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法國政府陷入困境 再度面臨關鍵信任投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67

16092014-Valls-Assemblée

由於法國在經濟和政治上陷入嚴重危機,奧朗德支持跌至歷史新低。四面楚歌的法國政府正面臨關鍵的信任投票,

周二法國總理Manuel Valls宣布,最晚將在巴黎當地時間下午3點(北京時間23:00)進行信任投票,目的是為了讓政府重新獲得支持。這是法國政府不到半年時間里第二次面對信任投票。

法國二季度經濟增長停滯,失業率創歷史新高,總統奧朗德支持率降至13%,近七成選民呼籲他立刻下臺。

法國總理Manuel Valls接受《世界報》(Le Monde)采訪時說:“如果再過3-6個月,情況依然不好轉,那麽我們真的要遭殃了。”

在有557個席位的下議院,奧朗德的社會黨僅以一票占據多數。目前已有30-40名社會黨成員威脅將投棄權票,以抗議奧朗德將按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削減500億歐元公開開支,對企業減稅400億歐元的政策。

不過法國政府仍然獲得其他左翼黨派支持。法國總理Manuel Valls預計不會輸掉此次信任投票,否則解散政府重新大選的話,按照目前的民調社會黨肯定無法執政。

但即便順利通過信任投票,法國政府的危機依然沒有結束。下個月奧朗德政府將公布關鍵的2015年預算案,經濟學家擔心由於政治鬥爭議會將推遲批準預算。

上周法國正式宣布放棄在明年達到歐盟3%赤字率目標,此舉可能會引發德國為首歐盟的制裁。

法國預期2014年經濟增長率僅為0.4%,遠低於降低目前高達10.2%失業率所需的1.4%增長目標。

最新名義調查顯示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面臨嚴重政治危機,62%受訪者希望奧朗德在2017年年底任期屆滿之前下臺。(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30

新華社重磅評論:期待降息是對改革的不信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78

新華網周二發表重磅評論,稱目前盛行的中國經濟悲觀論調是對改革的不信任。並對這些唱衰的聲音進行了一番批評。

8月多項經濟數據不及預期,海內外金融機構、經濟學家都開始染上了一絲悲觀情緒,進而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能否達標產生了懷疑。彭博、花旗、瑞銀等機構紛紛下調中國GDP增長預期,更有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央行需要用降息等手段來拯救經濟。

然而,新華社的評論似乎澆滅了降息的前景,新華社稱:

認為中國經濟再次來到“十字路口”,預測年終經濟增長目標不達標,期望政府采取降息等強刺激政策的悲觀論調,伴隨著8月份若幹經濟數據的公布再次擡頭。

回望過去幾個月,幾乎每個月度和季度的經濟數據公布後,海內外總有這樣的聲音。這種聲音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一方面是他們並未看清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一方面也是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改革的不信任。

國家統計局13日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創近6年來的新低。此外,1-8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6.5%,比1-7月回落0.5個百分點,延續下行趨勢。一些外媒據此認為,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可能降至接近7%的水平。

如果從歷史經驗判斷,外界的猜測似乎有點道理,中國工業增速上一次跌破7%是在2008年12月,當時金融危機讓這項數值連續兩月不足6%,4萬億刺激計劃隨即出臺。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如今的中國經濟,正在邁向“新常態”的過程中,中國有足夠的容忍度和政策儲備應對經濟放緩,而且在“強改革+巧調控”的雙重作用下,從長遠看,中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還會得到顯著提升。

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經濟增速也在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中低速增長轉型,一些原來因高速增長掩蓋的問題將會在這個周期集中暴露。

在這種新常態之下,中國一方面需要接受經濟數據的波動,一方面需要盡快完成結構的優化升級。那種經濟下行壓力一增大,就寄望政府出臺刺激政策“燙平”周期的論點和做法是一種短視,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並無裨益。

正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所說,“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單科’,更要看趨勢、看全局、看‘總分’。”其著名的“改革就是強刺激”的論述,言下之意就是要強力推改革,大力調結構,著力惠民生,通過改革激發活力,通過優化結構增加內生動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新一屆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紅利正在逐步顯現。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今年1至8月,31個大中城市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70多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多萬人。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強改革”帶來的準入門檻的降低也極大調動了全社會創業興業的熱情。1至8月,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800多萬戶,其中3至8月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新登記註冊企業同比增長61%,出現井噴式增長,顯著地帶動就業。

與之相伴的是中國的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上半年,電子商務、流通快遞等新產業、新商業模式迅速增長;新登記註冊服務業企業增幅達70%以上,第三產業增速和比重超過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領先地位;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裝備制造業增長均快於工業整體增長。

當然,中國經濟也存在著一些內在矛盾需要解決,比如部分產業增長方式粗放、中小企業貸款難、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等等。專家表示,不出臺強刺激並不等於完全不需要刺激,這些內在矛盾需要中國政府實施以“區間調控”和“定向調控”為特點的“巧調控”手段。

區間調控是指確保經濟增長不突破保就業的“下限”,CPI不突破防通脹的“上限”;定向調控則意謂要在“下限”和“上限”中向有需要的地方發力。

譬如在“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難這兩大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上,央行在今年的4月和6月先後進行了兩次“定向降準”,被外界認為是行之有效的“巧調控”。專家建議,未來在“定向調控”上,還應在加大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等能夠孕育中國經濟新增長點的方面著力。

“強改革+巧調控”的政策模式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發展的“穩定器”,成為中國完成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五大任務的支柱。

在這一“穩定器”的支撐下,盡管經濟數據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支撐經濟穩定運行仍具備較多有利條件,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消費增長總體穩健。因此,中國有足夠的信心和政策儲備應對經濟下行,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同時繼續有所作為,完成今年經濟主要預期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38

三見客之小狼:教培業產品的本質是信任 sherry

來源: http://xueqiu.com/3815464690/31592289

@芥末堆網 註】在9月13日的“三見客”沙龍活動中,@小狼 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對教育培訓產品的本質的思考與理解,並披露了諸多新東方優能中學部的內部數據和管理模式來舉例,(小狼表示作為學霸一點都不擔心分享出來會吃虧),芥末堆整理了精彩的演講實錄。

@Ricky @從易 @天天靜心課 $新東方(EDU)$

【嘉賓介紹】小狼,北京新東方學校優能中學部區域經理兼研發中心主管,K12領域行業深度觀察者,寫過《教育培訓行業現狀分析》十二篇深度分析長文,在業內影響頗深。



以下為分享實錄:

2004年高中保送清華,沒事幹就去做了家教,一直做到大學,大四又推直博,就來新東方當兼職老師,於是上了新東方賊船就下不來了。在清華讀博的時候在新東方的參與越來越多,由於兼顧不了,2010年9月從清華博士退學,全職在新東方做。

全職之後接下來四年時間,我覺得自己運氣特別好,當初做這個決定也特別正確。因為這四年時間正好是新東方的K12,特別是北京優能處在一個發展最迅速、變革也最激烈的時期。你可以看到它從在這個市場里面沒有什麽聲望、沒有什麽影響開始成長,當時北京優能2011年財年的收入是5000萬多一點,到現在是3個億多一點,三年時間翻了六倍, 終於可以跟北京學而思在中學班級業務量級上基本持平。當然學而思在各個方面上還比我們強很多,是我們值得尊敬的一個競爭對手。

這三年的變化讓我積累了很多的素材,你會發現處在一個極具變革,極具發展的環境中,你能看到大量現象,有很多現象是你待在一個陳舊的、一成不變的企業里很難看到的。但是你如果在一個高速發展、膨脹的環境中,是非常容易看到的。大家能看到我在網上寫的那十二篇文章(傳送門:教培行業現狀分析),都是我這四年時間一點點琢磨思考出來的結果。

Part 1 案例分析:優能三年翻六倍背後的原因

今天的分享和我四年的工作經歷有一定的關聯,舉個例子,這四年的時間其實新東方的老師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了。 我想問一下大家,你們印象中的傳統的新東方老師應該是個什麽樣的形象?

(觀眾:能忽悠,講段子),還有激情、勵誌、幽默,這些都是傳統的新東方大班老師所應該具有的形象。但事實上這四年的時間,中學老師與整個結構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新東方自己可能都不太關註,外界的人就更不關註了,所以你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麽樣的事情,到今天它的市場份額占到一定比例之後,大家才開始驚訝。

我先放的不是我的主題PPT,是我底下一個授課還不錯的中學老師做的家長會PPT(芥末堆註:這個PPT不方便公開拜托大家不要求PPT了),大家來感受一下,現在培訓行業的老師是在用什麽樣的方式來面對學生和家長。

做好服務再來談顛覆

去年大概11月初的時候,我們所有的中學部老師開家長會,包括高三的名師,在家長會提出現狀、問題、解決方案和後續的配合。我們會把所有學生做簡單的分類,附有老師跟學生和家長和互動截屏,比如學生考了滿分感謝老師之類的。

大家可以從PPT看到老師是在做其他大量的服務的,包括關註成績課後答疑等等方面。為什麽學生能取得好的成績?學生愛學,同時老師提供了很多服務。你看完會發現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一般的,按照傳統的教育培訓行業我們是只敢放好成績,但這位老師不同,他把所有的成績全放上去了。

為什麽成績會有差別:有曠課與不曠課等情況的成績對比,我們有80%的老師在周一到周五的晚上會給學生做免費的答疑,還有30%的老師會去做家訪。這說明了兩點,成績不好是有原因的,比如學生曠課,不聽指導;同時也告訴我們老師對這樣的學生也沒有放棄,老師可以隨時提供答疑服務,和孩子們溝通。

給了學生的現狀和問題之後會有相應的解決方案,比如提出一個問題是普遍反映公立學校老師不會教學,在我們的機構里面有個要求,輔導機構老師是不能在課堂上公開抨擊公立學校老師的,這是對所有老師的規定。但是他很很聰明打了擦邊球,放學生的聊天截圖。如果公立學校老師講的不夠好,就按我的思路來。

第二個問題是課後不複習、家庭作業不做,不願意練習。解決方法是讓學生家長拍照上傳孩子做完的作業。

第三個問題是假課沒上、暑假曠課導致基礎不紮實。這是暗示家長不報輔導班的結果,解決方案是免費答疑和電話答疑等。

接下來是老師、學生和家長的配合。比如寒暑假每天微信群的打卡,線上答疑+現場答疑,比如安貞門校區,每周二教研主管帶著團隊親自答疑。

學生還可以爭取免費家教,根據出勤、課堂表現、課下答疑參與的程度、報寒假班的時間早晚等。家長需要配合監督、監管、鼓勵和反饋。

舉例的這位老師的講述能力、教學水平在新東方只能算中等,但他的學生服務以及續班率是排在中等偏上的,能夠抓住家長的心。

很多朋友曾經問我,在線教育能不能夠顛覆線下的培訓機構?我說也許有一天可以,但是我把這個PPT拿給他們看完之後,不管線上還是線下,你所提供的服務能不能到達這種程度?

老師為什麽願意留下來?

大家又開始講了,老師都做成這樣了,他願意嗎?這個跟傳統的培訓機構的狀態是不太相同的,怎麽能夠讓老師做到這一點呢?

我可以把薪酬改革之後的整個制度給大家看一下。大家猜猜我們中學部,算上新老師所有老師平均年薪多少?

算上新老師25萬,平均課酬220/小時,平均獎金50/小時。而每個老師年平均課時數是800多小時,乘以一個270/小時,算起來大概稅前是25萬。做的最好的老師今年年薪達到了90萬。我們的薪酬體系跟以前完全不同,每年有兩次漲薪的機會,從140一直往上加,最高是不封頂的,最高的老師課酬都到700/小時了,而且還在按照等級晉升制度不斷的往上漲,當然前提是你的班級人數和續班率都達標。

我不知道這樣的薪酬,是否可以滿足大家心目中覺得可以讓教師稍稍有尊嚴的在北京存活下來。

當然這樣的錢,你不可能在一個舒適的環境當中拿到的,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行。

我拿前面這個例子想說明什麽呢?就是過去三年時間,新東方優能中學部從在市場上沒有任何影響,到在這個市場上大家慢慢聽說了解,到現在的和學而思一個量級。這個行業不是特別高大的行業,也不是一個輕輕松松就能搞定就能做到的,這個行業背後有特殊的本質,如果你不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做,如果你的競爭對手是這樣的,你拿什麽去拼?

家長最後看的是效果,而效果是從過程之中反饋出來的,如果過程不到位,效果是無法展現出來的。 回到正題,今天我要講述的主題與行業本質分析有關系,為什麽要這麽做?是不是能做的更輕松,靠忽悠一下就能美好的實現。關於這個我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不一定大家能接受,但是我分享出來。

Part 2  主題演講:教育培訓行業產品的本質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教育培訓行業產品的本質。先看第一個問題,什麽是產品?大家都在說做互聯網產品,產品就是生產出來可以滿足人類消費者特定需求的物品,包含服務。

產品有兩個關鍵詞,第一個特點是他得生產出來,不然像空氣一樣它不是產品。第二個特點是,它必須得滿足需求。

那培訓行業的需求是什麽?

其實培訓行業的需求都是類似的,只看K12行業,他要滿足的消費者的需求到底是什麽? (聽眾:幫助孩子獲得好成績)

非常好,聽到幫助兩個字我心里就一顫。最核心的不在於是否是幫助孩子, 只要最後的一個結果,就是成績的提升或者是通過考試。大家想想看,如果市面上突然有哆啦A夢的記憶面包,一拍到書上吃下去就能記住所有的東西,考試全能通過了,你說這產品賣起來火不火?家長會不會管這個產品是否是幫助孩子去享受了學習這個過程呢?也許我們教育的最高理想是讓學生去享受學習的過程,然後去提升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但是今天在中國的教育培訓行業市場,現在的需求依然只有一個,未來會變成什麽樣我不知道,但現在你去問家長參加培訓班是為了啥, 他們可能說是為了見世面或者其他,但一旦你成績不提升,他立馬退班或者轉走,所以需求就是提高成績提高分數或者通過考試。

產品無法滿足用戶最基本的需求

我們現在提供的產品不管線上還是線下,能不能滿足這個需求?

在座的各位同行,你的哪一個產品是能夠80%的保證特定的學生一定能提高成績? 沒有人點頭也沒有人舉手,這就是我們這個行業跟其他所有行業最大的不同,你去吃飯一定能吃飽,你買水肯定能解渴,包括洗衣服,你肯定能把衣服洗幹凈,要是洗不幹凈那肯定做不下去了,他是以能洗幹凈為前提再提供其他的魅力元素去做的。

而我們這個行業卻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連最基本的需求都滿足不了,當然這和我們在座的各位沒關系。我們這個行業最大的特征就在於,學生情況差別太大,考試情況也差別太大,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是不可知的。他不像洗衣服,你扔到洗衣機里頭搓搓就搓出來了。你打孩子他成績也不一定好,這是K12行業最大的特點,而這個特點導致以前我們認為線上能夠顛覆線下的所有東西,在這可能會發生一些輕微的改變。

我們所有的產品能夠滿足基本需求,才能再去滿足其他需求,比如說怎麽能更方便,怎麽能夠輕松點不用跑來跑去。 但如果基本需求沒滿足, 那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基本需求。如果在座的各位你們是家長, 如果發現孩子需要付出比如說一兩萬,五六萬而你又能支付,而你的孩子還特別辛苦跑到這地方去學習,但成績能100%提高。你是選擇把孩子放在這樣一個價格又貴又辛苦各種不便捷又不爽的地方提分,還是放到一個舒服便捷但是只有40%概率提分的地方?你肯定會放前者。

我們所有痛點的基礎都是在我們的產品是能滿足基本需求之上產生的其他痛點。而我們最大的痛點是我們連基本需求都滿足不了。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至少目前的教育學理論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這個時候只能怎麽辦?

我們解決的不是需求,我們賣的是信任

家長來報你的課程,不管是線上產品還是線下產品,一定是認為我用了你的產品,我的孩子是有機會獲得成績提升,或者說,就算成績沒提升,我的孩子可能去了別的地方用了別的產品,他可能一樣也提升不了。 這是個最好的選擇,所以才讓孩子來。

這是一個交互期非常非常長的過程, 你可能要花半年、一年、甚至五六年的時間去驗證這個過程,那我憑什麽要來買? 只有兩個字,就是信任。

所以你發現一個產品為什麽賣好了?新東方早期為什麽能火?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來新東方他就能掌握考試技巧,來新東方就能點燃學習的熱情,這個我能保證,至於能不能提分什麽的,這個時候很多人心里都會有一桿秤,但這是一個最佳的選擇。為什麽學數學要去學而思,因為大家知道學而思提供的教材提供的內容提供的老師,一定是這個行業里積累最深的, 積澱最好的,我信這個東西,所以我就要來學而思。

而其他的一些機構或者其他的一些產品,為什麽做不到這一點?打了各種廣告花了很多錢,發現還是賣的很少,就是一個關鍵,家長們不信你。信你了這個產品就得永生了,這是這個行業最大的特點。

包括我為什麽在2011年春天的時候給我領導建議,一定要做初一數學免費班,大家如果看過我那十二篇文章一定知道這事兒(傳送門:教育培訓行業現狀分析(十二)——新東方經典營銷案例)。我們從2010年暑假開始,每年暑假初一數學,原價1500,我們只收50塊錢,相當於是免費,50塊就是手續費。

為什麽這麽做?因為我知道在這個市場上,學生和家長不信任新東方做中學,也不信任你來做數學,他覺得你只是一個做英語和出國留學的機構,如果你被蓋上這樣一個標簽,導致學生家長不信任你,你準備的老師再好,準備的產品再好也是沒有用的,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有一家非常非常強勢的機構—學而思,他已經把整個市場的信任給壟斷了。我要做免費班的目的就一個,就是重新構建這樣的信任,讓他們全部來體驗,體驗完你會發現很便宜,但從教學過程到最後的成績上面,並不比學而思要差,這種信任重建了之後才帶來了後續的一系列增長。

所以這個本質與其他行業就不同了,當然如果在座各位開發出特別牛逼的東西,就是不需要信任你這個產品就絕對可以解決問題,不需要信任,那就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如何與客戶構建信任?

那問題來了,我怎麽去構建這樣的信任?相信大家看了我之前分享的老師做的那些事情,可能會有一點基本的感覺。

贏取信任有以下的五個標簽:概念、習慣、口碑、體驗、效果。

我問大家覺得這五個標簽里面取得信任最重要的要素是哪個?肯定是效果對吧,效果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先說明一點,在培訓行業,就算我們把效果做到極致了,也不能保證這個效果的穩定性。毫無疑問,效果是大家必須都去努力做的,但是效果是沒辦法做成一個特別標簽的,因為在任何一家機構,你可能出現的效果都是不穩定的。對於我們而言,可能70%-80%給孩子提分了,但對於剩下的20%-30%的家長而言,他們就是100%孩子沒提分,它會帶來的絕對是負面的口碑。

我先解釋一下這幾個關鍵詞:

概念:概念就是提出來一種邏輯或者產品背後實現的原理,比如個性化學習,比如多元智能學習系統。

習慣:習慣就是我不需要思考,比如我一想到學英語、出國留學就是新東方,我一想到中學學數學就去學而思。

口碑:口碑是把剛才的話稍稍調整一下順序,如果去上了學而思數學,數學成績就有可能提升。

體驗:體驗是課堂上和課下與老師所有的接觸,這些接觸給了我一個感受:有了這節課和這個產品,我是可以提高成績的,這是體驗。這個體驗和傳統的互聯網體驗不一樣,原因就是我剛才說的,我們傳統的互聯網產品本身可以解決客戶最根本的問題,所以他的體驗全是在其他痛點上,比如便捷性、審美等魅力屬性上面。 而K12行業的體驗,還是回歸到一點,你的產品是否能夠取得幫助他成績提高的這種信任上面。

最後一個,才是效果,效果就不用說了,就是實際的成績有沒有提升。

這五條的重要性排序,大家和我的感覺是類似的,應該是從概念到效果,重要性是越來越強。但往往我們在推這個產品的時候,我們是一般是從哪一條開始的?或者哪一條是最快最直接的?永遠是第一個,概念。你在賣互聯網產品的時候,是不是一定是打著概念的旗號,你肯定說我用的是XXX學習原理,什麽什麽記憶曲線。 去讓大家覺得我好像是OK的,特別高大上,我家長不太清楚不太懂,我就信你專家就行了,我就跟著你去學。第二步是想辦法去構建這樣一個習慣,反過來是口碑,體驗和效果。

公司成長階段,是從概念到效果的成功。

所以你發現大多數公司快速成長起來是反向的過程,先是由外部的概念、習慣、口碑、體驗最後到效果,而且前面往往會帶來結果,在你還沒有任何體驗和效果之前,前面那三條就已經可以給你帶來學生了。但如果你沒有做好後面這兩個,就是口碑和體驗,那麽你就不能持久。為什麽很多互聯網公司,起的快也倒的快。起的快的原因在於他把前三點做得很好,但是後面兩點沒做好,就會落下來了。

公司的衰弱,是從效果到概念的退化。

其實線下的傳統公司也是一樣的,包括在新東方,大家都天天唱衰新東方,其實我自己也在唱衰新東方,我唱衰新東方的原因是希望提醒所有的同事們,我們有很多很多危機,需要一起去努力一起去解決,那為什麽我們會看到內部人員去唱衰他,因為你會發現一家企業衰弱的過程是一個反向的過程。就是先可能效果上出現問題,但你會發現學生還是蜂擁而至。為什麽?因為我們傳統的體驗還在,但事實上我們發現我們原來的體驗已經不能幫助學生提分了,以前大班模式就是這樣子,一個班三四百人,你能保證成績嗎?以前新東方的學生全是清華北大名牌大學的學生,你給他激情勵誌他就可以提分,沒問題。現在呢,現在大了,各種什麽二本三本四本專科的學生可能都過來學,你給那些東西是沒有用的,但是傳統上的體驗感覺很好,所以好像還有學生。當你的體驗也不行了,學生不認可了,但是因為你的口碑還在,所以你還有學生,當你口碑也不行了,但是還有一些人習慣還在,還來你這地方,最後習慣也不行了,你就只能啪啪啪打出各種新的概念來吸引學生,基本上這家企業就是快要倒閉或者是要沒落了。

但是因為所有人,都是只看結果的,他覺得我現在還能招生,那就應該說明我的效果應該還不錯啊,其實往往不是這樣子的。當你發現已經開始有些學生,提出質疑和問題的時候,其實下坡路已經下到了很深,救不過來的那種感覺了。你想要救過來,就只能采用各種特別強烈的改革和暴政的方式,換句話說我們就是一個獨裁政府。同事會開玩笑說,新東方現在分為兩塊,一塊是北京優能中學,一塊是北京優能中學以外的部分,這是兩家不同的公司。為什麽?因為新東方傳統上是很自由的狀態,而這里面不行。

一次關於體驗和信任的實驗

回到體驗兩個字,既然所有的效果是從下往上走的,那效果不一定能夠完全保證和解決,那你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體驗。不管采取什麽樣的方式,讓你的家長和學生信任,在我這里面提供的所有的服務、所有的教學,一定是最好的,一定是能夠指向目標指向最後成績提升的,這就是比狠了。其實線上也一樣可以做得到,而且還要便捷很多,我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體驗和信任的重要性。

我在秋季的時候做了一個嘗試,沒有用酷學網也沒有用新東方在線,我在自己原有的公共平臺上面設了一個網絡視頻課程,專門給我們住宿班的學生續到秋季班。因為傳統新東方是有住宿班的,我們中學住宿班一個暑假可以招到一萬五千人,然後我挑出了五千人的班級做了一個實驗,我讓講的最好的50個老師,他底下影響著5000多個學生,我讓這50個老師後續在秋季開一個網絡視頻課,這個視頻課從技術上講,絕對弱於現在互聯網的平均水平,比平均水平低好幾個檔次,因為就是一個特別簡單的視頻上傳,報了名之後登陸賬號就可以看,還是錄播的,而且收費。

一共32個小時,每天放20分鐘,每周6天,一共16周,這5000個學生你猜我最後續了多少學生下來?一開始我預估能續10%,也就是500個學生,實際結果是報了1400個學生,每人1200元,價格比同類線上的課程都要貴很多,其他同類課程每小時價格在30元左右,而我這個課程換算下來每小時接近40,那這樣一個水平為什麽還能夠賣得出來?

其實我是要驗證我之前那個理論,就是學生買這東西靠的是啥?靠的是信任,因為在線下的課程,學生和老師建立了信任,他知道這個老師特別負責,知道這個老師講得很好,所以就算這個視頻本身的效果體驗不是很好,就算這個東西賣的比較貴,但是也絕對會比學生回到家鄉上當地的輔導班性價比要更高。 而這個課程我分老師是50%,所以到目前做的最好的老師招了95人,相當於平白多出了五萬多的秋季收入,當然這筆錢跟走讀班的老師比是比不上的,好的走讀班的老師賺的比這個多很多,但是傳統的住宿班老師的春秋季是沒有收入的,最差的也有十幾萬。

我拿這個案例想說明的是什麽?互聯網從業人員最大的感覺是體驗做的非常的好,但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線下教培行業的洗禮和磨練,他不知道這個行業其實是特別苦的,要建立信任是非常非常難的。所以帶著沖勁做了很多之後發現,他的投入和產出不完全成正比,發現我的東西和想法都特別好,為什麽就是不來人。如果他願意真的用心在信任這個角度建立到位 ,我覺得是可以起來的。

站在我的角度上,我就是一個線下機構特別小的小員工,作為一個激進的保守派,在內部希望推動改革,但是目的是保住線下教育的體系。舉個例子,我為什麽做剛才提到的視頻課程,目的是把老師牢牢綁在這個體系里。如果是一個純粹線上系統的老師,他的流入流出成本很低,他隨時可以擡腳走人,但機構受到的損失會特別的大,因為學生看到老師不在了自己也跟著走,或者抱怨啊投訴什麽的,帶來很多麻煩。但現在我和所有的老師說,我們所有學生全部來源於線下課程,你線下講得好,線下學生多,願意掏錢的學生多,你的收入可以巨額的增長,在原來的平均數二三十萬的基礎上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有個前提,你必須把線下課程做好, 你在別的地方如果沒有這些線下的學生,是不可能有線上學生的。這樣一來老師會不會離開?當然不會。

我眼中的教師合夥人制度

剛才第一位嘉賓趙曉林老師做的分享,我也有很大感悟。因為俞老師在內部經常提合夥人制度,但我自己個人是合夥人制度最大的一個抵制者。為什麽呢?我是一個激進的保守派,我得去維護現有的整個團隊和體系。可能具體的操作細節不一樣,但我可能了解到的合夥人制度,對我目前的這種體系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分解的影響,他是不可維持的。因為合夥人制度在不管是律師啊還是其他行業,之所以行得通的原因是,在那種情況下,人員和人員之間是不需要配合的,律師用自己的專業把客戶維持好就行了。但你想想看,同樣一個人可以搞定的,為什麽醫生沒有合夥人制度,誰敢去找合夥人制度的醫生,有沒有幾個醫生手術特別牛就出來合夥的?沒有。廚師有沒有合夥人制?也沒有。因為凡是存在著高度合作分工的行業是沒辦法推行合夥人制度的,因為內部的扯皮太多了。你要用的資源、面對的情況,這其中會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我用什麽對抗合夥人制度

當然我今天所說的,不代表新東方觀點,不代表優能觀點,只代表我個人觀點。我要說的是,我要建立一個體系,去對抗其他的合夥人制。這個體系很簡單,大家知道要建立信任,肯定是從小做起更好。 為什麽學而思到了各個地方所向披靡,啪啪啪把各種地頭蛇都幹翻了,就是因為他是從小就開始建立一種信任的,他所有的e度論壇(註:現更名家長幫),所有的老師,都是圍繞著建立信任來展開的。他教學有沒有好的結果呢,這個肯定都有,但是學而思相對於別的機構會不會好很多咱們就不知道了。

合夥人就沒辦法做這件事情,因為如果我做的是像這樣一種統一的帝國制的管理模式,我可以直接讓我所有的入口端全免費,從初一年級,三年級,五年級我全部免費,把所有入口全接下來,這幫老師我就養著,然後我再把學生送到中考和高考,我再把這些錢給賺回來。 然後把中考和高考的利潤貼補到我初一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上,這是合夥人是幹不了的。因為合夥人是個人與個人間的關系,而用這樣的體制,我就可以去封鎖掉所有的入口端,而且可以維持他全部轉起來。

所有的信任只能源於老師

良好的體驗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老師呈現出來的,信任只能源於老師給予的體驗。這句話有人說不合適啊,很多產品不需要老師我也可以先賣出來。大家思考個問題,現場也有很多YY的同行,為什麽YY一開始先得挖老師,不管是從新東方還是別的地方挖。其實就是在印證我這句話——所有的信任只能源於老師。這也是為什麽大部分時候老師的牌子都很大,你不敢得罪他,他走了你也損失不輕,我所有的續班體系都是靠老師維持的。

大家問了我一個問題,優能中學續班續的這麽滿怎麽辦?家長和學生對老師的信任都是空前高漲的,我們所有的老師都有每個班級的家長群和學生群,從聊天可以看出所有的家長和學生都對老師徹底服了,就是這種狀態。大家問我有沒有怕過這樣老師就走了,出去單幹,我說以前我可能會擔心,但是現在,我需要維護一套配套體系,能夠把所有的老師給留下來。因為如果信任是我們產品最重要的賣點,而信任又是通過老師來實現的,老師是必須得留下來的。

老師為什麽要走?

這要反過來問一個問題,為什麽老師要走。剛才趙曉林老師分享的教師合夥人制度中把原因說的非常好、非常到位了,老師要走的原因是覺得我被剝削了,他在任何一個地方不都是被剝削嗎,我們其他任何一個行業的工作者不都是被剝削嗎?那為什麽其他行業人員走的比例沒有老師這麽高呢?

因為老師認為,他可以把整個產品負責下來,我不需要你的任何幫助,包括合夥人制的時候老師也會想,我為什麽要用你的品牌,我用自己的品牌不行嗎?我自己雇一個經紀人幫我打理這些事情我給的錢還更少,我還自己當老板。

培訓行業老師做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會產生錯覺,認為所有事情都是他自己搞定的。這種錯覺在新東方特別的明顯,你會發現很多新東方老師在新東方的時候特別的牛逼,出去創業的咱不提,出去繼續做老師的,很少能看到還能保持一個特別高名聲的人。所以其實這個行業是需要合作的,但是你當老師的時候是看不到也是看不出來的。

當我覺得我一個人從銷售到制備產品,到整個提供所有的服務都是我一個搞定的,那我為什麽還要和別人合作。當我具備了能力我在你這打工,一段時間之後我掌握了怎麽去編教材怎麽去傳內容。我積累了一定的素材甚至積累了一定的學生、生源和人氣之後所有的事情我都可以自己搞定了,我為什麽還要留在你這里打工。

讓老師留下來的三種方法

這個問題不找出些系統性的方法,他是無解的,而你要去想象其他行業為什麽能夠留住人,其他行業留住人大部分源於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公司提供生產工具,你有機器設備,你有場子,我用就行了。學而思他就是類似這樣的體系,他提供的是標準化教材,但這個東西只適合新老師,你會發現學而思教材基本也是新老師在用,三年以上的老師基本都不會去用。所以三年以上的老師,就看老師的心情和性格願不願意留在那個地方。這也是為什麽學而思在大力拓展各種外圍的東西,去發展線上的部分。因為線上的整個系統,是老師個人沒辦法去複制的,這套系統就變成了一個生產工具,比如說我做的線上課程,你只能在我的平臺上用,我平臺的技術可以保證所有的東西都體驗好,你要自己去弄會特別的麻煩。

第二種情況,你控制了市場占有率。如果你的公司是相對壟斷或者形成了寡頭的狀態,我們和學而思、高思、學大、巨人就整個把市場都給瓜分了,那就沒有小機構生存的余地,那麽老師就不會跳出去了。但市場占有率要麽是自由壟斷,要麽靠政府幫忙,這個我們做不到所以只能靠其他一些體系來完成。

第三種情況, 就是良好的合作分工,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塊活兒,誰也離開不了誰。為什麽新東方名師這麽出名,但是其實早期走的不是特別多,大概從2002年開始才走的越來越多了。為什麽2002年之前沒人走?為什麽就新東方發展起來了?包括像臺灣,臺灣最典型的是高度發展的教培行業, 他發展到最後成了什麽樣子了,每個機構只有一個老師。要麽是老師單幹了,要麽是我只推一個老師,把它養得好好的,哄得好好的,有兩個老師就完全不行了。新東方能做到現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的搭班制,他的搭班制度其實無形之中形成了老師的分工,而這種分工使得他不敢輕易的離開,這在我的第三篇我文章里就有說過了。但是到今天你會發現如果要學生去信任老師,這個搭班制就不是特別靠譜,因為搭班制相當於一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一樣,當三個老師同時面對一班學生的時候,就沒有一個老師是真正願意為學生負責的,所以現在中學所有的課程都沒有搭班,全是一個人去講。

但如果老師都是一個個去講,取消了分工合作制度,那後面該怎麽解決?只能想其他辦法,需要去做其他事情讓老師分工,讓每個人去做專業化的事情,促進我們整個效率的提升。我所做的是,提供所有的配套服務, 讓每個老師精通一樣技能,精通之後他就有轉移成本了,他無論是自己獨立單幹還是去別的地方,首先這個技能帶過去就會有成本損失。還有就是你會發現當你分工多了之後,每個人他出去創業的勇氣就會減弱,你會發現他得帶一幫人出去才能幹(觀眾鼓掌)。你們不用鼓掌,我是站在創業者的對立面來做這些事情,作為一個保守者,你們應該鄙視我攻擊我。

從原始到現代管理模式的進化

我很感謝輟學在新東方待的四年時間,因為這是一個急速發展的時期,他從一個特別原始的落後的狀態,變成一個現代企業管理的模式,這麽一個跨度期,而這個跨度期你會發現他經歷了很多很多這個階段,跟人類發展的歷程是完全相同的。

狩獵社會:每個人自給自足,自己打自己的獵,回來一起唱個歌跳個舞。就是最傳統的新東方誰也不管誰的模式。

遊牧社會:而遊牧社會就開始出現首領,因為有首領在打擊別人的時候力度會更大,有德高望重首領會指揮大家。但是沒有具體的管理制度,在遊牧的法則就是你讓我不爽了我就弄死你。

農耕社會:開始有奴隸和封建社會,開始有漢謨拉比法典,而不是由個人的意誌完全改變,可以憑自己能力去賺更多的獎金。

工業社會:強調高度分工合作,以團隊為形式的高度分工。

信息社會:很像合夥人制度但又不完全是,信息社會就不再以團隊為單位了,而是以個人為單位,每個人都是個體,但是都有自己的特點。根據個人的特點分工,就很像美國,每個州都是獨立的但又不會真的獨立,每個州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情,有自主的結構。

我自己的評價,我們現在是從農耕向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方向過渡的時期。有很明顯的工業社會團隊分工的感覺,但是也慢慢進入了信息社會。比如在微信里面可以監控所有的老師的行為,我有 30個微信群,初高中的教研組的群一共合起來有20個,各個區域負責人有10個,包含了300多個老師和員工。而他們每天做的事情每天做的匯報我完全都能看得到,這是傳統工業社會做不到的,工業社會必須是官僚體系,他得一級一級上報才行,而現在我能看到每一個人的貢獻,當所有人的貢獻可視化了之後,所有人的價值就能更明顯的體現出來。

沒有信任,就不要談顛覆

無論如何,如果要把教育培訓行業的產品做好,首先要想,怎麽讓別人信任你。

現在大部分的方法是打概念牌,你說我這東西用的是什麽算法能夠把這個學生的問題給解決。從上個世紀末的時候就開始有這樣的說法了,但是沒有誰真的做過一個實驗,說這樣的算法真的能解決問題,而且大規模推行下來做實驗之後確實是穩定的有效的?這些東西沒有你怎麽讓家長信任?從概念上面不就是個科學的概念,沒有經過實證。

當你這個地方做不出來,就一層層回溯,做不到效果,那我們就只能做體驗。在座的各位同行,你們的體驗是什麽?你們怎麽保證產品體驗能獲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就像第一位嘉賓分享的一樣,這個體驗的來源,他不應該來自於銷售,來源只有一個:就是老師。你的線上老師如果能夠做到我的線下老師一樣的程度,那你的產品一定是可以賣出去的,但如果做不到,那再提顛覆兩個字的時候,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那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謝謝大家。

Q&A

1、你什麽時候出來創業呢?現在新東方的離職潮很熱,大家都在等著你這麽優秀的老師出來創業。

答:在2010年,我選擇退學進新東方的時候,當時很多人都奇怪,問我什麽要去新東方。有兩點質疑,第一點,新東方是做英語輔導的,所有管理者全是英語,你在這個方向沒有發展前途,你會被排斥被鄙視。

第二點,外表看起來新東方很光鮮,但是內部問題特別嚴重,內部的組織管理結構,我個人認為離學而思還有很大距離,離現代管理模式也有很大距離。

那為什麽還要在這個地方待著呢?

第一,正是因為新東方沒有理科,才能體現我的稀缺性,我的價值可以在這個地方放得更大。在這個平臺上面能夠發揮我最大的優勢,留下來的話肯定會有機會。

第二,一家問題這麽多的公司,當時還能每年保持30%-40%的增長,還是全中國最大的教育培訓公司,這是矛盾的。2010年底正是中學部處在十字路口的時候,壓力特別大,那時候學而思剛上市,當時處於最低谷期。

但是我覺得太神奇了,我們沒有任何的對外宣傳渠道居然每年還能保持不下跌。如果我們改進了任何一個小點,一定會帶來更大的發展。我說三年翻五倍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最後事實證明三年翻了六倍(優能中學)。

所以很多事情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現在正好是新東方很多老師大量離職的時候,也是最困難的時期,所以我個人認為這里面還有機會。能看到一些我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東西,因為足夠大,能夠讓我看到很多階段,做很多事情,以最小成本和風險去實現一些我的想法和嘗試。

當然,不出走最重要的原因是,有對我特別好的領導李亮老師和陶然老師,他們很喜歡我也很信任我。

2、關於培訓機構的效果,作為產品經理,一堂課如何能讓學生真正學到東西。

答:在課堂上面,讓他學到東西和提分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學到東西是教育行業做的事,提分是培訓行業做的事,目的是不同的。舉個例子,我今天的分享,大家肯定會有收獲,比如了解一些新的東西,知道別人在做什麽,但是你想做得很好就不一定了。從這個結果而言,我的分享效果可能為零,因為我沒有任何後續跟蹤服務。

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面能夠滿足提分的可能性,其實課堂上做的是兩件事情,學生為什麽不願意在學校學習?聽不懂或者聽的效果不好?從他提分本身而言,因為大部分學校的老師做不到兩點,幫助學生理解和幫助學生記憶,這是所有的課程提分產品中包含的兩樣東西。這就需要想辦法讓學生感興趣,願意去做更多題目,第二是幫助記憶,這是提分的關鍵,這就需要通過設計課程幫助學生記憶。

3、剛才所提到的如此繁瑣的流程,如何讓老師使用,這種高負荷的工作壓力對老師造成的負面影響怎麽解決?

答:這本來就是一個適者生存的地方,每個人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麽,不願意的話就走人。但是實行了這樣一個制度之後,走人的比例反而減少了。原因在於,第一,改革之後每個人的價值更好地體現出來,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的回報。第二點是變得更加公平,做得好的人就是各種優厚的待遇,做的不好的人就很慘。

4、俗話說“同行是冤家”,這樣分享不會覺得吃虧麽?

答:這一點是來自於自信,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學霸,一直以來都是以學霸身份在給大家做分享,在這個分享過程中我發現,其實足夠牛逼的人,不管我分享不分享都很牛逼,只是分享了之後可能更快一點。沒辦法牛逼的人,分享之後也還是一樣。他要達到我或超越我基本沒有可能,如果真的超越我了,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都是他自己做的,這是我最大的體驗感受。

而且很多時候只有你分享出來了才是你的,不分享出來就不是你的,無論是50元免費班還是薪酬計劃,所有東西我都毫無保留。

追問:如果這個公司是您自己的,還會拿出來分享嗎?

我個人對自己有很明確的定位,一直以來都是定位成幕僚、謀士,如果這家公司是我自己的,我可能反而會有很多因素會束手束腳,不敢去嘗試,正因為是別人的公司,才會更放得開。

5、現在很多老師的經驗很豐富,但是在表達中尤其是互聯網的形式可能不太適應,在老師的能力開發這方面有沒有好的經驗分享?

答:這個跟我剛才講的一套體系是嵌合在一起的,在不斷的培訓當中磨合出來的,如果不達標就淘汰,再通過續班率篩選。這個體系的前提是對老師要有管控能力。所以一開始要做選擇,是用有經驗但是不服管的老師還是用沒有經驗但是願意配合的老師,這個時候本身具有教學能力的人來做這件事情更合適,不具有教學背景的人來做可能效果不太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178

中印間的“信任赤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226

當地時間2014年8月31日,日本京都,印度總理莫迪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陪同下參觀世界文化遺產東寺。 (CFP/圖)

當下中印兩國都有意把雙邊關系再推進一步,但雙方存在由於交流不暢而產生的相互認知不足乃至互信不足。這里的關鍵是:印度是否對華“包圍外交”中的一環?而靠“不結盟”外交起家的印度人自己聲稱:不是。

談到印度在中國的形象問題,在北京大學任教的印度學者比諾德·辛格(Binod Singh)總是有一肚子話要說,特別是對於在網絡上流傳的各種印度人扒火車的照片,他更是很有看法。“那些照片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照片。現在印度火車已經基本上實現了電氣化。沒有人能夠爬在上面。爬在上面就沒命了。”辛格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認為這些“扒火車”圖片在網上流行的原因是中印之間的交流出現了問題,存在著誤差。“實際上在20年前就已經不這樣了。印度火車有寬軌,車廂里的座位和臥鋪都比中國的要寬。除了速度慢,別的方面在世界上都可以排進前幾名。”辛格稱。

根據印度鐵道部下屬的“印度鐵路”官網公布的消息,目前印度所擁有的6.5萬公里鐵路當中,實現電氣化運營的鐵路有2萬公里。大約91%的鐵道使用寬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印度鐵路既不完全像辛格所說的那樣非常先進,也不像網絡圖片所反映的那麽不堪。沒有疑問的卻是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關系因為信息交流出現誤差,而影響了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認知。

而這種相互認知上的誤差,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印度及其周邊國家的訪問,以及上海合作組織不久前在杜尚別峰會上對於印度是否應該加入該組織的猶豫充分表現出來,凸顯了彼此之間交流的不暢。鐵路也是其中之一,由於日本的加入,中國向印度推銷高鐵技術更是成為一個新的問題。

問題一:印度是否需要中國高鐵?

作為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一部分,中國不可能在印度高鐵市場當中一家獨大。莫迪選的喜歡模式是:跟法國、中國和日本一起幹。

在習近平主席對印度訪問期間,可望簽署兩國高鐵之間的合作備忘錄——這恰恰跟兩個星期前印度總理莫迪訪問日本時所做的事情一樣,日本也打算向印度出口新幹線技術,而印度的選擇將會制造中國與日本在高鐵出口上的競爭。此前,中國的“高鐵外交”向外推行的過程當中還尚未遇到日本官方的正式挑戰。

“高鐵市場是十分有限的。”中國南車集團企業文化部的徐厚廣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認為,高鐵是一個國家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名片”,但市場需求不足,因為高鐵路網的建設和運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條件之一是經濟足夠發達;條件之二則是有足夠的人口密度支撐高鐵的運營。如果兩個條件不能滿足,那麽所謂高鐵的出口,將很難啟動。因此,就高鐵外交而言,並不專門指出口時速250公里以上的裝備和技術,“其真正的目的是瞄準一個國家龐大的軌道交通市場。”徐厚廣稱。如果可以用數字來定義的話,這個市場是時速在160到200公里左右的軌道交通。

有趣的是,比諾德·辛格認為印度正好需要這個時速段的鐵路。“我們不需要太快的鐵路。”他說。這意味著,雖然中日兩國都高調亮出“高鐵外交”,實際上都心照不宣地瞄準了印度龐大的軌道交通市場。這個市場正打算全面開啟。

納倫德拉·莫迪在2014年5月26日宣誓就任印度總理。在他當選總理之後,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狄伯傑(B.R. Deepak)在和南方周末記者的一次交流中便預測,莫迪將在交通和能源方面與中國開展合作,高鐵是其中之一。狄伯傑認為:“印度在開展高鐵合作上將會優先考慮中國。”雖然被認為是一個“民族主義者”,莫迪的外交政策在狄伯傑的眼中卻是“極端實用主義的”。

不過,作為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一部分,中國不可能在印度高鐵市場當中一家獨大。最有可能的結果,恰如辛格所說的那樣,莫迪選擇的模式是跟法國、中國和日本合作。因此,日本向印度出口鐵路技術(哪怕不是高鐵技術)並非不是不可能。

徐厚廣對南方周末記者稱,中國鐵路技術和歐洲以及日本的鐵路技術處在同一檔次,在性價比上有優勢。按照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日本資深新聞界人士的說法,日本高鐵將主要強調其安全和管理優勢。最終印度會做出什麽選擇,應該是一個商業競爭的問題。至於日本新幹線的出口,徐厚廣舉例說,從1964年建成以來,唯一成功的案例是2007年出口臺灣。

問題二:印度會加入上合組織嗎?

印度加入上合組織的困擾來自巴基斯坦。沒有人能夠預測到兩國是否能夠同時加入上合組織,特別是,能夠在上合組織內部達成一致。

“印度準備加入中國-俄羅斯俱樂部。”2014年8月,印度《每日電訊報》用這樣一條標題來報道即將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元首峰會。但是,杜尚別峰會僅僅宣布了《上海合作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啟動了擴員進程,真正接納新成員還有一段路要走。從2010年起上合組織宣布準備擴員至今,它一直在擴員問題上猶豫不決,這是因為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有可能成為正式成員的觀察員國家。而巴基斯坦與印度的關系之敵對,從印巴分治時期便已經開始。這兩個國家如果不解決彼此的爭端,加入上合組織之後的合作無從談起。

與上合組織為是否接納印巴兩國而煩惱不同,印度對於上合組織的興趣更多地來源於它的定位。上合組織的成立宣言自稱其宗旨是“加強相互信任和睦鄰友好,鼓勵在各個領域有效合作和共同致力於維護保障地區和平安全和穩定”。這個定義實際上賦予了它的多種角色解讀,既有反恐安全合作,也包括經濟上的密切來往以及文化上的充分交流。

“上合組織口號里說是反恐聯盟。但是我們印度人看它是一個能源聯盟。”比諾德·辛格對記者說。他認為上合組織在反恐問題上對印度沒有實質性幫助,因為在反恐前線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區,上合組織幾乎沒有存在感,也沒有派遣任何維和部隊或者相關軍事觀察員。尼赫魯大學的狄伯傑教授則認為,上合組織在反恐方面對於印度的意義是一個“論壇”。印度可以通過這個論壇討論反恐問題。不過,“(上合組織)不但可以建立雙邊之間的聯系,也是一個進一步擴大地區和多邊合作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參與討論例如能源安全這些大家所關心的問題。”狄伯傑說。

上合組織成員國所擁有的豐富的能源儲備、完善的交通設施以及相對全面先進的能源開采技術是吸引印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資金、技術和經驗都十分豐富的中國公司,對於印度有很大的吸引力。印度的能源安全一直是該國最核心的戰略設計中心話題。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在2010年的統計,印度75%-80%的原油需要從國外進口。原油提供了印度年均能源使用總量的30%左右。而印度石油公司在非洲、敘利亞以及伊朗的石油項目,已經引發了它和美國的一些外交爭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上合組織成員國可能提供的能源儲備,能夠解決印度的能源變數。

困擾來自巴基斯坦。沒有人能夠預測到兩國是否能夠同時加入上合組織,並且能夠在上合組織內部達成一致。辛格本人並不看好兩國同時加入上合組織之後的合作關系。“巴基斯坦很多建議不是建設性的……除非它改變做事的方法。”辛格稱。雖然俄羅斯支持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中國也聲稱在類似問題上“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內部尋求廣泛共識”,但是印巴兩國加入之後所帶來的影響卻無法評估。

問題三:印度是“包圍外交”的一環?

至少在印度人自己看來,本國並不是對華“包圍外交”的一環,也不是大國用來彼此牽制的棋子。

印度目前第一大貿易夥伴國是中國。但是在外交上,雙邊的互信程度並不高。狄伯傑用“信任赤字”來形容彼此之間的互信程度。在印度看來,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售了大量先進武器。而印度則因為和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進一步加強政治、軍事合作而引發了中國的警惕,尤其是最近日本和印度的外交往來頻繁的情況之下。

不過,印度和日本的熱情也許並不如中國人想象中那麽容易迅速高漲。比諾德·辛格認為,印度跟日本的關系並不算接近。“他們在印度甚至一個記者都沒有。”他用這樣一個難以證實的情況向南方周末記者形容印度和日本關系。但是最近兩個月,日本和印度在外交關系上的升溫,加上日本意欲向印度出口鐵路技術,這引發了各路觀察家們對日本試圖利用印度牽制中國的揣測。

上述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日本資深新聞工作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們日本媒體形容這是安倍政府所謂的‘包圍外交’,雖然安倍政府沒有公開提出‘包圍外交’策略……安倍政府希望通過‘包圍外交’和印度搞好關系。”

事實上,印度和美國、日本、歐洲甚至澳大利亞的一些互動,也或多或少地被一些中國國內媒體視為大國的“包圍戰略”。尤其是美國對印度發展核武器實施雙重標準,印度和美國不斷加深的軍事合作無疑加深了這種猜測。

假如日本和美國持有這樣的“牽制”和“包圍”思維的話,至少在印度官方來說,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包圍外交”的一環。印度前駐華大使蘇傑生曾經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那種A和B聯手針對C,或者B和C聯手針對A的觀點,都是一些老套的思路。”

自從獨立以來,印度一度奉行“不結盟政策”。這是印度外交的起點。利用自己的大國優勢和影響力,印度順理成章地成為“不結盟運動”的領導者。“印度現在在鼓吹使用‘戰略性自治’來代替不結盟政策。事實上這個概念當中包含了不結盟運動的成分。”尼赫魯大學的狄伯傑教授表示。

來自日本的資深新聞工作者稱:“印度外交總體上來說是一種‘平衡外交’。印度不會完全靠近中國,也不會完全靠近日本。它正在中日之間找一個均衡點,同時也希望在俄羅斯和美國之間尋找平衡的外交關系。”

蘇傑生為“平衡”一詞加上了外交色彩。“‘大國均衡’的觀點,必須放置在國與國‘相互依存’的語境當中。”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61

信任的無形契約 林智遠

2014-11-06  NM
 
 

 

財務學上,計算企業價值的方法,都會考慮盈利、增長和風險。增長不可能長做長有,風險亦因此而生。衡量風險的高低和企業價值,可能也包括信任,彷彿是企業與投資者一個無形的契約!十年溢利增長告終

新奧能源(2688)的業務主要是在中國內地,經營和管理燃氣管道設施,銷售管道和燃氣,故此新奧年報也指出信貸風險主要位於中國。過去十年,新奧股價長升長有,營業額增長除2009年是2%外,其他年份都保持雙位數增長,2008年前有43%至69%;近年增長有放緩趨勢,也有20%至34%。更明顯的趨勢,是新奧溢利率持續收縮,由2004年的21%,下跌至去年的8%。去年,新奧營業額雖有27%增長,但溢利卻倒退10%,十年營業額增長是持續,不過十年溢利增長卻正式告終。雖然新奧今年上半年的營業額和溢利保持增長,溢利率仍只有11%,與去年同期的10%,差異不大。尋找增長動力是否在新奧管理層的日程中?

增加還是分散風險?

上週二收市,新奧公布以總代價2億美元,收購其大股東兼主席夫婦兩人全資擁有公司,所持有的加拿大及美國燃氣加氣站項目。新奧解釋收購有助提供一個平台,進入加拿大及美國市場,把握新機遇及增長潛力,拓展業務之地域覆蓋,及有助分散經營風險。可惜,收購項目令人不解的地方不少!首先,加拿大和美國兩個項目都仍在虧損,去年虧損是人民幣2.5億元,今年首九個月虧損是人民幣1.8億元,兩個項目淨資產也只有人民幣8億元。加拿大項目更是在今年一月才投入營運,首九個月的營運虧損已接近去年全年的虧損。美國項目去年有毛損,收入比銷售成本低;今年有毛利,但毛利率只有15%,收入是人民幣0.6億元,而虧損卻是人民幣1.5億元。新奧解釋收購是增長潛力及分散風險。可是,收購持續虧損的項目可以達到溢利增長?還是溢利倒退?此外,新奧的營運和經驗一直在中國內地,並沒有在其他地方營運的經驗,涉足沒有經驗的地域,是增加風險?還是分散風險?

信任可在一瞬一念間破壞

收購是否對新奧有利,市場像給了一個答案!收購公布前,新奧股價收報54.3港元;公布後翌日,新奧股份成交激增,股價下跌,收報49.25港元,下跌9%。同日,恒生指數下跌1%。從上市條例角度來看,新奧此項目收購只須遵守申報及公告要求,不用獨立股東批准。然而,根據新奧的收購價折合約人民幣12億元,收購大股東淨資產人民幣8億元而持續虧損的項目,卻引發不少評論,有些媒體甚至將此收購項目與「企業管治違規」相提並論。新奧大股東不知是否察覺市場對收購項目的負面反應,或是借股價下跌買貨,上週四在市場購買107.2萬股新奧股份,每股平均價格46.107港元,涉資約5,000萬港元,並以自願性公告形式,即日作出公布。翌日,新奧股價回升,但公布收購項目後仍累積下跌7%。同期,恒生指數下跌2%。建立信任的無形契約需要漫長的時間,動搖或破壞它卻可在一瞬間,或是一念之間!

林智遠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 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80

吃的是腔調, 賣的是信任,難的是監管 網購美食:誘惑?困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596

網絡美食勃興的背後,美味誘惑與監管困惑並存。 (何籽/圖)

社交網絡勃興,網購美食也開始湧向餐桌。這種充滿腔調的新業態在滿足需求的同時,存在天生的“隱蔽性”,一旦食品安全出現問題,賣家們只需要關閉虛擬世界中的店鋪,就能徹底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滋……”天剛泛白,白象就把蛋液、甘藍、番茄和新鮮雞肉一道放進熱騰騰的油鍋。這份杭州傳統早餐蛋餅出鍋後,紅綠搭配,煞是好看。

此時,遠在一千多公里外的北京,小熊也準時走進廚房。“今天的蝦怎樣?”這是她和搭檔的每日經典對白。她盤起長發,戴上塑膠手套,開始打理成箱的小龍蝦。

白象手創的早餐配送“晨之美”和小熊主打龍蝦外賣的“麻小熊”,都是剛創立的品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他們辭職創業,擁抱國家倡導的“草根創業的新浪潮”。自此世界上少了兩個辦公室中的白領,卻多了一對能一手做菜一手用微信接單的“網絡私家廚子”。

然而,面對正在興起的自制美食網售浪潮,相應的監管幾乎是空白。網絡美食家們銷售的食物大多缺乏資質和衛生許可,一旦食品安全出現問題,那些沒有執照的賣家們,只需要關閉虛擬世界中的店鋪或者註銷微信號,就能徹底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於是,難免有人會煮鶴焚琴地問一聲:“這些網絡美食坊,在食品安全方面,靠譜嗎?”

賣的是信任

互聯網賣美食,更多的是在銷售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腔調”。

小熊曾在京城一家雜誌任職,如今她習慣每天化好妝,戴上嫩黃色的印著卡通小熊的頭盔,騎著電動車在京城送貨。

“麻小熊”的銷售主要基於微信朋友圈。劉欣靈是中國大陸第一批用上iPhone的人,也是最早訂購“麻小熊”的食客。像大多拿到“麻小熊”的顧客一樣,她會拍張照在微信“曬單”,因為“包裝漂亮得讓人驚嘆”: 印有“麻小熊”LOGO的腰封、一次性手套、桌布、牛皮紙說明書,有時甚至還附贈一本新出版的新聞特稿選。

用劉欣靈的話說,小龍蝦這種市井小吃與精美包裝和美女送貨員放在一起,充滿了違和感,卻又讓人感到“一種文藝女青年的氣息”。

浙江農林大學大四學生郁培清第一次訂購白象的“晨之美”早餐,也是被它散發出的“文藝範”傾倒。

白象制作的早餐非常時髦:招牌手工雞肉卷、牛油果吞拿魚三明治、菠菜意面……收到後將一個個精致的小盒碼在辦公桌上,不像是早餐,倒像是米其林餐廳精心準備的宴席。

腔調還體現在附贈的方巾上。在食客劉璐家中,至今仍然保存著數十張“晨之美”早餐套盒配送的方巾。她曾把一張印有小鳥圖案的方巾曬到朋友圈。一個法國朋友在下面點贊,說方巾上用法文寫著“好胃口”。那以後,收集“晨之美”的方巾成了她的愛好。

除了腔調之外,網絡自制美食的風靡也和消費者對傳統餐飲業的不信任直接相關。

此前,小熊習慣去北京簋街吃小龍蝦,後來她選擇自己烹制龍蝦乃至創業,就是因為擔心小飯館做的“不幹凈”。

麻小熊宣稱每只蝦都要經過至少10秒才能處理完畢——在她看來,是每天消耗幾噸蝦的店家做不到的。

於是,當“麻小熊”將選料、烹飪過程拍成圖片,發到朋友圈,劉欣靈很快就分享了。這契合選擇網絡購買美食的顧客心理:了解原料來源,看得見加工過程,所以我願意花高價購買。

對劉欣靈來說,麻小熊不是商家,倒更像是一個素未謀面的朋友。劉璐訂購白象的早餐,也是因為朋友圈中“一個很靠譜朋友”的分享。這種憑感覺而來的信賴感,是社交網絡提供的附加值。

在中山大學公共管理學系教授劉亞平看來,這種信任恰恰是中國當下食品安全亂象中最稀缺的。

“盡管官方和企業一再告訴大家,國產奶粉很安全,但不少人還是選擇海外代購。這反映了消費信心的崩塌。”劉亞平說,網售食品提供給消費者的信任,不是來自政府認證,而是來自對商家的認可,對朋友評價的信賴以及自己到加工地點親自考察而產生的信心。

中國特色監管

“人與人之間,能夠只靠信任嗎?”曾在衛計委任職的馬立新是網售食品堅定的反對者。在他看來,網購食品的行為“很扯”:“一邊怪食品安全不好,一邊自己瞎買瞎吃。”

馬立新認為,這些食品來源沒有資質,物流不專業,也沒有追溯體系,這些都是監管盲區,一旦出問題就會是很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事實上,新興的微店只占網絡自制食品銷售的很小份額,其主力軍仍在淘寶等網購平臺上。在淘寶中敲入“自制食品”,結果超過一萬條。

比如一家農家臘肉店就在淘寶滾動播出視頻:在遵義赤水市寶源鄉回龍村村委會的牌匾前,一位穿著白襯衣黑西裝的人,正操著濃重的方言說:“我是回龍村村長,我為農家臘肉代言。”

然而,政府對網絡食品的監管,仍停留在“即將起步”的階段。

2014年6月,《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送審稿公開,其中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並承擔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未履行法定義務,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並先行賠付。”

但像“麻小熊”這樣的自制美食賣家應該如何監管,法律沒有具體規定。

中國對食品的生產和經營實行許可制度。食品安全法規定,從事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都應該取得相應的許可。小熊也只是在申請淘寶店時才發現,一旦選擇販賣類別為“食品”,必須先輸入食品流通許可證編號。

只用了兩周時間,小熊就委托朋友辦好了淘寶要求的“食品流通許可證”。

“在網上賣自制食品,辦餐飲許可證就行。”北京億達晨光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一位李姓經理向南方周末記者保證,只要6000元人民幣,就在兩周內拿到一張餐飲許可證。

“這種情況在美國不會發生。無論在網上販賣什麽食物,美國的商家都必須獲得FDA或者州政府的營業執照。”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高級食品安全研究員馬丁·波克納威(Martin Bucknavage)為州政府農業部工作,負責培訓來自中國的食品企業,他曾花了很長時間了解中國泛濫的網絡自制食品。

不過,波克納威也意識到文化差異:美國各個地區的食物差異性不大,而中國食品地域性強,口味相差也“太大了”。特別是對中國人來說,“食物所象征的情懷和生活方式,和它實際意義一樣不可缺少”。

和線下銷售不同,網絡把美食體驗和人與人之間微妙的信任鏈接起來,但這種信任又因為彼此之間現實的空間距離而顯得脆弱,甚至完全依靠賣家自律。

“麻小熊”宣稱幾乎不用蔥油、蒜味鹽和各種添加劑,只用真正的辣椒、花椒和大蒜榨油調味。但這樣產生的開銷遠比使用添加劑大,生意越來越好之後,節約成本和擴大產量同時擺上臺面。看到支出明細後,小熊默默將炒蝦用的冰糖換成白砂糖。

在杭州華測瑞歐科技公司法規處負責人白利強看來,隨著消費群體的擴大,與“冰糖換白糖”這種無傷大雅的問題相比,更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隨時可能發生,其中最主要的是微生物汙染和細菌超標等食源性疾病風險。“我不相信光憑信任就可以做好,一旦想要提高利潤率時,就難說了。”

發證許可是否現實?

無論對於賣家還是買家,監管空白帶來的不安全感都一直存在。

小熊辦了許多證,但她至今也搞不清楚,手上的幾個證分別管著什麽。“領證”近一年,還真沒有一個監管部門查到“麻小熊”的店面。對比其他實體店鋪三天一小查,五天一大查,小熊感覺網絡自制美食確實處於監管的“盲區”。

在淘寶論壇上,對於“辦證有什麽用”的疑慮同樣存在。

“北京、西安、長春曾通過地方立法提出網絡售賣食品必須獲得工商部門的相關許可,但網絡售賣自制食品的許可和監管執法部門,仍未明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鵬說。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江蘇、安徽、海南等地食藥監督局官員,得到的反饋都是:目前只能管到實體店,網上交易根本沒法管。

這也正是許多賣家網上入行的主要原因。“如果要辦證這麽麻煩,我直接到城里開一間超市,何必還搞什麽網店呢?”一位網絡賣家說。

在中國,食品小作坊一直被視為食品安全的重災區,也是監管難點。面對成千上萬的網絡賣家,利用發證這種傳統監管方法監管並不現實。

“有些公眾可能不在乎網售食品是否有許可,他們明知會有風險。”在劉亞平看來,某個領域,政府沒有監管,這並不意味著是監管盲區,可能只是表明現有監管力量(如來自市場、社會的力量)尚且不能有效地約束經營行為。那麽政府在介入時,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現有的約束力量的作用,否則可能是越管越糟。比如監管者要做的是信息披露,通過宣傳告知公眾風險。

此外,國外正流行一種“參與式監管”的做法,賣家邀請消費者隨時去到種植地或加工地參觀,通過增加透明度來保證產品的安全。賣家和消費者之間是認識的,甚至是有感情的。這樣,他們在種植和生產食品的時候,往往會更用心。劉亞平認為“這是一種值得鼓勵的共治模式”。

“也可以考慮依靠類似於大眾點評這樣網絡評價機制,鼓勵網民消費者對相關的網售食品的安全性加以評估和公開,以此來幫助消費者辨明信息,增強識別能力。”劉鵬建議。

盡管監管難題還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摸索當中,現實中的網絡美食卻不可抑制地端上了越來越多的餐桌。2014年11月,兩個新人加入了“麻小熊”團隊,小小的廚房里更加熱鬧了,蝦子源源不斷地送出,而各種許可證,則被堆在廚房的一角。

(應受訪者要求,馬立新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73

【手記】信任崩塌下的生存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543

受河南焦作非法集資案牽連的投資者遍布河南、安徽、山東、山西、陜西、北京、上海等地。 (東方IC/圖)

廉金枝一度是地方政府的座上賓,是投資者眼中的好老板。她用7年時間織起一張高息攬儲、高息放貸的大網。7年來,她的頭上有著諸多光環——孟州市人大代表、“投資焦作十大風雲人物”、河南焦作市“十佳農業合作社女理事長”。案發前,她極守誠信,沒有欠過老百姓一分錢。但有一天,廉金枝突然被警方帶走。

2014年9月26日,事情水落石出,中宏昌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廉金枝因“涉嫌非法集資罪”被批捕。偵查此案小組共151名辦案人員,初步估計涉案資金達12.3億左右,涉及省份包括山西、山東、安徽、陜西、北京等。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帶你跟隨南周記者尋找廉金枝與12.3億非法集資款的故事。

國人有了點錢,大多選擇放在銀行里,覺得有國家做後盾——安全。但若能保證安全,人們也會把錢放在利息更高的地方,這其中就包括許多的“資產管理”公司。不過,這種公司一旦出問題,對普通人而言其打擊也往往是毀滅性的。(相關報道:《“好人”廉金枝的灰色金融路》)

2014年10月中旬,我到河南焦作調查的便是這樣一個“資產公司”崩盤的案例。

這次的主角叫廉金枝,河南孟州廉橋村人,現年34歲。身高一米六左右,很胖。廉金枝旗下有不少的資產管理公司,公司的客戶多是因為當地拆遷、征地或外出打工等各種因素攢到一筆錢的人。在采訪過程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會提到,廉金枝頭上的那些由政府加持的光環——孟州市人大代表、“投資焦作十大風雲人物”、焦作市“十佳農業合作社女理事長”等。顯然,這些光環正是投資者對自己的錢有保障的信心之源。

回憶起最初投資的經歷,人們也會提到廉金枝是一個守信用的好人,他的公司從不拖欠投資者一分錢,甚至還經常性地提前給投資者打利息……

廉金枝在當地開公司七年,普通人能看到的除了他很少拖欠錢,最讓他們安心的就是,不斷有榮譽由政府的手戴在廉金枝頭上。

直到2014年8月16日,被突然帶走;一個多月後,警方通告:廉金枝因“涉嫌非法集資罪”被批捕。然後,所有的光環在一瞬間黯然無光。

從那時起,恐慌開始緊緊抓住了眾多的投資者。他們找媒體,在網上發布各種消息,建QQ群,上訪……試圖用各種辦法引起更多人的關註,當然最重要的是引起政府的關註,然後給自己的投資、給自己討一個說法。

他們的恐慌是可以想象的。一個受訪的四五十歲老大姐說,“那個老婆(當地對婦女的稱呼)一聽說錢打水漂之後,沒幾天就上吊自殺了!”

“她家存了2萬進去,老頭是給自行車補胎的,老婆腿腳不好,坐在輪椅上,她老頭就在旁邊補車胎。”聽著這些話,說不出心里是個什麽滋味,我從農村里出來,知道補胎能賺幾個錢。

普通人心疼的錢。很多時候,他們急於知道處理的結果,他們沒有耐心等待官家查明案情,然後開會討論,綜合各方面情況然後拿出一個意見。更何況,在內地,很少會有人定時向受害者公布事情進展。

在等待與各種謬種流傳的小道消息的煎熬中,最容易積聚的是憤懣。這種憤懣往往不指向於吸他們資金的老板廉金枝,而是曾授予其各種光環的政府。

事實證明,這樣的憤懣是很容易被激化的。

一天夜里,我的QQ閃了一下,平時跟我聯系的一個網友發來幾條消息:“出事了”,“XX被抓了”,“怎麽辦?”“我們該怎麽救她?”……我能讀出來她的焦慮和不安。安慰她的情緒後,我立馬撥通了被抓那人家人的電話。

“你咋知道的?昨天被抓去派出所了,說是拘留五天。”透過電波傳過來的聲音低沈而失落。

“為什麽?”我問。

“因為她在網上經常發言,說話太多唄,之前就被警告過一次了!”

此時我不知道該說什麽,該如何安慰這個三十多歲的壯漢。 大概是聽出來我的沈默,他繼續說,“現在我也沒辦法了,抓進去呆幾天也好,最後把我們的錢退回來的時候,我看他們怎麽說!”他略帶憤恨。“我現在要每天送孩子上學,接他放學,做飯,照顧老人。家里也沒錢了,花完也就這樣了!”接著,他催促我掛了電話。

掛斷電話的時候,眼眶里的淚湧出。突然想到,前幾日,跟我交談的幾個山東老鄉,聽說他們去了北京上訪,此時他們已經到了吧!真希望他們一切順利,但這似乎不太可能。

報道發出後,當地政府繼續保持著沈默,不知道,他們對這類事情是否已經見怪不怪了?

不過,受害者還在苦苦等待一個結果。他們現在最關心的是錢,不會在乎一個合情合理的說法。比如,為什麽非法集資可以在七年里沒人過問,為什麽政府會把一個一個的光環拋給一個非法集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67

“兒媳醜聞”致信任危機 智利總統稱不會辭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3116.html

“兒媳醜聞”致信任危機 智利總統稱不會辭職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4-09 16:15:00

智利總統巴奇萊特8日被爆因兒子、兒媳卷入一樁財務醜聞而面臨支持率危機,外界揣測巴奇萊特可能會通過辭職來平息風波,但遭到其本人否認。

智利總統米歇爾·巴奇萊特(Michelle Bachelet)8日被爆因兒子、兒媳卷入一樁財務醜聞而面臨支持率危機,外界揣測巴奇萊特可能會通過辭職來平息風波,但遭到其本人否認。

“為了消除大家的疑慮,我在此表示我並未辭職。我也沒考慮辭職的事情,我甚至不知道根據憲法我該怎麽辭職,” 巴奇萊特向媒體表示,並未計劃在其第二任期的頭一年就以辭職謝幕。

智利女總統巴切萊特

兒媳倒賣地皮

智利檢方近日提審了巴奇萊特的媳婦娜塔莉亞(Natalia Compagnon),指控其通過家族影響力獲得了一份巨額銀行貸款。

據報道,巴奇萊特之子塞巴斯蒂安(Sebastian Davalos)於2013年11月攜妻子娜塔莉亞與智利銀行副總裁盧克希奇(Andronico Luksic)進行過一次會面。

會面之後,娜塔莉亞隨即得到了一筆1000萬美元的貸款,蹊蹺的是,娜塔莉亞此前向其他三家銀行提出的貸款申請都以被拒絕告終。

據法新社報道,娜塔莉亞名下的公司利用這筆貸款購買了智利中部的一些土地,並重新規劃用於房地產開發,光靠這筆買賣,娜塔莉亞的公司凈賺500萬美元。

東窗事發之後,塞巴斯蒂安辭掉了一份政府慈善機構負責人的無薪工作並退出智利社會黨,但是拒不承認犯下任何過失。

就在那次“三人會面”舉行時,巴奇萊特正處於競選的最後沖刺階段,把矛頭全力對準智利精英階層特權和不平等現狀,獲得了極高的支持率並最終連任,而如今面對公眾的質疑,巴奇萊特顯然需要力挽狂瀾。

“目前存在非常嚴重的信任危機。但是我相信危機的出現正是促進我們修補漏洞,鞏固制度的大好時機,防止類似情況再度出現,” 這位南美歷史上第一位民選女總統盡力地維護自己的公眾形象。

總統支持率暴跌

醜聞被曝光之後,巴奇萊特支持率猛跌至30%,為執政以來的最低值。

在被媒體問及醜聞事件時,巴奇萊特往往極不情願地回應,稱將更妥善地處理好自己的公共形象,但是堅決否認與貸款醜聞有任何關聯。

“之前選擇沈默的做法是我的錯,造成了公眾對我的不好或者錯誤的印象,”巴奇萊特說,“事實是,我並未和此事有任何的聯系,和那次會面以及交易都沒關系。”

巴奇萊特表示,自己不知曉那次會面的任何事情,並“對此無能為力”,也“從未跟盧克希奇交談過”。

2006年1月,巴切萊特以智利執政聯盟總統候選人的身份參加大選並勝出。2010任期結束時民眾支持率依然高達84%,2013年12月再次當選智利總統 。

“我並不在意我的支持率,我更在意的是智利的未來,”巴切萊特稱。

如今,巴切萊特最初試圖整改教育體系,修憲,出臺新勞動法和稅法的努力漸漸成為強弩之末。很多智利人開始擔心,原本被認為拉丁美洲最清廉透明的國家正在淪為腐敗的溫床。

“智利或許存在腐敗,但是並不普遍,不是每個智利人都貪腐,”巴切萊特稱。

目前,巴切萊特的兒子和兒媳已被公檢部門以以權謀私和非法使用秘密信息為由展開調查。

除了貸款醜聞以外,智利政壇也因為另外兩起政治獻金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智利稅務局目前以及對大型企業Penta集團涉及偷稅漏稅和賄賂案件展開調查,右翼民主聯盟主席也因涉案而退出黨籍。此外,全球最大的碘、鋰、硝酸鈉及化肥生產商智利化學礦業公司也因為涉嫌非法資助政黨候選人競選而受到調查。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01

四天兩易財長 南非政府陷信任危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5964.html

四天兩易財長 南非政府陷信任危機

一財網 盛媛 2015-12-15 21:37:00

兩易財長不但令祖馬陷入信任危機的泥淖,也令其在執政黨內遭遇巨大壓力。反對派,民眾,甚至一些執政黨內的資深“大佬”紛紛呼籲其下臺。

在一個國家的內閣里,撤換一位財政部長通常會被認為是正常調動,撤換兩位就或被視為內閣“不穩定”的信號,而近來南非總統雅各布•祖馬(Jacob Zuma)竟在4天內2次任命新財長,此舉被外界視為總統不該犯的巨大錯誤。

有分析認為,兩易財長不但令祖馬陷入信任危機的泥淖,也令其在執政黨內遭遇巨大壓力。反對派,民眾,甚至一些執政黨內的資深“大佬”紛紛呼籲其下臺。

            

祖馬陷信任危機

本月9日,祖馬突然宣布撤銷財長內內(Nhlanhla Nene)職務,由知名度並不高的國會議員範魯延(David van Rooyen)接替。但由於後者缺乏財政管理經驗,該任命決定在南非引發巨大非議,甚至導致金融市場動蕩,本就岌岌可危的南非貨幣蘭特匯率應聲創下1美元兌15蘭特的歷史低點。

此後,範魯延出任財長還不到一周,13日晚,祖馬又宣布撤換範魯延,由前財長戈爾丹(Pravin Gordhan)接替。

“2015年12月9日,我宣布任命範魯延先生為新財長……我收到許多請求,希望我重新考慮該決定。”南非總統府在一份聲明中稱,“作為一個民主政府,我們看中傾聽和回應民眾看法的重要性。”

戈爾丹曾於2009年至2014年任南非財長並帶領該國度過金融危機,在國內擁有良好的聲譽。

事實上,此次是戈爾丹和範魯延互換職務,前者被任命財長後,後者將接任戈爾丹此前所擔任的南非政府聯合執政與傳統事務部部長一職。

經濟失衡 下臺呼聲漸高

祖馬兩易財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南非經濟低迷。《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世界銀行數據發現,2014年,南非GDP增長僅1.5%,與所在區域(撒哈拉以南非洲)增長率的差距越來越大,非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也已被尼日利亞取而代之。

今年第三季度,南非經濟雖然擺脫了負增長,但環比增幅也只有0.7%。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度南非一級部門(農業和礦業)對GDP的貢獻減少10.4%,二級部門(電力和建築)增長6.2%,三級部門(運輸、金融和貿易)增長1.9%。

南非統計局稱,石油等行業的高產量拉動了制造業增長,煤炭、鉑金產量的減少以及鉆石需求量減少影響了礦業表現。

此外,失業率高企是目前拖累南非經濟的主要因素之一,南非統計部門數據顯示,南非三季度整體失業率攀升至25.5%。

面對如此善變的總統,社交媒體上開始充斥著要求其辭職的聲音,推特上甚至出現“祖馬必須辭職”的關鍵詞標簽。

不過,就是否應該迫使祖馬放棄對南非這個非洲工業化程度最高國家的領導權,南非國內尚存分歧。

有政治觀察人士認為,明年地方市政選舉之際將是祖馬政治前途的關鍵時刻,屆時祖馬領導的非洲人國民大會(ANC)在約翰內斯堡在內的城市將面臨來自反對派——民主聯盟和左翼“經濟自由戰士”的激烈圍攻。

兩位潛在候選人

在祖馬的財長任免風波下,公眾已經將註意力聚焦在2017年的南非大選之上。2009年5月,祖馬就任南非總統,2014年5月得到連任,而兩年後的春天,南非人民還會支持他梅開三度嗎?

一些ANC的主要支持者已經在呼籲祖馬考慮離職。“祖馬必須非常認真地考慮自己的位置。”ANC前資深議員和反種族隔離活動家圖洛克(Ben Turok)說,“這可能不是他的喪鐘,但肯定是一股扭轉形勢的潮流。”

目前看來,決定2017年南非大選的一大因素是誰來代表執政黨參加競選。從現有的政治力量來看,有能力競選下一任南非總統的潛在候選人都和祖馬有比較深入的交集。

首先是祖馬的前妻恩科薩紮娜,她也曾是南非內政部長,現在是非盟委員會主席。而另一個則是政治強人,南非副總統拉馬福薩。

在南非政壇,這二位的履歷和影響力都足以挑戰祖馬,今年66歲的恩科薩紮娜擁有豐富的從政經歷,早在1994年南非首次舉辦不分種族的大選之後就出任曼德拉政府的衛生部部長,此後還在姆貝基總統內閣擔任過10年的外交部長。

盡管恩科薩紮娜1998年和祖馬結束了長達16年的婚姻,但恩科薩紮娜在祖馬贏得南非大選後還曾出任內政部長。

另外,作為祖馬的副手,拉馬福薩早年從事黑人學生運動,並創立南非全國礦工大會,2012年當選非國大副主席,2014年5月出任南非副總統。

編輯:方向明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25

民調:民眾更愛使用新媒體 卻更信任傳統媒體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021.html

民調:民眾更愛使用新媒體 卻更信任傳統媒體

一財網 藍之馨 2016-01-07 19:12:00

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看報紙、看電視的受訪者仍占多數。其中,最多受訪者看電視,比例高達88%,看報紙的人也多達61%;對重大事件的新聞信息,年輕人、高學歷者信任傳統媒體的人仍居多。

我國民眾對媒體的使用情況如何?他們對媒體的看法是什麽樣的?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於近期進行了對此進行了專項訪問調查。調查顯示,民眾更愛使用新媒體,卻更信任傳統媒體。

本調查內容包括民眾對媒體使用的客觀情況及對媒體的主觀看法兩大方面。其中,對媒體使用情況方面,包括靜態和動態兩個維度,即當前使用情況,及與兩年前相比的動態變化;對媒體的看法方面,包括了民眾對媒體的信任度和偏好度。

在本調查中,媒體分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大類,傳統媒體指報紙、電視和廣播,新媒體指各類門戶網站和社交媒體;門戶網站包括新華網、人民網等官方網站和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社交媒體主要以微博、微信為代表。

85%受訪者每天看微博微信

調查顯示,看報紙、看電視的受訪者仍占多數。其中,最多受訪者看電視,比例高達88%,看報紙的人也多達61%;而聽廣播的人則相對較少,為39%。

在使用人群中,社交新媒體的使用頻率更高,“每天”看微博、微信的人高達85%,比“每天”看電視的73%還要高;“每天”瀏覽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的人亦多達63%,而“每天”瀏覽新華網、人民網等官方網站的人也有43%。

從動態來看,民眾減少使用傳統媒體成主流趨勢。其中,看報紙“少了”的受訪者最多,為35%,其次是看電視,“少了”的人為33%,即對傳統媒體中受眾面最廣的兩大媒體,三個人中就有一人減少了使用。

與傳統媒體相反,民眾使用新媒體增多的趨勢明顯。尤其是看微博、微信“多了”的受訪者達59%;其次是瀏覽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多了”的人有37%,而瀏覽新華網、人民網等官方網站“多了”的人亦有24%。

調查顯示,對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民眾以信任傳統媒體為主。具體來看,信任電視的受訪者最多,比例達57%;其次是報紙,信任的人為29%。而信任各類新媒體的受訪者不超過兩成,均明顯低於電視、報紙。其中,受訪者對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和新華網、人民網等官方網站的人均為18%,信任微博、微信等社交新媒體的人更少,為13%。

相比於一般新聞信息,民眾對重大事件、突發事故的新聞信息傳播渠道的信任度,更能彰顯媒體的影響力、公信力。

更喜歡從新媒體獲取新聞

對新聞信息,喜歡從傳統媒體中獲取的人合計比例達59%,而喜歡新媒體的人則更多,達64%。數據表明,民眾對新媒體的信任度雖不高,但其偏好度卻高,這一分化說明民眾的偏好不僅僅由媒體傳播的真實、可信所決定,還會受到更多因素影響。

具體來看,傳統媒體中,喜歡從電視中獲取新聞信息的受訪者最多,比例達49%;而選擇報紙、廣播的人較少,分別為19%和6%。新媒體中,喜歡從微博、微信獲取新聞信息的人較多,為36%,選擇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的人亦有35%,而選擇新華網、人民網等官方網站的人只有12%。

從受訪者對媒體偏好的主要原因來看,“方便、快捷獲取信息”是最多受訪者選擇的,比例達59%;其次是“信息量大”,比例為31%;再次是“可信度高”,比例為25%。

交互分析可見,偏好新媒體,尤其是偏好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和微博、微信的受訪者,對“方便、快捷獲取信息”和“信息量大”更為看重,選擇“方便、快捷獲取信息”作為偏好原因的人多達70%以上,選擇“信息量大”的亦在35%左右;而選擇“可信度高”的均不超20%,遠低於前兩項。

數據說明民眾對媒體的偏好更多受到“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因素的影響,這兩大因素比“可信度高”更能影響民眾的偏好選擇,這也是新媒體得以迅猛發展的重要原因。

偏好報紙的90後人群僅有8%

年齡越大的人群,對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使用的越多。61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群體中,看報紙的人多達75%,高居各年齡人群之首;然而,90後、80後和70後人群“基本沒有”看報紙的均超過四成。老年人看電視“多了”的人接近四成,截然不同的是90後、80後人群看電視“少了”的超過四成。

須指出的是,從使用傳統媒體的情況來看,高學歷者看報紙的仍有65%,比低學歷者的54%要高;在看電視上,不同學歷的受眾人數比例相近,高學歷者“每天”看電視的比例仍有55%。

不同年齡、學歷的人對媒體的信任度和偏好度也不一樣。

對重大事件的新聞信息,年輕人、高學歷者信任傳統媒體的人仍居多,但與老年人、低學歷者相比有較大差異。如90後人群和高學歷者信任電視的有43%和45%,而老年人和低學歷者則高達71%和60%。對新媒體,90後和高學歷者信任的人也不少,有40%和37%;相反老年人和低學歷者信任新媒體的不超過10%。

對獲取新聞信息的媒體偏好,不同年齡、學歷的人群分化明顯。年輕人、高學歷者以偏好新媒體為主,其中90後年輕人偏好於微博、微信等社交新媒體的最多,比例高達56%,高學歷者偏好於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的最多,比例為48%,偏好於微博、微信的也有43%;而年輕人、高學歷者偏好於各類傳統媒體的人則均不超過35%。

相反,老年人、低學歷者對新媒體偏好度顯低,對傳統媒體偏好度則高,偏好於電視的人高達75%和72%。而且老年人偏好於報紙的亦多達42%,相反90後人群偏好於報紙的僅為8%,數據差異十分突出。

不同年齡、學歷人群對媒體偏好的分化,在於他們對新聞信息需求的巨大差異。年齡越小、學歷越高的人群就越看重“方便、快捷獲取信息”。在高學歷人群中,“信息量大”比“可信度高”更能影響他們的偏好選擇。80後、70後人群亦同樣如此,看重“信息量大”的明顯多於看重“可信度高”。與此不同的是,老年人和低學歷者看重“可信度高”的多於“信息量大”的。

本次調查覆蓋全國(港澳臺除外)23個省的省會城市和4個直轄市,轄下縣、縣級市不納入本項調查抽樣。因語言原因,調查未包含新疆、西藏、內蒙古、寧夏自治區。調查以分層抽樣方式,電話訪問了1000位不同性別、年齡、職業、受教育程度的城鎮居民,其中性別、年齡特征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對比基本一致,符合全國城鎮人口基本特征。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