼鐵投資如脫韁野馬,近乎失控。國務院在2009年要求控制鋼鐵、電解鋁、水泥等十個行業產能,並聲明從2011年開始不再批准新的鋼鐵項目。但在2012年,廣東湛江700億元鋼鐵項目獲發改委批准,當時市長王中丙在發改委門口親吻批文,獲媒體圖文廣泛報道,顯示中央禁令在地方利益面前,只是一紙空文。事實上,上述被中央要求嚴控產能的行業,在頒佈禁令後的多年,產能一直持續上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7/197624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9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