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摩高管贿赂案牵出特殊背景中国企业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514/02236222444.shtml


  时代周报记者 毛瀚民 发自上海

  5月4日,摩根士丹利前董事总经理杜军涉嫌内幕交易案在香港区域法院开庭审理,杜军在庭上否认十项相关控罪。

  而在上海,自3月5日,时代周报报道了大摩中国高管盖斯·彼得森贿赂门事件后,大摩(与JP摩根相对应,大摩是专指摩根士丹利, 是香港人最早对它的称呼,并沿用至今)在中国的亲密合作伙伴—具有特殊背景的上海永业集团也因一封封举报信浮出水面。

  举报永业集团

  据时代周报获得的举报材料显示,上海永业集团前董事长吴永华在与大摩合作开发的锦麟天地有一套豪宅,在另一楼盘中拥有两套豪宅。而现任永业集团 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钱军在与大摩合作开发的永业公寓二期有一套豪宅;有该集团员工举报吴永华在给永业集团职工购买的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单上漏洞百出,一亿多 元保险金去向不明。

  5月9日,在一间昏暗的办公室内,永业集团员工尤孔等人向记者递上了厚厚一沓举报信:“我们这个举报信已寄给中央纪委领导,也向上海纪委、卢湾区纪委反映过。”尤孔告诉时代周报。

  据尤孔等人向时代周报介绍,永业集团是上海卢湾区政府控股的企业,是上海市房地产开发企业50强,有职工近3000人,已经辞职的该集团前董事长吴永华早年是上海卢湾区房地局修建科的科长,1997年永业集团改制,吴永华挑头组建永业集团,担任法定代表人。

  据悉,在2007年原上海新黄浦集团董事长吴明烈被双规后不到两个月,吴永华忽然主动辞职。

  “吴永华还有个女儿,早年去美国读书,回国后在摩根士丹利上海办事处担任重要职务,现在还在负责大摩开发的永业公寓二期项目。永业集团是摩根士 丹利在中国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开发了那么多项目,并且合资注册了上海永威置业公司。”尤孔等向时代周报介绍,“去年8月,我们有14个职工写信给 相关部门反映吴永华的问题,吴永华挪用我们的保险资金,但至今没有明确解释。”

  5月11日,时代周报记者前往摩根士丹利上海办事处,欲核实吴永华的女儿是否大摩上海办事处的负责人,一位办公室秘书听明来意后,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在与摩根士丹利上海办事处同在一栋写字楼的上海永业集团里,永业集团工作人员也拒绝对上述举报材料发表任何意见。

  5月12日,卢湾区委宣传部及纪委的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明确该区纪委还在调查核实当中,“所以现在还不方便对外界透露相关信息”。

  据上海地产界人士透露,目前大摩贿赂门事件波及面正在扩大,大摩在上海的多个投资项目,已被列入待查名单。

  大摩地产路径

  摩根士丹利与永业集团的合作渊源,可以追溯到2003年。永业集团前身为上海卢湾区政府控股的企业,是上海市房地产开发企业50强,具有极深厚的政府资源。

  “当初是由吴永华的女儿牵线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

  2003年7月,摩根士丹利入股10%参与上海永业集团开发的住宅项目锦麟天地雅苑,而运作“锦麟天地雅苑”项目的公司是上海华丽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2003年5月9日,占项目公司30%股权的上海永业集团,将其25%的股权转让给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Yongye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其转让价为869.5万美元。协议落款中显示,Yongye国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是Garth Peterson盖斯·彼得森,此人正是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至此,实际上整个项目公司的股权90%已经掌握在摩根士丹利手中,而主持这一系列操作的,正 是时任大摩执行董事的彼得森。

  今年2月11日,摩根士丹利在一份公开文件中披露,称公司前中国房地产投资机构董事总经理盖斯·彼得森因涉嫌违反《海外腐败法》于去年12月30日离开大摩,目前他成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对象。

  2004年,摩根士丹利联合美国雷曼兄弟公司,以2亿元人民币再次参股永业公寓二期。各自参股25%,外界估计摩根士丹利投资将高达2亿元人民币。

  最新的动态显示,摩根士丹利不仅参股房地产公司,还亲自操刀房地产项目的运作。据相关报道,摩根士丹利与上海永业集团联合成立“上海永威置业有 限公司”,共同投资13亿元获得上海卢湾区核心地区一幅商业用地,且公司的法人代表同样是摩根士丹利亚洲区执行董事盖斯·彼得森。这是摩根士丹利负责人首 次出任类似合作公司法人代表,也表明摩根士丹利将更大程度地承担项目风险,深度参与到项目的开发之中。

  至此,大摩首次出任开发公司法人代表,真正开始了中国“开发商”身份。

  谁来监管大摩?

  在众多外资投行中,摩根士丹利对中国房地产渗透较深,依靠永业集团这样的国企作平台,大摩在中国的角色可能不仅仅是全球领先的投资银行,而且已经成为拥有“融资—开发—招商—运营”完整地产产业链的房地产企业。

  从摩根士丹利提供的材料显示,自1991年起,大摩已成立了6个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投资国际方面的基金包括 MSREF ⅢInternational和 MSREF Ⅳ International。

  两年前在全球募集了42亿美元的MSREF V基金,其55%主要用于亚洲房地产市场。

  2007年,摩根士丹利资产服务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正式成立,大摩投资咨询团队实现常驻上海。

  除地产之外,时代周报统计获悉,摩根士丹利在中国的资产王国包括一家投资银行、一家国内银行、两家基金公司以及6个地产投资基金和一些数量不明的私人理财和私募基金。

  同时,摩根士丹利还积极参与中国的不良资产收购。2003年7月,摩根士丹利联合德意志银行,拿下了建行账面总值为40亿元的不良资产,其中97%是房地产资产。今年6月,摩根士丹利和金地集团(16.62,0.99,6.33%)、上海盛融设立项目公司,摩根士丹利占股55%,以受让建设银行(4.58,-0.06,-1.29%)账面总值为28.5亿元的不良资产包,也是以房地产业务为主。

  近日,摩根士丹利全球房地产业务负责人索尼·卡尔斯(Sony Kalsi)在东京公开表示,摩根士丹利今年将在中国追加30亿美元投资,总投资达45亿美元。

  “大摩作为一家国际投行,在中国的各个板块业务越做越大,金融、投资、地产、证券、基金等等都有涉及,问题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谁来监管,如何监管,这是个值得期待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向时代周报表示他的忧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12

專家:如非特殊情況 資金就該公開招募

2010-6-21  今周刊





嚴審募資弊端 利益回歸所有股東景氣復甦之際,公開發行公司紛紛趕搭經濟熱潮募資,四大專家建議政府應針對其中不法獲利的個案,深入調查並從嚴送辦,展現主管機關正視清 掃股市長期存在的弊病,維護小股東權益兼顧健全台灣的投資環境。

撰文‧徐介凡

七○三期的︽今周刊︾針對大股東利用近來資本市場上常見的私募、減增資等操作,乘機大削小股東權益一事,深入報導,引發熱烈回響。

像是台灣老店大同公司,去年在子公司尚志化學掛牌興櫃前,董事長林蔚山就一度把公司共七千張的股票,以略高於淨值的十五.八元釋給股市知名金主賈文中,與 掛牌後尚化股價一度衝高到一三二元相比,總價差高達八.一二億元之多;這正是大同小股東被蒙在鼓裡、隨著經營者透過募資操作而白白喪失的權益,小股東卻毫 不知情。

根據金管會今年以來截至五月底的統計資料,公開發行公司辦理公募與私募分別為一百三十件與六十四件,比去年同期各增加一五四%、一八%;總金額亦分別達一 六一九億元、五一五億元,各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一二六%、三二%。顯見在景氣復甦之際,公司募資情況日趨熱絡,但卻也有更多的投資陷阱伴隨其中,小股東必 須提高警覺。

小股東要關注不尋常事態

立法委員賴士葆建議,只要投資人對於公司辦理募集資金有所質疑,察覺有不符合法律規定,或股價出現暴跌等不尋常走勢時,除可向主管機關、投資人保護中心檢 舉,或在股東會上要求股權不得轉移,亦可直接上法院採取訴訟方式尋求援助,藉此鞏固自身權益。

「利用募資操作手法獲利,損及小股東權益的行為,主管機關其實一直都知道。」政大法律系教授劉連煜說得直接,為了方便公開發行公司籌資,法規因此存有一定 的彈性空間,包括在價格的制定、洽特定交易人對象等方面。但這些立意良善的彈性,卻提供了公司經營者「有心」想要從中牟利的管道,雖然主管機關在審查上都 有法律機制,但卻少見確切落實的動作。

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亦不諱言指出,除了基於虧損的苦衷以及引進策略合作夥伴外,其他情況的資金募集,都應從公開市場中辦理,才是能夠兼顧公司經營團隊與 小股東權益的最佳做法。擁有較多模糊地帶的私募,極可能成為﹁合法圖利大股東的最佳途徑。﹂張忠本認為,儘管證交法對私募有所規範,包括募集金額沒有資本 額一○%上限的約束,且折價金額若低於八成時,只要出具專家評估意見、股東會上二分之一股東出席、且三分之二通過即可。其實這些規定,對於有心想要濫用私 募的大股東來說,都不是難事。

﹁即使公司真的礙於虧損情況所限,非採取私募不可,也可先行於公開市場辦理公募之後,針對募集不足的金額部分再辦理私募。﹂張忠本說,藉由較高的道德標 準,可以避免外界對於圖利特定人士,甚至是公司經營者自肥的不良觀感。

舉例來說,台灣高鐵因為長年虧損且累積金額龐大,即使每股價格低到只剩七元,也不見得有人要來認購,若不採取私募操作,對於公司經營來說無疑只會越來越艱 困。

相對的,﹁如果公司本身體質好,就應該在公開市場募集資金。﹂像他許多身邊的朋友,最近都有興趣想要購買聚鼎科技的股票參加投資,他就直接請對方自行在公 開市場上購買股票,避免造成小股東權益受損,甚至引起圖利特定人等觀感。

法律機制需要嚴謹地落實

當然,這些籌資背後也有少數經營者著眼於「利益」二字,利用私募取得低價新股,再把手中價格較高的老股賣出,從中獲利並損及小股東權益。像是入主力武電機 董座的股市聞人張松允,去年就曾多次辦理私募,並同時申報持股轉讓,若單就兩者間的價差來看,潛在獲利竟高達近三千萬元之多。

張忠本認為,通常研判一樁籌資案與釋股案,不應從事後觀點出發,而是必須回歸當時的時間點去深入探究。但假若經主管機關調查後,確實發現以低價認股的大股 東,真有利用私募得利的情況,這其實就已經構成了法律規定的利益輸送;小股東可根據差價部分,向金管會或法院提出要求,根據歸入權應回歸到公司及全體股東 所有。

台大法律系教授王文宇也說:「實務上只要符合法律所規定的程序,對公司來說反而就是一種保護。」若空有層層把關的機制與法律,卻沒有嚴謹地落實規範,一切 都是枉然。

綜觀台灣規範私募的法規雖少,但還是有《刑法》的背信罪、圖利第三人,以及利益輸送等規定,《民法》上亦有公司負責人違反忠實義務等約束,小股東可告上法 院要求賠償,藉此規範公司經營者的不法操作手段。

劉連煜強調,政府應該真正落實法規之罰則,盡可能藉此將私募交易的資訊更加透明,避免濫用的情況增加。

「法律規定私募對象找到時就應該公告,沒找到可延後到私募案完成再行公告,既然可以延後,那麼何必要早說?」劉連煜舉例,這些法律上的相關規定其實都有, 但主管機關卻沒有落實法律追究的動作,對想要鑽漏洞的公司來說,當然會以盡量替自己省麻煩為前提去辦理。

至於私募價格過低的問題,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認為,政府可設定價格標準,假如私募定價低於公募時,就可要求公司重新檢討私募定價或是改採公募,並且嚴格 執行定價標準,藉此限制有心人透過價差套利的空間。

劉連煜指出,政府應特別重視專家評估報告的獨立性,甚至即時立法針對評估專家進行規範;只要沒有善盡忠實公正評估,便應該對股東們負上損害賠償責任。此 外,由主管機關指派公正第三人的專家進行定價,也是一個可行的選項;儘管會因此產生由誰付錢埋單的問題,但只要由政府設立基金、透過基金負責費用的問題, 就可順利解決,「方法都有,只是要做與不做的差別罷了。」

法律漏洞製造了操作空間

在強化公司治理方面,林建甫建議可設置針對不同意私募案的股東,採取買回等補救之措施,避免權益損失產生而求救無門的情況。

劉連煜補充說到,在國外就有很多小股東不滿公司私募亂定價格,一狀告到法院的案例,通常後果都相當嚴重,也正因如此杜絕了許多公司想要透過私募牟利的念 頭。台灣主管機關也應該學習國外的法制精神,嚴格落實《刑法》與《民法》上的規定,只要查到不法情事,就應依法送辦,而不是依「原則上」處理。唯有拿出大 刀闊斧的改革與決心,才能讓公司真正開始警覺後果,根除私募的弊病。

當然,對於公司經營者來說,儘管《證交法》規定私募有價證券在三年內限制轉讓、期滿後還要符合獲利能力,才能申請補辦公開發行拿到股票市場買賣;但手中本 就擁有多數持股的經營團隊,這卻是回補持股比重的絕佳方式,加上公司辦理私募的理由,只要用充實公司營運資金,通常就是最好的解釋,最終實際的用途卻多半 沒有明確公告,久而久之,也沒人在意這筆錢最後花到哪去了。

林建甫認為,主管機關應該嚴格審核私募資金用途與目的,並要求企業確實說明,如此才能有明確的准駁標準,杜絕爭議。

私募與釋股本身並非洪水猛獸,但法規上的諸多模糊地帶,卻留給了有心人運作的空間,賴士葆強調,目前證交所與金管會已經特別成立私募專案小組,將全面徹查 公開發行公司所送遞的私募案件;但如此作法是否能夠真正杜絕台灣的股市亂象,各界都睜大眼睛等著看。

周全立法 嚴格執行

——專家對募資弊端的建言聚鼎董事長張忠本 除公司虧太多,或引進策略投資者外,一般公司都不應將私募作為募資的選項,或是應該針對公募不足的部分,另外再進行私募。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政府可嚴格設定私募定價之標準,當發生定價過低的情況時,便要求公司重新檢討或改採公募,限制有心人透過價差獲利的空間。

政大法律系教授劉連煜 政府應特別重視專家評估報告的獨立性,並立法針對評估專家進行規範,只要沒有善盡忠實公正評估,便應該連帶對股東們負上損害賠償責任。

立法委員賴士葆 若公司依照法規合法且合理辦理,金管會與證交所便不作干預;反之則將深入調查,嚴格依法送辦,小股東亦可向法院與投資人保護中心檢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14

從生產鋼筋到躋身全球前十大特殊鋼供應商

2010-10-25  TWM




榮剛陳興時:對的事情,就要堅持!

從利用老舊設備生產鋼筋開始,陳興時不畏挑戰地將榮剛的營運逐漸帶上軌道,之後更不斷提升技術、設備,成功切入航太零組件供應鏈,讓營收一舉突破百億元。原本是大學教授的他,十七年來如何靠著堅持,一圓年少時的創業夢呢?

撰文.吳美慧

最近中國熱烈討論「十二五」規畫,其中位在長三角地區的大飛機基地計畫更引人關注,而國內的榮剛科技,是台灣唯一一家進駐該基地的供應商,隱身在台南縣的榮剛也因此聲名大噪。

榮剛原本是一家營運不佳、財務出問題的公司,在十七年後的今天,不僅成為國內唯一的專業生產高合金鋼廠,並躋身全球前十大特殊鋼供應商,榮剛董事長陳興時是怎麼辦到的?

在三十八歲前,陳興時的生活就是念書和教書,他在一九七五年拿到西德漢諾威大學材料科學博士,回國後在母校成大機械系任教,三年後拿到教授資格,成為系上第二位擁有博士學位的教授,那一年,他才三十三歲。

看似美好的未來,在陳興時的眼中卻是危機。升任教授那天的夜晚,他陷入長考,自問:「難道一輩子就要這樣過嗎?」此時的他,內心響起十七歲時立志要創業的聲音,在獲得妻子的支持後,他決定放棄人人稱羨的教授工作,到甫重組完畢的工研院工作,準備一展抱負。

巧 遇伯樂,進入長榮集團沒想到,工研院的環境,與他的想像有極大落差,三年後,他只好帶著苦心孵育出來的特殊鋼計畫書,四處找投資者。此時,長榮集團總裁張 榮發看上了他的企畫,就像千里馬遇到伯樂,張榮發成了他事業上的第一位貴人。就這樣,陳興時在三十八歲那一年,成為長榮集團的一員,夢想心中構築的特殊鋼 計畫能夠落實。

事與願違,進入長榮集團的陳興時,初期只能遠觀,計畫交由其他同事執行,可想而知,結果一定不甚理想,特殊鋼部門若再繼續營 運,虧損將擴大到十億元。長榮對此展開檢討並請內部與外部重做評估,結果直指國內市場太小,不適合發展特殊鋼。所以,長榮集團高層直接和計畫主持人陳興時 攤牌,問他特殊鋼部門是否還有繼續營運的價值?

陳興時永遠記得一九九三年的那一天,長榮的高層問他「營運評估報告看了嗎?」「看過了」,陳 興時回答。「你認為特殊鋼還能繼續做嗎?」「當然可以」。「既然可以做,這樣你來做吧!」「好!」不到十分鐘的對話,一句「好」,讓陳興時從下屬變成合夥 人,成為新設立的榮剛重工掌舵者。長榮集團僅出資八億元,機器設備則租用長榮超合金、長榮重工的舊設備,後續的一切由陳興時全權負責,此時的他,猶如肩上 突然扛上千斤重擔。

八億元,經營一家特殊鋼廠根本不夠,為維持起碼的營運資金,陳興時把台北的房子拿去抵押,借了一千多萬元,還對當時念中學的兩個兒子說,萬一公司營運不佳,房子有可能被查封,要有隨時可能沒房子住的準備。

雖然有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但當陳興時到達位於台南的工廠時,仍舊被眼前的景象給嚇呆了,他用「鬼城」兩字來形容。偌大的工廠,機器閒置著,廠區內光線暗淡,幾名工人低著頭在掃地,行政大樓裡員工則無聊地坐著,士氣低落到極點。「一定要趕快讓公司動起來」,他告訴自己。

這 時,陳興時拿出大學時期參加橄欖球校隊的精神,在一片混亂中趕快找出目標與方向。幸好,當時國內鋼筋行情大好,他召集員工在短短兩周內,把生產線改造成可 以生產鋼筋的產線,於是,工廠動起來了,員工臉上出現了笑容,陳興時知道,第一步對了;接下來,還要步步對,公司才救得起來。接著,陳興時趁勢低價買進不 鏽鋼與鋼料,每一筆交易都讓他賺到鋼鐵財,在短線打帶跑的策略下,榮剛重工的營運,終於上了軌道。

打進奇異供應鏈,進軍國際其實,陳興時內 心從沒有一天忘記過,自己在美國念企管碩士時,立下要生產特殊鋼的心願。當時,國內特殊鋼市場是日本的天下,何況榮剛是業界的「新兵」,要如何在重圍中殺 出血路?陳興時遂想出從國外進攻國內市場的策略。但要讓產品在國外獲得認同,首先得要通過如德國DQS的ISO 9002、英國BSI的ISO 9002等認證才行。

通過認證還不夠,還要有讓人「眼睛一亮的技術」才行。陳興時口中讓人眼睛一亮的產品,就是應用在半導體設備等產品上的 「粉末高速鋼」。當時,這項產品全球只有三家做得出來,陳興時決定向高難度挑戰,證明榮剛的技術足以和國際媲美。事後證明他的看法是對的,各國看到榮剛連 最難做的粉末高速鋼都做得出來,一定有能力生產傳統高速鋼,不僅在海外的知名度迅速打開,高速鋼也因此大賣,榮剛的年營收因此從十五億元跳升到二十一億 元,成長了四成,股票並在一九九八年掛牌上櫃。

至此,應該是歡呼收割的時候,但善於挑戰的陳興時,不滿意營收停留在二十億元附近,他企圖把 產品打入國際級廠家,除了證明產品品質外,還要有穩定的「靠山」。當時奇異︵GE︶的總裁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來台灣向長榮集團推銷花了十年研發出來的GE-90飛機專用特殊引擎,生意做成後,陳興時抓著這難得的機會,大膽向威爾許提出想要把發電機葉 片與飛機起落架齒輪賣給奇異的想法,當下獲得威爾許允諾,並表示會全力配合。

有了威爾許的這張王牌,三個月後,榮剛獲得奇異的認證,並打入 奇異的供應鏈。與一般廠商獲得認證往往需時三年相比,榮剛似乎幸運得多。殊不知,榮剛為了打進奇異供應鏈,除了改良內部QA(品質保證)外,還花下七千多 萬元購進電渣重熔精煉設備(ESR)。有了這些設備,加上導入奇異的六個標準差︵6 Sigma︶作業,榮剛才能快速通過奇異認證。「別人只看到我們的幸運,卻沒看到我們努力辛苦的一面」,陳興時說。威爾許的承諾,讓榮剛得以快速成為航太 零組件供應商,可說是是陳興時的第二位貴人。

奇異為榮剛開啟進入航太領域供應鏈的大門,接下來還是得靠自身的努力,才能把產品打進航太零組 件中精密度要求更高、利潤更好的產品。一般而言,要成為廣泛性航太零組件供應商,必須過五關斬六將,至少要通過三個層次的認證。首先是品質系統的認證,第 二階段是特殊製程認證,最後則是每個產品要經過各一百次的單獨認證。

十年內營收要衝四百億元

通過認證只是開 始,還要搭配精密的設備,才能做出符合廠商要求的產品。光是初期的設備投資就高達百億元,是一張不便宜的入場券。緊接著,還要設立一台價值十億元的真空感 應熔煉爐(VIM),連同配套的真空電弧精煉爐(VAR)等,投資金額共高達二二○億元,才能成為航太零組件的核心供應商。

投資金額雖龐大,卻讓榮剛的產品成為金字塔頂端的產品,每噸鋼材的售價更提高了十倍,「一定要做,才有競爭力」,陳興時篤定地說。榮剛積極往航太領域著墨,看中的就是隨之而來的可觀業績。

二○○六年,榮剛通過波音認證後的次年,集團年營收首度跨越百億元大關,EPS更高達四.二九元,這是公司設立以來最漂亮的成績。可惜,第二年受到金融風暴影響,波音訂單陸續取消,榮剛的業績也跟著受累,○九年的業績甚至出現虧損。

面對眼前的挑戰,陳興時重新調整營運策略與產品組合,加上看到金融海嘯已經到底後,放心大膽地投資設備,建立通路,以及到大陸設廠,準備抓緊下一次的景氣機會。

「一二年會有大換機潮出現」,陳興時如此預估。金融海嘯期間延後的飛機換機潮,加上新興國家興起對飛機的需求增加,讓他加快腳步在兩岸與海外布局。目前波音全球市占率約八成,預估從一六年起,波音的飛機中,每兩架中至少有一架就配載榮剛的產品。

切進最難搞定的航太領域後,陳興時把「能源產業」、「航太產業」、「油氣水產業」、「生醫產業」與「模具機械業」設定為帶領榮剛進入「黃金十年」的五大明星產業,並預期十年內,集團年營收可從目前的百億元,衝向四百億元。

現在榮剛在台灣台南廠有四座生產廠,其中VIM廠運用最高科技的方式生產鋼品;大陸則宣布投資一億五千萬美元在浙江嘉興設廠,這是中國未來「十二五」規畫中的大飛機生產基地之一。加上買下的美國通路,以及子公司精鋼生產的鈦合金,是後無追兵的國內特殊鋼龍頭廠。

陳 興時用十七年的時間,完成他年少時的夢想,在長榮集團逐步淡出經營權時,他更持續加碼投資。迄今他個人持股超過五成,變成集團的擁有者,個人的身價也從千 萬元,翻漲到四十億元。「對的事情,就要堅持」,一路來的挑戰與波折,陳興時永遠樂觀以對,或許這才是他在技術本位下,能夠圓夢的關鍵。

陳興時

出生︰1946年

現職:榮剛材料科技公司董事長學歷︰西德漢諾威工業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博士經歷︰工研院工業材料研究所副所長、慶齡製造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創設人、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所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65

iPad特殊产业链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82072.html

知道是不是为了检查iPad入关,深圳海关的例行检查在一些消费者看来有点过于“勤快”了,而被检查出一部iPad需要缴税1000元的消息,让准备赴港“背货”的消费者或许要改变主意了。

海关的“例行检查”

61岁的万华义最近往返深圳、香港总是有点紧张,因为在经常出关的罗湖关口工作人员每次都会检查他随身背的双肩包。

“其实也没有什么,都是些小孩用的东西。老是被翻查,还是感觉不舒服。”万华义的女儿前两年嫁到香港,去年生了一个小女孩,万华义要到香港帮忙带小孩,最近不得不往返香港、深圳办理证件。

“其实最近与过往一样,都是例行检查,并没有查得更严的说法。”罗湖海关有关负责人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只是最近内地iPad和 iPhone 4热销,很多内地赴港的游客都买了一两部来回,而iPad被归为电脑,iPhone 4属于无线寻呼系统,都属于国家规定必须征税的商品之一,所以很多被当场查出,需缴税后再过关。

按照相关规定,一部iPad所需缴纳税款为1000元,而iPhone 4每部也需缴税150元。

“并没有感觉有查得更严的说法。”做手机生意的刘雅丽每周都要往返一次香港和深圳,由于经过罗湖关口时,随身携带一个小包,从来就没有被检查过。刘 雅丽表示,其实现在与以前一样,如果自己用iPad和iPhone 4,在香港购买后,把包装扔掉,海关工作人员是不会过问的。

上述罗湖海关有关负责人也承认,海关工作人员主要检查体积较大的行李包和双肩包,如果iPad和iPhone 4的包装已被拆掉,基本不会过问,“但如果是两台以上iPad和iPhone 4,那肯定要缴税。”该负责人说。

水货铺位增加中

“对内地苹果水货销售商来说,这自然是一件好事。”广州一家规模较大的苹果“水货”产品供应商王志昨日对本报表示,目前深圳海关的做法并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意,因为自己苹果货源走的都成熟水货渠道,

“最近iPad和iPhone 4的市场价格还有些回落,主要是因为苹果和联通在内地铺货。”王志说。

或许正由于从香港带货回来较麻烦,广州苹果“水货”零售摊位快速增长中。昨日,记者在广州中华广场四楼看到,有8家苹果“水货”零售摊位在积极招徕客人,他们毫不忌讳布局在一条走道上。

“一个月前还只有4家,最近两个月陆续增加了4家。”一家苹果“水货”零售摊位老板表示,iPad和iPhone 4内地上市不仅不会冲击生意,相反还刺激生意了。因为,现在联通的iPhone 4已卖断货,而iPad在内地上市的只有WIFI版,“3G版iPad更方便,苹果玩家当然更喜欢。”

运营商忙剪卡

事实上,内地更多零售渠道可以购得内地版iPad和iPhone 4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了苹果在北京、上海的专卖店,苹果经销商渠道也完整体现在苹果中国的网站上,昨日,苹果还开通了内地在线商店,消费者可以直接在此网站上订购各类产品。

10月24日,广州移动一位高层对本报表示,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将抢夺苹果iPhone用户上升到战略高度。从10月初开始,广州移动在全市营业厅开 始免费为用户裁剪SIM卡,使其能在iPhone 4手机和iPad上使用,此前深圳移动和上海移动均已公开提供此类服务。“其实在国内,绝大部分iPhone用户还是中国移动的用户。”上述高层说。

而广州联通一位内部人士也透露,目前广州联通在全市营业厅都配有剪卡器,开始免费为用户裁剪SIM卡,使其能在3G iPad上使用。“目前还没有3G iPad上市的时间表,但国内的3G iPad数量已经非常多,公司免费提供剪SIM卡,也是为了提升数据卡用户数量。”该内部人士说。

配套服务更赚钱

“目前国内已销售的iPhone‘水货’可能超过200万部,而iPad‘水货’销量也超过50万部。”王志表示,苹果“水货”渠道与当年IBM笔 记本一样,非常成熟。由于快递iPhone和iPad也要缴税,所以最近珠海、深圳已经成为苹果水货的集散地,再分发到内地市场,小的水货商一般靠托工 带,大的水货商则利用两地货柜车和私家车通行海关。

“一般水货从香港到内地卖场的时间不会超过2天。”王志指出,由于内地需求量太大,目前在香港也出现货源告急的现象。

王志表示,行货iPad上市对自己这样的“水货”代理商利益有冲击,但却能促进零售摊位的生意,最近内地一线城市苹果‘水货’零售商至少增加了50%。

一家苹果“水货”零售摊位老板介绍,苹果“水货”零售商在iPad和iPhone硬件产品上一般能赚500元左右,且波动很大,真正利润来自于iPad和iPhone的配件及售后升级和破解服务。

“苹果原装配件与非原装差价近一倍,两个种类配件的毛利率高达50%以上。”上述老板表示,iPad和iPhone的配件一般都有十几种,这也是苹果“水货”零售摊位摆得更多的是配件而不是产品的原因,“剪卡10元,破解版可玩免费游戏,破解要100元。”

“苹果的中国消费者主要是一些时尚人群,他们对价格并不敏感。”艾媒市场咨询首席执行官张毅指出,国内iPad消费者绝大部分是冲着好玩的软件应用 和游戏去的。但目前苹果App Store软件商店的好玩免费软件很少,绝大部分都要1~2美元,“对国内消费者来说还是太贵,而一部没有应用程序的iPad可能还不如一部上网本”。

或许正基于此,苹果“水货”生意仍然火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53

避稅教室-特殊印花稅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7168

15%的特殊印花稅新聞熱炒,樓價應聲下跌,經紀散落一地

政府出招必殺技,就好似老夫子個傻樣最多咪識南斗水鳥拳,但居然使出八稚女咁驚嚇,唔聲唔聲嚇人一驚

必殺技好似好勁,其實跳一下就避開左,假設流王法開左一堆公司,用公司A名持有單位A,流王法將公司A賣比食鬼謙,咁雙方都不用交15%,因為單位 持有人是公司A呢點一直都冇變過

即是說買賣單位要交稅,但買賣持有屋契的公司股份就不用交稅,呢招是尊貴的人形物體精通的技巧,因此今次是針對中下流人的招式,對上流人士無甚影響

冇咁大過頭唔好戴咁大頂帽,周身冇蚊學人買乜鬼樓?現在的需求,其實是葡萄撚眼紅人地有得炒自己冇得炒,覺得唔公平就嗌嘈曬,學黃子華話齋,香港潮 人見人地篤魚蛋,人地5粒自已4粒就係度嘈,老闆比多粒自己唔要,而係叫人地嘔返粒出黎,損人不利己

講返避稅,仲有仲創新方法可以用,就係必買必賣契約的交收期設定在2年後,而買家的名字留空,契約張紙可以自由買賣,即係變左做樓花,咁就過到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3

石斑大王手握特殊種魚 身價破億

2013-01-14  TCW
 
 

 

屏東枋寮龍佃海洋生物科技,一座座三米深、四分地大小魚塭中藏著四千隻來自菲律賓的金錢斑、龍膽石斑在內的石斑種魚。每個月都能產卵的金錢斑,就像吐出一塊塊金幣般,一個月能生超過上千萬顆蛋,這裡是全台灣最大、最貴的石斑種魚養殖場,更是三年來兩岸石斑魚大戰中的大贏家。

二○一○年,兩岸簽署ECFA(兩岸經濟架構合作協議),中國讓利台灣的石斑魚,不僅列入提早降關稅的早收清單,還開放活魚搬運船合法直航中國各港口,讓台灣的新鮮活石斑可以直達中國人的餐桌,掀起了台灣石斑魚養殖熱。

困境:中國搶養台灣石斑魚價格跌破新低

但三年來,中國大陸卻也同時鼓勵搶養石斑,福建、浙江沿海還蓋起了室內溫室養殖場,讓怕冷的石斑魚可以存活;氣候相近的海南島不僅可以養台灣品種的石斑魚,還開發出石斑新品種龍虎斑搶攻市場。

於是,二○一二年台灣石斑魚產量、產值雖同步創新高,但價格卻破新低,跌幅高達二三%,占出口九成的品種青斑更一度跌破成本價,讓當年因為ECFA搶養石斑魚的養殖戶是養越多賠越多。

但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卻不同,有石斑魚大王之稱的董事長戴昆財的財富早已破億元,目前全球能人工繁殖的石斑魚只有八種,他就握有六種,而且一年能賣上億顆龍膽石斑的魚卵,坐擁全台半數以上市場,一天從菲律賓出口三到六公噸活石斑到香港,居當地市場之冠,目前年營收保守估計三億元,依然是石斑界的第一人。

三年前,「沒有ECFA,石斑魚產業一定死翹翹!」戴昆財一邊是總統馬英九好友,大力鼓吹支持ECFA,還身兼馬英九民間友人聯誼會副總召集人,隨時可以一通手機打給馬英九,兩人平均每兩個月就會吃上一頓飯。

現在他卻說,「養青斑,一公頃一年投資六百萬元跑不掉,一斤一百四十元以下就沒錢賺,」十萬隻放養量、存活率四成、下雜魚餌料一斤三十元……,是「大陸把青斑市場搞爛了,」漁業署養殖漁業組組長繆自昌觀察。

戰術:避開競爭對岸也能養殖的魚就不碰

ECFA走了調,石斑魚變泡沫,但戴昆財為何還屹立不搖?首先他認清中國不僅是市場,也是競爭者,專養中國沒有的高價魚。「青斑跌這麼多跟我無關,搶ECFA商機,養什麼石斑魚很重要,」ECFA之後,台灣的養殖石斑熱,幾乎都養最容易入門的青斑,戴昆財卻堅持一個原則:只要中國能生產的,就絕不要去碰。

從養殖魚種、時間、成本,到算最終賣價,戴昆財都很精明,在水池邊,他一邊陪著我們走魚塭,一邊指著深不見底的水池說:「龍膽一斤二百四十元、金錢斑四百元、東星斑一千八百元……,」奇特的名字都是特殊品種的石斑魚。

絕技:控制魚苗特殊品種魚卵都要跟他買

第二步掌握種魚控制市場。ECFA生效之後,戴昆財一邊在屏東枋寮魚塭購入十二公頃土地擴大成魚養殖,並以高價的龍膽、金錢斑為外銷主力,「這些魚種價錢都掉不下來,利潤很大,」他又一邊前進菲律賓掌握種苗與養殖,再墊高競爭門檻。

「戴昆財要掌握國際特殊石斑品種種魚、培育、孵化、育成等技術,建立生產一條龍優勢,」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冉繁華透露,目前市面石斑魚九九%靠人工養殖,種魚數量與品質是競爭關鍵,但台灣幾乎抓不到特殊石斑種魚。

戴昆財到菲律賓海域收購高價野生石斑,成功人工繁殖,而且還控制魚苗供應量,最終達到市場價格由他說了算。香港流行的品種金錢斑,一斤一直維持四百二十元,是因戴昆財不讓魚苗與種魚輕易外流。

對比,台灣外銷中國的青斑一斤賣一百四十元,成本卻要一百五十元,一窩蜂投入的台灣養殖戶恐血本無歸,但戴昆財卻是在菲律賓養出更高價的石斑魚。例如,他的東星斑養殖基地在菲律賓而不是台灣。

握有上千尾高價石斑種魚,讓戴昆財的種苗品質好、養成快,也較無病毒、畸形問題,包括龍膽在內,他成了特殊石斑魚受精魚卵的市場價格決定者。

不過簽署ECFA對台灣並不是一無是處,因為ECFA開放活魚搬運船直航香港、中國各港口,每公斤能比東南亞用空運外銷活魚省下一百元,戴昆財開始回台育苗並契作養殖高價石斑,打造菲律賓與台灣連成一線的垂直供應鏈。

下一步,他計畫建立海水供應站,把最高價東星斑移回台灣,確保養殖用水穩定與潔淨度,並伺機展開契作擴充規模,因為,戴昆財還要打造台灣第一家石斑魚養殖上市櫃公司。

魚塭的水車不停轉動濺起一陣陣水花,這裡曾接待過馬英九、前總統陳水扁,以及帛琉、吐瓦魯、馬紹爾總統,這些政治人物來來去去,戴昆財是來者不拒,但他卻是一個相信「凡事要靠自己」的人,當別人迷信ECFA會讓利、相信政治人物與政策而一頭栽進石斑魚養殖,他卻防著中國提早布局,認清中國早晚會是競爭者,才能夠在兩岸ECFA石斑大戰中保持不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77

匯豐:一幅圖告訴你如何在特殊時期交易日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626

日本央行此前採取的大膽寬鬆政策一直是引發市場波動的焦點因素,日元兌美元的波動如今成了投資者關注市場時的重中之重。匯豐銀行針對在目前這一特殊時期如何交易日元繪製了一副樹圖。

今早即將上任日本央行行長的黑田東彥在日本議會作證時表示,「如果能夠成為日本央行行長,將不惜一切代價儘早結束通縮。

市場普遍最擔心日本央行的寬鬆政策導致日元下跌,從而引發貨幣戰爭。黑田東彥表示,「不可否認,寬鬆政策的實施將會有削弱日元的作用;但日本央行的寬鬆政策的目的並不全是要削弱日元。

日元究竟是會繼續貶值到120還是重新回到80左右的位置?

匯豐銀行繪製了樹圖對此進行分析:

匯豐認為,可以把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承諾階段。

這段時間安倍晉三和日本央行都在承諾讓日本擺脫通縮,日元急劇下跌,美元兌日元達到92左右的水平;

第二階段(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左右):行動階段。

關於這一階段,有三個疑問會主宰日元每一步走勢:

  1)新的日本央行領導層是否是足夠激進的鴿派?(目前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2)日本央行能否迅速實施激進的政策?(這一問題的答案將對日元走勢有一個很顯著的影響)

  3)安倍晉三領導的自由民主黨能否贏得上院選舉?

第三階段(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結果階段。

  4)日本央行能否達到2%的通脹目標,是否能夠真正看到日本實際經濟增長?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15

外管局:允許境內居民通過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203

為支持國家“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本周一(7月1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境內居民通過特殊目的公司境外融資及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14]37號,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優化管理流程。根據外匯管理的職責和目標,合理界定返程投資外匯管理範圍。按照“跨境流出按對外直接投資(ODI)管理,跨境流入按境內直接投資(FDI)管理”的思路,改革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方式,優化相關管理流程。二是精簡管理環節。調整境外特殊目的公司登記範圍,只對境內居民直接設立或控制的(第一層)境外特殊目的公司進行登記,取消原有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設立登記、融資登記和融資變更登記等手續,同時簡化變更登記內容。三是簡化業務材料,對境內居民個人辦理境外投資外匯登記,僅要求提供標準化、格式化的申請表、資金合法性承諾、身份證明及相關真實性證明材料。四是拓寬資金流出渠道。允許境內居民購付匯用於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設立及境外營運資金等,同時取消境內企業對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放款的限制。五是放寬境外融資資金使用限制,取消“境內居民從特殊目的公司獲得的利潤、紅利及資本變動外匯收入應於獲得之日起180日內調回境內”的強制性調回資金規定,允許境外融資及其他相關資金留存境外使用。六是明確將非上市特殊目的公司員工權益激勵計劃納入登記範圍,更好地滿足境內居民個人合理需求。七是強化風險防控的理念,在簡政放權、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的同時,通過加強統計監測,強調事中、事後監管,強化違規責任的追究。《通知》自發布之日起實施。通知稱,“特殊目的公司”是指境內居民(含境內機構和境內居民個人)以投融資為目的,以其合法持有的境內企業資產或權益,或者以其合法持有的境外資產或權益,在境外直接設立或間接控制的境外企業。路透社分析稱,這較此前定義範圍有所擴大。在2005年版本中,特殊目的公司僅限於境內居民的境內企業資產或權益,此番擴大至境外資產或權益。比較新舊版本,此次還明確境內居民控制的境內企業在真實、合理需求的基礎上,可以向境外特殊目的公司放款,境內居民亦可購匯用於出資、股份回購、退市等。《通知》完整版全文見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05

“沒有特殊黨員,誰犯罪都要伏法”主旋律電影《黃克功案件》里的依法治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256

1937年,紅軍師團級幹部黃克功槍殺劉茜事件,一度轟動國內外。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用6天完成了案件的偵破、起訴、審理、判決和執行;電影《黃克功案件》被搬上銀幕用了9年。 (劇組供圖/圖)

2014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國家憲法日當天,電影《黃克功案件》公映,這是第一部描寫革命幹部刑事案的“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片。

王興東把電影《黃克功案件》的公映日定在2014年12月4日。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國家憲法日。

1937年的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六隊隊長黃克功和陜北公學女學員劉茜的感情出了點問題。黃克功希望盡快與劉茜結婚,劉茜堅決不同意。最後,26歲的黃克功掏槍殺死了16歲的劉茜。

劉茜的同學、懷著革命激情從各地奔赴延安的知識青年憤怒聲討,國民黨報紙稱之為蘇區的“桃色事件”、“蹂躪人權”,國際媒體也頗為關註。在複雜的政治背景和輿論背景中,成立不久的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在6天內完成了這個案件的偵破、起訴、審理、判決和執行,紅軍師團級幹部黃克功被判死刑。

再現這一事件的《黃克功案件》,成為第一部描寫革命幹部刑事案的“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片”。“這部片子表現了77年前的中共和今天十八屆四中全會的中共持同一個決策:要建設法治的中國。”影片編劇王興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說明共產黨在奪取全國政權以來,一直在要求以憲法為根本大法,依憲執政,依憲治國,按照法律來治理國家。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個法治國家。”

“都覺得這是共產黨的一件醜事”

1975年王興東到長春電影制片廠學編劇,聽說了黃克功的事情。“這些延安老幹部講,當年有一個人搞對象,人家不同意嫁給他,他把人給殺了;共產黨也不客氣,嚴明軍紀,把他處理了。”

電影藝術家於藍在《黃克功案件》劇本單行本出版時為之作序。“我是1938年來到延安的,一到延安便聽到了這個故事。當時‘黃克功事件’影響很大,延安人人皆知。但我們並沒有任何恐懼,因為共產黨及時處理了這個事件。”她這樣寫道:“黨內沒有特殊黨員,誰犯罪都要伏法。”

200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廣電總局電影劇本中心組織作家到基層采風,王興東第一次來到延安。他參觀了抗日軍政大學,了解“黃克功案件”的始末。2005年,他寫出第一稿劇本,初名《延安第一案》。

劇本首先拿去請教時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楊勝群。楊勝群給予肯定:“有人說,新中國成立初期,殺了劉青山、張子善,管了二十年。也可以說,當年殺了黃克功,管了十幾年。這件事對啟發人們認識從嚴治黨、從嚴治軍的重要性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這個題材是一個富有‘典型環境、典型人物和典型性格’的題材,拍一個電影是很合適的。明年是建黨85周年,後年是建軍80周年。如能在明後年推出是非常好的。”

到了“明後年”,電影不僅沒有推出,連立項都沒成。王興東拿著劇本找到湖南、西安、北京、河北等多地制片單位,“看了本子都說好,但都不敢拍。”王興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都覺得是一個桃色案件,是共產黨的一件醜事。”

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政協委員王興東找到以反腐敗題材小說聞名的作家張平。張平時任山西省副省長並主管教育文化,看過劇本十分贊賞,讓王興東做了劇本授權。因故事屬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按程序上報後卻遲遲無果。

“決定劇本命運的是大環境。”王興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終於等來了從嚴治黨的大氣候。十八大後,中央喊出“腐敗沒有特區,反腐沒有禁區”。“反腐沒有禁區,但影視創作上有很多,比如‘涉案劇不要寫太多’,造成現在沒有反腐作品的影子。”王興東記憶中,最近一部現實主義反腐電影,還是2000年的《生死抉擇》,根據張平小說《抉擇》改編。

“這部片子花了六百多萬,全國發行收入1.4億元。”王興東說。

後來王興東直接給領導寫信談及《黃克功案件》劇本,2013年2月3日領導作出批示,要重視黨史題材的影視作品。3月12日,電影局領導約王興東和他的妻子、制片人王浙濱談話,“希望盡快修改好這個劇本,報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小組討論,作為重點影片扶持項目。”王興東回憶說。

2013年4月,由全國政協辦公廳出具介紹信,王興東帶領劇組人員到中央檔案館,查閱了此案的審判記錄和原始檔案,包括劉茜的書信、胡耀邦作為公訴人寫的公訴書,主審法官雷經天辦案簽字的墨跡,還有公審大會上九位群眾代表的發言,由兩位書記員用毛筆記錄在案。王興東特別複印了毛澤東給雷經天和黃克功的親筆回信。這封信424個字,一字不易地在影片中宣讀。

獲得通過

黃克功殺人案在當時的延安複雜棘手。

知識青年的反應是:“她是背著父母,一腔抗日熱情,十六歲投身延安。太慘了,不敢想象。”“不願嫁給紅軍,就開槍害命,誰給他們的特權?”

第二次國共合作剛剛開始,陜甘寧邊區事實上成為國民政府之下共產黨領導的“特別行政區”,區內一切都備受“國統區”乃至國際社會矚目。來到延安的德國記者安娜告訴毛澤東,國民黨廣播說,延安發生了桃色兇案,“在對日決戰時期,共軍高級軍官黃克功開槍打死拒絕與他結婚的十六歲女學生。此事震動延安,民眾憤慨。”共產國際認為初成立的邊區高等法院對這樣的案子沒有經驗,想參與指導審判。

黃克功給毛澤東寫了信,引蔣介石特赦殺妻將軍張鐘麟為例,“懇求主席使用特赦之權,派我上陣殺敵,謝罪於民。”軍中不少人支持這一處理。

“面對世界,面對國統區,面對延安,必須得公正。”王興東這樣理解案件的歷史情境。

2013年8月26日,“重大題材小組”討論了《黃克功案件》劇本,以書面提出六點修改意見。陜北的秋天已近,黃克功行刑是10月,錯過季節將無法拍攝,王興東心里焦急。他想起郭沫若寫歷史劇《蔡文姬》,記者問經驗是什麽,郭沫若說了七個字:“改改改改改改改!”

一條意見是“不少同情黃克功的人寄希望於毛澤東的特赦能拯救黃克功,這樣寫客觀上使觀眾感覺‘權大於法’……”

王興東想了很久。他的解決辦法是強調合法的“特赦權”——作為延安戰時最高領導、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依法擁有特赦權,但他卻不特赦自己的愛將,對侵害人民利益的事絕不姑息,這樣就不存在“權大於法”的“人治”問題。

“重大題材小組”建議刪去蘇維埃政府法令。在電影里,黃克功的戰友提出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第三十五條來反對判處黃克功極刑:“凡對蘇維埃有功績的人,其犯罪行為得按照本條例各條文的規定減輕處罰。”

還有意見希望回避胡耀邦在影片中的出現。時年22歲的胡耀邦任抗大政治部副主任,是黃克功案件的公訴人,司法程序的必需人物。“我們拍攝電影沒有理由否定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為。”王興東沒有接受這兩條意見。

2013年9月16日,劇本修改稿獲得“重大題材小組”通過。

毛澤東在給主審法官雷經天的回信中寫道:“共產黨與紅軍,對於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當此國家危急革命緊張之時,黃克功卑鄙無恥殘忍自私至如此程度,他之處死,是他的自己行為決定的。一切共產黨員,一切紅軍指戰員,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黃克功為前車之戒。” (王興東供圖/圖)

依法治國,依法治電影

2014年3月初全國兩會期間,王興東邀請中紀委副書記張軍看了電影樣片。2002年他寫建黨80周年獻禮片《法官媽媽》,與時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的張軍相識。張軍評價該片“生逢其時”。王興東又邀請最高法院長周強、最高檢檢察長曹建明審看了影片。

《黃克功案件》是王興東寫的第31部電影。這位以主旋律作品聞名的編劇引述了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一句話:“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尚的先決者、先行者和先倡者。”他認為自己一向正是這樣創作的。

“雷鋒去世那麽多年,怎麽死的大家不知道。車禍死的,我調查了,我就敢寫。”他這樣說自己的成名作《離開雷鋒的日子》。“要敢為天下之先。黃克功這個經典案例做出來,大家才知道共產黨對法律的態度,其實在77年前就已經奠定基礎。特別十八大以後,堅持法治中國,要從嚴治黨、依法治軍,我就覺得這個題材是時代的命題。”

2002年至今,王興東連續四屆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在這12年里他從未停止建議、呼籲實行電影分級制、為電影立法。如今他還得繼續呼籲下去。

用9年時間把《黃克功案件》拍成電影的經歷,又使他提高了調門:“現實生活發生無窮的故事,我們歷史又這麽厚重,革命歷史都有這麽多,為什麽不能搞成電影呢?現在是依法治國,也要依法治電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77

如何理解中國股市特殊的「風險偏好」? 價值at風險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6995605
中國A股市場不過是一個成立20多年的「嬰兒」市場,所以我們的股市現在存在的很多不合理現象也能理解(注意是不合理而不是無效),本來中國股市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為國有企業脫困,並且直到今天,市場仍有這樣的訴求(相比當初已經大幅改變)。所以我們不能盲目的把成熟市場的投資準則用在中國股市的投資上,我們不得不面對中國股市的一些特殊的風險偏好。當然,任何「成功」的投資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我們如果能理解中國股市的特殊性,就能更好的幫助我們投資成功。

簡單來說,中國股市最特殊的一點是:整體市場的估值一直以來都處在非常高的狀態。當然這個高估值的狀態並不是靜態的,而是在不同板塊間不斷切換的(比如07年的大藍籌泡沫,09年後的小盤股泡沫)。

事實上往前看20多年,在A股的主流資金在大部分時間裡對大部分股票一直在玩擊鼓傳花的遊戲,而非基本面投資。如果你是一個投資人,你買入股票的理由無非是因為分紅、股價被低估、未來高成長等因素。但不幸的是,如今一大批A股的盈利與上市之初相比沒有大的變化、甚至大幅倒退,也沒有任何的分紅,從基本面看幾乎沒有任何價值和成長性,比如主板的上海物貿、氯鹼化工這類殭屍股,粗略估算一下這類股票主板至少三五百隻吧,創業板以後也會出現的)。但即便是這樣,他們依然享有很高的估值在上市,為什麼?因為A股沒有退市,IPO又受限,所以場內資金可以不斷的玩擊鼓傳花的遊戲,一輪又一輪,並其一些垃圾公司還有收購或被收購的預期。再比如,很多股票在B股的價格非常便宜,還記得之前差點退市的閩燦坤嗎?它的市值可能是B股最小的公司,雖然它還在盈利,但不會有人花幾個億將它私有化,除了估值貴的因素外,大股東更需要的是維持一個上市公司的資格。因為只要不退市就有機會繼續」傳銷「下去,而很多公司一旦退市了,即使只有原來1/10的價格,也沒人願意買了。所以我們的股民在過去的時間裡,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把這些公司傳來傳去,使得這些公司的股價不斷的波動。這些股票,作為公司他們沒有任何價值,漲跌幾乎無關公司的基本面,他們存在的意義僅僅就是賭桌上的籌碼,供大家擊鼓傳花賭博之用。

並且這種市場偏好存在的時間越久,預期就會越來越自我強化(正反饋),並且A股的上市公司或大股東也會利用了市場的這種情緒,不斷地搞題材、搞重組,有的甚至還自己參與坐莊操縱股價(當然是為了維護上市的地位,或者想要高位減持、增發圈錢),不斷上漲的股價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的預期。最後的結果是皆大歡喜,大股東維護了上市公司的市值,同時也「改善了生活」,而小散戶獲得了投資上的「浮盈」。只要韭菜還能不斷的入場,這個正反饋的擊鼓傳花的遊戲就能一直玩下去。

也因為A股的這種高估值和題材炒作的劣幣環境長期存在,所以堅持傳統投資準則的投資者在投資A股時都會有很強的挫敗感,因為你辛苦的研究換不來正確的邏輯兌現。低估的股票會長期低估,做價值投資的很難等到價值的回歸;而高估的股票也會長期高估,做成長股投資的幾乎等不到便宜的買入機會。

就拿這幾年的行情來說,一言以蔽之就是:不確定性越高的股票獲得的溢價越大(小市值題材股代表),反之確定性越高的股票獲得的溢價越小(大市值藍籌股代表)。並且因為市場的投資者傾向追求那些短期無法證偽的故事,樂意將股價推至泡沫,所以A股的投資者都喜歡追漲殺跌,價格和趨勢比價值更重要。特別的,在2014年末這波指數大漲行情之前,A股出現了極端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少數的大市值藍籌股相比較成熟市場的藍籌股在估值上也具有優勢,而另一方面除掉少部分的大市值藍籌股,整體市場的估值貴的離譜(特別是以新興產業、題材股、ST殼股票為代表的小市值公司)。具體的數據如下(我以港股和美股做對比):

截止2015年2月13日,A股近2600家公司,PE>100或虧損(TTM&扣非)的公司共有1154家(PE大於100的公司592家),佔比45%,PB>5的808家,佔比31%;而PE<10的33家,PB<1的12家。

港股近1790家公司,PE>100的公司只有50家,而虧損的公司比較多有544家,PB(預測值)>5只有20家。而PE<10的有489家,PB<1的有157家。

紐交所總共3854只股票:PE>100的111家,虧損的506家,合計佔比16%,PE<10的270家,佔比7%。納斯達克共有3419只股票:PE>100&虧損93+1202家佔比38%,PE<10的171家,佔比5%(來自Google Market Screener數據,不一定準確,且沒有PB數據)。

由此可以看出PE>100的公司在港股和美股是非常少的,而A股的估值顯然要遠高於成熟市場。

或許有人會想A股的公司成長性更高,所以估值更高,那麼繼續加入ROE和ROIC的對比:

A股ROE(TTM)大於15%的有342家,佔比13%,ROIC(TTM)大於15%的有203家,佔比8%。其中還包括125家新上市的公司(新上市公司ROE和ROIC普遍較高)。

港股ROE(TTM)大於15%的有394家,佔比22%,ROIC(TTM)大於15%的有202家,佔比11%。

紐交所ROE(TTM)>15%的635家,佔比16.5%,ROIC(TTM)>15%的255家,佔比6.6%。NASDAQROE(TTM)>15%的434家,佔比12.7%,ROIC(TTM)>15%的256家,佔比7.5%。

可見,A股的成長性並沒有高於港股和美股,甚至比她們更低。

再看A股不同風格板塊之間的估值對比:



其中創業板整體估值接近80倍PE、6倍PB,一些新興產業的公司動則PE100倍以上,PB10-20倍。並且不僅僅是創業板,除掉少部分大藍籌外整體市場的估值一樣驚人的貴,各種題材股、垃圾股滿天飛。反應非權重股指數的中證500指數的市盈率高達40倍(PB等於3),整個滬深A股主板市盈率的中位數為45倍左右,相比之下,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對應的市盈率中位數分別為17倍和19.3倍。

甚至,在大藍籌股中也不乏泡沫嚴重的品種,比如因一路一帶概念炒高的基建、鐵路(南北車、馬鋼、中冶、中鐵A股遠高於港股,甚至貴一倍),券商股更是泡沫嚴重,幾個龍頭券商都接近全球大投行的市值了。另外航運(中遠洋、中海集運)、有色(中鋁、江銅)等大藍籌泡沫也非常嚴重,A股溢價都在50%以上。其他上證50的大藍籌不說泡沫,估值相比港股也沒有優勢,五大行A股平均貴20%。來看AH同股同權的上市公司對比(這只截止2014年12月30日的數據,2015年1月大部分藍籌股的差價進一步拉大):



從AH的對比上不難看出,市值越大的公司,A股溢價越小,而市值越小的公司,A股的價格數倍於H股。

另外,在2014年末這波藍籌行情之前,AH溢價指數是低於100的,港股的大藍籌整體要溢價A股,也就是說,A股的藍籌股在2013年和2014年大部分時間裡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AH溢價指數如下(注意影響AH溢價指數的主要是大市值公司):


但在2014一波瘋狂的主板指數行情之後,A股已經整體溢價H股30%之多了,在有滬港通的前提下,也沒有出現資金向估值更低的港股流動的趨勢。為什麼?這肯定不能用兩地在基本面上的不同理解來解釋了。想一想,如果A股的小公司現在立馬在港股或者美股上市,定價會是多少?或許PE\PB等指標在A股大多數時候是不能以國際標準來衡量的(這裡多說一句,很多人還孜孜不倦的為小盤股高估尋找邏輯,這其實是很荒謬的,一個人是胖子還是瘦子一眼就能看出,再討論300斤算胖子還是350斤算胖子根本沒有意義)。

綜合上面幾個對比和數據,顯而易見的是,A股整體的高估非常明顯,其中小盤題材股、新興產業股、殼價值股的估值最為離譜,並且A股的藍籌股也並不是那麼的便宜了。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A股的估值體系和成熟市場存在巨大的差距,但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市場是無效的,這種現象的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雖然影響市場整體估值體系的原因非常複雜的,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把它簡單的歸納為:人口結構、市場構成、資金成本、資金利率、市場體制、特殊的社會環境、政治體制的合力作用。

1.市場制度——發行制度、退市制度、法律制度等都不完善;

發行制度方面,由於證監會愛民如子,害怕散戶不能接受註冊制後天量的供應,所以總是暫停IPO或控制發行數量,另一方面還要人為的壓低發行價,於是,在新股的供應量不足且發行價大幅低於市場平均估值的情況下,少量的新股上市既不能影響現有市場的估值,反而在上市後遭遇爆炒。還記得創業板剛開放時新股無論多高多離譜的估值都能發出去,且大多不會破發,而2014年下半年的新股在人為調控發行價的情況下,出現齊刷刷的44%+N個漲停的奇葩景象。放眼全世界,都找不到A股這樣的IPO市場,我認為這就是IPO管制的必然結果,如果新股完全實行市場化,想上就能上的話,那麼情況會完全不同。很多新股會破發,更多的老股(主要是中小板+創業板+主板的高估值小盤股)會面臨巨大的估值重估的壓力。

退市制度方面,由於A股幾乎沒有退出機制(特別是07年之後退市的股票屈指可數),即便買到的垃圾公司最終真的要退市了,只要有人去證監會鬧一鬧,國家自然會想辦法幫你兜底(愛民如子啊)。一樣有人幫你兜底。所以股票的殼價值一直居高不下。過去20年,你只要建立一個ST(或市值低於20億)的組合,你不僅能跑贏任何指數,更能取得近30%的年化收益(20年年均30%是什麼概念,好好想想)。既然絕大多數的垃圾股最終都會暴漲(借殼重組、收購資產),那還有什麼理由阻止大家去賭博呢?

法律制度方面,由於我國的證券法很早就頒佈了,其中很多法律法規已經不再適用,比如企業欺詐上市或財務造假的問題,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處罰依據是《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即:「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最高只有60萬的罰款,並且沒有退市的要求,那麼很難阻止企業造假的衝動,畢竟造假上市可以換取幾個億甚至更高的利益。另一方面,真的遇到大股東內幕交易,弄虛造假的違法的情況,散戶拿大股東根本沒辦法,訴訟無門。

政府在市場制度的建設上一直不能有效的執行,也無法給市場穩定的預期(朝令夕改),所以進一步加劇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環境,所以,進一步導致了估值的錯誤定價,並且這種錯誤定價無很長時間都無法修復,股票價值回歸的唯一途徑就是市場情緒和偏好的改變。

2.市場環境——散戶為主。目前在滬深交易所個人投資者近9000萬,其中50萬元人民幣以下投資者完成的交易約佔股票交易總量的60%。個人投資者在交易金額中佔比八成以上,而美國個人投資者比例在5%,香港大概是25%,同時A股換手率是香港和美國的10倍以上。散戶比例高是所有股市成立早期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因為這個時期衍生品市場不夠發達,同時老百姓也沒有其他足夠的理財渠道,並且國家對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又不夠,成熟市場的資金對國內投機環境影響很小。

另一方面,A股的投資者並不是傳統認識中的風險厭惡者,而是風險喜好者。所以A股市場特有的邏輯是不確定性越高、風險越高的品種估值就越高。為什麼全民賭性很重,只爭朝夕呢?耶魯大學研究顯示20歲左右和40-50歲的人風險偏好最高,因為20歲的人沒有資本基礎,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個國家中40-50歲人口占比如果在上升週期通常這個國家資產泡沫比較高,日本在1965-1990年前後40-50歲人口上升比較厲害的時候,股票、地產都出現大幅飆升。接下去隨著年齡上升,風險偏好會下降,中國40-50歲人口的上升週期是1988年到2012年,所以,不難理解市場風險偏好很高。並且主題投機盛行,因為簡單粗暴的邏輯更容易被沒有專業知識的散戶接受,並轉換為實際操作。例如:奧巴馬連任,澳柯瑪漲停;李天—螵娼被抓,天—股份跌6%;情人節,東方賓館漲停……

3.市場利率——國內無風險利率長期在10%以上,比如唱起來幾乎沒有一個債券違約,垃圾債動則10%-20%的收益率,而優質債券只有3%-5%的收益率,那麼在剛性兌付的基礎上,為什麼不買20%收益的垃圾呢?大家賭博的心理越來越強,都在找高風險資產。因此藍籌股等低風險的資產沒有吸引力,而同時A股又相對封閉,人民幣沒有國際化,外資無法用低成本資金抄底高分紅股票。

4.政治體制。往大了說中國股市也是國家體制的映射,因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我們的股市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股市。接下來省略1000字……想一想為什麼美股會長牛,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的有跟隨時代潮流的公司在上市,而被時代淘汰的公司在退市,所以縱使時光荏苒,美股依然常青。反觀A股,什麼公司能上市基本領導說了算,而退市也更是如此。A股長期以來都是權貴們魚肉小散戶的場所。但大多數投資者依然選擇矇住自己的雙眼,視這些問題而不見,甚至一直在做著「中國夢」,頻頻期待牛市的來臨。牛市真的來了又如何?只要體制不變,一切牛市不過是過眼云煙,牛市只會消滅更多的人(我不知道大家期待的牛市是什麼,反正我期待的牛市肯定不是一個政策主導的暴漲暴跌的短命牛市,而是一個在健康的市場/國家體制下,企業治理優秀、基本面向好、估值體系合理的長期向上的牛市)。

綜上,A股的高估值並不是市場無效的表現,反而是在種種客觀條件下市場必然的選擇。很多人總是抨擊A股市場如何如何糟糕,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考慮過,在當前的社會環境、市場制度、投資者構成、政治體制等條件下,或許當前的A股市場已經是「最理性」的了(曾經我也是其中一個)。在出現根本的變革之前,拿其他成熟市場的股市和中國股市進行比較顯得毫無意義,因為市場相對自身環境而言都是非常有效的,換句話說,市場本身並沒有錯,因為所處的環境決定了市場的運行方式,認為市場錯了不過是投資者對「環境」的失望預期罷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投資A股就一定要與這個不成熟市場下的種種奇葩偏好「同流合污」,就如本節文開頭所說,任何「成功」的投資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我們如果能理解中國股市的特殊性,就能更好的幫助我們投資成功。當然在我眼中的「成功」和大多數A股投資者不同,我追求的是:長久穩定的收益(我的「三好」投資理念本質上就是為了追求穩定的收益,而「穩定」是指風險和收益的最優平衡,簡單表示就是價值at風險),而大部分人追求的是「朝夕瞬間的美好」。

未來會怎麼樣?

雖然過去20多年來A股一直處在特殊的市場環境中,形成了特殊的風險偏好,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我認為隨著國家的改革與進步,資本市場也在改革與進步,A股會變得越來越成熟。並且,我認為這一天越來越近了,或許未來5年之內就能看到根本性的改變。

首先,在未來10年內,中國將的人口結構將會出現巨變(中國20-64歲勞動力2015年後開始負增長),這意味著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開始下降。其次,各種衍生品,如個股期權、轉融通(加強融券力度)、小盤指數的股指期貨等未來也會不斷地推出,做空將會變得更為便捷。最後,市場制度也會在未來出現大改革,2014年已經看到些許苗頭,嚴格的退市制度已經開始實施,註冊制更是提上日程,預計會在2015年正式開始,而證券法的修法也會在2015年完成。我個人認為註冊制會是改變中國股市當前高風險偏好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當前不開放註冊制的情況下,每年都有數百家企業排隊上市(500家為基準),那麼註冊制開放後至少每年會有近千家的企業排隊上市(近千家只是我粗略估算的結果,由於中國金融體系的特殊性,資源錯配的現象特別嚴重,最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融資最難,所以註冊制後企業一定會積極的上市,當然從這個層面理解,註冊制也是國家為中小企業鋪的路)。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在「籌碼」的供應量大大增加的情況下,擊鼓傳花的「市值傳銷」遊戲注定會玩不下去,因為有更好更便宜的「籌碼」源源不斷的上市。想像一下,按照每年1000家的上市速度,三年之後就會有3000家公司(即便按照300家/年的速度,也有1000家),3000家公司你光看一遍名字就要花很久的時間,更別說熟悉基本面了。上市公司想要讓你記住公司股票的名字都很難,更別說向你「傳銷」股票了。所以現有支撐高估值股票的邏輯將不復存在(「故事+籌碼」的稀缺性消失),即便是因為基本面優秀而享受高估值的股票,其高估值也會被源源不斷的「籌碼」給稀釋了(「錢」分流了)。此外,殼股票將會變得毫無價值,因為相比借垃圾殼的成本,直接上市更划算。另一方面,如果退市能夠堅決執行,會進一步打擊沒有基本面支撐公司的估值。可以預見大量垃圾公司最終成為仙股。

對於散戶來說,投資的難度將會大大增加,即便不考慮大量的退市,在每年近千家的IPO的情況下,散戶根本無暇顧及那麼多進進出出的股票,慢慢退出市場是可以預見的。

我預測,未來5年,A股的估值體系會徹底打破重建(比如確定性大的優質藍籌股獲得溢價,而確定性低的垃圾股將獲得折價)。我樂觀的相信A股的市場制度會建設的越來越好,迎來真正有質量的長期牛市(如果不樂觀的話我早就徹底告別A股投資港股和美股了)。但就目前來說,在估值體系沒有徹底打破重建之前,在市場制度(發行制度、退市制度、法律法規)、市場構成、市場偏好沒有徹底改變之前,絕對不可能再誕生一輪指數或個股的牛市,只能說下跌空間有限。並且我悲觀的認為,隨著IPO的批量發行、註冊制的臨近、經濟轉型的陣痛(舊經濟開始長期萎靡,新經濟青黃不接),A股將會繼續熊途漫漫,當然就目前藍籌股的估值,我並不看空指數。樂觀的情況下,指數或許能依靠大藍籌的穩定而橫盤或繼續小幅攀升(慢牛),但個股的超級大熊市將無可避免(或者可以退一步想,如果在註冊之後高估值的股票繼續牛市,那會是什麼樣的市場狀況?可能嗎?)。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想,雖然長期看,常識告訴我們,泡沫的結局已經注定,但具體要如何演繹,上帝都猜不到,誰讓我們既有全世界「最優質(低估值+高ROE)」的藍籌股,也有全世界最貴的「整體個股」(也可以說成「非藍籌」)。未來幾年的A股注定異常精彩,好戲不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2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