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視失業為家常便飯
1 :
GS(14)@2012-12-17 23:39:29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ozjj/20121127/134713812308.shtml
2012年11月,注定是個多事的月份。11月7日,荷蘭國際銀行(ING)在持續出售旗下資產仍不足以償還政府巨額資助的情況下,也加入到裁員大軍中。11月17日,受到城內幾家大企業不斷裁員重組的拖累,阿姆斯特丹出現了失業高峰,失業人口約佔全市人口的8%。
荷蘭是一個國際貿易依存度極高的國家,外部環境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對它造成影響。統計表明,平均每6-7年荷蘭就出現一次經濟低潮。如此頻繁的經濟波動讓荷蘭形成了從裁員機制到失業社會保障的一整套制度,對於荷蘭人來說,失業就像家常便飯,並不為它緊張。
老A 工作46年 重新審視人生
老A今年64歲,是荷蘭一家公司的辦公室主任,工作中時常處於「微high」的狀態,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哼著自編的小曲兒。雖然還有一年就要退休了,但他的工作態度像剛入職的新人一樣積極,完全看不出來已經工作了46年,還曾經歷過4次裁員。
當筆者正要對他頗為坎坷的工作經歷深表同情時,老A卻是一副小事一樁的表情,反稱失業是福。老A覺得,長期在一家公司工作就像溫水煮青蛙,人會慢慢喪失鬥志。與其寄希望於經濟週期一直對自己有利,不如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幾次失業讓他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應該追求什麼,工作之外是否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本著這樣的理念,這麼多年老A一直沒落下各種可以參加的在職培訓,系統學習了商務管理知識。同時,在銀行他還有兩個零存整取的帳戶,一個專門存子女教育經費,另一個作為應急花費,每個月固定往裡面存入一定數目的錢。
E博士 工作10年 失業就像中大獎
今年40出頭、擁有名校工科學位的E博士,每當聽到他人感傷裁員的消息時,都要現身說法、把自己6年前的經歷拿出來分享。
由於業務萎縮,E博士當年工作的一家諮詢公司決定關閉荷蘭辦公室。按照補償方案,連續為公司服役了10年的他可以獲得N+2個月的遣散金,也就是12個月的工資。正當他考慮要不要接受時,公司方面怕夜長夢多、再生枝節,大筆一揮又把補償提高了兩個月。同時,E博士因為是被裁員而失業,還可以領幾個月的政府失業金。
更為幸運的是,他在裁員後還沒來得及在家休整,就因為經驗豐富、技術水平好,由之前的同事推薦,很快又簽約了一家公司,薪水還比之前高了不少。
在短短兩個月內,被裁員就像是「中了大獎」,讓E博士一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先是換了大房子和車,賬戶裡的存款依舊充盈,就連原先百般糾結孩子問題的E博士夫人也作出了辭職備孕的重大決定。6年過去了,丁克家庭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其樂融融的四口之家,這是E博士10年工作裡從來沒想過的。
小G 工作7年 抓住機會追求所愛
年初接到裁員通知時,剛剛30歲的小G長舒了一口氣。她終於結束了在公司裡到處打探小道消息、擔心工作不保的生活。這份工作明明就是個「雞肋」,小G當時禁不住家人三番五次的規勸,又看在「穩定壓倒一切」的份上才簽了合同,這一晃就是7年。現在突然被裁,所謂的穩定沒了,小G心裡反倒沒有恐慌,而是感慨再也不用浪費生命了。
小G決定,興趣是今後一切打算的出發點。她平時就愛鼓搗各種家居裝飾品,正好借此機會將愛好變成事業。小G先是把自己多年來壓箱底的存貨按主題佈置,再配上文字說明。同之前盲目投稿給家居雜誌不同,小G現在把全部裝飾天分都釋放在剛開的網店上。
剛起步幾個月,小G的網店沒有搞任何商業推廣,單純靠家人朋友口口相傳,沒想到居然積攢了不少粉絲,在線搜索也小有知名度了,甚至還有丹麥客戶專程開車採購。在小店所有商品中,最受關注的是小G自己設計的網店卡通頭像,問的人多了就是商機,小G已經開始著手定製以卡通頭像為主題的小擺設。另外,還有設計工作室找她談授權出版兒童書籍的事。
常常有人因為裁員而沮喪失落,但老A、E博士和小G則抓住了這個人生軌跡扭轉的契機。面臨選擇時主動還是被動並不重要,真正的變化來自於他們看待生活的心態。
本文來自於新浪財經原創專欄集《全球新聞眼》如需轉載請務必標明文章來源和欄目鏈接,歡迎媒體洽談落地合作。意見建議請@全球新聞眼2012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