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滙控被質前分析員唔低吸 李華華


2009-03-17  AppleDaily





 

滙 控(005)上個禮拜俾人質落33蚊,搞到青姐胡孟青都喺直播節目中落淚,相信唔少之前溝貨嘅散戶都喊得一句句。華華第一時間諗起已經由sell side轉做buy side,兼冇做分析員好耐嘅滙豐前地產分析員Derek張一鳴。華華問:「Derek,滙控跌到33蚊,你作為滙豐前猛將,有乜感覺先?」佢話:「好欷 歔!」又真係唔到Derek唔欷歔嘅,佢00年入滙控,當年嘅滙控仲係50幾蚊,到佢05年走,滙控已經晉升為紅底股,點知佢走咗幾年,滙控唔單止返番去 佢初做滙豐時嘅股價水平,仲越跌越有。咁佢揸咗幾多滙控?Derek:「你知我舊陣時因為工作關係,唔炒股。」華華追問:「咁家陣呢?有冇諗住趁機溝 淡?」Derek:「冇噃,我家陣炒美股。」雖然Derek冇諗住買番啲滙控支持舊老闆,但就用把口打氣,話「供股過後,滙控會平穩番o架喇!」相信呢個 都係滙控股東嘅願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96

低吸內房股 東尼


2010-06-10  NM





人生總是時晴時雨,股市亦然。就 以美國股市的表表者道瓊斯指數為例,在一九三二年只得四十一點,當時正值一九二九年股災之後;惟到○八年已達一萬四千點,可以想像美股這些年來一直穩步上 揚。

美股當然也曾經歷風浪,例如在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三年的戰爭時期,以及一九七三年的石油危機,股市都曾下挫一半以上。大家也許仍記得八 七年金融危機及○二年科網股爆破,市場一度恐慌。所以,麻煩總是少不了的。

短暫調整不礙發展

惟人總是要往前走,而種種的災 難,亦隨着時間過去,而被人遺忘。次按引起的金融海嘯,亦令道指下跌五成,由一萬四千點跌至七千點,當時大家以為世界末日,金錢世界已經完結。然而,不過 一年光景,道指由七千點急彈五成,儘管過去數月曾下挫近千點,但我認為調整即將完結,股市將重拾動力。即使美國人仍為最近的跌市而痛苦,惟就業及房地產市 場已開始重整。

何況,根據以往經驗,美國金融海嘯對中國和香港的影響似乎較小,刻下中國經濟越來越倚靠內需,其刺激經濟措施甚至太過寬鬆, 令房地產及其他資產的升幅再次失控,中央又要再次出招收緊,以防經濟過熱。

內地房屋需求高

香港現時的情況與國內類似,大量資 金流入、企業盈利增長強勁,失業率低企,但同時要抗衡泡沫爆破。香港仍沒有被投機充斥,就算中國有,香港也不一定會有。

今年首季的企業盈 利,對香港市場有很大的鼓舞作用,除了之前已經說過的銀行股之外,地產發展商的盈利潛力令人更有信心。今年新地(16)、長實(1)及恒地的盈利,應該貼 近其歷史高位,其他發展商亦然。此外,出口公司如利豐(494)及創科的利潤亦逐漸恢復。

其實,要找一間並非比之前表現得更好的大藍籌公 司,應該很難。

港股正受一些不明朗因素影響,大家恐懼一些未知的環境,甚至是一些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內地樓市亦不會長久停滯不前,因為隨 着國內中產不斷增加及越來越富裕,對新屋的需求只會上升,而情況需要數年而不是幾個月便可紓緩。

中資銀行是中國富起來的受惠者之一,其股價 已自高位下跌兩成,預測市盈率只是約十一倍,它們應該獲得更高估值。不過,這個市場正被種種不明朗因素困擾,擔心買家不敢買樓,而這種心態現時相當普及。

所 以,除了中資銀行股外,我近來還十分留意備受打壓的內房股。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五十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 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 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37

《奥马哈之雾》误读三十六:高抛低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ltyg.html

 

误读三十六、高抛低吸

 

主要误读:巴菲特会在牛市结束前抛掉绝大部分的股票而在熊市到来后再加大股票仓位

我方观点:有些言过其实。从逻辑和实证两个层面上看,都不支持上述观点的确立。

 

    在对这个话题做出讨论之前,我们认为有必要先把巴菲特作为一个职业投资人的投资生涯划分为几个不同阶段:

    准备期(1951年至1956年):1951年春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不久,巴菲特回到其家乡奥马哈市,经过短暂的服兵役后于当年夏天成为一名职业股票经 纪人;1954年终于得到老师聘任到纽约的格兰厄姆-纽曼公司工作;1956年返回家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有限合伙人公司,开始了其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职业投资人与公司控股人。

    早期(1956年至70年代中期):从1956年组建自己的第一家合伙人公司,直到1969年解散合伙人公司,再到1970年代开始经营伯克希尔纺织公 司,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与私人企业收购中主要遵循的是其老师格兰厄姆的“捡烟蒂”策略。这一策略的主要表现是价值型选股及价值回归后的获利了结。在这个时期 中虽然已出现了一些“叛逆”性投资,但这并没有构成其投资的主流。

    中期(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后期):在这20多年里,巴菲特尽管继续活跃在股票投资与私人企业收购两条线上,但其资产构成还是以股票为主。投资策略方 面,在芒格与费雪等人的影响下,特别是在投资美国运通与喜诗糖果的成功以及投资伯克希尔等烟蒂型公司的失败后,巴菲特逐渐脱离了“捡烟蒂”而转为对“超级 明星”企业的长期持有。巴菲特一生当中的许多经典投资案例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后期(90年代中后期以后):由于股票价格持续高企,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巴菲特的事业重心开始向私人企业收购以及对非保险事业的经营上偏移。这一段时 期开始出现了数次对他之前从不染指的公用事业的巨额收购,如几年前收购中美能源公司和近期收购铁路公司,涉及的资金规模动辄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

    鉴于以上不同投资阶段的划分,当我们在考察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是否表现为牛市结束前的“高抛”与熊市到来后的“低吸”时,考察重点应集中在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后期这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美国股市也恰好经历了几番牛熊更替的转变过程。

    另外,在讨论之前,我们还想先与读者一起简单温习一下支撑巴菲特投资体系的其中两块基石和一项禁忌。这两块基石分别是:

    1)把股票当作一项生意去投资是最聪明的投资。这一基本思想要求投资人在买入股票后要像一个企业所有人和经营者一样去思考问题。这样,投资人就会首先将手 中的股票视作企业的权益凭证而不是市场的交易凭证,就会在其以后的投资操作中使自己表现得更像一个企业投资人而不是简单的股票交易者。

    2)正确对待股票价格的波动。这一思想的要点包括:首先,你必须比“市场先生”更懂得你已持有或计划买入的股票价值,否则就不要参与这场游戏;其次,“市 场先生”会通过价格的反复波动来持续不变地演绎着它在股票估值上不断犯错与纠错的过程,聪明的投资者对此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最后,不要单纯因为价格上升 而轻易把手中最好的公司脱手。

    所谓“禁忌”就是从不根据市场预测去买卖股票。尽管巴菲特会根据自己信奉的估值理论对市场股票价格的高与低给出自己的判断,但却从不会对股价的短期走势做 出预测,也从不会根据这种预测而选择买入或卖出。因此,我们认为所谓巴菲特会选择在熊市到来前抛掉股票的说法要么只是巧合(巴菲特确实有根据估值而卖掉部 分股票的行为),要么根本就无从谈起(他在熊市加仓倒是一个事实)。

    对巴菲特基本投资哲学的短暂温习是想说明,如果巴菲特在投资实践中真的表现出一种不断高抛低吸的操作偏好或习惯,那么,它要么在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要么就是巴菲特说一套做一套。事实究竟如何呢?我们来看一张表:

 

表:年度百分比变化——伯克希尔所持股票市值(1978-1997

 

年份

 

股票总市值(亿元)

 

市值增长(%

 

标普500增长(%)

1978

2.21

22.10

6.4

1979

3.35

51.58

18.2

1980

5.30

58.21

32.3

1981

6.39

20.57

-5.0

1982

9.45

47.89

21.4

1983

12.79

35.34

22.4

1984

12.69

-0.78

6.1

1985

11.98

-5.59

31.6

1986

18.74

56.43

18.6

1987

21.15

12.86

5.1

1988

30.54

44.39

16.6

1989

51.88

69.87

31.7

1990

54.08

4.24

-3.1

1991

90.24

66.86

30.5

1992

114.42

26.79

7.6

1993

112.69

-1.51

10.1

1994

139.73

23.99

1.3

1995

197.63

41.43

37.6

1996

244.53

23.73

23.0

1997

362.48

48.23

33.4

注:1、数据来自公司年报等综合资料;2、1985年股票市值下滑相对市场较多是 因为当年菲利普.莫里斯收购通用食品股票;3、由于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公司投资重点转向私人股权收购,因此本表仅统计到1997 年。(1998-2000年的股票仓位分别是:327亿、370亿和376亿美元)

 

 

    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即使考虑到每年源源不断的保险浮存金的加入,我们仍难以得出在牛市到来前“高抛”,在 “熊市”到来后“低吸”的结论。在所记录的20年里,除1984、1985和1993年外,其它17个年度的股票市值增长均高于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增 长,其股票仓位无论是在熊市转牛市,还是在持续地牛市中也主要变现为稳定、稳定增长或大幅度增长这样3种态势,未见有明显的减仓行为。因此,关于巴菲特会 在牛市结束前大幅减仓并在熊市到来后大幅加仓的观点即使不能说完全脱离事实,但至少也是极不准确的。

 

本节要点:

1、无论从投资理念还是操作策略抑或是实证研究的角度,都不支持关于巴菲特在市场的牛熊转换中会进行高抛低吸操作的观点;

2、实证研究显示:巴菲特确实会在熊市中大幅加仓(如其在70年代中后期的操作),但在牛市中或下一个熊市到来之前会减仓操作的做法,就其主要投资部位而言,则并不符合事实;

3、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本身就是一种可以穿越牛熊更替的方法,尽管不时会有一些基于估值下的仓位调整,但整体来说,其投资特质一直表现为对重仓股票的长期持有。

 



[i] 摘自《巴菲特原则》。

[ii] 摘自《滚雪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16

金證股份四大高管股東巧玩“團減” 平安系6.7折低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9984.html

金證股份四大高管股東巧玩“團減” 平安系6.7折低吸

一財網 林琴思 2016-01-17 14:19:00

金證股份這次還玩出了減持“新招”,減持方並不是單一股東,而是公司前四大股東湊齊了6%的股份,以滿足交易所減持新規要求,通過協議轉讓減持股票;而協議轉讓價格相對停牌前的價格打了約6.7折,“接盤俠”為深圳前海聯禮陽投資有限公司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在滬深交易所新規規定協議轉讓單個受讓方受讓比例不得低於5%之後,金證股份成為市場首家股東通過協議轉讓減持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

而且,金證股份這次還玩出了減持“新招”,減持方並不是單一股東,而是公司前四大股東湊齊了6%的股份,以滿足交易所減持新規要求,通過協議轉讓套現股票;而協議轉讓價格相對停牌前的價格打了約6.7折,“接盤俠”為深圳前海聯禮陽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聯禮陽”)。

4高管湊股折價減持

此前,證監會和交易所新規明確,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股份的,單個受讓方受讓比例不得低於5%,轉讓價格範圍下限比照大宗交易的規定執行。

就在證監會和交易所發文將對大股東減持保持高度關註之際,金證股份於1月15日發布公告,公司4名自然人股東近期合計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同一家受讓方減持了6%的股份。

公告顯示, 2016年1月8日,聯禮陽與趙劍、杜宣、李結義、徐岷波分別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該4名股東將其分別持有的公司股票合計約5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6%轉讓予聯禮陽,轉讓價格為33元/股,合計轉讓價款約16.4億元。《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金證股份此前因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而停牌,停牌前股價收報49.19元。記者測算,每股33元的價格轉讓價,相當於停牌前價格打了約6.7折。

值得註意的是,趙劍、杜宣、李結義和徐岷波均為公司高管,趙劍任公司董事長,李結義、杜宣、徐岷波均為公司董事。記者也關註到,該4名高管持股比例均達到監管規定的轉讓受讓方受讓比例不低於5%的條件,那麽何以要4人湊股減持呢?

有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大股東各自都有套現需求,若4名高管各自減持,將會導致股東構成的較大變化,甚至對公司治理帶來重大影響。湊股減持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受讓方超過5%的規定,再有就是大家不必單一減持太多,在保證公司高管大股東地位的同時,完成減持目的。

從金證股份2015年三季報看,截至三季度末,杜宣、趙劍、李結義、徐岷波為公司前四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12.25%、12.22%、11.78%、11.13%,其余的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均在1%上下,多為機構投資者。本次權益變動後,趙劍、杜宣、李結義和徐岷波的持股比例分別降至10.72%、10.75%、10.28%和9.63%,四名股東合計持股41.38%,杜宣仍為公司第一大股東,4名股東排位並未產生變化。聯禮陽將成為公司第五大股東。

記者註意到,金證股份於1月4日開始停牌,停牌前股票價格49.19元。而上證綜指於1月4日至1月15日,短短10個交易日里,指數急劇下跌638.21點,跌幅達18.03%。有分析人士認為,不排除金證股份複牌後,若無重大利好支撐,有補跌的可能。而四大股東湊股減持引入戰略投資者,尋求與其他公司的戰略合作,也不失為好的發展策略。

平安系斥巨資拓展互聯網金融

投資者關註的是,聯禮陽是何來頭?

公料顯示,聯禮陽成立於2015年3月,註冊資本為6億元,是平安金融科技旗下全資子公司,而中國平安集團持有平安金融科技92.35%的股權。平安金融科技註冊資本在2015年9月擴大至95.42億元。

聯禮陽介紹,此次受讓金證股份股權是基於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和公司發展前景的信心,擬與上市公司開展戰略合作,並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公司股份,同時不排除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加其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可能。

金證股份還與中國平安保險在深圳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及雙方關聯公司將在互聯網領域展開戰略合作。平安系布局互聯網金融早有端倪。2016年伊始,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曾表示,不再局限於內部的綜合金融,而是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向全行業開放,攜手金融同業夥伴,打造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此次“平安系”斥巨資“團購”金證股份,或是看中金證股份的互聯網業務。

而早在2013年6月余額寶上線之初,金證股份就曾參與余額寶的建設,為余額寶定制了直銷系統,2015年10月,金證股份又斥資5.3億元收購聯龍博通,拓展其在移動金融IT方面的業務。

公司在公告中聲明,本次股權轉讓不是股東減持套現,而是與中國平安戰略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會對二級市場產生拋壓。

也有分析人士稱,聯禮陽受讓的這6%的股份鎖定期為36個月,這說明了平安系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和上市公司發展前景的信心。

減持玩出新招

1月8日後,大股東減持禁令隨之解除,雖然證監會在1月7日祭出減持新規紓解壓力,但不久,大股東就找到了大宗交易這一“後門”,充分利用並加速減持。

1月9日起實行的減持規定要求,大股東在三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一。滬深交易所表示,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股份的,單個受讓方受讓比例不得低於5%,轉讓價格範圍下限比照大宗交易的規定執行。

可以看出,監管層此前將關註重點放在集中競價交易和協議轉讓這兩種減持方式上,對於大宗交易這個重要股東主要減持途徑卻未提,也使得大股東們紛紛借道大宗交易進行減持。

如慈星股份於1月12日晚間公告,控股股東計劃通過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一年內合計減持不超過1.05億股,即公司總股本的13.08%;同日,科隆精化晚間公告,股東孟慶計劃一年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700萬股,即公司總股本的10.29%。

此外,永貴電器、勁拓股份、明家科技、安妮股份、兆日科技等公司也紛紛發布公告稱,擬將在半年內通過大宗交易計劃減持。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89

高拋低吸 蘭生股份利潤5億炒股賺4億成“股神”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2/990711.html

蘭生股份(600826.SH)3月12日公布的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實現凈利潤5.10億元,但扣非後凈利潤卻僅有8013.19萬元。兩者間的巨大差距,得益於蘭生股份“出神入化”的炒股技術:“資本運作方面在高價位減持海通證券股票獲凈收益超過4億元,並逢低回購了海通證券”。

每經記者 孫嘉夏

都說炒股難,可有家上市公司去年靠炒股賺了4個億。

蘭生股份(600826.SH)3月12日公布的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實現凈利潤5.10億元,但扣非後凈利潤卻僅有8013.19萬元。

兩者間的巨大差距,得益於蘭生股份“出神入化”的炒股技術:“資本運作方面在高價位減持海通證券股票獲凈收益超過4億元,並逢低回購了海通證券”。

炒股之余,蘭生股份還購買了不少理財產品,收入4420萬元。僅此兩項,就為上市公司帶來了約4.5億元利潤。

高拋低吸

事實上,在蘭生股份年報“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和金額”項下“除同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相關的有效套期保值業務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一欄中,其數字高達5.46億元。

其中主要則來自於公司出售海通證券股票所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蘭生股份2014年年報發現,公司曾表示,其持有的海通證券股票市值約占到公司總資產的六至七成,減持海通證券是公司的戰略選擇。

而蘭生股份所持有的海通證券股票,則來自於當年海通證券上市前認購所得,最初投資成本為2.12億元。

2015年4月23日,蘭生股份曾公告,公司在當年3月2日至4月22日期間通過二級市場減持了海通證券股票,減持數量合計為1635萬元,預計獲得凈收益超過公司2014年度凈利潤50%以上。

在2015年年報中,蘭生股份介紹,2015年上半年股市屢創新高,公司根據股東大會決議在股價上漲過程中逐步減持海通證券股票2171萬股,減持均價26.55元,凈收益超過4億元。

更讓投資者贊嘆的是,蘭生股份不僅會“賣”,同樣也會“買”。

2015年6月下旬,二級市場經歷罕見的斷崖式暴跌,隨後不斷走低,蘭生股份認為海通證券已經具有中、長期投資價值,在低位購回可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於是經董事會批準,公司對前期減持的海通證券股票適時回購1845萬股,成交均價12.86元。

截至2016年3月11日,海通證券收盤價13.19元,蘭生股份的這筆交易又已產生了浮盈。

高位減持、低位購回,嘗到甜頭後的蘭生股份已準備“強化資本運作能力”。

為此,蘭生股份還專門成立了金融資產運作小組,公司稱,自身擁有相對充裕的資金及占凈資產比例較大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盤活存量的金融資產,有利於提高公司的整體盈利水平。

針對持有的海通證券等股票,蘭生股份稱將根據股東大會的授權及董事會的指令,依據市場行情進行增值運作,為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同時,繼續與券商合作開展轉融通等業務,發揮存量金融資產的作用。並且在資金安排允許、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參與公開市場中的定向增發、新股發行等項目,獲取投資收益。對於暫時閑置的資金,公司將繼續與銀行、券商等機構合作,進行短期理財,充分盤活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運籌帷幄:今年業績也有保障

盡管2016年的A股市場或許難以重現2015年的火爆牛市,但失去炒股收益的蘭生股份,其業績似乎並不會下滑。

2015年12月14日,蘭生股份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上海蘭生國健藥業有限公司34.65%股權和上海中信國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0.73%股權。最終,兩公司合計的股權轉讓款為9.34億元。蘭生股份稱,據核算,此次股權轉讓公司獲得凈收益將超過6億元,達到2015年度第一季度凈利潤的800%以上,對公司2016年一季度產生重大影響。

在2015年年報中,蘭生股份也指出,該筆交易將“增厚公司下一財年度業績”。

資本運作上如此遊刃有余的蘭生股份,其實是一家主營進出口貿易的企業,主要通過下屬控股子公司上海蘭生輕工業品進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輕公司)來完成。2015年是蘭輕公司改制後運營的第一年,公司通過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造建立了激勵約束機制,原上海市輕工業品進出口有限公司經營團隊的加入,也大大增強了公司經營實力,2015年公司在進出口業務規模上比上年度增長了55.65%。

蘭輕公司的主要經營模式是自營和代理進出口貿易,主要盈利模式則是獲取進出口貿易的差價和收取代理傭金,其中出口業務占公司貿易業務的90%以上。公司主要經營的商品包括機電產品、紡織原料及制品、鞋類產品、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大類產品,貿易往來的國家達154個,美國、日本和歐盟是主要的貿易國家和地區,占進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

對於2016年,蘭生股份則表示將打造現代服務貿易平臺,強化資本運作能力,充分發揮投融資功能,從單純註重業務發展向重視業務與平臺並舉,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 每日經濟新聞
  • 柴剛
  • 每經記者 孫嘉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97

收盤分析丨滬指回踩半年線 下周繼續下探或是低吸良機

周五(1月13日), 三大股指走勢一致,基本呈現上午小V反彈,午後加速回落的走勢。早盤,次新股殺跌嚴重,市場人氣低迷,之後有色、石油、大金融板塊輪番護盤,股指曾探底回升後翻紅。午後,權重紛紛收窄漲幅,股指震蕩回落,而受到IPO加速的影響,創業板指弱勢七連跌,盤中更是跌破1900點,受到創業板指拖累,滬指也曾一度迫近3100點。總的來看,兩市超2400只個股下跌,虧錢效應急劇增加。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12.76點,下跌6.53點,跌幅0.21%,成交額1,744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008.3點,下跌122.93點,跌幅1.21%,成交額2,093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99.94點,下跌30.2點,跌幅1.56%,成交額573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入逾6億元;深股通凈流入金7億元。另外,周五央行公開市場進行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6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央行公開市場還有14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凈回籠資金達700億元,結束連續第四日進行資金凈投放的態勢。

板塊方面:

次新股板塊領跌,板塊整體跌幅超3%,精測電子(300567),廣信材料(300537),德宏股份(603701),數字認證(300579),賽托生物(300583)跌停,湘油泵(603319),天順股份(002800),永吉股份(603058)等個股大跌逾9%。

受創業板拖累,國產軟件板塊集體大跌。浙大網新(600797)跌停,久遠銀海(002777)跌逾8%,用友網絡(600588)跌逾6%,四方精創(300468)跌逾6%。

此外,銀行板塊護盤。龍頭招商銀行(600036),中信銀行(601998),南京銀行(601009),建設銀行(601939)漲逾3%,華夏銀行(600015),寧波銀行(002142),光大銀行(601818)漲逾1%。

股權轉讓、年報高送轉概念表現低迷。

消息面上:

1、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官網最新披露,日前國投集團2017年度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投集團董事長王會生指出,要創新發展,推動公司業務發展取得新突破,同時要深化改革,把活力和動力激發出來。另外,全面推進改革試點,對國投電力(600886)、國投高新等11家子公司分類授權,並選擇國投電力進行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

2、農業部定於2017年1月15日-16日召開全國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會議將研究謀劃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思路和舉措,部署2017年農業機械化工作。

機構觀點:

對於創業板的七連跌,大摩投資指出,從基本面來看,近期明顯加速的IPO節奏讓市場陷入恐慌,創業板連續創出新低,新股上市後開板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沒有新進資金入場,A股供給的增加勢必會引發價格的下降。短期預計大盤仍將維持弱勢,操作上建議投資者短線減少操作頻率,多看少動,控制倉位等待中線布局機會。

關於後市,盛世創富指出,大盤日K線劍指下方,挑戰120均線支撐。顯然半年線支撐能否有效面臨強大考驗。同樣要註意,市場調整還在風口,距離支撐還有空間,那麽個股行情短線就難言樂觀。調整還有延續,但空間有限,保持以上方60均線為上軌壓力,同時以120均線為下軌支撐的這樣一個上升通道之中運行為主的走勢格局。既然預計是這樣的狀態,市場如果在半年線出現止跌企穩信號,顯然短線就存在技術性反抽機會,逢低可以進行左側布局,當然倉位必須要控制好,防範風險永遠是第一位的。

巨豐投顧認為,新股過快發行使得市場相對承壓,次新股連續走低以及創業板的弱勢體現出新股發行的不利影響,對於新股發行,應該說無論是過快還是暫停,都不是正常的,應充分考慮投資者的承受情況。對於大盤,藍籌股較為活躍下護盤動作頻現,而股指回調中縮量延續,表明下行空間較為有限,這里挖坑階段性底部概率較大,切勿盲目割肉,建議持股等待反彈。而一旦下周出現繼續下探,則是較好的低吸良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06

調整可視為低吸時機

1 : GS(14)@2012-04-07 15:49:2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307/News/ek2_ek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681

匯兌虧損或一次性 可低吸實業型公司 黃國英

1 : GS(14)@2016-03-04 12:15:07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51144


踏入業績期,最近在不少上市公司公布的成績表中,都可以見到因為人民幣貶值,而帶來的匯兌虧損。例如玖龍紙業(2689)公布的中期業績中,出現達十億人民幣的匯兌損失,盈利倒退54%,不過若撇除這項因素,則業績大幅增長;另一例子是雅居樂地產(3383),執筆當日剛發出盈警,表示去年人民幣相關的匯兌損失,達十一億人民幣,計及其它業務因素,盈利可能與前一年相比,大幅下滑近七成。

雖然看起來頗為恐怖,不過投資者或許不用太過介意,因為這個是一次性因素,至於分析的關鍵,其實重點在於公司未來會否繼續因此錄得虧損。觀乎國內公司在這個問題上的取態,大部分都已經決定斬纜,改為直接在國內借人民幣,償還以往在境外借入的港元、美元貸款。

從國內公司的這項動作,可以得出兩大啟示:首先,這些公司終於重返正常運作,不再依靠財技取利。以往在美元弱勢兼低息,加上人民幣長期升值兩大因素,很多企業會在香港或境外,借入港元、美元,在內地投資理財產品,套取息差。這種做法,在風平浪靜的時候,等於無本生利,當然大受上市企業歡迎。所以過去四、五年間,不少上市公司的盈利,有一部份都是靠這種財技得來。現時當然難以持續。
玖龍紙業中期業績出現十億元匯兌損失,主席張茵指集團將會大幅減少外匯借貸,以減低未來匯兌風險。

而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在國內公司將貸款轉回內地之後,它們的風險應該會下降,比早前想像中低。從外資近期的言論可見,他們極為看淡中國,可是從中資企業的行為,反映出國內的資金情況並不嚴峻,而所謂資金流走的現象,亦有部分是因償還外債所致,所以外資大有可能是過分悲觀。大型公司在國內借貸,向來具有優勢,所以形勢未必太差。

作為投資者,首要一步是重新估計中資企業實際的盈利能力,因為過去數年來,以借美元、投資人民幣套息的財技法門,已經一去不返。這批企業部分的盈利,未來將會消失。

另一方面,在選股上必須避開的板塊,首當其衝的是內銀股。反而業務穩定、財務狀況良好的實業型公司,可以選擇性逐步吸納。因為一眾內銀,被逼為企業提供廉宜的人民幣資金,讓它們償還外債;自身卻承受了所有風險。相反,具備借貸能力的大型企業,最為受惠。

比較看好的板塊,是早前曾受市場追捧的新能源、環保相關企業。雖然它們沒有定價權,可是業務需求穩定,而且也受到內地政府的政策支持。近期市場反過來太過看淡,投資者現階段可以趁機吸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629

操盤手札記:大市回調 低吸盈喜股

1 : GS(14)@2016-03-11 00:49:57

香港真係越來越荒謬,民居附近出現泥頭山,當局竟然係叫業主加固,而唔係移走泥頭。舊年9月新學年以來20名學生自殺身亡,唔得掂局長竟然係叫學校、老師、家長加把勁,而唔係檢討教育制度。公立醫院病房爆滿,病人要喺急症室滯留3晚,特首唔去諗辦法解決,反而去諗IFC一帶興建岸邊泳棚,荒謬到令人O嘴!鬚刨頭建築物IFC,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嘅標誌,好多國際金融機構喺度駐紮,喺度返工嘅,我諗無乜邊個lunch hour夠時間食完晏去游水。畀你真係游20分鐘,維港海水每百毫升含1,702個大腸桿菌,睇怕游完要入醫院,而醫院已經爆滿。有錢起泳棚,不如擴建醫院啦!言歸正傳,講番股市。中國外滙儲備繼續減少、外貿數據差過預期,加上商品價格回吐,拖累港股本周表現,恒指昨收19996,跌15點,已連跌3日。港股上周反彈皆因跌過龍,下一階段反彈,要由有盈利增長嘅實力股帶領。今日焦點係中國2月CPI及PPI,以及歐洲央行議息。



通達放榜有睇頭

踏入業績期,我比較留意盈喜股,近日心水係下周三放榜嘅通達(698)。通達係電子產品外殼一站式服務供應商,日前預告2015年度純利將按年增加35%至40%。按2014年賺5億元計,即2015年約賺7億元,以此推算,市盈率約10倍,相對其他手機及平板電腦零部件生產商如瑞聲(2018)、舜宇(2382)等平均16倍估值,折讓近四成。通達純利大增,皆因營業額及毛利率相應增加,令綜合毛利持續提升。營業額增加主要來自手機業務引入金屬外殼產品,以及其中一位主要客戶貢獻大增。集團手機業務主要客戶包括:華為、中興(763)、聯想(992)、酷派(2369)、TCL通訊(2618)、諾基亞、小米、OPPO等。最大客戶華為管理層預計,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按年增加三成,又期望3年及5年後市佔率分別超過蘋果及三星,成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小米亦不甘後人,隨即推出旗艦手機「小米5」應戰。客戶有作為,通達生意有支持。此外,通達提出分拆手提電腦及平板電腦外殼製造業務上市,有助釋放價值。睇走勢圖,股價一路守住2013年12月至今長期上升軌底部之上,昨收報1.31元,呈現區域上軌突破利好訊號,可趁低吸納,睇1.5元,穿1.2元止蝕。割柑人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0/195227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459

保險股有低吸機會 盧志威

1 : GS(14)@2016-03-16 14:41:57

2016-03-15 HJ
銀聯終於正式設限,現時已暫停內地客使用銀聯網上支付平台,在港繳交保費,對象是壽險及投資相關產品,意外險、醫保等不受影響。

今次設限,對於保險股是一大打擊,但今次跌幅未如預期,可能是經上次一役後,保險公司主動披露數字有關,以AIA( 1299 )為例,目前有30%至35%客戶來自中國,約8成的年繳保費低於5,000美元,不算是大額,而且絕大部分顧客,都在香港以美元或港元支票交保費,所以今次修例,對這批顧客影響有限,短期業績不會大跌。

唯一要擔心的是,內地客投保的意欲,在將來會否大減?個人認為,短時間內需求反而增加,因為下一步市場將擔心連碌卡次數都受限制,以加強資本管制,到時就只剩下客戶「用自己方式」,在香港以支票交保費,才可以做成生意,故今次事件,自己會以「短期影響不大,長遠利淡」的角度去看,所以如果股價再跌,是一個趁低吸納的機會。大家可以留意,惟股價大彈空間有限,所以升5%至10%後就要獲利離場。

近期的股市走勢飄忽,關鍵是中國推出多項房地產、金融、外匯、股票的政策後,會否如前篇文章所講,出現泡沫市,雖然有部分資金流入內房、基建,但暫時整體似是未有方向,可再看一會。這種猴市易被人為舞高弄低,過分對造好造淡有立場,都不利賺錢。

(逢周二見報)

豐盛資產管理組合交易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1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