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奥马哈之雾》误读三十四:低级错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lty3.html

 

误读三十四、低级错误

 

 

主要误读:巴菲特的精髓是“价值”投资,而不是“长期”投资,这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我方观点:这个简单的概念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在我们看来:巴菲特的精髓既是“价值投资”,同时也是“长期”投资。

 

 

    许多年来,在我国这个新兴的股票市场,绝大多数投资者或许是由于早已在它的种种不规范运行中被折磨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因此对任何所谓“长期”的东西, 更多地会表现出一种疑惑、抵制甚至嘲讽的情绪与心态。“炒股”而不是投资股票、“股民”而不是股东、“高抛低吸”、“获利了结”而不是买入持有,一直代表 着我们这里的主流投资文化。

    尽管事出有因,尽管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意味着被我们情绪所影响或左右而提出乃至发泄出来的观点就一定都是准确的、符合我国股市实际的。

    大约10年前,当我们在我国市场介绍与推广以巴菲特为代表人的企业内在价值投资理念时,当时的市场给我们的反馈是,谁在中国提巴菲特,谁就是低能、天真、 幼稚的代表与化身。那几年,令我们印象深刻且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美国被誉为最伟大投资者的巴菲特,在我国股市却几乎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10年过去了,尽管人们的观点已发生了一些的变化(也因此而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但也许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特别在市场又经历了 2005-2008年的两度“天翻地覆”以及多次的“一夜乾坤”后,人们对任何打上“长期”标签的东西还是有些心存恐惧,不敢轻言相信。如最近市场甚嚣尘上的关于巴菲特的精髓是价值投资,而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投资的观点,就是人们这种情绪与心态的充分反映。有趣的是,持有或者说最新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竟然认为将巴菲特视为一个长期投资人,是搞错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把巴菲特视为一个长期投资人真的是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吗?或者说“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投资”真的只是一个“简单概念”吗?我们恐怕难以认同。不过,既然 这不是一个简单问题,我们也就不指望能够通过简短的讨论来完全说服别人。但我们还是愿意做出尝试,就只当是真理能越辩越明吧。

    读过巴菲特历年致股东信的人都应当清楚,巴菲特曾不止一次的表明自己是一个长期投资人,伯克希尔也始终奉行着长期持股策略。例如巴菲特在多次谈到旗下保险 公司的“5种投资对象”时,对第1个对象的表述就是“长期股票投资”(巴菲特1988年等致股东信)。然而,尽管我们的耳朵和眼睛已经塞满了巴菲特有关 “长期投资”的表述,还是有不少朋友怀疑它的真实性,担心巴菲特是否会言行不一,是否会说一套而做一套。应当说,这种怀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毕竟,只是 几句“长期投资”甚至是“永久持有”的表白并不足以作为一项研究结论的证明。

    事实上,在对巴菲特进行了持续深入的观察与研究后,我们发现在巴菲特反反复复表述自己是一个长期投资者的背后,其实有着一系列不同于市场主流投资的理念作为支撑。这 些理念让我们相信:在谈到长期投资时,巴菲特不可能只是说说而已,更不可能是说一套而做一套,因为这些“前场”的表白与“后场”的理念表现出高度的一致, 如果言行不一,不仅无此必要,也不合逻辑。下面,我们就一起从这些基本理念中去透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是否真的不等于“长期投资”。

 

    基本理念之一:选股如选妻。巴菲特在1986年伯克希尔年会上曾经提到:“确定公司收购的标准如同选择妻子。你必须确定她具有你要求的品质,然后突然有一 天你遇到中意的人,你就娶她为妻。”由于巴菲特不止一次表示投资可交易股票的标准与投资一家私人企业完全相同,我们因此认为可以将这句话的涵盖范围延展至 股票投资。那么,当我们像对待志在白头偕老的妻子一样去对待每一只买入的股票时,我们怎么可能不进行长期投资? 

    基本理念之二:把股票当作你所投资生意的一小部分。这个理念源于其导师与朋友格兰厄姆。要评估它在巴菲特投资体系中的重要性,我们的观点与《巴菲特原则》 一书的作者玛丽.巴菲特完全相同:“如果要找一个沃伦奉为圭臬的信条,同时让他获致今天成功地位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个概念。整个沃伦的投资架构就是建立在 这个信念基础之上。”[i]那么,一个“企业”投资者,又如何不是一个“长期”投资者?

    基本理念之三: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器。巴菲特早在1969年致合伙人信中就曾表述过一个后来被他多次提起的观点:“格兰厄姆说过:短期看,股票 市场是投票机;长期看,股票市场是称重器。我一直认为,由基本原理决定的重量容易测出,由心理因素决定的投票很难评估。”试想,在这样一种理念指导下的股 票投资,又怎能不会是长期投资?

    基本理念之四:市场是一个分流器。在谈到伯克希尔为何坚守长期投资时,巴菲特在1991年致股东信中有过这样一番表述:“我们一路持有的行为说明我们认为 市场是一个变化位置的中心,钱在这里从活跃的投资者流向有耐心的投资者。”什么才叫做“有耐心的投资者”?我们宁愿解读为一个信奉长期持有策略的“企业投 资人“,而不是一个偏好在持续的“称重作业”中动辄就获利了结的“股票交易者”。

    基本理念之五:荒岛挑战。在1969年格兰厄姆弟子们的第二次聚会上,巴菲特提出了荒岛挑战理论:“如果你被迫搁浅滞留在一个荒岛上10年,你会投资什么股票?”[ii]答案自然是不言自明的:有着强大特许经营权的企业。那么,荒岛挑战理论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难道只是让我们思考应当买什么股票吗?难道当我们买入这只符合荒岛挑战的股票而又不需要真的滞留荒岛时,我们就需要将精挑细选的股票择机沽出吗?

    基本理念之六:股市关闭论。这是一个让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观点,它与“荒岛挑战”理论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试想,如果巴菲特说的是长期投资,做的却是另外一套的话,他会不止一次提到这个几乎是惊世骇俗的股市关闭理论吗?他有必要这样一次次地去骗人又骗己吗?

    最后,我们还想提醒投资者不要被巴菲特曾经做过的看似颇有些规模的短期投资所迷惑。由于巴菲特历来都是将其投资部位分成主要部位投资(重仓持有)和非主要 部位投资,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显然是其主要投资部位。下表是截止到2008年底其大部分“主要投资部位”股票的持有时间(以所跨年度计):

 

表:巴菲特主要投资股票的持仓时间

 

穆迪公司

 

通用食品

 

联合出版

 

奥美国际

 

哈迪哈曼

 

联众集团

 

联邦住屋

6年

6年

7年

7年

8年

8年

11年

 

美国运通

 

首都/ABC

 

吉列(宝洁)

 

富国银行

 

可口可乐

 

盖可保险

 

华盛顿邮报

15年

18年

18年

19年

21年

32年

36年

 

 

还不够长么?

 

本节要点:

1、仅就对巴菲特投资体系“精髓”的解读而言,关于巴菲特是价值投资,而“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投资”的观点具有较大的误导性;

2、在我们看来,企业内在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简单予以分割;

3、伯克希尔持有的股票一直分为“主要投资部位”和“非主要投资部位”,我们判别其行为特质时显然应当关注主要投资部位而不是非主要投资部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14

誤讀巴菲特之限高板與低級錯誤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uww.html

轉載自《奧馬哈之霧》 作者任俊傑  朱曉芸
 
誤讀二十六、限高板
 
主要誤讀:人們談論巴菲特投資方法的「地域限高板」較多,談論「投資者限高板」較少。
我方觀點:即使「地域限高板」真的存在,後者的重要性也一點都不比前者小。
 
儘管巴菲特用簡單的投資方法在大洋彼岸創造了資本投資的神奇,但當人們談起這個話題 時,經常會擔憂這種投資方法如果離開了美國是否還有其用武之地。關於這個「地域限高板」的話題,我們已在本書多個章節進行了討論,這裡就不再重複了。本節 討論的重點是巴氏投資的另一個限高板:投資者限高板。
當我們開車駛入一些特定場所——比如酒店、住宅小區、橋樑、隧道以及某段市政道路 時,通常會看到一個用於防止一些過高車輛進入的「限高板」。其實,在股票投資領域也有許多限高板,只是交通道路上的限高板是有形的、容易被看見的,而投資 領域的許多限高板是無形的、不易見的。在能否成功運用巴菲特的投資方法這一問題上,也有著極為嚴格的「投資者限高板」。
讓我們先來看查理.芒格的一段講話:「每一個參加投資比賽的人,都必須慎重考慮自己 的邊際效用,也必須對自己的心理加以重視。如果遭受損失會給你帶來痛苦——更何況損失是無法避免的——你可能會很明智地選擇一種相當保守的投資方法。因 此,你必須根據你的性格和才能調整自己的策略。我覺得沒有那一種投資策略能適合所有的人。我的投資策略很適合我自己,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我非常善於面對損 失,我具備在心理上承受它們的能力。」
芒格談的是一個普世價值觀,不過這一觀點與我國股票市場上的流行說法——適合你的投 資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並不相同,事實上我們一直認為後者具有較強的誤導性。以芒格的上述觀點為基礎,我們認為無論哪裡的股票市場,在成功學習與運用巴 菲特的投資方法上——就投資者類型而言——其實有著嚴格的內在要求或前提條件,我們把這些要求或條件稱之為投資者限高板。下面,我們就嘗試列出應當被這塊 「限高板」擋在巴氏投資殿堂之外的8類投資者。
 
1)基金經理
約翰.博格(先鋒基金創始人)在其所著《伯格投資》一書中寫道:「基金行業已經成為 短期投機的一個工具,這種趨勢就是因為行業把重點放在了市場營銷上。今天,一般的基金持有普通股票的時間大約是400天(我國股市應當遠低於這個數字-作 者注),而在我寫畢業論文的那個年代一般是持有6年的時間。一般的基金持有人目前持有共同基金權益大約3年,半個世紀前是15年。我們似乎正處於尋找長期 投資工具的最差歷史時期。」
同是職業投資人,為何基金經理的行為模式與巴菲特相比有著如此巨大的差異?這其中有 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主觀因素涉及個人投資素養以及對股票市場理解上的差異,而客觀因素至少有兩條:1、盈利模式不同——比如基金經營的目標之一是其 規模的最大化,這就出現了博格在上面所講的營銷問題;2、遊戲規則不同——比如基金業績排名所帶來的各種壓力幾乎徹底控制了基金經理的投資準則與行為偏 好。
 
2)希望快速致富的人
巴菲特很早就把自己的投資預期回報設定在年均15%左右,在後來長達數十年的投資生 涯中也從未改變(要說有改變的話,那就是到了伯克希爾的經營後期,由於公司資金規模日漸加大,巴菲特降低了預期回報值)。而我國的不少投資者一直將股票市 場當作是一個應當也能夠快速賺錢的場所,年度獲利目標動輒在30%甚至更高的水平上。這些投資人顯然不適合使用巴菲特的投資方法。
 
3)用不可以輸的錢去投資的人
股市中有不少人,其已經或準備投入股市的資金是不能虧的錢,比如兩三年內有特定用場 的資金(購置大件商品、結婚、購房、子女讀書等)、個人與家庭的日常生活資金、承載了個人與家庭乃至整個家族致富希望的資金、以及在商業經營領域暫時不用 的資金等。由於這些資金都是不能輸的錢,將它們投入股市時,投資人就不可能有一個淡泊平和的心態,而心態的淡泊與平和正是我們在股票市場取得持久成功的一個基本前提。
 
4)性情急躁的人
格蘭厄姆、費雪、芒格和巴菲特都曾不止一次地指出,在股票市場取得最後的成功,靠得 往往不是智商和技能,而是意志與性情。因此,那些感情脆弱、意志不堅定、性情急躁、守不住寂寞、缺乏耐力和遇事就容易恐慌的人,是不適合使用巴氏投資方法 的。正如我們在「美國夢」一節中所指出的,無法承受大事件衝擊和股市暴跌的人,即使生活在美國,即使投資者本人就是巴菲特的合夥人或股東,數萬倍的財富增長也會與他們失之交臂。
 
5)自以為可以通過聰明的買賣取得超額回報的人
一句「短線是銀,長線是金,波段是鑽石」,道出了這一群體的典型心態。儘管格蘭厄姆在50多年前就告誡投資人:試圖通過聰明的買和聰明的賣去賺取超額收益,將使自己陷入較大的風險中,但股市中總有一些人不信邪,堅信自己智力過人,完全可以在股海中劈波斬浪,通過頻繁操作獲取最大化的收益。這些人顯然不適合巴氏投資,他們骨子裡也看不起巴氏投資。
 
6)臨近退休或年事已高的人
我們這裡講的主要是那些剛進入股市不久的新投資人。巴菲特投資體系的特質之一是從不 講求「時機」(timing),而是講求「時間」(time)。持股時間越久(當然是有選擇的持有),使用這種投資方法的風險就越小、投資回報的確定性越 高、財富積累的功效就越大。而對於一個臨近退休特別是年事已高的人來說,如果在這個年齡上剛剛進入股市,則顯然已經失去了使用巴菲特投資方法的優勢。股市 波詭雲譎,難以預測,一個大浪下來可能需要幾年才能翻身,這個年齡段的人還是投資一些較為保守的金融工具為好。
 
7)借錢買股票的人
不管向誰借錢,資金使用的時間都不可能是無限期的。因此,對於任何一個借錢投資的人來說,就有了一個無法迴避的職責: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賺取超過資金成本的回報。我們都知道,巴菲特投資方法的一個重要特質就是只關注事情是否發生,不關注事情何時發生。而一個借錢買股票的人,怎麼可能不理會「事情何時發生」呢?
 
8)有大量內幕消息的人
儘管法律不允許任何人利用內幕消息投資股票,但市場上總會有一些人能夠得到一些不對稱的信息(包括宏觀的、中觀的和微觀的)。儘管巴菲特的投資方法不以有無內幕消息為前提,但你讓這些人去學巴菲特,恐怕是過於「委屈」他們了。
 
本節要點:
1、  交通道路上的限高板是有形的、容易被看見的,而投資領域的許多限高板則是無形的、不易被看見的;
2、  在能否成功運用巴菲特的投資方法這一問題上,有著極為嚴格的「投資者限高板」。
3、  有八類投資者不宜或不大會使用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機構投資者、希望快速致富的人、投資本金不能輸的人、性情急躁的人、臨近退休的人、借錢買股票的人、經常有內幕消息的人。
 
誤讀三十四、低級錯誤
 
主要誤讀:巴菲特的精髓是「價值」投資,而不是「長期」投資,這是一個簡單的概念。
 
我方觀點:這個簡單的概念其實一點都不簡單。在我們看來:巴菲特的精髓既是「價值投資」,同時也是「長期」投資。
 
    許多年來,在我國這個新興的股票市場,絕大多數投資者或許是由於早已在它的種種不規範運行中被折磨得傷痕纍纍、苦不堪言,因此對任何所謂「長期」的東西, 更多地會表現出一種疑惑、抵制甚至嘲諷的情緒與心態。「炒股」而不是投資股票、「股民」而不是股東、「高拋低吸」、「獲利了結」而不是買入持有,一直代表 著我們這裡的主流投資文化。
    儘管事出有因,儘管無可厚非,但這並不意味著被我們情緒所影響或左右而提出乃至發洩出來的觀點就一定都是準確的、符合我國股市實際的。
    大約10年前,當我們在我國市場介紹與推廣以巴菲特為代表人的企業內在價值投資理念時,當時的市場給我們的反饋是,誰在中國提巴菲特,誰就是低能、天真、 幼稚的代表與化身。那幾年,令我們印象深刻且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在美國被譽為最偉大投資者的巴菲特,在我國股市卻幾乎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10年過去了,儘管人們的觀點已發生了一些的變化(也因此而付出了巨大的機會成本),但也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特別在市場又經歷了 2005-2008年的兩度「天翻地覆」以及多次的「一夜乾坤」後,人們對任何打上「長期」標籤的東西還是有些心存恐懼,不敢輕言相信。如最近市場甚囂塵 上的關於巴菲特的精髓是價值投資,而價值投資不等於長期投資的觀點,就是人們這種情緒與心態的充分反映。有趣的是,持有或者說最新持有這種觀點的人,竟然認為將巴菲特視為一個長期投資人,是搞錯了一個簡單的問題。
    把巴菲特視為一個長期投資人真的是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嗎?或者說「價值投資」不等於「長期投資」真的只是一個「簡單概念」嗎?我們恐怕難以認同。不過,既然 這不是一個簡單問題,我們也就不指望能夠通過簡短的討論來完全說服別人。但我們還是願意做出嘗試,就只當是真理能越辯越明吧。
    讀過巴菲特歷年致股東信的人都應當清楚,巴菲特曾不止一次的表明自己是一個長期投資人,伯克希爾也始終奉行著長期持股策略。例如巴菲特在多次談到旗下保險 公司的「5種投資對象」時,對第1個對象的表述就是「長期股票投資」(巴菲特1988年等致股東信)。然而,儘管我們的耳朵和眼睛已經塞滿了巴菲特有關 「長期投資」的表述,還是有不少朋友懷疑它的真實性,擔心巴菲特是否會言行不一,是否會說一套而做一套。應當說,這種懷疑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畢竟,只是 幾句「長期投資」甚至是「永久持有」的表白並不足以作為一項研究結論的證明。
    事實上,在對巴菲特進行了持續深入的觀察與研究後,我們發現在巴菲特反反覆覆表述自己是一個長期投資者的背後,其實有著一系列不同於市場主流投資的理唸作 為支撐。這些理念讓我們相信:在談到長期投資時,巴菲特不可能只是說說而已,更不可能是說一套而做一套,因為這些「前場」的表白與「後場」的理念表現出高 度的一致,如果言行不一,不僅無此必要,也不合邏輯。下面,我們就一起從這些基本理念中去透視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是否真的不等於「長期投資」。
    基本理念之一:選股如選妻。巴菲特在1986年伯克希爾年會上曾經提到:「確定公司收購的標準如同選擇妻子。你必須確定她具有你要求的品質,然後突然有一 天你遇到中意的人,你就娶她為妻。」由於巴菲特不止一次表示投資可交易股票的標準與投資一傢俬人企業完全相同,我們因此認為可以將這句話的涵蓋範圍延展至 股票投資。那麼,當我們像對待志在白頭偕老的妻子一樣去對待每一隻買入的股票時,我們怎麼可能不進行長期投資? 
    基本理念之二:把股票當作你所投資生意的一小部分。這個理念源於其導師與朋友格蘭厄姆。要評估它在巴菲特投資體系中的重要性,我們的觀點與《巴菲特原則》 一書的作者瑪麗.巴菲特完全相同:「如果要找一個沃倫奉為圭臬的信條,同時讓他獲致今天成功地位的主要原因,就是這個概念。整個沃倫的投資架構就是建立在 這個信念基礎之上。」那麼,一個「企業」投資者,又如何不是一個「長期」投資者?
    基本理念之三: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器。巴菲特早在1969年致合夥人信中就曾表述過一個後來被他多次提起的觀點:「格蘭厄姆說過:短期看,股票 市場是投票機;長期看,股票市場是稱重器。我一直認為,由基本原理決定的重量容易測出,由心理因素決定的投票很難評估。」試想,在這樣一種理念指導下的股 票投資,又怎能不會是長期投資?
    基本理念之四:市場是一個分流器。在談到伯克希爾為何堅守長期投資時,巴菲特在1991年致股東信中有過這樣一番表述:「我們一路持有的行為說明我們認為 市場是一個變化位置的中心,錢在這裡從活躍的投資者流向有耐心的投資者。」什麼才叫做「有耐心的投資者」?我們寧願解讀為一個信奉長期持有策略的「企業投 資人「,而不是一個偏好在持續的「稱重作業」中動輒就獲利了結的「股票交易者」。
    基本理念之五:荒島挑戰。在1969年格蘭厄姆弟子們的第二次聚會上,巴菲特提出了荒島挑戰理論:「如果你被迫擱淺滯留在一個荒島上10年,你會投資什麼股票?」答案自然是不言自明的:有著強大特許經營權的企業。那麼,荒島挑戰理論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呢?難道只是讓我們思考應當買什麼股票嗎?難道當我們買入這只符合荒島挑戰的股票而又不需要真的滯留荒島時,我們就需要將精挑細選的股票擇機沽出嗎?
    基本理念之六:股市關閉論。這是一個讓我們早已耳熟能詳的觀點,它與「荒島挑戰」理論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試想,如果巴菲特說的是長期投資,做的卻是另外一套的話,他會不止一次提到這個幾乎是驚世駭俗的股市關閉理論嗎?他有必要這樣一次次地去騙人又騙己嗎?
    最後,我們還想提醒投資者不要被巴菲特曾經做過的看似頗有些規模的短期投資所迷惑。由於巴菲特歷來都是將其投資部位分成主要部位投資(重倉持有)和非主要 部位投資,我們應當重點關注的顯然是其主要投資部位。下表是截止到2008年底其大部分「主要投資部位」股票的持有時間(以所跨年度計):
 
表:巴菲特主要投資股票的持倉時間
 
穆迪公司
 
通用食品
 
聯合出版
 
奧美國際
 
哈迪哈曼
 
聯眾集團
 
聯邦住屋
6年
6年
7年
7年
8年
8年
11年
 
美國運通
 
首都/ABC
 
吉列(寶潔)
 
富國銀行
 
可口可樂
 
蓋可保險
 
華盛頓郵報
15年
18年
18年
19年
21年
32年
36年
 
還不夠長麼?
 
本節要點:
1、僅就對巴菲特投資體系「精髓」的解讀而言,關於巴菲特是價值投資,而「價值投資」不等於「長期投資」的觀點具有較大的誤導性;
2、在我們看來,企業內在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能簡單予以分割;
3、伯克希爾持有的股票一直分為「主要投資部位」和「非主要投資部位」,我們判別其行為特質時顯然應當關注主要投資部位而不是非主要投資部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99

噹噹網CEO李國慶:價格戰是低級競爭,但不可避免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1/2402088.html
個年關,有點冷。

聖誕、元旦、春節,電商大佬們的節日促銷戰打得硝煙四起,戰火之下,卻是集體失血帶來的利潤流失。「價格戰說白了就是打你的資金儲備能力。」一向衝在前線的噹噹網(DANG.NY)CEO李國慶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拿出老將派頭,「這是一次行業洗牌的開始。」

戰事慘烈,尤其在行業融資變難、倒閉和兼併潮洶湧而來的資本寒冬下,各大電商都在虧損壓力下哀嚎,竊笑的李國慶卻在蹺著二郎腿盤算:「他們手裡的資本金什麼時候燒完?」

坐擁14億元賬面資金的李國慶有資格得意,這筆錢,足夠噹噹「再虧一年半」。2012年年底,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躺在厚實的糧草上的李國慶囂張地說:「大家都缺錢,就我不缺錢,噹噹網窮得就只剩下錢了。」

「我就等著這一天呢,把他們都消耗光。」李國慶勝券在握。血戰之後,「前三里面,一定有噹噹。」

高調的理想主義者

在商業圈,比李國慶還高調的,實在不多。

不喜歡他的人說他是「企業家裡的農民」,喜歡譁眾取寵,喜歡挑事,他毫不客氣地回擊:「我就不愛裝孫子!」

剛剛過去的「雙12」,噹噹打出「終極大促銷」,李國慶在微博上曬出刮痧半裸照,說為訂單激增而上火,被網友戲稱為「豔照促銷術」。2012年國慶節,為配合噹噹在黃金週期間推出的「服裝節」,從西服到皮衣,再到貂皮大衣,李國慶當了一把代言人。

面對圍觀,李國慶嘿嘿一笑:「聚美優品的老總不就給自己的公司代言嘛,我出賣一點色相,也是可以接受的。」

代言雖是玩票,也不盡然。

從2007年起,自稱「美國中產階級價值觀」的李國慶就希望把噹噹向百貨化方向拓展,還為此確立了「走出去、請進來」戰略,與國美電器、QQ網購、優購等電商網站達成戰略合作。

可惜效果讓人失望。5年來,噹噹百貨類產品持續虧損,贏利點渺茫。李國慶決定「跟現實死磕」。「因為手裡有錢,在我們想要的品類,誰敢進犯,我就狠狠地打擊。」

比起噹噹賣書的知名度,噹噹賣百貨的旗號顯然不夠響亮,為此他不惜赤膊上陣,親自造噱頭。

為了賣百貨,硬漢李國慶甚至「從了」天貓。2012年10月,噹噹將80萬種圖書品類和30多萬種百貨品類入駐天貓,這一行為被業內評價為「當當自降身價換流量」。李國慶倒是很想得開:「我們這次入駐的主要是百貨,在這方面,我確實需要天貓的幫助。」

通過天貓,噹噹百貨擁有了更多銷路。同時,貨到付款、次日到達、當面退換貨等特殊服務也在天貓上得到了支持,彌補了噹噹物流不暢的短板。

也有人提醒他,別把天貓養肥了,它一旦開始自己做產品,就沒你什麼事兒了。李國慶趕緊喊停:「噓,不能讓他們明白這個道理。」

入駐前,李國慶就注意到天貓、淘寶堅決不做自營。李國慶覺得,天貓其實就是個商業地產,在最熱鬧的街上搞了個購物中心。「我們當然要入駐了,人家流量大,租金也不貴。」

做百貨是李國慶的終極理想,不可動搖。

口無遮攔的聖鬥士

說他愛挑釁,李國慶還越發來勁兒。

如果要出一本關於電商價格戰的書,扉頁上一定少不了李國慶的那句名言——「對一切價格戰的競爭者,我都會採取報復性還擊。」

京東商城創始人兼CEO劉強東肯定挺鬱悶,遇上這麼個「混不吝」的對手,動不動就公開招呼「劉強東那孫子」、「傻大黑粗」、「不懂事」。

面對競爭對手,李國慶甚至放言:「我很為京東擔心,他現在手裡還剩下3億美金,怎麼跟蘇寧、國美打這場仗?」

2012年11月13日,京東商城完成第五輪融資,4億美元,終於暫時緩解了之前「8·15」電商大戰後的影響,為新一輪大戰補足了元氣。可這一切抵不住「大嘴巴」李國慶唱衰:「這輪融資中存在對賭協議,這筆錢最多只能燒到2013年6月底。」

作為電商價格戰的開山鼻祖,李國慶樂此不疲。他喜歡宣戰,總是,磨刀霍霍,將對手殺個血流成河。

2012年8月,劉強東點燃了一場「電商史上最慘烈價格戰」的導火索,此後5天,參戰各方不斷被爆出戰前漲價、網頁間歇性「休克」、價格低卻缺貨等電商慣用的促銷手法。

針對價格「假摔」,李國慶毫不客氣。「京東和蘇寧易購顯然是『假打』,是個噱頭,目的是吸引投資人眼光。」他提倡「合理的價格戰」,並向政府「投訴」:「政府該出手了,應該去反不正當競爭了。」

心知肚明者甚多,偏偏李國慶就要說出來,得罪同行無數。

有人說他攪渾了池水,李國慶承認,價格戰是低級的競爭。「促銷就是硬碰硬,玩不起就別摻和。」但他也強調,價格戰在電商發展的初級階段不可避免。「千萬別在價格戰上打馬虎眼。」

他天生就是鬥士,把競爭視為企業家最快樂的事。「在競爭中可以顯示自己的價值,特別是以一打十的時候。」

清醒的保守派

在2012年12月的央視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上,「線上大佬」馬云和「線下大佬」王健林打了個賭——在2022年,如果電商市場份額佔到50%,王健林給馬云1億,否則馬云給王健林1億。

這次,李國慶又沒忍住:「未來3年,電商只會佔據零售市場10%的份額,並就此打住。」

與群情激昂的電商大佬們相比,李國慶保守得讓人掃興:「網購族的增速會大幅放緩,紅利時代已經過去了。」

他並不覺得自己是不合群,他覺得自己只是說了些不太中聽的實話而已。「電商是為了瞎忽悠,為了找投資。」李國慶很清楚自己的位置,「電商就是線下零售的補充,非要把自己辦成主流是不行的,我不認為電商會取代線下。」

2012年,電商行業風起云湧,數不清的價格戰,融不完的資,停不下來的兼併收購……蘇寧、國美、萬達,誰都想來插上一腳。

面對大財團的砸錢,不少電商同行或是因為誘惑,或是因為壓力,紛紛被併購,或被一步步控股。

李國慶很淡定,他崇尚小富即安,不收購別人,亦不被別人收購。「收購中有95%都是失敗的。」李國慶與卓越網創始人、凡客誠品CEO陳年喝酒時,懷念起被亞馬遜收購前的卓越:「本來還能打我兩下子,收購以後反而糟了。」

京東在一次次融資中,與美國財團越走越近。「京東剛拿到10億美金的時候,不可一世,可這些美國大企業到了中國,也沒什麼了不起。」李國慶說。

他覺得,跨國公司怎麼能懂中國呢?「中國銷售就佔它1%、2%,還要找七八個總管。這些人不但中英文倒騰不過來,對中國顧客的需要也不瞭解,還動輒就要向總部匯報……這樣的收購經常是不成功的。」於是,李國慶堅守在自己的陣地,穩紮穩打,自力更生。

春運將至,為了化解物流頑疾,電商大佬忙著建立倉儲中心,組建自己的快遞團隊,李國慶卻堅持不越雷池一步。「我們自己會倉儲、打包、發貨,但同城快遞我們堅決不碰。」

物流,噹噹最大的短板,李國慶並不著急。「過去三年電商發展太快,快遞公司都沒有準備好,但現在快遞公司,包括宅急送、中國郵政低價殺入這個市場,現在再建物流,就太可笑了。」

有所為,有所不為,書生李國慶固執地堅持著自己的邏輯。

董事長背後的小男人

從陳東昇到王石,企業家婚姻越來越戲劇化,而李國慶只是在看熱鬧而已,因為,他離不開俞渝。

「我們有共同的價值觀。我們經歷過風雨,一起奮鬥。」俞渝的名字是李國慶的口頭禪,隨時隨地掛在嘴邊,「我每天回家不跟老婆聊一個小時,她就睡不著。」有人忍不住笑出聲來,李國慶很嚴肅地說:「笑什麼呀,真的。」

1999年,夫妻二人攜手創辦噹噹網。那時,只有俞渝和噹噹網是畫等號的,後來二人平起平坐,都成為噹噹網的聯合總裁。但作為一個不安定分子,在董事會裡,李國慶的信任指數遠遠低於俞渝。「縱然有更大的使命感,我也還是一隻小小鳥。」李國慶嘆息。

奮戰11年,2010年,噹噹登陸美國股市。俞渝負責資本市場、政府關係,李國慶負責公司內部管理,辦公場所搬到北京三元橋,俞渝的辦公室在21層,李國慶的在9層,俞渝還是「壓著」他。

李國慶牙尖爪利,口無遮攔,喜歡指點江山;俞渝溫和低調,性格內斂,喜歡獨善其身。兩人經常因為李國慶的「亂說」起爭執,在俞渝眼裡,李國慶就是「欠修理」的人:「就應該讓你去美國刷幾年盤子,你就不這樣了。」

二人樂於過省吃儉用的生活,住在單元樓裡的小房子裡計算辦公場所的物業費,這一家人「過苦日子成慣性了」。

俞渝支持著李國慶的夢想,辦一家讓人舒服的網上百貨公司;俞渝應和著李國慶的瘋狂,把股份分給李國慶的若干個前女友;俞渝也照顧著李國慶的平凡瑣事,做家務,安排旅遊計劃。

李國慶說,我們離不了。

李國慶「狂人瘋語」

天貓篇

別擠對俺噹噹網啊,天貓的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淘寶還是TMALL(即天貓),解決了假冒就是好MALL。

馬云、李彥宏篇

網上打假和打侵權,比實體容易。馬云和彥宏有決心或者政府有決心是可以一網打盡的。法律是存在的,別利用互聯網鑽法律空子,別當婊子又立牌坊,別以為院外活動到大領導人去調研了就有恃無恐。媒體不是你們家開的。草民意志不可欺。當年北京的秀水街和上海的襄陽市場及廊坊的假貨市場都可以打掉。

劉強東篇

我跟劉強東做事風格不一樣。劉強東不懂事,招國美、蘇寧幹嗎?自己不偷著樂,到外面喊,不然國美、蘇寧的電商進程會推遲兩三年。

價格戰篇

對一切價格戰的競爭者,都會採取報復性還擊。價格戰我們是逢戰必上,因為手裡有錢。在我們想要的品類,誰敢進犯,我就狠狠地打擊。

演講篇

總收到邀請我去作創業演講,這是我拿手的。但今年忙於顧客體驗改進,很少接受了,請諒解。另外為節約我的時間,我去大學演講從來要求低於2000人不講,禮堂不夠可以操場。前年作了10場面向企業的,都是低於1000人不去;拒絕和當地官員及學員聚餐,拒絕被接送,拒絕公務艙和五星酒店,都省點不好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38

別犯低級錯誤



2015-09-21  TCW

一個同事在開業績檢討會時,檢討的報表把前月的業績萬元誤植為千元。

一個團隊在對外的一次投標時,把標書中的公司資格資料中,漏蓋了公司章,以至於在資格審查時,被視為不合格而剔除。

一個編輯在提報新書提案時,新書書名空白,理由是還沒想出一個最合適的書名。

每天在工作中,我都會發現我的團隊會發生一些不可思議的錯誤,雖然都是些小錯誤,也許也無關緊要,不傷大雅,可是這都會引起我極大的不滿,因為這是工作中很「低級」的錯誤,理論上這些錯誤只要夠細心,都應該可以避免,可是類似的錯誤都層出不窮。

表面上這種錯誤只是小事,可是如果在關鍵時刻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可是會引發可怕的災難。

像投標書漏蓋公司章,如果這是極重要的一次投標,事關公司全年業績的達成,那麽這樣的錯誤就絕對不可原諒。

我曾有因為一次低級錯誤,而致滿盤皆輸的慘痛經驗。有一次我正在與兩家國外客戶商議合作,這兩個客戶互為競爭對手,談判的過程中,我不敢讓他們知道我在玩兩手策略,而擺出誠意十足極想與他們合作的樣子,過程也尚稱順利,兩家都有可能談成。

可是到最後我只能選擇一家,於是我寫了兩封信,一封是告知合作達成,一封則是謝絕合作,分別寄信給兩家公司,可是工作人員不小心,把信放錯了,這兩家公司收信一頭霧水,最後終於知道我在玩兩手談判的把戲,兩家公司都大怒,不論我再如何解釋,合作案就告吹了!

這就是低級錯誤引發的大災難,從此我完全不能忍受低級錯誤,要設法禁絕公司內的低級錯誤。

我要求每一個主管要重視且全力防範低級錯誤,對提出來的報表,要再三檢討、檢視,一定要完全準確。也要求每一個主管對每一項工作要訂定SOP,按照標準作業流程執行。對犯了低級錯誤的同事更要嚴厲譴責,不得再犯。

我知道只要求主管還不夠,「低級錯誤」通常來自基層工作者,所以我只要有機會對所有員工,一定會要求每一個人都應該禁絕低級錯誤,因為這代表一個人的工作品質,也代表你是不是公司值得培養的人,一個會犯低級錯誤的人,能力再強也無用武之地。

雖然這樣嚴格要求,可是公司中的低級錯誤卻仍不斷發生,低級錯誤是工作者永遠的敵人。

何飛鵬部落格:feipengho.pixnetnet/blog 何飛鵬粉絲團:www.facebook.com/hofeipe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34

霍金反對特朗普汙蔑《巴黎協定》 曾稱其迎合低級趣味

據美國《Newsfusion》網站報道,近日,375位科學家聯名致信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因其曾揚言要取消2015年簽署的《巴黎氣候協定》。在這封公開信中,科學家們對特朗普有關氣候變化的言論表示反對,並且呼籲美國政府繼續為巴黎氣候協定的落實做出貢獻。這些聯名致信者包括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億萬富翁慈善家詹姆斯·西蒙斯、三十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九位華盛頓大學的教授。

《巴黎協定》於去年12月被美國以及其他的190多個國家接受采納,並且於本月被中美雙方正式批準。這份協定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避免全球平均氣溫繼續上升3.6華氏度(即2攝氏度)規劃了方向。

據《紐約時報》報道,聯合國秘書長特別顧問納巴羅(David Nabarro)表示:“我們非常確信《巴黎協定》將能在2016年年底前正式生效。”

特朗普:氣候變化是“一場徹底的、昂貴的騙局”

因為《巴黎協定》被視為是1992年里約氣候條約以及其他協定的一個補充,因此白宮聲明在嚴格意義上參議院的行動不受這項協定的約束。當有足夠多的國家提交了他們的批準後,這項協定會自動生效,預計日期為今年年底。

然而國會中反對這項協定的人宣稱他們將設法截斷與這一協定相關的項目的資金來源。今年5月,特朗普在一次競選集會中宣稱他要廢除巴黎氣候協定並且停止為聯合國有關氣候變化的項目提供資金。

特朗普公開發言稱,氣候變化是一場騙局,《巴黎協定》對美國企業不利。他表示,如果他當選,將會“廢除”《巴黎協定》,並停止用美國納稅人的錢支持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項目。

正是特朗普的這番言論激起了科學家們聯名寫公開信,他們在信中寫到:“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不是騙局或是陰謀,而是明明白白的事實。”

科學家們認為特朗普宣稱要廢除《巴黎協定》是別有用心。

科學家們稱,如果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這等同於向全世界表明:“美國根本不在乎氣候變化這個人類引起的全球性問題。管好自己就行了。”這樣的做法會為緩解並適應氣候變化采取有效的國際戰略造成很大的障礙。就這樣退出國際社會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不僅對全球氣候,還將對美國的國際可信度造成長期嚴重的破壞。

霍金:特朗普是一個迎合低級趣味的煽動民眾的政客

據報道,簽署這封公開信的科學家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成員以及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等人。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由學者組成的非官方組織,在科學和科技方面對美國提供建議。在信上署名的科學家說,這是他們的個人行為,不代表美國國家科學院。

斯蒂芬·威廉·霍金

值得一提的是,霍金之前就曾指出地球現在所面臨氣候變化威脅。在5月的一次采訪中,霍金表示失控的氣候變化比行星撞地球所帶來的危害更加的緊迫,也是在這次采訪中,霍金將特朗普稱作“迎合低級趣味的煽動民眾的政客”。

據英國獨立電視臺(itv)5月31日報道,霍金表示,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德·特朗普的受歡迎程度超越了他的理解範圍。

此前,在談論起特朗普時,霍金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輕蔑,但這次在被問到“能否用您掌握的宇宙學和物理學知識對其作出科學解釋”時,霍金也不得不說:“我做不到。”

“他是一個煽動者(demagogue),對社會最底層(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的人來說,他是有吸引力的。”霍金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67

黃偉康在晴報犯上低級錯誤

1 : GS(14)@2011-11-02 22:10:48

呢個市值是錯的,它只是計了H股市值...
http://epaper.skypost.hk/fileDat ... 102/index.html#/14/
2 : GS(14)@2011-11-02 22:12:2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30_1168471/C122.pdf

全球發售前
於最後可行日期,我們的股本為人民幣9,945,701,400元,包括9,945,701,400股每股面值人
民幣1.00元的A股,全部均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股份數目
約佔已發行股本
百分比(%)
已發行A股9,945,701,400 100.00
全球發售完成後
緊隨全球發售完成後,假設超額配售選擇權未獲行使,我們的股本將如下:
股份數目
約佔已發行股本
百分比(%)
已發行A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846,171,400 89.99%
已發行H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94,830,000(1) 10.01%
 合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941,001,400 100.0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027780_C.pdf

東名稱股份數目
約佔已發行
股本百分比股份數目
約佔已發行
股本百分比
中信集團(1) 2,310,933,872股
A股
21.12% 2,303,963,550股
A股
20.91%
根據股權激勵計劃分配的A股90,000,000
A股
0.82% 90,000,000股
A股
0.82%
A股公眾持有人7,445,237,528股
A股
68.05% 7,444,617,150股
A股
67.57%
H股公眾持有人1,094,830,000股
H股(2)
10.01% 1,178,327,700股
H股(3)
10.70%
合計11,016,908,400 100.00%
3 : GS(14)@2011-11-02 22:16:59

http://www.google.com.hk/finance?q=6030&hl=zh-TW
H股 15.94

http://www.google.com.hk/finance?q=600030&hl=zh-TW
A股 12.44人仔,以1人仔=1.23港幣,即15.3012元

市值 : 9,808,580,700 x 15.94 + 1,178,327,700 x 15.3012
= 156,826,976,358 + 18,029,817,092.4
= 174,856,793,450.4
= 1,748.57億
4 : wilsonchui(9055)@2011-11-02 22:42:41

放過佢啦,黃偉康無左林燕玲之後以經好慘smiley
5 : GS(14)@2011-11-02 22:48:34

如果唔放過佢,我在Blog寫啦
6 : ice9(17077)@2011-11-03 08:52:44

少成10倍
7 : GS(14)@2011-11-03 20:30:19

算唔算低級先
8 : ice9(17077)@2011-11-03 22:31:26

低級錯誤, 後生仔始終係後生仔
9 : greatsoup38(830)@2011-11-03 22:36:03

要貼埋呢段先得,約3:07-3:09 之間
10 : honey(6546)@2011-11-03 22:37:13

對住呢度d高手,錯誤屬於低級。對佢黎講,市值可能係一個高級課題。
11 : GS(14)@2011-11-04 14:50:11

呢個問題都講了幾年
12 : a22s(16719)@2011-11-05 02:24:10

依d 真係 very fundamental knowledge, 我依d老散都識啦

佢点做證券行老總架??

叫佢上多投資者網站啦

http://www.invested.hk/invested/tc/html/section/index.html

smiley
13 : GS(14)@2011-11-05 08:41:56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8887
人地未上牌ga

黃偉康未攞牌先開檔
平時嘅禮拜日,中環人例必抖抖氣,趁機做唔同類型嘅「課外活動」 調劑嚇。但啱啱過去嘅星期日,情況有啲唔同,唔少財經人都著曬老西,俾面出席財經名嘴安祖•黃偉康同法蘭斯•藺常念搞嘅新證券行靈獅開幕。 究竟點解安祖•黃咁唔通氣,硬係要揀禮拜日開幕呢?原來靈獅另一股東乃風水師楊天命,楊師傅話呢日係近期難得之開市旺日,二話不說便撲槌。 從風水學角度看,靈獅已經開張大吉,但法理上仲未搞掂,皆因證監會還未批出認可牌照俾靈獅,安祖•黃話起碼到本月下旬,方可正式揸鑊鏟,但黃名嘴話就算納 半個月吉租都冇有怕,事關做得靈獅客仔,入場費最少一球港銀,肯定唔係坊間劈傭至五蚊雞嗰批散戶,喺咁嘅市況要搵一球港銀嘅客,真係要睇嚇呢隻獅子靈唔 靈。
14 : honey(6546)@2011-11-05 10:26:58

有楊天命,一定有生意
15 : GS(14)@2011-11-05 17:19:24

有...它是8082的顧問嘛,查下去更好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455

胡孟青:低級錯誤殺無赦

1 : GS(14)@2012-02-23 23:37:45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223/57956
型男佐治古尼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選戰風雲》,在港放映時機掌握堪稱一絕,最正還是電影的英文名字「The Ides of March」改得好,有幾好?自問對歷史不熟悉,對該字由來本來亦懵盛盛,勝在好奇兼八卦,唔識就要問,The Ides of March代表3月15日,係凱撒大帝被人刺死的日子,後來成為莎劇Julius Caesar(凱撒大帝) 裏的一句經典台詞,有人警告凱撒:Beware the ides of March,提醒他小心遭人背叛,結果凱撒仍是禍擋不過,真正該一字係錯別字,更自以為是地自作聰明以為正字應該係「Ideas」,好一點的就算知有其字,卻把該字發音讀成「Idles」,查實正確讀音係只讀頭尾兩個字母發音。雖然同樣在3月,香港則要待25日才分勝負。
應引以為鑑

臨近換屆前後,既有兩會,又有十八大,不管內地連番權鬥之下最終鹿死誰手,只知政治可以玩得要幾邋遢就有幾邋遢,戲中對白「I don't care if it's true, I want to hear him deny it.」,你不應該講出你想講的真相,而是要講出人們想聽的答案。人誰無過,然而當牽涉到有你無我的利益衝突,甚至扯上政治前途角力,難免要被無限上綱。
明槍易擋 暗箭難防

明槍易擋,暗箭難防,男人爭上位,好睇過女人戲,沒有看過《萬凰之王》,卻有理由懷疑當中有人係睇完內地講述武則天如何心狠手辣上位的高收視人氣電視劇《唐宮美人天下》,從中學曉幾招,處心積累,一箭雙鵰,趕盡殺絕,撕殺場面之恐怖,未經過專業訓練,家中小孩千萬不要有樣學樣;難怪有線電視識貨,要讓香港觀眾有機會看靚人靚景之餘,還要巧合地放在三月播影,讓姊妹們可以固本培元,加強在亂世中博上位及求自保甚至如何綁住身邊另一半之基本功。
高官不懂避嫌干犯低級錯誤,形同政治自殺,縱使真的從未有收受任何實質利益或好處,卻一次也都嫌多,前人偷步買車事件已應引以為鑑。
打爛齋缽賣斷名聲也許都是錢作怪,雖說快要劈炮,又何必陷自己於不義?金融界干犯的低級錯誤事件更多不勝數,明天再續。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892

胡孟青:股壇低級錯誤

1 : GS(14)@2012-02-24 22:19:54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224/58481
甚麼是低級錯誤?明知手上鑽戒價值連城,在酒店洗手時仍脫下放埋一邊因而失竊;誤把肉照放上人家的微博、明知手機、筆電裏有不可告人之秘密仍隨處擺放、內地為官者業餘嗜好嫖娼、甚至冇帶腦返工等等,都可以被界定歸類為低級錯誤。金融市場裏發生的低級錯誤,縱使未必會因而傷及無辜,牽涉到個人誠信問題卻為數不少。
股評人就是股評人,鼓其三寸不爛之舌,甚麼都可以分析「一爛餐」,大行分析員較專注,亦少有信口開河,因為大部份分析員都只能寫而不能公開講,連Full Report完整分析報告亦從未寫過的股評人,根本不可以充大頭鬼以「分析員」作為職銜。曾經有新入行分析員,大學畢業後進入本地一家中小型券商充當分析員,職銜為Research Assistant,但職能原來只是長期為每日四出講股的上司寫繕稿,雖然在底薪外有額外稿費打賞,還好小朋友明白出來社會做事不應短視,懂得自我增值,結果考完CFA即轉工成為真正研究部名副其實的分析員,修成正果,懂如何運用Financial Modelling進行企業估值分析係應徵分析員的最低要求,小朋友竟然跟該位股評人三年幾,對方都未曾教過一招半式,原來該仁兄根本不懂怎樣做同類財務分析,更枉論撰寫完整分析報告,既冇嘢學又冇職升,當然早走早着。
自欺欺人 終受其果

還有明明收足稿費,竟有人可一稿兩食,小女子曾因兩篇稿講同一主題而有近兩百字重複而被責難,錯失版視為近乎一稿兩投,亦屬低級錯誤;惟一稿兩食就係前面收稿費,稿中卻另有乾坤,有股評人就曾被發現經常在稿尾加兩隻擺明不是市場中條款最理想的窩輪,每次被發現後遭勸告就收斂一陣子,過了不久又重操故技,由遭勸告到遭警告無效後,最終連專欄也被取消,也許這位股評人本來就當報館老編是儍佬,才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明知與某電視台有約在先,白紙黑字講明不可在他台擔當同類節目嘉賓,仍執意以身犯險,卻不知每個電視台的編輯部,都是開齊幾個台,不被嫌亦算,被踢爆後仍以笑遮醜,回應一句:「係咩?你哋點知道㗎?」究竟是當別人失明兼無知,抑或以為自己是透明人?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施仁醒
[不被嫌亦算],應是不「避」嫌的低級錯誤。
回覆 · 2 ·
· 11 小時前

  Meva Chiu · Hong Kong
  身為撰稿人寫白字亦是一種低級錯誤
  回覆 ·
  · 8 小時前

Ivan Leung
If your writing is true, why not named them on your writing, I appreciate very much you are the only one to pinpoint the problem, not like the others (Muddy Water), please keep your style and do not work like x 叔, x大師, 石xx.....
回覆 · 1 ·
· 11 小時前

Ming Choi
胡姑娘, " 低級錯誤 " 點解唔可以寫得大眾化D, 對於一個普通智商的讀者來說, 唔係好明白她重點說什麼, 祇知道她在發(勞騷)(白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14

低級錯誤常常犯 周顯

1 : GS(14)@2014-09-01 09:43:3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r\n\r\n【明報專訊】話說我在一篇專欄文章之中,竟然搞錯了阿里巴巴上市的一些基本資料,有讀者在臉書提點了我,老朋友Stanley更加是特地來信息通知﹕「兄弟不能以訛傳訛,張冠李戴呀,壞了你的credibility。」\r\n \r\n\r\n其實,在這一方面,我根本是毫無credibility可言,所以也不存在壞不壞的問題。在討論股票的問題,我常常會犯上低級錯誤,其實不知是第幾次了,只是《明報》的編輯常常給我改正了,才不至於常常出錯。\r\n \r\n為什麼我會常常犯低級錯誤呢?皆因我在股票的思考角度,只有兩個方向,第一個是理論性的問題,那是要把事實抽象出來,變成了概念化的通則,結論就會寫在書上,成為了我的投資理論。如果在理論層次方面犯了錯,或許可以叫作「高級錯誤」。\r\n \r\n理論層次犯錯 屬「高級錯誤」\r\n \r\n第二個則是炒股的問題,亦即是賺錢的問題,在這方面,如果我沒興趣買的股票,我也根本沒有心情去看其資料。事實上,就是看財經版,我也只看標題,不去深究內容。除非是有此需要,才會去找找資料。\r\n \r\n像上述的一篇專欄,由於主題說的是「好股票和壞股票」,阿里巴巴只是一個說明的例子,既然不是主題,自然也沒有深究,自然也很容易出錯了。不過,我的臉皮甚厚,當然也不會介意此事。\r\n \r\n我自己從來多犯低級錯誤,所以也從來不會挑剔別人的低級錯誤,因為低級錯誤是很明顯的,誰都可以挑剔出來。如果我要去找碴子,一般而言,我會傾向於挑剔別人的論據中的自相矛盾,這也是高級錯誤的一種。\r\n \r\n[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290

財經記者 莫犯低級錯誤 周顯

1 : GS(14)@2015-06-10 16:24:2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沒多天前,看討論區的貼文,也不知道是出自那份報紙的了,有這樣的一段「投資公司的摩銀投資董事長李偉斌,2008年起參與港股,近月針對約20隻『港A股』喪炒,單日進出40次……他在中港兩地投資界均低調,僅以筆名在新浪微博點評港股,屬少有熟悉本港行情的內地炒家。

摩銀投資董事長李偉斌現時管理近1億元人幣資產。3月時將一半投資到港股,因目前內地「港A股」(即香港獨有的中資股)熱炒,吸引資金流入,他預期恒指今年九成機會破32,000點,兩年破40,000點……」

大牛市 管理億元非大戶

這段文章的重點在於,這名仁兄「現時管理近1億元人幣資產」,喂!家陣呢個牛市,連「渾水」呢條股齡未夠兩年的新丁,都有一兩千萬資產啦,像梅偉琛、Kelvin呢後生仔,唔過億都接近了,呢名仁兄,都仲未係自己擁有,只係「管理」(別人的資產),仲只有1億元人仔咁大把,憑乜吹到咁大呀?

我常常說,做財經記者,最重要的一項技能,是要有數字感。香港的財記往往便少了這根筋,所以我們才常常看到那些報道,諸如某某大亨在股市上「勁賺幾十萬」,諸如此類,我也試過被報道說,我炒股勁賺了幾百萬,因而辦報紙,,呢市,如果只賺到幾百萬,會被人笑到面黃,我都唔知點回應好了。

人們清楚地知道幾百元和幾千元的分別,可是卻不曉得幾千萬元、幾億元、幾十億元,以至於幾百億元的分別,這就是「柏金遜定律」中的其中一條。我希望,在今後,財經記者的水平可以提高一點,再不要犯這些「數字錯誤」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7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