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學俄文、打群架 四招搶賺16億人商機

2015-03-16  TCW  
 

 

「一帶一路」,這是中國成就區域經濟霸主的外交大戰略,台灣若純就商業考量,也可以是個新藍海市場。

海陸兩條新絲路,總計涵蓋約六十六個國家,其中約一半都是「穆斯林」(回教或稱伊斯蘭教徒),十六億人口,是全球穆斯林人數,也是僅次於基督教的第二大宗教人口;以經濟體論,則是中國、印度之外,第三個超過「十億」人口的大商機。

因為宗教文化差異,伊斯蘭世界一直不是台灣主要貿易國,以馬來西亞、印尼等五大國為例,去年占台灣出口總額不到一○%;然而,如果中國順利解決歐亞鐵路接軌問題,以基礎建設提振涵蓋國的經濟,重現兩千多年前的絲路榮景,台灣為什麼不能利用這條路,順勢開拓新市場呢?

如果,你也想搶進這個市場,請注意以下這四個趨勢。

進修外語,阿拉伯文、俄文專業更吃香

相對於英文、中文這些有廣大人口使用的世界主流「大語種」,「小語種」雖然使用人口少,但台灣能夠流利使用的人更少,日後就業的競爭也相對減少。

在「一帶一路」範圍內,有阿拉伯文、土耳其文、波蘭文、捷克文等小語種,當然還有大語種俄文。中亞五國雖各有語言,但均屬突厥語系,發音、單字和文法原理相通,就像學會俄文,就不難了解波蘭文與捷克文。

這些語言從中國的二十年大計看來,未來將異軍突起,是有志於國際貿易的就業者可以留意的新領域。

前進中亞貿易,「打好關係」比機制更有用

外貿協會(下稱貿協)在中亞以哈薩克為中心,拓展市場十多年,秘書長黃文榮給台商的建議是,商業秩序雖然很重要,但在這裡,「關係」就是一切。

他解釋,中亞自古是以家族為單位的游牧民族,為了抵禦外侮,一定要團結,「所以家族觀念非常濃厚,那家族、宗族,就是人嘛!」一旦打入圈子,「他們對你的信任,比對『機制』的信任更多,」黃文榮說。

但穆斯林世界風氣相對保守,台商在經營當地關係時,最好「打群架」,尤其四十歲以下女性取得簽證較難,因此多是「團進團出」模式,單身男性進出則相對方便。

銷售商品,「高檔品牌形象」比價格更重要

中東世界雖然靠著石油富強,但自古「家當帶著走」的游牧文化仍影響著消費行為,黃文榮指出,阿拉伯消費者特別喜歡「外顯性」商品,對金飾的需求比對房子更大,也更喜歡遊艇、跑車、名牌表這類彰顯於外的商品。「所以台灣產品在阿拉伯世界特別要注意形象,因為競爭點不是價格、而是品牌,」他說,「在這裡,台灣特別要往上走。」貿協目前在杜拜設「台灣精品體驗中心」,推廣形象。

貿協提供了一個有趣案例──以平價禮服為主的中阿行公司。別看阿拉伯婦女都用一層黑紗緊緊包裹住,但黑紗底下,其實是華麗的服飾與珍貴珠寶,她們同樣有愛美的心情,因此中阿行就以手工縫製,搭配蠶絲、蕾絲、釘珠等衣料的禮服站穩腳步,現在還把市場從中東擴展到歐美。

「面子」之外,也有不少阿拉伯國家開始追求「裡子」──培養產業,避免對石油單一依存。台灣工具機已經在土耳其取得第一的地位,從汽車、家電、紡織到食品製造等領域都爭相採用;中鼎工程也在當地承攬不少基礎建設業務。

發展醫療觀光,推「清真認證」建友善環境

不只是一帶一路,台灣與杜拜的直航也在去年開航,今年三月與伊斯坦堡的直航也要啟動,因此衛福部去年就帶著台灣一線醫院精銳前往中東做國際行銷,希望吸引當地人前來台灣進行醫療觀光。

然而,穆斯林有其特殊的飲食與習慣,例如每天五次必須向西朝拜,食物以及與皮膚接觸的用品如保養品,原料不能含有豬或是酒精,宰殺方式也必須符合宗教規範,因此最好能有「清真(哈拉)認證」比較容易取得信任。

以長庚醫院為例,院內已經設置了回教祈禱室,也安排醫師進修阿拉伯語,並提供有清真認證的食品。貿協則在中東地區設立三個醫療轉介站,由長庚、敏盛等五家醫院提供相關醫療服務,未來增加培養女醫師,以因應其保守文化下,女病患須由女醫師看診的習慣。

過去中東人想要整形,就往黎巴嫩跑;患上了重症,就往德國送,據統計,德國靠著先進完整的醫療體系,一年吸引海外病患約八萬人,平均住院七至八天,每年因而給國家帶來四百億元獲利,而台灣正在複製德國模式。

如果把中國當成一隻辛苦犁田的大水牛,台灣恰如輕巧飛在其後的白鷺鷥,平時踏在牛背上,餓了就飛下來,在牠翻過的土地中啄食,不必硬要自己也當一頭大水牛來開路。這,或許也是台灣的選項之一。

【延伸閱讀】1分鐘透視穆斯林商機

■看世界趨勢●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2030年將增至22億,約占世界總人口26.4%●穆斯林超過該國一半以上人口的國家,全球有49國

■看貿易出口●2014年,土耳其是台灣工具機出口第3大國家,次於中國與美國

■看經濟規模●GDP超過2,700億美元的7個穆斯林國家,由高到低依次為印尼、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大公國、伊朗、馬來西亞、埃及●2015年,中亞與西亞預估經濟成長率分別為5.6%、3.9%,優於全球平均的3.5%

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505

衛計委:全面兩孩後2029年預計人口達14.5億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9571.html

衛計委:全面兩孩後2029年預計人口達14.5億人

一財網 王羚 郭晉暉 2015-11-10 11:14:00

實施全面兩孩後,新增可生育兩個孩子的目標人群總數為9000萬左右。在新增目標人群中,40-49歲人群占50%。按照15歲至49歲為育齡期計算,半數以上的目標人群已經處於育齡期末端。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新增二孩將主要集中在城鎮,占全部新增二孩出生數的76%(包括流動人口)。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今天上午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了上述信息。

根據測算,目前已經生育了一個孩子的已婚育齡婦女,全國共有1.4億人。其中5000多萬人按照現有政策(包括農村一孩半、雙獨、單獨及民族地區、特殊人群照顧性政策)可生育兩個孩子,占總數的37%。

實施全面兩孩後,新增可生育兩個孩子的目標人群總數為9000萬左右。在新增目標人群中,40-49歲人群占50%。按照15歲至49歲為育齡期計算,半數以上的目標人群已經處於育齡期末端。

由於農村的計劃生育政策相對於城鎮要寬松一些,目標人群絕大部分集中在城鎮,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將有76%的新增二孩出生在城鎮。

王培安介紹,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短期內出生人口會明顯增加,生育水平有所回升。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每年新增的出生人口平均可能達到300萬。此前曾有人口學者預測,全面兩孩的年增出生人口最高峰將在400萬左右。這大大低於此前有些學者做出的最高峰年新增出生人口數千萬的預計。

新增出生人口數量有限主要是源於目前總體較低的生育意願。根據調查,由於受到養育成本過高、擔心影響工作等多方面影響,目前22歲到44歲的育齡人群的理想子女數僅為1.93個,已經低於2.1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而實際生育的子女數量還要明顯小於理想子女數。

此前,關於要不要放開全面兩孩,存在很大爭議。主要爭議點是有人擔心放開後會出現巨大的生育堆積,現在看來這種擔心已經不必要。王培安也表示,全國人口總量增幅不大,峰值延後2年左右,2029年達到峰值14.5億人。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66

看看微信的老對手 十年過去,QQ空間為何還有6.53億人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495

“QQ空間”(Qzone)是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絡、QQ用戶的網上虛擬家園,是騰訊集團的核心平臺之一。 (CFP/圖) 

QQ空間誕生於十年前,並成為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絡。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來臨,微信後來居上,變成了最火爆的社交工具。但在微信等新一代社交工具沖擊下,竟然還有高達數億的年輕人活躍在QQ空間,這也使得後者成為微信的主要對手。

當微信成為手機上最火爆的社交工具之後,那些PC時代的同類們還有活路嗎?

數據得出的結論令人吃驚。雖然人人網、博客等社交網站紛紛式微,但騰訊的QQ空間還有6.53億的活躍賬戶。

騰訊公司公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QQ空間月活躍賬戶數達到6.53億,其中移動端月活躍賬戶數達到5.77億。據QQ空間發布的數據,2015年9月,QQ空間活躍用戶中,51%為90後用戶,32%為95後用戶。

20歲以下年輕人,正是當前互聯網公司孜孜以求的未來主流用戶。如此眾多的年輕人為何留戀QQ空間?

抓住95後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對網民的定義是,過去半年內使用過互聯網的6周歲及以上中國居民。

2015年7月,CNNIC發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以10-39歲年齡段為主要群體,比例達到78.4%。其中,20-29歲年齡段網民的比例為31.4%,在整體網民中的占比最大。20歲以下網民規模占比25.6%,與2014年底相比增長1.1個百分點。換言之,95後占據了中國網民總數的1/4。

這一趨勢,在多家社交網絡、社交媒體的用戶數上有所體現。據市場調查機構凱度中國的數據,2014年中國社交媒體用戶中90後占到37.7%,第一次超過了80後(占比30.8%)成為社交媒體上活躍的最大人群。

新浪微博在2015年11月20日發布第三季度財報稱,2015年9月,微博日均活躍用戶數(DAU)為1億,同比猛增30%,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而月活用戶也增長33%達到了2.22億。此前新浪微博CEO王高飛稱90後用戶在微博上超過一半,達53%。2015年8月,《中國校園微博發展報告(2015)》稱,截止到2015年6月底,新浪微博共計有超過5200萬名青少年用戶。

江西男孩戴懷軒就屬於QQ空間那32%的95後用戶之一。他生於1998年,5歲時就由哥哥帶去網吧,玩遊戲《魔獸爭霸》,已經有12年網齡。

9歲那年,看著自己的媽媽玩QQ,他也跟著註冊了一個,成為QQ會員,隨後又陸續開通了超級QQ、紅鉆、黃鉆和綠鉆會員,每個月50元人民幣自動續費,一直到現在。

戴懷軒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自己很喜歡玩QQ空間,是目前所有社交網絡中他使用頻次和時間最多的一個。一開始,他喜歡把空間裝扮得很好看,買裝扮、發照片、寫日誌,沒事兒就去踩朋友的空間、留言。不過,他在兩年前用上了智能手機,手機上是不顯示空間裝飾的,此後他在QQ空間的活動主要集中在發照片和說說。

作為中國最大的在線社交網絡平臺,QQ空間聚集的年輕人最多——3億多25歲以下的活躍用戶、近2億名20歲以下的活躍用戶。

QQ空間誕生於2005年6月,主打博客功能,當時它更為人知曉的名字是Qzone。騰訊公司在2009年年報中第一次把QQ空間作為主要運營統計數字提及,當年QQ即時通訊活躍賬戶為5.2億,QQ空間活躍賬戶為3.9億。此後,QQ空間的活躍用戶數一直處在千萬數量級別的增長態勢。不過在QQ和微信面前,它顯得頗為低調。

2010年,Blogger Insight的一位分析師凱·盧科夫(Kai Lukoff)發表評論稱,騰訊憑借著強大的用戶群,將QQ空間戴上“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絡”的王冠,但QQ空間及騰訊其他SNS服務都成為其社交網絡的敗筆。

盡管當時QQ空間聲稱有3.05億活躍用戶賬號,但QQ空間網站醜陋、不直觀且問題不少。QQ空間從未贏得年輕人之外的受眾,反而是完全複制於Facebook的人人網吸引了學生用戶群,而開心網則以簡單友好的站點爭取到了寶貴的白領用戶群。

5年過去,競爭對手們在社交網絡方面並沒有獲得預期的成功,人人網在2015年5月宣布轉型,開拓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業務;開心網在偷菜、買賣奴隸的熱鬧過去之後恢複平靜,反而是QQ空間用戶數一直在增長,並且實現了從PC到移動端的切換。

央視市場研究公司一位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PC時代,QQ空間一馬當先主要依托於數量龐大的QQ用戶。

戴懷軒的一位生於1993年的朋友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自己從小學開始玩QQ,當時年齡太小,拼音都沒學好,字都不太會打,一個“女”字要打半天才能打出來。2006年上初中開始玩QQ空間,這一習慣一直保持、順延到現在上大學,身邊的朋友們也大都如此。進入大學後有人推薦用人人網,但是相對而言這是一個陌生的產品,雖然註冊了,但是不怎麽活躍,沒怎麽玩。

在維意電商負責人彭海亮看來,QQ空間是目前全球互聯網社交領域里最奇葩的產品,它幾乎集合了當下流行社交產品的多種功能於一身:在PC端的QQ說說類似於一個加強版的微博,空間日誌則相當於紅極一時的博客,而空間相冊則更像是國外的Instagram照片分享平臺,而當QQ空間嫁接在手機QQ里它又承擔了PK微信朋友圈的功能,QQ空間針對商家推出的認證空間則有點微信公眾號的味道。

確實,QQ空間內容太龐雜,但它同時也照顧了很多人的需求。

在騰訊家族中,QQ空間是個大而全的“奇葩”產品。 (CFP/圖)

“朋友們都在用”

2015年1月,就讀於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19歲男孩Andrew Watts,在博客網站“Medium”發表文章,描述了他眼中的社交網絡:“對我們來說Facebook已經死了”,“現在Facebook像一個氣氛尷尬的家庭派對,我們又不能真的走開”。

太多家人在同一個社交網絡平臺,讓人有諸多不便,這一點與戴懷軒很有共鳴。盡管媽媽是他的QQ引路人,2012年某天他還是找了個借口把媽媽從好友中刪除了,因為“不想讓她看我的朋友圈”。

Andrew Watts表示,“Instagram是目前為止我們這個年齡段最常用的社交媒體渠道。我和很多比我更小的人(00後)聊過,他們甚至沒有Facebook——有Instagram就夠了。”

當然,Instagram也是Facebook旗下的成員產品,以照片分享為主。2010年成立的Instagram在五年里吸引了全球4億用戶,每天在這里上傳8000萬張照片和視頻。

在中國沒有Instagram,QQ空間順勢成為了中國最大的照片分享平臺。這其中,當然也離不開背後團隊的用心。

騰訊開放平臺不僅在QQ空間開放了美圖秀秀的接口,2014年初騰訊社交網絡事業群的優圖團隊推出了美圖類App“天天P圖”,以滿足用戶照片分享的需求。

2015年1月,《武媚娘傳奇》因為封殺、露胸等話題登上近期熱點,該劇開播後,“天天P圖”立刻推出“武則天妝”的功能,只要在手機上拍攝自拍照,就能一秒鐘變身武媚娘,兼具好玩和惡搞的功能,在亞洲各地引發了Cos武媚娘的熱潮,在QQ空間上立刻火了。

隨著移動社交工具越來越多,對年輕人來說,微信、LINE等多種社交方式並用已是常態,但他們無法割舍QQ空間的原因是——朋友們都還在用。

2012年,戴懷軒註冊了微信賬號,主要就是和媽媽聯系。不知不覺,現在他的微信用得更多了。

兩年後,戴懷軒去到日本留學,他在社交網絡上花的時間有了很大變化。出國前,他在QQ空間、微信朋友圈、微博的比例大約是5∶3∶2,現在這個組合有了新變化,朋友圈、QQ空間、Line、微博比例分別為5∶2∶2∶1。Line是日本的一款社交軟件,類似微信。

他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自己不會放棄QQ空間,因為之前的朋友們都還在用,他現在會把朋友圈的內容同步到空間里。而且,他的超級QQ、黃鉆、綠鉆會員也一直保持續費,尤其是綠鉆,可以免費在QQ空間里聽歌,而在日本,在線聽歌也是要另外花錢的。

戴懷軒在同齡人中算是早熟的。他現在日本一邊讀預科一邊兼職,每月收入約七八千元人民幣,有時候他會把一個月工資全部用來買一個包包,但有時候他不願意在QQ空間發太多這些東西,因為擔心同學說他炫富。目前,他的QQ好友約200人,微信好友100人。 戴懷軒的另一位同齡的朋友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QQ是我從小到大一直在用的,成了一種習慣吧,現在主要玩QQ保持和朋友聯系,QQ空間屬於主流。微信屬於後起之秀,斷斷續續在用,平時一些吐槽的狀態會發在微信朋友圈,因為不想讓QQ空間里主流的朋友看到。”

來自微信的內部競爭

其實,騰訊一直試圖將其核心用戶群從年輕人擴展至更成熟的人群。

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部總監鄭曉波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微信抵達了QQ想要、但未能抵達的人群,QQ將繼續做好年輕用戶市場。

這一思路,或許還和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擔憂有關,QQ空間的年輕用戶群體成為了商家們競相追逐的目標。

鄭曉波在11月中旬廣州的一個分享會上提到,自己前不久在上海的一次活動中分享了有關QQ空間的內容,其中提到一些商業合作案例,下臺之後就被人團團圍住,詢問各種合作的可能性。

2013年7月,紅米手機在QQ空間首發,1分30秒內10萬臺手機預售告罄。鄭曉波近期在廣州的一次分享沙龍上表示,此後不少手機廠商找上門來,華為、中興、酷派等都與QQ空間有合作。

95後對遊戲、明星、電影、綜藝、搞笑等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偏好。2015年,QQ空間開始介入電影宣發業務。當年2月4日,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在上映前,該片所有主創做客QQ空間,聯動QQ音樂、QQ等產品進行了線上、線下的互動直播,直播期間吸引了超過百萬網友的收看。此後它們又承接了《小時代》、《何以笙簫默》等電影的在線宣發。

QQ空間在中國社交網絡平臺中率先旗幟鮮明地打出了“95後”的旗號。1995年被稱為中國的互聯網商業元年,生於1995年及之後的95後也成為伴隨中國互聯網產業成長的一代。2015年10月、11月,QQ空間先後發布了《“95後”新生代社交網絡喜好報告》、《“95後”消費觀社交網絡報告》,爭取在“95後”市場的發言權。

QQ空間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QQ空間的付費黃鉆用戶中,95後用戶約占40%,使用裝扮功能的QQ空間用戶中,60%都是95後。他們喜歡在社交網絡上分享日常心情、生活照片、美食旅遊和搞笑段子,分享頻次遠高於成年人。此外,38.6%的95後用戶有加入明星粉絲群或社區,該比率遠高於非95後。

QQ空間一位內部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QQ空間也在盡可能地揣摩、學習95後的喜好,及時改進和調整,以推出更好的產品服務年輕人。目前QQ空間面臨的最大競爭還是內部競爭。

還在念大學的郭茲記得,她生於1998年的妹妹去年才開始玩微信,當時妹妹對她說,微信是叔叔阿姨才玩的。

現在這個情況可能有些變化,在2015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互聯網+微信”的分論壇上,微信官方第一次公開了微信用戶數據,60%的微信用戶是15-29歲的年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46

一家彰化醫院 如何影響中國13億人

2016-03-28  TCW

這個故事要從台灣中部一棟大樓說起。

彰化八卦山下,車水馬龍的縱貫線拐個彎,有棟外觀新穎的大樓,幾年前這裡野狗到處跑,雜草叢生,看起來很荒涼,路過的行人都不敢靠近一步。

如今這棟十層的大樓,不僅有彰化第一家高級飯店,也有國際會議中心及豪華月子中心,最重要的是,每月都有一群人遠從中國某個偏遠的角落,來到這裡進住,有些人甚至一住就一、兩個月。

這群人是對岸醫療人員,跨海前來參加培訓課程,這棟大樓是「彰基福懋大樓」,但當地人暱稱為「培訓基地」。這暱稱非常貼切,因為大陸二十二個省、五個自治區,除了西藏不曾有人來過之外,其他地區都曾有醫護人員到過這裡接受過訓練,這些人有院長、科主任、有醫生、也有護理人員,六年來累計人數近萬人!

彰基團隊是這群人的「金牌教練」,他們甚至跨海到中國,擔任「金牌顧問團」,為什麼一家在台灣中部小地方的醫院可以吸引到這麼多大陸醫療人員?「金牌顧問團」如何影響中國三千家醫院、三百萬醫療人員,甚至十三億人的健康?

我們發掘到兩岸醫療交流近二十年來,一個醫療團隊在全中國打通關的故事……。

一個彰化小女子, 讓中國醫院高層都聽她的

陰冷的三月天,距離台北一千五百公里以外的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正被層層的霧霾包圍。

一清早,一位台灣女子右手提著包包、左手提著手提電腦,單槍匹馬來到了這個人口超過一千萬的中國內陸工業大城。車子越過長江,她出現在武漢最大的民營醫院——普仁醫院(一千二百床病床,相當於台灣的醫學中心規模)門口,走過一棟棟老式建築,越過欄杆、穿過鐵門,普仁醫院院長、副院長等多位高層正在院長室迎接她的到來。

她是彰化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彰基)副院長陳秀珠,前一天晚上十點班機抵達,早上八點已進入到普仁醫院院長室旁的會議室,厚實的大會議桌上擺著盆栽,隔著盆栽,五位醫院高層與她對坐,連番針對醫院的事務交換意見。

她以一擋五,一個人講了將近三個小時,緊接著到醫院現場實地視察,陳秀珠每層樓、每層樓仔細的看,甚至連消防栓都沒放過。

「消防栓不是放著好看的,上面要有安裝、例行檢查以及有效日期,但這上面都沒有,」陳秀珠說。普仁醫院是彰基正準備要輔導的醫院,她正在做第一次的全院初步評估診斷。

行程一個接一個。在醫院餐廳用完餐,緊接著針對全院專題演講,面對台下三百多位醫療人員,她全程站著講完三個半小時,緊接著趕赴下一個行程。

去年十月,普仁醫院由院長徐大勇帶隊一行十多人來台灣,從南到北把各大醫院看了一趟,想要找一家台灣醫院協助提升品質,副院長吳國俊私下問台灣醫界朋友,選哪家醫院來輔導比較好?

沒想到台灣醫界朋友都推薦彰基,他到過台灣,但是沒到過彰化,憑著刻板印象心想:彰化這樣的小鎮能有什麼了不起的醫院?但經過一輪參訪,他改觀了,他們最後確定選彰基,「其他(醫院)都太像做生意了,只有彰基提出的報告最實在、最仔細,」吳國俊說。

農曆年過後一個禮拜,另一個中國團隊也來到彰化:由於班機誤點,溫州康寧醫院培訓團從松山機場下機後,抵達住宿地點——彰基福懋大樓已是凌晨,眼看大樓四周冷冷清清,大夥已有餓肚子到天亮的打算,沒想到團員們一打開房門,一份份消夜整齊的放在客房裡。

「我咬下一口漢堡,竟然還是溫的,彰基的服務真的很到位!」康寧醫院副院長葉敏捷說。

溫州康寧醫院讀者可能沒聽過,但它卻是亞洲第一家在香港成功掛牌的精神科專科醫院(股號2120.HK),去年十一月十二日成功在香港掛牌上市,一掛牌本益比就衝高到四十倍。當時《商業周刊》編輯部的內部會議還曾經七嘴八舌的討論過:竟然有精神病院可以在香港主板上市。

沒想到這次我們發現,原來彰基就是康寧在港上市幕後推手;之前不僅派駐團隊赴溫州輔導,該院院長甚至還親自在彰基參加培訓課程(Shadow training,又稱跟崗學習),而且一住就是兩個月,讓康寧得以轉型成功,進而上市。

現在康寧醫院已從一家專科醫院擴展成為擁有十家醫院的醫療集團,甚至也到北京一級戰區設點,集團版圖越來越大,因此需要彰基進一步協助,所以在二月下旬,由王謙院長帶領一共二十三人,再度到彰基來參加培訓課程。

這一群中國的醫界菁英為何要跨海到彰基取經?又為什麼要指名彰基團隊跨海赴中國輔導他們的醫院?

彰化縣是農業大縣,雖有百萬人口,但在一般人眼中卻是小地方,到現在連百貨公司都沒有。彰基不比台大醫院有名,名聲也沒有以管理效率見長的長庚體系響亮,但以中台灣為中心,總院坐落於六都以外的彰基,卻以「鴨子划水」之姿,影響力遍及中國大江南北的公私立醫院,甚至包含內蒙古。

位於古絲路起點的甘肅省衛生廳,更指定台灣中部的彰基,做為轄下大型公立醫院的主要培訓機構。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每年約有近三干位中國醫療人員來台受訓,其中一半都是到彰基跟崗學習。碰到高峰期,彰基一個月甚至接待七到十家中國醫院培訓團,有時候來一整團遊覽車的人。

從一〇年至今,中國多達二十一個省、市,近一萬多位醫療人員跨海到彰基接受培訓,這其中許多是院長、科主任高層主管,一來就是待兩、三個月。

這樣的布局更是雙向的,除了中國醫療人員來,彰基團隊也從台灣中部跨海到對岸輔導中國的五十一家醫院,直接影響的中國醫療人員人數超過五萬人。

法、韓拒接的醫院,一百天接手開張,一舉成名從培訓、輔導站穩腳步後,彰基這兩年把眼光放大到大陸醫院託管,最近一所位於成吉思汗故鄉——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規模達八百床的東城醫院,正準備給彰基託管。

一八九六年英國傳教士蘭大衛來台灣落腳彰化,創立彰基。彰基創立至今已經一百二十年,這個以往不太被注意的百年教會醫院,近年能夠將醫院的規模翻轉,甚至到中國開疆闢土,與現任院長郭守仁的布局策略,以及副院長陳秀珠親赴第一線開疆闢土有絕對的關係。

被大陸醫界稱為「醫界成吉思汗」的郭守仁,最近幾年深慼國內醫療環境日益艱困,他認為如果彰基始終只倚賴健保發展,不僅年輕醫師沒有平台可以發揮,彰基也將會沒辦法生存下去。

郭守仁認為彰基一定要走出去,「議員工有出路,同時也讓彰基與世界接軌」,於是他開始帶著旗下子弟兵,走出台灣,往中國、東南亞發展。

〇九年,郭守仁與陳秀珠開始參加外貿協會到大陸各地舉辦的醫療會展,「只要有演講我就去說, 哪怕是二、三線城市也會去,」陳秀珠說。在他們第一筆生意開始之前,已經跑遍半個中國,最密集的時候,彰基團隊一個星期至少跑兩趟大陸,北京機場的某一個角落,常常就是他們開會的場所。

院長、副院長帶頭,兩條腿、一台筆電南征北討,機會來了就認真把握,北京燕達醫院一役是開疆的關鍵。

一〇年八月,北京燕達醫院(一千五百床病床,相當於台灣醫學中心)找上彰基。燕達投入龐大的資金,也買了全世界最好的設備,卻因為沒有足夠人才及好的運轉機制,遲遲無法營運,院方找了法、韓等國團隊前來協助,各國專家看了之後都表示「問題太多」,不願意接手。別人不做的,彰基視為珍貴機會,郭守仁派了二十多人的團隊進駐到北京燕達,陳秀珠甚至把彰基裡頭最厲害的水電工都拉到北京,檢查醫院的電力基礎設備。

彰基只花了一百天左右就讓燕達正式開張,「彰化基督教醫院」名號在大陸一炮打響。

對岸官員:

「智慧進我的腦袋,人民幣進你的口袋」一〇年十月,陳秀珠又帶著彰基團隊協助天津寧河縣醫院改頭換面,花了十個月時間,讓該院成為中國第一家通過JCI的縣級醫院,也讓寧河縣醫院從二級醫院破格升級為三級醫院(中國大陸縣級醫院最高是三級)。天津寧河縣醫院因此成為中國三千多家縣級醫院導人JCI的典範醫院,這個影響非同小可,等於是把彰基醫管理念延伸到中國各地,間接影響十三億人健康。這漂亮的一戰,讓彰基在大陸醫院眼中,成了提升醫院管理品質的金牌教練。

中國各省級相關公立醫院紛紛「捧」著錢排隊來尋求彰基協助,甚至有地方官員很直白的說:「郭院長,你們的智慧進我們的腦袋,讓我們的人民幣進你們的口袋。」《商業周刊》在三月初與陳秀珠一同前往武漢,貼身觀察彰基團隊在大陸輔導院區的過程及中國醫療現場的現況,我們對於彰基團隊輔導工作的細緻度感到訝異,不僅醫療現場乾淨、明亮,醫護人員也親切有禮,甚至醫院餐廳也整齊乾淨,我們穿梭在黃石市中心醫院高聳的三棟醫療院大樓之間,醫院員工看到陳秀珠都會高喊:「老師好」。

原本黃石只是一次性的輔導,但因為做得好,地方政府把其他醫院也交給了黃石經營,從一家醫院變成集團,黃石市中心醫院院長張杰開始抓著陳秀珠說,「不行,陳副院長,你們不能跑,請開始教我們集團管理。」所以黃石通過JCI之後,接著張杰每個月派一組人到上海找彰基團隊上課,教集團管理與績效管理。

在黃石,你可以強烈的感受到院長以及醫療人員高度的學習動機。因為他們幾乎把陳秀珠從早到晚的行程卡得滿滿。甚至連陳秀珠搭機離開前兩小時的時間,院長都還要到飯店找她討論醫院管理的問題。

許多人好奇:台灣過去也有不少醫療團隊想切入中國市場,但至今都沒有一個能像彰基影響力這麼大,為什麼?

答案回到兩個根本:一,找對了模式。二,有堅強的組織戰。

從〇九年開始往外走,郭守仁一直在思考如何建立一個平台,讓彰基的人才可以流動,獲利可以延續,同時回饋到彰基。後來彰基的解方是:一個互補的大陸夥伴,用對的合作關係展開業務。

彰基闖出名號後,找他們合作的人很多,有些甚至提出,在中國接單,再轉包給彰基來做。一年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時間待在中國的陳秀珠,靈敏的嗅覺已感受到,中國醫療改革啟動後,醫療需求除了「量」的成長,接下來將會走到「質」的提升。

靠健保,年輕人沒機會,賺外面的錢才是錢!

彰基通過三次JCI評

鑑,具備有提升醫療素質的人才與技術,但在中國,信任與關係仍是關鍵。他們需要一個鉤子,串聯中國的需求與彰基的能力,變成「可長可久」的生意。

剛好這時候,大陸最大的金融租賃公司遠東宏信(股號KKR:3360,主要股東有中化集團、中民投、台灣 國泰人壽)也想跨入醫療產業。遠東宏信向彰基提出:「讓我們一起來『共創』事業,」共創這個構想打動了陳秀珠,只是台灣的財團法人醫院,不能夠把資金移到海外投資,要怎麼個「共創事業」?

雙方前前後後談了四年,最後在二〇一二下半年一起成立——上海宏信醫管顧問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宏信),「我們並沒有拿一毛錢出去,是他們把股權捐給我們。」陳秀珠說。

遠東宏信在大陸醫療界有人脈、嫻熟大陸市場運作,彰基有技術、有團隊;彰基開疆闢土,獲得的利益貢獻在共創的事業上,遠東宏信穩賺不賠,這樣的合作關係也保證彼此可以長久合作。

上海宏信辦公室位在上海陸家嘴金茂大樓四十樓,是上海的燙金地段,從陳秀珠的辦公室一望出去,就是東方明珠塔。上海宏信資本額人民幣五百萬元,二〇一三年一月開始營運,搭上中國醫改列車,每年營業額都以倍數成長,今年營業額目標人民幣二千四百萬元。

上海宏信瞄準二〇一八年要在香港掛牌上市,一旦成了,屆時彰基將成為台灣第一個進軍香港股市的醫療機構。

其實,從十幾年前開始,不少台灣專業醫療人士就已經在中國成立醫管顧問公司,甚至也有不少台灣醫界人士是向服務的醫院請私假之後,自己前往大陸去演講或上課。只是,形態上比較像是跑單幫的性質,單打獨鬥的居多。

但是彰基不是跑單幫,陳秀珠強調,她一出去就是代表彰基,「我們用團隊合作的模式去做,我們不打個人品牌,都是『團進團出』,整個團隊作戰的觀念在進行,這樣大家對『彰基』這個品牌才能讓印象深刻。」如果今天彰基接到了一家新的輔導單子,一開始會先派診斷團隊前往,如果是醫療評鑑輔導,就由JVI團隊前去診斷。如果要做績效,就是由績效團隊去,護理的就是由護理團隊前去。彰基針對大陸輔導共有六種團隊,彰基十家院區共八千人,也讓他們有足夠人才調度的空間。

「你一站出去就要讓對方知道,你不是指揮一條船而已,你指揮的是航空母艦,你的背後有一大群團隊。」郭守仁說。

彰基員工如果長期派駐,彰基會保證員工回來一定是相同職位或是晉升,不會讓員工回來就沒有位置。外派,除了彰基原本的薪水之外,也一定還會有外派津貼,甚至留在彰化分擔原本出差同事工作的同仁,也可以拿到津貼。

而外派機會,讓醫院的職位晉升得以流動,更提升員工的能力。一路的累積經驗下來,彰基這一群金牌顧問團隊,目前已經有接近百人水準。

而且這樣外派或是參與培訓的機會,無形中也增廣了醫院員工的見聞,增加對於中國醫療體系的了解。彰基骨科主治醫生洪瑞國,更因為有多位大陸醫生曾經跟著他「跟崗學習」,讓他了解到,大陸醫生的醫療技術其實已經並不比台灣差。

彰基的醫療服務並沒有因為西進業務而受到負面影響(詳見第九十九頁圖),在台灣的規模不斷擴大,從一家醫院變成擁有十家院區的醫療體系,集團的物流中心、智能醫院最近才在員林落成,郭守仁認為,這是因為集團壯大,讓員工看到前景及機會,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這個團隊。

醫療崩壞之後,台灣醫界不斷的在摸索轉型之路,這幾年中國醫改列車啟動,台灣醫界也紛紛前往中國布局,但一直缺少足夠說服力的的「成功模式」,直到「彰基模式」出現,大家才逐漸感覺到,擔任大陸的金牌教練,醫療管理這條路是台灣醫界 的新舞台。

「你多吃一口,別人就少吃一口;你多拿健保一塊錢,別人就少一塊錢,」這是郭守仁一直放在心中的信念。

郭守仁認為,台灣的醫療資源就這 多,大家應該是想辦法到外面去把餅做大,不是搶著同一塊餅吃,應該用台灣既有的資本去翻轉,輸出「軟實力」到外面賺,中國也好,東南亞也好,因為賺外面的錢才是錢,而不是「左口袋、右口袋」的概念。

「彰基模式」的台灣軟實力的輸出,讓台灣醫界在醫療崩壞的漫長隧道中,看到了一絲光亮。

撰文者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48

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鐵公水4個月客運62.5億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844.html

交通運輸部26日對外發布消息稱,今年1至4月,我國交通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交通運輸經濟運行繼續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在當日舉行的交通運輸部2016年度第三次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劉鵬飛介紹,今年1至4月份,公路建設完成投資3472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與一季度基本持平。

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資1626億元,同比下降4.3%;普通公路完成投資1846億元,同比增長21.9%。水運建設完成投資304億元,同比下降13.9%,降幅較一季度減少0.5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東、中、西部地區公路水路分別完成投資1205億元、804億元和18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下降0.1%和增長13.6%。

劉鵬飛介紹,4月份,鐵路、公路、水路分別完成客運量15億人,同比下降2.8%,降幅較一季度擴大0.7個百分點。1至4月份,共完成客運量62.5億人,同比下降2.3%。

其中,鐵路客運保持快速增長,4月份完成客運量2.4億人,同比增長13.1%;1至4月份共完成客運量9億人,同比增長13.3%。公路客運則降幅擴大,4月份完成客運量12.3億人,同比下降5.4%;1至4月份共完成客運量52.7億人,同比下降4.6%。

水路客運出現負增長,4月份完成客運量0.22億人,增速下降2.0%;1至4月份共完成客運量0.8億人,同比增長0.1%。

交通運輸部介紹,今年以來貨運增速回升。4月份,鐵路、公路、水路完成貨運量36億噸,同比增長3.4%,增速較一季度回升1.3個百分點。1至4月份,共完成貨運量123.9億噸,同比增長2.5%。

其中,鐵路貨運降幅減少,出現去年以來最小降幅,4月份完成貨運量2.6億噸,同比下降4.5%,降幅較一季度收窄4.5個百分點;1至4月份,完成貨運量10.5億噸,同比下降7.9%。公路貨運增速回升,4月份完成貨運量28.3億噸,同比增長5.1%;1至4月份,完成貨運量94.5億噸,同比增長3.7%。

監測數據顯示,全國主要省份高速公路貨物發送量同比增長4.7%。水路貨運有所下降,4月份,完成貨運量5.0億噸,同比增長0.7%;1至4月份,完成貨運量18.9億噸,同比增長1.4%。

劉鵬飛介紹,在港口運輸方面,“外升內緩”特征明顯。4月份,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9.9億噸,同比增長1.7%。其中外貿吞吐量增長3.5%,較一季度回升0.9個百分點,內貿吞吐量增長0.8%,較一季度放緩1.5個百分點。1至4月份,共完成貨物吞吐量37.7億噸,同比增長2.2%。

5月26日,交通運輸部2016年度第三次例行新聞發布會現場。攝影/章軻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劉鵬飛。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50

Instagram進擊日本 照片分享網戰開打 歐巴馬、教宗超愛拍 全球四億人瘋追

2016-05-23  TWM

二0一0年成立的Instagram,以輕鬆修片、上傳功能暴紅,吸引四億用戶,現在正瞄準日本市場,希望和臉書一樣,掀起熱潮。

「我會上傳旅行或和朋友聚會的照片。朋友也很常用,我一天都上去看好多次。」在東京都內某網路公司工作的二十多歲女性說道。她正熱中於「Instagram」這款社群網路服務(SNS),興趣是樂器演奏,和同好們聚會時,也會上傳很多自拍照。

她會上癮的最大原因是,手機拍的照片很容易美編,程式本身就有簡單的剪裁與濾鏡功能,效果看起來也很專業。

該程式在日本的用戶群,正以二十多歲女性為中心急速擴大,用戶數在一五年十月時約為八百萬人,一六年四月已成長至約一千兩百萬人,半年增為一.五倍,目前等於有一成日本人是用戶。

初衷》巴西小男孩的夢

讓每個人都能當攝影師

Instagram是出於「每個人都能當攝影師」的概念而誕生的,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克雷格(Mike Krieger)在巴西出生,小時候搬到葡萄牙去。「那時,有人送我塑膠相機和攝影書當禮物,讓我對照片產生熱情,成了開發Instagram的原點。」克雷格說。

另一共同創辦人暨

執行長希斯洛姆(Kevin Systrom),則是原本就學攝影,「我們兩人的夢想

是——任何人都能成為攝

影師。雖然聽起來讓人覺得有點難,其實照片的加工很簡單,只要會用智慧型手機,任何人都能編輯;再加上濾鏡,就能創造各種變化。我們希望讓更多人來使用這款App。」Instagram雖然在日本今後才正要成長而已,但自一0年在全球開始提供服務後,就確立了SNS強者的地位。其全球用戶數在一四年底追過推特(Twitter),來到四億多人,每天上傳的照片總計達八千萬張。除藝人外,美國總統歐巴馬等政治人物或運動明星,紛紛開設官方帳號;一六年三月,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開設帳號時,也成為熱門話題。

對於Instagram在全球暴紅,克雷格認為,原因在於「可以說故事,又很容易使用,而且只用照片就能告訴大家,『我現在很享受』。照片加工與編輯很簡單,也會激起大家的創作欲望。」

它不光是

易看易用而

已,一二年四月,來自臉書的收購之舉,

也推了它一把

。當時臉書是

以有史以來的天

價約十億美元收

購Instagram,雖

然分析師都說「買

太貴」,但臉書執行

長馬克.祖克柏不

以為意,「我們的

目標是讓更多人認

識Instagram。」他也表示會讓Instagram維持營運的獨立性。

破天荒的收購行動,終於奏效。由於不必再擔心資金問題,Instagram得以專注於開發用戶,「和獨立企業時期比起來,成長速度目標提早兩年達成。」克雷格滿意地說道。

加持》祖克柏天價購併

藉臉書用戶快速拓版圖

談到當時為何會答應臉

書的收購,克雷格說,「臉書花了約十年時間建立起來的SNS營運技術,以及開發服務的知識,很值得學習。

具體來說,那是一套研究如何逐步排除掉垃圾文章(造成不特定多數用戶困擾的文章)、二把用戶拉進來的手法。另外,在廣告及發掘人才方面,雙方也合作得很順利。」希斯洛姆也提到,收購當時,Instagram的員工只有十三人而已,全球用戶也不過幾千萬人。「但現在全球有四億多用戶,每天平均花二十一分鐘使用我們的服務。」他說,祖克柏對開發新服務很有熱情,正是個適於創業的人物。「我們每月與他共進一次晚餐,除了是因為和他很熟,也是為了要共享資訊。他每周召開的會議,我們也會積極參加。」但他強調,Instagram仍是以獨立於臉書之外的形式經營。」祖克柏很信任他和克雷格。

面對已增至四億人的用

戶,該公司正努力拚獲利。目前是和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連結,用戶在Instagram看了什麼廣告,臉書那邊就會把同一商品的其他廣告傳給同一用戶。

雖然業績不對外公開,但臉書相關人士表示,「收益面的綜效很不錯。」

祖克柏之所以堅持要買下

Instagram,也是因為把成長寄託在它之上。臉書用戶在全球有十六億人,在身為主要廣告市場的先進國家已經到頂,未來難再有成長,但Instagram在日本等先進國家卻還有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和美國人相比,日本人有把臉書帳號用在公事上的傾向,因此確實很有開發餘地。

「只讓同事知道臉書帳號,Instagram就留做私人用。」一位三十多歲的粉領族說.由於使用目的與場景不同,臉書用戶全是它的潛在用戶。

不過,推特在日本仍是它的強敵,每月用戶約有三千五百萬人,不但贏過Instagram,甚至勝過臉書的兩千五百萬人,現在也仍在成長中。「日本人喜歡發文互動,所以推特人氣高。Instagram

光靠照片和影片

可能難以超越推

特。」一位SNS 業者的幹部指出。

外界認為,

「SNS上的溝通

,會慢慢從文字走向照片,再走向影片。」但希斯

洛姆認為沒有這

麼單純。「用戶會視情境的不同,交替混合使用文字、照片與影片。」

激戰》對手年齡層更輕

美式廣告不見得適用日本

談到要如何在日本衝高用

戶數,希斯洛姆說,「其實不是只限於日本而已,照片或影片有著任何人都能看懂的普遍性,可以跨越人種、語言與文化,把人與人之間串連起來。

我們希望Instagram能成為對任何人來說,都很容易親近的App,並透過這樣的價值擴大版圖。」而在美國,一一年起展開服務的SNS「Snapchat」也是強敵,Snapchat的執行長伊凡.史匹格(Evan Spiegel)很年輕,才二十五歲。Snapchat 同樣可傳相片和影片,但由於寄出的圖片、影片有看過後自動消失的功能,上傳可以更無壓力。

Snapchat的美國用戶以十幾歲到二十五歲為主,並急速擴大中,每天用戶已破一億、影片觀看次數達八十億次。一月時,連白宮也開了帳號。

但Instagram也不是坐以待斃,三月時把可上傳影片的長度,從既有的十五秒延為六十秒,還推出三種連動App,要努力拉開和新興勢力間的差距,像是能夠把連拍照片加工為影片的「Hyperlapse」,以及可以重覆播放影片與倒帶影片的「Boomerang」等。

對於影片上傳長度的改

變,希斯洛姆表示,Instagram 原本是以上傳照片服務起家,後來增加影片上傳功能,是出於用戶的希望。這次的改變,同樣是因為「用戶希望能上傳更長的影片。」未來在影片方面的功能會再做什麼調整,「將以讓用戶開心為前提。」「我們正在研究,使用Instagram的人,一開始上傳照片與影片時,要接觸到什麼樣的體驗,才會繼續用下去,」克雷格說,「具體的用戶數目標不便告知,但希望能活用研究結果、逐步提升用戶數。」此外,並不是只有增加用戶就好,為提升獲利能力,還得提高身為廣告媒介的存在價值。只是,Instagram的廣告必須把文宇說明減到最少,只訴諸一張照片。「這種廣告手法在美國很常用,但日本企業不習慣。」網路廣告大廠Septeni 執行幹部神埜雄一說。

Instagram正瞄準仍有很大成長空間的日本市場,它能在激烈的SNS市場引發如臉書般的風潮嗎?正式決戰就要展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77

造假13億人同時看,每月燒錢幾千萬,直播泡沫為什麽還沒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3/156835.shtml

造假13億人同時看,每月燒錢幾千萬,直播泡沫為什麽還沒破?
南七道 南七道

造假13億人同時看,每月燒錢幾千萬,直播泡沫為什麽還沒破?

直播熱的所謂用戶,不過仍只是可有可無的嘗鮮派。

文|南七道 梁堅

任何行業都會造假,但如果一個行業集體造假,而且造假到任何人都能看出來造假,那這個行業已經病得很重。當年牛奶行業品質集體掉線,至今未能使國產牛奶聲譽恢複。公眾對一個領域寬容度極高,但如果一個行業騙了用戶的核心利益,那可能隨時翻船。

移動直播數據造假仍不是災難性的問題,但造假本身說明用戶活躍度根本不足以支撐直播行業如今的,而且移動直播仍義無反顧地向遠離用戶的方向一往直前。如果這口虛火沒有去好,大量直播平臺被嫌棄的那天不會太遠。

人人知道數據造假,缺不會逃離直播

映客對外宣布用戶過億時,就有很多人大呼其數據水分太足。於是有人挖坑在直播時使用黑屏長達三小時,這三小時內竟然有21人不離不棄。“黑屏門”後,直播平臺利用機器人賬號刷數據的醜聞被接連曝光。

“黑屏門”事件最重要的影響是,直播平臺的謊言已經到了用戶普遍不信的地步。實際上,直播平臺的數據造假早就已經不需遮掩,甚至假到任何人明眼都能看出來。2015年WE隊員微笑在鬥魚直播英雄聯盟時,其顯示觀看人數竟然超過了13億。這個點擊因為人人可以看到,因而直播平臺數據造假一事自那時起便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那時起鋪天蓋地的消息就說,直播平臺主播顯示觀看人數實際上是真實在線用戶乘以一個相對應的系數得來的。這個系數少則2倍,多則10倍。

那個時候,媒體自媒體就已經披露,直播數據造假要騙的唯有投資者和一般小白用戶。如果一個用戶習慣性地根據點擊去看直播,就有可能選擇那些僵屍粉紮推的直播內容一看究竟,也可能跟著造假的送禮物行為一起送禮。

也就是說,直播平臺的數據謊言已經從2015年騙到了現在,預計還是可以騙下去。所以行業中人估計不會理會外界關於直播行業數據造假的警告。因為如今直播平臺的所謂數據造假並沒有傷害到用戶的核心利益。

鬥魚造假13億人觀看直播

很多人都知道鬥魚直播13億人看的笑話,但人們並沒有拋棄鬥魚;“黑屏門”也至少說明了一點,雖然沒有那麽多人真的看黑屏,但大家對映客等平臺的確仍然不離不棄。

中國人對於造假的忍耐度是非常高的。因為造假到現在還飽受質疑的,也就是國產牛奶行業。導致這一結果的正是因為造假傷害了用戶健康這一核心利益。

用戶對直播的熱情還有多少

目前直播全行業的數據造假,只能說明直播行業虛火太過旺盛。但是業內對於這樣的虛火恐怕並不是特別緊張。該作假的依舊會作假,而且會心安理得。

他們會有很多的借口安慰自己。比如很多電商也會刷單;O2O也幾乎在靠數據造假維持;創投行業也都虛報投融資數據。

或許是時候喊一個口號:沒有數據造假,就沒有互聯網繁榮。

只是直播平臺的數據造假,也是一種自嗨,它的真正隱憂是:各平臺造假是不是說明用戶真的不夠用了?直播才被熱議大半年,用戶活躍度就已經下滑到必須靠全平臺造假才能維持了嗎?

繼而一個疑問是,各直播平臺真的有那麽熱嗎?或者說直播從來就沒有真的像媒體說的那樣火?用戶對於直播的熱情到底還有多少?

根據現有數據造假的慣例,網上已經有人計算出公式,映客一萬人的直播數據,實際在線人數可能只有250人。這至少說明了一點,各主要直播平臺現有的設計與行動,已不能真正有效調動用戶的興趣,或連續保持用戶的粘性。

中國直播追隨的實際是美國的Meerkat。但是作為直播界的鼻祖,Meerkat在風行半年後就開始衰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搭載用戶入口的推特不跟他玩了,用戶不能在使用推特的時候分享到Meerkat的內容,Meerkat也就沒有了用戶。今年3月Meerkat被迫關閉。

國內的部分移動直播平臺可能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有能力做成一個入口,可以吸引到足夠的用戶。熊貓TV也號稱砸錢迅速砸出了一個億的用戶(好像中國13億人隨時被砸)。但問題來了,就算有這麽多用戶,現有的直播平臺是否能留下來用戶的熱情。

現有主要的直播模式包括,電商直播,網紅秀場,遊戲直播等。無論什麽直播形式,在各現有直播平臺里,內容已經高度同質化,網紅主播一律大眼尖下巴,換個誰看都是秀舞秀歌。

如此同質化首先是直播平臺設計的失敗,它導引直播內容生產領域過於狹窄。而且馬太效應會越發明顯,讓普通內容生產者不斷複刻“成功”模版,結果顯而易見,只有少數平臺包裝的主播才有出頭之日。長此以往,將損耗相當一部分內容生產者的興趣。

國內平臺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但他們選擇的方式,是利用明星效應。明星直播的介入在短時間內會擡高數據,比如劉濤玩個直播總在線可以達到71萬人。

但這樣的結果是,國內手機直播平臺最終變身為媒體直播平臺。媒體直播的方式,就是靠平臺自身的眼光、資源對內容進行人工幹預。這跟辦一家報紙,辦一個傳統媒體的網站並沒有什麽區別。

盡管直播平臺的數據也許會止跌,甚至短期內很熱鬧,但也將摧毀各種用戶內容自生產的空間。

一個更符合互聯網精神的直播方式應該是社交式直播而非媒體式直播。這就跟微信朋友圈當初擊敗利用明星戰略和媒體模式的微博一樣。微博當年也被迫使用僵屍粉等方式來體現數據,但活躍度不可遏止的下滑。原因正是用戶在微信上體驗社交到樂趣,而在微博上大都智能被動接受信息。

如果移動直播,從網絡社交直播倒退回媒體直播,用戶的熱情將可能出現劇烈波動。因為明星是可以遷徙的,而用戶憑借自娛自樂的興趣玩直播也是有淡季的。一旦出現比現有移動直播更有互娛性的新方式,用戶就有可能大規模撤離。即使現在沒有誕生更好的平臺,直播也是可看可不看的。人們依然可以通過其他管道獲得類似的體驗。也就是說,現有相當多的直播平臺有隨時可能陷入僵屍平臺的風險。

直播燒錢還能燒多久

本來,基於個人興趣的直播是有多元化空間的。在視頻行業中,youtube就通過機器算法,根據用戶興趣提供不同的內容。這種非人工幹預的方式,實現了“千人千面”。有效刺激了多元化視頻內容生產者的興趣。假如你是一個專業砍樹的,那做一個如何專業砍樹的視頻也能找到知音。

但在現行的強調媒體效應的直播平臺環境里,這種多元化的直播方式就很難被發掘被推薦。那麽類似有趣的直播就會淡出市場。

也就是說現有的直播方式並沒有改變什麽生活方式與行為。這就跟020只是電話點餐改成網絡點餐一樣。

而我們看下,團購、P2P,O2O都曾被視為巨大的資本風口,但他們輝煌到落寞時間居然都只是一年。比如2013年有上千家團購網站,如今只剩下美團等少數網站;2015年市場倒掉了1302家P2P;而如今誰提020都當是在說一個笑話。

如今直播平臺約200家,相當多的一部分還沒過A輪。但現有直播平臺的方式主要靠燒錢。比如鬥魚帶寬成本每月支出在3000萬元左右。

此外還需要砸錢養主播,媒體宣傳等等各項支出智能依靠投融資來燒錢。

幾乎所有的平臺如今都只是燒錢。而直播平臺的盈利模式和手段仍然單一,過度依賴廣告,打賞等方式完全無法回報如今的投資成本。

但燒錢似乎已經成為部分直播平臺繼續下去的救命藥丸。它如同一個雞肋又如同一個黑洞。燒下去未來不明,但現在退了又前功盡棄各種可惜。

直播泡沫這麽大為什麽還沒破

實際上,有關直播泡沫巨大的討論從2014年直播處在走紅苗頭時,就已經出現了。如今有關直播泡沫比地產泡沫還要大的說法,也說了很久了。直播造假,投資只燒錢等各種問題暴露的似乎也夠多了,但泡沫居然還是沒有破。這固然與資本連續為直播平臺續命燒錢有關,與公眾對直播平臺上各種扯淡事件的忍耐度和接受度有關,但根本還是因為直播在中國確實有足夠大的空間。

直播與020,團購等前車之鑒不同之處在於,移動直播註定是視頻行業的趨勢。移動直播的便捷化、低門檻,都能促成視頻行業的進化。它也能迅速吸收利用更多視頻領域的新技術新應用。比如VR等。因此直播不會如很多偽風口一樣迅速雕零死亡。

只是如今我們應該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直播應該只是各行業未來的一個標配產品,而很可能不是什麽單獨運作的大入口,大生意。未來各行各業都可能基於傳播的需要,投入到直播領域,但通常會強調最低的經營成本來完成這項工作。特別是那些擁有超級流量的入口和渠道,最終仍將掌握直播的受眾的實際需求。如今直播熱的所謂用戶,不過仍只是可有可無的嘗鮮派。

直播 造假 泡沫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671

繼WhatsApp後 Facebook Messenger用戶也突破十億人

PC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網絡霸主Facebook,正在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移動聊天霸主。繼WhatsApp用戶已經超過十億人之後,其另外一款聊天工具Facebook Messenger用戶規模也超過了十億人。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CNET報道,Facebook周三對外宣布了這一里程碑的消息。這意味著Facebook一家,擁有了兩款月活躍用戶超過十億人的手機聊天工具。

在兩款工具中,WhatsApp是Facebook當年斥資220億美元收購而來,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手機聊天的霸主。統計顯示WhatsApp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是主導型聊天工具。

Facebook Messenger影響力略遜於WhatsApp,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主導性的聊天工具。

Facebook Messenger應用發布與2011年,是由Facebook網頁平臺的聊天工具啟發而衍生出的產品。Facebook已於2014年將後者屏蔽,從而迫使每一個用戶都開始使用Messenger工具進行聊天。Messenger目前已經加入視頻和語音通話功能,此外還能與好友進行轉賬。Messenger在實現8億用戶後,只用了3個月便突破9億用戶關口,再用了3個月又突破10億用戶里程碑。

周三,Facebook表示,Messenger已經成為全世界少數的能夠影響到海量用戶的軟件之一。公司制作了一段視頻,慶祝十億用戶里程碑,另外還鼓勵Messenger的用戶在聊天時發送一個氣球表情符。

除了“逼迫”用戶獨立下載軟件之外,Facebook團隊也在對Messenger這款手機聊天產品進行不斷的功能優化,以滿足最大多數用戶的需求。比如就在上個月,Messenger對聊天界面進行了修改,用戶登錄後首先看到了哪些好朋友在線,聊天溝通最密切的好友,而不是過去的最近聊天歷史。

另外在六月份,Messenger還推出了獨家的表情符。另外本月Facebook還宣布,將會測試對Messenger的手機聊天對話進行用戶到用戶的加密,這樣可以極大提高聊天的安全性。

此外,Messenger也準備借鑒閱後即焚工具Snapchat的一些特點,讓聊天者能夠定義分享內容的“存活時間”(若幹秒鐘後自動消失)。

除了兩款手機聊天產品之外,Facebook主力社交客戶端的活躍用戶,也將近15億人。三個產品35億人的用戶規模,意味著Facebook已經成為全球移動社交時代毋庸置疑的新霸主。

 

(綜合來源:騰訊科技、新浪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37

“十一”黃金周道路水路客運量預計超6.6億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9月28日從交通運輸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預計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道路水路客運量超過6.6億人。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表示,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道路客運量將達6.5億人,同比增長1.7%;水路客運量將達1260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長。

徐成光說,“十一”黃金周客流量將呈現兩端高、中間平穩的特點,10月1日、6日、7日等三天將出現車流和客流高峰;北京、廣東、四川、安徽及周邊旅遊熱點地區客運量增幅較大,陸島、島際、海峽間的旅客運輸依然是水路客運的熱點地區;渤海灣、舟山群島、瓊州海峽和桂林漓江景區等地區的陸島、島際、海峽間的旅遊客運、客滾運輸相對集中,客流保持平穩增長。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為做好“十一”黃金周期間的運輸保障,全國將投入83萬余輛營運客車、約2150萬個客位;2萬余艘客運船舶、100余萬個客位參與道路、水路運輸;此外,在旅遊景區景點等需求旺盛的地區將增加班車、包車、旅遊客車運力投入,對運輸量較大的水上航線合理安排運力和班次,做好應急運力準備。

徐成光對記者表示,交通運輸部門將加強對汽車站、火車站、機場、大型活動場所等的運輸保障;加強道路客運、城市公共交通線路班次與鐵路、民航線網的銜接協調;提高城鄉道路客運服務水平;強化城市公共交通、農村客運的線路優化和運力配置,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城鄉交流需求和節假日短途城鄉旅遊和購物休閑需求。

“保障群眾安全出行是交通運輸工作的重中之重。”徐成光說,交通運輸部對“十一”黃金周運輸安全工作進行了專門部署,要求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切實加強安全監管,督促運輸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發生。

據了解,在陸路客運方面,將嚴禁不符合條件的駕駛員上崗,嚴禁不符合安全技術條件的車輛上路,嚴格執行“三不進站、六不出站”規定,嚴格執行長途客運車輛班車淩晨2點至5點停車休息或接駁運輸制度。以“四類重點船舶”(指客船、危險品船、易流態化固體散裝貨物運輸船舶、砂石船)為重點,以渡口渡船管理為重中之重,狠抓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旅客運輸安全。

“十一”黃金周期間,交通運輸部門將加強對路網、航道、危險貨物運輸及存儲等重點領域的實時監測和預警,嚴格落實領導帶班制度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對極端天氣的預警預報,完善運輸應急預案和旅客疏散方案。

徐成光介紹,去年9月28日,ETC實現全國聯網。一年來,聯網區域共建成ETC專用車道13291條,較聯網初期的2014年4月,增長了近1倍;ETC用戶數近4000萬,較增長了近7倍;服務網點覆蓋全部聯網縣(區);日均交易量800萬筆,占高速公路通行量的28.65%,也就是說通過收費站的車輛,每四輛中至少有一輛用的是ETC。

經初步測算,聯網運行一年來,共節約車輛燃油8萬噸,能源節約效益約7億元,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90噸、碳氫化合物排放634噸、一氧化碳排放2.38萬噸。

徐成光表示,全國ETC聯網打破了我國高速公路分省管理、分省運行、分省服務的傳統格局,進入了全國“一張網”的新時代,實現了公路交通現代化管理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力地助推了公路交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04

海水也能種水稻!袁隆平研發海水稻 可多養活2億人

10月14日消息,袁隆平院士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李滄區的簽約落戶,袁隆平院士表示,將在3年之內,研發出畝產300公斤的海水稻,明年4月播種,明年秋天收獲。而袁隆平院士本人每年至少有3個月時間在青島做海水稻研究。

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棟介紹,此次在膠州灣北部設立的30畝海水稻科研育種基地,研制成功後,可將這些鹽堿地全部變為良田。“近期,我們還需要半海水(一半淡水、一半海水)澆灌,全部實現海水灌溉還需要幾年過渡期。”

同時張國棟介紹,由於海水稻是在灘塗生長,海水的微量元素較高,所以海水稻的礦物質含量是比普通稻的含量要高的,加上海水稻在惡劣的野生條件下生長,沒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蟲害,其抗病性較強,加上其鹽堿度和耐鹽基因,所以,海水稻的“體質”是相對不錯的。

“我們計劃是明年4月播種,秋季收割。”張國棟說,在明年秋天,將會收獲第一批海水稻研發成果。

另外袁隆平介紹,研發中心將從事耐鹽堿高產水稻、超級雜交稻和高光效應用三個方向的科技成果的轉化,力求3年內,讓耐鹽堿鹽堿高產水稻畝產量達到300公斤。

所謂耐鹽堿高產水稻(簡稱“海水稻”),就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堿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於1%鹽度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設立於青島市李滄區院士港16號樓,在膠州灣北部設立30畝海水稻科研育種基地,項目啟動資金1億元。目前來看,我國內陸尚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有2億畝具備種植水稻潛力。試種、推廣成功後,按照每畝產值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