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樂途」3年虧損2億多 李寧多品牌戰略遇挫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31/2261433.shtml

  3月16日,李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李寧)公佈2010年財報。財報顯示,在李寧的多品牌陣營中,高端品牌Lotto(樂途)已經連續3年經營虧損, 到2010年年末,虧損額累計達到2.013億元(人民幣,下同)。不僅如此,2010年李寧旗下的另一品牌紅雙喜的利潤也下滑了2.1%。針對李寧多品 牌之路受挫的現狀,關鍵之道體育諮詢有限公司諮詢事業部策略顧問趙宇認為,李寧不得不對於國際化、多元化和「90後」化等幾個戰略重點重新作出調整與取 捨。
Lotto連虧3年
李寧2010年財報顯示,Lotto品牌息稅前利潤加折舊及攤銷為虧損9174.9萬元;而該項指標在2009年為虧損5693.5萬元。對於Lotto連續虧損,李寧指出,「Lotto(樂途)品牌尚處於前期開發和推廣階段,承擔了較高的產品研發和品牌推廣開支。」
然而記者發現,Lotto的虧損其實已經延續長達3年之久。李寧2008年至2010年財報顯示,2008年,Lotto品牌虧損1240萬 元;2009年,Lotto品牌虧損大幅上升為7691萬元;而2010年,Lotto品牌虧損則進一步躍升至1.12億元。該品牌業務已經連虧3年,累 計虧損2.013億元。
對於Lotto並不理想的業績,李寧指出,「2010年集團繼續加大對Lotto(樂途)品牌的渠道拓展。然而,受市場環境及競爭因素影響,2010年Lotto(樂途)品牌業務增長速度遜於預期。」
李寧補充表示,Lotto(樂途)品牌戰略於年中及時進行調整,強調店舖零售表現及盈利能力,合理控制渠道拓展速度與店舖業態分佈結構,選擇重點市場進行生意突破,「目前該業務正逐漸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2008年7月31日,李寧與來自意大利的運動時尚品牌Lotto簽約,獲得了Lotto商標為期20年的獨家特許權,可在中國就特許Lotto(樂途)牌產品進行開發、製造、營銷、宣傳、推廣、分銷及零售。為此李寧自2008年起每一年已平均支付1969萬元。
不僅如此,李寧旗下另外一個品牌紅雙喜在2010年的表現也並不樂觀。財報顯示,2010年紅雙喜品牌盈利7187萬元,較上年減少了2.1%。
與Kappa的前世今生
Lotto的故事總讓人想起李寧同Kappa曾經的過往故事,趙宇指出,「李寧再次獲得國際著名品牌的中國代理權,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李寧對於高端化戰略的再度試水,同時希望借此進一步挑戰國際一線品牌的統治地位。」
2002年2月,李寧與Kappa品牌實際擁有人、意大利品牌持有人BasicNet簽訂特許權協議,不過在5年合同到期之後,李寧卻放棄了 Kappa。然而誰料脫離李寧後的中國動向對於Kappa時尚體育精準的定位,讓該品牌運營得風生水起。在「錯失」Kappa後,這次李寧不惜以重金 9.34億元拿下Lotto20年的特許經營權。
2007年,李寧品牌為李寧貢獻了高達42.44億元的收入,然而李寧旗下其他品牌僅為李寧貢獻了1.04億元,佔總收入2.4%。隨後於2008年,李寧達成了與Lotto的合作,這一合作也說明李寧將目光瞄準了中國快速增長的運動時尚市場。
然而2008年之後,該品牌顯然沒有達到預想的業績,「Lotto作為國際知名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始終生存在水土不服的狀態下。」趙宇指出,「一方面是 產品線在中國市場沒有得到足夠的需求支撐,另一方面缺乏足夠的市場推廣,頗有幾分曲高和寡的意味。李寧的介入同樣沒有從根本上解決Lotto長期面臨的問 題。」
「Kappa的成功在於擁有了較為清晰的市場定位和天然的國際背景,同時得到了消費者和資本市場的認同。」趙宇表示。
「對Lotto而言,還沒有給出讓消費者認同的核心價值,而所謂高端品牌也還需要更為明確的特別是來自產品層面的支持。」趙宇補充道。
「專業化是體育用品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李寧通過併購強化了乒乓球、羽毛球領域的專業化屬性,在戰略層面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只是由於乒羽項目自身的特性,發展的空間和潛力都相對有限。」趙宇補充。
趙宇同時表示,「如果考慮到專業品牌的項目自身特性,某些相對小眾的領域可能在銷售額層面,在很長時間維持相對穩定的水平,但並不意味這樣的併購戰略就是失敗。在某些時候李寧這種橫向併購策略在品牌和產品結構層面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只是,在多品牌運作的過程中能否同品牌的發展策略和市場需求相一致,將成為評判的核心標準。趙宇感嘆,在李寧大刀闊斧改變自身的時候,「多品牌戰略也需要有所改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10

來看樂視的神收購… 收了倆公司,一分錢沒花還淨賺一億多! 陰陽魚

http://xueqiu.com/4656437860/25562082
同樣都是做股票,a股的價值投資者咋就那麼苦b。美國人把網易賣到幾毛錢,香港人把長城賣到1元錢;中國人就把中石油賣到50元,把虧損上百億的中鋁賣到60元。精英們移民那是對的呀!人傻錢多,摟了就跑。眾多創業板玩的收購財計,在07年就玩過,sb屁民們真是沒臉。老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人至賤則無敵」。
===================================================
長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樂視網(300104)歡快地漲停了,市值達到280億元。280億什麼概念?就是樂視網比包含搜狐視頻在內的整個搜狐集團的市值還還高出80多億,哎,不知道Charles Zhang同學看到這個,心裡怎麼想。
樂視漲停的原因是它在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完成了一筆收購案,仔細看完這案子的交易方案,我對於賈老闆的財技真是深感佩服:收了倆公司,居然一分現金沒花,還倒賺了一億多!有比空手套白狼更厲害的詞兒不?
具體來看:
樂視這回收了倆公司,一家叫花兒影視,作價9億,還有一家叫樂視新媒體,作價3億,都是100%的股權收購。
對於這兩個標的的質素,不少人都持保留意見。
花兒影視是一家電視劇製作公司,規模很小,每年就一兩部電視劇,幾乎是導演鄭曉龍一個人的工作室,因為2011年的一部《甄嬛傳》而在圈內大火了一把,今年推出的《新編輯部故事》雖然也賣出了高價,但主要是借了《甄嬛傳》的餘威,後來的收視表現平平。
影視公司高風險,這點不需要解釋,哪怕是有名導坐鎮,也只是風險係數稍降,之前華誼3.6億收購張國立的常升影視,業內也對其風險性、估值等頗有微詞,但張國立到底還是常升的實際控制人,3.6億等於是收了張國立。而鄭曉龍和花兒之間只是合作關係,沒有半毛錢的股權綁定,樂視根據《甄嬛傳》和《新編輯部故事》這種巔峰級作品所創造的收益,給花兒定出9億的價格,風險性比起華誼收常升,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樂視新媒體,這公司就更神奇了。9月12日成立,竟然是在樂視停牌之後才成立的,到現在還沒滿月,是個神馬業務都還沒有的殼公司,由賈躍亭控股的樂視控股控股……真饒,簡單點,就是賈躍亭控股的。公司註冊資本是3億(註冊資本驗完資後是可以正常使用的),樂視用和註冊資本相等的價格來進行收購,說是要用來作版權庫建設和經營。

這事兒聽上去就很繞,哪家視頻網站沒有負責版權買賣的部門?樂視在版權方面的成本和收益,原本也是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是計入財報的。所以,這一舉動等於是樂視把自己原來就有的一個部門拆了出去,然後又給買了回來……

倆公司,一個高風險,一個自賣自買,然後花了12億……樂視是錢多了燒的?沒事兒瞎折騰?顯然不可能。事實上, 樂視手裡的現金,總共也就2.2億,這點現金,買買劇尚且捉襟見肘,別說收購了。

到底是誰在買單?

12億,這錢到底是誰出,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來看樂視的收購方案:給花兒的9億,30%給現金,就是2.7億,70%給股份,增發2130萬股的新股給花兒,每股30塊不到;給樂視新媒體的3億,則全部用增發新股的方式。

現金方面,為了這2.7億的現金,樂視來個定向增發,向市場募資,而且不是增發2.7億哦,一增就增4億,除了給花兒的,自己還能剩下1.3億,說是補充流動資金……所以,這部分錢其實是股民的。

股份方面,照理增發會稀釋原有股東的股份,作為大股東的賈躍亭會犧牲一些權益。但是,一則樂視目前市值很高,股票很值錢,兩百多億的公司擴個十幾億影響不大,再者樂視新媒體本來就是賈躍亭控股,增發的一部分其實還是歸賈躍亭,所以交易前後,賈躍亭的股份只是從46.57%被稀釋到44.66%,幾乎沒動。最最要緊的是,樂視的股票漲了,所以賈躍亭的身家是不減反增了。至於股票為什麼會漲,當然是股民們的追捧,所以,繞了個大圈,為新增發的股份買單的還是股民。這說法可能有點不嚴謹,中間忽略了一些具體的交易安排,但差不多是這麼個理兒。

之前,華策16.5億收購克頓傳媒,創下影視業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併購案,用的方法也是類似,自己實際掏出的現金只有2800萬,當時我已經覺得華策空手套白狼了,但比比樂視,人好歹還花了點錢,樂視是不僅沒花,居然還有賺!

樂視的核心競爭力?

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於樂視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都想不出答案。早年間樂視押寶版權,靠做二道販子販賣版權的生意現在也差不多到頭了。

相比於優土,愛奇藝,搜狐還有騰訊,樂視不管是拼錢拼品牌,還是拼流量入口、用戶體驗,通通都不佔優勢。直到琢磨完這筆神奇的收購案,我才恍然大悟,「A股上市公司」,這就是樂視的核心競爭力啊!

A股是什麼,A股就是微信要做遊戲了,所有的遊戲概念股就能集體漲停的神奇世界。對很多公司來說,只要上了A股,就相當於上岸了,這裡沒有退市的壓力,沒有機構會來做空你,頂多就是來幾個好事兒的媒體過來質疑質疑財報,當然,也就是質疑一下啦。比如很多媒體不理解樂視是怎麼完成一年75萬付費用戶,1.5億收入的,這可是遠高於行業平均成績的哦。

在A股,業績很重要,可故事更重要!盒子、超級電視、佈局上游內容產業鏈,這些都是好故事!你要調動起市場的熱情,然後股價就會華麗麗地漲起來,股票值錢了,你就可以拿去質押融資,可以用來收買那些苦等IPO開閘未果的小夥伴們,坐等股民們前來買單就好,然後,股價就漲得更歡了,然後,大家都很高興。

至於盒子會不會卡,超級電視的售後靠不靠譜,影視公司的風險云云,虎嗅們愛怎麼吐槽就怎麼吐槽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74

讓2億多農民工變市民 “人錢掛鉤”解決資金難題

2億多進城務工人員如何享受到市民化待遇?國務院近些年力推戶籍、土地、社保等一攬子改革來破除農民工市民化的政策障礙,8月又一相關重磅文件出臺。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幹財政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準備構建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實現“人錢掛鉤”,破解農民工市民化的資金難題,讓農業轉移人口享受同城市居民完全平等的公共服務和市民權利。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鄭春榮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國只有實現了外來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務,才算真正的城鎮化。

教育等公共服務跟隨人走

中國城鎮化存在“半城鎮化”現象,即戶籍城鎮化率與人口城鎮化率存在差異。二者之間的數量差即是實現了地域轉移和職業轉換,但還沒有實現身份和地位轉變的農民工。

這一現象被中央高層重視,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被一再強調,而這一關鍵正是讓農業轉移人口平等享受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相關改革繞不開資金。根據2013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城市藍皮書》,我國東、中、西部地區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分別為17.6萬元、10.4萬元和10.6萬元,全國平均為13.1萬元/人。財政支持因此成為農民工市民化關鍵一環。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解讀《通知》時也坦言,當前2億多進城務工人員和其他常住人口還沒有享受與當地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和市民權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與財政支持保障不健全有關。

《通知》從保障教育權利、創新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城鄉社保體系、加大就業支持等十個方面為財政政策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路線圖”。

鄭春榮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多數城市的外來人口不能享受應有的福利,比如像低保、廉租房等都與戶籍掛鉤,外來人口不能享受。

而此次新政的一大特點,是優先將持有居住證人口納入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範圍,做到公共服務提供隨人走,為人的自由流動創造良好制度環境。

在農民工十分關心的子女教育方面,《通知》要求,地方政府要將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逐步完善並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免學雜費和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政策。中央和省級財政部門按在校學生人數及相關標準分配資金,實現“兩免一補”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本定額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

在醫療衛生保障方面,《通知》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納入當地醫療救助範圍;對於農業轉移人口選擇參加城鎮居民醫保的,各級財政按照參保城鎮居民同樣的標準給予補助。

鄭春榮告訴本報記者,國家已經對城鎮居民、農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進行了整合,但農民輸入地和農民輸出地的補貼標準差異很大。比如北京和河北城鄉居民人均基礎養老金分別為430元/月和55元/月。

農民工市民化獎勵減輕東部財政壓力

人口流入地的東部發達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較高,農民工市民化將面臨很大的財政壓力。

上述財政部負責人表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利於促進流入地政府經濟社會發展,但要在短期內使得大量農業轉移人口實現市民化,成本較高,財政壓力很大。為妥善解決這一問題,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通知》提出,中央和省級財政要通過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機制。

具體來看,中央的獎勵資金將根據農業轉移人口實際進城落戶以及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情況,並適當考慮農業轉移人口流動、城市規模等因素進行測算分配,向吸納跨省(區、市)流動農業轉移人口較多地區和中西部中小城鎮傾斜。

同時,省級財政要安排資金,建立省(區、市)對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機制。縣級財政部門要將上級獎勵資金統籌用於提供基本公共服務。

該負責人表示,這是引導地方政府推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市民化、確保到2020年使1億左右已進城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重大舉措,也是財政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機制創新。

保證中西部困難地區財力不減少

中央財政在支持農民工市民化時,相關轉移支付資金向人口流入地的東部地區傾斜,這讓財力捉襟見肘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擔心財力減少。

上述財政部負責人稱,確保中西部財政困難地區財力不因“人錢掛鉤”政策而減少,是此次改革必須堅守的一項基本原則。

根據《通知》,對享受均衡性轉移支付的中西部財政困難地區,中央財政仍以戶籍人口而不以常住人口為基礎進行測算分配,並充分考慮各地區向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支出需求。

上述負責人表示,這基本可以實現中西部財政困難地區的轉移支付存量規模不會減少,同時隨著轉移支付規模的增加,中西部財政困難地區的轉移支付規模也將保持平穩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農民也越來越看重附著在戶籍上的福利,比如宅基地財產權、土地承包權等,很多農民進入城市時並不願意放棄農村戶籍。

上述負責人強調,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不能采取硬性措施或“一刀切”要求,不是要進城落戶農民放棄在農村的相關權益。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和自主定居權利,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22

騰訊每天凈賺1億多;聯通凈利暴跌八成;曝iPhone7於9月23日發售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8/158210.shtml

騰訊每天凈賺1億多;聯通凈利暴跌八成;曝iPhone7於9月23日發售 | 黑馬早報
車暢,常皓靖 車暢,常皓靖

騰訊每天凈賺1億多;聯通凈利暴跌八成;曝iPhone7於9月23日發售  | 黑馬早報

小馬哥樂了

周四,早上好!

靜靜看到周鴻祎昨天給“黑馬創培生”的內訓講話,其中一句話很受用,他說“年輕人心中都有夢想,當年我也這樣。但前提是,你能否維持好自己的家庭。所以我一直主張,作為年輕人,你到一個公司,可能這個大公司跟你沒有太大的關系,而且你也改變不了什麽,因為你沒到那個層次。這時候你最該做的是充分利用好時間、資源,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把一個產品做好,把一個技術做好,打一個很好的基礎。這些才是為你日後能夠指點江山所積累的資本。不要一上來就想指點大佬。”

好啦,又到了周四,一周已經過了大半,讓我們打起精神來!

下面就讓靜靜陪你們看看今天的早報吧~

1. 騰訊第二季度凈利潤113.19億元 同比增長42%

騰訊公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及中期業績。財報顯示,騰訊2016年第二季度總收入人民幣356.9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2%,按非通用會計準則,第二季度凈利潤113.19億元,同比增長42%。上半年總收入為人民幣676.8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8%。

此次財報透露這3個關鍵信息:

①. 一方面,這是微信用戶首次突破8億。另一方面,騰訊首次公開了微信企業號的註冊用戶為2千萬。而根據財經網的報道,目前阿里推出的企業社交軟件釘釘,註冊用戶為500萬。

②. 騰訊支付及雲服務增長迅速

③. 手遊繼續增長 端遊顯疲態

@張三李肆王5趙six:這只企鵝好賺錢

@翁江華:看華為、阿里、騰訊,大象越跑越快!

@天才-高思陽:大部分利潤應該來自遊戲

@牛歡笑:只有充錢才能變得更強

2. 網易二季度營收90億元 凈利潤27億同比增91%

網易今天公布了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數據顯示,網易2016年第二季度凈收入89.53億元人民幣(13.47億美元),同比增長96.0%,環比增長13.1%;凈利潤為27.21億元人民幣(4.09億美元),同比增長91.0%,環比增長10.6%。網易季度凈收入和凈利潤連續創歷史新高。網易2016年第二季度在線遊戲服務凈收入為64.38億元人民幣(9.69億美元),同比增長76.0%,環比增長7.0%。

@m1587847:現在手遊太掙錢了

@鼓手梨花:關鍵是守望先鋒太給力了

3. 中國聯通上半年凈利14.3億元 同比下降79.6%

中國聯通昨日發布中期業績,其上半年營收人民幣1402.6億元,同比下降3.1%;服務收入人民幣1219.1億元,同比上升1.4%;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盈利為人民幣14.3億元,同比下降79.6%。

@就此無憂:寶寶心里苦

@青豆小廝:我可是每月貢獻兩百塊啊

4. iPhone7被曝將於9月23發售

之前有消息稱,iPhone 7將於9月7日正式發布,而現在其預訂和發售日期又被曝光。據國外網站9to5mac的消息,美國運營商AT&T的銷售計劃圖顯示,iPhone 7將於9月9日開始預訂,9月23日正式發售。同時還有消息稱,中國仍將是首發國家之一。

@L-one-ly-pa-tient-s:估計不會便宜

@Gasoline-Black:回iphone7發布在即之時,蘋果CEO庫克,僅隔三個月再次訪華...

5. 羅永浩否認出售堅果入職樂視的傳聞 老羅玩套路?

針對“羅永浩入職樂視,堅果出給阿里”的傳聞,錘子科技CEO羅永浩昨日上午通過微博予以否認。但羅永浩並沒有針對傳聞有進一步回應解釋。有網友評論稱:既可以理解為全部傳聞為假,也可以理解為不全為真。是不是在玩套路?

@追夢_hawk:躺床上做夢叫情懷,揮灑汗水搞研發叫現實。

@play小涵:辟謠啥的都是套路,還記得滴滴和Uber中國了麽?

@Ahern-邵YH:看來堅果出給阿里是真的。

6. 商務部再次回應滴滴Uber合並:應嚴格依法申報

商務部今日關於滴滴、Uber合並案,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經營者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計算營業額後依法申報。此前8月2日,商務部表示,尚未收到滴滴和優步中國相關交易的經營者集中申報,滴滴和優步中國合並必須申報。

@周峰峰_:滴滴以後就是中國最大的網絡 出租車公司!

@玩隨心:這一段優步獎勵越來越低,我都不出去了,掙得那點錢還不夠車輛磨損的

7. 國家網信辦:加強對網絡直播、彈幕等新產品的安全評估

8月1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京召開專題座談會,就網站履行網上信息管理主體責任提出了八項要求。其中明確加強對網絡直播、彈幕等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上線的安全評估。

@balabalama:啊,彈幕?

@雅客Yorker:但是社會本來就包容萬象

8. 汽車之家任命澳洲電訊高管為新董事

汽車之家昨日宣布,已任命保羅•泰勒為公司董事,而辛西婭•惠蘭已辭去董事之職,該變動已於2016年8月15日生效。泰勒是澳洲電訊集團負責國際業務的董事總經理,負責領導澳洲電訊的國際業務。

@FrankWangly:還是還我秦致吧,老一夥的汽車之家人都走光了,由他們創造的之家已沒有了

@牛油_菠蘿包:會不會水土不服

9. 方正集團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旗下四家子公司皆被調查

北大醫藥、方正證券、中國高科以及方正科技這四家方正集團下屬A股上市公司正接受證監會調查,方正集團稱,立案調查期間,其將全面配合證監會的調查工作,並就相關事項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但未公布具體的違法違規情況。

@xbatu:明顯沒有清華系的企業日子好過啊。

@stone和flower:那我買了方正證券怎麽辦啊

@小河馬vv:一顆賽艇

10. 宜家中國電商業務8月底上線

宜家中國在今天下午舉行的2017財年發布會上宣布,將在8月底推出電子商務業務,但這項業務目前只會在上海地區試運行。此前,宜家已經在十余個海外國家開展了電商業務。今年5月,宜家中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包括電商在內的多渠道銷售計劃。

@里斯布魯:多少年的淘寶宜家代購要被終結了。

@橘子罐頭___:等你好久了

11. 應對勞動力萎縮,中國工廠依靠機器人

隨著薪酬上漲、勞動力人口萎縮以及文化變遷推動更多中國企業轉向自動化,中國對歐洲制造的工業機器人需求迅速升溫。預計到2018年,中國制造業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年需求量將達到15萬個。

@無痕失落:有些扯,這是趨勢好不好。

@伯格里奧:如果機器人能代替,人家為什麽要放你這做?自己家不能做?

@buli不棄520:勞務讓機器人做了,我們連種地的地方都沒有了

12. 特斯拉地圖部門主管離職 自動駕駛項目將受影響

TechWeb消息,特斯拉地圖團隊主管Bill Chen已離職,他在該公司主要負責導航和地圖方面的業務,曾在蘋果地圖團隊工作過四年,在特斯拉也已經就職兩年,現在還不清楚離職的具體原因。有人認為,之前Model S因為自動駕駛模式發生了致命車禍,因此特斯拉受到了安全部門的關註。

@周木夕_0qs:有廉恥心的個人及公司值得尊重

@超級haining:人駕駛所需的基礎條件還不成熟。擺脫低迷經濟只能依靠科學完備的原創專利,所能夠支撐的新實體經濟,而不可能是去依靠高精尖的科技技術。

今日思想

我認為一個品牌成功傳播大概要做到三個融入:

① 從主動資訊模式上看關鍵在於如何融入社會熱點話題和熱點事件

② 如何融入社會重大娛樂

③ 從被動生活空間看關鍵在於融入消費者核心的生活軌跡。

——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在“創業實驗室”上的分享

騰訊 聯想 iPhone7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024

人社部:上調養老金已發放到位 1億多退休人員將受益

12月28日,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召開。

據新華視點官微消息,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會上表示,2016年,我國實現了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待遇同步調整,調整後的養老金已確保發放到位,1億多退休人員因此受益。

此外,尹蔚民還介紹了今年就業方面的情況。尹蔚民表示,預計我國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可達1300萬人以上,超額完成1000萬人的目標任務。

在醫保工作方面,尹蔚民介紹,2016年,我國已有30個省份實現了省內異地就醫持卡結算。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420元,參保人員待遇得到更好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77

深圳賣地超千億多為產業用地 開發商爭食萬億舊改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01/1066439.html

2016年多個城市土地市場持續火爆,作為過去兩年房價漲幅最高的深圳也不例外。

臨近年尾,深圳土地入市更加快了節奏,2016年12月全市掛牌交易土地共計20幅,為當年單月供應最多的月份。

中原地產數據顯示,深圳2016年賣地收入已超千億,單價也達到1.26萬/平方米,雙雙創下新高。

不過,和其他城市不太一樣的是,深圳供地大幅偏向商辦和工業用地,顯示政府出讓土地在向產業傾斜。而居住用地的供應則越來越依賴舊改,不管是深圳本土還是外來開發商,在舊改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土地“定向”產業類公司

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監測,2016年深圳全市土地招拍掛市場共成交59宗地塊,總成交面積為229.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0.9%;土地出讓金額約為1044億元,同比增長140%;綜合樓面地價每平方米12651元,同比上漲49%,均創下近年新高。

其中,2016年深圳工業和商辦用地表現突出,全年共計27幅工業用地成交,用地面積約115.1萬平方米,占比50.1%。

由華星光電拍得光明新區最大的一塊工業用地,面積達50萬平方米,占了全年工業用地成交量的一半。

商辦用地方面,2016年深圳共計26宗入市,成交量為83.7萬平方米,較2015年占比翻了3倍,占比達36.6%。

帶有居住功能的綜合類用地以及規劃完好、地理位置優越的商業用地是拉高深圳土地出讓金額的主力軍,僅龍華上塘、光明和大空港三塊商辦地的成交金額就占據了總成交的60%。

2016年8月29日招商蛇口華僑城聯合體在深圳寶安大空港以總價310億奪下全球最大的展館地塊,更是刷新了全國總地價紀錄。

由於大部分地塊設置了嚴格的限制條件,深圳土地出讓越來越表現出“定向”的特征。

2016年12月26日,深圳土地交易市場4宗土地出讓,土地性質為商業用地和工業用地,均以底價成交。其中2宗商業地位於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樓面地價僅不到2萬/平方米。分別由招商銀行、天音通信獲得。

另外兩幅地塊由海能達通信和深圳廣田集團拿下,也都是產業類公司。

多位深圳業內人士指出,深圳土地市場的出讓地傾向於工業和商辦用地,表明政府對發展產業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以及通過產業項目帶動多邊產業配套設施的發展。

深圳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總監王飛表示,工業、商辦用地在土地市場的交易占比較高,是政府對產業發展的考量。通過整合小而零散的工業土地,包括“工改工”的改造,配合城市更新的進程,深入帶動深圳創新型產業、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說,商業用地是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深圳這幾年初級工業退出,轉型高端工業、高端制造業,後者占比又相對較小。產業發展需要向高端過渡。

在招商蛇口聯合華僑城拿下大空港會展項目之時,招商蛇口董事長孫承銘表示,這不僅是一個房地產項目,也是一個產業項目。通過大空港會展來拉動會展業、旅遊業還有上下遊相關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這也契合國家在自貿區、深港合作、粵港合作的大戰略。

第一太平戴維斯深圳投資部董事吳睿認為,深圳政府掌握的土地資源少,所以對於重大土地出讓的方式日益成熟,設計得非常精細和富有策略性。

開發商暗戰城市更新

而在純居住用地方面,2016年深圳僅有4宗土地入市,分別位於龍華、光明、大鵬和坪山,用地面積約23.97萬平方米。據了解,2010年後宅地供應面積逐年減少,2012年後宅地供應一直在超低位水平。

在新增土地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城市舊改成為土地供應的主力軍。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全市新增土地供應面積580.7萬平方米,其中舊改面積達到330.7萬平方米,占比高達56.9%。

根據深圳發布的《城市更新“十三五”規劃》要求,在此規劃期內,全市要爭取完成各類城市更新用地規模30平方公里;完成100個舊工業區複合式更新、100個城中村或舊住宅區、舊商業區綜合整治項目。

據此推算,深圳未來舊改和城市更新市場規模在數萬億。

近年來,深圳本土開發商如佳兆業、招商蛇口、華僑城、萬科以及外來開發商恒大、碧桂園等,均在加碼進入舊改領域,彼此之間競爭激烈。舊改項目將成為這些開發商的重要收入和利潤來源。

2016年12月26日,恒大簽約灣廈城市更新項目。其同時透露,目前公司已在深圳擁有房地產開發項目32個,其中6個位於南山,在深圳全部項目開發後預估總貨值約6000億元。

恒大這個“外來和尚”動作迅猛,深圳開發商也不甘落後。21世紀經濟報道調查顯示,目前在深圳擁有及潛在在談的舊改土地儲備上千萬平方米的開發商,至少有華潤、佳兆業、華僑城、招商蛇口這四家。

佳兆業是深圳本土專註城市更新和舊城改造的典型房企。早在2011年年初,佳兆業組建了全國第一家專業城市更新公司——佳兆業置業公司。據了解,佳兆業的城市更新項目覆蓋深圳龍崗、福田、鹽田等區域。

但是舊改本身也存在很多難題,拆遷和推出時間很長,增加了各種成本以及被拆遷方與開發商的利益博弈。

盡管宣稱有32個儲備項目,但恒大2016年中報顯示,其深圳市場的1200多萬平方米土地儲備,僅131萬平方米確權納入報表。

開發商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2016年12月8日,深華發的一紙公告,揭開了其控股股東中恒集團與萬科、華僑城之間關於深圳光明新區一幅舊改用地的糾葛。

這場舊改項目的爭奪中,華僑城半路殺出,即使知曉萬科與深華發的舊改項目深陷仲裁,仍要趟這個渾水,可見舊改項目之重。

“城市的住宅舊改項目問題比較多,而且複雜,個人比較看好深圳的工業、商業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宋丁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12

全國2億多汽車哪個車型最環保?這份榜單告訴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715

你會主動購買更環保的汽車嗎?

近日,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iCET)在北京發布了2017年度中國綠車榜。這份榜單是在聯合國環境署、環保部機動車排汙監控中心的支持下,由第三方公益智庫機構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iCET)實施的公益項目,它基於燃料類型、油耗、排放水平及整備質量等參數對當年市場所有新車型進行環境影響量化得到綠色得分,進而評出各類年度最佳綠色車型。自2010年起,iCET已連續7年發布中國綠車榜單。

2017中國綠車榜的主要衡量指標是“綠色得分”,綜合衡量汽車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包含尾氣排放對人體健康影響以及汽車制造與燃料生產過程的環境影響,分值範圍0-10分,得分越高越環保。綠色得分基於四個獨立的變量進行計算:燃料類型、燃料消耗量、尾氣排放和汽車整備質量。綠色得分為中國綠車榜的主要衡量指標。

所有入圍車型中,整體環保性能最高車型為大眾躍族,這款車綜合工況油耗僅為4.1 L/100km。綠色得分TOP10車型中過半數為小型節能車和常規混合動力汽車,這兩類車往往湧現出環保性能最優秀的車型。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而藍色得分用來衡量汽車尾氣排放對人體健康影響,分值範圍0-10分,得分越高表示汽車的尾氣排放越清潔、幹凈。2017中國綠車榜中藍色得分Top 10 車型如下,它們的排放情況要遠遠優於國家的標準要求。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為了讓消費者更方便的選購環保型汽車,中國綠車榜還對十大類車型進行了綠色得分排名,包括常規混合動力、小型車、緊湊型車、中型車、大型車、豪華型車、SUV、MPV、跑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中國綠車榜從2015年起開始評估暢銷前100名車型的環境健康影響,為消費者提供購買參考。2017中國綠車榜顯示,暢銷車型的綠色和藍色得分均同比提高,可見,暢銷車型的環保性能更被重視,此外,燃料成本也相應下降了26%。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根據《2017年中國機動車汙染防治年報》,機動車尾氣汙染已成為我國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環保部9個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城市的汙染源解析工作總結2016顯示,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汙染來源是機動車。未來,汽車的清潔化轉型是必然趨勢。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676

浪莎股份借殼10年賺4億多卻未分紅 公司叫屈:是歷史問題,預計2018年度可現金分紅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2-10/1169898.html

__________3000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楊軍

連日來,股價閃崩的浪莎股份(600137,SH)成為A股市場關註的焦點。對於其閃崩的原因,市場眾說紛紜,其中有人歸之於證監會將對長期沒有現金分紅的公司進行嚴格監管,而連續19年沒有分紅的浪莎股份可能是重點監管對象,由此引發資金出逃。

浪莎股份作為一家A股上市公司,長達19年沒有分紅,這是事實,被一些市場人士稱為“鐵公雞”。其背後透露出來的是浪莎股份的歷史遺留、業務單一和轉型步驟緩慢等問題。

對此,浪莎股份董秘馬中明昨日(12月10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不僅僅是投資者關心的問題,監管層在這方面也十分關註。公司通過借殼上市,前期遺留諸多歷史原因,使公司分紅未達到條件,並不是外界所說的“鐵公雞”。分紅這一塊也是公司未來需要加強的,將盡力保障投資者利益。

借殼前身虧損較大

12月6日,針對投資者在互動平臺的問詢,浪莎股份直言,公司一直沒分紅是歷史原因,公司重組借殼長江控股上市後,母公司遺留1.6億元報表虧損。

回顧浪莎股份上市的歷史,其前身為長江控股,於1998年上市,上市之後的第一年就因為主營業務成本上升而虧損。此後,該公司分別在1999年、2001年虧損。2002年,長江控股曝出原重組單位四川泰港涉嫌利用對公司進行資產重組,騙取公司提供貸款擔保,詐騙金融機構巨額貸款。根據當時公告,截至2002年9月26日,公司為原重組單位四川泰港及其控股企業、關聯企業提供擔保被訴金額,余額為1.43億元,占公司凈資產(2002年6月30日)總額的165.2%。2002年,長江控股每股虧損近11元,創下當時A股之最。

上市後的前幾年,長江控股處於虧損狀態,根本沒錢進行分配。2003年,靠政府補貼,長江控股艱難保殼,但由於主營業務停滯,2004年、2005年均告虧損,到2006年中期,公司凈利潤仍虧損882萬元,再度面臨暫停上市風險。

在長江控股焦頭爛額之際,作為“救世主”的浪莎控股出現了。2006年5月,浪莎控股與宜賓市國資公司簽署協議,以7000萬元受讓長江控股3467.13萬股國家股。此後,浪莎控股將旗下浪莎內衣100%股權作價6862萬元註入上市公司。同時,再度依靠政府補貼,長江控股2006年勉強扭虧為盈,化解暫停上市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浪莎控股入主前夕,由於長期虧損,長江控股實際已是“資不抵債”。據長江控股2006年年報,上市公司報告期末總資產只有2.2億元(調整後),凈資產為負2.63億元(調整後)。在“合並報表未分配利潤”(以下簡稱未分配利潤)一項,公司報告期末的數據為負5.94億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5.97億元。

10年來賺錢填窟窿

自浪莎股份借殼後的10年里,上市公司9年盈利,只在2015年虧損。記者合計算來,浪莎股份這10年實現凈利潤總額約為4.46億元。

根據《公司法》和浪莎股份公司章程,公司凈利潤分配順序首先是彌補公司上年虧損,其次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積,然後是提取任意盈余公積,然後才是支付普通股利。由於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因此,翻閱浪莎股份上市後公告可看到,公司每一年的未分配利潤使用計劃均是: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在註入浪莎內衣之時,浪莎控股曾承諾,將保證重組後的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120.2萬元、1400.25萬元、1750.31萬元。浪莎控股正式入主當年(2007年),更名浪莎股份的上市公司也在盈利上完成了大翻身。報告期,憑借資產處置收益、債務重組收益等,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2.99億元。到2007年末,浪莎股份“未分配利潤”為負1.44億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1.61億元。

此後盈利的浪莎股份到2012年,其“未分配利潤”終於扭負為正,為138.77萬元。但“母公司未分配利潤”依然高達負1.6億元。在借殼後的幾年時間里,浪莎股份未能從主要經營載體子公司浪莎內衣手中拿到任何分紅,這導致上市公司無法填補母公司的虧損。

浪莎股份則以上市公司分紅以母公司報表為準,“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為由,宣布公司不進行利潤分配。

賺了錢,卻沒拿到錢的情況直到2015年才有了改變。2015年的虧損,導致浪莎股份“未分配利潤”再度為負數,但公司“母公司未分配利潤”卻大幅減少至6085.29萬元。

浪莎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2015年減少得益於子公司浪莎內衣的貢獻。浪莎內衣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2.05億元,凈利潤虧損2023.55萬元。雖業績虧損,但浪莎內衣當年向浪莎股份現金分紅高達1億元。

2016年,浪莎內衣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凈利潤1178.32萬元,但向浪莎股份現金分紅3000萬元。截至2016年末,浪莎股份“未分配利潤”為429.49萬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2917.74萬元。

據浪莎股份近日在互動平臺上所稱,目前“母公司未分配利潤”仍有近1500萬元需要彌補。公司表示,若2017年度公司完成既定經營計劃,浪莎內衣第三次向母公司分紅彌補完成其1417.74萬元的虧損後,上市公司未分配利潤及母公司未分配均轉為正數,預計2018年度公司就可以進行現金分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600

山東一銀行行長套現4億多潛逃 稱最放不下女兒

1 : GS(14)@2012-02-11 11:27:04

http://zt-hzrb.hangzhou.com.cn/system/2012/02/08/011754263.shtml
嫌疑人劉維寧

  浙江在線2月8日訊昨日下午,金華火車西站外,人流熙熙攘攘。

  一輛出租車載著一個乘客,緩緩停在金華市公安局出租車治安管理大隊民警面前,接受一次例檢。

  乘客拿出的身份證顯示,他叫劉維寧,山東煙台市人,1974年10月21日出生。

  從民警接過身份證的那一刻起,一次檢查,很快變成了一次抓捕。

  這個劉維寧,是公安部最近一週正在全力緝拿的A級通緝犯。

  開車逃出煙台,流竄全國的劉維寧大概沒有料到,自己會在金華落網。

  現場警員講述抓捕時刻

  拿出身份證的時候,他的表情有微妙變化

  朱森爐,金華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出租車治安管理大隊民警,他向記者講述了抓住劉維寧的整個過程。

  下午1點多,我們正在對過往車輛進行例行檢查。

  一輛出租車進入我們視野,車上只有一個乘客,男性,坐在後排座位,隨身攜帶一個單肩包。

  我走過去,請這名乘客出示身份證,就這麼一剎那,我看到了他面部表情有了很微妙的變化,看得出來,他很緊張。

  「怎麼這麼麻煩,還查身份證。」他一邊嘟囔著,一邊還是很配合地把身份證給我了,我撇了一眼,劉維寧,照片與本人相符。

  趁這空隙,我隨口和他攀談起來。

  「準備上哪去啊?」我問他。

  「想去趟紹興,有個朋友在那裡生病住院了,得去看望一下。」乘客回答得滴水不漏。

  「麻煩您下車核對一下信息。」說完這話時,我發現他徹底慌了,下車時,他已經在往外面挪步,貌似想要逃跑。

  我趕緊靠近他,貼著他的手臂,這樣他一跑,我伸手就可以抓住他的胳膊。

  一進室內,我也鬆了口氣,這下子他逃跑就不大可能了。

  當我要求他開包查看時,他又緊張起來,嘮叨著麻煩麻煩,而且主動說自己包裡有現金。

  不過一開包看到那麼多現金時,我們也嚇了一跳。

  「這些錢是我剛從銀行取出來的,要拿去給朋友的。」他的眼神開始閃爍。

  然而,當我們讓他拿出取錢的小票,他卻面露難色,問及他的朋友姓名和具體住哪家醫院時,他徹底傻眼了。

  這時,他又開始四處打量,貌似在找奪門而出的方法。

  同時,負責查看身份證的同事向我打起了暗號,「這人有問題。」

  我心領神會,立馬把他往裡間帶。

  門鎖上後,我才從同事那裡得知,眼前這個看上去挺斯文的男子,竟然是公安部的A級逃犯。

  頓時,手心都是汗啊。

  本報記者第一時間問詢嫌犯

  一說到剛上小學的女兒,他馬上紅了眼眶

  下午3點,在金華市公安局出租車治安管理大隊的審訊室裡,記者見到了劉維寧。

  乾淨,斯文,這是這個曾經做過銀行行長的A級逃犯,給人的第一印象。

  略長卻整齊的平頭、膚色白淨、手指甲都修剪得不長不短,身材勻稱,上身一件褐色的夾克、紫色的毛衣、下身一條深藍褲子,都是八成新,雙腳黑色的皮鞋上乾乾淨淨,找不到一個泥點或污漬。

  儘管是在亡命天涯的逃跑途中,他也絲毫沒有表現出落魄的模樣,只是,過多的白髮讓他有點顯老,實際上,今年他才38歲。

  坐在房間中央的犯人椅上,左手腕被冰冷的手銬銬住,緊緊貼在椅把上,只剩下右手可以活動,劉維寧佝僂著背,幾乎在位置上一動不動,只是偶爾抬頭看看前方。

  一米外的審訊台上,整齊地碼放著29疊厚厚的百元大鈔,一個舊的電動剃鬚刀,一個手機,和一個黑色的皮包。

  最顯眼的,是桌上五六張照片,照片拍的都是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靠著一個木雕的人像,笑得很甜。

  「這些是他隨身帶著的所有物品,那個照片裡的孩子,是他的女兒。」一個工作人員介紹。

  「知道為什麼被帶到這裡嗎?」記者試圖和他交流。

  「知道。」簡短的回答後,他側頭看一邊,似乎不願意再深談這個話題。

  「究竟因為什麼原因,你要取走銀行4.36億元的巨額款項呢?」

  「……對不起,能不能等我回去再說,這裡面原因很複雜……」一邊說著,他一邊向記者雙手合十,像在拜託記者。

  「你年齡不大,已經是一名行長了,未來前途大好,為什麼會做出這種事情來?」記者實在不解。

  劉維寧一言不發,他低垂著頭,過了半晌,略帶苦笑地說,「已經不是行長了。」

  「這次到金華,本來是想從這裡去蕭山,我要趕到機場去。」劉維寧說:「我想回煙台,想回家,坐飛機回家。」

  談到家這個字眼,劉維寧總算願意抬頭正視記者。

  「我有家庭,有老婆,有個女兒,女兒還小,今年剛剛上小學。」剛說了兩句,劉維寧的眼眶紅了起來,「我現在最放不下的,就是我的女兒。」
2 : GS(14)@2012-02-21 23:01:31

http://finance.qq.com/a/20120220/000957.htm
有消息稱恆生銀行已準備撤資,概率超50%。這一消息未得到正式回應,但多位人士表示很有這種可能

理財週報記者 冀欣/文

就在不久前,浙江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的電警系統在嘉興市中山路拍到這樣一組鏡頭,一輛黑色本田雅閣在凌晨夜色的籠罩下獨自行駛,表面上看來,並無異常,誰也很難揣測此刻車內那份伴隨著顫慄的慌張。

開車的人叫做劉維寧,原本是煙台銀行勝利路支行的行長,38歲,正值年富力強,然而彼時,他是公安部A級通緝的在逃嫌犯,身上帶著29萬巨額現金,亡命天涯。

他當時要去的地方不得而知,目的地對其而言也已無意義,一週後,劉維寧被警方抓獲,再次回到煙台時,這裡依舊沒有初春的暖意,對他的審訊將在冬日中繼續,整個山東銀行業也因此籠罩上了一層寒冷的氣息。

偵破進展:4億贓款大部分將追回

劉維寧歸案一週後,記者來到了位於煙台市勝利路261號的上述支行,除了綠色招牌依舊醒目,這家營業面積不過幾百平方米的網點實在很難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而步行不超過5分鐘,就能來到煙台市金融機構最為密集的地區,距離並不算長的「南大街」上,星羅棋佈著中行、建行、農行、浦發、光大、恆生、韓亞等十餘家金融機構,煙台銀行一家規模較大的支行——國貿大廈支行,也與其只有百步之遙。這讓劉維寧曾經擔任行長的這家勝利路支行顯得更加微不足道,很難想像,涉案超過四億,震驚全國的票據大案,就是在這樣一家看上去與儲蓄所類似的小支行中發生。

「前行長」被捕後,雖然有消息稱新來的盛姓行長已經到任,但是從該網點的情況來看,受事件影響還是十分明顯,正常營業時間,罕見前來辦理業務的客戶,門口無安保人員,櫃檯內部7-8位工作人員,許多走動到別處聊天,或在座位上擺弄其他物件,與煙台銀行其他網點繁忙緊湊的狀態相去甚遠。

這一切自然與劉維寧有關,支行行長攜巨款出逃,無論如何,都是驚天大案。

根據煙台知情人士向理財週報記者透露的細節還原,煙台銀行春節後按照監管要求,組織對部分支行行長進行強制性崗位交流,劉維寧被通知去其他支行擔任副職,並即刻辦理交接,而人們下午便發現,這位行長已不知去向。經現場核對,發現部分票據賬實不符,2月2日,煙台銀行保安部報案,警方隨即介入調查。

出逃後,劉維寧駕車前往浙江境內。2月7日下午途經金華西站,在接受當地治安管理大隊民警例行檢查時神色慌張,引起懷疑,最終被捕。

據媒體報導,劉維寧從2011年4月開始,分276次將所在銀行庫存承兌匯票取走,涉案金額高達4.36億元。其中有1.7億已經轉入個人賬戶,被捕時隨身攜帶29萬現金。

一時間,「4億」在煙台,甚至全國銀行業中成為了被討論最多的敏感數字,記者查閱煙台銀行年報後發現,作為一家小型城商行,煙台銀行2010年淨利潤僅為1.87億元,換言之,高達4.36億元的票據款項一旦不知去向,幾乎等於煙台銀行近三年淨利潤總和。

因此,這筆款項的去向如何便成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位張姓煙台金融業從業人員向記者表示,涉案金額並不代表他套現了多少。

「媒體報導說他在浙江的朋友那裡還外借了30萬元,所以應該並沒有把大多數票據套現,否則不會缺錢。」

值得欣慰的是,截至發稿前,理財週報記者從煙台市公安局宣傳處相關負責人處瞭解到,「目前贓款大部分將被追回,沒想像中損失那麼巨大。」

公安回應:調查顯示或有同案出現

但是,事件並沒有就此結束。

劉維寧在接受江浙媒體採訪時一句「對不起,能不能等我回去再說,這裡面原因很複雜」,讓人們對整個故事的下文有了更多揣測和懷疑,然而在將嫌疑人抓捕歸案後,案件在警方以及煙台銀行的一致封閉口徑下,仍是一團迷霧,暫無法獲得更多最新進展信息。

經記者確認,劉維寧現被關押在煙台市第一看守所,涉嫌挪用資金和非法出具金融票證罪,具體案件調查由煙台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操辦。

據前文述知情人士透露,劉維寧從很多年前開始,就十分喜愛閱讀一些偵察類書籍,這一說法的真實性亦有可循之處,據金華經辦警官所言,劉維寧有一定的反偵察能力,他開車從煙台出逃,在上海、杭州、蕭山、永康、紹興等各地輾轉,每處停留不超過3天,也從不在賓館住宿,而是在無需登記的洗浴場所過夜。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心思縝密」的支行行長,卻在一個即將接受檢查的下午倉皇出逃,看似缺乏必要的事前準備,許多做法也讓人感覺並不「高明」,這讓不少人的心中都充滿瞭解不開的疑慮,每個人都想知道這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秘密。

另有消息稱,劉維寧提取的1.7億元資金,全部投到一家叫「興源木業」的企業,以幫助這家企業走出資金周轉困境,據上述人士稱,興源木業是煙台一家老牌的木材企業,最近在做新西蘭的輻射松生意,而一直以來坊間的說法,劉維寧在國外擁有多處產業,同樣位於新西蘭。

煙台市公安局宣傳處相關負責人向理財週報記者表示,此案正在偵查辦理中,可能還會有同案人員出現,目前不能夠接受採訪。

「同案人員可能出現」的說法似乎早已在所有人的意料當中,北京某股份制銀行票據業務工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劉維寧取走的是銀行承兌匯票,單獨一個人變現是不可能的。

「肯定是團隊作案,一張承兌匯票從開出到貼現,需要走多個流程,至少得5個人經手,他一個人是完成不了的。」

而對於劉維寧的作案手法,該人士表示,可能採取兩種方式,一是直接挪用抵押在支行的承兌匯票套現;二是與外部企業「合作」,開出承兌匯票來套現資金。

「之前有一些例子,銀行內部人員將票據套現後將錢投資於民間借貸等,收回利息後再去補窟窿,劉維寧的案子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為什麼不出境而選擇逃到浙江是個值得想想的問題。」

但無論哪一種方式,都很明顯說明,劉維寧的背後一定有一個神秘的「團隊」來幫助他完成整個過程。

在幾位接觸過劉維寧的消息人士眼中,這位行長其實是「非常好的一個人」,雖然好像有親屬在煙台銀行高層任職,但依舊是從基層開始一點點做起,很會「為人處世」,因此在行內一直發展得順風順水,在勝利路支行已經呆了八年。

「按理說,即使是突擊檢查,以劉維寧的人脈也早就該得到消息了,倉皇出逃有可能跟他的背後團隊有關。」

煙台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暫沒有涉及其他銀行,其餘未得到證實。
拷問銀行:大案頻出劍指風控短板

劉維寧案爆出後,其服務的煙台銀行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而被普遍拷問的重點,就是這家銀行的風控問題,到底是什麼能讓一家支行行長挪用4億票據,銀行的內控體系卻渾然不知。

據瞭解,煙台銀行是在原煙台市商業銀行基礎上更名而來,是在煙台市區12家城市信用社基礎上,組建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立之初,註冊資金1.28億元,後經多次增資擴股,註冊資本達20億元。截至2010年末,全行存款餘額255.8億元,貸款餘額185.3億元,總資產291.2億元。

在山東省多家城市商業銀行中,煙台銀行的各項資質還算優良,煙台諸多行政、國有企業單位工資發放、資金儲備,都由煙台銀行提供相關服務。同時,經濟適用房等政府大型工程、惠民政策,煙台銀行也參與其中。

引入資本後,煙台銀行就開始了擴張之路。截至2010年末,煙台銀行機構網點總數為73家,目前擴大到75家,未跨區經營,全部網點均位於煙台,其中大部分立足該市繁華地段。

在該行發佈的年度財務報告中,也一再強調重點防控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信息科技風險,甚至專門提出加強聲譽風險管理工作,及時排查輿情信息。並與戰略投資者恆生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進行全面技術合作。

然而,幾件影響力巨大的案件還是一再把煙台銀行的風控管理缺失問題推至風口浪尖。

前述張姓業內人士認為,煙台銀行由12家城市信用社演化而來的歷史,讓其難以避免地面對很多遺留問題,特別是支行行長權力獨大的問題一直存在,勝利路支行的高層管理也基本上由劉維寧一人說了算。

為強化內部控制機制,國內銀行業廣泛推廣輪崗制度,包括領導輪崗和員工輪崗,然而這一制度在很多銀行都並未真正落實,基層重要負責人權力過大又缺乏有效監督制約成為了滋生犯罪的溫床,本次案件雖是在強制輪崗中被查出,但是劉維寧已在勝利路支行工作8年未作調整,此前的輪崗制落實是否到位存疑。

事實上,這已不是煙台銀行被牽扯進入的第一起票據類重大犯罪案件,煙台市某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向理財週報記者透露,煙台銀行與恆生銀行合作後開始大量涉足票據類業務,部分操作環節涉嫌違規,早在幾年前,山西警方就曾因為票據問題前往煙台銀行調查,結果不詳。

上述消息並未得到官方的確認,而另外一起事件在煙台的金融圈內,則早已被傳得人盡皆知。

坊間傳言,早在2004至2006年間,當時煙台銀行煙台山支行的行長張群利就涉嫌票據承兌貼現後收回資金不入賬,帳外放款給多家公司,帳外經營資金達5億元,收回帳外利息4000多萬,之後煙台銀行高管出面將此事「擺平」,如今張群利已離開煙台銀行,前往當時發放貸款的某企業就職。

這樣的說法也並沒有得到煙台銀行的證實,而與記者進行溝通過的多位煙台業內人士均認為此消息屬實,在他們看來,此次的劉維寧案件與上述消息如出一轍,或者說對於風險控制問題的漠視,讓劉維寧的案件早有預兆。

而票據問題上風控管理的缺位,也讓煙台銀行的另一樁舊事被重新提起。去年9月,專業從事白銀、鉑金等貴金屬網上交易和實物交易的新山東標金曾經出現「爆倉」事件,遭受損失者超千人,而山東標金的「實際控制人」正是煙台銀行二十多位內部人員。

分析人士認為,城商行成立不久,許多地方還存在不規範之處,擴張又比較激進,但假如風控沒跟上,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股東博弈:華電撒手恆生可能退出

除了已經暴露出問題的風控體系,煙台銀行股東博弈也或將成為其發展過程中的掣肘。

2007年始,煙台銀行就開始了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的步伐。2008年12月5日,煙台銀行引入恆生銀行、永隆銀行兩家外資銀行股東。

按照煙台銀行的設想,主要與外資股東在風險管理、零售銀行、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創新、員工培訓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2010年報顯示,恆生銀行持股20%,為第一大股東,永隆銀行持股4.99%,位列第三。除派駐副行長外,恆生還先後向煙台銀行派駐了首席信貸官和首席風險官,以強化授信風險的管控。

而引入外資之後,煙台銀行董事會的博弈便從未停止。該行2010年年報顯示,董事會成員共13人,7人來自股東方,獨董兩人,董事長為莊永輝。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煙台銀行還未有行長一職。僅由董事長莊永輝提議李永平擔任副行長,主持行長工作。

而作為大股東的恆生銀行雖以20%成為相對控股股東,但卻很難擁有絕對話語權,雙方時常在決策時產生分歧。

記者翻閱煙台銀行年報時發現,該行2008年淨利潤為2.56億元,2009年大幅縮水至1.54億元,2010年僅略有回升,為1.87億元。

2009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煙台銀行業績急轉直下?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2008年恆生進駐後,與煙台銀行的矛盾日益加深。

「港資銀行寧願犧牲短期賬面利潤也要做好風險控制管理,導致入股後煙台銀行淨利潤大減,這讓煙台銀行自身難以接受。外資的一些管理方法也遭遇了水土不服,根本無法和原管理層很好地合作,風控管理成效也根本施展不出。」

該人士進一步透露,有消息稱恆生銀行已經準備撤資,概率超過50%。

這一消息並未得到官方的正式回應,但多位接受採訪的人士均表示,「很有這種可能,拋棄煙台銀行的股東也早有先例。這次的事情一出,未來的上市進程可能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據瞭解,去年十月,原煙台銀行第二大股東中國華電集團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持有的全部煙台銀行股權。資料顯示,轉讓的2.73億股股份佔其總股本的13.65%,掛牌價格為5.733億元,折合每股2.1元,至此,長達五年之久的合作夥伴面臨分道揚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6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