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貨幣政策空間充足,無需非常規量化寬松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525

實際利率仍處高位,利率市場化步入收官階段。

宏觀政策的關鍵更多轉向如何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推動寬貨幣走向寬信用。

2015年5月10日,央行宣布降息是合乎市場預期的政策動作,根據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78%,比上年12月下降0.15個百分點;同期,CPI步入1時代,4月環比下跌0.2%,5月可能進一步回落,4月PPI同比下跌4.6%,環比進一步下跌了0.3個百分點。

如果對比一季度貸款利率和PPI的下行幅度,實際利率依舊偏高。同時,從一季度公布的數據看,國內經濟並未出現傳統的旺季複蘇態勢,4月公布的價格指數和進出口數據都相當低迷,PPI連續38個月為負,顯示需求仍然疲弱,通縮風險在增加,同時也在事實上推高了市場的實際利率水平。因此進一步推動名義利率的下行已經勢在必行。事實上,銀行間利率從3月中旬以來已經持續大幅下降近200個基點,存款利率的及時調整總體上是合乎市場預期的,並不意外。

隨著中國金融結構的調整和金融市場體系的發展,目前中國的貨幣政策調控正處於從數量型調控為主向價格型調控為主逐步轉型的過程中,但傳導機制還有待進一步順暢,需要綜合運用量價工具。

經過前兩次降準,以及央行不斷使用的定向工具,銀行間流動性總體寬裕,超儲率水平有所上升。在新的條件下,宏觀政策的關鍵更多轉向如何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推動寬貨幣走向寬信用,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需要存貸款利率、貨幣市場利率下行等價格工具的同步跟進,形成協調的政策效果。

更為深遠的意義在於存款利率上限浮動區間由以往的0.1擴大至0.2,從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兩次利率政策調整後存款利率的執行情況看,全部存款實際上浮比例不到1.25倍,存款利率“一浮到頂”的機構數量已明顯減少,金融機構存款定價的專業化、精細化、差異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分層定價的存款定價格局基本形成。

可以預期的是,2015年利率市場化在此次改革之後將進入收官階段,這有利於金融機構風險定價能力的進一步完善,向中小企業傾斜信貸資源,同時也會在客觀上促使金融機構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激勵金融市場的創新和直接融資的發展。

綜合近期降息降準等政策來看,中國的貨幣政策依然有足夠多的政策組合選擇,可以在保持政策基調中性取向的同時兼具靈活性和前瞻性,並酌情適度走向寬松。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貨幣政策操作一直在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遵循年初確定的主要政策目標,同時著力應對經濟下行,並綜合考慮利率市場化改革、地方債務置換等因素。

總體上看,以M2增速目標為代表的政策變量,始終在預定的政策目標範圍內波動,這與歐美央行在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失靈之後所采取的非常規的量化寬松(QE)是有本質區別的。同時,現有的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和定向結構性工具都有較大操作空間,也無需走向Q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06

未雨綢繆資本充足率 城商行排隊也要回A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662.html

未雨綢繆資本充足率 城商行排隊也要回A股

一財網 張菲菲 2015-05-14 00:20:00

昨日,哈爾濱銀行(06138.HK)發布公告稱,建議發行不超過36.66億股A股,占擴大後總股本25%。按公司2014年止每股凈資產值2.69元人民幣,募集總額將不低於98.61億人民幣,募集凈額將全數用於補充資本金。

昨日,哈爾濱銀行(06138.HK)發布公告稱,建議發行不超過36.66億股A股,占擴大後總股本25%。按公司2014年止每股凈資產值2.69元人民幣,募集總額將不低於98.61億人民幣,募集凈額將全數用於補充資本金。

這是繼徽商銀行(03698.HK)本月6日在申請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上市,第二家上市城商行祭出回歸A股市場的信號。

重回A股 補充資本

既然已經H股上市成功,為什麽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再次垂涎A股市場,主動來到主板市場長長的擬IPO銀行隊列之尾呢?

對此,哈爾濱銀行稱,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的凈額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

H股上市企業,不得不要面對的現實是估值低,募集資本金有限。以哈爾濱銀行為例,該行在全球首次公開發售30.2358億股H股,並以每股2.9港元的發行價格實現超額認購,不計超額配股權,成功募集款項凈額約77.22億港元。

截止到2014年末,哈爾濱銀行資產規模3436.42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6.7%。哈爾濱銀行銀行表示,進一步鞏固在小額信貸領域的領先地位,促進農村金融業務的全面發展,加快推進國際化業務拓展,預計本公司資產規模仍將穩健增長,對資本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資本充足率方面,《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自2013年1月 1日起的正式實施,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與此同時,宏觀經濟經濟下行,銀行資產質量承壓, 2014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哈爾濱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近14億元,不良貸款率1.13%,較上年提升0.28個百分點。為此,銀行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占用了銀行資本。2014年末,哈爾濱銀行貸款減值損失29.1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90億元。

哈爾濱銀行稱,有必要通過A股上市進一步提高資本充足率,為可能的監管要求提供預留空間,增強本公司抗風險能力並為穩健經營和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先去A股排隊

公告稱,A股發行對哈爾濱銀行股東結構的影響表現為,在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發行總量10995599553股,其中已發行內資股7972029553股,占該行已發行股份72.50%,H股3023570000股,占該行股份27.50%。緊隨A股發行完成後,發行總量14661599553股,其中已發行內資股占比變為54.37%,A股占比25%,H股占比變為20.63%.

“反正已經在H股上市了,也不著急,先去A股排隊。”接近徽商銀行人士這樣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該行進軍A股市場IPO的態度。眾所周之,要在國內主板上市,擬上市企業除了要滿足各項指標,在目前核準制的監管程序下,更需要等待的耐心。

2014年6月30日,包括江蘇銀行、上海銀行、盛京銀行、成都銀行、杭州銀行、貴陽銀行6家城商行,以及無錫農商行、張家港農商銀行、江陰農商銀行、常熟農商銀行、吳江農商銀行5家農商行等11家銀行在證監會發布了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快一年過去了,僅有盛京銀行按捺不住上市的渴望,轉戰H股於去年底上市成功,其他擬在A股上市銀行仍然在漫長的IPO隊列之中。

相比於A股市場,中小銀行登陸H股實現上市之看夢則顯得更現實。目前已經有重慶銀行、哈爾濱銀行、徽商銀行、盛京銀行在2013年以來先後在H股掛牌。從2014年財報來看,這幾家城商行凈利潤增速較快提升,分別為21.4%、13.6%、15.2%、11.1%。

從資本充足率來看,上市後,這幾家資本狀況均得到顯著改觀。截至2014年末,哈爾濱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64%、13.94%、13.94%。徽商銀行資本充足率13.41%,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1.50%,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51%。盛京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11.04%,資本充足率12.65%。

回顧國有大行上市路徑,先完成股份制改造,掛牌H股,繼而登陸A市場,實現A+H股兩地上市,城商行能否循跡兩地上市?還有待觀察。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74

中國動向(3818)改變模式打造品牌,現金充足投資業務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05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5-27 11:22 編輯

中國動向(3818)改變模式打造品牌,現金充足投資業務
作者:楊嵐 馬莉

一、集團股權結構穩定,創始人重回前臺掌舵

中國動向成立於2001年,時任李寧公司總經理的陳義紅主導創立李寧子公司北京動向,目標瞄準國際運動服飾多品牌代理。2005年陳義紅以自有資金購買北京動向80%的股權,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2005年為收購Kappa品牌在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的品牌所有權和永久經營權,摩根士丹利作為戰略投資者為公司註入3800萬美元,並取得20%股份。

集團於2007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IPO共計發行15.81億股,首發價每股3.98港元。當當前公司股價格每股1.93港元(2015/5/25),值總市值107億港幣,遠低於團集團07年發行價。

集團最大股東為的由陳義紅先生為實際控制人的PosedionSportsLimited,持股40.23%。上市以來集團實際控制人共進行兩次減持。分別是2009年7月22日,陳義紅先生及其妻子通過PoseidonSportLimited和ColourBillionLimited共減持1.4億股,占已發行股本的2.48%,減持價格5.02港元。第二次大股東減持於2013年6月19日,陳義紅先生通過Posedion減持公司2.5億股股份,減持價1.4港元,占已發行股本的4.51%。

公司其他大股東為海外投資機構Prime Capital Management Company Limited和Hermes Invesment Management。


公司上市後,沒有定向增發記錄。公司目前僅有兩位執行董事,分別為公司創始人及實際控制人陳義紅先生(集團主席、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以及陳先生女兒陳晨女士。集團年報披露的高管人員目前有一位,為擔任Phenix株式會社社長的孫建軍先生。公司未向以上三位高管發行購股期權。

二、服裝主業重挫後轉型待重生

中國動向服裝業務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和日本。在中國大陸,公司其主要從事Kappa品牌的設計、開發、市場推廣和批發零售業務。在日本,中國動向於2008年收購日本Phenix公司,獲得其旗下全球滑雪及戶外運動服品牌【Phenix】和【Kappa】品牌在日本的所有權。目前集團在中國的Kappa業務占到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的65%。


(一)從高速發展到急速下滑,原有商業模式遭挑戰

2010年前,集團在中國的業務高速發展。自集團2007年上市以來,受惠於中國大陸經濟以及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高速發展,中國動向以其Kappa產品在體育品牌中獨樹一幟的時尚性,具有差異化的市場推廣模式,成功地在體育和休閑交界的藍海市場占據大片市場。集團在2007年至2010年間,采取純批發的【主要經銷商】模式,通過在全國各區域指定唯一經銷商的方式,降低了同一區域內品牌的無序競爭,有效提高了經銷商效率及忠誠度。在此策略下,集團於2007年至2010年間在國內大面積鋪展銷售網絡,同期Kappa品牌在國內收入CAGR達到30.4%。

與此同時,為保持產品的時尚型和差異化優勢,集團通過並購Phenix公司、與著名設計師MichaelMichalsky先生以及知名海外機構,如UniversityofArtsLondon(UAL)和WGSN合作,不斷提高自身的設計、制造和產品采購能力。在集團一系列的努力下,其Kappa產品在市場一直享受著品牌及時尚性為其帶來的溢價。因此其產品毛利率水平也維持在63%左右的高水平。

然而自2010年以來,集團在中國區收入開始出現大幅滑坡。2010年以後,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增速放緩,國內外各大廠商的競爭日趨激烈。受累於其原先的輕資產、純批發的運營模式,中國動向在渠道控制以及對終端市場變化的反應上開始落後市場。

因此自2011年開始,前期大幅擴張留下的經銷商高庫存、低店效等問題開始影響中國動向。面對此困境,集團於2011年主動減少了經銷商銷售訂單,並且對經銷商存貨進行了一次性回購,以減輕經銷商壓力。同時,集團被迫開始大幅關閉低效門店,並且與原先第二、第三大的分銷商百麗和寶勝國際終止了合作關系。在終端價格方面,集團也開始給予經銷商在產品折扣方面更大力度的支持。這些因素均導致集團主營收入和毛利率自2011年開始持續下滑。



(二)Kappa業務觸底後全面轉型

自2013年開始,中國動向開展了一系列內部改革,力爭使其主業找到新的盈利模式。

1、管理團隊變化

集團於2010年任命SandrineZerbib女士為集團首席執行官,但Zerbib女士於2011年11月辭職。此後集團創始人陳義紅先生便一直擔任集團執行董事與首席執行官,秦大中先生則一直擔任集團首席運營官。秦先生於2014年12月辭任集團執行董事與首席運營官職務。

目前集團僅有兩位執行董事,分別是陳義紅先生本人以及負責集團品牌運營的陳先生女兒陳晨女士。另外集團聘請了有豐富零售業務經營的孫建軍先生加入高層團隊,顯示出集團對發展零售事業的重視。目前,集團整個管理團隊精簡高效並且利益高度一致。

2、集團業務進行全面調整

集團從品牌端、生產端、供應鏈、零售終端等各方面,對Kappa在中國的業務進行了全面調整。

在品牌端,集團通過線上線下的配合,持續提升品牌曝光度。在線上,集團借助社交媒體,強勢發布產品和品牌信息,及時傳遞產品理念和動態信息。在線下,集團通過店鋪形象的提升、內部推廣與陳列的改變,以及圍繞店鋪的各種公關真人活動,對品牌進行了成功的宣傳。

在生產端,集團與日本在太倉共同設立生產基地。目前該生產基地由日本人管理,主要以針織生產以及打版為主。同時,由於國內目前梭織水平不及日本,集團未來規劃將該生產基地向梭織發展。這一生產基地的存在,有效地降低了集團的生產制造成本。

在供應鏈端,集團建立起了一套強大的供應鏈體系。目前,集團已可以做到對大部分門店單店配送,並提供最高一周補貨兩次的服務。高效的供應鏈系統覆蓋了集團70%以上的門店。這使得集團可以在研究貨品上市的表現後進行針對性補單,並直接將產品從工廠運送至門店。

與此同時,集團也開始了對產品的滾動式開發。在對現有產品進行補單的基礎上,集團會針對原有受歡迎的產品進行升級,以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目前升級產品的總量已占到了集團整體排產量的7%。

在終端零售方面,集團從原有的輕資產大批發模式轉為現在的【自營零售+經銷+加盟連鎖】模式。2014年,集團下屬的自營或間接運營的店鋪已達到350家,其收入達到中國大陸總銷售額的34.8%。

集團自2011年已開始著手加強對分銷渠道的控制。其與部分核心經銷商共同出資設立邁盛悅合,主要經營Kappa、Nike、Adiddas等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在國內的代理經銷。作為集團目前最大的分銷商,中國動向持有邁盛悅合22.05%的股權。2014年邁盛悅合與集團之間的交易額達到3.25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25.8%。


在投資邁盛悅合的基礎上,集團近年也開始了一系列的渠道改革工作。首先,在原有的經銷模式上,集團開始緊密貼近客戶,針對不同區域和渠道的客戶建立不同的銷售模式。其次,在設立自營零售店後,集團開始通過強大的大數據信息系統來監控零售店鋪銷售數據,對產品銷售商的各類數據分析和監控(比如排產、銷售、售罄率等)。集團希望以此對市場需求進行快速反應,保持產品上下架與市場保持一致。另外,集團還會針對終端不同的消費需求,制定和執行零售培訓計劃,來滿足不同需求的消費者。

同時集團也重新開始渠道的擴張。2014年集團在凈開店126家的同時,對原有地理位置不適的門店進行了替換。2014年集團共置換10%的門店,這些新替換的門店總計增加流水23%。集團預計2015年全年門店數量擴張至1270家左右。

3、集團服裝業務觸底回升

基於上述一系列改變,集團在中國大陸的業務開始有所好轉。集團同店銷售在2014年Q4實現低雙位數增長,而2015年訂貨會的訂單量也同樣出現低雙位數增長。同時,在毛利率較高的補單方面,Kappa中國區業務同樣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受惠於高毛利率的補單量提升,集團2015年Q1的同店銷售增長達到28%,遠遠超過集團訂貨會訂單的增長。

庫存方面,集團也顯示出明顯的改進。目前集團庫存整體庫齡在7-8個月左右,新品庫齡在4-4.5個月。在庫存結構上,從13年70%的滯銷品,轉變為14、15年60%-70%為新品。同時,目前集團的SKU也出現了下降趨勢,從以前的10個系列下降為了目前的5個趨勢。

集團未來著重關註單店頻效的提升。。隨著轉型的深入,集團預計主營業務會在14年見底,並於15年開始回升。受困於行業發展,集團不再單一專註於主營收入的高速發展,而是希望在運營效率和費用控制上取得巨大提升。

為此,集團希望繼續提升供應鏈物流的配送以及對市場信息的回饋效率,融合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在產品開發上努力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增加銷售提升店效。同時,在銷售網點的擴張上,集團希望在未來三年內將店鋪數增加至2000家。

(三)日本業務相對穩定,受日元貶值影響較大

集團的日本業務在日元計算下一直處於盈虧平衡的狀態。在Kappa品牌方面,集團在日本通過舉辦各種高人氣公益活動,通過簽約知名球星以及植入各種流行雜誌的做法,大幅提高Kappa在日本的受關註度。在Phenix品牌方面,圍繞品牌的產品理念和特殊功效,配合不同的雜誌載體,集團努力突出Phenix運動產品獨特的專業性、極限運動的功能性和時尚感。

然而,受近兩年日元兌人民幣快速貶值以及日本市場銷售不旺的影響,集團日本業務營業收入並表後出現明顯下滑的走勢。


(四)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大幅滑坡後開始企穩

集團整體收入和利潤水平在2011年之後墜崖式滑坡。由於在中國和日本兩地業務均不斷萎縮,集團2014年主營業務收入只有2010年巔峰時期的29.6%。2014年EBIT的大幅上升則主要歸因於集團在發展自營零售業務後毛利率的提升。


2010年後毛利率大幅滑坡。。集團自2007年上市至2010年間,由於產品在運動品牌中獨特的時尚性元素,一直保持了60%左右的高毛利率水平。2011年開始,由於市場競爭劇烈、需求下降、庫存減值增加等因素的影響,集團毛利率下滑明顯.

三項費用率在在11年大幅上升後逐步企穩。。集團營業收入自2011年開始下滑巨大,而集團從前純批發的模式導致經銷商店鋪的大面積關閉未能使集團的期間費用有明顯降低。這使得集團期間費用率在2011、2012兩年增長明顯。




三、集團賬上現金充裕,投資業務穩步發展

(一)集團投資業務逐年壯大

中國動向賬上資金充裕,財務狀況良好。止截止2014年年12月月31日,集團總資產113.09計億元,其中現金及短期投資總計53.26億元,占比達到47.1%。同期集團賬上凈資產103.6億元,截止5月25日市值107億港元(約合85.6億元人民幣);集團常年沒有銀行計息負債,資產負債率一直維持在低於10%的低水平。


受惠於其充裕的賬上資金,集團近年在投資業務上頻頻出手。其穩健的投資風格以及和阿里集團良好的關系使其投資業務的收入逐年上升。2014年,集團7.31億的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收益主要來自於出售阿里巴巴上市後集團所持有的股份。


在集團投資業務收入不斷擴大的同時,其投資業務公允價值的上升也使其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比例不斷上升。截止2014年12月31日,集團賬上可出售投資為45.8億元,已占到集團賬面總資產的40.5%,總市值的55%。

在集團資產負債表上45.8億元的可出售投資包括了:

集團於2011年9月與雲峰電子商務基金簽訂認購協議,出資1億美元投資於阿里巴巴集團。2014年9月,阿里巴巴於紐約聯交所上市,集團在出售持有股份的30%後獲利6.86億元。作為雲峰電子商務的長期合作夥伴,集團目前持有雲峰電子商務基金股權的公允價值為32.29億元。

2011年9月,集團與中信夾層基金簽訂認購協議,在中國進行權益及債券投資;該投資目前公允價值為2.38億元,屬於固定收益類項目,每年能為集團帶來穩定的現金流。

2014年9月,集團與元信東朝簽訂認購協議,投資於制造業;該投資目前公允價值為1.65億元。

2011年9月,集團與上海磐信簽訂認購協議,在中國進行權益及債券投資;該投資目前公允價值為2.02億元。

集團其他的7.46億元投資包括:雲峰基金(由馬雲和虞峰發起設立的私募基金,在中國進行股權投資)、小米、陌陌、螞蟻金服、德邦創新資本等。

(二)現金流較穩定,高派息率最大化股東收益

受困於2011年後業績低迷,集團經營性現金流出現大幅下滑。其中,2011年由於集團為減輕經銷商庫存進行一次性的庫存回購活動,該年集團經營性現金流幾乎為零。2014年受限制性銀行結余的下降和應付稅款增加的影響,集團的經營性現金流又一次出現明顯滑坡。


受惠於集團充裕的現金情況,集團在歷史上一貫給予股東較高的回報率。團集團2014年派息息0.1308港元/股,參照2015年年5月月25日收盤價,股息率達到6.8%。


同時,到由於其輕資產的運作模式,中國動向在上市後到2010年之前均保持了高達20%的左右的ROE水平。在2011年業績滑坡後,其ROE均徘徊在極低的水平。2014年受惠於出售阿里巴巴股份帶來的高ROS,集團2014年ROE反彈明顯。同時,由於集團投資業務和現金的快速增加,集團賬面資產總額快速提升,這使集團資產周轉率出現下滑。


四、業績觸底反彈投資業務穩定,現金充足留下想象空間

1、集團服裝主業重新調整後預期開始反彈。受行業不景氣及同業競爭加劇的影響,集團在中國區主營業務收入自2011年開始大幅下滑。面對此情況,集團從原本輕資產的【純品牌+批發】模式轉型成為【自營零售+經銷+加盟連鎖】的運營模式。同時,集團在品牌、生產、供應鏈端均進行了大幅調整,力爭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及毛利率水平。集團調整已初見成效。2014年Q4和2015年Q1,集團同店銷售、補單量均出現增長,存貨庫齡則明顯下降。

2、投資業務穩步增長。集團在投資業務上不斷有所建樹。目前集團賬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45.8億元,其中包括投資雲峰基金、雲峰電子商務(專門投資於阿里巴巴股權)、中信夾層基金、元信東朝、上海磐信等權益、債券投資。集團過去兩年投資於金融資產的收入分別為1.4億和2.8億。2014年集團由於出售阿里巴巴上市後股份獲得的一次性收入更是達到6.86億元。集團目前手頭現金充裕,並且在各個領域投資已日趨成熟;憑借其與阿里集團良好的關系,我們預計集團未來在投資業務上的盈利將穩中有升。

3、主營業務觸底回升,現金充裕前景充滿可能性。雖然近幾年集團主業業績並不理想,但是隨著集團商業模式的改變以及對供應鏈及零售終端的調整,我們預計從2015年開始集團主營業務將會觸底反彈。同時,集團賬上擁有52.73億元的現金、45.8億元的可出售投資;這為集團未來繼續發展投資業務或者進行其他轉型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間。目前集團市值約合83.3億人民幣,14年底賬上凈資產103.59億元。我們預計集團2015年及2016年EPS分別為0.061和0.070元,當前股價對應15、16年凈資產PB分別為0.82X和0.81X。


來源:銀河證券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42

【銀行半年考(二)】資本充足率逼近紅線?靠同業“尋租”與“區域套利”躲開監管

在7月15日《第一財經日報》“銀行半年考”系列(一)報道中,A銀行遇到了存款數據需要“調劑”的問題,而B銀行的不良率過高,需要將不良資產“假出表”。

雖然監管在近兩年來先後下發“127號文”(《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56號文”(《關於規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收購業務的通知》)、“82號文”(《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等,約束了一些銀行原本處於灰色地帶的各種騰挪動作,但個別銀行也見招拆招,想出了“升級”的對策來躲避“升級”的監管。A、B兩家銀行調存款和調不良率的做法,正是某種“升級戰”。

除了這兩項敏感指標外,面對半年考,某城商行要解決的問題是該行資本充足率逼近監管紅線,他們曾經的“消額度”騰挪術是借由一個自己安排的外部主體,由此主體受讓信貸資產收益權,並利用外部通道不透明、監管難以追蹤等特性,不再對轉讓出去的信貸資產全額計提資本金。然而眼下,監管一紙“82號文”堵住了這一騰挪空間。

上述城商行的王某說,他們開始尋求資本充足情況尚佳的同業進行合作,相當於讓同業拿出風險計提空間進行某種“尋租”;甚至,如果合作銀行在不同的監管區域,他們還可以進行“區域套利”,雙方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約束。

資本金不足是銀行業內不少機構存在的問題,一些銀行增資擴股、謀求上市正是為了“補血”。但如果資本補充暫時無望,則在做報表的應急關口,粉飾的辦法就是動分母:“消額度”騰挪術,亦即“假出表”掉一點風險資產。

被監管堵上的老路

王某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監管收緊之前,資產“假出表”有兩個相對簡單的辦法。

第一個辦法,是典型的“影子銀行”套路,即銀行安排某外部主體暫時接盤,銀行進行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通過一定形式的擔保和兜底,基礎資金和風險其實暗中仍由銀行背負。“這實際是一種監管套利,我們可以節約資本金,還可以藏不良。”王某說。

但監管在今年4月的一紙“82號文”堵上了這個空子。根據“82號文”第二部分第一條:“出讓方銀行應當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在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後按照原信貸資產全額計提資本。”根據第二部分第二條:“出讓方銀行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對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進行會計核算和賬務處理。”可見,監管火眼金睛之下,借此招數節約資本金怕是行不通了。

招商證券大金融研究團隊分析稱,銀行信貸收益權轉讓可以做,但必須在監管眼皮底下做,同時不允許監管套利。

曾經管用的第二個辦法,是借用同業買入返售操作,同時再引入一個“過橋銀行”,把信貸資產倒騰轉變成同業資產。此前有存貸比考核時,這種做法還一度可以繞過75%的監管限定。

這樣為了粉飾報表而設計的同業業務,如果追究起底層資產的基礎性質的話,其實就是一筆信貸,但會計上卻可以被銀行計入同業投資,在監管收嚴前,同業業務占用了較少的風險資本,3個月內20%、3個月以上25%,而非表內信貸的100%。

但這個空子也被監管的一系列政策給堵上了。前有一行三會和外管局聯合發布的、被業內尊稱為“同業新規”的“127號文”,明文規定“金融機構開展買入返售(賣出回購)和同業投資業務,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間接、顯性或隱性的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這等於切斷了交易結構中的重要環節,使當通道的“接盤俠”機構風險難以控制),以及“金融機構同業投資應嚴格風險審查和資金投向合規性審查,按照‘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根據所投資基礎資產的性質,準確計量風險並計提相應資本與撥備”;後有去年年中,銀監會加急下發關於《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實施情況調查評估的通知,再度要求按“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檢查非信貸資產和表外業務資本計提的準確性。

同業“尋租”與“地域套利”

政策升級後,銀行的對策也在升級。

王某所在的這家城商行(下稱“銀行甲”)今年做半年報時用了一個“初級辦法”,即尋求一家同業合作,基礎交易結構是:

第一步,銀行甲將實際需要發放給企業的貸款資金轉而先存入合作的同業機構銀行乙,乙開具同業存單給甲,對於同業存款,即便在監管收嚴後,甲的風險資本計提仍然僅為20%;

第二步,銀行乙獲得資金後,轉手再投給受安排而入局的通道方丙(比如券商資管),並受讓丙的資產收益權;

第三步,通道丙再將資金投給表面上的資產管理人丁,丁可以是某信托機構,而丁的實質也是一個由銀行組局進入的通道,資產真正的管理人和風險兜底人是銀行甲;

第四步,信托丁獲得資金後,發放貸款給本來該在銀行甲進行貸款的企業戊,甲由此也沒有對戊的表內貸款了,即資金兜兜轉轉,一筆銀行甲的貸款變成了借道資管通道的信托貸款;

第五步,實際需要兜底風險的是銀行甲,但名義上承擔了資管風險的是銀行乙,由此甲可給乙簽訂某種“抽屜協議”兜底函,銀行乙實際不承擔風險。

不過,王某也承認,這種“初級辦法”有兩個後患:其一是,這種設計仍未繞過“127號文”對隱性信用擔保的限制,只能靠交易鏈條長、擔保隱蔽來“晃點”監管,使其不易追蹤;其二是,合作方銀行甲受讓資產收益權即意味著名義上要承擔風險,因此在監管趨嚴的情況下,銀行甲可能要承擔100%風險計提。

對於第二點,乙某說,行業里也出現過計提空間“尋租”的情況,即在合作方銀行資產規模擴張緩慢、資本金較為充足的情況下,有風險計提空間替人出表風險資產,以此來獲取作為通道的“中收”利潤。

故事到這里還沒完,上述只是一個已被銀行甲拋棄的“初級辦法”。

銀行甲今年的“高級版”已經對上述方案打了一個“補丁”,即有意找了一家外省的合作方銀行乙。王某自稱這種做法是對監管的“地域套利”——因為不同省市的銀監局之間很少為了銀行調報表這樣的“小事”互通協調監管。

正是因此,銀行乙可向其所在地監管出示銀行甲開具的風險擔保函,證明其在此單資管業務中實則不承擔風險,因此免於風險計提;而銀行乙所在地監管即便有可能發現銀行甲的風險資產出表貓膩,但對甲並無屬地監管權限,一般情況下,似乎也不會那麽費力地協同甲所在地監管來對此進行追蹤。

“存單質押”不算“信用擔保”

有意思的是,在本報記者多方采訪中,另一家銀行的總行相關業務管理部門人士在了解了王某所說的做法後,提供了一個同時可繞“127號文”和“82號文”的“升級辦法”——對調銀行甲乙在交易結構中的位置,使乙成為出資方,甲即在名義和實際上都成了風險兜底方,乙銀行獲得同業存單後進行質押並通過抽屜協議解除。

第一步,銀行乙給甲同業存款,並獲得同業存單。甲銀行可另行安排,在其他交易中先行安排資金給銀行乙。

第二、三、四步同上,銀行甲組局券商的定向資管計劃和信托入場並放款給企業。

第五步,也是最巧妙的一步,銀行乙將甲銀行開具的同業存單質押給信托丁,再反手簽訂“抽屜協議”解除存單質押。這樣做的好處是,使銀行甲的投資有足額的同業存單質押,在名義上不承擔風險,因此逃避了100%的風險計提;而銀行乙做的存單質押“抽屜協議”立刻解除,因此不承擔信用風險,只承擔利率風險,也只需為同業投資做20%的風險計提。

這樣的做法“升級”之處是,交易結構中所提供的擔保方式系物權法項下的質押擔保,因而不是“信用擔保”,規避了“127號文”中對“信用擔保”的限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50

歐盟銀行業壓力測試:最古老銀行資本充足率竟為負值!

歐盟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出爐。測試開始之初,51家銀行的平均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3.2% ,考慮進了所有的資本要求。測試結束時,上述比率降至9.4%,下降了380個基點。

測試結果出爐 最古老銀行資本充足率僅為-2.44%

本次壓力測試設定的情景包括:未來三年歐盟經濟產出較基線水平低7.1%,利息收入下降20%。 測試結果顯示,近日因不良債務問題而備受矚目的全球最古老的銀行、意大利第三大銀行——西雅那銀行,其核心資本充足率僅為-2.44%。

愛爾蘭的Allied Irish Banks也未達到上述標準,其核心資本充足率僅為4.31%。

值得註意的是,德意誌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為7.8%, 列於表現最弱的12家銀行之內,顯著低於本次測試結果的平均水平。 德意誌銀行表示,將在2018年底達到至少12.5%的核心資本充足率。

德意誌銀行的市值目前僅為巔峰時期的8%,158億美元。德意誌銀行已經做出裁員,收縮業務等眾多措施,然而德銀的問題仍然沒有減輕,在6月的美聯儲銀行業壓力測試上,德銀是僅有的兩家沒通過壓力測試的;本周三(7月27日),德意誌銀行發布的二季度財務報告顯示,該行第二季度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8%至2000萬歐元;其業務總收入下降了20%,至74億歐元。

系統性問題需關註 歐洲金融業面臨挑戰

據金融時報報道,壓力測試前夕,意大利政府宣布,計劃通過籌資購買剝離西雅那銀行100億歐元的壞賬,並重新證券化發售,同時西雅那銀行將重新增發50億歐元來充盈資金。路透社稱,西雅那銀行出售不良資產事宜已獲歐央行批準。但是,這項主要依靠政府托底的對策對於西雅那銀行500億歐元的不良債務來說,並不能解決實質性問題。

巴克萊銀行CEO對此指出,歐洲銀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歐洲主要的12家銀行市值已平均縮水近50%,這不利於銀行業的健康發展,更將危及歐洲的宏觀經濟。

我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今日演講中評論稱:“意大利的第三大銀行西雅那銀行面臨資本充足率不足,亟需進行融資,亟需增加應對危機挑戰的能力的問題。金融市場方面把5.5%核心資本的充足率作為通過措施的基本前提,-2.44%同 5.5%的基本要求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而且西雅那銀行同歐洲的一些大的金融機構,包括德意誌銀行有非常多的交叉金融業務。德意誌和德國的商業銀行,這兩家非常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銀行,在本次測試中同樣表現較弱。歐洲金融業的狀況通過壓力測試暴露出的問題,亟需加以解決。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22

潘功勝:我國外匯儲備充足,無需特別看重“整數窗口”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日前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總體看,無論是以外匯儲備的絕對規模,還是以其他各種充足性指標進行衡量,我國外匯儲備都是十分充足的。以下為專訪實錄:

第一財經:2月7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月末,外匯儲備29982億美元,環比減少123億美元,跌破3萬億的整數關口。外匯儲備是否足以應對當前的資本流動現狀?

潘功勝:外匯儲備是一個連續變量,在複雜多變的經濟金融環境下,儲備規模上下波動是正常的,無需特別看重所謂的“整數窗口”。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迄今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國際支付能力總體較強。根據最新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約占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28%,位居世界第一,明顯高於排名第二位的日本(1.16萬億美元)和其他國家。

註:根據各國數據發布的時間不同,上表顯示規模為目前彭博上可獲得數據。其中中國內地規模截至2017年1月末,日本、中國臺灣規模截至2016年12月底,俄羅斯、巴西數據截至2016年11月底,瑞士、沙特、中國香港、韓國規模截至2016年10月底,印度數據截至2017年1月6日。

一國持有多少外匯儲備算是合理水平,國際和國內都沒有統一的標準,需綜合考慮本國的宏觀經濟條件、經濟開放程度、利用外資和國際融資能力、經濟金融體系的成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傳統上使用3~6個月進口額或100%短期外債等指標衡量,近期IMF也有工作論文建議以綜合指標衡量。總體看,無論是以外匯儲備的絕對規模,還是以其他各種充足性指標進行衡量,我國外匯儲備都是十分充足的。

第一財經:2017年,如何評估外部世界風險,對我國未來跨境資本流動形勢又如何研判?

潘功勝:2017年,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凸顯,一些出乎意料的重大“黑天鵝”事件可能造成新的沖擊。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仍在延續,低增長、低貿易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國際大環境難有改變。美國新政府上臺後內外政策動向不明、美聯儲下一步加息預期增強、逆全球化和各國政策內顧傾向擡頭、地緣政治關系複雜變化等,都會通過貿易、投資、金融等途徑影響經濟金融穩定。

具體到中國,目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正在向均衡狀態收斂,中國跨境收支的基礎依舊十分穩健,未來國際收支平穩運行的根本性支撐因素依然較多。

首先,國內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發生實質性改變。2016年,中國GDP達到74.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在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的情況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居前列,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步伐正在加快,新經濟動能正在增強。其次,我國貨物貿易以及經常賬戶的順差趨勢沒有改變,順差形成的原因和結構也基本合理。再次,境外長期資本依然看好我國的經濟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以長期投資為目的的外資將繼續流入。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8132.2億元,同比增長4.1%。最後,我國外匯儲備仍然充足,並且外匯儲備在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資策略下,不同貨幣和資產之間有效發揮了此消彼長、風險對沖的效果,這是我國抵禦外部沖擊的一個強有力的基礎。跨境資本流動最終還是要回歸基本面,對此我充滿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270

前海人壽2016年凈利41億 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提升至112%

前海人壽發布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業務收入436.75億,其中保險業務收入220億,凈利潤40.99億。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56.45%(監管要求50%以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12.9%(監管要求100%以上)。

年報顯示,公司目前的投資資產涉及市場風險的資產主要為權益類資產、歸為交易類及可供出售類的債券及投資性不動產。壓力測試顯示,權益類資產和不動產市場價格變動對公司投資收益和償付能力影響較大。

以2016年4季度末償付能力充足率為基準,進行上證指數變動的壓力測試。按照上證指數下跌20%、30%兩種情形,測試結果顯示,極端情況下的市場價格變化將引起權益類資產市值的較大波動,進而將對公司整體投資收益率和償付能力充足率造成較大沖擊。

以2016年4季度末償付能力充足率為基準,進行房地產價格變動的壓力測試。按照投資性房地產(不含基礎設施債權計劃和自用性不動產)價格下跌10%、20%、30%三種情形進行壓力測試,結果顯示當房地產價格下跌幅度較大時,將對公司整體投資收益率及償付能力充足率造成一定影響。

公告稱,2016年,公司從制度完善、內控評估、風險排查、指標監控、損失事件管理、系統升級等多個方面持續開展操作風險管理以及操作風險體系優化工作,不斷提升公司操作風險管理能力。期間,公司因受監管行政處罰,發生重大操作風險損失事件兩件,均為內部流程管理問題導致的監管罰沒,相關責任部門已對處罰涉及的問題進行整改與完善。

公司表示,將持續推進操作風險管理體系完善和優化,以進一步提升操作風險管理能力作為目標。

一是持續完善操作風險管理工具應用。在積極開展操作風險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切實全面運用並完善操作風險損失事件管理、操作風險與控制自我評估、操作風險關鍵指標體系等管理工具。

二是強化操作風險問題整改。根據操作風險日常管理中發現的問題,公司將認真梳理形成問題整改清單,並通過新升級的全面風險管理系統形成整改任務下發至各責任部門,借助系統的整改提醒與定期跟蹤功能,進一步推動操作風險問題整改的效率。同時,公司風險管理部門將加強問題整改反饋管理,增進與責任部門的溝通交流,在責任部門整改過程中提供及時的專業的風控建議與意見,保證有效整改完善公司業務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05

中法人壽靠股東借款“續命” 償付能力充足率連降六季至-2776.16%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2/1158343.html

日前,中法人壽公開披露了最新償付能力報告。內容顯示,與二季度相比,中法人壽的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再降933.1個百分點至-2776.16%,延續了該組數據此前多個季度不達標的情形。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已發布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70余家人身險公司中,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更是排名墊底。

對於這種償付能力持續不足的情況,中法人壽方面解釋稱,因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其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公司總體的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水平。

另外,消耗殆盡的資本金還令中法人壽陷入流動性枯竭的困境。據悉,為應對流動性危機,中法人壽陸續采取了協調股東借款、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中法人壽在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中透露:“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公司已向股東借款1.05億元,日常運營均靠股東借款維持。”

每經實習記者 胡楊 每經記者 宋戈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償付能力充足率再降

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法人壽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776.16%,較第二季度的-1843.06%環比下降了933.1個百分點,公司2017年第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D級。

公開資料顯示,中法人壽償付能力不足的時間並不長。就在去年一季度,該公司的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還有578.23%,處在很高的水平。然而,當時的中法人壽已經開始出現凈現金流由正轉負的情況,去年一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凈現金流為-9915.04萬元,較前一季度環比減少了195.26%。

受此影響,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開始下滑。自去年二季度起,該公司的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85.38%、-128.35%、-140.31和-277.08%。到今年二季度,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大幅下降了1565.98個百分點至-1843.06%。而據中法人壽介紹,2016年9月末以來,由於償付能力不足,該公司暫停了新業務開展,根據2016年四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中法人壽在該季度未取得任何保險業務收入。

而如今,中法人壽再一次面臨同樣的考驗,三季度數據顯示,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目前,中法人壽的官網只掛出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三號年金保險(萬能型)及中法鴻鑫一號年金保險這三款產品,上架時間均在2015年。

而據中法人壽客服人員介紹,由於公司產品結構調整的原因,這僅有的三款產品也已經停售。“因為暫未接到通知,具體何時能恢複銷售,您可以繼續保持關註。”今年以來,中法人壽累計實現的保險業務收入也只有18.06萬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年內向股東借款1.05億

從最新的數據來看,中法人壽最近一次的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D級,加上-2776.16%的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若依照《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中的“險企償付能力達標必須同時滿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風險綜合評級達標標準為B類以上”,中法人壽顯然無法達標。

對此,中法人壽方面解釋稱:“因公司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公司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公司總體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水平。”

除此之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公開資料顯示,中法人壽的註冊資本為2億元,與如今資本金動輒數十億元的不少壽險公司相比的確較少。因此,去年底,中法人壽醞釀通過約13億元的增資擴股來渡過難關,但遲遲沒能得到保監會的批準。

等不來增資批複,中法人壽只得向股東借款來維持日常經營。中法人壽方面透露:“為應對流動性危機,公司努力協調股東借款,已采取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多項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公司已向股東借款1.05億元。”

中法人壽最新的關聯交易分類合並信息披露季度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其分三次向持股50%的大股東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進行借款,借款金額分別是0.18億元、0.17億元、0.19億元,當季關聯交易金額合計達到0.54億元。而其余的借款則是同一股東於今年4月及5月陸續向中法人壽提供的。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法人壽的凈資產為-4672.94萬元。

另據中法人壽介紹,該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還包括人員不足。具體來說,因目前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中法人壽官網共列出多達60條的招聘信息,前述客服人員對此確認道:“這些職位都開放招聘,如果有興趣可以聯系頁面中顯示的相關工作人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71

流動性枯竭 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跌至-2776.16%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2/1158171.html

近期,中法人壽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法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776.16%,延續此前多個季度不達標狀態。從經營指標來看,今年第三季度,中法人壽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凈利潤為-2040萬元,凈資產為-4673萬元。

中法人壽表示,“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同時,由於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償付能力下滑933個百分點

日前,中法人壽發布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776.16%,較第二季度的-1843.06%的環比下降了933.1個百分點,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維持D級。

《證券日報》記者註意到,中法人壽第三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上一次出現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的狀況,還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

此前,中法人壽曾因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只有18萬元引發業界關註,今年一季度,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也僅有1.5萬元。

2016年9月末以來,中法人壽由於償付能力不足,暫停了新業務開展。中法人壽官網顯示,公司目前僅有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三號年金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一號年金保險三款產品,在線購買的產品只有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

中法人壽表示,公司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三點:一是償付能力不足,因公司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公司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公司總體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水平;二是流動性不足,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三是人員不足,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中法人壽官網顯示,相關人員招聘信息達到60多條,信息發布時間統一停留在2016年6月18日,招聘信息中不乏產品精算部總經理、培訓部總經理、個人業務部總經理等核心管理崗位。

年內向股東借款1.05億元

根據中法人壽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年度累計虧損6109.33萬元,7-9月份,公司凈利潤為-2040.19萬元。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法人壽二季度末凈利潤也為-2040.19萬元。不過,第二季度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為16.53萬元。

實際上,今年四月份,中法人壽已經出現了流動性枯竭危機。為應對流動性危機,中法人壽努力協調股東借款,已采取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多項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已向股東借款1.05億元,日常運營均靠股東借款維持。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中法人壽第三季度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報告得知,第三季度,中法人壽分三次向大股東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鴻商控股)進行借款。

中法人壽三季度第一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7月,借款金額0.18億元;第二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8月,借款金額0.17億元;第三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9月,借款金額0.19億元。關聯交易合計金額0.54億元人民幣。

此外,今年4月份,為渡過流動性枯竭的困境,中法人壽分兩次向大股東鴻商控股借款0.14億元、0.20億元,5月份向東鴻控股借款0.19億元。

增資申請等待監管批複

要解決償付能力危機、流動性危機,增資是有效手段之一。中法人壽目前已經有一份增資申請等待保監會批複。

今年8月14日,中法人壽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了公司關於變更註冊資本及股東有關情況的兩則公告。公告顯示,中法人壽擬新增註冊資本13.0005億元。

目前,中法人壽的股東結構為鴻商控股持股50%、北京人濟九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人濟九鼎)和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下稱法國人壽)各持有25%股權。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若此次增資獲得保監會批複,則股權結構將會出現以下變化:一是此次增資引進新股東廣西長久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長久汽車擬出資4.29億元,持股比例28.57%,躍居中法人壽第二大股東。另外,寧德時代出資2.99億元,持股比例19.9%。二是根據《股權管理辦法》規定,保險公司單一股東持股上限不得超過33.33%,此次增資擴股,大股東鴻商控股擬出資3.99億元,持股比例將由50%稀釋至33.3%的監管紅線,頂格持股。三是中法人壽創始股東法國人壽不參與此次增資方案,股權將由25%最終稀釋至3.33%。

此次增資擴股方案若能順利被保監會批複,中法人壽的註冊資本將增至15.0005億元。按《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註冊資本大於5億元才能進行全國性保險業務,中法人壽界時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保險業務。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對中法人壽此次增資能否順利落地的擔憂,現在監管層對於保險公司股東資質審核趨嚴,能否獲批還不好說。

值得註意的是,包括此次增資方案在內,自2016年11月起,中法人壽一共向保監會遞交了三個版本的增資方案,到目前為止均未得到保監會的批複。

需要特別註意的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第三十五條規定,對於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負或實際資本連續兩個季度低於5000萬元的保險公司,中國保監會可以采取接管、申請破產以及中國保監會認為必要的其他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72

流動性枯竭 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跌至-2776.16%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2/1158171.html

近期,中法人壽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法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776.16%,延續此前多個季度不達標狀態。從經營指標來看,今年第三季度,中法人壽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凈利潤為-2040萬元,凈資產為-4673萬元。

中法人壽表示,“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同時,由於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償付能力下滑933個百分點

日前,中法人壽發布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776.16%,較第二季度的-1843.06%的環比下降了933.1個百分點,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維持D級。

《證券日報》記者註意到,中法人壽第三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上一次出現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的狀況,還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

此前,中法人壽曾因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只有18萬元引發業界關註,今年一季度,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也僅有1.5萬元。

2016年9月末以來,中法人壽由於償付能力不足,暫停了新業務開展。中法人壽官網顯示,公司目前僅有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三號年金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一號年金保險三款產品,在線購買的產品只有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

中法人壽表示,公司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三點:一是償付能力不足,因公司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公司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公司總體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水平;二是流動性不足,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三是人員不足,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中法人壽官網顯示,相關人員招聘信息達到60多條,信息發布時間統一停留在2016年6月18日,招聘信息中不乏產品精算部總經理、培訓部總經理、個人業務部總經理等核心管理崗位。

年內向股東借款1.05億元

根據中法人壽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年度累計虧損6109.33萬元,7-9月份,公司凈利潤為-2040.19萬元。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法人壽二季度末凈利潤也為-2040.19萬元。不過,第二季度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為16.53萬元。

實際上,今年四月份,中法人壽已經出現了流動性枯竭危機。為應對流動性危機,中法人壽努力協調股東借款,已采取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多項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已向股東借款1.05億元,日常運營均靠股東借款維持。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中法人壽第三季度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報告得知,第三季度,中法人壽分三次向大股東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鴻商控股)進行借款。

中法人壽三季度第一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7月,借款金額0.18億元;第二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8月,借款金額0.17億元;第三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9月,借款金額0.19億元。關聯交易合計金額0.54億元人民幣。

此外,今年4月份,為渡過流動性枯竭的困境,中法人壽分兩次向大股東鴻商控股借款0.14億元、0.20億元,5月份向東鴻控股借款0.19億元。

增資申請等待監管批複

要解決償付能力危機、流動性危機,增資是有效手段之一。中法人壽目前已經有一份增資申請等待保監會批複。

今年8月14日,中法人壽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了公司關於變更註冊資本及股東有關情況的兩則公告。公告顯示,中法人壽擬新增註冊資本13.0005億元。

目前,中法人壽的股東結構為鴻商控股持股50%、北京人濟九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人濟九鼎)和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下稱法國人壽)各持有25%股權。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若此次增資獲得保監會批複,則股權結構將會出現以下變化:一是此次增資引進新股東廣西長久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長久汽車擬出資4.29億元,持股比例28.57%,躍居中法人壽第二大股東。另外,寧德時代出資2.99億元,持股比例19.9%。二是根據《股權管理辦法》規定,保險公司單一股東持股上限不得超過33.33%,此次增資擴股,大股東鴻商控股擬出資3.99億元,持股比例將由50%稀釋至33.3%的監管紅線,頂格持股。三是中法人壽創始股東法國人壽不參與此次增資方案,股權將由25%最終稀釋至3.33%。

此次增資擴股方案若能順利被保監會批複,中法人壽的註冊資本將增至15.0005億元。按《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註冊資本大於5億元才能進行全國性保險業務,中法人壽界時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保險業務。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對中法人壽此次增資能否順利落地的擔憂,現在監管層對於保險公司股東資質審核趨嚴,能否獲批還不好說。

值得註意的是,包括此次增資方案在內,自2016年11月起,中法人壽一共向保監會遞交了三個版本的增資方案,到目前為止均未得到保監會的批複。

需要特別註意的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第三十五條規定,對於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負或實際資本連續兩個季度低於5000萬元的保險公司,中國保監會可以采取接管、申請破產以及中國保監會認為必要的其他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