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石三鳥 零組件廠銼著等


2010-6-14  商業周刊





這是一場比大家預期提早兩、三年 來的連鎖風暴!最快,將在下半年的年報展現。

富士康大幅加薪的震撼彈才剛爆開來,在市場上不論是獲利、股價、上下游產業結構、遷廠因應的各 種討論紛紛散布開來。

同業反應三部曲 從不相信、感嘆到認為郭董真高明

有趣的是,鴻海公告這次加薪後的同業反應,大多是呈現 三部曲:開始不相信,接著感嘆一聲,最後則認為郭董真是高明。

不相信的反應多是:「不可能,這一定是含五津(吃飯住宿與加班等津貼)後的 錢。」直到再確認,這次調漲的只是基本工資後,一位零組件公司的發言人嘆氣:「現在發生的事,是我們以為兩、三年後才會發生的……。」台企聯會長郭山輝直 指,漲薪幅度實在太高,這會引起其他工廠勞工的期望。

為什麼會覺得郭台銘高明,高在哪裡?

很多業者分析,鴻海雖然可能會付出 三分之一的獲利代價,但這不失為一手好牌,替鴻海帶來一石三鳥的效果。

第一,擺脫「血汗工廠」的形象,若後續再發生事故,鴻海已難被社會挑 剔。第二,表達鴻海對中國的社會責任,也有助鴻海後續在中國通路的發展。

第三,可能加速零組件供應鏈集中化,對鴻海不失為短空長多的決策。

第 三點,是這場骨牌效應的最後影響。

中國總體環境的壓力像是一隻手,讓鴻海以罕見的大手筆加薪手段,推倒了第一張骨牌。

當加薪 的第一張骨牌倒下時,倒下的第二張骨牌是鴻海自身的獲利。根據花旗環球證券所指,若以鴻海的直接勞工成本占整體銷貨成本三‧三%推算,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 下,直接勞工成本每增加十個百分點,對鴻海營業獲利衝擊幅度為八‧九%,對富士康的衝擊幅度八‧二%。

根 據滙豐證券分析師王萬里估計,鴻海今年與明年的每股稅後盈餘(EPS),受此因素影響,分別將減少五%與一一%。

骨 牌效應一 品牌廠商吸收成本,終端價格上漲

為了紓解第二張骨牌--鴻海自身獲利的壓力,鴻海目前有三種途徑,可以紓解壓力。

第 一條路──把價格反映在對品牌客戶的代工報價上。但目前,如蘋果的其他代工廠商尚未聽過調漲報價的訊息,至於惠普(HP)與戴爾(Dell),過去的經驗 讓廠商認為,代工廠商談判漲價的空間很小,除非所有人都聯手跟品牌商談判。

二○○八年,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曾因零組件缺貨,聯合調漲過代工 價格,但很快的因為缺貨紓解而作罷。

過去的經驗不可行。不過大和總研科技產業分析師黃文堯仍是持樂觀態度,認為這次品牌客戶仍可能一同吸收 成本。

根據黃文堯估算,如果鴻海的客戶都願意提高一%對鴻海產品的採購價,鴻海此次提高的成本就會完全被吸收。而這一%對蘋果而言,若換算 成毛利率也不過才影響○.七%。

研究機構拓墣也推估,即便品牌廠商真的吸收成本,甚至反映到電腦售價上,人力成本通常占代工廠出貨的離岸報 價(FOB)約三%到五%,而離岸報價又約占品牌廠商出貨報價的二分之一。所以若廠商人力成本多了一倍,對最終售價影響應不過五%。

不過, 在科技業普遍不太相信,品牌廠商會願意協助吸收成本下。

骨牌效應二 零組件廠獲利受擠壓,走向兩極化

目前廠商都把骨牌效應的 主要影響,放在第二條路上──向零組件業者施壓。

焦點回到,台灣科技組裝廠的獲利結構。雖然一筆百萬台起跳的筆記型電腦組裝訂單,若是以極 成熟的機種計算,一台組裝價格才在六美元到十美元之間,一台蘋果iPad組裝費用約十一美元(根據研究機構iSuppli估算)。

但是,這 絕非鴻海、廣達與華碩等大廠的主要獲利來源,另一主要獲利,就是零組件採購。

現在,惠普、戴爾與蘋果等大廠把握住關鍵零組件如處理器與面板 的採購,其他零組件在指定規格與價格後,就委託組裝廠商採購零組件來組裝,這中間的利差地帶,就是大廠獲利所在。

現在,當鴻海的人力成本上 揚,外資直覺推測,零組件供應鏈的獲利將再受擠壓。

麥格理證券認為,勞力密集,且本身毛利已經不高的廠商,將首當其衝。

麥格 理分析師呂家霖以通訊產業為例,認為按鍵、機殼及觸控螢幕等零件供應商可能被波及,受影響較大的包含美律、閎暉、勝華與正崴。至於電腦領域,包含印刷電路 板與鍵盤、機殼等次產業,也值得觀察。

短期看來,外資已有心理準備,下半年這些零組件公司的財報將會反映上述壓力。

長期而 言,大家也預期,產業將因此更快走向兩極化。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對沒有資源再西進,本身利潤率已低的廠商前景,持保守看法。

值得注 意的是,鴻海的調薪動作,加速中小型零組件業者的洗牌,也會打亂如廣達與仁寶等系統大廠「防鴻計畫」的布局。

骨牌效應三 弱勢廠若不往內遷,就等著被淘汰

因為,若其他零組件供應商相繼撤出,這些大廠必須回頭強化對鴻海的零組件採購,對鴻海而言,反倒是利多。

鴻 海的第三條紓壓之路──則是朝內陸設廠邁進。

這點,也是廣達與英業達等大廠目前的抉擇。如在重慶西永微電子園區,廣達將於十月完工試產、鴻 海也在本季量產,英業達預計十一月量產。

「這對他們都是不容易的抉擇。」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今年初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他口中的「他們」, 就是上游的零組件供應鏈。

經歷過金融海嘯後,大家是否還有錢與人力,繼續跟著大廠往內陸遷移?若跟著往內遷,是否只是能撐三、五年的過渡方 案,若不跟,會否就此被淘汰?成為這些小老闆們心中的難題。

鴻海掀起的骨牌效應,正開始。問題,絕非只是鴻海加薪,其他人會找不到人才的簡 單論述。

對於鴻海,這場風暴攸關短期獲利短缺,但不代表競爭力減弱。如王萬里所述,這是結構性問題,其他大廠未來也會站在同樣的基準點競 爭。

對科技業供應鏈與其他更弱勢的傳產業者,這場風暴卻攸關生存。

對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未來則要做好,電腦單價不再漫無止境 的跌落,要有選擇將更集中化的心理準備。 

這場風暴將為全球科技業帶來的改變還很多。現在,才是第一章。

延伸閱讀:誰受害最 深?

調薪原因1》體面勞動政策調薪原因2》血汗工廠指控調薪原因3》工資漲價壓力調薪原因4》布局中國通路

第一階段 

影 響鴻海

1週內宣布調薪幅度達122% 可能結果→今年EPS減少5%

第二階段

影響客戶端

可能 1》品牌客戶共同負擔成本:短期獲利受損,但長期可望受益於內需,但廠商判斷可能性極低可能2》品牌客戶轉單:鴻海與供應鏈受創,引發產業洗牌,對手短期 受惠,長期出現惡性循環

影響供應商端

可能1》西遷:單靠鴻海釋單,風險提高可能2》調薪:成本上漲、獲利大降可能3》離開: 退出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