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在德上市中企控制人跑路 德交所“中國夢”變噩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78

Deutsche-boerse-parkett-ffm004

紐交所因阿里巴巴上市而變得熱熱鬧鬧,德意誌交易所集團(Deutsche Boerse)顯得更為落寞。

盡管德意誌交易所試圖以更快的上市核準速度和更低的費用吸引中國企業,但類似阿里巴巴這樣的中國行業龍頭企業卻並不心動。而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在德上市公司反而爆出一系列醜聞,德交所只能在黯然間自己舔傷。

蒙受實質性損失的投資者不知道如何尋求賠償,也不清楚該做些什麽來阻止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盡管德交所表示其擁有嚴格的上市標準以保護投資者受到欺騙,但種種醜聞卻暗示,在千方百計吸引中國企業到德國上市的欲望驅動下,德交所還面臨著來自紐約和倫敦的激烈競爭,德交所運營方可能並未全面意識到其中的風險。

最新的一樁讓德交所非常不省心的事件來自於中國制鞋商索力股份(Ultrasonic)。新浪網報道稱,這家在德國上市的中國小企業9月16日發表聲明稱,其中國籍首席執行官吳清勇和首席運營官吳明鴻“無法聯系”。該公司會計部門發現,公司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大部分現金已被轉移。

消息公布後,索力鞋業股價當日暴跌近八成,公司市值驟減近6000萬歐元(合近4.7億元人民幣)。

此類事件並非第一次發生。早在7月,中國優必勝綠色紙業總裁失去聯系。

而眼看從中國企業獲得賠償無望,諸如SdK之類的一些德國私營投資者遊說公司幹脆建議投資者考慮將相關企業審計機構及承銷投行告上法庭。

投行BankM企業策略和溝通部門負責人Thomas Stewens稱:

這完全是個災難。無法想象怎麽會淪落至此。

Thomas Stewens還表示,基本沒有跡象顯示Ultrasonic存在問題或者差錯,

我們定期去中國,過去幾年,到中國的次數不下20次。我們還定期去現場檢查。

他還稱,吳清勇看起來完全是為了他的公司而生活的。而他的兒子吳明鴻也是家族企業的一部分。

(吳清勇的)兒子(吳明鴻)買了一輛瑪莎拉蒂(Maserati)。我們不得不問:這真的有必要嗎?但我們無從知曉為何他會做出這種事。

而野村證券決定授予該公司6000萬美元的無擔保信貸也表明公司沒有任何問題。涉及此宗信貸的人士表示,野村之前做了詳盡的背景調查。

去年,德意誌交易所暫停了其激進的中國市場策略,想贏得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客戶的希望轉化成了失望——盡管其為了吸引客戶,管理費標準僅為5500歐,而其他交易所管理費則高達6.5萬—48.91萬歐元之間。

知情人表示,這與交易所管理層變動有關。新的管理層做了成本收益分析,以便在大規模IPO落地的可能性和意外醜聞發生概率之間權衡輕重。最終結論是:最好還是放棄(交易所)為了拉攏中國企業來德上市而舉行的上海路演。(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11

時隔十六年 德交所重返外匯交易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99

deutsche_boerse_dpa_2012_01feb

時隔十六年,因歐元取代馬克而逐漸淡出的德意誌證券交易所(下稱“德交所”)將重返外匯交易市場。

德交所周四發布聲明稱,已經成為倫敦的R5FX公司的小股東,但是並未透露具體持股比列。R5FX正在研發新興市場貨幣和貨幣衍生品的電子交易平臺。據彭博社,該平臺已經獲得了20家銀行的支持,將於明年3月開始運營。

在1999年1月歐元誕生之前,德交所是德國馬克的交易中心。但是歐元取代了馬克之後,外匯交易開始轉移,尤其是向倫敦轉移。

重回外匯交易市場是德交所業務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R5FX是德交所入股的第四個創業公司。它還參股了財務軟件公司Impendium Systems,致力於促成衍生品的私下交易轉為交易所交易的Global Markets Exchange Group International 和固定收益交易電子平臺公司Bondcube。

德交所發言人在電話中告訴彭博:

公司入股這些高度創新的公司只是進入細分業務領域戰略的一部分。

德交所旗下的歐洲期貨交易所已經可以交易主要的貨幣期貨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77

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共同成立中歐國際交易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397.html

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共同成立中歐國際交易所

網易財經 2015-10-29 16:11:00

據上交所微博,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合投2億元人民幣成立中歐所,上交所將在中歐國際交易所持40%比例。

據上交所微博,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合投2億元人民幣成立中歐所,上交所將在中歐國際交易所持40%比例。

微博原文:

上海證券交易所、德意誌交易所集團、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今日在北京就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簽署了三方股東協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見證了協議的簽署。

合資公司在滬港通成功通車一年之際成立,體現了中國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和魄力。公司將命名為“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G,簡稱“中歐所”及CEINEX)。根據協議,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將按照40%、40%和20%的比例,共同投資2億元人民幣合資成立新公司。公司總部位於德國法蘭克福,上交所理事長桂敏傑將出任首屆監事會主席,德交所集團首席執行官賈偉德(CarstenKengeter)擔任副主席。

2013年初,上交所與德交所高層提議在歐洲建立離岸人民幣交易平臺,之後中金所加入。經過兩年的研究和商討,三方合作方案逐步成型,並得到了兩國監管機構和政府的支持和認可,於2015年3月17日召開的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上正式對外宣布。本次公司成立標誌著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的一項重要成果得到落實。

中歐所定位於在歐洲打造離岸人民幣資產的交易和定價中心,滿足投資者對人民幣的融資和投資需求,打造綜合風險管理服務平臺,也是境內資本市場在境外的重要延伸和補充。中歐所初期擬重點開發證券現貨產品,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待條件成熟時再上市金融衍生品。首批現貨產品有望在11月18日於法蘭克福正式掛牌。

針對協議的簽署和合資公司的正式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桂敏傑表示:“中歐所的成立是上交所國際化的一次全新嘗試,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標誌。隨著中國和歐洲經濟的日益融合,相信中歐所將為中歐企業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滿足境外投資人對人民幣證券產品的投資需求,在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德意誌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賈偉德表示:“中歐國際交易所的成立是三所戰略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中歐所的成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向前邁出了關鍵一步,同時也為中歐資本市場共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我們十分榮幸能夠參與其中並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金所董事長張慎峰表示:“中歐所旨在繼續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三家交易所自此邁入一段嶄新的旅程,將攜手努力,共同將中歐所打造成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交易平臺。”

關於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上交所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三的證券交易所。截至2015年10月20日,上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071家,股票市價總值28.9萬億人民幣,排名全球第四,成交金額、籌資額在全球主要交易所中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一位。

上交所是中國首家且目前唯一一家全產品線交易所,產品橫跨現貨(股票)和衍生品(股票期權)市場。

上交所是中國內地開放程度最高的交易所。2014年“滬港通”交易機制的推出,使上交所成為目前中國內地唯一一家交易機制連通境外市場的證券交易所。

上交所正在從傳統觀感中的大型藍籌股市場向多層次市場轉型。2014年,上交所已獲批準進入發行股數5000萬股以下小型公司市場;上交所計劃推出戰略新興板,從而進入更廣泛的創新型公司市場。

關於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準,於2006年9月8日由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在上海設立的金融期貨交易所。截至目前,已經上市滬深300指數期貨、上證50指數期貨、中證500指數期貨、5年期國債期貨、10年期國債期貨共5個產品,並正在積極研發股票指數期權、外匯期貨、利率期貨等產品。

關於德意誌交易所集團

德意誌交易所集團是世界領先的證券及衍生品服務供應商,向全球各地的發行人、投資者、中介機構和數據供應商提供廣泛的產品和服務。集團業務跨交易、清算、結算、托管等全交易所業務鏈。此外,德交所還提供市場數據、指數、研究以及信息技術系統的開發與運營。

編輯:朱逸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91

英國“脫歐”公投後大事件:倫交所牽手德交所?

倫敦交易所與德意誌交易所並購一案,本輪投票結果顯示,倫敦證券交易所(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下稱“倫敦證交所”)股東以99.89%的支持率高票通過該公司與德意誌交易所(Deutsche Boerse)的並購提案。倫敦證交所和德意誌交易所表示,兩家交易所會將英國退出歐盟等事宜寫入合並條款。

兩所並購指日可待

由於英國脫歐,近期反對倫敦證交所與德意誌交易所合並的聲音逐漸增量。德國金融監管局(Bafin)總裁Felix Hufeld於英國上周公投決定退出歐盟後公開表示,不會將上述兩個交易所巨頭的總部設在倫敦,還稱倫敦不可再作為歐元的交易中心。

據媒體報道,股東一直以來都對此合並展示了充足意向,然而德國方面卻因為6月23日脫歐公投的結果而逐漸發出反對的聲音。在投票前,兩所為解決英國脫歐可能引發的相關問題,建立了全民公投委員會。

英國時間7月4日,倫敦證交所對外宣布,股東投票結果顯示支持合並。倫敦證交所表示,公投委員會將努力確保合並後的公司符合所有監管要求。因為實際脫歐談判仍需時日,英國將繼續留在歐盟至少2年的時間,公投委員會亦將耗時數月致力於相關工作。

富而德律師事務所(Freshfields)出任倫敦證交所法律顧問,近日大約有50名倫敦證交所股東在律所的倫敦辦公室組織了一次低調的會議。

援引路透社報道,個人股東Dinesh Jain提出疑問,目前英國已準備離開歐盟,他們“是否真的想作繭自縛”。Dinesh認為,倫敦證交所應該放棄並購,因為德國極有可能投反對票,相對的倫敦應加強其與亞洲及拉丁美洲之間的合作。

倫敦證交所董事長布萊登(Donald Brydon)則表示必須堅持並購,其認為法國等國家正在逐漸將其業務從倫敦證交所剝離。“有些人已經試圖對英國挑刺兒,在這個節點上、一步一步來才是明智的選擇,”布萊登表示。

該公投委員會將對英國與歐盟的談判進展作出回應,但兩所合並協議的主要條款將保持不變,如有變動需經股東票選表決通過後批準。

並購後集團的控股公司將主要在倫敦上市,同時在法蘭克福交易,該公司受英國監管。德意誌交易所首席執行官卡斯滕肯格(Carsten Kengeter)將負責主要的公司運營。

德方並不看好

交易所曾於2016年2月宣布這項金額高達210億英鎊的合並協議,致力於建立一個囊括股票、債券及其他複雜金融工具交易的歐洲交易所,並以美國和亞洲為競爭對手。這是公司在經歷2000年及2005年合並失敗後的第三次嘗試。

過去兩所曾談過兩次合並,但都以失敗告終。2000年,因倫敦證交所當時拒絕第三家公司的加入而談判終止;2004年,德意誌交易所拋出13億英鎊的橄欖枝,但倫敦方面並未給出回應。

當時外媒紛紛發聲,許多觀點認為,兩個交易所合並只是時間問題,兩家公司的個人股票在很大程度上由談判桌上的投資者們持有。

在全民公投之前,兩家交易所都聲稱合並是退歐態度的證明。然而在投票後,德國的政治家和監管者轉變了態度,開始批評此項並購並呼籲修改條款或幹脆取消並購。

德國市場監管機構-聯邦金融服務監管局(BaFin)上周表示,英國脫離歐盟體系之後,合並的聯合公司在倫敦將很難開展交易。聯邦金融服務監管局表示,很難想象在歐元區進行的最重要交易是來自歐盟以外的國家。

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雖無法否決此項並購,但德意誌交易所將面臨壓力,不僅需要應對來自監管層的擔憂,還需面臨持有否決權的黑塞大本營的制約。

值得註意的是,幾位德國政客呼籲,將合並後的公司大本營放在法蘭克福,而社會民主黨政治家Thorsten Schäfer-Gümbel則表示,這筆並購交易已經完蛋了。

然而,德意誌交易所主席約阿希姆•費伯(Joachim Faber)表示:“我強烈支持倫敦證交所集團對外發表的聲明,並將持續向德意誌交易所的股東推薦在倫敦證交所交易。”

眾所周知,倫敦金融城在歐盟享有不爭的金融中心地位,因此其他國家的政客們時刻關註其動向,不放過任何機會吸引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開展基礎業務。

倫敦證交所表示和德意誌交易所表示,此次股東投票結果為維持並購意向,並稱兩所並購的邏輯和原因是完整的。

倫敦證交所在退歐公投結果宣布後兩日股價下跌逾15%,截止至今已逐漸恢複“元氣”。該股周一收盤僅下跌1%,報24.93英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35

倫交所與德交所合併

1 : GS(14)@2016-03-17 14:50:08

【本報綜合報道】倫敦證券交易所與德意志交易所昨日公佈進行全股對等合併,並共組新公司UK TopCo。兩間交易所合併後,市值將達305億美元(折合約2,363億港元),躍升歐洲最大型交易所外,市值規模亦超越香港的港交所(388)。倫交所與德交所將進行全股票對等合併,預期最快今年第四季或明年首季完成,所產生協同效應將可每年節省4.5億歐元(折合約38.7億港元)成本。根據協議,倫交所與德交所將共組新公司,名為UK TopCo。德交所將會持有UK TopCo的54.4%股權,倫敦證交所將持UK TopCo的45.6%股權。每股倫交所股份將會換取UK TopCo的0.4421股,德交所股東則每持一股,將獲發一股新公司的股份。



市值超越港交所

今次為2013年11月洲際交易所斥110億美元(折合約852億港元)收購紐交所母公司NYSE Euronext後最大宗的交易所交易。若按周二收市價計算,兩間交易所市值合共約2,363億港元,將會高過港交所(388)昨日市值約2,100億港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7/195329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2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