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找來高通前行銷大將 把白牌變名品 聯發科改造 主打「超級中端」牌

2014-06-16  TWM
 
 

 

聯發科去年躍居全球產值第四大IC設計公司,今年,聯發科展現十七年來最大的行銷變革,找來對手高通的前行銷大將羅德尼斯,希望甩開白牌形象、變身名品。

撰文‧周品均

走進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一處以橘色為基調、約三十坪的展區就像是有磁力般,吸引爆量人潮,這裡就是首度參與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的聯發科展場,也是今年COMPUTEX的最大亮點之一。「第一次見到聯發科開發中的技術,終於可以親眼看到過去不會亮出的武器。」幾位參觀者熱烈地討論。

總是以低調、保守形象示人的聯發科,今年突然大刀闊斧投入市場行銷與品牌形象重塑,背後原因就在於它所仰賴的中國市場逐漸飽和,當它的規模與技術能力已足夠威脅最大競爭對手高通時,不能輸在過去的山寨形象。

一位聯發科離職員工就表示,曾碰過向歐美手機大廠推銷自家晶片產品時,老外很不客氣回應:「我不想和你們談,因為你們是copycat(山寨)。」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為了甩開最令他頭痛的山寨形象,一二年十二月,大動作請出前高通行銷大將羅德尼斯(Johan Lodenius)擔任行銷長,甚至設立國際行銷部門。

羅德尼斯是將高通旗下主導通訊晶片技術的學術單位,推升為全球無線半導體重要地位的關鍵人物,對於轉戰聯發科,他不諱言,「聯發科過去並不善於在中國市場與既有客戶之外的行銷與溝通,在這越來越複雜的產業生態中,要達到成為『全世界消費性半導體龍頭』的最終目標,我們必須與更多人溝通。」祕密籌畫一年 橘色扭形象深知聯發科在形象上的劣勢,羅德尼斯其實早在聯發科宣佈他擔任行銷長一職的前一年,就祕密接下改造品牌形象的重任。他透露,上任之前就花了六個月的時間進行高層溝通,並且耗費一年與聯發科內部進行行銷大改造。

羅德尼斯今年一改聯發科以往難以親近的形象,以全新的橘色logo要大家「光看到顏色就知道這是聯發科」,並主推所謂的「超級中端」行銷策略,為的就是讓大家對於白牌與中階市場有煥然一新的看法,「事實上,市場正在轉移,那種一支八百美元的手機已經成為歷史,我們必須提供客戶買得起的高性能產品。」羅德尼斯說。

「聯發科的新超級中端定位是聰明的,因為這是他們可以展現強項的市場。」瑞信半導體分析師艾蘭迪指出,羅德尼斯已為聯發科洗刷山寨之路成功邁出第一步。

不過,形象塑造與行銷並非一蹴可幾,過程可能比開發產品更耗時,從高通來的行銷大將究竟能否為聯發科開闢一條新路線?考驗著羅德尼斯,也考驗著聯發科的決心與耐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51

券商創新負重前行

2014-07-14 NCW  
 

 

保證金賬戶進行消費支付以及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即將進行備案制,成為券商僅

有的幾項創新業務

◎ 財新記者 蔣飛 鄭斐 文jiangfei.blog.caixin.com|zhengfei.blog.caixin.com 證券行業的實質性創新政策進展緩慢, 「微創新」小幅推動,業內未形成熱點,創新爭鳴被更務實的利潤考量取代。

7月初,在行業內業務創新方面頗有建樹的海通證券傳出消息 :該公司的客戶股票賬戶可以具備「資金歸集」功能,進而繞開保證金第三方存管的限制,提升券商賬戶體系的競爭力。財新記者獲悉,海通證券的上述創新其實與其他公司的類似做法原理一致,都是利用了一個虛擬賬戶的支付接口實現了資金在客戶保證金賬戶以及其他銀行賬戶之間的劃轉,也可以用來消費支付。在這個過程中,客戶資金仍然託管在銀行,符合保證金第三方存管的法定要求。

儘管賬戶功能的創新是監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重點鼓勵的方向,但是在第三方存管等諸多限制之下,開放一些無關緊要的功能仍然是隔靴搔癢。 「除非修改現行法律,否則證券公司吸納社會資金的能力不可能超越銀行和保險公司。 」一位非銀行金融分析師對財新記者說。

在證券行業,遷延日久、遲遲未能全面鋪開的創新業務還有一個更典型的例子:企業資產證券化。這項業務從試點階段至今已經十年,中間因為全球金融危機暫停,直到2013年才轉為常規業務,今年年初卻又因為新老政策的銜接以及主管部門的變動等問題,再次陷入停頓。

企業資產證券化目前在證監會內部已歸新成立的債券部管理。接近證監會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企業資產證券化新的管理規定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出台並且這項業務將由審批改為備案。但是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的載體(SPV,特殊目的公司)仍然屬於券商資產管理範疇內的一種產品,不能徹底解決真實銷售破產隔離以及稅務安排上的瑕疵。

即便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沒有停頓,但在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線上的地位一直遠離核心,數量和規模上與短平快的通道業務不可同日而語,利潤貢獻也遠不及其他主動管理的融資類業務。

與賬戶創新一樣,企業資產證券化也需要進一步突破管制的限制。業內人士認為,備案制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但是監管部門還是應當從功能監管的原則出發,推動相關法律的修改,統一監管標準。

曾從事相關業務的金誠同達律所高級合夥人許海波建議 :既然證監會和銀監會已經在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赴交易所掛牌的問題上能達成默契,企業資產 證券化在特殊目的載體的選擇上,也可以考慮借鑑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做法,使用信託工具成為發行產品的載體。

賬戶功能小幅恢復

券商的保證金賬戶原本也具備類似銀行的資金沉澱能力,十年前的券商綜合治理以及隨之而來的保證金第三方存管徹底終結了券商的這一金融屬性。2012年證監會著力推動券商各項業務創新,恢復賬戶功能又被重新提起。

2013年夏天,證券業協會組織一批一線券商就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創新方案進行專家評審,其中賬戶體系的改造也是一個核心議題。在參加評審的一些證券公司的方案中,相關證券公司試圖通過與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打造一個平行於保證金賬戶的特殊賬戶,用於客戶購買和交易中低風險的貨幣基金和其他資產管理產品。

隨後, 「消費支付」的創新也開始試點,包括海通證券、光大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東方證券、安信證券、華創證券、東海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在內的十家券商獲此資格。這種創新比「平行賬戶」更進一步,在客戶體驗上實現了保證金賬戶本身的更多功能。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 「消費支付」的創新,放開了第三方支付賬戶向保證金賬戶轉入,同時客戶可以用在券商開設的資金賬戶中的餘錢進行線上的支付和消費。其中,九家試點券商是通過與銀聯簽署協議的方式提供支付功能 ;國泰君安則是通過接入央行支付系統,實現支付服務的對接。

近期海通證券對外宣傳的保證金賬戶「資金歸集」功能實際上是消費支付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與國泰君安的「君弘一戶通」一樣,海通證券也是利用了一個虛擬賬戶的支付功能,向保證金賬戶發起支付操作,從而實現非第三方存管銀行賬戶與保證金的存管賬戶之間的資金劃轉。

現有的證券法律法規規定,客戶在證券公司的交易資金(保證金)必須託管在銀行。上述虛擬賬戶上不會有資金沉澱,在整個支付鏈條上,客戶資金仍然存在託管銀行,因此符闔第三方存管的規定。

在央行主導的第二代網銀體系下,即使多出一個虛擬賬戶的環節,資金劃轉仍然可以基本上做到實時到賬,對於客戶體驗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目前證券行業只有國泰君安一家擁有央行的大額支付清算資格,國泰君安因此可以自己做支付清算。而海通證券等其他證券公司,目前只能借助託管銀行做清算工作。

被廣泛用於網上消費的支付寶就是一個虛擬賬戶。證券行業的此次賬戶創新與支付寶存在類似的地方,但一些證券從業者在與財新記者交流時表達了這樣的觀點:證券公司做消費支付僅僅是個噱頭,要與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在消費支付的場景中競爭並不現實;賬戶創新更實際的功能還是立足金融服務本位,為場外交易和資產管理產品的申購贖回提供便利。這些人士也呼籲修訂現有《證券法》 ,放鬆券商賬戶體系的管制。

打破一人一戶

2011年初,證券業協會頒佈「單客戶多銀行」新政。一個客戶可開設多個資金賬戶,其中只有主資金賬戶可直接用於交易,輔資金賬戶不可直接用於交易,資金賬戶之間可免費劃轉。

所謂第三方存管,是指券商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由獨立於券商的第三方機構存管,存管機構為具備資質的商業銀行。而儘管放開了單客戶多銀行,客戶的多個資金賬戶也需要與銀行賬戶之間一一對應。

「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資金可以轉入資金賬戶,實際上可能打破資金賬戶與銀行賬戶之間的一一對應。 」一位熟悉美國券商賬戶系統的資深人士表示。

他指出,在美國等發達市場,券商和公募基金為了使客戶能夠長久地留在自己的平台上,會鼓勵客戶將交易空窗期的資金投入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 fund) 。這樣一方面可以規避監管對不同風險承受等級客戶的投資規 定,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穩定回報的渠道留住客戶。

這位資深人士稱,貨幣市場基金為美國的券商和公募基金提供了資金歸集的功能。但是,相對於商業銀行的貨幣 市場賬戶(money market account) ,在貨幣市場基金中的資金受到的監管保護較弱——商業銀行的賬戶持有人,在銀行出現兌付危機甚至倒閉時,可以獲得央行的一定數額的賠償。

「這是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之間挽留並維持客戶的爭奪, 」上述資深人士稱, 「未來能否全面放開,仍有賴於不同監管機構之間的溝通,留在券商的客戶資金歸誰監管將是關鍵。 」資金歸集功能最早由商業銀行開發,對於客戶而言,資金歸集功能既可以滿足財務上開設多個賬戶的需求,又可以通過歸集計算享受銀行在費率、結息等服務當中的優惠。

不僅是券商與銀行之間,醞釀當中的「一碼通」賬戶亦受到市場熱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擬為每個投資者設立一個統一的一碼通賬戶,將投資者的不同證券賬戶統一關聯到一碼通賬戶下,實現投資者身份統一識別、投資者信息統一歸集、投資者證券資產統一登記的賬戶體系,也可以用於投資者交易各類證券,實現「一套賬戶」 「一套規則」 「一套系統」 。

這一賬戶新規一旦推出,將打破現在的一人一戶規定,勢必加劇券商之間的競爭。

資產證券化將備案

在漫長的試點期中,券商開展的為數不多的企業資產證券化項目大多對接了優質資產,這種精品化路線也與證監會的審慎不無關係。

證監會的謹慎,來自於資產支持證券潛在風險的不確定性。資產證券化的核心是將具備良好現金流的基礎資產裝入一種特殊目的載體,在此基礎上發行資產支持證券融資;這種載體必須能夠與發行人的風險隔離,即使發行人破產,也不會被債權人追索。

銀行開展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由於是用信託作為特殊目的載體,借助了《信託法》賦予的信託財產獨立性,能夠有效實現破產隔離,避免債權人的追索。

券商並不具備這一有利條件。企業資產證券化所依託券商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作為特殊目的載體,而專項資產 管理計劃與券商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一樣,都沒有明確的法律地位,不能徹底解決破產隔離問題。

2013年3月,企業資產證券化由試點轉為常規業務。此後市場上也出現了阿里小貸資產證券化等十分「應景」的項目,成為決策者鼓勵通過資產證券化「盤活貨幣存量」的註腳。但是由於審批制的存在,企業資產證券化並未實現規模化。

今年2月底,證監會根據《國務院關於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取消了券商專項投資的行政審批,不再受理證券公司專項投資申請。已提交但尚未受理的資產證券化業務申請,由相關證券公司自行撤回 ;已經受理未撤回的,證監會繼續予以審核。當時仍處在審核中的中信證券一單基於物業項目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於今年5月在深交所掛牌轉讓。這也是審批制下最後一批企業資產證券化項目。

專項計劃取消之後,券商的企業資產證券化項目也隨之停頓。證監會曾於2月底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表態,資產 證券化的監管工作已經從機構部轉到新成立的債券部,行政許可取消後的後續管理機制將充分體現簡政放權的市場化原則,同時做好事中事後監管和風險防控, 「具體辦法將在近期發佈」 。

多位從事該項業務的券商人士對財 新記者表示,債券部修訂後的企業資產 證券化管理辦法仍有望在年內出台。新的政策將把審批制改為備案制,以此落實證監會「簡政放權」的承諾。

SPV結構

採取備案制後,企業資產證券化的載體仍將是屬於券商資產管理範疇的一種產品形態。這意味著破產隔離的瑕疵仍在,加上不易找到優質的生息資產以及產品收益率相對較低難以銷售,業內對於該項業務的恢復並不抱有太大的期待。

實際上,披著「證券化」外衣的替代品更受歡迎。證券公司目前較多採取的是一種「雙SPV」的結構,即用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募集資金,投資於基金專戶,再由基金專戶對接標的資產。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已經採取備案制,可以在交易所掛牌轉讓 ;基金專戶同樣不需要審批,並且還彌補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不能投資非標資產的缺陷。這種模式被一些券商宣傳為無需審批、無額度限制、無強制評級要求,甚至信息披露要求也很少,因此是一種「更市場化」的非標資產證券化手段。

然而這種所謂的「雙SPV」結構也意味著更大的信用風險。它不但沒有破產隔離的保護,在增信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十分薄弱,只能依賴於外部擔保。

「採用 SPV 模式是一個趨勢,可以有效解決破產隔離問題,但是也不能強求。 」中信證券一位人士表示。

「我們公司去年以來做了大量這樣的證券化產品,年化收益可以做到9%。 」一位券商資產管理部門人士對財新記者說。他同時也表示只敢做有擔保的項目。

「監管層主導的創新往往不接地氣。

企業資產證券化牽涉的法律、稅務障礙很多,吸引力不夠,證監會未必都想得很清楚。更務實的做法可能是引導和規範市場裡現有的業務實踐,比如擴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投資範圍,避免監管套利行為產生更多的風險。 」一家券商的固定收益部人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24

交易所私募債蹣跚前行

2014-08-04  NCW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因為擔保增信等問題演變為券商通道業務,而一旦違約,投資人又不願承擔兌付風險◎ 財新記者 鄭斐 文zhengfei.blog.caixin.com 在交易所平台轉讓流通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已落地兩年,作為2012年證券業創新的標竿試點項目,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發展仍面臨障礙,趨勢並不明朗。

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額出現同比下降,二季度有所回暖。數位業內人士表示,債券發行困難,流動性不足。

一位接近交易所的知情人士稱,10% 年利率的中小企業私募債仍然缺乏市場吸引力,市場資金更加傾向於具備隱性擔保的信託產品。

2012年5月,證券業協會推出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時,是為了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提供新的融資渠道。

實踐過程中,不少券商界人士反映,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發行出現了新的方式,商業銀行讓已經獲得授信的企業發行私募債,銀行理財產品再完成接手,券商僅僅充當發行通道。這一方式使得中小企業私募債與服務中小企業的目的漸行漸遠。

鑑於市場對安全性的看重,券商對於可能承擔的兌付風險顧慮重重,在具備隱形擔保的信託產品利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私募債未來的發展仍阻力不小。

就實際出現的情況看,今年3月以來,已有包括「12華特斯」 「13中森債」 「12金泰01」和「12金泰02」等中小企業私募債出現實質違約或兌付危機。對於金泰債的違約,7月25日,證監會相關人士表態稱 :「這是面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的債券,主張市場化解決。 」

擔保偏好

一位債券發行資深人士直言 : 「中小企業私募債從來就沒有好發過。 」他表示,市場不喜歡的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風險高,沒有人兜底,曾經商業銀行不願意給中小企業貸款,現在換成了中小企業私募債,只是形式改變不因為變成債券而改變市場的偏好。

Wind 數 據 顯 示,2014年 一 季 度交易所私募債共發行67只,融資金額86.81億元,佔同期信用債發行總量的0.71%。

根據證券業協會2012年發佈的《證券公司開展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承銷業務試點辦法》 ,參與試點的證券公司需要滿足淨資本不低於10億元的要求。

「真正的中小企業發行私募債,投資人都十分擔心他們出現信用風險,券商也擔心自己需要承擔兌付的義務,所以券商的態度很難積極。 」一位大型券商債券銷售部門資深人士表示。

他指出,就銷售與發行的費用而言,發行規模越大,費用越攤薄 ;而中小企業私募債單只規模比較小,券商意願不強。 「我們中小企業私募債的業務,自申請試點之後就轉到了經紀業務部門,債券銷售部仍然是面向企業債等大型項目的發行。 」上述債券發行資深人士表示,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發行規模不固定,1000萬元到5億元的規模都有。中小企業私募債的認購機構亦比較分散,並未形成固定的機構投資者群體。 「從債券的發行規模也可以得知,很多債券的發行方並不是融資困難的中小企業,市場對於中小企業的顧慮仍然沒有消除。 」一位接近交易所的知情人士坦言,交易所對於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發行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目前來看,發行難的問題依然困擾中小企業私募債。

他指出,目前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難,一個首要的問題就是剛性兌付導致的無風險利率高於市場水平。

「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辦法推出之後,交易所仍然在對私募債的發行進行窗口指導。 」上述債券發行資深人士稱。

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一份窗口指導意見當中明確提出,試點初期要求私募債券備案申請人提供一定的增信措施。

增信措施可以包括保證擔保、抵押、質押、商業保險等措施或者採用應收賬款、未來現金流滾動報備等創新性手段。

該指導意見中同時指出,為減少違約風險事件,私募債券僅由發行人控股股東或其他關聯方提供連帶保證擔保,未提供其他增信措施的,其中至少一名保證人應承擔主動補款責任。

在該意見中,就擔保人的財務狀況披露、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的信用情況調查、採用動產進行增信等問題也給出了明確規定。

不過,實際操作中有擔保的中小企業私募債也頻現違約。天津國有擔保公司海泰擔保發生危機,造成其擔保的75 億元私募債「12津天聯」面臨違約風險,發行主體為天津市天聯濱海複合材料有限公司。

7月28日, 「12津天聯」到期,海泰擔保於第二日支付了利息,未來七個交易日內將需要支付本金。但據投資人分析,海泰擔保已經自身難保,到期支付本金的可能性很低,目前正在等待政府介入。

企業界定

中小企業私募債推出的目的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而如何界定中小企業,限制性行業的區分等問題則是通過窗口指導來實現。

「交易所在窗口指導中明確了中小企業的界定,要求券商和律師事務所根據工信部的標準認定中小企業,給出明確、肯定的結論性意見。 」上述債券發行資深人士表示。

上述大型券商債券銷售人士表示,工信部的標準很鬆,按照那個標準,很多企業都可以納入,因為市場有低風險的偏好,可以通過篩選滿足市場的需求。

根據工信部的官方標準,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類,具體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由於各個行業的不同,其資產、收入規模的界定區間很大。

以閾值較高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為例,營業收入20億元以下或資產總額1 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而閾值較低的餐飲業,從業人員3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

從工信部的標準來看,由於一些行業壟斷性較強,導致規模劃分區間過大,實際指導意義不足,這類企業在發行債券時,主觀判斷的因素影響較大。例如信息傳輸業 :從業人員2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

根據其細分規定,從業人員10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 ;從業人員1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1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1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窗口指導意見比較複雜,有些公司在上交所可以發私募債,但是在深交所就不行,也有相反的情況, 」上述債券發行資深人士直言, 「我們做項目發行時,需要就具體情況與交易所進行溝通。 」深交所指導意見,對房地產行業、金融行業、城投平台等做出明確規定。

試點初期,對房地產行業按證監會發行部標準理解,即合併報表範圍內存在從事房地產業務的,交易所均不受理其備案申請;對金融行業按廣義概念理解,不僅有金融管理機構發放牌照的金融機構,還將從事投資性或融資性業務的均視為金融業,包括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租賃公司等,交易所均不受理其備案申請。

試點初期,不受理城投公司、地方融資平台或其子公司發行私募債券的備案申請,包括保障房私募債。

交易所亦對試點初期的地域限制有所指導。例如深交所的較早的一份指導意見表示,深交所中小企業私募債的初期試點範圍為十省四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浙江、江蘇、湖北、山東、安徽、內蒙古、貴州、福建和新疆。

「這些指導意見才是券商進行私募債發行時需要參考的重要文件,要達到交易所對信用擔保、地域限制、行業規定、規模認定等多方面的條件。 」上述大型券商債券銷售人士稱。

而多位券商行業人士亦指出,這些窗口指導意見很多,以地域限制為例,後來又多次改變。 「這些地域方面的限制,會根據地方政府與交易所簽訂的協議不斷出現變化。這不是券商能夠知道的,因此報送項目仍需要提前溝通。 」上述債券發行資深人士指出。

違背初衷

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難的問題在券商和交易所都是公開的秘密。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新的業務形態開始顯露。

一位券商債券銷售資深人士透露,由於發行困難,一些券商開始與商業銀行合作。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商業銀行選定自己已經給予授信的企業,企業通過券商通道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銀行理財產品通過交易所的協議轉讓平台接手,變相實現對企業進行放貸。

「這種模式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比較有動力,私募債畢竟是標準化產品,也有一定的增信措施,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這個通道完成放貸;另一方面對券商也有好處,券商提供通道,收取通道費用,不需要承擔繁瑣的承銷發行任務和未來的違約兌付風險。 」上述人士說。

國信證券發展研究部總經理何誠穎 在財新網博客撰文稱,近來通過設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將中小企業私募債納入投資範圍,將私募債打包變身資管計劃的嘗試,再次暴露了私募債發行困難的問題,私募債的融資功能大打折扣。

如果對照上交所的一份指導意見,不難看出,各方對中小企業私募債更加看重的是兌付安全,而並非企業的動態財務變化。

這份2013年6月的指導意見透露,中小企業私募債的後續信息披露,可以不披露年報、半年報,承銷商在募集說明書的信息披露部分可選擇約定。但對組織架構的披露要求完整,至少披露包括實際控制人、母公司、關聯公司等信息, 「不能像企業債券那麼簡單」 。

對於增信,上交所更明確指出,不接受發行人自身股權的質押和應收賬款的質押。 「中小企業融資本來十分困難,股權類私募融資受制於IPO 退出指揮棒,即使是預備創業板上市的公司,選擇的標準也並非真正中小企業, 」一位PE 界人士稱, 「私募股權市場當中夾層 基金髮展不起來,亦是受制於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不被市場接受。 」而通過上交所對房地產類和城投類企業發行私募債要求的放鬆,亦可看出私募債發行難的問題。在上述上交所指導意見中,對於房地產行業,規定發行人並表子公司不能有房地產企業,但如果發行人不從事房地產業務,母公司為房地產企業,可通過與交易所溝通後酌情考慮。而對於城投類的企業,城投公司包括子公司、孫公司原則上不允許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但對於銀監會平台名單內的企業,若屬於退出類,有銀監局和地方政府出具證明,且名稱中不含「城市投資」 「城市開發」字樣的,則可以獲准發行。

「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無論是商業銀行已經授信的企業,還是房地產、城投類公司的變相融資,實際上都違背了中小企業私募債推出時的初衷, 」上述債券發行資深人士稱, 「真正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沒有通過這個產品獲得融資需求。 」一位券商行業債券資深人士表示:「私募債的性質本身就是流動性相對較 弱,需要投資人承擔一定的兌付風險,但在現行的市場條件下,這些特點與投資人的需求並不相符。 」財新記者張冰、曹文姣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04

PPP分力前行

2014-12-15  NCW
 

PPP絕非一部門之力可推動,但財政部、發改委缺乏協調,各行其事,或讓實際操作者無所適從◎ 財新記者 邢昀 霍侃 文

xinyun.blog.caixin.com|huokan.blog.caixin.com

PPP 模式(Publ i c -Pr i va t 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在中國並非新鮮事,但當前被認為是破解城市建設資金不足之困、替代地方融資平台債務、不增加政府存量債務的一種更規範的模式,引起各方熱捧。今年以來,國務院層面從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到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均強調了PPP模式的重要作用。發改委和財政兩大系統從立法、實踐指南到項目具體遴選、試點,都積極參與,12月4日兩部委都發佈樂各自制定的操作指南和指導意見。一位中部省份財政廳負責 PPP工作的官員對財新記者表示,PPP 不是某個具體部門的事情,光靠一個部門也推不起來,涉及整個政府部門。項目選擇是由當地人民政府確定,不是財政部門或者發改部門單獨確定。該省的項目實施方案是授權行業主管部門來牽頭,即住建、水利、農業、交通等,財政和發改部門只是一個牽頭管理部門。不少參與兩部門PPP政策起草和討論的專家表示,積極出台文件值得肯定,而且此次發佈的相關文件並無原則性差異,君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世堅稱,對 PPP 的一些核心理念,兩部委已有共識。簡言之,PPP 模式首先強調的是政企合作、風險共擔及合理回報,在評估階段講究的是公平競爭、擇優選擇、物有所值,而在實施階段則注重績效評價、信息公開和契約精神。但是,由於部門法規的法律層級較低,在實踐中的指導意義值得擔憂。同時由於缺乏協調,各行其事,兩個部門出台的文件在具體條款存異,未免會讓PPP項目的實際操作者感到困惑和無所適從。兩部委並進據財新記者瞭解,今年7月財政部即開始著手 PPP操作指南的立項工作,在借鑒國際實踐和國內過去PPP應用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多次修改指南草稿,並且下發地方財政部門,幾次在部內司局徵求意見。最終,財政部網站12月4日發佈《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 》(財金[2014]113號) ,同時公佈的還有財政部確定的30個PPP示範項目名單。在11月25日至27日財政部舉行的第三期全國性PPP培訓班中,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孫曉霞表示,在試點初期,最好是選取價格調整機制相對靈活、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投資規模相對較大、需求長期穩定,並且以“使用者付費”為基礎的優質、典型項目,這類項目的運作方式和合同式樣相對標準,實踐起來相對“好上手”一些,也可以為後續推廣工作積累實踐經驗。此次公佈的30個 PPP 示範項目主要集中在汙水處理、軌道交通、供水、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面,市場化程度都比較高,而且具有良好的“使用者付費”基礎,其中新建項目8個,地方融資平台存量項目22個。為了有效化解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風險,財政部強調,各級財政部門要鼓勵和引導地方融資平台公司存量項目以 TOT(轉讓 - 運營 - 移交)等方式轉型為 PPP項目。同日,發改委網站也掛出了PPP相關文件: 《關於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 (發改投資 [2014]2724號)以及《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通用合同指南(2014版) 》 。此前發改委的重心一直是牽頭研究、調研並起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法” (下稱“特許經營法” ) 。財新記者獲悉,由於立法進程緩慢,分歧明顯,今年9月國務院領導的最新批示是,由於條件並不成熟,很多事項並未確定,可能先由國務院法制辦牽頭制定暫行條例,待條件成熟時再上升為法。一位參與“特許經營法”起草的專家對財新記者表示,在完成第八稿之後,發改委轉變了思路,覺得立法的事情不著急,可以緩一緩,先弄一個辦法出台。 “這個辦法主要是把第八稿中尚存爭議的部分拿掉而形成的,最後基本上呈現出一個沒有原則問題的大致框架。 ”該專家表示。12月8日,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巡視員歐鴻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指出,目前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多個涉及PPP模式細則。而9月28日財政部 PPP 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第三次會議透露,國務院已同意財政部PPP工作思路,財政部牽頭做好 PPP工作責任重大。立法工作也取得有效突破,國務院已同意將財政部和發改委列為特許經營權法共同起草部門。多位 PPP 領域的專業人士評價道,兩大部委對 PPP 模式的基本理念和原則認識已大致趨同,在大方向上共識已有。同時參與了兩部委相關文件起草的大岳咨詢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對財新記者表示,兩個文件都只是技術操作層面的指導,本身約束力並不強,沒有根本利益和原則方面的衝突,只是需要在具體操作層面進行協調。 “兩部委都支持PPP工作,這不是壞事。 ” 在 PPP模式的主體資格方面,兩大部委表述存異。發改委在合同指南中對社會資本主體的界定為, “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或其他投資、經營主體” 。而在財政部的操作指南中,社會資本則為 “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境內外企業法人” ,並明確 “不包括本級政府所屬融資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國有企業” 。異同國有企業參與 PPP,如何理解 PPP 中所謂 “Private”的含義呢?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教授王守清一直參與“特許經營法”立法工作,他對財新記者稱,這是此前的一個爭議點,在中國如果不讓國企、央企參與進來不現實,但若對這些企業不施加一些限制,又跟過去沒有什麼大區別,還是體制內運作。最後研討的結果為,如果一個國有企業,是受簽約政府直接操控的,該企業和該政府簽訂的合同就不能算作PPP。他舉例道,如果武漢市城投和武漢市政府簽訂一個項目,那就不能算PPP,但如果武漢市城投去和上海市政府簽約,這可以算作 PPP。 “這次財政部文件中正是強調了這種情況,但發改委的文件裡面沒有明確。 ”王守清表示。從PPP的工作機制來看,財政部的操作指南中按照項目識別、準備、採購、執行和移交五環節,制定了一整套PPP項目工作機制與流程,財政部及下屬PPP合作中心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而基於國內現有的項目審批基本流程,發改委提出了項目儲備和項目遴選的兩個工作環節,並要求各省區市發改委建立PPP項目庫,從2015年1月起相關項目進展情況按月報送。發改委還首次提出要會同相關部門建立PPP項目聯審機制。 劉世堅表示,今後各地實施的 PPP項目,特別是財政系統推行的 PPP試點項目,究竟應該同時遵循上述兩套 PPP項目工作流程,還是二者選其一,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答案。對於非財政系統推行的PPP項目,如果未能遵循操作指南的規定,是否還能夠申請並享受財政部門有關PPP項目的優惠政策。從兩部委的文件可以看出,財政部把PPP項目的推動與政府採購服務緊密聯繫起來,以《政府採購法》框定PPP運作基礎。而實踐中,由發改委牽頭起草的 《招標投標法》和由財政部牽頭起草的《政府採購法》常年 “打架”的狀況在PPP項目上也再度體現。金永祥表示,應用到PPP項目的具體執行中, 《招標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各自有缺陷,給操作帶來不便。他表示,例如根據 《招標投標法》的相關規定,投標人提交投標文件後幾乎無權對文件進行修改,而在 PPP 項目里面,複雜程度和運用模式各異,確定合作方和各種方案都得多輪協商,恰恰就是需要談判。此次財政部在操作指南中認定,項目採購應根據 《政府採購法》及現相關規章制度執行,採購方式包括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邀請招標、競爭性磋商和單一來源採購。財政部除了《政府採購法》中明確規定的方式,還結合PPP項目特點,首次引入“競爭性磋商”的方法。對此,濟邦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燎對財新記者表示,這是不容小視的制度創新,安排多種採購程序和方法來應對不同複雜程度的PPP項目需求非常必要。發改委則在指導意見中明確,按照《招標投標法》 《政府採購法》等法律法規,通過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等多種方式,公開擇優選擇社會資本作為合作伙伴。對具體實踐中可能產生的困惑,張燎稱,表面上看發改委和財政部文件有不同說法,但是這兩個文件的交集也是明確的,這個交集肯定是都能適用。此前財政部官員曾透露,即將出台的《政府採購法實施條例》明確將服務定義為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務和政府向社會公衆提供的公共服務,特許經營屬於後者。同時財政部還要求,抓緊研究制訂PPP項目採購管理辦法。目前地方具體實踐中採用招投標法的更多。金永祥透露,此前雖然沒有指導意見、操作指南這些文件,但在具體項目操作上也無大爭執。有的地方發改委強勢一些,就按照招標投標法;如果財政負責牽頭具體工作,就根據政府采購法來。他表示,因為地方上在做項目這一條上目標一致,都可以協調。在當前情況下,王守清認為, “比較實際的是,在地方項目層面,由具體辦事的市政府成立協調機構,比如副市長牽頭,把PPP項目所涉及的機構都納入進來,工作展開都經過這個協調機構。 ”但究其根本,還需要有統一的基礎性法律出台做保障,不僅解決部門之間的分工不明、協調不足、重複審批、監管缺失等諸多問題,更是給試圖進入的社會資本吃一顆 “定心丸” ,在規範的法律框架下可以安心匯入PPP大潮。同信證券副總經理馬寶華就對財新記者表示,雖然對開展PPP項目的融資業務很看好,現在處在研究、培訓,與政府接觸的階段,但是目前參與 PPP項目的難度還很大,一方面資金成本降不下來,另外券商資管投入也沒有放開。最關鍵的是,目前公佈的文件法律層級較低,這種指導性、原則性意見無法保證社會資本利益。他表示, “沒有一個明確的法律框架保障項目現金流,僅憑股東協議去保證投資人的利益,恐怕不太令人放心。 ”財政支持之困不少從事PPP研究及參與相關項目的專家認為,財政部推動PPP項目的重要抓手在於提供財政資金支持。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宏觀層面財政部尚未出台具體方案。此次培訓材料中透露,財政部有意設立中央財政 PPP融資支持基金,對列入示範範圍的重點項目墊付前期開發費用,通過債權、擔保、股權等形式,為難以獲得市場融資的PPP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在項目條件改善後擇機退出,對市場不產生擠出效應。張燎表示,做一個 PPP 開發基金,從國際經驗來看比較常見,就是對項目前期開發階段進行資金準備,實現一個資金支持,在項目開發成功之後,還是要由投資人來買單,把前期墊付的費用再補償回來,回到資金池裡面,相當于資金形成一個循環使用。王守清對此則表示,這個基金涉及到國家預算的整個大盤子,可以拿出多少錢來,給什麼項目,具體操作程序,現在都還不明確。關於完善PPP融資支持政策,除了設立中央財政PPP融資支持基金,財政部還提出另外三點:抓緊修訂完善現有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將 PPP項目納入支持範圍;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融資管理方式和融資產品,更好地匹配 PPP 項目需求;建立 PPP 項目投資交流機制,由財政部聯合金融監管部門,邀請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有意向的地方政府參加,定期組織PPP項目交流對接,不定期開展聯合現場調研和研討交流等活動。財政部9月24日發佈的 《關於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曾表示,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可以結合自身財力狀況,因地制宜地給予示範項目前期費用補貼、資本補助等多種形式的資金支持。10月2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稱,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中的財政補貼等支出按性質納入相應政府預算管理。上述中部省份負責PPP工作的財政廳官員對財新記者表示,目前該省還沒有明確如何利用財政資金支持 PPP 項目。他強調,支持 PPP項目的財政資金也是分散在各個業務處室,如何統籌協調,還沒有個系統文件。福建省政府9月初出台的 PPP 試點指導意見曾明確,將根據全省 PPP項目實施進展情況,逐步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成立風險池,為地方 PPP項目貸款提供增信支持。道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劉敬霞直言,地方財政如有資金投入,這些項目早都做了,不會等財政部再出PPP文件。有了財政這個文,地方財政部門就會“望眼欲穿”地等著財政部撥款。孫曉霞也在第三期全國性PPP培訓班中表示,要從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的角度,從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慮問題,把顯性和隱形的補貼控制在財力可承受的範圍之內,不能為了多上幾個項目,不考慮未來的財政承受能力。財政部在操作指南中強調,每年政府付費或政府補貼等財政支出不得超出當年財政收入的一定比例。財政部關官員曾透露,財政部門還將出台財政可承受能力評估專項指南,以及標準化合同文本、 物有所值(VFM)評價指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21

歐央行前行長:發達國家有機會避免貨幣戰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13

cb98e451d2d737f5862b52525f222ea4.landscape

歐洲央行前行長Jean-Claude Trichet稱,現在發達國家有一個“機會窗口”去達成協議,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

Trichet在巴黎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

現在似乎每個人都在說,如果把所有事情考慮在內,本國貨幣貶值將是好事兒,在任何情況下,我都不希望它升值。也許我們現在有一個機會窗口,在穩定主要可兌換貨幣(匯率)上走的更遠一點。

Trichet 的講話時逢年末,今年以來日元和歐元的下跌顯示一場新的貨幣戰爭正在醞釀之中,因為決策者們似乎在以貨幣貶值的方式刺激通脹複蘇。與此同時,美元的上漲正在打壓新興市場,因為它們借入了過多的美元,或采用了固定匯率以避免通脹飆升。

Trichet 還稱:

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來,我還沒見過這樣的局面。所有人都前所未有地關註本國貨幣對外的價值,日本人、英國人、美國人和歐洲人也是如此。

彭博社稱,現在主要取決於美國對於美元上漲的態度。美國財政部長Jacob J. Lew 10月29日在約翰內斯堡時表示,美元走強是經濟強勁的征兆,不會構成風險。對於美元上漲帶來的挑戰,美聯儲官員看法比較分化。

華爾街見聞網站周二晚介紹過,美國三季度GDP終值增長5.0%,為十一年來最快增速。美元指數迅速走高,並突破90關口,創八年半來最高:

歐元跌破1.22關口,刷新28個月低位。英鎊刷新16個月低點。

而美元/日元半個月前已刷新七年新高:

QQ圖片2014122421123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32

英國央行前行長:貨幣刺激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21

king_3170098b

本周三,也是歐洲央行有望公布QE的前夕,前英國央行行長Mervyn King講話稱,更多的貨幣刺激無助於世界經濟回歸強勁增長。

這是2013年6月King卸任英國央行行長職務以來首次公開講話,他擔憂全球經濟需求長期疲軟。

“我們經歷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貨幣刺激,但我們依然沒能解決需求疲弱的問題。(金融危機以來)貨幣刺激持續了6年之久......對我來說這不像是正確答案。”

不像美聯儲和英國央行,歐洲央行之前一直沒有使用國債購買手段來為市場註入資金,直到去年態度才轉變。

歐元區經歷了幾個月的負利率以後通脹和經濟仍未見起色,市場廣泛預計歐洲央行將在本周四的會議後公布首個量化寬松政策。

英國財政部長奧斯本和King的繼任者卡尼都曾表示他們支持類似的政策。

但是King質疑更多的刺激是否有用,他認為各個經濟體之間經濟失衡壓制了需求,簡單的降低利率或者使用貨幣刺激將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2009~2011年間,King領導下的英國央行曾購買了3750億英鎊的政府債券,King曾表示這只是緊接危機之後的政策,但使用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支出提前並不是長久之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53

德國央行前行長:歐元可能難保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24

1b51350c-b4e4-4507-9896-2ca301e85f5d

前德國央行行長認為,如果歐元區各國不跟隨德國進行結構性改革以促進長期增長的話,歐元區有可能解體。

瑞銀集團(UBS)主席、同時也是前德國央行(German Bundesbank)行長Axel Weber本周三表示,歐洲央行的QE只能解決部分問題,到目前為止歐元不止可行性就連合法性還存在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Weber在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稱,如果各國不進行改革,“我認為歐元區如何存續下去的問題將一直存在,歐洲消除這方面疑慮的工作做的不夠。”

2011年卸任德國央行行長的Weber表達了德國人的傳統觀點:將歐元區問題歸責於各國政府疏於改革,而不是央行的行動力度不夠。

他預計QE規模將是“相當大”的,但真正的問題是歐洲央行是否能持續給歐洲的政策制定者們創造時間以解決問題。

Weber直言歐元區邊緣國家——意大利、希臘、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的改革是不到位的。他稱因為歐洲複蘇不足,“很多問題又重新浮現出來”。

“歐洲央行只能修補部分歐洲的問題,部分因為央行做的越多,政府就有動力做的越少。真正的問題是如果你持續創造時間,但是這些時間並沒用在改革上,我覺得你應該問問自己是否重複這樣做是最好的藥方。”Weber說道。

“政策制定者們不應該跟自己開玩笑,他們負責改革,如果他們最終交不出改革的成果,就是失職。”

Weber說,歐元區需要合力改革,如若不然,單一貨幣的計劃會越來越難運轉下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56

【案例】生活半小時:悄然前行的重度垂直實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2/149326.html

黑馬說
“移動互聯網對傳統是升級不是顛覆”,牛文文這句話讓李立文看到了新的道路,也奠定了“生活半小時”的模式核心。

 

\
文 | 張九陸 黑馬學院案例中心
 

由前亞馬遜工程師艾普瓦·麥赫塔創辦於2012年的Instacart公司,是美國新的創富經典。201412月底,這家雜貨快遞公司完成了一輪2.1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高達20億美元,而就在六個月前,它的估值還“僅”是4億美元。
 

Instacart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讓消費者通過PC或手機應用在在本地商店購買日用品,然後向其提供快速送貨服務在中國,類似的想法一直不乏嘗試者:先有快書包的“一小時電商”,後有社區001等等“社區O2O”。但是這些中國嘗試者卻多數已陷入泥潭——規模擴張則無法保證體驗,快速送達則成本居高不下今年1月,快書包創始人徐智明宣布要賣掉公司時,就曾在微博上說:“一小時到貨確有需求,但快書包可能走到了錯誤的方向。”
 

然而,總會有新的探索者走入我們的視野。i黑馬記者發現,在北京,有一款叫做“生活半小時”的APP正在悄然擴張:未做任何廣告推廣,但僅用四個月,“生活半小時”就發展了1.5萬註冊用戶,其中90%以上都會下單形成購買,月活躍用戶超過50%,重複購買率56.8%,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剛剛陸續開通的四個社區用戶基數之上的,其用戶認可度讓人驚訝。照此發展下去,會不會有朝一日,它成為“中國的Instacart”?
 

更值得一提的是,“生活半小時”的創業理念,並非Instacart的“西洋經驗”,而是創業家雜誌社社長牛文文不久之前提出的概念——“重度垂直”

 

 

\
圖說:“生活半小時”界面中,商家顯示的是自己的品牌


 

升級而不顛覆

 

開發“生活半小時”的北京生活半小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活半小時)是一家剛剛註冊成立的高科技公司,其創始人李立文是一名典型的北方漢子,說話幹脆,透著那種“黑馬”創始人中常見的積極和自信。

 

“在黑馬營上課時,牛文文的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李立文說,他是黑馬營九期學員。

 

那是2014年上半年,李立文當時正陷入“移動互聯網焦慮”。他原來的公司創立於2012年,主營業務是社區POS機便民業務,他們在天津、河北、廣東、內蒙等地1400多個社區建設了2000多個電子產品便民服務網點,收入主要是便民服務產品交易傭金提成、加盟費和月租金。2013年平臺交易額近5億元,但是毛利潤僅有300萬元。“人人都知道移動互聯網是未來的方向,如果不能適應就會死掉,但是我們該怎麽做?不知道。”

 

在社區服務領域已經深耕了五六年的李立文隱約覺得這一塊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會,但國內眾多O2O“先烈”的存在,又令他不敢輕易押上自己和公司的未來。正在這時候,20145月的一堂課上,李立文聽到了牛文文講授的“重度垂直”。

 

“當時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李立文告訴i黑馬:“老牛說移動互聯網對傳統行業是升級,而不是顛覆,這讓我一下子走出了牛角尖。”

 

牛文文告訴黑馬營的學員們,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都同樣面臨著焦慮。與傳統互聯網不同,未來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將是深度嵌入生活的,也更為契合傳統的消費習慣。移動互聯網會把互聯網從一個單一的、有顯著邊界和特色的產業,演化成為一個愈發繁榮,也不斷跨越行業邊界、打破陳規的生態系統。它所引領的業務替代對傳統行業不是顛覆,而是升級。

 

實際上,像快書包的失敗,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們把傳統商超當成要顛覆的對手,念念不忘於通過互聯網沖擊線下銷售,花費巨大成本自建倉庫、購買存貨以及組建車隊,結果花了大錢卻只是複制了商超的供應鏈,沒有形成體驗優勢與其他電商相比,成本又遠遠超出,焉能不敗?

 

反過來,從“升級”角度出發,“生活半小時”想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思路:並不與傳統商戶直接PK,而是幫助商家開通線上平臺和物流配送體系,與其全面合作。打開生活半小時的APP,可以看到各個線下商家打的依然是自己的品牌,而不像某些社區O2O,把產品來源全部模糊。李立文說,這樣做不但有利於開展合作,還可以利用社區商家品牌提供產品品質保證,像物美、稻香村、慶豐包子等品牌都已經具有一定公信力,本地用戶也更熟悉,購買體驗自然就好。

 

方針既定,李立文和他的團隊開始全力打磨產品,先後對APP做了十余次更新,終於,在2014825日產品首先在富力又一城開通,年底前又開通了另外三個社區,“用戶反響出乎意料”,李立文說,平均每月訂單增長率超過100%

 

 

重度+垂直:下沈再下沈

 

從創業伊始,李立文和他的團隊就確定,“生活半小時”的核心競爭力是速度,它要比傳統電商更快,而速度來源於“垂直”即把業務垂直下沈到社區。

 

在美國,Instacart成功的很重要一個原因是當地快遞業成形較早,標準不高,在美國一周以上才能遞到的快遞比比皆是。而在中國,在順豐、京東等努力下,一般的快遞都能做到當天或第二天到達,想做好,必須比他們更快一步。

 

快書包和一些其他社區O2O解決速度問題的方案,一般都是在全城建設若幹個服務站,以一定的配送半徑(強調一小時的話,多為5公里)覆蓋各個片區。但李立文意識到,這仍然是BAT時代互聯網創業思路的線下版,互聯網商家面對大量“小白用戶”,通過網站這一“流量入口”匯聚流量,然後進行分發。這樣做,既缺乏對某個片區用戶消費需求的真正了解,又造成了大量的成本浪費。

 

“我們應該離社區更近”,李立文告訴i黑馬,“生活半小時”決定把每個網點的服務半徑縮小,以商超為中心進行3公里覆蓋,每個片區配備一個服務團隊,理貨員在超市采購,配送員在社區內服務,片區經理統一管理,IT系統追蹤服務效果。而且也並不像傳統互聯網企業那樣全城布點,而是以具體社區為單位,成熟一個,開通一個,步步為營

 

實際上,這也正是“重度垂直”的標準操作方式。牛文文曾對此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傳統互聯網創業是從1萬個用戶中每人身上賺1塊錢,那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你需要從1個人身上賺1萬塊錢出來,這時就不能把用戶當成“小白”,反而要把公司做成用戶的“寵物”,想方設法維護住這一個客戶,深度挖掘他的價值,跟他建立強紐帶。

 

這種強紐帶具有三個特征:首先是垂直,分為兩種形式——深入細分行業和深入細分社區無疑,“生活半小時”走的是深入社區路線;其次是在垂直領域里開展重運營,即加大地推團隊,重資產,體系化作戰,在這方面,除了因風險資本尚未大筆介入,生活半小時減少了服務社區數量,從而沒有“重資產”以外,其他都做到了;第三,是采用移動互聯網工具,降低邊際成本,深挖客戶價值,從每個用戶出發,實現用戶與服務的直接連接。

 

“生活半小時”從一開始就做成了一個真正的移動互聯網平臺,通過更為完善的信息交互,降低溝通成本,實現商業價值。除了商超以外,APP上還有水果、蛋糕、餐飲、洗衣、藥店、煙酒、美容美發、瘦身、美甲、教育等社區全品類服務,這也讓其訂單密度不斷增大,用戶使用頻次增加。李立文表示,每到周末,“生活半小時”訂單數量比平時要多30%,他們正在根據這一特點合理安排物流,對增量訂單進行人力資源眾包,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李立文在這種“垂直下沈”中又得到了一個額外的好處,那就是可以把服務承諾從“一小時”提升到“半小時”,進一步突出了核心競爭力,伴隨著用戶體驗改善,單點運營效率也大幅度提升目前,“生活半小時”背靠商家做活動,平均每個下單用戶獲取成本為6元,如果借力第三方物流上門時營銷,每個下載用戶成本則為3元,大大低於當前20-30元的圈內平均水平。

 

 

“變現”之路:前端OR 後端

 

從商業模式上看,“生活半小時”實際上是一種B2B2C模式,其移動互聯網平臺一端連著商家,另一端連著用戶。在這一模式中,與線下商家的合作形式意義非凡。在前期的其他O2O案例中,說這是最大門檻也不為過。

 

面對這一問題,激進的快書包創始人徐智明決心自建倉儲,自主采購,結果很快就把融資的錢燒完,飲恨退場。社區001則采用出售會員卡的方式,在卡里按存錢金額給予用戶一定的優惠,但這種方式其實只是變了個圖案的超市會員卡,消費者不一定認可,商家也未必認同這種“團購”。美國Instacart采用的方式則是面向用戶按次收費,如果用戶希望一小時送達,需要額外支付9.99美元;如果希望3小時內送達,就只需要額外支付3.99美元。

 

相比之下,Instacart的方式最簡明,但正如前文所述,那可能只會在快遞服務比較落後的情況下有效,目前中國快遞業競爭已比較激烈,收費也較低,采用這種模式估計很難見效,反而會令用戶因價格望而卻步
 

針對這一問題,“生活半小時”的解決方案是:他們不向消費者收取任何費用,也不做降價打折。他們的收入主要來自B端,根據不同商家的不同毛利率,收取不同的費用其中超市的收費率較低,一般為10%。那麽,商家是否願意接受這一合作方案呢?

 

李立文告訴i黑馬,根據他的經驗,一個社區派一個經理去談合作,只要兩個禮拜就能把合作商家全部搞定。社區商家非常積極,“甚至有一個商家老總在小區里看到有客戶用我們的平臺,主動打電話來要求合作。”

 

李立文分析,有三個原因導致了“生活半小時”受到商家的認可:首先,“生活半小時”的定位是為傳統商家提供移動互聯網渠道這恰恰是許多傳統商家一直想做但沒有做好的事情。比如傳統超市,雖然高層經常提到要建設網絡渠道,但基層並沒有動力,因為這對他們來說只是將“左手倒右手”,而且APP功能單一,用戶也不認可。像物美超市,2013年就提出要做電子渠道,至今沒有下文;永輝超市雖然開通了電商,且價格設得比超市更便宜,卻需要用戶自提貨物,因而使用者也不多。相反,“生活半小時”有訂單,有平臺,有物流,而且送貨有系統監管,定位更精準,用戶獲取速度更快,商家自然更意接受。

 

其次,不同於其他互聯網企業,“生活半小時”有一個對傳統商業和互聯網的都有深刻認知的團隊李立文最近十幾年來一直致力於為金融機構、商戶及消費者提供各種卡類及互聯網交易方面的軟硬件及服務,在電子商務、支付等領域有豐富的經驗與人脈;聯合創始人、產品總監郭建紅有兩次互聯網創業經歷,對互聯網產品與傳統商業的結合有超過十年的實際操盤經驗;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市場總監宋永峰則精於營銷和渠道,曾任分眾傳媒山東區高管,也有獨立創業經歷。這樣的團隊,使他們能夠深刻理解商家需求,幫商家把線上生態打通。找到合適解決方案。

 

第三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對於合作商家來說,“生活半小時”前期不收一分錢,按效果收費,而且每個品類只找一家合作夥伴,可以看成他們自己的渠道。盡管從整體社區角度看,生活半小時並沒有引入新的用戶流量,但對每個合作店來說,都是增量收入,因此他們更易於接受。在實際推廣中,甚至有社區商家會主動幫助APP導流。

 

值得思考的是,同樣是做“重度垂直”的創業公司,“餓了麽”在創業之初,也曾采用向商家收取服務費的形式,但是“餓了麽”同時服務於多家外賣餐飲店,因而不可能像“生活半小時”這樣簽署獨家服務協議,這樣一來,服務費對於合作商家來說形同“割肉”,引發其不滿,最終餓了麽放棄了這種收費模式,回歸按次收費。這兩種收費模式孰優孰劣,或者今後“生活半小時”發展壯大,競爭對手增加以後,會不會像“餓了麽”一樣由後向收費改回前向收費,值得長期觀察。

 

李立文告訴i黑馬,無論如何,面向商家的服務費將只是“生活半小時”未來收入的一小部分,形成規模效應以後,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將是外部的品牌商業服務,比如與牛奶或農產品廠商的直接合作,目前各個小區中,廠商的地推活動效果完全可以用移動互聯網手段實現

 

 

打通C端,情感連接

 

在硬幣的另一面,除了合作商家之外,決定“生活半小時”未來前景的就是用戶反應。這種以配貨速度為核心競爭力的應用,是否解決了用戶的剛需?是否能夠真的形成一股強大的市場力量?答案很可能是正面的。

 

海內外投資者對Instacart公司和餓了麽的認可可以看作一個極好的背書。即使是已經“被拍在沙灘上”的快書包徐智明也一直在強調“一小時到貨確有需求”。

 

也許是出身於分眾傳媒,受江南春熏陶的關系,生活半小時的聯合創始人、市場總監宋永峰喜歡強調場景。他認為人們的生活和消費場景無非是三個:上班、在家、出差在外地。餓了麽、美團主打的是寫字樓上班場景,為他們提供午餐外賣;出差在外地的消費場景中,目前有一大批移動應用正在興起;而在家庭生活消費的場景中,目前還是微信、淘寶和傳統商家的天下,沒有哪個本地生活服務能夠真正地植入消費者認知,這也正是“生活半小時”的空間。生活半小時的用戶體驗要比其他社區O2O的更好,再加上社區商家的支持,我們更容易發展和區域複制,我們不懼與任何人PK。”宋永峰說。

 

英國媒體曾對全國1000余名75歲以上的老人作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每個人一生當中,購物、娛樂等活動排隊浪費時間平均累積達1年半,其中用於排隊購物最後又以“落空”告終的時間加在一起長達13天。考慮到中國的人口密度,中國人的這一數字只高不低。

 

設想一下,一位白領,一周內休息時間其實很有限,這有限時間內不但有許多家務要做,有個人衛生問題要處理,有親友要照顧,還要準備出未來一周的全部家庭生活用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用手機把需要采購的事情全部搞定,甚至還能搞定美甲、洗衣、金融等服務,這可不僅僅意味著時間和體力上的節省,而是生活方式上的改變——如此她就完全可以把休息時間安排為郊遊、社交或上學充電等其他活動,只需與社區內的配貨員約定接貨時間地點即可(這卻是順豐等公司快遞員很難實現的),這將極大地解放人的個性。

 

201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擁有500戶以上居民的社區約有5萬個,居住人口達7500萬,以人均年消費一萬元計算,總消費額達7500億元,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

 

不止於此,“生活半小時”移動應用的背後還有三個正在開發的巨大“金礦”:因垂直細分而得到的精準用戶群,由社區深耕而積累的用戶消費喜好數據和因消費產生的金融服務,前二者是所有商家的摯愛,而後者則是李立文團隊多年來一直在從事的領域,他們在這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一旦這些“金礦”被開發出來,“生活半小時”的商業空間將更加豐富、立體化。

 

正如牛文文在闡述“重度垂直”理念時所說:未來的公司運營,你需要與用戶的密切情感聯結,並將這種情感物質化。這也正是“生活半小時”的主要發展邏輯。

 

 

未來?

 

如果把眼下所有的各種商業空間做一下代際劃分,我們可以發現:各種集市和社區雜貨店、便利店是農業經濟時代數千年來流傳至今的產物,它們貼近用戶,卻無法脫離社區,也很難數字化;工業經濟時代之後,各種大型商場、超市出現,它們通過產品的集中化和標準化給商業世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它們容易數字化卻遠離了家庭;電商則是信息經濟時代的產物,它與傳統商業模式的最大區別就是媒介。在中國,由於工業化尚未完成就直接進入了信息時代,因而三類商業空間交織在一起,過去幾年間,圖書、電子產品、服裝和家具的線下零售都被電子商務模式沖擊得一塌糊塗,但是零售中最大的一個品類始終沒有被互聯網撼動——生鮮等日常生活雜貨。即使是現在網上很火的各種農產品電商,也都以高端、綠色產品為主,很少成為普羅大眾的日常選擇。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是成本,如果遠離社區配送成本就會居高不下,貼近社區又需要更加傳統的地推團隊,無論電商還是超市,在這一點作憑自身能力都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二是體驗,日常雜貨很難被數字化搬上網絡,或者即使搬上網絡也無法勝過超市和商場中工業時代千錘百煉的用戶體驗設計。

 

如今,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按照“重度垂直”的思路,這些問題似乎已經不難解決。移動互聯網的應用,似乎天然就可以把工業時代的超市和信息時代的電商在手機上整合,創造出一個新的商業空間,實現人與服務的直接連接。這種移動互聯網“重度垂直”模式,會否一直延續,從而在未來占據統治地位,還是僅成為信息時代商業生態系統自然演進的一個階段,很快就會被新的理念所替代?目前還不好判斷,因為在這個創業者輩出的時代,五年之後世界會是什麽樣子,已經沒有人可以說清。

 

回到個案分析,按照前面的分析,如果不考慮外部因素,我們可以認為至少在微觀層面,“生活半小時”是可以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的。但是從“重度垂直”的理念出發,也許“生活半小時”在“重度”方面還欠缺力度,缺少重資本和大量的底層地推、IT技術人員,使其應用目前只能局限在幾個小區之內,他們或許還需要更巨額的資本投入和更廣泛的社區布局。其實,對於現在的創業者來說,決定其未來命運的,不只是智慧和資源,還有決心和力量。在移動互聯網的生活服務領域,“小而美”遠比“大而簡”要存活得更難,回望過去兩年,“飯是鋼”等眾多外賣服務在“餓了麽”和“美團”面前敗下陣來,“搖搖”、“大黃蜂”等打車軟件在嘀嘀和快的身後漸趨式微,都在驗證著這一道理。

 

當資本的力量介入之後,擺在新興移動應用創業者面前的還會有兩個障礙:IT技術和運營能力。對於創業者來說,這些都將是複雜度難以估量的挑戰。他們需要以理性的目光聚焦在一個細分群體的需求上,對市場每一個細節進行數字化解析,從總裁到最底層的員工,每個人都要盡力接觸客戶;與此同時,他們又需要在市場的最末梢之處布局,地推、鋪網,呼朋引類……可以想見,未來的移動互聯網巨頭之爭,也許將是電影《大決戰》與《黑客帝國》的結合體,大量的人流與嚴密的系統,背後滾動著巨額的資本。

 

但無論結果如何,這個世界不會缺少新的英雄。
 

本文為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或有疑問請聯系微信號heimage0001。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62

專訪優恪網CEO羅昌平:在質疑中前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025.html

專訪優恪網CEO羅昌平:在質疑中前行

一財網 張誌偉 2015-05-21 22:10:00

“羅昌平面臨的考驗是如何建立一套讓各方認可的信用體系,公信力是第三方獨立測評平臺的命根子,但堅守非常不易。”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向本報記者分析稱,核心就是如何讓社會相信你。

“不用叫我‘羅總’,‘昌平’就行。”

從采訪別人到如今被別人采訪,原《財經》雜誌副主編、現任優恪中國創始人兼CEO的羅昌平,對於角色轉換和新稱呼還不太適應。

5月11日至今,優恪網共發布有關家具、洗發水、奶粉和飲用水等四份測評報告,抽檢結果有差評也有好評。“差評可能會給市場帶來消費恐慌,但幫助消費者選擇同款優質產品才是目的。”5月19日上午,羅昌平在他的新辦公室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一個半小時的交流中,羅昌平話語間流露出了創業的艱難,但對於“優恪”品牌落地中國的初創工作,他信心十足。

“羅昌平面臨的考驗是如何建立一套讓各方認可的信用體系,公信力是第三方獨立測評平臺的命根子,但堅守非常不易。”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向本報記者分析稱,核心就是如何讓社會相信你。

第一個吃螃蟹

在《財經》雜誌工作期間,羅昌平因為微博實名舉報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而一炮走紅,隨後脫離采編一線。

2014年11月8日,羅昌平在他的個人微信公號發布:“在第十五個記者節到來之際,我正式作別調查記者行列,成為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CEO。”

這家公司就是優恪網,旨在通過移動互聯網等新型傳播渠道,為公眾提供獨立科學的第三方消費品測評信息。“優恪”品牌源於德國權威測評機構 ÖKO-TEST,由歐洲權威檢測機構提供科學支持,北京優客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5月21日,優恪網最新發布了一份9款暢銷瓶裝飲用水測評報告,康師傅、可口可樂、雀巢和屈臣氏等產品都拿到A+(卓越),抽檢產品中惟一的“原裝進口貨”——售價高達6.92元的“新西蘭1907湧泉水”,評級卻為最差的D-,原因是產品中的硼含量是中國國標限值的四倍,屬於不合格產品。

事實上,自5月11日以來,優恪網共發布了四份測評報告,產品以境外品牌為主。“第一年只做境外品牌,且開始想聚焦在女性群體,比如化妝品、母嬰產品等,女性是家庭消費主導者。”羅昌平介紹,隨著優恪網團隊組建和業務發展,未來會逐步實現消費品類全覆蓋。

至於為何從境外品牌入手,他解釋稱,“機構剛剛落地中國,政府和消費者接受認可都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上來就抽檢國產品牌,加上標準要求那麽高,不可避免地遇到更強的反作用力。”

在測評報告發布前,優恪網會給廠商預留大約兩周時間做反饋,羅昌平稱“相當於調查報道中的向當事人核實”。他介紹,期間,有的廠商做出相關回應,有的廠商只是說收到了,並沒有什麽更多反饋。此外,也有企業稱“你們發布的報告是虛假的,我們要采取法律措施。”

據了解,更有甚者,會做出帶有恐嚇性質的表態:“你們想要麻煩嗎,那我們就給你制造麻煩。”

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程青松向本報記者分析稱,對於一家盈利性質的商業測評平臺而言,要對每一份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如果檢測報告出現有違事實的表述,會影響相關企業數十億的銷售,就會因侵權而惹官司。

羅昌平對此稱不怕被起訴,優恪在德國發展30年來,只輸過一場官司。“優恪中國也為此準備了訴訟預算。”

5月15日,針對9款洋奶粉的測評報告發布後,產品被差評的企業也慌了,此前都是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抽檢,猛然來了一位所謂“第三方獨立測評機構”的攪局者,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相關企業負責人向本報記者透露,公司當晚立即專門召開研討會研究對策,後來內部一致決定低調處理、不作官方回應,先問問國家監管部門方面是什麽意見。

政府監管的補充

5月15日,優恪網召開了第一次新聞發布會,前一天,主管部門點名道姓要見一見羅昌平,畢竟在中國發布奶粉抽檢報告,還是會受到社會極大關註的。“在向主管部門領導介紹優恪網運作情況後,他們認為這個事情挺好,希望今後建立互動、通報機制,並進行定期溝通。”羅昌平介紹,優恪網發布測評報告後,國家有關部門今後也可能會進行複檢。

羅昌平表示,當時他特別擔心,如果主管部門領導說民間發布奶粉測評報告是不允許的,前期工作就前功盡棄了。“此前也與質檢、食藥監等相關部門進行過溝通,但每款消費品的監管部門不一,總局下又有多個司。”他稱,最近也在不斷拜訪相關司局,聽聽他們的意見,“說實話,優恪網今後的工作確實需要主管部門的支持。”

本報記者就此致電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司,目前他們也關註到此事,但需要向相關部門進一步了解。

羅昌平展示了他與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微信通話內容,對方稱:“個人認為,優恪報告具有多重意義,如果沒有這份測評報告,大家還不知道飼養場所消毒劑的汙染。多年來,媒體監督報道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食品安全工作,不僅中國,全球皆如此。”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食品專家介紹,目前國內消費品領域需要有一家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平臺,因此,優恪網也是適應市場需要建立起來的,今後隨著抽檢品類逐步覆蓋消費品全類別,將會受到各界的廣泛關註。

目前優恪網大約每周發布一份抽檢報告,隨著檢測流程理順,未來一周會發布兩份報告。羅昌平介紹,一份報告檢測流程現在比較長,以洗發水為例,采編團隊通常先對事先確定的一組產品進行相關背景調查,收集這些產品或生產商過去半年資訊、社會特點;采購人員是德方派過來的,獨立於采編團隊。

抽檢產品確定後,要將成分、外包裝翻譯成德文,采購後空運或其他方式運到德國實驗室,檢測後形成報告,解讀後翻譯成中文,在根據中國國標、相關規定進行處理。“一般都會采取數據平均值,解讀也比較謹慎客觀。”

據介紹,9款奶粉測評報告的檢測環節共花費1.5萬歐元,目前一年檢測費用在700-800萬元人民幣。“檢測成本還是蠻高的,還不包括辦公室租賃、員工薪酬等管理費用。”羅昌平稱,未來如果在國內找到權威實驗室,將會把產品檢測放在中國來完成。

當被問到優恪網的盈利模式時,羅昌平一臉憂愁,掐指幫記者算了一筆賬:測評報告今後會收費,但這頂多覆蓋運作成本;優恪德國的那種廣告模式在中國行不通,出於公信力和健康發展考慮,不會考慮。

剩下就是大數據了,羅昌平介紹,當抽檢產品積累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會與天貓、京東等電商品臺談合作,對電商平臺上的商品進行優恪評級,幫助消費者選擇同款優質產品。“德方還沒有盈利上的要求,打造公信力是當務之急。”

專訪完,記者乘電梯下樓,因為樓房和電梯相對陳舊,從四樓到一樓用了26秒鐘。而對於羅昌平和優恪網而言,要想在一片質疑聲中趟出一條路來,同樣需要漫長時間……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34

匯源逾18億出售旗下9工廠 甩包袱前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4569.html

匯源逾18億出售旗下9工廠 甩包袱前行

一財網 張誌偉 2015-06-19 14:57:00

匯源果汁目前在全國有40多家工廠,產能大於市場銷售,很多工廠開工率不足

根據匯源果汁(01886.HK)最新發布的公告,公司以18.12億元人民幣將旗下一批間接全資附屬公司的全部股權轉讓給一家資產管理公司,轉讓的這批工廠包括北京匯源、江西匯源、吉林匯源、錦州匯源、山東匯源、山東聖水峪、山東新明匯源、山西匯源及肇東匯源。主要業務為制造、加工及銷售果汁、飲料產品及瓶裝水。

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上述9家工廠資產賬面凈值為15.58億元。根據第三方評估公司的估值,2015年2月28日的估值為15.47億元。交易完成後,9家公司將不再是匯源果汁的附屬公司。

匯源果汁方面認為,“此事可以提升匯源整體盈利能力、優化其資本結構、增加現金儲備、降低固定成本,並可以改善公司的債務結構及降低負債比率。”

瘦身後,匯源果汁將更專註於拓展市場及渠道和產品細分方面,繼續擴大核心產品的市場份額,並逐漸建立適合公司的新型互聯網商業模式。

此次之前,匯源果汁一直在優化資產,並屢有出售工廠的消息釋放出來。2014年5月12日,公司宣布以3.6億元現金價格,將黃岡匯源的全部股權轉讓給一家叫做成都匯欣的公司。更早一些時候,匯源曾先後出售上海、成都兩地工廠,共計賣了4.26億元。

對此,營銷專家肖竹青認為,匯源果汁目前在全國有40多家工廠,產能大於市場銷售,很多工廠開工率不足。本次出售的果汁加工廠都是小廠,出售可以為匯源輸血,同時增加投資者收益。

公開信息顯示,接盤方北京方正富邦創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證監會批準設立的第四家從事創新類業務的基金公司子公司,股東分別是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方正證券和富邦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匯源果汁2014年財報,公司去年制成品存貨為1.68億元,與2013年的1.05億相比增長60%;去年公司負債率為41.3%,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截至去年底,銀行借款總額為34.58億元,其中一年內的短期借款為31.3億元。

眼看2015年已過一半,這一年內31.3億元的短期借款償還壓力很大,這也不難理解上述9家子公司股權換“彈藥”了。

財報顯示,2014年匯源果汁營收45.92億元,同比增長2%。其中,百分百果汁銷售收入12.61億元,同比增長4.7%。報告期內,毛利率由2013年的31%提升至2014年的34.7%。

去年8月底,匯源果汁發布一則人事任免公告,其中,最引人關註的是公司常務副總裁於洪莉接替蘇盈福出任公司行政總裁,蘇盈福繼續擔任公司特別顧問協助朱新禮發展匯源國際業務和制定運營策略,此項人事調整自2014年10月1日起生效。

接任蘇盈福的於洪莉,2000年就加入匯源,曾在匯源果汁集團多個崗位任職,分別是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副總裁,生產中心副總裁、果汁事業部總經理和常務副總裁等。

對於匯源最近一系列的人事變動,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分析稱,“匯源必須先把內部架構理順,這樣外部才可以打仗,這很關鍵。”果汁飲料消費市場近年不太景氣,匯源業績表現與公司內部架構重塑關系很大。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