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本接近重啟核電站 安倍民眾存分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629

2011年,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件爆發。三年之後的今天,日本監管者再次向核電開啟了綠燈:日本允許南部部分核電站重新開始運營。 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的決定意味著核電站的擁有者九州電力最快將在今年秋季重啟兩處閑置的核反應堆,並給更廣泛的核電重啟鋪平了道路。 目前,沒有核電站在日本發電。 這一決定重新燃起爭議。在核電問題上,公眾與安倍晉三政府意見相左。調查顯示,多數日本人希望日本永遠告別核電,而安倍則希望大幅重振該行業。 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表示,位於九州的仙臺核電站的升級將足以保護其免受極端自然災害以及恐怖主義襲擊的影響。三年前,正是地震與海嘯造成了福島核電站的核泄漏事故。 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對仙臺進行了一年的監控,並撰寫了一份400頁的報告。這或將成為日本其他核電站重啟的樣本。 在福島核電站事故前,日本的54座商用核電站供電占到日本用電量的30%。大多數的核電站要麽年代久遠,升級昂貴,要麽太靠近泄露中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這些原因大大減弱了這些核電站重回運營的可能。 仙臺核電站是否能重回運營將由安倍政府以及鹿兒島當地政府決定。鹿兒島是日本傳統保守地區,當地政府和市長都表達了對九州電力重啟核電站的支持。日本媒體稱,仙臺核電站很可能在今年重新開始投入運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511

國資委官員:國企改革各部門仍存分歧 破除壟斷前不應先進行“混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859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近日表示,國資委目前正在研究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但對頂層設計這一塊各方面認識還有一定差距。

他在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提到,關於頂層設計,最重要的有兩個文件:一是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二是關於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

目前,這兩個文件正在國資委和有關部門抓緊協調和研究,方案目前已修改十幾稿,每個部門對方案都有初步考慮,關鍵是要統一達成共識,最後報給中改辦來決定。國資委希望方案越早出臺越好,年底前出臺是有希望的。目前,競爭領域的企業都在抓緊制定改革方案,第一批試點的六家央企的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每星期都會與國資委相關司局有一至二次碰面。

他指出,此次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三個方面有非常大的突破:一是在混合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有很大突破,將混合所有制提到了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的高度,因此將來大部分國企都要搞混合所有制;二是提出鼓勵非公經濟控股;三是允許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這三大突破與以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可同日而語。

彭建國還稱,國企改革是有順序和底線的。壟斷體制在被打破之前不能先進行“混改”,應先破除壟斷再進行所有制改革。否則即便引入民資也只會形成新的壟斷,很容易帶來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

央企搞混合所有制的熱情其實是非常高漲的,如果國家允許的話,一夜之間都能“混”完。目前最擔心的便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出現賤賣國有資產的情況,現在有很多人鼓吹搞“私有化”,不能在改革的一片聲浪下把國有資產變成牟取暴利的機會,也不能讓此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最後一頓國企盛宴。因此,好的國企搞混合所有制要出臺很細的操作方案以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他提到,深化改革推進混合所有制首先要進行分類改革,目前根據企業不同類型分為三大類:一是公益類或公共服務類;二是保障類或戰略類;三是商業類或競爭類。根據三大類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改革,關系國家安全或國家經濟命脈的領域應絕對控股,體現國家戰略導向的可以相對控股,其他大部分一般競爭性領域,國有資本沒有必要控股的,可參股甚至全部退出。

從壟斷行業看,國家的自然壟斷是必須要保留的,如礦產資源、管網、鐵塔等必須絕對控股;行政壟斷指的是壟斷環節的上下遊,比如說加油站、運營商的增值業務和轉售業務等板塊可進一步放開。對於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放開銷售業務引進民資,個人認為應先破除壟斷,然後再進行所有制改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85

經濟政策存分歧 法國政府半年兩換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475

法國總理瓦爾斯
法國總理瓦爾斯

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的辦公室25日發表聲明稱,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本周一已經向總統提交其政府辭呈,宣布代表內閣政府辭職,這是法國政府於半年內第二度換班。(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統奧朗德要求瓦爾斯重組內閣,新內閣名單將於明天公布。瓦爾斯今年4月1日才上任法國總理。

法國今日正值擊退納粹德軍解放巴黎70周年,而總理瓦爾斯選擇在這日子宣布內閣府總辭職,可能由於其最近遭到左翼的經濟部長蒙特布爾(Arnaud Montebourg)和教育部長哈蒙(Benoit Hamon)嚴厲批評,因他任職期間負責的法國財政表現較差。兩方施政方向矛盾公開化。

蒙特布爾要求出臺新經濟政策,並質疑德國式的“沈迷”預算緊縮政策未能解決就業問題,失業率持續上升。

蒙特布爾和哈蒙上周末批評奧朗德為了降低赤字繼續奉行緊縮措施,他認為目前應該優先提振經濟,改善失業問題,同時呼籲政府不要將註意力過於集中在削減赤字和扶持企業上,應當更加關註通過減免家庭稅收提高需求。總理瓦爾斯批評其言論“過火”。

法國是歐盟第二大經濟體系,今年的經濟增長卻陷於停頓,奧朗德的支持度不斷下降,僅不足20%。

按歐盟規定法國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將不超過4%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值不到四個月前剛剛確定。不過在經濟二季度增長意外停滯之後,本月中旬法國宣布放棄2014年赤字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66

“郎顧之爭”十周年祭 關於國企改革理論分歧的思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106

編者按:重提“郎顧之爭”,是因為事涉國企改革的大問題。不遺忘、不回避、不漠視、不懼怕,勇敢地正視矛盾,積極地尋求解決之道,是“郎顧之爭”十年後仍值得再談的原因所在。本文不代表南方周末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歡迎更多分析文章。

推動社會的改革與創新,僅憑激情和感覺是遠遠不夠的。在政治與民眾之間,需要一個充分發育的、具有獨立批判精神的公共知識分子階層,為社會決策提供專業、理性、客觀、系統的理論支撐。

爭論,還是不爭論

2004年8月9日,郎鹹平在複旦大學的一場公開演講中,點名批評格林柯爾董事長顧雛軍在“國退民進”過程中“席卷國家財富”。顧雛軍強硬還擊,由此點燃了一場迅速席卷全國的“郎顧之爭”。

爭論從國企改革議題開始,迅速向深處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延伸。爭論的主體從學術圈迅速蔓延至社會各界。代表不同立場的意見領袖高調登場,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兩大陣營。爭論雙方在亮出底牌後,似乎都感到議題的宏大與沈重,及理論準備的不足。顧雛軍戲劇般地鋃鐺入獄成為一個契機,爭論在沒有勝負結局的情況下,極其怪異地戛然而止。此後,爭論,還是不爭論,成為兩大陣營內心的糾結。

小平同誌所說的“不爭論”,是針對某些不涉及原則、立場和方向的具體措施和手段而言,以免無休止的糾纏耽誤了改革發展的時機。對於涉及原則、立場和方向的重大理論問題,小平同誌從來都是旗幟鮮明主張“要爭論”的。這在小平同誌的思想理論體系里面有全面準確的表述,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實現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的基本態度。

“郎顧之爭”中的國有資產私有化議題,就是一個必須爭論且繞不過的重大理論問題。遺憾的是,“不爭論”被其中一方擡了出來,作為回避過早觸及核心議題的擋箭牌。

十年過去了,當初繞著走的巨石卻依然橫亙在我們面前。“不爭論”並沒有使雙方的分歧因時間和形勢的變化而消弭,反而牽涉出更多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分歧一直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潮底層潛行,長時間地積蓄能量,如今正在強有力地浮出水面,成為當今社會階層利益撕裂、改革共識破裂、政治訴求分裂的最危險因素。

如今,“不爭論”正在產生變種。有人把正常的爭論視為“反對國企改革”,企圖通過封殺不同聲音來制造“不爭論”;有人幹脆只做不說,根本不給你爭論的機會;有人爭論觀點是一套,實際路徑是另一套。如此這般,千奇百怪。十八屆三中全會主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也正在演變成一些人主張徹底私有化的依據。

這場“爭論”遲早還要再來。這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拖延下去,最後的代價將超出所有人的心理預期。與其這樣,還不如來一場幹脆的爭論。

“郎先生”歸來!“顧先生”歸來!

務實,還是務虛

“郎顧之爭”的發生,是國企改革的矛盾和問題不斷積累的結果。

回顧國企改革的整個歷程,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國企改革的理論創新一直滯後於實踐探索。國企改革是在理論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強行啟動的。現在回頭看,國企改革的前半段,至少在中國共產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以前,一直處在曲折的“試錯”過程中。十五屆四中全會作出了《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以及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進一步闡述,才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科學的行動綱領,基本明確了國企改革的大原則和大方向。但是在此路線方針政策大框架之下,一些重大理論問題仍有待破解,涉及具體的改革細節,仍需要大量的理論充實、完善和創新。

一些人對此並不服氣。他們要麽直接予以否定,要麽進行相反方向的解讀,要麽就在具體實踐上另搞一套。於是,理解與認識的分歧借助於理論的滯後,便將實踐上的搖擺和偏差不斷地放大,導致矛盾和問題的不斷積累。

理論的滯後又和中國學術界的浮躁有關。在國企改革理論探討中,許多研究成果不過是改革過程與經驗的總結,或他人學術觀點的匯總,以及對舶來品的中國語境表達而已。學術界越來越喜歡“務實”,喜歡在具體操作層面發表宏論。一些學者已然成為“學術明星”。他們拿捏著媒體的喜好,揣摩著大眾的情緒,習慣於就國企改革的某一個枝節問題,從某一個角度發表“靈感式”的觀點,說說而已,說完拉倒。

由於“務虛”與“務實”交錯在一起,導致焦點彌散。加上學術界自身的不足,更多的時候是各自表述,對天放空槍,結果誰都沒被打中。你說理論,他說實踐;你說實踐,他說國情;你說國情,他說世界;你說世界,他又說回理論。相互對罵來回繞,東拉西扯一團糟。

如果說改革開放前30年重“務實”、重實踐、重“怎麽辦”、幹起來再說,側重於讓實踐來檢驗真理的話,那麽在矛盾已難以調和的當下,應該重“務虛”、重理論、重“怎麽看”,看清楚了,再往下走,必須回歸讓真理來指導實踐。在把“道理”說清楚後,讓我們再懷著無比堅定的信心,朝著更加清晰的目標,重新上路。

左派,還是右派

十年前的“郎顧之爭”,要說有什麽後遺癥,就是它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把中國社會分成了對立的兩派。人們把塵封已久的鬥爭標簽——左派和右派——翻了出來,分別給兩大陣營的頭面人物貼在臉上。

由於絕大多數的人對左和右的準確含義並沒有深入的了解,相互摻雜了對好人、壞人、善人、惡人的角色認證,正常的學理爭辯也帶有了非理性的羞辱成分,甚至人身攻擊。與歷史上大不相同的是,被冠以右,可能還是一種時髦的雅稱,說明你敢說話、有擔當;被稱呼為左,基本上就是罵人了,說明你思想守舊,阻礙歷史前進。如果不幸被定性為極左,你基本上就沒有發言權了。比如某位被歸為左類的著名學者已公開抱怨:“現在的論壇基本上都不邀請我了。”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有些學者雖然被歸為右,但是在其行動哲學上卻是極左的一套,即罔顧客觀事實,脫離基本學理邏輯,極力渲染片面的、負面的、不實的數據材料,提出一些根本不適合中國國情和現實可能的建議和主張,並極力揶揄、醜化和壓制爭論對手。

當下社會存在的左右之分,其實更多的是一種主觀臆想。有這個臆想在先,必定會影響我們對真理的認知,甚至影響我們整個追求真理的過程和手段。

真理是沒有左右之分的。它是什麽就是什麽。找到了真理,把握了真理,就不會有左右的搖擺。

也許真有那麽一些人、一些團體或一些勢力,對所謂的右有著固執的偏好,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與之公平、公開地論戰,也並不影響我們從對手的身上發現尋找真理的線索。

因此向中國的學術界和媒體倡議:從此不再以左右自詡或者互封。在追求真理的途中,我們彼此就是不可或缺的對立統一體。

“郎先生”不必因左而以為就勝券在握,“顧先生”也不必因右而遮遮掩掩。讓我們回到學術聖壇,回到春秋諸子論戰的環境,為我們各自以為的真理而戰。

公知,還是良知

十年前的“郎顧之爭”,把中國公共知識分子集體推到前臺。

“郎顧之爭”發端於2004年8月。同年9月,某周刊首次推出公共知識分子概念,並選出“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名單。在這個50人名單及以後每年選出的50人名單里,那些在“郎顧之爭”中橫刀立馬的風頭人物赫然在列。

然而,公共知識分子這個稱呼很快就成為網絡上嘲諷對手的代稱。導致“公共知識分子”聲名狼藉的原因有四點:政治投機、利益代言、漠視不公和道德缺失。在“郎顧之爭”中,某些公共知識分子這樣的表現可謂淋漓盡致。在“郎顧之爭”之後,在國企改革議題上,他們依然將大量缺乏基本立場、理論邏輯、客觀判斷和事實依據的言論訴諸媒體與網絡,讀來既令人憤慨,又使人汗顏。

盡管如此,我仍要在此向全社會呼籲:其一,公共知識分子是一個偉大的稱謂(朱大可語),請維護對公共知識分子的尊敬;其二,請公共知識分子找回自己的良知,守護這個偉大的稱謂。

推動社會的改革與創新,僅憑激情和感覺是遠遠不夠的。在政治與民眾之間,需要一個充分發育的、具有獨立批判精神的公共知識分子階層,為社會決策提供專業、理性、客觀、系統的理論支撐。

良知是指人類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識。人類越走向文明社會,良知的力量就越明顯。知識分子作為承載具象文明的人群,先天便具有更強烈的良知意識。

如果我們不相信良知的力量,那就真的無可救藥了。

中國正處於急劇的轉型時期,知識分子階層也在發生深刻的轉型。知識分子群體又該如何維系自身的良知?公共知識分子的良知又是什麽?

其一,對歷史負責。要有歷史的負重感,凡事多從歷史的選擇與現實的延續角度思考答案,不可妄下論斷,更不可意氣用事,張口就推倒重來。

其二,對人民負責。說到底,學術理論只有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如果只是為少數人甚至權貴階層服務,那必定為君子所不齒。

其三,對學術負責。知識分子之所以有別於普通民眾,就在於其受過專業的學術訓練,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能抽離具體到一般,有著嚴謹的邏輯推導能力,切莫犯下連普通民眾都知曉的邏輯錯誤和常識錯誤。

其四,對自己負責。知識分子應該是最珍惜自己名聲和氣節的人群,他們也因此品行而得到社會普遍的尊重。知識分子不能像政客那樣滴水不漏,也不能像市井潑皮那樣隨意罵街。他們應該是有理論,有實際,真性情,敢擔當。

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學術負責,對自己負責。這應該是每一位公共知識分子的良知。在此基礎上展開爭論,不管誰勝誰負,我們離真理就不遠了。

最後鄭重呼籲:其一,要以高度的理論自信,營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理論探討環境。真理不怕爭論,要在與各種理論的較量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由此教育和團結廣大民眾;其二,要支持和監督媒體在爭論中發揮公正、公平、公開的輿論平臺作用,糾正某些媒體演變為單方面理論流派輿論工具的傾向;其三,既要鼓勵和寬待基於理論層面探討的各種不同意見,更要制止違背憲法的言行。

謹此呼籲並建議,表達對“郎顧之爭”十周年的紀念。

(作者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52

蘇格蘭公投後外匯市場何去何從?投行觀點現分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47

32d8f089cf836f17570f6a706700e48e

周五(9月19日)根據蘇格蘭公投選舉委員會的信息,最終還是反獨立陣營贏得多數票。這場具有歷史意義的公投,一度令英國面臨領土分崩離析、金融動蕩、全球影響力減弱的威脅。那麽反獨立派獲勝對外匯市場有什麽影響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投行們的觀點:

巴克萊(Barclays):

蘇格蘭公投選擇仍留在英國,英鎊已經抹平了公投之前的風險折價。

我們估計因公投風險,歐元/英鎊和英鎊/美元目前交投區域都存在1~2%的折價。美元和歐元此前都兌英鎊升值了約1.5%,並且市場波動性也迅速下降。

我們預計歐元/英鎊將繼續走低,因歐央行和英國央行利率走向分歧。但是英鎊/美元在當前價位的的上行空間有限。

因公投風險事件已經平息,我們認為市場將重新回歸基本面。我們上周顯著下調了歐元/美元目標,預計未來市場焦點將是圍繞歐/美的下跌。

巴克萊仍持有在1、3280做空歐元/美元的頭寸,目標1.2815。

丹斯克銀行(Danske):

英國市場的不確定並未完全消除,市場焦點轉移至2015年5月大選。預計日內風險資產上漲、避險資產回落的趨勢還將繼續。

英鎊近期由於市場預期蘇格蘭不會獨立而產生的溢價將被抹平,我們預計歐元/英鎊近期將持穩在0.78,但因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呈現方向性不同,預計未來12月的趨勢仍偏下行。

我們預計英國央行將在2015年1月加息,歐元/英鎊匯率預期為3個月後0.78、6個月後0.77、12個月後0.76。

澳新銀行(ANZ):

蘇格蘭公投塵埃落定使英國經濟最大的政治風險消失。

英國央行依然將成為G8國家中最有可能第一個加息的國家,短期內英鎊可能會下跌一點,但我們預計英鎊對交叉盤貨幣未來將保持強勢,建議逢低做多英鎊對非美貨幣。

很難準確預測英國央行的加息時點,但英國央行依據的是經濟數據,預計家下來數月的強勁經濟數據將使英國央行意識到行動宜早不宜遲。鑒於澳聯儲和新西蘭聯儲都暫停了升息步伐,英鎊上行可期。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

在蘇格蘭公投未能贏得獨立的情況下,英鎊/美元料在日內進一步反彈至1.66,下周還有進一步上漲空間。

盡管本周美聯儲FOMC利率決議在政策聲明中依然沒有摒棄寬松的鴿派基調,歐元與美元短線利差或進一步火大,這或打壓歐元/美元本周或下探測試1.28。本行認為歐元匯價在第4季度結束的時候或貶值5%左右。

法國興業銀行(SocGen):

蘇格蘭獨立公投最終以反對獨立勝出而告終。雖然後市還可能沈浸在蘇格蘭獨立公投分立的‘後怕’中,但為其兩個星期的高波動率可能逐漸降溫。

雖然美聯儲主席耶倫在新聞發布會上依舊市場出了鴿派信號,但是顯而易見的是美聯儲正在向退出量化寬松(QE)和利率正常化穩步邁進。美元或從中獲得利好支撐。

目前股市、信貸和新興市場反應雖不及2013年美聯儲宣布退出QE反應那般強烈,但是美元在G10貨幣中或繼續走高。

至於英鎊/美元,建議在匯價反彈至1.65上方附近時技術性做空。美元/日元目標看向110.50阻力。

此外,歐元/美元目前仍然嚴重承壓。但歐洲央行在周四(9月19日)退出的TLTRO規模不及市場預期,市場期望歐洲央行采取更激進措施提振歐元區經濟。

此外,由於新西蘭臨近大選,紐元目前相對脆弱。今日本行維持做空紐元/美元和澳元/美元觀點。

此外,在瑞典大選結束後,本行維持做多美元兌瑞典克朗、也看漲挪威克朗兌瑞典克朗。

貝倫貝格銀行(BERENBERG BANK):

蘇格蘭獨立帶來大混亂的風險已經消除。但並不是一勞永逸,因為投票中支持獨立的呼聲仍然很高,不過至少能平靜相當長一段時間;市場目前暫時可以回歸正常。

瑞銀(UBS):

我們相信市場的關註焦點將會從公投轉移會英國經濟與央行的貨幣政策。鑒於英國經濟維持全球發達國家中最快的增長步伐,我們預計英國央行將會第一個升息。因此,投資者可以當繼續持有隔夜的英鎊頭寸。

預計英國股市的反彈將會是有限和短暫的。

在經濟方面,各主要指標扔顯示下半年英國經濟將會繼續強勁增長,失業率將進一步下滑,薪資也將開始增長,這或將足以讓英國央行在四季度開始升息。

市場對於英國政治方面的註意力將集中於2015年的大選,屆時或將有新的政策出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20

國資改革分歧不斷 官員隔空喊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35

167237397

國資委內部對於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出現分歧,新一輪國企改革的複雜性再次顯現。

近日,針對國企在競爭性領域的進退、如何發展混合所有制,尤其是“產業負面清單”設立與否這一原則性問題,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和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先後在媒體上發表了不同觀點。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周四(23日)報道,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表示,應加快制定發展混合經濟中的“負面清單”,便於各方對政策有底,並避免改革的方向和性質存在爭議。清單以外的領域和行業由誰控股,由企業自主決定,由市場競爭決定。

季曉楠認為,“負面清單”的範圍不宜太寬,除此以外的領域和行業,民營資本和社會資本都可以控股。

但是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則於27日則表示,發展混合所有制與搞好國有企業是有機統一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不能為了混合而混合,更不能開列一個所謂“負面清單”,導致國有經濟的大規模退出。

與季曉楠對呼籲盡快制定改革路線以避免爭議不同,楚序平則更多指出面臨的問題,其中包括:避免定向增發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盡快建立健全國家產業安全審核把關制度,警惕國有優先股和“黃金股”之類的混合方法。

楚序平稱,當前混合所有制改革面臨的形勢非常複雜,需要註意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一些企業以定向增發的方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當前改革的特殊時期,非公開定向增發需要周密的、經得起質疑的特定理由,要高度謹慎。這種方式不公開、不透明、沒有競價,很容易產生利益輸送,很容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應該堅決糾正。

二是對於與外資企業搞混合所有制經濟,建議盡快建立健全國家產業安全審核把關制度。要高度重視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企業的控制權,對與人口基數高度相關的糧食、醫藥、水務等產業要更加謹慎,加強最終控制權的風險評估,防止類似行業境內上市公司控制權向境外轉移,防止損害公眾利益,確保我國經濟安全。

三是在國有股權定性方面,要警惕國有優先股和“黃金股”之類的混合方法。優先股其實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類似舉債集資的形式,不應是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正確方法。當前,一些地方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黃金股”,國有“黃金股”持股比例一般為象征性的1%,不幹預企業經營決策,不參與企業分紅,不承擔企業從事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切民事責任。“黃金股”不應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選擇。推進混合所有制必須避免暗箱操作,堅持進場交易、競價交易、陽光操作,充分披露股東信息,讓市場發現價格,讓法定程序和市場機制決定對價,才能保障國有資產安全。

作為本輪國企改革的重要一環,混合所有制承載著“探索新的產權制度、激發企業內生動力、促進經濟持續繁榮”的重任,而“負面清單”是重要前提,對此財政部就曾指出,在國家明確“負面清單”的基礎上,國資委才能完成發展混合所有制的相關方案。但是從近日國資委兩位高官圍繞“負面清單”一事“隔空喊話”上來看,民營資本想要在國有壟斷行業里分一杯羹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83

滬港通現分歧:美國瘋狂 香港冷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91

滬港通的開啟使得外國和香港投資者更容易的投資大陸股市,不過前者的熱情顯然遠大於後者。

根據數據編纂機構Markit,在11月美國投資者向在美上市的中國ETF就投入了2.59億美元,使得這些基金一躍成為凈流入狀態。而香港投資者反而在拋售,11月中從香港上市的中國ETF中撤出16億美元。

根據晨星數據,在美上市中國ETF當前溢價程度升至高位,德銀的 X-trackers嘉實滬深300中國A股ETF溢價2.94%,而在香港上市的同類型ETF卻折價1.34%。

不過要明確的一點是,香港投資者入場的時間也更早,年初至今仍然買入25億美元。而在滬港通真正開啟後,香港投資者反而開始撤回部分資金因此前炒作滬港通概念已經使得A股和港股出現較大漲幅。

滬港通開啟至今僅半月時間,對於多數外國大型機構投資者來說,他們真正參與到滬港通之中還需要等待一系列手續上的批準。

在滬港通正式開啟之前,許多香港投資者買入A股標的ETF因為A股公司的股價比港股更為便宜。同時ETF也是流動性較好較為簡便的投資方式。

“你有非常清晰的機會來買入A股ETF並做空H股ETF,有的投資者通過這類交易已賺取5%~10%的收益,”德意誌銀行亞洲被動型資產管理部門主管Marco Montanari表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68

“鴿鷹”分歧加劇 美聯儲3月“內部大戰”料將激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25

周二,聖路易斯聯儲主席稱,美聯儲應盡快加息,隨後根據經濟數據調整貨幣政策,小幅加息將利好通脹,同時還可維持寬松政策。同日,明尼蘇達聯儲主席稱,低油價對通脹的負面影響消除後,如果通脹還不能朝2%前進,美聯儲需考慮新一輪QE。

hawkdovish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James Bullard出席了Delaware大學主辦的經濟前景會議,並在會議上發表講話。

Bullard稱,美國經濟已接近正常狀態。當前寬松貨幣政策是合適的,但經濟危機期間采取的緊急貨幣政策——利率接近0水平,是不適用的。美聯儲應將FOMC聲明中對加息應有耐心的措辭刪掉,因為美聯儲應對向好的經濟數據做出反應。美聯儲應首先加息,隨後根據經濟數據逐步調整貨幣政策。加息具體時間不重要,加息步伐更加重要。

Bullard承認通脹水平遠低於美聯儲2%目標,而通脹預期還在下行,這令人有些不安。Bullard認為,美聯儲需要等待一些時候,屆時油價對通脹的影響會更清晰,美聯儲能更好地了解通脹真正走勢是什麽樣的。

不過,Bullard指出,如果美聯儲將利率提升到0.5%水平,將有利於通脹走高,同時還可以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

Bullard對美國經濟表示樂觀。他認為低油價有利於美國消費者,2015年美國經濟將繼續增長,美聯儲政策能繼續支撐美國勞動力市場,三季度時美國失業率有望跌至5%下方。

Bullard稱,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處在2%之下是非常低的。美債收益率低,主要受歐洲央行QE政策驅動。美國從歐洲央行QE中受益。歐央行QE對金融市場有影響。

Bullard還認為,強勢美元不太會傷害美國經濟,對通脹也不會有明顯負面影響。美元走強,是自然反應,因為美國經濟強勁,而全球許多國家經濟疲軟。

據路透社報道,Bullard在會議上還呼籲,應將大型銀行拆分為小型機構。不過他承認,目前看這可能不夠現實,因為全球市場高度融合。

同日,明尼蘇達聯儲主席Narayana Kocherlakota接受采訪時表示,低油價對通脹的負面影響消除後,如果通脹還不能朝2%目標前進,美聯儲需要考慮啟動新一輪QE。

Kocherlakota稱,美聯儲應首先承諾將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直到確信通脹將在未來1~2年內回升到2%水平,以及基於市場的通脹預期回升到正常水平。

Kocherlakota認為,2014年美國經濟勢頭強勁,但2015年加息將使通脹複蘇放緩,故美聯儲不應在今年加息。

Kocherlakota表示,美國和其它發達國家的國債利率處於非常低的水平,這令人擔心,因為這表明投資者對央行缺乏信心,認為央行不能實現通脹目標。從市場走勢來看,投資者預計低利率將維持很長時間,經濟不會顯著複蘇。

Bullard是美聯儲鷹派委員,Kocherlakota是鴿派委員。美聯儲內部“鴿鷹”分歧日益加劇,這意味著3月FOMC會議上,官員們將就是否刪除“耐心”措辭展開激烈爭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575

美德分歧 默克爾反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11

德國總理默克爾稱不會向烏克蘭政府軍提供武器,顯示美歐同盟就烏克蘭東部沖突如何應對俄羅斯存在裂痕。

默克爾本周六(2月7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講話並參與現場討論。她說:“我非常肯定沖突不能通過軍事手段解決,這也是我們決定集中精力通過政治途徑緩和危機的原因。”

默克爾說,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是歐盟與美國達成的共識,“但(平息沖突)進程不能通過輸送更多武器實現”。

當天,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美國副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克里、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和外長施泰因邁爾等政要出席默克爾演講活動。

美國政府當前正考慮是否向烏克蘭政府提供殺傷性武器,不過受到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等多個北約盟友反對。

一些美國政客指責柏林背棄盟友。參會的美國共和黨鷹派參議員格雷厄姆稱:“我對我們的歐洲朋友說,這(外交努力)行不通,你可以去莫斯科,直到你臉色鐵青為止。必須勇於面對謊言與危險。”

美國國務卿克里本月5日曾訪問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舉行會談。克里表示,目前烏克蘭局勢緊張,而此前達成的明斯克協議並未得到執行,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在綜合考慮各種方案,其中包括向烏克蘭提供防務支持。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盧卡舍維奇5日說,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現代化武器會導致烏東部局勢更加惡化,並對俄安全構成威脅。

默克爾計劃於9日訪問華盛頓,與奧巴馬就烏克蘭等問題舉行會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495

歐央行會議紀要首秀 購債時機存分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61

歐洲央行首份紀要出爐,紀要顯示歐洲央行絕大多數認委員認為主權債務購買是唯一有效的政策選項。而在QE政策方面,部分委員認為歐央行並沒有迫切必要做出1月22日會議上決定的行動。

在這份紀要中,管委會成員一致認可購債的合法性,絕大多數認委員也認為主權債務購買是唯一有效的政策選項。不過德國認為不需要任何貨幣政策。而在購債規模上,歐央行此前計劃為500億歐元每月,最終決定則增加至600億歐元每月,因歐洲央行認為更大規模的購債效果會更為明顯。

紀要同時顯示,在宣布QE時機上,歐央行內部也存在一定的分歧。部分委員認為非常規措施應作為最後手段來處理極端狀況,因此偏向於在目前采取“等待並觀望”的態度。對於通縮問題,管委會認為歐元區盡管通脹數據進入負值,但是並不存在即刻的通縮風險。一些委員據此表示歐央行應該在見到明確的通縮信號後再采取購債措施。

在購債範圍上,部分不支持全面QE的委員認為應通過購買企業債來延續現有的寬松政策,而非購買成員國國債。不過更多委員認為購買企業債無法有效提高通脹水平。

因擔憂委員或受到本國政府壓力影響,歐央行會議紀要並未透露具體委員的個人看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