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Google 厲害 厲害 何車

2005-07-23 AppleDaily周星馳在早年的電影中,「厲害、厲害」常掛在嘴邊。美國網股之王的Google,趣料亦非常厲害,厲害非常。

■美國以至全球的網股,原本稱王的是Yahoo(雅虎)。Yahoo在96年4月招股,招股價經送股調整後為0.54美元(調整前13美元),到00年1月爆破前最高見125美元,不足4年升幅230倍。10萬港元4年內變2310萬港元,夠買1個名門單位。

現在,Yahoo「跌」至32.94美元,較最高時蒸發74%,但仍較當年招股時高出60倍,市值仍高達3588億港元。這個市值,當然仍然厲害。本港大企業和記黃埔(013),市值3244億港元,較Yahoo猶有不及。

■Google去年8月招股,招股價85美元,掛牌首日最低96美元,升幅 不大。11個月下來,Google不斷攀升,去年10月升至200美元,上月升破300美元,前晚升至313.94美元新高,較招股價高出2.7倍。由 Google最初上市至今,Yahoo的升幅不足兩成,Google大大跑贏Yahoo。

現在,Google將Yahoo擊倒,市值高達6792億港元,是Yahoo的1.9倍。

今年3月底,Google的市值在全球股票中排名第279,今年6月底打入100大,排名第95。(全球最大的是美國General Electric,簡稱GE,中文「通用電氣」,最新市值是28954億港元,等於4.3隻Google,等於8.9隻和黃。)

1日成交額大過全部港股

■礇豐控股(005)的C輪與P輪,合計接近110隻。Google的市值是礇控的1半以下,但窩輪卻有436隻,數目之多在美股中稱王。不要以為炒輪一定發達,一些P輪,現在的求售價是1美仙。

■美國股民,對Options(股票期權)的興趣在窩輪之上。產品有需求,自然有供應,Google的Options,總共有550隻。看好者買Call Options,變成「四萬」,看淡者則大樹鋸不成,刀仔斷了8段。

■Google最厲害的,不是股價升幅、市值、窩輪與Options的數目,而是成交金額。

昨日,港股成交金額318億港元,屬高成交金額。前晚,Google「只」有2129萬股易手,屬正常成交量,每股平均成交價309.2美元,成交金額高達65.83億美元,折合513億港元。

1隻熱炒的美國股票,1日成交金額竟然相等於港股全部股票的1日成交額1.6倍。看來,美國股民的賭性,未必低於本港股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2

明星櫃姐 比折扣更厲害的養客術

2010-10-18  TCW




「記得喔,這瓶保濕精華液一次按兩下就夠了,用量不用太多,然後那罐缺貨的面霜應該月底會到貨,貨來了我再打電話通知你,還有,記得可以到九樓去換滿額贈禮喔!」送走最後一位客人,晚上十點四十六分。

新光三越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的第九天,迪奧化妝品(Christian Dior)店長鄭筠築睜著大眼睛、帶著滿臉笑容,喊完最後一聲:「謝謝,bye bye!」終於有機會好好坐下來,喝口水;但是工作還沒結束,接下來,結帳、點貨、清理櫃位、整理客戶名單、缺貨清單,真正結束一天的工作,離開早上十點 就踏進來的百貨公司,已經接近凌晨一點鐘。

週年慶是百貨公司的超級戰場,短短兩至三週,有的業績甚至占了全年營收的兩成以上。比聲勢、比人潮、比促銷方案、比吸金能力,然而對百貨公司最底層的靈魂人物——品牌銷售人員(櫃哥、櫃姐)來說,也是超級戰場,不但比銷售能力和業績,更是一場體力和意志力的競賽。

鄭筠築在迪奧化妝品工作十四年,待過明德春天百貨、德安百貨、SOGO百貨,她說:「好像從我剛入行就有週年慶這種活動了耶,只不過現在真的越來越競爭 了,以前就像是配合百貨公司辦辦活動,現在則是全面備戰狀態!」鄭筠築表示,平常南西店是八個人,這次週年慶加上公司從別櫃派來支援的,一共有二十位;另 外還請了五位工讀生幫忙跑單刷卡、整理商品。

她,善養客戶賣一支口紅也送試用品

以迪奧新光南西店一年大約一億元的營收來說,有將近三千萬元的業績是在這短短二十天的週年慶中創造的。雖然週年慶百貨公司湧入大量人潮,但並不代表櫃姐們就可以輕輕鬆鬆等著客人把鈔票送上門,事實上,「為了這二十天,我們鋪路了一整年,」鄭筠築說。

平日的一點一滴,就會化成週年慶十萬、二十萬元的潛在購買力。

她舉例,即使客人平常只是來買一支口紅,她也會請對方多試試其他產品,或是送一些試用品。鄭筠築說,因為保養品單價較高,試用品策略可先讓客人認識產品,並產生好感,等到週年慶時他們就很有可能會來購買正貨。

此外,利用平時客人每一次的臨櫃機會,教育客人保養方式和步驟,卻不強行推銷產品,培養客人對產品的需求,等到週年慶價格折扣,客人就會自己上門。

「光這一層樓就有三十四個品牌,客人不一定要來跟我買。」鄭筠築說,其實週年慶的客源,是來自於一年裡其他三百四十五天的努力。

閒話家常讓顧客黏住她

為了把週年慶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發揮到極致,預購會是週年慶延伸出來的新把戲。

鄭筠築表示,在週年慶開始之前三至四天,公司會向百貨公司另外借一個較寬敞的場地,約比櫃位大三倍,針對會員和熟客舉辦預購會,讓客人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和 舒適的空間挑選產品,不用人擠人、也不用怕缺貨;現場可直接結帳取貨,同樣享有週年慶折扣,消費金額一樣納入百貨公司滿額贈禮等活動。

「比起一般四、五千元的客單價,預購會的消費都很高,最多一個客人一次買了三十萬。」鄭筠築說。

迪奧區域業務副理李惠珠表示,今年年初,鄭筠築從全台約兩百多位迪奧櫃姐中選出來,成為台灣代表前往法國總部接受年度表揚。「她常常都能和客人變朋友,我就看過有的客人為了等她,跟她買東西,寧願先去逛一圈再回來找她。」

鄭筠築說,櫃姐很容易讓人感覺有距離,尤其是化妝品專櫃,所以她會盡量跟客人「閒話家常」,但還是要有專業表現,「再累都要保持微笑,因為就算我今天已經 服務一百位客人,但對下一位客人來說,我可能是他今天接觸的第一位櫃姐。」她也透露,週年慶的折扣其實是吸引新客人的好時機,可藉此培養新客層。

她,眼光精準適合尺碼,一眼就知道

大多設櫃於一樓的化妝品是百貨公司週年慶的頭號戰區,也是購買集中度最高的業種。

場景轉到四樓,內衣專區一樣人山人海。區內共有十七個內衣品牌,其中最大坪數的華歌爾專櫃,一共有六間試衣間,排隊等著試穿的人不比等洗手間的少,店內還架起三間臨時試衣間,紓解排隊人潮。

「小姐,請幫我拿大一點的size好嗎?」現場消費者一見到穿著深紫色華歌爾工作服的人員,馬上緊抓不放,深怕人一跑開來,又要再等半天。

華歌爾新光南西店的店長林淑媚,入行十八年,同事游麗卿說,她最厲害的就是眼光超「精準」,只要瞄一眼就知道客人的尺寸,「最厲害的是客人還沒注意到,她就已經幫對方找到商品了!」

一般的店員需要先拿布尺量、再和對方確認,找貨、試穿,這個時間,林淑媚已經在推薦其他款式;也就是說相同時間內,別人賣一件,林淑媚幾乎可以賣到四、五件,這樣的能力在分秒必爭的週年慶戰場尤其重要。

客人從學生買到當媽媽

華歌爾區域業務副理宋永偉說,林淑媚的個人和全店業績,都是全台數一數二的,關鍵就在於她培養了許多老顧客。

「很多人都是從當學生時就開始跟我買,現在都變太太了。」林淑媚說,除了自己的「媽媽」個性讓人覺得很親切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貼心、超值的服務。

舉例來說,林淑媚自己在店內準備了一台縫紉機,她說因為每個人的胸型不同,其實很難找到百分之百適合自己的內衣,但只要些許的調整就可以更合適,所以她都會免費直接在現場幫客人加工修改,甚至有的客人穿久變鬆了,還拿回來請林淑媚加背勾。

身為店長的林淑媚要在週年慶時期掌握全場狀況,「很多來支援的同事,比較不清楚狀況,會不知道東西放哪;而且全店有四十幾種款式,每種款式有兩到五種顏 色,還要分不同尺寸,庫存有多少都要記在腦子裡,因為櫃上只有兩台電腦,不可能一直去查。」除了業績之外,更要有超級本事,大腦要比電腦強,這就是明星櫃 姐的能耐。

她,打團隊戰定點作業,各區都有服務

台北西區的百貨公司熱鬧滾滾,距離十一月中開跑的東區SOGO百貨週年慶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但是玖熙台灣分公司(產品為NINE WEST等品牌女鞋)業務部區域主任賴孟君已經開始上緊發條。

忠孝SOGO館一向是百貨公司中的坪效王,為了在只有八坪大的空間內找到最具效率的運作模式,賴孟君早就開始研擬作戰計畫。

「我們打的是團體戰,」不像化妝品專櫃以櫃姐個人業績為主,鞋業都是以合績計算,因此賴孟君規畫讓每位店員「定點作業」,也就是說,每個人有固定的位置,不可隨意走位,若客人移動到別區,則交由負責該區的同事服務。

賴孟君表示,這麼做的好處是確保每一區塊都有人顧,即使要結帳,也是由傳遞的方式傳送至後方櫃檯收銀機,她還規定店員盡量以站姿服務客人,以免流失顧客或擋路。

另外一個秘密武器是霹靂腰包,裡面放置了訂金本、鞋墊、絲襪、原子筆、生膠片、蠟片、便條紙等,以便隨時服務客人,還有隨身攜帶的無線電對講機,隨時追蹤、掌握商品進度,每人隨身放置礦泉水、巧克力和各式乾糧,避免體力透支。

不管靠個人魅力,還是打團隊戰,櫃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週年慶的業績出現爆發性成長。週年慶結束,應該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其實,明年週年慶戰爭才正要開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6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為什麼越「便宜」跌得越厲害 梁軍儒

http://xueqiu.com/6474180344/28167124
最近幾年中國股票市場的估值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分化,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很多企業的估值達到了令投資者感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一方面銀行白酒5、6倍PE,很多股票低於20倍,即使是東阿阿膠、上海家化、云南白藥等一批增長趨緩或基本面存在不確定性的傳統成長股的估值中樞也出現下移趨勢。另一方面處於發展初期、高速成長且市場空間巨大的企業估值高企,很多創業板企業渾水摸魚瘋狂炒作,動輒上百倍PE。

估值出現嚴重分化的主因包括市場偏好、國家經濟轉型、大熊市、企業基本面變化等因素,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國內市場的估值體系正處於與國際接軌並矯枉過正的時期。按照中國過去二十年的經驗,現在很多股票的低估的確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但以國際標準衡量,則可能僅是普通的低估。估值分化如此突兀是由於過去國內不同行業、企業的估值差異化相對較小,經濟轉型及大熊市疊加快速的國際接軌使估值的變化顯得尤為劇烈。估值的嚴重分化看似不合理,但某種程度卻更精確地反映了不同類型企業的真正價值,以下是美股港股各類型股票的常態估值中樞區間:

1、金融、地產、鋁業等週期性較強、高槓桿的企業PB1-2倍(此類企業用PB更準確)。

2、可口可樂、沃爾瑪、輝瑞等規模龐大增速較慢的大象型企業PE10-18倍。

3、中等規模中等增速的消費、醫藥類企業PE20-30倍。

4、處於發展初期、規模尚小、快速增長、空間巨大的成長型企業PE25-45倍。

5、特斯拉、亞馬遜等具顛覆性、創新型企業很難估值,估值中樞可能很高,但股價波動劇烈,屬於風險投資,部分有歸零的風險。

6、部分平庸的績差企業可以長期以0.5倍PB交易。

7、概念炒作與國內一致是過山車。

股價常會遠離價值中樞,或極高或極低,但認清不同類型企業的價值中樞仍很重要。處於發展初期長期高速成長的高確定性優質企業,30-40倍PE未必就一定是高估,創業板80-100倍的PE,則肯定遠離價值中樞,大幅下跌勢在必行。絕對估值較低的股票總有價值回歸的一天,但考慮基本面的巨變,並參照國際同類型企業的估值中樞,上漲空間也未必特別大。

估值中樞並不取決於某一單獨基本面要素,而是競爭優勢、市場空間、增長速度、盈利能力、確定性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同行業、行業和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同行業的不同企業,都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以上數據並不全面,也不一定很精確,但應大致如此。中國各類型企業的估值中樞將逐步與國際徹底接軌,很多股票的估值中樞再也不會回到從前的水平,延用老黃曆很可能會被誤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970

《股市進階之道》讀後隨筆——最厲害的武器是規律! 水晶蒼蠅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e996b0101sczr.html

這是一個老朋友的讀後隨筆,也是迄今為止我自己最認同和最喜歡的一個讀後感。由於這位朋友並未對股市非常投入和深入,所以在具體技術和知識點上未必是感悟最深的。但由於多年的相識和思維方式上的某種相似,並恰是因為並非完全盯著知識點的細枝末節,所以反而這篇讀後隨筆更加深刻的把握和理解到了我寫作的初衷和思維的核心。

——————————————————————————————————————————————

 

當收到水晶蒼蠅拍同學親筆簽名贈書的時候,我隨手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一句:一個不想做HIT的酒店服務生的影評專家不是好股神。一句話概括了水晶同學的頗有傳奇的經歷。

 

和作者李傑神交已久,大概都十多年了,但是見面次數可謂屈指可數。最早認識還是我和幾個朋友創立的Miform論壇上,十多年前我們醫療信息化行業的論壇還不算多,我們那個草台論壇還能吸引幾個業內的人來吐吐槽,評論行業時局。大家知道其實吐槽也是有技術含量的,比如一個叫水晶蒼蠅拍的仁兄橫空出世,對行業的點評和洞察頗有見地。當時彼此頗有惺惺相惜感覺,此後就交往起來。多年後,突然有天發現水晶同學被人稱呼是股市裡的帶頭大哥了,我心裡暗暗稱奇,傳說中的牛人就是周圍熟悉的人啊。

 

那時候他在一個瀕臨關門的HIS公司做市場經理,之後他給了個行業內玩命著稱的女人的公司打工,再後以合夥人身份去了個不靠譜的公司創業(很慚愧,我還把一個兄弟賣給他們公司了。)最後,他說要當爹了,於是隱退江湖全職做奶爸。不想卻步入股海,煥發職業第二春了。好了哩哩啦啦套了半天近乎,我之前就明說,不會對本書進行吹捧就是談自己的感受,一如既往的隨筆。

 

現在外界反應來看,且不說噹噹,亞馬遜網店了,連具有獨有獨立風格氣質文豆瓣網都給出了9.4的高分。當我向MBA同學推薦此書的時候,讓我稍感意外的是他們對我和作者的熟悉而稍感意外,顯然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更加熟悉水晶蒼蠅拍。說真的,我個人對股票毫無感覺,如果不是為了MBA學公司財務這門課程,就不炒股了,開始還嚴格的看指標啥的,後來就淪落和絕大數股民一樣,都是投機性質的,自然屬於那種7個虧中的人,虧損也就是在10%左右,虧得他推薦的廣聯達,才讓成績不那麼難看。

 

翻閱這本書,我剎那間有一種恍惚,彷彿到了春節前在東單上島咖啡裡,我們點上一壺茶,很愜意的聊天。我斷斷續續地花了大概有一個月時間來看這本書,此書既不是精彩小說讓人一口氣讀完,也不是枯燥的教科書讓人危襟正坐去膜拜。彷彿就是朋友聊天的感覺,可以很隨性,可以突然的斷片,可以一段的調侃,一段的嚴肅,一段的激情。

 

他曾強力推薦我中國最好的沒有之一的科幻小說《三體》,此後閒聊的時候討論過整個宇宙最厲害的武器是什麼,是規律!不知道他是否潛意識受到《三體》的影響。從股市認識論的規律談起,關注「高價值企業的特徵」,抓住優秀或者即將成為優秀的企業的發展規律,剖析市場的演變規律。其實就是對股市認知、企業運營分析、市場理解的方法論和工具了(外企常來這套東東)。更重要的是用化繁為簡的方式進行表達,讓大家能夠快速地理解這些規律。可能這與他之前做售前顧問經常與客戶溝通的經歷有關係。相信很多人看這本書的時候,頗有點破一層紙的感覺,更加清爽。發出「哦。對,原來是這樣。」「這下子明白了。」的感嘆。在發現價值這一部分章節中,某種程度上可以不用股票成長的角度看待,而是對企業運營成長視角的解讀,更是幫助職業經理人更有遠見地進行企業管理。

 

如果是所謂的專業人士寫這類書就未必如此效果,他從自身經歷和散戶的心路歷程的視角出發,所以很大程度上引起大家的共鳴。還有一點,水晶也毫不避諱錯誤和股海沉浮中的彎路,錯誤的教訓有時候比成功的經驗更讓人領悟。比較時髦的話說就是很具有「同理心」。

 

這些讓我想起在我做實習醫生時候最受同學歡迎的臨床帶教老師進行外科示教手術,老師一邊操作,一般講解。為什麼這樣操作,這樣操作的優點是什麼?還有其他什麼術式?潛在的風險是什麼?重要的不是如何操作,而是思考如何去做,為什麼做?後果是什麼?更多是介紹思考的方法和途徑,不是直接告訴去做什麼和不做什麼?

整體翻閱下來,我個人更喜歡第16章之看好未來的邏輯這個片段(他告訴我他自己也喜歡這段,果然是默契!),寫的相當大氣,從歷史的視角,其實已經超越了談股了。對歷史的把握,對時代的認識很有氣勢感。以前說的把個人命運和時代緊密結合起來,多少覺得有些遙遠,甚至當做很好笑的政治性口號。隨著自己的經歷和對生活、工作的感悟,愈發理解這話的內涵了。這裡真的要由衷地說:感謝這個時代,給了我們如此多的機遇,如此多的選擇。

 

按照我這個充滿處女座氣質的白羊座人風格(水晶也是白羊座!),必須進行挑刺。比如對於一些專業術語的英文縮寫在最後的16章節給了詳細的解釋,從閱讀的習慣上上應在書中前幾章就應該出現了,開始就做出明細的解釋,而且有些縮寫應用上並不是很規範,或許是小編的責任?

 

有些文中觀點我也未必認同,文中提到說他本人也會去其他論壇看看大家對股票時局的看法,當發現自己與所謂主流一致的時候就立馬質疑自己了,要」遠離大多數人「。就我個人觀點來看,我鼓勵和欣賞保持獨立思考的精神,甚至與眾不同,也承認真理大多數情況下確實是掌握少數人的手裡的。但是,並不意味著當你和大眾觀點一致的時候就是什麼從眾流俗了,你就錯誤了。精英與大眾的觀點並不總是對立,沒必要那麼絕對。

 

我相信和大家的感受是一樣的,水晶蒼蠅拍同學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並且涉獵廣泛,功夫全在身外。他儘管不是什麼名校畢業,但是堅持地勤奮學習(呵呵,好像小學生造句的感覺)。對學習真的已經成為一種信仰了。我更多的認可他對股市的內心感悟,更引申至人生的感悟。我們知道知識的學習相對容易,但是真正地領悟並學以致用,成為自己掌握和利用的規律,這是需要內功磨練的。

 

談到這裡,我想我和大家有個同樣的期待,就是至少5年以後再見到他出版新作,名字我都替他想好了《股市高階之道——一個散戶的自我修養昇華》。我知道,這不是很著急活,都是需要歲月和實踐的歷練以及個人自我修養不斷完善。其實,我們每個人不是都在各自人生的道路上在修煉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279

台灣最厲害的老二 王永在辭世

2014-12-08  TCW

 

十一月二十七日,被老台塑人暱稱「總座」的王永在辭世。提到台塑集團,外界第一個想到的是有「經營之神」之稱的哥哥王永慶;弟弟王永在聲音不多、不居功的美德,成了「老二哲學」的最佳奉行者,在台灣經營管理界留下珍貴的典範。

實際上,哥哥的夢想,若沒有弟弟的落實執行,無法成真,王永在是經營之神背後的實踐家,從台塑麥寮六輕一案就可以看到王永在一生堅持的精神。

六輕投資案,從一九七六年開始就提出,屢遭否決,經過了十五年的拉鋸戰,直到一九九一年才通過。就在六輕開始要興建時,王永慶因提出「海滄計畫」,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避居美國兩年,投資金額高達六千五百餘億元的六輕興建案,由王永在一肩扛起。

台塑集團內的大事,向來由王永慶拍板定案,當王永在向哥哥請示土地時,回應卻是「我人在美國,你在現場,你解決就好,」台塑集團資深主管轉述當時王永慶的回答。當時六輕建廠的預定地還沉在海底,只要算錯一步,整個計畫就可能完蛋了。

當主管,不給答案遇到問題只問「怎麼辦」先丟結果,讓員工想辦法

「你解決就好」,這一句話,王永在二話不說扛下重任,賓士座車光是從台北跑到麥寮,就開了三十萬公里,足足可繞全台灣二百六十三圈。他曾自嘲自己是「青瞑(台語瞎眼之意)牛」,哥哥要他做什麼,他就像瞎了眼的牛一樣,拚命去做。

早上四點多,他從台北出發,七點左右到麥寮,跟主管們開會共進早餐後,立即巡視工地,有問題立即開會、馬上解決。「吳先生,利息加上財務費用一天要六千萬元咧,」當時被調到六輕、參與建設的副總經理吳欣哲說,王永在最常跟他講的就是這句話,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如果六輕沒蓋起來,台塑也完了,抱著幫哥哥完成使命的決心,王永在必須跟時間、技術賽跑。「總座的決策速度很快,跟他做事很有成就感,」吳欣哲說。辛苦多年後的代價是,他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還得到六輕總工程師的美譽。

六輕的建設千頭萬緒,光是種樹,就是很大的學問。

六輕的地點位在「風頭水尾」的麥寮,風沙很大,西邊又是台灣海峽,早上開車停在廠區,下午開車回家時,外殼都會蒙上薄薄的一層具腐蝕性的鹽砂,以後工廠蓋起來後,將加速工廠折舊。當務之急就是要趕快把樹木種起來防風,問題是,六輕的地都是海砂填起來的,要怎麼種樹?「吳先生、吳先生,樹是種活的,不是要種死的,這樣怎麼種(台語)?」吳欣哲回憶起當年王永在跟他說的話。「他就講這一句話提點你,你就要去思考,」吳欣哲說。

說得容易,要做到很難。早期的六輕跟沙漠一樣,沒有水,為避免地層下陷,還不能抽地下水。除了水的問題要解決,把樹養大的肥料來源也要解決。砂質土地,若使用化學肥料,土壤會鹽化、鈣化,整個會廢掉。

集思廣益後,吳欣哲決定利用廠區內規畫的五條大排水溝做為儲水槽,日後工廠營運,產生出來的廢水,總計可以儲存六十五萬噸的水,來解決澆花問題,符合台塑點點滴滴節省的精神,樹木又可以有充裕的水源。肥料方面,建廠期間,高峰期約有五萬、六萬人同時在廠區內工作、吃飯,剩下的飯菜可回收,只要建一個小型的廚餘回收場,可以當作有機肥料的來源。

水、肥料的問題解決了,吳欣哲跟王永在做專案報告時,總座一聽就連說「好、好,對、對、對、對、對(一連說五個對),這樣做就對了,」吳欣哲說。早年,王氏兄弟從事木材生意,對樹種、樹木栽種瞭若指掌,在六輕,樹木要如何栽植,心中早有定見。王永在為了讓員工自己找答案,先丟出結果讓員工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成了留在身上的學問。

如今,六輕園區內栽種了一百四十三萬棵樹,還成了鄰近工業區取經的對象。王永在讓員工用結果找方法的方式,也是大多數員工最佩服他的地方,還成了傳承的項目。

當副手,隨時補位哥哥扮黑臉,自己扮白臉「一個做事,一個在做人」

王永慶與王永在之於台塑集團,猶如一輛腳踏車的前後輪,沒有前輪的往前衝,路程就不會走遠;沒有後輪順暢的緊跟,就無法騎順。

王永慶有著做事敢衝,又不服輸的個性。民國六○年代,大家都說台灣沒有養肉牛(牛肉)的條件,王永慶聽到後很不以為然,心想「哪有做不到的,我就做給你看,」還把台塑集團擅長的「垂直整合」、「一貫化作業」模式拿來運用。不僅開了牧場,還在現在台北長庚醫院角落,開了牛排館,利用自產自銷方式,降低成本,賺取最大利潤。當時,店開得熱熱鬧鬧,王永慶還找來前台泥董事長辜振甫試吃,順便幫自家的牛排館做行銷。

塑膠做得在行,拿來養牛不一定會得到同樣的結果。外行人養牛,加上又買錯牛種,自然不會有好結果。投資了四、五年,養牛事業慘賠五千多萬元,這個金額,當年足以買下信義區好幾排的房子。哥哥投資失利,弟弟看在眼裡,但又不想讓哥哥沒面子。所以,很貼心的跟哥哥說,這個地方養牛太可惜了,讓我來開高爾夫球場。給哥哥找台階下,保住顏面。原本可能成為外界貽笑的話題,因為王永在的圓融,瞬間變成哥哥疼弟弟,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

王永慶與王永在在台塑集團的角色,如同棒球場上的投手與捕手,兩人間必須要有絕佳的默契,才有完美演出。之於王永慶,王永在是最佳的捕手,永遠知道投手丟出來的球要怎麼接,才能順利接球入袋。

「一個是在做事,一個是在做人,」在台塑集團服務五十五年,現任台塑董事長李志村如此詮釋兄弟兩人的互補性。在台塑集團中,王永在是最佳的潤滑劑,有了他,任何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王永慶在世時,午餐會報對台塑集團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場嚴酷的考試。報告的人,三句話一定要講到重點,如果沒有切入重點,王永慶就會直截了當的說,「你講那些沒有用啦,換我問你,」台塑公共事務處資深副總經理、當年擔任王永慶幕僚的傅陳卿說。

曾有某位高層主管在會議中被王永慶修理,氣到要辭職,王永在就去扮白臉跟對方說,「你就知道,董事長就是這樣,」緩和對方的情緒。幸好,王永慶是對事不對人,通常經過王永在的好意相勸,都能夠把尷尬完全化解。「這兩個兄弟的作風真的很不一樣。」傅陳卿說。

雖然對員工報告要求很高,但對投資失利,一句話也不會說。「當年我們做PDP(電漿電視),後來被LED電視取代,損失了八十億元,總座一句話也沒有說。」李志村說。「你想,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公司會怎麼樣?他沒講話,連罵都沒罵,我們反而更難過啊。」李志村眼中泛著淚光說。王永在容許員工在工作上努力拚,即使出現了虧損,連一句苛責的話也不會說。

「我都是聽哥哥的。」王永在生前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只要提到「戰功」,就會自動的把榮耀歸給哥哥。「他們兄弟是絕配、是互補,在台灣很少可以看到兄弟五、六十年,還相處得這麼好。」李志村說。王永慶是做公司的方針、決策、計畫,王永在則是負責執行;一方一圓,一衝一收,兩兄弟配合得天衣無縫。

當執行者,嚴守紀律每天打高球,五十年不變養成決策迅速、果決習慣

他們步調一致,來自於嚴格的紀律。王永慶在世時,風雨無阻的晨跑、做毛巾操,數十年如一日。王永在則每天打高爾夫球,早上四點鐘起床打高爾夫球,五十年來,即使下雨、颳颱風一樣準時到球場報到。天氣好時,下場打球,天候不佳時,到球場吃早餐,打練習球。即使前一晚上應酬到很晚回家,第二天,還是準時四點鐘到球場報到。

在高爾夫球場上,打十八洞需要四個小時,王永在硬是縮短在兩個小時內結束,梳洗過後還可以趕上上班時間。為了要趕時間,上場後,測風、推桿都不用,站定後就立即揮桿,快速揮桿,也養成他決策迅速、果決的習慣。堅持的態度,讓他可以忠實的扮演好執行者的角色。

美國蘋果(Apple)電腦成功時,外界看到的是賈伯斯,忽略了在旁輔佐,理性、冷靜的庫克。在台塑集團中,王永慶如同賈伯斯,王永在如同庫克,集團才能夠往前推進。

「王永在在集團中是個沒聲音的人,但他把老二的角色做得很好。」曾經與王氏兄弟有過往來的中華民國經濟合作協會理事長王鍾渝說。王永在總會把最耀眼的成績留給哥哥展現,連哥哥放棄領取集團中公司董事酬勞與車馬費時,他會象徵性只領取微薄的車馬費,把「戰功」留給哥哥。

再見,永遠的副手,因為你的默默付出,讓台灣的塑化業在世界版圖上,占有一席之地。

【延伸閱讀】5句經典語錄,看王永在經營智慧

老二哲學》

「我是青瞑牛,哥哥要我做什麼,我就拚了命去做!」
小智慧》組織需要有攻的角色,也要有人穩住陣腳,成功扮演輔佐的角色

拚命精神》

「世界的風景都一樣,不是工廠就是旅館。」
「既然發心要蓋廠,點點滴滴的困難就要想辦法克服。」
小智慧》成功在於發心要做好一件事,一路執行到底

管理原則》

「只要是認真做事,做錯了也沒關係。」
「如果做事情要很成功才敢做,就會保守。」
小智慧》先不計成敗,才能鼓勵勇於任事的人

整理: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48

花旗:市場要小心了 央媽沒有想的那麽厲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52

bankers-lost

花旗近日再次重申,當前市場達到的高度更多地緣自央行釋放流動性和對風險偏好的壓制,而非由基本面來決定。

即便如此,花旗仍然對瑞士央行(SNB)棄守瑞郎上限造成的瑞郎貨幣對巨幅波動感到震驚。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SNB於1月15日意外放棄歐元/瑞郎1.20底線,同時將存款利率進一步下調至-0.75%,歐元/瑞郎應聲大跌13.5%,美元/瑞郎一度大跌近30%,造成投行巨虧、對沖基金爆倉和外匯券商破產。 

花旗稱,如果一個資產規模僅占世界GDP約0.5%的央行停止實施“非常規的、暫時性舉措”可以造成市場如此巨大的風暴,那麽更多的央行嘗試回歸“正常貨幣政策”將會怎樣? 

花旗嘗試從SNB“黑天鵝”事件中總結了12個經驗教訓:

1. 市場仍然充斥著央行釋放的流動性。對於大部分資產來說,“合理估值”仍然大幅低於當前水平。

2. 充足的流動性正在壓低全球債券收益率。盡管許多資金流入了瑞郎,但是-0.75%的存款利率不足以挽留這些資金。這意味著收益率(相對)更高的避險資產,如德國國債和美國國債,會比其他傳統上的避險資產更具吸引力。

3. 然而,這些國債價格的上漲不可能僅是因為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將實施QE所產生的溢出效應。首先,美國收益率曲線出現的變化,尤其是長端的變化,不太可能簡單地歸因於歐洲“無家可歸的”資金的流入,而與美國經濟基本面無關。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國國債收益率走低僅僅是因為這些資金的話,那麽同樣的資金潮也應該體現在美國企業債和投資上。但是,除了周期性的改善外,企業投資並未好轉。實際上,由於油價下跌,(能源)企業似乎在削減資本支出。我們預計,自2009年以來,美國約有一整個季度的新增就業來自頁巖油行業;類似的情形出現在加拿大。

20150126_citi1

(圖一、二:每100億美元的QE對ISM和通脹預期產生的影響)

4. 央行的貨幣政策不僅在刺激商業信心和投資上令人失望,甚至無法提振通脹預期。圖一和圖二展示了每100億美元的QE對美國ISM指數和5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breakeveninflationrate)的影響。除了QE1對ISM指數起到了較大的改善作用外,其余QE的影響並不顯著。QE3結束時(2014年10月)的長期通脹預期甚至低於它剛開始的時候,這還是在近期油價暴跌之前。圖三顯示,日本五年期通脹預期甚至低於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20150126_citi2

(圖三:日本一年期和五年期調查通脹預期 VS 日本CPI;圖四:美國和歐洲的實際收益率)

5. 更糟糕的是,通脹預期近期下滑的速度超過了名義收益率的下滑速度,這意味著在許多市場上,實際收益率其實在上升。其中部分原因是投資者放棄了利用通脹預期與債券收益率的聯系做久期套利。 但是如果調查通脹預期也像歷史上那樣(見圖五和圖六),跟隨金融市場的隱含通脹預期一起下滑,央行們可能會被迫繼續維持當前的寬松水平,甚至不介意加大寬松力度。

20150126_citi3

(圖五、六:美國和歐盟調查與隱含通脹預期)

6. 這就引發了關於“競爭性寬松”的擔憂,出於對通縮的恐懼,各國央行會競爭性地讓本幣貶值;一旦它們落後於其他國家,本幣就會大幅升值,經濟增速和通脹也會隨之下滑。一旦某一央行,例如歐洲央行,開始激進的寬松政策,其他央行將被迫追隨。無論是新興市場還是發達國家,固定收益市場已經開始為央行的這種行為定價。

7. 然而,這種“競爭性寬松”在提振通脹預期上並不奏效,卻可能使得債券收益率低迷的不具可持續性。如果央行繼續寬松,債券收益率就低的有理。但是相反地,一旦貨幣政策出現收緊,當前估值已經大幅扭曲的風險資產很可能會大幅下跌。如果經濟增長步履蹣跚(鑒於持續增長的債務水平,似乎很有可能),那麽債券收益率低迷也是合理的,至少長端收益率是這樣的。因此,我們認為,許多此前做多長期並做空短期債券進行“對沖”的投資者需要重新考慮他們的策略。

8. 盡管對於央行們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表示懷疑,我們對於它們推高風險資產價格的本事倒是深信不疑。去年下半年許多風險資產所表現出來的疲軟可以被視為對美聯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的滯後反應;現在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接過了QE的大棒,資產價格再次上漲(見圖七)。

20150126_citi4

(圖七:“買入”評級美國企業債息差變換與QE的關系)

9. 但是在刺激經濟效果並不顯著而市場估值又如此之高的情況下,QE接力帶來的好處令人懷疑。我們越來越擔心央行的承諾會讓資產價格無限膨脹。和瑞士央行一樣,它們面臨著明顯的自相矛盾、進退兩難的局面:繼續實施當前貨幣政策可能會造成市場不穩定,但是撤回貨幣政策可能會讓市場更加不穩定。

10. 之所以會面臨這樣的窘境是因為我們越來越依賴信貸擴張作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信貸擴張最初被用來有效地抵消生產力下滑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然而漸漸地,過度舉債本身就成了一個大問題。諸如Andrew Smither等批評家們認為,基於企業和家庭都在轉向重新加杠桿,資產負債表“瘦身”是不太可能的。但是這並不能排除經濟會陷入某種形式的長期停滯從而持續拖累投資增長的可能,並且持續增長的債務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

11.  正如花旗美國經濟學家們近期認為的那樣,當市場上漲的時候,財富效應幾乎不存在;但當首次開始拋售的時候,問題很快就會出現。按理說,更高的資產價格應該使債務更具可持續性。然而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意味著,市場上漲時富人不會過多增加消費,而市場下跌時會勒緊褲腰帶。例如,當IBM宣布股權回購計劃時,它的股東們不太可能會因為這筆“意外之財”而增加開支;相反,如果樂購(Tesco)的債券被降至垃圾級,然後被迫宣布削減開支,結果很可能是對就業和家庭支出產生實質性影響。

現在越來越明顯的是,日本對於信貸泡沫的反映和行動並不想市場設想的那樣緩慢和無效:我們都在冒跌入日本式的流動性陷阱的風險。一位投資者曾經這樣說過,“零利率在未來可能會被視作通縮。”然而問題不是零利率本身,而是經濟增長對信貸融資依賴成癮;這意味著只要這一系統還沒有崩潰,我們就會實施零利率。

12. 於市場而言,這倒像是抑制波動性的利器。一般而言,央行們會像2014年上半年那樣繼續抑制波動性。然而,這好像又不太可能。我們的基本假設是,歐洲央行距離全面實施風險互擔的購債項目還很遠(花旗報告寫在歐洲央行1月議息會議前)。類似地,對於日本和中國,你應該好奇如果經濟繼續令人失望,急於刺激經濟的政府會不會實施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705

台灣最厲害企業購併幕後大將

2015-02-02  TCW
 
 

 

一月二十日,位於香港的專業金融雜誌《財資》(The Asset),舉行一年一度的頒獎晚宴,元大寶來證券破天荒拿下了台灣區「最佳併購機構獎」。

過去,這個獎項都是由花旗、摩根士丹利等外資券商包辦,元大,是亞洲首度能從外商手上搶下購併大獎的在地券商。

根據彭博(Bloomberg)統計,元大在二○一四年共完成了價值一千三百五十億元的購併案,高居台灣區冠軍,是亞軍摩根士丹利的一.六倍。元大寶來投資銀行業務部副總經理郭烽祥,就是率領土鱉打敗外來軍團的關鍵人物。

讓他今年脫穎而出的關鍵戰役,是鴻海集團以總額一百一十七億元入股亞太電信私募股權一案。

四十八歲,頂著一頭早發白髮,被元大寶來證券大中華區投資銀行總經理陳麒璋形容為「很臭屁」的郭烽祥,能讓亞太賣出高價,「真的很厲害!」亞太電信董事林蒼祥說。

郭烽祥的臭屁,其來有自,二○○九年加入元大前,郭烽祥就在資誠、勤業眾信的財務顧問公司專攻購併諮詢。他經手的購併案並不算多,但卻常出現超乎市場預期的高價,現在亞太是一例,當年台新金高價購入彰銀特別股案,則是他在勤業時代表彰銀賣得高價的代表作。

郭烽祥指出,電信業受到法規管制,金額又大,向來是外資投資銀行的囊中物。元大打敗外商拿下亞太案,交手企業又是鴻海、軟銀等國際級企業,「真的是腎上腺素飆升!」

「穿客戶的鞋思考」為亞太找到好對象鴻海

第一次接手電信合併案,郭烽祥坦言,他一開始為亞太設定的最佳買家,就是鴻海。

只是向來最精打細算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最後竟然會以溢價一四.七%,每股二十元認購亞太私募案,甚至在股東會上面對小股東質疑亞太買貴了,郭董還說:「我認為二十元很便宜!」

郭烽祥最擅長的,就是「穿客戶的鞋」思考。當時的局勢,亞太有三大潛在買家,頂新的台灣之星已吃下威寶,亞太的價值已相對低,頂新出價自然不會高;日本軟銀雖曾主動接觸過亞太,但興趣不明;而鴻海的電信布局進度最慢,對亞太自然是意願最強的買方。

然後,亞太股東背景複雜,有公、民股,董事會上十八席董監事背後就代表了十方的股東勢力,不管買方是誰,「價格」要如何讓這些人同時滿意,才是能否成功的關鍵。

談判當時,亞太股價在十七元上下盤整,一般企業私募案價格慣例是市價打八折,買方與賣方之間,都在媒體上大打價格煙幕戰,最低價傳言頂新魏家出價每股十三元,最高傳出每股十九元,郭烽祥最大的考驗就是如何維持談判熱度,並讓價格抬到賣方期望。

「每股二十元」這個價格,就是他這個媒人,看出了賣方的期望,而讓買方理解、甚至認同而出這個價。

亞太電信最大的優勢,是持有其一二%股權的大股東台鐵,遍布全台的鐵路骨幹可成為鴻海切入電信業的一大優勢,但因為台鐵是公股機構,對價格的敏感度與要求,比起威寶更嚴格,這是亞太出售的劣勢。

但郭烽祥卻把這個劣勢轉為優勢。他對鴻海的團隊分析整個局勢:若要與眾多股東共同合作,當初台鐵、東元等亞太原始股東的入股價「二十元」就是一個讓台鐵等公股有下台階的誠意指標。

沒想到郭烽祥的說法,最後郭董聽進去了,二○一四年五月九日郭董親自到亞太提親,最後端出的就是每股二十元。

「從零開始建立SOP」下個目標,要在亞洲稱王

過去在勤業時期曾因代表群益證出售案,而認識元大少東馬維建,因此被馬維建相中,在五年前進入元大。當時郭烽祥發現,本土券商並無購併案經驗,頂多只有幫已談定的購併案,送件向主管機關申請,他一切得從零開始。

當時空降的他,最大的任務就是建立元大的購併部門,「我就重新寫SOP(標準作業流程),」郭烽祥從四個人開始,一步步把元大的購併實務建立起來。

郭烽祥在進入元大的第一年,先拿下「聯發科合併雷凌」百萬大案,兩年整軍完畢,第四年完成首宗跨國購併案。第五年,他就靠著亞太案,終於把元大推上了《財資》,創下亞洲國家首度有在地券商擊敗外商大行,搶下購併大獎的例子。

嚴格身教訓練的結果,是讓有三十多年購併案法律諮詢經驗的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葉雪暉難忘。當年元大主辦外商新思科技(Synopsys)收購思源科技案,是她職業生涯裡首宗不須延期的公開收購案,文件齊備、不用補件一次過關,「現在,只要有外資想在台灣公開收購,我都介紹元大。」

拿下大獎後,元大團隊接下來的目標是競逐亞洲盃,要隨著元大金控在韓國、香港、大陸的布局,將購併觸角外伸,訂出跨國、跨兩岸購併案占七成的目標,郭烽祥的格局與挑戰,也越來越大。

【延伸閱讀】土鱉打敗洋將,躋身國際購併一哥—元大5大代表性購併案

1. 代表亞太電信與鴻海集團結盟

2. 代表跨國藥廠 Alvogen Group購併美時製藥

3. 代表聯發科與開曼晨星半導體合併

4. 代表義大利商EEMS出售資產與無錫太極

5. 代表聯發科與雷凌科技股份轉換案

資料來源:元大寶來證券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315

WOW!以色列 語音秘書遇到嘈雜環境就失效?比Siri還厲害 手機竟可讀唇語

2016-03-21  TCW

請語音助理Siri或Google Now回訊息、查資料,在安靜家裡不易失敗,但在路旁、電音派對上,這些虛擬助理卻很可能聽不清楚你的指令。除非,你的手機能做到只讀你的唇。

一般語音辨識技術仰賴收音麥克風,其降噪功能仍無法完全區別目標人聲與其他聲源,達不到預期的聲控效果。以色列公司VocalZoom研發一種低功耗的雷射光束,透過感應器打在說話者臉上,可蒐集嘴唇、兩頰、喉嚨發出的振動頻率,結合收音麥克風、消除無用噪音,精準判斷你在說什麼。

根據VocalZoom與中國上市公司科大訊飛合作測試,VocalZoom感應器裝入科大訊飛的耳機麥克風後,自動語音辨識效能提升達五○%,尤其在大開車窗的疾駛車輛中改善效果更好。

《經濟學人》指出,VocalZoom。目技術未來有望整合在車聯網。或許有一天,美國科幻影集《霹靂遊俠》場景將成現實。 (文·陳筱晶》

撰文者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56

光說丨都在吐槽iphone7 但這個設計厲害到突破天際!

HI 這期光說大家一定都在猜

會不會說IPHONE 7

你猜對了

不說它還能說誰呢

iphone 7發布了 還有7 plus

網上吐槽聲一片

蘋果的股價更是連跌兩天

損失了數百億美元的市值

但!是!

在陽光看來

其實還是有一個小小的配件

在整個一片的罵戰當中

爆發出堅定的蘋果既有的

根正苗紅的創新光芒!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

蘋果無線耳機…

額 雖然那個東西不好看

而且還非常貴

大概要1288軟妹幣

但是又怎樣呢?

要知道 創新最難的

並不是從無到有的平白無故的來

而是要沖破傳統的束縛

你知道嗎

這一次蘋果取消的小小的耳機孔

真的翻閱一下歷史

他大概存在的有一百年了

上一次的革新是在50年之前

所以

整個行業都習以為常

成為一個最標準的標配

但是有人願意將它一刀斬下

把它這個坑給填了

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所以它的推出 一定會召來

一大堆罵戰

但是蘋果不怕

換個角度來說,蘋果一直是在自己的機器上填洞的高手!

比如說,以前我們的imac。以前的臺式電腦上,有無數的接口對不對?現在那個超薄的imac上,還有什麽接口?光驅也沒了。

在macbook air當時喬布斯從信封里拿出那個的時候,人們說,光驅呢?我要裝一個東西,光盤插哪啊?跟現在耳機碰到的問題是一樣的。

但你看現在的筆記本,幾乎都沒有光驅。所以很多時候,站在最前端那個人 那個產品,一定會受到很多的詬病。

好,再看本身這次的叫earpods這個耳機的自身的設計。當然它也有傳統的地方,可是它耳機下面的一個小墜子里內置了電池,所以支持耳機能夠多聽五個小時。

然後它是一個雙麥克風的耳機,也就是說有一個麥克風是在下面,說話的時候它是收音,有一個麥克風是在耳朵朝著外面,它是降噪的功能。

另外還有一些很貼心的設計,就是(耳機)放在這個盒子里,這個盒子是可以充電的,可以為耳機充大概15個小時的電量。當你在iphone7和iphone7 plus旁邊,把這個盒子打開,7就會問你:“主人 是要聽音樂嗎?“

好 當你放進耳朵的時候,它就開始給你播放音樂。再想一想 ,以前的耳機有沒有做到過這點?

而且作為一個廣播從業人員以及耳機收集愛好者,擁有這樣的一個藍牙耳機對陽光來說,這樣的價格,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最最核心的關於蘋果耳機的問題是什麽呢?

就是容!易!丟!

有些人耳朵大,耳朵大他一晃 可能就丟了。還有一種就是被人撞了一下就丟了。所以有時候耳機真的不用去買,去路上檢就行了。雖然我們不知道,撿來的兩個是不是能湊成一對…

雖然藍牙耳機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你已經購買了很棒的有線耳機。你將無法同時充電和使用耳機。唯一的選擇是上圖的配件,目前的售價為300元。

據說很快華強北就會複制出幾十塊一個的複制件了,哈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