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钟日昕:“全民监管”的力量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1-06-07/110739285.html

钟日昕/文

  在一些中国公司频报财务丑闻之后,有国内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发出疑问:这些公司要是放在国内,根本就过不了发审委这一关。

  这个对比很有意思,点出了中美两国证券市场在制度设计上不同的思路。

  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是前紧后松,企业想上市,必须由证监会审批,从股票发行规模到股票定价,证监会均亲自过问,在发审委门外排队的企业成百上千,但最终通过审核的十不及一。

  但企业一旦挤过审批的独木桥,上市之后的日子却相当好过。像创业板开通已经一年半,200多家企业上市,但迄今无一退市。这并非因为上市企业都是优等生,而是创业板的退市制度尚未推出。主板虽有退市制度,但乌鸦变凤凰的壳重组游戏盛行,摘牌退市者寥寥。

  美国市场则风光迥异,资料显示,纽交所每年退市率为6%,纳斯达克每年的退市率达8%。2003年至2007年,纳斯达克有1238家公司上市,却有1284家公司退市。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是前松后紧,进去容易,出来也容易,当然出来的基本上都不是自愿的。

  美国建立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的主板适用于精英公司和大型公司,中小板留给成长型公司、纳斯达克的预备板(OTCBB)为那些实力更弱的成长型企业准备,粉单市场(PINK SHEET)则留给寄望咸鱼翻身的垃圾股。

  就主板而言,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的门槛甚至比A股更高,但OTCBB几乎没有门槛,对企业没有任何规模或赢利上的要求,只要向美国证交委(SEC)提交相关文件,有三名以上做市商,就可以向纳斯达克申请挂牌。

  如此宽松的条件,难免鱼龙混杂,但纳斯达克有句话: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让谎言现形(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 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

  这正是曾经发生在美国公司和其他国家公司身上,如今正发生在中国公司身上的故事。2007年以来,在投行、律所、会计所的鼓动配合下,中国中小 型公司到OTCBB买壳上市蔚然成风,四年间共有约160家中国公司涌入纳斯达克。但至今年5月底,这些公司中已有近20家被停牌或摘牌。

  这其中的过程,充分显示了全民监管的特色:只要上市公司有问题,包括对冲基金和个人投资者在内的做空者、媒体、担任外部审计的会计所、律师所, 都会扑上来找碴,一旦上市公司的应对不具说服力,交易所就会将其停牌或摘牌(须报SEC备案),而SEC的调查往往接踵而至,上市公司及相关中介的责任人 则将面对民事乃至刑事惩罚。

  这一联动链条的发端通常是做空者,他们首先会寻找问题公司,然后建立空头,接着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被他们做空的公司的问题,这些消息往往会导致股价暴跌,做空者则从中获利。

  媒体的监督历史悠久,这一权利得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捍卫。本轮针对中国概念股的信任危机,就是去年8月由财经媒体《巴伦周刊》引发的。

  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曾取决于其职业道德,但在安然事件后成了法律义务,假如担任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会计所知情不报或协助造假,责任人将被处以最高20年的监禁。

  律师事务所和问题上市公司的关系犹如秃鹫与腐尸。在美国,有一批专门承接集体诉讼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当问题上市公司股价下跌时,这些律所就开始召集投资者起诉上市公司并索赔,而这些诉状往往加剧被诉公司股价跌势。

  在美国,交易所是一个赢利机构,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自身也都是上市公司,它们当然有延揽更多会员的动机,但交易所一旦发现上市公司不再满足上市条件,就会将其停牌或摘牌。

  SEC不做事前审批,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主要体现为强制性信息披露,如果上市公司无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SEC可要求交易所将其停牌或摘牌。浏 览SEC的网站,很难不对其信息披露的详尽及时表示满意。2001年安然事件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国会赋予SEC更多执法权,它不仅可对上市公 司,也可对交易所展开调查,并发起诉讼程序。

  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媒体、会计所、律所、交易所、SEC,美国的证券监管可谓官民协作、全民监管。事实证明,这套办法的确有效,很好地保证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公平和效率。■

  作者为i美股网研究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1

食用油行業新生力量攪局

 隨著消費訴求的轉型,中國食用油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消費升級 潮。在當下普通油向健康油的升級換代中,以山東三星集團、西王集團為代表的民營油企,通過挖掘渠道優勢、借力資本市場,開始在玉米油等細分行業崛起,並由 貼牌代工、批發為主向發展自有品牌轉型,從而對在傳統品種小包裝油市場具有壟斷地位的豐益國際和中糧集團形成挑戰。順承健康油明顯的上位趨勢,兩家巨頭繼 續依託技術、資本及品牌優勢開拓高端市場,並在延伸產業鏈上發力。但新生力量的攪局,使中國食用油市場「外企主導、國企跟隨、民企分化」的格局正待重構。

  在血壓血脂血糖三高肆虐、「地溝油」令人心惶惶的今天,健康營養的食用油消 費需求漸成主流,以橄欖 油、玉米油為代表的健康油消費量隨之激升(圖1)。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2003-2007年,中國食用玉米油產量的複合增長率為43%,中國橄欖 油年進口量2004-2008年的複合增長率達43%,兩者增速均遠高於1997-2006年間中國食用植物油產量9.3%的復合年增長率(圖2、3)。


健康油市場需求的迅猛釋放,既推動中國食用油行業步入第三次消費升級潮,也在悄然醞釀影響未 來行業格局的新氣象。自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中,中國由上世紀80年代初食用油消費總量不到600萬噸增長到2009年的245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食 用油消費國。總量飛躍的同時,也經歷了由動物油到植物油、散裝油到小包裝油、普通油到健康油的三次消費風格的升級(附文一)。在這三次升級換代中,小包裝 油市場由外資企業豐益國際和國內巨頭中糧集團聯手開局,二者也因此在大類品種小包裝油領域佔據壟斷地位,並依託技術、資本及品牌優勢在健康油市場繼續開 拓。而在當下,健康油走紅之時,山東三星集團、西王集團等窺測到其中機遇的民營油企推動了玉米油這一細分行業的崛起,它們自身也由貼牌代工、批發為主開始 轉型,大力發展自有品牌的小包裝油,給市場加入了諸多變數。

  民營企業:從健康油的細分領域突破
  中國食用油行業已經是壟斷競爭市場,而壟斷方是跨國糧商,中 國64家大型油脂企業總股本的66%控制在跨國糧商手中,中國食用油的對外依存度高達60%。在傳統的大豆油、菜籽油領域,外企和國企共同瓜分著2300 多萬噸的大油種市場。不過,借力新一輪消費升級,在健康油領域,民企得以撇開與外資和國企的正面競爭,並在細分市場成功突破。
在中國食用油大 部分為外資主導的格局中,健康油中成規模生產的玉米油卻出現了中國企業佔主導的局面,山東三星集團已經處於這一細分行業的龍頭地位。中國糧油學會數據顯 示,2008年其產量為7.66萬噸,佔中國食用玉米油產量的30.6%,其旗下「長壽花」自有品牌與「金龍魚」、「福臨門」三者已佔據中國小包裝玉米油 50%以上的市場份額。
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山東三星和位於同一區域的民企西王食品,在自有小包裝品牌玉米油之外,更是「金龍魚」、「福臨門」 玉米油產品的重要貼牌生產企業,即玉米油代工企業。中糧集團是山東三星散裝玉米油業務的最大客戶,而益海嘉裡是西王食品的五大客戶之一。目前,這兩家代工 企業均計劃大力發展自有品牌,平衡散裝玉米油及自有品牌玉米油的銷售比例。幕後走向前台,客戶成為對手,玉米油市場硝煙漸濃。

  挖掘渠道優勢,山東三星從OEM向品牌運營升級
  在外企和國企的夾縫中,山東三星如何實現成功突圍?梳理其發展脈絡,山東三星的成功主要來自原料優勢、培育自有品牌、挖掘渠道優勢、控制費用以提高盈利效率。
山東三星脫胎於一家小型機械加工廠,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三星研製出了玉米澱粉加工、製糖等糧食深加工類設備,並逐漸成長為國內最大的玉米機械加工設備 供應商,以此與玉米深加工企業保持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從而獲得了穩定的玉米胚芽供應。而玉米油的原料玉米胚芽正是玉米深加工的副產品(圖4)。正是在原料 供應上享有獨特優勢,山東三星於2001年正式切入玉米油製造行業,2009年其產能已達到約18萬噸玉米油及其他油產品,75%的產能利用率也遠高於行 業平均水平。


山東三星在發展初期,主要通過OEM方式加工或間接銷售給食用油大客戶,自2006年7月開 始轉向內銷並創立了自有小包裝油品牌「長壽花」,其自有品牌玉米油的銷量佔比從2006年的4.9%上升到2009年的16.2%(圖5)。其上市公司中 國玉米油(01006.HK)財報數據顯示,自有品牌的毛利率較非品牌玉米油高出超過1個百分點,2009年上半年達到15.9%。


山東三星自有品牌銷量的提升,得益於通過讓利刺激經銷商積極性、積極挖掘渠道優勢的策略。從 2006-2009年中期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山東三星銷售的非品牌玉米油價格波幅與大豆油價格波幅一致;而自有品牌玉米油的價格上漲波幅小於非品牌,下 跌幅度大於非品牌;表明其在推出自有品牌的初期階段,對經銷商採取了低價策略。假如其終端價格與競爭對手保持一致,經銷商代理其品牌即具有更高的獲利空間 (圖6)。而市場上的數據反饋則顯示,「福臨門」、「金龍魚」採取了多品種的分層營銷方式,長壽花的終端價格與競爭對手同類產品相比略高,而自身的毛利率 在2007、2008年分別為9.99%、10.69%,與豐益同時期的10.49%、12.2%相比略低,意味著三星為刺激經銷商代理銷售自家品牌而給 予經銷商更大讓利(圖7)。為實時監控管理經銷商隊伍,山東三星以銷售代表處的方式在全國擴張,覆蓋近20個省份,其營銷人員的人均銷售收入甚至略微領先 於中糧(表1)。

 


由於讓利經銷商獲得強力的地面推廣支持,山東三星的市場推廣 策略相對低調,有效控制了成本。「長壽花」選擇倪萍作為代言人,但並未採取轟炸式廣告策略,這使三星的銷售費用率控制在2%以內,遠低於中糧的高達17% 以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讓利經銷商帶來的利潤損失。而通過加快存貨周轉、縮短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三星也在外資企業及國企的夾擊中獲取了生存空間(表 2)。

  對接資本市場,民企紛紛融資謀發展
  民營食用油企業在資本實力、品牌上與外企、國企不能相比,借力資本市場,無疑是快速發展的捷徑,山東三星同樣選擇了這一道路,但其資本之旅卻非一帆風順。
2008 年3月,山東三星選擇在歐交所Alternext創業板上市,融資500萬歐元,但之後交投清淡、股價低迷,在2009年9月25日股份暫停買賣前12個 月,每日平均成交量2245股,相當於已發行股本總額的0.052%,股價遠未反映企業價值,更無再融資可能性。2009年6月,山東三星決定通過私有化 退市,並於2009年12月登陸消費品板塊相對成熟、「中國概念」認可度更高的香港市場。其發行時超額認購660多倍,融資7億港元,為當初在歐交所融資 的14倍,前3個月的平均成交金額為21億港元(在歐交所的成交金額為4萬歐元);估值從發行時的14倍PE迅速上升並穩定在25倍PE以上。英國著名的 私募基金馬丁可利(Martin Curie)於2007年投資山東三星,此次上市成功後亦收益不菲。
對於民營油企,對接資本市場無疑會加速其勝出,因此,同以玉米油代工聞名業界的西王集團亦不遺餘力地謀求進入A股市場,目前其子公司西王食品已順利借殼金德發展(000639),力圖通過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發展前景看好的玉米油市場。
同時,A股市場中,以油脂加工、糧食貿易、基礎物流為主業的東凌糧油(000893),也把握了這一波消費投資熱的行情,與同一控股股東旗下的上市公司 廣州冷機進行整體資產置換,股價同樣得到追捧。此外,在小品種健康油市場,在杏仁飲料上具有壟斷地位的露露集團,也於2007年開始從事高檔杏仁油的研 發。
隨著民企在細分行業的突圍,外企及國企的壟斷優勢在健康油市場正經受挑戰。不過,依託強大的技術、渠道及品牌優勢,以中糧為代表的國企, 正在謀劃全產業鏈佈局,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在中國市場收割鏈式高利潤的豐益國際,也再次踏著消費升級的拍子,借由「金龍魚」的品牌力量推出玉米油、 米糠油等健康油種。

  中糧:以花生油開局,拓展健康油品種鏈
  向前回溯,健 康油的概念在中國始於花生油,始於「魯花」,始於中糧。目前,中糧旗下主要有「魯花」、「福臨門」兩大品牌,其中,「魯花」較早成名正得益於中糧以健康和 風味為特色、以花生油破局的策略。中糧集團以與豐益國際、ADM等外資領先企業合作發展的模式,採取跟隨策略,借助資本平台,快速成為行業第二。近幾年, 試圖構建「全產業鏈」模式的中糧在其他健康油品種、尤其是高端健康油市場進行了有效開拓。
上世紀80年代末,中糧集團選擇與豐益國際旗下的嘉 裡集團合資,推出「金龍魚」品牌的小包裝食用油並大獲成功,嘉裡以此快速切入中國市場,而中糧則藉機積累了相關的油脂加工技術及經驗。此後,面對日益構成 威脅的嘉裡,中糧另闢蹊徑,在「金龍魚」推出第一代調和油不久,於1992年重點推出在中國具有原料優勢的「魯花」花生油,並以壓榨而非化學手段浸出在此 細分市場拔得頭籌。花生油特有的濃香風味迎合了北方消費者,其天然的原料和較優化的營養結構也得到南方市場的認同,「魯花」快速成為花生油第一品 牌,2004年開始,「魯花」花生油銷量持續穩居行業榜首,在花生油市場佔有率高達50%。中糧也初步奠定了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
在技藝成 熟之後的1995年,中糧另起爐灶,創立「福臨門」品牌正面對抗「金龍魚」。2001年,中糧出售其所持的嘉裡全部股權,並於次年選擇了食用油行業的世界 老大ADM作為戰略投資者,可以看出,有了與嘉裡合作的前車之鑑,中糧與ADM的合作重在引進技術及保障原料,在「福臨門」的主要生產基地—東海糧油工業 (張家港)有限公司的股權安排中,中糧控股54%,而ADM佔股22%,中糧此次牢牢掌握了「福臨門」的品牌控制權。經過數年的培育,「福臨門」目前已成 為緊跟「金龍魚」之後的第二大食用油品牌(圖8)。


2001年後,豐益國際旗下的「金龍魚」、山東三星集團旗下的「長壽花」等品牌陸續推出玉米 油作為健康油料的主力油種,主打健康牌的花生油多了些許尷尬。花生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於玉米油、橄欖油等健康油種,飽和脂肪酸卻高於大部分常見的植物 油,特別是其價格還高過玉米油;在油料供應上則面臨與食品生產商爭奪原材料的窘境,這些都直接限制了花生油的消費。中國是全球花生總產量最大的國家,也是 花生油產量最大的國家,近8年平均佔全球花生油產量的45.1%,但花生油在中國的消費比例僅佔8%。2008年花生油的消費量比2007年減少了30% 左右,迫使中糧在健康油種中繼續拓展。
中糧集團仍然採取合作為主的方式,佈局高檔健康食用油,逐步豐富品種鏈。其不僅通過與國內代工能力領先 的山東三星集團合作,貼牌生產玉米油;2010年1月,還聯合西班牙橄欖油產量最大的白葉集團,投建合肥燕莊食用油有限公司,生產冷榨芝麻油,與熱榨芝麻 油主要定位為調味品不同,通過物理的低溫冷榨工藝生產的芝麻油,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含量更高,堪與其他健康油種媲美。
2005年11月上 市的「薩利維(Soliva)」橄欖油,則由中糧和ADM合作推出,並分為特級初榨(ExtraVirgin)和純正(Pure)兩種等級;其攜手ADM 推出的「滋采」天然食用油,目前已有核桃油、紅花籽油、山茶籽油三個品種,這兩種品牌均推出禮盒包裝,定位高端,與主攻大眾市場的「福臨門」等明顯區別開 來。在健康油市場,通過搭建立體化品種結構,中糧正逐步實現全面包抄。
與中糧集團步入寧高寧時代所打造的「全產業鏈」旗號相對應,中糧在食用 油產業鏈上的架構也趨於完善,中糧集團目前設9大業務主體和板塊,擁有7家上市公司(圖9)。其中,中國食品負責「福臨門」等小包裝油銷售事務,中糧屯河 涉及食用油加工、製造及銷售,中糧控股旗下公司則負責油料加工、壓榨、精煉等環節,而玉米油的生產,又與玉米深加工、燃料乙醇等環節互為聯通。不過,與 ADM作為一個完整的上市公司下面分4個業務部門不同,中糧現在較多的上市公司對於吸引專業性基金有利,但是對於資源的協同性則較弱。寧高寧近日坦承,中 糧的上下游產業不完全對接,目前正著力於整合資源。

  豐益國際:打造全產業鏈式競爭模式
  外資陣列中,世界著名的四大糧商ABCD,即 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控制了全世界80%的農產品貿易。這些企業擁有悠久的歷史、強大的資本積累,控制著農產品資源,主導著市場價格。不過,近幾年來,受益於 在中國市場精耕細作的回報,創始於馬來西亞的亞洲企業豐益國際(WILMAR)也有了與ABCD相抗衡、一逐天下的資本。
豐益國際是中國小包 裝油市場的開山鼻祖,這也被業界視作其旗下的「金龍魚」品牌在中國市場大獲成功的核心因素。不過,仔細觀察「金龍魚」小包裝油及玉米油的推出時間,可以認 為,「金龍魚」最初的成功更多在於其抓住了中國消費總量升級帶來的發展機遇,率先實現了品種和技術創新。1991年,「金龍魚」率先在上海等一線城市推廣 小包裝油,以替代傳統糧油店的散裝油消費模式,而1993年中國糧油購銷體系放開,「金龍魚」切入中國市場的節點恰好迎合了此輪消費擴張,在擴容的市場中 以新穎的銷售形式獲得迅速成長。2001年,「金龍魚」開始主推玉米油這一健康食用油品種,再次契合了一線城市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從而引領了食用油行業 的新一輪消費升級。
及時把握機遇,只是豐益國際在中國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佈局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則使其享受了更高的利潤率。當今食用油行業 的競爭已經成為產業鏈的競爭,通過與美國ADM公司合資成立益海集團進軍壓榨環節,並利用中國2003-2004年間的大豆危機大肆併購,豐益國際獲得了 中國市場16%的大豆壓榨領域市場份額;利用在棕櫚油原料上的優勢全面參股中糧集團,其在中國油脂市場形成了「通吃」的局勢(詳情見本刊2009年9月號 《通吃—金龍魚出水)。如今,其全產業鏈式競爭已由大豆向大米延伸。
2005年,豐益國際與上海益海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佳木斯糧食中轉庫合資 成立了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建立了從水稻種植到大米加工、米糠煉油、生物質能發電的大米產業鏈:水稻經剝殼處理後成為「金龍魚」大米;稻殼輸送到 益海(佳木斯)生物質能發電有限公司,用於火力發電;稻殼燃燒後變成的稻殼灰,加工成白碳黑和活性炭;米糠中提煉出米糠油,米糠粕則提煉出卵磷脂、肌醇、 谷維素等產品。2010年4月,「金龍魚」稻米油(又稱米糠油)已經上市,其大米產業鏈初步成形。
得益於中國市場的貢獻,這家亞洲企業在2008年以收入衡量已經超過路易達孚,不僅坐上全球第四大糧油企業的交椅,也正在打破世界四大糧商ABCD的長期壟斷局面。
世界糧商格局重構之時,中國食用油市場「外企主導、國企跟隨、民企分化」的傳統版圖也面臨鬆動。民營企業在玉米油市場實現的成功突圍顯見,消費升級的大 背景下,健康油領域的競爭進入新的輪迴,隨著消費者對油脂營養結構的重視,更多新品種將會得到認可,市場會不斷成熟,層次亦會更加完善,而油企中的新生力 量從某一細分領域反超並非沒有可能,他日到底誰主沉浮,目前尚不可知。
李永立為大福證券上海代表處總經理。
對於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或補充,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ADM:全產業鏈楷模轉型

  圍繞農作物這個核心點,ADM公司在過去漫長的發展中從農業階段進化至化學階段,依賴深加工技術收穫了油脂及食品市場的豐厚紅利;而步入新時代,清潔的生物燃料和高附加值的農業服務領域成為了ADM的搖錢樹。這個龐大的農業帝國適時的階段進化值得借鑑。

  2009 年,世界四大糧商之一的ADM公司營業收入達到692 億美元,淨利潤達17億美元,已是連續第77個年頭向股東支付紅利。中糧集團所欲打造的「全產業鏈」模式,ADM實在可稱其楷模:把大豆加工成動物飼料和 色拉油;把玉米轉變成玉米油、乙醇燃料和軟性飲料的甜味劑;購買可可豆後再銷售巧克力;小麥加工成麵粉後再運送到烘焙公司。其傳統的商業模式中既包括按噸 生產的全過程(如飼料、大豆油、玉米油),也倚賴按磅銷售的高附加值技術(如賴氨酸、蛋白粉)。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ADM不僅在大豆、玉 米、可可豆等作物的採購、貿易、加工處理、運輸、銷售等環節實現了控制,圍繞農產品鏈條深耕細作;而且站在了農業發展的前沿方向,其盈利結構的變更則顯示 ADM已逐漸發展成為能源商及農業服務商,謀求獲取增值環節更高的附加值。從ADM的發展看,其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農業階段。以併購實現從亞麻籽到豆油、麵粉領域的擴張;以先進煉油技術加速在農業領域擴張。時間跨度50年。
ADM最早以亞麻籽起家,在美國大蕭條時代抓住機遇,通過數次併購,快速切入大豆油和麵粉領域,實現了農業領域的橫向多元化。它1933年開始生產飼 料,圍繞農業加工產業鏈縱深發展。1934年,經過10年的探索後,ADM成功採用溶劑浸出法萃取豆油,不僅出油率高、質量好,且生產效率和自動化高,易 於大規模生產,ADM借此領先技術在全美迅速擴張。這一時期,1935年ADM實現淨利潤252.57萬美元,1947年淨利潤增長至1567.30萬美 元。
第二階段,化學階段。掌握了領先的化學技術,進一步強化農產品深加工能力;產品開始出口。時間跨度30年。
1954 年,ADM購買了美國工業化學品公司樹脂部,1957年,進入大豆分離蛋白領域。1966年,生產組織化蛋白(用脫脂大豆粉製成,用於食品添加)。通過在 化學技術上持續保持領先優勢,成為了世界上大豆加工規模最大、產品特別是大豆蛋白產品最多的企業(包括6種不同加熱和添加磷脂的脫脂豆粉、21個大豆分離 蛋白、6個濃縮蛋白、5個組織蛋白)。在大豆之外,ADM還切入玉米深加工領域,1970-1971年,相繼通過收購獲得干法、濕法加工玉米技術,帶動了 玉米澱粉的深加工。同時期ADM出境收購,開始世界範圍的擴張。1973年收購了英國Arkady公司50%的股權,1974年進軍歐洲和南美,分別在荷 蘭、盛產大豆的國家巴西收購了大豆加工廠。
第三階段,能源、服務階段。從糧商向能源商、服務商轉變。時間跨度將近30年。
1978年,ADM在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要求下研發替代燃料應對石油危機。此後,ADM開始了使用玉米、大豆製造乙醇的進程。在此過程中,伴隨技術進 步,ADM產品線不斷豐富。以玉米衍生產品為例,從澱粉、葡萄糖、飼料、玉米油,發展到變性澱粉、燃料乙醇、賴氨酸。目前ADM已成為最大的玉米乙醇及豆 油生物燃料生產商。2009年,ADM在美國擁有5家乙醇工廠,還有兩家工廠正在籌備當中,其年生產能力將提高到16.5億加侖。公司現任掌舵者帕特麗 夏·伍爾茲(Patricia A. Woertz)具有深厚的石油背景,顯見ADM向生物能源進軍的堅定決心。
時至今日,ADM作為一家整 體上市公司,擁有四個主要業務部門:油料加工、玉米深加工、農業服務及其他(圖1)。其中,農業服務領域成為了ADM盈利結構中的重要支撐,ADM通過穀 倉、碼頭、倉庫和港口設施連接成了複雜的全球網絡,同時擁有由卡車、鐵路貨車、駁船、集裝箱和遠洋船隻組成的運輸系統,其500多個存儲和分銷設施使 ADM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以連接原材料產地、ADM加工廠、客戶等,提高附加在產品上的價值。2009年財報數據顯示,ADM農業服務部分的 收入已等同於油料加工、玉米加工兩塊業務收入的總和,在總收入中佔據將近半壁江山(圖2、3)。


ADM的觸角已經伸向了32個國家,在新興的亞洲市場同樣收穫匪淺,自2007年年報起,其 首次將亞洲油料加工業務的盈利情況單列。憑藉將近一個世紀的資源和技術積累,其2009年在亞洲的油料業務經營利潤達到2.48億美元,甚至超過了這一業 務1.79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圖4)。


在中國市場,ADM的「魅影」同樣無處不在,在眾多知名品牌背後若隱若現,ADM與豐益國際 共同成立的益海集團擁有金龍魚、胡姬花、元寶等品牌,而與中糧集團的合作則從原料採購、油料壓榨、「薩利維」與「滋采」系列高端油的佈局上全面展開。除此 之外,ADM還積極投資控股或參股,在中國建設玉米、大豆、大米等糧食加工基地,組建物流公司,貫穿運輸及銷售網絡等,以適時適地收割正在增長中的中國油 脂市場。其在生物燃料技術及運輸物流體繫上所奠定的優勢,對中國本土企業而言,無疑意味著長遠的激勵與威脅。■

  聲明:本刊電子版已經獨家授權給

全景網

,未經全景網書面授權,禁止任何方式翻印或轉載。侵權必究。轉載聯繫電話:0755-83247179,郵件:[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5

邊緣化的中堅力量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1/100325151.html

黃震

  上週參加了一個基金的小型研討會,主要議題是討論如何利用目前的歐債危機,幫助國內的幾家民營企業以債權換股權的方式,進入行業的高端市場。這幾家民企代表的現場表現,令受邀參與討論的各位「資深專家」相形見絀。

  四個小夥子,均是30歲出頭,個個落落大方。他們的背景不盡相同:一個是俗稱的「富二代」,替老爹掌管財政的;一個是從大學畢業就在企業工作的 「元老」;另外兩個是「海歸」出身,也在企業浸潤經年。在討論過程中,他們既沒有「衝出國門,為國爭光」的浮躁輕狂,也沒有「你要為我先做什麼,我才會為 你做什麼」的鼠肚雞腸,而是非常嚴謹務實地專注於商業的細節。在談及整個方案的總體設計時,幾個人都表現出對於國際商業通行規則的熟稔,且不約而同地都反 覆提到「尊重」和「信用」等字眼,自信和大氣在談笑風生間自如地流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民營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強勁的發動機,卻一直是一個糾結的群體。前20年是「妾身不明」,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不 明確;後十幾年地位倒是明確了,但也是「庶出」,絕非「長嫡」。不過,正是這位「庶出」為中國貢獻了78%的就業率,63%的稅收(2009年統計數 據)。最重要的是,這位「庶出」為中國造就了龐大的職業經理人群體,此群體大多正值青盛年,已經或正在成為這個國家中產階層的中堅力量,也是目前中國社會 各階層中最具活力的一群。

  與體制內的「國企精英」們相比,他們的優越感沒有那麼強烈,顯得更加務實;也沒有「國企精英」們所必須面對的組織羈絆和人事束縛,奮鬥目標更為 清晰,價值取向更為純粹;基於生存的壓力,他們的學習能力更強,更善於模仿和創新;尤其在與國外企業投資和貿易的過程中,他們全然沒有「主義之爭」的顧 忌,更專注商業本身,更容易融入全球經濟的通行規則和共同價值觀。

  與第一代民營創業者相比,他們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更擅長挖掘商業機會,而非去鑽政策法律的空子;他們同樣飽受無規則市場的洗禮,但在前輩的引 領下,他們更善於在夾縫中尋求空間,在對峙中尋求妥協;他們的成長期恰逢互聯網時代的興起,豐富的信息和便捷的溝通方式,使得他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更具國 際化;他們更加關注生活質量,而非將工作視為生活的全部,這使得他們在國際交流中有了更多的共同話題。更重要的是,在國際商務活動中,他們不願意,甚而不 屑於像前輩那樣擔負歷史的或國家的「重任」,能更從容、更純粹地考量商業交易本身。十多年前,我曾親眼見證,一位企業規模頗大的民企老闆,因國外合作方沒 有升中國國旗迎接他,而拒絕進入對方公司的大門。第二代「民企精英」們,應該不會糾纏於類似細節。

  2010年5月19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年底,全國就業人數超過7.8億,其中民營企業的就業人數應超過6.1億。按職業經理人佔民營企業就業總數的5%來保守估算,這一群體的規模至少應超過3000萬人。

  有意思的是,這一龐大的群體卻正在被邊緣化——沒有自己的組織:「工商聯」是他們老闆的歸宿,「工會」更多的是為工人等弱勢群體服務;主流社會 沒有自己的代表: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罕有他們的影子;主流媒體沒有自己的聲音:「長嫡」的言論還忙不過來,哪兒輪得上「庶出」的後生晚輩出聲。

  不過,無論如何,該是關注他們的時候了。

  作者為投資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99

健身中心女王入監前的心情告白 唐雅君:我要很有力量地活下去!


2012-01-16  TWM




二○○七年亞力山大健身中心歇業,檢察官於○八年一月間依背信、詐欺等罪起訴唐雅君、唐心如兩姊妹,一審判緩刑,去年十二月十五日高院二審判處唐雅君、唐 心如一年十月、一年八月徒刑定讞。過去一向樂觀的唐雅君,面對即將入監服刑的事實,有感人的體悟與告白。

整理‧賴琬莉

四年前,我以為人生已經到谷底了,現在回頭看,原來還有更深的谷底。

從律師口中知道必須入監服刑,我整個人傻住,哭了一整個星期。我昨天做禮拜,每個人要分享,我說,接下來我要面臨的事情,不只是我或各位,都只有在電視上 看過,可是這次是真的發生在我身上,每天早上睜開眼醒來,我都希望這是一場夢,可是這是真的,你問我害不害怕,有沒有委屈,其實都有,但我沒有時間害怕, 因為我要在很短時間內去處理一些事情。

躲不掉就去面對 就去做準備第一個,就是安頓家裡,包括爸媽的作息與照護,我爸爸八十一歲,每星期要上醫院兩次,這些都要請朋友幫忙。公司出事,爸爸對我說要去面對,媽媽 說:「我們不騙不搶,為什麼要躲?」我們全家的信念就是,沒有做錯事,就勇敢面對,共同度過難關。

我們家四個人,過去我與妹妹忙事業,常凌晨兩三點還在電腦前面,都是爸媽照顧我們,連一杯水也沒讓我們倒過,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我與妹妹要入監服刑,恐怕 過年沒辦法在身邊,覺得很愧對他們……(哽咽)。

第二就是亞力山大部分,還有很多事要處理。亞力山大只是停止營業,公司沒有結束,陸續在處理會員問題,每年都還要報稅,現在我跟妹妹不能當負責人,公司考 慮結束掉,這些後續都要處理。

我二十二歲時父母賣掉國宅,拿一百萬元給我開舞蹈教室開始,這二十六年,我在這個市場一步一腳印打拚,這一路走來辛苦,我碰過很多困難,也都解決了,對我 來講,公司就像生命、像我的小孩。

○七年十二月十日,十九張支票九千五百萬元跳票,逼得我們歇業,在那之前,的確有資金缺口,我處分大陸亞力山大股權,加上我與我妹賣兩棟房子,拿了二億四 千萬元進來,從頭到尾,我都沒有想要放棄。

當初我是有腹案的,我有亞力山大、亞爵、君SPA可以變賣,也都在處理,後來約都簽了,如果錢進來,就是四億多元。不是我們沒辦法,硬要靠消費者的錢來補 我的洞,而是碰到騙子,讓我們措手不及。(編按:○七年,唐雅君姊妹找到投資者,後來對方未付款,還以資金調度有問題,建議先購入辦公大樓向銀行融資,因 而簽下十九張、共九千五百萬元支票,對方軋進跳票。)二十幾年來,亞力山大有八萬個會員,會員支持我,不是我會騙,而是他們看到我的努力,但我卻害了他 們,這是我一輩子最難過的事。這四年,我做了五次補償客戶權益,包括協助退費、轉移到其他健身會館,或是換保養品,解決近七成客戶合約。我沒有騙錢,我該 做、能做的,都盡全力去做了。

第三部分,就是我上網或找朋友諮詢,了解獄中生活起居,做好心理準備,也讓爸媽知道,讓他們安心,不要說像風箏突然斷了線……(眼眶泛紅再度哽咽);另 外,我知道典獄積分的重要,所以我找一位舞蹈老師,給我講義,如果有機會可以在裡面帶活動,表現好可以提前假釋。我既然躲不掉就是面對,就是要去做準備。

親友、責任是活下去的動力最後,我找律師準備非常上訴與再審,我的詐欺罪刑「不存證、不作為」,國內外沒有這樣判例,法院認為公司財務有問題,要告知客 戶,但財務都是浮動的,企業經營不是那個樣子。雖然非常上訴改變不了我入監的事實,但我相信司法環境會改變,為了清白,就算一直打到老,我都不會放棄。

我經營事業很樂觀,在那之前,我碰到很多問題,不管一氧化碳中毒(編按:○六年,亞力山大台北敦南店發生一氧化碳中毒,造成一死十二傷)、財務危機,甚至 四年前跳票,我都第一時間出面處理,因為我內心坦蕩,我選擇勇敢面對未來那條路。

上次谷底,我還有一個期望,就是把亞力山大品牌再掛上去,我以為我還有事業、工作與學習,所以我勇敢面對每一天,努力解決一些事情,可是我的樂觀害死我, 這次的谷底,我看到友情,還想到我的家人,但我不會樂觀看我的未來與事業了。

自從打官司後,我努力處理會員的問題,我忽略台灣社會一向同情弱者,但大家體諒不到,不管為了我的家裡、我的價值觀,或者要繼續為會員處理,我都要很有力 量地活下去。所以出事後,我很正面、很有力量地讓社會看到我,也一直在工作,但卻得不到輿論認同,好像我就是要很可憐、很悲慘。

我以前就是平淡,現在不過回歸平淡,也沒有在怕。但至少,我知道一件事,我留下的價值就是那麼多人在運動,這是不容易累積起來的;還有我十幾年規畫的舒適 空間,以及訓練出來的員工。那個空間、那個會員愛運動的習慣與風氣、那些員工,都是我這二十多年努力出來的。

我年輕創業,回首過去那條路,很辛苦也很孤獨,現在到谷底了,我才有時間品嘗友情,這段時間,朋友的幫助與打氣,我會珍惜。朋友說,人到谷底是最好解決 的,人碰到誘惑,才最難解決。我不是一個人,一個人要消失很快,但我還有朋友、家人、責任,這就是我活下去的動力。

唐雅君

出生:1960年

現職:亞力山大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經歷:舞蹈老師、創辦雅姿韻律世界學歷:文化大學舞蹈系、政治大學EMBA

家庭:單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8

飲料業:民族品牌力量崛起

http://www.eeo.com.cn/2012/0119/220026.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麗 消費時代已經到來。

如果說能對過去的2011年微笑著說聲再見的行業,消費行業當仁不讓。如果說能微笑的迎接已經到來的2012年的行業,也非消費行業莫屬。

這其中,奢侈品消費風頭正勁,跨國消費巨頭的勢力進一步滲透。不過,民族品牌力量正在悄然崛起。譬如在飲料市場——中國首富宗慶後所從事的行當,娃 哈哈的維他命飲品、農夫山泉混合果汁、王老吉涼茶和其他數十種類似產品,正替代了可口可樂的風頭——雖然他的市場份額依然最大。

這樣的對抗中,百事可樂選擇了聯盟,其與康師傅在瓶裝業務的聯合,或許是一個最具樣本意義的標誌性事件。這些事件可能預示著,在中國飲料市場,乃至整個消費市場,勢力正在重新構造。

大戲的寓意

2011年,收購百事瓶裝業務的康師傅無疑是眾多商業故事中的「大片」。

2011年11月4日,康師傅與百事中國宣佈,百事將其在中國的裝瓶廠持有的權益資產全部出讓給康師傅飲品控股,換取康師傅飲品控股在中國的控股公司——康師傅飲品9.5%的權益,相當於百事間接持有了康師傅飲品的母公司康師傅飲品控股5%的權益。

康師傅自有其自身的運作邏輯。康師傅收購百事的灌裝業務之後,康師傅的產品線進一步豐富。頂新集團運作的品牌為數不多,名氣最大的就數「康師傅」這 一個品牌。「康師傅」被用在了集團旗下的眾多品牌產品之上。其他隸屬頂新的品牌大多是收購而來,例如「德克士」快餐品牌是頂新集團在1996年收購的一個 美國快餐品牌從而引入到大陸,「味全」品牌是頂新集團在1998年收購台灣的味全公司,「全家」便利店是頂新做大股東的合資品牌。頂新下面的快餐連鎖店 「康師傅私房牛肉麵」是自己運作的一個連鎖店項目,但依舊非常謹慎的沿用了「康師傅」的品牌。

因此在進軍碳酸飲料行業時,頂新集團的動作並沒有過於明顯,而是採用了與百事合作的形式實現了這一目標。其實,這是康師傅的最佳選擇。頂新要用「康師傅」品牌來運作可樂產品無疑就是在冒險,因為之前本土品牌娃哈哈也曾經試圖做過可樂,但最終以失敗而收場。

不過,百事可樂在華的灌裝業務處於虧損,使得這樣的聯盟成為可能。康師傅卻有著很強的渠道和生產能力,深耕中國內地20年的康師傅資本雄厚,康師傅控股市值超過1300億港幣,2010年的營收超過400億人民幣,其成熟的網絡資源對於百事可樂而言,都是望塵莫及的。

王老吉樣本

康師傅與百事一拍即合反映了跨國品牌和民族品牌力量的消漲,這個聯姻背後,則是民族品牌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取得的成就。

在過去幾年,可樂等碳酸類飲料比重逐漸降低,而功能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等健康品類份額逐步上升。這些變化,正是中國本土力量崛起的背景。正如雀 巢大中華區總裁狄可為所說,沒有什麼商品比食品和飲料更本土化了:「乳品飲料在這裡賣得很火,最受歡迎的是花生口味,其次是核桃口味。若嘗試在其他國家推 出此類產品,是賣不出去多少的。」

加多寶集團運營的「王老吉」是成為國內涼茶市場絕對的龍頭。王老吉原來是一個地方藥飲品牌,銷量長期在1億多元徘徊,加多寶開始運營之後,王老吉的 銷量在一路狂奔。2003年6億元,2005年超過25億元,2009年突破100億元,2010年150億元,據悉,這家公司在2011年的收入或將突 破200億元。

王老吉的成功背後是深厚的涼茶文化積累,及專注'涼茶'而產生的品牌內涵所建立起的消費認同。涼茶已經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市場已經為消費 者所認同,市場容量迅速膨脹。由於加多寶旗下王老吉品牌專注於涼茶,幾乎使得王老吉成為了'涼茶'的一個代名詞。這些文化積累,正是跨國品牌難以踰越的門 檻。也成為中國本土力量崛起的契機。

涼茶行業以每年超過30%的速度快速增長,在飲料市場中的份額已逐漸提升。與碳酸飲料市場相比份額的此消彼漲,市場格局也由此出現了變化。

王老吉僅僅是國內眾多品牌的幾個代表而已。根據中國飲料巨擘娃哈哈集團的既定計劃,到2012年娃哈哈將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一旦完成,娃哈哈將可能成為本土飲料企業中首個銷售收入上千億的企業。

更加激烈的廝殺

按照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數據,到2015年中國的軟飲市場有望從去年的490億美元增至860億美元。此外,中國人均軟飲消耗為46升,只略高於全 球平均水平的一半,遠遠落後於人均340升的美國。這個數字表明,中國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而這正是國內品牌打造自有品牌,打通營銷渠道,爭奪更高銷售額 的動力所在。

國內飲料業繼續高速發展。2011年上半年軟飲料產量為5580萬噸,同比增長29%。行業人士預測,未來5年,中國飲料總產量將繼續保持12%~15%的年均增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隨著飲料市場不斷增速,各個飲料企業紛紛在擴大產能,來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

新的產能擴張計劃已經展開。譬如,加多寶已經實施總投資達10億元的王老吉罐裝生產線等重大項目,該工廠將位於廣東清遠佛岡,是紅罐王老吉涼茶在全國最大的濃縮汁生產基地。

跨國品牌的投資亦在擴大。2011年6月,百事可樂宣佈未來3年在華投資25億美元。2011年8月18日,上海可口可樂公司及在華裝瓶夥伴當天宣佈進一步加速在華投資步伐:從2012年開始,在未來3年將在中國市場再投入40億美元。

各大品牌在華投資增速,也意味著在即將到來的2012年,飲料行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廝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53

中國互聯網產品力量崛起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351.html

在這個時代,唯有創新的力量和產品的精神,才是無論大公司或是小公司獲得持續成長能力的最大支撐。

2012年1月7日,在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美團網創始人王興看到了許多互聯網新產品——僅是數量上,這些產品就給他帶來了衝擊。

於是,他略微側了側身,小聲對旁邊的開心網創始人程炳皓說:「投票之前這裡面好多產品我都是第一次聽說,有些都已經作為創新產品得獎了,我卻完全沒用過。」

程炳皓靦腆地笑了笑:「我也是。」他心裡又加上一句:或許只有每天拿半天時間出來研究新產品,才能達到全都用過的程度吧。於是,開心網今年加大早期投資和產品研究團隊的決心幾乎當場就做出了。

本屆由極客公園、《商業價值》雜誌以及MINI中國和騰訊聯合主辦的「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評選」中,有超過500個誕生於2011年或者在2011年有重大新版本更新的產品參與了報名。經過13萬多張公眾選票、256位專業評委和20位專家評委的選擇,誕生了11個獎項。

在所選出的11個獲獎產品中,半數是2011年的新產品;而年度創新產品的桂冠也由2011年1月才在蘋果App Store上架的移動即時通信軟件Talkbox獲得。與之對比,上一屆能足以登上這一位置的,唯有同時獲得了好幾個單項產品獎的新浪微博。

2011年的中國互聯網,似乎一夜之間成了新產品的天下。在這個以「創新」而非用戶量、營收規模、以及盈利等指標為評選標準的盛會上,沒有了Google翻譯、搜狗輸入法等去年的風雲產品,取而代之的是唐茶、陌陌、知乎等新秀。

為什麼會有這麼明顯的不同?

對此,或許18歲的獨立開發者、猛獁瀏覽器作者季逸超的個人經歷可以從側面做個說明。他曾經在微博裡這麼咆哮:「腦子裡有11個產品想做,每個都是新鮮玩意,而且超酷超好玩,可是沒有時間寫怎麼辦?!忍不住啦,開始寫第一個!」

然後,他僅僅用一天時間就開發完成了名為「Rasgueado」的產品。這個產品是一款概念輸入法,在創新大會上午的產品宣講環節,它引發了轟動。王興和程炳皓自然不可能知道它,因為它在大會前6天,才從季逸超腦子裡「爆」出來。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硅谷,那些僅僅用幾天時間就能做出新型電腦主板的天才們。

與當時相同的是,我們似乎正在迎來又一個密集創新的時代;可與當時不同的是,與主板、銲接工具、充作辦公場地的車庫和彙編語言相比,今天的創新者們 所需要的工具更加簡單,電腦加上互聯網就夠了。而這兩年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崛起,以及智能終端在PC肩膀上的進一步大爆發,給了我們一個更加適於創新力量 和產品力量崛起的「濕潤環境」。

更簡單的編程語言,互聯網上大量的免費代碼,一張信用卡就可以搞定的商業環節,App Store等全自動的「應用商店」,以及每天都在搜尋新玩意的用戶……創新從沒有像今天這麼簡單。

難怪程炳皓會感嘆:「移動互聯網上你可以兩三個月就換一批產品來用,而且還有無數的新產品等你挑選。」

創新成本的大幅降低,催生出了許多新產品,雖然它們將面臨更高的失敗率、更激烈的競爭和更困難的用戶關注度,可無論如何,一個產品力量崛起的時代正在不可避免地到來。

對小團隊而言,它們在精力和金錢成本降低的同時,能夠更專注在產品本身,專注在用戶的具體需求上,並有可能在每一個大公司留下的縫隙處撕開第一步缺 口,走出真正站穩腳跟的一步;而對大公司而言,當互聯網日漸碾平它們與用戶的第一觸點,產品在群體智慧之下以比以前更快的速度迭代時,它們更需要系統性創 新,從管理和權力機制上做出改變,並與創新者站在一起,由此汲取前進的力量。

而在這個時代,唯有產品精神才是無論大公司或是小公司,所能夠成長的最大支撐。

因此,當產品力量崛起時,或許我們應該更加珍惜之前那些成功的產品,它們的產品經理所積累的財富。無論是豆瓣CEO楊勃眼中的用戶價值、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從用戶需求中發現創新的方法論,還是程炳皓對開心網口碑傳播的心得、王興的產品價值觀,此時尤為值得借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07

力量煤業(1277)評論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114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13/LTN20120313019_C.pdf §
1. 我們的採礦業務目前集中在一個礦區進行。
我們的業務目前集中在大飯鋪煤礦,預計我們的絕大部分經營現金流量及銷售均將來自銷售此單一煤礦產生的煤炭。大飯鋪煤礦在開採、洗選、儲存或運輸煤炭方面的任何重大營運或其他困難均可能減少、干擾或暫停我們的煤炭生產,從而對我們的業務、前景、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2.我們的經營歷史較短,投資者難以評估我們的業務及增長。
本公司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且尚未開始商業生產。我們在二零一二年一月於大飯鋪煤礦進行為期一至六個月的試生產,並計劃於獲得多個牌照、許可及批文後開始商業生產。和其他正常的處於起步階段的煤炭採礦公司一樣,我們產生了虧損淨額及負經營現金流量,並支出了大筆借款融資用於投資活動。於二零一零年及二零一一年,我們分別錄得虧損人民幣10.4百萬元及人民幣47.9百萬元。

3.我們於未來未必能取得充夠的融資為我們業務提供資金。
我們的業務屬資本密集型。我們估計大飯鋪煤礦(包括開發礦場以及興建洗煤廠、裝載站及配套鐵路支線)的總資本開支將約為人民幣1,241百萬元,而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已產生其中約人民幣602百萬元。秦皇島倉儲及混配設施的估計成本約為人民幣5百萬元。迄今為止,我們通過股東權益、銀行貸款及關聯方墊款的組合方式撥付我們的資本開支及營運資本所需。上市後,我們預期通過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全球發售所得款項以及其他債務及股權融資的組合方式撥付我們的資本開支及營運資本所需。

4. 發展計劃
我們擬透過兩階段發展計劃實現大飯鋪煤礦每年5.0百萬公噸原煤的總煤炭產能。我們透過收購並整合原大飯鋪煤礦、原銀泰煤礦及一個鄰近採礦區為大飯鋪煤礦,於二零零六年開展了第一階段開發計劃。我們已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完成建設採礦及洗煤設施,並於二零一二年一月在大飯鋪煤礦開始試生產。

5.潛在客戶
我們計劃主要向華南地區和華東地區的燃煤發電廠銷售煤炭。我們擬建立優質煤炭市場。華南地區和華東地區為我們的主要目標市場,我們相信我們已處於有利地位,將從該等地區的消耗量增長中獲益。我們於二零一一年六月及七月與獨立第三方(即上海申能燃料有限公司、山東京魯中煤煤業有限公司及廣州珠江電力燃料有限公司)簽訂了煤炭總量約為2.9百萬公噸的無約束力銷售意向協議。該等協議就於二零一二年交付煤炭提供了初步框架。該等潛在買家並無任何責任根據該等協議購買,而我們並無任何責任出售任何煤炭產
品。我們擬就根據當時市場慣例釐定的煤炭數量、價格及其他商業條款與該等潛在客戶訂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

總結來講,都是大股東欠了錢,就搞檔野上市cap水,但是就誇大好多,使本利都可收回,建議小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89

「她力量」改變商業世界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5/1691396.html

 [ 當天多數企業家認為女性正在悄然改變這個世界的商業規則。從全球範圍來看,儘管男性高管和高官的比例遠遠高於女性,但在消費力層面,女性幾乎佔據了絕對優勢 ]

對於男性專屬的商品,一個誇張的表述方法是,除了杜蕾斯、刮鬍刀和萬艾可以外,幾乎難以找到更多專屬於男性的商品。而女性消費者則開始大舉進軍以往人們認為是男性的專屬消費領域,比如房地產、汽車、香煙和理財產品。

「根據我們統計的數據來看,2002年到2012年這10年當中,女性車主基本上已經接近50%。這些數據形象地說明了女性正在向消費主導地位上走。」北京銀泰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曉東在中國企業家雜誌近期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商界木蘭」年會上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與朱曉東的意見相仿,當天多數企業家認為女性正在悄然改變這個世界的商業規則。從全球範圍來看,儘管男性高管和高官的比例遠遠高於女性,但在消費力層面,女性幾乎佔據了絕對優勢。

收入提高帶來的購買力增強

電商Buyosphere公司的CEO Tara Hunt指出:「大家存在這樣一個誤解:即專注女性消費者會限制市場前景。」但事實上,在美國,女性消費者的可支配消費力佔到了80%。類似的情況同樣出 現在中國,斐貝國際一項調查認為,女性是家庭中的「首席採購官」,家庭中70%甚至80%以上的消費主動權掌握在女性手中。

女性的消費力提升很大程度上反映女性經濟來源的獨立。近20年來,隨著中國晚婚晚育政策的推行,女性生育率下降,同時潛能得到了發揮。更多的女性開始關注於自己的事業和創業,在這種情況下,女性的消費力則大幅提升。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北亞區總幹事長張醒生在本屆「商界木蘭」年會上透露了這樣一個數據,全國婦聯曾經針對中國女性做了這樣一個調研:在不考慮 經濟來源的前提下,回家撫育子女已經不是當代女性的第一選擇,88%的女性選擇了工作。她們認為工作可以為自己獲得經濟自立的地位。同時,職場上的女企業 家數量在不斷上升,數據顯示,中國已有2900多萬名女企業家,佔全國企業家總數的20%左右。MBA的女學員也不斷地在攀升,逐漸超過30%的比例。

而在全球範圍內,女性的資產和消費力也在明顯地大幅提升。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到2014年,全球女性的收入將達到18萬億美元,將比現在足足高出5萬億美元。多家銀行信用卡統計數據也顯示,女性刷卡消費額佔比超過60%,成為信用卡消費真正的主力軍。

根據北京高端商場銀泰百貨對高端會員的統計數據分類,年消費力在300萬以上的消費人群中,男女比例幾乎持平;年消費在100萬以上的消費人群中, 女性佔了絕大多數。「看了這些數據我們非常驚訝,這說明女性需求不斷提高,也說明在家庭中,女性對消費的主導權在不斷提升。」朱曉東解釋說。這或許從一個 側面證實了一個觀點「男性創造物質財富、女性消耗物質財富」。

為什麼女性比男性更愛消費?這或許是男女天然屬性帶來的差距。北京數字100市場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湯雪梅認為,「非理性」消費是促進消費力很重要 的一點。比如一個女性消費者在逛商場的時候,本身只想購買一條裙子,但走到商場,可能她想到了買嬰兒奶粉和先生的服裝。買裙子的過程中,又搭配了一雙鞋 子。「這種非理性的消費是經濟學裡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女性追求的是精神滿足,包括文化、藝術、消費。也許不那麼實用,但這恰恰是商業進步的魅力所在。」 湯雪梅說。

向男性消費領域進攻

很明顯,在服飾美容、化妝整形、親子教育、珠寶首飾等行業,女性無論是從業者還是消費者,都佔據了主導地位。

而在很多傳統的男性領域,女性也開始了性別的突破。比如登山和極限運動。探路者品牌聯合創始人王靜就是一位女性登山愛好者和女企業家。儘管已經是兩 個孩子的母親,但在她看起來,性別不能夠阻止她的愛好。「人們意識中,好像女性天生就是柔弱的。但是,對於我來說,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我們勇敢一點,跨 出第一步。」

事實上,像王靜一樣打破性別禁錮的女性逐漸增多。她們選擇像男性一樣自由與追求自我,比如在網絡遊戲領域。艾瑞市場調查數據顯示:2003年,女性 玩家的比例佔8%左右;2004年,女性玩家的比例上升為16.61%;到2006年,女性玩家的比例已上升到49.6%,女性玩家在牌類、棋類和休閒競 技類等網絡遊戲中的人數已經超過男性。女性在網絡遊戲上的平均在線時間為2個小時左右。女性玩家已經頂起了網絡遊戲的半邊天。

這不得不讓更多的商家重新考慮定位來吸引更多的女性消費群體。在汽車領域,寶馬、奧迪等各大汽車廠家都開始嘗試為女性駕駛員量身設計女性車型。這些貼心的設計包括在駕駛員位置設計化妝鏡、更能吸引女性眼球的靚麗配色,以及更容易讓女性操控的方向盤等。

此外,網絡上不斷湧現的電商也在不遺餘力地吸引著女性消費者,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女人會將1/10的收入用於網購,在網購品類 中,服飾、箱包、鞋的女性網民購買率達78.9%,未來一年將增至83.7%;美容護膚類佔47.6%,未來一年將至54.5%。數據顯示,雖然女性網民 在IT數碼、家電領域的購買率是24.9%,但在未來一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42.9%,近乎翻倍。

朱曉東認為,目前的「女性」在消費中佔主導地位的情形還將長期存在,並不斷擴張。女性對產品的外在美更關注,對色彩的需求更加感性。未來,商家應該 著重研究女性在產品上的特殊需求。只有贏得個性化需求,才能更多地吸引女性消費者,使產品能夠在市場上有更好的一個銷售和推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10

基因的力量 勝過父母教養

2012-7-9  TCW




今日出生的小孩需要食物和遮蔽, 跟一萬年前的人們一樣。要滿足這些基本需求比從前容易得多──我們去商店買就行了,不用到野外狩獵。由於我們更有能力提供食物與住所,因此我們對於好的教 養標準也提高了。父母的「自由時間」幾乎都圍繞著孩子打轉:幫他們做好準備,來回接送,在看台上觀賞他們比賽。

為什麼父母們不按照我建議的輕鬆方法做,要把自己累死?

你在輕鬆育兒的同時,並不會危及孩子的未來,因為孩子的生命力比我們所理解的要強得多。從前,天性相對於教養只是一種看法,但現在公認的答案卻是:天性勝過一切(特別是長期而言)。如果你的孩子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家庭成長,他長大後很可能仍大同小異。

對於這些懷疑,最天真的方式就是仔細研究很多家庭。只看典型的家庭不可能找到解答,因為典型的家庭天衣無縫的把天性和教養融合在一起了。一般人會和其兄弟姊妹擁有一半相同的基因,而且童年會在同一個屋簷下度過。只要這兩個因素組合在一起,我們就無法找到真相。

幸運的是,活躍於這個領域的研究者並沒有那麼快就認輸,他們在承認「天性和教養在一般家庭中是天衣無縫的組合」之後,隨即反擊道,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典型 的一般家庭。要解開天性與教養的奧秘,秘訣就是研究那些在生物學和教養上的組合有裂縫(或完全分離)的家庭。從這個觀點來看,有兩種家庭很特別:領養小孩 的家庭,以及有雙胞胎的家庭。

從領養的家庭,我們可以清楚發現很多事實。當一對夫妻領養陌生人的新生兒,任何家族的相似性都將是來自於教養。如果你從來沒有見過你的親生父母,但還是跟他們很像,那原因可能就是天生的。

有雙胞胎的家庭又如何?乍看之下,他們與「一般」家庭有同樣的問題──完全結合天性以及教養,讓此兩者完全無法區隔。但是雙胞胎有兩種:同卵雙生和異卵雙 生。同卵雙生的雙胞胎彼此的基因完全相同。他們會長得很像,不認識他們的人幾乎很難分辨。異卵雙胞胎只有一半的基因相同──跟一般的手足一樣。因此,如果 同卵雙胞胎彼此的相似度比異卵雙胞胎高,原因可能是天生的。

上述解釋還不夠嗎?我們可以再晉一級,看看從小分離或者被不同家庭養大的雙胞胎。如果同卵雙胞胎被分開教養,他們的相似度比一同生長的異卵雙胞胎來得高,那麼原因一定是天生使然。如果一起養大的雙胞胎比起分開養育的雙胞胎還像,那麼原因幾乎肯定是教養所致。

領養小孩長大和家人不像

幾十年前,雙胞胎和領養方式開始為人所認同,從那時起,數百位研究者就注意到這個不錯的方法。結果是,一個新的學科出現了──行為遺傳學──還有一堆可觀的研究,運用雙胞胎和領養方式,針對每一個特徵解決天性與教養的爭論。

這些研究顯示什麼?大部分人都預期,中庸的答案會主張天性和教養都很重要。確實,大多數人都不太容易相信其他答案。但信不信由你,雙胞胎和領養研究並不支 持這個中庸的解答。同卵雙胞胎比起異卵雙胞胎的相似度要高得多──就算從一出生就分開──而他們的相似性通常會隨著年紀而增加。被領養的小孩年幼時,會跟 領養家庭的人有點相像;但當被領養的小孩長大成人了,這份相似性大半會沖淡掉。這些結果加總起來,就得到一個驚人的結論:天性比教養重要得多,尤其就長期 來看。

沒有兩個人會有完全相同的環境。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兩個小孩會有不一樣的老師和朋友,看不一樣的電視節目,吃不一樣的食物。一個睡上鋪,一個睡下鋪。一個 被打屁股,另外一個在聽床邊故事。大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人,最後都會把自己的童年留在家裡,那麼研究員怎麼能說兩個小孩子是用同樣的方式養大的?

答案是,研究人員把「用同樣的方式養育」等同於「被同樣的人養育」。如果父母的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狀態、育兒哲學、宗教、學區和最喜歡的顏色能影響小 孩,這就算教養。什麼不能算教養呢?雖然被同樣的父母養育,但小孩的環境中有任何可變化的特徵都算。研究員稱此類特徵為「獨特的環境」或「非共享環境」, 但是你可以稱之為「以上皆非」。從同儕、細菌、電視,到家長的偏愛、運氣不好和自由意志,都可以算作獨特的環境。(本文摘錄自前言、第二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14

中國最大海外銀行登台搶頭香 十二兆力量蓄勢待發 中行行長李禮輝「早到晚退」成功學


2012-7-16  TWM



掌握總資產十二兆新台幣的中行行長李禮輝,文革時期失學,窮到種田、養蜂貼補家用,晚了好幾年才上大學。憑藉﹁早一小時上班、晚兩小時下班﹂的工作哲學,一路成為中國金融業改革重要人物,更使出霹靂手段,讓老行庫脫胎換骨,變身為經營海外市場最成功的銀行。

撰文‧周岐原

坐落於台北市信義區的中國銀行(以下簡稱中行)分行六月二十七日開幕,台灣金融業重量級人士幾乎到齊,台上一位西裝筆挺的男人掩不住微笑,雙眼瞇成一條縫。

他就是搶下大陸銀行在台灣開分行頭香的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雖然只是一家小分行開幕,他背後代表的是五十六兆新台幣的力量。

成立一百年後,中國銀行首度登陸台灣,對中行及李禮輝個人而言都是重要的里程碑。

市值是鴻海的三倍

台灣金融界對李禮輝並不陌生,早在一九九六年到台灣參加金融學術研討會開始,十六年來他來台超過十次以上,都是維持低調風格。

這次來台為台北分行主持開業儀式則頗為高調,不僅動用禮遇通關,見到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還獲邀參加幾場研討論,可說是近日台灣最紅的大陸人。

台灣人陌生的中國銀行,到底有多大?和台灣同業相比,中行簡直是一隻龐然巨物!它的總市值達三.二兆新台幣,為鴻海市值的三倍;中行的資產總額達五十六兆新台幣,也遠高過台灣金控的四.二六兆元。

中行同時還是中國最大跨境人民幣清算銀行,每年金額高達八三○○億人民幣;有權調度這家擁有二十九萬名員工、全球一萬一千間分行的世界級金融銀行的指揮官,就是李禮輝。

中行總部位在北京市最熱鬧的宣武門大街上,而由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香港分行,造型更是中環最醒目建築之一。但李禮輝奮力向上爬的人生傳奇,卻是從窮苦農村裡展開。

四十年前,熬夜搬運蜂箱的時候,青年李禮輝不敢想像未來,他只希望多賺幾塊錢,並不知自己將會像這群嗡嗡飛舞的蜜蜂一樣,為了工作輾轉千里,最後甚至當上中國最大海外經營銀行的領導者。

文革窮知青 種田養蜂維生一九七○年,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全中國一片混亂,生長在福建莆田鄉下的李禮輝高中畢業,找不到就業或升學的機會。為了貼補家用,他到附近興建水庫的工地當建築工,又在家裡闢地種田、養蜜蜂。

由於蜂群習慣於白天外出採蜜,李禮輝一方面必須四處尋找開花的蜜源,在夜裡搬移蜂箱、摸黑完成所有工作。同時還得兼顧田裡的作物,日夜顛倒、蠟燭兩頭燒的生活,每天耗盡李禮輝的心力,他不敢幻想有一天能脫離這片土地。

好在命運之神並沒有遺忘李禮輝,一九七四年,他進入廈門大學主修財政金融,這是他人生最大轉捩點,從此與金融業結下不解之緣。

儘 管遲了好幾歲才念大學,李禮輝仍順利取得文憑。一九七七年,他被分發到中國人民銀行福建省分行就職,李禮輝回憶求職經過時感慨:「在我們那個時代,能找到 工作已經是非常大的運氣了,很多同學必須從軍或是當工人,我能分到這個工作實在很幸運。」早到晚退 將時間用到極致體驗過日出而作的辛勞,再也不必靠耕田維生的李禮輝格外珍惜機會。有別於其他作息固定的公務員,他將閒暇時間運用到極致,習慣比規定早一小 時上班、晚兩小時下班,利用安靜的辦公室閱讀書籍;同時也在假日抽空到大學主修英文,靠苦讀再拿到一個外語學位。

在海南省擔任兩年副省長之後,○四年李禮輝再被指派為中行行長(職位相當於執行長)。這位曾經窮到靠種田、養蜜蜂過活的「知青」,不僅沒有被大時代的風浪吞沒,反而憑自己的力量駕馭趨勢,成為中國金融業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上級給李禮輝的任務是改革中行,儘快完成公司改革、掛牌上市。

三大驚嚇 成功改革老行庫儘管有多年經驗,李禮輝一進中行就遭遇嚴厲挑戰:冗員充斥、效率低落,組織結構疊床架屋,不改造就絲毫沒有上市機會。

李禮輝這時使出霹靂手段,為所有員工上緊發條。

「上 任第一周,他穿著便服走遍總行周邊十多個據點,列出一長串缺失;第二周,他親自站在大樓門口,一一記錄員工上班時間;第三周,無預警召開主管會議,時間一 到鎖門開會,遲到者全在外面罰站。」一位資深員工透露當時的震撼心情:「所有人都稱之為『三大驚嚇』!他還發文批評某些部門中午不關燈、浪費能源,原來他 連午休也在巡邏!」李禮輝憑著雷厲風行的改革手腕,八年來讓中行脫胎換骨,除了公司順利上市,由暮氣沉沉的老行庫,搖身變為全中國海外觸角最廣的銀行,海 外分行多達五八六家。

他自己淡淡地說:「經歷過農村艱苦生活的鍛鍊,再坎坷、 再瑣碎的事都難不倒我!」在李禮輝的指揮下,中行以超高效率奪下台灣分行的頭香,展現出六十歲金融老將的強烈企圖心。這位福建出生的閩南人在台灣銀行界的一舉一動,都值得關注。

李禮輝

出生:1952年

現職:中國銀行行長

經歷:海南省副省長、工商銀行副行長學歷: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