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虎年甫到,富邦金即以去年每股盈餘(EPS)二.四四元,創下自家獲利新高,也登上金控獲利王,預計今年發給小股東的股利,將超越歷年最高的一.七一元紀錄;上週,不畏台股大跌,再度以元月每股獲利○.三四元,勇奪獲利王寶座。 布局 加速西拓 而 領著富邦金表現勇猛的大董蔡明忠,最近身體微恙。夫人蔡陳藹玲對本刊心疼地說:「我先生過去一年常在國外奔波、很辛苦,最近氣候變化大,感冒了,得多休 息。過年期間,我們會在家休養生息。」農曆春節蔡明忠一家人哪也不去,將陪著父親、富邦總裁蔡萬才,在仁愛路城堡般的新家度過。 總是充滿活力的五十四歲蔡明忠,並沒有因此鬆懈。「今年對富邦來說,是向外拓展的關鍵年。」蔡陳藹玲透露。 本刊調查,富邦金「向外拓展」的大計畫,指的是加速大陸擴張動作。對此,蔡明忠已訂下二大方向:一、除站穩大陸海西經濟特區外,還將在北京、天津尋覓參股對象,布下南北同步發展的大格局。二、為旗下保險、基金、證券業能全數落地而全力衝刺,拉開與金融同業的距離。 事實上,台灣金融業一股腦搶進大陸之際,蔡明忠算是跑在前頭。二年前,富邦金藉富邦香港銀行參股廈門商行,創下國內銀行登陸首例;今年一月,兩岸簽定金融監理備忘錄(MOU)才生效,富邦人壽與產險合資的富邦財產保險,隨即獲准在廈門設立,今年上半年營運。 搶先 瞄準天津 然 蔡明忠不以此為滿足。知情人士說:「除了天子腳下的北京,大陸有意由北京帶動鄰近的天津,二地坐高鐵只要三十五分鐘就會到達。蔡明忠向來就跟隨官方政策方 向,這次也緊抓政策,在天津尋找合作機會。」當別家金控還在思考如何下第一著棋時,蔡明忠早已坐海西、望天津,布建全盤的棋路。 銀行、保險登陸後,下一步是取得基金公司執照。「這條路是通的,法規障礙少,但外資最多只能占股四九%,富邦正積極尋找合作對象。」富邦高層說。 比較崎嶇難行的是設立券商。由於券商利潤最豐美,中國還不願對外人大開門戶,幾乎沒有一家台資券商辦得到,這點蔡明忠明白。但「大董(指蔡明忠)準備搬炸藥去炸出一條路來。」親近人士說。而最令他垂涎的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證券∣「中國國際金融公司」。 去年十二月,中金的外資股東摩根士丹利打算出售三四.三%股權,引來凱雷等多家國際金融業者搶標,富邦金是唯一出線的台灣買家。「依中金的特殊性,拿到中金股權,未來中國四大行的參股,怎麼可能會少了富邦金呢?」一位知情人士說。 論壇 無役不與 然而二月初,國際金融圈傳出,富邦金從中金股權標案出局消息,顯示難度頗高。基本上,中金不希望富邦金全部拿去,蔡明忠退而求其次,希望「參一腳」,並仍在努力中。 蔡明忠勤跑大陸,是能見度最高的金控大老闆。一位金控業者說:「兩岸金融大拜拜、抬神明轎的場子,蔡明忠一定出席,給足對岸面子。」福建海峽論壇、上海陸家嘴論壇,博鰲亞洲論壇,國共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等,蔡明忠幾乎「無役不與」。 去年六月,蔡明忠還搖身變成主人,與廈門市政府合辦海西二○○九兩岸經濟暨金融研討會;十一月間,與不少大陸高官的母校、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合作,成立兩岸金融研究中心。此外,蔡明忠也在大陸贊助藝文活動,提高品牌知名度。 參股 率先登陸 相較其他金控家族大老闆不是涉入金改弊案,或因併購案跌得鼻青臉腫,在今年五十富豪排名第十、金融業居冠的蔡明忠,沒有犯下大錯。而富邦金今日的安穩,則源自十二年前幾乎賠掉半個資本額的慘痛教訓有關。 一 九九八年,台灣發生本地型金融風暴,蔡明忠與弟弟蔡明興一連踩了國揚、新巨群等幾個超級大地雷,賠掉百億元,使富邦這塊招牌蒙塵。大家長蔡萬才當時十分震 怒,關起房門罵了一晚,之後在員工面前又數度重話訓誡二個兒子,還把很多重要印鑑、房地契等收回管理,兄弟倆每週一還要跟父親吃午飯,彙報一週大事。 也因此,年輕氣盛的蔡明忠被磨得更謹慎。二○○○年,富邦引進花旗入股,雖花旗後來退出,但蔡家兄弟因此有了國際經驗;○三年低價搶進香港的港基銀行(後來更名富邦香港銀行),進而利用香港與大陸的CEPA參股廈門商銀,率先登陸。 「大董常說:『我和弟弟是打工仔。』大部分的股權握在老爸手上。大董做重大決策時,都得說服這位大股東。總裁自認是集團的風控大師,對大董提來的重大案件,第一個反應都會說no。大董得想方設法持續降低風險、遊說老爸,才能過關。」富邦內部人士說。 跨足 爆發成長 「總裁自大董買進港基銀行之後,已逐步放手給大董、二董兄弟去做。○四年併入台北銀行,成立金控;○八年趁全球金融海嘯,低價買進ING安泰人壽,為富邦帶來數次爆發性成長。」富邦內部人說。 也因兄弟默契佳、父親仍管事,在金控家族中,蔡明忠與蔡明興算是少數沒傳出各自爬山、鬧意見或有嫌隙的兄弟檔,和堂哥蔡宏圖、蔡鎮宇兄弟檔領軍的國泰金相比,毫不遜色。 十 年前,蔡宏圖掌舵的國泰是金融龍頭,富邦因踩地雷而「遭人指指點點」,但蔡明忠從跌倒中站起來,以本業銀行出發,先後跨足電信、電視,近年又進軍大陸,國 泰金去年反而重摔一跤,旗下國壽虧十七億元。如今蔡宏圖以上海國壽為據點,積極向中國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招親,蔡明忠則繞道香港、從海西出發,未來 十年究竟誰在大陸另立江山,精彩可期。 兩岸金控 眉來眼去 金 控 參股或對岸入股的消息 國泰金 中國4大行庫之一的工商銀行,今年1月傳出有意入股上海國泰人壽,接手50%股權。 富邦金 美商摩根士丹利擬賣出中國最大證券承銷商中金公司3成股權,富邦評估接手。2008年旗下香港富邦銀行已參股廈門銀行,持股近20%。 兆豐金 表態將參股對岸城市級銀行,市場則傳兆豐有意入主上海華一銀行。 元大金 表態參股中國券商,已先找來對岸的東吳證券結盟,法令開通後將參股東吳證券。 華南金 表態鎖定廣東沿海、長江三角洲的城市級銀行參股。 富邦集團 壯大史 | ||||||
南北車整合終於啟動,據《第一財經日報》,國務院要求推進南北車合並一事,並由國務委員王勇負責督辦南北車整合事件,組織制定實施方案。而整合方案由中金公司具體負責。
10月27日一早停牌的中國南車、中國北車當晚雙雙發布公告稱,因擬籌劃重大事項,鑒於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司股票自10月27日起停牌,將盡快確定是否進行上述重大事項,並於股票停牌之日起的5個工作日內(含停牌當日)公告並複牌。
據《中國證券報》,“重大事項”即為市場傳言已久的南北車重組合並。南北車整合的籌備小組現已成立,由兩公司一把手牽頭,整合方案由中金公司具體負責,正在緊鑼密鼓制定之中。
業內人士認為,推動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並推動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加速轉型的思路已確定無疑,高鐵是高端裝備制造的領頭羊,南北車的整合將有利於在國際上形成合力,助推上述戰略目標的實現,預計兩者整合步伐之快將超預期。
目前中國南車和北車在高鐵出口中的惡性競爭幾乎到了兩敗俱傷的地步,為了避免更多問題,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或將迎來一次聲勢浩大的聯姻。南北車重組合並,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形成合力,推動中國高端裝備進一步走向世界,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加速轉型。
整合方案
目前,市場上關於南北車整合的猜想已有各種版本。根據媒體報道的方案,一種是由其中一家公司通過增發的方式吸收合並另一家,另一種則是由南車北車成立一個由國資委管理的新集團,下轄兩個上市公司。此外,也有業內人士提出,兩家相互合並的方案並不可行,可以重點將南北車的海外業務整合,以重點避免海外惡性競爭,提高“出海”競爭力。
中國證券報稱,也有分析師指出,要想將兩家企業合並並非易事。目前,兩公司均分別在A股和H股上市,合並會涉及現金選擇權,上百億的市值要換股,將是很大手筆。此外,央企合並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事情,執行過程中變數也很大,預計此次南北車停牌的時間不會短。
影響
2013年年報顯示,南北車營業收入、凈利潤規模等各項指標難分伯仲。中國北車實現營業收入972.41億元,凈利潤41.29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40元,全年新簽訂單1305.7億元,同比增長65.7%;中國南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78.9億元,凈利潤41.4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30元,全年新簽訂單1350億元,同比增長65%。
“若兩者合並,預計對國內行業格局的影響不大:與鐵總之間還是甲乙方的關系,鐵總的議價能力可能稍微減弱,但程度不大;兩公司下屬公司之間的競爭還是會有,因為現在鐵總招標也是以下屬公司為主體去競標。”一位鐵路行業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但合並可以減少重複研發的費用,此外會提高兩公司在與地方地鐵項目中的議價能力。
“受影響最大的可能還是兩個公司的人事安排,比如一些重複的公司如財務公司、進出口公司等,這也往往是央企合並過程中最難操作、變數最大的部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南北車合並的漏網之魚 作者:格隆匯 Adam 最近關於鐵路方面的利好消息不斷,一個接一個,都讓人有點喘不過氣來了。 昨日,南車北車和旗下時代新材(600458.SH),南車時代(3898.HK),加上之前停牌的南方匯通(000920.SZ)都停牌了。目前最新得到的消息是新華社報道確認南北兩車“即將合並”(報道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0/28/c_1113015744.htm )另外在李克強總理今天會見捷克總統時又做了一回推銷員,推銷了高鐵與核電,結果兩個板塊又是多家漲停。 對於高鐵,停牌的是買不了的,如果我們又想參與一下這個盛宴,這里還有2條漏網之魚可供大家選擇,中國鐵建(1186.HK)和中國中鐵(0390.HK),主業是做鐵路等基礎建設的。一向敢怒敢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茹說:“我個人傾向支持南、北車整合,不僅如此,我認為中國鐵建和中國中鐵都應該合並,這樣才能避免‘內耗’,有利於中國高鐵在海外市場的拓展。” 首先這兩家公司都具有非常厚的業績作為保障。 今年4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三項經濟推進措施,其中就包括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今年初,鐵路總公司在全路工作會議上將年內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初定為6300億元,而後小幅調增至7000億元。4月上旬,鐵路總公司再度將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調至8000億元以上,僅低於2010年8427億元的峰值。這8000億元中,鐵路基建6500億元,占比81.3%。 截至今年1-9月,8000億投資只完成了一半。一般來說,鐵路投資都是在下半年開始發力的,加上為了全年經濟增長的目標,下半年發改委定會大批項目。事實也的確如此,10月16日至22日,國家發改委公告近期核準鄭州-萬州,玉溪-磨憨鐵路項目,黔江-張家界-常德,錦州港-白音華鐵路擴能,大理-瑞思,蕪湖長江公鐵大橋。上述6條全長2564公里,總投資2404億元,其中工程投資2243億元。鐵路批了就得趕緊上馬,以前的項目也得多加把勁,這樣才能實實在在增加GDP,畢竟7.5總比7.3好。另外發改委最近批複新建吉林省松原民用機場、青海省果洛民用機場、內蒙古紮蘭屯機場、雲南省瀾滄民用機場、貴州省仁懷民用機場等五家機場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五家機場的總投資額為54.9億元。 其次都是高鐵“走出去“戰略的受益者 在我們李總理苦口婆心的推銷下,高鐵出口喜訊不斷。最近中國成為墨西哥一個高鐵項目唯一競標者,這個項目不僅僅是包含車輛,還包含了鐵路的基礎建設。中國和俄羅斯也將投資1.5w億元建設從莫斯科至北京的高鐵。另外中國鐵建5月份與尼日利亞方面簽訂沿海鐵路項目框架合同,涉及金額達到807.79億元。 之前我們鐵路的出口多針對非洲,東南亞和南美等國,有些都算不上高鐵項目,只能算鐵路項目。原因是發展高鐵需要幾個必備條件, 1:大資金,比方中國在老撾建的高鐵,老撾向中國進出口銀行貸款72億美金,相當於老撾一年的GDP。2:人口有一定密度。3:電力有保障。 綜合以上原因,發達的歐美國家才是中國高鐵的高質量客戶,但發達國家一直不用中國高鐵技術的原因主要就是安全問題,這個問題甚至都遭到過越南的鄙視,越南高鐵項目最後因為安全原因選擇了日本新幹線技術而非中國高鐵技術。但隨著中國北車在美國中標具有標桿作用的波士頓地鐵後,中國的安全問題似乎得到了一定的認可,這無疑為中國高鐵走向歐美高質量客戶提供了一種無形擔保,美國人也用。如果之後南北車可以中標加州高鐵項目,那更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勝利,甚至可以提升對中國鐵路板塊的估值水平。題外話,或許南北車同時投標加州高鐵項目會是中央下決心合並的一個原因,畢竟這個項目關乎中國高鐵的未來的國際聲譽,這個時候手足互相殘殺總感覺不大好。 如今的南北車已不是以前的南北車,中國鐵路建設也不是以前的鐵路建設。在一輪輪的反腐下和國企改革的浪潮里,另外從南北車合並,中國兩大核電集團強強聯手拓展海外市場的思路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必將在未來深入合作,減少互相摩擦,從而使鐵路建設系統的效率和利潤率大大改善。 |
《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接近國務院國資委的人士消息稱,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合並方案的第一稿已完成,上報國務院。
該人士稱,方案初稿決定,中國南車增發收購中國北車資產,而中國北車則將退市處理。合並完成後,中國南車將更名,初定為“中國軌道交通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車)”。
此前據財新消息稱,國資委目前正在力推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重新整合為一家公司,以便中國的高鐵技術更好地出口到海外。但南車和北車的雙雙否認了此消息。
據財新引述接近交易人士稱,合並一事由國務院主導,已基本定調,但目前還在初步階段,雙方尚未接觸和談判,主要障礙是鐵總反對,企業方面對於合並也並不積極。
南北車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兩方對這件事情的興趣都不大,主要是“國家意誌”在推動這次整合。然而,對這次整合的最大反對聲音來自南北車的主要客戶——中國鐵路總公司。
鐵總目前對於國資委力推的南北車合並計劃並不贊同,因為這會破壞國內市場的競爭局面。
然而,兩家公司在海外的惡性競爭已經演變到了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兩個例子就能夠說明:
2011年1月土耳其機車項目招標,南北車互相壓價,中國北車以幾乎沒有利潤的價格投標,但最終訂單被一家韓國公司搶走。
2013年1月,南北車前往南美阿根廷,參加其電動車組采購招標。在中國北車已經率先中標的情況下,中國南車給出了一個每輛車127萬美元的報價——當時其他公司平均報價為每輛車200萬美元。按中國北車人士的說法,這個價格也是沒法掙錢的。
此外,據《每日經濟新聞》,中國鐵建在近日的一次內部幹部會議上公布了關於中土集團的重組方案,涉及到數億資產的重新分配,要求在一個月之內盡快完成。
鑒於中土集團近年海外市場開拓的不菲業績,在國家“高鐵出海”大戰略的號召下,中鐵總公司希望將原本已於2000年完成與當時鐵道部脫鉤的中土集 團,重新收歸麾下,以集中力量更好地“走出去”,這也是中鐵建之所以如此大手筆突然重組中土集團最大的原因。中土集團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被視為中國鐵路 基建出海的“排頭兵”。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南車和北車合並預案發布後,今日兩家公司複牌,開盤後兩公司A股股價齊齊漲停,中國北車H股開盤暴漲44%。中國南車H股強勁上揚33%。
在南北車合並消息刺激下,A股鐵路基建板塊上市公司集體上漲,鐵路基建板塊指數今日開盤漲幅第一。現板塊整體上漲超2.6%。
昨日晚間,停牌兩月有余的中國南車發布公告,正式宣布與中國北車合並。技術上采取中國南車吸收合並中國北車的方式,合並後新公司將采用新的公司名稱,合並後新公司將采用新組織機構代碼、股票簡稱和代碼。
公告顯示,就合並後新公司的名稱,合並雙方初步擬定中文名稱: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中國中車;英文名稱:CRRCCorporation Limited;英文簡稱:CRRC 。
華爾街見聞網站本月初介紹過,《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接近國務院國資委的人士消息稱,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合並方案的第一稿已完成,上報國務院。
該人士稱,方案初稿決定,中國南車增發收購中國北車資產,而中國北車則將退市處理。合並完成後,中國南車將更名,初定為“中國軌道交通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車)”。
當時財新援引的交易人士稱,鐵總對於國資委力推的南北車合並計劃並不贊同,因為這會破壞國內市場的競爭局面。
然而,兩家公司在海外的惡性競爭已經演變到了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兩個例子就能夠說明:
2011年1月土耳其機車項目招標,南北車互相壓價,中國北車以幾乎沒有利潤的價格投標,但最終訂單被一家韓國公司搶走。
2013年1月,南北車前往南美阿根廷,參加其電動車組采購招標。在中國北車已經率先中標的情況下,中國南車給出了一個每輛車127萬美元的報價——當時其他公司平均報價為每輛車200萬美元。按中國北車人士的說法,這個價格也是沒法掙錢的。
10月27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雙雙停牌,並於當晚發布公告稱,因擬籌劃重大事項,鑒於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司股票自10月27日起停牌,將盡快確定是否進行上述重大事項,並於股票停牌之日起的5個工作日內(含停牌當日)公告並複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南北車合並,對市場影響幾何? 作者: 海博,劉芷冰,朱穎 事項:中國南車、中國北車於12月月31日發布公告,宣布合並事宜:中國南車吸收合並中國北車的方式進行合並,中國北車的A股股票和H股股票相應予以註銷,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A股和H股擬采用同一換股比例進行換股,即每1股中國北車A/H股股票可以換取1.10股中國南車將發行的中國南車A/H股股票,對於異議股東,提供現金選擇權。合並完成後新公司初步定名為中國中車。 評論:合並仍需多家機構審批,具體子公司合並仍需時間。合並後A股股東占比84%,其中南北車集團分別占比29%、27%,港股占比16%。後續仍將通過股東大會、國務院國資委,證監會等多家機構審批,具體子公司合並整合仍需時間。 合並背景是海外高鐵蓬勃發展,國家一帶一路政策以及相關配套資金的支持。全球主要經濟體和眾多發展中國家均公布了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的發展規劃,全球軌道交通市場正快速成長。“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未來十年將對外投資1.2萬億美元。籌建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舉措,也將為亞太及全球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國際市場:提升公司業務規模,搶占海外市場份額,形成跨國經營、全球領先的大型綜合性產業集團。根據我們的測算,2030年前全球海外高鐵遠期規劃8.0萬公里,其中未完成的建設里程為6.5萬公里,高鐵投資(包括路基、橋涵、軌道、電氣化工程、信息化工程、車輛購置)總額17.4萬億,年均投資1.1萬億。在提升國際化,加強海外銷售方面,公司將通過統一布局海外投資、整合海外銷售團隊和統一品牌形象,積極參與海外競爭,提升市場份額。 國內市場:增強協同性,降低費用,提高盈利能力。合並雙方將在研發、生產、采購、銷售等領域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提升公司整體實力。優化產品體系,實現產品的譜系化、標準化和模塊化,降低產品成本;實現生產基地專業化、地域化分工,統籌規劃未來投資,實現供應體系、銷售體系全球整合,充分挖掘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 對國內上下遊短期影響小,中長期有壓力。對國內零部件商的短期影響不大:下屬企業在國內仍是作為單一企業采購,但長期將降低零部件商議價能力,進而南北車提升利潤率。對鐵總影響:與鐵總之間還是甲乙方的關系,鐵總的議價能力可能稍有減弱,但程度不大;兩公司下屬公司之間仍存在競爭,預計鐵總招標仍是以下屬公司單個為主體競標。 風險因素:審批風險;現金選擇權相關風險;海外市場拓展風險。 維持“強於大市”評級。我們認為鐵路設備行業國內穩定增長,海外市場逐步突破,維持行業“強於大市”的評級,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鏈條梳理軌交產業鏈投資標的:1、整車制造設備商,推薦國內動車、高鐵、城軌雙寡頭中國南車、中國北車。2、有望跟隨高鐵出海進入海外市場的國內技術龍頭。推薦以高鐵連接器為重點、逐步拓展路外業務的永貴電器,戰略布局服務、車輛和系統的鼎漢技術、國內軌交門系統龍頭康尼機電,地鐵信號系統龍頭眾合機電。3、布局鐵路售後市場的標的。推薦車輛檢修、安全監測龍頭寶利來。同時建議關註:晉西車軸、太原重工、北方創業、晉億實業。 ![]() 以下為鳳凰財經對南北車合並事件的圖解點評: ![]() ![]() ![]() ![]() ![]() ![]() 文章來源:格隆匯整理 |
①對中國南車、中國北車長期屬於利好,動車技術標準化是合並後的中車集團未來工作重點,將有利於中國動車海外出口。
②對上遊零部件設備制造商來看,有利於國企背景的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發展。
③重點受益標的中國北車、中國南車,相關受益標的太原重工、晉西車軸、北方創業、利源精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