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沒當過學生幹部,自稱書呆子的馬化騰如何管理“企鵝帝國”(小馬哥在清華最新分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3/159383.shtml

沒當過學生幹部,自稱書呆子的馬化騰如何管理“企鵝帝國”(小馬哥在清華最新分享)
創業家 創業家

沒當過學生幹部,自稱書呆子的馬化騰如何管理“企鵝帝國”(小馬哥在清華最新分享)

包括我父母都沒有想到,我這個書呆子還可以開公司。

i黑馬 10月23日消息 昨日,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受邀參加清華管理全球論壇,與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展開對話。

馬化騰是清華管理全球論壇邀請的首個中國企業家,去年邀請的是特斯拉CEO馬斯克。在這個論壇的顧問委員名單里,還包括了馬雲、柳傳誌、李彥宏、庫克、紮克伯格等互聯網大咖。

當天,低調內斂的馬化騰難得敞開心扉,談及很多有趣的話題,包括個人的興趣愛好、企業的管理風格、微信名稱的由來、騰訊的三次困難、對未來的形勢判斷等等。

以下摘錄了馬化騰在這次對話中的精彩語錄:

1、喜歡天文,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們在宇宙當中從來就是一個偶然。所以什麽事情仔細想一想,都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這對自己遇到挫折時能夠穩定心態,想得更開。

2、文人相輕,IT男之間也相輕。當時有新浪技術人員覺得這個軟件(QQ)他們一個月就可以做出來,不用收購。

3、當時覺得肯定應該叫什麽信,那時微博很火了,我天天在想,後來就在群里說就叫微信吧,就這麽隨便定的。

4、內部良性的競爭還是很有必要的。為什麽自己打自己?往往自己打自己,才會更努力,才會讓公司不丟失一些大的戰略機會。

5、過去我們的強項在通信,剛開始做遊戲時好像騰訊沒有這個基因,但其實很多基因需要慢慢培養。

6、滴滴和快的當年大量的補貼對用戶移動支付的習慣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國的環境導致一些後面的創新叠代會更快,我們講互聯網+整個生態,目前中國是比較原創,比較領先的。

7、企業不用再買域名了,不用開發APP了,直接在小程序開發,包括雲服務,一切都解決了。

以下為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與馬化騰的對話實錄,由騰雲劉傑、王曉冰整理。

天文、科幻愛好者;從非學霸到跨界創業者

錢穎一: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華管理全球論壇,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會邀請一位顧問委員與清華學子交流。去年邀請的是特斯拉和SpaceX的CEO馬斯克,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我們清華經管學院的另一位顧問委員,騰訊公司主要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先生——這也是我們清華管理全球論壇邀請的第一位中國企業家。

今天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在使用你們公司的產品,這一點蘋果、IBM都做不到,可見你的影響力非常大。我想先從你的成長經歷和發展說起。你是1989年入學,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當時為什麽選擇計算機專業?大學的經歷對你後來的成長有什麽影響?

馬化騰:我在中學就接觸到計算機,一下就成為我的興趣愛好,越學越覺得里面差別很大,後來在大學就發生越來越多的興趣。

錢穎一:你們在大學時集體學了一些天文方面的課程嗎?

馬化騰:當時沒有,業余我自己看,包括找美國的資料。所有有關的問題我都看了。

錢穎一:你是從國外買這些天文方面的書籍?到現在還對天文有興趣嗎?

馬化騰:對,一直都有興趣。也可能是受我的影響,我們早期的創始人中還有很多對天文有興趣的,有的人自己投資建了個人的天文臺。

錢穎一:天文這方面的興趣或者知識對你的工作或者思考創新創業有影響嗎?

馬化騰:沒有直接影響。但你喜歡天文,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們在宇宙當中從來就是一個偶然。所以什麽事情仔細想一想,都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這對自己遇到挫折時能夠穩定心態,想得更開,我覺得還是挺有幫助的。

錢穎一:你對科幻小說也有興趣?

馬化騰:很有興趣。像三體這樣的科幻小說,想象力很豐富。實際上小說里寫出了現在的科技發展,包括未來研發的一些方向,有前瞻性,可以展望。

錢穎一:科幻小說提供想象力,並且有一些產業的發展需要有前瞻性的想象。計算機課程在學校學了什麽,對以後很有幫助呢?這個領域發展非常快。

馬化騰:計算機應該在清華是非常難考的,我相信當時我要考的話很可能進不來。在大學里的學習還是打基礎,對未來的成長非常重要。但更多要靠課外的興趣愛好。比如說當時計算機機房里有電腦病毒,是什麽病毒,它的機制是怎樣的,我們有興趣去研究,對病毒樣本進行解剖,然後了解它們。

這些都不是課堂里要求你學習的。另外學校老師會找一些項目來做,有的可能是和外面的企業合作,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把這些項目從頭跟到尾做完,會全方位地鍛煉能力,對以後的價值是無限的,它超越了你在課本上學的東西。

錢穎一:很多培養實際上是課程之外的學習,你對這個的印象比你上老師的課印象更深?

馬化騰:會更有用。有的同學就對這種課外項目不感興趣。

錢穎一:你是學霸嗎?

馬化騰:我不算學霸。

640

錢穎一:你在班里大概排到什麽位置?

馬化騰:10名左右。

錢穎一:一共不止10個人吧?

馬化騰:30多個人。

錢穎一:註意了,30多個人排10名左右,將來能做出大事情。當時你念書時對自己後來的職業有什麽規劃?正好是1989年到1993年這個時間段。

馬化騰: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很早我們就看到別人創業,這里創業氛圍比較濃,比其他城市更早。

那時候我的師兄們會做一些軟件讓我們看,我很有興趣。我會觀察這個項目的收入怎樣,需求怎樣,怎麽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感覺自己是不是應該去創業。現實還是比較殘忍的,那時北京有中關村,深圳有華強北,中關村的貨很多是華強北運過去的。華強北都是從香港、從海外進口這些材料、電腦產品。我們很早就說要做一個電腦公司,那時候的電腦公司就是幫人家組裝,把零件裝成電腦再銷售,就這麽簡單。

後來我發現,在華強北幹這個活的人,都是那些不是很熟悉這個行業的、可能只有初中文化、小學文化的人,但是市場經驗很豐富。我們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可能還做不了。後來我說,既然競爭不過,我們還是到企業去鍛煉一下,再想創業的事情。

機緣巧合,在一個賣電腦書的書店里,我碰到一個同學,他在潤迅工作。潤迅是當時最大的民營電信企業,做尋呼臺的,就是BP機。因為我會寫C語言,當時正好有個項目要用,我給他展示了,他說就是你了。離畢業還有三個多月,我就進去實習了,一幹就是5、6年。

我就這樣進了尋呼機行業,大家知道QQ最早做的是網絡尋呼機。也是機緣巧合,因為我很早就開始做計算機和通信。

錢穎一:程序是你寫的?

馬化騰:這個領域是計算機和通信的結合,當時懂計算機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計算機和網絡,我剛好在中間,這在以後我們的創業中也是一個有利的條件。

解密馬氏引導大法:“說服人我有一套”

錢穎一:剛才講的幾點,我是第一次聽到。總結一下,第一地理位置很重要;第二周邊的人很重要,周邊有創業的,對你很有影響;第三,跨界很重要,有做計算機的,有做通信的,你正好在兩者之間,未來這幾十年的發展也正好是在結合之處。

你剛才說的,最開始的QQ原來是個尋呼機,這段歷史對我們學生非常有吸引力。你從程序員開始,變成了創業者、企業家、管理者和領導者,這中間有相當大的跨越。我們都很敬佩好的領導者。比如騰訊最早是5個創始人,基於信任相互合作,合作得非常好,後來你引入了很多職業管理團隊,都融合得非常好。我想知道,你個人的領導能力和風格是怎麽塑造起來的?

馬化騰:我是典型的程序猿青年,原本根本沒有想到我要開個公司,領導什麽人,更多還是說我想要做一個產品,讓很多人能用。第一步要生存。怎麽用我的手藝先生存下來,這是最難的。首先你得想第一年的工資怎麽辦?你可以省吃儉用,用以前的積蓄也行。但創始人投下去的錢能不能掙回來?這是最基本的東西。

當時沒有想那麽多,領導力這些都顧不上,因為這個公司能不能走下去都不知道。小企業能做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低於5%,至少95%的企業很快死掉了。這個時期壓力很大。包括我父母都沒有想到,我這個書呆子還可以開公司,他們覺得不可能。所以第一步我就說要找一些合作夥伴,我的缺陷他們可以彌補。我們最早的團隊里頭,4位是我的中學或大學同學,有一位是我們在工作中認識的,是在電信這個行業。

我對產品比較在行,我知道我要什麽,怎麽實現,我也想得比較通。張誌東絕對是學霸,實踐能力很強;陳一丹是政府部門出來的,他雖然技術不強,但是他可以組建團隊,對行政、法律和政府接待都有經驗。

錢穎一:幾個人之間的互補性非常強。

馬化騰:對。包括曾李青是負責市場,長得派頭很像老板,我們一起出去大家都叫他老板。我呢遞我的名片,名片上也不寫總經理,有時就寫工程師。我負責在技術上實現。

錢穎一:別人的領導力都是看得見的,你這個呢,看不見,但你實際上把這5個人,以及後面的團隊都結合得很好。

馬化騰:關鍵是用好他們每個人的特長。公司有時候會有爭議,我們會聽聽大家的想法,然後想辦法平衡他們的意見。

錢穎一:怎麽平衡?

馬化騰:矛盾非常多。往往發展不好的時候矛盾更多,大家意見會不同。說服人我覺得我還有一套,我主要聽你講,然後我引導大家,讓他覺得主意是他出的。

錢穎一:這個很厲害,很有領導的藝術,讓人不知不覺就接受了你的想法,還以為是自己的想法。

馬化騰:對。因為有的時候管理上確實需要這樣,我的風格不是強勢的,也不是一言堂,反正是互相商量。你可以問為什麽不能這樣,是不是這樣更好?他說“也對”,很快就自己開始往下推了。那麽,“對,好,這個方向你來做”。

後來騰訊的風格也是這樣,比較民主一點,比較多元化一點,讓不同的聲音出來,我覺得這是好事情。

錢穎一:作為一把手最後還是你定。

馬化騰:對,關鍵時候還是要強一點。比如說實在講不通,該動手得動手。

錢穎一:你在念大學時當過學生幹部嗎?

馬化騰:沒有。我們創始人里陳一丹是學生會主席,畢業時,他在上面講,我們在下面看。

錢穎一:最後你還能領導他?    

馬化騰:沒有,我們一起合作。

給創業者忠告:專註一個小痛點;跨界非常重要

錢穎一:騰訊的很多產品都是針對年輕人,你已經是非常年輕的70後了,但你的很多產品是給80後、90後,現在是00後用,通過什麽方式理解這些年輕人,讓他喜歡你的產品?我知道你有團隊在設計,但最後還是需要你來決定方向,你怎麽能跟上這些年輕人的想法?

馬化騰:當初創業時我們還年輕,那時候把握用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現在歲數大了,有些產品我們用過覺得好像沒意思,但後來在國外很火,美國的青少年特別喜歡。我們錯過很多機會,包括現在國內一些新興的多媒體,或者一些社區的創業,都有錯過。歲數大了確實錯失很多年輕人的觸覺。

現在我的辦法是,如果你自己不能解決的,你應該讓了解的人去做。你可以多和年輕的用戶接觸,觀察他們,了解他們的需求。你也可以通過投資的方式去投這樣一個企業。第三,讓更年輕的一些員工能夠更快速地走上來。

錢穎一:你們有什麽制度化的安排,給特別年輕的人發展機會?

馬化騰:人才方面我們需要更努力的年輕人,或者勇於創新的一些人才能夠出現。我們在內部也是鼓勵內部競爭,你有一些很好的想法,就大膽地去試。

錢穎一:現在90後、00後在你們內部是什麽作用?現在高管層還是70後、80後?

馬化騰:對,基本都是70後。

錢穎一:現在大學生都是95後了,很多都是90後了,今年清華入學的有00後了。你們的產品又特別針對年輕人 。

馬化騰:我們把微信做成一個開放平臺,讓很多年輕人喜歡這個產品的服務,由別的公司開發,在微信里能夠使用。這是一個解決方法,我們未來希望通過一個“小程序”搭建新的生態環境,能讓別人開發一些年輕人的產品,在我們平臺里面跑,同樣我們自己也開發。

錢穎一:這幾年,國內創業,特別是年輕人的創新、創業是一個高潮,我記得上一次創業高潮大概是本世紀初,2000年左右。你是那一次創業潮里的幸運兒,也是現在年輕人的偶像,你怎麽評價這兩個創業時代,對現在的創業者有什麽忠告?

馬化騰:我覺得現在創業的條件比我們當年好得太多了,要資金有資金,要環境有環境,人才又多。現在這幾家大的互聯網公司,都在雲平臺上打造生態平臺,創業門檻其實在降低,這是非常好的事。當然門檻低了,創業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比我們當年還激烈,有利有弊。總體來說,還是比我們當年的環境要好。

錢穎一:在這種更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到底什麽樣的思維方式可以讓創業者能夠脫穎而出?

馬化騰:第一,要專註解決一個痛點問題。我每個禮拜都會收到一些信件說,我可以幫你實現什麽。在我看來他想得太大了,我的建議是:你想小一點,解決一個問題。

比如說,能不能用手機解決停車的問題,找停車位的問題;或者其它一些小問題,比如考勤、學校的作業安排等等。總有一些小的痛點讓你覺得平時不方便的,想想能不能用互聯網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的話,你有一個跟進在里邊。

這種創業其實不需要太多人,一個人、兩個人就可以解決,當你這個想法能夠通過互聯網來驗證,再逐漸擴大,我覺得這是一個方向。

第二要留意跨界。跨界非常重要,現在我們說互聯網+,更多談的是各行各業的創業企業如何和互聯網結合跨界。在兩個領域之間——比如IT和醫療等等這些跨界的東西是不是有機會,因為那是一片藍海,其他的都是紅海,細分下去也都是紅海一片。最初的時候往往就是可能懂這個的人不懂那個,懂那個的人又不懂這個。如果你兩個都懂一些,就有很大的優勢了。

未來的創新包括以後很多傳統創業的轉型,往往是跨界,而且這個產業它是會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里面你能抓到機會的話,是一個創業的好方向。

錢穎一:任何創業中都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和挫折,我特別想知道,你在創業中曾經碰到最大的困難和難題,或者失敗的經歷是什麽?後來是怎麽應對的?

馬化騰:騰訊從小做到大應該有3次特別困難的時候。一個是我們開發出來的產品最早想賣給運營商,我們想像賣電子郵箱系統一樣賣很多套,當時那些大的ISP、ICP願意買。但後來發現即時通信這東西它天然只有一套,這可怎麽賣?而且我們當時投標還輸了。這是互聯網產品和傳統產品不一樣的地方,傳統的電信產品一中標做完就走,而互聯網產品需要你不斷創新不斷維護,不能做完就走,沒有人維護它就死了。

類似的困難很多互聯網企業都遇到,我相信百度也是。搜索本來想給門戶提供的,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入口。當年我們的QQ是賣不出去,砸在自己手上了。但用戶瘋漲,我們沒錢買服務器,那時候很艱難,壓力很大,做不下去就要賣掉。

當時一些早期的朋友幫我們找來了投資者,一個是IDG,一個是香港盈科數碼,各給了110萬美金。後來他們又把股份賣給了南非MIH。

投資人進來後,我們也沒有真正找到商業模式。當年投資者擔心沒有商業模式,不知道怎麽掙錢,唯一的想法是養肥了賣掉。IDG曾經拉我們去見新浪等互聯網公司,開始感興趣,但都沒看上我們。

錢穎一:第一次困難是沒中標,第二次困難是人家看不上你們。

馬化騰:文人相輕,IT男之間也相輕。當時有新浪技術人員覺得這個軟件他們一個月就可以做出來,不用收購。

(這些困難)後來逼著我們很早就要想有造血能力,所以第一時間跟運營商做了第一個產品——移動QQ,短信和電腦的QQ消息互動,5塊錢一月。包月費是我們收入的第一桶金。

那時候大家都以為死定了。我們創始人也在討論,這些討論還是有作用的,我們比國外的產品做得更適合中國人使用。當時中國有幾個不同的產品,有163,有169,還有南方的一個產品。我們針對中國特殊的網絡做了大量優化,我們會建一個點,撒三張網,就是電信、聯通和教育網,讓它們互聯,我們把它集中起來,這樣的話用戶使用起來速度最好,傳送文件最快。當時建立的口碑就是我們的傳輸速度很快,這是一個很大的剛需。

我們有聊天室,當年聊天室對產品的冷啟動有很大的拉動作用,大家都在聊天室里討論,就交上朋友了。第二是我們的頭像,個性化也是我們比較早的創新。用一個一個創新解決一個一個痛點,你才可能贏。

微信其實是一個郵件,只是它快到你以為它不是

馬化騰:幾年前新浪微博起來之後,開始從社交媒體轉向社交網絡,那時候我們聽說,誰誰學校里有一個微博做班級之間的通信,這對我們是很大的危機。它開始往下撒網,第一反應就是我們也要做微博。但這很難,同樣的產品是沒有辦法去戰勝對手的,你只有找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產品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微信就這樣誕生了,它是純手機的移動通信。當時QQ的包袱很重,要解決PC的問題,也要解決手機終端的問題,內部幾個團隊都在開發,誰最先解決問題誰就勝出。

錢穎一:這是有意設計的,讓3個團隊互相競爭?這是你的決策?

馬化騰:確實是有3個團隊報名。當時解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從PC到移動怎麽打?當年諾基亞從前一年市場份額70%、80%規模一下子掉下來,安卓、蘋果這類智能手機迅速替代了傳統功能機,互聯網企業反應過來的才能活下來,沒反應過來就死掉了。我們是最早拿到這張船票的,沒上船的再也過不來了,這是最大的一個危機。

錢穎一:三個團隊一起做,基本上是同時起步,最後一個勝出,後來又把三個團隊融合了嗎?

馬化騰:這就涉及我們內部組織結構的問題了。原來集團有幾個不同的平臺在做移動端產品,有QQ,還有我們的無線部門,當時是分開的。但這個先天的結構不合理,後來我們迅速把原來分散在不同部門的那些傳統手機端、PC端的產品整合到一個部門來做。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QQ郵箱的團隊。我們很早接觸手機郵件,用黑莓手機,最初只給高管配。後來我們想,能不能在QQ郵箱開發一個軟件,讓每個員工都能很方便地使用手機郵件。於是就有了一個小分隊研發手機郵箱。幸好有這個布局,最後微信出來了,就是這個團隊做的,最先把手機端的郵件、客戶端改成微信。

微信最初就是一個郵箱。微信其實是郵件,是個快速的短郵件,只是它快到讓你以為不是郵件。

有這個班底在,我們在設計和開發上的速度很快,所以很快研發出來了,張小龍帶領這個團隊,包括他本人對這個產品的把握度都非常到位,是非常好的。

錢穎一:原來我還不太理解,現在我有點理解了。微信和QQ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微信除了大眾用以外,精英和高管也都用,你們做QQ郵箱的時候是考慮到高管使用的習慣的。

馬化騰:最主要的問題是,剛出來時用戶數據起不來,大家覺得這就是一個簡單的QQ。真正的啟動是語音,按了就可以講話,錄音就出去了。這是國外同類產品沒有的功能,包括像WhatsApp也沒有或者功能藏得很深。我發現有這個功能之後,迅速就火爆了。它把很多不習慣手機打字的高管變成了微信用戶。

還有就是跟手機通訊錄的整合,QQ用戶數據的導入,你一看通訊錄好友裝了微信,就趕緊也裝上了,這是社交鏈的能量。

錢穎一:聽說微信這個名稱是您想出來的?這個名字起得非常好。

馬化騰:我也沒有想到。當時覺得肯定應該叫什麽信,那時微博很火了,我天天在想,後來就在群里說就叫微信吧,就這麽隨便定的。立項的時候,三個團隊在同時做,廣州的QQ郵箱團隊在做,無線事業群他們也在做,名字都叫微信,但是他們互相不告訴對方研發進度。郵箱團隊做出來,無線事業群團隊很郁悶,他們的產品後來改名叫Q信。

錢穎一:即使在一個公司里面,也要做平行實驗。

馬化騰:我們後來總結,這些內部良性的競爭還是很有必要的。為什麽自己打自己?往往自己打自己,才會更努力,才會讓公司不丟失一些大的戰略機會。

錢穎一:因為每一個創新都有不確定性,都是困難的。

馬化騰:如果你不做,競爭對手或者業界總有人做出來。

中國的創新如何“從一到N”

錢穎一:今年3月,我們邀請了《從零到一》作者到學院專門講了一門課,講得非常精彩,他特別強調“從零到一”。我在這兒和他也有對話。我從中國的案例中發現,實際上也不能太講“從零到一”,因為中國很多創新是“從一到N”。中國的N是非常大的。而且“什麽是零”,“什麽是一”很難定義。

比如QQ是從ICQ里得到很多啟發,其他的例子,我們也可以舉出阿里巴巴、百度、滴滴等。人們覺得“從零到一”很偉大,但是容易忽視“從一到N”,並不是所有做“從一到N”的都能成功。這個“從一到N”中,有非常多的創新適合中國的市場,適合中國的文化,適合中國特殊的產業結構。騰訊在這方面是特別突出的,你們受到過一些產品的啟發,但現在你們做出來的遠遠超過了之前的那些產品,這里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馬化騰:整個中國互聯網確實最早多是如此。因為美國是全球互聯網的中心,基礎類的產品創新都是美國最早提出,是非常強的優勢,也不只是亞洲國家落後,歐洲都是這樣。但是在應用方面結合到本土市場就很不一樣了,中國的文化非常不同。而且坦率講,同一個模式在國內,同時起步的非常多,當有一個主意出來,不到兩個禮拜,就有幾十個團隊同時開工,開始做。國內的賽道很擠,這是最難的,這個時候往往需要更多的創新。這種創新競爭之激烈,遠遠超過了美國。

有些企業已經開始出海了,你可以看到中國的公司是遠超過美國的。你靠跟原來的模式一樣肯定走不遠,兩三個月之後就開始有不同了。增加很多新的、獨特的、創新的點,你才可能贏得這場競爭。

淘寶、百度也是這樣才能成長起來。微信里面還有更多的創新點,你可以看到微信做了大量的東西,現在海外也看到,有時也反過來學了,這是因為中國的競爭環境很激烈,產品叠代速度很快。你可以看到,用微信可以實現全行業結合,包括公眾號、掃二維碼和各種生活的服務。街上通過掃二維碼能跟各個產業連接起來,這方面的結合是我們三年前才開始做的,包括移動支付。三年前,我們開始做的時候,遭遇阿里巴巴的支付寶的激烈競爭,迅速成長起來,打開市場,讓更多人去使用。

但這里有大量的補貼,滴滴和快的當年大量的補貼對用戶移動支付的習慣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國的環境導致一些後面的創新叠代會更快,我們講互聯網+整個生態,目前中國是比較原創,比較領先的。

錢穎一:今年特別有意思的,有不少文章在美國的主流媒體里出現,講到中國的包括微信在內的創新,甚至反過來有美國公司在模仿,Facebook上個禮拜在Facebook里加入了外賣。美國以前的APP都是單一功能,微信是綜合功能,他們現在也開始加了。

有一天我在清華附近走,看到一個賣西瓜的老太太在樹上掛了一個微信支付二維碼的牌子,我講這個例子給美國人聽,他們就知道,微信支付的功能有多大了。

這個很有意思,突然之間覺得美國雖然在互聯網行業非常活躍,中國也非常活躍。在這場競爭、這一輪創新中,歐洲或者亞洲其他以前先進的地區似乎都沒有跟上?

馬化騰:整體來說中國還是比歐洲更早一點。

錢穎一:歐洲特別滯後?

馬化騰:歐洲基本上直接用美國的產品。但我們也不能沾沾自喜,這畢竟是應用上的創新,很多基礎上的創新,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下一個創新是什麽?

錢穎一:在應用型創新上,中國現在比較領先,但是基礎性的創新不是很領先。

馬化騰:未來像人工智能也好,也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美國在這方面未來的領先強度還是很大的。對於未來20年、30年這樣長遠的技術變革,應該提前布局。

錢穎一:這方面騰訊有什麽思考或者動作?我知道基於成本考慮,之前砍掉研究院,現在就像你說的,對技術基礎性的研究方面你們有什麽規劃?

馬化騰:我們過去發展中的錯誤是什麽?搞了一個研究院,他們和我們的事業部群(BG)競爭,搶著做產品,做出來的產品還沒有競爭力。我們就開始思考做獨立研究院的意義和方式。最後發現,做研究還是需要靠近戰場,如果和QQ、微信這些平臺資源離得太遠,很多事基本做不了。所以後來把研究院拆成三部分,分別給了三個BG。有一部分到了微信;還有優圖團隊,是做圖像識別的;還有團隊是做搜索的,後來搜索賣掉了,就把他們整合進了後臺事業部。現在這個團隊又得到重視了,因為AI非常重要,他們又組建了一個AI實驗室。我們未來會大量招這方面的人才。

錢穎一:所以AI你們現在也非常重視。

馬化騰:過去其實也做一些,但是都沒應用在我們的產品上,我們現在需要有集團、公司級的AI實驗室,能夠做一些更前瞻性的產品。

另外我們找到一個更好的方式,就是跟清華等高校合作。我們2011年開始和清華建立一個聯合實驗室,這里面有很多創新都來自於跟清華的合作。比如街景入口,我們最早在地圖里做了街景。街景要把車牌和人的臉模糊,不能侵犯隱私,也不能把車牌拍下來。但是大量的圖片怎麽處理?我們和清華的研究團隊一起,教授帶著學生跟我們團隊一起研發,後來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還有很多功能是清華的老師、同學和我們團隊一起實現的,包括LBS,IP地址的精準定位等等。

未來其實還有很多黑科技,都要和高校合作實現。不一定我們自己研究,要開放出去。

錢穎一:像谷歌現在做無人駕駛車,Facebook做虛擬現實、VR,跟他們原來的產品非常不一樣。現在你們做的創新研究跟你們現在的產品還比較相關。講講你的設想,有沒有做非常不一樣的產品?

馬化騰:有,現在我還很難說它是不是成功,我保留這個機會,也鼓勵內部有競爭、創新,還是要給他們這個機會。還有一些我們投資的公司,做的是像O2O這樣強運營的業務,我們就不做了,交給他們去做。

錢穎一:你覺得微信以後,下一個影響世界的創新有可能是什麽?

馬化騰:現在不知道,但是我自己在想,每一次大的變革,都伴隨著終端的變化。PC到手機,其實是因為智能手機起來了,一切的生態都不一樣。未來比如說眼鏡式VR、AR。很多VR可能每個人最多玩20分鐘就暈了,受不了,也許並不能持續做,但是有些外掛式的AR,可能看到人臉就知道你的歷史和相關資料。類似這樣的終端如果越來越普及的話,那麽新的場景變化,會導致上門服務發生巨大的變化。我覺得AR是一個非常好的有未來成長性的新終端。

但是這里面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包括隱私問題,有一些場合也許不允許帶一個眼鏡等等,這些都會產生問題,但是這個方向還是非常好。

錢穎一:這個方向是未來的方向,你剛才講了這麽多,從成長經歷到騰訊發展的很多細節,都讓我們很受啟發。再有一個星期你就滿45歲了,我們提前祝賀你。在這樣一個節點上,今年又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回顧45年人生,有沒有什麽感想?

馬化騰:我們還在路上,我們還在一直往前沖,這是一個過程,我們很幸運,在中國高速發展的時候能在里面做一些事情。

中國或者亞洲的互聯網企業,應該在全球來說,取得一些成績是不容易的。全球10大互聯網公司,有6家美國的、4家中國的,其他國家還沒有,你想想為什麽會這樣?得益於中國的經濟在蓬勃發展,過去我們講人口紅利,這個快用完了,人口紅利可能沒有了,但是有消費升級。產業在不斷升級和提升,有大量的機會。

在我們改變計劃生育政策後,10年、20年之後還有一波人口紅利,你還可以抓住,看看下一波年輕人的需求會有哪些變化。

PS:在與錢穎一1小時零10分鐘的對話之後,又有一大波來自清華學生的問題堵在路上。以下是“瘦身”之後的Q&A:

Q1:在大生態戰略中,騰訊投資的企業往往與騰訊保持很好的關系,從概率上來說,騰訊投的企業,發展成功的也比較多。我想問小馬哥,騰訊在投資中是什麽態度和策略?

馬化騰:幾年前騰訊的戰略是不開放的,很多業務都自己做,好多都失敗。我們電商做不過人家,賣掉了;搜索也一樣。還有很多小的業務,我們發現競爭不過外面的公司,他們更專註,更有沖勁,更有創新性。

所以我們在思考,如何讓各種物種在大樹下成長?如何讓大樹變成一片森林?我們希望做生態,大家的關系其實是平等的,我們是同類,他們之間是獨立發展的。

從開放戰略這幾年跑出來的情況看,效果越來越好。BAT之間在投資上也有競爭關系,但是我們做生態的想法更加開放,我們不要求控股,會給合作夥伴更多支持,讓合作夥伴放心地牽手。我們說把半條命交給他,希望他成長壯大,創業者和合作夥伴非常看中這個。然後他會反哺給我們的產品,比如像微信支付,大量合作企業都在用它,對於微信支付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那我們定位做什麽?做平臺,做連接器。這個世界很大,不可能所有事情全都自己包。

Q2:在未來3-5年,或者5-10年里,在您的帶領下,是怎麽深度考慮科技連接公益的?

馬化騰:這是我們覺得蠻自豪的一點。我們很早——大概2006年、2007年時,在騰訊成立了互聯網的第一個公益基金會。希望通過我們的網絡搭建公益平臺,讓成千上萬的NGO、公益組織在上面與我們的億萬用戶對接,然後讓用戶便捷地通過電腦——現在基本上都通過手機了——直接可以參與他感興趣的公益活動,而且有多種多樣的方式。

最近這兩年我們考慮如何在公益領域做更多事情。我們把每年差不多2%的利潤用於支持公益組織,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能發揮網絡的參與實現公益的價值。比如微信運動里的步數,每天你走到1萬步,就有權力捐出去,相當於捐1塊或者2塊錢。

這個錢還有另外的贊助商來配捐,因為這里有品牌露出,這樣就進一步磋合企業和公益。再比如可以用微信發一條一分鐘的語音,做成一個有聲讀物,給盲人聽。

還有前不久提出的一個想法,到現在還沒實現。我一直在思考,怎麽用微信或QQ來實現一些應急功能?發生災難,能不能用微信來獲得幫助?身邊有人病發,能不能找到一個有急救能力的人,甚至連接到最近的急救設備,讓它盡快啟動,因為很多心臟病的關鍵救治往往在病發的前幾分鐘。我們是裝機量最大的軟件,定位很精準,可能這個事情只有我們能做。

Q3:我之前看過一篇報道,是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千萬級富豪的生活傾向報告,這個報告里采訪了差不多500多名富豪,他們平時生活作息時間睡眠不足6小時。你平時常規作息是怎樣的?

馬化騰:我平時睡覺少,周末可以補一補。作息不能說很健康,這幾年開始稍微多一點運動,跑步、爬山,所以你看我現在瘦了,希望以後可以越來越健康。

Q4:年輕人在創業的時候,應該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進入什麽行業,還是要更多考慮現實的因素?

馬化騰:我覺得有興趣可以做得更長久更開心一點,但我建議你還是要考慮現實的問題,因為活下來是第一位的。當年沒有商業模式的時候,我們接很多網頁開發這種我們本身沒興趣的單,幾千、幾萬塊都去搶,就是為了賺錢養活我們這個項目。等你緩過氣來的時候,就可以把你的興趣好好做起來了。

Q5:我們在做企業互聯網,現在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公司都是消費者互聯網,大家都在2C端。但是我們預測未來互聯網要跟所有企業和政府機構完成改造對接。我想問的是,未來騰訊在戰略上怎麽平衡企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企業互聯網在整個騰訊的生態系統中是什麽位置?

馬化騰:這個問題非常好,也是我們現在在思考的問題。過去我們的強項在通信,剛開始做遊戲時好像騰訊沒有這個基因,但其實很多基因需要慢慢培養。雲服務也好,包括企業版微信,還有更多的社交廣告業務,很多都是在幫這些中小企業營銷,幫他們精準地找到客戶,這些都是我們未來必須要做的事情,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儲備這方面的力量。

Q6:之前您說過,中國的互聯網產品中,優於世界的其實是應用。那我想問的是,微信正在測試的應用號想如何改變、重新布局現在已經非常發達、發展很好的應用市場,應用號有沒有可能成為像公眾號、微信支付這樣現象級的產品?

馬化騰:我現在還不敢說它成功。外部確實對這個產品抱有特別大的希望。但往往大家期望值太高,結果都不太好。所以小程序出來整個業界都轟動了,大家就覺得這個是很牛的事情。

在接近操作系統的層面,我們要思考,你的場景是什麽?憑什麽大家會擁護、擁抱這個生態?會不會現在很火,到最後一年就看笑話了?我覺得大家還是要有很清醒的認識。我們內部也討論他們的流量入口問題,他們怎麽持續留住用戶?對企業來說,會有一些問題要解決。

應用號更多是把長尾的東西簡化,不用APP了,可以即用即來,用完就走,這樣的體驗有社交性。於是就把應用號變成“小程序”,利用社交網絡傳播。過去大家沒有公眾號,所有閱讀習慣在門戶網站,現在大家打開微信,很簡單就能在公眾號里完成閱讀。剛剛開始的小程序有一個很大的社交性,包括企業可以為自己的用戶提供更加輕便、而且便於分享的一種應用環境,這也幫助企業能夠更好地使用移動互聯網工具。

這方面我希望能走得更遠。企業不用再買域名了,不用開發APP了,直接在小程序開發,包括雲服務,一切都解決了。

騰訊 馬化騰 微信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36

網絡自制是否已來到黃金時代? 企鵝影視自制劇總經理方芳: “什麽是黃金時代,我認為真正有內容、賺錢的時代就是黃金時代”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09/1060423.html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文

每經實習編輯 溫夢華

2016年網絡自制內容迎來新的熱潮,網絡劇、網絡大電影、網絡綜藝等的制作數量規模遠超去年,題材也更加多樣。在這兩天舉行的第四屆網絡視聽大會上,業界在談論一個話題,“網絡自制是否已來到黃金時代?”這個黃金時代,所指的不僅是面上的產業數據和市場數據,更是探討一種含金量。今天,在網絡視聽大會“網絡自制TOP沙龍”上,金牌網絡制作人、影視界學者帶來了他們最新的觀點。

從左到右依次為:李黎、戴瑩、葛威、方芳(現場圖)

政策和業態催生出網絡自制的黃金時代

2016年4月6日,演員劉濤開通直播平臺賬號,與網友親密互動。劉濤直播一打開,開場5分鐘就造成直播平臺癱瘓。這是讓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印象深刻的例子。他認為,2016年是中國網絡直播元年,網絡衍生的方式和內容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各方面,直播是網絡內容繁榮發展的一個切面,事實上,網絡自制劇等網絡自制紅火已成為業界常態。

從2013年到2015年,網絡劇總產量翻了7倍之多,2015年379部網絡劇的產量已十分接近傳統電視劇(註:廣電總局數據顯示,2015年電視劇總產量為395部),其中多部作品的點擊量沖破10億大關。據藝恩數據,2015年網絡劇全年播放量為274.5億,較2014年的123億增長了1.1倍。

周星表示:“互聯網時代的網劇是必然和文藝結合在一起的,同時拉攏了電視劇的受眾,形成了新的時代。”

北京電影學院科研信息化處的處長劉軍認為,網絡自制的新時代來臨,也跟政策環境的變化有密切關系。2015年1月,廣電總局對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電視劇播出方式進行調整,實行“一劇兩星’”、“一晚兩集”。2014年9月5日,廣電總局重申網上境外影視劇管理的有關規定,實行數量限制,不得超出國產劇數量30%。“這種情況下就引來了我們網絡自制的春天。”劉軍說,“我認為,網絡自制的黃金時代是已經到來,而且是必然到來。”

IP並非萬能  不是套上IP就遍地黃金

借助網絡自制興旺的良好環境,2016年各大視頻網站都在打造“精品大IP”。周星說:“隨著視頻網站投入成本增加,網絡自制劇已經從小作坊式的成本制作轉向“燒錢”大制作,其制作能力與投入水平已經比肩傳統版權劇。”像《老九門》單分鐘投資額突破了11萬元,《心理罪2》用2.35:1的比例拍攝,打造真正電影級別的觀賞效果,周星說:“IP通過生態化反得到了放大效應。”

不過,即便如此,IP並非網絡自制的萬能鑰匙。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就表示,“IP不是萬能的,它提供了一個框架,一個方向。IP是一個用戶的情感眾籌,又是一個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網感眾籌,如果我們找到這個情感眾籌和網感眾籌是什麽,可能會提供一些改變。”

企鵝影視自制劇總經理方芳每天都會接觸各種影視公司來推銷的IP方案,她坦言發現其中有很深的憂慮,“IP過熱,2017年甚至2018年的IP劇目已經被開發完了,但現在你還會看到很多人拿著IP的方案來找到你,這里面有資本的助推,也有商業賺快錢的考慮。”

但是,方芳提到,並不是網絡自制黃金時代來臨,視頻網站手上就已經收到了黃金,“視頻網站都在虧損,投入越多,虧損越大。真正有內容,能夠實現商業價值的東西才是黃金。並不是套著IP概念的東西,或是什麽劇目類型流行而模仿出來的本子就是我們需要的東西。什麽是黃金時代,我認為真正有內容、賺錢的時代就是黃金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34

企鵝智酷發布2017自媒體趨勢報告:已經規模化的自媒體如何繼續升級自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1/161343.shtml

企鵝智酷發布2017自媒體趨勢報告:已經規模化的自媒體如何繼續升級自己?
企鵝智酷 企鵝智酷

企鵝智酷發布2017自媒體趨勢報告:已經規模化的自媒體如何繼續升級自己?

已經規模化的自媒體,在2017年該如何繼續升級自己?

本文由企鵝智酷(微信ID: BizNext)授權i黑馬發布。

這是最好的時代嗎?

如今再談自媒體,似乎已經不是件“時髦”的事。

該圈攏用戶的大號大V,已經完成了讀者積累,

該商業變現的創業者們,用各種姿勢打造內容與收入之間的紐帶,

投資人與自媒體之間的博弈,也變得日趨透明,

甚至,不同平臺之間從策略到產品,也逐漸趨同……

隨著分水嶺的到來,流量增長趨緩成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大眾的註意力一邊被進一步切割;另一邊,又不斷被頭部資源重新圈攏,黏住。

於是,今天這個行業要面對的問題變得更為具體和深入:

已經規模化的自媒體,在2017年該如何繼續升級自己?

新入局的創業者,他們還有機會嗎?

平臺該如何滿足讀者和作者最根本的需求?

資本趨於冷靜,他們在等待什麽?

內容付費崛起,會怎樣影響內容平臺格局?

企鵝智酷聯合企鵝媒體平臺,發布《2017中國自媒體全視角趨勢報告》,從資本、消費、創作和平臺為你解讀內容創業的現狀和新風向。

以下為報告全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內容創業 自媒體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53

比收益,企鵝號、頭條號、UC號、百家號……這號那號哪家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7/161927.shtml

比收益,企鵝號、頭條號、UC號、百家號……這號那號哪家高?
刺猬公社 刺猬公社

比收益,企鵝號、頭條號、UC號、百家號……這號那號哪家高?

對於扶持自媒體,這家說撒10億,那家說10億,自媒體有沒有搶到大紅包,賺個缽滿盆溢?

本文由刺猬公社(微信ID: ciweigongshe)授權i黑馬發布。

BAT有錢,今日頭條也有錢,他們分別建了個大群。頭條號,企鵝號(又稱企鵝媒體平臺),UC號,百家號……紛紛出現。

它們都在四處網羅優質自媒體入駐,以壯大聲勢。為了吸引更多人,讓大家幹活更賣力,群主都說要發大紅包。有說10個億的,有說12億的,也有說100億的。

都說自己福利大,撒錢多,但用戶又沒法對他們做審計,那究竟哪家會比較實惠?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訪談了多個大號的運營者,聽他們怎麽說。

企鵝號原創補貼高 頭條號廣告收益高

除微信公眾號外,刺猬公社也入駐了多家平臺,平時看得最多的是頭條號和企鵝號。

企鵝號的收益欄包括以下這些方面:

835f396a4c6324cfcb5275dc60414c74

而今日頭條的收益欄包括以下這些:

18a1c4d67d029703ba570b834e142a7e

從刺猬公社的數據來看,雖然入駐企鵝媒體平臺較晚(2016年4月入駐),但在該平臺上每10萬閱讀數可以獲得672元的收益。

這其中,原創補貼的收益占96.5%。

刺猬公社在今日頭條入駐較早(2014年7月),收益為每10萬閱讀數37.28元。

雖然入駐早,刺猬公社從今日頭條獲得的收益,卻只有在企鵝媒體平臺的1/3。

主要原因,是因為刺猬公社在今日頭條上沒有“原創補貼”,所有收益全部來自廣告。但是,企鵝媒體平臺上廣告的收益會相對較少。

刺猬公社向其他大號求證,知名大號X告知,該號在企鵝媒體平臺上每10萬閱讀數可以獲得150元的收益,在今日頭條上為每10萬閱讀數獲得56元。“感覺企鵝強一點”。

“刻畫視頻”表示,在頭條號和企鵝媒體平臺的收益主要是靠日常內容帶來的廣告收益,也有一些贊賞收入。

據刺猬公社了解,“灼見”只開通了頭條號,在今日頭條上的閱讀數達到百萬+時,收益會有上千元。

另一不願意透露名號的知名大號Y,也沒有獲得企鵝媒體平臺原創補貼扶持,在今日頭條上為每10萬閱讀數獲得大約100元收益。

2015年9月,今日頭條宣布實施千人萬元計劃——確保頭條號平臺至少有 1000 個頭條號創作者,單月至少獲得 1 萬元保底收入。2016年3月,騰訊企鵝媒體平臺推出“芒種計劃”,宣布給入駐該平臺的原創自媒體補貼2億元。

dcaf839fcde11d2173b735548f0a6031

芒種計劃2.0宣布補貼及扶持達到12億

實際發放情況怎麽樣?今日頭條宣布發放完畢,騰訊則在芒種計劃2.0大會上宣布已經累計分成1.89億。從刺猬公社了解的情況來看,兩家應該所言不虛。

2016年9月和2017年3月,兩家又分別更新了計劃,投入的量級達到了10億元以上。這也使得這兩家平臺,成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自媒體平臺。

從數據來看,企鵝媒體平臺對原創內容的扶持力度更大,但今日頭條明顯在廣告分成方面更闊綽,這可能跟天天快報推出較晚、廣告較少有關(企鵝媒體平臺內容主要在天天快報上分發),而今日頭條廣告增長勢頭很猛,2017年的目標為100億元,據接近今日頭條的人士透露,頭條號現在每個月給自媒體的分成有4000萬元。

一家知名大號Z告知,比起廣告收益,其更重視版權價值,與頭條號、企鵝媒體平臺的合作方式都是通過年度版權合作,平時沒有流量主等額外收益。但一攬子打包的價格會遠高於補貼或廣告分成。“企鵝媒體平臺每年給的版權費用跟頭條號比,差距有二三十萬元(頭條更高)。其他給錢少的平臺,就沒有入駐了。”

還有很多大號透露,頭條號和企鵝媒體平臺在獨家內容方面的競爭也十分激烈。二者都和一些大號商談過簽署排他的獨家內容協議,開出的價碼也不菲。但比起獨家內容授權的收益,這些頭部賬號更希望多平臺分發內容,以獲得更大的傳播量和影響力。

UC號最近補貼勢頭很猛

2016年9月,百度啟動百家號。隨後,百度副總裁陸複斌宣布:2017年百度將累計向內容生產者分成100億,通過聯盟廣告和原生廣告兩種模式分成。

2017年2月24日,百度公司公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百家號已有超過20萬名作者入駐。

百家號最新公布的數據則顯示,該平臺入駐自媒體最高月收入突破20萬元。但刺猬公社問過的大號中,很少有入駐百家號的,入駐了百家號的收益也不高。這可能是因為這些號的調性和百家號有差異。

普遍反映,最近很猛的是UC號。

UC號是UC流量器啟動的自媒體入駐計劃,扶持的政策稱為“W+量子計劃”。該計劃有兩點比較實惠:每月最多有1000個自媒體獲得1萬元補貼(感覺像在對標今日頭條“千人萬元”計劃),此外,廣告分成差異化激勵,運營得越好,根據分成收益所獲得的補貼越高。

35ec16fa4d959dd0de557774efce07ef

一位獲得頭條“千人萬元”計劃的自媒體人告訴刺猬公社,盡管他在頭條號有萬元保底的收入,卻能在UC號拿到更多。

ad1bfc66d8ba4f965b84cdc7d39371f8

“刻畫視頻”也表示,在其入駐的自媒體平臺中,UC給的收益扶持最多。作為原創短視頻內容供應者,“刻畫視頻”每個月都能獲選量子計劃。除此之外,還有廣告費、贊賞費等收益。

高收益有時也源於平臺的扶持

獲得平臺發的“紅包”,拼的不是手氣,而是魅力——閱讀量。

企鵝號在推出“芒種計劃”時就已明確表示,最終收益都和閱讀量正相關,廣告分成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自媒體在頭條號上的收益也主要為廣告分成,廣告量展示越多,分成越高,原創作者會翻倍。其他“號”也都基本如此。

盡管頭條號和企鵝號都將廣告分成全部給自媒體,UC號甚至對五星和四星賬號分別給予三倍和兩倍的廣告分成(即平臺自己額外補貼兩倍和一倍),但如果沒有流量,都是空談。

收益流向依然遵循著“二八定律”,極少數的頭部賬號蠶食了絕大部分紅利,而更大規模的非頭部賬號則幾乎只能眼巴巴看著幾十億人民幣從自己眼前飄過。像是頭條號的“千人萬元”計劃,就是補貼各種細分領域的頭部作者。刺猬公社了解的一些小型自媒體,在各平臺上的閱讀數寥寥,幾乎沒有收益。

但平臺對於自媒體的原始流量格局並非沒有政策修正。

譬如UC號,是根據創作活躍度、用戶認可度、內容質量/原創/垂直度、運營健康度等四個維度進行星級評定後,對高星級的賬號內容基於更多推薦,從而影響流量。

頭條號也類似,通過健康度、原創度、活躍度、垂直度、互動度這五個維度制定頭條號指數,影響推薦量,最終反映到流量上。

不少自媒體人告訴刺猬公社,如果沒有平臺的人工推薦,單靠機器分發,優質內容很容易被埋沒在信息洪流中,無法觸達用戶。即使在微信公眾號上閱讀數能達到10萬+,在其他自媒體平臺上的閱讀數也可能只有個位數。

而內容如果沒有流量,就枉談收益。

人工幹預確實可以為優質內容帶來巨大流量。一個短視頻類自媒體大號就表示,UC號的推薦機制更“人性化”,因為小眾領域的垂直內容即使做得非常好,也很難做出爆款,但UC對優質的原創內容推薦量比較高,收益就很不錯。

事實上,雖然多個自媒體平臺都有補貼和分成,但在目前,微信公眾號仍然是自媒體的第一載體。“大號”這個詞,也被約定俗成地被理解為“微信公眾號”。

這些平臺也都知道目前還沒法鬥過微信,所以都“貼心”地設置了“鏡像功能”,即入駐的自媒體綁定微信公眾號後,系統便能自動抓取該賬號在微信公眾號上的內容更新。

據刺猬公社了解,各大自媒體平臺在實際操作方面,也暗自與微信公眾號展開競爭。比如,首發頭條號的文章會比已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過的文章得到更多推薦的權重。

但從收益上看,自媒體從微信公眾號上獲得的收益,要遠高於其他平臺。這也是為什麽許多大號根本就不關心其他平臺收益如何,有些自媒體甚至在這些平臺都懶得添加財務信息,仍然入駐的原因只有一個:

“錢都是次要的,多個平臺唄。”

但純靠機器分發,閱讀數很不穩定,也很難把握運營規律。某歷史類大號告訴刺猬公社,歷史類內容相對嚴肅,很少有用戶直接在自媒體平臺上進行主動搜索,如果單靠機器分發,閱讀數會非常慘淡。“忠實用戶就直接在微信公號上訂閱了”。

內容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25

什麽才算好的自媒體後臺?今日頭條PK企鵝哪家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412/162540.shtml

什麽才算好的自媒體後臺?今日頭條PK企鵝哪家強?
羅超 羅超

什麽才算好的自媒體後臺?今日頭條PK企鵝哪家強?

自媒體平臺必須做好後臺,不要設置任何障礙,提供創新增值服務,同時還可擁抱AI、開放和移動化解決現在自媒體們的問題,讓他們可以專註於創作本身。

前幾天在科技媒體記者群“山寨發布會”看到有道雲筆記在宣傳其剛上線的“語音速記”功能,受到群里記者小夥伴的歡迎。有人說再也不需要錄音筆了,有人說以後再也不用在現場劈劈啪啪打字幹擾別人了,還有人說以後機器就能寫快稿了。從科技媒體記者們熱捧這個小功能,可以看出內容創作者眼下還是有許多痛點的,創作工具遠遠不夠多、不夠好、不夠智能。

最近兩年,隨著企鵝媒體平臺、今日頭條、UC等內容平臺的興起,在平臺上進行內容創作也成為越來越多文字工作者和內容生產者的日常工作。以我本人為例,自從2012年嘗試撰寫科技專欄以來,我一直跟不同平臺打交道,最初是科技博客的投稿後臺,現在則入駐了超過10個自媒體類平臺,除了頭條號、企鵝號、網易號、搜狐、大魚號、百家號等“號”之外,還有知乎專欄、艾瑞專欄等等,我每天都要耗費個把小時進行內容同步。這些平臺的後臺已經成為內容創作者的工作臺,好用的後臺,不只是可以讓發布內容事半功倍,還可以給內容創作者提供好的支持。

不同內容平臺的後臺究竟做得如何?最近“羅超頻道”基於長期的體驗做了一個橫評。一方面,希望可以給不同內容平臺提供改進建議;另一方面從中管窺內容平臺的策略和業務能力。在進行正式評測之前,先談談我對內容平臺後臺的理解和期望。

自媒體後臺的自我修養

首先說一下我現在的日常的內容生產流程。

一般是通過MacBook在Pages里面撰稿,因為它提供簡潔易用和沈浸式的書寫體驗。在發布之前會將需要用到的圖片存放到一個文件夾,發布時會用Chrome瀏覽器打開所有自媒體平臺,逐個發布實現“一處水源供全球”。還有一些自媒體朋友的工作流程可能是開著某個平臺的後臺寫稿,之後再同步到別的平臺,我偶爾也會這樣做。總之,大家的使用場景和流程應該是大同小異。

其次,談一下我眼里合格的內容平臺後臺。

1、正常工作。確保內容可以正常發布,不會頻繁地出現提交失敗、提交卡頓、提交後消失、圖片上傳失敗等問題——除非遇到不可預測的偶發故障。

2、簡單高效。要讓內容創作者盡可能少的在發布內容上耗費時間,只有這樣才能聚焦於創作本身。比如發布內容的步驟要少、不用重複填寫不必要的信息、支持一鍵導入、直接複制在線圖片等。

3、容錯能力。比如在線編輯時突然卡死重啟了,內容要能自動保存草稿,否則創作者肯定想跳樓;再比如提交時沒有填寫標題等關鍵信息或者標題字數超過限制,要有友好的提示。

最後,再談一下我眼中優秀的內容平臺後臺。

能做到上面三點,是一個正常的內容發布平臺,不只是自媒體後臺,包括發帖後臺等等表單提交頁面,都要具備這些基本能力。這三點都做不到,不能算一個合格的後臺,歡迎對號入座。但是要成為一個好的內容平臺後臺,就必須充分考慮內容創作者的運營需求,滿足其在內容管理、粉絲互動、數據分析、財務統計等工作項上的需求。

具體來說這些點很關鍵:

1、內容管理:通過技術手段提高發布效率,比如自動檢測格式、比如編輯框設計、再比如考慮到原創自媒體的內容維權訴求的抄襲檢測、原創標記、抄襲舉報等功能。還有有合適的內容維護(撤回、編輯、刪除)權限。總之,必須確保自媒體高效地進行內容的發布和管理。

2、粉絲互動:自媒體平臺上,內容是產品,產品就要運營用戶(不是讀者)。因此如何讓自媒體與粉絲建立聯系,並且圍繞內容進行互動就至關重要。

3、數據分析:用數據指導內容生產是每個自媒體平臺都在提的。傳統媒體時代媒體人憑借經驗,互聯網時代自媒體要基於數據對內容進行生產和運營。

4、財務統計:無利不起早,自媒體平臺都有不同形態的分成機制。讓內容創作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收入明細,便捷地對賬和提現同樣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自媒體的後臺哪家強?

接下來,基於我上面提到的“標準”,對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幾個自媒體平臺後臺進行評測。

1、今日頭條:該有的都有,還有小創新。

今日頭條能夠從眾多個性化資訊App中脫穎而出,除了算法支撐起的千人千面特質之外,一個關鍵原因是App足夠簡單好用——而不是像其當初對手一樣去重視設計或者別的。在後臺上今日頭條也做到了簡單好用,不論是內容管理還是粉絲互動還是數據分析還是財務統計,都很好用。

說一下我印象深刻的幾點:

1、發布效率高。比如在線圖片複制過去,它會自動保存到雲端;再比如每次打開都自動載入上次的草稿,聲明原創一般不需要填寫任何信息,編輯框具有標題、引用、加粗、項目這幾個關鍵格式選項,不多不少。

2、數據分析強。文章列表就可以輕易看到關鍵數據,其外還提供文章分析、視頻分析、粉絲分析、頭條號指數等細化分析服務,可以看到細粒度數據,支持excel表導出進行更細化分析。

3、創新功能多。雙標題支持不同標題的AB測試(側面表明今日頭條上標題的重要性),粉絲必見和內容置頂給自媒體更大的運營權限,號外服務支持對內容進行付費推廣。

說一下我覺得不好的點:

1、互動能力差。今日頭條用戶評論活躍度高,但是卻不好管理,尤其是在評論數變多之後,很難去運營,設計上也不夠周密比如回複一個評論之後就跳走了,也很難理清與粉絲的關系。

2、圖片描述功能不好用。頭條編輯框增加了一個功能,添加圖片之後就會強制要求填寫圖片描述,很難取消,但很多時候圖片並不需要描述,所以導致了編輯效率的降低。

整體而言,今日頭條的後臺已經算上乘水平,不少自媒體小夥伴都曾表達對今日頭條後臺的認可,在整體功能大同小異時,能體現出內容平臺功夫的地方在於細節。今日頭條後臺最近增加了批量視頻上傳功能,反映出它在強化短視頻。還增加了原創維權賠付功能加大原創保護。頭條號指數的五維模型表征內容質量進而決定分發效果,扶持優質內容、清洗低質內容成為一個趨勢——這是它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否則就會劣幣驅逐良幣。

2、企鵝媒體平臺:一鍵分發,充分發揮騰訊優勢。

盡管今日頭條聲名鵲起近日還流出10億美金融資消息,然而眾所周知,騰訊才是移動資訊的No1。不論是易觀還是Questmobile數據都顯示,騰訊新聞是最大的移動資訊App,天天快報是僅次於今日頭條的第二大個性化資訊客戶端,其外騰訊還有微信、QQ等分發渠道。

騰訊對內容創作者的統一窗口就是企鵝媒體平臺,今年啟動芒種計劃2.0,投資12億補貼內容創作者,後臺這樣的基本支持自然不會缺位,體現出了騰訊的產品功底(當然,還是要看具體團隊,同樣是微信,Mac版就比手機版差遠了)。

說一下我印象深刻的幾點:

1、發布效率高。跟今日頭條一樣,功能設計都註重發布效率,自動保存圖片、草稿和原創聲明都有,同時也很少出現提交失敗這樣的情況。最近還上了一個功能,支持標簽的自動生成,可以少填寫或者不填寫標簽了。

2、互動能力強。騰訊是社交基因,企鵝媒體平臺也在互動上發力,可以對評論進行精選,可以分別從評論維度和文章維度來管理評論。

3、一鍵分發能力。這是騰訊的優勢,與今日頭條只有一個App不同,騰訊有分發渠道矩陣,不少註意力入口,微信、QQ自不必說,騰訊新聞、天天快報在移動資訊中分別位列1、3名,還有QQ瀏覽器、手機騰訊網以及騰訊視頻、騰訊體育等垂直App。企鵝內容平臺與這些平臺都已(將)打通,在後臺可以選擇內容源同步,接入微信;也可以進行內容輸出到QQ等平臺。至少在騰訊系,騰訊媒體平臺的後臺做到了一鍵分發,降低獲取單位閱讀數的時間成本。

4、數據分析強。跟頭條一樣,提供文章分析、視頻分析、粉絲分析、頭條號指數等細化分析服務,可以看到細粒度數據,支持excel表導出進行更細化分析。還提供熱門文章可以讓自媒體進行針對性的選題優化。不過,在文章列表頁的數據沒有頭條詳細。

說一下我覺得不好的點:

1、編輯框有待改進。企鵝的編輯框,缺乏其他媒體平臺後臺基本都有的標題、引用和列表三大格式刷,很多時候會覺得別扭。

2、缺乏雙標題等功能。文章置頂、雙標題和粉絲必見等功能還不支持,相信為時不遠。

3、發文數量只有5篇。一個自媒體人一天只能發布5篇內容,可以滿足我的產量,但可能無法滿足一些團隊運作的機構自媒體的產能訴求,我想騰訊此舉是出於控制內容質量的考慮,但要做到這一點靠限制更新數量是做不到的,而是要更系統化的方法,當然騰訊也在踐行。

企鵝媒體平臺後臺充分考慮了自媒體人的日常生產和運營訴求,提供全套工具而不是一個單純的發布後臺。它與今日頭條的後臺大同小異,但充分利用了騰訊在社交互動和多渠道分發上的優勢,提供了更好的互動管理和一鍵分發能力。最近企鵝媒體平臺上線全網維權功能表明其正在加強原創保護;企鵝媒體平臺還支持圖文直播等內容形態,形成內容的差異化布局。

其他自媒體平臺的後臺功能大同小異,但整體都各有長短,簡評如下:

1、百家號起步較晚,在內容發布、數據分析、互動管理、原創維權、一鍵分發等方面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比如它現在連標記原創、定時發布都還不支持。“發現”菜單下,通過大數據分析時事熱點、稀缺詞給創作者提供內容創作參考算一個創新。

2、一點資訊基本做到了跟企鵝媒體平臺、今日頭條一樣好用,一鍵導入功能還支持對不同來源的文章鏈接進行導入,但是在數據分析、互動管理、原創保護等維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3、UC頭條(大魚號)在內容發布上已經做到足夠簡單,亮點是數讀輿情功能,可以進行更專業的輿情分析,在所有平臺中做得最全。不過,它在互動管理、數據分析等維度也有進步空間。

整體而言,目前今日頭條和企鵝媒體平臺的後臺相對更完善、更好用,這也與公司入場時間有一定關系,這兩家做得早,也是目前最大的兩個自媒體平臺,後臺好用似乎也是理所當然。

自媒體後臺的下半場

拜王興所賜,一切都在進入下半場。自媒體後臺也在進入下半場,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最為重要:

1、全網實現一處水源供全球。

我現在每篇文章都要花大約1個小時進行10多個主流自媒體平臺的更新,非主流的不會主動更新。盡管自媒體後臺不斷提高發布效率,但依然還要時間。能不能實現全網一鍵發布呢?就像企鵝媒體平臺打通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九大分發渠道一樣,如果不同公司之間形成一個協議,實現一鍵分發對內容創作者來說每篇文章可以省下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這個事情就很有價值,這樣內容創作者就可以更多聚焦在創作本身,降低單位閱讀數的運營時間。

我認為這個可能性還是有的,畢竟自媒體平臺之前的競爭不應該是提高發布門檻,因為就算不打通自媒體也會手工去更新到不同平臺。自媒體平臺應該聚焦在內容生態、用戶運營、商業變現等維度,而不是內容發布這樣的細節上,未來就看誰牽頭來做這個事情了,這也蘊藏著第三方的自動發布平臺的創業機會。眼下對於內容創作者最合適的策略還是聘用實習生助理進行更新。

2、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各行各業,它與資訊行業結合還是非常密切的,不過更多是在內容的個性化分發上,除了今日頭條、天天快報這樣的個性化App之外,還有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等新聞App也在引入個性化算法。不過未來人工智能技術會更多被應用在後臺,比如實現智能語音寫稿、自動識別錯別字、智能識別洗稿洗思路的內容、大數據分析指導創作、給創作者生成100個標題供選擇……總之,用AI幫創作者提高效率。

3、移動支持實現隨時隨地創作。

現在對於大多數自媒體來說,說到後臺還是會首先想到電腦後臺。很多時候會不方便,比如在外面時急著要發布內容、更新內容、刪除內容、添加白名單、精選評論,都還不夠好用,自媒體很多時候都有到處找地方用電腦的窘迫。微信公眾賬號後臺推出了移動App之後很受歡迎,我想自媒體平臺後臺的App會成為標配,讓自媒體隨時隨地管理後臺,至少可以完成部分事情。

總之,後臺是平臺能力的展示窗口、是平臺與自媒體的互動窗口,也是自媒體的生產平臺。因此,自媒體平臺必須做好後臺,不要設置任何障礙,提供創新增值服務,同時還可擁抱AI、開放和移動化解決現在自媒體們的問題,讓他們可以專註於創作本身。

企鵝號 頭條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62

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預計三年後文創產業總產值將達6000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30/1166952.html

每經記者 牟璇

每經編輯 杜蔚

2015年9月,企鵝影視正式成立,作為騰訊旗下最重要的影視平臺,企鵝影視如今在全產業鏈的開發上已經取得突出成績。今天,在第五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提到,目前,中國互聯網線上文創產業一年的總產值差不多有3000億元,預計三年之後將翻倍超過6000億元,這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巨大市場。


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每經攝影記者 張建)

互聯網線上文創產業總產值三年還將翻番

這幾年,國家對於網絡視聽等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讓這個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孫忠懷以一組數據來講:目前,中國互聯網線上文創產業一年的總產值差不多有3000億元,預計三年之後將翻倍超過6000億元。以在線視聽行業為例,截至2017年6月,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5.65億,中國網民中有近四分之三的人已經接受到相關的服務,這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巨大市場。

孫忠懷提到,騰訊進入文創領域很早,從2003年就開始涉足,到今天有10多年的發展,騰訊在這方面已經做了非常深入的思考和體系化布局。“在遊戲領域,我們有中國第一的網絡遊戲平臺;在文學領域,我們有中國最大的網絡文學內容庫及分發平臺;在動漫領域,我們有目前國內最大的正版動漫原創平臺;在影視領域,我們有中國領先的視頻播放平臺——騰訊視頻;在影視內容制作方面,我們也有騰訊影業和企鵝影視。”

騰訊的文創矩陣已經初步完成了全方位的整體布局,也探索出了更為系統的文化演繹方式:以IP為核心,發展文學、動漫、影視、遊戲等業務,多領域共融共生。

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的優質內容

在文創矩陣完成整體布局的背景下,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上,孫忠懷說:“我們非常清晰地認知到,視頻網站蓬勃發展的核心使命,是更好地為黨和人民發聲,傳播先進思想文化,並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宣傳陣地。”

視聽大會現場座無虛席(每經攝影記者 張建)

作為網絡視聽行業的一員,讓用戶享受互聯網帶來的美好時光,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也是企鵝影視的重要工作內容。“我們推崇正能量、高品質、創新性、年輕化四位一體的精品內容,反對過度強化IP和明星效應,減弱精神和品質要求的作品;拒絕打擦邊球、大尺度、過度渲染人性醜惡的作品;摒棄靠炒作博眼球,曲解中國傳統文化,篡改中國歷史的作品。”

孫忠懷說道,黨的十九大的召開,為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我們必須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實現網絡視聽文藝的精品化發展,形成網絡視聽文藝的“高原”。進一步打造互聯網文化高地,堅持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的優質內容。

另一方面,11月上旬,騰訊剛剛在成都成功舉辦了“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此次,孫忠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采訪時提到,成都有很多其他城市不具備的優勢,氣候很好,自然景觀豐富,人文氛圍也很濃郁,在創意領域非常領先,我們也在10多年前就設立了成都分公司。此前在成都舉辦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期間,我們老板和同事在成都市看了不少,可能會選一個好的地方做一個文化的生產基地,目前在計劃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426

企鵝號:“30億補貼、拖欠工資、4月結算日為5月25日”消息不實

企鵝號:“30億補貼、拖欠工資、4月結算日為5月25日”消息不實

6月10日,針對有關企鵝號“達人計劃”補貼規則變更等傳聞,企鵝號聲明稱,”達人計劃”是與達人機構定向合作的,不直接參與達人與其所屬機構的補貼結算,並表示嚴打虛假宣傳的機構招募行為,並歡迎達人舉報。此外,企鵝號回應稱,“所謂30億補貼、拖欠工資、4月結算日為5月25日”等均為不實信息。

沃爾瑪與騰訊達成深度戰略合作

日前,沃爾瑪中國與騰訊共同宣布正式結成深度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將充分發揮在各自產業的優勢,重點圍繞購物體驗提升、精準市場營銷、全面支付服務、強大會籍增值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的數字化和智慧化零售合作,共同探討和開發零售行業全消費場景應用的升級,打造未來數字化零售的發展藍圖與行業標桿。

車禍調查顯示特斯拉系統曾提醒司機握住方向盤

近日,美國安全調查人員稱,在3月份一起涉及特斯拉汽車的致命車禍中,車禍發生時汽車正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駛,司機輔助駕駛功能處於開啟狀態,車禍發生前逾15分鐘,系統曾提醒司機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上。(華爾街日報)

華為奧迪有望2020年前聯合推出5G自動駕駛汽車

華為終端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近日在微博轉發媒體報道,文章內容顯示,華為聯合奧迪開發5G聯網汽車,有望2020年前問世。這項技術的推出將允許車輛通過V2X通信技術實現更安全的半自動駕駛。據報道,5G聯網技術將在中國率先推出,之後會推廣至歐洲和美國。有消息顯示,V2X技術正在江蘇省進行試用測試,一旦測試成功,到2020年該技術有望覆蓋全國90%的城市基礎道路及高速公路。

工信部要求基礎電信企業規範“不限量”套餐宣傳行為

針對基礎電信企業“不限量”套餐隱藏限制條款等宣傳問題,工信部要求全行業立即開展自查工作,切實規範此類套餐的宣傳推廣行為,不得片面誇大或混淆優惠幅度。(新華社)

SpaceX計劃擴建肯尼迪航天中心設施

根據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火箭公司SpaceX4月份向NASA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正計算在美國佛羅里達州NASA下屬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建造幾處新的火箭設施,包括一個發射控制中心和一大型火箭處理設施。(CNBC)

71所高校已設置人工智能相關學科

近日,在杭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介紹我國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取得的最新進展和成果。截至2017年12月,全國共有71所高校圍繞人工智能領域設置86個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今年全國高校首批612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已布局建設57個人工智能類項目。(人民日報)

Facebook漏洞改變用戶分享帖子的默認設置

Facebook表示,5月底,一個漏洞打開了1400萬用戶的隱私設置,導致無論用戶是否將其帖子設為所有人可見,帖子都可能因意外被公開發表。Facebook表示,該漏洞已得到修複,“從今天開始,我們允許每位受影響的用戶知曉情況,並讓他們審查在此期間發布的任何帖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59

企鵝暴斃珊瑚魚死七成海洋公園隱瞞真相

1 : GS(14)@2010-12-27 17:07:44

2010-12-23 NM

海洋公園斥資超過五十五億元擴建,其中「海洋奇觀水族館」將在下月二十日開幕,不過新館未開,已經爆發海洋生態大災難!本刊獲知,上月剛剛運抵海洋公園的多種動物相繼死亡或染病︰千多條珊瑚魚,已經死去六、七成;瀕危的藍鰭吞拿魚、企鵝在不善飼養下,白白被玩死。海洋公園對「死傷枕藉」從不公布,甚至向本刊稱吞拿魚及企鵝未運抵本港,刻意隱瞞事件!

海洋公園近年大興土木,其中最為人期待的,除了是下月廿日開幕的「海洋奇觀水族館」外,亦包括將在二○一二年開設的新館「冰極世界」館內飼養白鯨及企鵝等在冰天雪地下生活的動物,不過,上週五本刊訪問海洋公園新館時,公關竟擘大眼講大話,指冰極世界在後年才正式開幕,所以有關動物還未抵港。

本刊得到消息,園方其實已從日本購入四類、約三十隻企鵝,當中包括身高一米的皇帝企鵝上月已抵港,但因海洋公園四圍正進行擴建工程,面積有限,這批企鵝現時飼養在「威威劇場」旁的一間窄小房間內。

三隻企鵝暴斃

「間房其實好細,入面有一個好細嘅水池俾佢哋游水,溫度只係保持攝氏五度,由於未到冰點,所以裡面好少冰俾佢哋。我覺得啲企鵝condition好差,佢哋周身都係屎,環境非常擠逼,所以好臭!」內部員工向本刊爆料。該批企鵝分兩批到港,未有接受隔離,員工更指斥,在惡劣的環境下,近日有三隻企鵝突然伏屍地上死亡,屍體已被獸醫取去解剖,海洋公園亦未有向員工交代死因。

本刊週一再向海洋公園質問企鵝現況,發言人改口承認,現時海洋公園有五十一隻企鵝,但其中兩隻死亡,一隻死於腎衰竭,另一隻死因不明。本港極地專家李樂詩博士則指︰「攝氏五度絕對唔適合企鵝,起碼要零下一、兩度,同埋佢哋要好多冰。」

不但企鵝離奇死亡,將於下月廿日開幕的海洋奇觀水族館,亦已經屍橫遍野。新水族館位置正正在海洋公園的入口附近,工程已經完成,不過,原來新館未開,已有大批動物、魚類死亡。

死魚裝滿桶

原來,海洋公園從日本購入的千多條珊瑚魚,包括黃線番薯魚、發光魚等,早在十一月中已經抵港,但該批魚至今已經死了超過六百條。「批魚一返到嚟就係咁死,有啲仲無咗一隻眼、兩隻眼,魚身仲要爛晒,當時獸醫話係寄生蟲,每日最少死廿條,就連個放死魚嘅桶都滿晒!」

該員工更憤言,就算病魚僥倖最後生還,但病過後,魚身已顯得暗啞失去光澤,海洋公園於是要求員工用麻醉藥將牠們人道毀滅︰「我見住有幾條珊瑚魚唔知點解得一隻眼,有啲就兩隻眼都無晒,管理層話唔會用佢哋展覽,要我哋用重劑量麻醉藥將佢哋人道毀滅,條魚反兩吓就死咗,我覺得好殘忍。」

海洋公園回應時承認,一千條珊瑚魚中,有四成因白點病及運輸後感壓力而死亡。

到港珊瑚魚未開館展覽便已離奇死亡,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指,一般寄生蟲不會導致珊瑚魚大規模死亡,懷疑在運送途中或抵港後,或感染惡菌導致大量死亡,但仍要看實際情況,才能判斷死因。

吞拿魚撞牆死

海洋公園的海洋新館計劃在一月二十日開幕,為配合開館日期,員工踢爆,管理層明知新館內飼養藍鰭吞拿魚的魚缸水質未達標,仍一意孤行,將三百多條在十一月廿八日才到港的瀕危藍鰭吞拿魚放入缸中,罔顧其死活!「海水有阿摩尼亞,要減到好低先可以養吞拿魚,但係到十一月尾驗水時,阿摩尼亞仲係超標幾倍,高層堅持話下月二十號一定要開館,於是唔理啲水質就放晒啲魚入去!」

本刊取得有關新館飼養吞拿魚水缸的機密報告,向莊棣華查詢,他一見到報告便炮轟︰「好明顯水質未達標!阿摩尼亞指數超晒標!魚喺生態上未必可以負荷到咁大變化!」他說吞拿魚是肉食的魚,其排洩物亦會釋出大量阿摩尼亞,阿摩尼亞在水中過高會含毒素,可毒死吞拿魚,故水質必須非常嚴謹。

稀有吞拿魚浸在超標阿摩尼亞水中外,原來亦有不少是因為「撞牆死」。「起初仍未掌握到餵飼藍鰭吞拿魚的正確方法,就將食物放係池邊俾佢哋食,但因為藍鰭吞拿魚游得好快,佢哋係咁衝埋去,咁就白白撞死咗幾條。」莊棣華知道吞拿魚枉死,亦指責︰「(養吞拿魚)一定要投網方法餵,咁好可惜,佢哋係瀕危!都好珍貴 o架!」

本週一,本刊再次向海洋公園質詢時,園方才承認藍鰭及黃鰭吞拿魚均抵港,但其中十條抵港後死亡,但強調員工有足夠訓練,懂得飼養吞拿魚。

秘密運走中華鱘

除了大批動物死亡外,原來一直在港展出的中華鱘,其中一條「中華鱘十號」近日竟被偷偷運返內地。員工踢爆,中華鱘十號曾於十月病倒,海洋公園為免再被外界質疑其飼養能力,於是秘密地將中華鱘十號經番禺運返荊州,本刊取得一份海洋公園內部機密文件證實,今年十月二十一日,中華鱘已靜悄悄運返荊州,但至今兩個月,海洋公園全程並無向外公布,刻意隱瞞。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教授危起偉向本刊證實,中華鱘十號於十月中運返荊州,他解釋是因為該條中華鱘現已成長至兩米,體積太大,不適宜飼養在由鯊魚館改建而成的中華鱘館,所以必須返回內地飼養。

海洋動物枉死有前科

早在○三年,一份由海洋公園獸醫撰寫的專家報告顯示,由一九七四至二○○二年,共有一百三十一條鯨豚死亡,當中三成半、即四十五條死於惡菌「類鼻疽病毒」,包括曾是鎮園之寶的殺人鯨海威小姐。海洋公園前保育基金總監Stephen Leatherwood曾在九四年的期刊《Asian Marine Biology》中指出,園內最多的樽鼻海豚,由七四至九四年間平均存活率僅得八成,低於國際標準的九成三,更以「很差」來形容。

除了鯨豚死亡,國寶中華鱘也不能幸免。中央贈送給海洋公園的中華鱘,五條先後被海狼咬死及病危,一度令各界質疑海洋公園是否有能力飼養。不過,對於海洋公園內的海洋生物相繼死亡,園方從不主動公布,大有隱瞞之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93

【am觀察】企鵝王國的股價神話 (2012年06月04日)

1 : GS(14)@2012-06-04 23:21:3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06478&d=17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699

企鵝的邪惡性行為

1 : GS(14)@2012-06-12 00:45:4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611/16414515
利維克當年見到的景象原來是:在南極一些偏遠小雪丘,一群又一群未能找到伴侶的阿德利雄企鵝,會聯群結隊,常為數至少六隻,變身成為流氓,欺侮雌企鵝,對雌企鵝「霸王硬上弓」。
這些流氓企鵝,還會雞姦同性,甚至連羽翼未成的小企鵝也不放過。牠們會在小企鵝父母面前,強姦小企鵝,混亂之間,更會壓死小企鵝,僥倖生還的也受重傷。
更可怕的是,正在發情的雄性企鵝很急色,甚至將去年已死的雌性企鵝屍體視為洩慾工具。這些雌性企鵝屍體往往雙眼半開合,陳屍冰塊上,急色的雄性企鵝,則在屍體上,盡情發洩淫慾,場面惡心。

本身是紳士的利維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回國後紀錄南極所見所聞時,故意另用希臘文另撰「阿德利企鵝性行為報告」,只讓知識分子和專家看得懂。但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份報告在私下流傳期間輾轉失傳了。
2 : 收息人(26699)@2012-06-12 10:52:32

RF全體師兄開赴北極,嚴懲性變態企鵝,一齊向企鵝開火,打飛機!!!
3 : dennis001(8614)@2012-06-12 11:38:42

2樓提及
RF全體師兄開赴北極,嚴懲性變態企鵝,一齊向企鵝開火,打飛機!!!


RF無需成功爭取smiley
4 : GS(14)@2012-06-12 23:12:23

3樓提及
2樓提及
RF全體師兄開赴北極,嚴懲性變態企鵝,一齊向企鵝開火,打飛機!!!

RF無需成功爭取smiley


你做就是爭取了啦
5 : dennis001(8614)@2012-06-13 09:45:48

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RF全體師兄開赴北極,嚴懲性變態企鵝,一齊向企鵝開火,打飛機!!!

RF無需成功爭取smiley

你做就是爭取了啦


北極都無企鵝,你叫民賤聯爭取好Dsmiley
6 : 草帽(1253)@2012-06-13 12:32:13

曾記何時民賤聯成功爭取香港有企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