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財研選|化妝品舊貌換新顏,代際效應下這些企業值得關註!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5月24日目錄

►全屋定制引領家裝進入套餐時代,龍頭強者恒強!(招商證券)
►化妝品舊貌換新顏,代際效應下這些企業值得關註(光大證券)
►煤化工競爭優勢逐漸顯現,行業龍頭盈利持續改善(平安證券)
►北鬥建設積極推進,衛星應用產業鏈打開市場空間(光大證券)
►減速機國產化在即,機器人產業鏈有望超預期成長(國盛證券)

 


1.全屋定制引領家裝進入套餐時代,龍頭強者恒強!(招商證券)

招商證券看好定制家居行業長期發展,套餐時代全屋定制讓房子變得更能裝,企業也加大促銷提升性價比來順應這一趨勢,把握流量入口+提升客單值是關鍵。

招商證券指出,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拉動家具購買需求,2000~2013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年均複合增速達20.3%,地產銷售增加帶來的家具購置需求持續增長;2013~2017年,商品房銷售面積複合增速雖然降至8%,較早期有所放緩。但受益於地產後周期,以及二手房銷售逐步增加,定制家具需求仍持續較快增長。

招商證券認為,全屋套餐的推出是在行業競爭環境變化的背景下,品牌企業通過套餐引流主動讓利消費者,快速做大規模的過程,順應了“新中產”群體消費模式變化、精簡定價教育、充分挖掘客流價值等發展趨勢。目前,80、90後已成為國內家居家裝消費市場的主力人群。據騰訊家居發布的《2018年家居家裝行業人群洞察白皮書》顯示,在裝修方式選擇上偏好“全屋整裝,拎包入住”方式的80後、90後占比分別已達43.57%、38.93%。

家居作為地產的下遊行業,家具購買一般發生在交房之後,因此,長期以來家居行業景氣程度與房地產銷售情況相關度較高。從家具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收趨勢來看,招商證券發現,營收增速的變化大致滯後於商品房銷售變化一年左右的時間。2013年作為家居行業分水嶺,在指數表現上也呈現了此特點,即2013年以前家具指數與地產指數基本同步,而2013年以後隨著定制滲透率提升,家具行業消費屬性凸顯,家具指數表現也明顯優於地產指數。

招商證券認為,全屋套餐時代性價比為王,消費者對於家居消費的價格敏感度提升,“把握流量入口+提升客單值”成為規模增長主驅動。大品牌在資本、產能、信息化、渠道、產品等重要領域已完成基本布局,同時家具賣場將向全國連鎖大型品牌集中,將帶動日益稀缺的優質資源加速向頭部品牌集中;同時,行業分級初步成型,具備經營實力的二線品牌通過產品細分、渠道差異、服務和區域聚焦等,實現差異化突圍亦具備較大發展空間。

招商證券預計龍頭企業有望依靠規模優勢通過做大客單值,在維持合理利潤率的同時進一步做大規模,推薦歐派家居(603833.SH)、尚品宅配(300616.SZ)、索菲亞(002572.SZ)、誌邦股份(603801.SH)、好萊客(603898.SH)等。


2.化妝品舊貌換新顏,代際效應下這些企業值得關註(光大證券)

化妝品行業消費領跑其他消費品類,4月零售額同比增速達到15.90%。光大證券指出,根據保守測算,2020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接近3500億元,2017~2020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3%,中國化妝品市場未來的競爭已進入新的階段,即傳統市場提升市占率,新興品類提升滲透率。

化妝品行業的核心增長邏輯在於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升級帶動品質生活的需求,同時消費者代際切換註入市場活力,95後閃亮登場。與此同時,國內並購整合現象興起,三成行業收購旨在對渠道的爭奪。2007年到2017年我國化妝品行業發生的394起資本事件中,渠道商116起,占比29%。

光大證券指出,從消費結構來看,目前國內化妝品消費主要品類包括護膚、洗護、彩妝和其他功能性產品等;從市場構成來看,護膚品、護發產品、口腔護理產品、沐浴用品和彩妝是前五大品類,貢獻了90%市場銷售額。護膚品單個品類占整個化妝品市場規模的51%,年均複合增長率7.5%,其中面部護理占比達到87%為主要細分品類,面膜增速最快。此外,彩妝發展勢頭強勁,占化妝品整體市場8.5%的份額,年均複合增長率11.8%,產品營銷推動市場持續升溫。

目前,外資品牌占我國化妝品市場主導地位,內資品牌份額快速提升。光大證券指出,國內化妝品市場Top20品牌中,國產彩妝品牌的市占率由2011年的5.5%提升至2015年的13.9%,國產護膚品牌的市占率則由6.9%提升到18.2%。線上渠道發展迅猛,2018年線上交易規模預計達3600億元,2011~2018年CAGR為32.41%。線上銷售入場門檻低,宣傳營銷方式多樣,越來越多的化妝品品牌方和線下專營店積極布局線上渠道。線下方面,商超仍為化妝品傳統銷售的主流模式,CS渠道增速放緩,新興渠道單品牌店正成為眾多美妝品牌的線下選擇。

光大證券認為,消費者代際效應的顯現疊加渠道端的更新,兩者使得傳統的化妝品產業呈現舊貌換新顏的發展態勢。建議投資者圍繞品牌運營和生產/加工環節尋找優質標的。品牌運營可重點關註線上和線下全渠道布局的國內護膚品龍頭珀萊雅(603605.SH)以及受益於細分品類快速增長的互聯網品牌運營商禦家匯(300740.SZ)


3.煤化工競爭優勢逐漸顯現,行業龍頭盈利持續改善(平安證券)

現代煤化工是指以煤為主要原料生產多種清潔燃料和基礎化工原料的煤炭加工轉化產業。現代煤化工產業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化學品、低階煤分質分級利用等領域。

平安證券指出,從2008年神華煤炭直接液化建成到現在,已經有十年時間,在這期間現代煤化工創新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攻克了大型先進煤氣化、合成氣變換新、大型煤制甲醇、煤直接制油、煤間接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事醇等一大批技術難題,一大批大型設備,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事醇等煤炭清潔高效轉化示範工程順利實施,我國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均走在了世界前列。現代煤化工產品可以替代石油產品,減少石油對外依存度,同時在較高油價下具有明顯經濟性。

煤直接液化制油產品具有“一大、三高、四低”的特點,突顯其作為軍用和航空領域特種油品的潛質,可以作為軍民用航空飛機、航天火箭以及特種裝甲車輛的油品,滿足我國日益增加的特種油品需求。煤間接液化制油產品具有“十六烷值高、超高清潔性”的特點,可以作為國家清潔油品及油品升級調和組份,滿足我國日益嚴格的油品環保要求。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煤制油產能達到843萬噸,在建584萬噸;煤制烯烴產能達到886萬噸,在建515萬噸;煤制乙事醇產能達到383萬噸,在建639萬噸;煤制天然氣產能達到65億立方米,在建178億立方米。項目主要布局在能源“金三角”煤化工產業基地和新疆煤化工產業基地。

平安證券指出,傳統煤化工優質產能受益於落後產能退出,化工產品價格維持高位,企業經營狀況將持續改善。現代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產品具有競爭性,且煤制油產品在清潔性、能量密度等方面優於石油產品,在煤價穩定、油價上升的情況下,煤化工的盈利性凸顯。公司方面,關註傳統煤化工龍頭和具有現代煤化工新增產能的優質公司,華魯恒升、陽煤化工均有新增乙事醇產能,魯西化工已形成一體化、園區化循環產業鏈,中國神華、兗州煤業掌握現代煤化工技術,擁有煤化工產能。平安證券看好煤化工行業的投資機會,維持行業“強於大市”的評級。

平安證券建議關註華魯恒升(600426.SH)、陽煤化工(600691.SH)、魯西化工(000830.SZ)、中國神華(601088.SH)、兗州煤業(600188.SH)等公司。


4.北鬥建設積極推進,衛星應用產業鏈打開市場空間(光大證券)

在5月23日召開的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國產北鬥芯片已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於國際同類產品。

光大證券指出,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已達到2550億元,較2016年增長20.4%。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以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廣泛應用於交通、海事、電力、民政、氣象、漁業、測繪、礦產、公安等十幾個行業領域,各類國產北鬥終端產品推廣應用已累計超過4000萬臺/套,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采用北鬥兼容芯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用戶總保有量接近5億臺/套。

伴隨著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完善和應用開發,國內衛星導航及北鬥應用相關上市企業將獲得長足發展,產業鏈條日趨完善,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國內衛星導航設備營銷總規模相較於全球市場,占比逐年提高,已接近15%。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國家品牌,是國家戰略的重要踐行領域,是我國重點推動發展的高科技新興產業。

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已達到2550億元,較2016年增長20.4%,北鬥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到80%。交通、市政和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是民用市場重要需求來源,預計到2020年,北鬥應用在交通運輸、精準農業、城市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主要細分市場的規模有望超過2萬億元。

2018年,中國計劃發射18顆左右“北鬥三號”組網衛星,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覆蓋,到2020年底,將建成35顆衛星的全球覆蓋系統,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等服務,“北鬥三號”組網衛星將迎來密集發射期。另外,我們國家於2016年發射的“天通一號”衛星經過近兩年的測試和地面配套的搭建,目前衛星通信已迎來規模化商用,相關衛星通信終端的配套廠商將具備明顯的業績彈性。

總體來看,衛星應用產業鏈進入2018年行業已出現了“軍品需求複蘇+民用高精度加速滲透+業績拐點出現”的三個明顯的變化,持續看好衛星應用產業投資機遇,光大證券推薦華力創通(300045.SZ);建議關註海格通信(002465.SZ)、合眾思壯(002383.SZ)、振芯科技(300101.SZ)、中海達(300177.SZ)、華測導航(300627.SZ)等。


5.減速機國產化在即,機器人產業鏈有望超預期成長(國盛證券)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一季度,國內機器人本體銷量為3.30萬臺,同比增長29.60%,4月份單月增速回升至35.40%。隨著3C生產用機器人技術愈加成熟及通用行業滲透率的逐步提升,國產機器人本體銷量有望持續增長。

國盛證券預計,近兩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維持30%左右增速,按照機器人本體國產化率35%測算,2018年、2019年國產機器人本體銷量預估為5.97萬臺、7.75萬臺。其對應的RV減速器及諧波減速器需求分別約為19.09萬臺、24.81萬臺、8.05萬臺、10.47萬臺。

國盛證券指出,受下遊國內本體制造商需求持續增長預期支撐,國內產商紛紛提出擴產計劃。不考慮上海機電,預計2018年、2019年國內RV減速器產能將達15萬臺、25.6萬臺,即在2019年,產能亦將小幅超過國內本體制造商需求。

從部分調研結果看,國內主流廠商產品與日本納博特斯克產品價差在30%左右,另外一方面,日本納博特斯克精密減速設備的營業利潤率在15%左右,其能承受的降價空間相對有限。且按照測算,中大力德及雙環傳動等廠商,在2019年RV減速器相較2018年盈虧平衡點預期價格基礎上再降價30%左右,才達到二次盈虧平衡點。因此,在產品如期放量的基礎上,國內優質產商相較納博低價競爭優勢顯著。

國盛證券認為,此輪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是有預期且逐步落實的。控制器領域,錢江機器人已規模性使用固高科技的控制系統;減速器領域,大單不斷落地,且中大力德、雙環傳動今年均將實現盈虧平衡。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將促成本體成本降低,自上而下篩選下遊需求。終端的逐步下沈,帶來需求體量增長,規模效益反饋上遊本體及零部件制造商,最終形成穩定的優質格局。

國盛證券建議重點關註雙環傳動(002472.SZ)、中大力德(002896.SZ)、埃斯頓(002747.SZ)、拓斯達(300607.SZ)等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