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第二代产业工人有“代际差异” 富士康企业文化须“更新换代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7/2NMDAwMDE3OTM2NQ.html
富士康的“十一连跳”终于让鸿海老板郭台铭做出回应。5月26日,郭台铭在深圳召开记者发布会。郭台铭表示,自杀事件集中,可能因为公司很大的缘 故,就自杀人数和公司员工人数相比而言,目前的自杀率的比例还是比较合理。他否认了员工跳楼原因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厂,不强迫员工加 班,同时,他说自己不赞成“富士康与员工达成跳楼免责协议”,但富士康要加强对员工的心理辅导,建立爱心网——在宿舍楼建天网、地网和隐性防护网,施工量 为150万平米。我们认同郭台铭对跳楼事件感到痛惜的态度以及一些补救和预防措施,但令人遗憾的是,郭并没有完全理解员工“跳楼”的病因, 他甚至认为,之前给的抚恤金太高有鼓励自杀的嫌疑,他没有对富士康的企业管理文化做任何反思。郭曾公开宣称,他的偶像是成吉思汗,富士康实 施的是所谓“铁腕统治”,企业内部等级森严,上级对下级动辄斥骂。不过,在富士康初入内地建厂的时候,这种极其严苛的管理,很可能是必要的,原因是初入城 市的农民工对流水线生产的不适应。这些在农村长大的产业工人,是在较低的人口密度和高度分散的农业劳动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很难一下子适应步调统一、高度组 织化的流水线生产。对富士康的管理者来说,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一条流水线上,所有的工序都必须以近乎相同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生产,如果不能步调统一,那 么动作最慢、质量最差的人将成为整个团队的短板。在熟练工人不足,甚至根本没有的情况下,企业就只能用最严苛的管理制度,把一个进城农民在尽量短的时间内 培养成合格的产业工人。类似上厕所不得超过5分钟之类的规定,只要有一个人蹲在厕所里偷懒,流水线上的其他人都只好停下来等待。那么,在其 他制造业大国,例如日本和德国,为什么没有类似的严苛规定呢?因为他们的产业工人已经非常成熟,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完全能够靠职业团体内部的 自我约束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进入第二代,其成长背景与其父辈已有根本差异。富士康现在的工人以80后为主。他们通常在城市长 大,甚至就在城市出生,相反,农村才是陌生的。与父辈不同,他们更见多识广,也更具个性,对于家长式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对厂区军事化的生活、对没有社 会化接触的碎片化生活也更抵触,容易产生绝望情绪。富士康仍然用老一套来进行管理,矛盾冲突就难以避免。经过30年积累,中国的产业工人队 伍已今非昔比。这从中国产品的质量提升上很容易看出来。质量是需经验、技能和专注力的,而这些东西都需要时间来培养。今天的工人还需要用毫 无人情味的军事化方式管理吗?我认为至少可以打个问号。富士康虽然待遇良好,但员工流失率仍然不低,以致必须不断的招用新人。这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会 使企业内部很难建立起稳定的合作与信任关系,不仅企业不信任员工,员工之间也很难相互信任。员工总是处于与陌生人合作的窘境,而管理者也总是在管理陌生的 员工。这样的环境,当然会使员工总是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在各式中国企业中,长期加班已成惯例,白领蓝领皆如此。表面看来,加班都属自愿而 非强迫,但随便问询周遭,又无不对加班怨声载道。这看起来矛盾,而根源就在上述的企业文化。当员工成为劳动机器,企业就会想方设法提供加班激励,员工为了 博取升职甚至仅仅为了保住工作,就不得不竞争加班。有远见的企业家,应该从现在开始尝试让员工自我管理,而不是处心积虑地培养心腹来控制员 工。在管理效率、工作氛围和员工创造力方面,前者都拥有巨大的优势。而后者,由于过于僵硬缺乏弹性,一旦崩塌即无可挽回。劳动者已经更新换代,管理文化也 该更新换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3

發改委:切實抓好義務教育 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改委日前印發了《關於貫徹落實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存量危房改造,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切實抓好義務教育和職業培訓,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意見稱,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區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面臨重大機遇,也存在諸多挑戰,特別是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相對落後、一些區域無序開發情況比較突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還不完善等問題亟待解決。

意見稱,全力實施脫貧攻堅。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采取超常規措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扶貧開發方式,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快實施發展生產、易地扶貧搬遷、生態補償、教育扶貧、社保兜底等精準扶貧工程,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

意見指出,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不斷提高貧困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基本完成存量危房改造,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切實抓好義務教育和職業培訓,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該意見指出,扶持特殊類型地區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 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完善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支持政策,推動贛閩粵原中央蘇區等重點貧困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把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完善差別化支持政策,推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交往推進邊疆地區開發開放,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大力民行動。

意見還稱,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促進資源枯竭、產態嚴重退化等困難地區轉型發展,研究支持產業衰退地的政策措施。加大對特殊類型地區的財政金融支持力度設施條件, 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支持有序承接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吸引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護和修複,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43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人群的代際成為最大機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120/159893.shtml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人群的代際成為最大機會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人群的代際成為最大機會

目前流量越來越貴,融資環境也越來越差,但自己的產品卻不溫不火.......

本文由微信公號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這一期,我們來聊聊社交領域創業的話題。為什麽會想著聊這個話題呢?幾天前,投投跟一位做垂直社交的創業者交流,言談之中,他透露出一種無力感,用他的來說:“目前流量越來越貴,融資環境也越來越差,但自己的產品卻不溫不火.......”跟他聊完之後,投投當時便心想,何不做一期社交的內容,相信也有不少的創業者正面臨著跟他一樣的困惑;再者無論你是做B端還是C端,以後可能越來越離不開社交網絡的助力。

投投今天和你分享的文章,來自騰訊與映客的投資人劉曉松先生,他認為目前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人群的代際成為最大的機會。什麽意思呢?來看看他對此的理解。

1.社交領域還有得玩

社交究竟跟我們有什麽關系?

可能很多人會想,我不是做社交產品的,社交和我有什麽關系?比如做平臺的京東,已經做了很多的流水,可能也會想,社交跟我有什麽關系?

實際上我想提醒一下你,這些都有關系。因為社交和消費者的關聯太大了,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不管是B2C、B2B,都得分析清楚一件事情:最終誰去付費買單。即使你做的是B2B的生意,最後B端賺的錢還是得通過C端來,因此搞清楚消費者需要什麽非常重要。

而現在的消費者離得開社交網絡嗎?離不開。所以不管你是不是幹社交的,你都要關註這個領域。我的分享可能不是直接告訴你如何再做出一個騰訊,或者一個映客出來,但是道理肯定都是相通的。首先,社交網絡看上去格局已定,沒什麽好玩的了,實則不然,一定還有得玩,如果你回過頭去看整個互聯網的發展,你會發現當所有業內的人,所有投資人都覺得這事沒戲了,戰鬥結束的時候,新東西反而就出來了

2000年的時候,AOL美國在線的老板史蒂芬·凱斯(StephenMcConnellCase)在加州宣布「互聯網戰爭結束」。他說他們是全球最大的內容供應商,所有美國人上網必須通過AOL撥號,只能買他的股票,別的互聯網公司沒戲了。當時美國在線和華納兄弟合並之後,市值立馬到了2000多億美金。

接下來的故事是什麽呢?美國在線沒了,出來一個雅虎,創造了一個詞:門戶,於是大家開始學雅虎。大家覺得雅虎把所有信息分類幹掉了,沒活幹了,這時候出來一個谷歌,後來又有Facebook等等。所以你千萬不要因為前面有幾座大山就覺得沒有機會了。

那麽,社交領域可能在哪些方面有戲呢?

2.社交領域還存在這七個機會

如今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

第一個機會:人群的代際。現在的95後、00後,除非是萬不得已,否則一定會選擇一個爹媽都不用的社交網絡去玩,美國95後、00後就不用Facebook,轉而用Snapchat,而且我認為人群的代際將是社交領域中最大的一個機會

再看我們國內,微信和QQ都是出自於騰訊,這是很巧合的一件事情。騰訊其實是全球第一個社交網絡,不是Facebook,Facebook出來的時候,QQ空間已經出來了,QQ空間也是吸取了韓國空間的一些概念。但真正成為一個大規模人群社交的產品是QQ,然後才是Facebook。

在微信出來之前,馬化騰的危機感是非常重的。當時他寫了一封信,第一句話,騰訊連移動互聯網的站臺票還沒拿到;第二句,騰訊只要三個月就能死去。很幸運,那一局騰訊又勝出了。

第二個機會:技術。映客就是因為技術驅動而崛起的。三年前,4G出來的時候,大家都看到了視頻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寬的拓展以及移動通訊網絡覆蓋越來越廣。那個時候如果你是做投資的,或者是這個行業的人,如果還沒認識到視頻這個機會大潮來了,那真是白幹了,那個時候是一定要去做視頻的。

我們2013年開始介入視頻這個領域,在視頻領域當中找細分領域應用以及社交的機會。在2013年,我們投了掌門教育,這個產品是讓剛剛考上大學的優秀大學生,去輔導三四線城市中學生的課外學習,一對一通過視頻來做。現在一個月流水2千萬,有1.6萬個老師,發展得非常快,已經到B輪了。

還有一個,DaDaABC,這也是一個視頻教育產品,讓老外教孩子英語。然後就是映客,映客似乎是一夜之間爆發出來了,映客創始人是多米音樂前COO,這些讓我們看到通過視頻來做社交還是有機會的。

技術創新是可以帶來一些機會的,不過現在做直播這事已經晚了,沒戲了。特別針對顏值的直播早就過時了。那直播之後是什麽?是VR嗎?紮克伯格說是VR。

第三個機會:場景。這個事也有極大的機會,中國有很多團隊拷貝Snapchat,但沒有一個成功的,為什麽呢?其實Snapchat的場景是非常普通的,就是人和人之間交往的場景,兩個人聊天本來就是說完拉倒,閱後即焚,其實特簡單。

有的人說中國人不需要這個,我覺得這是瞎扯的。Snapchat肯定直接Copy過來是不行的,中國人的內心需求和文化基因和美國是大不一樣的,純粹把美國的東西Copy過來肯定不行。

第四個機會:平臺。大家能夠看到馬雲天天希望他的產品有社交屬性,一會淘寶上面加社交,一會支付寶上面也加社交。我跟馬校長說,這事不容易,聰明人認識得都很清楚,作為純粹的一個平臺,這事不靠譜,長期下去是不行的。缺什麽?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還有人幹平臺幹得非常辛苦,倉庫、物流、運輸,這些當然可以形成門檻,但這種門檻不夠有機。美麗說與蘑菇街合並了,為什麽?雙方幹著難受唄。我真正看好的是具有社交性的電商平臺,這件事情其實還沒有人做好,所以還有很多機會。像小紅書,目前我覺得是很好的,給點時間,這類產品會做起來。強東也是我的好朋友,但是我覺得京東社交元素偏少。

還有一個是Pinterest,圖片社交網站。它在美國強到什麽程度?所有電商導購產品當中,它比第二名高出7倍,Facebook都不在它的話下,如此牛的東西,中國沒有!

第五個機會:垂直領域。有非常多垂直細分的領域是可以做的。舉個例子,有一個應用叫musical.ly,你可以錄一段視頻,選擇一段音樂,它幫你合成MV。他們剛開始做的時候就找我融資,但我看到他們的數據在中國表現太差了。

我說這個事很明顯,你應該在美國幹這個事,中國沒戲。美國人怎麽唱呢?倒著唱,在水里唱,跳著舞唱,各種歡樂,非常好玩。中國人基本一到鏡頭面前就特別不自然。中國人看,美國人演,所以說,UGC的「G」基本上在美國,「U」基本上在中國。

第六個機會:分群。分群是什麽概念?TFboys的粉絲不知道特朗普。我做過調查,他們一半人不知道特朗普。但是TFboys三個人的星座是什麽,如果你和他們說你不知道,他會覺得你都白來這個世界了,這就是分群。不會有一個偶像全世界都喜歡,一定是分群的。再比如B站,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進去的,但喜歡的人就非常喜歡,這也是機會。

第七個機會:行業應用。中國的行業應用太落後了,美國行業應用占整個投資市場很大的份額(大概40%),中國還差得太遠(只有5%),所以行業應用領域的機會還非常大,很多SaaS還不能做到社交化。市值200多億美金的產品LinkedIn,在中國沒有這麽體量的同類產品,他們自己在中國做得也不太好,這都是機會。

3.社交產品的5V法

這些年自己在做社交領域投資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做產品的規律,我將其稱為「社交產品的5V法」,下面我跟你來具體分享一下。

先做一個小測試。做一個產品,有兩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更正確?

方法A:先做一個牛逼的產品,再去打動用戶;

方法B:根據用戶的需求去設計產品,再去打動用戶;

我個人是選方法B的。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特別重要,很多需求是偽需求,你要去判斷清楚。當年喬布斯的做法就是選方法A。我們一起來穿越一下,到喬布斯重返蘋果的那個時間點。喬布斯被蘋果掃地出門後到回到蘋果,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麽?做了iPod。

那時全世界IT行業都在爭奪的制高點是PC,蘋果和微軟打得一塌糊塗,最後蘋果輸了。但PC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董事會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個寶座搶回來。而播放器這個市場如此之小,況且索尼的mp3播放器全世界都已經流行開了。這時候喬布斯回來幹了這麽一件不入流的事情,很小的一件事情。為什麽?

實際上喬布斯是非常清楚地知道,用戶需求以後才去做iPod的。盡管這是一個小眾市場,而且看上去需求已經比較好的被滿足了,但是喬布斯的牛逼之處在於他發現了一個巨大痛點,就是當你面對海量歌曲的時候你如何選?所以你在設計產品的時候,起始點一定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先想用戶的需求。喬布斯對需求的把握,前瞻而又精準。他的起始點不是做牛逼產品去打動用戶,而是前瞻性的看到了需求才做了牛逼產品

回到社交產品的5V法,它的第一步是什麽呢?

第一步:確定產品的價值痛點。其實有很多用戶的需求是不存在價值點的,有些需求就是一個功能,很可能就是「放鞭炮」,火一下後面就沒消息了。臉萌app出來後,我立即就用了也喜歡,但我立即就發了微博,希望它不是像鞭炮一樣響一下就消失了,可惜基本言中了。

有小痛點,沒有價值,沒有深度,或者說需求背後沒東西依托,那這就不是價值痛點。挖掘一個產品的需求點,一定要挖到用戶的情感深處,挖到愛恨情愁,只有這樣產品才會有生命力,否則就是曇花一現。在了解用戶需求痛點時,千萬不要找調研公司。雖然調研用戶這個過程非常辛苦,但如果你做了一定會受益的,這同時也是做產品最精彩的地方。

第二步:明確目標用戶。以《中國好聲音》為例,它的受眾就是有夢想的人,就是日子過得不太好還要夢想成真的人。我們大部分普通人都有各種不如意,但是,盡管我們身在溝渠,也需要仰望星空。所以好聲音能打動了我們。

價值痛點和目標客戶,是產品設計最核心的兩個要點,如人腦的左右半球,需要不斷碰撞,直至落實清楚「什麽人,對這個價值有需求」。

就需求而言,除了要判斷是不是真的需求外,需求還有強弱之分,有些是很強的需求,有的則不一定。比如你的產品里做了半天社交功能,用戶卻另外建了一個QQ群,這樣就短路了你產品里的社交需求了。所以不僅僅是說你要確認這個東西是有需求的,還要對這個需求的深度和頻密度做研究,一定要去親自問用戶

第三步:考慮如何實現,就是解決方案。做產品,順序特別重要,一定是前面兩個問題明確了,才考慮實現的問題,而不是倒過來。

需求老在變化,什麽是你要抓住的穩定的東西?就是我剛才講的價值痛點。我之前看到過一個做運動音樂頭盔的項目,你會發現騎自行車的人一會兒喜歡聽音樂,過一段時間不喜歡聽音樂,聽新聞了,或者又幹別的事情了。

這是因為這些需求還不構成價值痛點,運動中的用戶,聽音樂也好,聽新聞也好,是想解決「枯燥」這個價值痛點。Bycile是美國流行的一個連鎖運動室,把用戶關在黑房間里,用很大的音量播放音樂,教練不停的呼喊引導,這也是解決「枯燥」這個價值痛點,所以你的頭盔和Bycycle的黑房間,都是不同的解決方案而已。

面對這種用戶需求老是變的情況,你的唯一辦法是把他的需求挖得更深,直到抓住需求背後的價值,挖到用戶情感的這個高度

第四步:傳播。當你深挖到用戶的情感高度,就等於抓住了用戶的心智模式,你的傳播就呼之欲出,而且這類的傳播是非常精確的。

第五步:盈利模式。值得提醒的事,這五步,有時候是需要整體思考和驗證的,但一切都要圍繞價值痛點來展開,所以我叫五個「V」(Value,價值)。

產品的5V法,就像人體。價值痛點和目標用戶就是腦袋里的陰陽兩面,需要不斷碰撞,這構成一個公司和產品和靈魂,解決方案就是軀體,而傳播和盈利模式就是兩只手。腦袋清晰,不要隨便動,軀體和手需要常動常新。特別要提醒的是,順序別錯了,千萬別先動手去做解決方案,這是技術類創業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因為自己覺得這個容易上手,其實你這是對團隊的不負責任

騰訊 社交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32

3200萬中國家族企業 如何應對代際傳承

談到家族企業的代表,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像羅斯柴爾德這種頂著炫目的光環傳承了幾個世紀,依然擁有富可敵國財富與實力的古老家族。關於家族企業的傳承與治理是歷久彌新的話題,因為家族企業的問題各不相同,面臨的環境和挑戰也在不斷變化。

與歐美那些傳承了好幾代以上的古老家族企業不同的是,中國的家族企業大都很年輕,不少“創一代”還在掌舵著企業發展。而另一方面,據國際家族企業協會(Family Business Network,下稱“FBN”)統計數據,目前中國有大概5000萬個家族企業,其中約有3200萬個家族企業的主人年齡已經超過50歲了,這就意味著在今後的五年或十年里,這3200萬個家族企業都將面臨著企業傳承、找接班人的問題。

那麽中國的家族企業二代們面臨著哪些挑戰?面對傳承問題他們的選擇是什麽?如何才能在傳承父輩基業與開拓創新過程中少走彎路?不久前首次在中國舉辦的第二十七屆國際家族企業協會全球峰會上,來自世界各地家族企業成員的思想碰撞,或能為此答疑解惑。

國際經驗本土化

FBN自成立開始所探討的話題就是家族治理與傳承。國際家族企業協會CEO Alexis do Roy de Blicquy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家族企業治理主要包括三件事情:業務治理、家庭治理、擁有權(股權)治理。“在過去27年FBN的網絡中,大家一直都在學習如何去治理這三件事情。在學習治理的過程中,我們創建的網絡不僅僅是和家族的擁有人或經理人進行溝通和互動;同時,也促進跨世代的家族擁有者或管理人之間的互動、對話和學習,尤其是對那些已經傳承了三代甚至以上的家族企業來說,這種跨世代的對話是非常重要也是很難得的。”

據FBN方面統計,目前該組織在全世界65個國家有10000多個家族企業會員,其中40%以上的會員都已經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接班人,並且年齡都在40歲以下。這些國外的家族企業已經走過了很多的階段、有了很多經驗,相比之下,中國的機器大工業發展起步比較晚,家族企業傳承大多數都在面臨一二代之間的交接班,並沒有多少成功經驗。

尤其是FBN董事會主席Karl-Erivan Haub預測,這幾年中國女性的家族企業傳承人會非常多,由女兒接過企業傳承重擔的比例,在全世界會是最高的。

“雖然我們之前也有過一些成功的家族企業,但那是在農業社會,跟現在工業時代、互聯網時代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先學習,不能閉門造車。”作為第二代接班人的中國新光控股集團CEO虞江波表示,“比如一些國際化的家族企業,走國際化道路可能已經至少上百年了,而我們才剛開始,這個過程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的。”

音昱聯合創始人、FBN亞太區主席曹慰德提到,與中國比較有文化貼近性的東南亞國家的華人家族企業都有家族委員會、家族議會、家族憲章,包括怎麽去形成這種大家族坐在一起溝通的好的方式、方法。“因為在中國基本上是家長制且兩代之間往往容易不平等溝通,那麽怎麽讓一家人能心平氣和坐下來溝通,都存在不少問題,其實國外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和方法,這也是FBN正在做的,該組織希望能將一些好的項目和做法在中國本土化,使其更適合華人或中國人家族企業的特性,能更好地幫助其落地,服務於更多的中國家族企業。”

在中國家族企業怎麽實現國際化、怎麽走出去方面,曹慰德認為可以借鑒一些東南亞地區華人家族企業的擴張路徑。“他們的文化跟中國還是非常相像的,其國際化道路往往都是先從東南亞或整個亞洲開始,先實現了這個區域的布局,才有可能進一步走出去全球的布局過程。所以你必須要為你的企業準備好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團隊,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走出去。”虞江波說。

進化與可持續

家族企業傳承的具體形式、路徑,全世界都有不一樣的模板,相同的是所有經歷代際傳承的家族企業,都必然會有一個調整期。曹慰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家族企業傳承中的調整,如果調得好,就會變成創造力;如果調不好,就會變成破壞力。”

而評判一個家族傳承得怎麽樣,要通過很長時間的驗證才看得出來。曹慰德表示,在中國香港、臺灣地區及東南亞的一些華人家族企業上市公司,他們經歷代際傳承交接完後,公司的平均股價都會下跌40%左右後再回升,當然也有一些公司就直接跌沒了。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第一代、第二代家族企業主管人對財富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對傳承的看法也不一樣。第一代更加關註創造財富,第二代可能更多關註可持續發展,經歷幾代傳承之後都變得更加穩定和保守,是國際家族企業的一個普遍現象。但在中國不一樣的是,整個社會鼓勵創新創業,很多家族企業的第一代、第二代也都在進行創新創業。曹慰德認為他們的挑戰在於:第一要快速地創富,第二是快速地應對變化。“這種大環境對中國每一個家族企業來說機會都非常大,同時挑戰和危險也非常大。”

傳承得好的家族企業,父輩們知道應該傳給孩子還是職業經理人。至於孩子怎麽去管理職業經理人,有一個方式他們可以察覺到:“如果你的孩子能力不足以傳承企業,那麽這個企業交到他手上就可能會完蛋,所以涉及傳承要看到很多方面,孩子要從10歲就開始培養興趣,到30歲就太遲了,還不如找職業經理人打理企業,轉而教孩子怎麽做財富管理。”曹慰德總結道,那些成功傳承了很多代的家族企業,老一輩不會把自己的願望或意識強加給二代,而是培養他們有準確的熱情和展望。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挑戰和機會,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怎麽做,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麽,培養他對這個時代的了解,最後到底是創業、買公司改造還是傳承現有的公司再改造,要看接班人對這個事業的前途、挑戰的了解及他自己的興趣。” 曹慰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一個企業有了基本的資源,那麽家族就要根據接班人的興趣和能力,決定怎麽去重組家族的資源及未來發展方向,但這個過程中又常常會有沖突,父輩可能對孩子的創業能力有懷疑。

對此曹慰德認為,在當下能傳承家族事業的人,一定要有創業的經驗或能力。“我們傳承的是家族企業進化的一個過程,企業是不停在變的,變才是真理,這個時代沒有守業這件事情,創業完了還要繼續創業、不停地創業,這本身決定了每個二代都要學習創業,老一輩也要給孩子時間和資源學習創業。”

他認為,家族企業傳承得不好有很多種原因,而成功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不斷進化,單純的持續是不可能的,一個接班人、一個家族的境界不斷進化,才能找到家族企業持續發展的出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97

一財研選|化妝品舊貌換新顏,代際效應下這些企業值得關註!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5月24日目錄

►全屋定制引領家裝進入套餐時代,龍頭強者恒強!(招商證券)
►化妝品舊貌換新顏,代際效應下這些企業值得關註(光大證券)
►煤化工競爭優勢逐漸顯現,行業龍頭盈利持續改善(平安證券)
►北鬥建設積極推進,衛星應用產業鏈打開市場空間(光大證券)
►減速機國產化在即,機器人產業鏈有望超預期成長(國盛證券)

 


1.全屋定制引領家裝進入套餐時代,龍頭強者恒強!(招商證券)

招商證券看好定制家居行業長期發展,套餐時代全屋定制讓房子變得更能裝,企業也加大促銷提升性價比來順應這一趨勢,把握流量入口+提升客單值是關鍵。

招商證券指出,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拉動家具購買需求,2000~2013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年均複合增速達20.3%,地產銷售增加帶來的家具購置需求持續增長;2013~2017年,商品房銷售面積複合增速雖然降至8%,較早期有所放緩。但受益於地產後周期,以及二手房銷售逐步增加,定制家具需求仍持續較快增長。

招商證券認為,全屋套餐的推出是在行業競爭環境變化的背景下,品牌企業通過套餐引流主動讓利消費者,快速做大規模的過程,順應了“新中產”群體消費模式變化、精簡定價教育、充分挖掘客流價值等發展趨勢。目前,80、90後已成為國內家居家裝消費市場的主力人群。據騰訊家居發布的《2018年家居家裝行業人群洞察白皮書》顯示,在裝修方式選擇上偏好“全屋整裝,拎包入住”方式的80後、90後占比分別已達43.57%、38.93%。

家居作為地產的下遊行業,家具購買一般發生在交房之後,因此,長期以來家居行業景氣程度與房地產銷售情況相關度較高。從家具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收趨勢來看,招商證券發現,營收增速的變化大致滯後於商品房銷售變化一年左右的時間。2013年作為家居行業分水嶺,在指數表現上也呈現了此特點,即2013年以前家具指數與地產指數基本同步,而2013年以後隨著定制滲透率提升,家具行業消費屬性凸顯,家具指數表現也明顯優於地產指數。

招商證券認為,全屋套餐時代性價比為王,消費者對於家居消費的價格敏感度提升,“把握流量入口+提升客單值”成為規模增長主驅動。大品牌在資本、產能、信息化、渠道、產品等重要領域已完成基本布局,同時家具賣場將向全國連鎖大型品牌集中,將帶動日益稀缺的優質資源加速向頭部品牌集中;同時,行業分級初步成型,具備經營實力的二線品牌通過產品細分、渠道差異、服務和區域聚焦等,實現差異化突圍亦具備較大發展空間。

招商證券預計龍頭企業有望依靠規模優勢通過做大客單值,在維持合理利潤率的同時進一步做大規模,推薦歐派家居(603833.SH)、尚品宅配(300616.SZ)、索菲亞(002572.SZ)、誌邦股份(603801.SH)、好萊客(603898.SH)等。


2.化妝品舊貌換新顏,代際效應下這些企業值得關註(光大證券)

化妝品行業消費領跑其他消費品類,4月零售額同比增速達到15.90%。光大證券指出,根據保守測算,2020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接近3500億元,2017~2020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3%,中國化妝品市場未來的競爭已進入新的階段,即傳統市場提升市占率,新興品類提升滲透率。

化妝品行業的核心增長邏輯在於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升級帶動品質生活的需求,同時消費者代際切換註入市場活力,95後閃亮登場。與此同時,國內並購整合現象興起,三成行業收購旨在對渠道的爭奪。2007年到2017年我國化妝品行業發生的394起資本事件中,渠道商116起,占比29%。

光大證券指出,從消費結構來看,目前國內化妝品消費主要品類包括護膚、洗護、彩妝和其他功能性產品等;從市場構成來看,護膚品、護發產品、口腔護理產品、沐浴用品和彩妝是前五大品類,貢獻了90%市場銷售額。護膚品單個品類占整個化妝品市場規模的51%,年均複合增長率7.5%,其中面部護理占比達到87%為主要細分品類,面膜增速最快。此外,彩妝發展勢頭強勁,占化妝品整體市場8.5%的份額,年均複合增長率11.8%,產品營銷推動市場持續升溫。

目前,外資品牌占我國化妝品市場主導地位,內資品牌份額快速提升。光大證券指出,國內化妝品市場Top20品牌中,國產彩妝品牌的市占率由2011年的5.5%提升至2015年的13.9%,國產護膚品牌的市占率則由6.9%提升到18.2%。線上渠道發展迅猛,2018年線上交易規模預計達3600億元,2011~2018年CAGR為32.41%。線上銷售入場門檻低,宣傳營銷方式多樣,越來越多的化妝品品牌方和線下專營店積極布局線上渠道。線下方面,商超仍為化妝品傳統銷售的主流模式,CS渠道增速放緩,新興渠道單品牌店正成為眾多美妝品牌的線下選擇。

光大證券認為,消費者代際效應的顯現疊加渠道端的更新,兩者使得傳統的化妝品產業呈現舊貌換新顏的發展態勢。建議投資者圍繞品牌運營和生產/加工環節尋找優質標的。品牌運營可重點關註線上和線下全渠道布局的國內護膚品龍頭珀萊雅(603605.SH)以及受益於細分品類快速增長的互聯網品牌運營商禦家匯(300740.SZ)


3.煤化工競爭優勢逐漸顯現,行業龍頭盈利持續改善(平安證券)

現代煤化工是指以煤為主要原料生產多種清潔燃料和基礎化工原料的煤炭加工轉化產業。現代煤化工產業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化學品、低階煤分質分級利用等領域。

平安證券指出,從2008年神華煤炭直接液化建成到現在,已經有十年時間,在這期間現代煤化工創新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攻克了大型先進煤氣化、合成氣變換新、大型煤制甲醇、煤直接制油、煤間接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事醇等一大批技術難題,一大批大型設備,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事醇等煤炭清潔高效轉化示範工程順利實施,我國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均走在了世界前列。現代煤化工產品可以替代石油產品,減少石油對外依存度,同時在較高油價下具有明顯經濟性。

煤直接液化制油產品具有“一大、三高、四低”的特點,突顯其作為軍用和航空領域特種油品的潛質,可以作為軍民用航空飛機、航天火箭以及特種裝甲車輛的油品,滿足我國日益增加的特種油品需求。煤間接液化制油產品具有“十六烷值高、超高清潔性”的特點,可以作為國家清潔油品及油品升級調和組份,滿足我國日益嚴格的油品環保要求。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煤制油產能達到843萬噸,在建584萬噸;煤制烯烴產能達到886萬噸,在建515萬噸;煤制乙事醇產能達到383萬噸,在建639萬噸;煤制天然氣產能達到65億立方米,在建178億立方米。項目主要布局在能源“金三角”煤化工產業基地和新疆煤化工產業基地。

平安證券指出,傳統煤化工優質產能受益於落後產能退出,化工產品價格維持高位,企業經營狀況將持續改善。現代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產品具有競爭性,且煤制油產品在清潔性、能量密度等方面優於石油產品,在煤價穩定、油價上升的情況下,煤化工的盈利性凸顯。公司方面,關註傳統煤化工龍頭和具有現代煤化工新增產能的優質公司,華魯恒升、陽煤化工均有新增乙事醇產能,魯西化工已形成一體化、園區化循環產業鏈,中國神華、兗州煤業掌握現代煤化工技術,擁有煤化工產能。平安證券看好煤化工行業的投資機會,維持行業“強於大市”的評級。

平安證券建議關註華魯恒升(600426.SH)、陽煤化工(600691.SH)、魯西化工(000830.SZ)、中國神華(601088.SH)、兗州煤業(600188.SH)等公司。


4.北鬥建設積極推進,衛星應用產業鏈打開市場空間(光大證券)

在5月23日召開的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國產北鬥芯片已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於國際同類產品。

光大證券指出,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已達到2550億元,較2016年增長20.4%。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以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廣泛應用於交通、海事、電力、民政、氣象、漁業、測繪、礦產、公安等十幾個行業領域,各類國產北鬥終端產品推廣應用已累計超過4000萬臺/套,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采用北鬥兼容芯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用戶總保有量接近5億臺/套。

伴隨著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完善和應用開發,國內衛星導航及北鬥應用相關上市企業將獲得長足發展,產業鏈條日趨完善,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國內衛星導航設備營銷總規模相較於全球市場,占比逐年提高,已接近15%。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國家品牌,是國家戰略的重要踐行領域,是我國重點推動發展的高科技新興產業。

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已達到2550億元,較2016年增長20.4%,北鬥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到80%。交通、市政和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是民用市場重要需求來源,預計到2020年,北鬥應用在交通運輸、精準農業、城市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主要細分市場的規模有望超過2萬億元。

2018年,中國計劃發射18顆左右“北鬥三號”組網衛星,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覆蓋,到2020年底,將建成35顆衛星的全球覆蓋系統,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等服務,“北鬥三號”組網衛星將迎來密集發射期。另外,我們國家於2016年發射的“天通一號”衛星經過近兩年的測試和地面配套的搭建,目前衛星通信已迎來規模化商用,相關衛星通信終端的配套廠商將具備明顯的業績彈性。

總體來看,衛星應用產業鏈進入2018年行業已出現了“軍品需求複蘇+民用高精度加速滲透+業績拐點出現”的三個明顯的變化,持續看好衛星應用產業投資機遇,光大證券推薦華力創通(300045.SZ);建議關註海格通信(002465.SZ)、合眾思壯(002383.SZ)、振芯科技(300101.SZ)、中海達(300177.SZ)、華測導航(300627.SZ)等。


5.減速機國產化在即,機器人產業鏈有望超預期成長(國盛證券)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一季度,國內機器人本體銷量為3.30萬臺,同比增長29.60%,4月份單月增速回升至35.40%。隨著3C生產用機器人技術愈加成熟及通用行業滲透率的逐步提升,國產機器人本體銷量有望持續增長。

國盛證券預計,近兩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維持30%左右增速,按照機器人本體國產化率35%測算,2018年、2019年國產機器人本體銷量預估為5.97萬臺、7.75萬臺。其對應的RV減速器及諧波減速器需求分別約為19.09萬臺、24.81萬臺、8.05萬臺、10.47萬臺。

國盛證券指出,受下遊國內本體制造商需求持續增長預期支撐,國內產商紛紛提出擴產計劃。不考慮上海機電,預計2018年、2019年國內RV減速器產能將達15萬臺、25.6萬臺,即在2019年,產能亦將小幅超過國內本體制造商需求。

從部分調研結果看,國內主流廠商產品與日本納博特斯克產品價差在30%左右,另外一方面,日本納博特斯克精密減速設備的營業利潤率在15%左右,其能承受的降價空間相對有限。且按照測算,中大力德及雙環傳動等廠商,在2019年RV減速器相較2018年盈虧平衡點預期價格基礎上再降價30%左右,才達到二次盈虧平衡點。因此,在產品如期放量的基礎上,國內優質產商相較納博低價競爭優勢顯著。

國盛證券認為,此輪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是有預期且逐步落實的。控制器領域,錢江機器人已規模性使用固高科技的控制系統;減速器領域,大單不斷落地,且中大力德、雙環傳動今年均將實現盈虧平衡。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將促成本體成本降低,自上而下篩選下遊需求。終端的逐步下沈,帶來需求體量增長,規模效益反饋上遊本體及零部件制造商,最終形成穩定的優質格局。

國盛證券建議重點關註雙環傳動(002472.SZ)、中大力德(002896.SZ)、埃斯頓(002747.SZ)、拓斯達(300607.SZ)等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18

財富代際傳承:每一分錢都要物有所值

約翰·洛克菲勒在給他唯一兒子和繼承人小洛克菲勒的38封信中,多次提到的一句話是:“世界上有兩種人永遠不會富有:第一種是及時行樂者,第二種是喜歡存錢的人。每一分錢都要讓它物有所值。”毫無疑問,這是洛克菲勒一生創富、守富的經驗總結。

事實上,財富如何實現代際傳承,破除“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始終是擺在高凈值人群,乃至中產階層面前的一個難題。

“家族財富傳承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創富、守富和傳富,當一個家族初露頭角、獲取財富後,如何守住,並把財富傳遞給後一代顯得至關重要”,Sandaire全球投資委員會會員Andrew White 稱。

宜信創始人兼CEO唐寧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國高凈值客戶目前最頭痛的問題是投資的保值與增值,特別是財富在家族傳承中“永久流傳”。家族信托則較為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創一代”財富傳承迫在眉睫

《2017年中國私人銀行業績對標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個人財富的規模過去十年實現了約20%的年化增長,預計未來五年增速趨於穩健,到2021年將達到220萬億。

《2017胡潤財富報告》則顯示,2017年中國擁有600萬資產家庭比2016年增長6.3%,達460萬戶。

在接受調查的高凈值人群中,69%的人士主要財富來源為創辦公司或投資獲利,超過一半集中在40歲~60歲,代際傳承迫在眉睫。

俗話說“打江山難,守江山也不易”,實際上,目前,家族財富在代際傳遞上並不樂觀。一則數據顯示,在美國,僅有30%的家族企業能夠延續到第二代手中,僅有16%的家族企業能夠延續到第三代。

香港科大商學院陳江和亞洲家族企業與創業研究中心主任金樂琦曾表示,世界上百年家族企業行列中很難發現中國家族企業的影子。其原因在於,在中國,家族企業或者私有企業這種概念是1980年才開始的,所以當前大多數的中國家族企業,其實都正處於從第一代到第二代轉移的過程中。“海外華人家族企業也很少有超過百年的歷史,華僑有種‘隨時收拾包袱走人’的心態,很少有人做長期投資,再加上家族式管理、不信任外來人、長子不願意行使繼承權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了富不過三代的現象。”

事實上,如何破解富不過三代的難題,不僅僅是當下國內高凈值人群、中產階層面對的一個問題,還受到世界的關註。

唐寧表示,目前國外對於中國的先富人群的財富傳承問題極度關註。如果高凈值人群和大眾富裕階層投資管理方式不對,則會對財富傳承造成比較大的風險,而如果他們能夠對財富科學地管理,則將會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唐寧並稱,家族信托能夠解決個性化需求,把客戶的資產與事業、家庭糾紛隔離,實現稅務優化,長期投資在傳承方面具有靈活、可控、私密、風險隔離等優勢,不失為一種優秀的傳承工具。

家族信托VS保險、遺囑

《中國高凈值人群海外生活白皮書》調研發現,通過金融產品進行財富傳承(75.1%)是高凈值人士的最普遍選擇,其次是進行保險投資(67.7%),通過遺囑和委托律師進行財富傳承也有一定比例。

隨著中國高凈值人群規模的擴大,財富傳承的實現工具越來越多,包括人壽保險、遺囑等。與上述傳承方式相比,雖然中國的家族信托行業尚處於早期,但其關註度已越來越高,並且被人看好。

在此背景下,富裕人群對於采用複雜工具和架構進行財產保全和傳承的需求也越來越清晰。“家族信托是中國市場上唯一一種可用的工具,家族信托可以實現財富管理保全和傳承的目的。”宜信家族辦公室高級顧問、宜信財富全球資產配置委員會顧問委員Dillon B·Hale表示。

諾亞財富家族客戶中心常務副總經理賴楷祥稱,遺囑、保險、家族信托等傳承方式各有特色,通常財富管理公司會利用不同傳承工具幫客戶打套“組合拳”。相比其他傳承工具,家族信托更靈活、更可控、更私密,同時實現將財富傳承分配給家族成員或指定受益人。例如,流動性差、標準合約難實現個性化定制,是保險傳承方式的缺陷之一。

重慶信托相關人士表示,保險傳承方式只適合傳承現金類資產。受益人是領取保險金的方式使家族後代受益,而家族信托適用於多種財富形式,除了現金類資產,股權、房產、藝術品等其他形式的財產也可以作為信托財產。另外,相較於保險主要為後代提供資金保障,家族信托可以實現更多的特殊目的,比如慈善、公益等。

“不同於遺囑的一次性分配,家族信托可以根據條款,制定任意的分配模式,分配給誰、何時分配、分配條件與金額等。通過條款設置與指定受益人,信托解決了很多傳統傳承中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而保證了委托人的意誌最大限度的實現和完成。”普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張學超認為,家族信托相比於遺囑具有自主性的特點。

平安信托財富產品部執行總經理康朝鋒稱,在傳承過程中,遺囑可能存在爭議、不確定性大,保險雖然安全但難抵通貨膨脹。而信托不僅僅可以減少糾紛,還可以實現財富的代際傳承,又可以提高權益類所占的比重,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康朝鋒還表示,家族信托在傳承中通常通過期限、目標兩種方式進行分配。例如,信托在設立期間,信托資產可以按照信托計劃分期分配給受益人,例如一筆500萬的家族信托,可以分為10年20年、多期限地分給受益人,可以規避受益人在人生不同軌跡中所遇到的風險;此外,家族信托也可以按照目標分配,當受益人完成一個目標,比如考上大學、碩士或者博士,就會得到相應的獎勵。這樣會鼓勵受益人追求更為健康豐富的生活。

“信托財產具有破產隔離功能,根源在於獨立性。”張學超表示,一旦設立,信托財產即自行封閉與外界隔絕,獨立於受托人的固有財產,也與委托人、受益人的固有財產獨立,不屬於其遺產或者清算財產。

不過,賴楷祥認為,家族傳承時需應優先註意幾個頂層設計的問題。首先,要傳承什麽,是股權、房地產、還是現金要傳承;其次,是傳給誰;再次,傳承時間,身前傳承還是身後傳承;最後,專業的稅務籌劃與法律規劃就顯得尤其重要。

“目前,雖然只有持牌機構可以做信托業務,但如何設計家族信托架構、落地實施,這需要律師、稅務會計師、受托人等各方面的推進,不僅僅是一家信托公司所能處理得了。”

家族信托的門檻是多少?

當下,除了國內幾十家持有牌照的信托公司外,還有不少銀行的私人銀行部、財富管理公司等擁有高凈值客戶、大眾富裕階層的資源的機構也加入了家族信托的“掘金”隊伍中。那麽,不同機構的家族信托設立的門檻各是多少?

賴楷祥表示,在家族信托上,諾亞財富以3000萬為門檻,但允許客戶先做1000萬開始,後續再陸續增加金額。

而對於私人銀行來說,最早推出家族信托的招行私人銀行受托資產門檻為5000萬元,緊接著北京銀行也推出受托資產,門檻為3000萬元。不過在近兩年,私行的門檻也開始降低,出現1000萬左右的業務。

與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公司相比,信托公司的家族信托在某些業務中門檻較低。重慶信托相關人士稱,重慶信托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著力推出兩大類:高門檻、定制化為特點的高端業務,起投金額為1000萬:以低門檻、標準化為特點業務,降低準入門檻,起投金額為500萬。

另外,第一財經發現,在今年的4月27日,平安信托還推出起點600萬元的標準化咨詢型家族信托。另一家信托公司長安信托更是將門檻降至300萬,據悉,該產品屬於部分定制服務,七成為已定內容,三成為可供選擇的內容。

不過,賴楷祥稱,市場上的家族信托以3000萬為起投門檻的仍占主流,1000萬以下的為少數。

康朝鋒表示,當前市場上很多機構在做家族信托業務,但側重點有所不同。保險公司+信托公司合作推出的運作模式,側重於保險產品;私人銀行強調增值服務,對客戶持續的服務;而信托公司推崇資產配置、財富傳承和事務管理的一體化功能。

四大問題成障礙

盡管家族信托這片領域已經成為多家信托公司、私人銀行、財富管理公司發力的主要方向之一,但對於國內起步不久的家族信托來說,投資者教育、軟環境支持、信托財產登記制度、資產有效隔離等問題,是現階段擺在行業前進中的障礙。

Dillon B·Hale介紹,中國富裕家族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財富過於集中以及投資單一化。“大部分財富都集中在一個或者是若幹個企業中,當務之急就是要對資產進行分散,這樣可以進行風險管控,同時實現長期財富保全。”

“現在大眾對家族信托存在一些誤解”,康朝鋒稱,比如,家族信托是轉移資產、逃稅工具,很多人認為家族信托可以被惡意運用,用來轉移財產,逃債或者避稅,這是對家族信托的一個巨大的誤解,“投資者教育需要極大推進”。

重慶信托相關人士表示,首先是國內家族財富的傳承理念有待提高。家族信托是國內最近幾年推出新興產物,多數人對家族信托等傳承工具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入,也就很難做到將自己的財產交給金融機構進行管理和運作。其次,是國內設立家族信托的開展缺乏稅收等方面的軟環境支撐,最為典型的就是目前國內家族信托仍是以資金信托為主,而股權、房產等無法納入到信托財產,其原因就在於股權、房產的過戶需要承擔大量稅費,以該類資產設立家族信托存在較大的障礙和顧慮。

賴楷祥稱,當前我國的家族信托開展業務時間不長,2013年事務性的家族信托才誕生,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目前存在下面幾個問題:信托財產登記制度還缺乏具體的操作性規定;家族信托業務的相關稅收優惠制度還不明確;缺乏家族信托判例和相關細則;資產隔離的有效性雖然有法律依據,但仍有待檢驗。不過他表示,未來發展空間值得想象。

資管新規、CRS下,財富傳承路在何方?

一直以來,信托業通道業務占比過高,信托公司大而不強、大而不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的破剛兌、降杠桿、去通道使得信托公司謀求轉型。另外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征稅時代也在悄然到來,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即共同申報準則,又稱“統一報告標準”)就是其中一大舉措。雙重夾擊下,家族信托路在何方?

資管新規下,張學超認為,家族信托要加強四個方面的能力;主動資產管理能力;渠道資金募集能力;產品設計能力;資產配置能力。

賴楷祥稱,首先長期來看,資管新規確實是有利於家族信托的發展,業內不少人士也是一樣的看法。從理論上來說,家族信托都不算是資管計劃,會受到的限制比較少,而且實際上來說也導致了很多信托公司開始往家族信托轉型。但是也因此導致更激烈的競爭,信托公司原有的業務受到很大限制以後,所以往家族信托的業務做更大力度的傾斜。

但是賴楷祥同樣認為,從短期上來看,資管新政對於所有金融機構的沖擊都是比較大的,所以導致家族信托這種創新類業務在信托公司得到的創新支持和力度也都受到了限制,例如對於房產或者股權或者一系列的這種新的家族信托的探討,這一點較為困難。當然對於原有的資金類的家族信托的影響暫時還不大,但是有部分地區的銀監局在資管新政下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特別對於風控的控制都趨緊,所以家族信托其實相比前兩年是更加難做的,在風控合規的要求比前兩年都要更高。

康朝鋒認為,資管新規減少了投資嵌套,有利於降低客戶資產配置的隱形成本,也有利於提升投資透明度。

CRS對家族信托在去年的時候引起過一陣風潮,對於CRS對家族信托的影響,重慶信托相關人士表示,CRS在兩種情況下會對信托造成影響:當該信托為申報金融機構;當信托為消極非金融機構並在申報金融機構持有金融賬戶。

“不是所有的資產都會受到CRS的影響,如果信托下的資產全都是房產或者藝術品等實物資產,那麽這個信托可能不會受到CRS的影響,因為其自身很難被分類成金融機構,而且也不與其他的金融機構存在關聯。” 重慶信托稱。

賴楷祥則認為,CRS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嚇人。“實際上CRS主要的影響是大家在資產配置時需要更加透明化地、更加合法合規地去對自己的資產進行管理。在這個基礎上加入家族信托是一個比較好的工具,客戶可以享受到一個比較系統化的財富管理與傳承的框架。”

未來,家族信托發展方向如何,是否可能成為新風口?賴楷祥認為,首先,今年整個大的趨勢是看到更多的金融機構都開始在家族信托業務發展有更多的投入人力財力,這已成共識。其次未來三到五年,家族信托將進入一個激烈的競爭期,然後優勝劣汰,最純粹的家族信托、適合高端客戶家族傳承的規劃方案將脫穎而出。

康朝鋒表示,家族信托會越來越普及,因為可以傳承更多種類的資產,資產配置也可以更加個性化。例如,可以設定定期分配,給家人一份更有效的保護,也可以按設定的分配條件激勵和引導家人過上更加健康豐富的生活,家族的財富或產權能得到更有效的保護,傳承的過程更加和睦,傳承的時間更加久遠。

“很多人認為家族信托是富人的遊戲。比爾蓋茨、洛克菲勒等巨擘似乎成了家族信托的代言人。實際上隨著科技的運用和產品的創新,家族信托也可以為普通的中產提供傳承服務。” 康朝鋒稱。

(第一財經記者楊佼亦對本文做出了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