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徐星投資福爾莫斯 投資雜感(二十九) 張東偉

http://xueqiu.com/9587077332/22113264
投資者的價值——從武鋼「養豬」談起

有報導說國內鋼鐵巨頭武鋼要投390億元去養豬。其理由是近年來鋼鐵業利潤太薄,進軍養豬業,不但能保障本公司職工的副食福利,還能供應社會,創造利潤,實現多元化,降低單一鋼鐵業務的經營風險。

應 該說,作為企業家,武鋼老總在投資養豬業上的考慮自有其道理。這不禁讓我想起2007年年末我參加一個投資交流會,一位作改型塑料的上市公司老總要去投資 房地產,面對投資人的質疑他這樣闡述其理由:房地產業是剛性需求,利潤高,而改性塑料業做起來太辛苦。我能把一個從零起來的小企業做到業內最大的廠家,為 什麼在一個利潤空間更大的行業就必然不行呢?這位老總最後還回了這麼一句:你們做過實業嗎?沒做過實業,跟我談什麼實業投資?……

這位做 改性塑料的老總無疑是一位業內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按通常的道理,作為外行的投資人,似乎沒資格去跟一位很成功的企業家談投資方向。但是,投資人也許由於職 業性的原因,投資思維上更加「原則」,因而很多時候,面對企業家(哪怕是很成功的企業家),在看待企業上往往更有價值。

例如,出於要投資 有價值的企業,我個人首先考慮的不是這個行業現在是否很賺錢,而是這家企業的競爭資源、競爭優勢及行業特徵問題。對於一個只要有錢就可以投進去的行業,我 個人是退避三舍的,即使它現在非常賺錢。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如果看不到它8年、10年後讓人放心和滿意的格局,那麼作為一個具有「折現」功能的市場,這類 行業的企業終究不會享有任何溢價。現在的高盈利狀態往往是以後折價的潛在推動力。所謂「風險」 正來自於此。

但那些自信心很強的企業家則不同,他們由於之前在某個行業或某個企業很成功的經歷,往往更喜歡那些只要敢投資就可能有盈利的業務,因為他們自認為經營企業的能力很強,只要看到行業裡別的企業有利潤空間,他們就不怕競爭。

應 該說,優秀的投資人與優秀的企業家都是這個社會裡稀缺的「經濟資源」。優秀投資人的價值在於以高效率來配置社會經濟資源,起的是「 好股東」 的角色;而 優秀企業家的價值在於運用、經營好這些資源,但他們的經營行為也應受股東的約束。兩者角色定位不同,思維方式也往往不同。因此,投資人在企業家面前不必有 自卑感,對企業價值的判斷上應保持獨立性和信心。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某某企業的老總說人家企業如何如何,你還能比人家老總更瞭解這家企業嗎?是的。可能 在具體的經營信息上投資人處劣勢,但在企業價值判斷上未必。在這方面,巴菲特早就為我們樹立了成功的榜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50

慘賠兩次 悟出賺「慢錢」心法 三十九歲負債族 靠三個覺悟賺千萬身價

2012-9-3   TWM




三十九歲的社區大學投資課程人氣老師謝晨彥,年輕時兩次投資嚴重失利,瀕臨破產;他從暴賺暴賠的痛苦中大徹大悟,賺到千萬身價。

撰文‧謝富旭、楊寶楨

「如果人生能重來,我寧可不要經歷那段令我『刻骨銘心』的投資經驗!」三十九歲的謝晨彥心有餘悸地回憶說。這段讓他年紀輕輕就負債三百萬元的悲劇,要從他在華碩身上大賺逾三十萬元的第一次投資甜頭說起。

謝晨彥大學時就對投資理財充滿熱情,他拚命打工存錢,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掌握人生中稍縱即逝的發財機會。一九九六年他正準備研究所考試,一邊念書,一邊仍 緊盯著股市。儘管當時台股投資氣氛低迷,日成交量不到五百億元,但上市不久的華碩逆勢走強,讓他直覺出手逮飆股的機會到了。

他把打工存下的三十幾萬元,全部重押華碩,買進價約三百元出頭,僅四個月,就以六百元獲利了結。這一役,讓謝晨彥首次享受到股市的暴賺滋味,也讓他確信,未來一定要吃股市這行飯。

覺悟一:

偶爾賺一○○% 不如每年穩賺一○%一九九九年,他判斷有主力要拉抬太設這檔股票,又將手上所有現金,以融資買進,結果短短兩個月獲利逾一○○%,再度締造人生第二個獲利一○○%戰果。那一年,謝晨彥才二十六歲,已賺到第一桶金──一百萬元。

成功來得太容易,讓謝晨彥迷失在茫茫股海中。「投資飆股,幾個月就能賺一倍的獲利速度,似乎才能滿足我內心對財富的渴求。」他積極打探主力股,陸續有斬獲,在尖美等股票上奏捷。然而,福兮禍之所伏,他萬萬料不到大難也將臨頭。

不久,他踩到力霸地雷,緊接著,中華開發(已改制為開發金控)又讓他大賠,「最慘的是在網通泡沫前買進一堆科技股,轉眼幾個月後開始狂跌!」謝晨彥回憶 說。這一跌,不但把先前的獲利及陸續投入的薪水全賠上,還因為向親友借錢玩股而負債累累。二○○一年,謝晨彥才二十八歲,負債二百萬元。

他只好靠著工作收入慢慢還債,因對股票產生戒心,他把投資注意力轉往期貨及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上。剛開始操作的○二與○三年,獲利豐碩,好不容易前債已清,沒想到○四年總統大選「兩顆子彈」事件又讓他痛賠,再度負債三百萬元。

「雖然,我之後靠著期貨操作,奇蹟式地還清負債,我目前擁有的千萬財富,絕大部分都是從職場工作所得,加上三十五歲後靠著長線投資,每年累積一○%至一五%的獲利累積而來。」謝晨彥說道。

「年輕人投資理財戒之在『急』,我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覺悟到這個簡單的道理!」謝晨彥感慨地說。

覺悟二:

先慢再快 耐心等到理想價位才出手在三十五歲把負債還清後,謝晨彥對投資理財產生了全新的體悟。他把人一生邁向財富之路,比喻成跑馬拉松。「根據研究指出,跑馬拉松 起速如果比平常快二%,通常在最後六哩(九.六公里)反而會遠遠落後其他跑者。反之,如果起跑速度比過去平均速度放緩一點,最後六哩通常能加速,使成績顯 著提升。先慢後快,懂得在關鍵階段衝刺的才是最後贏家!」謝晨彥解釋說。

於是,當時仍在券商工作的謝晨彥與太太約定,每個月至少要存下三○%的薪資收入,而且把每年的年終獎金存下來,尋找長期投資的機會。雖然剛開始只能每月存 二萬至三萬元,但因為把更多心力放在工作上,職場表現出色,存錢的速度加快。他不僅耐心等到合理的價位再出手買股,即使殖利率高的股票也先按兵不動,等低 點再進場。

從○九年迄今,謝晨彥陸續購入中聯資、中華電、兆豐金、中租迪和、中碳作為長線投資部位。除了兆豐金與中碳因購入後短線漲幅過大而獲利了結,目前僅中聯資、中華電與中租三檔股票部位,今年的配息已逾十萬元。

事實上,以謝晨彥目前的實力,很輕易地能把股票部位擴大三倍以上,但他沒有如此做,因為,「台股今年雖然大跌,但是很多我心目中的好股票並未跌到理想價 位,所以不急著出手。」謝晨彥說,經驗告訴他,若能在中聯資四十元以下,中華電七十元以下,兆豐金二十元以下,以及中租四十元以下買進,不僅可等到豐厚的 配息,也會有不錯的價差資本利得,「這一切都是因為懂得『慢慢來』而得到的!」謝晨彥的目標是五十歲時年領百萬元股息,「我才三十九歲,以這種穩健速度前 進,我有信心達到。」他補充道。

謝晨彥認為,年輕時還搞錯了一件事:總是碰上機會後,才來找方法套用在機會身上;但要追求財富,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再來等待機會。

覺悟三:

先找方法再等機會 獨創「五四三選股法」「以前我都是嗅到飆股味道後,再來鑽研相關的理論;或者買進後,才開始認真了解公司財報,自我說服決定是對的,事實上我是被牽著鼻子 走!」「轉向基本面操作後,我則是先搞清楚產業分析、股價評價,以及財報等理論,再來找投資機會,化被動為主動,這樣出手時心裡也踏實許多。」他自行研發 「五四三選股法」,也就是五高、四低、三獨:高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高資本報酬率(ROA)、高毛利率、高殖利率、高股利支付率;低本益比、低股價 淨值比、低負債比,以及低貝他值(股價波動較大盤小的數值);三獨則是產品或產品市占率要獨家、獨大、獨特。根據這些選股法,他個人筆電上隨時有一份基本 面良好的五十檔股票作為「希望名單」,並標出理想的進場價。

「股票投資要有自己奉行不渝的原則,根據原則照表操課,才會贏得財富。」謝晨彥強調。

從痛苦中深刻體認到三個覺悟,讓謝晨彥逆轉自己的人生,開拓全新的財富格局。想要五十歲後不再為錢煩惱,就從過去失敗經驗中,反省自己開始做起吧!

謝晨彥

出生:1973年

現職:台北市中山、大安、萬華、士林社區大學理財課程講師

經歷:大展證券自營部

學歷:交大財務金融研究所、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謝晨彥用「五四三選股法」瞄準投資標的買進價位(元) 投資理由與策略 目前價格(8/28,元)

中華電

(2412) 68 台灣電信龍頭,配息佳、獲利穩定。 90.00

中聯資

(9930) 38~39 用中鋼爐石粉製作的高強度水泥具獨特性、獨占性。獲利穩定成長、配息佳。 47.50

兆豐金

(2886) 16~17 資產高達2兆元的重量級金控,外匯業務龍頭,配息穩定。 22.45

中 碳

(1723) 65~68 台灣唯一煤化工製造廠,產品具獨特獨占性,獲利穩定成長,配息佳。 125.00

中 租

(5871) 40 台灣租賃龍頭,在中國市場有不錯發展,獲利穩定配息佳。 48.90 關鍵三覺悟讓謝晨彥投資逆轉勝

短線獲利

26歲,判斷主力股短進短出賺100萬元。

首度負債

28歲,投資力霸、中華開發失利,加上科技泡沫損失慘重,負債200萬元,靠期貨操作還清負債。

二度負債

31歲,2004年總統大選「兩顆子彈」事件,在期貨慘賠,第二次負債300萬元。

轉為長線

35歲,靠薪水以及期貨及選擇權操作還清負債。投資操作從短線轉向長線價值投資法。

賺到千萬

39歲,工作所得加上長線投資,每年平均10%至15%的獲利,累積千萬財富。

覺悟一:偶爾賺100%,不能使你致富,每年能達到穩賺10%目標,致富效果才驚人。

覺悟二:先慢再快,懂得保存體力,在關鍵階段衝刺的才是贏家。

覺悟三:先找對方法,機會就會找上門。投資有原則就會贏得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61

《創新現場》 領救濟金流浪漢 用四十九美元翻身 舊金山直擊! 第三次工業革命搖籃

2013-07-22 TCW
 
 

 

為了一探第三次工業革命對美國的衝擊,我們來到不起眼的「技術工坊」。一個流浪漢用四十九美元翻身的傳奇故事,兩個年輕人靠一個點子,在一個月募到三百萬元的案例,他們吹響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號角,小跳蚤力拚大象的戲碼,就在舊金山上演。

撰文‧賴筱凡 攝影‧吳東岳美國國慶日隔天,加州舊金山市區中心人潮熙來攘往,兩條街之外,一個簡單的門面,高掛著的招牌寫著「TechShop」(技術工坊),這裡是趨勢大師安德森(Chris Anderson)口中,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搖籃之一。

走進技術工坊,只見櫃台小姐正親切招待著那些初來乍到的訪客。在第三次工業革命裡,一名流浪漢翻身的傳奇故事,就在這裡發生。

流浪漢變老闆

曾靠救濟金過活 一張傳單改變命運他是羅斯(Marc Roth),三十八歲、一家提供雷射切割代工服務的老闆,靠著一台雷射切割機,他自己一個人,一年至少賺進新台幣百萬元。然而,你能想像在一年半以前,羅斯還是個領政府救濟金、住在收容所的流浪漢嗎?

二○一一年冬天,走在舊金山街頭的羅斯,此刻的感受比誰都冷。來到舊金山之前,他曾是在拉斯維加斯工作的電腦工程師;婚姻的破碎,讓他興起了到舊金山重新開始的念頭。不料,卻因此讓他走進了人生中最深的低谷。

金融海嘯的後遺症,讓羅斯原本談到一半的三個工作機會,全部落空;最後更因為生了一場病,連披薩餐廳一小時十美元的打工,也跟著飛了。他賣了車、賣了電腦,卸下所有上班族該有的一切,住進政府的收容所。

「當時,我的經濟來源只有每月加州政府發的五十九美元,以及一張儲值二一○美元的食物請領卡(功能類似食物券,可到與州政府合作之商家換取食物,無法兌換現金)。」打開皮夾,拿出這張橘色的食物請領卡,羅斯好像在說一個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我從來沒想過,有那麼一天,我會住在收容所裡、領著州政府發的救濟金,用食物請領卡到商店換溫飽。」對羅斯來說,這一跤,真的跌得太深。「我一直在找工作、等機會。」突然望向窗外的羅斯,指著地鐵站入口臥躺在地的流浪漢,眼鏡背後的雙眼一沉,「其實,八○%的流浪漢,你從外表是分辨不出來的,他們可能和你一樣坐在餐廳裡吃著潛艇堡,一邊領政府救濟金度日,一邊找工作;只有二○%的流浪漢寧可露宿街頭,也不願給自己重生的機會。」羅斯住在收容所裡、領救濟金,這都是不爭的事實,但他與多數流浪漢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每天醒來,我就到就業服務站去找工作。」羅斯的韌性,讓他在耶誕節前夕,收到了一份來自耶誕老人的大禮。

收容所裡的兩個人,討論著一張傳單,「耶誕特價,只要四十九美元,就可以學會3D列印、雷射切割的技術,還能無償使用這些機器……,怎麼可能嘛?」其中一人念了傳單上的內容,顯然不屑一顧,下個動作,他將這張傳單丟進了一旁的垃圾桶。

站在一旁的羅斯,把他們的對話聽進了耳裡,就在他們轉身離去後,羅斯撿起了這張傳單,他在心底默默讀了一遍,「我也沒什麼好損失的了,這就是一個機會,我願意去試。」那時的羅斯,口袋裡只有加州政府發放的五十九美元救濟金,捏緊了手上的傳單,他決定到上面的地址瞧瞧。

羅斯的心情有多忐忑不安,完全可以預見。「我是一個領救濟金、住在收容所的流浪漢,他們可能不願意教我,甚至不讓我進去,萬一我把機器弄壞了怎麼辦?……」這些負面的想法讓羅斯糾結不已,直到坐在技術工坊裡,繳了四十九美元的會費,拿到了一張上課證,「這是我流浪半年多來,第一次有了歸屬感。」學會3D列印技術 開公司年賺百萬於是,羅斯每天的報到處,從就業服務站換成了技術工坊,他從3D設計軟體、3D列印、雷射切割,一樣一樣自基礎學起。有一次,羅斯因操作不當差一點引起火災,他嚇壞了,以為自己搞砸了上課的機會,「但他們只是拍拍我的肩,對我說,『現在你知道這樣的作法是錯的,以後就不會錯第二遍了。』」「在技術工坊裡,他們要教的不是史丹佛、柏克萊大學的學生;這裡的學生,有老有少,有失業的、待業的,也有已經有工作的人。他們來到這裡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學3D列印、雷射切割與CNC技術。」羅斯說,過去,美國人都有在車庫敲敲打打的童年回憶;如今的美國小孩,卻是在房間裡敲著鍵盤長大,他也是來到技術工坊後,重新找回動手做東西的快樂。

六個月裡,羅斯沒有蹺過任何一堂課,正因他知道人生低谷有多苦,他努力地抓緊機會往上爬。「以前想創業,沒有個十萬、百萬的資本,可能什麼生意做不成功;可是,現在的我擁有一家雷射切割服務公司,從頭到尾,我只花了四十九美元,學會這些技術,用的是技術工坊的設備,生產我的產品。」一個不到兩坪大的狹小房間,偌大的雷射切割機幾乎占據了四分之三的空間,但手指簡單輸入幾個指令,又按了幾個按鈕,雷射切割機動了起來,這裡就是羅斯的單人工作室。左右橫移的雷射切割機正要製造出啤酒籃所需的零組件,這批訂單幾乎讓羅斯忙翻了,他得日夜趕工,才能趕完所有訂單。

「過去三年,我怎麼也想不到,能夠擁有一家年獲利至少新台幣百萬元的公司;至少睡在收容所的第一個夜晚、嚇壞的我,怎麼也沒想到,半年後會開啟一段奇幻旅程。」羅斯知道自己的故事太過傳奇,但他希望能有更多人也從收容所脫身,他甚至主動提議,要幫那兩個撿到傳單的流浪友人支付技術工坊的入會費,只要他們願意來上課。

小點子成商機

設計超級瑪莉問號燈 跳出百萬業績和羅斯一樣,親身感受到第三次工業革命威力的,在技術工坊裡有成千上百個,他們有的人或坐或站在CNC機台與3D印表機前忙碌著,有的則好整以暇地對著電腦檢視著設計圖。一盞黃色的小燈,吸引了我們的視線。

看似平常的一盞吊燈,外形就像電玩遊戲「超級瑪莉」裡的問號磚塊;使用方法也很超級瑪莉,因為燈的下方就藏著觸控感應器,只要連續撞擊三下,問號燈就會發出賺取金幣的聲音,「有玩過超級瑪莉遊戲的人,都會對這款燈有共鳴。」這盞問號燈的設計者,是一個二十六歲的年輕人——新創公司8-Bit Lit的老闆艾思沃斯(Adam Ellsworth)。

問他為什麼會想設計這盞問號燈?答案出乎預料地直白:「好玩。」然而,這個閒暇時蹦出的點子,卻讓艾思沃斯將成品上傳到募資網站Kickstarter後,不到一個月,就有超過一千六百人願意出資購買這盞燈,艾思沃斯更一口氣募到超過十萬美元(約新台幣三百萬元)。

這上千筆的訂單,居然都是在技術工坊裡製造生產。「3D列印機讓我們省下大筆開模費用,輕鬆生產燈的塑膠外殼,加上從網路上買來的電路板,搭上調校好的觸控感應器,一盞又一盞的問號燈,就從技術工坊裡組裝、出貨。」艾思沃斯說。

零成本、零投資 連庫存都是零你可能會懷疑,這樣的燈真的有人想買嗎?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魅力,只要你有好點子,就一定能讓產品量產製造,為你賺到錢。」提出「自造者」概念的安德森說。比起過去大量購買原料、製造後,上市賣不掉變庫存,在第三次工業革命裡,零成本、零投資,連庫存都是零。

「當募資網站上湧進大筆訂單時,我真心覺得這些人瘋了,但或許更為瘋狂的是我。」艾思沃斯說。問號燈在網路上暴紅,連羅斯看了都嘖嘖稱奇,「你絕對難以想像,他們賣出的前一千個燈,都是在技術工坊裡製造組裝。」就在訂單如雪片般飛來時,艾思沃斯趕緊回神,「我們得找更多人幫忙組裝。」而他們找上第一個幫忙的人,就是羅斯。利用他的3D列印與雷射切割技術,他們就在技術工坊的一隅,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問號燈,就為趕上訂單飛來的速度。

新公司受青睞

研發紙智慧型手錶 一個月七萬人下單如果說,啟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器是紡織機;那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啟動鑰匙,就是3D列印、雷射切割與CNC機台。這些自動化設備大幅成熟,讓量產製造的門檻大為降低,「設計軟體將一切變得簡單,畫一張3D設計圖,就像擺積木一樣。」安德森用滑鼠輕點了幾下,宛如堆疊積木般地畫出一張立體設計圖。

如果你沒有足夠資金購買這些設備也沒關係,「當募資網站上大批消費者願意為你的點子買單時,你只要再找到願意代工的人,將訂單分包出去即可。」羅斯說,第三次工業革命裡,他們握有的優勢是學會自己製造,甚至在美國有一種代工廠仲介商,只要訂單數量超過「小跳蚤」負荷,這些代工廠仲介商就會將你的訂單外包出去,替你找到最適合的代工廠。

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威力,過去「大象」企業才玩得起的資本遊戲;如今,小跳蚤也有了挑戰量產的實力。過去一年來,美國被視為小跳蚤最典型代表的一家公司,是一家智慧手錶製造商──Pebble Watch。

這家成立一年餘的公司,最早只是想要設計一款以電子紙材質做成的智慧手錶,結合部分手機功能,例如手機來電時,手錶也會同步響鈴等。這樣的點子放到募資網站上,即使沒有量產時程表,短短一個月,就有近七萬人下單,以一只手錶價格一五○美元計算,Pebble Watch募到超過一千萬美元。

「Pebble Watch的成功,鼓舞了技術工坊裡的每個人,這讓我們深信,小跳蚤也有機會可以挑戰大象。」羅斯說。看在安德森眼裡,這一切似乎是必然,「Pebble Watch只是數以萬計的『自造者』之一,Pebble Watch的效應才開始發酵,未來還會有更多更成功的『自造者』出現。」或許誠如安德森專訪的尾聲,他大膽預言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像技術工坊這樣的種子,也已經在世界各地開花,不只歐美開始風行,就連日本、中國也都掀起熱潮。他緩緩地說:「一個劃時代的工業革命,正要改變我們的世界。」美國3D列印進校園 培育新「車庫創業」人才隨著中國坐穩「世界工廠」地位,美國總統歐巴馬為了將製造業的工作機會移回美國,卡位第三次工業革命成了新方向;他更批准15億美元的投資額,全力推行3D列印,甚至要把3D列印機直接導入高中校園。

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一個實驗性工廠裡,3D列印機、車床運轉著,只要學生有興趣,就能來到這裡學習第三次工業革命裡的關鍵技術。然而,歐巴馬的企圖心不僅如此,他要直接在高中教育裡扎根,讓新一代的美國小孩從小就熟悉這些自動化技術。

「3D列印、立體設計這些東西,其實比你想的還要簡單。」安德森不諱言,他的10歲兒子在繪圖軟體引導下,能輕易畫出一張立體設計圖,將設計圖傳入3D印表機後,畫紙上的城堡就直接成形。「這對於在電腦世代的孩子,絕對不是難事。」30年前的車庫創業代表,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為全世界開啟了電腦世代;20年前的車庫創業代表,是Google創辦人佩吉與布林。如今,歐巴馬要讓美國小孩從基礎學起,希望每所高中都能有3D列印與雷射切割機,就是要養成下一波車庫創業的人才。

儘管目前推行一年,只有少數學校將「技術工坊」的概念導入校園,但這項計畫還在進行。羅斯認為,這樣的策略用意很簡單,就是希望未來的每個學生從小就有製造能力,會自行設計、也能製造生產,才有機會再創美國製造業榮景。

對照台灣還在思索如何重整技職教育,我們的教育布局策略顯然落後太多,倘若當政者沒有預見趨勢的能力,台灣的下一代恐難脫在後頭苦苦追趕的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79

索羅斯 (五十九)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260119

「榮枯過程」

榮枯相生總是發生在市場被自我推進的共振行為主宰之時。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群羊效應的風勢共振行為?喬治.索羅斯的答案是:一觀念有缺陷的個體投資者使市場對他們的情緒發生推波助瀾的作用,也就是說投資者使自己陷入了某種盲目的狂躁或類似於獸性的情緒之中。」

縱容狂躁情緒的市場往往充斥了過度行為,並容易走向極端。這種過度行為「極端現象的推動力」導致了榮枯相生的發生。於是,投資成功的關鍵就是,認清市場開始對自身的發展勢頭產生了推動力的一刻。一旦這個關鍵時刻得到確認,投資者就能洞察一次榮枯相生現象是正在開始抑或是已然進行之中。

索羅斯這樣解釋道「反射過程總跟隨於辯證模式的原因是市場的不確定因素越多,隨波逐流於市場趨勢的人也就越多而這種順勢而動的投機行為影響越大,局面也就越不可確定。」索羅斯說,一個典型的榮枯相生過程的主要順序特徵是市場常常以發展的趨勢尚未被認定的時候開始。

趨勢被人們認識之後,人們的認識又很快得到強化並加強趨勢的發展,導致一個自我推進過程的開始。在這一過程中,對趨勢的正確認識和偏見同時存在,隨著過程的發展,趨勢變得越來越依賴偏見。當這一過程發展到一定階段,索羅斯所說的「極不平衡態」的條件即告成熟。

等到信念和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變得很大時,就使市場參與者的偏見受到極度重視。這時,就會出現一個高點。這個高點叫做考驗期。偏見和對趨勢的正確認識會同時受到外在力量的考驗。市場趨勢和市場參與者的偏見都可以通過各種外界的衝擊而一遍又一遍地受到測試。

如果偏見和趨勢都能在經受各種衝擊之後依然如故,那麼,用索羅斯的話來說,就是「不可動搖的」。他把這一階段稱為加速過程。終於,一個鏡面反射型的,能自我推進的過程向著相反方向發生了。

此時,趨勢已經形成慣性,在慣性的作用下,趨勢繼續維持,僅需內部因素即可保持這種自我推進趨勢的延續。但是當人們對市場的看法一旦不再有推進作用時,原有趨勢的發展將停滯不前,這是趨勢的停滯期。這時,趨勢更加依賴於偏見,因而,對市場走勢的信心的喪失使得趨勢本身就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反轉。發生逆轉的點叫做臨界點或關節點。

相反的趨勢會在相反的方向促成一種偏見的形成。從而導致一種災難性加速狀態的出現,從此走向市場的崩潰,或者如索羅斯所稱的崩盤加速階段。

整體來說,索羅斯強調,當某一趨勢延續的時候,為投機交易提供的機遇大增。市場人士的種種偏見與市場的走勢相互作用,只要原有趨勢一直得以保持,偏見將愈發偏離真相。市場趨勢一旦產生,就將按其自己的規律開始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43

索羅斯 (七十九)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727035

「德魯肯米勒」

索羅斯用他敏銳的目光,開始搜尋這個舵手。史坦利.德魯肯米勒的出現使這位大智大慧的伯樂欣喜的見到了日行千里的良駒。用索羅斯自己的話來說,「德魯肯米勒負責我所說的宏觀投資。我仍然是老闊,但是我漸漸地不在公司裹,由他做宏觀決定。他加入公司的第一年表現沒有預期的好,他把原因怪罪於我在現場,這多少妨礙他產生自我意識,或者說是對他的風格綁手綁腳,於是我把全權給予他,自己涉入東歐事務。

他真正接管主導權後,我們發展成一種教練和球員的關係,從此以後,量子基金運作很順暢。就我教練的身份,他和其他球員可以來找我,尋求建議,提出構想,而不覺得我會介入他們的打法,或者從他們手裹拿過球,親自帶球。另外,我也負責分配他們之間的利潤分配,基金管理公司所盈餘的一半保留給管理小組,我負責分大餅。他們承認我是公正無私的裁判,這點促成了公司良好的風氣。」

史坦利.德魯肯米勒畢業於緬因州的寶都因大學,後考入密西根大學研究生院攻讀經濟學碩士。上研究生時,他認為課程中滿是數量分析和理論性的東西,與實際生活的應用聯繫甚少,於是第一年沒上完就退學了。退學後,他在匹茲堡國家銀行找到一份工作,作管理培訓,不到一年就被提升為股票研究主管。不久他又辭去了該職而成了一位脾氣有點怪但表現卓越的部門經理。此後,由於業績突出,不到一年,便頂了自己上司的空缺而升到高級主管的地位。

兩年後,即一九八○年,年僅二十八歲的他就辭別銀行,創立了自己的財務管理公司——瑞格遜資產管理公司。一九八六年,德魯肯米勒被德瑞福斯基金聘為基金經理。根據協定,德瑞福斯基金公司仍然允許他繼續管理他自己的瑞格遜基金。在他加盟德瑞福斯基金之時,他的管理風格已從傳統的單一持有股票組合轉向把債券、外匯和股票相互組合起來的折衷性投資戰略,靈活地在這些市場上進行買入多頭和賣出空頭的多樣化交易。

德瑞福斯基金公司對他的市場天賦萬分傾倒,又以他為首,創立了幾個基金歸他管理。其中最出名的是「積極主動策略投資基金」,該基金自它設立開始(一九八七年八月),至德魯肯米勒在一九八八年八月離開德瑞福斯為止,一直是基金行業中成績最卓越的基金之一。

德魯肯米勒在德瑞福斯基金的名聲如日中天。最後他竟管理了七個德瑞福斯公司的基金,加上他自己的一個基金,共達八個。事實上,在德魯肯米勒尚未加入索羅斯的公司之前,索羅斯就暗示過將讓德魯肯米勒做他的「接班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55

說史140128最寒冷的冬天(十九)兵潰清川江(上)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1/28/%E8%AA%AA%E5%8F%B2140128%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5%8D%81%E4%B9%9D%EF%BC%89%E5%85%B5%E6%BD%B0%E6%B8%85%E5%B7%9D%E6%B1%9F%EF%BC%88%E4%B8%8A%EF%BC%89/

說史140128
最寒冷的冬天(十九)兵潰清川江(上)
蕭律師執筆

第二十三團團長 佛里曼Paul Freeman確信他的部隊一過順天就遇見了中國軍隊,到了中國人擊攻時,他就完全肯定,自己在敵人口袋陣裡至少待了兩週。 中國人緊盯著他們,但沒有採取行動。他們時隱時現,來去無踪。

大約十天前,佛里蒙派遣一連士兵前往北部的江界偵察。在朝西北方走了五哩左右後,他們發現遠方地平線有人影晃動,但距離非常遠。從他們的軍服來看,那一定是中國人。連長下令停止偵察,不得開槍,並立刻掉頭返回營部。他向營長及團長彙報發現的情況。

第二天,佛里曼又派出另一支巡邏隊。這一次,美國士兵似乎越過中國人眼中的分界線,中國人開火了。幾名美國士兵受傷,其他人被廹撤退。

第三天,佛里曼再派出第三支巡邏隊,目的是找回上次受傷的士兵。他們發現傷兵躺在路邊,全部被裹在毯子裡。***

隨著感恩節的來臨,中國人出現的跡象越來越多。佛里曼相信,這裡到處都有中國人緊盯著他們。他在二戰期間曾在中國工作多年,深知毛澤東的戰略,並始終認為中國参戰對美國威脅巨大。「遠東司令部的人顯然不相信這些。」他後來說。此時他的情緒極度低落,認為越過北緯三十八度線絕對是災難性的錯誤。美國領導層正把整個第八集團軍扔到水深火熱的險境中。當美國在亞洲打一場不可能贏的戰爭時,蘇聯人正在一旁隔山觀虎鬥。從這個意義來說,他的預感竟然和肯楠George Kennan不謀而合。越過三八線之後,佛里曼對這個被他視為可怕的錯誤戰略變得更加謹慎。因為北上成功與否並不取決於美國人的優勢—- 而取決於中國人的意圖。中國人已表示,他們不會坐視不管,正準備參戰。

第二十三團本應在十一月十一日趕到會師地點,然後再從那裡出發,直撲鴨綠江。佛里曼相信,他們的做法已遠離理性,缺乏明確方向。「對於美國來說,這裡是離地獄最近的地方,我們似乎正落入蘇聯的人手掌,一步步走進亞洲泥淖。我們的處境就好像是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拿破崙討伐莫斯科與巴丹戰役的混合。」他在寫信給妻子時這樣說。

佛里曼出於謹慎,一直讓本團士兵盡可能保持集中,睡覺時不要脫衣。在中國人進攻的第一天晚上,第二十三團一直堅守陣地,並重創中共軍隊,擄獲約一百人。會說中國話的佛里曼親自審訊這些戰俘,發覺大多數人操北方口音,而且非常懼怕美國的武器。在當天剩餘的時間裡,他一直在集中本團兵力。當晚,中共軍隊再度進攻,並搶走一批軍械。第二天,該團又奪回了這些裝備。

瓊斯上尉是第九團的情報科長。在中國人發動攻勢時,第九團正在第二師東側。十一月二十五的前幾天,儘管該團只遭到零星的抵抗,但越來越多的小規模交戰讓人懐疑附近有中共軍隊。瓊斯說:「我的作戰地圖上已布滿紅色標記。」他認為情報部門的擔憂已經成真,懷疑整個第八集團軍都已經處於敵人的攻擊範圍內。

第九團團長 史隆上校已經合理部署了有限的兵力。全團三個營均占據高地,而且還不算分散,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各部隊可以互相掩護。 但當晚發生的事非常詭異。東翼的南韓軍瞬間就潰不成軍。之後,中國軍隊開始對美國人發起一波又一波猛攻。 美國人突然置身於一種新型戰爭,而這場戰爭的序幕,就是對第一營的進攻。***

午夜時分,作戰高潮終於來臨。中國人攻擊時,瓊斯正在團部。當時,三個營相繼傳來遭到攻擊的無線報告,一個接一個。 儘管還沒有徹底驚惶失措,但報告裡的每個詞語無不透露出刺骨的寒氣和恐懼:「他們正在攻擊我們…….」、「噢,我的天哪,到處都是中國人…….」、「我們還堅守著陣地,但中國人無處不在…….」、「每打退一波攻擊,就會招來更多敵人,對方兵力太多了…….」、「我們已經有點守不住,敵人太多了…….」、「這也許是我對您發出的最發報告…….」。聲音雜亂,是好幾個人的聲音,而且聲音一直在變換— 當某個通信兵被子彈擊中時,馬上有另一個士兵接過話筒。 所有的聲音終究說明同一件事:在中國軍隊的強大攻勢下,美國一個團已被打得七零八落。 團部根本無法確定戰況,唯一能確定的,就是戰局已無法控制。 史隆上校表現得非常出色,一直保持冷靜,毫不驚慌,竭盡全力指揮殘部向師部靠攏。 他以為那裡才是更安全的地方。

這是一場極為可怕的軍事災難。 每小時的形勢都在變化,讓美國人越陷越深。實際上,僅在最初的幾小時裡,第三十八團和第九團的幾個營已經被徹底摧毁。這時,相鄰的部隊也遭受著無法承受的巨大壓力,整個第二師已潰不成軍。

在第二師最前方開路的是第九團,第九團的先鋒部隊則是第二營麾下的L連。而走在L連最前面的就是第二排。排長是日裔美國人高橋。 十一月中旬前,由於行軍速度較快,在渡過清川江的第一天,他們來到一個叫古薑洞的小鎮。冬季清川江水並不深,只及腰,可是寒冷刺骨。渡過一哩半的清川江後,L連士兵穿著濕漉漉的衣服,在寒風刺骨的山上繼續跋涉幾小時。二十四日下午,L年在清川江以東、在古薑洞以北約三哩的一個高地上,構築防禦陣地。

他們幾乎是整個第八集團軍最東側的部隊了。K連在他們東一點五哩處。在遭到襲擊時,L連和K連各約有一百七十人。再往東有一個南韓軍隊負責掩護第八集團軍。在出發前的最後一次準備會議上,高橋和其他下級軍官被告知南韓軍隊將掩護他們的右翼,很多人聽時都眼望天花板。 這些美國人對南韓軍的印象就是:遇敵即潰,直接跑回本部,幾乎從不抵抗。

那天晚上,很多事讓高橋忐忑不安。首先,他們與K連失去聯絡。他們應該就在不遠的位置,駐紮在空曠、荒涼、漆黑的某個地方,然而用無線電卻聯繫不到他們,派出去的巡邏隊也杳無音訊。 這就足以讓人心驚膽戰了;這意味著一個強大而恐怖的敵人將隨時把他們一分為二— 如果K連還存在的話。原來中國人就是從K連的一個崗哨上衝下來。 當時那個崗哨只有三名美國士兵,看到不計其數的中國人朝自己過來,嚇得魂不附體。由於擔心自己會被馬上打死,因此沒有開槍。這也是最初沒有人聽到鳴槍警報的原因。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22

法律140417合約法(十九) 合約的解除 4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4/17/%E6%B3%95%E5%BE%8B140417%E5%90%88%E7%B4%84%E6%B3%95%E5%8D%81%E4%B9%9D-%E5%90%88%E7%B4%84%E7%9A%84%E8%A7%A3%E9%99%A4-4/

法律140417

合約法(十九) 合約的解除Discharge of Contract 4

蕭律師執筆

 

D. 合約履行Performance

雙方依約履行後,合約解除。問題是:怎樣才算履行?

一般原則是,履行必須準確

Re Moore Co and Landauer Co, 1921:被告同意由原告處購買3,000罐生果罐頭,以30罐一箱包裝。結果有些裝箱只得24罐。法庭同意被告拒絕接受整批貨。(此案後來雖未被上議院推翻,卻備受批評:Reardon Smith Line Ltd v Hansen-Tangen, HL1976。)

 

嚴苛的履行要求有時會產生困苦。

Cutter v Powell, 1795案中一個海員,同意在一條由牙買加Jamaica至利物浦的船上服務,報酬是30 guineas,在船抵達終點時付欵。海員在航行途中去世。法庭將合約作“整體”解釋,以致寡婦分文拿不到。

 

針對「準確履行」的嚴苛要求產生以下的例外:

可分割合約 Severable Contracts

所謂「可分割」,意指合約中有些責任是可以獨立履行的。究竟責任是「整體」或「可分割」是一個詮釋問題:對工作與物料的合約,其傾向是「可分割」。

在Roberts v Havelock, 1832案中,一條船在航行中受損,須入船塢作基本維修,由原告執行維修。在完成全部維修前,他要求已完工部分的工錢。他成功向法庭申索;法庭並無要求整件維修工程完成後才能獲工錢。

 

實質履行Substantial Performance

所謂「實質」,有「大部份」的意涵。 合約一方履行大部份責任,雖然並不精確,仍可執行合約:Boone v Eyre, 1779。 但實質履行者對已履行部份須負賠償損失責任。以下二案可解釋此理論如何運作:

H. Dakin Co Ltd v Lee, CA1916:原告是建築商,應允替被告屋宇作維修工程。工程有三處小節不符合約規定,但花少許費用即可矯正。上訴庭認為原告已完成大部分工程,大瑕小疵,已算履行合約,判被告須付維修欵項減去修補小疵所需費用。

Bolton v Mahadeva, CA1972:原告應允以£560替被告家中安裝中央暖氣。安裝後的系統供應暖氣不足,並在屋內散發出難聞氣味。 要矯正這種缺憾需花£174。上訴庭裁決原告並未履行合約實質部份,因此不能向被告追索費用。

要依賴實質履行的理論,原告的毁約只應是 違反保證承諾breach of warranty(有別於違反合約條欵breach of condition)性質,或一些不太嚴重的條件。

 

自願接受部份履行

一方只部份履行合約,但另一方接受:Christy v Row, 1808。這無異於雙方達成一個新協議。

如果接受部份履行,部份履行者可得按勞計酬quantum meruit,即按照服務計值。無論接受與否,選擇者必須有真正的選擇自由

在Sumpter v Hedges, CA1898中,原告同意在被告的土地蓋搭建築物。他完成了三份之二的工程後就放棄合約,由被告自己完成餘下工程。原告的「按勞計酬」索償失敗;被告根本無從在接受與不接受間作選擇。

 

毀約或合約受挫妨礙履行

一方如已履行部份合約,但由於對方的錯誤,使他無法繼續履行餘下部份:Planche v Colburn, 1831。在此情況下,受損一方可以「按勞計酬」的基礎向對方這討損失。

 

提出履行 Tender of Performance

所謂「提出履行」意指實質上有履行合約的意圖,但如得不到對方的合作,則無法履行合約。 在此情況下,他可向對方提出履行合約。如果對方拒絕,提出履行一方被視作已履行合約。

在Startup v Macdonald, 1843案中,原告已應允在三月份最後十四天內付運十噸油與被告,在付貨時以現金支付。原告在三月三十一日不午八時三十分(是一個星期六)付貨,被告以時間太晚為由拒絕收貨及拒絕付欵。法庭裁決:提供油等同履行合約,原告應得賠償。

 

提出履行的後果會視提供的是錢銀或貨物而有所不同。

如果A出產的貨物,無論量與質都正確,B的拒收解除了A的合約責任,而A更可追討因B毁約而蒙受的損失。

如果A給與B完全正確的合約銀碼,而B拒收,則A可將原數交入法院。如果A被起訴,姑不論後那一方獲勝訴,A將可免付堂費。有一點須知,任何付欵應以「法定貨弊legal tender」為準;交付支票只是商業上互相的信任,但須先得對方同意才行。

 

時間的規定

如果合約沒有定下履行時間,則需於合理時間內履行。

在普通法下,時間是核心要素essence。合約沒有在指定時間內履行等同毁約。但衡平法equity賦與法官「強制履行specific performance」的酌情權,即使一方無法在指定時限內履行合約。 成文法也明言,如果普通法與衡平法有衝突,衡平法占優。其結果是令時間不是合約核心要素,除非:

(1)   合約明文規定時間是核心要素;

(2)   合約原本沒有訂明時間是核心要素,但因對方不合理延誤,一方給與對方通知,要求在合理時間內履行,則時間變成要素;

(3)   因依合約主體與合約環境,時間變成要素。

 

如果時間成為要素,任何延誤,無論如何輕微,都構成悔約。

Union Eagle Ltd v Golden Achievement Ltd, 1997: 雙方簽署一份買賣合約購買香港一個樓宇單位,交付一成定金,約內訂明時間是合約要素,須於1991年九月三十日下午五時前完成交易,否則沒收定金,解除合約。 買方律師的信差携同代表樓價餘數的支票趕赴賣方律師樓意圖完成交易,但遲了十分鐘。 賣方律師應客人指示,以買方毁約為由,拒收支票,沒收定金,並取消買賣—-當時樓價日日升。 買方起訴賣方,聲稱應得到法庭寬限,並要求強制賣方履行合約(即要樓不要拿回按金)。樞密院判賣方勝訴,理由是時間要素是決定性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32

道德經譯註 第十九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jlx.html

原文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註釋

文:理論之義。

見:表現。

翻譯

拋棄聰明的才智,人們可以獲得百倍的好處。去除仁和義,人們就會恢復孝敬和慈愛。拒絕機巧和利益,盜賊就會消失。這三個方面作為理論是不夠的,因此還應該使人們認識有一個總的歸屬,那就是:表現自然淳樸,保持樸實,減少私心,降低慾望,拋棄追求智巧的學問就沒有煩惱。

理解

社會當中大多數人都是理性的人,每個人(家庭、組織)幾乎都可以被看做是遵循著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為(忽略少部分的利他行為)。但是作為一個社會,每個人的最優行為可能反而是對社會是沒有好處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擠公交,當每一個人為了擠上公交而不擇手段的時候,上車的效率是很低的,遠遠低於每個人有禮貌的排隊依次上車。再比如在戰爭當中,個別人的逃跑可能引起整個軍隊的潰敗。中國人尤其如此,極盡機巧之能事,在社會上辦事認為不走走後門就沒有門道,這種心理反而助長了貪官。所以有時我就想,所謂的貪官老百姓也得付那麼一點責任。所以老子會說,放棄那些智巧的行為,回歸淳樸的大道上,反而對老百姓是有利的。

絕仁棄義並不是說仁和義是不好的,應該拋棄。而是應該聯繫上一章「大道廢,有仁義」來理解。這樣看的話老子只不過還是在說人們應該回歸到大道的狀態上,不要始終處在那個統治者宣揚仁義的狀態,那些所謂的仁義只不過是統治者統治人們的工具而已,應該去追求比仁義更加根本的東西---道。君不見多少統治者對外滿口仁義道德,暗地裡卻行大奸大惡之事。

老子認為還必須要讓人們的思想有所歸屬,回歸淳樸的天性。有個核心的容易把握的方法---見素抱朴,少私寡慾,絕學無憂。很多人抨擊老子「絕學無憂」這句話,認為他主張毀滅文化,實行愚民政策。但是把握老子的一貫思想來看,「絕學無憂」的意思應該指的是放棄學習那些所謂的智巧、仁義、巧利的學問,回歸淳樸的天性就沒有憂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83

道德經譯註 第二十九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p3o.html

原文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註釋

取:治理的意思。

為:有所作為。

歔:指輕輕的吹,這裡的含義是性情緩和。

吹:指用力較強的吹,這裡的含義是性情急躁。

隳:毀滅,失敗。

泰:過分的。

翻譯

想要治理天下而有所作為,我看是達不到目的的。天下是一個神妙之物,對天下不能採取勉強的行為。有為者必然會失敗,把持者必然會失去。因此,聖人無心於為,所以不會失敗;無心於把持,所以不會失去。各種事物中,有前行的,有跟隨的;有緩和的,有急躁的;有強健的,有羸弱的;有成功的,有失敗的。因此聖人會去掉那些極端的、奢侈的、過分的。

理解

我想這一段是老子寫給當時的統治者聽的。雖然這些人地位尊貴、手握生殺大權,但在老子看來他們的地位也不過是道在那個時代賦予的,因此他們也必須遵循道。那些把天下當作自己的私人物品而佔有的、想要憑藉自己的主觀意志妄加改變的必然遭到失敗,桀、紂、秦始皇、隋煬帝、希特勒就是典型的例子。

老子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對的,有善就有惡、有強就有弱、有成功就有失敗,老子認為應該去除極端的行為,所謂過猶不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56

說史140521最寒冷的冬天(二十九)李奇微登場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5/21/%E8%AA%AA%E5%8F%B2140521%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4%BA%8C%E5%8D%81%E4%B9%9D%E6%9D%8E%E5%A5%87%E5%BE%AE%E7%99%BB%E5%A0%B4/

說史140521

最寒冷的冬天(二十九)李奇微登場

蕭律師執筆

 

沃克Walton Walker一直不顧一切地在可怕、狹窄冰封的路上驅車趕路。他們逃亡之路一直延續到1950年12月23日。沃克和他的駕駛員、助手以及貼身警衛擠在一輛吉普車裡,沿著公路旁狹長通道向南行駛,通路擠滿了南下的車輛。突然一輛運載武器的南韓軍車閃進他的車道,事故就此發生。吉普車被撞翻,連車帶人一起滾下路邊的溝渠,其他三人活了下來,沃克當場慘死。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軍旅生涯顯然不夠光彩,他指揮軍隊堅守「釜山防衛圈」立下的戰功將被人淡忘,而鴨綠江畔的災難將成為他的墓誌銘。

 

準備接替他職位的人是二戰後期冉冉升起的軍界新星李奇微Matt Ridgway。他是少數能同時得到華盛頓和東京認可接替沃克的合適人選。他是美國陸軍最優秀的將領,他有能力重整第八集團軍這支潰敗的軍隊。他臨危受命,匆匆辭別妻子上任。他毫無幽默感,既嚴於律已,也嚴於責人;他不像麥克阿瑟那麼浮誇,但絕非缺乏魅力。他和麥克阿瑟不同之處,是承認韓戰是一場有限度戰爭,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東西方決戰的主戰場該是在中歐某一處,在那裡集中了蘇聯最精銳的裝甲師。

 

李奇微體型健美,外表強悍、衣著整潔,是個極富魅力的人。儘管他身高只有五尺十吋,但個性的力量使他比實際身材顯得偉岸得多。他還是斯巴達主義者,一直擔心美國人會因過分強調物質享受而墮落。他認為缺少肌肉是美國小夥子在韓戰初期表現令人失望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過度依賴武器和技術。因此,他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們從吉甫車和卡車的暖氣裡拉出來,像他們的前輩一樣在寒冷中長途行軍、跋山涉水。即使他們不能和敵人分享別的東西,但至少和敵人分享這份嚴寒。

 

在李奇微的軍旅生涯中,至少有三次是國家最需要時挺身而出:第一次是1944年六月的諾曼第登陸,他率領一支空降部隊進攻法國;第二次是在1954年,一支法國部隊在奠邊府被越共包圍,美國被廹出兵營救;第三次就是1950年十二月底接管混亂不堪的第八集團軍。在短短兩個月裡,他就讓這支疲憊的軍隊恢復了旺盛鬥志,重新找回原來的尊嚴,擊退了中國軍隊試圖把聯合國軍隊趕入大海或迫使美國動用原子彈的一次大規模進攻。

 

韓戰初始,李奇微就是參聯會負責這場戰事的人。戰爭初期,美軍使用的火箭筒無法打穿蘇製T-34坦克,他於是親自監督新型3.5吋口徑火箭筒的生產和運送。儘管當時還沒有聯邦快遞,但李奇微創造的超級配送系統,很快便抵消了北韓在武器運送方面的優勢,阻止了他們對釜山的進攻。

 

在抵達南韓前,他先飛到東京與麥克阿瑟會面。麥克阿瑟告訴他:「你認為怎麽做比較好就做,馬修。第八集團軍是你的。」就這一句話就意味著韓戰第一階段已經結束—- 以前所有命令都來自東京,現在所有命令都來自李奇微。此刻最重要的問題是:他能否讓自己的軍隊不被趕出這座半島?

 

李奇微抵達南韓後,馬上視察前線。呈現他眼前的現實讓他震驚:失敗的烏雲籠罩全軍,指揮官悲觀喪氣,士氣極度低落。他找不到任何有價值的軍事情報。他在視察中遇到一名軍長,這位軍長竟然連附近河流的名稱都不知道。最讓他憤慨的莫過於很多司令部裡的地圖。每支美國部隊似乎都湮沒在無數小紅旗裡,而每一面小紅旗都代表中國的一個師。很多部隊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周圍有多少中國人,因為他們根本沒派出偵察隊。他馬上就攻變了這種狀況,乘搭小飛機走訪了每個司令部,不只是師部或團部,甚至親臨營部和連部。有些地方甚至沒有跑道,只要他覺得必要,就絕不錯過。

 

很快,他就推出一個「李奇微」式的沙盤地圖。他首先觀察只有一兩面紅旗的局部地圖,詢問該部隊最後一次接觸中國軍隊的時間。指揮官的回答一般是四、五天—-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多數美軍部隊實際上離中國人非常遠。於是,李奇微就會以極輕蔑的姿態從沙盤地圖拔去這些紅旗,按新的規定,只有在四十八小時內遇到的中國軍隊,才能在對應位置插上一面紅旗。如果他下次回來時,發現他們沒有執行這項規定,這個指揮官就會消失。

 

其中道理很簡單,因為李奇微有資格和東京談條件,而這對於沃克只有做夢才能想到。如果李奇微需要一個身在華盛頓甚至是東京的指揮官,那麼這名少校、中校甚至准將第二天就得上路。與華盛頓的其他人不同,只要有必要,他絕不懼怕與麥克阿瑟攤牌。以前,華盛頓的將軍們見了麥克阿瑟就發抖,但是現在李奇微是韓國戰場的主角,身在東京的麥克阿瑟已變成旁觀者。把麥克阿瑟掛在嘴邊只是李奇微禮貌之舉而已。至於誰是韓國戰場的總指揮不言自明。

對於那些還待在華盛頓的文官武將來說,這樣變動絕對是大解脫。儘管李奇微可能也會提出要求—- 例如補充大量的砲兵部隊,但他對華盛頓面臨的問題一清二楚:他所指揮的戰爭只是一個更大地緣政治鬥爭中的一部分。從戰爭開始以來,華盛頓與韓國戰場的指揮官第一次取得共識—-這是一場有限度的新型戰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3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