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9-19 18:51 編輯 港股走出蜜月期:升勢結束 該換陣地戰了? 作者: 趙文利博士(格隆匯) 許子辰 陳治中 國際流動性環境開始惡化。作為美元指數最重要的兩個比價貨幣,歐元和日元的大幅走軟推 動美元指數急升至84以上,距離重要臨界值85僅一步之遙。歷史數據表明,美元指數在85 以上加速上漲往往導致全球資本流動大幅轉向,並導致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等高風險資產 因資金流出壓力而陷入調整。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對美聯儲(FED)未來貨幣政策方向的預 期愈加明確,本輪美元指數的上升可能叫以往更為猛烈。從而導致風險資產的調整壓力也 勝於以往。 國內經濟局勢和政策預期也不支持市場進一步整體擴張估值。中報因素帶來的業績增長以及 中報因素帶來的業績增長以及2季度經濟階段性回暖、政策預期反彈帶來的估值擴張共同 支撐了本輪市場的上漲。我們在往期周報中已經提出,隨著中報季的結束,市場將更多關 註宏觀面的變化。而決策層在“新常態”的邏輯下的經濟調控理念一來不支持傳統意義上 “寬財政、松貨幣”的政策預期,二來也會繼續保持對經濟增長減速的較高容忍度,從而 不支持市場建立在“經濟複蘇+政策反彈”邏輯基礎上的估值進一步擴張。近期的宏觀數 據以及微調政策(正回購與傳聞中的新一波SLF)也繼續驗證了這一觀點。 我們建議: 繼續逢高獲利了結,並降低倉位,加強防禦,精選個股。逐步自漲幅較大的周期股和 指數權重股中獲利退出,更多關註在基本面上獲得政策利好支撐,發展趨勢明確的醫 藥(四環醫藥 460 HK,石藥集團 1093 HK,東瑞制藥2348 HK,億勝生物科技1061 HK),環保(東江環保 895 HK,光大國際 257 HK,綠色動力環保 1330 HK、康達 環保6136 HK、中滔環保1363 HK)、新能源(保利協鑫 3800 HK,興業太陽能750 HK,金風科技2208 HK,中國高速傳動658 HK)。 市場觀察: 上周港股市場再度出現高位調整,且跌勢仍在延續。市場的調整再度印證了我們 在最近數期策略報告中一直強調的市場上行動力已經有限,且下行風險不容忽視 的判斷。展望未來一段時期,一方面國際流動性環境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另一 方面國內經濟局勢和政策預期也不支持港股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繼續擴張。為此, 我們繼續對市場前景保持謹慎,並建議繼續逢高獲利了結,降低倉位,加強防禦。 國際流動性環境開始惡化 作為美元指數最重要的兩個比價貨幣,歐元和日元的大幅走軟推動美元指數急升至 84 以上,距離重要臨界值 85 僅一步之遙。歷史數據表明,美元指數在 85 以上加速 上漲往往導致全球資本流動大幅轉向,並導致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等高風險資產因資 金流出壓力而陷入調整。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對美聯儲(FED)未來貨幣政策方向的預 期愈加明確,本輪美元指數的上升可能叫以往更為猛烈。從而導致風險資產的調整壓 力也勝於以往。 歐洲地區日漸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歐洲央行(ECB)進一步降息的舉措已經導 致歐元匯率加速下調。9 月 4 日,歐元兌美元匯率跌破 1.30 關口,且此後數日跌 勢未止。這是歐元匯率在歐債危機大體平息以後首次回到 1.30 以下。而未來一段 時期,由於歐洲央行(ECB)和美聯儲(FED)迥然相異的貨幣政策方向,以及 歐洲地區不會立刻平息的政治風波(烏克蘭局勢、蘇格蘭獨立公投及其後續)歐 元匯率有進一步走軟的風險。 ![]() ![]() 與此同時,日元匯率自 2012 年四季度以來持續走軟,並在今年 3 季度以來再度呈現加速趨勢。美元兌日元匯率也在 9 月 9 日迅速升破年初高點,逼近金融危機 期間 110 的水平。 作為權重最大的比價貨幣,歐元兌美元自今年 5 月 9 日見頂回落,使美元指數在 78.91 點築底。而 7 月後,美元指數的全部比價貨幣兌美元均有不同程度的貶值, 推動美元指數迎來自 2013 年 2 月以來的最大階段連續升幅。9 月 4 日歐元匯率 的斷崖式下跌,最終導致美元指數急升至 85 附近。 ![]() 回顧歷史數據,美元指數自 2002 年從 120 點開始了一波長達近 2 年的調整,直 到 2004 年中美聯儲啟動加息政策,才使美元指數大體穩定在 85-90 的區間震蕩。 但由於歐元匯率仍持續上行,促使美元指數進一步跌破這一區間,並在隨後因次 貸危機繼續向下調整。此後直至當前,美元指數僅在 08-09 年,2010 年兩次短 暫的突破 85。 而如果我們將近 10 年來的美元指數走勢和新興市場指數走勢對照,我們可以發 現明顯的負相關關系。美元指數的低谷或調整階段往往和新興市場指數的快速 上揚相對。反之,美元指數數次快速上行(尤其是接近或突破 85 的臨界值時), 一般都與新興市場的快速調整對應。 ![]() 作為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參考指標,美元指數可以很好標示全球資本對美元及美 元定價資產的市場態度。結合全球市場的風險偏好變化(risk on/off),可以粗 略反映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動趨勢——資金無快速回流美元壓力且風險偏好上升 階段,新興市場流動性環境相對寬松,但風險偏好下降或資金回流壓力美元上 升都會影響新興市場的流動性環境。 2012 年至今,受大宗商品市場走熊以及國內經濟增長的結構性矛盾的影響,全球 各主要新興市場(尤其是金磚四國)普遍遭遇了經濟增長減速問題的挑戰,股票 市場普遍在 11 年後未錄得出色表現(印度除外)。基本面增長動力的減弱必然使 得各新興市場更容易受到國際流動性因素的影響,02-11 年間寬幅波動(較長期 的牛熊市交替)的情形短期內難以再現,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頻繁(漲跌周期平均 在 6-8 個月左右)的窄幅波動(相對長達數年的牛/熊市而言)。 今年 2 月以來,新興市場國家普遍迎來反彈(香港和內地 A 股在滯後了一個季度 後,在 5 月左右先後“追落後”)。其背景在於:一方面,在美國和歐盟各自的債 務危機基本平息後,貨幣政策未有加速收緊趨勢(歐洲央行逐步明確寬松態度, 而美聯儲也明確了 QE Taper 的政策緩沖期),從而使得全球資本的風險偏好在低 位不降反升;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國家在經歷 13 年的持續調整後,未進一步錄得 差於預期的經濟表現,使得全球資本市場對於前期大幅落後的新興市場興趣上升。 但是,3 季度末以來,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逐步緊張,而且歐洲的經濟 複蘇也呈現出乏力的勢頭(從而迫使歐洲央行加快實行更寬松的貨幣政策),歐元 的加速貶值已經開始影響全球資本的風險偏好。同時,正如前文所述,美元指數 的快速上行,特別是臨近 85 的心理臨界值以後,資本回流美元的壓力也會繼續上 升,都將對新興市場帶來更大的資金流出壓力。 展望未來,由於歐洲央行(ECB)和美聯儲(FED)已經各自明確了迥然相異的 貨幣政策趨向,歐元繼續貶值,以及美元指數進一步升破 85 並再度上行的可能性 大大增加。雖然聯儲 FOMC 委員會並未在剛剛結束的 16-17 日的議息會議中透露 出更強的加息意向: 首先,從議息聲明上來看,會議整體維持了寬松的基調。本次 FOMC會後聲明的 大部分語調和過往一致,在表述加息時機上也繼續使用了“在資產購買計劃結束 後的合適的時間”的措辭。通脹和就業數據趨緩,以及外圍風險的增加,都緩解 了美聯儲早於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加息的壓力。 其次,FOMC在這次會議上中概述了其對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原則和計劃,確認了 幾個關鍵點:1)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將通過調整超額存款準備金支付利率來確定; 2)過程中將使用逆回購來控制利率;3)停止證券再投資將只會在首次加息之後 開始;4)MBS 將不會作為正常化過程的一部分被出售;及 5)美聯儲並不計劃 保留較大的資產負債表項目。長期目標是為執行有效的貨幣政策和提高效率而 “持有必要數量的證券”。 另外,FOMC對美國的經濟預測進行了一些小幅調整。對 GDP同比增長的預測 從 2.1-2.3%小幅下調至 2.0-2.2%,失業率的預測從 6.0-6.1%小幅下調至 5.9- 6.0%,通貨膨脹率預測維持不變。對 2015年的預測沒有之前樂觀。 總體來看,雖然本次議息會議未直接表露出 FOMC的鴿派傾向有增加的趨勢。但 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對聯儲未來的貨幣政策方向有著非常一致的預期,美元升值的 壓力並未因此得到緩解。美元指數已經再次升破之前數個交易日的震蕩平臺,再 度沖高至 84.81。 我們一直使用美元指數期貨交易中的凈長倉規模預測美元指數的未來走勢。歷史數據表明,該數據的頂部和底部都顯著領先於美元指數,並有很好的預測效果。 如圖 4 所示,我們看到凈長倉數據在 1 季度錄得明顯底部形態,而此後在 3 季度 的陡然上升也與美元指數近期的快速上行相呼應。從長倉數據來看,其 10 年以來 的頂部位置距離當前仍有不少的上升空間,也意味著美元指數很可能還有進一步 的上升空間。 ![]() 國內經濟局勢和政策預期也不支持市場進一步整體擴張估值 中報因素帶來的業績增長以及 2 季度經濟階段性回暖、政策預期反彈帶來的估值擴張 共同支撐了本輪市場的上漲。我們在往期周報中已經提出,隨著中報季的結束,市場 將更多關註宏觀面的變化。而決策層在“新常態”的邏輯下的經濟調控理念一來不支 持傳統意義上“寬財政、松貨幣”的政策預期,二來也會繼續保持對經濟增長減速的 較高容忍度,從而不支持市場建立在“經濟複蘇+政策反彈”邏輯基礎上的估值進一 步擴張。近期的宏觀數據以及微調政策(正回購與傳聞中的新一波 SLF)總體來看 仍然未脫離這一框架,經濟狀況和政策預期並不支持市場進一步擴張估值。 中報因素帶來的業績增長以及 2 季度經濟階段性回暖、政策預期反彈帶來的估值 擴張共同支撐了本輪市場的上漲。我們在往期周報中已經提出,隨著中報季的結 束,市場將更多關註宏觀面的變化。而決策層在“新常態”的邏輯下的經濟調控 理念一來不支持傳統意義上“寬財政、松貨幣”的政策預期,二來也會繼續保持 對經濟增長減速的較高容忍度,從而不支持市場建立在“經濟複蘇+政策反彈”邏 輯基礎上的估值進一步擴張。 首先,最新的經濟數據延續同比和環比下滑趨勢。9 月至今發布的各項高頻宏觀 數據中,除 M2、信貸投放和進出口數據外,其它包括 PMI、FAI、VAI 和用電量 在內的全部其它高頻數據均不大預期且環比及同比下滑。這一點和我們一直以來 堅持的 2 季度為國內經濟數據相對高點,三、四季度同比和環比下滑壓力不斷增 大的判斷是相一致的。其次,經濟數據短期下滑並不支持政策預期全面反彈。正 如前文所述,李克強總理今年以來多次就經濟工作問題的發言(例如上周在今年 的夏季達沃斯論壇)已經表示,本屆政府不傾向於采取往屆政府的“寬財政、松 貨幣”的政策模式來解決短期經濟增速波動的問題,並且對經濟增長減速繼續保 持較高的容忍度。 最後,本周發布的一些微調政策已經體現對近期經濟數據趨弱的政策反應,並非 新一輪全面寬松政策的開始,應重視本屆政府在經濟調控上更多重視“預調、微 調”的政策調節方式。 ![]() 央行本周四(18 號)再次進行 100 億元 14 天正回購操作,同時中標利率由 3.7% 下調至 3.5%,是今年年內第二次下調正回購利率。同時,本周市場傳聞稱央行再 度放出了新一批的 SLF(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據稱本次放款的對象是五大 國有銀行,且規模達 5000億元。 ![]() ![]() 招商證券宏觀團隊評論稱:1)回顧歷史,一旦匯豐 PMI 就業指數跌破 48%,宏 觀調控政策就會傾向於穩增長(例如 12 年 4-8 月,13 年 6-7 月以及今年 4-5 月)。 由於8月份匯豐 PMI 就業指數再度跌破 48%,而且工業增加值失速下滑,引發市場擔憂和央行政策相機抉擇壓力。因而政策有必要傳遞更明確放松信號以穩定預 期。2)自銀監會 127 號文執行後,非標業務規模較去年同期明顯萎縮。央行防風 險壓力有所下降意味著貨幣政策空間相對擴大,可以更靈活地運用各種貨幣政策 工具調節市場。3)本周央行密集開展調控舉措,既有助於平滑季末時點資金波動, 穩定信貸投放規模,也有助於引導資金利率下行,緩解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高問題。 同時,我們也統計了自 2013 年央行設立 SLF 以來的政策執行情況以及市場反應, 從中也可以看出:作為一種結構化的微調政策工具,SLF 的執行對資本市場(包 括 A 股和港股)短期內的流動性預期沒有顯著影響,對市場波動無直接作用。更 重要的是,在這一波政策(正回購附帶回購利率下調、SLF)執行後,短期內再 次發布更大力度的貨幣政策(如市場期待的全面降準)的可能性反而降低。 另外,本次 SLF 的政策效果也並不能簡單等同於“降準 0.5 個百分點”。SLF 的 期限一般較短(據傳聞,本次 SLF 的期限為三個月),它的主要作用更多體現為 緩解銀行短期流動性壓力,降低利率波動風險,而一般不能直接支持銀行增加信 貸投放,這一點與降準政策存在很大的區別。另一方面,準備金率調節政策具有 較大的剛性,不具備短期回收的功能。13 年以來,央行投放的 SLF 一般在 3 個月 左右回收。雖然 SLF 也可以展期或繼續滾動發放,但這毫無疑問將取決於屆時央 行對局面的判斷。 策略建議: 我們繼續建議逢高獲利了結,並降低倉位,加強防禦,精選個股。逐步自漲幅較 大的周期股和指數權重股中獲利退出,更多關註在基本面上獲得政策利好支撐, 發展趨勢明確的醫藥(四環醫藥 460 HK,石藥集團 1093 HK,東瑞制藥 2348 HK,億勝生物科技 1061 HK),環保(東江環保 895 HK,光大國際 257 HK,綠 色動力環保 1330 HK、康達環保 6136 HK、中滔環保 1363 HK)、新能源(保利 協鑫 3800 HK,興業太陽能 750 HK,金風科技 2208 HK,中國高速傳動 658 HK)。 ![]() ![]() ![]() ![]() ![]() ![]() ![]() ![]() 相關閱讀:港股大跌之後的隱憂:強弩之末? 遇到敏感時間窗口 港股反彈進入尾聲? |
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創9個月新高。量化寬松將至,德國經濟強勢複蘇,暫時抵消了對希臘危機的憂慮。
周四歐盟委員會公布歐元區2月經濟景氣指數為102.1,高於102.0的市場預期,這一數據創下去年7月份來最高,前值從101.2上調至101.4。
面對歐元區經濟通縮的局面,歐洲央行決定從3月份開始啟動開放式量化寬松(QE),至少將向系統註入1.1萬億歐元流動性。歐洲央行將在3月5日公布最新的經濟預測。
法興銀行高級經濟學家Anatoli Annenkov對彭博新聞社表示:“歐洲央行的量化寬松,加上油價下滑歐元貶值,令市場謹慎樂觀。”
在經過了艱苦的談判之後,本周歐元集團最終批準了希臘的改革方案,延期希臘救助協議4個月。歐洲股市基準指數,泛歐績優股FTSEurofirst 300指數觸及七年來新高。
德國強勢複蘇
受強勁出口和旺盛國內需求推動,德國去年四季度GDP增長了0.7%。
德國聯邦勞工局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2月季調後失業率連續第三個月保持在6.5%的紀錄低點,失業人數降幅達到市場預期的兩倍。
聯邦勞工局稱,德國2月季調後失業人數減少2萬,市場此前預期減少1萬,前值由減少0.9萬修正為減少1萬。
分析機構Action Economics歐洲經濟學家Natascha Gewaltig告訴彭博新聞社:“市場展望改善,特別是德國經濟增長超預期,歐洲邊緣國家有複蘇勢頭提升了信心。”
盡管法國增長放緩,意大利經濟陷入停滯,但葡萄牙GDP去年四季度增速創過去一年來最快。西班牙經濟去年四季度增長0.7%,連續六個季度增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上周四海王集團(070)作勢欲突破0.065元的阻力而上,曾經高見0.066元,周五沒有動靜,收市之後卻來個宣布十合一,兩供一,每股供0.42元,看來明天又將難逃一跌。
海王集團是繼奧瑪仕(959)之後第二隻進行供股的小型濠賭股,後者早前剛宣布兩供一,每股供0.2元,依此看來,曾經有供股紀錄的實德集團(487)及中國星(326)經過多年的沈寂之後隨時也來倣效。
上周四,中國環保能源(986)曾經突破0.19元的阻力而高見0.2元,正當以為將展開另一升勢之際,次日卻突然來個「急轉彎」,插至0.117元收市,最低曾見0.115元,要是於0.2元高追的話,一天之內不見了42.5%,至於因何急挫?暫時不知道,隨時又是要供股。
前周三,勵晶太平洋(575)曾經由0.066元抽升至0.077元,以為又將大炒一番,此股去年中曾經被內地的網站格隆匯點名而大炒,難免令人有所憧憬,哪料到上周五突然來個大跌,低見0.039元而收0.041元,要是衝動地於0.077元一追又不見了近五成。
君陽金融(397)自去年中以0.26元完成供股之後股價一直在向下走,由0.2元水平跌下來,終於在二月十日宣布了十合一,然而壞消息出了之後仍未止瀉,上周五連0.03元關口也不保而收0.029元,看來尚差一招未出--供股,此招一日未出,合股之後可能繼續跌,真是任何價位水平也碰不得。
所以,近期股仔突然抽升,的確是不可高追,中伏的可能性極大!
滬深兩市今日雙雙小幅低開,隨後在以方大碳素為代表的石墨烯板塊的帶領下震蕩上揚,隨後多板塊開始異動。上證指數方面,多空雙方在3000點關口展開焦灼。臨近午間收盤,滬指小幅回落,但仍能維持在3000點上方。截止發稿時,滬指、創業板指均小幅收漲。
截止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19.94點,上漲7.12點,漲幅0.24%,成交額927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749.99點,上漲40.92點,漲幅0.38%,成交額1,697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257.57點,上漲7.57點,漲幅0.34%,成交額479億元。
盤面上,兩市漲多跌少,石墨烯、西安自貿區、碳纖維、深港通等板塊漲幅居前,量子通信、氟化工、寬帶中國、超導等板塊下跌。寶利國際、西安旅遊、安徽合力、海波重科、吉宏股份、新海股份、海信科龍、北京利爾、愛司凱、科大國創、豐元股份、長城動漫、西部礦業、浙江東日、方大炭素等17只股票漲停,萬方發展、*欣泰跌停。
技術面上,滬指正在向5日均線靠攏,今日盤面小幅低開後震蕩上行,低點觸及3004點後上沖,證明20日線支撐是穩固的,預計這種態勢午後會繼續,而3000點整數關口或為後市提供強勢支撐,不排除滬指下午站上五日均線後繼續上揚。
市場資金面上,滬股通半日凈流入逾3.2億元。截止上周五收盤,滬股通流入3.26億元,至此,滬股通資金已連續10個交易日呈現凈流入,累計流入資金達79.59億元。這也是今年年初以來,滬股通第四次連續資金凈流入達10個交易日。
東北證券認為,目前全球寬松預期波動,應該關註結構性機會。關於市場走勢,東北證券表示,存量博弈下,市場已經達到區間震蕩的上軌,繼續向上突破需要增量資金入場,否則短期調整壓力增大。本周美日議息會議召開,市場對寬松政策的預期可能出現波動。市場格局還是處於存量資金博弈等待切換到增量資金行情的狀態,板塊間主要體現為輪動切換而非趨勢性變化。
海通證券表示,上漲窗口仍開著,市場上漲邏輯未破壞。在6-12個月的中期,維持中性判斷。海通證券指出,中期而言,仍是震蕩市的大格局,業績為王,且7-8月是中報公布期,業績穩定增長類股仍是底倉品種,關註高送轉類股。此外,階段性的彈性品種,如券商、軍工是新的成長方向。新的成長方向從前期表現落後、行業景氣向上、有催化劑角度選,如IT國產化信息安全(網絡安全法落地)、教育(民促法推進)、核電(三代項目審批)。主題重視國企改革,尤其是上海國企改革。
興業證券認為,本輪“吃飯”行情,本質是風險偏好提升推動的反彈,行至右側,難免有波折,短期調整並不意味行情就此終結。從我們6月15日首次堅定喊出6月布局,7、8月“吃飯”以來,大盤從2800漲至3000以上,多數板塊已有5%-10%的漲幅,在“幺蛾子”頻出、經常有大陰線吞噬收益的今年,已是一段難得的投資時光。本輪行情本質上是風險偏好提升、擴散推動的反彈,與基本面關聯度不高,難免因市場情緒波動而曲折震蕩,尤其是在反彈已行至右側、多數板塊已有漲幅之下。並且,本輪行情也並非見大底後的系統性反轉,而是磨底過程中的反彈,大部分板塊的估值仍難言便宜,從基本面的角度缺乏絕對的安全邊際,因此更易受到情緒面的擾動。本周大盤從3050附近回踩至3012點,其實是一次市場自發性的、情緒波動導致的短期調整,並不意味“吃飯”行情就此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