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 Musk現在是世界上最勵志、最傳奇的創業家。他正經營著兩家改變世界的公司,北美知名電動汽車生產商Tesla和私人航天探索公司SpaceX。同時他也是SolarCity的主席,為家庭用戶提供太陽能的服務。他還是PayPal的早期投資人。
Musk 一直把他的時間掰給兩家公司,週一和週四他會呆在SpaceX的洛杉磯總部,週二和週三會前往加州海灣區的Tesla,星期五兩家公司都會去,當然SpaceX的辦公室周圍也設置了Tesla的設計辦事處。
如果你對Musk不熟悉,提這個你肯定有印象,他是eBay15億收購PayPal時變成富翁的,跟其他變得富有的高管不同,他沒有繼續呆在互聯網行業。
他把收購所得的錢用在了自己的兩家新公司上。4年前Tesla的運營資金只剩最後幾美元了, 但是他把自己的錢投進去了,因此還差點破產,本來他可以放棄挽救這家公司的,但他選擇了背水一戰。現在Tesla是一家市值32.1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其 最新的汽車Model S馬上就要震撼出場了。另一家公司,Space X,剛剛發射了一枚火箭到太空。
這就是我們認為為什麼他是最勵志、最傳奇的創業家,他敢於直面巨大的問題,不惜冒著巨大的個人風險,敢於嘗試別人不敢做的事業。下面來看看他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1. 這是早晨從 Musk海灣區的家拍攝的照片,時間是7:30—8:00,景色非常美吧。
2. 然後他開著自己的Model S(高性能電動汽車Model S於今年6月震撼發佈) 駛向Space X的辦公室。
3. 上午10:00的時候,他打了幾個電話,跟Space X通信和市場副總裁Katherine Nelson通了一個電話,其它晨間電話還包括給記者的、求職者的,還有兩個公司內部的會議電話。
4. 10:45,Musk跟他的工程師團隊開了一次獵鷹9號火箭的會議。他的助理在旁提示他,這是發射器本週的進程報告,報告了SpaceX的下一步計劃(結構、進程 產量、發射操縱步驟、 航空和電子設備工程師都出席了那個會議。)
5. 這就是獵鷹9號火箭,所以上面這個會議是相當重要的。
6. 12:30,是一個推進安排會議,包括引擎生產、多個引擎現階段實驗結果。
7. 午餐時間,Musk吃的是炸雞、蔬菜、色拉,一般情況下他會去附近的餐館,但今天的午餐他得和設施工作人員談論操作施工、改進、待解決的空間設施要求。
8. Musk去火箭工廠的時候順便視察了工程組的情況。
9. 晚上,他接受了PandoDaily Sarah Lacy的採訪,下面是晚上7:00的時候,他「插著翅膀」等待介紹。
10. 4:30, Mkusk 在視察他的火箭工廠。
11. 接受採訪時的視屏,談了關於他毀了一輛300萬美元的汽車的經歷。
12. 這天最後Musk和電影裡Time of Cholera at WME in Beverly Hills的棒球運動員合影,他是這部電影的執行製片人之一,這部電影是關於海地霍亂蔓延的題材。
這幾幅塗鴉作品,Facebook成立之初值2千美元;上市之後,變成了2個億。
今天早上在舊金山城區見了一位從硅谷趕過來的朋友,她在美國生活、工作超過20年,現在主要從事律師工作,服務的對象包括硅谷本地的初創企業,給它 們提供早期的法律諮詢服務。她現在供職的這家律所規模不大(300多人),但地位顯赫,之前Facebook的上市以及對Instagram的收購,這家 律所提供了主要的法律顧問工作。
她給我講了一個故事,當年蘋果剛剛創業的時候,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就找到了這家律所,希望後者提供註冊等方面的服務。但喬布斯說沒錢,建議拿一些股權抵消律師費用。說白了,就是用「虛無縹緲的夢想」當現金使。這家律所的老闆也剛剛創業不久,自己還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呢,怎麼能同意客戶打白條?於是雙方採用了一個都可以接受的方案:DeferPayment,即推遲交付費用。第二年,手頭有了現金的蘋果把錢付給了這家律所。
後來,硅谷就少了一位「發橫財」的富翁;當然,用這家律所員工的話說,如果當時他們的老闆接受了喬布斯的股權,也許就沒有後來這家律所在硅谷的風光日子了。聽起來有點小人之見了。
但是,硅谷之所以成為硅谷,就在於它經常天上掉餡餅,並且時不時地砸中「王富貴」或「李富貴」。那天參觀Facebook,我們在一棟貌似學生宿舍 的辦公樓簽到,在它前台後面的牆上,掛著幾幅「意識橫流」的油墨畫,看起來與國內美術高中的學生塗鴉作品沒有多大區別。Facebook的朋友特別提醒 說,這幾幅畫本來是在以前的辦公樓裡的,搬家的時候,直接從牆上切下來,帶到新辦公地點的。
這幾幅畫是有故事的:Facebook在硅谷開業之初,小扎請一位根本不入流的畫家畫了上述作品,當時小扎準備給這位畫家(我們暫且稱之為「富貴 哥」吧)2000美金作為報酬,但瀟灑的富貴哥沒要,說你給我來點股份吧。沒要現金的富貴哥很快就窮困潦倒,女朋友也跑了,多年來自己到處遊蕩,也沒出 名。But,今年Facebook上市之後,這位富貴哥手裡的股份瞬間讓他成為億萬富翁,最神奇的是,之前那位女友又回到了他的身邊……
在硅谷的這段時間,和當地朋友交流時,都繞不開一個問題:硅谷牛在哪裡?或者,如果把硅谷看做一個公司,它的成功基因是什麼?之前我們總結中美創業 環境的差異時,總喜歡將文化作為一個隱形條件,但文化這種東西看得見、摸不著:你可能會覺得創業者的心態很放鬆,嘻嘻哈哈就把業創了,而且還都極具創新 性。
問題是,憑什麼硅谷總能批量生產「富貴哥」,小公司層出不窮,大公司即使壟斷,也只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之內,而不是上下通吃。昨天和硅谷孵化器 innospring(創源)的CEO張於慶聊,他說,對股權的不同理解,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中國人更注重眼前的利益,比如工資有多高,獎金有多少, 而硅谷這邊對股權(期權)是比較看重的,哪怕層級很低的員工,也會認真考慮期權。」張於慶說,這多少也和創始人的態度有關。
但不得不承認,這直接導致的一個後果就是,在中國,當一個創業公司的主要技術或產品骨幹沒有股份(期權)的時候,某些巨頭挖人就比較容易了:給更高的工資就OK了;但在硅谷就不同了,人與公司(股份)是一體的,如果跳槽走人,損失的不僅是現實利益,可能還有一個大夢。
張於慶早年供職於思科、Juniper等公司,他說這些公司的骨幹換工作都很謹慎,一旦確定走人,放棄的就不僅是高額的工資,還有大量的股權、期權。「如果不是創業,當年真不敢辭職。」張於慶說。
某種程度上,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國內互聯網巨頭喜歡抄襲、模仿,凡事自己做,而不是收購。抄襲很簡單,自己有人自己做,自己沒人就挖別人的牆角;小公 司的員工沒有利益綁定,經不起大鱷們的引誘,故而難成大器。而根據2012年第二季度「硅谷風險資本調查」,當季有風險資本支持的公司完成110宗收購交 易,涉及金額達136億美元。同期,中國VC/PE相關併購交易共完成31起案例,披露金額的25起併購交易涉及總金額7.39億美元。
差距不是一般地大。
如何成為大老闆?如何開一家自己的工廠?這些問題你想過沒?一位創業十年的民營老闆@langding007 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回答了這幾個問題,涵蓋了從成立一家工廠到經營、處理各方面關係的方方面面。
其總結最早發佈在天涯社區,九個頭條編輯進行了整理。
一、如何成為大老闆?
先註冊個五百萬的公司。這個別問我怎麼註冊,這個都不知道,回頭問知道的人。租個場地,進一批貨,鋼材或者鋁材–比較好賣的,可以放得久的,期貨市場上能見到的,不太容易壞的。一般是螺紋鋼,或者煤炭。
一般很多人都是借一批貨。進貨的錢都沒有,互保,或者擔保公司,以公司和互相聯保為保證,以貨品為抵押物,很可能進出庫清單都是假的。
以流動資金貸款的名義,貸500萬,一般經過銀行客戶經理和擔保公司的盤剝,只剩下400萬多一點。這樣你的戶頭就有400萬了,買量寶馬,一塊好表,勞力士什麼的,泡一兩個漂亮的MM,跟上游國企關係搞好來,佘一批貨到自己的堆場。
創業首先要自己會泡妞,懂交際,自己都不會,你讓客戶怎麼泡?
繼續找銀行。拿一百萬放兩分的利息,保證生活,你有一年的時間搞定銀行和上游國企,你的鋼材是賒賬的,也算是租的,根本不算是你的,因為鋼材只是抵押品,不是用來賣的,還可以退回去。
門面做起來,繼續抵押。目前來看,買地和寫字樓都不會虧。地價上漲,你賺了;地價下跌,反正也不是用你自己的錢去買的。還銀行了,目前還沒碰到。你手頭有一千萬了差不多了吧?
繼續結交權貴,找項目。插暗股給公務員。
二、為什麼要有一家自己的工廠?
從所得稅上講,商貿公司比工廠要有優勢。商貿公司一般所得稅定稅額是4個點。而一旦你的營業執照裡出現生產,或者你的公司是以工貿命名的,那麼這家公司在稅務局那裡就是一家生產型公司,所得稅是5個點。
工廠的優勢?
優勢1:同樣的商品,從上游採購商處採購,比從上游的供應商處採購配件來組裝,行業平均的採購成本要高5個點。
優勢2:一般而言,除非你是很大的貿易商,否則要從工廠處賒賬極難,一般的貿易商會給人皮包公司的感覺,而如果你是一家工廠,一般而言,從上游採購原材料都可以從供應商那裡得到賬期支持。
優勢3:工廠比較容易獲得銀行的支持。目前銀行業的互保規則是,四家互保,而工廠只需要三家 ,銀行內部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傾向於向工廠傾斜而拋棄貿易商。
優勢4:較易取得政府的支持。因為工廠一般意味著能夠大量解決就業問題,同時也意味著有更多的工人能夠交社保這些,政府比較在意這一塊。同時,工廠可以聘用一些殘障人士合理避稅。
優勢5:貿易商的賬目簡單,貨品單一,極易被稅務局查賬。而工廠生產過程,是一個原材料到新產品的工廠,中間有很大空間可以操作。
三、如何成立一家工廠?
當你打算做一家工廠,你自身需要什麼條件:
條件1:你已經是某一商品的大貿易商,自己覺得有足夠的市場支撐自己成立一家工廠。
條件2:你是一家單位的採購,採購某一產品自己有很大的權力,比如紙箱等,那麼你就可以考慮,自己成立一家紙箱加工廠(不過現在紙箱審批很難,好像要通過林業局)。
條件3:你是一家公司的技術人員或者工人,對某產品生產工程瞭如指掌,對於供應商你也非常清楚他們的價格,自己核算後,認定開工廠可以賺錢。
(問下做商貿公司同時開十幾個皮包公司的作用?)
皮包公司多數是用來一、銀行互保,二、轉移資產,三、製造現金流 。當然那些騙錢的這些的,我就不說啦,太多了,還有部分是賣發票和搞承兌匯票的,這個比較專業,以後再說。避稅主要還是靠關係和政策。
下面講開工廠的過程:
1、註冊一家工貿公司,這個我們以前有說過,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一般一千塊以內搞定。如果要幾十萬或者上百萬的註冊資本,這個要多交錢,大概三十萬註冊公司要有一萬左右的費用,各地行情不同。
2、租用一個場所,辦公和開工廠用。不太建議租用正規的地方,費用過高,另外也容易被人查稅。可以租用普通的民房、城鄉結合部的舊倉庫什麼的,公司可以註冊到別處。
3、瞭解整個工藝流程,按照工藝流程招聘工人,一般開始三四個就夠了,現在工人很難養,大家要注意。建議啥保險不用交,工傷保險一定要交,做工廠這個非常重要。
電力方面供應確實需要考慮,但是這個不是主要的,多數的加工廠,一般民用電夠了
開始其實自己就是工人,招一兩個,不要外包。外包沒意義,兩三個工人也沒人包你用,外包主要針對大量用工的。剛開始,技術很簡單的,城鄉結合部村裡找一兩個人,稍微教一教就可以了 。
4、尋找合適的供貨商,原料供應商。一般原料供應商處都可以賒賬。因為原料供應商首先是大批量供貨,生產量大,很難停工,停工意味著損失,其次是原料供應商的客戶,主要是工廠,民用產品不多,因此主要是大客戶銷售,所以一般都可以賒賬。
5、一切就緒,試生產,同時尋找銷售商。這裡要說明,如果你原來就是一家大貿易商或者你本身有關係將產品做進去,那麼主要在試生產,可以邀請有經驗的師傅指導一下,給他們包個紅包。
如果你本身是師傅,那麼你的重點一定要去尋找銷售商,或者與銷售商合作,乾股給人家或者暗股。
四、如何做工廠工藝管理?
1、工藝儘可能簡單
剛開始做工廠,一定要選擇重要,但是最簡單的一道工序來幹。半成品到成品,千萬別一步到位,所有的工藝都自己幹。比如:工業品的組裝,做包裝泡沫的熱成型,做紙箱的一次成型等等。
如果能夠拿到很低的價格,也可以找人代工,先打開市場。我上面說的,其實說白了就一道工序,不需要很高深的技術,或者手藝很高的工人。如果你是半成品,加工時也儘量簡單,例如沖床沖一兩個洞、塑料機一次成型。
2、儘量少用技術工人
首先是有技術的工人不好請,一般有技術的工人現在很難找,不好請,特別是類似於翻砂、數控以及化學工業的一些危險工藝,這類技術工人很不好找,除非初期老闆你自己能幹。
其次,特別危險的工藝,儘量用設備代替。因為現在一個工人受傷,老闆傷不起,增加一台設備,比如安裝一個安全工裝,增加不了多少成本。
3、工廠中的人員管理
要訂立嚴格的考勤措施,堅決杜絕工廠小幫派的出現,一旦出現這個苗頭,老闆要當機立斷消滅掉,直接開除掉,一定要果斷。
工廠的人員一定要招老實肯幹的工人,儘量不要找年輕人,特別是沒結婚生育的女人,沒結婚的女人,家庭觀念不強,玩心重,而且一旦結婚生育,你是得給她發工資的。
最好的對象是三十多四十歲的時候這些人。
工廠就是三四個人,也可能出現幫派,特別是一些人與社會人員勾結,工廠招人一定要單純
我有碰到一個女人,給三千工資不知足,她只是個大專,直接說喜歡大城市,有個人一搭就跟著跑了,這種人用不長。
沒有家庭的小年輕也一樣,沒有生活壓力,對於工作不會非常盡心,一般來說,三十到四十歲的人,無論男人女人,出來打工,多半是?家庭壓力較大,上有老下有小,他們會努力做事,一般也不敢鬧事情,因為關乎整個家庭的吃飯問題。
我就有碰到工人,直接說,有活幹,讓我一個月不休息都行,他們真的是缺錢,會好好幹的。
五、工廠中各種社會關係的管理
既然是開工廠,工商稅務這些肯定會常來,一般沒什麼事,他們問題就跟貿易公司一樣沒什麼。相對於貿易公司,工廠更重要是一些其它的部門。
1、消防:這種人其實很不好搞,說白了就是要錢。
不過不能得罪,該買的防火啥的,都要買,如果是故意難為你,你還是好好的孝敬一些。
2、環保:現在環保這個衙門也是變著法的要錢,不過一般沒人舉報沒事。
3、本地的村委會、中小學
這些人一般都是需要一些贊助,村委會多多少少贊助一些,學校嘛,你們自己看看愛心就可以了,這個不強制。
4、當地的社會勢力:這些人需要熟人去做好他們的關係,適當的送一些禮品,不搞僵,一般不為難。
5、安監:沒出事一般他們也不找你。
一年贊助的錢,幾千還是要的,所以一般工廠都是開在自己的地盤上,幾千真心不多,主要是別惹事 。
六、工廠特別注意的事情
1、防火;2、工傷
一把火一燒,啥都沒了,特別要注意防火,特別是有吸煙的工人,一定要防止他們抽煙,或者乾脆設定吸煙區。
工傷也是企業主傷不起的,一般出了工傷,至少10萬以上才能搞定。
七、工廠的管理
1、嚴格考勤制度:一定要把工人看成是機器人,嚴格考勤制度,不允許工人懶散、鬧事。
2、嚴格工藝流程:就是工藝流程一定要嚴謹,對於消耗品,工廠主自己要有數,消耗多少是正常的,很多工人會偷。
3、採購交給自己來做:銷售和採購一定是交給自己來做的,特別是採購,油水貓膩極多,給最放心的人都不行,畢竟人嘛,只有最放心自己。
4、工廠主自己一定要親自監工,要勤勞,如果一個工廠老闆經常不去,基本不可能能夠做好。你自己當工人也可以理解,老闆都不在,我那麼用心干有啥意思。
一、書界因你不同:勵志書到底有多火?
1.勵志書出版 無節制氾濫成災
新世紀以來,儘管出版業慢慢進入平緩發展期,但勵志書的出版卻越來越膨脹。一個細分門類的勵志書火了,所有的出版商都會蜂擁而上,在這個門類挖掘各式選題,直到「做絕」、「做死」才罷手。噹噹網店本月的數據顯示,「自我實現/勵志」類細分門類的動銷品種為40636種。2012年全年中國圖書出版品種為40多萬種,僅噹噹的勵志書動銷品種就佔年出版品種的十分之一。以每個人一年讀書100本計算,一人讀完噹噹目前動銷的勵志書需要400年。勵志圖書品種的氾濫已經不僅是出版行業的問題,也是中國的社會問題。杭州書店將勵志書論斤賤賣正是品種氾濫、質量下降的體現,也折射了零售商對這類書的態度。
2.書商操盤 再爛的書也有人買單
這裡有個悖論,既然勵志書有這麼多危害,品種也越來越多,但為什麼這個細分門類依然在創造一個又一個銷售神話呢?「再爛的書也有人讀」,從表面看似乎不合邏輯,但這卻是行業的事實。當媒體不斷唱衰出版業的時候,當憂國憂民的專家不斷鞭撻勵志書的時候,勵志書的細分門類依然在零售市場上表現不俗。2012年噹噹網非虛構類暢銷書榜單前100名中有20多本勵志書,佔比1/5以上;開卷非虛構類暢銷書榜單前30名中,有6本勵志書名列其中,依然握有約1/5的席位。從這一層面而言,不管是在網絡渠道還是實體書店,勵志書仍擁有大量目標讀者。
暢銷的也好,非暢銷的也好,每本勵志書都是書商「蓄意」操作的結果。圖書是商品,它的功用是滿足目標讀者的一定需求。很多書很爛但很好賣,全是出版商精心運作的結果。這種書商與讀者的默契是所有暢銷勵志書遵循的原則。暢銷的勵志書一般離不開書商在策劃與營銷兩個層面的努力。圖書的策劃是一門很難的藝術,需要策劃人窺探大眾心理,解剖人性,挖掘人類心底最原始慾望。策劃固然重要,但圖書的營銷更重要。有位深諳市場運作的策劃人曾經說過,圖書的營銷可以將一個概念徹底打入讀者的腦子中,讓讀者瘋狂的為之買單。策劃的「鬼斧神工」與營銷的「匠心獨具」造就了一個有一個出版神話,也創造了無數書商勵志的出版傳奇。
二、人性的弱點:書商是怎麼賺到錢的?
1.成功學的理論根基:中國人渴望不勞而獲
書商創造的勵志書暢銷神話首先來自對人性的深刻洞察,這方面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成功學書籍。成功學書籍直接撓到了讀者內心最深處的原始渴望,即對成功與財富的無限嚮往。人對財富與成功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中國人尤其渴望不勞而獲。從這個角度衍生出來的成功學著作有成千上萬個品種。成功的書商敏感地嗅到了這一點,創造了無數個暢銷神話。儘管讀者很難通過閱讀這些書而獲得成功或實現財富夢想,但書商卻通過運作這些書取得成功。
2.大眾的從眾心理:你知道《正能量》這本書原版叫什麼嗎?
大眾在想什麼,大眾有哪些憂慮,大眾需要解決什麼問題。這是書商最愛思考的問題,找準了這些問題的答案,從而策劃出圖書產品,必然能贏得大眾的共鳴。中國人一向有從眾心理,別人做什麼,自己也會跟著做什麼。同時也有趕時髦的心理,對多新鮮的詞彙、概念、事物總是很有興趣。這些都是書商策劃圖書緊緊抓住的點。針對大眾關注的問題,推出不對稱的信息,引起社會熱潮,是出版商策劃的重要手段。
近幾年,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各個國家的經濟都出現了極為嚴重的困境。在中國,實體經濟也受到了重大的衝擊,大學生就業成為嚴重問題。一時間,企業的員工也好,大學生也好,大家都陷入了一片消極的情緒中。無論是國家、社會,還是企業、個人,都在呼喚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在這個時候,博集天卷的策劃人通過研究發現,「正能量」是當前人們搜索最多的一個詞,於是一本直譯為《撕毀它》(Rip It Up)的書,因為中文書名定為「正能量」而實現了銷售神話,短時間內就賣過了百萬冊。
3.諳熟國民性:「權術」是門大生意
當談到國民性的時候,最常用的詞是「中國人」,比如中國人最喜歡內鬥,中國人沒有團隊精神,中國人比較勤奮等等。其中,圍繞著中國人缺乏互信、相互爭鬥的國民性,出版商策劃了無數選題,這些書多數都遭到讀者的瘋搶。如何窺探他人的心靈,如何給別人洗腦,如何破解別人的身體語言、語言密碼,如何給別人催眠,如何讓別人自願跟自己走,如何讓別人把自己賣了還給你數錢等等,都是這類書觸及到的題材。這個類型的書是目前勵志類圖書中整體賣得最好的一類。從這個門類演化出的對歷史人物與權力鬥爭的重新解讀,也成了當今較為流行的勵志書。
三、把書賣給「加西亞」:像炒腦白金一樣炒書
1. 讓你「恐慌」 讓你「飢餓」
當中國出版迎來市場化浪潮時,一批優秀的出版商就應運而生了。圖書市場化開啟後,營銷就進入了圖書出版的整個流程中,作用越來越大。在中國出版歷史上,第一本炒作最狠的勵志書是《學習的革命》。這本上海三聯書店於1998年出版的超級暢銷書,運用了幾乎當時所有的營銷渠道,做了轟炸似的宣傳,引起了巨大的社會「恐慌」。這本書讓很多教師、家長、學生認為,不讀就會落後,彷彿讀了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學習。這樣的營銷讓這些群體形成了集體共識,對這本書產生了極強的「飢餓」感。
《學習的革命》背後的操盤手是誰?是現在已經「死亡」了的教育軟件公司科利華。1998年12月9日,科利華在梅地亞賓館宣佈了《學習的革命》的推廣計劃,即斥資1億元做廣告投入,要在100天賣掉1000萬冊。這個行為被業界稱為「瘋狂的舉動」,在全國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幾乎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科利華的老總宋朝弟為這本書的推廣定下了策劃思路。第一步是提出一個銷售1000萬冊的夢;第二步是弄清銷售1000萬冊對公司的意義;第三步是實現這個夢的具體營銷手段。營銷手段涵蓋了媒體廣告投放、名人推薦、活動推廣、促銷等,幾乎涉及了圖書營銷的各個方面。
《學習的革命》是第一本在央視做廣告的書籍。1998年12月,科利華在央視《焦點訪談》之前的廣告時間為《學習的革命》做推廣。在當時,《焦點訪談》的前15秒是非常昂貴的廣告段,每天要花費至少25萬元。雖然這本書最終沒有實現100天賣掉1000萬冊的宏偉目標,但卻實現了首印500萬冊,最終銷量900萬冊的神話。科利華在全國39個城市為《學習的革命》做了展覽,參加人數為300萬人,直接收到宣傳品的人數為3000萬人,而間接影響的人數為3億人。科利華公司的無形資產因為這本書翻了6倍。
2.事件營銷 明星炒作
近年最為經典的圖書運作案例是中信出版的《喬布斯傳》。這本書屬於人物勵志的範疇,向來是讀者較為喜歡的勵志細分類。中信運作《喬布斯傳》給業內帶來的震撼難以言表,運作的本身激勵著無數掙紮在「貧困線」上的出版人,彷彿傳達著出版業依然大有希望的信號。《喬布斯傳》的成功運作,是出版業進入資本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事件營銷的經典案例。這個事件就是商界傳奇喬布斯的去世。喬布斯的突然去世讓中信出社面臨「出版週期短」的巨大考驗,最終出版社還是趕在最佳時機推出了作品。在營銷運作上,中信出版社也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
除了社會化媒體營銷、平面媒體營銷、門戶網站廣告投放外,三家網店同時提前3個月預售,這在圖書出版界屬於特例。此外,在公交站牌旁的宣傳欄上投放廣告,與凡客、蘇寧合作,這些都是之前的書籍營銷所沒有用過的手段。正是這些高強度的營銷,讓《喬布斯傳》上市一週就狂銷69萬冊。在當前的市場狀況下,一本書的平均銷量不過三五千冊,《喬布斯傳》算是非常罕見的超級暢銷書了。雖然這本書的暢銷與喬布斯本人及蘋果產品的影響力不無關係,但放眼圖書市場,喬布斯的傳記類作品成百上千。這本書能夠脫穎而出,是出版商「蓄意」運作的結果。
四、他們的成功可以複製:比勵志書還勵志的書商們
1.一本書能成就一家出版商 也能成就一個人
一言可以興邦,一書也可以興社。現如今,在中國大眾出版領域,中信出版社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巨頭。談及中信出版社的發家史要從一本書說起——《誰動了我的奶酪》。中信出版社成立於1988年,一開始是一家規模比較小的出版單位,在市場上幾乎沒有什麼影響。2001年,創立了「華章」品牌的王斌出任中信出版社社長,不久便推出了《誰動了我的奶酪》。該書上市一年,銷量就突破了200萬冊,為中信的擴張性發展奠定了強大的基礎。可以說這一本書成就了中信出版社。這本書的策劃與營銷成了經典的出版案例,現在回味起來,依然趣味無窮。
一本書可以成就一個出版商,也可以成就一個人。2004年,因為一本書的出版而興起了一個概念——「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的書名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發明這個概念的人是當時沒那麼著名的培訓師汪中求。汪中求既是這本書的作者,也是這本書的策劃人,可以說是這本書成功的實際操盤手。這本書最終實現了400萬冊的銷量,而衍生的光盤也賣出了數十萬套。這一本書成就了汪中求暢銷書大師、培訓大師的地位。直到現在,這本書還在銷售中,而「細節決定成敗」的概念依然為人們所接受。這樣的成功案例比任何勵志書本身要精彩很多。
2.書商比勵志書更勵志 更值得學習
也許我們該正視這個事實了:勵志書無法勵志,成功學也無法助你成功。這就像股票市場的一句俗語一樣:「永遠不要信股評家的」,因為他們如果真能看準行情,早就自己炒股發財去了。而從另一個角度想,勵志書的內容不能勵志,但勵志書的策劃過程卻往往更能勵志。擁有知識儲備,摸準國人心態,敏銳捕捉市場動向,策劃適銷對路的產品滿足用戶,這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策劃營銷模式。
筆者與業內很多做勵志書的編輯交流時,他們都坦言自己「從不讀勵志書」。當業內討論勵志書時,並沒有誰圍繞書的內容、文本來討論,多數還是討論這本書是誰做的,怎麼做的,怎麼做成的。如果勵志書有毒,那麼不妨讀讀創造勵志書神話的人,他們或多或少會給讀者提供一種積極的信息。如果讀了十幾年勵志書而了無所獲,那就讀讀它們背後的人吧。
結語:勵志書因為過度出版,出現了大量的問題,但是經典勵志書的策劃與營銷過程卻很激動人心。一本書成就一個人的案例不勝枚舉,這本身就具備勵志的元素。如果從勵志書中找不到想要的答案,不妨讀讀勵志書背後的書商們。那些成功的案例和神奇的運作過程才是真正的勵志教材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19 11:14 編輯 去哪兒:虧損換營收的勵誌故事,投資人會繼續信嗎? 作者:Eastland 3月17日,去哪兒網披露了截至2014年Q4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Q4總營收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7.1%;Q4凈虧損6.755億,為去年同期的555.5%;2014全年總營收17.6億,同比增長106.5%;全年凈虧損18.4億,為2013年的1202%。 去哪兒以虧損換市場的戰略成效如何?莊辰超稱2016年底實現盈利,能做到嗎? 虧損換營收的買賣越來越不劃算了 2014年財報披露前幾周,有篇文章的題目叫《投資人青睞去哪兒網 關註營收增長非凈利潤》。凈利潤換營收屬於薄利多銷,用虧損換營收的去哪兒不在此列。少賺與虧損有本質的區別,說去哪兒“用凈利潤換營收”是“為富者諱”了。 2013年Q2,營收為1.8億時,去哪兒虧損2973萬元;2014年Q4營收達到5.2億,虧損已經是6.76億。 ![]() 既然用虧損換營收,當然要看“對價”: ![]() 2013年Q2,每一塊錢營收要用0.17元虧損換;2014年Q4,這個價格升至1.3元,一年半漲了6.65倍。用虧損換營收的買賣越來越不劃算了! 既然在線旅遊全行業都在拿虧損換營收,有必要做個橫向比較。 已公布財報的藝龍,2014年Q4每獲得1元營收虧0.77元,也是蠻拼的。 3月19日將要公布財報的攜程,營收約為18.7億,虧損估計不超過5億。以此算來,攜程每虧損0.27元就能換來1元營收。相比之下,去哪兒虧損換營收的價碼高了點。 還有一點,去哪兒總想告訴人們:因為並非現金支出,2014年以股票支付的7億“知心搜索費用”可以剔除。難道去哪兒的股票一文不值? 戰果不小,但讓人高興不起來 2014年,去哪兒的酒店業務是亮點。Q4實現預定間夜數890萬,其中直銷588萬,相當於藝龍的62.5%(藝龍940萬間夜全部為直銷)。去哪兒CFO孫含暉在電話會議上說:“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去哪兒就由一家旅遊搜索服務提供商轉變為在線旅遊服務提供商。” 但2014年Q4去哪兒酒店業務總收入1.02億(直銷業務占比不詳),而簽約酒店、前臺切客的成本達1.11億。按常理推測,去哪兒最先簽約的是與攜程、藝龍尚無業務關系或關系不鐵的酒店。接下來,要進一步深入對手腹地,阻力會呈現幾何級數增大,去哪兒酒店直營間夜能否超過藝龍還是個大問號。由於依賴低傭金、高返現打市場,去哪兒間夜收入遠低於同行。所以,酒店業務能否在營收上超過藝龍是個更大的問號。 再看機票預定。2014年Q4及全年,去哪兒的機票預定總數分別為2,460萬張和8390萬張(估計能夠保持對攜程的領先),全年相關收入11.7億元。而攜程在2014年前三個季度的交通票(包括機票、火車票)收入就達21.8億(三個季度分別為6.5億、7.3億和8億),全年交通票收入約為30億元,其中來自機票預定的收入將超過去哪兒。 與酒店業務相似,去哪兒的機票預定也是以低傭金打開市場。由於坐穩預定量第一的位置,去哪兒的議價能力增強,傭金率穩中有升。2014年Q4,單張機票平均收入2.0%的環比增長,但仍低於攜程。 值得註意的是,機票預定業務的好日子恐怕已經過去,整個行業面臨一場大洗牌。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屈指可數的幾家航空公司傾向於拋開中介,直接通過移動端銷售機票。降低代理傭金,取消當日廢票政策(該政策下代理商可以先鎖定緊俏航班座席,銷售不出去則在定票當日免費取消預定),使代理商舉步維艱。 獲客成本超過營收 盡管有價格戰,在線旅遊公司的毛利潤率還是維持在70%以上。造成全行業虧損的是主因是推廣成本及酒店簽約“地面部隊”的費用。與其它各家不同,去哪兒將百度知心搜索費用從市場推廣費用中分離出來,酒店簽約團隊的費用也是單列的,名曰產品渠道費用。 ![]() 2014年Q4,去哪兒市場推廣費用為2.79億元,百度知心流量費亦達2.5億元。假如做個粗略的劃分:市場推廣費主要用於移動客戶端推廣(預裝、廣告、返現等),百度流量主要導給去哪兒的PC端。結合去哪兒披露5.2億營收中移動端和PC端的營收各占一半這個情況,可以說去哪兒移動端收入全部花在推廣,PC端收入全給了百度!(Q2、Q3的情況與Q4如出一轍) 機票預定和酒店直營已經分別做到業內第一、第三,規模不可謂小,但傳說中的規模效益卻並沒有顯現。競爭對手一個沒死,而且錢包都挺鼓,去哪兒的促銷推廣費用將有增無減。 雖說整個行業都在虧損,但虧多少、怎麽虧還是大不一樣的。以下是2014年各季度藝龍、去哪兒諸項費用占營收的比值。 ![]() 2014年Q4,去哪兒市場加知心費用合計占營收的102%。藝龍加大了市場推廣力度,營銷費用占比沖高到68%,但仍然遠低於去哪兒。 2014年Q4,去哪兒產品研發費用占營收的47%,藝龍包含與酒店簽約人力成本的產品費用僅占營收的32%。去哪兒欠投資人一個解釋:將近一半的營收搞研發,一年花掉7.75億,研發了些什麽。 2014年Q3、Q4,去哪兒繼續擴充地推部隊去直簽酒店,還在酒店前臺發起“切客”活動,每個季度花費過億,占營收的20%以上。這兩個季度的獲客成本相當於營收的120%以上! 在2014年末的“內部”溝通會上,莊辰超表示要在2016年底實現盈利。他的邏輯是:“比如攜程每100元收入的交易成本是4元,去哪兒網支撐的交易成本是1元,那麽對於我們來講,定價到2元我們就盈利了,而競爭對手定價到3元還是虧損。”這里有兩個問題: 一是憑什麽去哪兒的交易成本只有攜程的四分之一? 二是即便每100元收入的交易成本只有1元,但去哪兒首要用47元去研發牛逼的交易系統,大手大腳地用掉20元行政費用,然後用54元打廣告和預裝,簽酒店和前臺切客又花掉21元,最後還要拿48元給百度,結果還不是虧掉90元! 勵誌故事是不是真有價值,要看再融資 最近半年,中概股整體走勢疲軟。半年來,從績優股被拖入虧損的攜程跌了26%,勉強上市的途牛跌了23%,藝龍只跌了7%。去哪兒表現最好,只跌了4%。應當說去哪兒的市值管理非常好,令部分投資人相信做大早晚會賺錢這個“勵誌故事”。 ![]() 但任何一家企業,不論上市前還是上市後,高價完成股權融資才說明故事真的好(比如小米)。況且,去哪兒的融資需求十分迫切。 截至2014年末,去哪兒現金、現金等價物以及短期投資總為15億元人民幣,比藝龍少10億,更不能望攜程之項背。大戰在即,彈藥不足怎麽行,股權融資已迫在眉睫。但去哪兒一直未完成這筆關鍵的融資。 比較合理的推測是:去哪兒股價維護的好,但舊投資人不願進一步認購新股,新投資人不認可現在的價格。 去哪兒在財報里告訴大家:截至2015年3月12日,百度給的3億美元授信額度已用掉5億人民幣。但借貸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而且年息高達10%。 在這種局面下,莊辰超關於“2016年底實現盈利”的“內部講話”廣為流傳,穩住現有投資人、“引誘”潛在投資人,還不擔法律責任。#內部講話就是用來故意泄露滴吧# 來源:虎嗅網 |
一個人要能真正相信自己,不是靠每天幻想、催眠、激勵自己,而是必須奠基於每一天、每小時、每分鐘自己扎實的努力,才能產生「相信的力量」,這是一種對自己穩固強大的「信心」。
真相一:老天不會白白幫你你必須努力,直到感動自己
記得當年我在準備律師考試時,因為父親生病的關係,如果要讓他親眼見到我考取律師證照,我只有一次考試的機會。要在一年之內將所有律師考試的科目教科書、法院實務見解、法條等全部念完、背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大家才會說「應屆」考取律師非常非常困難。
但我沒有選擇,只能夜以繼日用盡全力瘋狂念書。記得我每天六點起床念書,八點出門到台大法學院圖書館,準時九點開門進去讀書,一直到晚上十點關門後,回家繼續念到凌晨一點。
經過一整年的準備,我真的把所有該讀的內容全部「吃」進腦袋裡,腦子容量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超載感」「爆炸感」,這真的已經耗盡我所有意志力。但說句內心話,當我要踏入考場的那一瞬間,心裡一點把握都沒有!
因為律師考試跟一般考試不同,當年的律師考試沒有選擇題,全是申論題,要從早寫到晚,足足寫滿三天!你還記得從小寫的任何一篇「作文」考卷,交出去前自己有把握拿到高分嗎?律師考試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作文」比賽。在交卷前,誰也沒把握教授是否會「青睞」我們的答題內容、法學文字、論述角度等。所以那種不確定感、不踏實感是所有考生都有的。
可是,當時我告訴自己,經過一整年的拚命,我真的已經用盡所有的能量來準備,我對得起自己的每一天、每小時、每分鐘,我不敢絲毫鬆懈,更不敢抱持任何僥倖,我真的真的很努力!
我相信,當我努力到連自己都感動時,老天會在關鍵時刻幫我一把。
我九十四年六月大學畢業,八月參加律師考試,真的,老天在十一月放榜時幫了我關鍵的一把,我考上了!我完成應屆考取律師證照的艱難目標!
「相信自己」這句話要能真正產生驚人力量,必須要靠自己努力到極致狀態後才能擁有。
沒有人不想成功,但許多人總是「想著要成功」,卻始終無法付出實踐或者無法堅持下去。這種連自己都無法被說服的努力程度,如何「相信自己」?如何產生力量?這是無論聽過多少場激勵演講都無法改變的事實。
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在我看來,很多人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無法成功,實際上是自己決定不要成功!
真相二:改變未必能成真沒持續,一覺醒來你還是你
想改變,卻老是走原路?
當你思考想要成功這件事,代表現在的你仍未達到成功階段,如果你要改變現狀朝更好的方向前進,毫無疑問,你必須改變現在的生活習慣。然而,當我們談到改變這件事時,大家嘴上都大聲喊著:「我要成功,我願意改變!」但往往都是「昨夜想著千條路、萬條路,隔天早上起床後走原路」。
改變,代表你必須犧牲目前所擁有的「享樂」,要戒掉晚睡晚起、每天一直滑手機、聊天打屁、狂歡跑趴等習慣。這是痛苦的,也是艱難的。所以,雖然每個人都想成功,也都知道成功需要付出努力的代價,但人性卻又往往不想付出實際的努力。最後只能找些藉口、理由,說服自己接受目前的狀態,縱使希望改變現狀,但還是覺得維持生活原狀比較沒有壓力。
真的,道理你都懂,但缺乏的是改變、實踐、堅持的勇氣!
許多孩子曾經問過我,什麼是「努力」的定義?他們都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為何還沒有成功?
我曾經為了檢視自己的努力程度,做過一個練習。我將自己每一天的時間精準切割為每三十分鐘一個單位,一天四十八個單位,一週三百三十六個單位,然後將自己每三十分鐘所做的事情嚴謹的記錄下來,從中去檢討、省思自己是否真的夠努力?是否浪費時間去做不該做的事情?是否還可以擠出更多的念書時間?
剛開始記錄時,就有驚人的發現。原來每天我浪費了如此多的時間在滑手機、聊天、上網、看電視、發呆等,原來我還有這麼多的努力空間,原來我還可以更強大!
這也是所有偉大運動員的思維,縱使他們已經努力到贏得世界球王的寶座,隔天依舊持續努力,甚至加重訓練的分量,繼續往下一個冠軍、榮耀邁進!
努力,沒有極限。你必須看得起每一天努力的自己。
有一次我在誠品逛書店時,遇到三個年輕人,他們向我表明是我的讀者。
他們有個讀書會,每月指定一本書閱讀、分享,希望我可以推薦他們一本書。
真相三:多數人窮忙一輩子靠努力不夠,要學富人思考
聽到讀書會,我好奇了起來。
我問:「你們組讀書會的目的是……」
他們回答說:「希望透過讀書會,讓大家可以在這高度競爭的環境中,賺更多錢,過更好的生活。」
「那你們讀書會的成員是?組成時間多久了?」「我們是大學同學,大約十個人。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快三年了。」「那你們有變有錢嗎?」「嗯……沒有,還是二十幾K,但我們學到很多。」「學到很多?」我笑了。「我可以大膽預告你們這個讀書會再開三年,你們還是不會有錢的??」「為什麼呢?」他們三人都露出極為驚訝的表情。
很多新聞報導了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談到的一句話:「三十五歲你還窮,活該你窮!」馬雲提到的觀點是你的野心不夠,所以你窮。
我認為「野心」是一種「思維」,思維決定命運,當然,也就決定你是富有還是貧窮。
真正富有的人,不只是擁有很多金錢。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一個「有錢」的腦袋和思維。他們知道如何利用多年累積的商業知識、經驗,加上別人的時間、別人的金錢等「槓桿」建立企業、進行投資,創造令人稱羨的財富。
我,曾經提到一點點「自我想像的限制」的概念,這裡,我準備和大家深入談一下這個觀念。因為這對年輕人擺脫窮忙太重要了。
如果你讓一個年輕人去賺一百萬元,他能想到的大概就是多拿幾張證照,去讀個研究所,或者利用晚上或假日兼差等,用單純的勞力換取「薪資」。但如果由一位身家數十億的企業家來談同樣的問題,他會利用極為簡單、輕鬆、老辣的「商業模式」,在極短的時間內賺到一百萬的「利潤」。
這中間的關鍵差異是什麼?就是創造財富的「自我想像的限制」!
舉例來說,當別人談到利用道路用地進行「容積移轉」創造財富時,你可能根本聽不懂這個名詞,更不懂詳細操作過程。聽到人家利用這個方法將沒用的、不能建築的「道路用地」透過容積移轉的「煉金術」創造幾千萬、幾億的鉅額財富時,更是只能羨慕、嫉妒。
當你聽到別人利用某種方式賺大錢,你也想要掌握這個機會,卻完全不知道如何辦到時,這時候就代表你的財富思維來到極限,你的「自我財富想像限制」出現了。
這時,你面對這個自我想像限制的「態度」,才是真正決定你命運的關鍵時刻。很多人認為投資有風險,但我認為無知才是最大的風險。
學習的代價很貴,但無知的代價更貴。
賺錢沒有想像中難,但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思維,卻非常困難!
人都不想面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不願意跨出自己的舒適圈,不願意挑戰自己的極限,但卻每天夢想不要「窮忙」一輩子,這不是在搞笑嗎?
一輩子都做你有把握的事,怎麼能知道自己的能耐到哪?這樣會有出息嗎?(本文摘自第一、二部)
威力斯,一個過去與勝利搭不上邊的名字,今夏卻成為最振奮人心的話題,他職涯不得志,卻像拉霸拉到大獎般逆轉,這故事連好萊塢也有興趣。 你有哪些值得回味一生的美好回憶呢?來自英國鄉下,身高一九一公分、體重九十一公斤的壯漢馬庫斯.威力斯(Marcus Willis),最近就為他自己,以及英國溫布頓網球場上數以萬計的觀眾們,創造了歡愉無比、餘味無窮的美好回憶。 這名原本已經要退出網壇的「輸家」,在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好運之後,突然暴升為全球網壇最吸睛的「贏家」,更獲得單挑無敵球王費德勒(Roger Federer)的機會,在網球聖殿溫布頓的中央球場上,威力斯奮力鏖戰費德勒,獲得全場觀眾起立鼓掌歡呼。 「陪榜級」選手 職業賽打九年仍居後段班 威力斯今年將滿二十六歲,聽起來雖然是充滿希望的年齡,在職業網球球壇的成績卻已經蓋棺論定了,威力斯承認,他是「輸家」。從十七歲進入職業網壇,打了九年的球,卻只能排名全球第七七二名,他平日在英國的網球俱樂部教孩子和歐吉桑們打網球,時薪只有新台幣一千元。 至於職業選手用於衡量成績的指標──獎金,今年球季至溫布頓開打前,他的獎金收入僅新台幣十二萬元,根本稱不上「職業」。進職業網壇已第十個年頭,威力斯累積的獎金低到難以啟齒,共僅七萬二千英鎊,用現在匯率計算,十年只拿到新台幣三一一萬元、平均每年三十萬元,根本是二十二K等級的貧戶。 在今年一連串奇蹟之前,威力斯其實是窩在家裡靠父母養,仰賴信用卡透支額度過日子。而且,他還有酗酒問題,體重一度超過一百公斤。 去年底,美國費城網球俱樂部給了他一張網球教練聘書,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位才二十六歲的「前」職業網球手,職業生涯已走到盡頭了。 去年很長一段時間,這位百公斤級的球員受困於運動傷害,每天都痛到無法下床。 然後,就像好萊塢電影情節那樣,神奇無比的幸運降臨在威力斯身上。他原本已經決定遠走他鄉,到美國費城擔任俱樂部的網球教練,臨行之前在一場音樂會遇到美麗的牙醫師貝蒂(Jennifer Bate);貝蒂比威力斯大五歲,是個三十歲、有兩個小孩的單親媽媽,她在二十四歲時還曾代表蘇格蘭參加過全國選美,進入最後十二強決賽,她的牙醫診所收入,當然遠遠高過馬庫斯。 奇蹟式晉級 在她鼓勵下,成績三級跳陷入熱戀的貝蒂,希望威力斯留在英國,鼓勵他參加溫布頓網球賽,威力斯得到愛情的激勵,決定背水一戰、奮力一搏。這位完全不受重視的肉腳球員,卻在外卡賽、會外賽連闖六關,奇蹟似地搶下溫布頓會內賽資格。這時,他與貝蒂相識還不到半年。 六月二十七日,威力斯走進夢寐以求的大滿貫賽場,他延續過去幾個月來的童話故事,打出讓觀眾眼珠子掉下來的神奇比賽。這場正式賽程第一輪的賽事,他面對全球排名五十四名、名次超前他七百多名的立陶宛高手貝蘭奇斯(Ricardas Berankis),竟以六比三、六比三、六比四的直落三,壓倒性地打垮貝蘭奇斯,衝進第二輪,準備挑戰抱走十八次大滿貫金盃的球王費德勒。 威力斯的故事,已被國際媒體當成「事件」等級的現象報導,原因之一,就是他以墊底身分挑戰球王費德勒。 六月三十日,威力斯以「必敗」的身分挑戰費德勒,最終以直落三遭到KO,但是前後八十五分鐘的球賽中,威力斯樂觀的表情、奮力奔跑的身影,以及偶爾讓費德勒失分的攻擊,都獲得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威力斯的運氣太好,好到大家以莞爾的心情享受這種拉霸拉出大滿貫的美好回憶,一向溫文儒雅的費德勒也說:「網壇確實需要像威力斯這樣的故事。」威力斯的好運還有續集!好萊塢電影製片人已經敲門,要將他的故事搬上大銀幕,電影中會有漂亮又充滿智慧的牙醫選美女友貝蒂、失意沉淪、成天泡在酒吧麻痺自己的輸家,還有獲得愛情激勵,瞬間直搗黃龍挑戰世界第一的奇蹟。 威力斯簽下電影授權約後,他的卡債全部可還清,他的教練費至少增十倍,他還有機會躍上銀幕親自擔綱主演。不放棄的拚勁、愛情的力量……,威力斯的故事,不僅含有足量的票房內涵,在脫歐公投後英國政經一團紊亂的氛圍裡,這一趟從英國鄉間出發的傳奇故事,顯得更加珍貴。 馬庫斯.威力斯 出生:1990年 家庭:成長於倫敦近郊斯勞(Slough),父為會計師,母是小學教師,威力斯9歲時即開始打網球。 世界排名:772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