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化工業仍處低谷 科萊恩的業績為何逆勢上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478.html

2016年第一季度,曾經最賺錢的A股公司中國石油(601857.SH)虧損了137.85億元,折射出目前石油化工行業的慘淡一面。

作為原油企業,出現了如此巨大的虧損,那些使用原油隨後加工為化學品的公司日子會好過麽?是否也會隨著油價的下跌,業務發生劇烈變化呢?近期,全球特殊化學品龍頭、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的科萊恩公司就公布了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其銷售額為99.2億元人民幣(14.78億瑞士法郎),同比上漲3%,扣除特殊項的EBITDA率達到15.5%,高於去年同期的14.1%,凈利潤(EBITDA,扣除特殊項)同比增長16%,達到15.3億元人民幣(2.29億瑞士法郎)。

海外化工企業通過嚴格的成本控制、盡快調整業務戰略並抓住消費者的各類新需求等方式,來面對化工市場的萎縮,或許對中國石化企業安然度過化工谷底時期、提高業績有所啟發。

開源節流

(圖為科萊恩公司logo)

科萊恩的業務單元分為四個業務領域: 護理化學品、自然資源、催化劑以及塑料塗料,它註重把握高能效、可再生原材料、零排放交通工具等趨勢,生產銷售高質量、高科技含量的化學品。

科萊恩大中華區及韓國區總裁嚴凱鵬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就說,全球化工企業都面臨油價難以上揚、化工下遊產品無法提價的嚴峻挑戰。“短期看,整個化工市場確實會因此造成一定的困難,客戶的資金面將收緊,對於供應商來說產品銷售也會受到影響。換個角度思考,這些不利反而促使一些企業迅速調整產品系列、削減支出,這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

他介紹,公司對所有生產設施(如合資生產工廠等)都進行工業流程的詳細分析,獲得詳實可靠的數據,並且對癥下藥,從而進一步降低各類成本。以2015年為例,公司營業收入為390億元人民幣(58億瑞士法郎),因對成本的合理控制和有效實施,由此節約了4.7億元左右。

顧培楠是科萊恩的執行委員會委員,他補充道,“控制成本非常重要,對我們而言是一種挑戰,但也是客戶的需求及核心競爭力。早在幾年前,我們就建立了結構化的體系來做降本工作,我們把這個叫卓越科萊恩,它包括不同的維度。第一,運營卓越,主要是指工廠的生產運營。第二是創新卓越,即能更好管理我們的創新活動,使研發達到預期效果。第三是商務卓越,主要在於對產品進行準確市場定位,如產品定價、執行流程等。第四則是人才卓越,希望在每個崗位都能有合適的人才,並使他們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工作質量及效率。各個環節配合之下,成本控制才不會紙上談兵,可能獲得效果。而且,持續降本的過程一旦維持多年,會給我們帶來較大收益,也能抵消通貨膨脹帶來的一些影響。”

科研是第一生產力

(圖為科萊恩公司的相關下遊產品)

控制管理體系,還需其他領域予以配合,而對於特殊化學品公司來說,研發不可或缺。科萊恩每年約投入13.4億元人民幣用於研發創新工作,占到年銷售額的3.5%,這一占比並不算低。在法蘭克福、慕尼黑、舊金山等地,科萊恩擁有八個研究中心和創新中心,主攻生物技術、特殊化學品、催化劑等。在上海,它也將建成一體化園區,其中含有研發基地,這一園區將在今年年底破土動工,2018年完工。“我們除了做一些技術應用的研究之外,會將基礎研究放在中國的一體化園區內。”嚴凱鵬說,一些基礎研究就集中在一體化園區中的研發中心內進行。

顧培楠表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完全不同,“我們的基礎研究主要是關於化學合成方面的工作,即怎樣構建新的化學分子。關於應用,更多的是怎樣把這個分子在不同場景里做應用,所以這兩方面的研究並不相同。在中國,我們進行的基礎研究首個方向就是表面活性劑。大家都會留意到中國護理市場的廣闊前景,科萊恩在中國主要研究表面活性劑和特殊化學品聚合物。如目前中國市場的趨勢是無矽油洗發水,因此科萊恩現在正推出無矽油的配方。”

一些化學品公司之所以不願將自己的基礎研究放在中國地區,一大疑慮是專利保護。“確實,專利技術的保護對我們非常重要,”顧培楠指出,“我們也致力於加強對我們知識產權的保護,主要方式是於中國及全球各地進行專利申請,從而保護我們產品的知識產權。最近,我們剛聘用了這樣的團隊促使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現狀,我們也看到中國政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越來越關註,相信將來產品將更有安全感。”

他提到,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十分完善,主要問題在於過去執法不嚴,“現在國內的這一情況已經在改進,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因此受益且成長較快。”他說,在“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計劃”等這些這些方向性政策出臺的同時,國家也十分註重“創新”,政府下決心要保證人們的創新成果,如何實施呢,就要依靠更好的機制。

大中華區市場保持穩定

在成本控制、研發上發力之外,穩固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也是科萊恩在化工品遭遇低谷時的關鍵一步。2015年,公司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額為6.4億瑞士法郎,全球比重為11%,覆蓋17個主要城市,員工1500人。可見大中華區對於科萊恩之重要。

顧培楠就表示,中國地區在全球化學品市場占比為40%,這一比例今後也將繼續上升。而科萊恩在華總計有14個生產設施,2017年預計40%的投資仍將集中在中國。

作為科萊恩執行委員會的成員之一,顧培楠今後將會常駐上海,“這幾天我會出去找房子,家人也會在夏季來到中國國內。科萊恩中國的工作運營、管理等方面也會發生一些小的變化。”雖然跨國公司雲集北上廣,但將一家企業的全球執委會成員本人安排至中國常駐,這樣的跨國公司並不算太多。

顧培楠還說,為完成市場整合,科萊恩也會積極購買一些新的技術、增加並購等。“並購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顧培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科萊恩的並購規模會在3.3億元人民幣至6.7億元人民幣之間。不過,企業暫無計劃進行資產或業務剝離,”我們需要對一些管理的模式進行調整,比如說我們會把塗料和塑料這個業務領域獨立出來,用獨立的KPI進行評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12

她攔截老闆爭取升遷、跨部門建人脈圈 德國化工業第一位台灣女總裁

2016-05-16  TCW

一個女生,要在外國企業、以男性居多的化工業打拚,多不容易?

周彬彬做到了,她掌三千名員工,旗下業務全球市占率第一。

靠著何妨一試的態度,她,念法文出身,卻成為科思創公司(前身為拜耳材料科技)逾八十年歷史中,第一位擔任總裁的女性,也是第一位亞洲人。

周彬彬,科思創聚碳酸酯事業部總裁,今年一月接掌大位,掌管該公司四分之一、約合新台幣一千一百一十億元營收,旗下帶領三千多位員工。

她所負責的聚碳酸酯業務,全球市占率第一,應用在汽車、醫療器材、建築等領域。客戶包括寶馬(BMW)、福斯(Volkswagen)汽車、樂高、富士康與仁寶等大廠。

要在德國化工業出頭,絕非易事。

《富比世》(Forbes)二〇一五年最有影響力女性榜單,一百位入榜女性中,除了第一名是德國總理梅克爾外,沒有任何一家德國企業女性主管上榜。根據德國經濟諮詢顧問公司warth & Klein Grant Thornton 調查,女性占德國企業高階主管比率,僅一五%,全球倒數第二。

畢業自輔仁大學法文系的周彬彬,能在化工業嶄露頭角,她說,自己總常想:「何妨一試。」(Why not have a try) 三個職場「眉角」,讓她走到今日。

善用電梯簡報

劈頭先否定老闆人事決策

她職涯最重要、也是第一個轉換點,是十八年前,一場主動爭取的「電梯簡報」(elevator speech) 。

當時,周彬彬是香港一問法國化工企業的基層客服主管。

得知總部將派駐一名法國人到上海,負責物流中心,她想爭取該職位,但卻與大中華區總裁隔三個層級,連十分鐘面談的機會都沒有。

她決定主動出擊。

趁大老闆到香港開會,等電梯下樓時,周彬彬趨上前,開門見山的說:「戴先生,我聽說中國會有個新職位,公司想派法國人來,我覺得這不是一個最好的決定。」做電梯簡報,有膽識,還要有策略。

劈頭便大膽否定,周彬彬成功引起主管好奇心,再娓娓的說服對方:「他只問我﹃為什麼妳認為妳做得到?」我說,我是個不怕改變的人,當時我們處理客服,過程中也要接受很多物流挑戰,而且你想想看,(語言溝通)會多方便,當時物流要對應的七個工廠,都在中國。」雖然「 一鳴驚人」 的破題,讓大中華區總裁有些意外,但一個月後,周彬彬順利得到該職位。

她總結自己的策略:「我只有幾分鐘,所以把資訊濃縮到最短。要是一開始就講,我適合這位置,還要解釋一大堆,但開頭就說這決定不好,他肯定很有興趣。第一,妳為什麼這麼說?二,妳憑什麼這樣說?三,妳有什麼更好的方

法?」

一場不到十分鐘的談話,讓二十八歲的她就此調往上海,參與中國二〇〇〇年前後如乘噴射機般發展的經濟。職涯格局,往上跳一大階。

我們問她,這談話若失敗了,該如何自處?

她說:「最糟的狀況是什

麼?就是不給我那機會,我工作也還在嘛。不成功,YOu have nothing to lose.(你沒有損失),但(如果成功)你的收穫很大,」她說。

積極找隱形教練

非直屬上司更要打好關係

許多女性經理人自認不像男性一樣擅長應酬、處理人際關係。但如臉書營運長桑柏格(Sheryl Sandberg)建議女性更應用自己的方武建立人際網絡,周彬彬也認真的經營職場「關係」。

她說:「要在公司裡,找到不是你直屬上司的支持者,這些人可以給你很多真誠的回饋……,有些主管可能跟你的業務沒關係,但實際上他是意見領袖,那你不能忘了他。」這對常駐上海的周彬彬,格外重要。

「你想,我其他的德國男性同事,他們在德國總部一直發展,跟我一樣累積二十年經驗,有多少人脈?我並沒有這樣的人脈,這是我的弱勢,但我不能讓我的弱勢,妨礙團隊發展,」她解釋。

但如何建立起關係?周彬彬認為,重點在「信任」與二父換」。

「能面對面就面對面,要把信任建立起來,才能用email或電話。」周彬彬的同事透露,她升任為全球級主管後,有時並非必要,但她仍然每個月飛往德國總部開會。

得到的同時,更要記得給予。

「其實人都是這樣,有給,就會有得。通常都是我先主動伸出手,兩、三次後,他們也會很主動,他們也都希望知道上海這邊發生什麼事,而且對我的觀點有興趣……,主動很重要,不能坐在這裡等別人來。」然而,建立關係時,要怎 拿捏分寸,才不會招來直屬上司的猜忌?

「要知道界

線,例如尋求指導時,不能抱怨。

要是大方向、軟實

力的培養,不涉及業務……,更好的辦法,是讓其他同事也有(被指導的)機會,同時間有很多人這樣做,就變成公司文化,不是你的特例,」她說。

科思創聚碳酸酯事業部亞太區資深副總裁雷煥麗觀察,「她(周彬彬)喜歡問,這事情為什麼不可以……?她看到很多東西會說,我們有沒有其他方法把事情做得更好?她會挑戰既有的事。」這種態度,是讓周彬彬能一路升遷的基本功。

台灣科思創總經理李銘城回憶,十三年前,有一次,他們交貨速度慢了,客戶是「電子五哥」之一,該客戶當時每年訂單金額約四千萬美元,極具分量。

過往,出了問題,都由業務單位面對客戶,時任後勤物流主管的周彬彬卻主動跳出來,一起拜訪客戶,了解需要改進的地方。

李銘城說:「那客戶跟我

說,Michelle(周彬彬)是所有供應商中,第一個來工廠拜訪的後勤高階主管。」她的挺身,不僅消弭客戶怒氣,更穩固彼此合作關係。

不蒙著眼做改變

新政策至少要30%人跟上你不過,一路以來秉持著「何妨一試」的精神,卻也曾讓周彬彬跌跤。

有一次,她想進行組織改組,把供應鏈管理的所有部門,整合到同一個團隊中,好處是方便管理,對外的採購談判實力增加。但她顧著跟第一線員工溝通,卻怱略了其他主管的利益。

「後面的決策者他不想,因為權力(會被)轉移。

後來大老闆跟我說:妳做

的事是對的,但做不成,前功盡棄,哪怕意圖再好,也白費了。後來我厚著臉皮跟別人道歉。」

這讓周彬彬學到:往前

衝,「何妨一試」的同時,要有更細緻的評估。

「要有三成的人跟得上

你,這三成的人才能再帶三成的人跟上腳步。如果你只有一個人,九成九都丟在後面,改變不會成功的。」她說。

這位出身南投、台灣土生土長的女經理人對我們說起,她降低失敗率的方武。但話鋒一轉,她還是鼓勵我們多想失敗。因為當你敢開始想像最糟的情境,常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自己給予的。

她說:「哪怕是失敗,你總要去試。」最常阻擋你人生可能性的,有時,正是自己。

撰文者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