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真的見底了嗎?當前,多空雙方對此話題的分歧已達到了空前高度。
截至周一(9月1日)的三個交易日,國際油價飆升25%,創下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來的最大三日漲幅,此前,布倫特原油一度暴跌至42.51美元/桶。截至發稿,布倫特原油則暴跌逾6%。
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據我們預計,WTI目標價為40美元/桶,布倫特原油為 45美元/桶,下半年可能在35-40的區間,但明年一季度的情況可能會更糟糕。” 此外,GRZ Energy主席Anthony Grisanti更是認為,在三天內,原油市場已從超賣轉向超買,並預測原油價格將測試30美元/桶這一價位。
然而,一貫的原油“大空頭”高盛卻扭轉了態度。周一,高盛分析師認為,上周全球投資者的避險行動創造了能源市場的超賣狀況,建議買入看漲期權,比如每桶70美元買入2016年1月S&P Energy的看漲期權,以圖利用這輪壓抑後的反彈獲利。
看多派:超賣後反彈合情合理
“超跌反彈”、“逢低買入”是近乎條件反射式的交易策略,這也在油價暴漲中有所體現。
不妨先來回顧一下國際油價前三日的驚人漲勢及其背後的原因。
8月28日,有報道稱委內瑞拉聯系其它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建議召開緊急會議,同時呼籲與俄羅斯協商制定應對原油價格下跌的策略,油價隨即飆升10.3%。
8月29日,受空方回補、美國大型煉油廠故障、中東也門沖突升級等多重利多因素支撐,原油行情持續大漲,油價再度上漲6.3%。
9月1日,油價仍然上攻,一舉磨平了一個月來的跌幅。市場普遍認為油價好轉存在兩個原因:一是美國原油產量下滑。周一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報告稱,美國6月產油量為930萬桶/日,此前為940萬桶/日;二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準備約談其他產油國,以實現“公允價格”。
可見,支持油價上漲的原因在於產量有望下降。同日晚間,俄羅斯副總理稱,如果油價維持當前水平,俄羅斯可能減產,並準備與歐佩克討論油價穩定問題;美國銀行預計,OPEC可能試圖將布倫特原油價格維持在50美元/桶上方。
此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利好因素就是“超賣反彈”。此前,新興市場震蕩加劇了恐慌拋售情緒。
JonesTrading的Dave Lutz最新表示,原油市場的大幅反彈是因為市場交易員已經大量地做空原油,而現在這些做空的倉位被平倉了。
“據美國CFTC的數據,自6月中旬以來,對沖基金累積了許多做空美油的倉位,倉位相當於1.6億桶,遠遠高於6月中旬6000萬桶的水平。” Dave Lutz指出。
更值得註意的是,高盛分析師也轉熊為牛。周一,高盛分析師John Marshall與Katherine Fogertey在報告中稱,發現能源市場的情緒與倉位幾周來正在逆轉。上周全球投資者的避險行動創造了能源業資產市場放棄抵抗的投降情緒,當前可以買入相關看漲期權以期利用這輪壓抑後的反彈獲利。
高盛並未贅述市場供需,而是用技術分析,即挑選三種投資能源流動性最強的工具:美國WTI、美國石油指數基金United States Oil Fund和能源指數基金Energy Select Sector SPDR,觀察它們的隱形波動率和買權賣權偏度(put-call skew),以此追蹤投資者的情緒變化。
看空派:供過於求是“硬傷”
對於原油空頭而言,此輪暴漲可能也這意味著曇花一現,因為原油供過於求的基本面並未根本扭轉。畢竟也就在一周之前,油價還曾觸及六年半新低。
周一, OPEC發表評論稱,當前的低油價環境並沒有一個快速的解決方案(no quick-fix),OPEC成員國仍面臨油價下行壓力,並就其對整個行業的影響表示擔憂。
根據本報記者從多方獲悉,無論從供給面、需求面、國際宏觀政策面,油價似乎在短期都沒有反彈的支撐。更有分析師表示,年中和此輪反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市場對於“見底反彈”的預期過高。
先從供給面來看,金曉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原先市場預期美國三季度可能會減產,然而預期沒有兌現。OPEC產量仍在持續,而美國維持市場份額的決心跟OPEC如出一轍。”
此外,美國油井停產、重啟成本較高,由於前期的沈默成本(即建設成本)高企,因此只要能持續產油,不論油價是否走低,這仍能彌補部分沈默成本。
不可忽視的“後來者”就是伊朗。伊核六國與伊朗就核問題於7月達成全面協議,根據伊朗石油公司發言人稱,一旦出口限制解禁,公司在一周內即可以開工。此外,金曉也告訴記者,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與伊朗達成的協議,今年11月可能就將實現原油出口解禁。
值得註意的是,國際能源署(IEA)認為,大多數分析師小看了伊朗產油量回升的能力,對伊朗的產油前景太悲觀。從歷史經歷判斷,伊朗恢複的速度可能比大家想象得快。
此外,知名財經博客Zerohedge認為,油價很大程度上是受投機行為所推動。否則為什麽會先暴跌5%,然後又在短短幾天之後就又飆升10%?在此期間,實際供應和原油的需求並沒有太大改變。
私募投資公司Kerr Organization所有者Patrick Kerr更是表示表示“不要抄底;要在價格迅猛上漲時乘機出貨”,因為價格仍面臨持續下行的壓力,且全球都面臨著供大於求的問題。
油價反彈對美聯儲意味著什麽?
除去交易因素,油價也成了當前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因素。
具體而言,低通脹仍是阻礙美聯儲加息的“攔路虎”,其中持續一年多的低油價更是主因。可見,此次油價反彈究竟是否能夠持續將備受關註。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Stanley Fischer)認為,“美國通脹可能反彈,因美元帶來的壓力消退,美聯儲可以逐步加息。”
在上周六的傑克遜霍爾(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度會,費希爾也指出,“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隨著令通脹保持低位的力量——特別是石油價格和進口價格——進一步消退,通脹率將上升。”
他當時稱:“鑒於通脹率依然較低,我們可以緩步收緊政策,然而由於貨幣政策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會出現大幅滯後,我們不應等到通脹率回升到2%再開始收緊。”
值得註意的是,美國勞工部(DOL)將於北京時間本周五20:30公布非農就業數據,如果數據向好,且油價在未來幾日持續反彈勢頭,這也恐將強化美聯儲9月加息預期。
A股市場一片風雨飄搖時,矽谷卻把熾烈的目光投向了中國市場。
根據《連線》雜誌報道,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之前在舊金山宣布,將會帶領矽谷創業公司Airbnb進入中國市場。
在房屋短租服務商Airbnb最新一輪融資中,Airbnb引入了兩家中國背景的機構,寬帶資本和紅杉資本,其向中國市場進軍的意圖十分明顯。
紅杉資本此前曾經引導過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進入中國,沈南鵬稱這些都只是紅杉資本將矽谷頂級公司引入中國市場整體戰略中的一部分。
矽谷看好中國市場
雖然中國這幾個月的股票市場出現震蕩,但是中國依然是矽谷互聯網企業心中的夢幻淘金之地。
矽谷的許多企業,已經以局外人的姿態窺視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已久,現在終於按耐不住準備加入棋局。
除了Airbnb和LinkedIn以外,還有去年開始進入中國的Uber。就在最近Uber又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助陣中國市場。
還有在線筆記管理軟件巨頭Evernote,也在最近公開透露已經有1150萬本地中國人使用Evernote的產品。
沈南鵬在對《連線》的采訪中稱,中國市場對許多美國公司而言還是充滿了未知和迷惑,尤其是互聯網企業更容易在中國遭遇水土不服。他也再次重申,不是所有在矽谷成功的公司,也都能在中國成功。但他確信一部分美國的科技公司將在中國迎來一個新的增長巔峰。
Airbnb進入中國的時機,和A股開始出現震蕩的時機恰好重合。許多分析師都認為,股票市場的暫時動蕩和整體經濟狀況不能混為一談。
“股票市場的表現並不是至關重要的”,布魯金斯學會專門分析中國的宏觀經濟學家大衛·多拉爾(David Dollar)稱。多拉爾此前供職過世界銀行,也在中國生活過9年,他認為股市只是中國經濟中的一環,不能將股市表現和整體經濟趨勢完全等同。
多拉爾認為,中國經濟數據相對過去的放緩,主要是因為舊有模式的轉型。
“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得長遠些,就會知道中國真實的經濟狀況依然是處於上升周期,雖然在某些方面上升速度可能略有下降,但趨勢沒有變化。”紐約大學金融與經濟學教授Ann Lee稱,“中國還需要一點時間,來發展包括服務業在內的新經濟增長點。”
像沈南鵬這樣的風險投資者們,眼光似乎都越過了指數的上下浮動。“我們看的是非常非常長期的趨勢”,他說。
實際上,股市的下挫可能還有利於一些本土投資者。“主要資本市場的估值下來了,對於投資者而言就成了更好的進場機會”,沈南鵬說。
深入本地化是趨勢
“我們不想只是在中國設立一個代表處,或者只是一個品牌運營辦公室,然後從矽谷遠程遙控”,紅杉資本合夥人道格·里昂(Doug Leone)說,“我們就不想搞成這種集中式管理。要是讓一群整天坐在矽谷的美國人來為一個他們可能都沒怎麽去過的遙遠中國市場來做決策,最後就是一場災難。”
“紅杉資本誌在長遠,而且紅杉資本本身是個全球品牌,紅杉中國又非常的本地化,可以打通美國和中國兩地市場”,里昂說,“最終進入中國市場後,我們是要根據本地情況來做決策。”
“本地決策”是Airbnb和LinkedIn進入中國的共同戰略,這些公司希望在本地建辦公室,在本地招聘,以及尋求本地合作者,總之就像一家真正的中國本土公司那樣來運營,而不只是一家美國公司的中國代表處。
由於一些政策限制,許多美國互聯網公司雖然已經進入中國,但還沒有真正開展業務。
比如微軟和亞馬遜都必須通過他們的一些本地合作夥伴來向中國市場提供雲服務。“各國政府們都會有自己的考慮,他們需要保護本國公民”,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此前曾經說過,“如果想要展開在雲計算方面的合作,我們必須要有能夠適應中國市場的框架。”
“像LinkedIn,很明顯他們其實不需要我們的錢,他們市值已經到了400億美元了”,沈南鵬說,“但是他們需要我們來指導如何在中國市場的法規和本土巨頭的競爭中生存下去”。就算總部需要對中國分公司保持一定的控制,中國分部的充分自治權是必要的,不能就跑過來雇一個中國區總經理就了事。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真正的人才都是一樣的,都渴望自己來做主。
比如在中國,LinkedIn根本就沒推出桌面版本。因為中國用戶的習慣現在都是通過手機來登錄,而不太喜歡用註冊郵箱。
Evernote也在緊隨其後,同樣是和寬帶資本合作,Evernote在中國建立了本地辦公室,發布了一個本地版本,甚至還專門起了個中文名字叫“印象筆記”,還一度跑去紅杉中國那里求推薦一個本地CEO。
總之,在許多像紅杉資本這樣的投資機構看來,這一波股市下行並沒有影響他們對中國市場大勢的判斷,反而更像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5月10日目錄
►醫療器械創新改革臨近,器械板塊有望價值重估(中金公司)
►白酒業轉向穩健成長,二線短期更優中期仍看龍頭(華創證券)
►工業互聯網站上風口,工業軟件迎來增長爆發期(太平洋證券)
►綁定客戶搶占先發優勢,國內車載電源制造商崛起!(方正證券)
►水泥行業景氣度持續高企,龍頭企業盈利大幅改善(海通證券)
1.醫療器械創新改革臨近,器械板塊有望價值重估(中金公司)
5月7日,藥監局公開征求《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修訂稿征求意見稿)》的意見。本次征求意見稿是在2014年原CFDA發布的《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食藥監械管[2014]13號)進行修訂。
中金公司指出,本次征求意見稿變動相對有限,主要體現在:①強調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受眾為第二三類醫療器械,不再涉及第一類醫療器械;②對某些規則的細化,如專利申請日需在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申請5年內完成;申請審定需由相應專家審定;③主管部門變更後相應的調整,如CFDA對於SDA,編號“械特”變更為“CQTS”;④強調優先級,按本程序審批獲準註冊的醫療器械申請許可事項變更的,國家藥監局予以優先辦理。
中金公司認為,本次征求意見稿在2014年頒布《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的基礎上強調“創新”器械。本次對原有特別審批程序進行修訂,一方面順應部委改革後對相應主管部門重新定義和更新;另一方面在這個時點重新修訂創新器械特別審批程序,意味著未來在實際操作執行層面將對創新器械予以重視和優先審評,器械創新的其他相關政策有望陸續出臺。
中金公司指出,藥品改革進程過半,大部分藥品審評政策基本理清,包括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創新藥優先審評、工具類行業CRO&CMO的鼓勵政策等等,後續循序漸進地推進政策的落地即可形成良性循環。改革重心將由此轉戰服務、器械、藥品支付等領域。歷來器械板塊多以靜態P/E估值,伴隨器械領域改革的進行,器械Pipeline將大概率再次經歷藥品創新的價值重估過程。新產品研發等傳統失血項將以未來現金流折現DCF等估值體系得以重估,整體估值有望再上一個臺階。
中金公司推薦關註樂普醫療(300003.SZ)、凱利泰(300326.SZ)。
2.白酒業轉向穩健成長,二線短期更優中期仍看龍頭(華創證券)
華創證券認為,整個白酒板塊過去兩年在業績和預期上都是遵循過去的周期成長模式在演繹,板塊經歷了明顯的估值業績雙升期,是典型的戴維斯雙擊,趨勢為王。2018年起,隨著茅臺穩價策略和企業對上輪白酒泡沫化的經驗吸取,白酒企業正在努力平滑波動,放棄短期超高增長而追求持續穩健成長。
2018年一季度茅臺發貨量7800噸,相比去年一季度只有5%的量增,華創證券判斷茅臺三分之二的發貨量仍然將集中在下半年,以此平滑業績,建議投資者必須轉變過去固定化的經驗模型,以全新的視角來看白酒板塊。
華創證券指出,從已披露的年報和季報可以看出:
①一線白酒:基本面良好,具備中期投資價值,看一年價值明顯。茅臺控價策略得當,業績高位後基本面繼續保持穩定,五瀘增速加快;
②次高端白酒:業績符合預期,延續高增勢頭。水井、汾酒、沱牌、酒鬼業績基本符合預期,水井有超預期表現。一季度或為次高端業績高峰,但消費升級和行業擴容紅利將繼續助推次高端白酒業績高增。當前30倍估值到年底估值切換時會很有吸引力。
③部分區域強勢品牌白酒:業績全面加速,成年報季報最大亮點。洋河、古井、口子和今世緣等區域強勢品牌白酒充分收益於所在區域消費升級和特有競爭格局,業績增速加快,或迎來估值業績雙升,短期具有較好投資機會。
華創證券認為,看白酒需要從周期成長思維轉變為穩健成長思維,周期成長思維的特點在於估值業績齊升見頂後估值業績雙殺,雖然年初股價演繹了周期思維,但基本面卻轉為了穩健成長路徑。穩健成長思維特點在於增速放緩但可持續正增長,不存在周期性負增長,因此現金流不斷增長,價值不斷提升,估值穩定。短期優先二線加速品牌古井貢酒(000596.SZ)、口子窖(603589.SH)、洋河股份(002304.SZ),關註今世緣(603369.SH),下半年仍重點推薦貴州茅臺(600519.SH)、五糧液(000858.SZ)、瀘州老窖(000568.SZ)、水井坊(600779.SH)、山西汾酒(600809.SH)。
3.工業互聯網站上風口,工業軟件迎來增長爆發期(太平洋證券)
2018年5月9日,由中國工程院、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2018智能制造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未來,工信部將把提升智能制造供給能力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加快突破智能制造核心裝備及工業軟件系統,特別是盡快補齊關鍵短板裝備、基礎零部件、系統軟件等卡脖子問題。
太平洋證券指出,工業互聯網是面向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需求,構建基於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支撐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的工業雲平臺。工業互聯網產業鏈體系包括三個層級:①產業鏈上遊:雲計算、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數據采集與集成、邊緣計算五類專業技術型企業為平臺構建提供技術支撐;②產業鏈中遊:裝備與自動化、工業制造、信息通信技術、工業軟件四大領域內領先企業加快平臺布局;③產業鏈下遊:垂直領域用戶和第三方開發者通過應用部署與創新不斷為平臺註入新的價值。
太平洋證券還指出,工業互聯網為智能制造提供了關鍵的基礎設施,為現代工業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工業軟件可以實時感知、采集、監控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促進生產過程的無縫銜接和企業間的協同制造,實現生產系統的智能分析和決策優化,從而使生產方式向著智能制造、網絡制造、柔性制造方向變革。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7~2022年,我國工業軟件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維持在12%,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489億元。
根據工信部規劃,到2020年要支持建設10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建成一批支撐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企業級平臺。培育30萬個工業APP,推動30萬家工業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市場規模方面,根據賽迪顧問的研究結果,2016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1896億元,同比增長27.33%,“十二五”期間,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0%以上;預計在“十三五”期間,行業仍將保持25%左右的複合增長率,未來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超萬億。
太平洋證券推薦工業互聯網平臺:用友網絡(600588.SH)、東方國信(300166.SZ);工業軟件:漢得信息(300170.SZ);建議關註:寶信軟件(600845.SH)、賽意信息(300687.SZ)、鼎捷軟件(300378.SZ)。
4.綁定客戶搶占先發優勢,國內車載電源制造商崛起!(方正證券)
車載電源是新能源車內部能量轉換的核心零部件,“汽車電子”與“交流快充”推升車載電源市場量價齊升。車載電源包括DC/DC轉換器與車載充電機,DC/DC功率與車載電子系統功率匹配性高,充電機功率決定新能源汽車充電時間。車載電子設備數量增多與動力倍率性能提升“引導”大功率車載電源需求增長,預計2020年國內車載電源市場規模82億元,按年計增長率25%。
方正證券指出技術創新推動車載電源高效化變革,雙向車載電源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車載電源通過新材料、集成化設計,促進能量密度與轉換效率的共同提升。雙向DC/DC可用於制動能量回收、輔助電池/電容的充放電等,相較於單向DC/DC反向並聯的方案,效率高、體積小、成本低,已成熟應用在豐田普銳斯等車型。同時雙向車載充電機可實現直流電與交流電的雙向專換,將電池的電能對外輸出,其中V2G的商業化應用模式2020年有望推廣。
方正證券認為,國內車載電源制造商企業從低速車配套起步,通過自主研發、外延並購等方式布局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國內主流新能源車企供應體系,欣銳科技、比亞迪、中港電力占據58.6%DC/DC市場,比亞迪、鐵城信息、欣銳科技、中港電力占據了79.8%的車載充電機市場,其中得潤電子通過並購Meta System,進入保時捷、寶馬、大眾、PSA、東風、雪鐵龍供應鏈,未來有望持續突破合資車企。相對於主機廠自主配套,專業車載電源制造商具有平臺化研發與規模制造優勢,市場集中度有望持續提升。
方正證券認為,補貼政策向長續航里程車型引導,“汽車電子”與“交流快充”推升大功率車載電源需求增長。國內車載電源制造商通過自主研發、外延並購等方式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已進入國內主流新能源車企供應體系。推薦欣銳科技(300745.SZ),公司是車載電源專用制造商,具有高研發與供應鏈管理能力,已成熟配套國內新能源主流車企,未來有望進入持續突破外資品牌客戶。另外建議關註億利達(002686.SZ)、得潤電子(002055.SZ)。
5.水泥行業景氣度持續高企,龍頭企業盈利大幅改善(海通證券)
海通證券指出,得益於供給側改革大環境下環保、企業協同等因素限制供給,2017年前三季度水泥價格高位維持,2017年四季度因華東環保限產超預期爆發、旺季供需差導致景氣接近歷史高位,2018年一季度采暖季限產執行力度不錯,景氣淡季強勢。
分區域來看,景氣繼續“南強北弱”。2017年四季度因環保限產的華東地區表現最強,2018年小旺季華東地區需求啟動後,庫存降至低位,沿江熟料小旺季已提漲5次,景氣繼續超預期。
海通證券指出,2017年樣本企業水泥銷量合計約達10.1億噸,同比增2.9%(剔除華新水泥的收購並表貢獻,銷量預計同比略增1.0~1.3%),占全國產量比重約43.8%;噸均價上行明顯。
水泥價格上漲帶動A股水泥企業營業收入增速提升,凈利潤大幅改善。A股上市水泥企業2017年合計營業收入約1518億元,同比增約34.2%;2017年第四季度收入約477億元,同比增約37.5%。2018年第一季度收入約317億元,同比增長27.7%。海通證券指出,華東地區水泥企業收入表現強勢,龍頭海螺水泥(600585.SH)2017年四季度和2018年一季度收入增長顯著領先平均水平;華南水泥企業收入亦有不錯表現,如塔牌集團(002233.SZ)。