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TVB陈志云开记者会反击 曝其他高层更贪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3/323588.html

T 陈志云昨日举行记者会回应“涉贪”
VB“涉贪风云”搞得其业务总经理陈志云浑身麻烦,连400多万港元的公积金都可能被TVB没收。陈志云自3月12日取保候审一直没有公开露脸。据 香港媒体报道,昨日下午,他终于在香港举行记者会,首度开腔回应涉贪事件。

整个发布会只有短短5分钟,现场陈志云似乎心情不错,表现得轻松自在,还对向他发短信进行问候的媒体记者表示感谢。不过陈志云避重就轻,并没有交代 被捕的具体情况,只在发布会快结束时说出十字箴言:“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他说,人生上总会遇上一些变化,亦寄语大家,不要为了莫名其妙的变化而 惊、乱,更不要放弃。

密谋大反击 爆料女高层更贪心

昨天香港媒体揭秘,陈志云密谋大反击,准备向无线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方逸华爆料TVB某女高层比自己更贪。早于今年1月,人称“六婶”的方逸华(邵 逸夫太太)收到消息迫令陈志云辞职不果。因为陈志云认为自己没有犯错,最多只是帮同性密友赚钱;比起经常在他背后“告状”的女高层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于是怒爆女高层各种收礼手段。

据悉,TVB此前已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TVB日常事务交由制作部(戏剧制作)总监曾励珍、制作资源部总监乐易玲、梁家树、陈志云四位高层打理, 高层互相角力的传闻不断。外界盛传陈志云与乐易玲闹不和及分党分派,艺员为前途都会自动选跟随谁,也因此导致了一些艺人被打入冷宫,或者“逼走”的情况。

陈志云向方逸华爆料,有“过气港姐”初出道时,一心一意想向主持界发展,为求机会,于是几乎月月向某女高层送礼,名牌手表、燕窝、冬虫夏草等名贵补 品送齐,可惜女高层厚礼照收,态度照旧,连有负面新闻也不帮其解围。 此外,女高层平时爱买名牌袋,尤其是Chanel。逢年过节,她都大搞派对,实则借机收礼自肥;目标物不单是一线阿哥阿姐,连未入流的三四线艺员,只要有 潜质有能力送礼,亦有机会被她选为宾客。值得一提的是,某一年台庆视后争到头崩额裂,结果出了“黑马花旦”,据说派对当晚,女高层收到其中一个名牌是“黑 马花旦”送的,选完视后有袋拿时间恰好。

陈志云还爆料称,“不喜欢收手袋”的元老高层,多年来捧红不少阿哥阿姐,收礼虽然不像女高层般高调,但有自己一套。元老高层搬入新居,到处向人透露 未买齐电器,又说找不到合适的水晶灯;有心人听完,即会意送上,还假意说因为家中不合用才转送给元老高层;此外,元老高层还有一些另类收礼法,例如相熟艺 员都知道她爱投资股票,于是努力帮她搜集股票消息,有人甚至说已代她出资买了股票,时隔几日,即赚到钱并过数给她,究竟有没有买股票没人知。

女花旦自荐当卧底?

据香港媒体报道,此次调查行动源于TVB主动向廉政公署举报揭发。除了TVB方面告发陈志云以外,TVB的一位当红女艺人更是“潜伏”当卧底,向廉 政公署举报了高层收取利益捧红某些艺员的情况。

据透露,香港廉政公署调查TVB高层收受利益、以权谋私已超过一年,目标不止陈志云一人,“举报者”亦包括各色人等,其中有一名当红TVB女艺员目 睹台内种种不公平黑幕,本人亦身受其苦,于是挺身而出向廉署爆料,详细道出高层收取利益捧红某些艺员的情况。不过高层拿好处的手法十分取巧,要抓其痛脚并 非易事,去年廉署人员无从入手,当时该名女艺员就提议自己来当“卧底”,将印上记号的礼物或现钞以要求获得提携的名义送给涉案高层,如果对方答应,就可人 赃并获。但廉署没有答应这个“钓鱼”提议,觉得这样的调查手法不恰当,不过女艺人答应继续帮忙收集高层“罪证”。

目前香港媒体都在猜测该名花旦是谁。TVB的新闻发言人曾醒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全没有听说有女艺人当卧底一事,媒体都是乱揣测,TVB不想 做任何回应。

无线总经理李宝安一手策划报道

目前,无线总经理李宝安已经接管陈志云的工作。

据了解,TVB原设三位总经理,陈志云及郑善强负责管理业务营运,李宝安则专责财政及行政工作。直至去年9月,李宝安获提升为集团总经理,地位凌驾 于陈志云及郑善强之上。此后,陈志云的权力逐渐被架空,有指他的提议多番被打回头,令他倍感意兴阑珊。处身派系斗争激烈的“一哥”电视台,陈志云被传不甘 职权被削,早前直接递信给方逸华要求请辞,今年5月生效,唯有当事人向传媒否认其事。但陈志云未离开无线已堕入法网。

耐人寻味的是,今年1月,新官上任的李宝安特别给客户发去邮件,引用《防止贿赂条例》第201章内容,表示TVB员工为公用事业机构雇员,受条例规 限,不可以代表公司收取任何利益,更不可以求取金钱及回报。信件更强调假若客户发现有人收取利益,便应该联络他本人或助手。

消息人士称,无线11日主动向外公布多名职员被廉署拘捕,一切行动皆由均由作风快夹狠的李宝安亲自策划。

六婶方逸华下“格杀令” 曾经疼爱此情不再

据悉,方逸华对于有人以权谋私非常震怒,其闺中密友透露,方逸华已下令无线严惩涉案职艺员,不管廉署最后会否作出控告,被捕的四名职艺员肯定职位不 保。

陈志云曾经是公司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方逸华的身边红人,方逸华曾对陈志云信任及爱惜,事无大小都与他商量,但爱之余亦对他要求甚严,除要求陈随时报 告行踪,亦喜欢陈志云经常“问安”,虽然陈志云得“六婶”看重与疼爱,但陈志云的“任性”有时令“六婶”生气。

亚视王征:没兴趣招揽陈志云

据香港媒体报道,内地商人王征在被问到在陈志云涉贪事件出现后,亚视会否加强防贪时,王征说,事件还未有结果,但他提醒员工要小心,特别是外判的 事。问到他认识陈志云吗?他表示不认识。当被问及有没有兴趣招揽陈志云到亚视时,他则说:“没有这个想法。”

《志云饭局》成贪污黑点?

据了解,陈志云涉嫌利用TVB收费台节目《志云饭局》作平台,只要客户在其私人助理丛培昆的思潮广告公司推出的刊物《志云首选食府》及《志云 14.2首选》上刊登广告,便可获安排一条龙廉价宣传机会,包括《志云饭局》和其他剧集选取客户的餐厅作拍摄场地。

曾醒明表示,《志云饭局》节目的场地都是由TVB制作部寻找的,会找适合的地方以及考虑嘉宾的身份,菜式都是由场地免费提供的,送给嘉宾的礼物多是 由赞助商赞助的,全部都是免费,而TVB会在TVB周刊上进行鸣谢。曾醒明不相信《志云饭局》也是贪污黑点。

涉案人员

陈志云

51岁,1981年香港大学英文系毕业,主修语言学及舞台制作,获一级荣誉骄人成绩。随即考入政府成为政务官,而负责面试的其中一名AO,正是日后 在居英权工作上跟他一起打拼的首席助理铨叙司曾荫权。陈志云曾服务于多个政府部门,包括铨叙科(即公务员事务局,1991年前称为铨叙科,首长为铨叙 司)、房屋署,亦曾被派驻香港政府驻伦敦办事处,参与过居英权的游说工作。

除公务员职务外,陈志云亦曾以艺名“韦家晴”,在香港电台兼职担任主持及旁述。从英国返回香港后,他出任过影视处助理处长,后于1992年加入商业 电台,1994年转投无线电视出任节目部总监,亦曾任外事部经理。他为香港电台的旁述工作,至2006年才停止。

回顾陈志云的“演艺事业”,可谓有两大关口。

第一个关口是1992年获俞琤赏识,加盟商业电台,俨如接班人。

至于第二个关口,自是2006年中主持《志云饭局》。由于这个节目顺利成为无线收费台的皇牌,而“口碑传销”的效果亦都十分之好,这就为他在幕前演 出打下强心针,以至愈演愈上瘾,直至早前还挂帅演出一年一度的奥海城除夕倒数表演。如今,在最红的时候撞正大板,仿佛应合了狄更斯的金句:这是最好的时 刻,也是最坏的时刻!

丛培昆

年约28岁,曾是警员,2006年与友人在公路飞车导致对方死亡后离开警队。2008年开始以陈志云近身助手身分在娱乐圈为人所认识,又自组多间公 司涉足娱乐事业,其中“思潮广告制作”更是行内共识的陈志云“亲属帮”公司。

钱国伟

TVB当红节目监制,其监制的游戏节目《残酷一叮》、《美女厨房》、《味分高下》、《耳分高下》以及青春剧《四叶草》系列都是收视保证。

陈永孙

TVB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市场营业部助理总监,负责广告商、商品特许经营科以及其他合作类工作接洽。

宁进

香港无线电视演员,曾参演《凤凰四重奏》、《毕打自己人》等多部TVB剧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9

發薪流程的其他常見問題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25.html


上一篇文章《發薪流 程的內控檢查》談到製造業「計件工」在工資上的問題,這一篇則談一下其發薪流程的其他常見問題。

1)虛報件數

有 些工人為了領取多一些工資會向公司虛報自己的產量。一般來說,公司會用各種方法來確保工人的產量是正確的。最基本的就是將當日生產線的總產量和所有工人上 報的總產量來核對。

另外,也要留意工人的產量是否已扣減了不合格的生產數量,以及重做的產量是否再次計入工人的產量。例如一位工人當天的 產量是100件,但其中5件不合格需要重做,如果重做未完成,公司有沒有機制確保這5件不合格的會在100件中扣減?如果重做完成,公司會否仍將工人的產 量錯誤當成是95件又或者是105件?

2)表現獎標準欠客觀及透明度

公司為了鼓勵員工生產多一些,很多時會推出表現獎來 激勵員工,如果單以生產數量來做標準的話就比較簡單,可是,有些公司卻加入了其他比較主觀的標準,例如「工作態度」,這樣就不太合適了,除了容易引起爭 駁,也給車間主管偏私的機會。所以獎勵必須要以客觀的標準來做評審,以及具透明度。

3)罰款沒有標準

除了奬勵,很多公司 也會以罰款來防止員工進行某些行為,最常見是遲到。和表現獎一樣,其標準必須客觀及具透明度。另外,也要留意罰款及其金額是否抵觸當地的勞工法例。

4) 算式設置或者件薪價格出錯,又或者未有及時更新

類似的問題經常會發生,而且效果比較嚴重,所以控制相對上需要嚴謹一些,特別是誰有權去更 改算式及更新件薪價格,系統是否能記錄誰及何時改動過,改動後是否有人做複核和測試等等。

5)扣款出錯

一般來說,特別在 大陸,每月從薪金中扣款有多個項目,除了法例規定的例如退休金,住房公積金供款,醫保/社保供款,稅款等等之外,還有員工的食宿費用及其他扣款,錯扣的機 會比較大,所以有效的控制是必須的。例如利用Control Total,Reasonable Check,甚至人手抽查都是比較有效而且省時的方法。

最 後想講一下派遣工,即是公司向外面的勞務派遣企業租借工人回來做一些臨時工作。雖然這種方式對公司來說富有彈性,而且又可以節約行政成本,可是其風險也不 少,例如派遣工未有經過適當的培訓,但卻被派遣負責了一些需要某種知識的工作,例如在危險倉搬貨,而且公司也未必清楚這些派遣工的背景,在保安上有一定的 隱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50

高誠資本(8088,前亞科網、亞科資本)系列(5): 石庫門的其他投資(待續)

(1) 購入變靚D(8079)的股權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SrchPersonList.aspx?sa1=pl&scsd=12/06/2010&sced=12/06/2011&pn=ShiKumen&src=MAIN&lang=ZH

(2) 喜羊羊售予意馬國際(585)的賣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218/LTN20110218517_C.pdf

(3) 達進精電(515)CB認購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520/LTN2010052062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531/LTN20100531277_C.pdf

(4) 長甲地產(957) Pre-IPO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1029/LTN20101029012_C.pdf

(5)創益太陽能(2468) Pre-IPO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1007/02468/CWPTRONY-20100917-12.pdf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6

鞍鋼系列 – 造船板與其他創新領域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19933

宜家講下造船板。絕大部份人都以為香港和造船有關的公司只有一間廣船(317),小部份人知道太古在青衣有個極小型的船塢,幫來往香港船隻做少少維修,不過size 佔太古既份額實在小得可憐。市場正瘋狂的看好造船業,因為全國以及中國造船業正處於歷史上最好景的時候,訂單已經排到2011年,你看看317那個月球上的PE就知道。但是,卻很少人知道,鞍鋼其實是中國造船板的龍頭,也是全世界第三大造船鋼生產商。

 

造船板是很技術含量很高的產品,因為抗拉性要很高,柔軟性也要很好。鞍鋼造船板,是鞍鋼重點項目之一。傳奇人物劉玠(即係從10年前把鞍鋼從破產邊緣帶到今時今日那個。今年初退休後,做左三十年的張曉剛頂上,第一件事就是訪問中船重工集團,即廣船母公司,因為造船板是鞍鋼最強的一個領域之一,也是一個main sector。鞍鋼並不是中船造船板的唯一供應商,大的還有寶鋼和武鋼,但是係最大的供應商,和中船也是戰略性伙伴關係,技術人員每年訪問中船各單位多次理解造船業的問題,從而幫助R&D部門制定研究方向。以下講一講鞍鋼船板的方向。

第一是增加高強船板的生產量,這兩個方向這個很容易理解,船運業深受高油價之苦,unit weight 越輕的船平均耗油量越低,所以深受船主歡迎,價量都較高。但是船身必須有一定強度,不可偷工減料。高強船板正是解決方案,因為用的鋼噸數少了,強度也是一樣,所以好受歡迎,目前在中國只有鞍鋼可製造高強船板,全世界上也只有三家鋼企有能力製造,鞍鋼是其中一家。

第二個方向是厚化。剛才講到高油價問題,令平均耗油量低的船大受歡迎,降低平均耗油量的共中一個方法便是把船造大。因為船身用鋼與船的表面積有關,船的載重量與體積有關,表面質增加一倍,體積肯定不只增加一倍,就算計及船身厚度增加的因素,每噸貨物載重量須承擔的船身重量也較低,還有staff costs 和其他admin costs 的減少。

由於船越造越大,船板被要求越造越厚,因為要將 n 塊薄船板焊在一起是很浪費船廠的人力物力的。目前國內以鞍鋼的船板為最厚,而且質量最好,30萬噸級或以上的船都使用鞍鋼牌船板90%以上。目前中國正打算下研建自己的航空母艦,我覺得以中國的三腳貓工夫,一定會造成大量浪費,研究次才會成功,這裡有大量商機;軍工項目,當然又是用上最好的質料,鞍鋼牌船板是也。

09年的營口項目,便包括大量寬厚板造船板及艦艇板。另外,由於造船業實在好景,07年以來,船板已升價16%,比其他行業用鋼多很多。不過,鞍鋼與中船的關係,和煤電企之間的你死我亡不同,鞍鋼每年皆做出大量技術突破幫助中船降低成本,所以加價人地條氣都順好多。

講完造船,也講講關於鞍鋼的其他零星資料。

鞍鋼是國內半數橋樑用鋼的生產商,中國最長的幾條橋都是用鞍鋼的,十一五大量基建,大把世界。此外,鞍鋼已經連續三年成為世界最大的集裝箱鋼生產商。

石油業方面,鞍鋼是中國最深油井用油管的生產商,跟據天大油管招股書,2005年鞍鋼是中國第四大油井管生產商,佔二百四十萬噸的市場 8% market share。我找不到輸油管輸氣管的數據,如果跟油井管差不多的話就真係好勁,因為中石油剛宣佈將用八百億元在全國鋪天然氣管,並在2008年開始西氣東輸第二期工程。另外,正在商討中的西百利亞石油輸往中國東北的項目,如果可以打低日本傾得成的話,據聞都會用鞍鋼產品。由於俄油含硫度高,需要抗硫化能力強的鋼料,這個市場上以鞍鋼質量最好,位處東北也有著數。

鞍鋼06年定下的目標每個月出一隻新產品,每季攻入一個新市場已達到,07年會繼續嘗試攻入國產空白領域。攻入國產空白領域有咩著數?定價可以好高囉唔係同外國貨一樣,而係可以高過相同的外國貨,原因便是增值稅制度,即VAT or GST

首先,鞍鋼造的是原料,是小形產品,買鋼產品的,是生產商、承建商,他們買野番黎入賬是入cost of sales,只要你有增值稅發票,進項增值稅是可以抵扣,然後開invoice時轉嫁出去的。 如果買既係現成機械,就入fixed assets,都唔會賣番出去,即係end user 梗係冇得抵扣。

現在假設鞍記出品,出廠不含稅價100元,國內增值稅是17元,由於17元的VAT 可抵扣下游生產商的銷項VAT, 17蚊在下游生產商眼中唔係成本來的,在佢眼中成本仍是100元。

其他各國大都有VAT(GST),例如英國17.5%,德國19%。現以英國為例,由於英國的VAT在中國無法抵扣,下游生產商眼中,這便是成本。如果質量及所有因素都一樣,下游生產商都係只會肯比100元。關費、關稅、海運費,估計最低消費都5%,那麼,要令中國下游生產商總成本等如100元,英國佬的不含VAT出廠價要做到81(100/1.05/1.175)。即係話,如果所有Branding,技術等因素一樣,鞍鋼可以收貴英國佬25%

由於利錢咁高,所以現在正主力進攻國產no man’s land,如果你去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網去睇http://chinaneast.xinhuanet.com/jszb/ ,你會見到鞍鋼攻進了好多你同我睇唔明既產品市場。比較睇得明既有三峽水電機組直接被水流沖擊的鋼件。不過,依d extra margin,淨係做超高檔既鋼企先明,果d做中上檔、中下檔產品既人都係唔會明ga la.

值得一提的是,股神巴菲特也看好高檔鋼鐵股,在剛出版的巴郡年報中見到他買入了世界第三大的鋼鐵股南韓浦項(POSCO)4%股權。浦項的產品主要為高級鋼材,如汽車、造船、機械設備、醫療設備、電工鋼板、不銹鋼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1

冠捷總裁左打鴻海、右抗三星的生存術 宣建生:海裡不會因為鯊魚最凶狠,就沒有其他小魚

2011-11-28  TWM




電子產業中的硬體組裝產業一向被視為是紅海市場,而硬體組裝中的監視器與液晶電視組裝更是紅海中的紅海。

在嚴酷的經營環境下,全球監視器大廠冠捷科技卻締造出連續十六年的獲利紀錄。冠捷科技總裁宣建生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林宏文、謝富旭

宣建生,你可能不太熟悉的名字,但你可能每天都會「盯」著他的產品看。因為,全球每三台電腦監視器中,就有一台出自他創辦的冠捷科技。

不管是監視器還是液晶電視,這個產業已經成為電子廠商殺價搶單的代名詞,經過近二十年的殘酷洗禮,監視器(包括液晶電視)產業成為屍橫遍野的戰場。從早期 的誠洲、皇旗與雅新,不是倒閉,就是下市的命運。

不敗經營學一:專注中有廣度處在超級紅海的風暴中心,冠捷科技彷彿是一座綠意盎然的小島。宣建生從接手一家虧損的外商電視機製造工廠做起,從原本只是電視 產業不起眼的C咖,殺出生路,營收不僅年年成長,更締造出連續十六年的獲利紀錄。

帶領冠捷在這個「殺」氣騰騰環境下生存下來的是宣建生,是位待人和藹,氣質溫文儒雅的企業家。宣建生讓人感受不到一絲「殺氣」或「霸氣」,但他以柔克剛的 經營風格卻讓這個產業「最野蠻」的巨人—|南韓三星電子,以及「最霸氣」的巨人—|鴻海集團也得要敬他三分。

宣建生說:「冠捷的成功只有二個字:『專注』」。不過,宣建生口中的「專注」,表面看起來好像只作監視器與液晶電視,事實上,除了投資金額非常龐大的面板 外,舉凡大大小小與監視器及液晶電視有關的金屬沖壓件、塑料件、背光模組、LED燈條、液晶顯示屏模組組裝,冠捷都有投資。「鴻海在3C產業的垂直整合戰 力一向為人津津樂道,冠捷的戰線沒有鴻海那麼長,但我敢說,單是監視器這項產品,我們的垂直整合戰力不會輸給鴻海!」宣建生自信地說。

拜專注於單一產品並致力開拓其垂直整合的廣度之賜,在今年電子業不景氣下,今年上半年冠捷毛利率達六%,傲視監視器同業,更讓台灣電子組裝大哥大們如鴻海 (三.七%)、廣達(三%)與仁寶(三.二%)望塵莫及。

不敗經營學二:柔弱中有剛強宣建生的前半生,可說是既悲慘又傳奇。一九四九年,由於父母與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來不及帶著宣建生一起逃難,六歲的宣建生 只能與祖母在中國大陸相依為命。小時候的他經常要上街賣茶葉蛋、水果及粽子,才能勉強維持家用。由於父母是生意人又撤到台灣,宣建生被列為「黑五類」,十 五歲至十九歲之間,被下放到千島湖附近一座發電廠,做最基礎的電工,每個月工資只有十五元人民幣。

不過,後來大陸爆發了大躍進等政治運動,加上天災,各地都發生嚴重饑荒,正值發育期的宣建生沒有足夠食物吃,醫療又落後,得了嚴重的肺結核。父親知道消息 後,積極透過中華民國救助總會(當時稱為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接他到台灣。

以難民身分到台灣後,宣建生就讀於華僑中學,雖然三民主義及英文兩科目都不好,但他仍苦讀考上成大電機系,再赴美取得博士學位,並加入奇異(GE)。這段 艱辛的成長與求學經歷,造就了宣建生日後在商場上遇到規模與實力再怎麼強大數倍的競爭對手,他皆可以發揮以柔克剛、奇謀致勝的特質。

宣建生在父親要求下,於一九八一年回台灣擔任台灣百事可樂業務副總。那個年代的台灣飲料市場,「舶來品」可樂僅占碳酸飲料市占率一成,由可口可樂與百事可 樂分食,其他五成是白汽水,四成是沙士,都以黑松最大。宣建生研究後,便推出創新口味的華年達橘子汽水,銷售大好,打破了黑松壟斷的局面。

接著,宣建生又研究,黑松的飲料都以玻璃瓶包裝,他看到當時美國已有最新的鋁罐包裝,於是便和大華金屬合作引進,極為暢銷,讓原本以玻璃瓶包裝的黑松被迫 跟進。後來寶特瓶崛起,宣建生也創下台灣第一個採用寶特瓶包裝的飲料公司紀錄。

如今,宣建生把創意與差異化,更淋漓盡致地用在監視器及電視產業內。

宣建生不自建面板廠,但卻與所有面板供應商做生意,他深入研究每家產品線,發現各家因為擁有不同世代廠房,因此切成各種尺寸也各具優勢,可以取各家之長, 讓冠捷的監視器產品線最完整,例如,友達在二十四吋最有競爭力,奇美是二十三.六吋,樂金是二十一.五吋,三星是十七吋。

十九吋寬螢幕(wide)面板監視器剛推出時,冠捷的客戶都不太敢嘗試。「客戶不敢做,我就用冠捷自有品牌AOC先試試市場水溫,結果反應大好。後來奇美 電就大量推出這個尺寸,其他客戶紛紛跟進,十九吋還一度成為市場主流!」、「就算反應不好,風險還是可以控制,因為冠捷的自有品牌出貨就算受挫減少,我還 有其他代工客戶補上來!」宣建生分析說。

不敗經營學三:競爭中有合作在監視器與液晶電視產業中,冠捷面對的競爭者,如南韓的三星、LG;台灣的鴻海與友達;日本的夏普、索尼與 Panasonic;歐美的飛利浦與西屋等大廠。但在宣建生眼中:「再怎麼強的敵人也有弱點!」更重要的是,宣建生找到敵人的弱點不是要擊垮對方,而是要 與競爭對手合作,合力把市場做大。

例如,鴻海集團旗下的群創與奇美電去年正式合併後,冠捷一度被視為「抗鴻大軍」的要角。但事實上,奇美原本在冠捷的持股非但沒有減少,兩家合作關係反而益 形密切。

宣建生分析說:「群創與奇美電合併後,現在新奇美的面板產能太大,一定要賣給別人,找出海口。冠捷的出貨量很大,就可以扮演新奇美的出海口。」與新奇美持 續合作,是宣建生看準了新奇美欠缺自有品牌,雙方仍有合作的必要條件。但是面對南韓三星電子以及LG這兩家製造與品牌皆強的對手,宣建生依然能令三星及 LG「乖乖地」與冠捷在液晶模組組裝上進行合作。

「你看三星與LG在液晶產業上已經強到無懈可擊,但在中國製造供應鏈經營與客戶關係上,冠捷仍值得他們來合作!」宣建生笑著說。「韓國人如此,更不用說日 本廠商在中國經營得更辛苦,更需要與冠捷合作!」年輕時讀的是共產主義,宣建生得到一個重要的競爭觀念,那就是「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尊敬敵 人」。前者說的是,敵人不可能完全沒有缺點,再強的高手都有缺點,歷史上有太多以小勝大的例子,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後者則是指,敵人一定有其優勢之 處,在競爭上一定要知己知彼、發揮長處,並且彌補本身的缺點,才能百戰百勝。至於戰術上要尊敬敵人,他舉鴻海在機構件相當強,在線材及零組件等進行垂直整 合,給大家很大壓力的例子說明。「冠捷要彌補這個不足,單靠自己一定來不及,只有找台灣最強的企業合作,因此,冠捷在背光模組上,就與晶電及億光合資設 廠。」「在恐龍競爭力最強的世紀中,全世界的生態不會只剩下恐龍,沒有其他動物。海裡也不會因為鯊魚最凶狠,就沒有其他小魚的。」宣建生用生態學原理比喻 他的企業競爭觀念。

買下飛利浦集團電視部門,冠捷再創高峰十一月一日,冠捷科技與飛利浦正式宣布,雙方成立一家新合資公司,飛利浦把旗下電視機生產線及品牌銷售權,都併入新 公司,其中冠捷將擁有合資公司七成股份,飛利浦則擁有三成。此項合資案,讓冠捷將成為唯一擁有國際電視品牌的台商,有機會與韓商一較高下,更取得台灣購併 與私募股權協會頒發的「二○一一年台灣年度五大最具代表性購併案」殊榮。

冠捷維持代工與品牌混合經營(hybrid)的生意模式,也與台灣其他企業不同,尤其是華碩、和碩,及更早宏碁與緯創分家後,模式更是特別。冠捷除了替國 際大廠代工外,也擁有自己的品牌,包括分屬高階的飛利浦、中階的AOC以及低階的易美迅,總銷售量大約占全部監視器與電視生產量的三分之一。宣建生透露, 在飛利浦電視品牌加入後,冠捷的品牌規模還會再擴大,屆時才會考慮分拆。

宣建生當年從大陸到台灣時,與他相依為命的祖母跟他說,「你去台灣,一定要替我爭一口氣。」這句話至今依然記在他的腦海裡,宣建生不僅大大地爭了一口氣, 也為台商未來在電視機品牌中,爭到一席之地。

宣建生

出生:1943年,生於中國福建

現職:冠捷集團總裁

學歷:波士頓大學系統工程碩士、紐約布魯克林理工學院系統工程及工業管理博士經歷:曾任美國奇異(GE)研發部門經理、台灣百事可樂副總裁、台灣艾德蒙海 外總裁

冠捷科技

成立時間:1967年

產品:監視器、電視機

業務模式:三分之二為代工,三分之一為自有品牌營業額:2011年預計可達110億美元股東結構:中國電子35%,三井15%,奇美電7.68%,飛利 浦、京東方等。

宣建生不敗的經營三心法

心法一:專注中有廣度

冠捷只在電視與監視器產業深耕,藉由廣泛的垂直整合來提升附加價值,維持毛利率。成就全球監視器的王者地位。

心法二:競爭中有合作

堅信再強的敵人也會有弱點,海洋中不會因為鯊魚最凶猛而沒有其他魚類。找出強敵的弱點,不是打擊它,而是與之合作。

心法三:柔弱中有剛強

運用代工與品牌交互掩護的混合(Hybrid)商業模式,從劣勢中找出茁壯成長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43

RIM新任CEO:願意向其他廠商提供黑莓操作系統

http://news.imeigu.com/a/1327304160870.html

RIM新任CEO托斯滕·海因斯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23日下午消息,RIM週日宣佈任命托斯滕·海因斯(Thorsten Heins)為新任CEO。海因斯在一段視頻中談論了他對RIM和黑莓(微博)的未來計劃。

海因斯表示,RIM的「旅程尚未結束」,而如果RIM堅持目前所做的工作,那麼黑莓能成為全球排名前三的移動操作系統。RIM新任董事長芭芭拉·斯 蒂米斯特(Barbara Stymiest)也持同樣看法。不過,這可能並不是RIM股東所期望的,投資者希望RIM進行徹底的改變,而非單純的管理層人事調整。

海因斯非常坦率地談到了RIM需要做出的改進。他表示:「我們已學會去執行,並需要更好地執行。我們需要確保,一旦我們定義了一個產品,我們能堅決 地執行,並及時、高質量、低成本地交付產品。我們的內部流程需要更強的紀律性。」對於新的黑莓10系統,他表示:「毫無疑問,我們需要按時交付,高質量交 付。」

海因斯同時談到了如何激勵RIM員工的士氣。他表示:「我們的員工需要看到,黑莓很明顯帶來不同。這並不是一款隨大流的產品。員工需要看到,他們不僅僅是完成一些工作。他們需要看到並體會到,他們正在參與一些事情。」

海因斯認為,在這一方面,RIM需要更好地處理內部反饋。換句話說,員工無需以向媒體發送匿名信的方式來推動公司的改變。他同時談到了員工在開發黑莓10系統時體現出的奮鬥精神。

對於如何留住黑莓手機用戶的問題,海因斯表示:「我們需要持續地與客戶和公眾溝通,向他們介紹黑莓。而Be Bold營銷活動已經體現了這一點。」

海因斯還表示,他未來的關注重點是將正在開發的產品更快地推向市場,而RIM在向其他廠商提供黑莓10系統授權方面是開放的。此外,RIM對於引入 Android和Windows Phone等其他系統並不感興趣。海因斯甚至認為,Android平台的OEM廠商很難獲得成功。

海因斯稱:「未來,我們將繼續關注短期和長期增長,戰略規劃,基於客戶和市場的產品開發方式,以及無缺陷地執行。我們正在聘請新任首席營銷官,與產品和銷售團隊密切合作,發佈最具吸引力的產品和服務。」(李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92

不談水果其他都談 江朝瑞配息釋出誠意

2012-03-26  TWM



宸鴻董事長江朝瑞日前大陣仗邀請 媒體及法人去廈門總部參觀,面對媒體及法人對技術取代及同業殺價競爭等問題,他可以說是無話不談,毫不迴避,只有被問到大客戶蘋果的訂單時,才會說,「拜 託,不要讓我們被罰五千萬元!」宸鴻的大客戶是美商蘋果公司,包括iPhone及iPad的觸控產品都以宸鴻為最大供應商,不過,每次被問到蘋果公司時, 江朝瑞從來不稱蘋果公司的名號,都改稱「水果公司」,因為,只要洩漏水果公司的機密,就可能被重罰,最高金額五千萬元。

去年,宸鴻因為股票股利只有○.五元,被投資界批評太「寒酸」,江朝瑞說,實在是因為去年資本支出太大,已超過去年的現金水位。今年由於資本支出已降到剩 一半,因此便從善如流,配發二十元現金及三元股票,希望能夠讓外界看到公司的誠意。

確實,宸鴻目前股本二十三.五億元,但去年營收達到一四三三億元,是股本的六十倍,股本是相對小了一點,可以適度增加股本。隨著江朝瑞順應時勢,積極與外 界改善關係,加上今年高配息及高配股,也讓法人對宸鴻的除權行情充滿樂觀預期。

(林宏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56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874廣州藥業估值再論以及其他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hk/2012/07/874.html
#874星期五再創歷史新高。前不久說它將是今年的股王之一,現在更是深信不疑。

母公司廣州藥業集團(我簡稱「廣集」)連日來循法律途徑對鴻道加多寶進行追剿,加多 寶繼續強辭奪理,儼如脫了衣褲的潑婦在街上扯着一位帥男的衣領又罵又耍賴。本來在下對加多寶失去王老吉紅罐的經營權帶一分同情,但後來越看越搞笑,越看越 覺得離譜,越覺得鴻道的要員無賴兼不擇手段。

較新的話題是,加多寶指20105月(即仲裁裁定鴻道跟廣集的補充協議無效的起始日期)後依然向廣集支付商標使用權費用,因此20125月前的兩年經營具法律保障。廣集的最新回應是,其實是鴻道單方面強行支付,把錢退還了還是要打賬過去,而鴻道單方面支付費用,不影響鴻道非法生產和銷售紅罐王老吉這個事實。

有跡象顯示,加多寶在今年5月仲裁裁決前,比以前更大量地生產紅罐向其經銷商壓貨。

假使717日前北京中級人民法院不放出隻黑天鵝,那很可能意味着,廣集將向鴻道追索兩年多以來非法經營所得的利潤,金額是數十億人民幣以上的天文數字,幾可打垮鴻道,而加多寶的紅罐真正賣得最紅火的,恰恰是過去的兩三年。不過這裏或存在灰色地帶,真搞這宗官司的話或要拖相當的時日。

估計鴻道加多寶已經徹底理屈辭窮了。不過,無賴有無賴的嘴臉,好戲可能繼續上演……

至今仍沒看到密集的外資盤對#874上 下其手(一向跟山頂博客好像依稀有點「關聯」的巴克萊倒時不時看到),也許這邊並沒有深度追蹤該股的機構(之前僅花旗和大摩有評論,但似乎未有足夠的追 蹤,評估方式也存有問題),也許官司未徹底塵埃落定難以讓機構投資者完全安心,也許有人想等廣藥紅罐王老吉的進一步銷情才作定奪,也許有人未能評估將來王 老吉商標如何注入廣藥而不敢輕舉妄動……不過,有時,或往往,當要吸貨時已經措手不及。廣藥香港這邊的股價看樣子更像是底部在逐漸上移:在12元很快升至13元,目下,或許在14元……月前曾猜國內A股或有能耐衝至25元人民幣,果然,最近則在徘徊。

先且不管先前錯判形勢以老舊觀念看扁廣集而目前可能蹲在果實纍纍的葡萄架下流口水或 咬牙切齒的的評說者了,看國內也好,香港這邊的也好,覺得不少個人或網站對廣藥的「估值」並不中肯,甚或不着邊際,國內有人就直接以為廣藥將來不用花錢 (或印股)就可以直接取得商標並在每股盈利方面受益,所以很容易算出每股至少值3040乃至100元人民幣的估值,不免讓人失笑。最近看到國內新浪網股吧中有略靠譜的估值嘗試,就是猜估可見未來廣藥約需多印4億多股來吸納王老吉商標,也就是花大約一百億元人民幣左右,因為王老吉商標根本僅是無形資產。

吾不知這種評估方式對與不對,不過至少比較靠譜。王老吉商標鐵定了注入廣集的旗艦廣州藥業#874,目前是廣集授權廣藥的全資子公司王老吉大健康來運營王老吉紅罐及其他王老吉相關產品,廣藥自己則有近五成的綠盒(由旗下的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運營)股權並攤分其利潤。

廣集不直接讓原有的王老吉藥業來運營紅罐,主因是王老吉藥業的近一半股權實際上也屬於鴻道(還有香港的王老吉傳人之一王健儀),沒理由「再益佢」,甚且,當綠盒的商標經營權約滿後,自然也會轉歸王老吉大健康和廣藥自己。

目前有趣又弔詭的是,王老吉大健康這家廣藥的全資子公司,其利潤目前是跟廣藥沒有關 係的,互相獨立,廣藥由王老吉紅罐的生產銷售能得益的僅為王老吉大健康支付予廣集商標使用權費用的一半(屬「返還」)。個人懷疑,他朝廣集把王老吉商標注 入廣藥時,應也連帶把王老吉大健康併入廣藥的資產負債表內,不然就缺漏了最大的一塊肥田,而到時怎麼算法,實在摸不着頭腦。

估量,假使王老吉大健康能較合宜地產銷紅罐王老吉,到時廣藥連帶王老吉的所有商標納 入的話,估值或不止一百億人民幣,但若估值過大的話,則非常不容易讓小股東們滿意,而定價過高,對廣集說到底也沒有長線好處,這會讓上市公司背負極高的商 譽,而廣集又是廣藥的最大市場持份者,況且,廣藥也不可能有多少現金予以支付,多半是印「公仔紙」,廣集應該樂於看到公仔紙有強大的升潛空間。從這個角度 看,到時廣集未必定價超出一百億多多少,若連帶綠盒的所有商標運營權都一網收的話(實際上目前不能不算是廣藥的),或值一百五十至二百億也說不定,即包攬 了所有王老吉商標的擁有權和相關運營的團隊和資產。

個人曾認為,若廣集邀得雀巢等外資同行參股(習用其管理模式、已有產品的銷售渠道和 品牌實力)將是極佳的選擇,但可能要面對「政治」因素。目前廣集的紅罐王老吉面臨的最需要克服的困難是快速擴展銷售渠道(尤其是餐飲),而之前找銀鷺、統 一等大企業代工,並沒有利用其渠道。要知道,時間有限,廣集若不能盡快克服這個阻困,會使紅罐的發展相當轉折和崎嶇……

怎說也好,假若造價150200億,用印A股的方式加以支付,以每股25元算,則約增發6億至8億股。併購白雲山A和部分其他資產後,廣藥股本約13億。即到時,總股本或為1921億股。

假設明年底前相關的資產悉數注入#874,超模糊估量,廣藥連白雲山不連綠盒的貢獻明年年底盈利或達7億人民幣(且不論白雲山企業原來擁有的肥美的舊市區重建用地),假設紅罐和綠盒總銷售額為100120億元人民幣,淨利率15%(在擴展初期,難望利潤率可以超越20%),得1518億元利潤,合共利潤2225億元。(不過要留意的是,綠盒到明年底,鴻道仍攤佔着近半股權,而個人估量綠盒截至明年底全年的銷售額有望衝破35億元。)

取較樂觀的利潤25億算,總股本則假設為20億,則每股盈利約達1.25元人民幣,若以較保守的20倍市盈率算(因企業業務相當一部分為藥),或值25元人民幣(而個多月前我個人則亂估A股短期或在25元人民幣左右到價),即約30元港幣一股!而廣藥的市值則有望飛升至600億港幣以上(目前康師傅的往績市盈率逾35倍,市值1160億左右;統一往績市盈率逾70倍,市值近300億)。

而現價,則可能算是五折酬賓。

不過,以上皆為非常不靠譜的推算,變數很大,貼現着一年半的審慎樂觀預期。然而,也沒計量白雲山的土地資產以及廣藥合併白雲山後其潛在的業務擴展,而近一年以來,廣藥似乎很想在藥業方面有一番大作為。



二、其他


近個來月,個人的持股主力是#81#874#123#3900,近一個星期則主要再增持了#3900。其他板塊有不少都錄得一些反彈,但仍未怎麼放心,所以個人持股不多量也少。

較新的消息是,溫總重提對房市房價的管束,務求令房價難以反彈。估量溫總是「真心」的,但全國各地的地方政府和銀行怎樣應對又是另一回事,尤其是那批剛需購房者和一些投機者。

全球在減息,各地政府在無計可施下,較明顯能做的就是刺激銀行多放貸、增加流動性和 減輕借債者的負擔。然而,能否強力刺激出真實的需求,能否提升地區的競爭力、生產力,能否降低失業率,能否適當應對和解決全球經濟失衡的問題?依然是未知 數,而且,似乎合該悲觀一點,而歐債危機僅屬暫緩,沒得到根本性解決。

而全球經濟和金融面臨的問題非常深重,背後的主因和「要素」,看來是:電子網絡對工 種的「創造性毀滅」仍在持續、工業機器的更廣泛應用和全球平均的生產力的提升配合環球資金的流竄也在擊碎着一個個的舊飯碗、資本主義社會對增加負債的毒癮 沒有消減並與日俱增、貧富懸殊現象持續加劇、多國迷失在快速的時代轉變中……

所謂產業結構的調整,不管是哪一國,尤其是中國,談何容易?根本是任重而道遠。人民 幣匯率很可能處於虛高的狀態,尤其是連年超發貨幣、資產價格已大升、薪資持續猛漲(數年前側聞一般餐館的服務員月薪約七八百元,現在,據說二千元也不容易 找得到人做)之後,而一些製造成本更低的國家,若得到不太糟的政策的扶持,興許會逐步擠壓中國的就業。也許要再等個五年八載,原西方先進國家,才有望較顯 著地降低失業率——如果,這個世界發明和發現了許多新工種的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71

七天私有化有其他深層次的考慮麼 hotashang

http://xueqiu.com/7062290132/22336598
美國當地時間2012年9月26日,上市不到三年的7天連鎖酒店集團$7天(SVN)$宣 佈,已收到以聯席董事長何伯權與鄭南雁為代表的一個股東集團約6.35億美元(約合40億元人民幣)的私有化收購要約。該要約的報價為每股美國存托股票 (ADS)12.7美元,較7天連鎖9月25日收盤價溢價20.2%。該股東集團除何伯權與鄭南雁外,還包括美國凱雷集團(CG)及紅杉資本中國基金 (Sequoia Capital China);其計劃通過股權資本基金和第三方債券來為此項交易融資。7天連鎖於2009年11月20日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價為11美元 (1ADS=3普通股),共計發行101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融資1.1億美元。

7天連鎖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登陸3年之際,卻選擇了私有化退市。7天創始人、聯席董事長鄭南雁曾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稱,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7天的股價和市盈率被低估,其相信私有化後更有利於7天未來靈活化經營。

在 近一年多來因為做空機構獵殺中概股而導致美國資本市場對於中概股普遍打壓情況下,7天連鎖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但7天連鎖並未像其他中概股一樣,受到一些 做空機構的「親睞」而受到做空的攻擊,其公司架構體系中也沒有備受爭議的「VIE架構」,而其業務模式卻是查理˙芒格一向熱衷的規模經濟,至少是華爾街資 本市場能看得懂的業務模式。目前在美國資本市場中與七天業務模式類似的有如家、漢庭。七天市盈率目前為23,漢庭目前的市盈率為44,而如家目前的業績屬 淨虧損,股價仍舊能達到28美元左右。這個說明儘管市場對七天估值或許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對於七天所屬的酒店連鎖業估值卻不存在整體偏低。七天的股價年 初亦上過16美元。因此目前市場的七天的估值偏低或者市盈率偏低或許只是暫時的。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個人觀點認為七天連鎖需要稍長的時間來證明自己或者與 美國資本市場加強溝通來提升自己,而目前股價市場表現還不至於到一定要私有化的地步。

那麼,七天連鎖私有化還有其他深層次的考慮麼?

就在幾個月前, 7 天連鎖酒店集團發生幾件重要的事情。

2012 年6月12日,7天宣佈董事會批准一項股票回購計劃。公司董事會已經授權公司在未來12個月內,回購不超過2500萬美元的公司自身的美國存托股票。同時 7天宣佈其戰略作相應調整。7天將長期發展戰略進一步調整為以加盟店為核心的快速擴張模式。2012年3月26日,7 天連鎖酒店集團宣佈:董事會任命鄭南雁擔任董事會聯席主席,並將繼續擔任首席執行官至2012年6月30日,之後將由林粵舟接任首席執行官一職。7天連鎖 酒店集團表示,此次管理層調整主要是為了將公司的日常領導事務移交給林粵舟;讓鄭南雁可以專注於推行公司包括推出定位於高端市場的新酒店品牌,以及進一步 開拓公司領先的電子商務平台和提供會員增值服務的機會等戰略。

截止2012年6月30日,7天連鎖賬上的資金餘額為9700萬美元。而資 產負債表中,短期借款的餘款亦達到4500萬美元。7天連鎖的流動比率與速度比率均低於1。其資金狀況並不容樂觀。再拿2500萬美元去回購股票,手中的 現金自然捉襟見肘。而發展高端市場新酒店品牌,其投入亦不菲。因此發展以加盟店為核心的模式而弱化以資本趨動的直營店,或許是不得已的選擇。從回購、到開 發高端市場,還有店面擴張,擺在七天連鎖酒店面前的是要再啟融資渠道。增發股票就代表著現有股東手中權利的稀釋,在目前中概股整體估值的大環境下在公開市 場融資顯然並不太合適。而七天酒店目前手中的長短期借款合計已有5200萬美元,並且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均低於1,再開啟債務融資並不一定能獲得一個較有 優勢的信用評級。如果獲不了較高信用評級,則七天將會負擔較高的債務成本。

再來看看七天的私有化方案。

此次私有化方案是由以何伯權與鄭南雁為代表的一個股東集團發起。該股東集團還包括美國凱雷集團(CG)及紅杉資本中國基金(Sequoia Capital China);其計劃通過股權資本基金和第三方債券來為此項交易融資。

幾 乎就在同一時期凱雷集團在酒店行業也有大動作。2012年7月5日,凱雷集團對外宣佈稱,其已正式投資「橘子酒店」所屬的酒店集團Mandarin Hotel Holdings Limited,並且凱雷以49%的股權取得該公司的控股權,凱雷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張弛將擔任公司的聯席董事長,公司創始人吳海將繼續擔任公司首席執行 官。Mandarin Hotel Holdings Limited作為一家設計師酒店集團,其包括「橘子水晶酒店」和「橘子酒店」兩個品牌,分別面向中高端和中端市場,目前國內共有25家酒店。 另外,2007年11月,凱雷集團曾出資1億美元,投資開元旅業旗下的開元國際酒店管理公司,獲40%股份。開元酒店集團旗下擁有「開元名都」、「開元度 假村」、「開元大酒店」、「開元·曼居酒店」和「文化主題類酒店」五大高星級酒店品牌。該公司官方資料顯示,公司管理和簽約的酒店達100餘家,客房總數 逾3萬間,分佈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9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

如果把凱雷集團針對中國酒店業幾次投資聯繫起來,可以發現,凱雷投資的開 元酒店屬於高端酒店市場,投資的橘子酒店屬於中高端市場,而投資7天連鎖酒店屬於中低端酒店市場。這樣,一旦投資7天連鎖成功,凱雷對於中國酒店市場的高 中低市場均有投資。凱雷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之一,私募基金通常都有豐富的併購整合經驗。凱雷對手中的酒店資源通過其豐富的整合經驗予以整合也並 非沒有可能。

再看看七天連鎖。七天連鎖在多個不同的場合亦表達進軍中高端酒店市場的意願。2012年3月26日,7 天連鎖酒店集團宣佈的人事任免中也提到:此次管理層調整主要是為了將公司的日常領導事務移交給林粵舟;讓鄭南雁可以專注於推行公司包括推出定位於高端市場 的新酒店品牌,以及進一步開拓公司領先的電子商務平台和提供會員增值服務的機會等戰略。

當七天連鎖與凱雷的名字聯繫起來時,凱雷手中的酒 店資源就不可避免的同七天聯繫起來。對於七天與凱雷而言,二者手中的資源是可以形成互補的:七天可以通過凱雷手中的資源快速建立中高端品牌,而凱雷亦通過 七天資源建立了立體化的酒店業務模式。一旦整合成功,那麼中國就將誕生一個集高、中、低級立體化經營酒店的巨無霸!

同時,一旦有凱雷資本等私募基金的加入,七天連鎖將不再為快速擴張而為錢發愁。而另外一旦私有化之後,七天亦不必為了季度的業績而去不停地開店來趨動業績來迎合資本市場。七天可以沉下心來,放慢步伐去修復整合因快速擴張而留下的一些隱患,可以更輕快的步伐向前行。

因 此,相對於公開市場增發股票,以及債券市場融資,7天連鎖私有化可以為7天連鎖解決融資渠道的同時,也迎合7天連鎖向中高端酒店進軍的需要,同時也為7天 卸下了業績預期的枷鎖,也為7天的重組提供變利。一旦7天將凱雷其他的酒店資源重組進來,7天連鎖的企業估值將會更大。重新上市的道路也將一片光明。

本人暫不持有7天連鎖股票。本文繫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