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百麗(1880)2007業績:想起往年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From
http://www.xanga.com/consilient_lollapalooza/648968230/item.html?nextdate=last

美國在1960年代,出現過大量的購併潮。當時金融市場已懂得以PE來定價,而一般而言,增長越 快的公司,便有一個越高的PE。或許有人會不認同,但當時市場的確如此。然而,金融市場一些聰明的投資銀行家,很快便捉倒市場的心理,而滿足客人”需要” 是他們專業的務服內容之一,當然這也會帶給他們巨額的收入。因此,巨大的購併潮展開了。

甲公司盈利穩定,市盈率8倍,市場1億。乙公司盈利穩定,市盈率8倍,市值又是1億。那甲公司加乙公司,市值是多少?小學生定會答對,是兩億元。然而,金融市場的邏輯並非這樣單純。

甲 公司發股”收購”及”借貸”以收購乙公司,甲公司很快的盈利便增加近倍,投資市場十分興奮,給予甲公司20倍市盈利的定價,認為甲公司通過收購,可讓盈利 高速增長,而資本力量也大大增加甲公司的實力。甲公司接上了資本市場,就像食了大量類固醇的選手,即使最後會被判出局,但在比賽中總是能夠勝出。甲公司連 環購併了數間公司,盈利節節上市,投資銀行、投資者、銀行家,全部都賺得很爽,而立了”大功”的管理層的薪金,也隨著”他們”做大做強而變得十分龐大。實 際上,只是一班沒有關係的公司加起來,再向銀行借來了一點錢的集團,不知為何大受投資界歡迎。這個收購-增長-歡迎-發股-收購的循環,一直運作,直至收 購失敗,增長放緩,股價大跌,資金緊張,管理體系僵化,甚至道德醜聞而崩潰。

一看百麗業績,增長一倍,十分驚人。然而,這增長一倍,感覺似層相識,其中包括:

1上市凍結資金利息3億
2購併體動服裝,增加2億經營溢利
3發股16億集資,增發股本大概20%
4還有其他稅務扣減,利息收入等等

盈 利由9.76億增加至19.79億,扣除首兩項對盈利有影響的項目為14.8億左右,實際百麗只增長50%左右,跟自然美或蒙牛或中訊軟件相若。然而,百 麗今天的市值是649億,是實際盈利14.8億的44倍。分析報告要怎樣寫才能讓這44倍合理呢?這不難,因為早前$13時,市值高達1100億,可能是 現在香港零售股的總和的數倍,也可以合理化,現在只要略為調整一下貼現率或長遠增長率就可以了。

百麗做得好不好,我不懂看,但她的資本運作卻十分成功。恭喜投資銀行家、管理層及銀行。至於競爭對手及股東,祝你們好運~

其實連低附加值,步向利潤自我壓縮的造紙行業,也可以暴升到天上才崩潰,珍貴的百麗才不止這樣呢~

greatsoup:
大老細都好開心,盤生意好似泡泡一樣,上市就值幾百億,班Banker/Trader/IBank吹下吹下又大D,吹下吹下又大D,咁就過千億,大股東唔賣D舊股真對唔住自己,套番幾十億就下家莊啦,你死你事。

大老細拚命收購做靚盤業績,自己可以出多D糧,又可以益下班大行,養班MBA/Doctor/貴族,賺多D錢又可以派高息又袋錢,哈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5

突然想起的無聊事

某股票人士在11月29日的專欄曰:

前兩天收到一個電話,談起了某某名人,身家不知是多少,但至少知道是住在禮頓山。那位記者說,他算是股壇二線人物吧?我的答案是,四大家族是一線,劉鑾 雄、張松橋是二線,莊友堅等人是三線,那位名人只是某人公司的副主席,這即是說,他的老闆也只是三線,那麼,他頂多只能算是四線罷了

那位老牌記者大笑﹕「你可分類得真嚴格。」我說﹕「我對財富是很敏感的。你看《某書本名稱,因極易猜到是誰寫這段,故隱去之》,我從身家的角度分為超級富豪、富豪、資產階級、中產階級,低下階層,就知道我是一個多麼勢利的小人了。」

某八卦周刊在12月2日的報導曰:

被民主派稱為建制派頭號「鋼鐵騎士」的「(名稱姑且刪去)」,事實上在金融界只屬四線人物,職責是替富豪或大陸佬牽線入股,身邊老闆或拍檔如A、B及C(已被刪去)等,皆非善男信女,其中A的D及C的E,都斬到小股民一頸血。」....認識他的金融界人士說:「他連樹上的雀仔都氹到落嚟!

只是無聊想起兩者的相關度,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98

聯發科蔡明介沉潛600天的首次告白 看到宏達電 就想起 兩年前的聯發科

2012-9-17  TWM



口述.蔡明介 整理.林宏文最近很多媒體來約訪我,想寫聯發科反敗為勝的故事。說聯發科有多好、多成功,我覺得都還太早,最近我們的晶片賣得不錯,但我都跟同事說,革命尚未成功,大家不要高興得太早,還需要再努力。

其實,這兩、三年來,聯發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更不是什麼很大的成功,我們只是把一些該做的事情做好而已。例如產品開發的進度,客戶的需求與服務,以及time to market (產品上市的時程),這些都是經營企業本來就要做好的事情。我們把這些事情做得快一點,符合市場及客戶的需要,如此而已。

外在環境的競爭情況也確實是如此,IC設計業的挑戰依然很大,價格戰沒有停止的一天,聯發科的毛利也不像以前那麼高。挑戰永遠都在,經營者沒有停下來的一天,只能心無旁騖地把事情做好。

比較現在與二○○九年,未來在手機產業的競爭,當然會更激烈,因為對手更大咖,產品的整合必須做得更好,深度要更扎實,不論是3G或4G,也都要想辦法加快研發速度,把障礙與難題解決掉。

最近我看媒體對宏達電的報導,讓我心有戚戚焉,這讓我想起兩年多前,媒體也是這樣報導聯發科,把聯發科講得很慘。

當時媒體報導聯發科的主管及員工大量跳槽流失,甚至手機事業部總經理徐志強、財務長喻銘鐸等主管離開,也被大肆張揚,其實他們是完成階段性任務;至於研發人員也是自然替換,情況並未如外傳的淒慘。

我覺得,宏達電目前的狀況,也沒有大家講的那麼差,我有幾次與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接觸,對他們很多想法非常欽佩。hTC可以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把品牌做得那麼好,是非常不容易的,很令人尊敬,我覺得大家應該給他們更多鼓勵才對。

企業的營運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很多都是細節;不論是人才、制度、管理、國際化與高階主管訓練等等,都要不斷投入。聯發科這兩、三年在這些部分都下了一些工夫,已經慢慢可以看到一些成績。但我覺得還不夠,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再改進。

對於媒體曝光,我一直很認同︽誰說大象不會跳舞︾這本書的作者、IBM前執行長葛斯納的想法,經營者除非在不得已的情況,否則盡量少接受訪問。因為主管應該把時間全心全意放在企業的經營上,我也希望媒體不用寫聯發科有多成功,因為,革命尚未成功,聯發科離世界一流大廠還有一段差距,我們還需要很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66

美銀:今天的中國電子商務讓我們想起90年代末科技泡沫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888
預計融資規模逾百億美元的中國電子商務領軍企業——阿里巴巴赴港上市去年被否決,本週又現曙光:港交所今後幾週就放寬IPO股權結構、允許阿里巴巴以合夥人架構展開公眾諮詢。

不過,轟轟烈烈進軍資本市場不能掩蓋現實的問題。美國銀行本週的報告警告,中國的電子商務與實體零售業都面臨嚴峻挑戰。

在名為「電子商務 VS 零售:主導力量向消費者權力轉變」的報告中,美國銀行指出,消費者對購物的態度比以往更成熟,對電子商務和實體零售企業來說,這可能意味著今後有麻煩。

聽起來這話還比較含糊,說白了就是:這塊蛋糕的爭奪戰會決出贏家和輸家,現在這樣的瘋狂增長很快就會走到盡頭。

美國銀行上述報告寫道:

如今,科技塑造了新一代電子消費者。

這類消費者身上體現的特點是,信息不一致程度減小、形成社交聯繫、零售觸點分散、要求最佳體驗、需要參與感。

這是消費者首次成為發號施令的一方,遊戲規則已經變了。

忘記線上和線下渠道爭奪市場份額的戰爭吧,那些能順應消費者權力需要的才會生存下來、繁榮興旺。

雖然各自面臨不同的挑戰,但實體零售商和電子商務零售商都需要迅速直面挑戰。

美國銀行認為,實體零售商正面對「能力差距」。

他們並沒有去瞭解自己的客戶、向客戶推銷、為客戶創造變成熟的中國買家會離開實體店去追求的體驗,還沿用和電子商務企業相似的市場模式。

他們沒能借助供應鏈和物流削減成本。

那些零售商滿腦子想著所在地,就是沒把心思放在客戶上。他們沒能控制價格,沒做好推銷,反而依賴市場的收入推動盈利增長。

報告批評:

差異化推銷、供應鏈效率和消費者服務並不是他們的優先要務。

大部分這類企業沒能控制自己出售的商品、沒能讓自己出售的商品脫穎而出、沒能控制定價、不瞭解自己的客戶,不理解怎樣為客戶服務。

電子商務面臨的挑戰不同,這類公司在競相壓價,所以50%的中國網上購物者都選擇電子商務網站。這已經產生嚴重的後果。

報告指出:

今天的中國電子商務領域重現了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科技界的泡沫。

在私募和風投機構的推動下,許多電子商務公司願意為了贏得市場份額而犧牲短期的盈利。

他們可能給予買家很優惠的價格,還推出免費送貨服務,比他們大得多的海外同行可能都無法一爭高下。

美國銀行斷言,經過這種戰鬥洗禮並贏得市場份額之後,電子商業零售商將最終上調價格。

美國銀行還表示,如果實體零售商能變得更成熟、更有效率,兩類零售商應該都會達到增長極限。

美國銀行預計:

三年內,電子商務的超級增長會結束,進入穩定的增長階段。

逐漸增加的網絡成本及其他因素可能縮小價格差距,但電子商務也有自己的能力差距要彌補,造成那種差距的部分原因是自身的市場模式。

最終,兩類企業可能殊途同歸,為了向電子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而相互利用。

在向均衡發展前進的坎坷道路上,我們更看好先行一步的企業,他們主動順應消費者的權利。

在範式轉移的背景下,目前我們仍然青睞零售業的知名企業。

电子商务, 阿里巴巴, 马云, IPO, 美国银行,淘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90

由"天蠶變"想起黃鷹先生

  上文提起"天蠶變",由此就不得不懷念起據說當年有份參予故事創作──我大膽推測,其時在劇情創作上較佔主導性地位的,或許是當時任職麗的電視的才子蕭若元?──後來也曾將劇情化為文字小說出版的,已故武俠名家黃鷹先生。說起來也真唏噓,只因老一輩的武俠迷讀者們大概都知道,關於黃鷹當初是如何出道成名,踏上武俠名作家之路的一點掌故淵源:原來在當年,因已成名的大作家古龍先生經常脫稿,出版商不得已,於是先後曾聘任過很多人作"槍手",以為之臨時"執手尾",收拾爛攤子。而黃鷹正是其中之一,也是一度被認為刻意模仿古龍風格仿得最像真的(現存冠名作古龍作品的"驚魂六記"中之"吸血蛾",又名"江湖奇譚"據云便是全然由其代筆──可惜是,黃鷹的命運亦跟古龍一樣,同樣步上英年早逝的後塵──同附帶一提,這種代筆的風氣,在早年的武俠文壇其實頗為盛行。不妨又再岔開一筆,這"驚魂六記"的系列故事,據傳古龍只完成了很小部份,其他的都被黃鷹化入了其創作的"沈勝衣傳奇"故事當中,可以說,黃氏是從中有份開創了把驚慄與武俠元素結合fusion的先河,這就難怪,後期當他投身電影發展時,曾以"殭屍"系列作品將事業生涯推上另一高峰),於是直至後來,終於受到出版商的賞識垂青,獨當一面出版自己的小說。

  說起"沈勝衣傳奇",相信早已被公認為黃鷹先生的巔峰代表作──麗的電視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亦曾將之改編成電視劇(無獨有偶是,飾演沈勝衣的,居然同是那位熒幕上的"天蠶大俠雲飛揚"徐少強!)。這部系列性(即每集以獨立小故事作貫串)的小說,明顯受到了古龍"楚留香"、"陸小鳳"等系列的啟發而創作,更何況,劇情亦沿襲了古龍一貫最拿手的奇幻、懸疑、推理、偵查謎案等風格。然而說到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上,黃鷹這部作品顯然並不足與古龍大師的系列作品相提並論,同日而語。試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數:

  一、黃鷹的文風雖曾被公認最酷肖古龍,然若要比較起兩者的文風起來,我相信用不著最精細用心的讀者們,都可明顯察覺到其中的分別,最主要的一點,我認為是,古龍大師的文風顯然顯得遠為通順,也較少語病句的出現──而這點分別,越到後來更為明顯突出(值得注意,古龍與黃鷹,本來出身同為以廣東話為母語的地道香港人)。此外,即如同在作品中拋書袋引用詩詞的時候,古龍亦似乎顯得較為渾然天成,自然老到。

  二、古龍在主角人物的諸般細節創作設計上,亦顯然比黃鷹遠為優勝高明。試論一點已足說明,今日我們老讀者,試問誰不會對古龍筆下主角人物如小魚兒、李尋歡、楚留香、陸小鳳、傅紅雪等留下深刻印象?但是,誰又會記得黃鷹筆下的沈勝衣等主角是什麼型象,和有什麼性格特徵?似乎沒有,在讀者的一般印象中,沈勝衣就只是一個外表看來十分cool,武功很高強的大俠而已,至少跟我們從很多別的武俠作品中所描述過的主角大俠角色沒有太明顯的分別。

  其三,乃是從作品上的創意而論之。如古龍在某小說序言中所言,他一直在處於求新求變的創作過程之中,而作為讀者們讀其作品,也當會發覺這一點誠非虛言。試看由其早期的"武林外史"、"名劍風流"、"大旗英雄傳"、"絕代雙驕",直至"楚留香"、"七種武器"、"陸小鳳"、"多情劍客無情劍"等,風格可謂已經一大突破;及至"天涯明月刀"、"邊城浪子"、"蕭十一郎"、"白玉老虎"、"歡樂英雄"等,更可謂已完全成功奠定了屬於自己的一種獨特的創作風格和路向。及至他臨終前數年,憑藉幾位徒弟所幫忙合力創作的如"風鈴中的刀聲"、"那一劍的風情"、"大武俠時代"等,也顯然仍在不懈地著力地試圖尋求著各種創新上的突破。反觀黃鷹作品,作風顯然就遠沒那麼多元多變──也許我們無法推斷,是否只因為其人創作生涯過於短暫,才導致如此。


  粗論之,黃鷹之所以只能堪稱武俠名家,但始終夠不上躋身於等同金庸、古龍、梁羽生等大師之列,原因可能正在於此。慨嘆今日花果飄零,古龍、梁羽生兩位大師早已先後離世,至於英年早逝的黃鷹,我們亦已無法想像,要是他能活到現在,又能否再在創作生涯上作出一番新鮮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91

又想起那只公雞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k9y.html

   再過幾天,就要進入雞年。這讓我不禁又想起小時候養過的一只公雞。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還是個小學生。有一年,母親患病,鄉下幾個表舅先後來上海探望,每人都帶來幾只雞。養雞這活兒就落在我身上。

   那年,雞瘟(禽流感)特別厲害,沒幾天,這些雞一只只都變成了瘟雞。當時,我突發亂想,把感冒片(克感敏、安乃近)用水融化,扳開它們嘴喙,灌進它們肚里,滿心期待它們恢複健康。然而,情況根本不見一絲好轉,它們一只只體重迅速地變得更輕,最後只剩下一副雞殼落(“雞殼落”是上海話,意為“雞架”)。無奈之下,接連數天,先後斬了十幾只瘟雞,天天燒吃雞殼落。

   最後,只剩下一只普普通通的公雞,它也萎靡不振,毛羽雕零,雞冠耷拉、發黑,不過,看它還能啄一點米,還有一點消化能力,我預感還有一絲希望,決意繼續養它。嘿!它一天天好起來,體重也有所增加!我得意洋洋地聲稱是自己用感冒藥把它治好的。呵呵!瞎扯!

   那段日子,我細心照料它,還特地去借養雞書,照書上說的給它餵食……平時,這雞白天放養在家屋前的一片花園地里;晚上,抱進雞籠,放到屋內。它不會啼叫,很安靜,每當我去趕它或抓它,它立即就會趴下,很是溫順。

   有一天,我放學剛到家,聽得花園地里有人在叫嚷,跑出去一看,只見這只公雞正與別人家的一只公雞在爭鬥。對方那只體量明顯要大。我暗叫:“不好!我這只非吃虧不可!”可讓我怎麽都想不到的是,盡管這只“瘟雞”前脖子豎起來的羽毛、張開的翅膀、雞冠、尾羽等全身毫無威風,體量又小,但它鬥誌昂揚,異常勇猛!它不顧雞冠被啄得流血不止,毅然奮勇戰鬥,結果打敗來犯者!我又驚又喜!晚上把它抱進籠子時,又不免有點心疼!從此,更加細心護養它。後來,它又與前來挑釁的公雞打鬥過十幾場,無一敗落……它成了我勇敢的小夥伴。

   那年頭,里弄掀起大搞愛國衛生運動,每家每戶都一律不準養雞;里弄幹部還幾次上門敦促我家把這雞趕快殺了。最後我實在躲不過,只得讓它命歸刀下。它在雞瘟肆虐中幸存,置於死地而重生,戰無不勝,但最終逃不過運動。此後,我暗自難過了不知多久,還夢見它好幾回。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不知何故,我有時還會夢到它,追尋少童歲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75

美民主黨左翼暗流湧動,讓人想起當年的“茶黨”

在4個月的激烈角逐之後,美國勞工部前部長湯姆·佩雷斯(Tom Perez)當選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在基層陷入混亂之際選出了一位建制派領袖,卻有觀察家認為,民主黨內的左翼力量在這場選舉中展現了不可忽視的力量,崛起之勢令人想起當初的“茶黨”。

終結民主黨動蕩

很多民主黨人表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的選舉應該以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參選人希拉里和桑德斯在初選時出現的情況為鑒,避免讓該黨再次陷入“地震”。

然而,事實證明,在這場近30年來最激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選舉前,很多重要民主黨人士已經紛紛開始站隊。佩雷斯得到了很多奧巴馬政府民主黨人的背書,比如前副總統拜登、司法部前部長霍爾德,以及農業部前部長威爾薩克等。對手眾議員埃利森則得到了桑德斯、參議員沃倫和舒默的支持。

民主黨領袖選舉結束,可是民主黨的動蕩有望終結嗎?

去年夏天,“維基解密”披露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高級成員收發的1.9萬封電子郵件,顯示從去年2月的初選開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就已暗中支持希拉里贏得黨內提名,並排擠其黨內最大競爭對手桑德斯。在郵件中,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負責媒體溝通的官員甚至在郵件中寫道,可以要求記者們報道桑德斯的競選“一團糟”。這批郵件令民主黨在大選中陷入無比尷尬和被動的境地。

湯姆·佩雷斯(Tom Perez)

在民主黨如此不堪的局面下,佩雷斯和埃利森都試圖表現出能夠令黨內重獲團結的能力。但就立場而言,佩雷斯被視為代表著奧巴馬和希拉里陣營,埃利森則是桑德斯陣營的代言人。持久的分裂讓桑德斯和埃利森的支持者對佩雷斯的勝利感到擔憂。對此,勝選後的佩雷斯迅速任命埃利森為副主席,旨在安撫對方的支持者,團結業已分裂的民主黨。

盡管埃利森也承諾了將與佩雷斯密切合作,但其陣營此前的論調並非如此。比如,選前在被問及如果佩雷斯贏得選舉,那埃利森團隊將如何參與民主黨決策時,埃利森的副手之一格林(Adam Green)就悲觀地表示沒有太大可能性。

左翼力量崛起

美國媒體評論稱,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之爭反映了民主黨內部民粹主義力量的日益增長,這股力量可能讓一場選舉翻盤,也可能對建制派造成威脅。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瑞什(Robert Reich)認為,當前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機制僵化且陷於混亂之中。

“我認為,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民主黨都沒有處於這麽糟糕的境地過。大量左翼草根都在反對特朗普。現在佩雷斯如何才能利用草根階層將民主黨從一臺巨大的籌款機器變為一場運動?” 瑞什表示,“最令人擔心的還是民主黨內部的問題,那里同樣存在著民粹主義擡頭的現象。”

佩雷斯的勝利令那些曾在大選中支持桑德斯的左翼改革派感到失望。選舉結果出來後,埃利森的支持者們甚至憤怒高呼民主黨是“人民的黨,不是有錢人的”!

不過,盡管埃利森敗選,但在這場競選中諸多證據都顯示民主黨內極左力量得到迅速發展,他們的言行讓人聯想到在2009年指責共和黨人太過溫和的“茶黨”浪潮。

通過此次選舉,埃利森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已經成為民主黨內的極左翼新星。佩雷斯的支持者、亞特蘭大市市長里德(Kasim Reed)說,接下來民主黨內懸而未決的問題是桑德斯陣營的動向。有觀察人士稱,更準確地說,接下來民主黨將面臨兩個問題,即埃利森下一步將做什麽,埃利森的支持者下一步將怎麽做。

分析人士指出,佩雷斯現在肩上的擔子相當沈重,其主要任務之一是重建並團結民主黨,二是如其所說的帶領民主黨人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鬥爭到底。

目前,民主黨在國會參眾兩院均是少數黨,而且輸掉了總統大選,所以,為了完成上述第一個任務,佩雷斯必須幫助民主黨在2018年中期選舉中翻盤。

另據美國媒體報道,民主黨高層承認,一支憤怒的自由派大軍要求他們向特朗普發起一場全面“戰爭”。去年的總統大選結束後,民主黨人在如何應對特朗普的問題上出現分歧,一派認為應該全面對抗,另一派則認為可以做一些妥協,把特朗普“騙”到中間立場。但是,在特朗普先發制人、迅速制定了強硬議程之後,民主黨很快放棄了妥協的想法。

今年55歲的佩雷斯出生在紐約,父母都是來自多米尼加的第一代移民。他先後在布朗大學、哈佛大學法學院和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就讀,曾任律師、檢察官,2013年開始在奧巴馬政府中擔任勞工部部長。在2016年的總統選舉中,佩雷斯曾被認為有望成為希拉里的競選夥伴,但他最終並沒有入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42

美最嚴重高中槍擊案兇手母︰每天想起死傷者

1 : GS(14)@2016-02-15 02:19:37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科羅拉多州哥倫拜恩高中(Columbine High School)槍擊案,兇手母親前日首度開腔,稱自己事前毫不察覺兒子精神狀態有異樣,至今仍每日想起死傷者及他們的家人。



「他根本活在另一個世界」

兩名分別17歲及18歲的學生,在1999年4月持槍回校屠殺13名師生、槍傷24人後自殺。事隔近17年,其中一名槍手克萊博爾德(Dylan Klebold)的66歲母親蘇伊(Sue)接受電視台訪問表達感受。她指起初以為自己很了解兒子,「假如孩子有不妥,我會察覺到」。但事件令她洞悉到,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只屬虛構,「他根本活在另一個世界裏」。蘇伊又指事後「沒有一天不想起兒子傷害過的人」,一想到所愛的人殘酷殺人就令她非常難過。她將於明日推出回憶錄,收益將全數撥捐精神健康慈善團體。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14/194905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893

【動畫】捱凍行10km返學孤兒姊弟最怕想起他

1 : GS(14)@2017-01-23 07:45:09

4年前,母親腦溢血不幸離世;10個月前,父親意外病故,讓家住河南洛陽嵩縣大章鎮山區、年僅十多歲的王玉靜姐弟成了孤兒。面對連番打擊,姐弟倆選擇堅強生活,利用民政部門每月300多元的孤兒救助金,維持生活,堅持上學讀書。小玉靜的家是一處蓋在山上的三間磚瓦房,沒有院牆,僅有的兩個窗戶,用塑料布糊着,遮風擋雨。從家到學校,兩姐弟須經過一段10公里長的山路,過去一直父親騎電單車接送。如今,兩人只能選擇步行,特別是冬天,需要冒着寒風,捂着耳朵在山路中走3、4小時。雖然很累很冷,但兩姐弟卻說:「我們不怕累,不怕冷,最害怕的是途中回憶起父親原來送他們的場景......」儘管生活困難,姐姐王玉靜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今年15歲的她,比同齡者成熟許多。「這兩個孩子命苦啊。」村民說,2012年兩姊弟的母親突發腦溢血去世,同年嫲嫲也病逝。去年4月份,孩子父親耕地時突然倒下,村民趕緊將他扶到路邊,等到醫生趕到後,疑因急性心肌梗塞不治。「雖然孤苦無依,但是這姐弟倆非常懂事爭氣,特別是姐姐,不但負責做飯洗衣服,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前幾名。」該鄰居說。 有內地媒體將這對姊弟的故事拍下,再將總長不足2分鐘短片上載,隨即引起網民關注。「我們沒有爸爸媽媽,全靠我們自己。」短片中,不論是15歲姐姐含着眼淚,還是廚房裡12歲弟弟端起了一盆冰冷的白菜,燒火做飯的場景,都讓人動容。拍攝者稱:「這還能吃嗎?」弟弟:「沒事,再熱一熱就可以。」拍攝者:「你平時喜歡吃甚麼?」弟弟:「我不喜歡吃肉,喜歡吃白菜。」就是這幾句簡單對話,更是引爆數十萬網友的淚點。騰訊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2/199052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6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