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板轉主板之穩健成長股:上海復旦微電子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15.html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從不是主流,規模小、風險高,總給人「不穩陣」的印象。其實,當中亦有穩健兼高速成長的公司。
去年10月尾寫了上海復旦微電子 & 金融IC 卡 一文,指上海復旦(8102.HK)的健康指數高 - 79分,而內地政策推廣金融IC 卡,並將於2015年取締所有銀行磁帶卡。截至去年8月,內地共發行了3.4億張金融IC 卡,估計2015年更會達10億張。上海復旦微電子身為6家被銀聯認證的芯片製造商之一,前景不俗。當日更指股價雖然由去年初低位$2.8 升至約$8,但基本因素和市場前景好,仍然值得吸納,估計至少升25%。今年1月8日,上海復旦微電子正式從創業板(8102.HK) 轉到主板(1385.HK),顯示公司由高風險的小型企業成長為實力股。短短兩個多月,股價升了38%。
應該獲利回吐?繼續持有?還是再加碼?
公司在去年11月8日,公佈第三季業績,2013年1-9月
營業額:$6.02億 (2012年同期:$5.01億) +20%
毛利 :$3.07億 (2012年同期:$2.41億) +27%
盈利 :$1.13億 (2012年同期:$0.80億) +41%
毛利率:51% (2012年:48%) +3%
盈利率:19% (2012年:16%) +3%
生意額大了,而毛利率和盈利率更大幅提升,這顯示管理層有效控制成本,而且有規模效益吧。
可是,公告之後的交易日,股價從$8.51 跌至$7.26 (-15%),我大惑不解。媒體報道指,單看第三季的3個月營業額和毛利,只是較2012年第三季微升4% 和 6%,而盈利更因為行政和推廣費用的增加,較去年7-9月下跌22%。
我不知道單單比較3個月同期的業績,是否合理。若果看全年和半年的數據,公司的基本因素很健康(健康指數:79分),除了利潤率高,更沒有短期或長期的銀行負債,有充足現金流。而半年業績更顯示業務勢頭強勁,無論是營業額或盈利,都沒有放緩跡象。公司沒有透過舉債擴張業務,而是依靠經常性業務獲得穩定現金流, 屬"organic growth"。若果單看第三季的3個月業績,沒錯,增長動力似乎稍遜,可是,市場對IC卡的需求彰彰明甚,而且從2013年9個月業績估算,全年盈利會較2012年上升30%以上,相信年底盤數會好好睇睇。加上公司剛從創業板轉主板,成交量由每日數十萬升至近日的500多萬。難得開始多人關注兼且成交活躍,未是時候獲利回吐。現時PE 達26倍,但Est PE 只有約20倍甚至更低,股價不算貴。
沽空比例低,暫時不見股價有大幅回落跡象。
讓阿里上創板 一箭雙鵰 周顯
1 :
GS(14)@2014-02-13 10:22:4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我和東泰證券的李君豪是好朋友,也很佩服他的知識和處事作風,當日他競選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時,我曾經盡上了一點點的綿力,支持過他,只可惜他最終落敗了,一眾朋友都為他可惜,因為他只輸了區區的4票而已,大家都說,只要當時再努力一點點,便可以獲勝了。
在他落敗之後,我們一伙助選人吃飯(如果勝了,這應該是慶功宴吧?)大伙兒輪流發言時,都在為他的落敗惋惜,有的更說支持他在下屆捲土重來,再選過。
到我說時,我卻說﹕「我是李君豪的好朋友,向來就不喜歡張華峰,可是,如今張華峰選上了,我卻衷心希望他做得很好,下屆我也不用為Vincent(按﹕李的英文名)助選了。因為我選擇幫助Vincent,並非因為他是我的朋友,而是為了證券界好。因此,只要張華峰把這個位子做得好,我反而會支持他繼續做下去。」
搞臭多年 藉此改革
如今,張華峰終於做出了一件讓我讚賞的事,就是他認為阿里巴巴可以在香港的創業板上市,創業板可以特別為它度身訂做,以符合要求。我對這個創新意見是非常認同的。
創業板在1999年開始,當時由於上市要求太鬆,很多爛公司都上了,搞到形象非常臭,於是後來港交所大改革,把創業板的上市要求收緊,結果又變成了不倫不類的二奶板,質素稍為好一點的公司,都轉到主板去了,創業板股票變成了賭場的賭具,完全失卻了當初設立時的原意。
所以,創業板是有必要改革,再次把它搞活起來。張華峰的提議,是其中的一個好點子,所以是值得稱讚的。
羅嘉瑞倡阿里上創板 促港交所再招手 助搞活「二奶板」
1 :
GS(14)@2014-03-18 23:17:38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318/18659924
【本報訊】香港監管機構不接受阿里巴巴用合夥人制度上市的要求,阿里最終決定放棄本港市場,選擇去美國上市,一手創立創業板、港交所(388)創業板前上市委員會主席羅嘉瑞大呼可惜,建議港交所再向阿里招手,提議對方到創業板上市,藉此機會搞活創業板。
記者:高淑嫻
創業板1999年11月成立,今年踏入第15年,表現乏善足陳,甚至可以一池死水去形容,期間有不少公司轉到主板掛牌,目前創業板公司總數只得195間,總市值1,700億元,相對主板總市值22萬億元,絕對是蚊髀同牛髀;以創新科技公司角度,主板一隻騰訊(700)已經有1萬億元市值,創業板可謂完全不像話。難怪羅嘉瑞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慨嘆,創業板已經淪為「二奶板」。
慨嘆只留低較弱公司
創業板多年來發展裹足不前,羅嘉瑞認為,最「致命」是創業板於2008年落實改革,角色改變,由吸引高增長公司上市,變成為中小企業升級轉板的踏腳石,創業板公司轉到主板上市的程序被顯著簡化,「情況好似公司做到畢業就轉去主板,留低較弱嘅公司喺創業板」。
羅嘉瑞建議,港交所可以提議估值過萬億元的阿里到創業板上市,伺機搞活創業板。
監管問題方面,他認同監管要有原則,但阿里並非要求設立A、B股,而是要求創辦人馬雲等多名管理層組成的合夥人,擁有董事會內多數董事的提名權,供全部股東投票表決;換言之,股東權利沒損失,一樣可以舉手投票。創業板以披露為本,阿里可以講明董事局有董事提名權,供投資者自行決定是否值得投資。
至於創業板形象低沉的問題,羅嘉瑞估計,阿里到美國上市可能會遇到阻滯,容易惹上周身蟻,暗示美國有集體訴訟機制。最重要是,香港始終是中國企業的主要上市地,建議阿里考慮到創業板上市,只要股票可以買賣,創業板跟主板其實無分別。基金經理見到阿里上市,亦不會在乎創業板還是主板。
當年一手設計及成立
羅嘉瑞於1999年至2003年擔任創業板上市委員會主席,一手設計及成立創業板,並邀得好友李嘉誠將tom.com(已轉主板)安排在創業板上市,成為首批股份,招股時引來大批市民認購,成為一時佳話。眼見創業板多年來不被重視,終於忍不住出手。
羅嘉瑞透露,當初都希望新浪、搜狐等內地科網企業到創業板上市,可惜因為監管等問題而不果,越來越多這類企業選擇到美國上市,他希望在未成為大氣候之前,力挽狂瀾。

2 :
GS(14)@2014-03-18 23:17:59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318/18659929
【保障股東】
證券業界對於提議阿里巴巴在創業板上市持開放態度,但無論在主板還是創業板上市,阿里堅持的合夥人制度始終影響到小股東權益,建議監管機構先訂立可以保障小股東的制衡機制。
具投資銀行背景的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陳立德認為,多間內地科網企業選擇到美國上市,原因是香港的監管相對嚴謹,此乃香港資本市場的基石,「喺美國上市嘅招股書,夠膽寫就得」事關當地有集體訴訟機制保障投資者。
他指出,香港監管機構對於內地市場有較深理解,遇到灰色地帶都要向相關部委查問,或要求發行人取得相關批文,把關較嚴,令到不少內地科網企業捨難取易。
張華峰狠批李小加
他認為,讓阿里以合夥人形式來港上市,無論那個板,最重要是設立制衡機制保障小投資者,例如,如果有董事的決定損害小股東利益,小股東要有機制趕走他;整套制度亦要一視同仁,不能為阿里度身訂造。
早前已提議修例讓阿里在創業板上市的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批評,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過去半年「方向走錯晒」,只着重宣傳新經濟企業的理念,其實他應該集中精力研究訂立保障小股東的制衡機制,證監會最關注就是保障投資者利益。
他認為,港交所應該研究諮詢市場,加入保障投資者條文,將創業板變成科網股的上市平台。
北水爭奪 主板殼價炒至5億 創板殼價亦升穿2億
1 :
GS(14)@2014-04-16 12:46:3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416/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市場內的買賣殼股活動,在近年日趨活躍,有「金牌莊家」之稱的詹培忠及會計師行立信德豪均不諱言,內地人對殼股的需求持續增加,「北水」推動下主板殼股叫價已急升至最高達5億元,十年內急升超一倍,創板殼價亦升穿2億元,同樣有價有市。
詹培忠指出,近年不少內地人對殼股繼續有需求下,殼股做價比過往貴很多,主板及創業殼股叫價接近及4億元及1到2億元。他指,且監管機構對借殼活動規管嚴格,構成不必要的障礙,因此真正落實的買殼交易已不算多。
叫價較10年前漲近倍
有企業融資界人士更稱,最近有人聲稱主板殼叫價3億到5億元,相比10年前叫價才2億元,漲價近倍。
創業板殼股的叫價亦達1億至1.5億元。但他認為,個別買家只會洽購剛足以掌控上市公司的控權比例,因此實際付出代價遠低於帳面殼價,投資者宜留意買方出動多少「真金白銀」去進行收購,會更實際。
轉主板要求放寬 創板殼價
業界人士形容,殼價有如「海鮮價」,會隨殼股的質素而變化。就以近期安排賣殼的米蘭站(1150),因為業務架構簡單,控股權相對歸一,殼價便達4.67億元之譜。
反之幾經重組後而業務重回正軌的潤迅(0989),暫時買賣殼價較低。
除轉主板要求放寬,創板殼價亦水漲船高,立信德豪董事林鴻恩則指出,去年部分創業板的殼價達2億元,但需求旺盛下,現時已遠遠超過此金額,甚至可能達到3至4億元,由於求過於供,就連停牌中的公司也有人問津,但價錢自然要打個折扣。
他指出,由於香港創業板上市門檻較低,因此預計,今年仍有許多企業轉往香港上市,部分更為了省掉上市的程序,直接買殼。「雖然證監會規定買殼後兩年才能注入業務,但買家可立刻利用此平台融資,相對透過發新股上市較為吸引。」
業務簡單容易經營「殼」受歡迎
林鴻恩預計,今年會有10多宗買殼上市,買家主要尋找業務簡單、容易經營,而公司沒有不良紀錄、沒重大官司纏身的「靚殼」。除了買殼,亦有不少公司計劃發新股上市。
他估計今年本港會有100宗IPO,創業板可能佔當中25宗,主要是內地小額貸款或擔保公司,亦有一些港資公司,受殼價大升吸引,準備到創業板上市。
明報記者 陳偉燊、廖毅然
2 :
GS(14)@2014-04-16 12:48:2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416/news/ec_eca2.htm
【明報專訊】因應買賣殼的市場需求日增,股票市場內衍生了大量「啤殼」活動,連帶一些一向低調的上市企業,也罕有地搞分拆活動,將旗下一些業務架構簡單的公司另行上市集資,既能集資,又可透過賣殼取得回報,變相「賺兩浸」。
現代教育米蘭站 賺最勁
近年有很多上市不久的新晉上市公司,包括曾由Ken Sir吳錦倫「打骰」的現代教育(1082,現稱香港教育)、米蘭站(1150)、允升國際(1315),以至從事針織物產銷的冠華國際(0539)分拆出來的福源集團(1682),因為勝在業務簡單兼單一,又是新的上市公司,遇到問題不多,在上市不久,便被市場人士視為買殼對象。現代教育、米蘭站及允升,大股東不但在上市時集得一筆資金,兼可以將上市殼脫手再賺一筆。
聯合水泥兩次上市 兩次賣殼
市場內更精絕的高手,非聯合水泥(1312)莫屬。聯合水泥現有位於山東及上海的水泥業務,曾經在2001年借殼文化中國前身的圓方水泥上市,並且自2009年起抽走,將上市地位轉售董平後,再於2011年尾重新以聯合水泥名義上市。
到近期聯合水泥再將上市地位,轉售從事股本投資的華融泰,其母公司天安(0028)據此套回5.32億元,其能夠用同一業務,兩次上市兼兩次賣殼,至今無出其右。
萬南 二五中環 創板新股 好過中六合彩
1 :
GS(14)@2014-10-18 23:20:09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48023&search=1
上星期五,創業板有隻新股樂亞國際(8195)上市,由於係全配售,圍內人玩晒,散戶冇得認購,只有125名幸運兒獲派股份。樂亞以$0.6掛牌,首日收報$4.15,狂升5.9倍!股東真係笑到見牙唔見眼。
喺呢125位新晉股東之中,有5個係超級幸運兒,事關樂亞今次配售1億股,佢哋已瓜分咗6千2百萬股,大約每人可得千零萬股。若果以首日每股賺$3.5計,每人可執3千幾萬,仲多過中六合彩頭獎。相信你睇到呢度,最想知點可成為呢批幸運兒,答案係“guanxi”,你懂的。
基金澄清沒規範 深創板「癲升」
1 :
GS(14)@2015-05-12 19:48:2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12/news/ea_eaa5.htm
【明報專訊】雖然人行減息對港股刺激有限,但A股大大受惠,滬指升穿4300點,收報4333點,升3.04%;至於深圳創業板更突破3100點,創歷史新高,收市升5.83%至3146點,由年初至今已升逾一倍。
收報3146點 歷史新高
昨日創業板猛,除了減息利好外,原本周末市傳中證監口頭向數間機構投資者提示,注意控制創業板風險,目的是防止散戶投資者被誤導而盲目追高創業板股。但昨日多家內地媒體引述基金公司回應,均表示未收到來自監管層級的交易指令或口頭提醒,結果在規範創業板的傳言被澄清之下,令昨日創業板繼續熱炒。
不過,創業板的熾熱也開始令市場有所警惕,年初至昨日,創業板指數已經累計升逾1倍,有3月中上市的暴風科技累計升幅高達17倍,亦有一隻創業板上市的安碩信息股價暴升至400元,比主板不少股票更厲害,就算上星期A股有多日調整,創業板依然故我,逆市上升。
除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多次警告創業板很多股票市值已經高得不合常理之外,內地券商長江證券昨日亦指出,部分創業板股票估值已達到歷史極限,風險收益已不合適;信達證券也提醒,一些小公司股價持續受到更高估值壓力,投資者應該謹慎追高,注意調整風險。
多家券商籲注意風險 海通續唱好
有券商繼續唱好,海通證券指出,只要市場未出現系統風險,資金追逐具成長潛力股票的趨勢不會變,所以只要選「好股」便毋須擔心「高估值」。
深創板瘋炒 南方推ETF吸散戶
1 :
GS(14)@2015-05-15 11:34:0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15/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等不及「深港通」,南方東英今日在港推出深圳創業板ETF(交易所買賣基金),讓本地投資者可直接買賣深圳創業板市值最大、流通量最多的100隻A股,港元櫃的入場費僅3000元。儘管創業板已被炒至100倍市盈率與10倍市帳率,南方東英仍然認為值得長線投資。惟多名分析員警告,連月瘋炒的深創板泡沫相當嚴重,隨時爆破。
明報記者 廖毅然
上述ETF今日在港掛牌,是一隻RQFII(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投資者)ETF,初期基金規模為500萬美元(約3900萬港元)。港元櫃編號為3147,上市價為15港元,人民幣櫃編號為83147,上市價為12元人民幣。兩者每手買賣單位均為200個,即一手入場費分別為3000港元及2400元人民幣。
今港掛牌 一手入場費3000元
ETF追蹤南方東英中國創業板指數,資訊科技行業佔比最多,達47%,其次是工業、醫療及消費行業,指數並沒有包含傳統的金融及地產企業。南方東英副首席營銷官王軼丁指出,滬港通推出後,港人更認識及關注A股,因此設計創業板ETF,給予投資者更多選擇。
王軼丁坦言,發布ETF的時機較敏感,因為市場都在懷疑創業板的估值是否過高,「買賣A股都可以做資產配置,如果追求穩健,我還是建議投資A50。」但他認為,創業板有不少成長型企業,放眼3至5年的未來,也可以有高回報。
今年至今深創板累積升幅達1.13倍,當中以樂視網的升幅最凌厲,累升4.03倍,該股亦是南方中國創業板指數ETF第二大權重股。東方財富則是ETF最大權重股,該股今年以來累升2.8倍。不過高回報隱藏高風險,上述兩股的預測市盈率均達260倍,意味兩股如非每年維持驚人增長,投資者將需要超過200年才能「回本」。昨日深圳創業板跌1.58%,樂視網及東方財富雙雙跌停。
英大證券:投資1元僅0.1元資產
內地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創業板的估值已經達到極限,一旦泡沫爆破,影響將比上次科網股股災更大。他表示,以10倍市帳率計算,投資1元只能換取0.1元的淨資產,世界上「再沒有任何投資比創業板更不划算」。
交銀國際首席中國策略師洪灝亦不建議投資深圳創業板,「創業板的高估值是基於其成長故事,吸引不少可接受高風險的投資者,但這些企業的持股相當集中,已形成非常嚴重的泡沫,何時觸發就看監管機構的取態」。
南方東英:深創板似納指
南方東英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張國彥則認為,上次科網泡沫爆破是因為企業沒盈利、資金鏈斷裂,深創板現不同,反而與早前的美國納斯達克指數相似,相信企業盈利會有高速增長。
2 :
GS(14)@2015-05-15 11:34:2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15/news/ea_eaa3.htm
深創板醞釀10年始出籠
2015年5月15日
【明報專訊】深圳創業板最早源於1999年由深交所手籌建,但於2001年初,美國納斯達克神話破滅,香港創業板從1200點跌到最低只有100多點,加上國內股市醜聞頻傳,結果中央決定緩推創業板,直至2009年10月才正式啟動。
cb3780e class="tt-wrapper inread "> 广告
正如全球多個創業板市場一樣,深圳創業板也是與主板市場不同的第二股票交易市場,專門容納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創業型企業、中小企業和高科技產業企業等,其上市要求多數較主板更為寬鬆,但創業板的操作與香港創業板則相類似。
450家上市公司 總市值5.16萬億
現時深圳創業板共有45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5.16萬億元,流通市值為3.09萬億元。雖然創業板只是主板市場一個補充,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視,除為有潛力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機會外,創業板也可以做到與主板那麼受投資者歡迎,例如納斯達克的神話雖曾破滅,但至今仍然是全球較成功的創業板市場,現時更已奠定其科技股市場的地位。
創板新股 成逆市奇葩 殼股有價可轉主板 上市數目12年高
1 :
GS(14)@2015-10-08 02:28:5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7/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市波動殃及新股市場,創業板卻成逆市奇葩,不僅上市公司數量有望創12年新高,股價表現更屢屢出人意表。根據羅兵咸永道數據,今年首9個月八成創業板公司首日股價升幅超1倍,惟普遍傾向於以15倍以下市盈率上市,低價推上市成為新趨勢。分析認為,創業板殼股有價有市,又可轉主板,可謂攻守皆宜,令不少公司寧願「自降身價」。
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共有83家公司在港上市,較去年同期下跌7%,但集資額為1563億元,按年上升19%。其中49家公司在主板上市,按年減少23%,集資額則增長19%至1545億元。
總集資額按年增64%
期內有21家公司在創業板上市集資,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50%,集資額為18億元,增長64%。而若計上今日上市的雲裳衣(8127)、明日上市的備份軟件供應商亞勢集團(8290)和麥迪森酒業(8057),已經超越2013年的23隻,創12年來最高紀錄。和主板比較,創業板公司自降身價推上市似乎成為趨勢,以15倍以下市盈率上市的公司比例由去年的28%急增至50%。主板方面,以15倍以下市盈率上市的公司比例由60%下降至50%。
首日多爆升 八成茘逾1倍
雖然估值偏低,但無礙創業板新股股價表現一飛衝天。和去年同期比較,升幅在1倍以上的公司,佔據期內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八成。升幅在10倍以上的新股佔比更高達24%,而去年並無一隻創業板新股升幅達10倍。
一通證券行政總裁宓光輝表示,創業板對公司盈利沒要求,但若能順利上市,其後又可爭取轉主板,身價倍增,而考慮做殼股亦獲利頗豐,企業自然不介意以平價去馬。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指出,主板要求高,股價浮沉難料,反觀創業板新股隻隻股價苘升,令投資者蜂擁而至,炒風下再推動愈多公司青睞創業板,相信此趨勢仍會維持。
羅兵咸永道審計服務合伙人黃煒邦表示,預計隨9月份中小型新股陸續登場,如表現不俗,將恢復投資者對IPO的信心,並有利推助大型企業在第四季出籠,維持今年本港全年IPO集資額達2500億元的預測,有機會爭奪全球第一位。
明報記者 武君
創板新股延續狂潮 雲裳衣一度狂茘27倍
1 :
GS(14)@2015-10-09 02:20:0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8/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創業板新股熱鬧非常,昨日再度上演奇觀,以配售形式上市的雲裳衣(8127)首日掛牌,開市不到一個小時股價即茘升至4.2元,較招股價高27倍,惟其後掉頭回落,較高位下跌逾六成,最終收報1.6元,但仍較招股價有近10倍升幅。全日成交372萬股,涉及金額1010萬元。
广告
昨開市一個小時,雲裳衣股價波動上演驚心動魄一幕。公司股價高開2.51元,較招股價高近15倍,不到20分鐘即攀升至4.2元高位,惟後股價便急瀉不止,一度跌回近開市水平的2.6元,但數分鐘後又急竄直上,一度接近4元關口, 不過此次升勢未能維持,經歷幾次上下反覆後,股價穩定2.3元水平,惟收市前30分鐘出現大量拋售,最終收報1.6元,但仍較招股價升9.7倍。
收市仍升9.7倍
雲裳衣主要從事服裝銷售業務及向客戶提供供應鏈管理總體解決方案。早前招股時卻反應平平,配售僅錄得適度超購,公司最終以招股範圍0.15元至0.25元的下限定價,合共向111名投資者配售2.5億股,其中1億股為舊股,集資所得主要用作設新營銷團隊拓闊客戶地區基礎及提升設計開發能力等。 主席張雷於上市儀式後表示,即使現時租金下跌仍未有開店計劃,但會留意發展機會。
今天再三港企創板上市
本周創業板掛牌新股陸續有來, 今日再有三間香港公司在創板上市。其中,葡萄酒零售商麥迪森酒業(8057)及線上備份軟件開發商亞勢(8290)配售均獲得輕微超額認購。另建築商應力控股(8141)昨公布,將以配售形式今日掛牌上市,每股配售價0.3元,發售1.5億股,股份已配售給118名投資者,估計集資所得淨額為2700萬元。另一間建築公司德萊建業(8122)則將於明日掛牌,而同日上市的還有半導體製造商泰邦集團(8327)。
明報記者 孫娜
創板新股失控 25人持98%貨 3股昨掛牌茘至少7倍 港交所﹕正留意市變化
1 :
GS(14)@2015-10-10 01:29:1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9/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創業板創立近16年,在市場對「殼股」需求增加下,近年不但漸漸變成「啤殼樂園」,更因為容易被少數投資者「圍飛」,近日不斷出現掛牌狂升數十倍的奇景。其中昨日上市3隻創板新股,麥迪森(8057)升幅最少亦逾7倍,亞勢備份(8290)更抽高21倍,股評人David Webb指,3股單是首25名投資者已佔街貨94.2%至97.6%,股民一旦追買,是賭博而非投資。
明報記者 陳偉燊、陳潔瑜
昨日上市的3隻創業板「股仔」中,經營紅酒零售批發的麥迪森收報6.2元,較招股價0.75元高出7倍,而全日升逾21倍的的亞勢,最大單一認購人單日帳面賺逾3億,是亞勢上市集資金額的3倍,但散戶追入的風險卻非常巨大,其中應力控股(8141)昨日亦升15倍,但以開市初段已攀升至高位6.65元計,收市價卻是跌近三成。
股份首日掛牌 先大幅抽高後急跌
除David Webb點名3隻新股外,今年上市27隻創業板股份中,有25隻均出現招股配售時首25大投資者持街貨九成以上情(見表),將於今日掛牌的德萊(8122)及泰邦(8327)亦同屬「貨乾」新股,而其中不少股份在大幅抽高後急跌,令高追投資者「接火棒」。
David Webb稱,他發文點名3創板新股,用意是提醒公眾該等股份貨源歸邊,股價非反映基本因素,投資者要明白追入暴升股如同賭博,並非投資。他明言不贊成監管機構以主板招股機制處理創業板招股,但若以現行創業板配售的招股機制行事,監管機構可做的事不多。他較關注是否有上市公司濫用投資者資金用於炒股,而沒有作披露。
對於是否會檢討或重新審視創業板的上市規例,港交所發言人表示,港交所一直留意市場變化,也會因應市場變化而修訂上市規則。證監會發言人稱,暫時沒有評論。
Webb:公眾追入如同賭博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則表示,即使現階段的確股權過度集中的風險,但現有制度沒有辦法解決。故建議監管機構可考慮,會否在原有制度下,加入一些限制,如集資額超過某個金額,便加入公開發售部分,好讓股權更為分散等。
財經專欄作家周顯則建議,若投資者發現創業板新股上市後爆升,發覺昂貴時便不要買,高追固然危險但又不一定輸,宜自求多福。耀才證券執行董事兼事務總監郭思治亦提醒,參與創業板新股炒賣,唯有小心風險,要有想走貨離場也走不到的心理準備。
2 :
GS(14)@2015-10-10 01:29:4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9/news/ea_eaa2.htm
港創板股權集中 因北水推高殼價
2015年10月9日
【明報專訊】近期創業板進行配售招股時,股權高度集中的情況愈來愈普遍。有市場人士稱,這與近年內地對「殼股」需求增加,推高創業板殼價,甚至與轉主板制度放寬大有關係。由於創業板殼價有價有市,叫價高達2億元者大有人在,致不少企業老闆「密食當三番」,連在影業打滾多年的黃聣鳴,亦加入賣殼潮,於早年將主板殼脫手後,安排天馬影視(1326)在創業板上市,再於今年初轉身成主板公司賣殼,加入賣殼洪流。
轉板機制放寬 引來賣殼洪流
根據安永會計事務所的資料顯示,今年至今共有12間公司由創業板轉往主板上市,平了2010年及2011年全年錄得12間轉板的紀錄。由於距離年底尚有2個多月,因此極有機會刷新轉板公司數目紀錄。影業中人黃聣鳴善用創業板機制,自08年底起將主板公司東方娛樂(0009,已改名長和國際)脫手後,於2012年10月重新組建天馬娛樂在創業板上市集資,今年初轉往主板上市,近日發出公告稱與第三者就洽售股權作獨家洽商。以黃聣鳴家族持股57.4%計,手上天馬市值達10億元。
事實上,自2008年港交所放鬆轉板機制後,不單吸引到創業板上市數目增加,連帶製造了一個一個轉板後殼價大幅增值的神話。據安永的資料顯示,2012年到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數目已增至23間,今年至今更達27間。最近市場內更有消息傳出,有近年崛起的中資行,亦覑手涉足創業板新股招股市場,圖分一杯羹。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