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儘量讓每一次下注都成功 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unw.html

投資回報是長期多次決策累積結果結果,長期回報率並不取決於一兩次的成敗,而是全部下注的成功率,大部分情況下單次成功並不起決定性作用,甚至影響甚微, 只有成功次數持續多於失敗次數,才可能獲得優異的長期回報。投資就是一個長期對概率進行持續分析和多次選擇的過程,就單次事件而言,小概率會發生,大概率 也可能遭遇失敗,然而對於長期多次的下注,概率一定會被如實反應。

    市場中無數人選擇低贏率的投資機會,總會有單次成功的冒險者,市場中所有10%為贏率的機會,總有10%的人成功,90%的人失敗。不能因為幸運兒的存在 就否認這是小概率事件,不能抱著僥倖心理希望成為勝出的10%,更不能期望持續成為幸運者,這樣的概率跟中彩票差不多。為什麼要選擇大概率的機會?對於多 次下注,成功的次數一定與成功概率相對應。即使50%的成功概率,長期而言獲利也可能與虧損相抵而一無所獲,而成功概率為90%,則10%的獲利與失敗相 抵,另外80%才是真正得到的回報。當然這只是打比方,並非真正的數理邏輯,但道理大致如此。因此絕大部分投資於小概率機會的投資者注定要失敗,而僥倖成 功一兩次的投資者如果持續下注同類型機會,最終失敗的次數也將遠多於成功的次數,以虧錢為結局。其實這樣的道理很簡單,但市場中的大部分投資者還是喜歡把 關注焦點放在小概率機會,因為這種股票股價更具彈性,更具震撼性,更符合暴利心理,卻沒有想過暴利背後的概率問題。大部分人也根本沒有贏率的概念,看到市 場熱點就追,那類股票短期漲得好就往那裡投,長期必敗無疑。

    選擇概率其實就是對風險的控制,成功概率高風險就小,反之風險就大。建立一個穩定的投資體系、堅守能力圈是選擇大概率投資機會的重要手段,沒有一套正確體系的指導,常常會偏離既定方向。沒有對企業的深刻理解,根本不會知道成功的概率是多少,選擇大概率自然無從談起。

    堅持原則有時看起來很愚笨,很迂腐,但堅守原則是永遠站在大概率一邊的強有力保證。堅守原則有時反而會虧損,違反原則有時卻會賺錢,但要清楚這只是單次、 暫時性的結果,長期堅守紀律,概率規律一定會發揮作用。大概率會讓投資者避免很多毀滅性的風險,獲取長期穩定的高收益,反之即使獲得一兩次的高額利潤,長 期也一定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敗,一定要認清那些是短期、單次的結果,那些才是長期的規律。

 

梁軍儒201202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25

我為何儘量選擇長期持股 週年洋:思想的蘆葦

http://zhounianyang.blog.sohu.com/262565106.html

在談論任何投資理念之前,明確每個人的人生理念至關重要。

出生的家庭和地區不同,受教育的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關鍵時期是否受人點撥,是否培養了強烈的閱讀興趣,這一切都會導致人生理念的大相逕庭。

有的人一輩子只圍繞著飲食溫飽,掙到錢就是最高目標,當然無可厚非;有的人只把金錢作為生存的基礎,一旦實現財務自由就謀求拓展自己的自由天地,玩藝術,做學問,游世界,樂公益;有的人一生只追求自己的夢想,可能有大量的金錢收益,但只是副產品,也可能一輩子窮困潦倒,但其過程本身的充實、愉悅和成就感已足夠補償其付出,比如曹雪芹寫《紅樓夢》。

在當今經濟、社會甚至政治全球化的時代,加上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先進工具平台,不管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個人自由度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中。」這句盧梭的名言,依然是對現實極為深刻的描寫。我在中國生活工作接觸了很多人,大部分人在生計中掙扎,對很多人來說,自由不僅是抽象上沒有可能,在現實中更是不可能。到了發達國家的加拿大,雖然國家制度保障了每個人的自由權利,從法律或者理論上說,每個人都有讓自己實現自由的可能。但我依然發現,在這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一般人來說,自由只是抽象的可能,為了獲得生計,不得不一生奔波勞碌,找工作成為媒體上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彙。沒有工作時,需要尋找工作,有了工作時便被工作捆綁,掙錢養家成了大多數人的緊箍咒,自由根本無從談起。更有甚者,那種容易被替代的工作,那種缺乏競爭力的工作,不管你工作了多少年,也不管你多麼敬業,當這個行業沒有存在價值時,所有從業者都可能一夜失業。隨時失業失去生計來源的恐慌是懸在很多人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劍,把很多人逼得如拉磨的驢子,低頭幹活,不再眼望前方。

這種窘迫的局面來自於現有教育體制的失敗,不僅是中國教育的失敗也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高等教育體制的失敗(當然,不排除全球有一些頂尖的大學依然在做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夢想和創造力的事業)。現代教育體制以批量培養工人(worker,找工作的人)為核心,各個高校是知識工人的批量生產流水線,從入學的第一天甚至在準備入讀大學的很多年,大家就在為未來找一份工作做準備,因為大學是讓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的競爭力基礎,這種高教文化已經滲透到所有基礎教育甚至家庭教育環境中,在這種思維定勢下,讀大學就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這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偉大」目標。

這種工作思路的高等教育,培養了大量需要工作的人,但誰來創造工作機會呢?這樣的結果是,大學教育的價值在貶值,即使是美國常青藤類院校,其文憑價值相對於其高額的學費也在貶值。很多學生為了上這些名校,學費負債纍纍,並不能憑這個文憑找到相應的高收入工作。全球大學畢業生求職難的現實並沒有帶來高等教育的反思,現在大家抱怨的是政府創造就業不足,把板子打在政府的屁股上。但是作為支付高額學費的學生和父母,已經越來越理性,開始選擇一般院校,尋求用一般價格獲得一張大家認同的大學文憑。但工作思路並沒有什麼不同。只要大學教育的理念不發生根本變化,這種讀大學找工作,結果找不到工作的局面會依然延續下去。

與此相反的是事業思路或者說創業思路、自由職業思路。一些人循著自己的內心夢想,上大學也是為了逼近自己夢想;或者在家庭的熏陶下,繼續父輩的事業,如一些出生於企業家世家或者專業人士家庭的人,他們也會讀大學,但其畢業的出路不是找工作,而是做生意,創企業,或者開診所和律師行等等。這批事業思路的人,有的人可能一生很難富裕,但是在追尋自己夢想的過程中快意人生,在侷限中享受自由。那些創企業的人,經歷艱難困苦,有失敗有成功,但那種攻克艱難,磨礪意志的過程,讓人生得到昇華,有的還能把企業由小做大甚至改變世界的發展軌跡。是這些人推動了世界,他們在主動的苦難中,也在內心的愉悅中成為世界的動力。也是這些人在創造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在人類歷史上,凡是重大的發明和偉大的創造都是來自個人極度的熱愛和無怨無悔地高興付出。這批人是自由的精靈,或者是精神上真正的自由,或者是豐富物質支持下的真正自由。

工作思路與事業思路是兩條路線。前者總是處於沒有自由或害怕失去自由的狀態;後者總是處於精神上自由的境界。前者是無休無止的痛苦;後者是每時每刻的愉快。只有工作思路的人一生掙扎於生計的困頓中,時刻希冀更多的金錢但永遠失望;事業思路的人沉浸在夢想裡,沒有金錢也很滿足,金錢來了只當額外之財。

不管是工作思路還是事業思路,要讓人生更有意義更充實的話,那就要通過投資這座通向財務自由的橋樑。通過投資,處於困窘中掙扎於工作中的人,還有可能走出困境,建立自己的財務基礎,從循環往復的工作輪迴中跳出來,重新回到自己的夢想,過上更豐富的人生。事業思路的人通過投資可以更早創立自己的事業,儘早忽略柴米油鹽的瑣碎。

從投資來講,不管是做資產管理還是個人理財,是著眼於賺更多的金錢還是金錢只是豐富人生的一個基礎一個部分,這就會產生巨大的投資理念差別。

如果以賺更多的錢為人生目標,那麼就會願意投入生命中的所有時間,去捕捉所有可能賺錢的機會,就會願意選擇短期投資和多次交易,只要選擇短期和交易,那就不得不追蹤各類信息,宏觀的、行業的、個股的甚至投資世界裡的各類小道消息、趣聞掌故,面對多次的交易決定,不得不面對股價起伏不停地揣摩買入還是賣出。要犧牲安穩的睡眠,要犧牲跟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時間。

如果把金錢只是當作人生的一個部分,希望更多的時間享受人生,追尋夢想,拓展人生的豐富性。那麼其投資理念會著眼於長期和儘可能少的交易。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會大量地捨棄,犧牲一些短期看起來不錯的機會,只選擇那種長期穩定持續增長的優秀公司,短期的經濟社會變化不會影響其收益,決定其增長的因素屈指可數。選擇這類投資的人,過正常人的生活,可以夜夜安枕,無需為股價的起伏擔憂,看重家庭的價值、親情的價值和朋友的友誼,更不捨的是自己孜孜以求的夢想。

簡單地說,人生的價值大於金錢。這樣的價值觀也就限定了投資在人生中的位置。對於這樣的投資人,他會將投資的時間和精力的效率最大化,而更多的時間讓自己獲得豐富的人生意義,將自己的人生內容和人生重心置於李澤厚先生在《哲學探尋錄》中所敘說的追求中:

 

「只有以這親子情、男女愛、夫婦恩、師生誼、朋友義、故國思、家園戀、山水花鳥的欣托,普救眾生之襟懷以及認識發現的愉快、創造發明的歡欣、戰勝艱險的悅樂、天人交會的皈依感和神秘經驗,來作為人生真諦、生活真理了。為什麼不就在日常生活中去珍視、珍惜、珍重它們呢?為什麼不去認真地感受、體驗、領悟、探尋、發掘、『敞開』它們呢?你的經歷、遭遇、希望、憂傷、焦慮、失望、歡快、恐怖……,不也就是你的實際生活嗎?回憶、留戀、期待、執著、追悔……種種酸甜苦辣,即使作為自體驗不也重要嗎?一切事件、事物、景色、環境,不也都圍繞著它而構成意味嗎?不正是在這裡,你才真正活著麼?人生無常,能常在常駐心靈的,正是那可珍惜的真情『片刻』,此中大有深意在。只有它能證明你曾經真正活過。於是在這日常、平凡的似乎是俗世塵緣中,就可以去歡慶自己偶然的生;在這強顏歡笑中,這憂傷焦慮中,就可以去努力把握、流連和留住這生命的存在。」(《人類學歷史本體論》,第26頁,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如何以最少的精力和時間獲得安全、穩定又長期的投資回報呢?投資標的的選擇和有安全邊際的價格是關鍵之關鍵。選擇投資標的需要判斷力,等待合適的價格需要超強的耐心。培養耐心不易,提高判斷力更難,而且判斷力是最關鍵的,如果投資標的選錯,那就是無論多麼超級的快馬,在南轅北轍的方向上永遠達不到目的地。

 

2012-12-25於多倫多約克坊

這篇文章完成了很長時間,但遲遲沒有發佈在任何媒體上,因為涉及到太大的問題比如高等教育,比如涉及到豐富人生的內涵到底如何等等問題,先不揣淺陋,就像一盤炒得一般的菜品先端給朋友們品嚐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16

廣告儘量在區和區中間

1 : GS(14)@2011-01-22 00:16:13

等人看到
2 : abbychau(1)@2011-01-22 00:40:01

廣告已滿, 如找到廣告請email 我吧
3 : GS(14)@2011-01-22 00:44:53

加D最低廣告價錢,如$10,入上面個廣告,應該會有班人肯找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56

不是儘量,是一定要做到

1 : GS(14)@2014-03-18 21:56:53

http://tips.ctgoodjobs.hk/column ... %E5%81%9A%E5%88%B0/

在新城財經台的節目中,和青年朋友分享初進職場的竅門。年輕主持問我,是否要「聯群結黨」才能立足。我想她可能看得太多渲染辦公室的電視劇了,便強調責任心和自我要求的重要 - 像速遞公司要做到「使命必達」般重要。

跟唸書不一樣,開展打工生涯時,很少會有同一年級的「同學」,公司部門裡只有你一個新員工,且多半是職位最低而經驗又最少的一位。情況就好像是,大學一年級的新生要插班到研究院裡去, 身邊都是像碩士生或博士生水平的老手,上司便是偶爾露面講課的「教授」。

問題來了,資深同事都有活要幹,雖然知道規矩門路,但大都沒有閒情或善心,來好好提點你一下,所以初時只負責閒雜小事的新人,誰都得自行摸索及展現個人才德,這是必經的入門試探。我的忠告是,不要看輕看來簡單容易的零碎任務,如文件存檔或複印報告,以致幫忙打幾個電話提醒開會及確定人數之類,不要忘記見微知著,工作過程中態度是否認真落力,見慣世面的同事及上司心中都一清二楚。

多年前在澳門氹仔籌建賽馬會的時候,新聘來的秘書是位緬甸華僑,英文很好但只懂幾句中文,坦白說不是我的首選助手,但開業日程十分緊迫下只好試用。頭一天早上,她調了一杯挺難喝的咖啡,從我的樣子應該知道反應。午飯過後,她問要不要來杯咖啡,我想了想搖搖頭,她開朗地說和早上的不一樣,然後拿了用不同外送紙杯盛著的兩杯讓我嘗試。這次味道如何呢?是比之前的好了點,但其實還只是一般,然而用功肯改,我便說不錯鼓勵一下。

故事還未完,正要動身去開會之際,感動時刻出現了。原來好戲還在後頭,只見她連忙棒上另外一杯,用了新的馬克杯子,說我應該會喜歡。彼時彼景,換了是鐵面判官都會給融化,我禁不住說聲非常感謝。事實証明,初到貴境人生路不熟的她,盡了非凡的努力,務求做好簡單任務方肯罷休。自此以後,我對這位助手不得不另眼相看,其工作表現也沒有讓我失望。

職場上,面對工作困難或阻滯時,口頭上說盡量做到的新人很多,但實際上肯用努力、能用行動完成任務的卻很少,誰會得到多一些賞識以致發揮的機會,不用多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