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能看透音樂椅遊戲嗎?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1927


巴黎:

Graham以巧妙的價值投資法解釋了1929年的地產為何會大跌,他說假如一個$10,000物業的除淨的租金收入是800,放 債錢銀行借6成,收取6厘年息,銀行便可以說較安全,因為interest cover是800/360= 2倍幾,即使租金收入大跌1/3,銀行亦有信心借貸人不會走路,因為租金仍足夠蓋過利息。

Graham說,假如那個物業是工廠、醫院...等專為某行業而建造,放債人便不能用上述方法,而是以一般的生意 Interest Cover計算,即較高和一個多年的紀錄去證明它的入息是穩固,能受考驗,足夠償還利息。

Graham 以一個8%的物業作例子,聰明的投資人定然會流口水,但是如果Graham的物業上升4倍至40,000而租值現仍是800,即只有2厘,這種情形的出 現,大多因利息下跌,做成資產價值上升,因現在的利息接近零,例如是0.5%,假如物業按9成,以如此低的利息,Interest Cover接近4倍,反而比原例子2倍幾還高,做成一般放債人"以為"是很安全。

隨Cup君和黃師傅都談捉大市走勢的重要,巴黎以為,談 易行難,因為你一旦不專注內在價值,你便很易墮入非常危險的境地,所有這類大市的波動,都是因為資金的流向,又其主要原因都是因為利息的變化。例如現在物 業從10,000上升了2成,但你會估計利息會從6厘向下走,物業仍有上升的空間。這個時候,你的目光不會注重企業的盈利,而是自已的投入是否在熊市之 初,又或這個上升時機,會否持續和多久,你的進出是否夠迅速------這種態度,其實和玩音樂椅遊戲的原則都是相同,你的取勝率不會決定在勤力,因此你 是不可能確定你的可以比任何人高(勤力看年報、看行業統計數字、調查數字的真實性和勤力看音樂椅轉動是兩回事,當然有人認為後者也是非常有作用)。

價 值投資給人誤解成只著重基本因素,不注重時機,事實是價值投資非常注重時機,只是投資人是注重在不同時候、價值與價值關系的變化,每一間企業,應像超級市 場貨架的貨物,有一個與它價值對應的價格,即你不能單以業績良好、管治良好、年年賺錢,股價上升而買入股票,而是要買入一間價值高於價格的企業。

每次我買進的企業下跌,我和一般投機人一樣,有動搖的時候,所不同的是,價值投資人會重新驗證那企業的基本因素和買入時有沒有變動,假如沒有,我都會心安理得地繼續持有。

如果你不能持有一隻股票十年,你就連一分鐘也不要持有,即你一開始就不應買入,如果你在買入後即下跌而賣出,那你無論以任何原因作辯護,都不能遮掩你在玩音樂椅遊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73

大話科技:大數據!你能在色情行業裡做什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785.html

9月底,又有一檔美劇要播出了,描寫人類性解放的《性愛大師》。我掐指一算夜觀天象,就知道這美劇在我國一定可以火起來,我甚至都能猜到這美劇最多的一條評論是什麼內容,一定是「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讓我看這個?」

其實只有我們這種經過正統的愛國主義初中政治教育和生理衛生自習課的屌絲群體,才會對「性」這個字眼如此敏感,以致於當年,同宿舍兄弟直接讓我幫他借圖書館中所有帶「性」字的書籍,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嗯,最後我給他帶回來一本《無線電性能大全》。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嚷著創新,但是更多的是嘴上的忽悠功夫,隨便抓個人,都能聊幾句大數據云計算。但是作為盈利模式非常傳統的色情業,其實最近幾年有不少從數據挖掘中的創新掩藏在那活色生香的畫面之下,色情業有不少理念值得國內的IT精英們學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來,讓我們看看師父們拍的小電影吧。

一.色情行業的數據挖掘

首先請允許我向一位真正的色情數據專家致敬,Jon Millward。其實說色情專家過於片面,他還做過分析500個死囚行刑前的最後一句話等分析,每一個都引人注目。但是在我看來,他用6個月的時間,潛心分析超過10000名的色情豔星及她們的12萬部作品,從而拿出了一份專業的數據報告,至少這份報告裡能扭轉很多人的固定思維,告訴他們,世界並非想像的那個樣子。佩服他的另外一個理由是,他能連續半年,每天都研究色情片卻沒有精盡人亡,好一個牛字了得。(提醒:作者為專業人士,請看官不要嘗試連續半年不停的看A片,由此帶來的生命危險概不負責)

他從世界上最大的成人數據庫IAFD.COM裡取10000名豔星的資料和她們的作品列表,然後從各種維度進行分析。真實數據分析之後的結果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並且影響到了部分色情拍攝公司的選角標準。只選出幾條,管中窺豹。

在很多人的潛在意識中,歐美的色情明星應該是金發碧眼豐乳肥臀的模樣,魔鬼身材皮膚白皙,狂野中帶著性感,風情中帶著誘惑。

  

但是實際上,10000名女豔星中,頭髮以棕色的最多,佔到了39.1%,其次才是金色32.7%,22.5%是黑色,5.3%是紅色。(處女座的劣根性在此時暴露無疑,我加了一下,發現還有0.4%沒有在統計顯示,難道是白發魔女?)。更變態的是,作者發現哪怕是32.7%的金發,裡面還有60%左右是後來染的……

而在罩杯問題上,雖然歐美豔星一向以高頭大馬著稱,但是排在第一位的罩杯是B,最常見的尺寸是34B。緊隨其後的是C,其次是D,然後才是DD(歐美標準,大約相當於F杯)。對不起,我實在沒有找到A罩杯的數據。

在年齡結構上,平均的入行年齡為22歲。但是職業生涯長短卻顯示了這是一個「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的競爭激烈的行業。在70年代,豔星的平均職業生涯男性為12年,女性為9年。而到了現在,男性平均僅4年,女性3年。所以在AVN獎(成人界的奧斯卡獎)中,能蟬聯的豔星基本沒有。

這同樣是一個需要腳踏實地勤奮工作的行業,因為演員賣力與否、演技高下,是很容易被雪亮眼睛的群眾發現的。所以最勤勞的男豔星湯姆拜倫一共拍了2549部色情片,睡了1127位女星。這很容易讓我想起了《大獨裁者》裡的經典鏡頭,他臥室的牆上,貼滿了和睡過明星的合影,裡面有梅根福克斯等一票女明星,最後連施瓦辛格都沒放過。

而最勤勞的女豔星則非尼娜-哈特林莫屬,只是由於男女有別,她只睡過199個男豔星,但是從1984年開始,她一共拍了938部作品,這也注定是一個傳奇啊!

前八卦色情專欄作家盧克·福特曾經在批評色情電影行業的時候,煽情的說:「大部分女孩成為豔星拍一個片子就會退出,因為這經歷會讓她感到可怕、尷尬、羞辱,她們會永遠記著這種痛苦,她們不會再有勇氣再拍一部。」這句話在谷歌中能搜到無數次引用,我甚至都能想像得到悲天憫人的《知音》如果看到這句話,一定會大筆一揮《誤入歧途的弱女子啊,遭人蹂躪走上豔星不歸路》。

但是真正從數據分析來看,只有10%到30%的女性會只拍一部作品就銷聲匿跡(並且你無法知道是她不願意拍了,還是沒人找她拍)。而53%的女性都拍了三部或者以上。也許退出僅僅是因為不喜歡,而絕不是所想的那樣屈辱和痛苦。

而在對作品的標題進行分析時,發現排名第一的關鍵詞是「TEEN「(青少年),有近2000部作品標題中包含這個詞。而排名第二的是」MILF「(熟女),排名第三的是」Wife「。無聊的喬恩又去抽查了100部包含熟女的電影,發現其中女主角平均年齡為33歲,7%的女星超過40歲,超過50歲的超過4%。一瞬間,我腦補的畫面卻是廉頗大人手持大刀,大喝一聲」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數據是死的,重要的是數據分析後的結果如何去使用。例如喬恩也從廣大的豔星群體中提取了一張豔星最受歡迎的大眾臉,再加上其他的特徵,以後星探們工作就會輕鬆很多,只用拿一張照片,蹲在街頭,看到一個棕髮B杯白人美女,就沖上去問:「你的肚臍到大腿之間是否紋有一隻蠍子?要有的話,你就完全符合超級豔星的標準,來,跟我們去拍電影吧。先給300人民幣現金試鏡費吧。沒現金沒事,這旁邊有ATM機」。

  

我甚至還去一個專門由成人數據庫延伸出來做豔星面部識別的網站,看一下有沒有人像芙蓉姐姐(不過看起來生成的都比原版的要漂亮)。網站建立於12年初,如果當初百度同學能多上點兒類似創新型色情網站,那麼PK大咖的應用去年年初就能火了。

二.由數據分析引發的創新之舉

如今,互聯網行業峰會如此之多如同過江之鯽,隨便找個會場坐下,估計不出一分鐘,就能聽到創新、大數據、云計算等幾個名詞。

而在世界範圍上,很少有色情網站界的人士參加這種行業峰會,去暢談大數據。原因也許是因為他們離錢太近,他們更關注每次從數據引發的創新能否帶來收益上的變化,而不是去當專家空談。我一直有個狹隘的不成熟的偏見,凡是在舞台上竄下跳,天天發軟文刷存在感的企業,往往是危機來臨的前兆。

1.數據幫助色情帝國轉型

由於傳統色情電影業務的下滑,加上盜版和互聯網上免費資源的侵蝕,很多成人公司開始拓展新的業務。其中轉型典型莫過於Hustler,最初的初衷是他們曾經發行過一部成人影片,工作人員在TW上無意發現很多人居然在問男主角的衣服是什麼牌子的,在哪裡可以買到。後來他們就引進了服裝生產線,開始生產Hustler品牌的個性時尚服飾。原本他們擔心自己成人製造商的口碑會影響銷路,但是數據監控發現他們位於好萊塢和紐約的實體店,60%的顧客是女性,其中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們之前是干什麼的,並且有不少好萊塢明星會主動穿著他們的衣服亮相。

這真是個好的產業延伸與拓展,一張DVD,脫衣服之前是Hustler的襯衫和短裙廣告,脫衣服之後是Hustler的色情影片。

2.數據帶來的性崗位就業

如同上文所說,整個色情影片行業已經走下坡路,但是老兵死去,總有新兵入伍。現在很多立志於從事這一行業的姑娘,更多的會選擇當裸聊女郎。就像你經常收到的QQ請求一般「一台電腦,一個攝像頭,足不出戶輕鬆創業!」

例如2012年AVN獎的獲得者Lily Carter就是兩年前在谷歌上搜索「如何成為一名色情明星」,從而開始走上了裸聊女郎的道路,接著由於表現突出,業績良好,就投身到了傳統的錄像影片界,一炮而紅,在2012年獲得了17項提名。她真幸運,要是在國內,肯定正在賣安利。

而專門立志於為全世界的性工作者找到滿意工作的網站SEXYJOBS.COM上,寫稿當天的提供裸聊女郎工作機會是61個,而招傳統群眾演員(指那些九流小影片裡的角色)的機會也不過208個。這個網站的市場總監表示在每年春季,在每天全部的2500個招聘中,裸聊女郎能佔到半數。

 

BTW,請那些喜歡語音激情聊天的同學最好能改變一下喜好,因為我看到了一份應聘語聊女郎的簡歷,不忍直視。

全球共有5%的用戶會訪問在線裸聊網站。裸聊網站Livejasmine.com並不算一流,但是在他們平台上的頂級裸聊女郎,一個月能掙到34000美元的提成,並且一個星期也有雙休。而在他們網站上,數據的應用更多的是體現在推薦系統上,他們彈出的小廣告一般會有3-6候選人,只要你去過一次,就能根據你的喜好、口味風格給你推薦不同類型不同價位的裸聊女郎。

正因為這種數據的應用,讓很多裸聊女郎能憑藉自己的本事掙錢,多勞多得,有創意就能脫穎而出,如何能讓用戶心甘情願的不停掏錢,這是一門更高深的學問,等待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分享。想成為頂級裸聊女郎,只會脫衣服,說兩句「官人我要」,肯定無法在這弱肉強食的叢林中生存下去。

3.數據帶來的產品與技術創新

在2012年,那本奇葩的小說《50 Shades of Grey》的流行,給很多歐美女性帶來了強烈的性解放衝動,據稱小說裡出現的情趣玩具隨著小說的發行而熱銷。我想應該如同當年那本《上海寶貝》給我帶來的文字衝擊。

所以,很多成人影片公司都檢測到了自己的客戶中,女性用戶的比重正在逐漸提升,看A片不僅僅只是男人的事情。但是只有New Sensations公司真正的利用上了數據,在新拍的影片中,更看重文藝性,而不是走獵奇和獸性的路子。他們說想拍出能讓女性主動邀請男人看的A片。

諸君可以想想看,女同學打電話說她有一道物理題不會做,想在夏日的午後邀請你到她家裡幫她補習。你義正詞嚴的說「你只要算上A車的加速度就可以了。」她又在電話那頭撒嬌說還有一道化學題不會做。你只得嘆了口氣,放下手中的漫畫書,騎車去了她家。

一進家門,你就驚訝的發現她居然只穿著一件背心,下面露出修長的大腿,你流著口水,一臉色相的問:「這是湖人隊奪冠時的紀念球衣嗎?」她笑而不語,端過來一杯水,杯底還有沒有融化的小藥片,她說是維生素C。你端坐在沙發上,她突然拉上了窗簾,整個屋子都黑了下來,然後她對你粲然一笑,打開了電視。畫面沒有聲音,只有一個藍屏滾動著一些英語,「FBI WARNING」。然後居然出現了一男一女正在做那個苟且的事情。

你的臉一下子紅了,女同學突然把你抱到懷裡。你氣憤的推開她,站起來大聲說:「你幹什麼?化學題呢?」

別以為這只是想像和意淫,現在很多色情網站的技術提供商和成人電影製作工作室PinkVisual就是因為創始人維瓦斯在和老公一起看色情片時,感動的淚流滿面,從而決定投身色情技術圈。

Pink Visual就是用數據來指導影片的拍攝和色情網站的優化,例如用戶的推薦/篩選的機制/不同的數據呈現,並且分析用戶的流失環節以及優化方案。

他們會對用戶的來源進行分析,然後調整帶寬分佈。他們發現通過WIFI訪問的用戶一般會比web用戶要求更高的視頻質量,從而更好的調整帶寬負載。而如果是iPad用戶,他們就會推送更加高清的視頻,因為設備的屏幕更大。

同樣,他們也發現,有些地區雖然帶來的流量超高,但是由於可支配收入和信用卡有時不是真實存在的,遊客佔據了大量的帶寬,卻帶不來收入。在某些情況下,就會封鎖某些國家以節省帶寬。不過看完了多篇報導,我並不知道他說的到底是哪個國家,真不要臉,看A片還想不掏錢。

而CAM4.COM則會在白天的時候,根據用戶量的情況,在低谷的時候推出大型多人表演來提升流量,進行數據監控。

4.數據帶來的線下產品創新

數據不但能指導線上運營,同時也能指導線下實物產品的研發與改進。例如做高端性玩具的LELO品牌,他們在做用戶調查的時候,發現購買自己性玩具和情趣內衣的用戶中,有46%的用戶有過SM的經歷,而其中具體項目排名中第二是滴蠟。所以他們就推出了30美元的滴蠟按摩油。可以作為蠟燭燃燒,滴到身上後,就成了按摩油。

產品一經推出,銷路很好。隨後LELO又推出了10美元的普通按摩油,數據顯示,很多買了滴蠟按摩油的用戶都會順手再買一個普通裝的。

三.創新之源

最近在各個文章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話是在任何一個行業潛心研究10000小時,都會成為專家。而創新也不僅僅是靈光一閃,點子拿來。在這個不缺創意缺實現的年代,想到什麼不重要,做出什麼才重要。

特別是在研究數據方面,歐美豔星流和日本女優流就有顯著的區別,歐美更多的是把色情行業當做商業來運作,更多的數據分析,更強的技術創新。而日本更多的是AV行業當做娛樂產業來運作,體現在更多的蘿莉幼齒,更多的清純人妻上。

例如哪怕僅僅把從1980年到現在的AV影片中,學生裝的樣式總結起來,我們就能清晰的看出服裝審美的變遷。當然,這對中國的校服現狀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ManWin,色情行業的帝國企業,全球排名第一的成人站就是他們控股,每個月能拿到大約16億瀏覽者的數據資料,當問到他們如何處理這些數據時,他們的COO表示「很簡單,去發現用戶喜歡什麼,然後我們去滿足他們。」

很多時候,數據就是這麼簡單,清清楚楚的放在那裡,任你蹂躪,但是如何用得漂亮,那就需要對數據對用戶的潛心研究。

最後,我清楚的知道這篇文字出來後,會對自己的名聲有怎樣的影響,但是請讓我強調一句「你們可以鄙視我的節操,但是請不要侮辱我的人格」,更不要留郵箱給我(給我發照片者除外)。

其實這篇文字,主要是從一個行業的角度深度的剖析了如何使用數據來創新,希望每一個看到這裡的朋友能先去思考一下自己的工作,想想有沒有改進的餘地。而不是……去複製文章裡的網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22

投資隨筆:你能和那家企業競爭嗎?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40

投資隨筆:你能和那家企業競爭嗎?
作者:陳嘉禾

居高者,自處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 陸賈《新語》


價值投資者如何選擇長期有競爭力的企業?這個因素深究起來,可謂千頭萬緒。

但是,複雜的企業分析問題,其實可以歸結為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有足夠的資金進入這個行業,或者作為行業的競爭對手,你能 和這家企業競爭嗎?

如果作為行業對手、或者有足夠資金的行業外資本,可以很輕松的和一家公司展開競爭,那麽被競爭挑戰的企業就很難保持長期的 高利潤率。反之,則企業可以自由的定出自己的價格,從而坐享長期合理的回報。

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些行業和公司的例子,從而仔細了解一下,能否和某家公司競爭,究竟是怎樣的概念。

由於牌照壟斷和行業約定俗成的認可造成的壟斷地位,一個市場中壟斷地位的證券交易所往往很少受到挑戰,香港交易所就是一家 非常難以與之競爭的企業。任何資本在進入香港市場時,幾乎都不會考慮建立一家交易所。

正因如此,香港交易所在過去 10 年中保持了大約 45%的平均 RoE 水平(凈資產回報率),而且即使近幾年 RoE 有所下滑,也仍然保持在 20%以上的高位。

機場則是另一種非常難以與之競爭的行業。在今天選擇權多半在消費者手中時,航空公司對於飛機是否降落某個機場,卻仍然沒有太大的議價能力。

同時,由於 NIMBY 的因素,即英文中“不要建在我家後院 Not In My Backyard”,導致在任何一個城市,新辟一塊土地建設一家 新的機場,面臨的困難,遠大於新建一家普通企業。因此,機場行業的利潤率在大多數市場中,都能保持的非常穩定。

與機場相反,海運則是面臨殘酷的競爭的行業。

在一家企業希望把貨物從 A 地運到 B 地時,它會有許多海運公司可以選擇,而任何兩家上規模、聲譽良好的海運公司,其互相之間的競爭就會因為提供的產品同質化,而陷入價格的攀比。

不過,企業是否面臨殘酷的競爭,有時候並不是由於顯著的因素、如是否占有某塊土地和資源等因素所導致。反之,細微的消費習慣,也會導致競爭是否殘酷。

舉例來說,我們經常看到非常成功的連鎖餐飲店、咖啡店,如大快活、星巴克等,但是很少看到大規模的連鎖高端餐廳。這是為什麽呢?

原因非常細微。仔細思考就會發現,消費者在消費時,會考慮一個簡單的比值,以決定是否選擇一家新的餐廳。

用公式表示,導致消費者選擇新餐廳的思考過程,可以概括為:選擇不同餐廳帶來的口味改善 > 選擇新餐廳付出的研究成本和試 錯成本。而導致消費者不選擇新餐廳、直接去連鎖餐廳就餐的思考過程,則可以表示為:選擇不同餐廳帶來的口味改善 < 選擇新 餐廳付出的研究成本和試錯成本。

對於快餐和商務咖啡來說,由於選擇不同餐廳能帶來的口味改善低,因此消費者更傾向於不付出選擇成本、而選擇口味恒定的餐廳。

反之,高端餐廳的口味差別非常之大,因此消費者也就更傾向於在不同的餐廳之間仔細選擇。因此,連鎖高端餐廳相較於單個高端餐廳,並沒有顯著的競爭優勢。

企業能否保持競爭優勢的因素還有很多,而這種優勢則是長期價值上升的保證,值得投資者一一甄別。不過,企業的競爭優勢並不 一定能夠長期保持,科技的進步、消費習慣的改變、自然資源的遷徙等,都會導致企業喪失其競爭優勢。對此,價值投資者也需要格外小心。

(來自信達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19

你能兩日內賺12倍24億? 林智遠

2015-02-26  NM
農曆乙未羊年剛開始,希望大家新一年投資日日進賬。新年中,可有想過在兩日內進賬12倍24億港元呢?那麼,首先就看大家可否通過以下的試煉!估值的試煉

一間代工生產皮革服裝公司,2014年6月止年度收入8,000萬港元(下同),對比2013年上升50%,毛利率34%,溢利率16%,溢利約1,300萬元;2014年9月止季度收入2,200萬元,對比2013年同季下跌14%,但毛利上升11%至45%,不計上市開支的溢利約560萬元,意味溢利率25%。這公司沒有自己廠房,2014年9月底總資產3,500萬元,當中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400萬元,淨資產約1,900萬元。大家估計這公司的市值是多少?以上資料來自2月12日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愛特麗皮革(8093),上市以配售形式進行,並以每股配售價範圍下限0.55元定價。配售1億股予129名「專業、機構及其他投資者」,市值約2億元,市賬率12,市盈率17。大家如對此估值有猶豫,已不能通過第一關試煉!第二關試煉,上市首日,愛特麗股價一開市就是1.65元,較配售價高出2倍,最高3.39元,全日收報3.28元,較配售價高出約5倍,市值13億元。第三關試煉,上市翌日,愛特麗股價最高見6.5元,全日收報6.35元。總結三關試煉,上市兩日的愛特麗,市值由2億元,升至最高26億元,兩日市值進賬約12倍24億元,收市市值也超過25億元。

阿里巴巴和普拉達也望塵莫及

在市值上,26億元的愛特麗代表市賬率139和市盈率202,騰訊(700)的市盈率約100,及在美國上市阿里巴巴的市盈率約50,也望塵莫及。在毛利率和溢利率上,愛特麗是45%和25%,對比2013年年報中,普拉達PRADA(1913)的55%和20%或也略有遜色,更遑論都是代工生產的裕元(551)只有22%和6%,及利豐(494)只有15%和4%。愛特麗上市集資僅5,500萬元,扣除估計佔集資額超過一半的上市開支,淨集資額只有2,600萬元,用於擴充營銷團隊、擴充生產前產品開發部門、擴充採購能力等。可是,愛特麗2014年9月坐擁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400萬元,淨流動資產超過1,800萬元,沒有非流動負債和沒有銀行借貸的愛特麗,基本上資金充裕。上市前,愛特麗更可償還應付董事款項480萬元及派發股息320萬元。

代工生產是新興增長業務?

創業板網頁指出,創業板是「為增長企業而設的市場」,尤指新興概念業務,並「讓投資者有多一個可投資於『高增長、高風險』業務的選擇」,代工生產的愛特麗是這類公司?首先,代工生產不是什麼新概念,而愛特麗主要營運附屬公司柏麗在1988年已成立,並在1990年已在佛山從事皮革服裝生產。其次,不單上市文件顯示愛特麗收入不穩定,上市兩日後公布的中期業績甚至也顯示愛特麗最新一季的收入對比上一季下跌11%,毛利率雖保持,但不計上市開支的溢利率卻微跌2%至23%。故此愛特麗應不是新興和增長公司。或者大家和筆者一樣過不了三關試煉,就算過了三關,也可能只換來過眼雲煙。愛特麗上市後第三日,股價收報4.2元,市值單日下跌了三分一。「高增長、高風險」的業務找不到,找到「高增長、高風險」的股價應也不是大家的那杯茶!

林智遠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313

“在這地方你能聽到50種語言的酒話” 多倫多電影節的老故事和新動作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287

多倫多電影節的成立,源自1976年戛納電影節期間的一次酒會。圖為2015年多倫多電影節的酒會。 (CFP/圖)

“自由、大膽、革新,12部真正的作者電影入圍,三位重量級評委外加2.5萬加元獎金。多倫多電影節今年40歲,我們需要一點改變。”以不設電影競賽而聞名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從今年開始設立了競賽單元。電影節藝術總監卡梅隆·貝利將公布這“一點改變”的時間定在2015年戛納電影節,賈樟柯新片《山河故人》首映當晚。因為這個競賽單元的名字叫“站臺”,借自賈樟柯的第二部長片。

2015年9月10日,第40屆多倫多電影節開幕。11天里,289部長片、110部短片參與展映,來自80個國家超過5450位產業人士參與。如果想把電影節影片看完,至少需要515個小時。

“電影節中很多優秀的影片,由於種種原因,無法獲得應有的關註。”多倫多電影節主席皮爾斯·漢德林認為,新的競賽會讓這些電影不致埋沒在明星陣容的奧斯卡季影片中,“褒獎真正作者的電影,也是回歸我們一貫支持充滿藝術野心作品的初衷。”他沒有直說的,還有多倫多電影節自己的野心。

近幾年來,多倫多電影節想取代“歐洲老大哥”威尼斯電影節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新競賽單元勢必讓雙方對優秀作者電影的爭奪更激烈。2015年“站臺”12部入圍作品中,有三部也同時入圍了威尼斯競賽。

酒桌上敲定電影節

多倫多的故事,確實是從戛納電影節時卡爾頓酒店露臺買醉開始的。

“當年我們靠拍攝紀錄片、廣告片和教學片為生,真正想做的卻是劇情片。可加拿大根本沒有自己的電影產業。如何讓電影產業發展起來?”加拿大制片人亨克·範·德·科爾克回憶。

1975年,科爾克與制片人、好友威廉·馬歇爾、達斯蒂·科爾想了個主意:在多倫多辦國際電影節。馬歇爾當時剛剛從市長辦公室辭職,重新回到電影界工作。“在這地方你能聽到50種語言的酒話。”他認為多倫多文化多元,擁有北美最多的平均觀影人口,世界各地的電影必然能在這里找到它的觀眾。

1976年春天,跟一些國際發行商和影評人有點交情的科爾帶著馬歇爾來到戛納電影節。他們打點卡爾頓酒店前臺,訂到格蕾絲·凱麗套房和露臺1號桌。科爾請來美國頗具影響力的影評人雷克斯·里德和羅傑·伊伯特,借此吸引了不少電影發行商和明星。

“我們請大家喝酒,並邀他們秋天到多倫多來。”馬歇爾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在戛納他們正式宣布,10月份在多倫多會創辦一個新的非競賽國際電影節。他們不會跟其他電影節爭奪影片首映權,而是向偉大的電影節同行們致敬,放映他們電影節中最棒的電影。新電影節命名為:“電影節的電影節”——這個名字一直用到1994年,才改為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電影人一方面極力擺脫美國後院的形象,不願淪為美國“國內市場”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希望跟好萊塢合作,尋求自身發展的機會。但傲慢的好萊塢片商對這個電影節並不感興趣,他們認為打上了電影節標簽的影片不啻票房毒藥。如今的多倫多電影節以奧斯卡風向標聞名,40年前卻沒有一部好萊塢影片願意來。

“1983年,《山水又相逢》在電影節首映,改變了我們與好萊塢的關系。”多倫多電影節主席皮爾斯·漢德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部影片由一群不太知名的演員出演,發行商有點不知所措,卻在多倫多奪得觀眾選擇大獎。後來在奧斯卡,它拿到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3個提名。

“好萊塢發行商開始跟多倫多電影節合作,試映影片,因為這里有真正的觀眾。根據放映情況,他們會調整發行策略。”電影節前主席海爾格·史蒂芬森補充說。“2008年,《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由於制片公司關門,幾乎沒機會做北美院線發行,是多倫多電影節拯救了這部影片,而它最終問鼎奧斯卡。《國王的演講》《為奴十二載》等奧斯卡最佳影片,幾乎都沿襲了這種電影節助推發行的路線。”漢德林介紹。

買家就坐在你身邊

奧斯卡頒獎季影片越來越多地選擇在多倫多亮相,人們甚至開始擔心好萊塢是否已經劫持了電影節。

“其實其他國家的影片,在電影節的擴張更加迅速。”漢德林1982年以選片人身份加入多倫多電影節,見證了選片團隊從5人發展到如今21人的爆炸式增長。

與歐洲電影節主席常年把持並深刻影響電影節選片口味相比,多倫多選擇了相對獨特的集體主義選片策略。電影節藝術總監卡梅隆·貝利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並非每一部入選影片都看過,選片人有非常高的自主權。這支多國部隊要在半年多的時間里,為15個官方展映單元完成邀片工作。在多倫多,可以看到選片人的大幅海報掛在街頭,他們不再是電影節的幕後英雄。

意大利人喬萬娜·富爾維從2002年開始負責東亞及東南亞地區選片。“北京、香港、東京和首爾每年必去。4月往往會在北京停留較長時間,因為中國電影市場不像日本或韓國,有官方機構幫你聯絡電影人、推薦最新的電影作品。獨立電影甚至沒有制片或發行公司協助推廣。如果不依靠長期建立的人脈,很難發現新作品。”

富爾維中文流利,1980年代她擔任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托魯奇的助手,在北京拍攝《末代皇帝》,這段經歷讓她愛上中國。通過她,王兵帶著《鐵西區》第一次在北美觀眾面前亮相,婁燁、萬瑪才旦的作品也被介紹給多倫多觀眾。2015年由她推薦首映的中國內地影片,包括張楊新作《岡仁波齊》,以及何平首次表現都市題材的影片《回到被愛的每一天》。

多倫多電影節與中國電影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傳奇選片人大衛·奧弗貝。1984年他把香港新藝城公司出品的描述倫敦唐人街殺人案的動作喜劇《英倫琵琶》帶到多倫多,通過電影節幫助吳宇森、徐克等人打開了北美市場。帶著處女作《落水狗》亮相多倫多的昆汀·塔倫蒂諾,攜全劇組演員為徐克和程小東的《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放映捧場,也傳為“西方遇到東方”的經典佳話。

陳凱歌2002年的作品《和你在一起》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後,聯合藝術家公司以150萬美元買下北美發行權。這對華語片來說是不錯的成績。

“多倫多是可以做成生意的。或許來這里的俄羅斯買家沒有去戛納的那麽多,但來的都是掏錢的主。”擁有多年電影節市場經驗的版權代理商萊斯利·烏克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5年,美國怪才編劇查理·考夫曼第二部導演作品、動畫片《失常》,通過眾籌方式拍攝。在多倫多特別展映單元放映後,被派拉蒙公司以五百萬美元買下。STX公司花一千萬美元買下了獲得“午夜瘋狂”單元觀眾獎的俄羅斯影片《硬核大戰》——一部用Go Pro運動相機拍攝、全程模擬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視角的闖關動作片。

新增的競賽單元影片,首場放映都安排在1400座的埃爾金劇院,觀眾、媒體記者、市場買家坐在一起。而大部分電影節,媒體和買家總能優先看片。以“站臺”命名,也是希望真正幫助更多的作者電影找到市場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51

百度賣教輔書,這種教育戰略你能看懂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23/153446.shtml

導讀 : 根據百度文庫的設想,未來學生可以將書上的習題答案拍照上傳到百度高考APP,由百度高考APP自動進行整理和分析,為考生提供“個性化”高考複習解決方案。

i黑馬訊 周路平 12月23日消息 百度要賣書了,這不是開玩笑。今日,百度發布基礎教育戰略,聯合金太陽教育首次發布了一套叫《大數據透視高考》的專題書,三本一套。這是百度教育在圍繞高考做的第二個布局,上一次還是百度高考App(原覓題App)發布。

本月初,百度新成立教育事業部,與百度文庫事業部一起成為百度在教育領域的兩個子版圖。根據百度的戰略,這兩個事業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教育事業部主要面向18-30歲的學習人群,文庫事業部則以文檔資源為核心,專註服務於K12教育,關註的是基礎教育。

百度文庫在K12領域的打法通常圍繞高考進行。今年11月,百度文庫事業部將此前的百度覓題更名為“百度高考”。該app除了提供全國各省市的高考真題練習外,還具備知識點針對性訓練、學科專題、狀元筆記、易錯題集和錯題本等功能。今年高考期間,百度高考專門上線了基於大數據分析的高考估分功能。

這一次的教輔書依舊瞄準高考,提出了“教輔書+百度高考App”的玩法。根據百度文庫的設想,未來學生可以將書上的習題答案拍照上傳到百度高考APP,由百度高考APP自動進行整理和分析,為考生提供“個性化”高考複習解決方案。而百度高考App也專門設置了教輔書入口,學生能通過手機端看到教輔書的電子版。

“將它與百度高考APP聯動,利用互聯網模式首創考點學習智能分層模式,為高考生提分開創捷徑。”百度副總裁王湛說,他很看重教輔資料對教育的重要性,“我們並不覺得我們要做什麽去顛覆現在的模式,而是利用我們的技術、我們的系統和產品,和現在大家最廣泛使用的教輔資料相結合,從而形成創新,形成提升。”

事實上,教輔書加APP的打法並沒有太多新意,百度文庫做的這個事情,早已被拍照搜題的“神器”實現。諸如作業幫、學霸君、小猿搜題等拍題工具,對錯題拍照之後,系統會根據難易程度自動篩選同類題目,供學生練習鞏固。而搜題類app已經廝殺激烈,盡管用戶數量龐大,但在尋求變現的路上依然沒有走通。

百度顯然不是想通過賣書掙錢,更多的是通過教輔書的用戶體驗,一方面,吸引三四線城市的用戶來下載百度高考App;另一方面探索互聯網教育落地的可能性。只是單靠一本教輔書,落地或者線上線下打通的實質意義相當有限。

百度做教育的優勢在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一點也是百度實際做互聯網教育的邏輯。從App到教輔書,百度的大數據沈澱和百度文庫的海量內容資源,將使得百度獲得教輔類出版社難以企及的優勢。只是從書本到App的反向打通或許還並不成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974

薛蠻子:不要跟我說你能成為“下一個馬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08/153681.shtml

導讀 : 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告誡創業者,能打動投資人的是你的核心價值,不要總是告訴投資人,你就是下一個馬雲、下一個李彥宏、下一個馬化騰。

i黑馬訊 (付佳)1月8日消息,今日,在億歐網2016中國互聯網+創新者年會上,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發表演講,他告誡創業者,能打動投資人的是你的核心價值,怎麽可以在15分鐘內把項目說清楚。而不要總是告訴投資人,你就是下一個馬雲、下一個李彥宏、下一個馬化騰,“這不是正確的路徑”。

以下為薛蠻子分享內容:

我覺得咱們現在進入雙創的時代,今天來了一千多口子人,多少是創業的?舉個手。張震(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融的錢都不夠花的。我覺得我們不缺乏創業的效率,甚至不缺乏創業的錢。這麽多的基金,大概上萬個。我覺得現在缺的是除了錢之外怎麽給初創的年輕人帶來資源、經驗,怎麽幫助你們設計期權計劃、怎麽配置你們最初的原始創業股東的比例,是不是一家獨大?是兩個人合作好?三個人合作好?四個人應該怎麽辦?這些對初創企業都是非常關鍵的。在雙創時代,好的天使投資人非常重要。道理就是創業者除了找到錢之外,背書、經驗和資源在某種意義上比錢更重要。

天使投資是美國人玩兒的。當時最初有這件事就是因為有大量的成功企業家在他們得到套現了,經濟上達到財務自由之後,首先他們不願意就此退休,願意跟年輕人在一起。在美國,大概有80萬到100萬的天使投資人,中國的這個數字到底有多少,誰也不知道。在三年以前,天使投資是完全陌生的詞。現在越來越多的看到這個詞匯。創業者找的不僅是錢,而是人,是一個團隊,是資源的互補。

天使投資不是科學。李想一個21歲高中畢業的孩子,怎麽知道他是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怎麽知道他可以挑戰特斯拉,要做新型的電動汽車?誰能想到初中畢業的蔡文勝的普通話都說不好,更不要說英文。他怎麽從205起,做了美圖秀秀,又做了最好的天使投資人。沒有根本的標準,並不是說這個哥們長多高、說什麽話就能成功的。這是藝術,不是科學。所以對天使投資的要求是閱歷。年輕人的創業有熱情好,而投資的歲數越大、越老奸巨滑、越能跳過所有的坑、交過所有的學費,他們帶來的價值是跟青春、熱情一樣大的。天使投資的訓練和培訓是很有好處的。

所有的創業項目都需要孵化,天使投資人一樣也需要孵化、需要教育。以前很多的企業家,他們都是按照凈資產,你放幾個錢,我放幾個錢,占了80、90個點,最後給你發兩個期權,創業者就沒有幹勁了。這不是以前造一個鋼廠,也不是國有企業內部創業。創業者怎麽能達到均衡的標準,怎麽一步步的,一方面又不失去對企業命運的控制。同時,又給一輪輪的創業者和投資者不斷提供財務回報,這是創業者最開始應該註意的事情。

我準備折騰折騰開一個天使學堂,專門在各地培養天使投資人。你說這主意好不好啊?跟滕院長(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聖)搶飯吃,我們這是野雞學堂,不是你們的科班學堂,沒關系的,我這個老頭閑來無事,自己一個人瞎玩兒玩兒。我們國家每年有幾百萬的新創業者,到底有誰拿到錢了?有人說三千個案子,有人說一萬個案子。實際上真正拿到錢的創業者還是極少數。

如果全國各地都有天使學堂,都有美國這樣的天使投資俱樂部。他們怎麽玩兒的?一個天使投資俱樂部基本上都是成功創業的人士聚在一塊,有人做生物工程,有人做硬件,有人做軟件,有人做娛樂,有人做大健康。每一行都有一個投委會,每個月,或者兩個禮拜在咖啡館見一見,一些人抱團,放里面幾十萬美金,不斷投資新的公司。美國偉大的公司絕大多數都有天使投資的影子,最簡單的就是Facebook,它的天使投資人可能是全世界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我們看到的正是由於良好的投資機制,從最開始的時候的起步階段,你自己把錢花完了,怎麽找到投資人,在小規模範圍內驗證你的模式,再找到張震這樣的機構接盤,能夠融A輪、B輪。

我們國家今年3月份就要推動註冊制,使上市變成市場化經營的公開透明的過程。同時,新三板的創立和上海馬上要建立的戰略新興板,都縮小了創業者的退出時間。以前我們做事情,七八年才能熬出頭,這個過程中的變數太大,真正能上市的公司太少了。現在有這麽好的機會,真正缺的就是好的合格的天使投資人。我也願意在這方面添把柴、使把力。

最要緊的,天使要做的事是除了錢之外提供巨大的幫助。我記得張震跟我一起投的李想。那個時候李想剛剛做汽車之家,泡泡網少有盈利,我們給他介紹了他的CFO、CEO,為他找到了頭一個戰略投資人。七年以後,這個公司才上市,這是漫長的過程。找到靠譜的天使投資人,除了錢之外,還可以帶來巨大的幫助。對所有的年輕人,現在是革命熱情高漲,但理性不足、事先考慮不足,我每天都收到三五十個計劃數,都是同質化嚴重、核心競爭力模糊、股權混亂。怎麽可以在15分鐘內把項目說清楚,而不要說你自己就是下一個馬雲、下一個李彥宏、下一個馬化騰,如果不投,就會後悔一輩子。這不是正確的路徑,這不能打動投資人。能打動投資人的是你的核心價值。中國有13.9億人口,有什麽招是別人沒有的?把這點說清楚,不僅老薛給你投錢,張震也給你投錢。把事情說清楚,天使投資人怎麽幫你們理清楚商業計劃,找到你們的商業亮點。

很多投資人見了創業者,本身對話交流的過程就是很大的幫助。確實,不見得你搞到了錢,但他至少可以提供一個不同的角度、一個冷靜的角度、一個資深的投資家的角度。除了熱情之外,一定要想清楚,換位思考投資者怎麽看。是不是他說的話,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你有什麽樣的感悟。

2016年,註冊制終於要出臺,這對天使投資和創業者來說都是好事情。想給我發計劃書的,我的郵箱就在微博上,微博的私信都是公開的。我的原則就是人靠譜、價靠譜,價格不能貴了,有好的計劃,趕緊給我發過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959

你能把產品做得像空氣一樣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4/154390.shtml

導讀 : 如今,智能家居還處在春秋時代的早期,遠沒到七雄爭霸的戰國時代。誰在未來能把產品打造成空氣一般的存在,就算是扒開了一點窗。

i黑馬訊, 2月24日報道

“當一個產品的智能化像空氣一樣讓人感覺不到,直到消失了才知道,那這個智能產品就做對了。” 在智能家居3.0論壇上,精益理想科技聯合創始人廉翌說到。

在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智慧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梅曉春看來,如今的技術完全可以做到。

早在梅曉春2009年去往德國西門子拜訪時,就已經看到有成形的智能家居模型。2014年,智能家居的概念在中國市場開始變得火熱。

北京的智能家居市場,不少經銷商一年可以輕松做到兩三千萬的出貨量,與此同時,一線、二線、三線城市也在迅速鋪開,各地創意生活館不斷冒出來。供給端越來越豐富,系統越來越成形。

火熱的另一端卻是智能產品的真實現狀:價格高、性能低,功能雞肋,普及率極低。不少人圖新鮮,用了一時,就擱到一邊,再也不理。

“以往遙控器直接控制,或者啪地一聲就把燈打開了,現在反而要先拿起手機、解鎖、打開APP、點選、確定等等。一步變成了好幾步,生活反而更麻煩了。”中關村在線家電家具頻道主編勾蕊說到。

在她看來,智能家居從1.0的手機控制,正在向2.0的語音控制過渡,而未來人工智能將通過收集人們的生活習慣,為人們提供更為貼心的3.0服務。如所謂,好的智能產品如空氣。不過,這樣的3.0顯然還沒有進入大眾的視野。

智能本質上就是信息交換

正如滴滴打車、uber等打車軟件,通過對供給和需求信息進行對接,結合地理位置提供方便,讓多年以來仍處於傳統形態的打車業態變為一種高效的協作方式。智能家居從某種程度上也算得上一個信息交換的載體。

廉翌講到這麽一件事,如今的電網輸送的電量其實是一定的,當電量達到一定閾值時,便會出現報警狀況。而如果將電網與城市家庭相連,當電量達到一定臨界值時,城市家庭便可適當降低功耗,以讓用電峰值平穩過渡,不至於造成危機。

信息交換是一種物聯網的概念,其初步形態已經被應到類似可調節電網這樣的場景中,節省能源的同時保障穩定性。

至於更高一級的信息交換,比如,房間溫度控制器與空調、加濕器等的互動,空氣檢測儀與空氣凈化機之間的互動,燈光、門鎖、電視、音響之間的互動等等。

這個時候,家居會變得懂你了,這樣的智能才是真正的智能,而不是雞肋。

還有多遠

“盡管從大方向來講,智能家居是趨勢,但目前一般老百姓不會買,一個是價格高,第二個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勾蕊說到。

什麽時候智能家居才能真正來到每個人的身邊呢?價格大幅下降,便捷而完美地解決實際問題。要達到這個期許,不少業內資深人士提出四個方向還有待成熟。

第一, 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的突飛猛進。大數據可以被認為是機器學習的基礎,而機器學習則是將大數據變成實實在在有價值的服務的驅動力。大數據即人們日常生活習慣的收集不在一朝一夕,而在經年累月。機器學習無論是在算法上,還是新的體系設計上,都面臨不少挑戰,底層的技術問題仍然無法攻克。這是一個緩慢的進步。

第二, 傳感器、芯片、電池有待進一步突破。傳感器作為家居感知外界的入口,無論在語音、溫度、濕度、室內位置、圖像、觸覺、嗅覺等有待提高,以實現精準的判斷和傳遞。而芯片則需要在功耗及效率上基於家居形態做適應性調整。電池就更難了。當家居都智能化了,所有地方都在耗電,如何讓電池更持久從而減少更換麻煩,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而在電池上,新材料的挖掘和利用也需要假以時日。

第三、 消費市場仍未到。中國整個市場的中產階級雖然逐年增加,但比例仍然很小。不過,未來會越來越樂觀。據波士頓咨詢公司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將有5億富裕人群,這部分人群會願意會高需求付出高溢價。相關報告也預測,中國在2016年將有1億人屬於高收入人群,這將帶動家電消費行為和理念的轉變。

第四、 仍然沒有一款真正的爆品出現。掃地機器人算得上是較為成功的一款產品,產品真正做到了自己掃地,自己充電,不需要人操心。但就這款機器人而言,要走的路還很長,比如在wifi模塊上如何實現更多共享等等。

初創團隊的機會

如今,阿里、騰訊、小米、海爾等巨頭已經相繼布局智能家居領域,期望建立自己的領地,在未來保有平臺優勢。對於初創團隊來講,應該如何競爭呢?

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早年供職於摩托羅拉,如今自己創業做智能家居的廉翌分享了11條經驗。

第一,  單點突破。挑一到兩個單品進入,重度垂直進行深耕。公司在前期所有的精力必須放到產品的打磨中。

第二,  痛點一定要痛。找痛點最好從親身經歷或周圍朋友出發,找準最亟需解決的點。對於是不是偽需求,需要長期跟蹤了解用戶的行為習慣,把習慣摸透了,才能知道產品的推出到底有沒有真市場。對於智能產品來講,評價痛點的標準包括,大大節省能源,“讓用戶變得更懶”,“零思考”。

第三,  智能家居多為硬件產品,互聯網團隊必須做好足夠的準備,且需要調整思維。

互聯網產品和硬件產品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容易改。出現錯誤,服務器的問題,1天改完,APP的問題,幾天足夠改完,而硬件的問題,沒有一個月根本下不來。因此,整個產品規劃,最好首先從服務器搭建開始,重心依次為硬件、軟件,最後是UI。

第四,  硬件團隊也應學習互聯網思維,註意產品設計的模塊化、可變化和可叠代。由於硬件的元器件屬於賣方市場,采用不同規格的芯片雖然表面省了錢,但實際上在采購和供應鏈支持時會遇到大的困難。因此,如果能在硬件設計時就註意實現核心元器件的共享,將大大減少麻煩。

第五,  產品設計時還要從生產的角度出發,盡量減少生產過程。由於工廠生產線屬於流水作業,每增加一道工序,便會有人力成本的上升。如果是在中途重新設計流程,更會使得成本加倍上升。

第六,  註意排期。由於不同的硬件部分需要在不同的工廠進行生產,對於初創團隊來說,工廠屬於強勢的賣方市場,周期不可隨便調動。因此,提前了解所需工廠所有的生產周期和地點,做好排期表,能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損失。

第七,  不要太計較價格。無論是元器件,還是工廠加工,初創團隊並沒有優勢。因此,初創團隊對於前期報價不要太多計較,不然,工廠為了節省成本偷工減料,或者將原材料換掉,導致初創團隊後期的產品賣不出去或者不達標,損失就大了。

第八,  註意與工廠打交道的方式。初創團隊可以站在工廠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比如提前開發軟件測試方法,幫忙工廠改善流程,減少浪費,工廠受益,自然也會更多回饋創業者。

第九,  管理上一致對外,結果導向,責權下放。

相比初創團隊,大公司可謂優勢明顯:不缺錢,不缺人,不缺品牌,不缺市場。但是大公司為求穩,往往在決策效率上冗長繁瑣,重程序而非重結果。而這恰好是初創團隊的優勢所在。管理上,必須集中全公司力量一致對外,用人上要麽用,要麽不用,帶領全公司拼命往前沖。

第十,  盡可能采集更多數據。當人們更多享用智能的時候,也意味著交出更多隱私權。與智能家居相關的數據,無論是用電量、產品的開關習慣、控制習慣、天氣、空氣質量、地理位置、時間等,收集越多,越能在後期發揮影響力。

第十一, 在智能家居領域還有很多細分領域有待挖掘。門鎖、貨架重量計算器、電熱壺、面包機、烤箱、電飯鍋等2B或2C的小產品,只要能讓過程更加簡化,讓人們變得更懶,並適當結合共享的模式,初創公司就很有機會。

如今,智能家居還處在春秋時代的早期,遠沒到七雄爭霸的戰國時代。大公司的平臺戰略,小公司打破既有利益的反叛突襲,各種通訊傳輸協議如wifi、藍牙、zigbee的無標準統一,真假需求的魚龍混雜,消費市場的緩慢培育……都給智能家居這塊未來的必爭之地蒙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毛玻璃,窗外一片光明,卻看不清,摸不透。

誰在未來能把產品打造成空氣一般的存在,就算是扒開了一點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624

馬雲不知道是啥的二次元,你能搞明白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11/154642.shtml

導讀 : 號稱“擁有年輕人就擁有未來”的馬雲說,雖然收購優土間接入股A站,其實他並不知道二次元是啥……那你知道嗎?

號稱“擁有年輕人就擁有未來”的馬雲說,雖然收購優土間接入股A站,其實他並不知道二次元是啥……那你知道嗎?

在前不久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主持人複旦大學副教授蔣昌建問:你說擁有年輕人就擁有未來,那你知道什麽叫二次元麽?

馬雲:……不知道。

二次元這個名詞,之所以被特意提到,是因為,它現在火了。1月8日,《朝聞天下》做了長達14分鐘的“進擊的二次元”專題報道。而僅一個月後不久的2月18日,央視財經《交易時間》再次解讀了二次元文化及中國二次元市場現狀。

頻繁的曝光讓更多人堅信“中國走到了二次元文化崛起的前夜”。此等“重視”程度也讓二次元愛好者們不禁驚呼:“原來我們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從A站B站到奧飛動漫,從彈幕到鬼畜視頻,以前一直隱藏在小眾背後的二次元,越來越為人所知。但是,二次元究竟是什麽?馬雲不知道,你知道嗎?

當然,馬雲還說了,不知道不丟人。所以,下面請跟隨i黑馬,走進本期的科普時間。在這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二次元的真諦,以及二次元世界人群背後的真相是什麽。

到底什麽是二次元?

動漫與文化娛樂產業新媒體“三文娛”評論稱:“這是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零一個答案的問題。”

央視在提及二次元概念時,是這麽說的:“二次元其實沒有嚴格的定義,相對於現實世界(三次元),二次元來源於早期日本動漫、遊戲,泛指為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遊戲(Galgame)、小說(Novel)、虛擬偶像以及其衍生產品。生活中愛好者對它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央視的普及中,提到的源自日本的ACGN,也就是二次元文化的核心。

次元,意即維度,因為動漫、遊戲等均為二維圖像,因此,在ACG文化圈子中,二次元便成為了它們代表的虛擬架空領域的代稱,用以和現實的三維空間“三次元”相區別。

熟悉日本動漫的朋友大概也能了解,隨著ACGN產業文化圈的擴展,基於IP的大量衍生產物也隨之催生,例如周邊、同人、COS、演唱會、特攝視頻、影視等,同時也在不同終端上得到越來越多的呈現,形成了二次元廣泛的文化體系。而不了解日本的“宅”文化屬性,不熟悉日本的動漫IP以及新番、遊戲資源,無疑是無法和二次元愛好者們進行溝通的。

但顯然,我們俗稱的“二次元”早已不止於此。

隨著二次元在國內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國產動漫遊戲等內容也加入進來。並且,社交媒體的興起,將大量不同於原來死忠二次元群體的輕度用戶,也拉入了這個圈子。

很大程度上,現在的二次元概念,已經指的是新一代年輕群體中較為常見的生活方式,代表著一種態度、審美觀和趣味。

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從商業角度出發,年輕的、核心的娛樂消費人群都可以統稱為二次元。基於此,他們把二次元用戶分為核心二次元用戶和泛二次元用戶。

其中,核心用戶樂於在日本ACGN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對周邊等進行消費,在社交網絡上,他們長時間出沒在AcFun、Bilibili、貼吧、微博及各類動漫論壇,對日本ACG圈諸多事物都深度了解和熱愛。

泛二次元用戶相對於核心用戶而言,對二次元的接觸大多停留在“基本了解”階段。可以說,他們對ACGN是出於某些特定興趣或略知一二。

融入二次元人群,有那麽容易嗎?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用戶都喜歡這種分類和稱呼。曾有人問,怎麽才能融入二次元圈子?i黑馬接觸到的幾位深度用戶給出的答案,卻讓人無奈,“老司機”們覺得這個圈子並不存在。他們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叫法還是“ACG圈”。

他們不以“二次元”為榮,也不喜歡這三個字。在ACG圈中,這是一個容易引戰的話題。老人們依然堅信並堅守著那片“未經汙染的世外桃源”;新人則修行尚淺立場不定,或和他們有理念沖突。

AcFun CEO莫然曾向i黑馬表示:“每個人對於二次元的理解都不同,有的人覺得二次元就是宅,而我理解的二次元就是拯救世界、孤膽英雄。”

二次元,也被視作是一種幫助表達情緒、理想和夢想的方式。但更多人習慣將自己所屬的這類人群與不了解它的現實世界人群對立開來,兩者之間的隔閡就被稱為“次元壁”。

這種隔閡感針對不同的人來說,有輕有重。次元壁的薄厚,跟這個人宅的程度具有一定的正相關性。

在知乎上,有人將“次元壁”與“受害者心態”聯系起來,認為這是二次元人群面對外界的誤解、偏見甚至不信任時,所形成的一種應激防禦姿態。

某種程度上,二次元中的“宅”、“腐”、“基”,往往會被外界解讀為“中二”、“幼稚”、“奇葩”。一直以來人們對於二次元人群的誤解,以及不同次元間認知的距離,成了導致二三次元形成對立姿態的關鍵。

在一次i黑馬與Bilibili一位內部員工的聊天中,他描述二次元人群是一個“極其敏感”的群體。他們不滿三次元們的隨意指指點點,更無法容忍“野蠻人”的無情打擾。他們沈浸在“有愛”的世界里,如果不是“臭味相投”,甚至也不會故意擺出一副熱心好客的笑臉。

其實,二次元們並不習慣被冠以標簽。他們認為自己跟喜歡追劇、打麻將的人一樣,只是追求喜歡的東西。二次元僅僅是一個文化圈,表達的是一種喜好,而非單指某一類人。在他們眼中,二次元人群的生活也是平淡無奇,而且並非異類。

 

二次元的錢,好賺嗎?

雖然因為泛人群的界定關系,目前業內對國內二次元用戶規模調查數據尚未形成統一意見。在2月央視財經頻道報道里稱,國內泛二次元內容已經具有1億以上的受眾,核心用戶的數量達600萬。而在央視首次對二次元的報道中,公布的數據則要樂觀得多:2015年我國泛二次元用戶規模達2.19億,核心二次元用戶5900萬。

如此“龐大”的群體,有什麽特征?

艾瑞咨詢曾經在去年發布《2015年中國二次元用戶報告》,根據報告的數據,二次元用戶中,男女人數約成六四比例,90後和00後是二次元用戶的主力人群,男偏宅、女偏腐。在眾多的文化人群中,二次元文化人群被認為要相對優質高端。這一群體互聯網原住民,既具備較好的互聯網人口紅利,也已形成良好的互聯網使用、消費行為習慣。

報告還提出,二次元用戶消費比例中,他們最愛周邊、遊戲和漫畫,以學生群體為主,他們每年在ACG上的花費占其零花錢的兩成,雖然經濟能力有限,但他們對喜愛的東西消費意願極強。

或許這也是資本越來越看好二次元經濟的原因。而過去一年中,二次元相關的公司屢屢融資,尤其是互聯網圈里最熟悉的A站B站的“轉身”。現在,在國內的二次元相關公司,例如國產原創動漫平臺有妖氣、暴走漫畫,互動社區JUJU,聚合平臺布卡、追追……

這一切似乎在釋放一個信號,那就是二次元經濟的風口要來臨了。但是,這是真的嗎?

從對於二次元人群的認識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是不排斥為中意的IP內容及其衍生品付費的。但是,同樣也是從這些人群的特質出發,我們發現,要獲得深度用戶的認可,也並不是件易事。他們基本是從日本番劇或遊戲入圈,對日本ACGN有著高度熱情,而其衡量產品的標準,也因而變得很高。而輕度用戶,他們的興趣和消費偏好並不固定,往往是出於某種原因才去消費。

國產動漫遊戲IP,如果不能在內容質量、技術、制作方態度、用戶定位、商業模式上獲得他們的高度認可,是很難賺到自己的粉絲的。而對國內產品而言,二次元核心用戶的難以融入,還給他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屏障:不是真正屬於二次元的人,站在三次元立場上操作針對二次元群體的產品,那是不切實際的“偽需求”。這就是不同次元間的“不可逾越之壁”。

但並不是做不到。比如,2015年的《大聖歸來》就開了個頭。它在技術和畫面上的誠意與進步,獲得了大量認可。

在二次元的商業化進程中,還有一個特例,那就是B站。一個最初利用“純粹”,聚集起了大部分二次元核心用戶,又基於這一亞文化群體,在向主流內容擴容的彈幕視頻網站。

B站的用戶,基於相同的內容愛好聚集在一起,又在社群形成後,由於相同的興趣而留存。現在在B站上,非狹義二次元的內容已經占據絕大多數。目前來看而對各種視頻、影視等基於共同屬性文化的吐槽和溝通,構成了B站上特殊的社交需求。

B站的商業化,以及新用戶的增加,也帶來了部分老用戶的不滿。但是當B站逐漸將自己改造成為有著共同價值觀基礎的年輕人聚集地時,卻給它的商業價值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一個亞文化群體能成為主流嗎?

雖然中國ACG文化發展與日本動漫影響密不可分,但中國二次元並不等於日本禦宅族。由於發展基礎不同、歷程不同、時代不同,如今的日本動漫產業已經是一個完全商業化的成熟產業,而中國的ACG根植於互聯網,並融入了大量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文化,形成了中國特色“二次元”。

如今,這一個性化的亞文化正經歷從小眾到主流的發展趨勢中。但也有人認為,把二次元稱為亞文化其實並不合適,稱之為對應於三次元文化的“平行文化”似乎更加恰當貼切。

其實早前,一部分被認定為“遊戲網癮少年”的亞文化人群也曾遭遇過與如今二次元人群類似的誤解和偏見。有的人被強制矯正,有的人則被認為繼續“墮落”。但如今,“電競”已經成為全新的體育競技項目。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娛樂文化生活方式,這些軌跡組成了具有時代意義的標簽,而世界也因不同的娛樂文化訴求變得豐富。

最近,吳曉波推文說,一個人很難背叛自己的胃和審美,“就如同當年的我們一樣,今日的年輕人從來無法被討好,他甚至從來不需要得到上一代人的理解,我們只是各自擔當、互相諒解,不必且無法混同。”

純粹的二次元文化,或許永遠也難以成為主流。而最終有可能走向商業的成功之路的,並不是真正的“二次元”。而怎樣引導這類“泛二次元”人群的需求,則是另一個新的話題的開端。

了解以下詞語,讀懂二次元

1

禦宅族

禦宅族,簡稱宅,是指對特定的文化領域有著極度的熱愛的一類人群的稱呼。

“禦宅族”一詞本來指代的是許多種人群,如鐵路宅、軍事宅、攝影宅、ACG宅(動漫宅、遊戲宅)等,但傳到國內之後,則多用於專指熱衷於動畫、漫畫、遊戲等所構成的ACG文化的人群。

2

彈幕

彈幕,今多用於視頻網站中飛過的即時評論字幕。代指在某些視頻網站中由觀眾即時插入的對視頻內容或其他的字幕吐槽,有別於傳統的靜態評論方式,彈幕評論使觀眾與視頻的互動性更為優秀,這也導致了大部分比較熱門的二次元視頻站大部分都以彈幕站的形式進行運營。

就分類來說,字幕包含普通字幕、空耳字幕、解說字幕三類。其中的普通字幕還包括了諸如歌詞、臺詞、翻譯等內容。

表現形式來說,字幕包括普通表現形式(普通滾動字幕,頂端固定字幕和底端固定字幕)和神彈幕表現形式(利用普通模式制作的特殊彈幕效果,和高級彈幕制作的花樣彈幕效果)。

比較著名的彈幕視頻網站:日本的Niconico動畫,天朝的AcFun、Bilibili、吐槽等(分別簡稱為N站,A站,B站,C站)。此外還有彈幕主義等為站外視頻提供彈幕支持的網站。現各大天朝視頻網站幾乎都添加了彈幕功能。

3

Cosplay

Cosplay,指利用服裝、飾品、道具以及化妝來扮演動漫作品、遊戲中的角色。從事Cosplay活動的人,即角色扮演者,一般被稱為Coser。現在,Cos在網絡上也衍生出了新的含義,往往被用來形容“假扮某類人的人”。

4

新番

新番是宅用語中對於日本最近推出(或即將推出)的動畫的一種稱呼,與“舊番”相對。 “番組”在日語中是節目、欄目的意思, “新番”在華語ACG界,經常代指新推出的動畫節目。“新番”一詞常根據首播的月份,而與“X月”合體使用,稱為“X月新番”。

5

鬼畜視頻

ACG相關視頻網站中常見的一種視頻類別。多數都是用一部或多部視頻,剪輯制作成新的視頻,以高度同步、快速重複的素材配合BGM的節奏來達到喜感效果。或者,通過視頻/音頻剪輯,用頻率極高的重複畫面/聲音,配合音樂節奏,音畫同步率極高的一類視頻。因為惡趣味,達到“洗/腦”與精神攻擊效果,被稱為鬼畜視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644

給Uber司機付小費 你能接受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430.html

共享經濟模式下,到底應該收取小費嗎?

這個問題在Uber的訴訟案中有了答案。Uber汽車背後的標識好像在告訴我們:“付小費不是必須的,但卻是被提倡的。”

近日,Uber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馬薩諸塞州司機集體訴訟一案達成和解協議,同意向38.5萬司機支付1億美金的補償。同時,司機有權向乘客索取小費。這意味著,從法律上來講,如果司機向乘客索要小費,乘客不該拒絕。但是由於目前在Uber應用里還沒有實現付小費的功能,乘客可能通過現金的方式向其付小費。

Uber司機為乘客評分

Uber司機會基於乘客的表現進行評分,乘車素養較高的乘客可能會被評為4.5分到5分之間,因而很容易叫到車。但如果乘客素養低,如帶有汙言穢語、種族歧視、卑劣等行為,Uber司機很有可能會拒絕為這類用戶提供服務。

對很多人來說,尤其是千禧一代會比較喜歡Uber,因為它消除了金融交易中的模糊性。在Uber出現之前,為服務經濟付小費基本上已成為一種義務。比如,在酒吧里點杯酒也得付1美金小費。想來一個四人聚餐?最好先算一下怎麽平分那20%的小費。對了,別說你是個文科生,不太擅長計算。你的手機里有計算器,趕緊老老實實地算一下要掏多少小費吧。

在一些小費文化的社會里,支付小費或許創造了短暫的權力,使消費者成為了一時的“君王”,他們將閃閃發亮的硬幣賞給地位低微但心存感激的服務者。他們樂於看到服務員、調酒師、咖啡師和理發師像服務上帝般地服務自己。然而也有人對支付消費的行為提出質疑:“一些人在剝削這個角色,他們向服務者們提出了太多的要求和服務,並且很享受讓服務者聽命於他們的感覺。” 《數據科學實戰》的作者Cathy O'Neil曾在書中寫道,“還有一些人,當他們感覺到社會地位遭到了服務者的質疑,他們就會由一時的‘君王’轉為‘暴君’,向服務者強加一些要求,索取額外的服務。我們都看到過這些種情形。”

Uber不幹涉乘客付小費

Uber表示將不會對司機是否收取小費進行幹涉,他們依然將收取乘客乘車費用的20%,其余費用全部歸屬司機,這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Uber司機收取小費的行為曾不被提倡,但是如果乘客在旅程結束的時候留下幾張小鈔的話,他們也不會拒絕。Lyft作為Uber一直以來的最大競爭對手,對收取小費方面早有決策,包括在app里設置了為司機付小費的功能選擇。Uber和Lyft都曾認為在這種數字化的商業中給司機小費有點兒奇怪。因此,Uber曾經不允許司機收取小費,但Lyft並不在意這樣做“是不是看起來不那麽酷”,因為它不想因此觸犯了司機而被迫停業。Lyft在它的網站上聲明:“100%的小費都歸屬司機”。

這次Uber司機集體訴訟事件的和解協議讓司機收取小費的時代回歸——乘客必須要向司機付小費了。沒有司機是不喜歡小費的,出租車司機也一樣。另外,在大街上的拐角處揮手攔車的乘車方式早就過時了,這就像是你還在使用翻蓋手機一樣,在阻礙著科技的進步。付小費雖然不是要求,但是也不要認為數字經濟模式下不收小費是理所應當的,所以還是不要吝嗇,給Uber司機付小費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