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豪特保健 (6880,OTO)發行2,000萬非上市認股權證,涉嫌傷害股東權益 (更新)

(筆者持有的股份佔總倉位5%,以下評論可能不公正,敬請留意。)
(1) 引子
今晚,OTO (6880,豪特保健)發行2,000萬非上市認股權證予不少於六名承配人,每1份認股權證可換1股,發行價每份1仙,行使價65.5仙,即每股發行價66.5仙,佔已發行股本約6.25%,及佔行使後擴大的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約5.88%,配售代理為陰陽怪氣的軟庫金匯。

據公司方稱,「將用作本集團的一般營運資金以及於出現投資機會時作為本集團未來發展資金。」,但「本公司尚未確定任何具體投資計劃」,況且公司手上大把現金,錢對它根本無用。

(2) 對上市公司價值影響

根據Black Scholes 模型 計算機的計算,以天數365天,年率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大約28.5613%,行使價65.5仙,股價65仙,無風險利率以一年拆息0.86%計,這call的價錢值7.37 仙,扣除認購價1仙, 每一份認股權證,實值6.36仙,以2,000萬份計,值127.2萬左右。

如果以去年上市公司估值來計,假設本年業績和去年一樣,這批購股權證如行使,假設市盈率為8,各原有股東即損失1,289萬,每份4仙,計算如下:


2. 在各市盈率變化下,原有股東每份損失:


3. 原有股東合共損失:


由此可以見到新發購股權是損害原有股東權益。

(3) 總結

筆者認為,接貨或者是班財演或者公關公司相關人士,叫他們唱好股價,但是我認為你唔好咁蠢啦。筆者相信老細唔識財技,先畀呢班人呃。筆者點都算有少少公信力,又是你股東,你一蚊都唔使畀我,你只要搞好生意,賺到錢,派好少少股息,我只要不斷買貨唔沽貨,股價就會慢慢升番上去。你竟然畀班咁人,我對你非常失望。如果老細肯在此用化名問問題,我教你點玩,唔使畀班財技佬或財經演員或公關公司派來的人食幾百萬咁蠢。

如果大股東刻意貪小便宜的話,雖然今次讓你賺到幾百萬,但是如果你好心機做的話,這個是一個不小的市場,可以做得很大,盈利可以很高,變成高估值的內銷股,可能變成幾十億的公司,5%股權就是幾億,但是因為你這奇特的行為,減低了一些估值,未來沒幾千萬,這又值得嗎?

我強烈建議大股東應儘快取消這個配認股權證計劃,這實在太傷我這個小股東的心,如果你想提高知名度,搞好股價,唔識用財技我幫你。做好股價唔使宣傳的,做好間公司就得,其他事我地小股東會幫你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35

羅智先瘦身亮相 歸功自家保健食品

2013-03-11  TCW
 
 

 

年節結束後,多數人吃吃喝喝胖了不少,日前統一企業宴請媒體春酒,眼尖的記者發現,總經理羅智先似乎小瘦一圈。「我是昨天量體重才發現,居然少了一公斤!」羅智先對於自己體重「未增反減」感到意外,原因有可能是服用自家保健食品。

原來羅智先天天服用一款3D多效配方系列健康食品,這是統一旗下保健事業群,針對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三高」所研發,通過衛生署雙健字號認證。去年與全台擁有超過兩萬個醫療院所、藥局等專業通路的中化合作,打進一千四百個保健通路市場。但是羅智先對目前銷售成績還不是非常滿意。

「公司有很多已經通過認證的健康食品,現在都像是躺在博物館裡陳列用,」羅智先苦笑著說。「我們賣慣紅茶,憑良心講,真的不懂怎麼賣保健食品,」羅智先自嘲說著。

雖然羅智先謙虛說不會賣健康食品,其實自己才是真正的銷售高手。他一邊說不會賣,一邊以自己「健康、瘦身」的成果,來證明自家產品的效果。保健食品最重要就是要能吃得安全,又達到效果。羅智先身上看到的產品效果,就是最鮮活的例子,比打多少廣告都還有說服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74

烏骨雞血變保健品 價值飆四百倍

2013-07-08  TCW
 

日前,在防疫考量下,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新政策正式上路,所有婆婆媽媽喜歡在傳統市場購買現場宰殺活雞,已全部禁止,一律改由合法電宰業者供應。

其中,一天產線最高可電宰十萬隻、全亞洲最大有色雞(土雞、烏骨雞等雞種)電宰業者凱馨實業,包括全聯、好市多(Costco)、愛買等通路的土雞都由它供應,正是政策最大受惠者。電宰公會總幹事卓沛宏解釋,過去,土雞進入合法電宰場的比率不到四成,其他都在傳統市場屠宰或私宰,台灣第一家土雞電宰業者凱馨,因此有市場先行優勢。

找殺手級應用雞冠、雞皮都曾拿來開發

等了十二年才等到這一天,這家台灣最大土雞業者不只靠等待,二代接班的鄧家兄弟,至少帶公司兩次轉型,才有凱馨去年年營收十一億元的成績。

近二十年,全台土雞每週消費量從三百萬隻,剩下四成。「如果土鳳梨可以重新包裝,土雞也可以,」凱馨總經理鄧學凱率領第一次轉型,是在八年前,他看好小家庭消費需求,推出土雞分切盒到各大量販店,從一天平均賣不到一百盒,到一年賣逾百萬盒,讓土雞多了新的應用市場。「為了活下去,只能一直找跟人家的差異,」鄧學凱弟弟、凱馨副總經理鄧學極說。

這一次,他們又打算跨入生技產業,把看似不值錢的烏骨雞血,「鍍金」成一顆顆每粒要價逾四十元的保健膠囊,力拚成為台灣率先從禽類成分中,分離出調節生理機能成分,並符合法規認證的業者。

農委會推估,全台灣烏骨雞血保健食品產值破六億元,目前,凱馨不僅是台灣唯一一個有技術的廠商,就原料來源,其在烏骨雞也有五成以上的市占率,預估吃下過半市場並無問題。此外,土雞毛利率只有個位數,烏骨雞血變身的保健膠囊卻可上看五成。

研發期熬八年砸下超過三千萬元資金

二○○五年底,深知烏骨雞有養生效果的鄧學凱,聽說工研院正研究如何把中藥科學化,於是敲門,雙方一起研究,如何把烏骨雞變為生技產品。

「這就像開發新藥,從完全未知到知道,至少要十年時間,沒想到他(鄧學凱)可以接受,」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組長陳廷碩直言,保健食品涉及安全與品質急不來,但廠商多半要求兩年內結案,不求速效的凱馨讓他印象深刻。

最早,雙方想過烏骨雞精、雞冠,萃取玻尿酸、雞皮與雞爪提煉膠原蛋白……,但不是因市場同質產品太多,就是價值較低而喊卡,這樣一來一往就是半年。一次,鄧學凱想到,過去一直有廠商跟公司收雞血外銷日本做研發,便提議進實驗室測試烏骨雞血,據其專利申請書的資料,烏骨雞血中調節生理機能成分,竟贏過高價的靈芝。

烏骨雞是種神奇生物,白羽,卻烏皮、烏骨。烏骨雞血,過去都拿去當雞血糕原料,一公斤只賣六十六元,或直接花錢請人當廢棄物處理;新應用,卻能滾出近四百倍價值。

「你說烏骨雞血這麼厲害,會不會白肉雞也有、土雞也有?」面對專家的質疑,只好再砸錢補做測驗。「沒做前的確七上八下,」鄧學凱透露,幸好最後證明只有烏骨雞血有效果。

然而,要製作動物血液製品,最大關卡就是必須克服滅菌在內的毒性、安全性問題。

血液在血管中無菌,一旦接觸空氣後便產生細菌問題,他們得先從採血盤、過篩步驟開始,規畫把汙染降到最低的殺雞取血流程。最關鍵是在滅菌同時,還要找到能維持血液活性的方式。光這關,就研發超過一年。

不只如此,一次動物測試動輒上百萬元,且和毒性測試一樣,至少要歷時三個月,才會有結果;八年來,凱馨約投資超過三千萬元研發,至少要賣兩百萬隻土雞才能賺回來,「我有理念要堅持,就必須犧牲,」鄧學凱說。

從最源頭下手找最純種,墊高競爭門檻

過去,外界認為凱馨不過是間雲林鄉下屠宰業者,現在,它不只申請多項烏骨雞血發明專利,還要找出確效小分子結構;為再墊高競爭門檻,又從最源頭品種下功夫,砸上百萬元找出最純種烏骨雞,並多方嘗試不同飼養方法讓效果最大。

面對傳統市場不能殺雞的新政策上路,不少雞農誤以為不能殺,也等於不能養、不能賣,憂心自己生計將一夕頓滅……,鄧學凱除心疼雞農,更希望把市場的餅做大,照顧更多人,「我們擁有知識就擁有武器,產業才有機會。」

但,挑戰很巨大。除大成、卜蜂等傳統白肉雞和飼料大廠,開始瞄準土雞市場,以低價策略步步進逼各主要通路肉品生意;此外,兄弟倆視為殺手級應用的烏骨雞血保健食品,最快明年推出,消費者埋不埋單,也是未知數。

「在困境裡一直磨,總會找到爆發點!」就像他們等了十二年,才苦盡甘來等到全面電宰利多政策上路,鄧學凱很有信心,烏骨雞血膠囊的好,總有一天會被外界看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25

三十年公司轉型 變成保健食品的台積電 大江生醫隱身第二線 悄占十一億市場


2013-08-19 TWM
 
 

 

現在看來,大江生醫做對了每一件事:在市場未成形就搶先卡位,早期投入的研發動能帶給它無限機會,也給投資人無限想像。但時間倒轉十四年,大江的決定,絕對讓人跌破眼鏡……。

撰文‧楊卓翰

這家公司喜歡靜悄悄地把市場吃掉。它小心保護那些國際大客戶的名字,默默地躲在第二線。你在市面上看不到這家公司,不過去年它安靜地做到十一億新台幣的營收。

機能產品界的隱形王者

這個隱形的冠軍叫作大江生醫。在台灣的機能飲品、保養品到直銷產品,有超過三分之一是這家公司生產;台灣每年進口的膠原蛋白,要被它消耗掉四分之三。從統一、黑松到味丹,全都是它的客戶;花太郎的茶花綠茶,陳妍希代言的蜂王膠原飲,都是大江生醫的產品。而且,台灣市場只占大江營收的二○%。

大江生醫的董事長楊武男,靦腆地坐在大江新裝潢好的會議室裡,他身後的展示櫃裡,有大江生產的上百種保健產品,包括中國、日本、香港、新加坡、還有歐洲等地的品牌,都是大江的版圖。

這不意外,因為,楊武男看的從來不是台灣而已,他的目標是世界第一。今年七十歲的他,在跨入生技產業前,在全世界跑了大半輩子的業務,與生醫產業一點關係也沒有。但現在,有人說他是「機能飲品界的張忠謀」,因為他專門幫國際一線大廠代工設計(ODM)各種保健食品,從飲品、面膜到膠囊全都包。

「我們投入時真的是一片空白……但總要冒險嘛。」一九八○年,楊武男剛從新光紡織的國貿業務部跳出來,自己成立國際貿易公司,也就是大江的前身,專門出口紡織與建材。一九九九年,大江的貿易遇到瓶頸,他開始想轉型。

「那時候,很多人都跳電子業,但是那時已經成熟了。所以就要找一個不明朗的行業。」因為業務關係,楊武男常跑日本,「那裡的保健食品產業,相對比較成熟,而在台灣預防醫學還沒人聽過。我們覺得可以從這邊發展。」他說。

這個決定,卻讓大江連續虧損長達八年。

大江轉型生技後,第一支產品是增加免疫力的膠囊「安克留」。「創業嘛,一開始就想自己賣品牌。但是卻沒考慮到沒市場、沒經驗、沒技術。」楊武男說。

「我們也抱著非常美好的幻想,就自己跑醫院、去向醫生推銷。」大江生醫副總廖偉傑描述當時的慘狀:「在相關雜誌登廣告一個月要七萬元,但是我們一個月都賣不到七萬元!」楊武男很快地發現自己不擅長通路與行銷,但他仍相信生機食品的市場會起來。「當時電子廠有很多都是ODM,但是生技產業沒有;所以我們就轉換路線,要來幫客戶做研發、做設計。」他說。二○○一年,大江捨棄掉品牌,正式邁向代工設計的路。

廖偉傑解釋,當時食品業者還不了解保健食品,而大藥廠又覺得這塊產業技術需求太低,「一邊是不懂、另一邊是不屑,所以剛好這塊是真空的。」從日本市場預測需求,又看到供給短缺,楊武男決心要走ODM,從香港的客戶開始接訂單。

「這真的沒有奇蹟,都是一步步慢慢累積。」楊武男說。「我們投入ODM也是辛苦了五、六年,六年後才改善。」終於,他撐到了。

○八年金融海嘯,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都是大風浪,但那年反而是台灣保健食品的成長年。「○八年市場反轉,但是人們對保健食品的需求,絲毫不減,大家也比較能接受預防性保健了,所以整個規模反而是成長的。」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陳淑芳分析。

不只是台灣,香港的需求也好不容易起來,而在海嘯中楊武男因為沒有財務槓桿,穩健的財務反而能夠向銀行貸款,先後在五股與屏東擴廠。大江的業績,就在危機中一飛沖天。

專注研發 瞄準中國市場現在,大江共有七個產品中心,四座實驗室。大江的產品需要驗過七種微生物、三種防腐劑、九種重金屬、八十項農藥殘毒等百餘項檢測才能出廠。而楊武男更把重心放在研發,一年要研究超過五、六百種商品品項。

「我們開發了一大堆東西,例如青花菜、香蕉皮、花生膜的萃取,這些東西哪一天會成功,我們一點概念都沒有。」廖偉傑說。「但是,你就是得做。」如今大江有一半的營收來自中國,也在上海開設新廠,預計明年上線;屆時機能飲品的產能將達到每個月一千萬瓶以上,是現在的二倍,楊武男也希望這樣的產能,可以有更多談判籌碼。

「過去我們的小客戶很多,就是像一個軍火商,不管客人拿去怎麼賣。」廖偉傑說得保守,但他指的就是許多電視上成效誇張的保健食品。「不過,現在我們已與國際品牌等客戶談訂單,我們也在挑,會慢慢把這種客戶剔掉。」顯然,大江正在第二階段的轉型。此外,大江也已通過上櫃審議,預定將在九月掛牌上櫃,公司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四.五六元,今年第一季一.二一元。

雖然是家半甲子的老公司,但大江現在的員工平均年齡才三十歲,大部分都是生技碩士,被業界稱作「童子軍」。而老董事長也固定每周與年輕人吃午飯,交換意見:「與年輕人交流,讓我也變年輕了!」楊武男說。雖然白髮,但他就像大江:心,是年輕的。

楊武男

出生:1944年

現職:大江生醫董事長暨創辦人經歷:新光紡織國際貿易業務、大江興業董事長

學歷:台大經濟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72

【書摘】枸杞在美國竟然是奢侈品!保健品是怎麼全球洗腦的?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8/56232.html

i黑馬導讀】枸杞不光在中國貴,在美國也很貴!四瓶一升的枸杞汁,竟然要180多美元!這個原產自中國的小果子,是怎麼成功洗了美國人的腦的?

        健康、幸福與心靈感悟的代價

  在尼泊爾的北部、喜馬拉雅山的山巔,在月亮和星辰之上,長著一種神奇的小漿果,名為枸杞,它的莖條直抵天沿。
 
  想在任何一種語言裡找出「枸杞」這個詞的意思不算容易,但我從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源得知,「枸杞」就是「幸福」的意思。不管這是不是它真正的含義,枸杞,又叫西方雪果,這種長得像乾癟的紅葡萄乾的東西如今被壓扁、碾碎、研磨,還被榨成像下水道污水一樣的汁,在保健食品和有機食品市場裡銷售,32盎司一瓶,每瓶30美元到50美元不等。
 
  中醫以枸杞入藥的歷史長達數百年,用於護肝明目,增強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如今有不少枸杞汁生產商—包括百事可樂公司、可口可樂公司、玉泉(Schweppes)、安海斯·布希公司、胡椒博士(Dr Pepper)、坎貝爾公司、自由人生國際集團[FreeLife International,旗下有「喜馬拉雅枸杞公司」(The Himalayan Goji Company),該集團跟26個國家有枸杞生意往來,佔了全球枸杞業的九成,年營業額估計在2.5億——5億美元之間]—這些公司紛紛斷言,每天喝一點枸杞汁可幫助治療現存的各種小病小災,不管是抑鬱、焦慮、性功能障礙、腰酸背痛、血液循環問題、血糖不平衡、自體免疫缺陷、肝功能衰竭、黃斑變性,還是某些癌症(有些供應商狂吹枸杞汁的功效,甚至聲稱有個叫作李清遠(音譯)的人,每天都吃枸杞,最後活了252歲)。但正如枸杞產品瓶子背面怯懦地承認:「這些表述並沒有得到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評估。這個產品不能用於診斷、治療或預防任何疾病。」
 
  那麼,這種昂貴的小果子真的有任何經過證實的保健效果嗎?還是說這不過是一場大騙局?一項已發表的研究以謹慎的口吻寫道:枸杞「的確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另一項研究也發現,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服用了枸杞汁的無毛小鼠曬傷的比例減少,這表明「飲用枸杞汁能為易過敏人群提供額外的光照防護」。還有一項2004年的研究,這項聽起來有些奇怪的研究是由中國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開展的。研究人員在喂食了枸杞的糖尿病兔身上發現「高密度脂蛋白—或者說是『益性』膽固醇」增加了,而血糖濃度則下降了」。
 
  好吧,這對糖尿病兔子和日光浴老鼠真是件天大的好事,可是對我們呢?
 
  儘管有很多關於枸杞的民間故事、傳說及起源,而且都充滿了堂·吉訶德式的傳奇魅力,可是並沒有多少確鑿的科學證據可以證明它真的有什麼用處—除了要價不菲。然而我們還是會整瓶整瓶地買;在2009年,整個枸杞產業價值1.45億美元,發展了包括果汁在內的9種產品類別,包括茶、麥片,還有糖果。但如果枸杞子沒有任何經過證實的真正療效,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究竟是怎麼被洗了腦才買這麼多枸杞的?
 
  其實,枸杞真正的魔力跟我們的心臟和循環系統或者血糖的關係都不大,跟我們的大腦關係才大。
 
  正如我在上一本書《買》裡寫的,我們的大腦很容易形成心理快捷鍵,或者說書籤,它們被稱為軀體標記,將物理世界裡的暗示與特定的情緒狀態或屬性連接起來。通過在產品與某些積極情緒之間創造關聯,精明的公司真的有能力把這些軀體標記植入我們內心,我在工作中看過太多這種例子了。「枸杞現象」似乎正是這種情況。現在,請先忍耐一小會兒。枸杞產於中國和馬來西亞,但是它最常和喜馬拉雅山聯繫在一起。說起這個地方,你會想到什麼?你想到的,會是佛教和佛教所象徵的一切嗎—純淨、簡單、慈悲、智慧、無私,以及終極的開悟?這些產品的營銷者深諳此理,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能非常聰明地促使我們的大腦把產品與這些精神屬性聯繫在一起。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首先,就是在他們的包裝和廣告裡著重強調枸杞產於遠東地區。
 
  舉例說吧,看看自由生命的「厄爾·明德爾醫生的純正喜馬拉雅枸杞汁」(在亞馬遜的保健美容區和其他很多地方都買得到)。在那時髦且賣相昂貴的瓶子上,畫著積雪覆蓋的珠穆朗瑪峰直聳雲霄的莊嚴模樣,彷彿與人世喧囂絕緣。在最顯著的位置上,一串血紅的枸杞懸墜在稍稍彎曲著的、長滿葉子的莖上,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自然奇蹟。四瓶一升的飲料打包賣的價格?186.11美元。或者來看看由健康活力實驗室(Dynamic Health Laboratories)研製的「100%純淨有機枸杞汁」吧,它的包裝很類似,也有遙遠而模糊的喜馬拉雅群山,看上去高聳入云,因而遠離塵囂。Steaz公司是有機綠茶和運動飲料的生產商,它借由圖像手段來暗示產品發源於遠東地區,從而達到營銷目的。如果你登錄該公司網站,你就會看到另一幅喜馬拉雅的景象—覆蓋著白雪的黑色群山、清澈的潺潺流水、人跡罕至的小徑、遙遠的紅色佛塔,甚至還有電腦製作出來的蜂鳥,鑽進嬌嫩的花朵中吸食花蜜—更不用說那行「智慧由內而生」的文字了。
 
  儘管這些品牌會讓你認為,他們瓶子裡裝的東西是成熟之後由人工採摘、再從西藏或尼泊爾的原始山巔運送過來的,但這跟真相離得太遠了;自由生命的產品都是在一間大型工廠裡大規模生產和裝瓶的,這間工廠就在亞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而健康活力實驗室就在佐治亞州,Steaz的總部就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紐敦。
 
  很久以來我都這麼認為:世界上那些最為強大的品牌—從蘋果到哈雷公司,都和世界上的宗教有共同點,因為它們都讓我們產生一種強烈的、有儀式感的,甚至是福音般的信仰。但是在這一章中,我們要討論的是另一種方式,一種信仰作為「隱形的說客」發揮作用的方式。我們將會討論營銷者、廣告商以及商品的承包商(從餐飲業到服飾美容業)等人探求信仰(也是探求高額利潤)的方式:借由在自己的品牌和商品裡灌輸某些晦澀又煽情的「精神」特徵—比如健康、希望、幸福、信念、純淨、好運,甚至還有人類靈魂的提升,來刺激我們的購買慾望。
 
  杜克大學的行為經濟學教授兼暢銷書《怪誕行為學》(Predictably Irrational)的作者丹·艾瑞裡(Dan Ariely)指出,我們買的東西通常不僅僅是物品,而且還有那個物品所承載的一種理念。無論是健康、幸福、開悟,還是社會責任,正是這種相當普遍的心理傾向,讓我們在這一章中要討論的隱形的說客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果」真是好年
 
  前幾年去過保健食品店的人都知道,枸杞並不是唯一的「奇蹟」之果。
 
  就說巴西莓吧,它是草藥類產品裡發展得最快的,2009年的銷售額接近3億美元(也是現今銷售量最大的植物產品)。巴西莓非常小,長得像葡萄,大量生長在巴西的雨林裡,現在可以在很多產品裡吃得到,包括各式藥片、果汁、奶昔、酸奶和速溶飲品粉末(我甚至在某家保健食品店看到過一種枸杞混合巴西莓的飲品,簡直就像是滾石樂隊和U2舉辦的1+1演唱會)。廣告和包裝又一次刻意地宣揚這種漿果那「充滿異國情調」的原產地;美國好地球(Good Earth)的雨林紅茶(當然是含有巴西莓和熱帶水果)的盒子描繪的是熱帶草原風光,草原上有只母獅正在照料著它的幼崽;而雨林療愈(Rainforest Therapy)的巴西莓粉末(由巴西亞馬孫地區的鮮果製成)展示的則是一些樸素的木桶,這長壽之果從桶裡滿溢出來。
 
  乍一看,這好像全然無害;我們無法想像我們居然這麼好騙,只是因為盒子上有張雨林的照片,就以為一顆漿果擁有神奇功效。但是事實就是如此。這些惟妙惟肖、看起來無害的圖片之所以隱含如此強大的說服力,是因為它們是在我們的潛意識深處發生作用的。儘管我們感覺不到,但在潛意識深處,當我們讀到「雨林」或「巴西亞馬孫地區」這種字眼時,我們腦中的軀體標記就活躍了起來,並開始把不同的元素—安詳、寧靜、自然、純淨連接起來。我們的大腦很快就把所有這些精神的和藥物的品質歸為產品所有—當然,這正是營銷者想要的。
 
  如果這聽起來有點牽強,你要記住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會把這些元素組合起來,再製造出一些有時根本就不存在的聯繫。無數的研究都已表明,多虧人類的這種與生俱來的「模式認知」能力,我們才會經常「看見」並不存在的聯繫。還記得我之前講過的《今日秀》實驗嗎?在實驗中,我騙倒了一大群紐約人,讓他們誤以為節目幕後製作人之一的克麗斯塔就是一個名人,還記得吧?這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簡單地把各種元素放在一起:深色墨鏡、髮型、隨從、狗仔隊、迷你犬。看到這些自成一類的暗示,許多人就下結論說他們不僅以前就看過克麗斯塔,還聽過她的演唱會、很喜歡她的歌之類的。在某種意義上,巴西莓和其他所有產品正是這樣,營銷者就是想讓我們相信這些產品擁有奇蹟般的滋補能力,甚至還有精神上的特性。外部暗示所促成的聯結非常強大,以至於我們甚至都不會再去質疑和猜疑。
 
  然而,出售巴西莓產品的公司和零售商並沒有止步於此。還遠遠沒有結束。他們不願意只是干坐著,指望著我們把身心健康與他們的產品聯繫起來;相反,他們站了出來,說出各種誇張的、荒謬的、毫無事實根據的話,宣稱巴西莓果汁能夠補充能量、幫助減重、促進消化、增強性功能、淨化身體、緩解失眠、降低膽固醇、養顏美容,還能治療心臟病、糖尿病等等。但是基本上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巴西莓果汁對人體健康具有促進作用。就跟絕大多數的漿果一樣,巴西莓營養豐富,但是「根本沒有什麼研究」能夠支持那些鼓吹巴西莓能防止肥胖和減少皺紋的營銷口號,喬尼·鮑登(Jonny Bowden)說道。他是一位營養學專家,出版過幾本健康圖書。「昂貴的巴西莓是營銷戰勝了科學的結果,這才是重點,」鮑登說,「(巴西莓)並非沒有用處,但它絕對沒有人們鼓吹的那些效果。」
 
  我真的應該向那些推銷巴西莓以及其他所有「超級水果」的人脫帽致意。當然,巴西莓含有很多維生素和omega-3脂肪酸—其他(便宜得多的)水果都有這些東西,比如香蕉、葡萄和小紅莓。而且,沒錯,佛羅里達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巴西莓的萃取物可能的確可以阻止白血病細胞的生長—更確切地說,是在一個培養皿裡,而非人體內。據巴西莓飲料的廠商說,每天喝四盎司的巴西莓汁等同於每天吃24個水果—這可能是真的(只是因為它是高度濃縮出來的),但是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說,我們每天實際上只需要飲用兩杯果汁即可滿足身體所需。
 
  說到這裡,你可能已經猜到了,巴西莓果汁不便宜。每一週的量會讓你花掉40美元左右,如果你算一算,那麼一年就差不多要2 000美元。巴西莓甚至還被用到了護膚品上;花40美元左右,我們可以買到巴西莓保濕面霜和抗皺保濕霜,裡面含有巴西莓、云杉、花梨木或柯拜巴脂(似乎名字越古怪,售價就越高)。
 
  一些巴西莓的網上賣家為了把這東西賣給我們,使用了一些更出格的手段。網絡營銷就是其中一種策略,這一聰明的伎倆中也加入了一些正常劑量的「同儕壓力」。比如有一天,你「友好的鄰居」莫琳會敲你家的門,聲稱她手上拿著的巴西莓果汁(「拿著」的意思就是「正出售的」)治好了她身上的所有毛病—從靜脈曲張到宿醉。更有甚者,他們讓消費者免費嘗試一次,這似乎沒什麼害處—更確切地說,等試用結束了,消費者就會發現,公司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她加入了收貨單,每個月要付80美元;「為了從這個陰謀裡解脫出來,有些人(已經)不得不把信用卡取消掉,」阿琳·溫特勞布(Arlene Weintraub)在《銷售青春之泉:抗衰老行業利用「變老」製造疾病並掙得數十億美元的方法》(Selling the Fountain of Youth: How the Anti-Aging Industry Made a Disease Out of Getting Old—and Made Billions)一書裡寫道。這種做法相當普遍,溫特勞布寫道:「消費者網站Complaints Board(www.compaintsboard.com)從憤怒的巴西莓買家那裡收到了多達17 000條帖子。」更詭異的是,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很多巴西莓的網上供應商,包括佛羅里達州的兩個機構,勞德代爾堡與好萊塢FWM實驗室、邁阿密海灘高級健康研究中心,以及其他站點,都被指控利用虛假飲食博客把消費者引向宣傳這些免費試用品的網站。
 
  我們現在討論的是「神奇」的水果,那麼石榴呢?石榴確確實實對健康有幫助,不是嗎?
 
  對,和枸杞一樣,傳統醫藥使用石榴入藥在全世界都有數百年的歷史了,用於治療從口腔潰瘍、乾咳、腹瀉、結膜炎到肺結核的所有疾病。(我補充一點,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基督教早期的藝術作品都表明,石榴象徵了統一與永恆。)最近,石榴還被證明能夠減輕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並對降血脂有良好效果。但是對於這些說法,有一點你需要銘記於心,那就是誰是這些研究的資助人—石榴紅(POM Wonderful)這種公司,那些把石榴汁裝進花裡胡哨的瓶子裡的生產商。(順便提一下,也許你想知道為什麼那些瓶子被做成那種形狀—它們是被故意設計成這樣的,不單單是要模仿堆疊起來的石榴,也是為了引人聯想到「理想」的女性身姿—胸臀豐滿、腰肢纖細。同樣,該公司把商標上的字母O變成了心形,也是有意讓人想到心血管健康。)總之,事情的結果就是,如果你資助了足夠多的科學研究—石榴紅公司的所有人不但資助了超過55項研究,還給全世界的科學家和大學捐款超過3 400萬美元—你就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產品上找到些彌補。當然,石榴對健康有很多好處,但是,水果、蔬菜、魚類、燕麥、橄欖油、健康的生活方式、運動以及體重控制也有同樣的效果。
 
  我是不是忘了說石榴汁同樣含有「珍貴的抗氧化劑」?如果你不太清楚抗氧化劑是什麼或有什麼效果,那麼你不是唯一的一個人—除了在超市和保健食品店的貨架上對我們大吼大叫的人以外。正式來說,抗氧化劑能消除自由基(一種游離而且易變的分子),對我們身體的細胞有害(我們的身體會自然形成自由基,污染、過多曝曬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會)。但就算你知道它是什麼,你也不需要花兩美元買一盎司奇怪的紫色果汁來消滅這些自由基(你同樣不需要跑到尼泊爾或雨林去),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中就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劑。倫敦大學學院的戴維·格姆斯博士(Dr. David Gems)說:「你血液中有多少抗氧化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吃太多食物……多做些運動。養一隻狗然後拉出去遛遛。」
 
  但是這並沒有讓石榴紅公司停止(在其網站上)聲稱自己是「抗氧化劑大王」,還「擁有超強的抗氧化效果,即在體外清除自由基分子的能力」。該公司同樣繼續銷售一系列茶、巧克力棒、藥丸和含有「超級抗氧化劑萃取物」的補品,叫作POMx—當然,字母x是想暗示該補品是某種藥方,儘管其實這種產品從未在醫療和臨床上使用過。這個品牌的健康聲明如此華而不實,以至於在2010年,石榴紅公司收到了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警告信,信裡寫道:「貴公司網站上宣稱的療效表明該產品是一種藥,因為它可以用於疾病的治癒、緩解、治療或預防」,而且石榴紅公司使用這樣的說法來進行營銷也違反了聯邦食品、藥品及化妝品法案。同樣,在2009年,監管人員控告家樂氏欺騙消費者,聲稱他們的冷凍全麥麥片可以增強兒童的認知健康和專注力。
 
  家樂氏很快就同意作出處理,然而,直到我寫到這裡之時,石榴紅公司還在反覆宣稱自己沒有違法,而且,根據該公司網站上寫的,他們「目前正在覆審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所關切的問題」。
 
  營養標籤的真正含義
 
  通過銷售健康(或健康的錯覺)而大賺一筆沒什麼奇怪的。實際上,這錢太好賺了,以至於誕生出了「功能性食品」這一爆炸性的行業—單單在美國,2009年的產值就達到了373億美元。很自然,公司有很多手段可以從這個利潤豐厚(倒不如說是虛偽)的市場分一杯羹;比如,看過叫作「100卡路里包」的搖錢樹吧,生產商藉著它能把更少的產品以兩倍的價格賣出去。用行話來說,這是一個著名的策略,叫作銷售「認知的健康和良好狀態」,關鍵詞是「認知的」。
 
  因為不少人都不知道很多營銷術語的真正含義,所以這份「健康」的錯覺長期存在;而營銷者當然努力不讓我們知道。謝爾頓集團(Shelton Group)作的一項全美調查發現,如果有人讓我們在標榜著「天然」和「有機」的產品裡選一種,我們會選「天然」,因為「覺得『有機』更像是一個未經管制的營銷術語,意思是產品賣得更貴」,該調查的發起人蘇珊·謝爾頓(Suzanne Shelton)說道。但是她解釋說:「實際情況卻是相反的,『天然』才是未經管制的字眼。」而其他常見的術語—比如「有機生長」、「有機」、「不含農藥」、「純天然」以及「無人造成分」其實都沒什麼意義。
 
  看到公司如此隨意地使用這些流行詞,我們覺得困惑也是情有可原的。舉個例子,絲樂克(Silk Soymilk)最近上市了一系列由非有機大豆製成的豆奶,該公司很聰明地使用了「上鉤調包誘售法」(bait-and-switch),即引誘顧客改變購買低廉品的態度而購買高價品的營銷策略,把它的有機豆奶換成綠色包裝盒,然後把新的、非有機的豆奶放在原本的紅色包裝裡賣,而唯一能感覺到的變化就是:「有機」換成了「天然」。
 
  公司竭盡全力想讓我們相信「天然」等於「健康」,但是這和真相差距太遠了。信不信由你,因為這個字眼沒有受到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監管,所以公司可以把任何產品都稱作「天然」。由真正的馬鈴薯而非馬鈴薯雪花粉做成的薯片原則上就是天然的,但它們還是加工過了的,脂肪和鈉的含量都很高,而且也沒什麼營養價值。
 
  或者拿英式鬆餅來說吧。作為一個常年把它當早餐主食的人,當我從架子上拿了一盒下來,得知它現在是用「無漂白的濃縮精白面粉」製成並含有「豐富的穀粒」時,你可以想像我有多麼開心。多麼豐富的營養啊,我心想,在我往烤面包機裡放進一塊鬆餅時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得意。但是,哎,這意思其實不過是說,鬆餅是用精白面粉做成的,而且含有小麥—任何面包或澱粉都會有這種成分。至於「雜糧」,嗯,這種「穀粒越多越好」的說法聽起來肯定更令人信服吧,但它的意思僅僅是說,不止含有一種穀粒(不見得就更健康)。那麼那些誇耀自己含有「分離纖維」的產品呢?不好意思,這同樣沒有任何意義。如果真想獲得什麼健康上的益處,你需要的是「完整纖維」,比如燕麥或豆類。正如《華盛頓郵報》指出的,「纖維一號燕麥巧克力棒自稱能提供35%的日常所需纖維,但其纖維主要來源於菊苣根提取物,並不是健康的纖維。」
 
  在所有這些文字遊戲面前,也難怪我們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什麼。
 
  聲稱某食物或飲料能夠給你「能量」這一招深得我心。好吧,我得告訴你,「能量」只不過是「卡路里」的另一種說法罷了。這一招相當聰明地為原本是「死亡之吻」的產品賦予了「健康」的積極色彩—你能想像一家公司把自己的產品含有大量卡路里的事實抖出來嗎?
 
  那些經常出現在水果零食、軟飲料、麥片、曲奇以及各種賣給兒童(或者更準確地說,賣給孩子們那些有負罪感的父母們)的產品上,聲稱「由真正的水果製成」或「含有真正的果汁」的宣傳呢?還是一樣,想想吧,沒有任何一條法律來監管食品或飲料裡應該含有多少水果成分以符合這些宣傳,所以,如果那些草莓味的水果卷可能只含有半滴果汁,但每一卷都摻入了8克糖(這個例子完美地展示了食品公司如何同時瞄準兒童以及為他們掏腰包的人),也再正常不過了。說到果汁,那些宣傳用營養素強化過的食品,比如鈣強化橙汁,又是什麼情況?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強化一種垃圾食品並不能抵消該食品的負面性質。例如水果圈(Fruit Loops)說它『含有纖維』,但是每3/4杯麥片裡就含有9克糖,比起那增加的一點點纖維給健康帶來的好處,這9克糖產生的負面效果要嚴重得多。」
 
  營銷者最愛的另一種花招是聲稱「低反式脂肪」。想想幾年前食品及藥物管理局作了聲明,反式脂肪(食品加工過程中因氫化油產生的脂肪)會導致冠心病—美國人的最大「殺手」。然後,每一種食品就立刻在其包裝上驕傲地吹噓說「不含反式脂肪」。問題是,「不含反式脂肪」的食品(順便說一句,多虧了標籤指南,所有含有0.5克以下反式脂肪的產品也包含在內)一般都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一樣對我們的心臟很不利。這就像是在說 「我沒有帶槍」,卻不說你正拿著一顆手榴彈或一把彈簧刀。
 
  瓶中精靈
 
  這只是那些受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監管的產品耍的一些詭計;如果是不受監管的產品,比如說化妝品(它不被看作是藥品,因此省掉了不少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要求的臨床試驗),營銷者和廣告商怎麼吹都沒有問題。舉個例子吧,面霜生產商開心地叫賣著各種精明的而同時又未經證實的說法。比如說萊珀妮/蓓麗(La Prairie,順便說一句,產品瓶子的形狀是精靈之瓶,暗指神奇的實現願望的力量),承諾能夠減輕壓力—一位醫生跟我保證,從醫學角度上說,這是不可能的。「藥妝產業98%都靠營銷。」埃裡克·芬齊(Eric Finzi)說道,他是馬里蘭州的一名皮膚外科醫師。「你花1 000美元買的面霜,不見得就比50美元買的要好,可能還更糟。」
 
  萊珀妮的稀世活膚精華聲稱能「平衡肌膚電荷並阻擋污染物」。紀梵希的黑鑽奢華乳霜含有墨藻,據該公司的廣告稱,其能夠「修護皮膚,消除衰老痕跡」。如果你真的這麼大膽跑去問這具體是怎麼做到的,紀梵希的發言人就會信心滿滿地對你說,公司的臨床測試「不證自明」。還有露露檸檬(Lululemon)—它的瑜伽服特別貴,但很受歡迎。他們在2007年遇到了麻煩。據《紐約時報》報導,該公司一款名為「生命之海」的產品據稱含有海藻纖維,具有減壓和水下癒合的功效,實際上卻不含海藻,不含海洋氨基酸和礦物質,什麼維生素也沒有,跟標籤上寫的不一樣。很顯然,露露檸檬「同意立刻撤下這個宣傳」,至少等到公司能用科學手段證明。但到現在大家都還在等著呢。
 
  最後還有萊珀妮的魚子晶鑽緊致精華液,零售價賣到了每盎司375美元,含有(我可沒有開玩笑)「從稀有的某瑞士蘋果中提取的幹細胞,這種蘋果樹現僅存3棵」,意味著某些神奇的再生或滋補功效。這一瘋狂的宣傳問題就在於,正如芬齊解釋的:「第一,沒有任何細胞能在面霜裡存活,細胞是非常脆弱的生命體。而且一旦把蘋果摘了下來,除非保存在恰當的環境裡,否則它很快就『死』了。第二,植物的幹細胞對人類的皮膚沒有任何效果。」
 
  不幸的是,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聲稱能防止衰老的面霜(有不少都富含抗氧化劑,唯一的原因就是可以讓營銷者多喊一個口號)基本都沒有效果。用英國《每日郵報》中引述的一位卓越的英國研究人員的話來說:「想要保有青春容貌的人們,與其把錢花在維生素藥劑和藥片上,還不如關注一下健康而適量的飲食,以及多運動。」
 
  我們現在討論的是華而不實的營銷宣傳這個話題,至於天價的保養品行業又是什麼情況呢?這個行業發展得很好,有了像健安喜(GNC)這樣的連鎖店,而且現在也浩浩蕩蕩地佔據了絕大多數藥店和保健食品店的貨架。鯊魚軟骨「有助於治療關節炎和癌症」;蜂花粉「富含多種天然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氨基酸、激素以及酶類」;銀杏「能讓大腦更敏捷」;接著就是我的個人最愛,淫羊藿,他們只告訴我們說「中國和日本男人有著歷史悠久的使用傳統」(用來幹什麼,我不說你也知道)。還有很多很多。儘管「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沒有審核過這些陳述」,而且這些產品也「沒有計劃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正如法律要求其必須寫明的一樣),我們還是會不停地購買;2009年,益普索公共事務機構(Ipsos Public Affairs)在華盛頓為美國誠信營養品協會(Council for Responsible Nutrition)作了一項調查,發現65%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是「保養品使用者」。
 
  據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製藥系的伯恩哈特教席教授W·史蒂文·普雷博士說:「全都多虧了1994年的《食補健康與教育法案》,這些瘋狂的垃圾才得以出現。這個行業完全沒有受到監管……它的意思不過是說,你或我能在我們的後院裡找到一種草,然後把它弄成膳食補充劑推銷出去。現在已經有了很多腎結石和肝損傷的報告—但沒有人知道這玩意兒裡有什麼。」
 
  沒錯—1994年的法規(或者說缺乏這些法規)使得任何一個人都能開一家公司然後推出一款打破紀錄的保養品,根本不用什麼醫療執照或必需的證書。一般而言,保養品生產商也沒有義務去找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登記他們的產品。正如另一個消息源說的:「1994年的《食補健康與教育法案》打開了閘門,讓草藥和食補那些有問題的健康宣傳和廣告湧了出來。儘管立法者並非有意讓保養品行業不受監管,但實際上結果就是如此。」
 
  鑑於任何人都很容易就能參與進這個暴利遊戲,也難怪這個所謂的保健食品行業僅在美國就價值250億美元—而且還會持續地擴張下去。不過,就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好幾個議員,包括約翰·麥凱恩,正著手制定一項新的食補安全法案,新法案將會要求食補生產商在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裡註冊並完全公開其產品成分。保佑這最終能成為法律吧。
 
  做好事的高昂代價
 
  從2008年經濟下滑到現在,有很多人不再追隨我們文化之中的消費崇拜了。過去幾年來,許多人不再崇拜金錢和物質,轉而把熱情獻給了一種「新的節儉」。我們忽然之間便處在了這樣的經濟氛圍之中,我們的生活也被迫作出調整,迅速變得更加樸素。我們待在家裡,不再去餐廳吃飯。我們賣掉地下室和儲物櫃裡那些堆滿灰塵的垃圾。我們用掉優惠券,購買特價品,湊合著用,然後理智地想,我們一開始是怎麼陷入消費怪圈的。所以如果我們不再信仰物質的話,下面出場的會是什麼?答案:任何公司都無法定價,甚至無法貼上摺價標籤的事物:寧靜、樸素、均衡、幸福、平衡、美德。簡而言之,就是可供購買的精神開悟。
 
  似乎在這樣一個日益超高速連接且總是「在線」的世界,如今我們對連自己也並不瞭解的簡單生活的渴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返璞歸真」的情緒變得無處不在,以至於事實上催生了各種流行風潮,從城市農耕(想想搭在消防通道上的雞棚)到「不消費主義」(只吃別人不要的食物、只用別人扔掉的商品)再到「潔淨飲食」—一種嚴格的自然飲食養生法,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暢銷書作者邁克爾·波倫(Michael Pollan)的推廣。
 
  營銷者和公司正好搭上了順風車。這也是今天有如此多的產品都會以強調大地母親的方式來作營銷的原因。這些產品的包裝都塗抹著像「健康」、「天然」、「環境友好」等字眼(這些流行詞對女性有特定的意義和重要性,她們影響了80%左右的消費行為)。
 
  諷刺的是,「綠色」產品、「道德」產品、「有機」產品通常更貴。嘿,美德、慈善、健康、仁慈以及社會責任可不便宜喲!根據捷孚凱(GfK Roper)公共事務與媒體部門與耶魯大學森林與環境研究學院共同發起的一項調查指出,近一半的人,尤其是女性,都說他們願意多花些錢來買「對環境負責」的產品,這項調查還指出,大部分受調查的女性相信,不僅「消費者有保護地球的個人義務」,而且「環保對你的健康和幸福也有好處」。
 
  公司深諳此理,並且無所不用其極地利用這一點。就拿寶潔的暢銷產品汰漬洗衣粉來說吧,這款產品開始使用社會責任作為營銷手段,發起了極為成功的「滿載希望」(Loads of Hope)運動。顯而易見的是,在卡特裡娜颶風肆虐之時,寶潔就決定要組建一支「汰漬滿載希望」的隊伍,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其他受災地區為無家可歸的居民提供乾淨(當然,用汰漬洗過的)的衣物。根據網絡雜誌《Slate》稱:「該隊伍……抵達一家轟隆作響的自助洗衣店,一輛巨大的橙色卡車(汰漬包裝盒原本的顏色)載來了32台洗衣機和烘乾機。」接著文章指出:「在兩三週內,這支穿著亮橙黃色的汰漬T恤的隊伍將會免費洗淨、烘乾和摺疊各家庭及援助工人的床單、毛巾和衣服。這對無家可歸的人而言將是巨大的慰藉。在將來,這也會使任何在雜貨店貨架上看到汰漬的人產生愉快的聯想。」
 
  但是特地花錢買這些「有責任感的」產品真的對社會有所幫助嗎?或者,他們不過是要讓我們覺得自己更有道德,就跟飲用巴西莓果汁讓我們覺得自己更加健康一樣?各種跡象都指向後者。鑑於調查表明,當我們購買這種類型的商品時,我們傾向於允許自己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作出不那麼負責的決定—比如說,在消滅了一個有機漢堡之後沒有把可樂罐回收起來,或者用穿著鱷魚皮靴子的腳踩著我們那環境友好型普銳斯的油門—這樣,我們「做好事」的努力就白費了。一項研究發現,混合動力汽車車主開車更多,也更有可能收到罰單和發生事故,甚至更可能撞向行人。
 
  更諷刺的是,今天,購買「負責任」的產品,比如混合動力汽車,其實是一種炫耀性消費—一種獲得同儕的尊敬和羨慕的方式。而且事實上,豐田汽車就是故意這麼策劃的。不僅豐田的設計師首先把環境友好型的車型設計得很時髦,甚至還很性感,有著光亮的外觀、強勁的引擎和很炫的太陽能電動天窗,豐田的營銷者還巧妙地利用我們對名人的嚮往,把普銳斯打造成一個徹底的地位象徵。怎麼做到的?豐田找來了好萊塢豐田店的老闆邁克·沙利文(Mike Sullivan),並把26輛普銳斯運到2003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然後,「沒過多久,」《商業週刊》就寫道,「像卡梅隆·迪亞茲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這樣的明星就和他們的普銳斯一起進入了攝像鏡頭(『看,我們多麼環保啊』),『這成了一件很酷的事情』,沙利文說。」豐田還把車租給洛杉磯一家公關機構,以確保能拍到像哈里森·福特和卡莉斯塔·弗洛克哈特這種明星開著普銳斯的快照,它同時為《犯罪現場調查之邁阿密》、《單身毒媽》、《冒牌天神》和《超級壞》這樣的電視劇和電影提供普銳斯汽車,這些車都會被隆重地給個特寫(居然通常都是主角開的車)。還有很多名人,比如梅里爾·斯特裡普、布拉德·皮特、克里斯滕·鄧斯特、威爾·法瑞爾、麥莉·賽勒斯、蒂姆·羅賓斯、拉里·戴維(他有三輛普銳斯,其中一輛是他在HBO電視劇《抑制熱情》裡演的角色開的車),還有其他為豐田的環保成就大唱讚歌的人,以及塞拉俱樂部(Sierra Club)以及美國國家野生動物協會,有了這些人給普銳斯做代言(還記得專家的力量吧),也難怪在寫這本書的時候,豐田第三暢銷車型成為了時髦品牌,僅排在便宜得多的凱美瑞和花冠之後。其實,現在有些消費者研究把豐田列為世界上對環境最友好的品牌之一。但是,等等—豐田不是一個汽車公司嗎?
 
  心理學上說的「競爭性利他主義」是一個廣為接受的理論,該理論宣稱人們會做些有社會責任感的事情(比如買混合動力汽車以及其他環境友好型產品),與其說是在做好事,不如說是要炫耀他們的善心並提高他們的社會榮譽。普銳斯的吸引力就是這個理論的一個完美實例。一項支持該理論的研究發現,如果沒有人看到他們那無私的、留心的行為,就連(表面上)最為注重環保的消費者也不會購買綠色產品。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在網上買電燈泡,他們傾向於選擇不環保的、政治不正確的(也更便宜的)燈泡。但如果他們是在商店裡,在其他人看得到的情況下,他們一般就會購買環保包裝的、壽命更長的LED燈泡。研究者解釋說:「至少從表面上來看,身份的動機使得人們在經濟上會作出非理性的選擇。如果人們考慮自己的身份,他們實際上就會花更多的錢—以顯示他們不僅注重環保,而且付得起錢來注重環保。」
 
  那麼,根據CNW市場調查機構收集的數據顯示,在2007年7月,當被問及為什麼購買普銳斯時,絕大多數人給出的答案正是營銷者希望聽到的,這是巧合嗎?買普銳斯的主要原因,據57%的車主說,是因為「它就是我的代言人」。
 
  說服的聖堂
 
  鑑於當下波動的局面,以及不少人追求返璞歸真,我想有一點應該不足為奇,那就是心靈營銷(這個術語指的是推銷那些能撫慰人心的、神奇的或是能激勵人心的產品)已經成為各個(即使和「心靈」八竿子打不著)品牌和產品廣泛使用的策略了,從糖果到運動飲料,甚至汽車和電腦。
 
  今天,那些尋求「一絲涅的滋味」可以大口嚼一嚼漢普頓酸辣醬,或是吃幾顆「上等瑜伽糖」或「業力糖果」(Karma Candy)。而如果這會讓你口渴,安海斯–布希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廣告,口乾舌燥的西藏喇嘛渴望地凝視著一艘貼有「百威」標籤的小飛艇,但是,說到心靈營銷,那就沒什麼食品能跟蒿現章的發明相媲美了。這個中國農民想出了種植「人參果形狀」的水梨的辦法。當然,這種梨每個賣7.5美元,但這個有獨創性的農民還是賣出了近1萬顆。
 
  2010年,現代索納塔有一則廣告,主打的是一種「獲得內心平靜的日常活動」(本質上也就是做一堆瑜伽動作,其中有一個動作很聰明地叫作「索納塔」),而佳得樂也有一幕,傳奇球星邁克爾·喬丹跋涉至一座崎嶇的高山(毫無疑問,喜馬拉雅)以尋找一位心靈導師,這位導師的智慧結果就是該品牌的口號:「生命就是一場運動……喝下它。」而電腦廠商IBM與網絡搜索引擎萊科斯也都從夏爾巴人以及西藏聖人那裡取材,做了一些宣傳廣告。
 
  有時聖人甚至還會直接參與進這種品牌洗腦。比如說,中西部地區的一所鄉村西多會修道院就有一個營利性的部門,叫作LaserMonks.com。在不做禱告或不行齋戒的時候,這些修士—沒錯,真正的修士—就會重新填滿你用過的打印機墨盒。修士們聲稱他們迄今已經服務了超過5萬名顧客,而且他們每天幾乎要處理兩三百份訂單。2005年他們的營業額達到了2 500萬美元(對了,他們的網站還能滿足線上禱告的要求)。洛杉磯有一家名為「國際巧克力」(International Chocolate)的公司不惜使用記錄裝置來捕捉真正處於冥思狀態的西藏僧人的電磁腦電波,並將其在巧克力流水線上「播放」,每一批歷時5天。據該公司創始人吉姆·沃爾什(Jim Walsh)稱:「任何吃了這種巧克力的人都能展示出最理想的健康狀態和生理心理水平,而且尤其能感受到對一切生命均有裨益的能量、活力和健康。」
 
  如果說新世紀的精神性已經真的成了新的消費者宗教,那麼也難怪會出現一款叫作「水份緣舒悅」(Hydra Zen)的面霜,還有一個叫ghd的美容公司在廣告宣傳中把自己稱為「頭髮的新宗教」,告訴使用者如何依據「ghd福音」來生活,或者一款受歡迎的甘蔗酒的商標是里約熱內盧的基督像。類似的還有巴黎高檔香水品牌嬌蘭名為聖莎拉的香水系列,名字取自佛教的生死輪迴,而這個香水系列的廣告上寫著:「聖莎拉是和諧的象徵,象徵著女人和她的香水之間的『滲透作用』。」(那個香水瓶塞簡直就像是佛陀的眼睛。)
 
  為什麼這一切會行之有效?我說過了,我們的大腦偏向於相信某些事情—任何事物。你可能會說,作為人類,我們需要相信。這就是為什麼公司持續不斷地想出新的花招,把新世紀的精神性以及傳統的、舊世界的信仰和宗教雙雙資本化。說一個很驚人的例子吧。我發現,近幾年來,社會中有越來越多的穆斯林教徒變得更加現代,這意味著公司有了意料之外但又利潤豐厚的機會。一點背景知識提示:如果你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教徒,你的宗教會要求你只能吃指定的「清真」食物。這是一個阿拉伯詞彙,意思是「合乎法律的」或「被允許的」(此外,這些食物不包括豬肉和豬肉製品、屠宰不當的牲畜、肉食性動物以及酒精)。那麼,根據歷史經驗,購買清真食品就意味著去穆斯林雜貨店或肉舖,店主會根據伊斯蘭教的教規來切肉。在巴格達市區不難找到這樣的人,但是這裡是美國,不大可能一轉角就看到一個穆斯林屠夫。這就是為什麼食品公司會提供上千種標榜著「清真食品」的新產品。《清真雜誌》(Halal Journal)寫道,這個行業的價值大概達到了每年6 320億美元—驚人地佔到了全球食品工業的16%。
 
  如今,公司把一切商品都貼上了清真標籤,從食品到化妝品甚至再到家具(對家具來說,「標籤」就是據稱合乎清真標準的、用於木材著色的油、油漆或肥皂)。加拿大有些銷售清真維生素的藥品公司,甚至聲稱產品「不含動物膠和部分伊斯蘭學者說的那些讓主流產品非法或不合乎法律的其他動物性衍生品」,還有一系列清真化妝品,包括一個名為OnePure的品牌,它可能已經由同一個負責鑑定肉類的伊斯蘭組織在馬來西亞鑑定過了。「人們一直在追尋純淨的事物」,瑪·侯賽因–甘寶斯(Mah Hussain-Gambles)肯定地說道,她創辦了清真化妝品公司Saaf Pure Skincare。無論所有這些宗教性的宣稱是否合法,它們都很有說服力。紐約一個穆斯林的出租車司機曾經告訴我,為了彌補他的不虔誠,他已經開始購買越來越多的清真產品;這些產品能夠讓他在「精神的過失」中感覺好一些—這才是關鍵所在。這些精明的品牌並非真的在出售食物、香水和化妝品;他們是在出售純淨、精神性、信仰、道德,有些情況下還出售贖罪。
 
  如果你不是穆斯林,購買信仰也不是你的追求,那也不要怕:eBay會有你想要的東西。根據《新聞週刊》報導,在2008年,這個受歡迎的拍賣網站提供了好幾撮據說是從聖女小德蘭身上取得的頭髮(每一撮起價40美元)。或者,你也能買到一塊據說是13歲的聖菲洛米娜的骨頭,據傳說,她因為拒絕嫁給羅馬皇帝戴克里先而遭鞭笞、水淹,最終身首異處。這一切都使得該報導的作者更加困惑,是否真有可能「用信用卡買到一小塊上帝的恩典與奧秘」。
 
  離奇的可不只這些。在eBay所有跟信仰有關的商品裡,最奇怪也最荒謬的就屬一份能顯現出聖母瑪利亞面孔的烤芝士三明治(被一家在線賭場以28 000美元購得),以及一塊長得非常像主教法冠同時又像是一個簽名帽的多力多滋玉米片(被同一家賭場以1 209美元購得)。不過別擔心:囊中羞澀的人只需3.26美元就能買到據稱是「生命之意義」的東西。只是你買下這種東西之後具體會收到什麼就不好說了,賣家提供的唯一照片就只是一張絢麗彩虹的遠景。
 
  說到出售信仰,我就不得不提大教會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於1977年第一次出現在波士頓第一浸信會教堂—可以容納3 300人—它今天不亞於一個營銷機器。大教會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教堂配有咖啡吧、書店、電子遊戲廳、美食街,甚至還有保齡球館,怎麼看都像是一個購物商城,而不是一個做禮拜的地方。其他教堂更像是電影院,因為它們聘請技術顧問幫它們安裝多媒體屏幕,布道就是通過網絡放映在這些屏幕上的。有了這種集音樂、媒體、印刷品和網絡於一身的、高速運轉的混合物,「科技的份量足以跟一個大型音樂廳相媲美,」傑克·杜蘭(Jack Duran)說,他是有限合夥企業特納夥伴建築公司的執行副總裁。另一位研究美國教堂、劇院以及娛樂中心(包括環球影城中的一棟)的外觀變遷的建築師也說:「如果你能讓小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光顧,那麼他們的父母也會跟著來。」然而,其他教堂的做法更偏向企業。根據《福布斯》雜誌報導,世界改變者教會「運營著一個音樂工作室、出版社、電腦圖形設計室和自己的唱片公司」,而新生使命浸信會教堂不僅有一個首席執行官,還擁有一個「提供視頻點播的特效3D網站」。而伊利諾伊州柳溪的社區教堂大巴靈頓出名的原因就在於,它擁有針對「重大」事件設立的營銷會議和研討會,其特點是從商業顧問吉姆·科林斯到總統比爾·克林頓再到華盛頓紅人隊教練喬·吉伯斯(Joe Gibbs)都在會議中發過言。票價大概是每個人25美元至幾百美元不等。
 
  希望浮現
 
  無論品牌承諾的是健康、幸福還是感悟,我們在這一章討論的所有營銷策略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利用的是每一個人對重回大地的渴望,對重新得到一份不受金錢或現代生活壓力污染的純真的渴望。它們出售給我們的是內心的平靜、精神的圓滿和更美好的生活。
 
  對於出售給我們希望,這是老調重彈了;過去100年來,公司一直在用同一種模式來販售希望。利用希望來促進銷售很有效,因為我們需要希望,而且,我們購買希望。露華濃的創始人查爾斯·雷弗森(Charles Revson)在1967年就說破了一些事情:「在工廠裡,我們生產的是化妝品;在藥店裡,我們賣的是一罐一罐的希望。」
 
  希望,是我們為了一個完美的家庭—或有朝一日我們希望居住的那座遙遠的城市所借的貸款。希望,是我們為了更親近自然而買的一堆露營用具(即使我們就生活在喧囂的城市之中);是為我們永遠都不會劃的皮划艇而買的支架;是為測量一座我們永遠都不會爬的高山而買的靴子;是一個帳篷,要搭在我們永遠不會去睡的星空之下。
 
  希望,就是加入一個健康俱樂部以便得到我們一直以來都想要的身體;是我們為了造福後代、留給他們一個更美好的星球而吃的當地養殖、鮮草喂養的牛;是我們為以防哪一天心血來潮想要穿一穿而花高價買來的衣服。希望就是那些承諾不費力氣就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的產品。
 
  我有一個朋友,他最近手頭有點緊。有一天我在他的車庫裡瞥到了他那輛昂貴的悍馬,跟他的高速快艇系在一起。「你為什麼不把車跟船都賣掉?」我問。如果他真的經濟拮据的話,賣了它們才比較合理吧。
 
  不,他對我說。起初我以為他只是太固執,但後來我意識到,他是不想放開那些東西,因為它們代表了希望。而且如果他把它們賣了,就等於把整個他想像中的未來都賣了。這些物品代表的是一個世界,一個他希望將來生活於其中的世界。
 
  每一次我在世界各地做講座時,我都會敲一敲木頭(此為一種祈運的做法),只是鬧著玩罷了。就我的自身經歷而言,這種做法從來都沒有給我帶來任何實在的好處,但我還是會這麼做。希望也許是一種幻覺,但我們相信它—而且我們也願意為它花上我們的血汗錢—所有人都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197

醫療保健(100):能舒緩老年性黃斑病變的番紅花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30583

saffron

提到對眼睛好的食物,相信很多人會聯想到明目的杞子,又或者藍莓。那還有沒有其他呢?

上圖是一種叫番紅花的香料 (saffron),是收集蕃紅花雌蕊柱頭所製而成,按重量來計算是全球最昂貴的香料,比同等重量的金子還要貴。番紅花是歐亞二洲常用的食用香料之一,最著名的食譜要算是西班牙的海鮮燴飯。最近有研究顯示番紅花也有多種藥用價值,其中之一就是對防止眼睛衰老有不錯的效果。

老年性黃斑病變 (Macular degeneration) 是一種視網膜退化的病癥,隨著年紀增長視網膜上的細胞會變得不健康,漸漸出現沈積物,令色素細胞發生病變做成視力喪失。氧化作用和長期炎癥被認為是黃斑病變的重要一環,而番紅花有超過 150 種活躍的抗氧化抗炎成份,所以對視網膜細胞有多重保護作用。

在一個小型研究中,33 位 50 歲以上的初期黃斑病變患者每日服用 20 毫克的番紅花,為期平均 11 個月。三個月後患者的視網膜電流圖 (electroretinogram) 讀數有顯著改善,顯示視力有所好轉。番紅花的保護效果也非短暫,在實驗結束後維持了超過一年,所以番紅花有機會舒緩甚至防止老年性黃斑病變惡化。

資料來源:Marangoni et al (2013) Functional effect of saffron supplementation and risk genotypes in earl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 preliminary report.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1:228

 

你們的讚好是我們寫作的原動力,請支持我的 facebook 專頁及筆與誌評的facebook 專頁。

我的 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rongscienceblog

筆與誌評 facebook 専頁: http://www.facebook.com/plscomment

個人網誌: http://rongscienceblog.hkblogcity.com

243 total views, 12 views tod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79

營養保健品生產商:瑞年國際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12/blog-post.html

滬港通實施後,A股市場終於有外來資金流入,價量齊升,熱鬧非常。反觀香港股市,抽走資金投放A 股,加上中廣核凍資,恆指又上又落。我不熟悉 A 股市場,難以選股。如果不懂得選 A股,又想參與,可以考慮南方A50 (2822)。過去一個月已經升了30%。現在是否好時機,我不知道,但可以多留意。

今日繼續在香港選悶股。瑞年國際(2010) 的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達75分,而截至2014年上半年的勢頭指數達7分,基礎因素不俗。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人民幣):

營運收入:10.53億(2013H1:10.00億,+5.3%)
經營利潤:  4.78億(2013H1:3.99億,+19.8%)
淨利潤:      3.56億(2013H1:2.85億,+24.9%)
經營利潤率:45.4%(2013H1:39.9%,+5.5%)
淨利潤率:    33.8%(2013H1:28.5%,+5.3%)

從上述數字可見,營業額雖然增長有限(僅5.3%),但公司有限降低銷售成本、分銷成本和行政支出(分別下降3.45%,1.32%,10.06%),改善毛利率和利潤率。截至今年6月,公司持有現金17.7億,而短期銀行貸款5.2億,沒有長期負債,但有約1.56億元的可換股債劵。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達3.65億,較去年同期的1.13億上升超過3倍。而應收款6.77億元,75% 的帳齡為90日內,而90-180日帳齡的佔~23%,比例與去年相若,未見任何撇帳或壞賬跡象。而貿易應付款僅7700萬,~79% 屬90日內到期。以此觀之,公司的財務穩健,現金流充足。即使營業額增長不算強勁,但高利潤率和穩健現金流,吸引了我的目光。



銷售營養保健品和保健飲品佔營運收入的75% 和20%。保健飲品減少外判生產,令毛利率上升。而保健營養品的銷售點,由去年71000個,增加至75000個,期內開拓了大型連鎖超市和藥店,包括上海世紀華聯連鎖超市,雲南白藥連鎖藥房,敬一堂連鎖大藥房等。同時,亦開拓獨立的瑞年康健店和製作20集微電影宣傳品牌,推互聯網銷售旗艦產品是氨基酸片(Amino Acid),年報詳列集團的推廣和宣傳策略,包括多場展銷會、商場和超市免費試飲等。另外,今年7月,公司作價2億收購安徽省雙科藥業。該公司有食藥監局頒發的高端眼藥水生產設施,銷售超過10種高端藥品,供各類眼疾和眼部手術治療後使用,並透過100家分銷商銷往超過200家眼科醫院。雖然瑞年集團的醫藥品銷售只佔總銷售收入5%,但收購雙科能瞬即擴大營銷網絡。雙科藥業2013年的除稅和非經常性盈利約1640萬, 收購協議訂明2014年和2015年的稅後純利,需要達到3500萬和4000萬人民幣,否則需要補償瑞年國際。

從財務數據和業務策略,瑞年國際正值擴充增長期。有機會前往內地,讀者可嘗試實地考察,了解保健品的市場。現價市盈率僅4倍,我認為抵買。至於時機,公司的股價自7月份約$1.7 上升至9月中高位$2.95,兩個多月上升74%,然後回落至今約$2.24。現在正值年末,加上資金都走到A 股市場,我不肯定是否買入的最好時機,倒是值得留意。只要確定轉勢,就可考慮買入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437

4S店帶著新武器殺回來了,上門汽車大保健剛剛起勢又要被幹回原形?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8/148803.html

i黑馬:各路提供上門養車服務的創業公司才說完要造4S店和修理廠的反,這下4S店和修理廠又殺回來了,它們獲得了什麽新式武器?

\汽車後市場又添一巨頭玩家!

1月7日,紐交所上市公司汽車之家(股票代碼:ATHM)推出汽車後市場保養O2O平臺“養車之家”。目前這款產品主要針對北京市場,車主通過養車之家的APP或網站獲得汽車美容保養服務,包括洗車、小保養、大保養、鈑金噴漆等十余項精細分類服務信息,然後在線上預付費購買打包服務,再前往提供該服務的線下商戶獲取服務。

在養車之家發布現場,汽車之家CEO秦致認為,未來養車之家APP其中一個作用是幫助門店擴大了活動範圍——分布廣泛的門店也可以派技師就近提供上門保養服務,它創造的產值可能比單純上門保養的公司大10倍。過去,門店沒有品牌、不會玩線上銷售,它即使有能力做上門保養,但不知道怎麽告訴車主,車主也想不到門店也可以提供上門保養。而上門保養因工具、場地、配件等原因無法提供的深度修理業務,門店都可以做。

目前,養車之家在北京與共計500多家4S店、修理廠、美容裝飾店以及更換輪胎服務商達成合作協議,線下商戶登錄商戶版客戶端,將服務打包做好、定好價格,提交到養車之家後臺,通過審核後會按照服務類型放在頁面共車主選擇。之所以要讓車主預付費,是為了提高到店率,保護商戶利益和積極性。車主獲得服務後,養車之家也不會立即把錢打到商戶賬上,這是為了確保商戶給車主服務的質量。養車之家從商戶銷售的服務中抽取一定比例作為傭金。

在O2O服務中,線下合作商提供的服務質量如何控制是一個難點。養車之家采取事先審核制度,有專門的線下團隊在簽約前詳細考察服務商,主要考察技師技能水平和配件獲取資質兩方面。養車之家負責人汪雲洋說,養車之家只做平臺,不會介入配件供應,“水太深、供應鏈太複雜,而且那是商戶主要利潤點,我們不碰”。作為平臺,養車之家也跟上門保養公司合作,以增加服務項目的多樣性,後者看重的是養車之家巨大的線上流量資源。

依托汽車之家巨大的訪問流量,養車之家從線上引流的成本極低。同時,汽車之家的品牌背書讓養車之家在車主和商戶之間都有良好的口碑,與這兩者發生交易的成本都相對同類平臺更低。養車之家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在於,把在汽車之家的電商平臺購買新車的車主變為養車之家的用戶,這批用戶可以稱得上是最優質用戶。

秦致說,汽車行業的底子好——從福特造出T型車開始,一直就處在技術和管理創新的前沿,他對汽車後市場互聯網化的前景很看好。這次活動上,汪雲洋沒有透露養車之家開拓外地市場的時間點。

(更多汽車後市場創業精彩內容請期待《創業家》2015年2月刊)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59

美多種保健品被查出含有害成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3581.html

美多種保健品被查出含有害成分

一財網 申明雅 2015-02-08 12:41:00

銀杏葉片:沒有發現銀杏葉成分,檢測到蔥(大蒜)、大米、雲杉及蘆筍;人參片:沒有發現人參成分,檢測到大蒜以及大米;大蒜片,沒有發現大蒜成分,檢測到棕櫚、龍血樹、小麥及大米……

 

當你興高采烈地買上一大堆“美國制造”的保健品準備回家饋贈親友時,如果看到這些檢測內容:“銀杏葉片:沒有發現銀杏葉成分,檢測到蔥(大蒜)、大米、雲杉及蘆筍;人參片:沒有發現人參成分,檢測到大蒜以及大米;大蒜片,沒有發現大蒜成分,檢測到棕櫚、龍血樹、小麥及大米……”你是否會大呼坑爹?

據《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報道,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的調查報告指控GNC、Target、Walgreens和沃爾瑪四大零售商欺騙性地出售具有潛在危害的植物維生素補充劑,並要求他們停止銷售這些保健品。報告稱,其中部分草本成分寫於標簽上,但許多潛在易過敏的草本成分並未標明於標簽。

產品成分誇大其辭或未現標簽

抽檢測試以DNA技術進行,即通過尋找每個生物獨特的短序列DNA,以便研究人員確定產品包含的植物及動物成分,然後借助電子數據庫快速識別並分析出產品獨特的基因成分。

在被抽檢的四大零售商中,Walgreens出售的且最受歡迎的人參片,其廣告稱該片劑能“增強耐力和生命力”,但里面僅檢測到大蒜粉和大米;沃爾瑪出售的銀杏葉聲稱能提高記憶力,里面卻只有蘿蔔粉和小麥粉,而標簽上卻說它沒有小麥或引發部分使用者過敏的面筋;Target被抽檢的植物產品中,3種添加劑都未含有標簽中的成分,卻含有米粉、豆粉及野生胡蘿蔔粉;著名保健品銷售商GNC,其保健片劑中含有對過敏病人有危險的豆粉和花生粉。

此次,沃爾瑪的抽檢結果最差:6種保健品都含有廣告標明成分之外的物質。Target在這幾家抽檢的店中表現稍好,保健品標識的誤導部分最少——6種產品中,一種呈不合格陽性,兩種含標簽成分以外的物質,剩下3種產品測試均呈陰性。

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彼得•科恩(Pieter Cohen)是一名保健品安全用藥方面的專家。他稱這一測試結果實在太差,讓人難以接受。他說制造過程可能會破壞部分DNA成分,以致出現為無效測試;另一方面,如果數據是精確的,“這將導致一場令人難以置信、毀滅性的商業訴訟。”

紐約州執法部門對這些大型零售商及藥品連鎖店發出信函,指出其出售產品的標簽具有誤導性。紐約州總檢察長埃里克•施耐德曼(Eric T.Schneiderman)說:“保健品標簽錯誤、有害及虛假廣告都屬於非法範疇。這也給紐約家庭帶來了不可預測的風險,尤其是那些隱藏有過敏成分的添加劑。”他要求這四大零售商立即停售被抽查的產品,並提供生產商從生產到加工及檢測的詳細信息,解釋質量把控措施。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也已針對某些含有危險成分的添加劑發起調查。

誰在使用保健品

《華盛頓郵報》稱,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在瘋狂地使用膳食補充劑,他們通過保健品來尋求健康及減肥。2013年,全美保健品的銷售額達到130億美元。

如果研究人員深究保健品成分,結果將更令人擔憂。2012年,研究人員從檢察長調查報告中發現20%的減肥及免疫系統膳食補充劑存在非法宣傳療效的現象。

一年後,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發現,2004~2012年間,有237次膳食補充劑被召回事件——比例占FDA第一類藥物召回率的一半以上,這也意味著保健品所含物質可能導致死亡,或產生其他嚴重的健康問題。10月,《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被召回的含有危險違禁藥物的保健品在6個月後市面上仍有銷售。

保健品行業代表認為,任何問題產品都是由行業邊緣的少數幾家公司產生的。但紐約州此次調查特別針對全美藥店品牌及零售巨頭,這表明問題普遍存在。

為什麽監管缺失?

一直以來,公眾誤認為美國保健品與藥品一樣受到FDA的嚴格監督。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得從1994年的一項聯邦法律說起。

根據1994年的聯邦法律,與處方藥不同的是,保健品在投入市場前不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流程以證明使用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FDA要求各保健品公司確認自家產品安全且標簽成分準確即可。從本質上說,這要求各公司嚴格自律。

2007年以後,聯邦對保健品行業的監管有所收緊。保健品制造商要求在15天內向FDA隨時報告消費者使用後出現的嚴重醫學反應(無論是住院或是死亡)。2008~2011年,FDA收到了超過6000份報告。美國國會政府問責局(GovernmentAccountability Office)認為這一數量可能偏低,因為部分消費者出現不良反應後是向中毒控制中心報告,而並非FDA。

2012年,一篇發表於《美國醫學協會雜誌》的論文警告稱,保健品行業監管的缺失可能導致“不良事件”發生。在過去的5年中,問題保健品曾引發腎功能衰竭、肝炎等問題。同年,美國衛生部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保健品聲稱的成分及功效往往缺乏科學依據,建議FDA“明確法律職權範疇,以審查保健品聲稱的成分和功效”,即保健品同藥品一樣,需經嚴格審查。

2012年,法案得以修正,保健品生產商被要求向FDA註冊保健產品,標註產品詳細成分。此次,檢察長報告建議FDA通過立法獲得監督權,以擴大有限的產品監督範圍。

營養理事協會(Council for Responsible Nutrition)——一個營養膳食補充劑制造商聯盟通常會阻止監管層面對行業至關重要的研究。例如,他們說美國醫學雜誌協會稱,最新調查標明絕大多數召回產品都下架了。該組織將紐約州首席檢察官的此次調查稱為“公共衛生旗號下的作秀”,並稱此次調查所遵循的方法存有缺陷。

產品是否下架

為應對此次調查,Walgreens表示,盡管只有紐約州要求下架部分產品,但他們將在全國範圍內下架問題產品。沃爾瑪表示將聯系保健品供應商,以“采取適當行動”。GNC的發言人則表示公司將“全面”配合紐約州總檢察長的工作,但仍堅持其所有產品“經過有效驗證並廣泛測試”。Target則並未做出回應。

記者走訪了沃爾瑪、GNC、Walgreens及Target,發現截至2月7日,除Walgreens已將問題產品全部下架外,其他幾家零售商依然正常銷售這些抽檢產品。在芝加哥市中心的Target,鋸棕櫚(Saw Palmetto)赫然在列。當記者問正在往貨架上貨的工作人員是否知曉部分保健品抽檢不合格時,對方表示自己並不關心,也沒有接到上面的下架通知。她稱,貨架上暫時空缺的產品並非下架,其他分店或許有貨。GNC在網上推出了“買一件,第二件產品半價”的促銷活動。但不少人在論壇上表示對其產品質量持懷疑態度。

抽檢結果不能解釋為何許多保健品並未包含標簽所註成分,但卻含未註明成分。紐約州常務副總檢察長馬蒂•麥克(Marty Mack)稱,現在是輪到該行業來說明這些保健品里包含些什麽的時候了。

編輯:應民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60

醫藥股的投資邏輯變化:以中國動物保健(00940)為例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66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8 16:30 編輯

醫藥股的投資邏輯變化:以中國動物保健(00940)為例
格隆
醫藥股投資邏輯的變化
兩會報道鋪天蓋地,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代表們詬病和討論最多的兩個話題:環保+醫保格隆看到的比較煽情的代表語句分別是:1、我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認識藍天和白雲。2、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安放在家門口的平價社區醫療點里)

而現實情況也是:港股醫藥板塊今年面臨著不少壓力(在很多公司的股價上已經反應了不少)

長線來看,中國醫療健康市場約2萬億人民幣規模,目前藥品市場已經占到1萬億以上。藥品行業的增速已經很難再超過整個醫療行業的增速。這也是為什麽目前A股和港股市場醫療器械公司和醫療服務公司的估值普遍高於醫藥公司的原因。

短期來看,今年以來陸續公布的醫藥招標結果是對醫藥公司估值最大的打擊——這實際是經濟下滑,政府財政收入減少,社保壓力山大背景下藥企對政府的強制讓利。不出意外,這個過程會持續很久,藥品生產商的最好日子很可能已經過去,資本市場可能必須改變醫藥行業成長型消費行業的界定

現實預測是:估計在今年主要省份招標結果都塵埃落定之前,醫藥股的估值很難有大幅修正。

毫無疑問,隨著中國“未富先老”的老齡化社會的提前來臨,整個健康產業的增長還是無需懷疑的,這決定了資金會繼續在這個產業里尋寶。格隆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從傳統制藥企業流出的資金,可以去配置什麽股票(前提假設是不流出大消費板塊)?

從大消費行業來看,澳門博彩和零售行業的基本面都是倒退的,比醫藥行業更差。按照這個邏輯,結論就不難得出了:大健康行業中,業績不受醫藥招標影響的公司就有機會受到資金的追捧,這包括

1)醫療器械公司;
2)醫療服務公司;
3)有醫療電商概念的公司;

一個案例
遵循以上標準,格隆以一只與醫藥招標無關,但是前期被醫藥板塊下跌而誤殺的公司為案例,來說明未來醫藥股投資邏輯的變化與調整。

折價公司叫中國動物保健(940),港股市場唯一的一家獸藥公司——同樣是藥,人有社保壓力,針對人的藥品價格自然是被打擊對象。但動物是沒有社保壓力的,這是邏輯不同的關鍵點。

中國動物保健是一家中國領先的獸藥公司。雖然公司以保健命名,但是目前公司的產品全部都是治療性藥物。公司2007年底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2010年底在香港介紹上市,2013年8月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

公司目前的大股東是董事會主席王彥剛先生,持有公司53.34%的股份。第二大股東是美國美國著名醫藥公司禮來。禮來旗下的動物保健部門是排名全球前五位的動物保健公司。禮來是在2013年4月通過中國動物保健向其發售認購證的形式入股的,目前持有公司20.35%的股份。禮來的入股強化了中國動物保健在獸藥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

先看一下行業概況與公司基本面
根據中國獸藥協會的統計,2004年至2012年,中國動物保健行業產值由10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接近400億元人民幣,年化複合增長率為19.4%。其中獸藥市場由2008年的257億增長至2012年的368億,未來的三年內仍將維持超過10%的年化複合增長。獸藥中疫苗的部分增長遠超過行業增速,未來三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5%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養殖業是一個波動比較大的行業,但是我們看過去十年的動物保健行業數據發現,在過去十年間,動物保健行業的產值重未發生過按年倒退的情況。可見雖然養殖業是一個波動很大的行業,動物保健行業卻是一個穩健增長的行業。這與我們國家養殖業正在逐步升級走向規模化,醫療防疫成本占養殖成本逐步提高的背景有關。根據相關資料,散養情況下疫苗占養殖成本為0.91%,而在規模化養殖的情況下疫苗占養殖成本可以達到1.53%。而中國的規模化養殖相對於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提升空間,以生豬飼養為例,年屠宰量達到500只以上的農場在中國只占到中國生豬市場的35%,而在美國這個數字是94%。

中國獸藥行業存在的另外一個機會是行業整合機會。從國際市場來看,獸藥行業是一個集中度非常高的行業,前五大公司輝瑞、默克、梅里亞、禮來、拜爾占據了60%的市場份額。而中國的獸藥市場還處在一個非常分散的狀態。以比較傳統的化學藥來看,中國存在1600家藥廠,行業高度分散。因此行業龍頭就會在行業整合中受益。而整合的催化劑就是規模化養殖的占比的提升以及獸藥流通渠道的暢通(比如最近已經被熱炒的醫藥電商概念)

除了上文提到的化學藥以外,獸藥中增長最快速的子品類當屬生物疫苗。生物疫苗市場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政府采購給養殖戶免費使用的強制性疫苗;

第二部分是養殖戶自己采購的市場化疫苗。

先說政府采購疫苗。

首先對於獸藥采購的分管部門是農業部而非衛生部獸藥的招標與人藥的招標是完全不同的兩套體系。獸藥每年都會進行春秋兩次招標,這與人藥招標每隔三年才進行一次完全不同。

另外就是獸藥招標的價格從歷史來看都是非常穩定的,甚至穩中有升。原因是中國的獸藥品質尚處於需要提升的階段,政府也希望通過適當提高招標價格來采購更好的疫苗。

目前政府采購的疫苗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大品類,分別是:口蹄疫疫苗、豬藍耳病疫苗、豬瘟疫苗和禽流感疫苗。如果想要獲得政府招標資格,必需先要取得相關疫苗的牌照。四種疫苗的市場規模和中國動物保健的市場份額如下:

  • 口蹄疫疫苗:市場份額20億人民幣,共有6張牌照,動物保健市場份額為8%。
  • 豬藍耳病活疫苗:市場份額15億,共有12張牌照,動物保健市場份額為10%。
  • 豬瘟活疫苗:市場規模8億,共有31張牌照,動物保健市場份額為10%。
  • 禽流感疫苗:動物保健正在獲取牌照,目前尚無銷售額。

根據3月4日的公告,動物保健已經從遼寧益康手中取得禽流感疫苗相關專利(又是一份拗口的公告,這是香港上市公司公告的通病。格隆匯擬推出專門的欄目,專門解讀香港上市公司的拗口公告,敬請期待),因此禽流感疫苗將成為15年公司業績增長新的驅動力。
市場化疫苗的存在就是因為政府采購的強制性疫苗僅能滿足最基本的防治,遠遠達不到規模化養殖的需求。因此大中型養殖戶都會自己采購更為高端的疫苗——這些養殖戶不會因為禽獸的社保問題而吝嗇在高端疫苗上的采購與投入

再來簡單算算估值
按照市場上大行的平均測算,動物保健14年凈利潤比13年同比增長70%,約為4億港幣。15年比14年同比增長50%,為6億港幣。公司目前104億港幣市值對應15年17.3倍市盈率。而A股的獸藥龍頭公司金宇集團(600201)目前的估值為15年31倍。由於中國動物保健是港股中唯一的獸藥公司,因此並沒有直接可比的參照。但是醫藥板的龍頭公司通常估值為1倍PEG。

如果我們根據動物保健15年1月售出股權激勵中的約束條件(有興趣者可自行去查閱相關條件)來估計公司16年與17年的增長,公司主營業務利潤在未來三年仍保持30%以上的增速。也就是說公司目前估值對應的PEG為0.58,確實算便宜的。

一些大投資邏輯以外的公司疑點
公司此前股價大幅回調,總結一下是存在這麽一些疑問或者瑕疵:

  • 醫藥企業受招標價下調影響,導致整個醫療健康板塊估值受壓。上文已經解釋過了獸藥招標與人藥招標完全是兩個流程。獸藥招標價格會保持穩定甚至是有機會提高。從這個角度來看,動物保健被誤殺的幾率比較大。甚至可以反過來思考,以人為主的醫藥企業的基本面受到了招標價下調的影響,而獸藥龍頭就成了大健康板塊中少數還能保持高速增長的稀缺標的。同樣邏輯也適用於其他主營業務為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和醫療電商的公司。
  • 公司主席在14年11月減持了7000萬股。公司解釋說當時動物保健流通性不好,而且恰好公司主席因為個人原因需要一筆資金。因此就將部分股份出售給幾家基金。不管出於什麽原因,這種主席出售套現不是什麽太好的事情。公司表示主席都不會再減持公司股份,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最近已經有幾筆增持)。
  • 對公司的另一個質疑是公司賬面億現金與利息收入對應不上,懷疑現金有問題。公司解釋是在新加坡退市是投行要求公司所有現金不能做任何形式的理財。14年下半年財報中就會看見合理的利息收入。不過這個問題,可以相信禮來入股動物保健時候,已經做過仔細的審計,不太可能出現這麽明顯的財務問題。
  • 公司與禮來業務上的合作進度不達預期。公司表示目前禮來正在幫助公司規範運營流程並升級產線使之符合歐盟標準。在15年公司將會與禮來交叉銷售各自的產品。與禮來的合作將提升公司產品質量,幫助公司打開禮來手中的高端客戶資源。
  • 對遼寧益康的收購,有高價買資產之嫌。公司收購遼寧益康,主要是為了獲得該公司手上的禽流感疫苗牌照(收購完成,公司將成為全國少有的四種疫苗牌照齊全的公司)。從公告的數據來看,收購對遼寧益康整體估值為4.5億人民幣,而遼寧益康15年的凈利潤只有1500萬,估值30倍,甚至高於動物保健自身的估值。公司對此的解釋是,遼寧益康的經營利潤接近四千萬人民幣,凈利潤只有1千多萬是因為有較多的財務成本。而動物保健與遼寧益康技術上的合作可以大幅提升遼寧益康的利潤率水平。另外上文已經解釋過,遼寧益康手中的禽流感疫苗的牌照是一個非常稀缺的資源,牌照本身的市場價值甚至都不只4.5億。通過收購遼寧益康,動物保健成為了政府采購的全牌照公司,這將提升動物保健在以後政府招標中的競爭力。

不算多余的結語
格隆分析動物保健這個公司,只是為了說明兩個也許不算正確的結論,來幫助我們調整投資方向:
  • 醫藥股以其兼具需求穩定與利潤成長,而一直都是資本市場青睞有加的寵兒。但未來這個行業的投資邏輯在發生明顯變化。醫藥生產商(主要是人藥)的邏輯可能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
  • 未富先老的中國現實會支撐整個醫療保健行業的發展,未來整個醫療產業鏈的利潤將會更多向器械、下遊的醫療服務、醫療電商轉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