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雪紅豪砸十六億  當兩岸戲劇王

2012-6-22  TCW




六月十二日,宏達電股東會上,宏達電總經理周永明宣布,宏達電正在調整產品組合,進攻大陸入門手機市場。同一時間,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正加緊打造進攻大陸的秘密武器,關鍵場景之一就在台灣的TVBS。

TVBS是台灣二十四小時新聞頻道的始祖,但六月一次內部會議中,TVBS總經理楊鳴表示,新聞不是可重複銷售的產品,戲劇才是,正式宣告方向即將改變。

自製連續劇PK三立,想通吃兩地市場

楊鳴接受本刊專訪時嚴肅表示,「未來新聞一定還會是我們的主力,」但他也表示,新聞和戲劇相比,不管是版權收入、觀眾忠誠度,戲劇都超過新聞和談話性節目,TVBS要打破過於仰賴新聞帶來效益的局面,「這是兩、三個月前,主要股東的決定,」楊鳴說。

等了一年多,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終於出手,她打造媒體帝國的藍圖,逐漸浮上檯面……。雖然六月才明確宣示,但從今年初的一連串動作,隱約看出王雪紅在接手後展開的「大地震」;許多過去不曾發生過的第一次,都開始發生。

改變一:今年三月,TVBS打破過去不賣節目到大陸的前例,把旗下當紅節目版權賣給大陸最大視頻網站 ——土豆網,甚至計畫和土豆網合拍節目。

改變二:今年三、四月,TVBS啟動開台以來金額最高的投資案,總投資金額超過十六億元,除了將在明年中推出自己的帶狀連續劇和偶像劇,還將全面升級高畫質製播設備。

大陸、戲劇、新媒體,是王雪紅新媒體帝國的三大關鍵字。

從經營數字看,根據TVBS財報,過去兩年,TVBS營收獲利每年成長,去年營收港幣八億三千四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二億元),獲利二億七千八百萬元(約合新台幣十億七千萬元),創新高。

一位電視台主管觀察,過去母公司TVB原本就是靠港劇起家,不認為台灣TVBS有能力在戲劇上能超越香港,在今年初之前,TVBS連自己的自製戲劇團隊都沒有。

但今年四月一日,TVB創辦人邵逸夫之妻方逸華,正式卸任TVB董事局副主席和董事總經理一職,香港媒體用「邵逸夫時代結束」形容,王雪紅團隊正式控有整個TVB的主導權。

王雪紅是台灣前十大富豪,為什麼對戲劇這種「小」生意有興趣?她看上的,是大陸媒體市場的潛力。根據大陸新潮網調查,大陸一年有六億觀眾收看台灣連續劇,大陸一年連續劇的廣告營收,高達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

台灣電視台過去主要靠廣告獲利,但台灣的電視總廣告量成長有限,去年台灣整體電視廣告市場規模,約為新台幣二百六十四億元,但大陸的連續劇廣告市場,就是 台灣整體市場的四倍大。《動腦》雜誌社長王彩雲分析,目前台灣收視率前二十名的節目,幾乎全是戲劇節目,一齣好戲,甚至有機會通吃兩岸市場。

有王雪紅力挺,TVBS今年正從組團隊開始,重新打造戲劇事業,TVBS不但要砸重金推三立擅長的偶像劇,也會推帶狀戲劇節目,搶攻大陸各省衛視的市場,企圖擦亮自己在華劇(指海外華語戲劇)市場的金字招牌。甚至計畫到大陸重金挖角,把跳出去的台灣戲劇人才找回來。

「TVBS的定位,過去是只看台灣,將來是beyond(超越)台灣,」楊鳴說,因光靠台灣市場,是養不起重金投資的精緻戲劇節目。但台灣媒體的大陸市場夢,已做了好多年,連TVB自己,過去大陸帶進的營收也只有五%,王雪紅憑什麼帶台灣媒體進大陸市場?

投資陸媒與網路兩面夾攻要觀眾埋單

現在王雪紅兵分兩路,第一條路,是和大陸合資成立公司,打「國產」牌。

大陸嚴格限制非「國產」節目在黃金時段播出,但如果是合資公司生產的節目則不受限制,目前王雪紅正積極和上海文廣集團成立合資新公司,負責TVB旗下各台節目在大陸的銷售。

王雪紅並頻頻和上海文廣前總裁黎瑞剛接觸,邀他擔任新公司的負責人,黎瑞剛對於跨媒體平台的運作極為熟悉,TVB在這個新公司的持股將高達六成,這是王雪紅接手TVB之後,能否進入大陸市場的關鍵之一。對這家合資公司,楊鳴則表示,「有聽說。」

另一條路,則是靠網路媒體,今年初王雪紅旗下,負責經營娛樂媒體的威望國際(CatchPlay),董事長也悄悄從王雪紅的外甥陳主望,換成張孝威,王雪紅還派出前台灣大副總楊麗貞,擔任威望執行董事,積極參與公司營運。

威望國際原本就打算做兩岸三地的線上娛樂事業,過去一直計畫在香港、大陸設置自己的雲端機房,提供線上影音服務。威望國際也早可以在宏達電手機裡提供影片 服務,如果整合威望和TVB的資源,王雪紅就能從最上游的影片製作、播送,到最終端的手持裝置,全部都掌握,直接把影片送到大陸上億觀眾的手中。如今,這 個局已逐漸成形。

但是,大陸戲劇是比台灣更競爭數倍的市場,「現在台灣戲劇內容跟大陸比,還有機會,但已經沒有多大優勢,」王彩雲說。大陸一年生產數萬小時的戲劇,但能在電視上播的只有幾千小時,有些戲甚至是免費讓電視台播。

過去,台灣媒體限於成本,難以做出更創新的產品,這次TVBS有王雪紅資源挹注,替台灣戲劇節目重新定義戰場和格局,但是對手也換成大陸各大衛視節目,挑戰前所未有,將考驗王雪紅靠電視進軍中國的決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18

民宿產值十六億 被迫偷聘經理人



2012-7-2  TCW




在墾丁的海邊、在南投清境山上、在宜蘭和苗栗的鄉村,還有在桃園的深山裡,悄悄的出現一種全新的職業:民宿管家。

這麼偏遠的地方,大學畢業,只要有一年相關經驗,月薪逾三萬,外加包吃包住,絕對不成問題;累積三年相關經驗,月薪更可能跳到五萬;甚至還有人靠著分紅,賺進超過兩百萬年薪。他們,也見證了台灣民宿業發展邁入全新的時代!

過去十一年,台灣民宿家數,成長逾十一倍。二○○一年十月,《商業周刊》以民宿業者為主題,策畫了「移民合歡山」的封面故事,同年十二月,民宿管理辦法通 過,也是台灣民宿業的元年。至今近十一年的時間,全台合法登記在案的民宿從數百家一路成長近四千間,帶動的商機更是可觀。

光是去年,觀光局統計,全台民宿營收逾十六億元,在短短四年成長二二五%。而這還只是觀光局登記有案的民宿所回報的數字,因為依規定民宿只能有五至十五個 房間,有些業者即使合法,但擁有的房間數超過規定,這部分的收入就不會回報,如果再加上未登記的業者,十六億這個數字,台灣民宿協會保守估計還可以乘上三 倍。

法令綁死民宿業者游走灰色地帶

但,這數千個旅遊業的螞蟻雄兵,即使創造出數十億產值,卻還身分未明。「觀光局規定,民宿是副業,只能由家人經營,但當初經營民宿的退休人士,面臨二次退 休,卻沒有第二代要接手,現在已經出現專業的民宿管家,但他們卻不合法。」民宿協會秘書長、暨南大學休閒學與觀光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曾喜鵬無奈的說。

依法,民宿不是一個產業,但現在規模卻已經大到得面對經營技術升級的問題,但,想引進專業經理人接手管理,業者還得游走在灰色地帶。

國內民宿先驅之一、「庄腳所在」主人吳明一,就是面臨二次退休,最典型的例子。

今年七十歲的吳明一,早在一九九五年,民宿管理辦法還沒誕生,就開始把他在宜蘭養老的別墅分租出去。那時五十出頭的他,剛從大同公司退休,把退休金全部拿來整建老家,花光了養老的本金,為了生計才開始經營民宿。

到現在,一晃眼已十多個年頭,他還是得每天早上六點鐘之前,出門採買一天客人所需的食材,再開始巡視民宿加上三千坪庭院和有機農地、照顧滿園的花草和他飼 養的雞鴨,更別提房間和園區的清掃、換洗床單、整理和維修,還要管理住客訂房和滿足他們各種需求。如果沒有幫手,就算他再硬朗,一個人也忙不過來,而且, 這樣的生活,也與他經營民宿的初衷背道而馳。

為了追求「健康快樂」的生活,吳明一經營民宿,但他的大兒子,從小看他工作,像傭人一樣辛苦,寧願選擇在台北打拚,也不願接班。讓吳明一不得不開始發愁,雇請專業管家成了他的選擇之一,更重要的是,這可以為他十七年歷史的民宿,帶來新的經營思維。

人才大缺民宿管家能引進專業管理

民宿協會估計,目前六百家會員當中,約有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會員,需要聘用管家,這還只是冰山一角。隨著國民旅遊風氣普及,民宿規模擴張,過去由民宿主人,校長兼撞鐘的情況,必然得走向專業分工的新面貌。未來對人才需求的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在苗栗某知名農村風格民宿,和南投清境某著名西式庭園民宿,隨著知名度的翻漲,他們的客房數已經逼近二十間,讓這個原本是從興趣開始的副業,現在不能再只靠主人夫婦打理,除了專業管家是他們的好幫手,他們雇用的專職員工數都近二十位,儼然像是一間間小型企業。

民宿依照法令,不能轉讓,使得現在真正在經營民宿的專業經理人「民宿管家」們,妾身未明。一位不願具名的民宿管家曾先生,擁有國外大學的旅館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兩年前投入民宿管理的工作,靠著淨利五成的分紅,年收入超過兩百萬元。

「他(主人)花了三千萬打造(這間民宿),含買地的價錢,我雖然什麼都沒有出,但從裝潢(油漆)的顏色,到餐點,我出的是專業。」曾先生指出,當初為了設 計民宿餐點,他還跑遍附近餐廳和民宿,規畫出截然不同的餐點風格,同時在民宿兼營景觀餐廳,讓不住宿的遊客也能夠進來用餐消費,使得原本入不敷出、找不到 獲利模式的這間民宿,一年內翻身。

台灣民宿集中在花蓮、台東和南投等偏鄉,與其他行業相較,民宿行業的出現,平衡了城鄉發展、促進地方觀光旅遊升級,「民宿管家」這個法令上屬於「灰色地帶」新職種的出現,見證著台灣民宿業發展十多年來的轉型瓶頸,而且又是個產業發展,永遠跑在法令前的新例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52

癲價四合院六億放盤


2013-07-04  NM  
 

 

最近有北京經紀喺網上以近六億癲價,放售一座「目」字形嘅三進四合院(即由門屋、廳堂、兩廂共三個院落組成)。呢座「世界上第二個故宮」位於北海公園,佔地近七萬呎,建築面積都有成差唔多兩萬呎,九房九廳九廁,另加一個可以停放一百零八架車嘅地下室。

有份放盤嘅經紀小林話,呢座「皇家級別、京城唯一」嘅四合院原本建於一七五六年,係乾隆為其生母所起嘅居所,亦即係「北海九龍壁」同埋「大圓鏡智寶殿」所在地。但係喺一九一九年失火焚毀,十幾年前重建,現時業主係一個台灣人。小林仲話,已經有「五個高端客戶」話感興趣,更謂如想睇樓,要出示資金證明兼經律師核實,認真巴閉!其實呢間癲價四合院喺一○年曾經放售,當時開價四億二千萬,威震京城,不過無人問津,最近反而加價重現江湖。而北京四合院向來交投淡靜,兼且甚為秘密,小林透露,一年只有大約二十幾間成交,而且成交呎價企硬一萬蚊以上,比起大廈豪宅貴起碼一倍。「有實力的買家到處是,可惜沒好院子。」而有做開京城四合院買賣嘅經紀透露,一座位於故宮旁邊南池子大街嘅二萬七千呎四合院,正以十五億暗盤放售,呎價高達五萬五千幾,有美國投資公司正在洽談。

另外,可能因為呢排中央打貪風聲緊,搞到喺四合院經營嘅私人會所生意慘淡,最近多咗呢類盤源。好似喺后海一間唔夠四千呎嘅四合院,正以七千二百萬放售,呎價直逼兩萬,屬於北京頂級豪宅。北京四合院向來都係香港有錢佬心頭好。○六年病逝嘅「愛國商人」霍英東早喺八十年代就喺北京買入一間,據傳晶剛大婚,霍家就係送咗呢間四合院俾郭晶晶父母做聘禮。前港區人大朱幼麟嘅四合院極具皇宮氣派,專門請嚟藝術學院師生喺客廳天花畫咗一千零二條龍,為此用咗成兩公斤黃金,又搵維修故宮老師傅做裝修。至於港區人大王敏剛可以話係四合院大地主,佢早喺十年前已經有六間揸手。

租客:冬天好凍

德國商人Heino鍾情中國文化,一家五口月花三萬,租住東城區一間二千幾呎嘅四合院。佢話住喺四合院乜都好,不過最頭痕係冬天好鬼凍,事關並唔係間間四合院都有暖氣,就算有都未必夠暖。「而且電費好貴。」佢話冬天試過每個月交四千蚊電費。至於每到雨季,天花漏水同埋牆身滲水時不時都發生。不過斷估住喺「世界上第二個故宮」都唔使怕凍怕漏水啩!

本週圖片

記者喺山東煙台市中心隔五條街見到呢個「金木水火土」海報,仲以為麥玲玲擺風水陣擺到上煙台。行近一睇,原來係當地臨海豪宅「黃海明珠山莊」嘅樓盤廣告。至於呢五隻字可以點樣催谷新盤銷情,睇嚟真係要問過麥師傅先知!查番字典,鑫廣東話讀「音」,意思係金多興旺。淼讀「秒」,意思係水勢浩大。焱讀「驗」,解作光焰。垚讀「堯」,解作山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829

反堆填搏搬村 發叔為六億變硬

2013-07-18  NM
 
 

 

擴建堆填區一役,政府輸得慘烈。立法會通過中止待續議案,撥款申請無法通過,只能留待下個立法會期再闖關。劉皇發忽然化身「反對派」,甚至不惜與泛民聯手高調反政府,成功拖延擴建屯門堆填區,暫獲小勝。發叔形容這是「最好的結果」,但他想要的結果,絕不止於此,而是鄰近屯門堆填區的龍鼓灘、元朗上及下白泥村,合共逾六億元的搬村賠償金。

不論回歸前後,哪管是董、曾或梁班子治港年代,適當時間向政府「撒嬌」,一向是劉皇發爭取利益的必殺技。有政界中人相信,劉皇發對擴建堆填區不會一直企硬,只要滿足他的要求,最終仍會歸隊支持政府,「問題係梁振英同林鄭月娥,俾唔俾到佢心目中想要嘅價?」

為求通過堆填區方案,林鄭月娥上週四親身出席屯門區議會特別會議,更帶來兩頁A4紙的「回應屯門社區的改善項目」清單,包括研究提升或擴闊連接屯門和元朗的稔灣路、取消46區火葬場等,但劉皇發會後仍堅持反對擴建堆填區,更直指政府誠意「一般」,暗示仍未滿足於政府的補償方案。

從近日鄉事派放風開列的條件,最大塊「肥豬肉」就是遷村。鄰近堆填區的龍鼓灘、元朗上及下白泥村,一旦落實搬遷,預計涉及至少六億元賠償。早於六月底,劉皇發已在公開場合提出「換地、搬村」,「或者(政府)認為嗰條村係環境惡劣,冇辦法再繼續生存落去,咪搬村囉,換地囉。」

與劉皇發分屬同輩,同樣是屯門龍鼓灘村長的劉威平,亦指出政府將多個厭惡性設施集中在屯門,又擬在龍鼓灘填海,才令村民萌生搬村意願,「我哋喺度住咗幾十年,其實村民都好鍾意喺呢度住,但係無奈,點解會提出搬村呢?堆填區擴建、骨灰龕、燒淤泥,跟住又話填海,咁我哋(好似)喺個山谷度咁o架啦喎,以上咁多樣嘢,你搬走我好過啦,仲喺度住,咁鬼惡劣環境之下,點住?」他又稱,村民只希望政府按機制作出賠償,「就算要搬村,以現有機制去做,我哋都滿足o架啦。」根據劉皇發二○一一至一二年度在行政會議的申報記錄,他以個人及公司名義擁有逾六百幅土地,主要座落屯門及元朗,倘若三村搬遷,肯定「豬籠入水」。

知情人士稱,一旦下白泥村搬遷,或有利劉皇發重新啟動發展豪宅的大計,「鄉事派流傳發叔好想政府幫手,令下白泥發展過關。如果成功搬村,肯定減低反對聲音。」發叔家族持有公司先後在二○○七年底及一○年七月,向城規會申請發展下白泥,但反對意見佔絕大多數,被迫兩度撤回申請,據悉他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

除了「搵着數」,發叔願與梁國雄「拉布」,更牽涉一場鄉事情仇,特別是向民建聯還以顏色。回歸初期的立法會選舉,民建聯與鄉事派合作良好,惟兩幫人馬因利益衝突,齟齬日增,直至前年區議會選舉,民建聯坐大,更未有遵循昔日與鄉事派「分餅仔」、分別擔任區議會正、副主席的慣例,對鄉事派趕盡殺絕。去年立法會選舉,鄉事派「擘面」派人參加新界西直選,最終慘敗,民建聯卻全取三席,令劉皇發對民建聯的不滿與日俱增。知情人士分析,民建聯力撐政府擴建屯門堆填區,被其他建制派圍插,很大程度是該黨過去兩年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後「極速膨脹」,被其餘黨派組成「復仇者聯盟」反擊的後遺症,「大家梗係趁勢狙擊民建聯,牙齒印最深嘅鄉事派,自然唔會放過咁好嘅報復機會啦!」

發叔經民聯瀕決裂

經民聯對擴建屯門堆填區立場反覆,一時說「發叔話Yes就Yes,話No就No」,最終卻於中止待續議案投反對票,公然與發叔打對台。有接近鄉事人士透露,發叔與經民聯早在立法會選舉已貌合神離,「嗰陣經濟動力派邱榮光出嚟選,成隊人差唔多都係鄉事,但選舉期間啲主要活動都見唔到林健鋒同梁君彥,最終林村得嗰二百幾票,有啲村更只得幾十票,發叔點諗?答案好明顯啦!睇得出你淨係想利用鄉事派嘛,梗係唔會幫你啦!」

據了解,選舉期間林健鋒多次向鄉事派「拍晒膊頭」,暗示推薦「自己人」進身政府諮詢架構或獲授勳,但承諾至今未兌現。有鄉事派人士抱怨,日後或不再支持經民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402

【大年初一】歡迎來影院看電視 《爸爸去哪兒》是怎麼賺到六億的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080

接到《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的監製邀請時,滕華濤想的是:「不在大年初一上,這電影就沒意義了。」

緊掐著倒數時間表,2013年12月8日,《爸爸去哪兒》大電影正式在廣州開拍。2013年12月31日,大年初一,影片公映。

「這還是電影嗎?」映後,影評人怒髮衝冠。

這也是電影局審片時的困擾:這顯然不是故事片,但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紀錄片,更不是科教片。最終,《爸爸去哪兒》拿到的許可證是「電審紀字2014年第15號」——劃到了紀錄片裡。

這部「不是電影」的「紀錄片」,頻頻刷新中國電影的票房紀錄:首日票房9167萬,刷新《私人訂製》8000萬2D首日票房紀錄;7天內過4.6億,刷新中國2D電影首週票房紀錄。

和《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一起,兩部影片拉著馬年春節票房一路狂奔,內地影市連續十幾日票房過億,單周票房首破10億。相比「大鬧天宮」籌備3年多、拍攝6個月、後期剪輯15個月,耗資5億人民幣,上映11天後迎來8億多票房;《爸爸去哪兒》2013年11月才立項,拍攝不到5天,預算成本5000萬,12天後入賬6億,難怪嚇著了電影圈。

「電影,作為一種最早的長視頻,來到了重新定義的時刻……都是變化的終端惹的禍。這一切都只是開始。」湖南廣播電視台副台長、總編輯、湖南衛視總監張華立在「爸爸」公映後第三天,在微博上表態。

張華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票房5億,「完全符合湖南廣電要拍『爸爸』大電影時的預期」。

「我們對電影的命名方式和經驗已經落後了。」一位參與審片的業內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中國越來越大的電影市場,已經具有容納特殊個案的能力。」

幹嘛要看爸爸們演劇情片?

把綜藝節目改裝成電視劇或電影,這是湖南衛視的老傳統。2006年,天娛傳媒製作了「超級女聲」電視劇;2009年,把「快樂男生」改裝成電影《樂火男孩》;2012年,把「快樂大本營」改裝成電影《快樂到家》,都是這個路數。

2013年10月18日,電視版《爸爸去哪兒》第二集收視份額「破十」,飆至11.45%——「快樂男生」收視份額最高時也不過10.1%,「快樂大本營」近年收視份額則一直徘徊在6%~9%。登上大銀幕,成了「爸爸去哪兒」的必然宿命。

天娛傳媒總裁龍丹妮和團隊詳細研究了前兩期節目的收視數據。發現《爸爸去哪兒》的確有別於其他娛樂節目:除了覆蓋到「湖南衛視粉」的中堅力量——20~30歲的年輕人外,還分佈到了小朋友和老年人。這意味著,《爸爸去哪兒》可能是一部能讓一家人一起看的「約會電影」——要讓一家人約會,「最合適的檔期一定是春節」。

但此時距春節只剩三個多月了。

團隊是匆忙間拉扯起來的,核心成員是導演謝滌葵的第一季節目製作班底。考慮到大電影的質感,片方找來滕華濤做監製:拍過《蝸居》、《失戀33天》,「跨界」電視、電影,自然加分;《失戀33天》3.4億的票房,也讓龍丹妮看到了「以小博大」的可能性。

滕華濤進組時已是11月,這時大家還在討論要做一部怎樣的電影。「一部完整的劇情片」是設想之一,謝滌葵和滕華濤聽他們講那些還在肚子裡的故事,有親子的、有穿越的,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兒:「我要是觀眾,幹嘛要進電影院看這些故事?」

滕華濤去扒粉絲評論,越扒越堅定:「大夥兒喜歡看的,是在誰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的時候,小孩子突然用他們的思維爆出的那些表現。那不是說幾個特別天才的人坐在一塊兒,編上幾天就能編出來的。」劇組決定,就拍電影版真人秀。

不講故事,也是天娛傳媒總裁龍丹妮從《樂火男孩》中得到的教訓。「它給我的兩個啟示是:這個故事本身是不是成熟的?這些演員是不是能夠達標的?」龍丹妮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我們當時也許只考慮到了品牌效應,沒能考慮到電影市場本身的規律。」

以張傑、魏晨等二十多名「快男」為班底打造的這部3D電影,據報導當年上映五天票房不足300萬元。影片最受詬病的就是「極其山寨的3D效果」和「演員0演技」。拍攝前,預料到選秀出身的這些男生們可能不太會演,導演林華全還特意把電影做成歌舞片,用近一半的時間唱唱跳跳。但「快男們」本身不夠家喻戶曉、粉絲偏低齡,也是一大軟肋。

「快樂大本營」15週年時,湖南廣電花八個月時間拍了《快樂到家》。「快樂家族」的演技也沒比「快男」高出多少,但好歹臉熟,湊在2013的賀歲檔裡,能拿到1.6億票房也不奇怪。

《爸爸去哪兒》的明星基礎和群眾基礎比前顯然有優勢。

不用演戲,也讓五對父子大鬆一口氣。「要真的拍戲,Kimi(林志穎兒子)可能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喜怒哀樂。」林志穎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顯然這件事很難。

電影不能太煽情

方案確定,距離大年初一隻剩下不到兩個半月,真正的挑戰這時才來:怎麼能保證電影如期拍完?怎麼保證足夠火力的宣傳?怎麼保證電影在規定時間內過審?

龍丹妮和謝滌葵把各個部門聚在一起開動員會,整整吵了一天。最後拿出一個辦法:按照電影局規定的審批手續倒推時間表。這也就意味著,影片至少要在12月中旬拍攝完畢。

2013年12月8日,《爸爸去哪兒》大電影開拍。此時,距離電視版最後一集拍攝結束,已過去兩個禮拜。

為了同時捕捉十個主演的動作表情,攝製組最多時出動了23台KINERAW S35攝影機。以至廣州、北京攝影器材租賃中心的S35幾乎全被劇組租光。

謝滌葵團隊拍慣了電視,對電影攝影機不熟。可機器運到長隆,還沒用熱乎,就上了陣。

電影要求多:攝影師不能再跟著小朋友奔跑,以免畫面晃動;不能拍穿幫鏡頭,把別的攝影機攬入畫面;要保證電影收音效果,就不能用耳麥,得用往天上舉的大話筒。為了這堆大話筒,又不得不出動十組收音師。

後期的音效、剪輯也各分十組進行。「要搶時間,就得人海戰術。謝滌葵和滕華濤達成共識。

除了鳥槍換炮,整個拍攝和電視版毫無二致:搶房子、找食材、做任務、做晚飯。剪輯只做了兩個變化:把任務節奏調節得「更電影」一點,在一些段落中,使用了蒙太奇。

電影中,王岳倫做飯,卻一直點火點不著。這時,鏡頭開始在王岳倫與Angela(王岳倫與李湘女兒)間有節奏地來回跳切:爸爸點火不著、Angela去睡覺;爸爸點火不著,Angela醒來了;爸爸還是點火不著,Angela去串門……

滕華濤希望儘可能保持電視節目裡那種「非常溫暖、非常正能量」的感覺。他也像節目裡那樣,為每個爸爸錄製了類似於「寫給孩子的信」式的催淚片段,但最終決定棄之不用:「電影不適宜太過煽情。」留在電影中起著催淚彈作用的橋段,後來只留下了天天(張亮之子)給爸爸洗腳。

12集90分鐘、收視率首位的預告片

張華立一直很清楚,《爸爸去哪兒》票房一旦大賣,勢必會招來批評:「這算什麼電影?」

他決定從前期宣傳,就直面這個問題:「我們就堅持這不是一部傳統的電影,我們得明確地告訴觀眾,這甚至算不上一部電影。」

電影有的常規探班、影片花絮,《爸爸去哪兒》都沒有。宣傳團隊從2013年11月中旬啟動後,做得最多的事兒是數據分析。

分析得到的一個重要信息是:80%的節目粉絲都是女性。這直接決定了大部分宣傳片的風格——音樂總是溫柔輕緩,畫面不是溫情款款,就是夢幻童話的。

小朋友各自的特點,也被精確放大。「哪些人喜歡Angela?哪些人喜歡Kimi?喜歡的點又是什麼?」天娛傳媒品牌中心總經理趙暉說,這些都被仔細分析過。

網友們喜歡Angela經常冒金句,宣傳片為她設計了這樣的對話:「爸爸,你給我講個故事吧。」王岳倫:「春秋時期……」「到底是春還是秋啊?」王岳倫:「有一個諸侯……」「到底是豬還是猴啊?」「這個文案就肯定不適合石頭(郭濤兒子),石頭不是賣萌路線。」趙暉解釋。這段視頻僅在優酷上的點擊量就有50萬。

湖南廣電幾乎整台出動。在湖南衛視常務副總監李浩的協調下,從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小年夜春晚,到湖衛系兄弟頻道,乃至CCTV少兒頻道,都助了「爸爸」一臂之力;考慮到年輕人刷手機的習慣,宣傳方特意找了包括Camera 360、手機QQ在內的18個App合作;同名手機遊戲、圖書也在宣傳期上線……

所有宣傳已有的基礎,是熱播了12集的電視版《爸爸去哪兒》。「相當於給電影版做了整整12集預告片。」滕華濤說。

為了確保大年初一各院線對《爸爸去哪兒》的排片,劇組和發行公司光線傳媒特意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50多位院線經理到拍攝現場。90%以上的院線經理表示看過「爸爸去哪兒」。

大年初一上映頭一天,《爸爸去哪兒》排片量26.18%。這沒能滿足「合家歡」觀眾們的需求,他們在電影院裡排起的長龍,甚至嚇走了部分原本打算觀看《澳門風雲》和《前任攻略》的「非合家歡觀眾」——初七「合家歡檔」一結束,後兩者排片量穩步提升,《澳門風雲》從13.02%的排片量一路升至20.58%,《爸爸去哪兒》則從最高時的36.17%回落至21.68%,《大鬧天宮》落幅稍小,但也從33.7%降至24.83%。

是中國老百姓飢渴

首日票房落幕前,龍丹妮對這部電影的票房預估,是1.5億到2億。

這個數字一方面來自《快樂到家》1.6億票房的經驗。另一方面來自一筆「粉絲賬」:電影上映前,「爸爸去哪兒」同名手機遊戲下載量是1億——這是節目的核心粉絲群。考慮到從免費到收費是個難以邁過的坎兒,天娛將粉絲轉換率假定為3%。即便平均票價50元,票房收入也可達到1.5億。

台長呂煥斌和副台長張華立卻一直跟龍丹妮強調:「肯定票房5億以上。」5億的信心,很大程度上來自第二季《爸爸去哪兒》的招商。就在電影開拍前五天,第二季節目的冠名權被伊利以3.11億的價格買下。

「電影又不是一個火星媒介,本質上和電視沒什麼區別。這個節目這麼火,排在好檔期的電影有什麼道理不火?一個餐廳裝修不管如何豪華,吃到嘴裡的美味才是硬道理。」張華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至於為什麼是5億?「那是拍腦袋想的」。

張華立也拿5億的數字跟很多電影圈的人打賭。得到的反饋卻總是「也就八千萬吧」。

張華立賭贏了。可不論是他,還是龍丹妮,也都承認《爸爸去哪兒》只是個案,多少要感謝「中國這個奇特的市場」。「中國的文化消費市場現在很複雜。觀眾買單、消費有著很大的趨同性,票房大賣,並不代表這個作品有多完美,只是能說明現在的中國老百姓對文化產品有多飢渴。」龍丹妮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爸爸去哪兒》上映前一個多月,《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先行一步上了大銀幕,這部號稱要「過十億」的劇情片,首日票房僅80萬。

湖南廣電暫時也沒能發現第二個「爸爸」。「首先,它有沒有這麼高的粉絲轉換率?其次,它的故事單獨拿出來夠不夠吸引人?是不是有賣點?」龍丹妮想了想補充,「第三,堅決不能演。也許每個火的節目、品牌,都能找到一個附加的表現方式,只是這個表現方式,我們現在還沒能找到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50

從被看衰演藝事業將終結 到賀歲片首日票房破六億 郭富城 我可以輸 但不能認輸

2014-02-10  TWM
 
 

 

郭富城剛出道在香港日夜顛倒地拍戲,卻意外在台灣以三十秒的機車廣告暴紅。

一九九九年他面臨事業低潮,被視為難以翻生的鹹魚;而今,郭富城不僅是連兩屆金馬獎的影帝,主演的電影更屢刷新票房紀錄。

峰迴路轉的人生,他如何度過一次又一次的低潮?

撰文‧蔡曜蓮

每逢農曆新年,總有幾個名字會在華人世界掀起一陣風雲,二○一四甲午馬年的頭幾天,最風光的名字就是郭富城。

他所主演的電影《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在中國選在大年初一上映,單日票房開出人民幣一.二二億元(約新台幣六億元)的佳績,創下中國電影史上五大票房紀錄:上映首日最高、單日最高、華語影史上破億(人民幣)速度最快影片、第一部只花一天就破人民幣億元的華語片、大年初一華語片最高票房。

精準地說,郭富城不能算是這部電影的「第一男主角」,畢竟西遊記故事裡最搶眼的角色是孫悟空,而郭富城飾演的則是牛魔王;但在這部商業本位的賀歲片裡,他卻也能把牛魔王的性格特質深度揣摩,「牠害怕輸,所以就算只有一絲希望也奮不顧身。」郭富城簡單詮釋了自己對於這個角色的定位,接著又說:「我自己就不一樣了,我……可以輸。」話題由此開始,今年四十九歲的郭富城,進入演藝圈三十年了,他說,「人生本來就有許多高低起伏,很多事情不如想像的那麼美。」在許多台灣五、六年級生的印象中,郭富城是靠一部機車廣告在台灣一夕暴紅,隨即平步青雲躋身香港天王之列;但其實,他所經歷的遠比外界所見更加迭宕波折,關於輸贏之間的自處之道,郭富城有最深刻的體悟。

打從出身,他就不在「贏者圈」的範圍內。

出身中下階層

一家七口擠十一坪 中學畢業就得擔家計郭富城兒時住在香港筲箕灣的明華大廈,明華大廈的開發者是「香港房屋協會」,該會屬於「非營利機構」,成立目的是「協助需要房屋的香港市民……,致力提供可負擔的房屋。」簡單地說,這裡住著一群「需要幫助的香港人」。

「我住的那一棟有九層樓,一個樓層大概就有三十幾戶,我們家大約只有四百平方呎(約十一坪),一家七口住在那裡,一進門,你就能看到所有的家當了。」郭富城回憶,童年時的鄰居多屬中下階層;相較之下,自家已算「中產階級」,父親靠著爺爺傳下來的小銀樓維生,勉強供養自己和四個兄姊。

排行老么的郭富城,童年印象除了「擁擠」,就是爸爸每天最早上工、最晚回家的身影。「我不是天生的歌手或演員,很早之前我就知道,要在這個行業成功,就必須比別人更努力。這個認知,絕對和父親的工作態度有關。」郭富城說。

中學時代,郭富城也曾打工賺錢,聖若瑟書院畢業後,他順從父親的意願,到香港頗具規模的景福金行實習,為接班「家族事業」預做準備。一切看來就像走在尋常的人生軌道上,直到十九歲那年,他因為一次「不認輸」而輸掉工作,卻又為他贏來了人生最重要的轉捩點。

那一年,郭富城受邀到一條遊輪上的Pub為朋友慶生,年輕氣盛的郭富城,一時興起與舞池裡的一位舞棍比拚踢腿,奮力一踢,四周頓時喝采聲起;但他沒有風光太久,因為大腿嚴重拉傷,有一陣子,這位當今的「舞台王者」幾乎寸步難行,甚至因為連續請假太久,而被景福金行辭退。

尬舞一戰成名

錄取電視台舞蹈員 伴舞六年靠廣告暴紅不過,當時一同跳舞的朋友,看他腿踢得凌厲,偷偷替他報名香港無線電視台的舞蹈員訓練班。三千多名應試者中挑選三十名,甫失業的郭富城抓到了「百分之一」的機率,自此走進星海浮沉的生涯。

一九八四年出道,有整整六年時間,他一直在二、三線演員間徘徊,也兼作「一場五百港幣」的伴舞工作,常常拍戲到凌晨三點,洗個澡,正好趕五點早班。對於當時的生活,郭富城曾經這樣描述:「進家門前總是會猶豫再三,該不該開門呢?家裡很小,一點點聲音都會吵醒爸媽……。我想幫家裡買棟大點的房子,但存摺數字卻始終沒有增加,夢想還是好遠好遠……。」訪談間,我們問郭富城「怕不怕窮?」他眼神灼灼、回答鏗鏘有力,「我不怕窮,我怕不努力。」也許就是意志夠堅定,戲棚下站久了,舞台就來了。

九○年一支台灣光陽機車的廣告,短短三十秒的影片,一個潑水鏡頭,讓郭富城贏得過去六年從未受到過的矚目。然而,真正讓郭富城下定決心抓住機會的,卻是一樁令他心碎的悲劇。

也是在九○年,家中和他感情最好的二哥郭富根,因為自家銀樓遭搶,在追逐搶匪的過程中彈身亡;郭富城自此決定扛起家計,不放棄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九四年,他買下第一棟樓給家人住,「一開始,媽媽怎麼也不願意搬過去,我最後告訴媽媽,現在這個小房子是給需要幫助的人住的,我們已經有點能力了,應該把房子讓給別人啊!」

事業瀕臨崩潰

演出機會大減 被諷「演藝事業將死」原本打理銀樓生意的哥哥意外離開,九五年,父親也因肺氣腫過世,郭富城頓時成了一大家子的經濟支柱,更是卯足全力衝刺事業,不僅穩坐四大天王,更三度獲選「最受歡迎男歌手」。然而到了一九九九年,他的演藝事業急轉直下,一方面是因為自己企圖轉型,刻意減少出片頻率;另一方面,也正好遇到香港電影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唱片、電影,雙雙落空。

「一開始,我想就當成是給自己放個大假,但我也絕對沒有想到,這個假,一放就是六年。」在○五、○六年分別以電影《三岔口》、《父子》連拿兩屆金馬獎影帝、創金馬史上第一次影帝連莊紀錄之前,郭富城其實已經歷了長達六年的事業低潮,曝光量驟減,難得的媒體報導也多半是些難聽字眼。

「這段時間,什麼刻薄的說法都有,說我的演藝事業就要死掉,要和郭富城說再見等。」甚至,因為低潮時間實在太久,郭富城還一度被戲稱為「低谷王」。怎麼熬過來的?在這部分,不能不提到郭富城的經紀人,「小美」梁美薇。

一九八四年,梁美薇在歌唱節目擔任實習助理,當時就認識了初出茅廬的郭富城,她曾表示,「我一眼就認定他有潛力,於是建議他學唱歌。」兩年之後,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系的小美成為著名的填詞人,曾與羅文、張國榮等知名歌手合作,也曾一個月為三十首曲子填詞;收入豐厚之外,成名時間也比郭富城更早。

誠實看待挫折

每天看電影磨演技 抱回兩座金馬獎「城仔走紅後請我當經紀人,別人說我吃了大虧,我看不是,反而像是一種知遇之恩的回報。」一九九三年,小美工作室成立,梁美薇正式成為郭富城的經紀人;風光幾年之後,隨著郭富城事業低潮,小美工作室也幾度傳出財務危機。梁美薇事後證實,自己的確曾自掏腰包為郭富城的唱片宣傳,最危急的時候,也是靠先前填詞的版稅苦撐經營。

除了經紀人小美無聲卻強力的支持之外,「還好,我性格里面最強的一部分就是堅持。」郭富城說,當時雖然想在電影上有所表現,但幾乎沒有人送上劇本讓他挑選,「我乾脆自己看電影,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強迫自己每天至少看一部電影,慢慢揣摩演技。」「從一個高峰到另一個高峰,中間會有低谷,你不可能一下子飛過去,能做的,就是在谷底堅持繼續走下去。」在連得兩座金馬獎之後,郭富城也曾表示,「如果是五年前的我,不可能會有這樣的表現。」關於郭富城的堅持與自我要求,《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導演鄭保瑞也能印證,「他身上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從來沒有聽他喊過累;甚至每天拍戲結束,又冷又累,大家都坐保母車回飯店,郭富城還堅持『跑』回去!」事實上,本片另一知名演員周潤發也曾提到,「不管什麼時候收工,郭富城至少都要跑步一個小時,他還說,是跑步治好了他的肝炎。」郭富城得過肝炎?此事難以證實,但他的確長期捐助「世代無肝炎基金會」,甚至因此在○三年獲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人生的輸贏怎麼算?一個絕對不屬於「贏者圈」的孩子;一個意外輸掉第一份工作的年輕人;一個苦熬六年、受盡冷潮熱諷的「低谷王」,這樣的郭富城,當然要有「可以輸」的豁達。他可以輸,但也誠實看待人生中每一次的挫敗,回頭來看,他其實從來沒有真正認輸過,每一次的低谷,他都默默地準備著下一次的絢爛爆發。

「可以輸,但不能認輸。」郭富城的精彩三十年,說的大概就是這樣的故事吧!

郭富城

出生:1965年

現職:歌手、演員

成績:

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一

1997、1998及2000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獲頒「最受歡迎男歌手」2005、2006年分別以電影《三岔口》、《父子》拿下金馬獎最佳男演員

在谷底更堅持

從一個高峰到另一個高峰,中間會有低谷,你不可能一下子飛過去,能做的,就是在谷底堅持繼續走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86

【案例】《爸爸去哪兒》是怎麽賺到六億的?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0/58849.html

今年過年期間最火的電影毫無疑問是《爸爸去哪兒》,這部“不是電影”的“紀錄片”,頻頻刷新中國電影的票房紀錄:首日票房9167萬,刷新《私人訂制》8000萬2D首日票房紀錄;7天內過4.6億,刷新中國2D電影首周票房紀錄。該片最終取得了近5億的票房。本文來源於《南方周末》,i黑馬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接到《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的監制邀請時,滕華濤想的是:“不在大年初一上,這電影就沒意義了。”緊掐著倒數時間表,2013年12月8日,《爸爸去哪兒》大電影正式在廣州開拍。2014年1月31日,大年初一,影片公映。“這還是電影嗎?”映後,影評人怒發沖冠。這也是電影局審片時的困擾:這顯然不是故事片,但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紀錄片,更不是科教片。最終,《爸爸去哪兒》拿到的許可證是“電審紀字2014年第15號”――劃到了紀錄片里。這部“不是電影”的“紀錄片”,頻頻刷新中國電影的票房紀錄:首日票房9167萬,刷新《私人訂制》8000萬2D首日票房紀錄;7天內過4.6億,刷新中國2D電影首周票房紀錄。和《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一起,兩部影片拉著馬年春節票房一路狂奔,內地影市連續十幾日票房過億,單周票房首破10億。相比“大鬧天宮”籌備3年多、拍攝6個月、後期剪輯15個月,耗資5億人民幣,上映11天後迎來8億多票房;《爸爸去哪兒》2013年11月才立項,拍攝不到5天,預算成本5000萬,12天後入賬6億,難怪嚇著了電影圈。“電影,作為一種最早的長視頻,來到了重新定義的時刻……都是變化的終端惹的禍。這一切都只是開始。”湖南廣播電視臺副臺長、總編輯、湖南衛視總監張華立在“爸爸”公映後第三天,在微博上表態。張華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票房5億,“完全符合湖南廣電要拍‘爸爸’大電影時的預期”。“我們對電影的命名方式和經驗已經落後了。”一位參與審片的業內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國越來越大的電影市場,已經具有容納特殊個案的能力。”幹嘛要看爸爸們演劇情片?把綜藝節目改裝成電視劇或電影,這是湖南衛視的老傳統。2006年,天娛傳媒制作了“超級女聲”電視劇;2009年,把“快樂男生”改裝成電影《樂火男孩》;2012年,把“快樂大本營”改裝成電影《快樂到家》,都是這個路數。2013年10月18日,電視版《爸爸去哪兒》第二集收視份額“破十”,飆至11.45%――“快樂男生”收視份額最高時也不過10.1%,“快樂大本營”近年收視份額則一直徘徊在6%~9%。登上大銀幕,成了“爸爸去哪兒”的必然宿命。天娛傳媒總裁龍丹妮和團隊詳細研究了前兩期節目的收視數據。發現《爸爸去哪兒》的確有別於其他娛樂節目:除了覆蓋到“湖南衛視粉”的中堅力量――20~30歲的年輕人外,還分布到了小朋友和老年人。這意味著,《爸爸去哪兒》可能是一部能讓一家人一起看的“約會電影”――要讓一家人約會,“最合適的檔期一定是春節”。但此時距春節只剩三個多月了。團隊是匆忙間拉扯起來的,核心成員是導演謝滌葵的第一季節目制作班底。考慮到大電影的質感,片方找來滕華濤做監制:拍過《蝸居》、《失戀33天》,“跨界”電視、電影,自然加分;《失戀33天》3.4億的票房,也讓龍丹妮看到了“以小博大”的可能性。滕華濤進組時已是11月,這時大家還在討論要做一部怎樣的電影。“一部完整的劇情片”是設想之一,謝滌葵和滕華濤聽他們講那些還在肚子里的故事,有親子的、有穿越的,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兒:“我要是觀眾,幹嘛要進電影院看這些故事?”滕華濤去扒粉絲評論,越扒越堅定:“大夥兒喜歡看的,是在誰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麽的時候,小孩子突然用他們的思維爆出的那些表現。那不是說幾個特別天才的人坐在一塊兒,編上幾天就能編出來的。”劇組決定,就拍電影版真人秀。不講故事,也是天娛傳媒總裁龍丹妮從《樂火男孩》中得到的教訓。“它給我的兩個啟示是:這個故事本身是不是成熟的?這些演員是不是能夠達標的?”龍丹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們當時也許只考慮到了品牌效應,沒能考慮到電影市場本身的規律。”以張傑、魏晨等二十多名“快男”為班底打造的這部3D電影,據報道當年上映五天票房不足300萬元。影片最受詬病的就是“極其山寨的3D效果”和“演員0演技”。拍攝前,預料到選秀出身的這些男生們可能不太會演,導演林華全還特意把電影做成歌舞片,用近一半的時間唱唱跳跳。但“快男們”本身不夠家喻戶曉、粉絲偏低齡,也是一大軟肋。“快樂大本營”15周年時,湖南廣電花八個月時間拍了《快樂到家》。“快樂家族”的演技也沒比“快男”高出多少,但好歹臉熟,湊在2013的賀歲檔里,能拿到1.6億票房也不奇怪。《爸爸去哪兒》的明星基礎和群眾基礎比前顯然有優勢。不用演戲,也讓五對父子大松一口氣。“要真的拍戲,Kimi(林誌穎兒子)可能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喜怒哀樂。”林誌穎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顯然這件事很難。電影不能太煽情方案確定,距離大年初一只剩下不到兩個半月,真正的挑戰這時才來:怎麽能保證電影如期拍完?怎麽保證足夠火力的宣傳?怎麽保證電影在規定時間內過審?龍丹妮和謝滌葵把各個部門聚在一起開動員會,整整吵了一天。最後拿出一個辦法:按照電影局規定的審批手續倒推時間表。這也就意味著,影片至少要在12月中旬拍攝完畢。2013年12月8日,《爸爸去哪兒》大電影開拍。此時,距離電視版最後一集拍攝結束,已過去兩個禮拜。為了同時捕捉十個主演的動作表情,攝制組最多時出動了23臺KINERAW S35攝影機。以至廣州、北京攝影器材租賃中心的S35幾乎全被劇組租光。謝滌葵團隊拍慣了電視,對電影攝影機不熟。可機器運到長隆,還沒用熱乎,就上了陣。電影要求多:攝影師不能再跟著小朋友奔跑,以免畫面晃動;不能拍穿幫鏡頭,把別的攝影機攬入畫面;要保證電影收音效果,就不能用耳麥,得用往天上舉的大話筒。為了這堆大話筒,又不得不出動十組收音師。後期的音效、剪輯也各分十組進行。“要搶時間,就得人海戰術。謝滌葵和滕華濤達成共識。除了鳥槍換炮,整個拍攝和電視版毫無二致:搶房子、找食材、做任務、做晚飯。剪輯只做了兩個變化:把任務節奏調節得“更電影”一點,在一些段落中,使用了蒙太奇。電影中,王嶽倫做飯,卻一直點火點不著。這時,鏡頭開始在王嶽倫與Angela(王嶽倫與李湘女兒)間有節奏地來回跳切:爸爸點火不著、Angela去睡覺;爸爸點火不著,Angela醒來了;爸爸還是點火不著,Angela去串門……滕華濤希望盡可能保持電視節目里那種“非常溫暖、非常正能量”的感覺。他也像節目里那樣,為每個爸爸錄制了類似於“寫給孩子的信”式的催淚片段,但最終決定棄之不用:“電影不適宜太過煽情。”留在電影中起著催淚彈作用的橋段,後來只留下了天天(張亮之子)給爸爸洗腳。12集90分鐘、收視率首位的預告片張華立一直很清楚,《爸爸去哪兒》票房一旦大賣,勢必會招來批評:“這算什麽電影?”他決定從前期宣傳,就直面這個問題:“我們就堅持這不是一部傳統的電影,我們得明確地告訴觀眾,這甚至算不上一部電影。”電影有的常規探班、影片花絮,《爸爸去哪兒》都沒有。宣傳團隊從2013年11月中旬啟動後,做得最多的事兒是數據分析。分析得到的一個重要信息是:80%的節目粉絲都是女性。這直接決定了大部分宣傳片的風格――音樂總是溫柔輕緩,畫面不是溫情款款,就是夢幻童話的。小朋友各自的特點,也被精確放大。“哪些人喜歡Angela?哪些人喜歡Kimi?喜歡的點又是什麽?”天娛傳媒品牌中心總經理趙暉說,這些都被仔細分析過。網友們喜歡Angela經常冒金句,宣傳片為她設計了這樣的對話:“爸爸,你給我講個故事吧。”王嶽倫:“春秋時期……”“到底是春還是秋啊?”王嶽倫:“有一個諸侯……”“到底是豬還是猴啊?”“這個文案就肯定不適合石頭(郭濤兒子),石頭不是賣萌路線。”趙暉解釋。這段視頻僅在優酷上的點擊量就有50萬。湖南廣電幾乎整臺出動。在湖南衛視常務副總監李浩的協調下,從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小年夜春晚,到湖衛系兄弟頻道,乃至CCTV少兒頻道,都助了“爸爸”一臂之力;考慮到年輕人刷手機的習慣,宣傳方特意找了包括Camera 360、手機QQ在內的18個App合作;同名手機遊戲、圖書也在宣傳期上線……所有宣傳已有的基礎,是熱播了12集的電視版《爸爸去哪兒》。“相當於給電影版做了整整12集預告片。”滕華濤說。為了確保大年初一各院線對《爸爸去哪兒》的排片,劇組和發行公司光線傳媒特意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50多位院線經理到拍攝現場。90%以上的院線經理表示看過“爸爸去哪兒”。大年初一上映頭一天,《爸爸去哪兒》排片量26.18%。這沒能滿足“合家歡”觀眾們的需求,他們在電影院里排起的長龍,甚至嚇走了部分原本打算觀看《澳門風雲》和《前任攻略》的“非合家歡觀眾”――初七“合家歡檔”一結束,後兩者排片量穩步提升,《澳門風雲》從13.02%的排片量一路升至20.58%,《爸爸去哪兒》則從最高時的36.17%回落至21.68%,《大鬧天宮》落幅稍小,但也從33.7%降至24.83%。是中國老百姓饑渴首日票房落幕前,龍丹妮對這部電影的票房預估,是1.5億到2億。這個數字一方面來自《快樂到家》1.6億票房的經驗。另一方面來自一筆“粉絲賬”:電影上映前,“爸爸去哪兒”同名手機遊戲下載量是1億――這是節目的核心粉絲群。考慮到從免費到收費是個難以邁過的坎兒,天娛將粉絲轉換率假定為3%。即便平均票價50元,票房收入也可達到1.5億。臺長呂煥斌和副臺長張華立卻一直跟龍丹妮強調:“肯定票房5億以上。”5億的信心,很大程度上來自第二季《爸爸去哪兒》的招商。就在電影開拍前五天,第二季節目的冠名權被伊利以3.11億的價格買下。“電影又不是一個火星媒介,本質上和電視沒什麽區別。這個節目這麽火,排在好檔期的電影有什麽道理不火?一個餐廳裝修不管如何豪華,吃到嘴里的美味才是硬道理。”張華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至於為什麽是5億?“那是拍腦袋想的”。張華立也拿5億的數字跟很多電影圈的人打賭。得到的反饋卻總是“也就八千萬吧”。張華立賭贏了。可不論是他,還是龍丹妮,也都承認《爸爸去哪兒》只是個案,多少要感謝“中國這個奇特的市場”。“中國的文化消費市場現在很複雜。觀眾買單、消費有著很大的趨同性,票房大賣,並不代表這個作品有多完美,只是能說明現在的中國老百姓對文化產品有多饑渴。”龍丹妮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爸爸去哪兒》上映前一個多月,《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先行一步上了大銀幕,這部號稱要“過十億”的劇情片,首日票房僅80萬。湖南廣電暫時也沒能發現第二個“爸爸”。“首先,它有沒有這麽高的粉絲轉換率?其次,它的故事單獨拿出來夠不夠吸引人?是不是有賣點?”龍丹妮想了想補充,“第三,堅決不能演。也許每個火的節目、品牌,都能找到一個附加的表現方式,只是這個表現方式,我們現在還沒能找到而已。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朱曉佳 李宏宇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34

掛上「底特律製造」手錶半年賣六億元

2014-06-23  TCW
 
 

 

六月初,美國上修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這個景氣風向指標轉跌為升,讓媒體高喊:製造業回流本土趨勢底定,而且不僅是高科技業,許多中小企業都迸發活力,連塵封半世紀的品牌都寫出起死回生的傳奇。

新諾拉(Shinola)是誕生於二十世紀初的鞋油商,標榜完全底特律製造,但撐不過一甲子;三年前,新主人壓注它的本土精神,轉入工藝品市場,其中手錶事業是全美五十多年來第一次重新在本土生產,開賣半年就衝出兩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億元)成績。

在《衛報》(Guardian)筆下,新諾拉堪稱民族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代言人,重新幫它鍍金的卡佐提斯(Tom Kartsotis)是潮牌腕錶化石(Fossil)的創辦人,他為新諾拉定下精品路線,業界沒有人質疑他的能耐,卻都不懂「他在破城能搞出什麼名堂來?」

製造底硬,鬼城吹新創熱

卡佐提斯卻說:「底特律工業大城的形象能為產品加分。」他刻意挑選過去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研究實驗室當廠址。這個決定看似有些諷刺,畢竟汽車業壓垮底特律經濟,但根據新諾拉母公司調查,同樣賣筆,五美元中國貨的吸引力不及十美元的美國貨,更追不上十五美元的底特律貨,製造硬底子光環仍在。

新諾拉貫徹底特律製造的政策,只招募當地人,並開出十二美元時薪,遠高於基本工資七.四美元;它還邀請每一位零售業合作夥伴親身造訪工廠,營運長卡爾(HeathCarr)希望本土精神能撼動前線銷售部隊,這樣才能「跟顧客分享我們的故事!」

此外,新諾拉還帶頭「扶植」當地微型創業,因此,只要標籤上打出美國製造、底特律製造的字眼,都可以搭便車開進它的旗艦店,貨架上的產品就有手工牛仔褲、金屬鑄品,門市甚至還塞進一家五姊妹經營的鮮榨有機果汁攤。

品牌復興成功,為底特律帶來磁吸效應:原本風評不佳的街區因此成了熱鬧商街,扶植新創企業組織觀察,越來越多新創公司願意轉往底特律發展。當地人伯恩斯(MattBurns)就說:「我不特別喜歡新諾拉,但底特律需要更多這樣的新創公司才能恢復過往繁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71

六億窮人兵團 打敗富人帝國

2014-09-22 TCW
 
 

 

芝麻終於開門!

若無意外,台北時間九月十八日晚上九點半,中國阿里巴巴網商集團,將創造全球證券史新紀錄。

市值二千二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兆 六千億元),人類文明以來,沒有一家公司能在初次登板的第一夜,就創造這樣鉅大的財富,那些原本跑在前面的先驅:臉書、亞馬遜、eBay,都變成追隨者!

九月九日,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第一次現身紐約說明會,「震撼華爾街」、「國際大腕投資人雲集!」「股票賣光了!」等新聞標題,緊緊尾隨這位黝黑乾瘦、身高只有一百六十五公分的領導人。

全球投資銀行家都想從這個精瘦的中國漢子打造出的金池塘中,舀一瓢致富甘露。

到底,這個從來沒有在網路上買過一件東西的杭州鄉下土鱉,怎樣擊敗常春藤名校資優生,建立了全球最引頸期盼的網商帝國?

馬雲,憑什麼?

表面上看,阿里巴巴創造的全球資金熱潮,很容易被誤解為只是一個單純的商業紀錄;深一層看,阿里巴巴發動的是一場億萬窮人兵團,反攻西方富國陣營的顛覆之戰。

阿里巴巴真正培養的大軍,不是工程師,也不在實驗室,而是在養分最貧乏的中國農村。

當六億中國農民一個個放下鋤頭,拿起滑鼠,阿里帝國就這樣一點一滴充實壯大。

毛澤東、鄧小平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事,卻在馬雲手上一點一點成真!

為了讓知識水準有限的農民大軍能順利做買賣,阿里巴巴十五年來,只專注做一件事:打造一個效率最高的「簡單」賺錢機器。

馬雲的起家公司——貿易網站阿里巴巴,讓資源全無的小商人,能把農村飯桌上手做的塑膠花,賣到美國人的客廳中;為了在信用不足的中國能遠距付款,阿里創造了地球上最強的網路支付產品「支付寶」;為了讓偏僻的鄉村,也能準時遞送商品,阿里巴巴硬著頭皮,在沒有建立任何一支車隊的狀況下,結合夥伴,竟打造了全中國最大的物流網路。

「技術,就該是傻瓜式服務。中國有八五%的人跟我一樣不懂技術,我們就是要服務這群人,讓窮人也能賺到錢。」

馬雲用了十五年,把這個宣示一點一點做到了!

對使用者而言,阿里巴巴創造了一個人類文明以來「最簡單」的交易平台,但對對手而言,卻是一個進入障礙最高、最難以複製的網商「生態系」。

如今,每年有超過二億三千萬個小買家透過阿里巴巴交易,每天在阿里巴巴體系上的交易額,比全球兩大電商亞馬遜、eBay加起來還多。

把「簡單」的事做到最難,馬雲創造了一頁「鄉村起義、華爾街登基」的傳奇故事!

為一窺新帝國的核心,芝麻開門的第一幕,我們來到了農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52

年營收六億元大餅誘人 義美、大成、北榮鬧僵 追查!北榮美食街標案爭議禍首

2015-05-11  TWM
 
 

 

近日,義美、大成長城和台北榮總因北榮生活廣場的經營標案鬧翻天,經《今周刊》追查發現,這原本只是一件單純的爭議,卻因為北榮處理失當,三方心結越結越深,為案情膠著的禍首。

撰文‧李建興、黃家慧

台北榮總醫院美食街(北榮生活廣場)原訂五月二日由義美子公司義美吉盛接手營運,但原經營者大成長城對新經營權的招標結果提出異議,導致得標者義美吉盛無法順利進駐,美食街則暫由大成持續經營,引起義美、北榮、大成互槓,還鬧到財政部和退輔會。

這原本只是一件單純的爭議,但《今周刊》追查發現,北榮在面對大成異議案時,一連串的處理失當,才讓雪球越滾越大、甚至僵局難解。

過去六年,北榮生活廣場皆由大成經營,由於期約於今年五月一日到期,北榮提前於三月五日舉行新經營權的投標作業,三月二十七日結果出爐,由義美吉盛得標,大成則為次優得標者(當原得標者喪失資格時,可優先遞補)。

開端》原經營者提異議

大成質疑義美吉盛投標資格義美表示,由於北榮生活廣場占地八四七坪,年營業額高達六億元,為各方積極爭取的賣場;於是,當四月一日義美吉盛和北榮進行議約時,大成卻認為,今年二月二十五日才成立的義美吉盛,怎麼可能在距離投標日三月五日只有一周的時間內,備好標案所要求的文件(公司登記、繳稅證明及信用證明)?同時也懷疑義美吉盛是用母公司的營運實績左右評審的判斷,因而提出異議。

隔天,北榮立即駁回大成異議,大成不服,四月九日又上訴到財政部促參司(因該標案法源為《促參法》)。

就在爭議尚未解除時,四月十四日,北榮居然先收下義美吉盛一千萬元的履約保證金;後來覺得難以平息,四月十五日簽約日當天,匆匆找來義美吉盛董事長高志明協商能否暫緩簽約;而高志明也允諾「在不損及義美權益,且一切合法的狀況下」答應延緩。

表面上,北榮及時說服高志明,似乎爭取到與大成解決紛爭時間,沒想到,北榮的後續動作讓事件更膠著。

協商當天,北榮只口頭預告在過渡期間,可能讓原經營者大成再展延三個月;當時義美吉盛單純認為,這是因為財政部對異議案審理期最長就是九十天,亦即審議一有結果,就會簽約,因此未作斟酌。

只是,後來義美吉盛要求北榮行文給個明確的簽約日和接手日,北榮僅以「奉上級主管機關退輔會指示,待異議案審議結果出爐後再行辦理」回覆。

北榮對簽約日期的含混其詞,讓義美吉盛心生警覺,查閱《促參法》才發現,簽約期限得在議約後的二個月內進行,這更讓義美吉盛心驚,若依法辦理,二個月沒簽約恐喪失資格,屆時大成將順理成章遞補,哪等得到三個月?

禍因》北榮兩邊討好

收保證金,又讓另一方展延此外,義美吉盛總經理詹成吉指出,北榮給予大成經營權展延到七月三十一日很不妥當。

照理說,財政部未來一判定義美吉盛仍為得標者,美食街就應立即還給義美吉盛經營。依《促參法》規定,該異議案最長審理期為三個月,而該案早於四月十九日就開始審理,最遲在七月十九日前就有結論,北榮卻硬是將展延期從五月二日舊約截止日,算到七月三十一日,平白無故多給大成十二天的營運期!

詹成吉進一步分析,由於展延期間正值醫院美食街旺季,估計月營業額就高達六千萬元,義美吉盛少賺不說,光目前已經到位的人事開銷、與下游店家延約的損失,一個月就多達六、七百萬元,「這還不包括商譽受損,義美可說是『人財兩失』!」至於有沒有把握勝訴?詹成吉針對大成的質疑解釋,義美吉盛雖為新公司,但投標前不但取得了營利事業登記證,往來銀行台銀也提供信用證明(由於還沒開過票,自然就沒有信用瑕疵);至於繳稅證明,因為新公司也還沒開始繳稅,根據標案規定,是不用附的。投標時,也清楚列出義美食品和義美吉盛是兩家獨立的公司,何來魚目混珠?「更何況,北榮老早就駁回異議案,證明了義美吉盛就是得標者!」財政部促參司長曾國基則表示,「財政部已經行文給北榮,指『異議不構成義美吉盛緩進駐美食街的要件』,希望北榮可以留意。」同時提醒,按現行法規,北榮必須在與得標廠商完成議約後,二個月內讓得標廠商進駐,否則有違法的疑慮。

對此,本刊也數次去電詢問大成和北榮相關細節,大成低調回應:「全案目前已進入審理期,不便回應!」而北榮也只回覆:「本案依據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申請及審核程序爭議處理規則第六條但書規定(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申請及審核程序之進行,不因由申請人提出異議而停止,但主辦單位認為有停止進行之必要,不在此限),暫緩簽定本案契約,待前述申訴審議判斷確定後再行辦理,全案已委託律師處理。」無論結局如何,由於北榮尚未給予義美吉盛確切的簽約日和進駐日,一旦判定義美吉盛勝訴,何時要換手經營,恐還有爭議。

台北榮總生活廣場

面積:847坪,全國第二大醫院商場,僅次於林口長庚

經營範圍:美食街及商店

人潮:6億元/年(旺季6000萬元/月,平均5000萬元/月)

義美吉盛

成立時間:2015年2月25日

負責人:高志明

實收資本額:66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