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標題2007年FOMC完整紀要公佈:伯南克等嚴重低估危機 蓋特納被指洩密(已更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78

當地時間週五,美聯儲公佈了2007年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閉門會議的完整文本記錄

金融危機從2007年開始爆發,隨後美國陷入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也是從2007年開始,美聯儲政策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貨幣政策新時代。

2007年,FOMC一共召開了8次常規會議和3次緊急視頻電話會議。

8月16日,美聯儲在一次緊急視頻會議中決定下調「貼現利率」。9月,10月和12月,美聯儲三度下調利率。在12月,美聯儲還宣佈啟動第一個非常規項目支持全球銀行系統,允許外國央行使用美聯儲的美元。

 

美聯儲嚴重低估金融危機

按照慣例,這些會議的完整紀要都是在五年之後發布。從這些紀要中,我們可以一窺當時政策制定者對金融危機的看法以及部分貨幣政策內幕。回頭來看,包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人在內的判斷都出現嚴重失誤。

在2007年3月的FOMC會議中,伯南克相信,美國房市將保持強勁。

即便在市場已陷入恐慌的12月,伯南克還說,「我預計任何主要金融機構都不會破產或接近破產。」

但在隨後的一年裡,多家金融機構瀕臨破產,美國政府不得不出面救助。未得到救助的雷曼兄弟走向了破產之路。

蓋特納也低估了這次危機。2007年8月,蓋特納說,「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大型的多元化機構會遇到任何融資壓力。」

2007年10月,舊金山聯儲主席Janet Yellen說,「我認為經濟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邁向軟著陸。」

不過Yellen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兩個月後的12月,Yellen說,「出現信貸緊縮和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看起來已經非常真實。」

 

蓋特納被質疑洩露美聯儲政策

還有更有意思的細節,在8月16日的FOMC會議上,裡奇蒙聯儲主席Lacker質疑當時的紐約聯儲主席蓋特納,認為他把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動向洩露給了美國銀行CEO,而這是不允許的。

兩人當時在會議上還發生了爭執。

他們的對話:

Lacker先生:蓋特納副主席,你剛才的意思是說不是這樣,我們對貼現利率的考慮,或者說我們可能怎麼做,銀行並不知道?

副主席蓋特納:是的。

Lacker先生:蓋特納副主席,我今天下午和美國銀行總裁和CEO Ken Lewis進行過對話,他說,對於蓋特納改變貼現工具的安排,他表示感謝。我的信息和你的不一樣。

伯南克主席:好的,謝謝你。請繼續,蓋特納副主席。

蓋特納:我不能代表Ken Lewis說話。銀行的權利範圍有哪些,我們目前在窗口方面有哪些政策,我想他們是尋求對此有更清晰的理解。我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幫助他們理解這些範圍,我想整個系統的情況都是這樣的。因為人們通常都不會使用窗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沒有真正理解這個工具是什麼。

 

伯南克談政策洩密

在2007年10月的會議上,伯南克還溫和批評了美聯儲成員對《華爾街日報》記者Greg IP透露信息。

伯南克的原話:

我認為實際上沒有任何人洩密。因為Greg Ip工作的方式是這樣的,他跑去和每一個人談話,從每個人那裡獲得一些信息,然後把它拼湊起來。不管怎樣,我認為當我們內部的商討變成公開信息時,很明顯對我們機構是不利的。所以我要求每一個人在保密方面要特別小心。

如今,Greg Ip已經離開華爾街日報,加入了《經濟學人》。他很快就被市場認為是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傳聲筒。

華爾街日報接班Greg Ip的是Jon Hilsenrath。

他曾一次又一次準確預測美聯儲政策,以至於FT的記者嘲諷說,看了他的前瞻文章後,已無必要再去閱讀第二天將發表的FOMC聲明了。

整個華爾街都把他視為伯南克的傳聲筒,大摩的羅奇甚至稱Hilsenrath才是真正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曾要求其他人保密,但如今,人們一看到Hilsenrath的文章,就會將之視為伯南克在洩密。

 

美聯儲FOMC會議完整記錄

美聯儲每一年的FOMC會議都會在5年後公佈完整的會議記錄(僅作少數修改)(一年前,當公佈2006年的FOMC會議完整記錄時,我們看到了格林斯潘時代最後的落幕),下面是蓋特納對格林斯潘的評價:

美聯儲的這一政策源於1994年,當時在國會的巨大壓力下,美聯儲開始增加透明度,決定在每次會議的五年後發布輕度刪改但保持完整的發言紀錄。然而,這一政策也導致意想不到的結果:從那一年開始,每位在FOMC會議上的發言者都會在每次會議後的幾週拿到一份他們發言的草稿。令他們驚奇的是,這份稿子比他們想像中的要粗製濫造得多。他們對之前發言者的即興回應在紙面看上去顯得相當輕率。於是,有些人開始帶著準備好的講稿去參加會議。FOMC會議開始時看似是一場準備就緒的激烈辯論賽,實際上卻以每個人拿出準備好的講稿唸完而告終。

摩根士丹利認為這也產生了一個新的現象:影響市場觀點的時間窗口被提前了,以前是在與會者在會議中發言的時候,現在變成了在與會者寫完講稿的時候。因此,美聯儲官員搶在會議前發表更多講話來相互示意他們將在正式會議上讀什麼內容。如果一項政策引起爭議,交易量就會放大,現實中市場就是這麼反應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55

杜金龍、蕭明道、郭恭克等七大名師獨家公開 修練四手絕活 判斷走勢、檢視持股 提高投資勝率

2013-09-23  TWM
 
 

 

股市贏家與輸家的區別,就在於進場前是否有充足的專業判斷,對大盤與個股的技術面及基本面條件,都有了然於胸的看法,蒐羅七位股市高手、三十五件股市觀察面向,只要能做對幾件,就能提高投資勝率。

撰文‧林心怡、歐陽善玲

年前,陳太太聽信「專家」建議,挪出多年儲蓄以九百元買進七張宏達電,四個月後股價腰斬,她不甘心地再加碼二十張,滿心期待奇蹟出現,眼看股價再跌到二四○元,她再加碼四十張;直到股價僅剩二百元附近時,她絕望了,終於忍痛賣掉,大賠近一千萬元。

同樣也在兩年多前作多過宏達電的投資達人羅詠樂,卻有截然不同的投資結果。他每天都會花時間研究技術線圖,檢視手中持股,當他發現宏達電股價破線時,不但停損出場,還陸續找機會反手作空,扣除虧損。

這說明了,股市輸家心中在意的是股價,等待的是奇蹟;但股市贏家心中在意的是客觀條件,等待的是買賣點!輸家的情緒是焦躁的、是茫然的;而贏家的精神是篤定的、是了然於胸的。而這些差別就在於每日收盤後修練的真功夫。

在此,我們歸納出許多投資專家與中實戶贏家們,收盤後最常做的投資功課,從研判大盤走勢、建立選股名單、檢視手中持股規畫,與提升投資素質中,蒐羅出「收盤後股市高手默默在做的三十五件事」,提供不同投資性格的人練功方向的參考。

第一招:研判大盤多空走勢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大盤走空,個股也難有行情;因此,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指出,做好投資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研判大盤多空走勢」;而觀察的指標包括總經面的國際股匯市變化、三大法人的籌碼面變化,以及技術指標形態與量能潮變化,都是研判大盤走勢的重要參考依據。

每天收盤後,杜金龍必做的投資功課,就是從網路上調出大盤技術線圖,一一檢視其多空指標與形態強弱,用他擅長的波浪理論規畫大盤行情,以KD值、RSI、MACD來研判大盤多空走勢。

首先,杜金龍會以周KD掌握波段行情,當周KD低檔黃金交叉且超過二十,而MACD也在低檔出現交叉向上時,他會認定後勢會有中波行情。相反的,當周KD從高檔八十向下死亡交叉,且MACD出現高檔黃金交叉,則會面臨中段整理。至於觀察RSI在七十以上則為超買區,三十為低檔超賣區,當高檔向下交叉為賣訊,低檔交叉向上則為買訊。目前,杜金龍綜觀所有技術觀察指標對大盤研判的結論是,大盤正走波浪理論的「三~三波」,台股大盤後勢可期,高點可望在十月見到九○一五點。

而統一國際副總經理廖繼弘的盤後功課,則以「均線與乖離率」研判大盤走勢。例如,當均線上揚,而大盤指數在各均線之上,可確定行情趨勢往上;反之,就要留意下修風險。至於乖離率,則指大盤指數與均線的距離,均線之上代表「正乖離」,代表潛藏賣壓越大,股價越有機會拉回;反之,當「負乖離」越大,投資人低檔撿便宜的心態越濃,股價越有反彈的機會。

廖繼弘說,當大盤跌深與月線負乖離逾一○%、季線負乖離逾一五%時,都是底部買訊;而大盤飆漲與月線正乖離逾一○%、季線正乖離逾一五%時,則為高檔賣訊。此外,為研判大盤走向,杜金龍每天盤後也會上「台灣證交所網站」蒐集「三大法人進出動態、融資融券變化與外資借券放空動態」。

杜金龍指出,漲勢啟動時,會出現「資減券增」的形態,這時後勢往往會有波段行情可期;當「資增券增」時,仍有機會持續漲勢;直到漲勢再創高點,出現「資增券減」時,代表盤勢即將進行整理,宜先做賣出動作。至於國際財經資訊方面,除美國聯準會政策動向,杜金龍還會特別留意「匯率變化」;他認為匯率為股市先行指標,其中又以美元與日圓走勢對新台幣影響最大,且通常是「新台幣升、股市漲;新台幣貶,股市跌」。

第二招:檢視手中持股 汰弱留強對大盤多空有了然於胸的看法後,再來就是檢視自己手中的持股,進行汰弱留強。

收盤後,技術派高手蕭明道最常做的功課,就是檢視個股量價結構,挑選下跌量縮價不跌標的。他認為,正常情況下,當市場走多,個股的量價結構應是「價漲量增」、K線收紅;反之,個股應是「價跌量縮」、K線收黑。掌握這個簡單原則,首要功課就是將手中持股的量、價表現全部瀏覽一遍,對個股的強弱就有個了解。

此外,若大盤上漲,多頭趨勢成形,但手中個股卻出現量增、價不漲,且收黑K情況,就要特別小心,宜提防頭部出現,選股也應盡量避開,以免押錯寶。同樣的道理,當市場明明走空,但手中個股卻出現低檔爆量、收紅K的情況,即代表個股底部可能出現,應該持續持有。

蕭明道強調,當個股在低檔,出現長黑K棒後股價立刻止跌回升,且量縮不再見低價的個股,就是長線持有的首選。他以超過二十年投資經驗分享,這樣的股票優勢,在股價整理過一段時間,籌碼沉澱乾淨;一旦下跌量縮不破低點,就代表股價底部支撐強勁,只要多頭點火,漲勢就會相當凶猛。

對於手中持股的檢視,蕭明道也希望投資人能掌握手中持股周線、月線及季線的扣抵位置;因為各期均線不僅代表這段時間的多空趨勢,也有助漲、助跌的特性。蕭明道說,「這就叫做借力使力、不費力。」一旦投資人了解個股各期均線扣抵位置,以及所代表的意義,自然就能對手中持股有基本的掌握,甚至搶先一步,挖掘好股。

此外,著重技術面選股的廖繼弘也特別提醒,通常KD值在八十附近,一般被視為高檔過熱區,尤其向下出現死亡交叉時,代表有過熱反轉疑慮;不過一旦出現「高檔鈍化」時,這類股票後勢都很強勁,股價上演噴出行情的機會也高;所以不但可以伺機介入,也可以持股續抱,不用急著賣出。

而以基本面作為買賣依據的投資人,獵豹財務長郭恭克分享,除了重視產業前景外,也應定期追蹤「公司長短期營收變化」與「營收成長指標」作為進出場的依據。當短期營收(三個月平均營收)低於長期營收(十二個月平均營收),或兩者都下滑,宜賣出持股;反之,宜買進股票或持股續抱。

在營收成長指標部分,郭恭克則會鎖定營收、毛利率、營益率等,要能逐月、逐季成長者,才能持股續抱或買進;反之,宜賣出,例如殺價競爭的筆電代工廠就要避開。

在檢視個股合理買賣價方面,他也主張利用「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來推算股價的合理性。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盈餘╱每股股價;也就是說,期待報酬率越高,就須以相對便宜價買進,一旦股價超出期待報酬率,就可以獲利了結。

第三招:建立準備買進的觀察股懂得掌握手中持股的強弱,這些功課也同樣可以用來尋找、建立自己未來要買進的觀察股名單。

在建立觀察股名單上,技術派投資達人蔡森會先觀察期貨以及大盤日線、小時線與五分鐘線,作為台股大盤多空走勢的研判。他認為,期貨指數是大盤的領先指標,一旦期貨小時線出現一根帶量長紅,並突破前波高點,那就代表短線大盤即將翻多;此時就要同步篩選當日股價走勢較強的個股。

蔡森說,這波大盤翻多關鍵日在八月二十九日,當時台股期貨小時線就出現帶量長紅,且越過前波高點。收盤後發現這個狀況,就必須回頭搜尋當天,或留意隔天股價表現強勁的個股。就過去經驗來看,這些個股走勢也相對亮眼。

換言之,利用期貨小時線,先觀察大盤是否有反轉跡象,再對照大盤走勢,若兩者皆有強烈翻多訊號出現,再進一步篩選當日表現較強的個股,列為買進名單。另外,熟記大盤及個股的量價結構,也是投資高手建立「買進池」的常見作法。

蔡森盤後便會「畫出個股趨勢線,瞄準突破壓力線的個股」。所謂壓力線,就是將一段時間內的股價高點連成一條線,並向右延伸畫出;值得買進的個股,就是股價突破壓力線的標的。這不僅能用於個股強弱的研判,也適用於大盤。

蔡森舉例,像這波大盤高點可從五月二十二日八四三九點,到七月十八日八二六五點連成一線,並將此線視為短期壓力線。九月五日,大盤最高收在八一六九點;站在這條壓力線之上,代表接下來多頭企圖心強烈,指數可望由此再展開另一段行情。以這種方式,尋找突破壓力線的個股,並將其列為買進觀察名單,也是投資達人常用的方式;相反地,當股價跌破由一段時間低點所連成的支撐線時,選股就要盡可能避開。

除了技術面選股外,著重基本面與中長期投資的投資高手黑傑克,盤後會尋找產業趨勢向上,後勢有想像空間的標的。他最常做的事就是參加上市公司的業績發表會、投資同好的討論會,並且建立有用的人脈網絡,尋找符合任何一項「五新」(新產品、新團隊、新產能、新策略、新市場)的產業,然後到股市「公開資訊觀測站」或「鉅亨網」,檢視看好產業的營收與毛利率的變化,挑選適合的個股。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則指出,資訊爆炸的時代,想做好投資功課,最忌諱是盲目地追求無止境的資訊。他認為,「善用自己的專業」,在熟悉的領域進行投資,是確保獲利的不二法門。因此,盤後應選擇性地閱讀、蒐集資訊,甚至建立相關人脈,強化在產業趨勢,或公司營運方面的深度。

第四招:檢討與修正,提升投資素質「像在塑化業工作的人,就要鎖定塑化相關情報;在航運公司上班的人,也可從本身專業出發,蒐集有利資訊。」他強調,每個人都一定有屬於自己的「專業」,而市場上投資機會五花八門,各行業訊息真假難辨,投資人若能利用自己的強項,學習將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功效,才可能在市場上長長久久。

毛仁傑認為,資料蒐集與閱讀重點,在質、不在量,為確保資訊品質,投資人可主動出擊,籌組討論會或讀書會,藉由多方交流,來彌補個人思考的不足,久而久之,還可提升自己對產業的敏感度。「最後就會發現,善於思考才是決定投資勝負的關鍵;而利用相互討論方式,深化思考力,則是值得學習的作法。」總之,股市贏家與輸家的區別,就在於進場前是否有充足的專業判斷,對大盤與個股的技術面及基本面條件,都有了然於胸的看法;在操作時,則能順勢應變、果決行動。「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盤中買賣雖只是一通電話、一個按鍵的動作,但背後卻是日積月累的真本事!

股市高手盤後默默在做的35 件事

研判大盤多空走勢

1.國際面:觀察經濟重要指標(恐慌指數、美元、油價等)及匯率變化。

2.籌碼面:追蹤法人進出狀況、資券變化、借券放空動態。

3.籌碼面:從摩台指未平倉量解讀外資籌碼動態。

4.技術面:從波浪理論形態規畫大盤走勢。

5.技術面:觀察大型權值股漲跌與成交量,研判多空氣氛。

6.技術面:觀察均線扣抵位置,若在相對高檔代表均線將下彎偏空,反之偏多。

7.技術面:留意大盤與各期均線的乖離變化。

8.技術面:留意KD、MACD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

9.技術面:留意RSI低檔交叉向上與高檔向下的多空指標。

10.技術面:留意期貨及大盤日線、小時線相關走勢。

11.技術面:謹記前3日大盤低點,若跌破3日低點,就要減碼,反之加碼。

檢視手中持股,汰弱留強12.技術面:觀察持股上升趨勢線,跌破即為賣出訊號。

13.技術面:出現頭部、破底形態就該出場。

14.技術面:日或周KD持續高檔鈍化(80以上),宜持股續抱。

15.技術面:短線追漲操作者,遇K線帶量收黑、跌幅3.5%就要停損。

16.基本面:公司長短期營收變化,當短期營收(3個月平均營收)低於長期營收(12個月平均營收),或兩者都下滑,宜賣出持股。

17.基本面:營收成長指標能逐月、逐季成長者可續抱;反之宜賣出。

18.資金面:隨時檢視手中資金部位,永保二成以上現金,以便不時之需。

建立準備買進的觀察股

19.技術面:留意周KD高檔鈍化(80以上),股價沿著10日走高者。

20.技術面:留意股價突破箱形整理區間,帶量收紅K棒者。

21.技術面:畫出個股趨勢線,瞄準準備突破壓力線的個股。

22.技術面:W底成形,即將突破頸線的個股。

23.技術面:留意個股下跌過程中,已出現價穩量縮者。

24.技術面:檢視各期均線扣抵位置,鎖定均線翻揚個股。

25.技術面:留意突破前3日高點的個股進場買點。

26.基本面:蒐集研究報告,尋找趨勢向上,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27.基本面:留意新產品、新團隊、新產能、新策略、新市場等「五新產業」。

28.基本面:選擇產業歷久不衰、年年穩健配息,ROE>15%,盈餘再投資比率<80%,市占率高的龍頭股。

29.基本面:利用「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推算買股合理價,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盈餘÷每股股價。

檢討與修正,提升投資素質30.檢視:檢討盤勢與自己的預期是否相符,針對錯誤提出改善辦法。

31.反省:落實賺賠出場檢討,修正弱點,避免重蹈覆轍。

32.研究:上網搜尋研究報告、閱讀有口碑的財經部落客文章尋找投資靈感。

33.求知:多閱讀財經與投資心理學的文章,提升投資專業與心理素質。

34.人脈:培養產業人脈網絡,參加可教學相長的討論社群,蒐集投資素材。

35.紀律:克服恐懼與貪婪,釐清自己是長線投資,還是短線交易,並嚴守紀律。

股市重要資料搜尋參考網站

網站 主要功能

奇摩股市 查詢公司基本資料、技術面鉅亨網 查詢公司基本資料、技術面、研究報告、重要財經資訊台灣股市資訊網 查詢個股歷年營收資料、經營績效公開資訊觀測站 檢視季報、年報等財報資訊財報狗 以財務指標選股並同時比較多檔財報資訊

撿股讚 以殖利率挑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81

是什麽讓喬布斯、梅里克等人創造出自己熱愛的工作?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2/156265.shtml

是什麽讓喬布斯、梅里克等人創造出自己熱愛的工作?
湛廬文化 湛廬文化

是什麽讓喬布斯、梅里克等人創造出自己熱愛的工作?

成就大事的特質稀缺而寶貴。

黑馬說

為什麽別人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你卻不能?為什麽明明在為生活工作,卻仍感覺不能自主自己的生活?很多人都希望找到或者創造出熱愛的工作,但結果往往不容樂觀。美國知名博主卡爾·紐波特在新書《優秀到不能被忽視》中,通過3個不同創業者的故事,對如何創造熱愛的工作給出了他的觀點。

文|卡爾·紐波特        譯|張寶 

喬布斯:創造真正有價值的產品

1975年,喬布斯註意到當地計算機迷興奮於套裝電腦的出現——這些電腦發燒友可以自己在家組裝電腦了!喬布斯說服好友沃茲尼亞克一起設計這種套裝電腦的電路板,然後賣給當地的電腦愛好者。

喬布斯帶著100塊電路板走進了保羅·特雷爾開的字節商店——一家當地的先鋒電腦店。他手上拿著的東西的確是稀缺而寶貴的:當時新興的電腦市場上比較先進的個人電腦之一、蘋果I 型(Apple I)的電路板。賣出100 塊原創的電路板所能得到的資金會讓喬布斯對自己的職業擁有更多的自主力。

是什麽讓他們創造出自己熱愛的工作?

為了在職業生涯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特質,他需要提供更有價值的東西。他接受了馬克·馬克庫拉的250 000美元資金,並且與沃茲尼亞克一起設計了一種新型的電腦,而這款產品無疑優秀到了不能被忽視的地步。在舊金山灣區家釀計算機俱樂部的圈子里,在技術上與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水平相當的工程師大有人在。

但喬布斯的眼光獨到:他接受了投資並且在技術上集中精力生產一種組裝完整的產品,結果就有了遙遙領先於競爭對手的蘋果II 型:它帶有彩色圖形顯示功能;顯示器和鍵盤被整合進機箱內;開放式架構,允許快速擴展內存和連接外設(例如,由蘋果II 型首次引入主流應用的軟驅)。正是這款產品讓蘋果公司在市場版圖上占有一席之地,並把喬布斯從一個小打小鬧的創業者推上了領導一家夢幻公司的寶座。

格拉斯:獲取稀缺而寶貴的技能

格拉斯初入職場時是一名實習生,後來為《面面俱到》節目剪輯錄音帶。很多年輕人和格拉斯一開始的發展路徑一樣:先在一家當地的廣播電臺實習,然後升到一個低級制作崗位上。然而,格拉斯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技能更稀缺、更寶貴,一旦如此,他便逐漸脫穎而出。由於他剪輯得幹脆利落,所以贏得了主持一些節目的機會。雖然格拉斯的聲音聽起來沒有一點電臺應有的莊重感,但他的節目開始讓他獲獎。

他在一次采訪時說道:“對於從事創作的人來說,你對這件事產生了興趣,但還存在某種‘差距’。你做的東西還不那麽好,對吧?你努力想做好,但就是沒那麽棒。關鍵是,要強迫自己去完成工作、強迫技能形成。這是最難的階段。”

是什麽讓他們創造出自己熱愛的工作?

這種策略是有效的。在他為《面面俱到》錄制的節目獲得成功後,格拉斯被挖到芝加哥公共廣播電臺,與別人一起主持了一系列的地方節目,這進一步提升了他技能的價值。1995年,電臺經理決定推出一檔形式自由的節目《美國生活》,打算在全美聯播,而格拉斯便是被優先考慮的人選之一。

只要你細想一下他的經歷便會發現,其中的經濟學原理還是很清楚的——格拉斯用自己努力獲得了稀缺而寶貴的技能,從而換來了一份很棒的工作。

梅里克:技能勝過一切

阿爾·梅里克是海峽群島沖浪板(Channel Island Surfboards)的創始人。他在離海灘一個街區的地方擁有一間辦公室,還可以隨時跑去沖浪,這聽起來很棒,但這種工作不是唾手可得的。

梅里克曾做過幾年的造船工作,並且從中獲得了玻璃纖維成型的相關經驗。另外,他斷斷續續地從事著沖浪這項運動,因此對沖浪有所了解。盡管如此,他還是做了大量努力才使自己的制板技能達到了寶貴的地步。

是什麽讓他們創造出自己熱愛的工作?

“起初,你會一直擔心自己失敗,擔心讓你做板子的人是個世界冠軍,而你給他做的板子會不好用。”他在“尋路之旅”的采訪中回憶道,“這只會讓我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努力地嘗試,最終實現我想用沖浪板實現的東西。”

作為一名專業的沖浪板制造商,梅里克的事業得以開展,依靠的也是稀缺而寶貴的技能,而且這項技能定義得非常清楚:他做的沖浪板讓使用者在比賽中獲勝。

看完故事我們不禁要問,這三份事業到底有什麽特殊之處才讓它們如此有吸引力?怎樣才能創造自己熱愛的工作?答案就是:成就大事者都有一些特質,真正有吸引力的工作往往會有這幾項特質的某種組合。這幾項特質分別是:創造力、影響力、自主力。

是什麽讓他們創造出自己熱愛的工作?

喬布斯產出了某種稀缺而寶貴的東西,所以,他的事業被註入了創造力、影響力和自主力。格拉斯通過努力獲得了稀缺而寶貴的技能,從而在他的職業生涯產生了這三項特質,而梅里克同樣擁有這三項特質的組合。

成就大事的特質稀缺而寶貴。假如想獲取這些特質,你需要提供稀缺而寶貴的技能作為交換。這些稀缺而寶貴的技能可視為一個人的職場資本。

職場資本,是個人在職場中具備相對稀缺的能力,並得到周圍人的認同,以及得到關系近的人的關註,得到機會的一種表現。以往的職業資本僅僅關註了個人的能力,而個人的能力是在職場中才有價值的,能夠成為資本。職場中還有人際關系、相對稀缺技能、職場轉移機會等。

你需要讓自己優秀,從而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得到好處,而工匠思維一心想達成的正是這個目的。工匠思維不斷專註於讓自己“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是一種非常適合於獲取職場資本的策略。因此,如果你的目標是打造自己熱愛的工作,那麽工匠思維可以幫助你獲得創造力、影響力及自主力,從而創造自己熱愛的工作。

熱愛 工作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7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